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妙印鈔 (No. 2213_ 宥範紀 ) in Vol. 58

[First] [Prev+100] [Prev]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本爲除遣惑業等者。言修眞言之行者爲淨
無始間隔之惑障業苦也。除遣者。只除遣其
不知惑障。非謂斷除當體也。當體解法界無
生滅淨染等者。言法界自無非生非滅非淨
非染。離一切妄想分別。如此體解之時。任
運生滅染淨自性不可得。而離諸分別。如此
離分別之法即眞言之體也。此眞言之體即
法界之體也。如此覺知之時。即得無相三昧。
悉地現前。故云修眞言行者本乃至當生如
是信解也
四從次爾時下。明説悉地成就句中。自分爲
五。一明薩埵請問。二明佛嘆請問意。三明誡
聽。四明薩埵樂間。五明如來正説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
可見
二從即是下。明隨釋中。又四。一明問佛心成
就句。二明修學現生得見諦。三明不害法身
義。四明不害所由
初中。即是如上所説一字等者。如上從一字
生四字乃至遍滿法界見佛心句。然者此中
成就法云何スル
二從諸見下。明修學而現生得見諦中。又二。
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此即下。明隨釋中。隨於此中而修學者
等者。如上於a字一縁一相修學者。即現生
得登見諦位。是故願請如來説此成就法也。
故云即是隨於此法乃至現法樂住故請問

三從不害下。明釋不害法界中。又二。一明牒
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意下。明隨釋中。意言非此法界中等者。
言平等法界中。怨對法自無無也。有何法界
害何法界哉。故云意言非此法界中乃至故
不害也
四從何下。明不害所由中。又分爲二。一明牒
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然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成就者與法
界無二。二明生佛不増不減。三明結釋不可
分折
初中。然此四字究竟成就等者。言究竟成就
者更無別法。即法界也。故無所妨礙。此四字
皆是佛心也。佛心者法界也。故住此成就者
與法界無二無別。更無妨礙者也。故云然此
四字乃至無二無別故無妨礙也
二從此悉地下。明生佛不増減中。此悉地彼
法界等者。言此所成就悉地。與彼一切法界
體。更無差別故。不相妨礙。所以然者。是即
以法界不思議故。自然法爾道理而如此也。
更不可問其所由。是故無量佛成佛得道法
界更不増。無量衆生滅度更法界不減。是即
以自性清淨法界金剛不生體本來無動轉
故。煩惱生死本來自性清淨常住不變法界
萬徳也。菩提涅槃本來自性清淨常住不變
法界萬徳也。彼徳也此徳也。此故無法可斷
者。無法可證者。是故無量佛雖出世成道。自
本無可證可得之法故。法界更不増。無量衆
生雖滅度。元來無可斷可滅之法故。更法界
不減。只是以法界不思議力故。如實知者。雖
無可證可得。住本來正覺。如實不知者。假名
爲衆生。生佛本來一法故。不可減彼増此。同
一金剛體性者。更有何減損。故法界不減。同
一圓明體性者。更有何増長。故法界不増。譬
如大海無量波涛滅沒。波涛常不減。海水還
成澄淨。海水更不増。自性清淨法界心海亦
如是。無量衆生滅度。衆生界不減。無量佛
還歸本覺。佛界更不増。只是法界海上之起。
法界海上之滅也。是故増即減。減即増。増減
邊際不可得。以邊際不可得故無有彼此。無
有彼此故不可破壞。無有彼此故不可増長。
故成就者與法界無所妨礙也。故云何以故
法界乃至今無妨礙故不可破壞也
三從當知下。明結釋不可分折中。當知此不
壞等者。如此無有彼此故不可分折。行者如
是法界不増不減故無彼此。無有彼此故不ト
可分折通達解了故。即得見法之自性。成
就不思議佛法也。故云當知此不壞乃至即
得見法成就也
妙印鈔卷第四十六
御本云元徳二年庚午八月二十五日加點了
 沙門阿寂六十一 



妙印鈔卷第四十七
 沙門阿寂紀 
  釋悉地出現品第六之餘
二從世尊下。明佛嘆請問意中。又二。一明牒
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即明下。明隨釋中。即明重歎執金剛等
者。所以重歎者。一者爲令時大會得歡喜安
樂住故請問。故讃云善哉。一者爲令未來一
切衆生得如此歡喜安樂住故請問。故讃云
善哉。又能測如來深意奉問如此深祕密行
故。讃云汝復善哉能問如來如是義也
三從汝當下。明誡聽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
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此意下。明隨釋中。此意都語會衆言等
者。非但誡聽金剛手一人。普及一切衆會故
云爾也
四從祕密主言下。明薩埵樂聞中。又二。一明
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可見
二從重明下。明隨釋中。重者前請問之上。復
重説是言。故云重也。慈悲遍滿者。如來無
極大慈大悲遍滿一切法界故。且印持此問。
且隨順此而説之。故云重明如來乃至而爲
解説也
五從佛告下。明如來正説中。自分爲八。一明
阿字作成就。二明持誦者所住。三明布字持
三洛刃。四明次月盡以供養。五明不忘菩提
心三昧。六明阿字數息觀。七明王等所敬愛。
八明意生作業戲行舞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
可見
二從即下。明隨釋中。即是於正等覺句中者。
於如上四字。名爲正等覺句。於彼中作成就
法。故云即是乃至作成就法也
二從若在下。明持誦者住所中。又二。一明牒
經。二明隨釋。其義可見云云
三從以阿下。明布字持三洛刃中。又二。一明
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謂下。明隨釋中。謂以心布者。以a
布自身上中下分。令遍滿身分。故云謂以心
布乃至遍於内外身分也。如此作布字觀。令
成就現前本尊種子圓明。故云又誦此字三
洛刃乃至及圓明爲三也。字在圓明中等者。
如上本尊心上有圓明圓明中有種子字。如
此觀想現前已。又自身爲本尊。心上有圓明。
圓明中有字。本尊圓明中有自身。自身圓明
中有本尊。互相渉入。故云字在圓明中乃至
故名三洛刃三洛刃是見義也。依文誦三洛
刃竟者。兼淺深兩義故。依文者淺略義也。深
義是即見義也
四從依文下。明次月盡以供養中。又二。一明
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依文誦三洛刃竟者。結前句也。就中依
文者。於三洛刃有數義見義。且淺略之時依
數義。故云依文也。次於以下牒經也
二從誦此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滿月成就
義。二明諸菩薩稱嘆。三明作禮供養
初中。至白月十五日等者。就此又有淺略深
祕義。淺略如文。深祕義者。因行證入四點滿
足意也。四點十六生同一義。如住心品記之。
故云誦此三洛刃已。至白月十五日名爲滿
月。此謂白月十五日作成就曼荼羅也。作此
法時。如上第二月。奉塗香花等。是即大悲萬
行成就義也。故云作此法時乃至祕説如前
可知也
二從作此法時乃至下。明諸菩薩稱嘆中。又
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作此法時者。結前之言也。乃至以下隨
釋也
二從此解下。明隨釋中。此解言或餘諸金剛
者。言經言或餘聖天者。此具解説セハ者可言
或餘諸金剛。然經只云或餘聖天。是即指&MT06279;
金剛云也。此名應者。普賢文殊等名也。
應者。彼等大菩薩等隨行者之感而垂應故
云應也。如此名與應者。必不可一准。依法
隨行其名應不定。故云此名應不可定准也。
如此大菩薩等雖悉不來。隨一尊來者定爲
成就者也。故云隨有一尊來爲成就也。然見
時亦有上中下相等者。如文可見云云
三從如是下。明作禮供養中。又二。一明交牒。
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應當稽首作禮奉閼伽水云云
二從如是下。明隨釋中。如是本尊等現前等
者。如第二月念誦并具縁品所説。故云如是
本尊等現乃至如上説之也云云
五從即時下。明得不忘菩提心三昧中。又分
爲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即時得不忘菩提心三昧又以如是身
心輕安乃至身清淨者云云是牒經也。以亂脱
故中間有行者等二十一言也。是隨釋文也。
或云。皆共未會牒經也
二從行者下。明隨釋中。行者以得三昧故者。
指不忘菩提心三昧也。以得此三昧故。身心
輕安垢障淨除也。故云行者以得三昧故乃
至輕安謂垢障除也。謂即以此輕安等者。如
此身心輕安。如上布a字於自身。念誦極持
故五根清淨。故云謂即以此輕安布想念誦
極持身等五根清淨也。如六根品者。指法華
經法師功徳品也。萬像皆見者指身根章。能
知佛心者指意根章也。如此身心清淨故。即
隨念生身。是即意生之身。故云以身心清淨
故乃至隨念而生也。隨生謂因念誦爲淨者。
言隨念誦之功。生清淨。故云隨生謂因念誦
乃至身心清淨也。若置於耳等者。若以此a
字置耳之上作持誦。耳根清淨。如耳根。餘一
切支分等皆亦爾也。故云若置於耳上持之
乃至聞天等之聲也。亦如法華説也者。指法
華經法師品耳根章等也
六從經云下。明a字數息觀中。又二。一明牒
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此明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不生不滅
門。二明毒氣消除
初中。又二。一明淺略義。二明深祕義。
初中。此明阿字菩提心不生不滅門者。以a
字本不生故又又本來不滅。是即自性清淨
大菩提心常住不變體也。故云此明a字菩
提心不生不滅門也。是故想阿字同出入息。
出入息即a出入。a出入即息出入。故只住
a字圓明之體無有缺減。是故得長壽也。故
云若欲住壽長久乃至即得常壽也
二從祕下。明深祕義中。祕説者字及句等者。
淺略日日三時持誦義也。深祕三時者。本尊
圓明字此三事一相一縁云三時。故云祕説
者字及句并本尊爲三時也
二從若欲下。明毒氣消除中。又二。一明淺略
義。二明深祕義
初中。若欲攝一切毒等者。言若自身若他身。
毒氣有身中者。於有其毒之處。想a字時。漸
遍身分。毒氣。毒下者字亦遂下。終盡
除。故云若欲攝一切毒乃至出盡即除也。夫
毒大分爲二。一有情。謂龍蛇等毒也。二非情。
謂毒草等也。故云毒有二種乃至龍蛇等毒

二從若祕下。明深祕義。自可見云云
七從願囉下。明王等所敬愛中。又二。一明牒
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即以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淺略義。二
明深祕義
初中。謂若欲令人愛念等者。言欲被敬愛及
歸依者。自身想a字。彼身想訶字。自身持
商佉。彼身持蓮華。如此觀想。心中誦a字。即
得敬愛歸依也。故云謂若欲令人愛念乃至
亦即愛心順伏也
二從祕説下。明深祕義中。若欲攝伏其煩惱
不善之心者。應觀想自作阿字已。其心想訶
字。心有蓮華。手有啇佉。如此觀想之時。ha
妄心爲a字本不生所攝伏。故云祕説者若
欲乃至謂上煩惱及隨也云云
八從時毘盧下。明意生戲行舞中。自分爲三。
一明總有戲行舞。二明如來自徴問。三明如
來自解説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時毘盧遮那佛。一切大衆會觀已。告
金剛手祕密主言已如
上解
佛又告金剛手。諸如
來有意生名業作戲行舞者云云是經之爾時
乃至廣演品類等二行餘之文未會引之也。
就中以亂脱故。中間有從佛心業而生乃至
令起非等至也等十餘行之文。是即此經文
隨釋也。此中注。已如上解者。指住心品也。復
次皆共未會經也
二從佛心業以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釋意
生戲行舞。二明六大生廣大果
初中。又二。一明戲行舞相。二明廣演品類
初中。從佛心業而生者。從a字而生故。是即
釋經之意生句也。作種種戲行等者。言從a
字本不生之佛心。現作種種隨類之形也。故
云從佛心業而生乃至幻作之事也
二從隨事下。明廣演品類中。隨事示現等者。
隨六道四生其事形。示現其類形不可勝
計。故經云廣演品類。疏云隨事示現其類衆
多不可備言也
二從四界下。明六大生廣大果中。又二。一明
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攝持四界。安住心王等同虚
空。成就廣大見非見果者云云
二從四界下。明隨釋中。又四。一明能生六大。
二明成就大果。三明出生諸法。四明希願滿

初中。四界攝持等者。四大也。通内外依正故
云爾也。然此是心王安住者。此四大心王識
大安住故云爾也。同於虚空者。如此四大并
識大同大空雖不動。而能含容一切萬物。故
云爾也。所謂六大。可思之。故云四界攝持乃
至不可取也
二從見下。明成就大果中。又二。一明交牒。二
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成就廣大見非見果云云
二從見下。明隨釋中。見謂種種舞戲之相者。
指六道隨類之色形。非見謂涅槃之理者。指
所證得大般涅槃也。又見謂世間果者。器世
間有情世間果是也。非見謂菩提果者。智正
覺世間果是也。如此三種世間品類無量無
邊。故云廣大也。亦如大師御釋者。見非見者
欲色無色果是也。故云見謂種種舞戲之相
乃至此類無量故云廣大也即是能現種種可
見不可見事
三從亦見下。明出生諸法中。又二。一明交牒。
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出生一切聲聞及譬支佛諸
菩薩位云云
二從亦見下。明隨釋中。亦見三乘修行種種
法門者。諦縁度法門是也
四從乃至下。明希願滿足中。又二。一明交牒。
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令眞言門修行諸菩薩乃至
無量衆生者
二從乃至下。有隨釋中。乃至者。希求世間淺
近之願等是也。願求禪定智慧等者。福智二
門等法財也。餘文可見。故云乃至願求禪定
乃至一切施與也。三摩呬多乃至令起非等
至也等一十九言。非此處文。下行者成等引
之解釋文也
二從金剛手行舞下。明如來自徴問中。又二。
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金剛手行舞乃至廣大親一切與者。經
之祕密主云何行舞乃至成壞果之文。未會
引之也
二從舞是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重釋舞義。
二明釋廣大成壞義。三明親一切與義
初中。舞是戲也復等者。明普現色身雖非眞
實。ラカニ當前機作種種應也。故云舞是戲也
復普現乃至是故名爲如來之舞也。猶如舞
者等者。其義可見。佛亦如是。然非四界之色
者。自性清淨法身如來。雖非四界所持之身。
隨感其應不空。興廢任縁。故云猶如舞者乃
至即謂成壞也
二從廣大下。明廣大成壞義中。又二。一明牒
經。二明隨釋
初中。廣大成壞者。別牒也
二從興廢下。明隨釋中。此興廢隨縁故者。結
前句也。上所言普現色身。興廢隨縁。隱沒不
定故。此隨縁所成果。故云生滅之果。此生滅
果名爲成壞果也。如此應用遍滿法界無所
不至故云廣大。機縁盡還滅故云成壞。故云
此興廢隨縁乃至故云成壞也。此成即是變
轉義者。言成故滅。滅故成。是轉變義也。縁謝
即滅機興即生。如幻有幻無。故云此成即是
變轉義也乃至不異法界故也。是即本初不
生大空三昧之上金剛幻故。所作都不實。雖
然感應不空如舞。以是義故三世諸佛作此
金剛幻舞。故云猶所作不實故名爲舞三世
諸佛皆作此舞也
三從親下。明釋親一切與義中。又二。一明牒
經。二明隨釋
初中。一切親與者經之一切親證文。未會引
之也
二從我親下。明隨釋中。我親於先佛等者。言
如來我親於先佛所授得此法。今又親授與
於汝等。故云我親於先佛乃至故言一切親
與也。言親謂親能現前等者。言親能授與一
切希願之果。前義與此義中。以後義爲正。故
云言親謂親乃至此義正也
三從如是下。明如來自解説中。自開爲六。一
明結前生後句。二明觀a字於己心。三明轉
a成大日尊。四明自身同本尊。五明成就得
益相。六明菩提心無染果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經云如是次第住者乃至得依善住也
者。經之行者如次第。先作自眞實。如前依法
住三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先已下。明隨釋中。先已見a字實相已
也者。行者當先住a字本不生之極際。故云
爾也。言先作眞實相者等者。指如上本尊心
上圓明字自身心上圓明字。明朗現前展轉
相即不相妨礙如上所説。故云言先作眞實
相乃至故名先作眞實相也云云經云如先正
思念等者。是即經之正思念如來之句。未會
引之。但言經云者。未會之文ニハ而只一句ナリ。故
經與釋之間難見分故。置經云之言也。就中。
如先者。已會如前之兩言。置上句之首。
然未會本之上句ニハ但云得依善住無如先
之兩言。故知今句如先者已會之本如前依
法住之句如前也。謂如上文業者。如上思
惟淨菩提如實之法。念悲願持a字也。故云
謂如上文所説思惟法而念持也
二從阿字自已下。明觀a字於已身中。又二。
初明牒經。後明隨釋
初中。阿字自已作乃至自實相説者等者。經
之阿字爲自體乃至説自眞實相二行文。未
會引之也
二從謂觀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無點阿字。
二明第三暗字。三明金剛標欄
初中。謂觀阿字在於自已心等者。言以a
置自身心蓮華臺上。故云觀阿字在於自已
心。是即置自性清淨蓮華臺上也
二從又此下。明第三暗字中。又此字經云并
點廣者等者。未會本云并點作廣故。指彼未
會經也。言a字上加空點成a字。是即加増
點畫故云廣。故云又此字經云乃至即是廣
也。令作深黄色等者。釋經之端嚴遍金色句
也。所謂其字深黄色微妙端嚴也。故云令作
深黄色乃至令人悦意也
三從於字外下。明金剛標欄中。又二。一明別
牒。二明隨釋
初中。別牒可云。四角金剛標者云云
二從於字下。明隨釋中。於字外作四角等者。
於此字四角作三古金剛標欄。其&T037992;&T037992;互相
刃。故云於字外作四角乃至而作之也
三從於中置下。明轉a字成大日尊中。又二。
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於彼中思念一切處尊佛云云
二從於中置字下。明隨釋中。置字等者。於彼
&T037992;金標欄中。明觀想a字已。轉此字作大
日如來。故云於中置字乃至本尊之形也
四從即是下。明自身同本尊中。又二。一明交
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是諸正等覺説自眞實相云云
二從即是下。明隨釋中。即是自身現同本尊
等者。如上自身心上觀圓明圓明中觀a字。
轉此a字成大日尊。其色閻浮提金色。載五
如來冠。住法界定印。遍身放無數光。照盡空
法界。故云即是自身現同乃至此佛通身有
光也。是即自性清淨平等法界大菩提中所
見眞實之佛也。非心量所見之佛。故云此即
菩提心中乃至非同餘心數中妄想也。如此
自身本尊平等平等。互相攝入遍滿法界。無
所不至。是即正見自心實相佛也。故云當知
如是乃至見心實相之佛也
五從作此下。明成就得益相中。又二。一明除
疑作饒益。二明除滅重障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修行不疑慮乃至一切衆利
云云
二從作此下。明隨釋。自可見
二從經云下。明除滅重障中。又二。一明住如
幻三昧。二明滅重業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別牒可云。住於如幻句者云云
二從此即如來下。明隨釋。其義自可見
二從若能下。明滅重業中。又二。一明別牒。二
明隨釋
初中。別牒可云。無始時乃至一切皆消滅云云
二從若能下。明隨釋中。若能如是作等者。言
今住a字本不生。作普現色身三昧故。依此
金剛如幻三昧故。無始生死重障惡業五無
間罪等皆悉消滅。故云若能如是作者乃至
衆苦果報皆滅也。何以故等者。以何故
。依如上修行觀智證三平等地故。云何
以故猶持誦者以得住於三摩呬多地故三摩
呬多是等引義等引神通等令起非等至也
已上十九
言有上
若觀如是實相離苦者。如上本尊圓
明種子平等互融行是也
六從經云下。明菩提心無染果中。又三。一明
觀自心中菩提心。二明爲淨非淨果不所染。
三明纔觀菩提心得佛果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謂觀下。明隨釋中。謂觀行者自心中
無上菩提心也等者。直觀自身中自性清淨
本覺大菩提心體也更問若住斯觀等者。若
行者住此觀門之時。身口意業皆淨除。故
云若住乃至身口意業也。三業清淨故。淨
與非淨皆遠離。所謂淨謂三乘果等。非淨
謂六道果等也。能遠離如是等淨非淨果。證
得虚空無垢大菩提心也。故云若住斯觀乃
至皆不能染也
二從經云下。明爲淨非淨果不所染中。又二。
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持眞言業故乃至如蓮出淤
泥等云云
二從經云下。明隨釋中。當業者指持眞言業
也。是即淨心業也。如上淨非淨果皆不能染。
所以然者常與自性清淨本覺之理相應故。
如蓮華不染。即同諸佛如來也。故云經云當
業乃至能生一切諸如來故也
三從此即下。明纔觀菩提心得佛果中。又二。
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何況於自體得成仁中尊云云
二從此即下。明隨釋中。此即是仁中之尊者。
指如來之妙果也。言非但得爲淨非淨果不
所染而已。自身當成仁中尊也。故云此即是
仁中之尊乃至況身現證而成佛乎也
三從復次下。明説滿足一切智智明中。大開
爲四。一明所住三昧。二明所説眞言。三明諸
尊領解請説。四明如來聽許正説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住此下。明隨釋中。又四。一明降伏四魔。
二明解脱六趣。三明滿足一切智智。四明能
説金剛句。其義門大旨皆可見。恐繁不記之」
二從眞言義下。明所説眞言中。又二。一明正
説眞言。二明釋眞言義
初如經。可見
二從眞言義下。明釋眞言義中。又二。一明指
本經廣説。二明疏主略釋
初中。眞言義本經有三千五百偈説此五字
已上十三
字在下
指十萬頌廣品中也
二從此下。明疏主略釋中。此五字等者。如此
等偈頌讃嘆。其文雖廣多。所詮不出降伏四
魔句。何以故。降伏四魔故解脱六趣滿足一
切智智。所謂降伏煩惱魔五陰魔死魔故自
解脱六趣。降伏天魔而滿足一切智智故。擧
降伏四魔一句而攝自餘也。故云此五字即
是降四魔眞言句也。阿是行所謂本不生行
也者。所謂無點a字加修行點。是即@a字也。
a本不生義故。第二@a字是不生之行。故
云阿是行所謂本不生行也。傍加二點者。所
謂涅槃點也。是故此字既三字具足。所謂a
@aa@h
問。然等何故今作此釋耶 答。於此a。爲令
具足四點也。問若然者無暗a@m字如何 答。
偈頌中aa@m顯露也。故今疏釋@aa@m義不釋
a@m字。故經aa@m并疏@aa@m。合成四點也是即
經擧東西攝南北。疏擧南北攝東西也。金剛
即寶光蓮華即羯磨義可思之。甚深甚深。以
成就如此四點義故。能降伏四魔。故云阿是行
所謂本不生行也乃至除一切苦也。味是縛義
等者。字體va字也。va是縛義也。上有三昧畫。
轉聲成味。是即災過義也。共入a字門故無
縛無災也。無縛無災故亦無解脱法。是即不
思議解脱。故云味是縛義乃至即不思議解
脱也。囉是淨六根義者。ra字是塵垢義也。所
謂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也。然入a字門故即無
塵垢也。以無塵故六根清淨也。故云囉是淨
乃至無塵也。訶義如上已説之者。指疏第七
字母釋之處也。彼處至訶字門之處。委悉釋
之故。指彼釋也。佉字義上亦有解處者。指同
卷。云上亦有解處也。又&T025670;有三義即如來三
解脱也者。理趣釋云。h@u@m字者因義。因義者。謂
菩提心爲因。即是一切如來菩提心。亦是一切
如來不共眞如妙體恒沙功徳皆從此生。一字
具四字義。且ha字以爲本體ha字從a字生。
由阿字一切法本不生故。一切法因不可得。
其字中有u汙聲。u汙者一切法損減不可
得。其字頭上有圓點半月即謂ma摩字。摩字
者一切法我義不可得。我有二種。所謂人我
法我。此二種皆是妄情所執。名爲増益邊。若
離損減増益即契中道云云以是義故云即是
如來三解脱也。以如此不思議三解脱故。能
修萬行除三障。故云修行除障故而三解脱
也。缺者大空也者。言kha字等空義也。上有圓
點。是即空亦空。故云大空也。所謂人法二空
也。故云缺者大空也而住大空也
三從佛説下。明諸尊領解請説中。又三。一明
得益稽首。二明領解上義。三明請未説布字
等皆説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佛説此眞言乃至而説偈言者。經之
時金剛手乃至稽首一切薩婆若而説偈言二
行餘文。未會引之
二從一切一切智下。明隨釋中。一切一切智
即諸法者。指未會本初一切智智。一切智者
所謂諸如來者。指未會本得一切智也。是即
已會本云一切薩婆若。初一切者一切智智
也。次薩婆若者又是一切智義。故是復一切
智義也。故云一切一切智即諸法一切智者
所謂諸如來也
二從一切下。明領解上義中。又二。一明領救
世庫藏。二明領佛菩薩等依之作利益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此諸佛菩薩救世諸庫藏者
云云
二從一切即梵下。明隨釋中。一切即梵音等
者。指諸庫藏之諸字也。言諸之字梵語中有
一切義。意無法不具故云一切。無物不含故
云府庫。以此五字爲庫藏。能充滿一切財富。
普賜一切衆生不匱。故云言以此五字爲庫
能滿一切願也財富即是如來法寶以給乃至
由法財富能施一切而説此眞言之門
二從一切諸佛下。明領佛菩薩等依之作利
益中。又二。一總明交牒。二明別牒隨釋
初中。總交牒可云。由是一切佛乃至起種種
神通云云
二從一切諸佛下。明別牒隨釋中。又三。一明
擧諸佛菩薩。二明擧二乘。三明釋行地起神

初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一切諸佛菩薩救世者等者。別牒也
二從此一切下。明隨釋。文自可見
二從縁下。明擧二乘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
隨釋
初別牒可見
二從此歎下。明隨釋中。解云蘇羅多等者。是
害梵語也
三從行地下。明行地起神通者等者。經之能
遍所行地起種種神通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上從下。明隨釋中。上從諸佛等者。言諸
佛菩薩二乘等。皆悉依此五字眞言。無不作
種種神變利益。謂聲聞隨聲聞行果現種種
神變。縁覺隨縁覺種種行果現種種神變。菩
薩隨菩薩行果能現種種神變應用。諸佛隨
諸佛行果作種種神變應用難思化道。故云
上從諸佛乃至偈云尋地山林遍無等也云云
三從彼得下。明請説布字等皆説中。又三。一
明先嘆如來。二明請説此法次第方便。三明
見法得歡喜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非但下。明隨釋中。故重言之者。指彼得
無上智正覺無上智也
二從請自説此下。明請説此法次第方便中。
又二。一明請説五字次第。二明請説五字布
字等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請自説此教者請佛親演説之也等者。
經之是故願廣説此教諸方便二句。未會引
之也
二從先讃下。明隨釋中。先讃已後請佛説此
五字次第廣説也者。言先讃嘆佛已。然後請
佛説此五字眞言次第修行方軌也。故云先
讃已後請佛説此五字次第廣説也。若佛廣
説此法種種門中成就進趣順行此法名爲教
也者。釋此教諸方便之教義也。此法者今此
五字之法也。種種門中者。於五字各有其方
便證入門。故云爾也。成就進趣者。於一一門
有成就進趣方便。故云爾也。如下説之順
行此法者。隨順如此成就進趣方便修行此
五字救世庫藏法。名爲教也
二從及布下。明請説五字布字等中。又二。一
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及布想等種種類者等者。經之及與布
想等種種衆事業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所不下。明隨釋中。所不言處等者。言請
佛所未説布想布字等皆此中願説也。故云
所不言處更皆請此中説也。於布字想字等
者。於身五處布此五字。故云布字。然想其字
聲字實相故云想字也。用差別者。黄白赤黒
青等用。種種方便請願佛此中説玉ヘト也。故云
於布字想字乃至皆請佛廣爲宣説也云云
三從諸行下。明見法得歡喜中。又二。一明牒
經。二明隨釋
初中。諸行大乘無上乃至見法證得也當住
者。經之諸志求大乘乃至當得歡喜住一偈
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謂自下。明隨釋中。謂自見已等者。言自
見五字圓明之法已。還復授一切衆生。自他
共令獲得無上法利。以是義故請願佛廣説。
故云謂自見已乃至故請佛廣説也。本經有
三千五百偈説此五字義者。此文非當所之
所用。可置上之此五字即是降四魔眞言句
也文首也
四從三摩下。明如來聽許正説中。自分爲三。
一明誡聽一心住。二明説五字祕法。三明細
説五字義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大日世尊言。普皆應諦聽。一
心住等引云云
二從三摩下。明隨釋。其義自可見云云
二正明説五字祕法中。又分爲五。一明a
地輪觀。二明va字水輪觀。三明ra字火輪觀。
四明ha字風輪觀。五明字空輪觀
初中。又爲八。一明a字爲座。二明第二@a
爲攝善句。三明第三a@m字爲攝除。四明一月
持誦。五明方壇置成就物。六明説障者攝持。
七明成就藥法。八明結釋
初中。又五。一明作金剛座所由。二明讃a字。
三明内外同金剛。四明一切事皆此中思惟。
五明結釋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干時大金剛乃至加持下身者等者。經
之大金剛地際乃至而現菩提座一偈。未會
引之也
二從第一加持下。明隨釋中。第一加持等者。
爲作此法。先自齊輪以下觀想令作純黄金
剛。故云第一加持乃至皆作純金剛也。欲作
此金剛眞言等者。言此法最第一故非餘法
所能堪。故先令作金剛座。於此座上令諸事
成辨也。故云欲作此金剛眞言乃至無坐堪
能勝致此也云云
二從爲欲下。明讃a字中。又二。一明牒經。二
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最勝阿字爲大因陀羅輪
云云
二從爲欲下。明隨釋中。爲欲説阿字等者。爲
説此a字不思議祕密方便故。先讃a字云
最勝也。故云爲欲説阿字意云此字最勝也。
然此不壞常住雖破一切四魔三障。而不爲
煩惱罪障所破。故名爲大因陀羅輪也。故云
名大因陀羅者此是金剛中之極乃至名金剛
輪也
三從此有下。明内外同金剛中。又二。一明牒
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當知内外等金剛曼荼羅云云
二從此有下。明隨釋中。内謂如上所説者。指
上之第二正覺句。於鏡曼荼羅。大蓮華王座。
深邃住三昧。總持髮髻冠。圍遶無量光等文
等也。外謂想自身坐處等者。指一切金剛
色。嚴淨同金剛。乃至中妙金剛座。方位正相
直。其上大蓮華。八葉鬢蘂敷。當結金剛手。金
剛之惠印。稽首一切佛。數數堅誓願等文也。
故云此有内外乃至方表欄者也
四從於此下。明一切事皆此中思惟中。又二。
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中思惟一切。説名瑜伽座
云云
二從於此下。明隨釋中。於此座中思惟一切
等者。於如上金剛座。修眞言行者修行瑜伽
成就法之坐處也。故云於此座中乃至應理
者之坐處也。三部五部妙用乃至藥物成就
等一切事業。皆於此壇上作之。故云即思惟
一切謂一切事乃至故云一切也
五從右下。明結釋中。右初釋阿字爲座竟者。
從此以下。爲説第二@a字第三a@m字等。釋第
一無點a字已。作此簡別之釋也云云
二從次説下。明第二@a字爲攝善句中。又二
一明爲第一命。二明攝善義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阿字第一命云云
二從次説長下。明隨釋中。次説長聲之阿者。
第二@a字是引聲字故云爾也。此是以能活
諸字故言命也者。第二@a字是大悲萬行體
故。活成スルニ諸字能作也。故云爾也。若
無阿字者。若無第二@a字之行者。諸字皆住
最初a字之本不生故非命義。今心王@a
從本不生際。引發本有大悲萬行之時。心數
諸字亦同發起大悲萬行。是故第二@a字是
諸字之命根也。故云若無阿字諸字即不生
故第一命也
二從此是下。明攝善義中。又二。一明牒經。二
明隨釋
初中。此是能攝善句者。經之是爲引攝句。未
會別牒也
二從長阿下。明隨釋中。長阿即是行若想此
字能攝善者。言能觀想此引聲@a字者。善攝
萬善萬行也。故云爾也。若觸@a字者。親觸此
字故云觸也。餘義自可見。故云若觸阿字乃
至亦能滿足一切之行故也云云
妙印抄卷第四十七
御本云元徳二年庚午八月二十六日加點了
 沙門阿寂六十一 



妙印鈔卷第四十八
 沙門阿寂紀 
  釋悉地出現品第六之餘經第三
疏第十一第十二
三從次説下。明第三a@m字爲攝除句中。又二。
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交牒可云。常安大空點。能攝授諸果云云
二從次暗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攝除義。二
明授與義
初中。若想此字能攝除一切等者。此字者第
a@m字也。能攝除者。攝取一切四魔三障安
本不生際故云攝也。除不知妄情成平等一
味故云除。故云能攝除乃至皆能攝而去之
也。内障謂種種障道者。煩惱障法障業障等
三障是也。但有現前者。如此三障雖令現行。
皆悉攝除也。外障謂一切外物爲障者。於諸
有情非情等之違順二境悉除離也。病有種
種者。所謂内外病也。外謂四百四病等是也。
内謂三毒等分乃至八萬四千病等是也。乃
至失心即能救之者。此亦有内外。内謂依三
毒之毒氣失自性清淨本心。外謂依龍蛇等
之毒氣失從縁起之本心。如此一切毒氣一
切病患。於此字。一相一縁觀想故皆悉除盡。
故云若想此字能攝除乃至速與三昧相應也」
二從若想此字得如下。明授與義中。若想此
字得如上功徳等者。非但除如上一切毒病
等諸障。又能滿足一切佛法。授與悉地之果。
故云若想此字乃至授悉地果也云云
四從若持下。明一月持誦中。又二。一淺略明
義。二深祕明義
初中。又二。一明結印誦言持誦。二明作増益
成就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行者於一月乃至天修羅莫
云云
二從若持下。明隨釋中。金剛印者。如上所説
更問
何印
餘文自可見。故云若持誦者一月中乃至
所不能壞也
二從凡一下。明作増益成就中。又二。一明滿
一切願。二明觀佛形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乃至隨自意。増益事成就者
云云
二從凡下。明隨釋中。凡一切増益事等者。言
一切世間出世間増益事。皆於此中成就。世
間謂福樂等増益事也。出世間謂曼荼羅聖
衆出現無盡福智二嚴等増益事也。故云増
益亦名圓滿謂能滿一切所願也云云
二從若欲下。明觀佛形中。又二。一明牒經。二
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行者一切常乃至名大金剛
云云
二從若欲下。明隨釋中。若欲作此増益法時
者。言若欲作如上之世間出世間一切増益
事。眞言行者於此方壇。如上所説觀大日尊。
戴五佛冠住法界定印。身色眞金色。通身光
明圍遶。故云若欲作此増益法乃至周匝光
焔有威光也。有威光者即是兼明本尊義者。
彼佛心上觀圓明。圓明中有a字。是即本尊
義也。故云有威光者乃至明本尊義也。梵音
如此者。有威光梵語中兼明本尊義。故云爾
也。以髮爲冠等者。以五智圓滿髮而爲冠故。
此冠不壞堅固如大因陀羅也。所謂五智能
破一切障義也。故云以髮爲冠乃至無能除
者也。想此佛在等者。觀想如上之佛於金剛
方壇中持誦故。一切意願皆成就。故云想此
佛乃至作一切成就物也
五從經云下。明方壇置所成就物中。又二。一
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金剛蓮華乃至而作諸悉地
云云
二從經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一一作釋。二
明結釋
初文。自可見
二從但與下。明結釋中。但與増益相應等者。
今此方壇増益相應。故云爾也。言大因陀羅
觀等者。觀大因陀羅句。未會引之也。謂於金
輪中等者。於黄色圓明之中觀之。故云觀大
因陀羅而作諸悉地也云云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