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演奧鈔 (No. 2216_ 杲寶撰 ) in Vol. 00

[First]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 2216
大日經疏演奧鈔刊行序

夫大日經王者。法身如來之内證。應化如去
之中心也。絶妙高大遙超五言之域。祕密深
邃特出十心之境。繇繄四曼談話。啓嘉會
於法界宮。三密軌則。施利益於塵刹土。是以
六大無礙門。了理理無數之旨。五智各具門。
覺智智無邊之義。即身成佛之捷徑。從凡入
佛之直道也。至若纔見曼荼羅一念越三
僧祇。數持陀羅尼一生證三菩提。仰之彌
高鑚之彌堅。 法華不能雁行。華嚴豈得齒
接乎哉。寔甚深難思教海。而無盡莊嚴法藏
也。中印度三藏善無畏大徳者。釋迦如來季
父甘露飯王後裔也。 脱躧王位夙入密門。
學究三藏化布三國。開元初暦到李唐朝。
恢張法網聲采震耀。同十二年奉詔。於長
安大福先寺譯此經王。 沙門寶月擇譯語。
一行禪師充筆授。凡此經總有三本。一法爾
常恒本。諸佛法曼荼羅是也。二分流廣本。龍
猛所誦傳十萬頌經是也。三略本。今所翻
傳之經即是也。雖頌文三千經卷七軸。然尚
以略攝廣。以少持多。一字中含無邊義。一
點内呑無數理。是故文廣略不同。而理彼此
無異。乃分成三十六品。以爲將來傳密之
國寶矣。禪師又慮持誦者之守文失意。即
請三藏解釋隨而録之。無言不窮。無法不
盡。擧淺深兩釋。會衆經微言。支分有疑重
得諮訣。事法圖位具列其後。隨文述記都
爲二十卷。目曰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
經疏。此疏奧旨。其高巍巍乎。其廣蕩蕩乎。苟
非淺陋之伍所得覬覦。其首二卷半釋經初
品。是以密門講肆習學研究消釋之者衆矣。
其餘十數卷。古往今來師資伏膺。口傳祕趣
無載翰墨。尤不得師授。則誡愼謾不能繙
閲焉。然則非無説者流辯聽者過耳之失。
東寺杲寶闍梨。憂此罅漏。從頼寶師。所受
口訣悉筆記之。以備龜鏡。然廣互顯密引
證經論疏記。審祖述祕密蘊奧。題曰演奧
鈔。弘通之鴻業可謂至矣。惜哉未遂其功。
臥病終逝矣。賢寶闍梨。孜孜熏灼於密法
故。勵志覃思補其闕略。 命矣夫此闍梨亦
不幸逝去。自爾已降無人補之。本疏第十
七卷半以下鈔解。闕如竟未大成。加旃幾歳
徒韜匵而藏諸。武府靈雲道場淨嚴比丘者。
一時衆藝之闍梨也。幸得此書熟讀翫味。文
字多魯魚引文有訛差。越欲訂正之以鋟
梓流衍焉。未幾罹疾遽然奄化。靈雲法嗣
慧光律師。繼明善教之志。顓企校讐。歴二
三春秋能事畢矣。良以爲此鈔之作也。起
首三寶師之手。漸垂四百星霜。得修飾于二
律師勳勣焉。感喜大器晩成之謂也。廼課剞
劂氏壽梓以傳遐方。永及來葉。吁夫學密
之徒不可不知焉。儻攬此鈔逮見此疏。則
宛如暗夜得燈中流得舟矣。遂使阿鼻依正
忽摧乎金剛三密。毘盧身土親證乎凡愚一
念。因記其顛末是爲序
  時
正徳二龍集壬辰仲陽佛涅槃日
  南都西北超昇隱棲隆光草


校定大疏演奧鈔凡例

  一此書一部。厥説創于頼寶。厥記興于杲
  寶厥功畢于賢寶。而大成之以布護其
益者載三師之力也。讀者不可不念
彼恩徳也。然今攸印刻者特標杲寶
何也。但論其勣則長乎二公也
  一所援内外典據。其未知幾百部。嗟三
  師之學淵博不言可知。豈可不羡耶。
今也從事校閲而未悉得厥本。誠爲
多恨。傳聞顯密聖教。多納在於洛西高
山寺及東寺觀智陀之寶藏。希也可畏
君子再校讐之
  一今之攸撿校者。擧注其卷亦注其葉。
  斯雖事似猥拙。而以便於夫要覽本
説之曹耳
  一先師本志于校定。而厥功未成逝矣。嗚
  呼所謂命也者耶。余雖不似將足厥
志。然先師點治之。則文中標出書嚴
云。余亦從書光云
  一其直標經第一等者是今本經也。又直
  掲第一等者即今本疏也。又直指上
釋直點下釋者。是本疏卷内前後之文
也。斯只從簡便耳
  一厥未閲眞本文義叵解者。則傍注之
  以俟來哲。所謂未詳之類是也
  一其存多義。則不揣膚見。而叨評論之。
  所謂初義似鑿。 後義可味之類是也。
匪是誣其舊師。但欲後學以得正解。
姑言志耳
  一當書至説文字則蕪陋而厥義未通。
   惟述作之日特乏字書乎故。于字訓
 則芟夷古註。而附益今案者也
  一所解本疏釋相。無窮而有淺略焉。有
   深祕焉。有教道門焉。有證道門焉。
 有横義焉。有堅義焉。有如來邊焉。
 有衆生邊焉。披覽之者。要須先辨。若
 不爾者恐失經旨耳
  一又此大疏。與常途教其言則同。其意則
   異維多。所謂無相・實相・平等・大空・遮
 情・不生・方便・加持之類是也。學密之徒
 不可不察
  一又此經疏有事相焉。有教相焉。而復
   事外無教。教外無事。然乃學者必當
 事教相照而推其宗意也。云何頃世事
 教二學。殊家而立之名。不如兼學而
 無所成名也。斯蓋時衰人菲之所致
 耳。悲夫
  一又夫毘盧經宗高矣廣矣。言乎其高。則
  十地薩埵猶不能企望。言乎其廣。則
 六道凡夫亦可得與遊。是故要受學
 者知見不可不以高焉。知見不可不
 以廣焉。高廣自在然後眞言阿遮梨也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一

  東寺觀智院法印杲寶撰述
東都靈雲寺苾芻淨嚴校閲
   一  一經大意
第六卷釋金剛手聞如來説菩提實義我覺
本不
生等文。即
是六大也
開心眼云。具徳謂具足一切如來
祕密莊嚴之徳。如蓮華増長具足時。蒙日光
所照。自然開敷端嚴可愛。執金剛亦爾。心蓮
華眼遇菩提印光。朗然開敷萬徳皆備。美暢
於内彰於外容二十
三左
此文菩提印光者。如來
所説菩提實義。即是六大法界也。是則諸法
能生萬徳根源也。祕密曼荼羅品。標有造
曼荼羅聖尊分位・種子・幖幟。次説眞言者圓
壇等偈。當知六大是曼荼能造衆徳本體也。
其漫荼羅者。即大悲胎藏四重圓壇也。此漫
荼攞有内外二重。 故云暢於内彰於外也。
内者。如來心地衆生本心也。此心性海四重
漫荼攞宛然炳現。十三大會自爾森羅。是處
無始無終無生無滅。唯佛與佛自證自知境
界也。外者。如此心内祕密曼荼羅。等覺十地
聖者尚不能見聞。 何況於十信三賢凡類
乎。是故如來住加持三昧。以不思議神力。
從佛身支分現四重漫荼攞聖衆。是云加
持外現漫荼攞也。出生義云。 此率堵波可
謂總領一乘之祕旨。何況權實之道。於是
全焉五右總領一乘之祕旨者。五輪法界塔婆
也。權者外現加持漫荼羅。從普賢金剛性海。
出塵數加持色身者是也。實者心内本地漫
荼羅。歸命本覺心法身乃至三十七尊住心城
者是也。如是權實二種曼荼羅。倶以 大
爲所依而住故。云於是全焉也。然則二種
建立。兩部一致大宗也。依之言之。今經題
大毘盧遮那者六大也。轉字輪品云。我一切
本初號名世所依已上我者大日自稱。本初者
即六大也。大日即六大人法不二本源故。云
我一切本初。又經第二説六大云已離一切
暗。疏釋之名菩提印光。除暗遍明是大日義
故。名六大云大毘盧遮那。成佛者内心本
地漫荼攞也。第十五卷云。入佛位者。即是成
就大悲胎藏生大漫荼羅究竟義也四左大悲
胎藏究竟處。即是心内自證漫荼羅。神變加
持者。外迹加持漫荼羅也。其義易知。攝廣
文爲略題。開略題爲廣文。誠知。一經大意
唯在斯一篇。具縁品已下諸品。往往存此
意。學者臨文可知之。凡内外曼荼二重建
立。住心品・具縁品・祕密漫荼羅品・祕密漫荼
羅位品四箇處有之。所用聊別大歸是同。委
曲至下悉之
疏第三卷釋經一
具縁品
  一 具縁品大意
此品專説七日作壇事業灌頂軌則。謂如來
先現支分生漫荼攞。以示祕密心地體性。是
則爲未來衆生。 欲説圖畫漫荼攞之模範
也。次説擇地造壇法則。其首尾不過七日。
從第三日準定尊位。第六日作護持弟子
三昧耶
戒也
第七日夜正作圖尊及入壇灌頂法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