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演奧鈔 (No. 2216_ 杲寶撰 ) in Vol. 59

[First] [Prev+100] [Prev]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修其地也(十二)若人師如文○淨除一切地
(十四)縁地事○菩提心竟(十一)當以大悲胎藏○
苦因也(十五)恐其退沒○眞言之心(十三)爲淨菩
提心○住菩提心也(十六)當護弟子○即是一
(十八)先住菩提心○護之也(十七)智智之因也
○方便更問(十九)若弟子能成此事者以下如
此中第十四・十一・十五・十三・十
六・十八・十七・十九八科在次卷内
二種師等者。私云。上所明深祕・顯略二種阿
闍梨也 治法雖治地。十四本作法師雖治
地十本作師雖治地 少時住菩提心等者。
私云。或抄最珍云。問。二種師共長時可住菩
提心。就中聖人師不可刹那離菩提心何。
答。假説也。淨地可依菩提心。離此不成。
故少時住菩提心云也。實二師其非不住
菩提心也已上 若人師等者。密鈔九云。疏
若人師如文取解等者。言若人師者。即上第
二師也。偈云。第二求現法。深著癡攀縁。世
間漫荼羅。一切爲斯作十七左
所以然者乃至淨除一切地者。此釋故應捨
分別淨除一切地二句也。私云。是答第十
問也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四十九
  此卷草案未及治定。故今添削而令印
之。博達宗匠庶更正之。寶永第四初秋
念六。慧光誌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五十

  東寺觀智院法印杲寶撰述
東都靈雲寺比丘慧光校閲
疏第十五卷之餘釋經五祕密
漫荼羅品
縁地事總答了乃至亦復如是也者。此釋我
廣説法教○無垢喩虚空十六句也。私云。是
答第十二問也 但問果上中下者。即三
部悉地云上也。答意曰。果皆住
菩提心而作之也 世間無上之佛者。密鈔
九曰。疏而求世間無上之佛者。謂眞言者若
不能住於心地。則著於相縛隨業而轉不
得自在。乃至世間悉地尚不可得。何況五
通等耶。五通等尚無得理。況乎如來無上第
一之悉地耶。若異此而得者。無有是處也
十七左
  一 爛脱
(一)是等分別之苦因也(三)恐其退沒故○眞言
之心(二)爲淨菩提心○住菩提心也(四)當護弟
子○即是一切(六)先住菩提心○二尊護之也
(五)智智之因也○此亦有方便更問(七)若弟子
能成此事者以下如文
私云。此爛脱依十四本義釋 故經次云以
不動尊等者。密抄九曰。疏不動眞言之心者。
即悍漫字是也。如普通眞言藏品十七左 用
此三法者。私云。因行證三法也 此亦有方
便更問者。密鈔曰。疏此亦有方便者。作降三
世如前所説。觀半月風輪黒色等方便也
七左雜鈔不用云。若不用不動護者。用三
世明王亦得云云。此亦有方便更問。用金
剛慧定已上些些疑問曰。若不用不動者。用
三世明王亦得云云。此亦有方便更問已上
此方便如何已上私云。今此更問兩本義釋
無之。仍智證記問八帳無其釋也
次又加持地者乃至無縁之種子也者。此釋
初加持是地○唯此非餘教四句也。私云。是
答第十一問也
  一 爛脱
(一)亦復如是也次(三)又加持地者○堅固菩提
(五)是故得成○唯此一門也(二)初加持地○
佛謂阿字也(四)第二心自在○不應異此教也
(六)初依佛教發心以下如文
光云。又有亂脱。而今出之
(一)亦復如是也次又加持地者(三)謂阿字門○
是堅固菩提心(五)是故得成自在之業○唯此
一門也(二)初加持地○佛謂阿字也(四)第二心
自在○一切自在也(六)更不應異此教也以下
如文
光云。又有亂脱。而詳其義。未得文次。故不
出之
或加暗於頂等者。私曰。問。上擇地之時。已
aa@mra@m三字。今重説如何。答。此三字可
通一切淨除之事也 第二心自在者。十
四義釋作弟子心自在十一之
四十左
 不應異此教
也者。密鈔九云。疏不應異此教心者。一切如
來皆由阿字故而成等正覺。謂以此護心。
或加於頂等。乃至得成如來自在之業。是
故不應異此教而別求心也十七左 即是
阿字也。義釋作即暗字也十一之四
十一右
前既問答加持地了乃至最上之位也者。此
釋四種蘇多羅○置於道場地八句也。私云。
是答第十三・第十四兩問也 綖者梵音等
者。義釋十一云。綖者梵音名sutr@a@m&MT01679;
是連持之義也。連持衆徳令其不散。故名
綖也四十一右私云。釋四種蘇多羅等六句也
  一 爛脱
(一)白黄赤黒(三)念此念誦應念持也(二)更加一
種謂虚空色也(四)虚空能含一切色像以下如

私云。此爛脱據十四卷義釋。或云。此爛脱
難甘心。義釋十一曰。線説有四種。白黄赤
黒等。更加一種。謂虚空色也。念此念謂應
念持也。虚空能含一切色像等四十一右 若
但依空色等者。文次第云。明虚空色文十五
白是信義等者。文次第云。以五色對五
根文十五左私云。或抄最珍云。問。五色次第。經
及釋幷金剛頂等。白・赤・黄・青・黒。今云白・
黄・赤・黒・青如何。答。山王院大師三部曼荼
羅裏書
曰。白・黄・赤・黒・青。此爲定義。是約世間受
染之淺深也。又多處處相違釋之。是爲防
慢法。用散漫之説云云。但是等皆黄・赤二
色前後。而今黒爲第四。是説四種蘇多羅
故。若約五色次第者。青爲第四。黒爲第五
已上光云。今釋與具縁品解少異。今線義
者。白水大北方息災黄地大東方増益赤火大南方
降伏
或西方
愛敬
黒風大西方攝召。
或南方忿怒
青空大中方總徳即是五
大所成之線以絣空中而成五輪世界。此眞
曼荼羅壇也深義更詳自餘釋義已備于本疏
文。留意思擇 種種供養更問方法者。記問
云。合線法更問方法者。新造壇排供物供
養賢聖。然後得一童女。新著淨衣。香水洗
浴。内外倶淨。加持護身。及以帛掩口令息
不觸。於其線中連持衆行已上 然後令童
女等者。文次第云。以童女合綖文十五左
合線之法等者。文次第云。明合線之法文
十六右 來去襵牒使成九絲者。長宴四十帖
第六曰。師云。五色線一色不絶。來去襵牒
爲九筋。一方聚左右糸首。九筋者二筋。一
色合十八也。九筋者九識也。九識即五智也。
即白一色中即五佛五智具足。乃至黒亦爾
已上些些疑問云。線與縷其別如何。襵牒
如何已上私云。來去襵牒者。糸端來去一方聚
之屈折其中也 連持衆行也更問者。文次
第云。釋等持文十六右記問曰。於其線中連
持衆行。更問者。五色蘇咀&MT01679;義如具縁品中
已上密鈔第九曰。疏由三昧至更問者。謂
深釋中。女是三昧。若三昧均調則得難障。
言更問者。不但得成根力。亦成五智。故
第四疏云。童女合線之時。當用五如來眞
言各加持一色。然後以成辦諸事眞言總
加持之。謂大日加持白色。乃至鼓音佛加
持黒色。即表五智也十八右
  一 爛脱
(一)虚空中等持者(三)此有二種○明白了也
(二)如空中等持○漫荼羅地(四)如對目前以下
如文
光云。又有師傳亂脱。即今出之貽來葉
(一)此有二種(三)若是深行○明白了也(二)如空
中等持○漫荼羅地(四)如對目前以下如文
第二以線等者。釋第二持線經等二句。即
第十四答也 如上所説者。即指具縁品所
説也 畫一一者。十四本作畫之
一切諸佛智者○是曼荼羅
八葉者也
者。此釋一切如來
座○念居其地分十四句也私云。是答第二
十一問也。但其供養及護摩等諸問後後答
之。例如第一云。或後問先答。文無定準
末之十九蓋是絣地之因座位有便故説之歟
  一 爛脱
(一)此爲最上之位也(四)一切諸佛智者○具智
慧也(三)一切諸佛子諸智者○吉祥世稱(九)
世所歎○吉祥也者(二)此次答座位表像也
(六)如世人以蓮花以下如文
私云。十四義釋十一云。此爲最上之位也。
一切諸之佛子諸智者一切諸佛智者謂佛
子嘆菩薩具智慧也
蓮華意
勝吉祥世稱者。謂世所歎以爲吉祥也。此
次答座位表像也四十二左準此義釋可讀
爛脱歟已上光云。若依義釋而讀亂脱
(一)最上之位也(三)一切諸佛智者○具智慧也
(二)一切諸佛子諸智者(四)蓮華悦意勝吉祥世
(六)謂世所嘆以爲吉祥也(五)(七)此次答座
位表像也以下如文
光云。又有師傳亂脱。即今出之
(一)而表出之(七)當知此爲最上之位也(四)一切
諸佛智者○具智慧也(二)一切諸佛子○吉祥
世稱(五)謂世所歎以爲吉祥也(三)者此次答座
位表像也(六)如世人○坐此華臺也(八)然世間
蓮以下如文
若是佛謂當作八葉等者。文次第云。明蓮華
座文十六右大疏抄三云。問。何故以白蓮花
爲座。答。白色是根本故。中臺大日根本。故
爾言也已上私曰。或抄最珍云。問。佛位白蓮者。
曼荼羅畫赤色何。智證大師將來綵色之本
赤蓮花也。何違此文乎。答。本淨色故可白
色也。而赤色表八葉肉團開敷之相歟。難
云。肉團開敷者可白蓮花也。今釋赤色者。是
世間花。八葉中胎不可赤色如何。答。八葉
肉團在胎藏中可赤色。表之歟已上 若是
菩薩等者。大疏鈔三云。問。佛必用白蓮花
者。若菩薩用白色蓮花耶。答。爾用。故疏云。
其花或白或黄。或作寶蓮花皆得。但赤色者
是世間中爲下云云已上私云。或抄最珍云。問。
何此中不載青蓮紫蓮等乎。答。不擧盡歟
 若縁覺聲聞等者。大疏抄三云。問。常以優
ra花爲青蓮花。今倶勿頭花是赤色花。何
相違。答。赤色亦有青色。其花初生時。其色
猶青。若守色自體。名有其別耳已上 淺
識傳等。十四義釋注書而作淺識傳謂世所
傳以爲一邊之智十一之
四十三
更別有青蓮花等者。
密鈔九曰。疏荷青蓮葉也者。青蓮之葉名之
爲荷。爾雅釋蓮華。所謂其莖茄。其葉蕸。蕸
即荷也。又不令坐於華臺者。未有菩提之
種故也。又一言青蓮而有二別。一者梵語骨
沒多。訛云&T025632;勿頭。譯爲青蓮。又梵語嗢咄
二合囉。或云優曇鉢羅。亦是青蓮。此別有
種。此瑞應之蓮。非同前者也十八右諸説不
同。第七云。大目健連○法花玄賛云。菩薩坐
蓮花上。聞説無上智慧境界。能證如來甚
深密藏。聲聞廻心已去得入大衆中坐。亦
如菩薩坐於蓮花。聞説慧境亦證密藏
云云。今案。目連等聲聞。法花會已回心蒙佛
記。故圖坐蓮花。現圖在多摩羅香。聲聞皆
沙門形也○坐蓮花。或圖以下六尊並普坐
蓮葉已上私云。蓋是非常蓮花種類。而別又
有此花歟 芰荷義釋無芰字也
  一 爛脱
(一)更別有青蓮花(三)坐芰荷青蓮葉○所生葉
(二)種非此類也(四)若淨居諸天○赤蓮花中
(六)念謂憶特不忘也(五)其色純赤○念謂思念
(七)復次三藏説以下如文
私云。此爛脱據義釋。彼文如此相次
光云。又有師傳亂脱。而今出之以授後生」
(一)以爲一邊之智也(三)此是青蓮華也○別有
青蓮華(二)坐芰荷青蓮葉○所生葉也(四)種非
此類也○赤蓮華中(六)念謂憶持不忘也(五)
色純赤○念謂思念也(七)復花三藏説以下如

若淨居諸天等者。大疏抄三云。問。何故上界
天坐花上。下天坐葉上。答。皆隨識深淺轉
輕重耳。亦花雖色別。葉皆青色。皆在一水
中。若以此釋者。上從諸佛下至毘遮遮。皆
有佛性。一味水中也。皆依葉有花。依煩惱
有菩提。若約階級之無階級。從外金剛部
至中臺。凡四重界道如次也。若約無階級
之階級。從中臺至外金剛部。皆是大日如來
大悲門用耳已上 以下諸天分地爲座等者。
密抄九云。疏但分地爲座者。此等天神不須
次第分擘尊位。但隨方位空地之處分作地
位以爲其座耳十八左 復次三藏説等者。
文次第云。約蓮花有多種文十六右大疏抄
三云。疏云。三藏云。西方蓮花有多種。一者
鉢頭摩。二優鉢ra。三倶勿頭。四泥盧鉢ra。五
芬荼利迦已上菩提心義第五曰。問。大小乘
經。鉢頭摩青蓮華優鉢羅黄蓮華&T025632;物頭赤蓮華
陀利白蓮華天台法華玄義引古人云。天竺蓮
花有三時名。迦摩羅是未開之時。屈摩羅是
將落之時。芬陀利是處中之時。大日義釋。優
鉢羅等四種華中。各有赤白等類。具如彼
説云云。而今大日心蓮名芬陀利。三部五部
中蓮花部名鉢納摩。若如意輪讃云迦摩羅。
與彼諸經如何釋通。答。漫荼羅中青蓮花形
猶如柳葉。準而言之。四種蓮花其形各別。
古譯且約一邊。以爲青黄赤白。而實四中各
有餘色。如義釋説云云。此四種中各有三
時。古人且約芬陀利華。故以處中之時名
芬陀利。三部中蓮花部是鉢納摩。部中自有
發心成佛涅槃時。其如意輪示菩薩迹。故且
約此云迦摩羅。若百字輪約其本部云鉢
納摩。問。諸經四種蓮華是形異類。非必四
色者。義釋云。若縁覺・聲聞當坐於華葉之
上。或坐倶勿頭華葉。此是青蓮花也。此但是
青色之蓮。然更別青蓮華種。非此類也
文如何會之。答。諸經皆以鉢頭摩爲青蓮
華。而今文云倶勿頭。倶勿頭者諸經皆云赤
蓮華。準最勝王。佛齒喩云猶如珂雪倶勿
頭。因之古今疑其色。或疏釋云。佛齒光
麗非純白色。少状紅白。今私釋云。四種蓮華
各有三義。一以青黄赤白四色如次爲四
種蓮花。如四種蓮花地獄及七山海水中所
生四種蓮花。是常途所明也。二以白赤青
黄四色如次爲四種蓮華。如寂災護摩白
色相應燒鉢頭摩。及此前文幷後經中以青
色蓮爲倶勿頭。此二已爾。餘二準知。三以
四種形體種子爲四種蓮華末之十左法花遊
嘉祥云。芬陀利者白蓮花也○凡有三時。
未敷之時名屈摩羅。敷而將落名迦摩羅。
處中盛時稱芬陀利花也上之三
十五右
此文迦摩
羅・屈摩羅立名。未開與將落相配。異于玄
菩提心
義所引
如何
次答供養義乃至加之乃可成也者。此釋供
養有四種○各如其次第三十八句也。大疏
抄三曰。經供養有四種至各如其次第總九
行半。是答供養儀則也。問其供養有幾種。
答。經云。謂作禮合掌・幷及慈悲等・世間與
花香○經次文云何花香等。此花當誰獻
云。即經答云。從手發生花奉諸救世者○
已上私云。是中答第十五已下諸問也。此中
文相交參。而義分相渉。故曰或不依問次
等也。謂供養有四種等四句答第十五問
幾種修
供養
從手發生花等十句答第十六云何花
香等
十七此花當
獻誰
兩問也。眞語以加持已下六行答
第十八問云何而
奉獻
及第十九諸食二字兩問也。尋
云。經文無諸食文。何以如是科簡。答。釋云。
又以此花等周遍法界○及飮食物無量無
邊不可窮盡等十三右仍此中云含飮食義

  一 爛脱
(一)但以物獻也(三)二者合掌○皆運心也(二)
經中不言○必當有之也(五)花手此是○從手
生也(四)發生奉一切佛○發生謂(六)作印作印
已以下如文
私云。已上供養有四種○而觀菩提心八句
之釋段也
(一)以此爲供養也(三)各各一切(二)此運心也
(四)諸佛及彼所生○法界爲樹王(七)想樹遍法
界生花供養佛也(五)供養以眞言而供養之
(八)行者供養○眞言等也(十)心若不住定○
自在轉也(九)及印加持然後運心(六)此華香美
無諸過惡(十一)願生勝妙以下如文
私云。已上各各諸如來○常遍諸佛前十二
句之釋段也
(一)及印加持也次(三)畢於此者○然此諸尊(二)
又卑此諸天神今次説諸天(四)如本瑜伽以下
如文
私云。已上其餘世天等○本眞言性類四句
之釋段也
(一)不可窮盡是也(三)若不作普遍吉祥印者○
或置其前也(二)其捧花等時○在臍下已(四)
而下結印以下如文
私曰。已上彼所奉花等○各如其次第十句
之釋段也
當知供養等者。釋供養有四種等四句也。文
次第云。四種供養文十六右 謂想香花等者。
光云。故和上言。以下答第十六七兩問也
三事皆運心也者。大疏抄三云。疏云。一是香
花等。二者合掌。三慈悲。四運心云云。問。經
答文中無運心供養文。而何疏以運心置
第四耶。答。即疏云。幷慈悲三事皆運心云
云。意慈悲皆從運心生言也。問。既慈悲中
有運心義者。何故出第四供養名也。答。運
心與三昧。相應。慈悲必非三昧。隨縁通散
定。故今所定邊置第四供養名耳已上又云。
問。其運心者何等。答。以與定相應遍法界
心想念。如樹王從此支分流出無量無邊
妙花。奉供諸佛菩薩言也已上私云。此抄所
覽本無三事二字歟。仍但就慈悲中釋出
運心之義也。問。今言三事者何。答。或義云。
香花・合掌・慈悲。此三事通加用運心也。又
義云。第二合掌已下三事也。意四種供養中。
第一事供。第二已下三事皆是運心中差別
也 然經中等者。抄意。經中不云運心云
云。疑云。經中云而觀菩提心。正是運心之相
也。何不説第四供養云乎。又釋。經中不言
香花等云云。是不説第一供養之意也。經
云世間與花香。第一供養文分明也何云爾
乎。但而觀菩提心句。總相之説而非正説
也。智證些些疑問云。住心釋云。供養有二
種。所謂内及外。如下文云云。而不見内供
養。其由云何已上明知不説第四運心之相
也。又不言香花等者。謂於香花等三事。可
用運心之義。而經中不言此旨也。一義云。
不説第一供養也。上爛脱意即此義也。若
依此意。如彼世間與花香句。是運心中相

  一 世間與花香句
些些疑問云。經云。供養有四種。乃至世間
與花香已上文末句與字難消。是垂解説。又
住心釋云。供養有二種。所謂内及外。如下
文云云。而不見内供養。其由云何已上雜抄
不用云○世間與花香與字未會其意如何。
私云。此在下已上雜抄一云。世間與花香與
字未得意。私云。此在下已上同草本曰。世間
與花香與之一字未會其意。若此與字用之
字否。私云。在下已上私云在下者。與字可
在花香字下也
光云。必當有之也以下又有師傳亂脱。即今
出之以貽後裔
(一)必當有之也(三)花手此是都牒合掌印也
(五)此花從手生也(四)發生(十)奉一切佛○菩提
心者(二)花手發生(六)謂作印○供養也(八)此一
切支分生印者○爲供養也(十)各各一切(九)
運心也(十一)諸佛及彼○當以眞言(十三)如供養
花○自在轉也(十二)及印加持○無諸過惡(十四)
願生勝妙以下如文
花手此是等者。義釋十一云。華手發生此是
却牒
合掌印也。此
華從手發生也
奉一切佛等四十四右私云。却字宜
歟。今疏作都字。恐寫誤也已上光云。此解不
然。義釋作却。即再治誤。今言花手者。此
釋從手發生華句。即是十二合掌通名。故云
都牒合掌印也。此印更有大事 從手發生
花者。蓮華合掌印也 結支分生印者。密抄
九曰。疏此一切支分至撿之者。祕密八印品
謂。以定慧手作未開敷華合掌。建立二虚
空輪。而稍屈之。是如來一切支分生印也
八左大疏抄三云。支分生印者。八印中普賢
印。普賢是與菩提心相應故也已上私云。前
已有眞言者。指上文也光云。此指第十三云
次更有一印等。八左
問。
結此印意如何。答。上合掌即是未敷蓮花
印。而從手發生花也。是即菩提心普賢法身
之體。故用一切支分生印也 各各一切等
者。釋各各諸如來等句也。此運心也四字上
爛脱。安次上爲供養也之下也。或義云。此
四字安下法界爲樹王之下也。兩義隨宜
光云。此或義亂脱者。曰
(一)各各一切(四)此運心也(二)諸佛及彼○法界
爲樹王(五)想樹遍法界生花供養佛也(三)供養
(六)以眞言加持以下如文
行者供養香花等者。義釋十一曰。行者供養
香花時。當以眞言及印加持。如供養華。
即用華眞言等也。心若不住定。何由得然。
云三昧自在轉也。然後運心等四十四左私云。
此文違先爛脱光云。此指鈔
主所出亂也
可悉之已上光云。
若依義釋點亂脱者。曰
(一)當以眞言(三)如供養花○自在轉也(二)及印
加持(四)然後運心以下如文
故和上言。行者供養以下答第十八・九・二十
三問此就細科
光云。各各一切至此經文古存亂脱。而今出
之以授後生
(一)彼所生子等(三)以是無過華芬妙復光顯(二)
法界爲樹王○三昧自在轉(四)勝妙廣大雲以
下如文
願生勝妙等者。釋勝妙廣大雲等二句也
 謂從法界等者。釋從彼雨衆華句也 常
遍諸佛前等者。義釋十一云。常生種種光明
遍諸佛前四十五右光云。若依此文讀亂脱
者。曰
(一)(三)遍諸佛前(二)生種種光明(四)又以此華
等以下如文
如天意樹者。私云。此如圓生樹等。即隨意
生諸物也 次卑於此者等者。私云。釋其
餘世天等等句也。上擧諸佛攝菩薩二乘。
今標八部世天云卑於此者也 如本瑜伽
者。謂彼天等各本儀軌瑜伽法也 如忿怒
用赤等者。義釋十一云。如忿怒用赤等。如
華者塗香等亦如理相應想念也。然此諸尊
或經中。有眞言及印。或有闕無者。別有一
者普通吉祥之印。當以空水二指頭相合
捻。餘三指皆舒散之。用此印加持等四十五
私云。據此義釋。則當段有爛脱。云
(一)如忿怒用赤等(三)或經中有眞言○吉祥之
(二)如花者塗香等○相念也(四)當以空水以
下如文
別有一普通吉祥之印者者。文次第云。明普
通吉祥文十六右大疏鈔三云。若通者。普通吉
祥印也○若據別者。各隨其尊作其尊本
印。加持其花作花眞言印也具如蘇悉
地也。已上
私曰。
小三古印也。或鈔云。釋迦印。智吉祥印此印
也 如花者等者。釋如是塗香等等四句也
 即是前所説等者。義釋十一云。即是前品
中香花燈等四十五左私云。即指具縁品終文
也 如般若經所説等者。文次第云。以一花
供養諸尊十六右
光云。此段經文古存亂脱。即今出之
(一)是謂吉祥印(三)彼所奉華等○應知在齊位
(二)或金剛拳印若復蓮花鬘(四)而在空中獻以
下如文
更有金剛拳印等者。釋或金剛拳印等二句
也。密抄九云。疏更有金剛拳等者。金剛拳以
大指入掌中作拳是也。或蓮華印至右手
作也者。謂大指・名指相持。餘三指散舒是也
十八左私云。抄意蓮花印者。即小三股印也。此
義不審。今謂。蓮花印者蓮花拳歟。第十三所
明四種拳中第一拳是也。可尋之。問。觀音
印者何。答。或鈔最珍云。蓮花印之外觀音印
者。八葉中祕印歟已上又云。普通印者。可上
普通吉祥印已上最抄。八葉中印者世尊陀羅
尼印也 然供養時等者。釋彼所奉華等等
八句也 淨佛菩薩。十四本無淨字也
已次而下四字。十四本無之 然有二種師
者。私云。即瑜伽及法則二種阿闍梨也
次答護摩義乃至故云不得果也者。此釋護
摩有二種○捨離眞言智十四句也。私曰。是
答第二十問也
  一 爛脱
(一)即是得解脱也(五)若能燒業○内護摩也
(二)從於何處○而得解脱也(四)既離世間○菩
提心也(六)如世間之火○無有遺餘(三)而亦即
從○菩提牙也(七)此中能燒以下如文光云。
高野信
日傳亂脱
全同之
私云。已上護摩有二種○説爲内護摩六句
之釋段也
(一)令此三位正相當也(四)此三亦是淨三業義
(二)本三位謂○本尊眞言印也(五)淨三業成三
事○降伏也(三)三業道者○一致也(六)又三事
觀字以下如文
私云。已上外用有三位○成就三業道三句
之釋段也
(一)此内外護摩皆名殊勝(三)若不與此○外護
摩耳(二)若異此作○所説方軌(四)當知此人以
下如文光云。故和
上未必用之
私云。已上世間勝護摩○不解護摩業三句
之釋段也
護摩有二種等者。釋護摩有二種等二句也。
文次第云。明内外護摩文十六右私曰。二種
護摩者。世・出世homa也。第二十卷廣釋之也
已上光云。建立護摩軌亦具明内外二種相
也 護摩是燒義也等者。釋業生得解脱等
四句也。密鈔九云。疏護摩是燒等者。護摩譯
云燒亦名火。燒除諸業者。以一切衆生皆
從業而生。復由此生展轉造業感招異熟
苦輪迴無已。又此業依無明起。由無明故
不覺造業十八左 所謂自淨菩提心者。義
釋作所謂白淨菩提心也光云。現行
疏作白淨
光云。此段鈔主出外。又有師傳亂脱
(一)即是得解脱也(三)若能燒業○内護摩也
(二)從於何處○菩提心也(四)如世間之火以下
如文
如前所説等者。私曰。此指上文云或加暗
於頂及加囉於眼等九右歟 又持刀及索
者。入不動尊三摩地作此homa已上光云。
今言如前所説。此指第十二卷釋悉地出現
ra@m字火輪曼荼羅文。彼即約不動尊明
寂災義。是内護摩之本原也。往撿 次釋外
護摩者等者。釋外用有三位等二句也 或
火中可有○更問者。十四本云。或可是漫荼
羅位也。更問光云。現本
大異所引
十本云。或火中可有
是曼荼羅位更問鑪置火處也。此則眞言也。
火中有印也。即是阿闍梨坐處也。白身即是
印也已上密抄九云。疏注更問眞言也者。此中
謂。本尊爲供養故置之。鑪是置火之處。印
身印。今令更問眞言者。不是問所用之眞
言。令問經中所言眞言爲目何耶。若依
三業即屬陀羅尼。若目三位即是眞言之者
爲經一言眞言。義通二處。今要行者故令
更問十九左私云。此抄牒文異于今疏。故其
釋意亦相違矣。智證記問八帳無釋。或云。本
尊行者本來清淨心。故云意密。爐即是本尊
口也。又行者口。故云語也。行人本三昧耶
體。故云印也。或云。更問者。以自心爲本
尊爲所供養義也 令此三位正相當等者。
密鈔九云。疏令此三位正相當等者。三位者。
一本尊即漫荼羅也。二火鑪謂三角等印也。
三眞言即行者也。謂鑪本尊之西。行者又在
鑪西皆面向壇中本尊。故云三位相當也。
言此三亦三者。又此三位亦配三業故云
亦三十九左 本三位謂等者。私云。兩本義釋
無本字也。謂身・鑪・本尊三云本。各有已下
可爲末歟。各有三位者。上身・鑪・本尊三法
各各具三密也 淨三業成三事也等者。釋
成就三業道句也 又三事觀字等者。文次
第云。三事各觀字幷字色文十六右 若作息
災觀囉字等者。十四義釋云。若作息災。觀
囕字當上加點。而作白色。増益也想囉字。
黄。降伏想ra@m字。或黒或赤四十七
光云。此段鈔所出外。又有師傳亂脱
(一)正相當也(三)此三亦是淨三業義(二)本三位
謂身爐本尊(五)三位各有○眞言印也(四)淨三
業○是身業(六)由此因縁以下如文
光云。又有亂脱。即今出之
(一)謂息災増益降伏也(三)三業道者○一致也
(二)又三事觀字○降伏爲下也(四)如是作者以
下如文
如是作者等者。釋世間勝護摩等三句也」
光云。此段鈔主出外。又有亂脱故和上未
必用之
(一)皆名殊勝(三)若不與此○無益也(二)猶作外
護摩故○所説方軌(四)當知此人以下如文」
由離於眞言等者。釋彼癡不得果等二句也。
密鈔九云。疏由離於眞言至不得果者。眞言
行者不依上來内外二種護摩法軌而妄作
之。但隨自己無明之心不從明師。非但
不得世・出世間内外二種悉地。亦抂費檀
越資財。招越法罪當墮三塗。冀諸知識體
而行之。愼勿妄執利刀返傷其手耳十九左
光云。此段經文古存亂脱。即今出之以貽
來葉
(一)不解護摩業(三)彼癡不得果(二)捨離眞言智
(四)如來部眞言以下如文
次答色及形類乃至金剛部也者。此釋如來
部眞言○純素隨事遷六句也。私曰。是答第
二十二問也
  一 爛脱
(一)不得果也(三)次答色及形類○赤黄色即雜
色也(二)佛説諸眞言及諸佛所説者(四)上言佛
是擧以下如文
次金剛藏即是釋迦等者。私云。大日佛部。觀
音蓮華部。釋迦金剛部。是蘇悉地經説也
佛説諸眞言等者。釋如來部眞言等三句
也 上言佛是擧等者。義釋十一云。佛説諸
眞言及諸佛所説者。上言佛是擧佛部。下
言諸佛。是佛所説眞言。謂毘盧遮那所説也。
如來部中諸眞言部。謂從佛所生乃至諸神
佛所許可皆是佛部也。下云諸佛者。直是
諸佛所説。不通菩薩以下也。此二種皆具
一種色。謂白黄也。此但云應當知以白黄
和合也。謂不太黄不太白也。次第應當知
金剛手雜類。觀自在諸眞言白。事分者。謂隨
事分別而用之四十八右私云。上言佛者。指
如來部眞言句也。通佛部中一切菩薩部
也。下云諸佛者。指及諸正覺説句也。即能
説毘盧遮那佛也。又依義釋者。可讀爛脱
歟。可悉之已上光云。今依義釋而點亂脱」
(一)上言佛是擧佛(三)如來部中○謂白黄也
(二)義釋無之部下言○所説也(五)次第應當知
○隨事分者(四)此但云○太白也(十)雜色謂具
五色也(六)謂隨事分別○是息災用(八)義釋
無之隨事業○變轉也(七)其色當白(九)蓮華部
○其色雜也(十一)亦隨一部中以下如文
  一 爛脱
(一)不通菩薩以下也(三)此二種皆具○白黄也
(二)諸部下言○隨事分者(四)此但云應當知以
下如文
私云。今此爛脱未得其意。言此二種皆具
二種色者。經文意曰。佛部二色白黄金部雜
色。蓮部純素。然如此爛脱則指金・蓮二部
似云此二種也。今謂。此二種者此佛部中
上下二句也
光云。此段又有亂脱前後三傳之中
此亂最爲優長
(一)不通菩薩以下也(三)此二種○謂白黄也
(五)諸部下言(二)諸佛所説○次第應當知(六)
剛手○隨事分者(四)此但云○太白也(七)雜色
謂具以下如文
光云。又有師傳亂脱
(一)次第應當知(三)金剛手○隨事分者(二)此但
云○太白也(四)雜色謂具五色也(六)謂隨事○
是息災用(五)白隨事業分○其色當白(七)蓮花
部一向以下如文
金剛手雜類等者。釋金剛具衆色等三句也
  一爛脱
(一)雜色謂具五色也(四)謂隨事分別○類可解
(三)白事分者○分其事也(二)觀自在○金剛
部也(五)次説漫荼羅形以下如文
光云。又有亂脱而今出之此亂最佳
(一)雜色謂具五色也(五)謂隨事分別○是息災
(四)白隨事業分○變轉也(六)其色當白○類
可解也(三)白事分者○分其事也(二)觀自在○
金剛部也(七)次説漫荼羅形以下如文
佛部一向是息災者。義釋十一云。佛部一向
是息災用。其色當白。自事業分。觀音純白
也。然其部中則隨事業反轉也四十八左密鈔
九云。疏佛部是一向等者。謂佛部不通菩薩
已下者。但具白・黄二色。今隨其息災事分
當作白色。餘部準此二十右 如佛部中自
有息災等者。蘇悉地經一云。佛部眞言扇底
迦法。觀音部眞言補瑟微迦法。金剛部眞言
阿毘遮嚕迦法○於三部中各各皆有。應須
善知分別次第。 若佛部中用佛母眞言爲
扇底迦法○若觀音部中用觀音母半拏羅
縛悉儞眞言爲扇底迦法○若金剛部中用
執金剛母忙莽鶏眞言爲扇底迦法○又佛
部中明王最勝佛頂眞言爲補瑟徴迦法○
又觀音部中明王歌野圪利縛眞言爲補瑟
徴迦法○又金剛部中明王蘇皤眞言爲補
瑟徴迦法○又佛部中大忿怒阿鉢囉爾嚲
眞言爲阿毘遮嚕迦法○又蓮花部中大忿
怒施婆嚩訶眞言爲阿毘遮嚕迦法○又金
剛部中大忿怒軍荼利眞言爲阿毘遮嚕迦
已上界抄 白事分者。十四本作自事分
者 此中諸聲等者。私云。此釋觀自在眞言
句。即今本無諸字。蓋梵本有之。故今牒諸
眞言而作此釋。謂三部觀音部加諸字。
以例餘二部也
次説漫荼羅形乃至蓋亦大也者。此釋四方
相重普○當知是其量十四句也。私云。是尚
第二十二若細科則
第二十四
答文。但以下説壇法形量
也 次説漫荼羅形等者。釋四方相重普等
四句也 計合息災等者。密鈔九云。疏今隨
聲便等者。謂此増益之法。若唯爲與弟子發
心灌頂。合先作息災。今且隨聲便者。隨方
圓聲便故。如人常言先方後圓。名爲聲便。
言事便者。謂先佛部次蓮華・金剛之事。名
爲事便。故云隨聲便。所以増益在前也二十
私云。聲便者。五字門配立ava等次第。故
云爾也。事便者。又是五大輪重立方圓等次
第故云爾歟 諸増益事。十四本作謂増益
事 方而黄色。別本作方而中黄色 經云
四方普者等者。私云。四方即方形也。輪圓即
圓形也。三隅即三角也。半月輪如文 擧一
例諸者。謂先就方形擧四邊普皆方形之
義。以例餘圓形等也
  一 爛脱
(一)如中壇方(三)謂方外則○三角等亦然(二)
乃至外院○餘皆例知耳(四)次明諸形像也以
下如文
私曰。義釋十一云。如中壇方者。乃至外院
皆方也。若中圓者。乃至外院次第皆圓増也。
中方。謂方則普皆方。若圓亦如是次第。三角
等亦然。護摩作鑪亦爾。若壇方。火壇亦方
也。餘皆例知耳。次明色類。謂形相也四十九右
光云。今依義釋而點亂脱不二傳
全同之
(一)如中壇方(二)謂方外則○亦然者(二)乃至外
院○外次第皆圓(四)護摩作爐以下如文
光云。又有亂脱。詳其文義未爲快。故不
出之
次明諸形像也等者。釋初應知色像等二
句也
光云。此段有亂脱。即今出之
(一)次明諸形像也(三)應以相貎○色像也(二)
云色像初應知(四)初謂我今説也以下如文」
或一切處等者。釋或復一切處等二句也
  一 爛脱
(一)或一切處隨形色者(三)如此經中○尊形(二)
或隨一處○故名不思議也(四)各各不同以下
如文
或隨一處。義釋作或隨一切處顯形色謂
然以類制之義。釋作然以類判之 不思議
智生者等者。釋不思議智生等二句也。私
云。如本尊等者。如若也。言若本尊白色。然須
作増益事。則隨行者心可觀作黄色也
爲除無智故等者。密鈔九云。疏爲除無智故
等者。諸佛如來爲除一切衆生無明故。有
種種智生。種種智即是漫荼羅諸幖幟也。此
智雖知有無量相。然實即是遮那一智。以
一智現一切智者。謂以一切智示現一切種
智也二十右 前問本尊等者釋應物有殊異
等四句也
  一 爛脱
(一)亦大小無定也(三)至論一一本尊○及與始
(二)由智有淺深○蓋亦大也(四)前問尊形量
中以下如文
光云。又有師傳亂脱。而今出之此亂最好
(一)現一切智也(三)前問本尊○三密事(二)所云
證智者○蓋亦大也(四)前問尊形量中以下如

當明密迹經等者。密鈔九云。疏當明密迹經
等者。言密迹經者。即大寶積密迹金剛力士
會也。爾時寂意菩薩問密迹言。如來有幾祕
要一切聲聞縁覺所不能及。密迹力士謂
寂意言。如來祕要有其三事。一者身密。二
者口密。三者意密。云何身密。如來於斯無
所思想亦不惟念。普現一切威儀禮節。或
有諸天人民。自憙經行。見覩如來經行之
時念言。世尊爲上。斯等逮見如來身密。佛
之所念亦不思望一切衆生覩見如來妙徳
威儀。若諸天人憙坐。見如來坐。或憙臥或
憙聽經。或憙寂靜。乃至憙見佛身種種色
像。悉欲察知本末。言行亦復如是。如來至
眞各於衆生現如來像四威儀中禮節言行。
猶如清淨明鏡隨其色貎以往照之。明鏡
照形亦無想念。如來如是。雖以法濟一切
衆生。無有想念。乃至云。是爲如來身行祕
要其口・意二密可以義準。不繁具引二十左
前問尊形量中乃至標幟相也者。此釋座印
亦如是○用是爲標幟八句也。私云。是答第
二十三・四・五三箇問也 此中初二句第二十
三答。次二句第二十五答。後四句第二十四
答也 前問尊形量中等者。釋座印亦如是
等二句也
  一 爛脱
(一)謂隨其大小也(三)又次第者從佛(二)令本尊
與座相稱也(四)至天亦然以下如文
次答此印等者。釋如諸佛所生等二句也
  一 爛脱
(一)亦從菩提心生也(三)印從法界生○大人相
印也(二)次答此印作何用者(四)以此法界印以
下如文
次答此印作何用者等者。釋以此法生印等
二句也 以法界印等者。釋故略説法界等
二句也 此即大人等者。密鈔九云。疏此
即大人之標相者。即遮那大人所具。謂如來
頂髮眼舌乃至陰藏等。如常三十二相等是
二十一右 光云。此釋未得其經疏深義。今
謂。六大法界體性所成之身。名爲大人。此是
大人即以法界塔婆而爲其三昧耶幖幟。所
謂標幟相也。而實大人即標幟而無二相
也。應知上言一切法界生印者。此非常法
界生印也。亦非常塔印也。更問
光云。此段鈔主所出之外。又有不二亂脱。即
今出之故和上言。
未是盡好
(一)謂隨其大小也(三)又次第者從佛(二)令本尊
與座相稱也(四)至天亦然○印從法界生(七)
印弟子○大人相印也(五)次答此印○印於弟
子也(九)印是不可違越義○不違越也(八)此印
即是○於弟子也(六)以法界印(十)爲略謂以一
法以下如文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五十
  此卷草藁未覃治定。故今刪正而俾印
之。庶後宗匠更下慈斧。但至如本疏言
花手發生。又言觀於囉字其身持刀及索。
又言以此法界印印於弟子。即是最極大
事也。誠自非得其冢嶠相承阿闍梨。豈
通曉之。愼勿妄執于將返傷其體耳。維
時寶永第四仲秋初三。慧光識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五十一

  東寺觀智院法印杲寶撰述
東都靈雲寺比丘慧光校閲
疏第十五卷之餘釋經五祕密
漫荼羅品
前問灌頂幾種乃至不敢違越也者。此釋灌
頂有三種佛種至心聽二句也已上光云。此卷
牒經多是未會。讀者可知已上私云。以下是
答第二十六問也。祕藏記云。灌頂義。灌者
諸佛大悲。頂者上之義。菩薩初地乃至等覺。
究竟遷妙覺時。諸佛以大悲水灌頂。即自
行圓滿得證佛果。是頂義也。諸佛大悲是灌
義。世人皆以幡號灌頂。是以幡功徳。先爲
輪王。後終成佛。以致佛果。名爲灌頂。是故
知以果名因也。若然者。從因至果。其間一
切功徳莫不灌頂末之二左 此日不得作。義
釋十一作是皆不得作五十一左 譬如世間
刹利之種等者。文次第云。引世間喩明灌
頂儀文十五右第三云。若以輪王灌頂方之
十六右大疏抄般若寺三云。問。灌頂有幾種。
答壇有二種。即一世間輪王灌頂。二出世法
王子灌頂也。輪王灌頂如疏所説也。法王灌
頂如經所説也。二種灌頂皆爲令其種姓
不斷故也已上
然灌頂有三種○灌頂也者。此釋若祕印方
便○如來所灌頂四句也 然灌頂有三種
等者。文次第云。灌頂有三種文十六右入曼
荼羅鈔第一云。今檢諸教及粗見灌頂種
類。麁分有七種。細分十三種也。麁分七種
者。一者結縁灌頂二者息災等灌頂。三者受
明灌頂四者阿闍梨灌頂。五者傳法灌頂。六
者自作灌頂。七者本尊灌頂也 細分十三種
者。付第二息災等灌頂分爲三。謂息災・増
益・降伏也。幷第一結縁灌頂成四種。付第
四阿遮梨灌頂又分爲三。謂佛部・蓮花部・
金剛部也。幷前四及受明灌頂成八種。付
第五傳法灌頂亦分三。謂印法與事業及
心灌頂也。以此三種幷前八成十一。合自
作・本尊二種故有十三種灌頂耳已上私云。
結縁灌頂者。教王第三攝眞實經第一。幷今
經第五次五種中
第一等
及今疏第四卷等明之。息災
等三種及受明阿闍梨傳法等者。瞿醯經中
説之。又廣出于餘文。自作灌頂者。今疏第
十六卷有之。本尊灌頂者。蘇悉地經中出
之。又心覺闍梨發問集中。結縁・持明・受明・
持明・悉地・及傳法等差別立之加之。金剛
頂義決中説五種灌頂祕藏記中明三種灌
頂。如斯差別具如彼鈔。祕經云。丁香作護
摩。一切蓮花部曼荼羅皆集。受與三摩地殊
勝之灌頂○授降魔灌頂○法財灌頂位○
授種種隨類事業之灌頂○最勝護摩法
已上。光云。瑜祇
内作業灌頂品文
是息災等灌頂攝歟。未審。更

  一 爛脱
(一)然灌頂有三種(三)一者但以印法○手印之
類也(二)初但以手印○灌頂也(四)二者以作事
業以下如文
一者但以印法等者。大疏鈔三云。問。其印法
灌頂何。答。見諦師若得其機性具足者。其人
若不堪辨衆事。少許小供供養三寶。而後
以印法授與言也○問。其印法者何印何法。
答。印者傳灌頂印也。法者其軌持軌則。種
種密教法也。具如在口
傳。已上
安然事業灌頂記第一
云。其手印灌頂。如轉字輪品及入祕密品
已上或記云。一密印灌頂。慈覺大師傳記貞觀
六年正月十三日事中云。大師先年依別勅。
寶幢院常濟大法師授與兩部大法。未許灌
頂。此日大師漱手口著袈娑。令諸弟子暫
避屏外。近召常濟引入内床。口誦眞言。手
結印契。授與曰。是名密印灌頂。常濟不堪
歡喜。流涙如雨。伏地稽首大師已上瑜祇疏
安然云。大悲壇・祕密壇各有三種。一事業灌
頂。二手印灌頂。三以心灌頂三之三
左。略抄
又云。其手
印灌頂中。亦有自法灌頂三之三左大疏鈔第
一云。若有弟子不具支縁。更以自身造
曼荼羅。令弟子蒙大悲水。爲得傳教灌頂
言也以身爲曼荼
ra。如先記也
故疏云。深行阿遮梨爲作心
曼荼羅已上私云。手印灌頂則通淺深。離作
業事。可思之此中自法灌頂者。第十六
卷所明自作灌頂作法也
 初但以
手印等者。先略釋三種相也
二者以作事業乃至令具作也者。此釋所謂
第二者令起作衆事二句也。安然事業灌頂
記一云。私檢經文。其事業灌頂如具縁品及
轉字輪品○故具縁品義釋云。凡造曼荼羅。
於七日内須畢等也。又轉字輪品義釋云。
復次造壇。有上中下法。若弟子財力豐贍
堪能廣辨者。師即當作色像之壇。爲示本
尊身印之相故也。若力能辦而作字壇。即
犯於祕法隱覆之罪。若觀弟子心。極慇重乃
至不惜身命。尚能捨身而奉於師。何況當
有所悋。然資力不能辦者。聽作字曼荼羅
已上私云。心覺發問集二云。具支灌頂者。
是事業灌頂也 先令弟子七日以來誠心禮
悔之類及辦諸供物香華之類。縁壇所須灌
頂衆事一一令具作。以之名具支灌頂也
已上。問。言具支者。是受明・傳法二種灌頂之
中何乎。答。若於受明。若於傳法。具足支分
所修灌頂。名曰具支也。若依此説。今此作
業亦通淺深也 與前者不殊者。與前印法
灌頂其體是同。但以支分具不爲異也已」
三者但以而作乃至灌頂教授也者。此釋第三
以心授○是則最殊勝六句也。安然記一云。
其以心灌頂如入祕密位品○又入祕密位
品義釋云。然此祕密曼荼羅。爲師觀弟子。深
是法器誠心願求。而力不能具衆縁如上
廣作者。師得爲作此法度之。自餘當須
衆縁不得同此也。然若弟子已得瑜伽。師
欲令入祕密佛會。亦作此也。囉字淨除者。
先已作阿字及囉字淨除了。今即如前法
淨弟子也。即是如前方便。觀於羅字之火。
而燒除彼障法積業。令悉淨已。方復以甘
露法水而灌灑之。得於苑灰之中出道牙
也。是故次授a@m字也。師當住瑜伽之座觀
阿字。上加點置弟子其頂上十字縫目中。當
知上有點即是甘露法水用灌其頂也已上
私云。此中心灌頂者。當卷上文所明二種阿
遮梨中。解深祕師所作也。其所度弟子。又
是上所言具足諸相親承佛勅人也。謂於
諸威儀去來睡悟亦不離是佛會因縁。故云
爾也 向東設位者。此大悲曼荼羅本向西
方作之。故今云或東或南等也
  一 第三灌頂人階位
上文云。應知師有二種○一者解深祕二
者通顯略○當知即是佛之長子。由見諦
故見法。謂見現世果報也等五右又下文云。
知法本寂無性故。不動如須彌。是名見諦
也○以是所見猶如佛見實即同佛也
 二十四右
又云。若
能如是觀者。即是與一切如來同會一處。
是人雖未即能究竟佛慧。然其所解與諸
佛同。猶與法相應稱同諸佛故。即是與諸
佛同會一處也二十九左私云。見諦阿闍梨初
入眞言位。如實知自心之人也
  一 爛脱
(一)或向南等皆得也(四)由此弟子○此又最勝
(二)師弟子倶得○受記也(五)又能盡心○爲
作心想灌頂(三)其灌頂法也○及行具作故也
(六)承事念誦以下如文
私云。初二科。釋第三以心授等二句。第三科
中謂承事等。釋令尊歡喜故等二句。以行者
已下。釋現前佛灌頂等二句也私云以爲
也借音也
第四・
五・六科。尚釋第三科餘義也 金剛手威
神加持等者。密鈔第九云。疏自然而得金剛
手等者。謂由阿闍梨想身作金剛薩埵故。
即令弟子自然而得金剛加持引入等二十一
一一本尊尊形。十四本作一一本尊之形」
次答三昧耶乃至即是戒義也者。此釋正等
覺略説五種三昧耶二句也。以下答第二十
七問也 三昧耶者。文次第云。釋三昧耶
義文十六右私云。三昧耶有多義。今專明要
誓之義也。菩提心義安然第三云。問。若初入
眞言門凡夫。乃至未入淨菩提心以前。有
退義耶。答。入眞言門次第。自有五種三昧
耶。入第一三昧耶時。已被大日如來加持。
阿字置其人身毘富羅法界種子之上。捨順
世八心修違世八心。從此以後次第入第
二・第三・第四・第五三昧耶。不虧法則。不
犯三昧耶。方便進修更無退轉。入淨菩提
心門。若於五種三昧耶中。隨犯其一者。現
世中夭。死墮地獄。退已得法退未得法
四右
此中五種者乃至不名善作三昧耶也者。此釋
初見曼荼羅○非名三昧耶二十句也 此
中五種者等者。安然事業灌頂記第一云。瞿
醯揀擇地相品云。若作灌頂弟子曼荼羅・
許及傳法・幷三摩耶・及與増益最上成就。如
是等曼荼羅即依彼時。七箇月内而作法
事○此文三摩耶者。是兩種五種三昧耶中。
各有三種三昧耶灌頂。言三種者。一受法
灌頂二傳法灌頂。三祕密灌頂。如祕密曼荼
羅法品義釋云。次問三昧耶有幾種者。今世
尊答略有五種也○此中五種者○此中有
六。受學修行各有三種。一者受法。二者傳
教。三者祕密。然於此中。兩種第一・第二人
者。唯是供養三昧耶・投花三昧耶。未得灌
頂。故瞿醯云。許及傳法幷三昧耶等曼荼羅
已上同師持誦不同第五云。此中第二三昧耶
是結縁灌頂。第三三昧耶是大法小法受學入
壇灌頂。第四三昧耶是授傳教位灌頂也。前
大悲胎藏都會壇中所行法也。第五三昧耶
是今祕密曼荼羅所行灌頂。此有二種等
心覺鈔引小野僧正云。五種三昧耶。一聞
曼荼羅發心。二見曼荼羅。三入壇灌頂成
持明。四入嘉會壇灌頂。五入祕密壇灌頂。
但入嘉會壇。雖受灌頂職位。不入祕密壇
者。不堪爲阿遮梨。所以者何。佛智不生故
已上菩提心義安然第三云。第一三昧耶但是
禮見。第二三昧耶結縁灌頂十四右取意廣攝不
同記同作云。五種中第二法是結縁灌頂也。第
四法是大悲藏中傳教灌頂已上
  一 爛脱
(一)第五即是祕密三昧耶(三)如教所説○不名
三昧耶也(二)即前所説第三灌頂時所入也(四)
若異此五事以下如文
私云。經復次許傳教等二句。即第四三昧耶
也雖具印壇位等八句。是第五三昧耶也
即前所説第三灌頂等者。密鈔九云。謂前説
三種灌頂一法印。二事業。三心想。今當心
想。故云第三灌頂等二十一左
然祕密曼荼羅乃至同彼尊位也者。光云。此
於第五三昧耶中。自分五種前五種即教道
門。今五種是證道門。如次法則・深行二事各
修入次第也。然自前段至此段及次段。有
師傳亂脱。即今出之以授來裔
(一)第三灌頂時所入也(三)若異此五事○三昧
耶也(二)然祕密漫荼羅○同彼尊位也(四)若觀
察於意○告金剛也(六)覺其心義得名也(五)
剛手前問○名善住也(七)既得如是以下如

然祕密曼荼羅者。文次第云。曼荼羅有五
種文十六右大疏鈔三云。經説三昧耶五種
差別也。疏牒經文説其旨歸了。次疏師案
此文勢出祕密曼荼羅有五種。即以五種三
昧耶形祕密曼荼羅五種相也。問。三昧耶
與祕密曼荼羅有何差別。答。能所異朼。問。
爾云意何。答。三昧耶是能修行人事。即要誓
之義四種如前平
等本誓等也
祕密曼荼羅是所修行海光云此
間脱會
即二
字乎
諸尊等也已上私云。前約淺略曼荼分別
五種畢。今就深祕曼荼又分五種也如上
三種灌頂通嘉會祕密二壇。今五種三昧耶
亘淺深也 入地人也等者。密鈔九云。疏
即是入地人也等者。即是初入信解行地得
除一切蓋障三昧故。第一經云。此菩薩菩提
心門名初法明道二十一左
若觀察於意善住乃至是寂根得勝也者。此
釋善住若觀意○故號人中勝八句也。私云。
是答第二十八問也 若觀察於意等者。十
卷本云。善住。若觀察眞言者。覺其心不得
於三處。説彼爲菩薩。謂以義得名也。由自
有覺。不著三處已上 告金剛也者。十四本
無此四字。此釋善住若觀意等句也。善住
者。金剛手異名。即是佛告金剛手也已上
云。今言善住者。即佛指金剛手而言也。然
非是金剛手正異名也。總而言之。則受行
眞言者之美稱也。如具縁品示三昧耶偈
而言汝善住戒者是也。況下釋文意亦爾耳
  一 爛脱
(一)得菩薩名(四)謂以義得名也(六)由自有覺○
今此義得名也(二)金剛手前問○今次答之
(五)若觀意心覺○眞實之法也(三)善住者○故
名善住也(七)既得如是與法相應以下如文
又説云
(一)同彼尊位也(三)若觀察於意○今此義得名
(二)金剛手前問○説名觀謂(四)始從師處受
瑜伽法以下如文
光云。又有亂脱。曰
(一)同彼尊位也(三)若觀察於意○告金剛也
(五)覺其心○得菩薩名(七)謂以義得名也○今
此義得名也(二)金剛手前問○説金觀謂(六)
從師處○眞實之法也(四)善位者○故名善住
(八)既得如是以下如文
光云。又有亂脱。曰
(一)得菩薩名(六)謂以義得名也○今此義得名
也○(二)金剛手前問○説名觀(四)謂始從師處
○眞實之法也(三)善住者○故名善住也(五)
得如是○不可得也(七)復次行者以下如文」
若觀察於意等者。釋善住若觀意等四句也
 由自有覺不著三處等者。文次第云。著三
處者不名覺心文十六右大疏鈔三云。其三
處者何。答。疏云自身・所觀法・乃成時。問。其
差別何。答。自身者。眞言修者自身也。問。何故
不得自身。答。著自身者著我相。我相有四
種。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如金剛般若
經説也。又依大般若經者。有十三種我相
也。即頌云。我・有情・意生。及摩納縛迦。養育・
數取趣。命者・及生者。士夫・作・受者。知・見者
十三云云。意若修行者住我相時。不能成
悉地言也。問。其所觀法者何。答。此所觀曼
荼羅本尊也。問。何故不得本尊。答。若著所
觀法時。即實法想起。此想起時。即不能覺
法言也○問。其成時者何物。答。此種種悉地
不思議境界如前記不思議幻是也。以十縁生
句可治耳已上 行者自身心即名爲内等
者。文次第云。明内外中間文十六右 復次
行者身有祕印等者。私云。前身・及本尊・成就
時三法以約三密作釋。謂能觀身即身密
也。所觀本尊即意密也。成就之業即語表之
業也 以三事畢竟等者。文次第云。三事三
輪三執四想等文十六左
  一 爛脱
(一)如金剛經中分別(五)然行者作○作菩提之
(二)無縁觀行智者(八)當知此仁者即是成菩
提也(三)無縁觀即是中道(九)合同佛義驗之
(四)不思議觀也(七)佛已離一切執○是栽種之
種也(六)已成佛同○作有縁之義也(十)仁者佛
名以下如文
光云。又有亂脱。曰
(一)即是中道(六)合同佛義驗之(二)不思議觀也
○爲度人故(四)種是栽種之種也(三)已成佛同
○種菩提也(五)此因之利益○是寂根得勝也
(七)前問云何以下如文
光云。又有不二亂脱。未快故今略之
無縁觀行等者。釋得無縁觀行等二句也
 種是栽種之種也者。密鈔九云。疏種種世
栽種等者。謂如世間栽種之法。須求種子
植之在地。漑灌不已即得華果。今亦如是。
以菩提心種子。置於衆生心地之中。漑以
三昧之水。則華實即在。故云種種世栽等
十一左 爲衆生種等者。釋爲植衆善本句也
 此因之利益等者。密鈔九云。疏此因之利
益等者。因之一字若屬於經。乃當善本二
字。今疏釋菩提之種。謂此菩提因種即是利
益之別名耳二十二右 仁者佛名等者。釋故
號人中勝句也。密鈔九云。疏仁者即佛等者。
此釋仁中勝也。仁即是佛。佛者覺也。凡夫
無覺。二乘有覺不能覺他。佛過於彼。稱
之爲勝。故云仁勝。言仁者是寂根得勝者。
由具二義名爲仁者。經云。得無縁觀行。謂
之爲仁。方便利衆生。謂之爲勝。若但住
無縁。只得名仁。不得名勝。若兼方便。得
名仁勝。故云仁者即佛等二十二右私云。寂
根者是寂滅機根之義也光云。此解似鑿。只是寂靜
六根而住無縁觀行也已
即本寂無相之意也。得勝者。即起作方便之
心也。是利益度人之相也
前問云何名見諦乃至無虚義也者。此釋於
諸法本寂○先佛如是見八句也。私云。是答
第二十九問也 今次答言等者。釋於諸法
本寂等四句也
  一 爛脱
(一)彌盧等心(六)彼諸道修行人也○是名見諦
(二)名見諦者(七)如上所云○明了現前(四)
即如實○常寂滅相(三)此中云彼諸法者○自
證之理也(五)已得安住○不動搖義也(八)猶住
此名齊此以下如文
光云。又有亂脱。曰
(一)彌盧等心(二)彼諸道修行○是名見諦也
(二)名見諦者(四)如上所云以下如文
光云。又有亂脱。而未是可故今略之
齊此以名爲見諦也者。第七云經次云若到
修行地授不思議果。此修行地即是淨菩提
心初法明門。例如聲聞見諦以後復入修道
位也三十右大疏抄三云。安往二空理。不動
如須彌山。是名見諦言也已上私云。見諦者。
第五三摩耶阿闍梨所住之處也 以名爲見
諦。異本作以來名爲見諦 以此實如空者
等者。釋此空即實際等四句也
光云。此段有師傳亂太好。即今出之以授
後生
(一)名爲見諦也(三)以此實如空者○非妄語也
(五)次云以是○見故云及也(二)實及空非妄語
見諦義也(四)夫見住者○倶是爲實也(六)
此理者以下如文
前問諸得菩提心乃至故言隨意生也者。此
釋逮得菩提心○悉地隨意生十六句也。私
云。是答第三十問也已上光云。準問則於此
中分三。謂一答悉地有幾種。二答幾時悉
地生。三答悉地成就時也
  一 爛脱
(一)即是無虚義也(四)前問(二)諸得菩提心○無
過上者(七)從此之外更有五種悉地也(三)次問
云何名悉地○更無過上也次(六)(八)入修行
是住○及縁覺等(五)悉地有幾種者(九)謂此無
上悉地以前以下如文
光云。又有師傳亂脱。即今出之
(一)即是無虚義也前問(七)諸得菩提心○更無
過上者(九)從此之外○五種悉地也(三)次問云
何名悉地(二)復有幾種(四)今先答果(八)夫言成
就悉地者○更無過上也(五)次答(十)入修行是
住○及縁覺等(六)悉地有幾種者(十一)謂此無
上悉地以下如文
前問諸得菩提心等者。釋逮得菩提心等八
句也已上光云。是第三十答中又分三種即
第一也。若依細科。則是三十三答也 今先
答果等者。大疏鈔三云。經云。逮得菩提心。
是最上悉地。疏云。從此之外更有五種悉
地也云云。意菩提心是悉地之本。今次其菩
提心之上更明行相差別了。亦菩提心者是
因也。今明其果故更有五種言也已上私云。
先問有三。一問悉地有幾種。二問悉地行
時。三問悉地成相。其中初二問因行也。第
三問果相也。而今答中。初逮得菩提心等二
句答第三問。次從此有五種句下答初二兩
問。故云爾也光云。此解不然。第一問
言悉地有幾種即果相也
但御鈔意。
菩提心爲因。五種爲其果。更可尋之。私案。
約常義者。五種因行。菩提心果位。即第十
一地也次下諸經論師之説是也。若約深祕。
菩提心因也。五種果相也。次下百心成佛之
意是也 即是第十一地等者。私云。第十一
地者是祕密莊嚴中初地。而望常途所談。則
當第十一地也 略有五種悉地等者。文
次第云。五種悉地文十六左初信者謂隨分等
者。大疏抄三云。問。其信者何地。答。地前四
十心位也。是總名信解行地也。疏此是地前
信行也。私云。從十信徐徐増進。離六欲淨
六根。深信如來祕藏。故云信行地也已上
入地者等者。文次第云。初地爲見諦文。十六
大疏鈔三云。問。其第二入地者何地位。答。
疏云。謂入初歡喜地也已上密鈔九云。疏唯
望聲聞等者。此言唯望聲聞者。見諦名同。
斷障別故。謂聲聞之人唯斷煩惱。菩薩之人
雙離二障。故唯識云。二乘見道現在前時。唯
斷一種名爲聖性。菩薩見道現在前時。具
斷二種名得聖性故也。又唯者單獨義。
非望縁覺。何以故。以縁覺乘別無戒律。
不分階位故。故清涼疏云。又由縁覺多不
藉教。出無佛世。佛在世時攝屬聲聞。故云
唯望聲聞也二十二右私云。異本作唯望。兩本
義釋倶同今疏作準望也 第三五通者等
者大疏鈔三云。問。第三五通地如何。答。世
間五通境也。問。世間五通是不及信位。然
何入地之後更置五通位。答。今世間五通者
此喩。非入地以後置世間五通。即入地之
後。是從初地至第七地其中間不思議境
界。是亦不實妨。世間五通非實言也。初・二・
三地皆是相同世間地。故名世間五通地也
已上密鈔九云。疏爾時得度五通等者。即當
第四地也。謂初・二・三地相同世間。此地超
彼故。謂初地行施。二地行戒。三地行忍。相
同世間。世間有情多作此三福業事故。未
能修證菩提分法。今四地修得菩提心分法。
即觀世間五通境界如幻夢等。不生取著。
得度彼地則獲出世五通。故寶集經云等
二十二左第四二乘者等者。大疏鈔三云。問。第
四二乘地者何地。答。此第八地也。問。何故第
八地名二乘地。答。是觀察二乘境界。不墮
眞際。心無所著。爾時得度二乘境界。故名
二乘地也。問。既觀二乘境界是非實。何可
名二乘地。答。隨所觀義名爾也。亦比前
世間五通地故是名二乘地也已上密鈔九
云。疏得度二乘等者。即當第七地也。謂四・
五・六地作諦現觀等同二乘故。今於此地
至無相功用後邊。出過世間二乘道故等。
言爾時到第八地者。謂七地時。能於空中
少用功力。起有勝行出過二乘等。名爲遠
行。又由第七地於無相中有加行故。未
能任運現土故空。第八地能無漏道任運起
故。此地名爲不動。一切煩惱永不行故。法
駃流中任運轉故。刹那刹那轉増進故。是名
到第八地也二十四右私云。御鈔幷密鈔互
存一義各不相違 五從第九地修菩提
行等者。大疏鈔三云。問。其第五成佛地者何
地。答。疏云。從九地修菩提行道。轉轉勝進
成如來位也。意從第九地始第十一地總
名成佛地言也。故疏上文云。是菩提心者是
第十一地成就最上覺。是名悉地已上 然諸
經論師。大疏鈔三云。疏云。然諸經論師大略
作如此説耳未見其説。可
尋求耳 已上
 若祕藏中等者。
文次第云。初地自有十心文十六左又云。地
地有十心。自成百心文同上些些疑文云。若
祕藏中復有異○未度東國也已上文初地
分得諸經有文。未是祕藏。何以爲勝。百心
成佛合十地。此亦未足爲奇。以一一地互
具十地也。何以辯之 又寶炬經今未度耶
已上。此釋有
三个疑問
 雜鈔不用云。初地分身多出諸
教。是祕藏何以爲異。又寶炬經實未度此
土否已上私云。 貞元藏録云。大法炬陀羅尼
經二十卷已上此與今經寶字相違。彼經同
本歟。可勘之。眞言問答引此經也光云。大法
炬經隋朝
譯出。何言未度東國。況
今考無文。當知非同本
大疏鈔三云。問。但歡喜地
有此十心。爲當乍十地皆具此十心。答。乍
十地皆具此十心也。故疏云。乃至第十地
亦有十心。即是凡有百心已上密鈔九云。疏
謂歡喜地自有十心等者。謂種子牙疱等十
心。又是華嚴經初地柔軟等十心。乃至十地
各有十心。如前已釋二十四右
  一 爛脱
(一)寂滅相也(三)然此十心中○名觀道也(二)
者是覺知義○與菩薩異也(四)若入第二地時
以下如文
名爲觀見觀等者。義釋云。名爲觀道。見謂
見於諦理等已上光云。現行十四本義釋曰。
名爲觀道。見觀謂見諦理。約理進修等十二
之四右 如華嚴眞金之喩等者。密鈔九云。
疏如華嚴眞金之喩等者。彼經云。譬如金師
錬治眞金作莊嚴具。餘所有金皆不能及。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住於此地所有善
根。下地善根所不能及等二十四左 修實不
息等者。釋修業無間息等四句也。私云。以
下是答第三十問中第二幾時悉地生也
  一 爛脱
(一)此經未度東國也(三)修實不息令心心淨也
(二)次答修行○世世生生是義語也(四)梵云散
跢那是識也以下如文光云。故和
上用此亂脱
又説云
(一)此經未度東國也(七)修實不息令心心淨也
(二)(四)(八)修行事業不息○於悉地也(六)
可云(三)彼當悉地○何時生者(五)經云世世生
生○悉地從意生(九)此世世生生以下如文
光云。又有不二亂脱。曰
(一)此經未度東國也(六)修實不息令心心淨也
(二)(四)(七)修行事業○不歇功用也(九)如是
成熟○於悉地也(三)亦可云(五)彼當悉地○悉
地從意生(八)此世世生生○經云(十)熟者熟即
是果也○受用果義也(十二)一時謂一時之頃
○此悉地亦爾(十一)於一切生○無分別也
(十三)業生心等以下如文
修行事業等者。大疏鈔三云。經問及與成
就時。即經答云。修業無間息。乃至心續淨。
未熟令成熟。爾時悉地成。疏云。修行事業不
息乃至心續淨。心續淨謂不歇功用也。乃
至疏云。可云悉地何時生。此經文及與成就
時牒文也。生生世世乃至業業不除果令成
熟。彼時悉地成云云。意持眞言行者修行力。
若彌増益時。現世得其果報也。若漸漸積
功。後後得悉地。其修行功都不亡失。
増悉地果言也。問。其悉地果從何處生。答。
經文云。悉地從心生。疏云。生生世世是義語
也。梵云散跢那是識也。謂内心中也。意悉
地果從修行者内心淨中生言也已上私云。
此鈔不用爛脱意歟。初略釋問答意。可云
下正是經文相配釋之。亦字御鈔所覽本無
之歟。又私案義云。上有三問。一悉地幾種。
二悉地時分。三悉地成相。今答説中逮得菩
提心等二句答第三問。從此有五種等六句
答第一問。修業無間息等四句尚是答第三
問餘義。於彼一時頃等四句答第二問。故義
釋云。亦可云彼當成悉地。次答悉地何時
生者等四左可思之經云世世等已下釋於
彼一時頃等四句也已上光云。此解未快。如
吾向辨。第三十答中亦隨問分三。逮得菩提
心等八句答第一問悉地有幾種。此中初二
句言極果。後六句言分果也。修業無間息
等四句答第二問幾時悉地生也。於彼一時
頃等四句答第三問悉地成就時也。但疏鈔
意。第二・第三兩答合爲一也。然乃言經云
等者。此第二・第三兩答未會文。於中世世
生生等即當修業無間息等四句也。一時業
生等即當於彼一時頃等四句也 此世世
生生等者。密鈔九云。疏此生生世世者。經但
修業無間及至於一時頃等。今此即是譯主
以義譯之。令人易解故也二十四左 梵云
散跢那等者。文次第云。明識梵語文十六左
一時謂一時之頃等者。釋於彼一時頃等四
句。即第三十答中第三答也 於此一夜等
者。密鈔九云。疏即於此一夜等者。謂眞言之
者於作法夜間求得境界。於此夜中而分
三時。如加持藥物。於初夜中或中夜間或
後夜間有三種相現 所謂煖相・煙相・光
相。如次即分上中下三品二十四左 猶如置
毒乳中等者。文次第云。明五味殺人喩文
六左大疏鈔三云。問。説悉地報處次文。云猶
如置毒乳中乃玉醍醐能殺人也意何。答。持
誦之力不失。成無上菩提。終遮防三惡趣。
必令得悉地果言也已上私云。五味殺人譬
喩出涅槃經第二十七師子吼品
  一 爛脱
(一)此悉地亦爾(三)於一切生○淨業生時(二)
持誦者○一時間悉地成也(四)常得隨意以下
如文
次答云何昇空界者乃至故名網也者。此釋
悉地昇空界○同於帝釋網四句也。私云。是
答第三十一問也。大疏鈔三云。經問云何
昇大空云云。即經答云。悉地昇空界。如幻
無畏者。呪術網所惑。同於帝釋網云云。疏
云。乘悉地之力遊歩空界自在無畏。於如
幻師示現種種事無動也。乃至此幻師眞言
名帝釋網。問。帝釋網者何物。答。即疏文無
名其物。但説文云。猶彼網於一切事顯
示種種相。而實無有一一實。故名帝釋網。
此即彼幻人世間眞言借以爲喩。喩出世眞
言之幻也。猶可云幻術師持誦祕密眞言
已上私云。今喩有二。一如幻自在如師子
王無畏。無畏者師子翻名也。二以幻迷惑
於人如帝釋網。帝釋網者幻師所持眞言名

次答如乾闥婆城乃至亦如是也者。此釋如
乾闥婆城○非身亦非識四句也。私云。是答
第三十二問也。御鈔云。已上有幾問中有五
問也已上五問謂悉地種類・悉地時分・悉地果
相・昇虚空・身祕密也。上來皆答之了。大疏
鈔三云。經問云何身祕密。即經答云。如乾
闥婆城所有諸人民。身祕密如是。非身亦非
識云。乾闥婆義如前説。此顯悉地成就人
祕密三業自在用也。非謂悉地果虚假不
實也已上私云。牒文四句爛脱引之。云何身
祕密者者即牒上問詞也。言此悉地以下是
釋今答説文意也
光云。此段有師傳亂脱。而今出之以貽來

(一)次答(三)如乾闥婆城身祕密○復非識也
(二)云何身祕密者(四)言此悉地之人以下如

如乾闥婆城等者。密鈔九云。此城由海氣日
光等衆縁而生。畢竟非實。不應於彼而起
執著。眞言悉地亦爾。由三業因縁而生。應
以此喩而觀察之勿得取著。以此因縁
故。於種種勝妙五塵境界。其心清淨無所罣
二十五右
復次如夢上三十三天乃至諸佛同隨喜也
者。此釋又如於睡夢○諸佛同隨喜二十句
也。私云。是尚答第三十二問中種種諸變化
等義也已上光云。若依細科。即是第三十七
此中又二
也 已上
 大疏鈔三云。經問種種諸變化
彼復從何生。即經答。如是瑜伽夢身淨故
有悉地。猶如虹霓云云如上記也。經云。眞
言如意珠等。此亦説悉地自在功能也已上
 復次如夢等者。光云。釋又如於睡夢等八
句。即細科第三十七中初答也
  一 爛脱
(一)亦不於彼去(三)如是瑜伽睡○乃少時頃耳
(二)彼人不捨此身○不思議事也(四)不可以心
識以下如文
光云。又有師傳亂脱故和上
用之
即今出之
(一)亦如是也(三)復次如夢○種種妙樂(二)猶人
於夢中○此身如虹霓(四)過于一劫○身淨故
有悉地(六)猶如虹霓(十)眞言同如意珠(五)加持
功徳業有是悉地也(七)虹在天○能見衆色
(九)眞言如如意珠○亦如是也(八)又如綵虹○
亦如彼虹也(十一)復更釋疑以下如文
身淨故有悉地等者。十四義釋十二云。眞言
同如意珠。悉地猶如虹。眞言如如意珠。功
徳業是悉地也六右十本云。眞言同如意珠
○功徳業有是悉地也。 又如綵虹在天五
色絢明宛然可覩。今觀是事。虹在天不知
從何有。而能見衆色。眞言如如意寶珠。隨
身語意種種生也。爲從空有耶。從地氣生
耶。若從空生。空本無法。隨念出諸資具。雖
生而無分別而生也。云何而得有如是色。
若從地生。是亦不可。而有此事悦可人心
已上智證爛脱云。身淨故○加持功徳業有是
悉地也。眞言如如意珠○亦如是。復次又如
綵虹○今觀是事。虹在天不知從何而有能
見衆色。爲從空有耶從地氣生耶已上
  一 爛脱
(一)猶如虹霓(五)眞言同如意珠○是悉地也
(二)虹在天○能衆色(四)眞言如如意珠○無分
別而生(六)得悉地亦如是也(三)又如綵虹○不
思議境界也(七)如如意珠在於幢頭以下如

眞言如如意珠等者。光云。釋眞言如意珠等
十二句。是細科第三十七中後答也 即觀
此縁生等者。異本云。即觀此縁生實梠。即
入不思議境界也已上 但猶眞言觀本尊
等者。文次第云。明由三事故三業淨文十六
  一 爛脱
(一)説太虚空喩(三)猶如虚空○諸佛同會一處
(二)譬如虚空○諸佛同隨喜也(四)護摩有二
種以下如文
光云。又有亂脱曰
(一)無思無爲也(三)若爾既同如意○同會一處
(二)譬如虚空○同隨喜也(六)護摩有二種者
○内外護摩也(五)如兩足尊所説(七)護摩有二
種○二内護摩謂(四)諸佛兩足尊○所謂内及
(八)息諸境界以下如文
光云。又有師傳亂脱曰
(一)説太虚空喩(三)猶如虚空無相○同會一處
(二)譬如虚空方明○同隨喜也(五)護摩有二
種者○二内護摩謂(四)諸佛兩足尊○所謂内
及外(六)息諸境界以下如文
私云。猶如虚空等者。釋猶十方虚空句也
一切有爲等者。釋離諸有爲行等三句也
當知世間等者。釋解了唯有想句也 
能如是觀等者。釋如是遍觀察等三句也
譬如虚空方明等者。十四本云。譬如虚空方
明十方空離諸有爲行。眞言者等十二之
八右
十本
云。譬如虚空方。明十方空也。一切有爲行
不染。眞言等已上私云。異本離一切離字無
之。此最宜歟。不染即離義故也。譬如虚空方
五字即當經文猶十方虚空句也。明十方空
也五字可注書之耳
護摩有二種者乃至内護摩爲縁也者。此釋
正覺兩足尊○所謂内及外三句也。文次第
云。明内外護摩義。問答釋成義文十六左
云。是答第三十五問也。問。第三十三・四兩
問何不答之。答。此内外護摩之中。自有彼
除災之事光云。亦可第三十四問
兼答於上第三十二中
故不別答之也
  一 爛脱
(一)諸佛同隨喜也(四)護摩有二種者○内外護
摩也(三)如兩足尊○有二種者(五)外護摩謂作
法○二内護摩謂(二)諸佛兩足尊○所謂内及
(六)息諸境界以下如文
光云。又有亂脱曰
(一)護摩有二種者(三)外護摩謂作法(五)除煩惱
隨煩惱等障(四)二内護摩謂(二)諸佛兩足尊○
所謂内及外(六)息諸境界以下如文
護摩有二種等者。密鈔九云。疏内護摩謂息
諸境等者。内者内心。護摩名火。即智火也。
言息諸境界者。息者止息。以慧未生時即
有諸根境界之垢。坌汚淨心。慧火生時。境
界垢息。故云息諸境界。言十二縁生者。上
息字流至此處。謂息十二縁生也。縁生者。
由無明造作諸業。業因縁故生諸苦果。如
是從業受生。從生復造業。輪轉不息。今
内護摩正爲息除此縁業生。業生焚已得清
淨法生。故云息十二縁生。言等者。等取六
蔽・一切根境諸法也二十六右大疏鈔三云。疏
云。其外護摩爲内護摩爲方便。即彼因云
云。問。何云外護摩。何云内護摩。答。此各有
三内外也。問。即何。答。外三者。一世間自在
天等供事云外護摩。亦二乘等供事云外護
摩。三有相分別供事云外護摩也。内三者。
賢供事云内護摩。二十地聖者供事云内護
摩。三無相無戲論理空觀云内護摩也。皆是
斷惑義耳已上又云。問。亦疏云。外護摩爲内
護摩而作方便。云意何。答。事理相對故云
爾。問。意何。答。事者。作壇設相應物。限日
數修事也。理者。常安住無相無爲二空理
云理。問。不然疏有説文。答。疏云。如薪盡
火滅。無可取者。亦無方所。故能與内護摩
爲縁。此亦依事顯理也已上又云。問。護摩
者何義。答。此燒盡之義也。問。燒盡何物。答。
燒盡煩惱薪故也。問。其能燒是何物。答。此
智火。問。有幾智火・幾煩惱。答。有十二種智
火・百八煩惱薪耳具如上
記耳
其所尊形量所修功
故量準上内外事可知耳。内護摩可見
瑜祇經内護摩品文。其作法難得。我幸得
此。未傳授他人。但待其機耳。從去仁和
四年以來。毎朝入其觀頗有好相也可悉也。
已上
 猶持此供物等者。密鈔九云。疏由持此供
物等者。釋成問答之意也。從此至爲因縁
也二行半。除注未釋。總是明因由。次從深
行阿闍梨至内法因也。是辨淺深。復却從
前段爲因縁也下注云作増益。至護摩亦然。
是増益威徳。復從向下注云諸尊之別相。
至即可知也等。是觀察諸尊。如是隨科釋
之。使無差也二十六左。光云。此
文與義釋相照而可見
深行作増益分中乃至逾劫數也者。此釋増
威亦如是○從意語身生二十五句也
  一 爛脱
(一)深行(三)作増益分中○護摩亦然(二)阿闍梨
即作○爲内法因也(四)復次諸尊之別相以下
如文
光云。又有亂脱曰
(一)深行(四)作増益分中○護摩亦然(二)阿闍梨
即作○爲内法因也(五)復次諸尊○須證知
(七)謂佛菩薩○果等亦然(六)世間眞言等○有
少殊異者(十)謂是生滅法(九)無有堅住謂當來
世無也(八)説量者○如是説也(三)雖然不同○
護摩之法也(十一)然彼世人以下如文
光云。又有師傳亂脱曰
(一)深行(三)作増益分中○護摩亦然(二)阿闍梨
即作○爲内法因也(四)復次諸尊○今料簡之
(六)若世間人○果等亦然(五)世間眞言等○當
來世無也(七)説量者○出世間果也(九)善修如
來○同一味故也(八)出世諸眞言○身語意生
(十)則不如是○諸佛所作(二)是世間所稱説○
逾劫數也此自次卷
而却回矣
(十一)故當知此以下如文
深行作増益等者。釋増威亦如是句也。私
云。是答第三十六問也。密鈔九云。疏作増
益上中下至護摩亦然者。此之注文應倶於
下行注文上置之。鈔寫者誤耳。若倶不作
注讀更妙。言有増減者。此減字是威字。上
下數有耳二十七右
復次諸尊之別相等者。釋諸尊殊類性等二
句也。是答第三十七問也
  一 爛脱
(一)其形色等即可知也(三)修行眞言○限量果
等亦然(二)世間眞言等○少殊異者謂(六)是生
滅法○當來世無也(五)説量者○如是説也
(四)雖然不同○修行之法也(七)以世人但求以
下如文
經但擧其一隅等者私云。此指福徳自在等
句歟 世間眞言等説量等者。釋世間諸眞
言等十句也。私云。是尚屬上科也已上光云。
以下是答第三十八問文中。已明世間出世
果及數量可見 雖然不同等者。私云。此
釋世出世間眞言等不同也。總意云。彼世間
自在等者。但成一世之果。然後廢息。若修
如來所説五乘之道。皆是開心實相之門。故
通稱出世護摩之法也 善修如來等者。光
云。善字十四本作若。今指大日所説五種三
昧道。曰如來眞言印等也。又十四本。則不
如是下。有究竟由此悉地因縁。永不退轉
終成覺。又復世世生生二十一字。太好 如
牛蹄涔等者。密鈔九云。疏牛蹄之涔者。牛
跡之停水謂之涔也。俗云。譬猶蹄涔不容
尺鯉。亦猶覆盃水於坳堂。斯須則竭。若人
以此水置於大海。則無竭盡之理。即是微
滴入於天池齊無終始也二十七右 出世
諸眞言等者。釋出世間眞言等十二句也。是
亦屬上科也。私云。上來就自在天等世間
悉地。世傳・佛法之差別釋之畢。自下就二
乘及佛菩薩出世眞言。有無作本不生之義
釋之。而實本乘通有顯密二義。如第七卷
釋也。十四本云。出世諸眞言本初作不生
作也諸業生悉斷。離身口意過而成佛。獨覺
論云犀角
或云麟角
及佛聲聞衆・菩薩等眞言。我今説其
量。超越於三時。從縁而生起亦可云
用皆字
可見・非
見果。從身語意生。世間所稱説果能經一
劫。等正覺所説眞言逾劫數。出世間眞言本
始不作生者。然彼世間之尊自在天等所説
眞言。皆是有作之法。從彼尊生。出世眞言
則不如是。非是如來自作。亦非古昔諸佛
所作。是故當知此眞言印等。從本際以來。
法性自爾。非有生作也。問。若言無作無生
者。今現見諸行人。爲求悉地之果。而勤方
便得成彼果等十二之
十右
十本云。出世諸眞言。
無作本不生。不作無作。業生悉已斷。戰勝離
三過。麟角無師者・及佛聲聞衆・菩薩諸眞言。
彼量我當説者。出世眞言超諸論。雖從縁
起。無作無生。故云戰勝也。體越三界天
等所説眞言。皆是有作之法。彼尊生出世間
眞言。超越於三時。從縁而生起。亦可用皆
字也。可見・非見果。從身語意生。則不如
是非是如來自作。亦非古昔諸佛所作。是
世間所稱説果。能經一劫。等正覺所説眞
言果逾劫數。是故當知此眞言印等。從本
際以來。法性自爾。非有生作也。問。若言
無作無生者。今現見諸人。爲求悉地之果。
而勤方便得成彼果已上智證爛脱云出世
諸眞言。本初作不生。諸業生悉斷。離身口意
過而成佛。獨角本云犀角。論云麟角。及佛
聲聞衆・菩薩等眞言。我今説其量。超越於
三時。從縁而生起。亦可用皆字也。可見・非
見果。從身語意生。世間所稱説果能經一
劫。等正覺所説眞言果逾劫數也。然彼世間
之尊自在天等所説眞言。皆是有作之法。從
彼尊生。出世眞言則不如是。非是如來自
作。亦非古昔諸佛所作。是故當知此眞言印
等。從本際以來。法性自爾。非有生作也。
出世間眞言本始不作生者。問。若言無作無
有生者。今現見諸人。爲求悉地之果。而勤
方便得成彼果已上
光云。又有亂脱曰
(一)離身口意三過而成佛(四)出世間眞言○尊
自在(二)獨角○我今説其量(五)天等所説○出
世眞言(三)超越於三時○身語意生(六)則不如
是○古昔諸佛所作是(二)世間所稱説果○逾
劫數也此自次卷
而却回矣
(七)故當知此眞言印等以下如

果有二種等者。私云。可見者現世果也。非
見者當來果也
然非表業等者。已下約本際不生釋義也」
應永四丁丑載九月二十二日。於東寺閑坊。
拭老眼勵書寫了。爲令法久住也。列祖垂
照覽成弟子心願而已。老比丘賢寶生年六
十五載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五十一
  此卷之中頗加今解補其所闕。以授後
生。是不揣其膚受。只顧彼析負耳。寶永
丁亥仲秋未望。慧光記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五十二

  東寺觀智院法印杲寶撰述
東都靈雲寺比丘慧光校閲
疏第十六卷釋經五祕密
漫荼羅品
次答果數壽量幾時乃至亦無限量也者。此
釋世間之所傳○眞言過劫數四句也。私云。
是答第三十八問也 果數壽量等者。大疏
般若寺三云。果數量者。有世・出世也。世者
世天。不過一劫。出世者。其數無量劫。乃至
越劫者。是通含世出世果・數量云也已上
云。果者果體也。數者住果之劫數也。壽量者。
能住人之壽量也。世間出世有其差別。其文
見于次前卷終。所謂是世間所稱説○逾劫
數也是也。即未會經文。此宜安當段然世間
之尊之上也已上光云。次前卷鈔出亂脱中。
注曰此自次卷而却回矣者是也 極上不
過一劫者。世間仙術等。或一千歳。或一萬八
萬歳等也。最極上品之果不過一劫也。問。
一劫者何劫乎。答。一中劫歟。倶舍論意。二十
増滅爲一中劫。世間所有報命不過一住劫
時限。故云爾歟。可尋之 佛所説者等者。
私云。世間之尊勢力經一劫則盡。佛所説者
自一劫及多劫。乃至無量劫不可盡也。問。
今佛所説者。何報果乎。答。是人天之報也。
次上卷終。所謂牛涔之水置於大海之喩。
可思之若事中釋者等者。私云。事者事相
淺近之法也。意上約法體不壞之義云之。
故尋量無盡也。若且約事相淺近之法云
之。隨藥力厚薄。或經若干劫。或過無量劫。
然後轉向餘趣。雖然亦猶過彼世天小時劫
量也。問。若干與無量何異乎。答。若干者有
量也。故云超劫者。當經過劫數句。是通含
如上淺深二義。故云過劫數也。剋實而談。
前約有相事云之。今據無相理作談。然前
雖云無量。猶有轉昇餘乘之義。今不動當
位。法爾常住也
次答三昧者乃至有少分別也者。此釋大仙
正等覺○有相爲世間四句也。私云。是答第
三十九問也已上光云。故和上科以此尚爲
前答之餘也 佛子者。菩薩衆也。此中諸菩
薩・二乘名離想三昧。離煩惱妄想故。四禪・
八定等名有相三昧。未得無想菩提故也
  一 爛脱
(一)亦無限量也(三)次答三昧者○及佛子(二)
佛之太仙○爲世間(四)二乘名離想三昧以下
如文光云此
依義釋
又説云
(一)有想爲世間(四)二乘名離想三昧(七)若是世
間瑜伽名有想三昧(三)此中三摩○是名三摩
地也(二)然佛與菩薩○故名清淨也(六)若有想
者○故非清淨也(五)聲聞縁覺○故未純淨也
(八)世三昧以下如文
私云。今案爛脱曰
(一)亦無限量也(三)次答三昧者○及佛子(二)
佛之大仙○爲世間(四)二乘名離想三昧○故
名清淨也(六)若有想者○非清淨也(五)聲聞縁
覺○未純淨也(七)世三昧以下如文光云此續初
義第六科以
下正今案故和
上依用此義
私云。第二科經文是未會也。然佛與菩薩上
總釋。以下別釋。十四卷義釋十二云。受報亦
無限量也諸佛大仙者佛子衆三昧。清淨離
其相。有相爲世間。次答三昧者。略有多種
若諸佛・及佛子・二乘名離相三昧。若是世間
瑜伽名有相三昧等十二右古本疏作二乘名
離想三昧以慧觀照等。若是世間○是慧義
二十二字無之 如前三事皆空等者。第十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