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演奧鈔 (No. 2216_ 杲寶撰 ) in Vol. 59

[First] [Prev+100] [Prev]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方便得成彼果已上
光云。又有亂脱曰
(一)離身口意三過而成佛(四)出世間眞言○尊
自在(二)獨角○我今説其量(五)天等所説○出
世眞言(三)超越於三時○身語意生(六)則不如
是○古昔諸佛所作是(二)世間所稱説果○逾
劫數也此自次卷
而却回矣
(七)故當知此眞言印等以下如

果有二種等者。私云。可見者現世果也。非
見者當來果也
然非表業等者。已下約本際不生釋義也」
應永四丁丑載九月二十二日。於東寺閑坊。
拭老眼勵書寫了。爲令法久住也。列祖垂
照覽成弟子心願而已。老比丘賢寶生年六
十五載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五十一
  此卷之中頗加今解補其所闕。以授後
生。是不揣其膚受。只顧彼析負耳。寶永
丁亥仲秋未望。慧光記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五十二

  東寺觀智院法印杲寶撰述
東都靈雲寺比丘慧光校閲
疏第十六卷釋經五祕密
漫荼羅品
次答果數壽量幾時乃至亦無限量也者。此
釋世間之所傳○眞言過劫數四句也。私云。
是答第三十八問也 果數壽量等者。大疏
般若寺三云。果數量者。有世・出世也。世者
世天。不過一劫。出世者。其數無量劫。乃至
越劫者。是通含世出世果・數量云也已上
云。果者果體也。數者住果之劫數也。壽量者。
能住人之壽量也。世間出世有其差別。其文
見于次前卷終。所謂是世間所稱説○逾劫
數也是也。即未會經文。此宜安當段然世間
之尊之上也已上光云。次前卷鈔出亂脱中。
注曰此自次卷而却回矣者是也 極上不
過一劫者。世間仙術等。或一千歳。或一萬八
萬歳等也。最極上品之果不過一劫也。問。
一劫者何劫乎。答。一中劫歟。倶舍論意。二十
増滅爲一中劫。世間所有報命不過一住劫
時限。故云爾歟。可尋之 佛所説者等者。
私云。世間之尊勢力經一劫則盡。佛所説者
自一劫及多劫。乃至無量劫不可盡也。問。
今佛所説者。何報果乎。答。是人天之報也。
次上卷終。所謂牛涔之水置於大海之喩。
可思之若事中釋者等者。私云。事者事相
淺近之法也。意上約法體不壞之義云之。
故尋量無盡也。若且約事相淺近之法云
之。隨藥力厚薄。或經若干劫。或過無量劫。
然後轉向餘趣。雖然亦猶過彼世天小時劫
量也。問。若干與無量何異乎。答。若干者有
量也。故云超劫者。當經過劫數句。是通含
如上淺深二義。故云過劫數也。剋實而談。
前約有相事云之。今據無相理作談。然前
雖云無量。猶有轉昇餘乘之義。今不動當
位。法爾常住也
次答三昧者乃至有少分別也者。此釋大仙
正等覺○有相爲世間四句也。私云。是答第
三十九問也已上光云。故和上科以此尚爲
前答之餘也 佛子者。菩薩衆也。此中諸菩
薩・二乘名離想三昧。離煩惱妄想故。四禪・
八定等名有相三昧。未得無想菩提故也
  一 爛脱
(一)亦無限量也(三)次答三昧者○及佛子(二)
佛之太仙○爲世間(四)二乘名離想三昧以下
如文光云此
依義釋
又説云
(一)有想爲世間(四)二乘名離想三昧(七)若是世
間瑜伽名有想三昧(三)此中三摩○是名三摩
地也(二)然佛與菩薩○故名清淨也(六)若有想
者○故非清淨也(五)聲聞縁覺○故未純淨也
(八)世三昧以下如文
私云。今案爛脱曰
(一)亦無限量也(三)次答三昧者○及佛子(二)
佛之大仙○爲世間(四)二乘名離想三昧○故
名清淨也(六)若有想者○非清淨也(五)聲聞縁
覺○未純淨也(七)世三昧以下如文光云此續初
義第六科以
下正今案故和
上依用此義
私云。第二科經文是未會也。然佛與菩薩上
總釋。以下別釋。十四卷義釋十二云。受報亦
無限量也諸佛大仙者佛子衆三昧。清淨離
其相。有相爲世間。次答三昧者。略有多種
若諸佛・及佛子・二乘名離相三昧。若是世間
瑜伽名有相三昧等十二右古本疏作二乘名
離想三昧以慧觀照等。若是世間○是慧義
二十二字無之 如前三事皆空等者。第十
五云。由從眞言・手印・本尊三事平等因縁。
能淨三障三十二右又云。由眞言故口業淨。
觀本尊故意業淨。印故身業淨。三事平等
故。自然而有不思議業二十九右私云。爾本義
釋云。如前三事皆空。以三事體空平等。離
一切之相。三事平等合而爲一已上平等合而
爲一上。加離一切之相三事文也 謂隨其
果修行望果修因等者。私云。釋世出世三昧
之相也。若人欲得梵天。則隨其果而修行
等也。或鈔最珍云。問。小乘有所得教也。何云
離希望乎。答。且對世間事禪有相。二乘證
空理爲無相。若望大乘。又簡擇之 煩惱
所知二障者。五教章下云。障有二種。謂煩惱・
所知等三十三右文廣。往見 世三昧又有二
種等者。大疏鈔三云。問。何故斷・常二見名三
昧耶。答。望世間所修三昧云爾也。今出世
三昧實雖無相無分別。心無自性。自性清
淨。故修行果亦無量無邊。故不斷見也已上
云。此釋難消。且約世間少分安靜名三昧
已上光云。疏鈔文中。今出世以下通妨釋。
謂恐初學者以世間斷見三昧而濫出世離
想三昧。故作此釋也已上 若斷見等。義釋
作若斷見者一向無分別。或鈔最珍云。問。斷
見者。一向無分別云意歟何。答。斷見者撥無
後世。全不修善。常見者有修善之心也。故
以斷見爲過重也已上
從業得果者乃至故非斷也者。此釋從業而
獲果○生等同虚空八句也 從業得果者
等者。釋從業而獲果等四句也。私云。是答
第四十及四十一兩問。即是作業成就及不
成就相也。上二句不自在之相也。下二句得
自在之相也。從業得果者○得迴轉二十二
字牒經。須受已下隨釋。意得世間悉地者。
於業得自在。假令人天等業。欲受則受之。
欲令不受則不受之。不同從業得果者。
有成就及熟時而不自在也。異本須受亦
得不受亦得也九字注書之也
或爛脱云
(一)從業得果者(五)有成熟○亦得也(八)心無自
性故心性離因果(六)云不者無也(九)於解脱○
等諸虚空(四)成就及熟時(二)業得果(七)若悉地
○如虚空者(三)謂世間有相○名悉地也(十)
以此世間空以下如文光云故和
上不用之
私云。凡今疏或爲誡慢法。或未再治故。如
此亂脱多之。謂從業得果至生等諸虚空。
又成就及熟時至生如虚空。兩度引之
心無自性故等者。釋心無自性故等四句也。
私云。是答四十二問也。心無自性故五字牒
文。心性離因果下隨釋。又若悉地○生如虚
空者二十五字牒文。謂世間下隨釋。又義云。
心無自性故至生如虚空者。總是經文。其中
少少交注文歟。或本無云不者無也於六
字。又解脱相業生作解脱於業生
光云。此段有亂脱最佳。曰
(一)不受亦得也(三)心無自性故心性離因果
(二)云不者無也(四)於解脱相以下如文
於解脱相業生。義釋無於字。而作解脱於
業生 質多者猶如衆綵等者。文次第云。質
多心名積聚心文十七右摩訶止觀第一云質
多者天竺音。此方言心。即慮知之心也。天竺
又稱汗栗駄。此方是草木之心也。又稱矣栗
駄。此方是積聚精要者爲心也會記本一二
之十五左
云。此釋集起名心之義也。菩提心義一云。
問。止觀云。矣栗駄是積聚精要之心。而義釋
或處。釋質多心云。心無自性。託縁而生。譬
如衆綵莊嚴積聚取意文二文相違何會。答。
且如塔心。是積聚精要之心。名矣栗駄。今
第六意識縁第六法塵而生。縁謝即滅而無
自性。喩如衆綵莊嚴積聚。故是積聚而非
精要。故不違也本之十六又云。問。前云約
塔心積聚精要名矣栗駄。若今世人呼盤
等中亦皆名心。是何心耶。答。且如塔心。
衆材積聚中精要也。故如盤心。亦是衆塵
積聚中精要也。故可名矣栗駄○有人總
以八識爲積聚心。今以第八名爲積聚精
要之心者。阿梨耶唐云藏識。即與積聚精
要義同。故無失也同二十三賢寶曰。止觀文
言矣栗駄是積聚精要之心者。恐是指五藏
中心藏。謂身是五蘊和合。故名積聚。然身分
中以心藏爲帝王。故云精要歟。於第八
識。諸文只立質多名。未云矣栗駄。如何。更

右以略説偈乃至慇懃諦受也者。此釋復次
祕密主諦聽○諸菩薩故也。大疏鈔三云。以
上略説偈答金剛手問了。次有長行明轉
深要義。故經云。如是五種義。往昔諸佛成
菩提法界虚空行已上私云。右偈者。正覺一
切智○生等同虚空八十行偈也 云復次者
等者。釋復次祕密主諦聽也
  一 爛脱
(一)重戒令諦聽也(三)此中略説○謂手印契印
(五)改爲形相也(四)色謂本尊形相分段差別
(六)置者謂方圓○等儀相也(二)請本尊如法○
所住處
爲所
(七)所住處以下如文光云故
和上用之
光云。又有亂脱曰
(一)印謂手印契印也(三)改爲形相也(二)色謂本
尊形相分段差別(五)置者謂方圓○之類也
(四)尊位謂○布置聖
者位次
(六)住謂本尊之像以下如

此中略説五事等者。釋彼密印形相等也。文
次第云。五縁具足方得文十七右印謂手印等
者。更問智證云。印謂手印契印也者。手結爲
手印。畫印爲契印。猶如畫契已上私云。已下
擧五事也。經文密印者。印也。形相者。本尊
相貎也。敷置聖天之位者。諸尊座處也。威驗
現前者。諸尊住威儀之相也。三昧所趣者。
所入定體也 改爲形相者。梵文色言。經翻
形相。故云爾也。未再治本只云色歟。形者色
也。相者顯色也。分段差別者。表色也 色謂
本尊等者。大疏鈔云。色者謂本尊形相分段
差別。此即明方圓等壇形及赤黄等色也
私云。義釋置者謂方等十二字注書之也。
或義以此十二字安次下注文聖者位次之
下也。是釋敷置聖天位句也 尊位謂漫荼
羅等者。私云。曼荼羅中所住次位等也 住
謂本尊之像等者。私云。住者。謂由三密加
持。令諸尊住神力威現之徳也 三昧謂隨
等者。第十五云。復次諸尊之別相・本性須證
知。謂佛・菩薩・二乘・天神上中下。觀察其形
色等。即可知也三十左又云。就中復有上中
下差別。謂息災爲上。増益爲中。降伏爲下
十五左私云。三昧者。各各諸尊所住定體也。
上中下者。如次佛・蓮・金三部之諸尊也。即
佛部寂災忿金剛部忿怒蓮花部増
益又敬愛
也 寂忿悦等
者。第十五云。須識本性忿怒喜等三右持誦不
同七云。攝大儀軌云。寂然三摩地是寂災形。白
壇文云復當於

増益降伏喜怒攝召。此四準供
養法言之。九左
請本尊如法
爲印者。持誦不同六云。請本尊如法爲印
及形相。配置尊位。威驗現前。住於三昧所
趣。已具明此五縁方便故等十一右私云。已
下重結成五縁具足方便也。 但據亂脱義
者。是未會經文也 要具明此五縁等者。私
云。總結上也。異本作五縁方便光云十四
本同之
趣者。指上五縁別別義趣。非謂三昧趣趣
字也 世及出世間者。二本義釋作世間及
出世間已上佛・菩薩二乘出世也。人・天世間
也。或有相圖畫曼荼羅云世間。無相本有曼
荼羅云出世也 然此五事等者。釋如是五
者等也。十四義釋十二云。然五事乃是古背
諸佛成最正覺法界虚空之行。先佛成三菩
諸佛也法界虚空之空行由體同法界等
四右私云。據此釋者。可有爛脱。曰
(一)然此五事○最正覺(三)先佛成三菩薩也
佛法也(二)法界虚空行(四)法界虚空行者以下
如文
法界虚空行等者。釋法界虚空行一句也。法
界虚空行者。上五事也。體同法界者。五縁
體也 如是諸佛等者。釋本所誓願等也」
金剛手言乃至用觀音爲正也者。此釋金剛
手言○安置諸佛子也。大疏鈔三云。大日薄
伽梵説九尊曼荼羅。先説佛部曼荼上五
種亘
八曼荼羅皆應具也。
慇懃可悉也已上
 金剛手言等者。釋金剛手
言如是等也 唯然願聞者。法花云。唯然世
尊。題樂欲聞方便品文慈恩玄賛釋云。敬諾也
三之四
十七左
 佛言者。釋時薄伽梵以偈頌曰也
有正等覺等者。即當最初正等覺等六句也。
謂有正等覺一句漫荼羅置二句祕密中密三句
無上大悲等名四句若無量等世五句出世漫荼
羅同六句也。問。終句言曼荼羅同。同字治定
經本所無。其釋如何。答。次下文云悉皆同用
之。是即釋同字歟。又有爛脱。至下悉之
即是如來最正覺等者。釋最初正等覺等四
句也 前已説竟者。經第一具縁品疏第三・
四・五所釋是也。心覺鈔云。具縁品・轉字輪
品説嘉會壇之事。祕密ma@n@dala品・字輪品・八
印品・入祕密曼荼羅品説祕密ma@n@dala已上
  一 最初悲生壇屬佛部否
大疏鈔第三云。次大日薄伽梵説九尊曼荼
羅。先説佛部曼荼羅○佛部曼荼羅者。經
云。四方普周匝○眷屬自圍繞云云。疏云。先
作四方曼荼羅○但心存作之等云云。經
云。復次祕密主如來曼荼羅○普通而流出
此文亦説佛部
曼荼羅文也
疏云。作圓曼荼羅○或置印等
已上初佛部曼
荼羅説耳已上
持誦不同第七云。一大日尊別壇
注云。名正等覺曼荼羅。亦名毘盧遮那曼荼
羅。又此祕密壇○中有九類。一大日。二佛
部。三蓮花部。四金剛部。五二明王。六佛眼。七
諸菩薩。八釋迦。九菩薩一右至
五右
東曼荼羅鈔
云。私云。若加二乘諸天。可云十類已上
云。最初悲生壇屬佛部。古來未決。御抄意
屬佛部。已於佛部中出二種壇也。安然意
佛部外擧毘盧遮那別壇。疑是不屬佛部
已上光云。各有其義。更問
若解此者等者。釋及無量世間等四句也。義
釋十二云。若解此者。一切世出世間諸曼荼
羅皆同用之。無所不入也已下經疏等爲説。
祕密稍難分辨耳
其作法者等十四左具支灌頂六云。無所不入
也。已下經疏○耳。高野本無此注已上 其
作法者先作四方等者。釋四方普周匝等四
句也
光云。此段有亂脱曰
(一)無所不入也(三)其作法者○圓具於彼也次
蓮花部(二)此語屬上件○最初悲生壇(四)作方
漫荼羅以下如文
先作四方漫荼羅等者。第十一云。經云四方
相周匝者。此有二義。謂壇正四方作。又金
剛印亦四方作。亦正當四方面也。云一門
及通道金剛互連屬金剛結相應金剛結者。
如上周匝安金剛。皆股股相連。即是金剛結
義也。安一門幷縁縁即如上所説。開一路空
處爲外縁也。二十一左
迦壇文云。四方令普○普者正四方
之稱也。九左
更問智證云。
先作四方曼荼羅。其界唯用羯磨金剛印周
匝相連以界道者。中台内院十字杵遍出諸
葉間是臺上當想如上十二字等已上私云。
此最初正等覺曼荼羅作法也。其相大同上
悉地出現品終圖曼荼羅。但彼品五股以爲
界道。今品以十字金剛光云即羯
磨杵也
作界道也。
古來於此圖有異義。或圖云光云 此非界道金
剛印圖。下云其十
字中又作十字金剛印。
中臺金剛幷大蓮也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私云。此圖違智證更問幷持誦不同七之十
九右
曼荼羅鈔意。更問言遍出諸葉間。彼意皆十
字金剛中心立蓮花莖也。但今此義任疏現
文圖之光云。今撿持誦不同。即以羯磨金剛作四面
界道。其界道中又安羯磨金剛。而此中心立
蓮花莖。又此蓮上安八葉蓮。全同疏文。但彼現本圖恐
少寫誤乎。今此所出圖義却違疏文。鈔主評判未快
依此義者。先以羯磨杵作四面界道。其中
立十字金剛也光云。此説應然。
上圖非疏意
仍十字中又作
十字者。謂彼方壇界道十字中心又置十
字。非謂十字又重十字也。具支灌頂第六
云。上來所説唯大日壇。準下諸壇。皆有
三重。言準上者。悉地出現品中無所不至
成就中云已上又持誦不同第七十八右圖大日
別壇。三重所列諸尊。胎藏如來身會諸尊也
 其十字中又作十字等者。義釋第九悉地出
現品
云。於曼荼羅最中。置十字羯磨金剛令
IMAGE
[IMAGE]
[IMAGE]正四方正當四
方面也
於彼上
[IMAGE]作大蓮八葉幷蘂在金
剛上

 此即同於金剛之座。故言金剛同也三右
私云。準此釋者。十字金剛中心立蓮莖歟
已上光云。第十一卷言此即是金剛座也。今
界道中所作十字金剛即是座也。故次下文
云令此十字如花之状。即此十字杵臍立
蓮花莖。而其杵頭出彼蓮花葉間。杵與蓮
花相應均等。則十字杵自如花状若依十四本
則如花之莖
也。深義更問 印如前作之等者 義釋第十
二云。唯安一門。其中又作十字金剛印。亦
如前作之。但以十字爲異耳十五右持誦不
同七云。今文云亦如前作之但以十字爲異
耳。可謂大悲檀五色爲界道。成就檀五股
爲界道。祕密壇十字爲界道四左東曼荼羅
覺超上云。持誦不同云亦如前作之但十字
爲異者。中台三重尊位同前檀。此祕密檀十
字界道異前檀云云。今私案文意云。其中
作十字。其上作蓮花云云。恐非界道歟。又
云。大悲檀五色爲界道。成就檀五股爲界
道。祕密檀十字爲界道云云。今謂。成就
五股撿文不明。私案彼疏云。三股金剛更
互相叉而作之。股股相連。是金剛結義已上
私云。彼疏文未必爲三股杵。次下文云。當
結金剛之慧印者○金剛五股印十一之二
十二右
然乃
安然釋不違文歟已上光云。覺超辨論太其
疎謬。安公今檀界道爲羯磨杵。是指其界唯
用羯磨金剛智印等文。然以爲指其十字中
又作十字金剛印等文。又成就壇界道爲五
股杵。是指皆以金剛爲界○又金剛印亦四
方作等文十一之
二十一
然以爲指此欄同三股金剛
等文同三十二但成就壇界道或是三股杵也
其十字金剛印上等者。釋其上妙蓮花等六
句也
光云。此有亂脱曰
(一)但以十字爲異耳(三)其十字金剛印上○而
半敷(二)令此十字如花之状也(四)其花上以下
如文
仰而半敷等者。私云。或云。經文云開敷。何
此外云半敷乎。蓋雖經無之。義含半敷
也。或鈔最珍云。問。半敷二重用之意如何。答。
半敷表因。開敷表果歟。以因行果徳莊嚴
其座位也已上 如花之状也者。十四本作
如花之莖也。具支六云。如花之莖也高野本
云如花

其花上等已上東曼荼羅鈔上云。爲異耳。其
十字金剛印。上作蓮花仰而半敷。令此十字
如花之状也。私云。状字或本作莖。又令此以
下九字。恐應在爲異耳之次歟已上又云。私
云。持誦不同出此二圖。今謂。是都壇中八
葉壇也。一圖之中難畫。其義爲令具知
作二圖歟。十字爲界可詳已上 如前五佛
四菩薩等者。經一云。行者次於中定意觀
大日○東方號寶幢等已上第四云。然後觀
作寶蓮花臺寶王宮殿。於中敷座。座上置
白蓮花臺。以阿字門轉作大日如來身等
二十左
光云。此下有亂脱曰
(一)四菩薩方位也(四)當以心想○正覺義也
(六)於此八葉○於翰墨也(五)叉其臺上○爲次
第耶(三)又云花中○過減無在(八)經云流出○
可解也(十一)略有四種○之法也更問(七)從此流
出○所説也(十二)佛子者○金剛也(二)又四菩
薩者○觀音爲正也(十)已上毘盧遮那漫荼羅
(九)次初正覺者最初説也(十三)明諸佛漫荼
羅以下如文
當以心想而置九點等者。持誦不同七云。次
想九點。即是前釋以十二字布大壇時。先
a@mkha@ma@ma@h布中胎中。取其a@m字大空之
點安之九位。以表九尊。皆是成正覺義十右
私云IMAGE如此空點觀置之。此點即是a@m
大空。此九尊皆成正覺義也
  一 爛脱
(一)此成正覺義也(三)於此八葉○於翰墨也
(二)又其臺上○過減無在(七)經云流出者○可
解也(九)略有四種○之法也更問(八)從此流出
○本教所説也(十)佛子者○金剛也(四)又四菩
薩者○觀音爲正也(十一)已上毘盧遮那○作何
佛更問(十四)繞三角○如圖也(十二)繞三角○標
更問(十五)其外輪作光如却敵形也(十三)圓外
周匝○或可置字(十七)光普皆流出者○三角外
(十六)眞言主○有光流出(十八)前大壇中○次
蓮花部(六)此語屬上件○移在上(五)當知此是
最初悲生壇(十九)作方漫荼羅以下如文
私云。於第六科而有異義。或安上總牒處。
或安遍知院文段末。至下可悉之也 於
此八葉及中當作方圓等者。私云。方圓配佛
菩薩。理智二徳故歟 此但是行人等者。自
作灌頂法也。如別抄之 又其臺上等者。
釋十二支生句等八句也 如上十二字眞
言等者。經第五祕密曼荼羅品云。nama@hsama
ntabuddh@an@a@mcommaasam@aptacommadharmmadhatucommagati@mga
t@an@a@mcommasarvath@acommaa@mkha@m@a@ma@hcommasa@msa@hha@mha@hcommara@m
ra@hva@mva@hcommasv@ah@acommah@u@mra@mra@hhraha@hsv@ah@acommara@mra@hsv@a
h@acomma○所謂此十二句眞言之王已上大疏鈔
云。私云。十二支句者。十二字大眞言王也。眞
言者本尊也已上記問八張云。是臺上當想如
上十二字更問者。布十二字如上十二字眞
言中記已上又云。然此中於眞言王中分別種
種差別之事猶未明了更問之者。凡此經中
約於五輪分別無量差別之用。故此句上文
云。隨五部差別之用。須行人於方圓三角
半月地水火風輪等中。逐根隨機有無量
事。委細尋詳耳已上私云。下文有十二字眞
言布字釋也 或十或過減無在等者。雜祕
云。有在無在字訓事。修善要決云。問。坐禪須
被袈娑否。答。裸得。無在。弘決第四云。作無
作・教無教・表無表。名異義同。彼此無在已上
義釋十二云。其大日佛當與寶幢並在一
處。左右亦無在十六右演密鈔九云。疏左右無
差者。謂大日在中臺時。其寶幢佛當大日
之左。不空佛居大日之右。今移大日就寶
幢位時。亦令左右無差失也二十七左光云。
案無在苑父所覽本作無差。今謂在賄韻。盡
亥切。居也小補去隊居謂落居。即安定義。故今
義訓爲定 流出者謂人了解等者。私云。釋
從此流諸壇等二句也。人者即指阿遮梨
也。祕密法者。九尊漫荼羅也。上文云。若解
此者。一切世間諸曼荼羅悉皆同用之。無所
不入也四右意同之。謂阿遮梨若解此根
本八葉漫荼羅者。作世出世諸壇。任心自
在流出之也 略有四種造祕之法等者。私
云。釋事業形悉地等二句也。記問八帳云。
四種造祕之法謂事業・形・悉地・置位更問者。
無他意也。凡一切造壇皆依此四。諸壇從
此而生。故言通一切流出之法耳已上密鈔
九云。言即通一切流出等者。此是根本漫
荼。若於此中。隨行者所求悉地別。各建立
曼荼之時。隨部相應作之。名爲流出也
十七右第五云。此蓮花臺是實相自然智慧十七
私云。若準此釋者。自中胎第一重已下
次第流出歟。古來有此一義。然當段依密
鈔。可得意也。凡造一切曼荼羅之事業也。
形者本尊顯形表也。分段即表色故。悉地者
所成就悉地幷藥物等相也。安置位者安置
本尊方域分限等也 從此流出等者。經文
結也。可屬上相應可解也下也 佛子者等
者。釋諸佛子三字也。佛説如上事而告金
剛也。以此諸佛子三言。可安當知此最初
句上歟 又四菩薩等者。記問八帳云。序中
列名云普賢・慈氏・妙吉祥・除蓋障。而觀音
爲正。若會通者。非無義也。法界無次第。諸
尊有何定已上經第五入祕密漫
荼羅位品
云。東南方普
賢菩薩。東北方觀自在菩薩。西南方妙吉祥
童子。西北方慈氏菩薩已上持誦不同七云。復
次第一東方寶幢佛。第二南方開敷花王。第
三西方阿隬陀。第四北方鼓音佛。第五東南
方普賢菩薩。第六西南方文殊師利菩薩。第
七西北方彌勒菩薩。第八東北方觀自在菩
薩。當知此八印一一皆是毘盧遮那印十六左
長宴口決云。現圖曼荼羅。觀音・彌勒如次乾
只是隨
宜所現
又普・觀・文・彌是爲初行人
所亂脱也
又普・文・觀・
普通
義也
普・文・彌・觀是實義也
四之十一
諸説不同記法三
云。鈔記云。西北方彌勒○入祕密品等云。
西北慈氏現圖東北慈氏鈔記云東北觀音○八
印品等東北觀音現圖西北觀音 
二十七
雜祕心覺云。
八葉院觀音・慈氏座位事。或人疑問。觀音・彌
勒如次乾艮歟。而持誦不同七云。東南普賢
西南文殊西北觀音東北彌勒此事擧世相承行
之。未知出處。特違鈔記。發心・修行・證果・
涅槃之次第也云云。此次第胎三卷軌見。而
如此判如何已上先師三井延
猷闍梨之問也
私云。先此問有
不審。持誦不同文即廣大軌意也。安然出軌
文致此疑也。然諸軌依現圖列之。現圖
曼荼羅可尋習也已上 前縁起列衆中等
者。私云。一義曰。經第一住心品云。普賢菩
薩・慈氏菩薩・妙吉祥菩薩・除一切蓋障菩薩
已上今縁起列衆者。指此文歟。但除蓋障
替觀音者爾也。除惡趣替文殊者無之。若
可謂爛脱歟。又義云。經第二具縁品云。四
寶所成瓶盛滿衆藥寶。普賢・慈氏尊・及與除
蓋障・除一切惡趣而以作加持已上第八云。
復次四寶所成瓶者等二十一左今縁起列衆
者。指此具縁品文歟。住心品四菩薩第二重
眷屬菩薩衆。非八葉四隅菩薩。仍今縁起列
衆者。指具縁品寶瓶加持列衆文也。又或義
云。縁起列衆者。指序品住心品也意云。或序
品以除蓋障替觀音。或具縁品中以除惡
趣替文殊也。二箇或以言中。下或字不可
爲列衆中也。光云。向來三義各得一途。幷
呑此三則投其極。其第一義領縁起列衆
言。其第二義領以觀音・文殊替除障・滅惡
事。其第三義頗似穿鑿。幸領兼用前二説
意。今謂。初品縁起列衆中言普賢・慈氏・妙
吉祥・除一切蓋障者。即具縁品中爲如來四
徳普賢・慈氏・除蓋障・除一切惡趣也。雖言
第三重中胎院相違。而究其實則是一也。何
者。在其外者本出於内。其意見第二十卷
二十九葉今此四聖本是大日四徳。 是故一而
四。四而一。宜哉觀音爲除蓋障教道八地已上
皆在除蓋障三
昧位。然具縁品中第八
地菩薩號爲觀自在者
文殊爲除一切惡趣瑜伽護
摩軌以
文殊言作漱口法。以滅惡爲
護摩尊。其同一三摩地可知
已上毘盧遮那乃至圓具於彼也者。此釋復
次祕密主如來曼荼羅○普遍而流出也。持
誦不同意。已下説遍知院檀也已上光云。今
撿持誦不同第七曰。二佛部尊別壇。名如
來曼荼羅。亦名佛部曼荼羅二十左
光云。此有亂脱曰
(一)漫荼羅竟次(三)初正覺者最初説也(二)明諸
佛漫荼羅即佛部(四)作此佛部以下如文此依
義釋
次初正覺者最初説也等者。釋如來曼荼羅
句也 義釋十二云。次初明諸佛曼荼羅。即
佛部。正覺者最初之説也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凡作餘佛壇。如作彌陀壇。即移彌陀入
中。其大日佛移就彌陀位。若是二乘諸天等
即不令坐八葉花。當去之。但於方壇中
坐本座已上。
疏無之
八葉上佛菩薩。 各移稍近外
各依方處也。其大日佛當與寶幢並在一
處。左右無在也。然亦須在中胎院内耳。如
以閻摩入中者。其外院本位但表地印而
供養之。此作扇底迦等。増益亦同之。用線
法。當中置橛旋繞之。亦置空中及下。綖二
種也。又云。師在中持綖。弟子繞之。半月如
字作之也。作此佛部曼荼羅等十六密鈔第
九云。疏初正覺者等者。謂取從遮那本地漫
荼流出最初成等正覺之者。即阿閦等四如
來也。如阿閦者。瑜伽禮懺云。阿閦如來捨
身請求加護。從初覺心乃至菩提。願如來
與金剛薩埵而加持之。令我堅固不退。言
捨身求加持者。即當此中初受三世無障礙
智戒。捨身奉獻一切諸佛請求加護。令菩
提心堅固不退。乃是最初發起始覺菩提心
時。故名最初説也二十七左私云。初正覺者
等者。此指遍知院佛部。例如金剛界四佛三
摩地也。又此智印諸佛能生智母。故云佛
部曼荼羅也 作此佛部等者。釋猶如淨圓
月等六句也 其中畫佛像也作何佛
更問
者記
問云。次釋一切佛三角儀。是舊樣也 但依
上爲定耳。三句之問並不爲難已上持誦不
同七云。注作何佛者。即大日也二十二左雜祕
心覺云遍知院三角内佛事。山王院云。圖作
佛者。大日佛云云祕藏記云。中院上三角形
是佛母也已上私云。或鈔最珍云。問。三角中佛
像何更問。云何可定乎。答。一切佛印故。不
可限一佛。通佛印可畫之。故不爲或歟
已上或學者云。今此中大日結無所不至印
也。據義釋者。不定一尊。隨所求尊可置
之歟。十四本文如上引之。問。經文但説三
角。然何畫佛像乎。答。三角通一切佛大勤
勇智印形也。即是經・疏互示大三佛體。可
悉之
光云。此有亂脱日
(一)畫佛像也作何佛
更問
(四)繞三角○如圖也(二)
三角置點點標也更問(五)其外輪作光如却敵
形也(三)圓外周匝○或可置字(七)光普皆流出○
三角外也(六)眞言主○圓具於彼也(八)次蓮花
部以下如文此大同鈔主所
出十九科亂終
以金剛圍之者。以三股杵圍之。如圖 繞
三角置點等者。持誦不同第七云。繞三角置
點者。是空點也。如説九位。空點亦是成正
覺義二十二左私云。或鈔最珍云。更問意何。答。
三角點標三世佛歟已上 如却敵形也者。
持誦不同七云。如却敵形者。如輪寶形也
十二左南本涅槃經一云。是身如城。血肉筋骨
皮裹其上。手足以爲却敵樓櫓。目爲寮孔。
頭爲殿堂心王處中七右私云。却敵者。猛利
降伏之貎也 圓外周匝安點者。持誦不同
七云。圓外周匝安點者。是佛部眷屬之位。亦
是空點同佛身故成正覺義二十二左 疑此
點○更問或可置字者。演密鈔九云。疏疑此
點一一等者。指上輪心想九點也。乃於花臺
及八葉中各安一點。即表大空成正覺義。
謂以果收因。四隅菩薩倶置空點。故令更
問也。若欲置字者。中臺四方即是阿阿暗惡
噁。四隅普賢三字・文殊瞞字・觀音娑字・慈氏
昧字也二十八右 眞言主謂本尊也等者。釋
從彼眞言主等四句也。十四本眞言主以下十
三字注書之 前大壇中等者。持誦不同七
云。前大壇者。是前大悲嘉會壇唯用大壇。今
用或別壇或大壇。故云用處不同二十二右
第七云。但印者是三角印。具縁釋云。遍知印
作三角。其鋭下向。白光炎圍。在白蓮上。十
方三世一切如來大勇勤印。亦名諸佛心印。
普通藏品名普一切佛菩薩心眞言。廣大軌
云。印同大日。古來多傳合掌。是亦大日百
光王印。今準八印品釋。大日在三角中持
威光印是爲正文。亦是大日大威徳生印。故
佛身光流出圓外同上私云。此師意於毘盧
遮那壇有都別二壇。前具縁品大壇都會曼
荼羅中三角壇也。今段或用別壇。名之爲
佛部曼荼羅。或用大壇。即以此佛部壇爲
四重大壇中遍知院之一會。故云用處不同
也。私義云。用處不同者。前具縁品但用三角
印。今此中或置佛或置印。此云用處不同

次蓮花部此語屬上件乃至可以意得耳者。
此釋復次祕密主觀世自在者○巧慧者安
立也。持誦不同云。三蓮花部別壇名觀自在漫
荼羅亦蓮花
部曼荼羅也
七之二十四
義釋十二云。作法圓具於彼也世出
世同
畫者此同亦可名有也言世出世有無量漫荼羅
欲説令善聽也移在上當知此是最初悲生壇
IMAGE蓮花
此語屬
上件
此但是祕密漫荼羅也。若作扇底迦
等。方圓赤白及天等各依本也。雖作圓曼荼
羅。然本尊等座有方有圓。各依舊也。作方
曼荼羅等以下同疏
十七右
諸説不同法三宮二云。觀自
在菩薩梵號○密號○種○三摩耶形○祕密
品云。復次祕密主觀世自在者○殊妙作標
相。釋曰。次蓮花部。此語屬上件。世出世同
畫者。此同亦可名有也。言世出世有無量
曼荼羅。欲令善聽也□移在上。當知此是
最初悲生壇。私云。此語已下釋中胎文也。
亂脱在此。故云此語屬上件。又云移在上。
是等皆示釋亂脱文也。傳寫者書來尚矣。故
諸本皆有此文二十五右持誦不同七云。作法
圓具○各依舊也云云。私云。此中注文是釋
大日壇中經第二行及無量世間出世曼荼
羅。彼所有圖像次第説當聽之文。故後人註
移在上等。此語屬上件者。此但是等之文是
佛部文。次蓮花部者。是標下壇。非此壇文。
故須得亂脱意讀也二十一右光云此
就上義釋文而釋
私云。此
一段文以亂脱意可消之也。今疏文次蓮
花部標也。作方曼荼羅内等釋也。世出世同
畫者○悲生壇釋上中胎壇文也。此語屬上
件及移在上者。注此亂脱旨也
光云。此段古來存亂脱。曰
(一)圓具於彼也(四)次蓮花部(三)此語屬上件
(三)世出世同畫○最初悲生壇(五)作方漫荼羅
以下如文
世出世同畫者。釋上經文及無量世間○次
第説當聽四句也。意世出世曼荼羅同可有
名相也。言世間出世有無量曼荼羅。次第
令聽之也□□移在上等者。諸壇皆有圖。
今□□圖即大日壇圖也。仍指□□圖云
當知此是最初悲生壇也。問。IMAGEIMAGE圖有
何意乎。答。無別意趣。是只亂脱等意釣之
圖歟 此同亦可名有者。經文同畫同字訓
有也。有者世出世無量曼荼羅也。具支灌頂
六云。次注文者是釋經文。第二行云及無量
世間出世漫荼羅。彼所有圖像次第説當聽
之文。梵本中云世出世同畫。今隨方言譯
云彼所有圖像也。注牒梵本故云同畫。故
知同晝可作畫像。此同亦可名有也者。是釋
譯意。□大悲生方壇已上又云。十四本義釋
中。次有一段。高野本中。闕而不書。明諸佛
曼荼羅。即佛部。凡作餘佛壇○半月如字
作也。又説遍知即三角壇竟。注云世出世
同畫者。此同亦可名有也。言世出世有無量
曼荼羅。欲説令普聽也。□移在上。當知此是
最初悲生壇。又別行者。此語屬上件。次別行
者。次蓮花部光云。又別行以下 七字。疑寫誤而文
顛倒乎 宜改作又別行者次蓮花部。次
別行者此語
屬上件耳
高野本中。缺前一段。説三角印壇
竟。云次蓮花部。次別行者。此語屬上件。次
別行者。世出世同畫者。此同亦可名有也。言
世出世有無量曼荼羅。欲令善聽也。□移在
上。當知此是最初悲生壇。私謂。且以彌陀
爲語端者。壇向西方。人向東方。故先彌陀
以入中胎。文有二例。義成三例。一以八葉
諸尊隨入中胎。大日移在彼尊位處。二以
二乘諸天隨入中胎。九位九尊。若移近邊
中胎院内隨方安之。大日與寶幢佛一處
左右。隨宜而安置之。二乘諸天外院本位但
表地印而供養之。此二乘等唯坐荷葉。彼
諸天等隨坐本座。故去中胎八葉蓮花。但方
壇中坐其本座。亦須所移九尊各坐蓮座
而已。三文雖不説。而悉第一重第二重。若
釋迦佛隨入中胎。與八葉尊其座不別異。
亦須大日可安寶幢後邊。彼等本位法同外
衆。亦表地印而供養之。次用線法。此是此
下別別壇法。非上大壇。次注文者是釋經
文○光云此間文
如上所引
是大日悲生方壇。此等二文
爛脱在下。後今此語屬上件亦云移在上。
而高野本以次蓮花部之字在此文前。爛脱
更甚也。又脱量字・説字・及令字光云。現行印
本有量令二字
誤驗矣。上來大日方壇。是扇底迦之法。若於
大日作四壇。互爲主伴亦同前例。但壇相
貎隨事各別。故義釋中説大日壇互爲主伴
竟。更結云。此作扇底迦等。増益亦同之。用
線法當中置橛旋繞之。亦置空中及下。綖
二種也。又云。師在中持綖。弟子繞之。半月
如字作也此文意云。上來此扇底迦等等者。
等諸尊入中也。若作大日増益。壇中主伴
同之。然増益壇是圓故。用綖法當中置橛。
旋繞絣之。以分限亦先絣空而後置地。又
云。若師在中持綖。弟子繞行絣之。準而言
之。若降伏壇是三角故。在於三隅可以絣
之。若揚大壇是半月形故。亦當中置橛。先
絣弓形。次絣絃形。當如月字形作之。若
成辨壇是種種形。亦唯一點亦無相形。唯心
念作。然此五壇大日爲主。諸尊爲伴。互入
中胎。若絣綖時。亦須首起東北隅也。私謂。
何故五壇貎各別。應是阿等五字形貎。a
va@mra@m三角ha@m半月kha@m方圓角月種種具足
已上 作方曼荼羅等者。釋普遍四方相等
八句。而略初復次祕密主等四句也
  一 圖位 蓮花部別壇三重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持誦不同七曰。蓮花部別壇。中胎有二文。
如前。第二重有二文。一準大悲壇文。以三
部眷屬爲第二院。二依當部眷屬爲第二
院。馬頭別壇亦準之二十七左私云。如上圖。相
持誦不同載之。或云。此圖有三疑。一云。疏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私云。此圖或人所圖。意多羅・毘倶胝・白處・
耶輸四尊。準下金剛部段。云先道者安右。
後道者安左。經云明妃資財主。是則耶輸。
然又五卷云。次於明王左邊畫明妃耶輸
陀羅○而此明妃主含藏出生此中種種功
二十左明王者得大勢也。得大勢不可離
耶輸。是故耶輸右圖之也。又馬頭今段在大
在明王側者。在大勢至側也。是則以馬頭
置大勢至側。今不爾也。二云。下金剛部壇
云。先道者安右。後道者安左。今不爾也。三
云。智證更問七吉祥中出一髻羅刹。今不
爾。又加中位觀音爲七云何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勢至側。故後圖之。又一髻更問云。七白吉祥
者。此觀音眷屬。謂多羅・毘倶胝光云。恐此間
脱白處・耶輸
髻羅刹・馬頭・大勢至等。 或爲如意輪伴屬
已上雜祕云。一髻羅刹事。大方廣曼殊室利
觀自在菩薩授
記品三十一
曰。一髻羅刹陀羅尼○此陀羅
尼能令用功少成就疾。是多羅菩薩使者已上
若依此文。雖可圖多羅菩薩側。而依經説
次第列白處故。自然移下座也。五卷亦白
處與多羅並之也。問。螺貝北方三形也。今
何西方用之乎。答。祕經云。蓮花即羯磨已上
西方説法利生即吹大法螺之義也。胎藏漫
荼羅北方安蓮花部。即此意也 或可安印
等者。私云。印者初割蓮花也。字者sa字也。諸
印上者商佉金剛蓮花等也。此三皆三摩耶
形。故云諸印也
光云。此有亂脱曰
(一)及花上也(三)其次院安○勿生疑慮也(二)
本種子○而作種子也(四)空處當置以下如

其次院安大勢等者。釋多羅毘倶知等六句
也。私云。中胎外有空地。空地外有第二重。
然空地故不數之。即云次院也 勿生疑慮
者。令勸發行者之詞也 以本種子巧安置
之等者。持誦不同云。觀自在sa初割蓮花□
前品大日右
ta青蓮花開已
却合□ 觀音右
毘倶胝bh@r數珠鬘
○□ 觀音左
大勢至sa@m
敷蓮
花□ 毘倶胝左耶輸ya@m鮮妙花枝
□ 勢至左
白處pa@m鉢曇摩花
□ 多羅石
馬頭ha@m
頭△
觀音
十方佛a□ 七之
二十七
私云。巧安置者。謂以善
巧意。令如其次第置之。問。中尊擧種三
尊。眷屬何唯種子乎。答。經文云布一切種
子。故先雖擧種子字。而可通尊形等也
空處當置七白吉祥等者。記問八帳云。七白
吉祥者。此觀音眷屬。謂多羅・毘倶知・一髻羅
刹・馬頭・大勢至等。或爲如意輪伴屬等已上
般若寺鈔三云。七白吉祥一一皆有二使。此
經但略説之。自別有觀音部法中具載。當
別詳撿更問此經疏但出七尊。若如曼荼羅
安立者。二十一尊可有。但圖具載。可悉也
已上持誦不同七云。七白吉祥。此中部主加
五眷屬・一忿怒爲七吉祥○觀自在○多羅
○毘倶胝○大勢至○耶輸○白處○馬頭○
十方佛二十六以下私云。御鈔幷持誦不同。加中
尊爲七歟。部主已在中胎。何云當置七白
吉祥乎。智證記除中尊加一髻尊云七也。
一髻尊蘇悉地院尊。何爲觀音眷屬乎。或鈔
最珍云。七白吉祥者。三白四吉祥總云七白
吉祥歟。大明白菩薩・白處尊・白身觀自在
已上三
白也
大吉祥大明菩薩・大吉祥菩薩光云。此
指薩埵波
大吉祥。或指大
吉祥明歟。未詳
大吉祥變菩薩・已上四吉祥也。光
云。此文脱一尊。
恐是水吉祥。或
前出二尊内乎
是則經文及與白處尊句釋出
三白諸吉祥受教句收四吉祥歟已上 私義
云。今七白吉祥者。經第一具縁品所説觀音部
七尊歟。所謂多羅・毘倶胝・大勢至・耶輸・資財
主・白處・馬頭七尊列之。阿遮梨所傳曼荼羅。
耶輸陀羅外有資財主菩薩。至下可悉之。
白自性清淨義也。吉祥敬愛義也 自別有觀
音部法等者。般若寺御抄云。可見千手及十
一面儀軌耳已上十一面觀自在菩薩心密言
念誦儀軌不空譯上卷云。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梵。住補陀洛山大聖觀自在宮殿中○時觀
自在菩薩與無量持明仙圍繞。往詣世尊所
初右中卷云。當觀自身胸臆間有滿月輪○
又於月輪面觀紇利二合引字。如紅頗梨色。
放光照曜十方世界。於光明中自身成觀
自在菩薩。等無差別○歩踐八葉蓮花至
精室門外。灌灑如前。則應加持頂。以右手
作拳。以大指頭指相捻即印頂。誦多羅菩
薩心密言曰○先應用多羅菩薩護身。次毘
倶胝菩薩亦殊勝。或誦餘四明王大威徳者
亦通。聖者多羅菩薩印契者○密言曰○次
結馬頭明王印○密言。次結地界及曼荼羅
界○次結部母白衣觀自在菩薩印私云。諸
眷屬此外
未見。光云。
明本文少異此
金剛頂瑜伽千手千眼觀自在菩
薩修行儀軌不空譯云。於妙高山頂上。想有
八葉大蓮花。於蓮花上有八大金剛柱成
寶樓閣。於蓮花胎中。想紇哩二合字。從字流
出大光明○於此大光明中。湧出千手千眼
觀自在菩薩。具無量相好。熾盛威徳。十波羅
密菩薩周匝圍繞。八供養菩薩各住本位。於
寶樓閣四隅。有白衣多羅毘倶胝等四大菩
薩。各與無量蓮花部衆前後圍繞。諸天八部
以爲眷屬。如是觀想無量聖衆及本尊。極
須分明。勿令忘失次第。即結纔發意轉法
輪菩薩印○次結馬頭明王鉤印○次結不
空羂索菩薩印○次結蓮花鎻菩薩印○次
結蓮花倶摩羅印○次結蓮花嬉戲菩薩印
○次結蓮花鬘菩薩印○次結蓮花讃菩薩
印○次結蓮花舞菩薩印○次結白衣觀自
在菩薩印○次結大白衣觀自在菩薩印○
次結多羅菩薩印○次結毘倶胝菩薩印○
次結本尊千手千眼○印十一左
以下
私云。蓮花部
眷屬廣略多端。祕藏記列二十一尊名字。今
疏第六阿遮梨所傳曼荼羅列四十尊也
明妃資財主者。第五云。次於明王左邊畫
明妃耶輸陀羅。譯云持名稱者○此明妃主
含藏出生此中種種功徳。故其被服幖幟皆
與此義相應也二十左私云。或人依此文。明
妃資財主爲一菩薩。今謂。應是二尊。第六
卷阿遮梨所傳圖。耶輸陀羅菩薩外擧資財
主菩薩。仍爲二尊義分明也。尋云。第六圖
耶輸陀羅明妃無之。指何尊以爲耶輸耶。
答。名稱慧菩薩是也。耶輸陀羅此云持名稱
者故也 及大勢至等等者。釋得自在者印
等五句也 曰如法作之等者此一段私付亂
脱。至下可悉之
義釋十二云。當殊妙作之。如馬頭在三
角壇中畫之。如法作之住三角中。其餘諸
尊亦有等十七左十本義釋云。當殊妙作之。
如法作之。何耶掲哩婆此云馬頭。在三角
壇中畫之。其餘諸尊亦爾已上私云。如法作
之句。十四本意付馬頭段。十本意付勢至
段結釋。今疏準十四本。可讀亂脱。經文如
法句在馬頭段。然乃十四本最契經文 合
在可處用等者。異本云。合在三角壇中畫
兩本義
釋同之
私云。可處用壇者。馬頭所用處即三
角壇。故後日再治之時作三角壇歟 形色
等別及方圓等者。第十五云。法教法則・方法・
次第・儀軌皆得。顯形色等顯謂諸尊青黄赤白
等。形謂坐立大小
之事。色相貎也。謂喜笑忿怒
寂靜住之類。此三問也。二右
般若寺抄云。上五種
亘八曼荼羅皆應具也。殷勤可悉已上 廣
本者。大本廣經也 前所云等者。當卷上所
明印色尊位等五種也。引上文可悉之
形色形印者。義釋作形色契印也。又疏異本
作契印 前者大悲藏生等者。持誦不同七
云。大悲藏生是都會壇者。是大悲胎藏嘉
會壇也。三部唯在都會壇也。今則或在都
壇。或在別壇二十六右私云。上如畫本尊○
各各有印者。或義爲問辭。前者已下答詞也。
問意。如若也。若畫本尊可作何色及形像
等。各各有印契也。答意。色像等不可違上
圖曼荼羅。但前一向都法用之。今或都法
用之。或別法用之也。都壇者。普門曼荼羅
中觀音院也。別壇者。唯觀音部別壇也。又義
云。如畫本尊已下必非問答。只自擧徴問
之。而直作其釋也。如此中已下釋別壇之
義也 如此中蓮花部壇中等者。私云。吉祥
壇者。蓮花部増益吉慶意也。胎外留空地者。
中胎與第一重之間空處也。大壇中法者。
指上都會壇中觀音部。即指第六卷四十尊
等也 其空處亦置十方佛等者。持誦不同
云。第二座位處置十方佛者。普通藏品有
一切佛眞言也七之二
十六
私云。十方佛名字如第
六卷圖也 準前可解也。私云。指上第五
卷所釋曼荼羅及第六圖位也 三角中猶
如等者。釋何耶掲哩婆等六句也
  一 爛脱
(一)準前可解也(三)三角中猶如○在大勢至至
側也(二)次復若作馬頭○以意得耳(四)次作第
二曼荼羅者以下如文光云故和
上用之
又義曰
(一)曰如法作之○壇中畫之(三)其餘諸尊○準
前可解也(二)三角中猶如○可以意得耳(四)
作第二曼荼羅以下如文
智證爛脱云。次復若作馬頭漫荼羅者。當
在三角中置之。在外三重漫荼羅亦皆隨
之作三角也。作此時。訶耶疙哩嚩在中。即
移觀音替居勢至之處。餘眷屬皆圍繞之。
餘皆迴互。三角中猶如日出之暉。謂日初出。
赤黄色也。在明王側者。在大勢至側也。可
以意得耳已上
私云。右爛脱等皆未得其意乎。今謂
(一)當殊妙作之(四)曰如法作之(三)住三角中○
壇中畫之(五)其餘諸尊亦各有(二)形色等別○
準前可解也(六)三角中猶如以下如文光云。故
和上不
用之
次復若作馬頭曼荼羅等者。密鈔九云。疏若
作馬頭漫荼羅等者。謂此馬頭是蓮花眷屬。
前以觀音爲主。其曼荼羅大作圓形。今以
馬頭爲主。置何耶在中。何耶是略梵語。正
云賀演吃哩二合嚩。此云馬頭。謂却移觀音
居勢至坐處。其勢至却在前馬頭位處。其漫
荼羅作三角者。即降伏壇也。餘眷屬皆圍遶
者。一依前觀音壇置之。臨時迴互可以意
得。移勢至在馬頭位處。其勢至眷屬等亦
隨移動。觀音眷屬亦爾二十八右。光云。演密
牒文頗異現行義釋
持誦
不同七云。馬頭曼荼羅在三角中。在外三重
亦作三角。即移觀音替居勢至處者。是示
入内別作時也。其五尊壇方圓角月點等可
詳云云。隨五種事互入中胎二十六左私云。
是釋馬頭別壇。謂於此部中。馬頭爲中尊
之時。以觀音移之替置勢至位。如云馬
頭。餘尊亦爾。問。以馬頭安中位之時。以
觀音並置勢至位。爲當以勢至移馬頭位
歟。答。演密却勢至移馬頭位。然今私謂。馬
頭安中之時。以觀音並置勢至位。例如都
會壇中胎置餘尊之時。移大日置寶幢位
也。義釋十二云。其大日佛當與寶幢並在
一處十六右問。何必以觀音置勢至位乎。
答。勢至・觀音所住定體同故。準寶幢佛置
此位也。問。何故必先約此馬頭説別壇
乎。答。或鈔最珍云。先説部主云云。問。蓮花
部方壇而何説三角乎。答。此尊蓮花部中
忿怒明王。故説降伏形也 餘皆迴互可
以意得耳者。私云。準例馬頭。此會諸尊皆
當迴而安中胎也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五十二
 此卷舊本未出草藁。故今點治之以附
 剞劂氏。冀後宗匠更下郢斤。但於其辨
 四聖四隅異義。則是師資面傳。留意思擇。
 勿處容易。維時寶永第四仲秋二十四日。
 慧光誌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五十三

  東寺觀智院法印杲寶撰述
  東都靈雲寺比丘慧光校閲
疏第十六卷之餘釋經五祕密
漫荼羅品
次作第二漫荼羅者乃至以辨左右也者。此
釋復次祕密主今説第二壇○諸業善成就三
十八句也。般若寺鈔三云。次金剛部曼荼羅
經云。今説第二壇○諸業善成就已上持誦
不同云。四金剛部別壇名金剛手曼荼。亦名金
剛部曼荼羅。七之二十七
 次作第二等者。釋復次祕密主等二句也
 謂善説也非前非後等者。私云。善説者。此
釋今説二字也。非前非後者。謂對上蓮花
部。指今金剛部云第二。然非是必次第治
定。故云非前非後等也 其曼荼羅四方等
者。釋正等四方相等二十二句也。私云。先
作方壇。於其外縁。三古杵接圍之。圍中皆
黄。色其中安蓮花。蓮花上有瓶。瓶色白如
月色。亦以三股金剛而遶瓶邊也 或用
餘物等者。今約執金剛故。用三股杵圍之。
即三股杵爲其三形故也。若於金剛部中。
自餘尊者。如或針或戟等。以爲其尊三形
者。亦以圍瓶邊也 彼瓶上有等者。瓶上
有風輪。黒色半月形也 其下状等者。半
月風輪下方兩邊垂降。如幡形也IMAGE此圖
異本載之。即此形也 彼半月中等者。半
月中有火輪。三角赤色也。此三角周亦以三
股金剛圍之。於其三角中安赤蓮花。蓮華
上置三股杵。杵上安h@u@m字也。或安本尊
執金剛
等也
或只安種子字也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尋云。置三形時。何必加置種子乎。答。次釋
云。印上置字也。又云。畫形者。心上安種子
字。謂種子字軌持爲義。故通本尊及三形
也。光云。或安本尊形等解意。必用三形。而
其上安種子或尊形也。此解未快。今詳疏
意。則注蓮上畫金剛。而言謂或等。此三或
一。而今先出金剛即是三形與金剛部而
特相應故也。但如下文言印上置字也者。
即同上言心上安種子字此有亂脱
如下出之
若又畫
尊形或三形。則必其上安置種子字也。然此
安置只是觀想布之。即釋言想𤙖字誦而加
持之也者是也。且又如此尊形三形必加種
子。豈只其取軌持義哉。嗟呼稱眞言陀羅
尼宗意在於是乎種三尊三祕密。若據本有。雖
無勝劣。若約次第。亦有麁妙。
深旨
更問
私云。經言迦羅者者。瓶梵語也。尋云。寶
瓶南方寶部三昧耶形。而今何用金剛部乎。
答。金剛頂經云。金剛即寶光已上寶部光明與
金剛部智光。相通之義有之。故今以瓶爲
座歟。胎藏曼荼羅南方置金剛手院。即此意
也。凡此壇蓮花地輪。謂須彌即八葉蓮花形
故也。寶瓶水輪也。黒雲風輪也。三角火輪也。
金剛杵空輪摧破即
空義故
也。是即五大所成曼荼羅
也。但風中安火輪者。火能得風増其力用。
故圖之也已上皆私案義。
不能用者也
問。此圖無置外部釋
文云何。答。文相雖未分明。準蓮花部而圖
之也。問。若爾。何處縁十方佛等不圖之。答。
是又脱文也已 若畫印者等者。私云。經文
雖但説印。疏亦具種子尊形也
  一 爛脱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