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妙印鈔 (No. 2213_ 宥範紀 ) in Vol. 58

[First] [Prev+100] [Prev] 550 551 552 553 554 555 556 557 558 559 560 561 562 563 564 56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空形方形作之者。方形是a字形也。此虚空
者即是a字本不生之大空也。與前二地二
空入掌中之義同一也。又眞言中初種子a
字是也。雜色間雜等者。大空所含種種萬徳
也。印義有相無相平等。可思之。其兩邊各一
點者。即是悲智具足義也。如法華經云。定慧
力莊嚴以此度衆生云云又論云。勝義行願三
摩地爲戒云云又諸佛説教常依二諦等云云
如是等義故兩邊置一點也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花臺上安此曼荼羅。其中置大日如來。令住
法住印也
三從@a下。明説眞言中。@a此是種子也者。是
即眞言初阿字也。此一字是行者。指傍角一
點云此一字是行也。是第二寂靜不可得@a
也。所謂大空無相之行也。印相之中。以二空
入掌中即是也。阿吠馱謂具一切智也者。即
一切智智是即本地法身已證智也。費提即
具義也。此一切智具足種種不可思議智慧
方便。而能持一切衆生本初不生之體。令至
第一實際也。故云爾也云云
妙印抄卷第六十七 一校了


妙印鈔卷第六十八
 沙門阿寂紀 
  釋祕密八印品第十四之餘經第五
疏十七
八從第八下。明説迅疾持印中。又二。一明牒
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同前虚心合掌乃至欠若利
計莎訶云云
二從第八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印相。二明
曼荼羅。三明眞言
初中。第八印合掌者虚心合掌也。自可見印義
更問
此是如來者指本地法身也。迅疾持者。法界
速疾轉故云爾也更問
二從曼下。明曼荼羅中。曼荼羅同前虚空者。
如前第七曼荼羅。但前壇雜色間雜。此改爲
青色。前只以二點安兩邊。此以衆多白點圍
之。故云曼荼羅乃至以衆多白點圍遶也云云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花臺上安此曼荼羅。其中置大日如來。令住
迅疾持印也
三從摩下。明説眞言中。摩訶瑜伽此字加三
昧是種子也者。yukayu加傍角之點爲種
子。所謂大乘也。以法界之體爲乘。爲到法界
平等源底故加三昧之點。是即法界等至之三
昧也。上印相中。當心相到者即此義也。瑜伽
謂諸佛瑜伽者。諸佛者本地法身所具五智也。
瑜伽者此云相應。所謂以本有五智相應本
有五大也。故男聲呼之。摩訶瑜祇儞者。所謂
以本有境冥本有智。故女聲呼之。共言摩訶
者。此瑜伽瑜祇廣大無量而最勝最頂。故云
摩訶也。眞言主者指如來也。住大瑜伽者。住
如上廣大相應也。依此法界廣大迅疾加持
故。行者大願速成就。至得法界大自在之瑜
伽也。故云眞言主乃至而得自在也。瑜藝詵
伐哩欠空也者。平等法界大空也。闍哩生也
謂空生也者。空即是色義也。迦是作也作此
生者。ka字作也。所謂作者上之生也。等於空
也鷄者。此作此生本來不可得故即等同大
空也。所言大空即kha也。是即色即是空之義
故云迦是作也乃至等於空也鷄
六從復次下。明總結中。又二。一明四智四行。
二明八皆大日印
初文。自可見
二從當知下。明八印皆大日印中。當知此八
印皆毘等者。是即大日如來八徳故。四智四
行其座位雖不同。只是大日如來自性心蓮
華八葉功徳也。是即約根本云大日印也。故
云當知此八印乃至依次配四印也云云
七從經中下。明應受者七徳中。又二。一明誡
不應輒授與人。二明擇七徳具足人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祕密主是名如來乃至除已
潅頂云云
二從經中下。明隨釋中。經中者指當所經文
也。以誡阿闍梨者。經云不應輒授與人等故
云爾也
二從次若下。明擇七徳具足人中。又二。一明
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其性乃至而求法者云云
後從次若下。明隨釋中。又八。一明其性調柔
徳。二明精勤堅固徳。三明發殊勝願徳。四明
恭敬師長徳。五明念恩徳徳。六明内外清淨
徳。七明捨身求法徳。八明不輒授所由。前七
自可見。委細如具縁品中説之
八從所以者何下。明不輒授所由中。此是如
來祕藏之要等者。此八印是本地法身毘盧
遮那如來祕要之藏也。就中一一印母殊第八
印者是祕要之中祕要也更問以是義故輒爾
不可授未潅頂之人。若授之者犯越法三昧
耶罪招無間之業者也。故云此是如來乃至
自招無間大獄之罪耶也
  已上釋祕密八印品竟
釋持明禁戒品第十五
將釋當品。即開爲四。一明大意。二明品題。三
明來意。四明入文判釋
初明大意者。今金剛手就尸羅性戒沒栗多
制戒二種戒。即以六問而奉問於如來。如來
因茲説二種戒。所謂一性戒三平等
戒是也
二制戒
戒即六月
等是也
所謂三平等戒者。經云。縁明所起戒。
住戒如正覺乃至等礫石衆實等四行半文者。
説三平等戒也。次時限戒者。乃至滿落叉以
下。説時限戒也。所謂六月念誦三月念誦等
之時限是也。但此時限云見眞方息故以見
諦爲期也云云是即此品大意也
二釋品題者。持明禁戒者。持謂總持。明謂圓
明。是即三平等性戒義也。禁戒者即制戒也。
所謂六月念誦等時限之戒也。故疏釋住戒
如正覺等文云。此答云何住戒也。即是三平
等故。福徳増長故。悉地得成也云云已上釋三
平等戒也
云。月時數者皆是持誦之限也乃至一相一味
眞實之見難信難解。如來復以異方便世間
持誦之法。而助眞實之見。故次説六月持誦
已上釋時
限禁戒也
以如是等義故名持明禁戒品也」
三宣來意者。上來諸品中雖説深淺等曼荼
羅及種種持誦方便等。未説眞言所乘持明
禁戒。故疏云。時金剛手爲彼修眞言行諸菩
薩等。當有持明禁戒之法。猶未説此因縁。只
以次復以偈問佛故。言諷誦也以是等因縁
故次上品此品而來也
四從時金剛下。明入文判釋中。大分爲二。一
明薩埵發問。二明如來説戒
初中。又二。一明長行。二明偈頌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時金剛手乃至禁戒之法者。經之爾時
金剛手乃至諸菩薩故文。未曾引之也
二從猶未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釋結前生
後。二明釋二種戒
初文。自可見
二從然戒下。明釋二種戒中。又二。一明擧二
種梵語。二明出漢語釋二戒
初中。然戒西方音有二者。表二種戒也。一者
尸羅二者沒栗多者列也
二從戒有下。出漢語釋二戒中。有二謂本性
戒及制戒也者。表及列也。尸羅性戒是長時
所持之戒者。指自性平等法界之體。是即三
世常恒無有改變。故云性戒。亦云長時所持
之戒也。今沒栗多須成就等者。言沒栗多是
持誦成就戒也。所謂制戒也。如六月念誦中。
或但服乳或但服水乃至服風等者。是即一
縁一相但住a字圓明。或但住va@m字圓明。乃
至住ha@m字圓明等也。若能如法持誦相應同
諸佛如來。若不如是者不能同諸佛等者。即
是制戒之義也。故云今沒栗多須成就故制
之也。乃至或云制戒皆是沒栗多也。依修此
戒故諸根清淨。故云此是修行戒也。謂淨身
故須行之。謂淨諸根也。沒栗多是有時願之
戒等者。行者表心定一月二月乃至年歳等
之時限。於此時中成就其求願。故云沒栗多
是有時願乃至亦罷故異名也。所謂異名者。
尸羅及沒栗多名異故云爾也
二從今此下。明偈頌中。自七。一明問二戒云
何發起。二明問云何修行離著。三明問幾時
月禁戒終。四明問云何修行増威徳。五明問
何時離時方法非法。六明薩埵雖能問離名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云何成禁戒。云何住尸羅
云云
二從今此下。明隨釋中。今此問中者。指初二
句之問也。具問二義者。成禁戒及住尸羅之
二義也。先問云何明制戒者。所言明者持明
也。制戒者禁也。言先問云何持明尸羅云何
眞言制戒也。即上二種者。問尸羅及制戒云
何發起耶也。或本云發習。發謂發得圓明。
習謂修制戒也
二從次問下。明問云何修行離著中。又二。一
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云何隨所住。修行離諸著
云云
二從次問下。明隨釋中。謂知是已修行等者。
知解如上之二種戒相已也。修行隨所在方
等者。言修行時云何可離著耶。所以然者。既
云住尸羅。若有所住者又可有能住。若有能
住所住者生滅無常之法也。問云何於修行
無著而得大果也。故云次問云何
修行乃至得無著也。問中意者乃至即是有著
今云住處而修行之也。何於修行之中而即
無著得成大果故
三從次問修行下。明問幾時月禁戒終中。又
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修行幾時月。禁戒得終竟
云云
二從次問修行有下。明隨釋中。次問修行有
時節不等者。言如聲聞戒者限盡形。今爲此
戒亦如此不耶。若言不如此者。此戒既從縁
而得。云何與無相寂滅法而相應耶。設令雖
有解了之智。以何爲限量耶而問難スル
四從復次下。明問云何修行増威徳中。又二。
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住於何法教。而知彼威徳
云云
二從復次下。明隨釋中。謂今依止何處等者。
言依止何等行處。云何而修行増長威徳。令
同法身如來威徳耶而問
五從云何時下。明問何時離時方法非法中。
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云何時方乃至而得離也者。經之離時
方作業乃至説其量等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既問下。明隨釋中。既問終始者。上既問
禁戒始終之相畢。故次又問其離相量也。故
云既問終始乃至何而可得也。又問持此戒
時方也者。時謂三世等時也。方謂所住之方
位也。如此等時方何時得遠離耶而問也。故
又問持此戒時方也。問何時得此等也。然
佛戒者等者。言法佛自然智離時方及非法
等諸作業。何時當離如此等事而同一相平
等之體耶而問也。故云然佛戒者即如來自
然乃至可修宜在何處也
六從金剛下。明薩埵知雖問離名利中。又二。
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先佛所宣説乃至仁中尊證
云云
二從金剛下。明隨釋中。又四。一從金剛下明
於先佛所已知解。二從今下明爲修眞言行
者發此問。三從非下明無他求及名利。四從
今我下明薩埵誠言佛獨證知。其義一一可

二從時大下。明如來説戒中。又二。一明爲生
問故還爲生嘆。二明以偈正答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是時薄伽梵乃至大徳持金
云云
二從時大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能嘆善言
善哉。二明所嘆異名
初中。時大日如來等者。言離自利名聞。偏爲
一切衆生奉問之故。如來知彼誡心故歎言
善哉善哉也。故云時大日乃至故而歎之也」
二從勇者下。明所歎異名中。又五。一明歎勇
義。二明大士義。三明大有情義。四明金剛手
義。五明大福徳
初中。能除一切無相之怨者。於無相有重重
無盡之無相。所謂外道凡夫斷無邪見。二乘
灰身滅智。般若空理。闇證無相等是也。總而
言之。九種之心量顯乘之行果。皆是莫非無
相之怨。以何故。不知如來内證三平等之萬
徳。故云又勤精進無有休息。處生死中而無
厭惓。能除一切無相之怨。以此衆多義故名
大勇猛
二從猶下。明大士義中。猶行大願者。上願窮
盡無上菩提。下願度盡一切衆生。故云大願。
求普遍法界之大智大悲法故云大法。起法
界平等大行故云大行。成最極無上第十一
地之大事故云大事。住如此等大丈夫之心
地故云大士也。故云猶行大願乃至故名大
士也
三從此有下。明大有情義中。其義自可見云云
四從能持下。明金剛手義。如初品中釋之」
五從又名下。明大福徳義中。是佛歎金剛手
之功徳者。金剛手體即法界塔婆故。與如來
法界塔婆之功徳。平等無二。故云又名大福
徳者乃至即是積集如來功徳也
二從今從下。明以偈正答中。自六。一明答二
戒云何發修問。二明答云何修行無著問。三
明答幾時月禁戒終問。四明答云何修行増
威徳問。五明答何時離時方法非法問。六明
佛説如説修行功徳
初中。又三。一明諸佛道同。二明答成禁戒問。
三明答住尸羅問
初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今從此以下佛亦以偈答耳者。結前生
後自可見。所制戒殊勝先佛宣説者。經之所
説殊勝戒古佛所開演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佛又下。明隨釋中。佛又者指大日也。引
佛者。指十方三世道同佛也。此戒者指制戒
性戒也
二從明制下。明答成禁戒問中。又二。一明牒
經。二明隨釋
初中。明制乃至正覺住者。經之縁明等二句。
未會引之也
二從由持下。明隨釋中。由持此戒者指制
戒也。所謂修行六月等時限戒故。發六大
之圓明。而成悉地同如來也。故云由持此
戒故乃至即同於佛也 問。若爾者何故住
心抄以住戒如正覺之文。爲云何住尸羅之
答耶 答。今此住戒如正覺一句。通上句之
縁明所起戒之制戒。亦通下句令得成悉地
之性戒。故知住戒如正覺者。住制戒如正覺。
亦住性戒如正覺故。此一句兼通性戒制戒。
以是義故住心抄以此戒如正覺句。爲云何
住尸羅之答文也
三從此下。明答云何住尸羅問中。又二。一明
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以此修行故乃至悉地之果者。經之住
戒如正覺令得成悉地爲利世間故文。未會
引之也
二從此答下。明隨釋中。佛意言如佛所住之
戒者。如諸佛住三平等。行人亦住三平等故。
悉地得成福徳増長也。故云此答云何住戒
也乃至悉地得成也。已上答第一問畢
二從自眞下。明答云何修行無著問中。又三。
一明眞實等引故住佛戒。二明心法業果一
相故住佛戒。三明離法非法故住佛戒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自眞實乃至名常等引者。經之等起乃
至戒當竟一偈。未會引之也
二從自眞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自眞實義。
二明無礙故住等引。三明眞等故住佛戒
初中。自眞實自持等者。言行者自住自證自
然智。口眞言身印心觀念相應故。即見自性
清淨本尊。非但見而已。又如實我身即同本
尊。非但同本尊而已。又同十方三世一切諸
佛。如此自住三平等。故云自眞實也
二從行者下。明無疑故住等引中。行者修行
時佛海大會者。行者於如祕密曼荼羅位品
所説之佛海大會。諦信堅固無有一分之疑
惑。若不然者眞言之行更不成。若無疑慮者
速住三平等。而攝一切功徳攝在自身。故云
行者修行時乃至合爲一名爲等引也
三從能住下。明眞實等引故住佛戒中。能住
如此等者。以自眞實三平等故得住佛戒也。
故云能如此乃至即是住佛戒也
二從菩提下。明心法業果一相故住佛戒中。
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菩提心法乃至得自在者。經之菩提心
及法乃至得諸法自在一偈三句文。未會引
之也
二從菩提心即下。明隨釋中。又六。一明釋菩
提心。二釋法。三釋果。四釋業。五明釋一相離
相。六明於法自在義
初中。菩提心即是如來正因者。謂花臺中胎
藏是即自性法身也。故云謂心王也
二從法下。明釋法中。法謂心法等者。謂八葉
以下心法也。故云法謂心乃至如花臺之有
葉蘂也
三從此妙下。釋果中。此妙果即同於佛者。指
上之花臺妙果。是即經所言修學業果之果
是也。即同於佛者。即同本地法身也
四從所謂下。釋業中。所謂業者等者。指經之
業果之業也。一向是善業者。離諸邪倒分別
妄業。而性起純白之善業。故云一向是善業。
所謂如來四攝妙行也。故云即是如來妙行

五從以此下。明一相離相中。以此修行等同
於佛者。如此心法業果一相平等如海水一
味。所謂a字同一味也。以同一味故。從最初
發心。其制戒性戒及妙業皆同佛也。故云以
此修行乃至等同於佛也。佛離一切相者。本
佛及一切諸佛皆悉離諸相住如是淨戒故。
所持戒所作業所得果皆悉同於佛。而一相
無相也。故云佛離一切相乃至以其一相無
相離作業故也。若分別一分之能所者。非如
來持明戒。故云若行者乃至即非持佛戒也」
六從又此下。明於法自在義中。又此戒者。指
如此之三平等一相離相戒也。即是如來無
師之慧者。言此三平等離相戒者。是即自性
法身如來自然自性證之智體也。得住此一
切智智故。於一切法得最自在。而自利利他
妙業皆圓滿也。故云即是如來無師之慧由
住如來智乃至謂自得法又能利他也。故次
經云有性義中通達者。經之通達利衆生句。
未會引證也。是即雖住平等戒。通達空即是
色故。常恒利衆生。故云有性義中通達也」
三從常修下。明離法非法故住佛戒中。又二。
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常修無所著乃至諸寶者。經之常修無
著行等礫石衆寶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謂自得下。明隨釋中。謂自得一切法等
者。結成於法得自在義也。以於法得自在離
法非法。其心平等無取捨無所住。具如三平
等戒中記。故云離於是法非法乃至況瓦礫
之與金寶耶也。已上答第二問事
三從次答下。明答幾時月禁戒終問中。又三。
一明結前生後。二明牒經。三明隨釋
初結前生後句。自可見云云
二從乃至下。明牒經中。乃至洛叉乃至而竟
者。經之乃至滿落叉乃至禁戒量終竟一偈。
未會引之也
三從如淺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淺略。二明
深祕
初義。自可見
二從今下。明深祕下。又三。一明見實爲終。二
明將成時先相。三明復次義
初中。今此不爾等者。今經意非以十萬遍爲
落叉。即以見實爲佛意之洛叉。自非見實者
無有中間止息義。非如世間持誦者限爾所
時而求淺近之効驗。故云今此不爾乃至其
淺末之効也。所謂如上住三平等入我我入
不可思議之時。佛功徳滿自身。而其功徳納
身中不馳散也。故云然此中持誦應如上乃
至亦不從身更流出也
二從然將下。明將成就先相中。又三。一明身
心異常。二明其心不傾動。三明三毒止息相」
初中。然將成滿時者。如上住見眞實三平等
戒時。將悉地成就相漸現前。如蘇悉地經等
説。故云然此將成滿乃至説成就之相也。餘
文自可見
二從洛叉下。明其心不傾動中。洛叉是見義
者。見初法明道之諦理。名爲見也。亦名成就
義者。是亦成就法明道果位故云爾也。從行
者下釋其見本尊及成就之相也。自可見
三從或時下。明三毒止息相中。或時一切所
食之味者。一切麁食即成甘味故。噉不貪美
食。是即貪欲止息之相也。故云或時一切乃
至是貪息相也。其瞋息等者。言雖瞋恚強盛。
依三平等戒妨非止惡之徳故。頓止息。譬如
極熱時洗浴清涼泉水者。盛熱忽止息也。故
云其瞋息相者乃至所不能嬈也
三從復下。明復次義中。又三。一約三等明義。
二約洛叉明義。三約異方便明義
初中。復次等金石等者。瓦礫與金寶而同一。
無間與菩提亦等。是即三平等深旨也。若住
如此平等。更無一分取捨分別。爲月時持誦
之限也。故云等金石乃至持誦之限也
二從又下。約洛叉明義中。又洛叉是&MT00006;
徒果反土
的也聚也
譬如射法初雖&MT00006;。漸漸三弓功
シテ中齊。洛叉義亦如是。初心始行之
人三密不相應故。不徹於諦理。如彼習射之
初射&MT00006;。漸漸三密功積終得見諦理。如漸漸
三弓功成終中中齊。故云又洛叉乃至是洛
叉義也
三從復次下。約異方便明義中。復次如上所
云一相一味眞實之見者。指如上之自眞實
等引之義也。言如此一相一味平等之見難
解難入故。佛以異方便世間一月乃至六
月等持誦遍數。説六大法界無礙自在圓明
常住祕密究竟之法。依之行者如法如説習
修者。頓得至如上之三平等之源底。證得法
明道之位也。故云復次如上所云乃至與前
不異也。已上答第三問畢
四從其第下。明答云何修行増威徳問中。自
四。一明一月持誦。二明二月持誦。三明三月
持誦。四明四月持誦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最初金輪觀乃至能調出入
云云
二從第一下。明隨釋中。又四。一明坐黄色方
壇擧體阿。二明所持印。三明服乳不食餘物。
四明一月深義
初中。其第一月當觀金剛者。六月最初故云
其第一月也。當觀金剛者。如祕密曼荼羅品
所説。觀黄色金剛方壇。以三&T037992;金剛爲界域
也。觀其自身等者。自身坐彼方壇中。作黄色
方形阿字。而擧體全阿字遍滿。猶如自身地
大遍滿己身。故云觀其自身乃至皆是此字

二明所持印。如密印品所説云云
三從當下。明服乳不食餘物中。當於一月等
者。於最初一月中。行者住一縁一相之a字黄
色之圓明。但以本初不生之一味爲其食也。
然言乳者。乳是四味能生之本味也。酪等四
味皆從乳味而生。是即如從a字出生@aa@m
a@h@a@h之四字。是故觀達a之一字之時。四字
自然具足。所謂自性果徳五轉圓滿之義也。
服乳之一味之時。所生之四味法爾具足。所
謂平等法界自性天然之衆徳甘露味也。是
即五智功徳也。以此五智具足之乳。資成五
大所成之身。而圓滿六大無礙。故經之飮乳
以資身也。餘文可見。若觀眞言者。四處流出
眞言也。此四字以一字爲一息連續不絶。故
云若觀眞言乃至爲一息也。若觀種子者。無
a字也。是亦出入隨命息無間斷。故云若
觀種子但無間作息也
四從雖下。明一月深義中。雖云一月等者。言
假令於一月中。一日二日乃至五日十日至
見諦。是名爲一月持誦。乃至百千萬月至見
諦。亦待此見諦之期。而名一月持誦。故云雖
云一月乃至以見爲限也。復次一者等者。言
一者住a字聲字實相。而一相一味而見圓
明。故云一月也。復次口眞言身印心觀念三
密相應一相一味而見圓明。故云一月也。故
云復次一者乃至名滿一月也
二從次第下。明二月持誦中。又二。一明牒經。
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次於第二月乃至而服醇淨
云云
二從次第二下。明隨釋中。自四。一明坐白色
圓壇。二明所持印。三明擧體va字。四明但服
淨水
初中。次第二月住於水輪者。如上品所説。觀
白色圓壇。以四蓮華令圍之。故云住於水輪
乃至如上方便也
二從手作下。明所持印中。即前觀音印者。指
祕密八印品中第三蓮華藏印也。又是密印
品中不壞金剛座印也。可思之
三從觀其下。明擧體va字。准a字可知云云
以白眞言者v@a@mv@ava@mva@h。若觀眞言者可觀此
四字。若觀種子者可觀va字也。又以此眞言
之字爲出入息。准a字可知。問爲觀嚩字耶
等者。問意謂爲觀va字。亦爲觀本所持種子
vu字耶而問也。付之若決其義者。vavu只是
一字之轉也。其義如上記之。然者就字體va
字可觀之歟
四從是月下。明但服淨水中。但以此眞言水
va字也。入息白乳之字者。a字命息也。白
乳亦是a字色也。言以此va字入a字本不
生故。即va字言説不可説也。以此va字言説
不可得而爲食。不可食餘物也。故云但以此
眞言水乃至爲食也。餘文可見云云
三從第三月下。明三月持誦中。又二。一明牒
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次於第三月乃至而生身意
云云
二從第三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坐三角赤
色壇。二明所持印。三明此月中不求食
初中。在火輪中等者。如上觀三角壇。以四之
三角圍之。自身在其中。以ra字全爲遍身。其
色亦赤色也云云
二從作下。明所持印中。作慧刀印者。即是大
慧刀印也。其義如上説之
三從其下。明此月中不求食中。謂不得乞食
等者。隨得食之。不可得乞食。故云不求一切
食乃至則不食也。但以羅字爲食耳者。如上
va字。亦入a字門成塵垢不可得。以此塵
垢不可得而爲食故。無始罪障皆悉燒盡無
有餘。故云但以ra字乃至令無有餘也。以此
義故等者。印名大慧刀與此字而相應。是即
暗盡明成義也。故云以此義故一切乃至佛
慧明也。經而生身意語者。出生三部無盡莊
嚴藏。故云備謂備具此印也
四從第四下。明四月持誦中。又二。一明牒經。
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第四月風輪乃至攝心以持
云云
二從第四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坐黒色風
輪壇。二明但飮風非如外道。三明所持印」
初中。在風輪中等者。如上所説。於蓮華臺上。
半月形而側。以點圍之。故云在風輪中是側
月也與上同者。自身坐其中。全體遍身ha
也。如上品所説。故云其色黒乃至如上説也」
二從此四下。明但飮風非如外道中。此四月
中等者。如上以ha字因業不可得而爲食。不
食餘物。亦非如彼外道飮風氣而存生也。故
云此四月中乃至而生也
三從當下。明所持印者如密印品所説。此印
難作。故云此難作者也。已上答第四問畢」
五從第五下。明答何時離時方法非法問中。
又二。一明第五月持誦。二明第六月持誦」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金剛水輪觀乃至是爲第五
云云
二從第五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坐方圓黄
白壇。二明斷諸食以ava爲食。三明五月以
來住無著離我
初中。從金剛至水同等諸佛者。今擧方圓二
曼荼。一切諸佛曼荼羅攝在之。所謂從金輪
者方壇也。至水者圓壇也。祕記文可思之。故
同等諸佛處金剛水輪中也。身坐其中齊
以下者。自身坐彼方圓黄白壇中。而其齊以
下在黄色方壇之中。故云齊以下黄之中也。
齊以上在白色圓壇之中。故云以上白色也。
不作印者。印是身密表示也。大空無レハ色身
示不印也。是即無著離我之義也。彼
經次誦一字明結大羯磨印時時不間斷。可
思之
二從用阿下。明斷諸食以ava爲食中。用阿
縛二字者。言以淺黄色乳水爲食。是即上a
va二字色味合論也。故云用阿縛二字餘如上
也。餘文可見
三從自五下。明五月以來住無著離我中。自
五月以者。言從此五月至六月。此兩月皆修
無著離我之妙行。故云爾也云云
二從次第六下。明第六月持誦中。又二。一明
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遠離得非得乃至亦捨利非
云云
二從次第六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坐風火
壇。二明訶羅爲食。三明總釋六三持誦
初中。處風火輪者。如上品。蓮華臺上置半月。
以衆多點令圍之。其中安三角壇。所謂行願
風吹ra字智火。令熾盛如劫災猛焔。三障四
魔皆悉被焚滅無有餘。故云處風火輪除一
切障亦是風輪中有火輪也。准上知者。如第
五月。齊以下是風輪半月黒色。齊以上火輪
三角赤色。故云准上知乃至以上是火也
二從用訶下。明訶羅爲食中。用訶羅爲食
者。黒赤間雜圓明爲食。故云用訶羅爲食
也。得與不得等者。設有施者雖令得之。更不
可食。何況乞食而食之耶。故云得與不得亦
一切不食也。亦捨諸利養無染清淨。故云
切不食也迄捨利養
三從六月者下。明總結釋六三持誦中。六月
者擧數也乃至爲淨身口意也者此四行餘文在
上品之終。是即
タル
爛脱也
初六月不成等者。若經月時六月而
持誦時不成就者。更又經六月持誦。乃至展
轉雖經百千萬六月不成者不可點止。即以見
諦可爲其期也。如六月持誦。三月念誦亦爾
也。故云六月者擧數也乃至爲淨身口意也」
六從次佛下。明佛説如説修行功徳中。又三。
一明能護天等。二明馳散障者。三明所同大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梵釋等天衆乃至隨所命作
云云
二從次佛下。明隨釋中。次佛説者。結前生後
句也。一切梵釋者。攝在欲色界天王天衆。所
謂擧梵而攝盡色界天王衆。擧釋攝盡欲界
天王天衆。故經云梵釋等天衆也。龍鬼八部
遠而敬禮等者。是即地居諸假號天等也。是
即受諸佛菩薩教命敢不違越善神八部等
也。故云龍鬼八部遠而敬禮共而守護乃至
而奉給之諸持明仙住其左右也。即如不二
經中讃阿闍梨功徳云。諸持明仙常爲小使。
焔魔王水天火天風天主藏天大自在天那羅
延天帝釋天等。常爲使者供給所須。一切意
願速獲。不久當得大金剛阿闍梨位法性大
日之身云云
二從一切下。明馳散障者中。又二。一明牒經。
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不善爲障者乃至馳散如猛
云云
二從一切下。明隨釋中。一切惡鬼等者。若隨
諸佛教命不違本誓諸天善神等遠而敬禮而
守護如上。若不如此惡行不善梵釋諸天等
乃至惡形羅刹等。爲一切害爲一切障者。即
見行者威光如劫災猛焔億千日月輪。大生
恐怖疾走無邊方。故云一切惡鬼乃至皆不
得便也。又經云。乃至釋梵尊水火風焔魔頂
行之惡類疾走無邊方。一切惡種惹淨行苾
芻衆難調毒惡龍那羅延自在護世四天王速
降令失命云云
三從猶如下。明所同大聖中。又二。一明牒經。
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隨所住法教。乃至悲愍而救
云云
二從猶如下。明隨釋中。猶如大吉祥者。總
被三聖者。所謂金剛手觀自在文殊也。擧此
三聖者攝在三部聖衆也。所謂金剛手降伏
門。故經云調伏難降者如大執金剛也。觀自
在増益門。故經云饒益諸群生同於觀世音
也。文殊息災門。故經云等正覺眞子一切得
自在也。但經説中下。疏列下中上。是即顯三
部互融無礙而無勝劣高下也。行者等同如
此等三部之聖衆智慧功徳而無有異。故云
無有異也。又經讃行者功徳云。此人如金剛。
此身如光聚。此人如蓮華。此身如羯磨。身如
遍照尊。身如妙吉祥。身如金剛輪云云
  已上釋持明禁戒品竟
妙印鈔卷第六十八 一校了
  御本云元徳三年辛未四月六日加點了
 沙門阿寂六十二 


妙印鈔卷第六十九
 沙門阿寂紀 
  釋阿闍梨眞實智品第十六經第五終
疏第十七中
將釋當品。即開爲四。一宣大意。二釋品題。三
明來意。四明入文判釋
初宣大意者。依金剛手之二問。如來説祕有
之相最祕之相智之中大智心之中大心。所
謂本有六大云祕有。本有三密云最祕。本有
四曼云相。復次縁起萬徳云祕有。本有曼荼
云最祕。本有縁起畢竟無相云相也。故經云
譬祕中最祕。疏云祕有之相最祕之相也。是
即此品大意也
二釋品題者。阿闍梨如上記。眞實者。自性清
淨内證眞實之干栗馱心也。故疏云此中眞
言心者此心梵音汗栗馱之心即是眞實心
也。此品中説此心而爲阿闍梨眞實之體性。
故云眞實也。次智者a字所生之智也。所謂
本有妙境妙智也。故疏云眞言智者智之中
智無上無過也。從心眞言所生智此最爲大。
一切心眞言者所謂阿字門也。以是義故名
爲阿闍梨眞實智品也云云
三宣來意者。上來諸品中雖説阿闍梨弟子
衆徳之相。方圓三角半月等壇。及三月持誦
六月念誦等衆多自利利他之行相。未説阿
闍梨眞實智體。然今將説之。故云上雖廣説
阿闍梨弟子之相。及方便作曼荼羅度弟子
等。然是中阿闍梨眞實之相猶未廣説。今者
金剛手爲滿足其義味故。今更次復問云云
次上品而此品來也云云
四從爾時下。明入文判釋中。自二。一明金剛
手發問。二明如來答問
初中。又二。一明長行。二明偈頌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爾時乃至眞言之心者。經之爾時持金
剛者乃至眞言之心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上雖下。明隨釋中。上雖廣説乃至度弟
子等者。結前句也。然是中阿闍梨乃至今更
次復問者。生後句也。其義自可見
二從云何下。明偈頌中。又二。一明問云何爲
眞言心。二明云何解了名阿闍梨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云何乃至之心者。經之云何乃至語心
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又復下。明隨釋中。又復此中眞言心者。
指一切眞言之心之文也。即是眞實者。指自
性清淨不二眞實心也。前品問答皆偈頌也。
今此問答復偈頌也。故云從前以來乃至今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550 551 552 553 554 555 556 557 558 559 560 561 562 563 564 56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