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妙印鈔 (No. 2213_ 宥範紀 ) in Vol. 58

[First] [Prev+100] [Prev]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祇法門復皆攝盡之。故云復次世尊乃至以
無量字攝無量法門諸名句等亦復如是也」
四從若就下。就通相明義中。如行者持一阿
字門等者。言有眞言行者持一阿字本不生
門時。隨彼根幾性欲所宜。於身受心法四念
處得淨樂我常四顛倒不生之時。自然即具
諸餘法門。一切種種法寶不求自至。如四念
處者四正斷四神足等一切法門皆亦如是。
故云若就眞言通相如行者持一阿乃至不求
自至也
五從若就下。就別相明義中。如以四字攝四
念處門等者。言以四字攝四念等一切法時。
若如法修行者。雖自往昔未修觀四念處等。
自然悟四念處等四法門而通入法界。如四
法門者。以五字攝五根五力等五法門時。若
如法修行者。雖自往昔未修觀五根五力等。
自然悟五根等五法門而通入法界。故云若
就別相如以四字乃至如智度等廣説也
妙印鈔卷第三十五
 沙門阿寂記 



妙印鈔卷第三十六
 沙門阿寂紀 
  釋入曼荼羅具縁品第二之餘
三從復次下。明以要言之中。自分爲二。一明
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校牒即可云。祕密主以要言之至開示
眞言教法者云云
二從初云下。明隨釋中。又自分爲二。一明釋
一切智智句。二明一切法界本性加持力
初中。又分爲二。一明擧一切金剛智印。二明
福願得智名
初中。初云一切智智等者。指本有大智大悲
而云智智也。即是總擧十方三世如來一切
金剛智印者。上此印名爲佛菩薩印。又名爲
必定印更問以此同共加持三種世間皆性相
同一。故云以此同共加持則無所不周云云
二從又一切下。明福願得智名中。本行菩薩
道等者。淺略如常釋。若深祕釋者指本有大
悲門也。依之本有大悲發無盡大願。如此等
大願與本有大智和合。究竟同歸本無異轍。
故云皆得名言也云云
二從以如是下。明一切法界本性加持力中。
以如是福願智力等者。如來以何法而加持
一切衆生耶。所謂如上以一切智智金剛智
印加持一切衆生本性故。以我功徳力法界
力如來加持力故。一切衆生種種身口意業
皆悉平等平等至一切智智果海。故云以如
是福願智力乃至皆可開示眞言教法也
六從經云下。明眞言教相中。自分爲四。一明
定判教相。二明諸字別相。三明説偈頌意。四
明薩埵領解
初中。又分爲二。初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
經。可見云云
二從即謂下。明隨釋中。又分爲四。初明正定
判教相。二明體相不異。三明即體而觀相。四
明隨方名言皆眞言
初中。即阿字門等者。是指阿字門等諸字之
字相爲教相也
二從雖相下。明體相不異中。雖相不異體等
者。且如阿字者阿字字形。相也。不生義門
也。如此相與如此體更不相離。故云雖相不
異體體不異相也。然此相亦非造作法。是即
有佛無佛性相常爾故不可示人。故云相非
造作修成不可示人也
三從而能下。明即體而現作中。而能不離解
脱者。不離不可得實際。而現示作其聲字。如
此一一聲一一字皆是普入法界門。故云此
聲字名爲眞言法教也
四從至論下。明隨方名言皆眞言中。至論眞
言法教者。夫眞言法教者不可有必定之相。
普門法界三種世間名字言語皆是法爾無作
眞言也。故云至論眞言法教乃至依一途明
義耳也
二從經云謂下。明諸字別相中。自分爲四。一
明説阿字。二明説迦等二十八字。三明大空
三昧字。四明三昧盡
初中。又分爲二。初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
經。自可見
二從阿字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五。初明總爲
一切法本。二明爲衆聲母。三明爲衆字母。四
明字義五明衆生不知
初中。阿字是一切法教之本者。一切諸法皆
是阿字所流所目故云爾也
二從凡下。明爲衆聲母。自可見云云
三從凡三下。明爲衆字母中。語言皆依於名
等者。所謂於如來部眞言存言名成立之三
義。言謂字義。名謂句義。成立謂一之眞言始
終合論成一事也。故云語言皆依於名等也」
四從所以下。明字義中。又分爲三。初擧字相。
二明字義。三明如實知自心
初中。以一切法無不從衆縁生等者。言一切
諸法皆從縁生故悉有始。有始故即有本。是
即於無本初之處。假立本初之名也。此名爲
阿字字相。故云以一切法乃至皆有始有本

二從今觀下。明字義中。今觀此能生之縁者。
言今於此本初能生之衆縁觀察之。其能生
縁亦從衆縁生。展轉皆從縁生。此中誰爲其
本初耶。如是觀察時。終不見其本初之際。即
是本不生義也。今此本不生際即是正一切諸
法本際也。故云今觀此能生之縁乃至是萬法
之本也。猶如開一切語言時者。聞一切世出
世間善惡之語言。本來不生故即是聞阿字
之聲。見一切法生時即能見本不生也。故云
猶如聞一切語言乃至即是見本不生際也」
三從若見下。明如實知自心義中。若見本不
生際等者。所言本初不生者更無別法。只是
行者本心實際也。行者本心實際者更無別
法。只是一切智智實際也。是故行者自心本
際與毘盧遮那如來并一切衆生自心本際。
同一實際無二無三。平等平等。湛然清淨猶
如虚空滿月。如此覺知此阿字本不生際名
爲佛。以是義故大日如來覺窮此本不生故。
以此a字之一字而爲眞言爲種子。故云若
見本不生際者乃至唯以此一字爲眞言也」
五從而世下。明衆生不知中。自分爲四。一明
迷阿字本源。二明譬説。三明合譬。四明衆生
自祕
初中。而世間凡夫不觀等者。言諸凡夫唯取
前境。都不能觀察其本源。妄執爲有生有滅。
是故隨生死之流流轉無息。是則如實不知
自心本不生際故也。故而世間凡夫乃至不
能自出也
二從如彼下。明譬説。自可見云云
三從衆生下。明合譬中。又分爲二。初明不知
受苦。二明能知自在
初中。自運諸法本源等者。言一切衆生色心
實相自本已來諸法本源也。離此一切衆生
念念作業之外無有如來大空涅槃之體性。
故云自運諸法本源也。然以不知之因縁故
ンテ白赤黄青黒本源不思議五大色。和
瞋癡之濁水。或畫作地獄鬼畜可畏之形。還
自沒其中身心受苦。或畫人中天上可愛之
貌。又自沈愛流不能上出。故華嚴經云。心如
工畫師。能畫種種五蘊云云又譬如蠶自出糸。
而自纒裹。不能自出。還受燒煮之苦。故云衆
生亦復如是自運諸法乃至備受諸苦也
二從如來下。明能知自在中。如來有智等者。
言如來如實知諸法本源本不生際故。能運
本有五大色雖畫作大悲胎藏曼荼羅折伏攝
受等種種色相。唯住其本源不生平等法界。
無有可畏可愛分別妄想。故云如來有智智
慧乃至成立大悲曼荼羅也
四從由是下。明衆生自祕中。甚深祕藏等者。
指自心華臺之萬徳。所謂衆生以如實不知
故不能開出自寶藏。是即非諸佛祕惜。唯是
衆生自隱祕也。故云由是而言乃至非佛有
隱也
二從迦字門下。明説迦等字門中。自分爲二
十九。一明迦字門。二明佉字門。三明哦字門。
四明伽字門。五明遮字門。六明車字門。七明
若字門。八明社字門。九明吒字門。十明吒字
門。十一明拏字門。十二明荼字門。十三明
多字門。十四明他字門。十五明娜字門。十
六明馱字門。十七明波字門。十八明頗字門。
十九明摩字門。二十明婆字門。二十一明野
字門。二十二門羅字門。二十三明邏字門。二
十四明縛字門。二十五明奢字門。二十六明
沙字門。二十七明娑字門。二十八明訶字門。
二十九明旋陀羅尼義
初中。又分爲二。初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引
牒。自可見
二從梵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二。初明自相。二
明字義
初中。又分爲五。一擧梵語明句義。二擧外道
宗計。三擧小乘計。四並破二計。五明結歸
初三。自可見。如住心品記云云
四從若因下。並破二計中。又分爲三。初明破
小同外。二明引中論遣迷。三明今正觀
初中。若因般若方便等者。言彼小乘論師所
計云三事和合故有果報故。破之時汝不因
般若方便故謂爲有決定。若因般若方便而
正觀察之時。一切諸法皆從縁生。從縁生故
有因有果。然汝不知從縁生故住有自性。住
有自性故謂有決定。謂有決定故即是墮無
因。何以故此有從縁不生故。若諸法微塵許
不從縁生而有。畢竟無之有也。然汝謂爲決
定有。此有即不從縁生。横計爲有。當知此有
即墮無因。若墮無因者一切善惡諸法皆即
無因果。無因果故罪福報一切皆無。故云若
因般若方便謂有決定乃至涅槃道一切皆無
也。復次作作者相因待生等者。言相因待生
者是既墮共句。是又決定法而則與外道不
異。故云復次作作者相因待生乃至不異外
道論議也
二引中論明遣迷。自可見云云
三從今下。明今正觀。自可見云云
五從是故下。明結歸中。是故若見迦字等者。
言見一切諸法。以因縁生故皆是知造作所
成。名爲ka字自相也。故云是故若見迦字乃
至名爲自相也
二從若是下。明ka字字義中。若是作法等者。
一切諸法從縁生故展轉不可得。以不可得
故無有作。是即ka字字義也。故云若是作法
者乃至名爲眞實義也
二從佉字門下。明kha字門中。自分爲二。初明
引牒。二明隨釋 初引牒。自可見
二從梵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二。一明kha字自
相。二明字義
初中。梵音佉字是虚空義等者。西國俗法見
kha字時。即知虚空。此虚空世間一切凡夫皆
共許無性無作之法。是即kha字自相也。故云
梵音佉字是乃至是無生無作法也。若一切
法本不生者。最初a字也離諸作者ka字也。
是畢竟如虚空相者kha字也。以下諸字次第
相釋准之可知。今此空相亦復不可得者。言
世間無色相之處名爲虚空。然色相皆是造
作遷流無常轉變法也。此色相未生時亦無
滅相。此時豈有虚空相耶。是只對色故云無
色處爲虚空。無色處亦不可得。何有虚空相
耶。故云今此空相亦復不可得乃至無色處
名空也
二從復次下。明kha字字義中。諸法如虚空相
是爲不誑相等者。一切諸法眞實相者本來
不可得。猶如虚空不可得。是即眞實不誑相
大般涅槃也。故云諸法如虚空相乃至是佉
字門眞實義也
三從哦字下。明哦字門中。自分爲二。一明牒
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云云
二從梵下云。明隨釋中。又分爲二。初明ga
自相。二明字義
初中。梵云哦哆也等者。ga之一字云行者即
言也。哦哆也三字云行者即名也。餘皆准之。
所言行者去來進退不住之義也。是ga字之
自相也
二從中論下。引論遣迷。自可見云云
二從復次若人不動下。明字義。其義自可見。
煩不記之
四從伽下。明伽字門中。自分爲二。初明引牒。
二明隨釋 初引牒。自可見
二從梵云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二。初明自相。
二明字義
初中。又分爲二。初正釋gha字自相。二引論遣
迷。其義自可見云云
二從復次下。明gha字字義中。若諸法各各異
相等者。言一切諸法從縁生故有各各異相。
然各各異相終不可得故無有合時。是即gha
字字義也。故云若諸法各各異相乃至一切
法畢竟無合也
五從遮下。明ca字門中。自分爲二。初明牒經。
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云云
二從梵云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二。一明自相。
二明字義
初中。又分爲二。一擧梵顯諸行遷變義。二引
論遣迷 初文。自可見
二從中下。引論遣迷中。如嬰兒時色等者。嬰
兒時色乃至老後色。刹那刹那遷變不住無
自性。念念無常無有決定性。故云如嬰兒時
色乃至分別決定性不可得也。性名決定有
等者。言性不改爲義故不可變異。然諸法不
守自性。當知無性。若無性者即是本初不生。
本不生者即是如來常住身也。故云如嬰兒
時色乃至無有變易故云離遷變也
二從復次下。明字義。自可見云云
六從車下。明ccha字門中。自分爲二。初明牒經。
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梵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二。一明釋ccha
自相。二明字義 初文。自可見
二從以心下。明字義。自可見。煩不記之云云
七從惹下。明ja字門中。自分爲二。初明牒經。
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梵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二。初明ja字自
相。二明字義
初中。又分爲三。一擧衆多喩明生義。二擧外
道破邪見。三擧小乘破失般若方便。已上三
義自可見。恐繁不記之云云
二從復下。明字義中。惹字門以十喩等者。見
一切諸法生時。以十喩觀之從縁生皆不可
得。以不可得故同無生際。是即ja字實義也。
故云復次阿字門乃至亦不出無生際也
八從社下。明@r字門中。自分爲二。初明牒經。
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云云
二從梵云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二。初明@r
自相。二明字義
初中。然一切法中我義不成等者。言無有二
法故於一切法中而我義不成也。無有我故
戰敵不成也。故云爾也。智慧煩惱竟等者。言
智慧煩惱無同時倶起故。不可云智慧能斷
煩惱。何以故智慧生時無煩惱。煩惱生時無
智慧。故涅槃經第二十九云。師子吼言。世尊
如經中説。若毘婆舍那能破煩惱。何故復修
奢摩陀耶。佛言。善男子。汝言毘婆舍那破煩
惱者。是義不然。何以故。有智慧時則無煩惱。
有煩惱則無智慧。云何而言毘婆舍那能破
煩惱。善男子。譬如明時無闇闇時無明。若有
説言明能破闇。無有是處。善男子。誰有智誰
有煩惱。而言智慧能破煩惱。如其無者則無
所破。善男子。若言智慧能破煩惱。爲到故破
不到故破。若不到破者。凡夫衆生則應能破。
若到故破者。初念應破。若初念不破後亦不
破。若初到便破。是則不到。云何説言智慧能
破。若言到與不到而能破者。是義不然云云
是義故云智慧煩惱竟爲屬誰而言乃至明闇
畢竟不相及也
二從又下。明字義。自可見云云
九從吒下。明@ta字門中。自分爲二。初明牒經。
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云云
二從梵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二。初明@ta字自
相。二明字義
初中。略説有七種相者。一我慢。二邪慢。三増
上慢。四過慢。五勝慢。六劣慢。七卑慢也。乃
至求三乘人等者。如聲聞者有七賢七聖等
高下。如菩薩者有四十一位等之賢聖位。故
云乃至求三乘人猶有上地下地不平等見也」
二從今下。明字義中。大悲曼荼羅正表此義
者。言今此大悲曼荼羅諸尊皆是毘盧遮那
如來普門萬徳。一即多多即一。一多自在無
二無別。何以故。只是自性清淨大菩提心影
像故。不出自心本不生際故云爾也
十從吒下。明@tha字門中。自分爲二。初明牒經。
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如世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二。初明@tha
自相。二明字義
初中。又分爲三。初約非情世間明義。二約有
情世間明義。三約智正覺世間明義 初文。
自可見
二從内下。約有情世間明義中。内法亦爾者。
對非情國土等外故。業煩惱等名爲内法也」
三從今下。約智正覺世間明義。自可見
二從復次下。明字義。此亦自可見
十一拏字下。明@da字中。自分爲二。初明牒經。
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梵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二。初明@da字自
相。二明字義
初中。又分爲二。初明@r@da梵漢不同。二引律
經證怨義。其二義自可見云云
二從又以下。明字義。此亦可見云云
十二從荼字下。明@dha字門中。自分爲二。初明
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梵音中。明隨釋中。又分爲二。一明字相。
二明字義
初中。又分爲二。初擧梵語異判其不同。二正
明字相
其二義。自可見
二從今以下。明字義。此亦自可見。恐煩不記
云云
十三從多下。明ta字門中。自分爲二。初明牒
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云云
二從梵云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三。一明梵語
多含。二明字義。三明字相 初文。自可見」
二從如謂下。明字義中。如謂諸法實相者。如
如平等如實法界是也。所謂a字本性不生
不滅不可破壞實相也
三從若見下。明字相中。又分爲三。一正明字
相。二明擧外道計破。三破小執顯實義 初
文。自可見
二從然下。擧外道計破中。計有如如之性者。
計有如如實有之性。是即常見外道也。只是
我見異名。非如如法界之體。故云然有類外
道乃至只是於我見上轉作異名也
三從龍下。破小執顯實義中。又分爲二。初擧
彼所入。二破小顯實義
初中。龍樹以爲者指大論也。言法住者亦是
諸法如如者。指涅槃云爾也。以所入未深故
者。纔得空智之一分作究竟永寂滅之想。故
云而生滅度之想謂證涅槃也
二從然生下。明破小顯實義中。然生死涅槃
等者。言若汝執涅槃爲實者。生死涅槃是相
對之法。何捨一法執一法。若知生死本際不
可得者諸法自爾之相也。又知涅槃本際不
可得者是又諸法自爾之相也。以是義故涅
槃之際與世間際毫釐無別也。故云然生死
涅槃乃至亦無如如解脱也
十四從他下。明tha字門中。自分爲二。一明牒
經。二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梵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二。初釋字相。二
明字義。其文義自可見。不能具記云云
十五從娜字下。明da字門中。自分爲二。初明
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條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二。一明字相。二
明字義 初文。自可見
二從所以下。明字義中。以一切法離合在縁
等者。言一切諸法皆是從縁生故無有必定
離合之相。其離合只有縁。無有堅住之相。若
執著堅住者作種種過患。能施所施施物三
事不可得。是即眞實檀波羅蜜滿足義。如此
名爲da字字義也。如來祕密之藏等者。夫自
然自證大菩提之法非可施與。只是心自證
心心自覺心。故云如來祕密之藏乃至眞實
義也
十六從駄字下。明dha字門中。自分爲二。一明
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梵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三。一明梵語多
分。二明字相。三明字義 初二。自可見云云
三從夫法下。明字義中。以心界本不生故者。
a字以後次第轉釋也。法界者唯是自證
常心等者。言行者自心自證之體。本來常住
心蓮華臺名爲法界。更非別法也。故云爾也。
餘文自可見云云
十七從波下。明pa字門中。自分爲二。一明牒
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梵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二。一明字相。二
明字義
初中。又分爲三。一明第一義與諦梵漢不同。
二引大論釋義。三引毘曇釋義。已上三義自
可見
二從若字下。明字義中。又分爲三。一明第一
義不可得。二引大論證其義。三明入平等法
界 已上其三義自可見云云
十八從頗字下。明pha字門中。自分爲二。一明
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云云
二從梵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二。一明字相。二
明字義
初中。譯云聚沫等者。如住心品記之云云
二從今攝下。明字義中。攝末歸本者。指本有
云本。縁起云末也。去丈就尺者。去丈者指字
相。就尺者指字義。復次去丈者指諸法就尺
者指a字不生也。如此就縁起而觀察。就本
有而觀察。終無自性。本來不生也云云但是心
性海者。指本初不生a字心性海也。所謂一
味平等同一醎味色。餘文可見云云
十九明麼字門中。自分爲二。一明牒經。二明
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梵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三。初擧梵漢明
字相。二明字義。三明次第相釋
初中。又分爲三。初釋縛義。二引天帝明縛脱
自爾。三擧天魔況煩惱魔。其三義自可見。恐
繁不記之云云
二從以要下。明字義中。自分爲二。初正明字
義。二引中論證義
初中。以要言之者。夫於縛雖有身心事理無
量之縛。皆是依妄相因縁。若離諸妄想因縁
不墮諸法數。豈有縛耶。是即va字字義也。故
云以要言之乃至是爲字義也
二從中下。明引中論證義中。離五陰別有衆
生者。五陰和合名爲衆生。若五陰離散無衆
生。故知縛脱唯有五陰合離。何於衆生耶。如
衆生者煩惱亦如是。故云離五陰別有衆乃
至如觀縛解品中廣説也
三從復次下。明次第相釋。文自可見云云
二十明婆字門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梵下。明隨釋中。又二。初明字相。二明字

初中。又三。一明正釋字相。二從所以下擧説
一切有破墮斷常。三明引中論證。其義自可
云云
二從今下。明字義。又可見云云
二十一從野字下。明野字門中。自分爲二。初
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云云
二從梵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三。一明字相。二
從今觀下明字義。三從復次是下明實際不
可得。其義自可見云云
二十二從囉下。明囉字門中。又分爲二。一明
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云云
二從梵云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三。一明字相。
二從中論下明字義。三從復次下明次第轉
釋。其文義自可見云云
二十三從邏下。明邏字門中。自分爲二。初明
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云云
二從梵云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三。一明字相。
二明字義。三明次第轉釋
初中。又分爲二。一擧有人義明性相同異。二
從相復下明總別二相。其義自可見云云
二從今下。明字義。三從復下。明次第相釋。自
可見云云
二十四從嚩下。明嚩字門中。自分爲二。初明
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梵音下。明隨釋中。亦分爲三。初明字相。
二從若法下明字義。三從復次下明次第轉
釋。其義自可見云云
二十五從奢下。明奢字門中。自分爲二。初明
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梵下。明隨釋中。又二。初明字相。後明字

初中。又爲二。初明凡夫小寂。二從乃下擧二
乘永斷破之。其義自可見云云
二從若入下。明字義中。若入奢字門時者以
奢字門入不可得時。常自寂滅相故。無有一
法高下差別。是故云爾也
二十六從沙下。明沙字門中。自分爲二。一明
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若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三。初明字相。二
明字義。三明次第轉釋
初中。飾文者存古譯之辭耳者。言若依新譯
者應云性同於頑。然依舊釋大品經等之辭
云性鈍也云云
二從夫自下。明字義。其義自可見云云
三從而下。明次第轉釋。其文又可見云云
二十七從娑下。明娑字門中。自分爲二。初明
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云云
二從梵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三。初明字相。二
明字義。三明次第轉釋
初中。如説日可令冷等者。是即稻芋經之意
也。言日火珠所成故常其性熱然以熱加彼。
其義不可然。故云日可令冷也。月水珠所成
故常其性冷。然以冷加彼。彌可増冷氣。故云
月可令熱也。即其冷熱性相審實不可疑慮。
此名爲諦也。佛説苦諦不可令異等者。言苦
諦之果必依集諦之因故苦諦不可異於集
諦。集諦之因滅則苦諦之果亦滅。滅苦果之
道即道諦也。如是知苦斷集證滅修道之理。
審實不虚故云諦也。故云佛説苦諦乃至更
無餘道也
二從復次下。明字義中。解苦無苦者。苦諦不
可得。離能受所受之相。離三世十方之際。如
此解時苦道即法身。復無餘法。故云解苦無
苦是故無苦而有眞諦也。如苦者餘三道亦
不可得故。但有一實諦更無一物也。是爲字
門之相者。擧其字相而裏顯字義故云爾也」
三從然下。明次第轉釋。自可見云云
二十八從訶字下。明訶字門中。自分爲二。一
明牒經。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梵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二。初明字相。二
明字義
初中。因有六種者。大論十七云。復有六因。相
應因共因相似因遍因報因名因云云及因縁
義中因有五種者。大論第三十二云。因縁者
相應因共生因自種因遍因報因是名五因。
名爲因縁云云此事住心品委悉記之
二從以諸下。明字義中。前説阿字門從本歸
末等者。言最初阿字門爲本初。伽字門乃至
訶字門爲末。從阿字本不生之本至伽字作
業不可得乃至訶字因業不可得之末。皆悉
到畢竟不生之彼岸。故云前説阿字門從本
歸末畢竟到如是處也。今亦訶字門等者。其
義亦准前可知也。阿字從本不生生一切法者。
言阿字以本不生爲其義。雖然現生一切法
是即不生而生。所謂無自性不可得之生也。
故云阿字從本不生生一切法也。今亦以無
因待等者。言訶字亦以因業不可得故。雖無
因待而爲諸法之因。是即無因而成因。所謂
是亦無自性不可得之因也。如此始從阿字
終至訶字。無生而生無因而爲諸法因。譬如
幻如焔乃至如鏡像水月等。能所不可思議
非思量憶度所及。故云終始同歸也。則中間
旨趣皆可知者。阿字爲始訶字爲終故。伽乃
至娑名爲中間。如此諸字門皆又如此可准
知。故云則中間旨趣皆可知也
二十九從復次此中下。明釋旋陀羅尼相中。
自分爲三。初明別表。二明列八種。三明作釋
 初二。自可見
三從云何下。明作釋中。又分爲六。一明釋八
種義。二引大品明義。三依住心品明義。四約
一切契經明義。五明一字門中具無量義。六
明一一字門顯中道矣
初釋八種義。三悉地儀軌亦如是。其義自可
云云
二從復次下。引大品明義中。今言一切法者
是總相等者。言於一切法有總別二相。其總
相色等一切諸法皆一相謂無相也。故大品
云諸法一相所謂無相云云。如此今色等一
切諸法皆悉不生無作無行無合乃至無因
也。是即諸法總相也。色乃至一切種智等者。
依別相説之者。色法本初不生無作無行無
合乃至無因也。乃至一切種智本初不生無
作無合乃至無因也。如此經色乃至一切種
智等一一諸法。以一一字門釋其義故。其義
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也。故云若依摩訶乃至
義則無量也
三從又一一門下。依住心品明義中。又一一
門者指一一字門也。當約眞言住心品中等
者。於彼品中説十住心淺深無自性。就彼一
一住心。各以阿字乃至訶字等諸字門釋其
義。一一住心皆悉本初不生無作無行無合
乃至無因也。又如第二住心者。約違順八心
明義。於一一心以諸字門又釋之。一念齊施
心本初不生也。無作無行無合乃至無因也。
乃至殊勝決定心等亦如此。乃至極無自性
心生時。於離有爲無爲界之心又以諸字門
釋之。本初不生無作無行無合乃至無因也。
乃至第十祕密住心。於一一地以三句十心
横竪配立之。於一一句一一心又以諸字門
釋之。本初不生無作無行無合乃至無因也。
如此雖有淺深重數不可思議不同。以此百
千萬億旋陀羅尼義門故。皆歸阿字本不生
乃至訶字因業不可得門。成無自性一理。是
即諸字門旋陀羅尼義也。故云又一一門乃
至旋陀羅尼也
四從復次下。約一切契經明義中。又分爲二。
初明佛語皆眞言。二引智論釋義
初中。如來一切言説無非眞言者。所謂一切
如來所出言音一字含無量義一句顯無邊
徳。以是義故於一字一句言名成立。是即眞
言如語不妄不異之音。故一切契經一一言
句無非眞言。故云如來一切言説乃至普入
一切修多羅也
二從是下。引智論釋義中。若一切語中聞阿
字等者。釋文殊五字眞言之初阿字也。乃至
那字義。自可見云云彼論者大論也
五從復次下。明一字門中具無量義中。是故
一字門中無量義者。且擧阿字之一字例諸
字。故大集經第四云。於一字中説一切法。一
字者所謂爲阿。阿者諸字之初。菩薩摩訶薩
説阿字時即能演説一切諸法。阿之言無者。
諸法無根諸法無生。諸法無初諸法無邊。諸
法無盡諸法無作。諸法無來諸法無去。諸法
無住諸法無性。諸法無出。諸法無行諸法無
増。諸法無高諸法無減。諸法無主諸法無用。
諸法無願諸法無戲論亦無覺觀。無説無聽無
處無入。諸法無我及無衆生。無淨無命。無名
無有士夫。無外無常無相無憶。無量無爲無
跡無句。無等無苦無隨他無隨己。無報無放
無取無捨。無數無身無淨無穢。無轉無變無
受無聲。無相無結無行無住。無漏無有無覆
無濁。無對。無色無受想無行無識。無因無果
無陰入界。無因縁無境界。無受無欲無色無
無色。無誘導無黒無白。無淨無思惟。無時無
歸無淨無雜。無燒無習無屋無支。無動無住
無堅無胒。無可見無可觸。無光無闇。無曲無
罪無實無虚。無癡無觀無證。無見無聞無學
無智。無觸無識。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獲得如
是淨聲光明陀羅尼時。於此一字説一切法。
菩薩於此一字之中説無量義無有錯謬。不壞
法界不失字義。菩薩摩訶薩得是陀羅尼已
身口意淨。擧動進止衆生樂見。是名身淨。凡
所演説衆生樂聞。是名口淨。修集慈悲喜捨
之心是名意淨云云已上於阿字之一字經諸
法説無之義。是故無之裏即有也。是阿字假
有也。空有全收即中道也。如阿字者迦字乃
至訶字皆亦如是。非從訶字門中但有無因
義者。言訶字因業者是且一途義。是故涅槃
經説呵字門云。呵者名心歡喜。奇哉世尊離
一切行。怪哉如來入般涅槃。是故名呵云云
經以歡喜奇哉爲呵字之義。故知非但有無
因之義。可有無量義也。如訶字者自餘一切
字亦如是。故云非訶字門中乃至餘字門當
知例爾也云云所以大品經等者。如此等疏皆
説四十二字。是則四十二位無自性功徳法
門也。與此經所説其義或異或同者。字相同
字義異故云爾也。或又遮情義同表徳義異
也故云爾也。或彼多名句成義。此顯言名成
立故異也
六從復次下。明一一字門顯中道中。一一字
門皆言不可得者爲明中道等者。於一一字
門有字相字義。字相不可得爲空。字義不可
得爲有。如此空有全體遍收常住不遍爲中
也。車字門鏡像之意自可見云云
三從經云祕密下。明説大空點中。自分爲二。
初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於迦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三。初明五類
分二門。二明五字皆圓點。三明字義説不説
初中於迦遮吒多波等者。於二十五對文分
惠證二門。故云於迦遮乃至皆是證門也
二從梵書下。明五字皆圓點中。以此五字皆
同圓點等者。抑壤等五字皆空點故云爾也。
其義自可見云云
三從涅槃下。明字義説不説中。涅槃經此五
字亦具明字義者。彼經如來性品説諸字門
云。俄者一切諸行破壞之相。者智惠義知
眞法性。拏者非是聖義。喩如外道。那者三寶
安住無有傾動。摩者是諸菩薩嚴峻制度。所
謂大乘大般涅槃云云故云涅槃此五字亦具
明字義也。今毘盧遮那佛宗者。言此經意者
此五字是大空三昧也。譬如虚空遠離衆相
而含容萬像。今此大空點亦如是。自體無主
而遍一切定惠法門。具足大自在力能成辨
諸事也。故別不説字義也。其義自可見云云
妙印鈔卷第三十六
  御本云元徳二年庚午十二月二十五日加
點了 沙門阿寂六十一



妙印鈔卷第三十七
 沙門阿寂紀 
  釋入曼荼羅具縁品第二之餘
三從次世下。明偈頌意中。又分爲五。初別表。
二明所願圓滿。三明具願決定。四明勸誘修
行。五明勸信印成 初別表。自可見云云
二從眞言下。明所願圓滿中。又分爲二。一明
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具下。明隨釋中。是心所祈願之願者。是
即菩提心所起之願也。所謂悲智具足定惠
平等二利圓滿之願也。此願圓滿者。指初法
明道位也。復次如來一一三昧門聲字實相
等者。一一字門皆是如來無邊萬徳三昧門。
而聲字實相有佛無佛性相常住不壞法身
也。故云復次如來一一三昧門乃至即是如
來本地法身也。爲欲以此法身等者。言以此
常住不壞化身而平等加持衆生。令得見此
法爾聲字實相三密。故云爲欲以此法身乃
至加持如是法爾聲字故也。此聲字即是諸
佛加持之身者。此聲字者是即法佛如來無
相三密。以是義故自性法身如來以此無相
三密加持衆生。故云諸佛加持之身也。所謂
諸佛者無相法身也。此一一字門即是如來
等者。此一一字門無相法身三密故。一一聲
字實相法界量等。第一微妙不可思議境界。
超越於三世絶離於方所。故云此一一字門
即是如來不思議果不從別處來也
三從具足下。明具願決定中。又分爲二。初明
牒經。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具存下。明隨釋中。亦分爲三。一明具足
勝願。二明決定義。三明以決定成金剛印
初中。所言勝願者。一切總持三昧十力四無
畏等無量所願滿足圓備。故云勝願也
二從所云決定下。明決定義中。且如阿字門
等者。言且如修行阿字門之時。聲字實相擧
體皆悉不生也。若證入時又還唯證此不生。
更始終中間無異路。住如此決定故。更不生
疑惑。故云決定也
三從復次下。明以決定成金剛印中。是如來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