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演奧鈔 (No. 2216_ 杲寶撰 ) in Vol. 59

[First] [Prev+100] [Prev]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二十六
  東寺觀智院法印杲寶撰述
東都靈雲寺比丘慧光校閲
疏第八卷之餘釋經二
具縁品
次又出外施乃至但隨所有而已者。以下明
四門神供法。些些疑文云。凡供佛畢施於鬼
神爲最要。若不如法。恐招災禍。特細垂示
已上檜尾護摩法略抄云。若不如是。供養諸
神所作有障。其事難成二十
九右
可知之。問。諸
天鬼神等於大壇第四重。已勸請供養。何今
更出外界。重修供法乎。答。一義云。熾盛光
佛頂軌云。又於一水盆中。著種種甘美飮食
菓子甜脆等○將施郭外或宅外。瀉置於淨
地。施與無名無位鬼神食之二十
一左
準此文。於
壇内供護方天衆主領。出外界供無名無
位雜類也。一義云。内院權類。外界實類歟
曠野鬼神者。涅槃經第十六 梵行品
第八
云。善男
子如我一時遊彼曠野聚落叢林。在其林
下。有一鬼神。即名曠野。純食肉血。多殺衆
生。復於其叢日食一人。善男子我於爾時。
爲彼鬼神廣説法要。然彼暴惡。愚癡無智
不受教法。我即化身爲大力鬼。動其宮殿。
令不安所。彼鬼于時將其眷屬。出其宮
殿。欲來拒逆。鬼見我時即失心念。惶怖躄
地。迷悶斷絶猶如死人。我以慈愍手摩其
身。即還起坐。坐如是言。快哉今日還得身
命。是大神王具大威徳。有慈愍心。赦我愆
咎。即於我所生善信心。我即還復如來之
身。復更爲説種種法要。令彼鬼神受不殺
戒。即於是日曠野村中有一長者。次應當
死。村人已送付彼鬼神。鬼神得已即以施
我。我既受已。便爲長者更立名字。名手長
者。爾時彼鬼即白我言。世尊我及眷屬唯仰
血肉以自存活。今以戒故當云何活。我即答
言。從今當勅聲聞弟子。隨有修行佛法之
處。悉當令其施汝飮食。善男子以是因縁。
爲諸比丘制如是戒。汝等從今常當施彼
曠野鬼食。若有住處不能施者。當知是輩
非我弟子。即是天魔徒黨眷屬北本十六
之十三右
據圖
者。指何圖乎。可決之。且依阿闍梨所傳曼
荼羅圖者。毘那夜迦者。南方衆也。非人趣
者。西方衆也。此與當段魅鬼著人者同類歟。
荼吉儞者。北方衆也。又依現圖者。毘那夜
迦者。北方衆也。今所出與此等説異也。若
依蘇悉地經明本四
之十七
説。象頭猪頭狗頭並是伊
舍那天變化障礙神也。今於東門供毘那夜
迦。依此義歟 於東門外等者。四門神供作
法。大興善寺大阿闍梨順曉施諸鬼神法中
明之。其文安然護世天供法中引載之。彼記
云。先請東門毘那夜迦天衆○唯願四部十
八部中。一切聖天皆來集會。受我法供已上
毘那野迦部黨分別蘇摩呼經上之二
十四左
廣説之
  一 毘那野迦翻名形體
義淨所譯孔雀經下云。毘那夜迦是爲障礙
神。頭如象頭。身如人形。西方俗人皆多供
養也二十
一右
一切經音義云。毘那怛迦此云有障
礙神。有一鬼神。人形猪頭。凡見他事。皆爲
障礙二十五
之十右
含光記云。毘那夜迦亦云毘那怛
迦。此云象鼻。其形如人。但鼻極長。即愛香
塵故也三左翻譯名義集第二云。舊云頻那。
是猪頭。夜迦是象鼻。比二使者三十
五右
智證金剛
界瑜伽記云。頻那爲象頭夫。夜迦爲猪頭
已上 陀羅尼集經第十一云。作一百鬼形
像。其中鬼王名毘那夜迦。此鬼王頭者作白
象頭形。其餘諸鬼頭各別作諸禽獸形。其身
手脚總作人形十三左
蘗㗚何者。蘗字寫誤。此蘖字歟。第七云。經
云鬼魅所著。或云非人所持。智度云著衰。
皆是蘗哩訶鬼所作。以著人不相捨離。故
以爲名十七左安然護世天供法意。蘖㗚何當
羅刹衆也 魅鬼者。一切經音義第七云。魑
魅又作离螭二形。同勅知切。下又作&T061579;&T061579;
形。同莫冀切。説文老物精也。通俗文云。山澤
怪謂之魑魅。正法花作妖魅也十右法花義
疏第六云。張平子西京賦注解云。山神爲魑。
虎形也。宅神爲魅。猪頭人形。身有尾。木石
夭怪爲魍魎。春秋十卷云。鑄鼎像物。故有
百獸之形。使人入山川不逢魑魅魍魎。注
云。魑是山神獸形。魅爲怪物。魍魎者水神
十八新花嚴音義上云。鬼鬽鬽眉祕反魑鬽也字
又作魅俗 十六左
蘖囉者。依安然護世天供法。則屬五方龍衆。
灌頂經第九擧五方諸龍。爲疾疫神故也。私
案。蘖羅者。摩訶迦羅天歟。理趣經意以彼天
爲七母主。七母主疾疫。尤有以歟 荼吉
儞者。如第四卷抄勘之。義釋第七云。拏枳
抳此是藥叉趣攝。世間所傳云。屬摩訶迦羅
○法花云。若吉蔗。若人吉蔗是也六十
八右
安然護
世天供法云。次請北門外諸荼吉尼衆奉請。
在前六月食人心藏。大曠野中荼吉尼王三
五百群。大巖山中飛行野干。城邑聚落道路
巷陋市店橋津塚墓樹林溝池坑坎諸荼吉尼
王臣。道俗男女。已靈天狐地狐。皆來集會。
受我供養○我今誦持大日如來荼吉尼法。
唯願一切荼吉尼衆攝諸惡心。不惱病者。
至心頂禮已上 於門之左右等者。指北門
歟。將通四門歟。旨趣未詳。安然護世天供
法所引用。大興善寺大阿闍梨順曉所傳四門
鬼神供文。全模當段疏釋。然彼記云。於門
左右各伽頼遮已上此記除各置四位詞。替
各伽頼遮句。伽頼遮者。指何物乎。若是荼
吉儞群類歟。於門左右詞約北門歟。或又於
四門左右各置四位。一門可有八位歟。何
者毘那野迦上首已有四類。如蘇婆呼經説。
四類各分夫婦。故爲八位。二十天各具夫
婦。故成四十天。此見三十卷教王經十之初
至二
可準知之。如云毘那野迦。蘗㗚何鬼等亦
可如此。是故毎門各可作八位歟。更可
決之。問。作四位之樣如何。答。護摩軌説
神供法云。即出道場外。於道場八方。敷茅
草或蓮葉或諸餘青草。或塗圓壇。爲十位
擬十天故爲十
位也 十左
 準此文者。則安茅草等。可作
四位歟。安然護世天供法云。青龍寺傳但用
小壇。準山王院傳。茅草覆地已上兩傳各依
儀軌文也 然瞿醯云等者。彼經中供養品云。
最後出外。於諸方所祭祀部多諸非人類。
用粳米飯。以和稻花胡麻及花。煮小豆。娑
耶里迦飯以塗牛酥。已上飯食總和一處。其
阿闍梨以歡喜心。於一一方各各三遍下
食。以祀羅刹及毘舍闍等及與部多諸食噉
血肉者種種之類。或居地者。或居樹者。或
居林者。及以心所念著者。皆須祭祀十八右
羅刹者。一切經音義云。羅刹沙或言阿落剌
娑。是惡鬼之通名也。又云囉叉娑。此云護
者。若女則名羅叉私。舊云羅刹訛略也二十
五之

仁王疏法衡抄第三云。藥叉者。舊名夜叉。
眞諦翻爲輕健神。慈恩翻爲勇健。亦云暴
惡。飛行空中。食噉生類。此雄者也。雌者地
行。名羅刹婆光云恐
娑字乎
此云可畏鬼十八左 毘
舍遮者。經音義二十五云。畢舍遮舊經中名
毘舍闍。亦言臂舍。柘鬼名也。餓鬼中勝者也
二右花嚴音義云。毘舍闍此云噉精氣三之
五右
云。毘舍闍此云噉人精氣鬼四之
八左
義疏第六
云。毘舍闍鬼者。此云狂鬼三十
四左
菩提場經義
釋第二云。苾舍遮者。準大日釋。毘舍遮是極
苦楚義。以是餓鬼趣故。常爲飢渇熱惱之
所逼切。因以爲名已上 部多者。花嚴音義
四云。部多此云自生。謂此類從父母生者。
名夜叉。化生者。名部多也五右第十云。次部
多眞言。此是夜叉之類也二十
六左
菩提場經義釋
二云。部多衆者。是伊舍那天之眷屬也。大日
釋云。亦是藥叉之類已上梵語雜名云。鬼bhu
ta已上 心所念著者。謂行者心所愛念樂
著天等也 一切縁漫荼羅等者。示神供供
物也。是大壇供物所割分者也。六卷略出
經第五云。行者修供養訖。即從壇出。取豆
菓餅飯胡麻屑緒花等。和水安瓶盆中。以
歡喜心四方散之。諸天鬼神眷屬等。各以
本陀羅尼。施諸天龍鬼風水神等食四卷本四
之七右
 阿闍梨當起等者。略出經第五云。若己身
不獲供養者。即令明解此法弟子如上作
四卷本四
之六左
禪林僧正宗叡別記云。次護身出道
場神供。若使人供之亦得。洗手入堂。護
身起從字輪觀。如常作後供法已上依此
等文。神供作法以阿闍梨自行爲本。若有
故障。則以明法弟子可令供之。近來灌頂
神供。爲讃衆淺臘者所作。甚非法也 此諸
鬼神等者。蘇摩呼童子經下云。復次若欲念
誦。及欲成就幷行諸事。無諸難事速悉地
者。以諸飮食。祭祀諸天修羅藥叉龍伽路
荼共命鳥等羯吒布單那乾闥婆部多諸鬼魅
等。或居地或在虚空行者。右膝著地。啓請
言曰。居妙高山天諸部多○我所求事。滿
足其果六右 從東方爲首等者。安然護世天
供法云。慈覺大師傳中云。東北爲首。乃至
北方。於北方施三部。及青龍寺傳施八方。
訖更於北方施三部鬼王。準山王傳。於十
四位令得水座。用本眞言。次於北方施
三部鬼已上
三遍下食者。三周下食。初周下四方神。第
二周下四隅神。第三周下上下神。依此義
者。三遍下食可訓之。但準瞿醯文。此料簡
無其謂。彼經云。於一一方各各三遍下食
十八左是則毎方三度下食。故云三遍下食
也。問。施鬼神之食云何可收治乎。答。供養
八天法法全云。即將郭外。或於宅外四方散
施。或施長流水中。施與無名位鬼神食之
已上護摩法略抄檜尾明神供已云。其供養物
投深水中。或埋於地。或從於火二十
九右
又義淨
所譯孔雀經下云。所有供食置於水中。或
埋於地。勿令得食。亦勿足&T050460;十八右此文
總明所供養物。神供亦可以準例也 於
諸法事等者。以下明施食時用心。瞿醯中
養品云。於祭時忽然若聞大聲。以無畏心更
應祭祀。或聞野干大呼及大吼聲。或見其
身或見拔倒樹根。及見樹折。或聞雷聲。及
種種希奇異相者。更復祭祀。而作護身十八
 又欲施時等者。遍照寺十二天供次第
云。凡欲召請天衆者。先須護身結界。往昔
持誦世天所説密言者。忘却不結護。而爲
身致害。因之結護之已上
  一 天供神供種類不同具別
抄之
八家總録云。私云。胎藏灌頂四門神供法。出
大日經具縁品義釋。胎藏一百一十二天供
法。出大日經祕密曼荼羅品義釋。金剛界灌
頂八方神供法。出略出經四之
七右
金剛界十二
天供法。出護摩儀軌十左蘇悉地明本四
之十右
天供
神供法。出蘇摩呼下之六
右以下
及灌頂經下之
十四
私云。
台藏四門神供法。出具縁品義釋第六疏第八
一百一十二天供法。祕密曼荼羅品疏。義釋
中未見其文。録文難思。更可決之。大悲胎
藏祕密壇都會天神供次第一卷。安然集此
書中出之歟。可尋乎本文也。又金剛界灌
頂神供。略出經四卷本第四七右六卷本第五
説之。護摩軌説十天曜宿供法。日月二天曜
宿主故。爲十二天供本據也
凡壇中獻物乃至餘物充數也者。明因壇中
供物用心。瞿醯經中供養品云。次供養飮食。
極令淨潔。生平等心。皆以眞言持誦飮食
○不得闕少○所行食類。若不遍者。應
以餘食充其闕數。或若不辦。但供部主。或
但置於内院。表心供養一切諸尊。於一一
院凡所行食。從頭一一遍布。行已更取餘
類。遍行如前○正行食時。若錯闕少。即應
補闕便乞歡喜十五左
施諸方食都竟乃至以爲儭施施諸方食等
者。同經中同品云。於諸方所祭祀畢已洗手
灑淨。於其門前燒香供養。次入於内奉獻
閼伽及燒香。供養前所置食十八左些些疑
問云。又門前燒香。其意如何。奉水香亦爾
已上 奉獻衣服等者。瞿醯經中右品
所有諸尊一一奉施上妙新淨衣服。自餘諸
尊各一疋。或若不辨。各奉三部主尊。用兩
疋衣服。或若但以兩疋衣服。置於箱中。而
奉施内院。運心普施一切諸尊十八左傳教
大師七日行事鈔下云。次著儭施。其諸佛位
及般若位。皆各著金及上錦綺羅等之物。諸
菩薩前皆各著銀及雜綾上色物等。諸金剛
前各著銅錢縵綵帛等。諸天等皆各著錢一
色之物其寶物等任施主意。
施之多少 已上
些些疑文。引當段文
云。奉衣之式如何已上請後學者準此等文。
可知其法式也 儭施者。翻譯名義集第四
云 達嚫尊婆須蜜論作檀嚫。此云財施。解
云。報施之法名曰達嚫。導引福地亦名達
嚫。字或從手。西域記正云達嚫拏者右也。
或云馱器尼。以用右手受人所施。爲其生
福故五十
三右
南海寄歸傳第一云。梵云陀那鉢
底。譯爲施主。陀那是施。鉢底是主。而云檀
越者。本非正譯。略去那字。取上陀音。轉名
爲檀。更加越字。意道。由行檀捨自可越
渡貧窮。妙釋雖然終乖正本。舊曰達嚫者
訛也二十
四左
達嚫此翻財施。今言儭施者。梵漢
並擧歟
  已上供養作法了
然後住瑜伽座乃至供養次第中説者。以上
明供養作法。以下明念誦法則。經第七供養
儀式持誦法則兩品次第如是。今一段釋依
彼經也。當段所明。安公持誦不同三之
五左
名普
門持誦法。玄靜嘉會壇名成身持誦法。當段
文住瑜伽等者。明成身法。後方作普門等者。
明持誦法也 以五輪字等者。經第七持誦
法則品云。阿字遍金色。用作金剛輪。加持
於下體。説名瑜伽座○五字以嚴身威徳具
成就○又於首中置百光遍照王。安立無垢
眼。猶燈明顯照。如前住瑜伽。加持亦如是
二十
八右
 觀自心臺等者。經第二轉字輪
品第八
云。心
置無生句。胸表無垢字○住白蓮花臺。等
同於仁者二十
二左
第十六云。上文説持誦者觀
其肉身。内心八分作八葉。作開敷。及羅字
置目等。若行人不如是修行成就。而能作
此祕密度人。無得理也三十右青龍儀軌上
云。五字以嚴身。威徳炬熾然○首中百光王。
心置無生句。胸表離染字。安立無垢眼。觀
身同如來十一右五字嚴身百光王等觀法。具
如第四卷白檀曼荼羅段考之 於毘盧遮
那等者。已下明持誦法則中。約三重曼荼
羅次第而示之也。經第七持誦法
則品
云。又觀彼
心處圓滿淨月輪。炳現阿字門。遍作金剛
色。説聲眞實義。諸法本無生。於中正觀察。
皆從此心起。聲字如花鬘。煇焔自圍遶。其
光普明淨。能破無明宮。迦字以爲首。或復
餘字門皆當修是法○二十
六右
幷示密印者。嘉
會壇第四云。次作祕密八印。次無所不至印
幷百光遍照王印已上是則出中胎九尊印。祕
密八印八葉印。 無所百光大日印也 周遍
中胎等者。同第四云。周遍中胎藏已。次及
第二院諸尊私云中胎藏言
下含第一重也
乃至終竟私云謂第三
重也 已上
此釋恐不合疏主意歟。第二院者。中胎爲
第一重。大勤勇等爲第二院之意也。上釋
云。第二院大勤勇處等二左乃至者。第三重文
殊等四菩薩也。終竟者。第四重釋迦院也
或一一等者。明有相念誦 或自身等者。明
無相念誦。經第七持誦法
則品
云。智者如先所開
示。現前而觀本所尊。於其心月圓明中。悉
皆照見眞言字。即應次第而受持。乃至令
心淨無垢○是名世間具相行。疏作有相
念誦門
四支
禪門復殊異。行者應生決定意。先當一縁觀
本尊。持彼眞言祕密印。自作瑜伽本尊像。
如其色相威儀等。我身無二。行亦同也○瑜
伽勝義品中説疏爲無相念誦門
二十四右
有相念誦中已
明四支。智者等二句爲一。於其等一句爲
二。悉皆等一句爲三。即應等二句爲四。無
相念誦四支亦復同之。但此四支同於行者
自身作之。故云四支禪門復殊異也 乃至
頓作等者。於無相中亦有頓漸二觀。初或
自身作等者。明漸觀。漸次觀自身。別別同本
尊。乃至者。一曼荼羅。或分三重觀之。或分
三部觀之。頓作者。一曼荼羅倶時成之。是
頓中之頓也。如是有相無相漸觀頓觀。隨觀
心勢力而可作之也。嘉會壇第四云。乃至
頓作曼荼羅身。而作持誦私疑。四處輪布字
持誦歟 已上
不能爾等者。若觀心微劣人不堪修觀者。
只專心可誦眞言。蘇悉地儀軌下云。正念誦
時觀本尊形。或觀眞言所有文字或時觀
本尊心上有眞言字。或一寂靜心而作念誦
明本
六右
或一寂靜心者。當今一心誦持也
誦部主眞言等者。瞿醯中供養品云。然後各誦
諸尊眞言七遍。其曼荼羅主眞言。持誦百遍
已上。其三部心眞言各誦百遍。然後次第應
作諸尊一一手印持誦三遍十九右 具如供
養次第法中説者。經第七持誦法則品。具説
念誦法。今指彼品也
阿闍梨如是作法乃至部類之義也者。以上
明念誦法。以下明引入弟子法。是正答加
持教授支分中云何引弟子問也。瞿醯下分別
印相
云。如是次第作法。畢已復次誠心頂禮諸
尊。然後如法將其弟子一一令入二右當段
釋依此文也。凡具云其作法者。念誦後引
入弟子前可修護摩。依之下釋凡阿闍梨初
於曼荼羅中。供養持誦竟。次當出外而作
火法○然後頂禮諸尊。召諸弟子。如上文
所説。作散花等法十二右玄靜嘉會壇第四
引此文。念誦後引入前。於此中間。明護摩
法。其釋云。然則持誦竟當作寂災護摩。次
應召諸弟子令作散花等法已上此事源出
瞿醯説。其文具如後引。當時傳法灌頂時。
所行護摩當于斯也 然後召諸等者。釋
次引應度者句。引入弟子先用鉤召印明。
嘉會壇第五云。然後召諸弟子。一一令入
有鉤召眞
言 已上
胎藏青龍儀軌上卷云。定慧内成拳。
慧風屈如鉤。隨召而赴集灌頂時以此鉤印引
行者入門 二十一
灌頂儀軌云。金剛鉤眞言引入四右可思
之 以前香水灑淨者。釋灑之以淨水句。瞿
醯下印相品云。當喚一一弟子如前香水灑
二右嘉會壇五云。以前香水灑淨 或師傳有
含香香象
等事
已上
或師傳者。指東寺傳歟。野澤行用有含
香香象事。含香出略出經一之
六左
香象於經軌
中未見其文。但以師傳用之。蓋是爲薫
馥衣服也。智證台藏瑜伽記云。以帛覆面。
加持如法從象背上。過去引至壇門已上
乃自唐朝用來也已上光云。我聞之師。受灌
頂者入道場時。使超香象非正超香象。
是騎象之義。即普賢金剛薩埵儀則也。所謂
受者爲金剛薩埵故。今令騎香象耳。尚在
口傳 授彼塗香等者。釋授與塗香花句。授
與二字貫通香與花。故云授彼塗香。又云
次授淨花也 次授淨花者。略出經第四云。
白花鬘或種種香花鬘十二右微妙大曼荼羅
經第四云。其阿闍梨方可引弟子至曼拏羅
所。令面北或面東跪坐手執白花。當依本
尊儀則以明王眞言加持水。與弟子灑淨。
復用甘露軍吒利眞言及印。與作擁護令
弟子發無上菩提心一右 略爲宣説等者。
釋令發菩提心句 住心品者。嘉會壇五云。
住心品云。佛言。一切智智菩提心爲因。大悲
爲根本。方便爲究竟。祕密主云何菩提。謂
如實知自心。自心尋求菩提及一切智。何
以故。本性清淨故。釋曰。衆生自心即是一切
智智。如實了知名爲一切智者。是故此教諸
菩薩直眞言爲門。自心發菩提。即心具萬
行。見心正等覺。證心大涅槃。發起心方便。
嚴淨心佛國。從因至果。皆以無所住而住
其心云云。汝等當如是發菩提心已上問。
第三釋阿闍梨自往勸發句云。上文金剛手
直問毘盧遮那云何得一切智智。佛亦直答
如實知自心是名一切智智。今此中教授
義亦同。然直擧無相菩提。便即勸令修證。
更無行位差別可以錯於其間三十左如文
者於住心品中菩提心實義已示之了。今何
亦説之乎。答。最珍抄云。問。本發菩提心。先
可授灌頂。何引入道場之時始宣説菩提
心乎。答。凡夫未證位縱發心有退轉。故引
入道場之時宣説菩提心相也。又今始令
發眞正菩提心者。何不授之乎已上 至誠
慇重等者。釋憶念諸如來句 所以然者等
者。釋一切皆當得等二句 生如來種姓等
者。如第五卷鈔考之 動止云爲者。此詞出
易。光云。動止猶言動靜。易下彖傳曰。時止
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云爲同下繋辭傳曰。變化云爲已上謂或口
之所云。或身所爲也。今言眞言行者已受三
昧耶戒。生如來種性中。是故當去來動靜所
有所作不忘諸佛也 言淨佛者等者。釋
生於淨佛家句。文次第云。小乘中以羅漢爲
佛文八左 諸餘大乘等者。指顯教諸大乘。
而望密教皆是未了教也。若小乘。若大乘。
自乘得佛名。望後作戲論。故未與淨佛名。
唯此密教中明本地常身。故名清淨法身。虚
空藏所問經云。本來不生無所起滅。故名
清淨三之
五右
不生不滅是常住義。故云常。云淨
言異意同也
時阿闍梨觀弟子身乃至能除内外諸障者。
明加持弟子法。經説法界法輪金剛有情印。
未明其觀想。故今疏主補釋之也 以入
佛三昧耶等者。釋結法界生等二句。但經説
法界法輪二印。未説入佛三昧耶。是則前後
經文影略互顯歟。謂明加持弟子之段擧法
界法輪。明阿闍梨自加持之段出入佛三昧
耶。次下次應當自結諸佛三昧耶文是也
次即轉彼等者。釋金剛有情等二句。第十三
轉字
輪品
云。初印護身。次法輪印護諸身分。次更
有一印。下當説之。初印印頂。次印印支
分。上云金剛有情也。由此三印故。即是住
菩提心也八右 金剛薩埵印者。嘉會壇云。
五股印也已上金剛薩埵印者。三部三摩耶中
轉法輪印歟。經第七出彼印言。而曰金剛薩
十右第九云。第二三摩耶爲作毘盧遮那
阿闍梨事業故。第三三摩耶爲作執金剛弟
子事業故二十
一左
法花軌云。金剛薩埵轉法輪印
十左今文云。爲欲成彼金剛事業也已上
後相合歟。安然立印儀軌私記云。次轉法輪
印○加五處也。以此印印五處。即成金剛
薩埵。金剛薩埵是大日應身也。能轉法輪故。
云作是印同於金剛薩埵○金剛薩埵從
大日所而受此輪。爲諸衆生説法已上 五
處者。密抄六云。疏所謂五處者。即五支分。謂
四支及頂也四十
二左
同抄第八云。金剛薩埵印印
諸支分。所謂五處。即是心額喉頂左右肩上
三十
九左
疏抄云。五處心額喉肩頂也中之二
十四右
立印
儀軌私記安然云。五處者。謂一額。二両肩。三
心。四喉。五頂是通途説。左
方爲首 已上
又云。一額。二左肩。
三右肩。諸軌中多先左後右已上此中初説
與疏抄密鈔第八同歟。蘇悉經經下供養品云。
遍點五處。亦成護身。所謂頂額兩膊咽下
心上明本二
之十八
合兩肩爲一處。加頂上合此文
歟。後説雖未分明。開兩肩爲二處。除頂
上爲五處。各誦一遍。先印額。次印右肩。次
印左肩。次印心及喉。是爲五處。阿閦軌不空
云。額肩心及喉五處各一遍六右自門諸師專
用此説。又第十三云。先以三摩耶印置頂
上。誦前眞言一遍。置其印於右肩。次置左
肩。次置心上。次置喉上。毎置時各誦明一
遍。凡誦五遍而印五處也十二左尊勝軌無畏
上云。加持五處。頂及左右肩心及咽喉即名
五處六左此等文雖似後説而別也。又時處
儀軌光云勝身三麽
耶印明加持也
心額喉頂外加總身。明五
處加持法。是異常途説矣 時阿闍梨等者。
釋次應當自結等二句。前加持弟子。今阿闍
梨自加持自身也 次取新淨等者。釋三轉
加淨衣等二句。是加持覆面帛法也。其帛
以新淨物爲本。瞿醯下印相品云。次以辦事
眞言持誦新帛二右次其色者。或白或赤。略
出經第四云。以赤色帛掩抹其眼十二右
王經第三云。以緋帛覆面二左依此等文則
金剛界可用赤衣。亦依當段文云新淨白
疊。則胎藏界可用白衣。理明房集記云。胎
藏用白色衣。金剛可用赤色衣歟已上同記
引長宴口訣云。又食道如覆面。表裏赤白
爾也已上但胎藏灌頂次第云。次以白亦赤衣
帛覆首已上若爾胎藏亦用白若赤衣。當段
是白色本説也。攝大軌中云。赤衣覆彼首
三十
九右
是赤衣本説也。如當時小野流行用。則
兩部倶用赤衣。是依灌頂儀軌。彼軌云。次
夜取赤衣覆其首四右集記云。先師法務御
語云。小野説胎金共用赤色一色。此説叶儀
軌文。有興有興已上或云。隨五部灌頂。繒帛
色有異。可考新譯教王經。今見施護所譯
三十卷教王經。説降三世曼荼羅入壇投花
作法。曰青帛覆面十一之
二十右
當之歟 疊一切經
音義云。白疊字體作&T073554;。毛布也十四之二
十二左
 或
餘繒帛者。新淨白&T073554;以爲最上。若餘繒帛可
用之也。一切經音義云。繒在陵反。説文繒帛
也。爾雅通五色皆曰繒。三蒼雜帛曰繒是
七之十
一右
新花嚴音義云。繒疾陵反。説文繒謂
帛之總名。凡綵帛皆是也二之十
五右
 先以不動
等者。此雖經不説。而疏主得意作釋。灌頂
軌云。以眞言王及不動尊眞言加持一百八
四右眞言王者。大日眞言也。經言三轉加
淨衣者。即此眞言也 用此綵淨等者。釋
而用覆其首句 面門者。瞿醯下云。繋其面
二右又六十花嚴第三云。爾時世尊知諸
菩薩心之所念。即於面門及一一齒間。各放
佛世界塵數光明二右探玄記第三云。面門
者。諸徳有三釋。一云是口。一云是面之正
容。非別口也。光統師云。鼻下口上中間是
也。準下施鼻文。亦如所説。今釋。依梵語稱
面及口幷門。悉名目佉。是故翻此目佉爲
面門也。故知此中通擧其事。口者爲表教
道遐被也。面者正對向機也。門者開法攝
生也。齒者勝用也。謂思咀法味故。治碎
惑障故。以縁起具徳相差別故。云一一各
放塵數光也十八右明覺悉曇要決中云。凡天
竺作法以一名而名多物。一物亦有衆多
名。面門之稱何限口耶。大日經説不動尊
云。面門有水波相。義釋云。額有皺文。猶如
水波状。故知額亦云面門。眉間光何不云
面門光耶。灌頂法云。繒帛繋面門。實繋額
面也。非但口也已上 當深起等者。釋深起
悲念心句 耳語告彼等者。起慈悲護念之
心。授三昧耶戒也 勿令諸餘等者。釋耳
語之所由也 此一偈等者。指三昧耶戒説
處。即讓轉字輪品説也。今勘彼品。不説耳
語一偈。彼品釋云。別有説處也第十三
之八左
問。彼
品不説。何今云説之乎。答。得意消文釋
家通例。今仰察疏主意。當段經文説深起悲
念心。而未言授三昧耶戒。然云耳語告彼
三昧耶戒。恐似難信。但於轉字輪品中覆
面後。説耳語而告彼等。即明出此法也。意
云。告此三昧耶一偈者。於轉字輪品中説
之。非謂直説彼一偈也。或又指大本經。
入祕密品釋云。入曼荼羅有三昧耶偈。可
有十四五偈○此土未傳耳十六之
十九左
可思之。
但此或義其無謂乎。何者今云一偈。祕密品
釋云十四五偈故。問。若彼品不説此偈者。
當以何文替用之乎。答。此有二傳。一嘉
會壇第五釋當段文云。恐以此四波羅夷
當耳語已上當品末有不應捨正法等一偈。
即是説四波羅夷之文也。第九釋此偈云。
前云耳語言告一偈者○當知即是祕密藏
中四波羅夷也七右前者指當段釋。故致此
科簡耳。問。若爾直合讓當品後文。何讓轉
字輪品耶。答。當品後説授道具已。於大壇
前而受此戒。轉字輪品覆面後投花前告此
戒。當段所用與轉字輪品合故。殊讓彼品。
二玄靜胎藏受明灌頂次第云。十二當深起
慈悲護念之心耳語告彼三昧耶戒。勿令
諸餘未入壇者聞聲。耳語一偈未見正文。
故引金剛頂經應告之言。汝今已入一切
如來眷屬部中。我今令汝生金剛智。汝等應
知。由此智故當得一切如來悉地事業。然
汝亦不應於與未入此等壇場人説此法
事。汝儻説者。非但違失汝三昧耶。自招殃
咎耳已上具支灌頂第九同之。如第五抄引
之。是則灌頂儀軌。於此引載金剛頂經文。
告弟子故。兩部灌頂同作汝今已入等告
語也。但玄靜胎藏大灌頂次第。擧今疏文
而出四重禁戒。若爾此師意者。受明灌頂用
汝今已入一切如來等文。傳法灌頂授四重
禁此隨受明傳法其耳語戒各別。已上二傳
之中。後傳宜歟。初傳作法一會同戒兩度似
無其詮。汝今已入等文是又加持句故。教王
經第三出梵語。疏主意者。結句可成一偈。
雖然略出教王二經説之。故云別有説所。
不及結偈者歟
  一 經爛脱
(一)深起悲念心 (五)三誦三昧耶 (二)頂戴以
羅字○流出如滿月 (六)現對諸救世○行人
而尊奉 (四)漫荼羅初門○安立於學人
(七)住彼隨法教而作衆事業 (三)如是令弟子
遠離於諸過 私云。以上爛脱任釋注之。
從此已下經釋相配。任此爛脱者也 又觀
彼頂上等者。釋頂戴以羅字句 字上安點
等者。釋嚴以大空點句 此字四邊等者。釋
周匝開焔鬘句 字中又遍等者。釋字門生
白光等二句 以此淨法界等者。釋如是令
弟子等二句 次引至第一等者。釋漫荼羅
初門等四句 師當爲彼等者。釋三誦三昧
耶一句 置花印上等者。釋現對諸救世等
二句 隨花所至等者。釋隨其所至處等二
句 既散花已等者。釋住彼隨法教等二句。
就中汝今觀此等者。釋二句之由漸也。是
故堅持等者。正釋二句。堅持三昧耶戒者。
釋住彼二字。於眞言法教者。釋隨法教三
字。應懃修習者。釋而作衆事業一句也
已上經疏配釋了
次引至第一重門乃至餘如彼説也者。明投
花在處。今第一重者。即是第三重通門之處
也。帖決第十五云。疏八云。引至第一重○二
龍王守衞○散花云云師曰。第一重者。從外
第一也。如是等是隱密之語也。疏六云。於
第二重釋同之門廂曲中置二龍王云云今私
案。恐是隱祕之語歟。如疏云至第二之外者
第三重釋迦院之外也現本十二之
二十七右
 此決尤有
其謂。此有三證。一現證。即阿闍梨所傳曼荼
羅。以遜那優婆遜那二龍王。安第三重門。
未見安第一重之圖。二文證。蘇悉地經下
灌頂
壇品
云。於第二曼荼羅門外。右邊畫難陀龍
王。左邊跋難陀龍王。於第三曼荼羅門外。右
邊畫孫陀龍王。左邊優婆孫陀龍王明本三之
十五左
未見第一重安彼二龍之文。三理證。凡投
花向一曼荼羅尊作之。理在第三門廂可
行之耳。若在第一重作之者。則於第二重
第三重尊者。不可有投花義。應知引入弟
子之時。如第三重在最初故云第一重。例
如云東方初門中。具如第五卷抄注之
結作三昧耶印等者。嘉會壇第五幷受明灌
頂次第。注今文爲入佛三昧耶印。阿闍梨
灌頂儀軌光云。現本出普
賢三昧耶印明
幷圓行和尚灌頂記亦
同如是。又略出經四之十
二右
教王經下之
二右
攝眞實
下之十
七右
等金剛頂部説。用普賢三昧耶印明。
第十三轉字
輪品
云。師自作印向其頂上著之

然後令擲花
智證記問八帳云。更問
何印者。是抛花之印。謂以普賢三昧耶印。
稍曲其中指承花抛上也已上準此傳者。
當段亦可普賢三昧耶印。爾乃兩部一同而
常途行用亦然也。又金剛智不空兩三藏所
譯文殊儀軌。説入壇投花法。本尊三昧耶印
上挿花。又法賢三藏所譯七卷理趣經。説段
段入曼荼羅儀軌。其投花印皆不同也。又瞿
醯經意三昧耶印明外作曼荼主印明。彼經
下云。復作三摩耶印。置其頂上。誦彼眞言
三遍。次作曼荼羅主手印。置於頂上。誦彼
眞言三遍二右嘉會壇五云。次作曼荼羅主
手印。置頂上。誦彼眞言三遍云云namasama
ntabuddh@an@a@ma五股印已上受明灌頂次第同之。
依此説者三昧耶印明。令弟子作之。曼荼
羅主印明。阿闍梨可作之已上光云。今言結
作三昧耶印者。正是師自結之。故云師當
爲彼。兼亦令弟子作之。故云置花印上。但
弟子投花印如上諸説。阿闍梨自結印本在
口授。轉字輪品疏云更問何印者是也 置
花印上等者。瞿醯下云。次散花。隨所墮處
即屬彼部族姓及尊二左族姓者。約弟子。及
尊者。約能化。今文往昔因縁者。當族姓。法
門善知識者。當及尊歟 瞿醯云等者。彼經
下云。引將曼荼羅門前其阿闍梨應如是
言。我等如法作此曼荼羅。將弟子入。隨
其福徳及與種姓幷以成就隨堪法器。於此
曼荼羅中願視其相二左今依此文。投花以
前阿闍梨作此啓白也 次應開面等者。瞿
醯下云。次應開面視曼荼羅。其阿闍梨以
歡喜心爲彼弟子作如是言。汝今觀此妙
曼荼羅。深生敬信。汝今乃至生諸佛家中。
諸明眞言已加被汝。一切吉祥及與成就。皆
悉現前。是故堅持三摩耶戒。於眞言法勤
加念誦二左此文吉祥者。世間。成就者。出世
也。圓行和尚幷玄靜阿闍梨次第。於此處
以胎藏悲生眼印明。令作加持法。又圓行
傳於此處。令唱經第一無量倶胝劫所作衆
罪業等四句偈。阿闍梨灌頂儀軌亦如是
次令弟子等者。瞿醯經下云。次令弟子以香
花等普供養三部。及以讃嘆。其阿闍梨於
曼荼羅所。授與弟子隨其所得於本眞言。
或令弟子坐第二院持誦所得心眞言二左
第十三轉字
輪品
云。令擲花當記墮在何尊之處
○隨彼所墮之處。而授彼相應印眞言也
八左得佛印明授不授兩説也。具支灌頂第九
云。若作傳法。或得餘尊。先授其尊。後作傳
已上玄靜灌頂次第同之。於大壇前授得
佛印明。於小壇授灌頂印明。是合瞿醯説
歟。但當時行用不爾。得佛印明學法之時已
傳受故不可及重授之。瞿醯幷當段釋。是
約學法灌頂歟。猶可尋明師矣 令坐一
處者。其在處未分明。經云坐第二院。推之
第三院門廂。餘人猶在而可作投花法。是故
已作投花之人。令坐第二院門廂之處歟
 凡阿闍梨等者。瞿醯下云。看其散花。隨
所墮處。準知上中下成就。謂隨諸尊上下
差別及以坐位次第。準知上下。花若墮於佛
光云。佛部
主大日也
頭上者。當知成就佛頂眞言及佛
毫相等諸尊眞言。花若墮於佛面上者。應
知成就佛眼等尊諸明眞言。花若墮於佛
中身分。當知成就諸心眞言。花若墮於佛
下身分。當知成就使者眞言三右 又隨佛
身等者。又云。隨花所墮於身上中下分。
當知成就上中下品三右 蓮花金剛亦然
者。又云。其執蓮花光云。此蓮
花部主也
及執金剛光云。此
金剛部

隨花墮處準上應知三右 自餘諸尊等
者。又云。自餘諸尊但知上中下品成就三右
前所擧三部尊。中胎幷第一重也。自餘諸尊
者。第二重第三重也。又料簡云。前三部約部
主。大日觀音金剛手三尊也。自餘諸尊者。約
眷屬尊也。但知者。前三部尊非只知上中
下成就。亦知佛頂佛眼諸心使者等別。自餘
諸尊即但知上中下成就也已 若花墮去
等者。又云。花若墮處去彼尊遠。當知久遠
方可成就。花若墮於食院之上。隨所屬尊
得彼眞言。花若墮於兩尊中間。隨所近處
得彼眞言三右若先墮内院等者。又云。花若
先墮於内院中。即却超出於其外院。當知
彼人信心不具。若強持誦得下成就三右
諸界道等者。又云。花若墮於諸界道上及行
道院。當知彼人無決定心。不獲成就。花若
墮於二尊兩間。非近非遠及墮界道幷行
道院。若欲復擲應爲彼人作護摩法然後
擲花三左 餘如彼説也者。又云。花若墮於
内院。但隨其院皆屬彼尊。凡作曼荼羅皆
置三部諸尊。復於本方更置一座。運心以
表一部諸尊。其内院中要復須安置般若經
甲。於内院門必須安置守門龍王。花墮於
飮食院上。當知成就増益等事。花若墮於
部主尊上。當知成就作曼荼羅。花若墮於
七佛七尊身上。決定成就三部眞言。花若墮
於執金剛上。當知成就本部眞言。花若先
墮於第三院内。却超出向行道院上。應棄
彼人。後時將入餘曼荼羅。若欲強將入者。
當作護摩。更與擲花。還若不著。更作護
摩。如是三回若不著者。則須擯出。其阿闍
梨以如是法。將諸弟子一一令入。散花畢
已復獻閼伽及香花等。其弟子等各各應與
布施三左已上疏釋依瞿醯文。故分經文。一
一引合之耳。問。投花尊通外部耶。答。傳法
結縁灌頂敷曼荼羅古圖有異。或本除外部。
或本加之東寺寶藏本
加外部天
神日律師九會尊位云。案
金剛界大教王經師資相承傳隨法記文云。
内曼荼羅尊位三十七。幷賢劫十六菩薩成
五十三尊。加外部二十天成七十三。内院
地水火風等。合成七十七。四隅有一忿怒明
或置標
幟形
總成八十一聖者身。但内五十三
尊屬灌頂尊。自餘天等皆名外金剛部。不
名灌頂位已上慈覺大師妙心大云。問花著
何等尊位時。爲弟子授灌頂。答。除諸天
之餘皆灌頂已上無畏所譯準提儀軌。於
外部尊作投花法。又陀羅尼集經云天等
位。如次下引。兩説倶有其意。學者知之。問。
投花法通學法傳法二種灌頂歟如何。答。先
師僧正云。投花法通二種灌頂。但其用心維
異。若爲知弟子是器非器投花。即學法灌
頂。若為供養往昔因縁尊投花。亦通傳法
灌頂也靜譽入壇
鈔可見之
又考舊記。法三親王延喜八
年五月三日於東寺御灌頂時。於金剛界壇
受總印。胎藏灌頂時不及投花。阿闍梨法
皇。此事尚可決之。又大師八月御灌頂不
及投花歟。可案御請來録文也。問。投花所
著尊可示弟子乎。答。陀羅尼集經第十二云。
阿闍梨語。汝散花著某佛般若某菩薩某金
剛某天等位。隨其所著好記莫忘明本十三之
二十四左
次當爲諸弟子乃至故云當依法住者。以下
明護摩法。但正釋意加持教授護摩支分。雖
是各別。約行事次第故。於加持教授中間。
説護摩支分。行事次第者。投花後行護摩
故也。或釋意爲顯護摩灌頂合爲一種支分
之義。今於此説之也 護摩者。梵語釋之
則有字義句義二意。初字義者。經第六護摩品
云。復次内護摩。滅除於業生○成淨菩提
十七左瑜
祇經同之
滅除於業生者。釋ho字。ha字因
業不可得義故。成淨菩提心者。釋ma字。ma
大空智處字故。次句義者。尊勝軌下云。護摩
者。此方爲火天二十
一左
第十五云。護摩是燒義
十四右蘇悉地經疏第七云。言護摩者。是西
天語。此即焚燒之義也十七右瑜祇疏中云。ho
ma支那云燒二十五
文異
 扇底迦法等者。略説護
摩法慧琳云。扇底丁以反迦補瑟置二合加阿鼻
左嚕迦嚩施迦羅拏唐云息災増益降伏敬
愛等已上 皆依念誦等者。蘇悉地軌下云。
護摩分者。如於念誦次第。護摩所有澡浴乃
至奉請本尊。皆同念誦法則明本
七左
初自中胎藏乃至護摩之本意也者。所牒經
文初三句明護摩壇在處。後一句示息災護
摩本意也 上文密語等者。釋至第二之外
句。經第一云。持眞言行人。次往第二院。東
門初門中。畫釋迦牟尼二十
三右
指此文云上
文。是故第二者。即是第三院也。依之攝大軌
中云。初自中胎藏至第三之外三十
九左
可思
之 大壇之外等者。還釋初自中胎藏句
阿闍梨又在等者。釋於曼荼羅中句 二位
之中而置火壇者。蘇悉地軌下云。本尊之前
己身中間而置其爐八右 然經言漫荼羅中
者。此指火壇云曼荼羅。此火曼荼羅在二
位中。故云中。漫荼羅即中持業釋也。又義
云。漫荼羅者。即指大壇。具可云漫荼羅與
阿闍梨之中。今爲密語略其語也 此義
宜也
 若
不從師等者。示慢法人之過失也。謂若有人
不得師授。不解密語。是故於大曼荼羅中
而造作火壇也。問。大壇火壇阿闍梨三位相
對其意如何。答。尊勝軌下云。大曼荼羅即是
護摩曼荼羅。護摩曼羅即是己身二十
一右
建立
軌云。大壇即護摩。護摩即己身五左本尊火爐
自身三種。同一五大所成而三位相對融通
無礙。是身語意三平等表示也。尚至護摩品
可悉之 今以灌頂壇等者。此明移護摩
壇安南。南者即大壇西邊之南也。其限不可
過西南角。故云乃至西南角也。去大壇之
分量。陀羅尼集經第四云。其壇外院西門南
側離壇二尺。穿作火爐四之
八右
但準當經下説
灌頂壇之量者。可二肘歟 三位相望者。
東大壇。次西護摩壇。其次阿闍梨坐處故云
爾也。次上云於此二位之中而置火壇可
知之。又第十五云。次釋外護摩者。有其三
種。一本尊。二眞言。三印。一本尊者。本尊也。
爲供養故置之○二眞言者爐置火處也此
即眞言也。火中有也。三印者。印也即是阿闍
梨坐處。自身即是印。當作外護摩時。令此
三位正相當也。此三亦是淨三業義○尊是
意業。眞言是口業。師身之印是身業。由此因
縁能淨三業。成三事。謂息災増益降伏也
十五右三位相望此文委悉。或云。大壇灌頂壇
護摩壇對望。故云三位相望。此義不合本
文歟。凡火壇安置在處有三説。瞿醯中 摩訶
曼荼

云。於外門左邊置護摩火爐。用淨好木。
而爲燒柴。或東南方置其火爐。或隨事相
應而置火爐九左初外門左邊者。西門南邊
也。當段釋同之。次東南方者。火天方故也
光云。今時行事作胎藏壇。則外門左邊置火
壇也。建金剛壇則大壇東南方安護摩壇也
後隨事相
應者。隨四種法安壇四方也。檜尾護摩法
略抄二十
九左
以上三説外加當大壇通門作火
爐之説。總爲四説也。問。或云。今文移此壇
者。古有二義。一移灌頂壇安南。大壇通門
通安護摩壇。二指護摩壇即云此壇。護摩
壇安南。灌頂壇安通門通此義如何。答。初
義太無其謂。下釋云。凡火鑪應當中胎。若
處所不便。得漸移近南。乃至對西南角。此
灌頂壇又在火壇之北二十右既違此文。不
足依用。後義一往非無其謂。但今以灌頂
壇又須正對中胎者。是釋護摩壇難對中胎
之所由耳。凡道場建立闕其位不便。故闕
位處或圖瓶。或安蓮花。如此料簡則西北
闕位。三位相望不便者也 不疑慮心者。釋
無疑慮心一句 住奢字門者。扇底迦扇字
za字爲字體。此字本性寂義故作此釋
也 疑悔永盡等者。第二十護摩品云。此是息
災法也。災有無量。謂外世間如水火蟲霜降
蝗等種種災耗及内身一切病惱之類。其形
萬端。自身他身皆能淨除之也。又無始以來
有疑心。謂於深法而生猶豫。不決定信。此
即障也。此火能淨除此障。亦是息災義也
 作漫荼羅法乃至義用兼擧者。釋如其
自肘量等三句 肘量者。檜尾口訣云。言肘
者。自肘本端至于中指末。是爲肘也二十
一右
云。同蓮花部心軌訣六十
六左
全同之 縱廣一肘
等者。經音義第七云。縱廣足容切。小爾雅袤
從長也。韓詩傳曰。南北曰縱。東西曰横是
也。周禮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鄭玄曰。輪縱
也廣横也四左蘇悉地經下護摩品云。於尊像
前作護摩爐。頓方一肘四面安縁。量深半
明本三
之七左
同儀軌下云。方一肘量下深半肘○
爐口置縁。量高四指。壇中安輪明本
八右
凡横一
肘竪半肘者。諸經軌中其文維多。且擧一二。
但經第六護摩品云。火爐如肘量十七右第二
十釋云。穿深一肘。方亦如之九右依此文者。
横竪倶一肘也。當段經文無横竪分別。準
護摩品釋者。可謂横竪倶一肘也。但準蘇
悉地等文作此釋歟。而實當品彼品各存
兩意。前後擧一義互顯之 周匝安縁等者。
爐脣爲縁。其縁上畫金剛。委細如護摩品
 凡護摩壇等者。第十四云。方是息災。圓是
増益。三角是降伏。半月是攝召二十
二右
 但此中
等者。正明當段所用。即是方壇也。四十帖釋
此事云。灌頂護摩是息災。而向東。故息災
中用方壇也。以方云息。故替増云圓歟
十之
四左
意云。胎藏如法作之息災最可圓爐依
之胎藏部諸軌皆以圓爲息災。所謂瞿醯
下之
五右
蘇悉地三之
七左
蘇摩下之
三右
建立九右火吽三左
下之十
五右
等經軌一同説也。加之當卷下文云。
凡護摩各隨所應事業。或以寂靜。或以歡喜。
或以威猛之心。所被衣服有白黄赤。當北向
東向南向而坐。其漫荼羅亦有圓方三角之
十六右而灌頂護摩本雖息災向東修之。
故今別用方壇。非是常途建立。以息災爲
方壇。故亦増益爲圓壇也已上帖
決意
今私案之。
息災壇或用方。或用圓。兩説有之。故處處
文各出一説歟。護摩品所説十二火中。第一
方壇也。疏釋云此法與息災相應。第二圓壇
也。釋云亦是息災義。瑜祇經又方爲息。圓
爲壇。聖教施設甚有多途何執一説。會餘
文耶。委如別抄。問。當經所明火爐縁一重
歟。又二重歟如何。答。帖決釋今經火爐縁
云。師曰。兩重縁無相去。一重高一重下。猶
如階也十之
五左
此説難信。具縁護摩兩品説四
節爲縁界。未云兩重縁。疏家一部之中亦無
其釋。何爲恣作二重縁耶。依之古圖皆作
一重縁。尤契經疏説 瞿摩夷等者。蘇悉地
儀軌下云。以瞿摩夷和牛尿塗。用香水灑
明本
八右
蘇摩呼經下分別
道品
云。基脣及鑪以瞿摩塗
三左 中表金剛等者。此明爐底三摩耶形。
凡此三形或以泥作安之。三十卷不空羂索
經第七護摩増
益品
云。鑪底泥作八葉蓮花。於花
臺上重揑泥輪二右一字佛頂經第六護摩
壇品
云。
正於坑底又作土臺。高四指量。又可臺面
泥揑十二輻輞角輪。高一指量十九左烏芻澁
麽軌云。輪杵泥爲之。置中稱其底十二右
四右建立九右等軌皆同。此等文其證也光云。
已上
諸文皆泥作之。例證而
非金剛印之本據也
或畫作之。當段釋其本説
也。當時行用多依此説者也。拔折羅者。三
鈷拔折羅也 所以然者等者。此釋其所由
也 方壇名大因陀羅等者。經第六云。演説
十二火。智火最爲初。名大因陀羅十六右
二十云。此中方壇者。梵名摩訶因陀羅。是帝
釋尊之別名。又則金剛輪別名也四右又第十
七云。四方謂大因陀羅坐也。金剛輪座也十七
因陀羅者。帝梵語也。帝者即是心王也。心
王諸法所依故。以之爲壇也 此慧火之印
者。謂名火爲印。非金剛印也 窮彼源底
者。此指爐底。是則心王源底也 從金剛性
者。即指爐中金剛。彼心王從此金剛性生
故。爐中安金剛印。以爲同於金剛之表示
也。以字燒字。祕釋可思之 至下世出世
等者。經第六世出世護摩品。如來廣説往昔
因縁。而分別世出世火也 兼智之名者。彼
品曰智火最爲初是也。謂火字兼智立名。
故云兼智之名也 淺深二釋者。如次世間
出世二護摩也
經云師位之右方乃至即是義也者。此示支
具安置方處。經説右方供物。未説左方支
具。次下釋云。諸食及香花等○置於座右。其
閼伽器當置左邊蘇悉地經同儀軌
大同此釋。如下引
雖有此釋。
猶未委悉。見諸經軌。大同小異。今具引之。
以證當段釋。建立軌云。護摩諸支分備在於
右邊。二杓空器物酥蜜油柴等安在於其左
十一左火吽軌云。其火木及香花等物並置右
邊○火木○毎一時用一百八枚。於爐右
邊作井欄疊之四右略出經第四云。酥穀及
柴竝置臺右○以香水二器置其臺上。一
供養佛菩薩。一供火天二十
三左
瑜伽軌云。所燒
護摩支皆安右邊。酥於蓮葉臺上。蜜酪乳飯
乳糜等近爐右邊安。左邊置二器盛香水
五左烏芻澁麽軌云。所燒物在茅。近行人右
手。二器閼伽水置茅在左邊十二右十一面
軌下云。行者坐處右邊應置護摩支分。酪酥
香花等。一切器中滿置種子。應安右邊二十
五右
記護摩事法曰慧琳其酥多則十斤五斤。
少則三斤二斤。皆須銅器中盛○安爐頭上
當前。於酥左邊置二遏伽香水器。右邊安
承水盤。其次安五穀乳酪蜜乳粥酪飯及諸
香藥胡麻乳木。皆近行人右手膝邊。一色一
器各自別盛已上以上諸文或同或異。學者得
意補闕。隨便安之 護摩薪等者。明護摩
木。於中有二。初明乳木。後或以沈水香下
明香木。初明乳木中有八 一。當用乳木
等者。明木類。桑穀之類者。略出經第四云。
取吉祥樹爲柴。如無此樹取有白汁樹
代之。謂穀桑等是二十
三右
或用牛膝者。蘇悉地
軌下云。其護摩柴謂○阿波末伽木謂牛膝。明
本七左
此外諸部經軌所説木類甚多。不遑毛擧
二。截之劑十二指量者。明長量。略出經第四
云。齊整短截。別取小枝如拇指大長十二
指一百八枚二十
三右
不空羂索經第七云。如大
拇指長十二指截二左火吽軌云。其木毎破
削大如中指。長十二指四右尊勝軌下云。又
取柏木長十二指十六
是又諸部經軌異説。
委如別抄 三。皆須濕潤新採者者。明濕
木。蘇悉地經下云。皆須濕潤新採得者。通
於一切護摩法用明本三
之八左
 四。取其條理端直
者。簡節曲。蘇悉地經下云。條端直者明本三
之八左
牟梨曼陀羅經云。須用有皮端直者下之十
四右
火吽軌云。無令節類。須條直四左護摩法要
宗叡
請來
云。其木端直有皮者已上條理者。孟子疏
云。蓋條理者。條則有數。而不紊。理則有分。
而不可易也已上蘇悉地經條端直者次上
擧十二種木已云。此十二種木取枝。條者
枝也。然乃條理端直可訓之也 五。當觀上
下一向置之者。明安相。蘇悉地經下云。觀
其上下。一向置之明本三
之八左
尊勝軌下云。一向
本末束之十六右 六。以香水灑淨者。明洗
灑。蘇悉地經下云。香水淨洗明本三
之八左
檜尾護
摩法略抄云。香水灑上。以蓋蓋之十三左
七。令根本向身者。明向法。蘇悉地經下云
細頭向外。麁頭向身明本三
之八左
檜尾抄云。令根
本向身細末向外十三左 八。若欲燃時等者。
明燃相。蘇悉地經下云。酥搵兩頭擲於爐
明本三
之八左
同儀軌下云。於其乳酪酥蜜之中。
搵其兩頭明本
八右
就搵兩頭如諸文者。先末
後本。陀羅尼集經二云。兩頭塗牛乳法。先
塗其末。後塗其本六左妙記云。以兩頭搵
酥蜜。先末後本已上護摩私記智證云。入酥
先入末。次入本已上但以口傳先本後末。
是則本覺宗從本至末之表示也。問。乳木可
破削之歟如何。答。本説兩樣也。一略出經
第四云。別取小枝如拇指大二十
三左
蘇悉地經
下云。此十二種取枝。量長兩指一折明本三
之八左
陀羅尼集經十云。取白汁細枝。投火中取意
建立軌云。樹中所生枝。甘菓李子木十一左光
云。現本
無樹中所
生枝五字
依此等文。不破削之。二一字佛頂
經五云。以佉陀羅木破截焚十三左火吽軌云。
其木毎破削大如中指四左不動使者法云。
松木長七寸。大如指擘之三右依此等文可
破削之已上 明乳
木了
 後明香木中。或以沈水
香等者。蘇悉地經下護摩品云。以沈香木量長
四指麁如頭指搵蘇合香。百八護摩。此法
深妙益眞言威明本三
之八左
凡不限沈水香。諸餘
香木亦可用之。尊勝軌下護摩品云。次取長
一寸黒沈香白檀木紫檀木。各取三段。搵酥
中擲之爐中十六右可思之 其應曼荼羅
等者。蘇悉地經下護摩品云。乳木等物及以香
花置於右邊。護摩器皿置於左邊。用諸事
眞言。灑諸物等明本三之七左。法三金剛頂護摩抄
上云。私云。四器者二杓及二水器
是也 已上同儀軌下云。所有護摩柴木等物置
於右邊。其閼伽器置於左邊 明本
八右
 若作深
祕釋等者。光云。以下深釋最爲肝要。後來學
者勿處容易 一切普門身者。謂具足四
重法界遍一切身也 經云煩惱等者。涅槃
經第四如來
性品
云。煩惱爲薪。智慧爲火。以是因
縁成涅槃飯。謂常樂我淨。令諸弟子悉皆甘
二左光云。今言阿闍梨自開發薩伐若平
等心地無盡莊嚴藏大漫荼羅。而還以發起
衆生平等心地無盡莊嚴藏大漫荼羅也。所
謂涅槃飯即漫荼羅極無比味無過上味也
又爲弟子乃至蹲踞而坐者。釋學人在其左
等二句。是明持弟子指作護摩時之座處

阿闍梨亦當乃至法門表像也者。釋自敷吉
祥草等二句 不得加以等者。牟梨曼陀羅
呪經下曰。復次若所求願未驗已來。好床
褥等不得坐臥八左此爲防増上慢障或起
欲心故 然受用生茅等者。凡以茅作座法。
蘇悉地經下供養品云。念誦之人所坐之座。以
青茅草而作其座。座高四指。濶二磔手光云
周二

長十六指光云。八寸若一
尺一寸六分也
如此之座初念誦時
及持誦時皆應受用明本二之
十九左
問。擇取茅法如
何。答。牟梨曼陀羅經云。復次當知。其達吠
草擬充坐臥者。須向東南上刈之。其草
云何惡相。其黄者乾者雜者。遭折者陳舊者
兩枝相交者懷妊者。如是等類皆不堪用。
云何爲好。其有赤色者直生柔軟滑澤潤膩
者。如是等草始可用之下之十
四左
此文簡黄茅
也。然不思議疏上云。祥草者。此土黄茅也
相違如何。又陀羅尼集經第十云。敷金剛
淨座坐。用吉祥草。如無此草白茅代之
一右準牟梨經。吉祥草者。赤茅歟。而觀世音
説多利心呪經云。達婆草相傳。吉祥草。
是白茅草也
離處樂
觸者。十二處中觸有苦樂。今此茅座非彼樂
觸。故云離處樂觸也 蠲除者。經音義第七
云。蠲除古玄反。方言南楚疾愈者謂之蠲。郭
璞云。蠲除也十四右 吉祥草等者。因果經云。
菩薩即自思惟。過去諸佛以何爲座成無上
道。即便自知。以草爲座。釋提桓因化爲凡
夫。執淨軟草。菩薩問言。汝名何等。答名吉
祥。菩薩聞之心大歡喜。我破不吉以成吉
祥。菩薩又言。汝手中草此可得不。於是吉祥
即便授草以與菩薩。因發願言。菩薩道成
願先度我。菩薩受已敷以爲座三之
十二
本起經
云。時帝釋變刈草人。掬草茅草而立。草色青
紺如孔雀尾。菩薩問名。答曰吉祥取意資持
記上四云。佛成道時吉祥童子施草會本上四
三之十一
依此等文。則從能獻人。名吉祥草也
若於大石上乃至灑地眞言也者。釋或布衆
綵色等四句。問。唯用綵色者。不能加薪
火如何。答。最珍抄云。只修内護摩不可
用薪火歟。或又不穿堀作爐者。以土等
造彩色歟已上兩説倶爲胸臆料簡。今案。綵
畫爐形。其上安火爐而可加薪火。略出經
第四云。若不能鑿作君荼。即以赤色畫其
形状。中安火爐。餘如上二十
三左
金剛壽命念誦
法云。壇中心畫以白粉。作一肘半金剛甲冑。
中央穿一爐。深半肘。周圍安縁。如不欲穿
者。安火鑪三左學者可知之已上光云。鈔主
今案雖得其義。尚未分明。凡經軌本法作
護摩壇。全如大曼荼羅壇法。而其中央穿作
火爐。若於大石上。或在重閣上。修行之時
不能鑿作君荼爐也是故與曼荼羅諸尊同
畫火爐形状。其上安置火器。作護摩耳。略
出壽命説相留意思擇。又火壇作諸尊形像。
則出瑜伽護摩儀軌嗚呼今時斷無行軌。豈
可不歎息耶 若室中造等者。凡作大壇
護摩壇。上於一室内建立之。今則於別處
造作之。蘇悉地經下護摩品云。若在房室應
出於外。望見尊形而穿作爐。隨其事業依
法作之明本三
之七左
不空羂索經第七云。去道場
處不遠不近。觀見尊容作護摩壇一左
芻澁麽軌云。或於精室外爐遙對於尊十二
當段釋依此等文歟 爐四面等者。釋周
匝吉祥茅等四句。火爐四面布茅草法本末
相加。就之亦有兩説。一烏芻澁麽軌云。堦
上祥茅草隨日右旋布。以本覆其苗十二右
建立軌九右同之。經第六護摩品云。不以末加
本。應以本加末十七右依此等文。則以本
押末也。二十一面軌下云。順敷吉祥茅。東
方爲先首。南西最後北。當以梢壓根。勿以
根壓梢七右尊勝軌下云。於爐四面布茅草。
以末押根順押之十五左依此等文。則以末
押本也。又第二十有其兩釋。至彼可料簡
之。但當段釋同後説也。問。周匝布茅。何所
用乎。答。此有兩説。一爲安置供物之用也。
蘇摩呼經下護摩品云。復用茅草。布於基上。
階下四邊亦塗瞿摩遍滿茅草。護摩之物
安置基上及安基下所塗之處光云。現本三左
與今所引少異。
異譯妙臂
經大同之
烏芻澁摩軌云。所燒物在茅十二右
爲安坐聖衆之用也。略出經第四云。君荼
周圍布吉祥草。爲聖衆坐位二十
三右
餘如護摩
品者。指經第六世出世護摩品也 遍以香
水灑之等者。即出二法。一以香水灑之。二
以成辦諸事加之 以上文等者。還出灑
水眞言。謂經第一疏第四所出灑淨香水眞
言也。或又以灑地眞言爲不動眞言之傳
有之。蓋眞言句義中有無動義故也。然乃
以上文等即示加持眞言也已上光云。吾師
意同初解。謂灑香水先用成辦諸事加持。
然後以彼灑地眞言灑淨也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二十六
  光云。此卷本疏讀亂曰
(一)讃歎 (三)次又出外等 (二)凡壇中等
(四)施諸方食以下如文
又云 (一)行也 (三)瞿醯等 (二)凡阿闍梨
(四)次當以下如文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二十七

  東寺觀智院法印杲寶撰述
東都靈雲寺比丘慧光校閲
疏八卷之餘釋經具
縁品
此中護摩行法乃至受納護摩者。自此以下
明護摩行法 於中。凡阿闍梨等者。先明
大壇護摩壇相續次第也。上來所明任經文
故。大壇念誦之後即似作投華法。而實不
爾。大壇供養念誦竟。次出大壇外作火法
也 供養持誦者。上文之中。從阿闍梨既畫
曼荼羅竟。至奉獻衣服以爲儭施。明供養
也。從然後住瑜伽座。至具如供養次第中
説。明持誦也 次當出外等者。檜尾御口決
云。口決云。理有近壇西南光云。此訣就金剛界。
然乃西南之西恐傳寫
誤略出經意是
即壇東南也
爐相向。爐更不安三十七尊位。
但壇與爐相去遠故。爐更置三十七位耳。
若壇與爐相向近者。壇中念誦竟。不解界
而往向爐所。一一請諸尊。一一供一一可
送本位。事竟方可解界。若餘處作法。念誦
訖向爐供時。一一加持供物。甲冑結界。百
字加持。可念誦當時百字及根本眞言百八
遍。然後供養。護摩之耳三十
八左
此釋且約金剛
界而記之。胎藏界亦可準據之。當時行用
不論壇處遠近。又離壇作法之時直修護
摩也已上光云。檜尾訣文有二節。理有近壇
至三十七位耳。是明壇法。若壇與爐至護
摩之耳。即明行法也 東向在吉祥等者。正
明火法也。吉祥座者。即指茅座也。瞿醯下
印相品云。復次應當作護摩之法。面向東方
茅草端坐初左即此意也 先取乳木等者。瞿
醯下印相品云。作護摩時皆應如是。先取乳
木汁乾柴。置於爐中。以酥灑上而生其火。
後取乳汁濕柴。而作護摩四左乾薪濕薪如
次當段木乳木歟。覺超護摩集云。今世所
用有薪。有乳木。諸文之中此二不明。今案
云。言乾柴等者。今世薪。次言濕薪者。今乳
木歟已上帖決云。乳木濕柴者。乳木也。乳木
乾柴者。薪也十之二
十六右
 用辦事等者。以不動若
降三世眞言。加持薪爲去垢辟除也 幷灑
淨已者。以香水灑薪也 當住瑜伽等者。
釋思惟火光尊等二句。攝大軌云。思惟火光
尊。赴請入爐中。哀愍一切故 二之四
十右
 於中
亦有三法。一明爐中觀。二既相應已等者。
明三平等觀。三然後以火天等者。明勸請火
天也 以火天之種子等者。第十五云。若作
息災觀囉字。當上加點而作白色。増益想
ra@m字黄。降伏想覽字。或黒或赤。如字本尊
及自身色亦如是。三事相應即成也十五右
就當時行用。勘其本文。略出經第四云。於
火焔中想有囉字。變爲火天。白色髮黄。
三目四臂。左邊二手。一手執君持。一手執
杖。右邊二手。一作無畏相直前舒掌
竪掌向外
一手捻
數珠。想火天身遍生火焔二十
三左
建立軌云。便
於火焔中而想。有囉字變成火光尊。身色
赤髮黄。三目具四臂。遍身火焔光三右當知
此觀兩部通用法也。但當段所用火天。十二
火中第一智慧火也。經第六説此壇。名大因
陀羅十六右上釋譯者兼智之名十左依之嘉
會壇第六云。今灌頂法與息災相應。當以
第一智火爲爐主已上而第二十釋第一火
天云。此法與息災相應。是堅固法也。此配
初菩提心阿字門也四左又當段眞言釋云。此
中以最初阿字爲種子十二左若爾以阿字
可爲種子也。且準瞿醯説灌頂法。廣通四
種。然乃所行護摩亦通護摩品所説十二火
尊。可請供之。故下云如下品中所示十二
火尊等也 三角曼荼羅者。三角火形。故指
火壇云三角曼荼羅。非云爐形也已上
云。三角曼荼羅深號更問 當觀火尊之身
等者。三平等觀諸文異説。行用不同。今且
約火天己身火爐三種也。第二十護摩品云。
三和合謂火不異神。神不異自身也○内
作者。本尊則火火。即自身也七左五年記宗叡
云。護摩者有三種。尊爐身謂之三種。此三
具三。所謂尊心言印也。所謂尊三者。尊三
密也。爐與身亦爾。心爲本尊。口爲眞言。身
爲印。是三等之三也已上 蘇悉地云等者。
彼經下護摩品云。既燒火已。先請火天。我今
奉請火天之首。天中之仙梵行宗敬。降臨此
處。受納護摩明本三
之八右
慈覺疏第七科爲奉請
火天辭十九左
  一 經爛脱
(一)哀愍一切故(三)應當持滿器等(二)爾時善住
者等(四)復以三昧手等
此任疏釋注之。從此以下經疏配釋。就此
爛脱者也
次説火天眞言曰乃至告語都竟者。釋爾時
善住者等文。善住者。眞言行者也。第九卷有
其釋。今所説眞言火天小呪也。略出四之二
十四右
瑜伽五右建立十左烏芻澁麽十三右等軌用大
呪。十一面經下七左一字經第五明本六
之三右
不空羂
索經七二左各出別眞言。可往見之 此中
以最初等者。釋a字 俄行是義等者。釋
ga字 若是無師等者。釋na字 同體者。
gna合字故也 以諸法等者。釋ye字 即成
眞言者。若不如是説者。唯成世語。若如實
説之者。即成眞言也 若請召時等者。略
記護摩事法慧琳云。其召請火天於眞言中。
&T030351;醯呬&T030351;醯呬句。若奉送時除去此句。
加蘖蹉蘖蹉句已上伊係伊係者。第十云。醯
醯是呼召義九左掲車掲者者。妙心大慈覺云。
蘖蹉者。此云去也已上梵語雜名同之。圓行
護摩次第云。其明終加四明。謂四明印弱吽
鍐斛也。又稱阿蘖車。又稱翳呬已上此説召
請時云阿蘖車也已上光云。阿蘖車亦作阿
掲車集經十二
之十一右
亦作阿蘖蹉毘沙門
天王經
亦作阿掲
同軌皆召請句加之。即來義也。又蘖車智論
四十
奉送句加之。即去義也 其印相如下品
等者。經第四密印品云。如前以智慧手作施
無畏相。以空輪在掌中。是請召火天印也
十九右第十六云。請召火天印。當側申右手。
其風指第三節稍屈。又屈空指上節向掌
中。若先直而屈是請召。若先屈而還展是撥
遣也十一右 既請召已等者。尊勝軌下云。灑
淨香水。請火天令坐爐中。即捧華散其爐
中。以閼伽水獻之十六右當段上文言幷灑
淨已者。勸請以前灑淨也。後更灑淨三度。次
潄口三度作之。故云既請召已先以閼伽香
水等也 召請以前灑淨爲淨薪木也。後灑
淨洗天足。潄口潄天口也 即取諸五穀等
者。釋應當持滿器等二句 五穀者。如常
酥酪者。案諸部經軌説。或各別供之。則又
以蓮華等之等字可攝之。若和合供之。則
盛滿淨酥中可攝之。雖合酥酪等。以酥爲
本。故云淨酥也 等物者。等取飯幷華香
等也 凡護摩時等者。明獻供次第。蘇悉地
儀軌下云。初以一杓滿酥護摩一遍次則護
摩其柴。次則護摩飯。次護摩諸穀。或以乳
粥。次則蓮華羯尼迦羅等華隨意護摩九左
段釋同此文 皆先以大杓等者。上文云。先
取乳木乾薪。置於鑪中用酥灑上燃之
二右者是也。乾薪段木非供養物。故今不出
之也 次則焚柴者。上文云。後置濕薪十二
然後勸請火天。次供飯。次供五穀。或供
乳粥。次供華。華者蓮華也。次供香。香有丸
香散香。皆等字攝之也。或又上文所擧請天
以前。今文言先以大杓等者請天以後。然乃
酥幷柴前後二度可供之歟。可尋決之
其中間所施等者。供酥前後以大杓。中間用
小杓。蘇悉地經下護摩品云。作諸護摩初時
皆須大杓酌施。欲了之時亦用大杓。在於
中間應用小杓明本三
之九右
瞿醯下印相品云。初應
滿杓酥護摩。最後亦然。次應以酥及與柴
等諸物如法護摩初左當段釋依此等文也。
問。若爾中間諸供皆可用小杓耶。答。烏芻
澁麽儀軌云。觀其應所燒。宜杓或宜手十四
宗叡傳云。次以小杓飯三度。次五穀。次丸
香。次散香。次華。各三度竝以手已上本軌説
祖師傳如斯。當時行用尤得便宜者也 滿
器者。第二十云。滿施者。即是用杓投物於
火中也。杓有二種。初大方杓名滿施。當滿
盛投火中。次小杓即相續取内火中。然亦
須滿盛也十右檜尾抄云 凡盛物法必須滿
器。不得少盛三十
六左
兼意抄云。師云。若不滿
者作盛滿之想而已已上 供養已等者。供養
後重獻二香水。灑香水者。灑淨。傾閼伽者。漱
口也。蘇悉地軌下云。祀火神已重灑香水。
及與漱口。以香華等供養令坐本位九右
是獻二水之證也 如人食已等者。大國法
食後作澡灑嗽口。澡灑淨食殘穢。即合用
灑淨。潄口洗口不淨。是似傾閼伽 澡漱
者。華嚴音義曰。澡子老切。漱史救切。蒼頡篇
曰。澡盥也。珠叢曰。盥洗手也。説文漱蕩口
也 二之十
一左
 更以香華等者。此非燒供。只
捧香華等供之也 當運心等者。明奉送
法 本座者。大壇東南方也蘇悉地經下云。
祀火天食一心標想迎送火天。置於本座
明本二
之八右
當段釋依此文也 次當奉請等者。以
上明火天段了。以下明諸尊段。諸尊段者。
非當時行用諸尊段。部主本尊及眷屬尊幷
世天等。總於此段供養。故云諸尊段也。凡
護摩段段開合非一。具如別抄。今此釋文大
分二段。一火天段。二諸尊段也。又義云。分
爲三段。二段如前。第三後火天段。下引蘇
悉地經文云。復請火天重受餘供十七左
其證也 先取一華者。謂取一華運心可爲
諸尊座也 部主眞言者。慈覺在唐記云。或
部主加持者。金輪佛頂是佛部主。馬頭是蓮
華部主。降三世是金剛部主也已上嘉會壇第
六釋今文云。私謂。之中部主眞言者。佛部
主眞言曰nama@hsamantabuddh@an@a@ma蓮華部主眞
言曰nama@hsamantabuddh@anasa金剛部主眞言曰
nama@hsamantavajra@na@mva已上 即當隔鑪等者。
建立軌云。次請於本尊。兩手捧時華。即當
隔鑪擲。想華遍諸座。如前再淨火。請尊
入爐中十三右此文依當段釋。本尊者。廣
通諸尊。不局一尊。故云想華遍諸座也。而
隔爐擲意趣未詳。智證雜抄云。次當奉請諸
尊○隔鑪擲向曼荼羅隨其遠近。此儀式如
何。若隔爐擲於何處已上賢寶私案。隔爐擲
者。慈覺在唐記意。是爲召請本尊於火爐
擲華於大壇也。然請於爐邊茅座。重請於
爐中。兩重召請頗似無詮。蓋瑜伽軌等意護
摩壇外不立大壇。故先請爐邊供養聖衆。
重請於爐中作護摩供也。當經離壇法則。
故於大壇供養法了。直請爐中作護摩供。
然乃爐邊茅座只安護摩物之座也已上 光
云。灌頂護摩壇法。蓋大壇火爐行者。如此次
第而作護摩。當知爲請大壇諸尊於火爐
而擲向華。則必隔鑪也。覺超護魔集寛信護
摩抄料簡當段未得其意 復用成辦等
者。以上明初重請。以下明第二重請也。光
云。此科未快。私謂以上如送車輅。以下如
請車輅也。檜尾御口吷云。次疏文誦偈投
華已。乃至復用成辦諸事。於爐内去垢作
忿怒眞言。以
水灑淨也
方請諸尊。或以彼尊眞言一
一別請謂以當時尊
根本眞言也
或隨一部眷屬。乃至用眞
言王。一時都請。謂當部百字眞言也三十
一右
私云。
或隨一部眷屬者。隨其部眷屬。誦當部部主
眞言。可請之歟。檜尾口決云。蘇悉地等○
三部主眞言是通三部主也。金剛頂所立五
部主眞言。是五部之主別別眞言也即阿嚩曰羅
駄都等也
三十
一左
若依胎藏第一重諸尊以文殊眞言請
之。乃至第三重以釋迦眞言請之。又眞言
王者。若依胎藏用十二眞言王。可都請一
曼荼羅聖衆。當經不説百字眞言故也 既
同火界者。石山小野點本華藏院持本十卷
七卷義釋。皆作大界也。十四本作火界。若
依大界本者。指大曼荼羅云大界。尊勝軌
下云。大曼荼羅即是護摩曼荼羅十九右二壇
同一故。不來而來。不去而去也。或又大界者。
廣大法界也。觀智儀軌云。同一法界。無來無
二十
六右
可思之。若依火界本者。火爐事壇
既同水法界理。火法界遍法界無所不至。
故無來無去也。光云。今案文起盡。大界本爲
佳。火界本説雖似深釋。但云火界而無法
字。豈非鑿耶 毎爲一尊等者。明獻供次第。
尊別獻供。故云毎爲一尊也 香水灑鑪等
者。準前火天段請諸尊。已灑淨漱口各七
遍供之 如是一一竟者。次酥。次柴。次飯。
次蓮華等。隨意供之也 更作護摩等者。諸
供物一一竟。後以加持物作護摩百八遍。最
後供酥也 乃至者。彼百八遍護摩毎尊行
之。應經時分。故隨部行之。或隨重作之
 不能爾者等者。一曼荼羅諸尊總供養之。
遍數或一百八遍。或一千八十遍也 次當
遍乞等者。瞿醯下印相品云。於諸尊所而乞
歡喜二右其乞歡喜辭未分明。陀羅尼集經
十三云。仰啓謝云。種種香華飮食供養多不
如法。甚大慚愧。願諸聖衆以大慈悲布施歡
二十九
依此文歟 懺悔囘向者。瞿醯下
云。即懺悔一切罪障。發廣大願。數歸三寶。
及歸不退大菩薩一切眞言幷與明尊。數數
増發大菩提心二右幷作金剛諷詠者。同經
云。次應讃歎三部尊及餘諸尊二右大日經
第七云。又當一心合掌以金剛諷詠及餘微
妙言辭稱歎如來眞實功徳三十
一右
華嚴經音
義云。諷方鳳反。鄭玄注周禮曰。背文曰諷。
以聲節之曰誦也二之
二左
 一切經音義第二十
五卷云。諷頌否鳳切。辭用切。諷謂詠讀也。又
以聲節之曰諷頌。讃詠也七左 其所焚香
等者。瞿醯經下云。所燒之香勿令斷絶。數
奉閼伽二右於此所云焚香無令斷絶
者。諸尊段護摩已還入大壇。行投華法而
復再可趣護摩處。故期彼再入時誡云。勿
令斷絶也 又秦閼伽者。此即奉送閼伽。
瞿醯下護摩品云。復執閼伽。各各以本眞言
如法撥遣九右今文雖不明云奉送。案其道
理。投華以前護摩已必奉送諸尊。當於大
壇作投華法。若不爾者。大壇無尊。對誰而
投華耶。凡奉請奉送倶用閼伽。奉送閼伽如
上所證。瞿醯中奉請供
養品
云。方作奉請之法。執
持如前所辦閼伽。各以本眞言奉請諸尊
十二右是奉請時用閼伽之證也。此有二意。
一奉請奉送時。以淨水散灑道路也。二世
人受請始趣他處之時。用沐浴。奉請閼伽
似之。又欲還舊土之時。更用沐浴。奉送閼
伽類之。尚俟明師決 然後頂禮等者。瞿醯
下云。作如是次第作法。畢已復以誠心頂
禮諸尊。然後如法將其弟子一一令入二右
是則諸尊護摩已還復入大壇。引餘弟子作
投華法也 如上文等者。上文從以前香水
七左至示現其相九右是 告語都竟者。從既
散華已至應勤修習九右是。瞿醯經説文次
第如是。其文具如上引。問。瞿醯説投華以
前行護摩。投華以後更執弟子手作護摩。
當經説投華作法已始説護摩法。故上釋其
所以。云約行事次第九左亦投華法作法已釋。
云次當爲諸弟子作寂然護摩九左次字所
顯爲投華後明矣。而今投華前行護摩。此
匪啻違經文。還招前後相違之失。依之安
然持誦不同第三。出行事次第中。普門持
誦已不出護摩法。直引入受者而作投華
法。然後作護摩九右
取意
如何。答。祕藏教門不
類常途。多存密語。亦亂前後。無師授者
不得其意。是則爲誡慢法者也。或先可説
後説。或後可明先明。前後相成共爲一事。
上文只任經文次第作釋。故云次當爲諸弟
子等。亦云約行事次第。後文正明行法次第。
所謂此中護摩行法。凡阿闍梨初於曼荼羅
中供養持誦。竟次當出外而作火法十二右
亦今文然後頂禮諸尊。召諸弟子。如上文
所説作散華等法。此乃投華以前作護摩法
之次第顯然也。疏主親。見大本亦受龍智口
傳。既作此釋。不可敢疑。安然具支灌頂。玄
靜嘉會壇料簡。倶得其意 方引一一弟子
乃至而發遣去也者。釋復以三昧手等二偈
也。問。投華後行此法有何意乎。答。嘉會壇
第六云。次從乃至告語都竟。至于如是作之。
是爲散華不當於尊。墮界道及行道院者。
爲作護摩更令擲之文也已上此義恐無其
謂。上已明加持教授中間説護摩支分者約
行事次第。應知必投華後復有火法。其火法
者。即執弟子手作護摩法也。此法若非器
人。投華不當尊位之時行之者。則可有無
不定。然今釋相必當行之。豈但被非器一
類耶。況乎略出經四之二
十四左
説。灌頂以後行護
摩作此法也。又一字佛頂經五之
四左
説此法
而云最長灌頂受法弟子。亦云受法第一弟
子。靜師釋義頗違此文。今私案之。投華以
前護摩爲除弟子障難成投華作法也。以
後護摩正爲令弟子入灌頂壇成最正覺
也。一字佛頂經第五大法
壇品
云。是阿闍梨又喚
最長灌頂受法弟子。當以左手把弟子右
手大拇指。誦佛眼呪作扇底迦法。燒焯火
食百八遍。令是受法第一弟子蠲衆障累。
隨其所作一切法壇。自在無礙任所修爲
可思之 於護摩處等者。瞿醯下云。次將
一一弟子。於護摩處於阿闍梨左邊坐。其
阿闍梨應以左手執其弟子右手大指。用
曼荼羅主眞言。用牛酥護摩七遍。復以寂
靜眞言護摩牛酥七遍。復以牛酥於其弟
子頭上右轉三遍。而作護摩四右略出經第
四云。師以止羽執金剛杵以檀度鉤弟子
觀羽智度。別以小杓如前沃火。人各各二
十一杓。一一心念諸佛菩薩及火天。於五部
中心密語隨意誦之。 一杓一遍以用供養。
若須除災者。誦此密語寂災眞言也
二十四左
建立軌云。
行人在其左。師以慧執杵。地鉤彼空輪令
施火天食。寂災護摩眞言曰十二右法三金
剛界護摩抄下云。私云。寂災護摩修灌頂時。
爲其弟子除滅罪障堪忍法器。經説灌頂
護摩。故有此法。若準胎藏。火天護摩竟即
作此法已上建立軌意火天段終即作此法。
故云若準胎藏等也。或口決云。右手散。左
手定。以師定手攝資散心之表示也。或口
決依略出經。以左小指持右大指。是則如
來印也。此印有成法器之功能故。將入灌
頂壇時。先作此法令弟子身器清淨與法
相應也。金輪王佛頂要略念誦法不空譯云。次
結如来拳印○以印加持自身五處。身器
清淨與法相應初左即此意也 瞿醯云等者。
彼經下云。復以香塗手按其胸上。隨意持
誦而撥遣了。自餘弟子皆如是作應護摩
今次釋此寂災眞言乃至餘如上釋者。釋寂
災眞言也 阿是諸法等者。釋字體 加三
昧點等者。釋修行點 傍有二點等者。釋
涅槃點也 復次作法時等者。即爲弟子
作寂災護摩法時也 具備三色者。一黄白
色。白而兼黄和合。故爲一色也。二赤色。三
黒色也 作赤色如閻浮金者。如第四抄考
之 摧伏大障者。前赤色三部三法隨一。而
治細障。此黒色持明忿怒使者。而治麁障。
故云摧伏大障。上文不動爲摧伏障。勝三世
爲攝召五之二十
三取意
可思之 又此字體等者。
明此字具大空色。謂此字方便究竟法門也。
方便究竟者。具種種事業。即是雜色也。雜色
是大空色。故云即同大空之色也。問。此字
無空點。何爲方便究竟字乎。答。以其無點
還爲空點之表示也。理趣釋上之十
四右
第二段
有其證。往見之 復次於下等者。明此字
具十二火也已上光云。十二火義至下護摩
品釋詳之 攝召義者。謂更無一法出此
阿字本不生者也 降伏義者。謂以阿字本
不生故無量過失殄滅無餘也 次下諸句
等者。光云。摩訶扇底以下次第轉釋也。摩訶
扇底者mah@azanti也。蘖多者gata也 以此一
字義等者a+uH一字備三義。故開此義。爲摩
訶扇底蘖多也。謂阿字體本寂行點善逝。傍
二點涅槃也。本寂者約本有。涅槃者約修
生。雖本性常寂。爲二障所覆蔽不能顯
現。今淨除之。故成涅槃也。是故去至者。行
點。本性常寂者。阿字體。大涅槃者。涅槃點
也。摩訶扇底爲大寂。通本寂涅槃二義也
 不動是處等者。釋大字所由也 次句扇
底羯囉者。光云zantikara也 言此字門
等者。前約有形三字一字體。二行
點。三涅槃點
 而作轉釋。
此約無形空點亦作轉釋。上文言又此字
體是方便門等即是也 皆令去至等者。正
因前摩訶扇底等句作轉釋也 次云鉢羅
等者。pra等八字同是。轉釋前作寂義已上
云。八字即prazamadharmanirjata鉢羅是等者。
守護經第三云。波羅字印者。隨順最勝寂照
體故二左祕藏記云。波羅圓滿最勝義上之十
五右
以作寂等者。釋pra字 寂中之寂者。初寂凡
夫二乘寂。後寂是作寂也。凡小寂簡作。此作
寂作即寂。故云寂中之寂。寂中之寂極難思
議。故云最勝也 所以者何等者。釋其所
由 寂畢竟等者。釋作字 作畢竟等者。釋
寂字。作寂即一二義全收故。常作常寂也。是
故一切世間不能思議也。此次可釋晱摩
二字。而闕其釋。今私釋之。晱寂義。本性寂
za字故。摩證義。大空證點故。釋是證此寂
也。謂以作寂故衆生依教修行。能證此寂。
若無作寂亦無作寂不二理者。衆生何證
此寂耶。疏主所以不別釋者。釋達麽涅若
多句則自顯證寂意。所謂成菩提樹王是證
寂義。意云。證寂法生。故云晱摩達麽涅若多。
是則從前不思議作寂之中。能生證寂法也
 以動寂等者。本不生體。若動寂不等。何
能生根莖乃至樹王。而以動寂畢竟等故。
本不生爲種子。成根莖枝葉萬行。證菩提
樹王妙果。故云證寂法生也 猶如火界等
者。擧動寂具足喩。謂燒如寂。養如動也
金剛智火者。阿字字體以本具動寂二義
故。開爲淨除二昧二點也 次云阿婆嚩薩
婆嚩嚩者。光云abhava無自性sarvabhava一切
自性
又是轉釋等者。此句又釋前作寂句。故云又
 是。謂作寂不二故。不動寂而縁起。縁起故
云無自性。不動寂故云一切自性也 次
云達麽三曼多鉢羅鉢多者。光云dharmasama
nta普遍即
平等
prapta獲得也 又轉釋前句者。是又釋
前作寂義。謂作寂不二故。如來證得一切法
平等理也。達麽法。三曼多平等。鉢囉鉢多獲
得義也 餘如上釋者。莎訶字也
凡護摩時乃至通塞之相也者。以上正明護
摩供養法則。以下廣明其用心。就中當段
辨善惡相。文意易知。尊勝軌下護摩品云。若
其惡相正護摩之時忽然火死。或黒焔或驢
騾聲等。皆是不成之相也。若火色與本法相
應。即是成相。或聲音相貎本法不相應。不成
之相也十八右蘇摩呼經下分別聖
道分品
云。爲成就
本眞言故。如法護摩。於其火中以炮焔聲。
應觀成就不成就相。其火無烟炎如金色。
所起火焔右旋。宛轉焔烽熾多。其色或白或
如紅色。或變極赤由如珊瑚○或如車形。
或如蠅拂聲。如吹笛篳篥等聲。種種音聲。
或如螺聲○如斯相現必當獲得廣大成
就。或起焔多亦復炮烈其焔難發。假令發時
復不増盛。復時頓滅。由若無火。焔色憔悴
黒如闇雲。如波羅&T049271;形。由如一股之叉。又
如簸箕男根牛角之形。其火出聲状如驢
鳴。又復迸火燒念誦人。爐内香煙如燒死
人之氣。現如斯相即不成就明本三右
文少有異
牟梨
曼陀羅經云。復次當知。燒火善惡有其十種
相。第一相者。焔如初日。第二相者。其色潤
膩。第三相者。如水精色。第四相者。如純牛
酥色。第五相者。猶如金色。第六相者。其火
無烟。第七相者。明熾掣焔。若似語聲○若
應如是十種相者。當知所行之法皆悉成
驗。又汝當知。若火焔不出。或燒柴不然○
當知作法無一成驗下之十
一右
當段釋同此等
文故。撮要引之 乃至者。聖迦抳金剛童
子軌上六左慈氏軌下二十
二左
十一面軌下八右
印軌十三左使者軌二右底哩三昧耶法十三右
字文殊軌二十
六右
建立軌十七右義訣十二右護摩法
六十二
右以下
等廣説成不相。其相非一。故云乃
至也
凡護摩各隨乃至異色亦可知者。此明三種
法心衣方爐之別。而各如次可配息災増益
降伏也 或以寂靜等者。瞿醯下護摩品云。
以寂靜心作息災事。以歡喜心作増益事。
以忿怒作降伏事五左經第七云。惔怕之心
寂災事○悦樂之容増益事○忿怒之像降伏
三十右一字佛頂經第五護摩品云。扇底迦○
盡斷言論。心清恬寂壇中誦念○補瑟置迦
法○斷諸談論。壇中念誦○發歡喜心○&T019639;
毘拓嚕迦法○嚬眉怒目。瞋怒誦呪明本六之
十九左以
 所被衣服等者。瞿醯下護摩品云。若作息
災事者。應著茅草之衣。若作増益事者。應
著芻麻之衣。若作降伏事者。應著青色衣
及血濕衣。或破壞衣或復裸形五左義訣同之。
火軌云。第一扇底迦法○皆悉白色第二補
瑟徴迦法○皆悉黄色第三阿毘遮嚕迦法
○皆悉赤色三左尊勝軌下十八左同之。瑜伽
六右
以下
建立八右
以下
烏芻澁麽十左等軌息増白黄不
違前説。但降伏爲黒色。一字佛頂經明本六
之二十
説降伏法。而云著青赤衣。具如別勘
當北向等者。瞿醯下云。若作息災護摩。面向
北坐。若作増益護摩面向東坐。若作降伏
護摩。面向南坐五右經第七三十右略出第一
八左
以下
瑜伽初左建立八右
以下
等經軌皆同之 其曼
荼羅等者。瞿醯下云。若作息災曼荼羅及與
護摩。其爐圓作。若作増益方。若作降伏三
五右瑜伽初左建立八右
以下
尊勝下之十
五右
等諸軌皆
同之
其護摩薪乃至應以樹根者。此明取薪不同。
瞿醯下護摩品云。若作息災事者。用樹最上
枝。而作護摩。若作増益事者。用樹中枝而
作護摩。若作降伏事者。應以樹根而作
護摩五左牟梨曼陀羅經云。今爲汝分別樹
枝所用之法。其枝在樹。直上獨生無有横
枝。如是等者當爲厭伏惡人令發善心
者用之。其樹中心直上獨枝爲求庫藏珍
寶快樂法者用之。其樹根下傍生獨枝爲
越法者用之下之十
三左
凡取薪法有多用心。如
別注之
若息災事乃至諸餘法事例爾者。此明供物
不同。瞿醯下云。若作息災事者應以酥・乳・
稻穀華・大麥・蜜・乃乳粥・茅草之牙・幷裙那
華・注多樹葉・乃白檀香・烏曇末羅樹木・及菓・
阿輸他木・苦練木・苫彌木・乃果・波羅闍木・
及諸餘物而作護摩。若作増益事者。應以
乳粥・酪飯・蜜・乳・及飯・酪・粥・胡麻・及三白
食・天木・囘香・及天門冬・龍華・尾盧婆果・諸
穀・及柴・自餘物等而作護摩。若作降伏事
者。應以赤白芥子・血・及芥子油・毒藥・骨・灰・
髮・荊棘・仇毘多羅木・句吒木・迦多羅木・有
刺之樹而作護摩。如是三種護摩之事。於
其本法縱不説者。應依此法五左 茅草之
牙者。蘇悉地經上云。或始生牙茅草明本一之
二十四左
囘香者。藥私抄云。囘香雜集云。捨跢補澁摩。
此云囘香已上 天門冬者。觀世音説多利心
呪經云。設多皤利天門冬是也已上烏芻沙麽
經上十右文
少有異
同之 赤白芥子者。檜尾護摩法
略鈔云。六儲赤白芥子。此方無白芥子。其
赤黒芥子隨處多饒。今言芥子者。非蔓菁
子。唯是芥子耳。蔓菁子小。芥子大也八右
云。今武府近邊出白芥子。檢其形色最堪
采用而作護摩 雖經不具説者。指瞿醯經
也 又隨焚酥等者。此明供物定不。酥胡麻
定遍數。餘物多少不定。瞿醯下印相品云。如
護摩酥遍數多少。胡麻數量亦復如是。其
餘穀等隨意護摩四左 最初最後等者。此
明初後供酥。瞿醯蘇悉地等文如上引
諸餘法事例爾者。上來所明出其綱概。諸餘
法事準例可知。現行印本作法中。然石山小
野華藏院諸本皆作法事。事字宜也
凡息災護摩乃至三種法事也者。此明三法
方便有無。謂息災前方便作降伏増益。増益
兼降伏。降伏不兼餘。今案其旨。息増降如
次佛蓮金上中下三重也。然佛部最上悉地
輒爾難得。是故先修降増二法。以爲助成
方便。増益諸菩薩位。故除上法唯修降伏。
降伏是下成就。故不假自餘方便也。當段
釋依蘇悉地説。彼經下護摩品云。護摩次第法
作亦應如是。先作阿毘遮嚕迦法。次作補
瑟徴迦法。次作扇底迦法明本三
之九右
慈覺疏第
七釋云。明護摩初後法式。先作阿毘。次作
補瑟。後作扇底。是且約作扇底迦法。若作
補瑟徴迦。先作阿毘遮嚕迦。後作補瑟徴迦
法。若作阿毘遮嚕迦者。不用餘法。而獨作
之也二十
二左
 方乃具足者。此約息災而爲言。
前方便降伏増益。各唯以相應物七遍或二
七遍作之。息災法酥薪飯穀等具足作之。増
益亦準知之。雜鈔一云。如作増益護摩。先
須作降伏法。方乃具足作増益法。此文意如
何。若擬作増益。便於増益爐中作降伏法
否。爲當別處作爐修之否。其中行事一一
垂示已上三井頼尊抄云。問。息災増益降伏方
便者。必是別爐耶。答。大師記云。別爐亦得
故知應是同爐已上今案於息災爐可兼
修降増。於増益爐可兼作降伏。上必兼下
故也。於降伏爐不可修息増也。又不空所
譯菩提場經第五護摩品云。息災等三種一處
不應作。若一處護摩護摩爐必謬。若於調
伏爐不應作息災。如器中有毒。盛乳必
當壞。審觀三種事。故説三種爐七左菩提流
支所譯一字佛頂經第五明本六
之十九
同之。若依此
文。則三種法互於一爐不可兼行。尚俟後
已上光云。吾聞之師。菩提場經則説三法
各別行事。故誡其濫。蘇悉地經及疏則説三
法淺深次第。故示其位論兼不也 當知
此曼荼羅等者。灌頂護摩即息災故具有三
種法事也。蘇悉地經下灌頂
壇品
云。如是作曼荼
羅法供養者。應如法作三種護摩。爲欲遣
除毘那夜迦故。應作阿毘遮嚕迦事。爲自
利益故。應作補瑟徴迦事。爲息諸災難
故。應作扇底迦事明本三之
十六右
瞿醯云灌頂了乃至總相方便亦得者。彼經
護摩品云。其阿闍梨次應爲彼依如前法
而作護摩。燃火著已。用曼荼羅主眞言。護
摩牛酥百遍。復以寂靜眞言。酥・蜜・及酪・與
飯相和護摩百遍。復用胡麻護摩百遍。如
是作已。用其淨水灑彼頂上。次當廣視其
曼荼羅解説諸尊。教視本手印相。復教明
王眞言○次阿闍梨當灑自身更奉諸尊
閼伽。次第供養一一諸尊。次以曼荼羅主眞
言護摩百八遍。復以寂靜眞言護摩百八遍。
次以部心眞言護摩二十一遍。次以一一諸
尊眞言。用牛酥各護摩七遍。然後以其本
所持眞言隨意護摩○復執閼伽各各以
本眞言如法發遣。或依本法而作發遣七左
至九
此中説兩度護摩。竝是灌頂以後行用也。
瞿醯意傘蓋行道後説啓請及教誡法。次行
初護摩。此後教示印眞言香華供養等。最後
示其本尊法了。次行後護摩也 至事畢
將散時。六字疏主得意所加。是示最後護
摩也。凡此等法則當經未説之。故疏主編
入瞿醯説以明其次第。安然玄靜等師依彼
經説。灌頂以後行兩度護摩。但當經意。傘蓋
行道之後不作啓請乃教誡法。依説法螺
偈也。若爾傘蓋行道之後授四重禁。然後
可修護摩。從此以後作法可同瞿醯説也。
當卷下文列次第云。其傘當隨身上下而以
蔭之。即當爲説三昧耶偈。所謂祕密藏中
四種重禁二十
四右
傘蓋行道後在西門禮拜已。
即授四重禁。又第九授四重禁。後示無作
功徳。次引瞿醯文云。阿闍梨如上所説作
護摩已十一右是則次四重禁修初護摩。此
後種種作法畢已。行後護摩。具如第九卷
引瞿醯文明之。然則第七日夜總行護摩
凡四箇度。一投華以前。二投華以後執弟子手
作者是也
三四重禁以後。四後供養以前。第一護摩爲
供養大壇諸尊也。第二護摩爲令弟子成
法器也。第三護摩爲供養新阿闍梨也。嘉
會壇第五云。師云。初持誦竟爲一一尊而
作護摩。今令弟子成佛身竟。更云爲彼而
作護摩。是供弟子也此文言師云者。玄靜指安然
説。即具支灌頂第九文是也
第四護摩事畢將散之時。重奉請大壇諸尊
更奉諸尊閼伽者
是説奉請法也
次第供養之。次護摩畢復取閼
伽撥遣大壇。是則更於大壇爲行後供養
也。以上四箇護摩之中。但第三護摩直供養
弟子故。不説奉請撥遣法也。若加第六夜
護摩。則爲五箇度。若加八日護摩。凡六箇
度也。第六日第八日護摩出瞿醯經。即如次
下疏引
  一 一度灌頂用三度護摩例
玄靜阿闍梨胎藏灌頂護摩略頌云。此有三
度。供養持誦已竟初度。投華之後中間護摩。
灌頂之後最後護摩已上批記云。延喜八年五
月三日。第三王子於東寺灌頂壇場而受阿
闍梨位灌頂。于時玄靜作護摩師。依略出
已上私云。延喜八年五月三日鬼士於東寺
灌頂院法三宮眞寂
親王
入壇。心覺阿闍梨記云。
阿闍梨法皇傳之已上此時修三度護摩。但
玄靜闍梨嘉會壇第五及胎藏界授大灌頂次
第等所載。一會灌頂所行護摩凡四箇度。今
云三度。則灌頂已後兩度護摩之中。除何一
度歟。更可尋之。又心覺記延喜八年御灌
頂於胎藏壇不作投華法。直灌頂已上頗與
上記相違如可。尚可決之
寂靜眞言者。次上所説寂災眞言也。何以
知然。法三宮胎藏護摩鈔明弟子寂災法
中。引瞿醯文而示作法。改寂靜眞言作寂
災明。此明當經幷略出經所説大同 或復
依前等者。上文云。乃至不能爾者。當總供
養一百八遍或一千八十遍。念言。隨此所有
唯願諸尊同受供養也十三左 今此經中
心眞言也者。瞿醯言部心者。如常jinaji
k等三部心。依今經者。阿娑嚩三字也
若是餘時乃至出作護摩者。謂非灌頂時。而
修三種法時於大壇中持誦。畢已即當出
作護摩。投華以後三度護摩不可作之。作
其護摩但是一度。但字有意。學者詳之
或若作成就乃至方投火中者。此明三摩波
多護摩也。蘇悉地經中補闕少
法品
云。用本眞言。
以閼伽請其本尊。亦復安置。自身前置酥。
酥前置火。酥火中間置成就物。最初自身。
次酥。次物。次火。次本持尊及部主尊○所成
就物置於金器或銀・熟銅・石・商佉螺・木・嚩
弭迦・土器等。敷阿説他樹葉。於上置器。或
敷有乳樹葉。或閼伽樹葉。或芭蕉樹葉。或
蓮華葉。或新淨白&T073554;隨取敷之。又葉五重先
敷地上。置成就物。復以葉五重而覆其物。
或可是散。或種種衣。或諸雜物。次第應知
所盛之器。然後以不散亂心。作三簸多法。
以心光明其物。及散灑之。手執杓緩攣其
酥。置其物上。誦本眞言。至其莎字。即瀉
爐中。呼其訶字還觸其物。卻至酥器。如
是來去三處。觸物不得斷絶。是名三簸多
護摩法○若成有情之物。作其形像。杓觸
於頭。而作護摩。若成自身。以杓觸頂。而
作護摩。若爲他故作三簸多者。但稱其名
而作護摩明本四
之六左
瑜伽軌十三左烏芻澁摩軌
四右菩提場經第四十四左等亦説此法。雖然
當段釋依蘇悉地文已上光云。悉地經言三
簸多。即sapta也。瑜伽軌云三摩波多。即sama
pta也。竝究竟成就義也 五處相直者。五處
相對而設位也 淨葉承覆者。敷地承器。
其器上更覆之。就覆經出兩説。正説五葉
重之。或説五葉散之 以杓加於葉上等者。
以杓酌酥。安於葉上。而誦眞言。至其莎
字。寫爐中即焚之。至其訶字卻加葉上。毎
度如是 若成就有情等者。成就物有二類。
一非情刀劍輪寶等類也。二有情師子象馬
等類也。然今就有情類示其用心也 餘
如上説者。於有情類作護摩法。即如次上
故云如上説也 一一稱名者。於莎訶上
可呼加之
  一 作成就護摩餘義
問。五處必可相直歟如何。答。蘇悉地中云。
其物若大置於右邊。應左手執者。置於左
七左瑜伽軌云。或物大即安於右邊或左
十三右問。酌酥大小杓中何乎。答。瑜伽軌
云。取小杓滿杓酥。加於所成物上誦眞言
十三右取小杓攣而滿大杓。何以知然。烏芻
澁麽儀軌云。大杓定羽執。小者慧當持。三度
取名酥灌其大杓滿。慧捨小執大。有劍
等按之十三左可思之。問。焚酥遍數如何。
答。蘇悉地經中云。經一千遍。或一百遍。或
觀眞言廣略或復成就上下輕重。乃至護摩
二十一遍。此名都説遍數之限明本四
之七左
問。眞
言無莎訶字者。如何可用心乎。答。瑜伽軌
不云乎。若用本尊眞言。無娑嚩二合訶字
者。當加之而誦十三右問。至莎訶字焚之
觸之。其意如何。答。推之莎訶者。成就義也。
成就護摩必至此句作之。尤有其理也。問。
成就相如何。答。菩提場經第四諸成就
法品
云。月
圓滿夜。一日一夜不食。別取苾芻毘奈耶所
説應量。修造鉢袈娑錫杖。隨取一事。一千
三波多護摩。於像前廣大種種供養。取所
成就物。置於壇中。護其物念誦。乃至出光。
若是袈娑及僧伽梨衣即被。 鉢及錫杖即手
持便即飛騰虚空。成就持明仙。遊往餘佛
刹土。能作大變化。住壽一大劫十四左問。上
中下成就相如何。答。世間成就品有其釋
第十之三
十三左
至彼可知之 問。此法建立別壇作
之。將於常護摩壇行之如何。答。依世間成
就品。則別建立作成就壇行之。若依瑜伽
烏芻澁摩等軌。則於常護摩壇作之。瑜伽
軌諸尊段次滅惡趣前已説此法光云。現本言
若遙加持人
等者是也。其法未
明。是故至下重説
烏芻澁麽軌於諸段通修之。
石山四種護摩次第第五世天段次出此法。
依別本瑜伽軌歟。問。三摩波多者。翻名如
何。答。潜眞虚空藏經疏第一云。三摩鉢耽究
竟也已上大佛頂注云samapta梵書之終有此
三字即是已竟之句也已上妙心大慈覺云。作
三鉢多法者。此云供養也。今此則加持物
法也已上石山護摩次第云。samapta者此方云
已竟。然則護摩欲終將修此護摩。已竟之義
已上四十帖決云。三摩波多者。究竟也。謂
持明仙先持誦事畢後入成就之時。正成就
物護摩究竟成就。今亦爾也。受者爲所成就
物。正爲令三摩耶究竟成就修之也十二之二
十三右
依此等釋。成就究竟其義一故。或名成就護
摩。或名三簸多護摩也。問。名究竟意如何。
答。此有二意。一且約四種念誦。則前三種
持誦積功嘉瑞漸現。 將成就時最後作此
護摩。故云已竟。亦名究竟也。二依蘇悉地
等説。則誦一眞言已。至最後莎訶句。正作
火法。故名爲究竟也。問。三摩波多唯名護 
摩如何。答。不必然乎。一切作法最終竟
總名三摩波多。凡梵本諸陀羅尼終有此三
字。又大師御請來梵本尊勝陀羅尼終題云。
arya聖者u@s@n@i@sa佛頂vijaye尊首namo稽首dhara
@ni總持samapta界○
已上
所終即其境故云境界
也。又諸師作七支科之中。有三麽波多分。
是亦非護摩也。小野大抄下意三摩波多者。
梵漢竝擧。三是漢語數名也。摩波多即梵言
觸義也。謂此護摩杓觸三處。故云三摩波多
也。此説太鑿。何者蘇悉地經中云。來去三處
酥物
爐也
觸物不得斷絶。是名三簸多護摩法
明本四
之七左
問。此法本朝自昔已來未行之耶如
何。答。帖決云。三麽波多護摩近代皆不修
之。傳聞。冷泉院御時以往皆有之。以後唯
用後加持十之七
十左
瑜伽軌云。次説三麽波多
法○若遙加持人。或抄名。或著前人衣。標
心而加持光云。此文現本十右次説等句至
下用之。若遙加持等句即出於此
宗叡僧
正五年記云。三摩波多法謂加持施主衣等
已上縱雖非悉地成就人作此法者。必有
冥應。是故上古多行之耳。冷泉院以後替用
後加持也。問。法三金剛界護摩抄下云。三摩
波多法以行者左手執前人右手無名指押
之於自腰加持已上朗澄律師石山文
泉房
抄云。三
摩波多先以息災明。護摩一一諸尊若院院
上首諸尊。次師以左手執資右大指。引寄
坐左邊師左邊敷草
座坐具等
以曼荼羅主三部
隨時
牛酥入火
七遍次師右手以小杓酌酥。誦息災明。回
轉弟子頂上。與sv@ah@a音同投爐。此弟子心
王必所供養曼荼羅也已上此等説用不如何。
答。本説未明。但蘇悉地中云。應左手執者
置於左邊明本四
之八右
其師以左手執前人右手。
故作此説歟。又云。若成有情之物。作其形
像。杓觸於頭而作護摩。若成自身。以杓觸
頂。而作護摩同上今準此文而成回轉頂
上之義歟已上光云。略出四二十
四左
瞿醯下四右
一字佛頂五四左今疏八十四右明入壇投華以
後護摩。皆師以左手執弟子右手大指而
作之。故法三及朗澄作如此説乎
  光云。已上十三問答盡三簸多餘義。嗟乎
鈔家三師之學。可謂。至矣盡矣。餘也昔年
就故和上禀受曩祖請來諸部經軌。始
聞三簸多名。而未領解其義。或決之師。
或私淑之。在今從事挍閲。至此恰合符
節。蓋三摩波多爲法也。其即身成佛之直
路乎。不可不仰。不可不仰
若無曼荼羅乃至廣略隨意耳者。此明無大
壇時用心也。若無大壇。則於護摩壇畫作
其座位。瑜伽軌作三重院。當段作一重院。
但一重中安三重上首尊。廣略任意耳。當時
行用作一重院。圖畫瑜伽軌所説第一院三
摩耶形。即與當段其意大同
蘇悉地云乃至方可發遣也者。蘇悉地下護摩
云。護摩畢已用本持眞言。眞言淨水。以
手遠巡散灑爐中。如是三度。護摩都了。復
啓火天。重受餘供。如法供養。退還撥遣。祈
願如請召法。去降臨字。置退還字。所殘餘
穀酥蜜酪等竝和一處用祀火天。眞言三遍
而作護摩○復作供養。護衞本尊。幷護己
身如法發遣明本三
之九左
 復請火天重受餘供者。
當後火天段也 所殘穀酥等者。謂後火天
段已猶有供物餘殘。云何可收持乎。故今
明其用心。和合一器。而投爐中三遍護摩。
時用火天眞言非是爲供火天。但住火三
摩地燒之。故誦此眞言也。又料簡云。上云
重受餘供。其作法未分明。故重説之而云
所殘穀等也。是又供火天之法也。彼經云
用祀火天。祀者。供火天也。慈覺疏雖不分
明存此意歟已上光云。後義最契經旨
又瞿醯云乃至護摩百八遍者。以下撮瞿醯
經三處文載之 初第六夜○作息災護摩
者。彼經上召請品云。然後用諸薪木。兩頭搵
酥。及胡麻和酥護摩。次中但用酥作護摩。
最後護摩酪飯。初爲碎伏難故。應作降伏
護摩。次爲自増益故。以部心眞言作増益
護摩。然後以寂靜眞言作息災護摩八左
文得意初加第六夜作弟子法竟句。何故知
爾。召請品初云。次應作召請法。一日已前
於晨朝等上之
八右
一日以前者指第六日。是第
七日一日已前故也。此中具作弟子法。竟出
今護摩作法。故云第六夜作弟子法竟爲除
障故等也 次至臨作法事○薪各百遍者。
彼經中摩訶曼
荼羅品
云。正日沒時頂戴其繩。若得好
相。歡喜心起首作法。或若不得善惡之相。
以無疑心歸命三部諸尊。徐徐作法。或若
數數不善相現。必不成就。勿須起首。若強
作者。以除難故當作息災護摩之法。以酥
及柴各以百遍而作護摩。於佛部中用佛
眼眞言。於蓮華部用耶輸末底眞言。於金
剛部用莽摩計眞言。皆作息災護摩。然其
莽摩計通三部母。是故三部用通三右摩訶曼
荼羅品即説第七日法。意曰。其日沒時欲
赴作法之時不善相現。以三部母若莽麽
計可修息災護摩。故今加句而云至臨作
法事時等也 後於作法之○百八遍者。彼
經下護摩品云。其第二日爲滿所闕之法幷
息災故護摩百八遍九左此文説第七日灌頂
法事已云其第二日。第二者次義也。其證
在祕密品。第七日次。故今得意而云作法
之明日。即是第八日也
然此火法乃至率情妄作也者。此總結而誡
行人妄作火法也。八字文殊儀軌淨智
金剛
云。護
摩如教法。微細明解之。少分不相應衆惡
皆來集二十
六左
建立軌十八左全同之。其作誡意
在于此乎 率情者。光云。印本作卛非。宜
作率。率朔律切。從也。自也。今言凡護摩難
事。況三種四種五種灌頂三摩波多等分別。
不蒙師授豈其明了。故誡。後來行者不可
從己情謂妄作此護摩法。若不爾者。爲魔
所伺其便。必當自損傷耳 已上護摩支分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二十七
  此卷之中。間加今解。此記其師授以貽
後生耳。寶永元年仲秋之朔慧光誌
又此卷本疏亂曰(一)此字(三)周匝等(二)
閻浮金(四)傍二點等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