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妙印鈔 (No. 2213_ 宥範紀 ) in Vol. 58

[First] [Prev+100] [Prev]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初中。純是雜類鬼神等者。一切雜類非人鬼
神畜類等皆有西方。以其類甚多故圖中無
別名相。但得心能思度可圖之也
二從訖勞下。明諸龍差別。自可見云云
三從皆右手下。明諸尊持物差別 已上於
南西中有亂脱更問
妙印鈔卷第三十二 一交了
  御本云元徳二年庚午十二月十七日加點了
 沙門阿寂六十一 



妙印抄卷第三十三
 沙門阿寂紀 
釋入曼荼羅具縁品第二之餘經第一
疏第六
第二從經云爾時下。明薩埵説偈中。自分爲
五。一明諦觀世尊。二明難現難遭。三明遥見
功徳。四明修行無上。五明惠深不動
初中。又分爲二。初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
經。自可見
二從時佛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二。初明結前
生後。二明深自慶幸
初中。如所示現普門曼荼羅者。指住心品所
説奮迅示現藏也。演説諸尊圖位者。指當品
右所説之圖位也
二從祕密下。明深自慶幸中。以普眼觀此一
一諸尊者。金剛手以平等法界普眼。而遍觀
察如上示現圖位諸尊。皆不出a字本不生
際。悉是從自心法界自性清淨蓮華臺上色
心實相所出生種種無量普門示現境界也。
故云以普眼乃至不可窮盡也。依之深自慶
悦無極。發未曾有心。彌於眞言法教而生難
遭之想。欲奉問深義於如來。以是義故先説
偈奉讃嘆如來也。故云爾時深自慶幸乃至
先説偈也云云
二從初偈下。明難遭中。又分爲三。一明擧喩
顯難遭佛。二明密法倍難。三明難遭所由
初中。又分爲二。初明交牒。後明隨釋
初中。即交牒可云。一切智惠者乃至時時乃
一現者云云
二從初偈意下。明隨釋中。一切智惠者等者
指大日如來也。如彼靈瑞花等者。此花開敷
時轉輪聖王必出現故名靈瑞花也。如來出
世從此花猶難。故云雖則難遇也
二明然此下。明密法倍難中。又分爲二。初明
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即交牒可云。眞言所行道倍復甚難遇
云云
二從然此下。明隨釋中。倍復難遇之等者。靈
瑞花開敷雖難。佛出世倍難。適雖値佛出世。
遇如來三密祕教猶倍倍甚難。故云然此眞
言法要倍復難遇之也
三從何以故下。明難遇所由中。此是如來祕
藏者。十地等覺尚不能見聞。何況於二乘凡
夫類乎。故云此是如來祕藏也。於煩惱生死
長夜。以祕密神通力堅守護。爲四魔三障不
所動轉。亦爲不信非器而不授與之。譬如輪
王妙藥非其人不能服。故云長夜守護乃至
則不入其手也。世尊在世等者。如來在世尚
六祖之族致毀謗。何況於濁世末代豈不毀
呰耶。故云世尊在世乃至況末代乎也。復次
此經等者。既經擧優曇花之喩明難現難遇
之因縁。故云復次此經自釋難現因縁也
三從若衆下。明遥見功徳中。又分爲二。初正
明遥見功徳。二明釋無量稱
初中。又分爲二。初明交牒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無量倶胝劫乃至消滅盡無
餘者云云
二從若下。明隨釋中。若衆生一見等者。若有
衆生纔一見此法界曼荼羅者。無始生死以
來十惡五逆四重謗法等無量重罪皆悉消
滅。必得無上菩提記&T040879;。是故鈍根薄福衆生
不能遇此教。若遇此曼荼羅一見者。當知是
則利根智惠福徳甚厚之人。爰以大師云。非
苦地難得。遇此教則難云云故云若衆生乃至
所能遇也
二從一見下。明釋無量稱中。又分爲二。初明
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何況無量稱住眞言行法者
云云
二從一見下。明隨釋中。一見尚難等者。纔一
見功徳尚爾也。何況於依三密法教次第修
行乃至受許可潅頂之人哉。當知此人蒙海
會理衆稱嘆。名稱普聞同大日如來萬徳。故
云一見尚難乃至故曰無量稱也云云
四從經云下。明修行無上中。又分爲二。初明
交牒。後明隨釋
初中。即交牒可云。行此無上句乃至一切苦
不生者云云
二從經云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二。初明引牒。
後明作釋 初引牒。自可見
後從即是下。正明作釋中。修行無上菩提句
者。直指阿字。此阿字無量萬徳滿足故云句
也。是故此阿字爲一切眞言之王。是即毘盧
遮那如來救世法王。故云即是修行無上乃
至眞言救世者也云云次二句等者。指止斷諸
惡趣一切苦不生之二句也。是則此阿不思
議妙用能令行人成就金剛性故速斷離諸惡
趣。故金剛頂云。但觀字因起。等同於大空。堅
住金剛性。全成金剛體。速轉自身分。便同金
剛身云云
五從經云若修下。明惠深不動中。又分爲二。
初明引牒。後明隨釋 初引牒。自可見
二從若具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三。初擧法説。
二明擧譬。三明合譬
初中。若具存眞本者。指十萬頌廣本也。惠極
深不動等者。指本不生際也
二從如下。擧譬中。如大海等者。譬如大海最
極深底以甚深廣大故遠離二邊。更無波涛
相激。又以甚深廣大故風不能動搖。故云惠
極深不動乃至不搖也
三從若行者下。明合譬中。又分爲三。初明法
説。二明譬説。三明合譬
初中。若行者入此眞言大海心者。就此有二
義。一者指地前如實大菩提心。如次下云。我
等初發心時由住此無上句故。乃至能於金
剛惠海。甚深不動云云二指初法明道位。是即
a字本不生大海。以前後際斷故。云一切
諸法不能動搖等也
二從如娑下。擧譬説。自可見
三從若解下。明合譬中。則知曼荼羅種種方
便等者。今此曼荼羅無量諸尊種種方便皆
不動a字本不生之實際。而成種種未曾有
不思議妙業也。故云如娑竭羅乃至住於實
際也
第三從經云時普下。明大衆勸發中。自分爲
三。初明勸發意。二明大衆讃嘆。三明大衆證

初中。又分爲二。初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引
牒。自可見
二從彼諸下。明隨釋中。彼諸大衆者四重法
界諸尊聖衆也。聞佛廣演等者。聞説如上四
重法界圖位。雖欲問此中甚深法界標幟等。
以奉敬重世尊故更不發言也。故云彼諸大
衆乃至未敢發言也。依之大衆各各心思惟。
此中金剛手能知衆會之心又能測如來之智
乘機説偈。定此人知可シト決集會之疑網。故
大衆同共讃嘆金剛手。故云以金剛手乃至
勸令發問也。又十佛刹等者。言以一味平等
義故。一人讃嘆皆融通普門大衆之三密。故
云又十佛刹微塵衆等乃至倶時別説也
二從偈云下。明大衆讃嘆偈中。又分爲二。初
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引牒。自可見
二從眞言者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三。明所行
法門。二明能行人。三明大衆同心
初中。眞言行即是三平等法門者。眞言行雖
多不過五相三密。然行者於自身作五相三
密之觀行。又於已成諸佛如此。於諸佛作此
觀行已。於一切衆生亦如此。三三平等平等
無 無別也。住如此三平等。湛然清淨如虚
空如滿月如蓮華。名爲眞言行。亦曰三平等
法門也
二從汝於下。明能行人中。汝於持三密人中
者。指金剛手云汝也。於覺三平等之人中最
爲上首故。請奉問普門深義於如來。故云汝
於持三密人中乃至普門深義也
三從如仁下。明大衆同心中。如仁者等者。如
金剛手所念我等一切大衆皆有是存念。勸
發速陳説。故云如仁者乃至當速陳説也
三從次云下。明大衆證明中。又二。初明引牒。
二明隨釋 初引牒。自可見
二從言我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三。初明師子
吼證明。二明所作依眞言行。三明未悟得益」
初中。言我等者指諸大衆也。初發心時者指
凡夫地最初發心也。由住此無上句者住阿
字門也。乃至能於金剛惠海者指初法明道
位也。如此從初發心乃至初法明道位常恒
住阿字本不生甚深海故無有動轉。故必定
師子吼作證明。故云我等初發心時乃至現
作證明也
二從我等下。明所作皆依眞言行中。皆由住
眞言行者三平等妙行也。依眞言勢力者。依
阿字眞言王勢力得所作皆成就也云云
三從若汝諮問下。明未悟得益中。又分爲二。
初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及餘菩提大心乃至眞言法
云云
二從若汝下。明隨釋中。言依汝之問諸求大
乘者皆通達三密妙行不久而與我等同等。
以見如此義利故同心勸發也。故云若汝諮
問如來乃至同心勸助也
第四從爾時下。明薩埵發問中。自分爲五。一
明結前生後。二明問彩色義。三明問諸門標
相。四明八種問。五明總結諸問
初中。又分爲二。初明交牒。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爾時執金剛乃至而説偈言
云云
二從爾時下。明隨釋。自可見云云
二從初下。明問彩色義中。二。一明交牒。二明
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云何彩色義乃至是色誰爲
初者云云
二從初一下。明隨釋中。又分爲四。一明問何
是彩色義。二明問以何色。三問安色先内耶
外耶四問布色何色爲先。第一問意。問總以
五色如此綵色有何等深意義味耶也。第二
問意。問以何等色如此彩色耶也。第三問意。
問安置此色先爲安内院先爲安外院耶也。
第四問意。問布色時五色中何色爲先耶也。
此是造曼荼羅等者。是即於造曼荼羅有多
種支分之中一種支分也。所謂圖畫尊位支
分也。故云爾也
三從次偈下。問諸門標相中。又二。一明交牒。
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門標旗量等乃至願尊説其
量者云云
二從次偈下。明隨釋中。又三。一問門旗形量。
二問門廂形量。三問建諸門法度量
第一問意。謂問於門門其標旗形相云何。又
其標旗大小量云何也。第二問意。謂問門門
其左右廂曲形相并其大小量云何也。第三
問意。謂問建立諸門時其内外門廣狹法量
并其門形相云何也。如是種種祕密標幟者。
一一形相標幟皆是普門攝入祕密也。故阿
闍梨能能通達可建立之。故云如是種種乃
至普通達之也。是又建立門標一種支分也。
故云又是一支分也
四從次有下。明八種問中。又二。初明交牒。後
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奉食華香等乃至云何住三
昧者云云
二從次有下。明隨釋中。又分爲八。一問云何
奉食等。二問寶瓶相形等。三問云何引弟子。
四問云何令潅頂。五問云何供養其師。六問
云何護摩。七問云何名眞言相。八問三昧淺
深相
第一問意。謂問云何奉獻飮食衣服及香華
燈燭等種種供養也。第二問意。謂問云何作
寶瓶云何莊嚴云何加持作淨云何安置等
也。又問幡蓋鈴鐸珠鬘瓔珞云何可安置莊
嚴耶。故云當知一切諸供養乃至辨其性類
也。是即安置供養支分也。故云又是一種支
分也云云第三問意。謂問云何加持引召應度
弟子可入曼荼羅也。第四問意。謂問云何爲
弟子作潅頂法則也。第五問意。謂云何親近
供養阿闍梨耶也。此中有淺深弟子。所謂問
初心始行弟子唯依世俗曼荼羅。云何召入
潅頂而奉獻阿闍梨耶。若問久修瑜伽弟子
爲作祕密潅頂者。又云何召入潅頂奉獻阿
闍梨耶也。故云然此中復有二種乃至奉獻
阿闍梨也。正作法時者。第七夜正欲授潅頂
時所有加持作淨教誡教授方便等皆有此
中。故云正作法時乃至皆此中攝也。是又應
度弟子支分也。故云又是一種支分也。第六
問意。謂問云何淺略分護摩。云何深秘護摩。
云何内外護摩。云何息災護摩。云何増益護
摩。云何降伏護摩。乃至所用護摩物等種種
方便云何也。第七問意。謂問云何三部五部
眞言部類差別。并字相字義及眞言總相別
相等耶也。第八問意。謂問云何諸三昧門淺
深差別并普門一門三昧不同耶也。如是等
法則義利能能通達然後堪成阿闍梨。故云
凡阿闍梨乃至不應建立曼荼羅也。已上第
六問事業護摩支分也。第七問具縁眞言支
分也。第八問三昧差別支分也。故云又成三
種支分也。上來金手十五問畢
五從如是下。明總結諸問中。又二。初明交牒。
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如是發問已者云云
二從如是下。四言明隨釋。自可見云云
五從大寂下。明如來答問中。亦五。一明誡聽。
二明答色義。三明通答三問。四明答門標相
等。五明答何住三昧句
初中。又爲二。初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牟尼諸法王乃至爲大有情
説者云云
二從大寂下。明隨釋中。大寂法王者。應化釋
迦云牟尼。對此故法身毘盧遮那如來云大
寂法王也。即是佛無上惠者。自然自證一切
智智是也。如此一切智智必依如是三密加
持方便而生。故云要由如是方便得生也
二從初一下。明答色義中。又二。初明引牒。二
明隨釋 初引牒。自可見云云
二從猶如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二。初以淨疊
喩顯阿字門義。二以染衣喩顯諸字加持義」
初中。又分爲二。初明喩。後明合譬
初明喩中。猶如世間染色等者。譬如以紅紫
等純淨白疊一入再入染之時隨染令成純一
同色也。復次譬如大小諸河流入大海同一
色味。所謂鹹味也。今色義如此。以法界種種
色染衆生心王大海令同一色味也。故云以
味解色也。如云袈裟色味者。此擧以味顯色
之證據也
二從今此下。明合譬中。今此曼荼羅等者。今
金剛手所問曼荼羅色義亦如此。以五輪法
界不思議色。染衆生白淨信心之淨疊。令成
淨菩提心之一味。所謂阿字本不生甘露味
是也。故云今此曼荼羅乃至同一淨菩提味

二從復次下。以染衣喩顯諸字加持義中。又
分爲二。初總擧譬。後別明合諸字義 初譬
意。自可知
二從今以下。別明合諸字義中。又分爲四。一
明羅字加持。二明va@m字加持。三明ha@m字門義。
四顯kha@m字門義
初中。今以羅字等者。以ra字智火焚滅弟子
心中妄想戲論塵垢。頓使成無自性灰燼。故
云今以羅字乃至便成灰燼
二從然後下。明va@m字大悲徳中。既焚滅塵垢
令成淨菩提心無自性灰燼已。故以va@m字大
悲之水洗淨菩提心之灰燼。使純一清淨盡
諸戲論。故云然後以嚩字門乃至離諸戲論

三從然後下明ha@m字因業不可得義中。染作
法界曼荼羅者。既以ra@mva@m二字加持故成純
白清淨之法器已。故住ha@m字門因業不可得
三摩地。染作法界曼荼羅也
四從令種種下。明kha@m字門義中。令種種普門
身者。住ha@m字門所染作曼陀羅聖衆身也。令
此普門法界身皆同kha字等虚空色。故云令
種種普門身皆同實相色也云云已上釋第一
問之答竟
三從次有下。明答三問中。又二。初明交牒。二
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先安布内色乃至是謂色先
後者云云
二從次有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三。初明答當
以何色句。二明答云何運布句。三明答是誰
爲初句
初中。次有兩偈者。今所校牒二偈文是也。通
答三問者。就問彩色義有四問中。除彩色義
之問自餘三問也。間雜交通而答三問之意。
故云通答三問也。問中云當以何色等者。是
正釋答第二問也。然經文別不説之。説色先
後之文中説潔白最爲初乃至一切内深玄
故。以此五色兼答當以何色之問。故云今此
答中具用青黄赤白黒五色也。此中今此答
中者。指第四問之答中也。是即通答三問故
云爾也
二從偈云先安下。明答云何運布之問中。又
分爲二。初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引牒。自可

二從是下。明隨釋中。是答云何布色等者。第
三問意。謂問正彩畫時先爲畫内院先爲畫
外院耶故。今答文先安布内色等者。言答正
彩畫時先可畫内院非先畫外院也。故云是
答乃至何處後起也。所言處者。指内外院之
處也云云
三從潔白以爲初下。明答是誰爲初句中。又
分爲二。初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引牒。自可

二從是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二。一總明五色
次第。二明色先後多少
初中。又分爲五。初約五佛明義。二約染受次
第明五根義。三擧或説判義。四約五種悉地
明義。五明諸彩不出五色
初中。潔白是毘盧等者。言白是中臺淨法界
色。爲諸煩惱垢塵不所染故云白也。是一切
衆生自性清淨之本源故爲諸色之初也云云
亦是寶幢等者。言立淨菩提心寶幢降伏四
魔滅除蓋障證初法明道位大智印三昧。故
云赤色爲第二也。黄色是娑羅樹王等者。言
黄色是白赤間雜色。所謂以東方寶幢佛ra
字智光照中臺自性清淨白蓮時。境智和融
無二無別。故以白赤間雜黄色爲娑羅樹王
佛之色。以境智不二故成正覺。而萬徳開敷
至到金剛輪實際故云黄色也云云青是無量
壽色等者。既成正覺已。即住普現色身三昧
普示現大悲萬徳。猶如淨虚空無所依而含
藏萬像。故云青色爲第四也。黒色是鼓音如
來等者。普現色身化儀已圓滿。住大寂涅槃
之自證。若捨加持神力則一切心量衆生非
其境界。故其色幽玄深遠也。故云黒色有最
後也云云
二從復次下。約受染次第明五根義中。亦分
爲二。初略擧受染始終。二委悉配釋其義
初中。復次如世間淨帛先受染色者。白是受
染最初也。黒是受染最後也。故云復次如世
間乃至曼荼羅色義亦然也
二從白是下。委悉配釋其義中。白是越百六
十心等者。超越百六十心故生淨信。是則五
根中最初信根也。赤者大勤勇義者。以ra
智光降伏天魔是精進義也。黄謂一念相應
時等者。謂定惠平等一念相應。故云是名念
色故第三也。青者大空三昧義是名定色。可
云云黒者謂大涅槃等者。如前釋云云
三從或有説言下。明擧或説判釋中。白色最
初等者。此中約受染次第故白黄赤青黒次
第也。故云白色最初乃至黒爲第五者。此約
受染淺深也。有容有上之義者。謂受色時者
白之上加黄。黄之上加赤。赤之上加青。青之
上加黒。故云有容有上之義也
四從復次白下。約五種悉地明義。自可見云云
五從復次下。明彩畫不過五色中。如世間彩
畫等者。諸世間彩畫雖無盡不出五色。巧惠
者能分布有無量色形。故云如世間彩色乃
至無有窮盡也。今此法界曼荼羅彩色亦如
是。四重法界諸尊聖衆形色性類雖無量無
邊。不邊五字門。故云法界不思議色乃至且
擧一途法門提其綱領耳也
二從經云先安布下。別明色先後多少所由
中。又分爲二。初別明色先後所由。二明色多
少所由
初中。又爲二。初重明別牒。後重明作釋 初
別牒。自可見
二從凡圖下。明隨釋中。凡圖畫法等者。言但
先釋色内外并先後。今釋色内外并先後所
由故重別牒也。所謂先安立内心華臺已。然
後乃至第一第二第三重。故云當先建立内
心乃至以及第三重一切世天眷屬也。所以
然者。内心若不成者必定自餘不可成立故
也。就中次造第一重伊字三點等者。遍知院
持明院者佛部所攝也。右蓮華部左金剛部
故。如此三部皆是如來三部妙用。而不縱不
横如面上三目。猶似伊字三點。故云爾也。但
彼第一鈔加中臺八葉。是一練磨義也
二從又諸下。明色多少所由中。又分爲六。一
明中臺及第一重有五色。二明第二重界道
有三色。三明第三重一色。四明行道院等用
一色。五明引瞿醯證。六正明色次第所由
初中。又諸界道中央及第一重等者。此兩院
外界同皆用五色。所謂從内次第白赤黄青
黒也。其圖如第一鈔云云故云中央及第一重
乃至最外布黒色也
二從其第二下。明第二院有三色中。第二重
亦如上次第者。如第一從内次第布白赤黄
三色。青黒二色除之也。其圖又如第一鈔云云
故云其第二重乃至布白赤黄三色也
三從第三重下。明第三重但有一色中。但布
純白一色等者。除赤黄青黒四色。但用白色
許。其圖又如第一鈔云云
四從其行下。明行道院用一色中。其行道等
者。言此外其毎重重行道院供養院外縁等
皆用純一白色也。其圖又如第一鈔云云故云
其行道乃至隨作一純色界也
五從瞿下。明引瞿醯證中。瞿醯云但用白色
者。彼經摩訶曼荼羅品第七云。中胎及内院
應用五色而作界道。其第二院應用三色。第
三外院唯用白色而作界道。其著食院及行
道院但用白色而作界道云云
六從所以下。明色次第所由中。又分爲二。初
明從深至淺所由。二明從淺至深所由
初中。所以先白色從中向外等者。如上從内
次第布白赤黄青黒故云爾也。明此菩提心
等者。是即菩提心白淨信心義也。故五根中
以信根爲初。若此白淨信心大菩提心信根
不立時。一切増長無由故以白色爲最内也。
次赤是大勤勇大精進力故降四魔故以赤爲
進根。次黄是理智平等義念念増長到金剛
輪際故以黄爲念根也。青是大空三昧故以
青爲定根。黒是大寂涅槃體故以黒爲惠根
也。故云所以先白色乃至黒色最居外也云云
二從若從下。明從淺至深次第所由中。又分
爲四。初明第三重用白色所由。二明第二重
用三色所由。三明第一用五色所由。四明畢
竟同歸
初中。若從淺至深等者。言第三普門隨類垂
迹爲初門。直開發淨菩提心超百六十心入
初法明門時。頓出過世間而上菩薩位故但
用白色。是即唯白淨信心大菩提心也云云
云若從淺至深乃至唯以白色爲界也
二從第二曼下。明第二重用三色所由中。於
白之上更加赤色黄色等者。言以自迹歸本
故第三重白色爲本。而此上加赤黄。是即赤
勇勤菩提心之中進修之萬行。黄是一念相
應萬徳開敷。是即第三重信根之上加進根
念根圓滿正覺也。故云於白之上乃至萬徳
開敷也。爾時即入重玄門等者。所謂入重玄
門有二種。一妙覺入重玄門。是即一向爲化
他不動寂光境智施普現色身於三世。故云
即入重玄門居寂光土也。二等覺入重玄門。
是即自行化他相兼。言住行向地功徳具足
圓極。四十一地無明既雖斷盡。金剛喩定未
現在前。妙覺圓照未證得。以是義故從等覺
位入重玄門倒修凡事。故敢不知本地之眷
屬。是即未識如來祕藏。故云爾時即入重玄
門乃至三色爲界也
三從第一重下。明第一用五色所由中。於三
色之上者。指第二重白赤黄三云爾也。更加
青色黒等者。所謂青色大空三昧身口意密三
平等無盡加持。并黒色如來常住大寂涅槃
畢竟無相無像也。如此普現色身加持自在
三昧并大寂涅槃。是大日如來祕密奧藏。非
等覺已還境界。唯如來獨所屬也。故云乃至
非普爲一切衆生故名眷屬也
四從又入下。明畢竟同歸中。又入此深玄色
等者。言於此深玄色有二義門。一a字爲東
方乃至第五AM+uH字爲中臺。是因行證入如次
a@aa@ma@h也。束此四點而爲第五AM+uH。謂因行
證入者是如來本來四徳。此四徳外全無中
臺大日。故四點合成而爲AM+uH。此AM+uH字是如來
自證悲智具足中胎藏也。開此中胎藏不思
議法界爲四方四隅。是即於四轉各有因果
悲智故成八葉也。以是義故今又入此深玄
色等者住衆點具足第五AM+uH字門故云爾也。
是即中臺院安布五色此意也。然如此衆徳
皆平等一味。故云爾時見五智色皆同一法
界色何有淺深之殊也。二a字爲中胎乃至
AM+uH爲北方。是即a字所具四點。符應群機時
四方置之。中臺唯本有無相a字也。故漸入
超昇頓入等諸群機各四轉窮滿畢竟同歸a
字之本源。故云而諸衆生有漸入者乃至畢
竟同歸故云一切内深玄也
四從經云下。明答門標相等問中。自三。初明
答旗廂二問。二明諸門廣狹量。三明深祕義」
初中。又分爲二。初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引
牒。自可見
二從曼荼下。明隨釋中。又二。初明答門標旗
相。二明廂衞形相
初中。曼荼羅夾門皆竪幢旗者。幢謂門左右
柱也。旗謂其標幟也。二標相距釋量令與中
胎正等者。距猶去也至也。假令中胎廣五尺
者亦門廣五尺也。故云爾也。上置横括者。二
幢上横置雲木也。其二幢間廣亦同前。故云
其廣亦然也。幢竿上皆置偃月者。二幢上皆
通置半月。所謂仰月也。其仰月下各垂二旗。
其旗爲體方形ニシテツテ而爲兩幟。故云幢
竿上皆置乃至上鋭下垂也。其圖如第一鈔
云云四維際亦置幢竿等者。於四隅皆亦有如
此幢竿。故云四維乃至兩向置之也。於大勤
勇門者東門也。金剛手門者南門也。蓮華手
門者北門也。其四維上ニハシク四隅シテ半月上
置如意寶也。如此圖如第一鈔云云
二從夾門等下。明廂衞形相中。又分爲五。初
正明廂衞形。二明橛形數。三明加持眞言。四
明引金剛線結界。五明小壇量法
初中。夾門廂衞處等者。謂四方諸門相形猶
字之形也

二從而於中間下。明橛形數中。其形自可見。
一廂六橛等者。於一門立六橛。四方合二十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四。并四角故二十八也。第二第三重爾也。都
合八十四枚也
問曰。此圖與第一鈔相違如何 答。彼依異
説圖之。此依師傳圖之 問。何故存異説耶
 答。疏云一廂六橛兩邊總十二橛云云是即
於一門似有十二橛。言一廂六橛者一門之片
方也。云兩邊總十二橛故。當知兩邊者於一
門中而辨兩邊故。一門有十二橛云云又如亞
字形云云然於此字一片有六折目。兩邊合十
二也。當知如此字形者可有十二橛。是即符
合兩邊總十二橛文也。依如是異義爲治慢
法者以練磨義故第一鈔圖之也 問。若然
者師傳義又依何文理。今如此圖耶 答。即
於此疏文如此之圖可得心也。所謂一廂六
橛者。於一門總有六橛故云爾也。兩邊者指
中胎兩邊故云爾也。不言東西者理在絶言
也既云四門并四角二十八枚。當知於一門
有六橛故四六二十四。并四角橛故成二十
八枚也。三重都并八十四枚也。亞字形出
レルタル&T069222;之許也。非取字形之全體也。
是即師資相承口傳耳。以是義故今如此圖
云云
三從皆以下。明加持眞言中。皆以不動等者。
如上門標并金剛橛等皆以此二明王眞言隨
一可加持也
四從阿闍下。明引金剛線結界中。又分爲二。
初明淺行師作法。二明深行師作法
初中。阿闍梨正作法夜者。至第七夜。既畫曼
荼羅已。普覩見中胎并第一重曼荼羅。識彩
畫滿足。然後從中胎次第竪橛引線。但其線
從通門右邊之廂曲而始。順引迴至通門處
則止メテ。而不可横也。故云阿闍梨正
作法夜乃至通門處則止不須横斷也。第二
第三重亦如此。但不能堪者必於第三重不
可有闕少也。故云若不能爾者乃至勿得闕
少也。但其線至通門處隨門幢竿卷擧
也。故云當擧線乃至使不閡頭也。如此調橛
五色。然後結界後者從通門可出入。從自餘
門不可出入。故云既結界竟乃至輒越餘處
也。但出入時必可誦不動眞言也云云
二從若是下。明深祕師作法中。亦可周匝以
線圍斷者。若深祕阿闍梨者。其通門處亦如
自餘門以線可圍斷也。若欲出入時觀我身
大日如來。成無礙自在虚空法界身。不生越
線之想。隨意出入無咎也。故云若是瑜伽阿
闍梨乃至隨意出入無咎也。六橛間迴屈處
者。門廂曲分量皆令均等。不可有長短。故云
六橛間乃至均停也。其行道院并諸廂衞皆
與中胎量正等也。故云仍須通行道乃至廂
衞亦如是也
五從花臺下。明小壇量法中。花臺是潅頂處
者。即是正覺壇是也。其花臺與中胎藏相同。
故云蓮華壇規製同中胎藏八葉之藏也。其
量極少十六指也。其門向大壇而開也云云
二從偈下。明諸門廣狹量中。二。一明牒經。二
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謂第一下。明隨釋中。又二。初正明門廣
狹量。二明置二龍王
初中。謂第一重門廂等者。其第一重成九分。
然後其中一分爲門廣狹量也。第二第三重
亦如此次第得増廣處。是故瞿醯云。凡諸方
門要當中開。謂量九分。其八分者。各取四分
爲兩邊。取中一分而開爲門。其出入門稍應
闊作。自餘諸門以白色末而作畫閉。所閉者
稍向外曲。或置門印而閉其門。或置護方契
云云故云謂第一重門乃至各得其處也
二從於第二下。明置二龍王中。置二龍王兄
弟者。難陀兄也在廂曲南。拔難陀弟也在廂
曲北。故云於第二重門乃至拔難陀在北也。
餘文可見云云
三從阿闍下。明深祕義中。又分爲二。一依門
數明深義。二就線明深義。三依門廣狹明義」
初中。若作深密釋等者。言上來既依淺略釋
門標等竟。故次釋一一祕密標幟。故云若作
深祕釋也。餘文自可見
二從金剛線下。就線明深義中。金剛線即是
等者。修多羅此云線。又云經。能貫線攝持三
十七品等無量功徳法門速令至中胎藏。故
云爾也。後次其五色是標五力。即如來五智
力也。此五智力攝持萬善萬行不令散失。故
云金剛線即是乃至作法門分齊也
三從所以外下。依門廣狹明深義中。所以外
門標相等者。言門廂曲并門廣狹及行道院
量皆與中胎令正等者。一一法門標幟等皆
與中胎淨法界無量萬徳同一平等。爲欲顯
無有毫末増減。故云所以外門乃至無有毫
釐増減也。又第一第二第三重門次第増廣
者。從中胎自證之徳發廣大悲。從此大悲出
現無量普門隨類色身。譬如沙羅樹王種子
根莖花菓次第増廣甚多。故云又合所行乃
至漸次而増加也云云
五從偈云略説下。明答何住三昧句中。自分
爲三。初明聽許勸修。二明如來定。三明三昧
差別
初中。又分爲二。一明未修不堪者。二明表三
昧名義
初中。又二。初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引牒。自
可見
二從此以下。明隨釋中。從此以下答曼荼羅
等者。從此以後答何住三昧問。是即一種三
昧支分。故云答曼荼羅中三昧支分也。若未
修瑜伽者等者。若未入此深三昧者不作阿
闍梨何以故。三昧支分不具故也。自未成。何
況作他師耶。故云若未修瑜伽乃至法事不
成也
二從經中下。明表三昧名義中。又三。初總表
二種。二略明義。三明廣釋三昧
初中。經中略釋三昧名義者。指略説三摩地
一心住於縁之二句也。次深廣説之者指廣
義復殊異以下文也
二從初略釋下。明略釋三昧中。謂心係縁一
境而不馳散等者。就此有普門一門差別。所
謂若普門行者係縁於a字本不生之一境不
縁餘境。一境一縁而住唯一明朗。名爲等持。
故禪要云。所言三摩地者更無別法。直是一
切衆生自性清淨心名爲大圓鏡智。上至諸
佛下至蠢動。悉皆同木無有増減。但爲無明
妄想客塵所覆。是故流轉生死不得作佛。行
者應當安心靜住莫縁一切諸境。假想一圓
明。初觀之時如似於月。遍周之後無復方圓。
唯見明朗。更無一物。亦不見身之與心。萬行
不可得猶如虚空。亦莫作空解。以無念等故
説如虚空。非謂空想。行住坐臥一切時處。作
意與不作意。任運相應無所罣礙。乃至成佛
唯是一道。更無別理。此是諸佛菩薩内證之
道。非諸二乘外道境界云云若不然者非等持。
故瑜祇經云。於一散亂心此障即爲便云云
提心論云。一切衆生本有薩埵。爲貪嗔癡煩
惱之所縛故云云故云初略釋者謂心乃至一
心住於縁也。若一門者。於四佛四菩薩以下
三昧門中。各住一相一縁全同彼三密。復不
餘縁故云等持也。以如是等義故云謂心係
縁一境乃至一心住於縁也
三從且就下。明廣釋三昧中。又分爲二。初明
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即交牒可云。廣義復殊異。大衆生諦聽
云云此中大衆生者指金剛手。薩埵有三義
中。愚童薩埵者衆生也。是則於六道生死苦
輪而忍樂修行堅持不捨義也。故是小衆生
也。金剛薩埵於盡空法界發最大菩提心修
最大行。欲證最大果而忍樂修行堅持不捨。
故云大衆生也云云
二從且就下。明隨釋中。又分爲六。一明三品
觀想。二明普門三昧義。三明一門入法界義。
四明辨定中邪正。五明深行觀解。六明結釋
廣義難盡
初中。且就有相瑜伽等者。言依字印形像三
密門住一縁一相不復馳散。故云有相瑜伽
也。如下世間成就品等所説云云上謂觀毘盧
遮那等者指五佛瑜伽也。所謂觀彼字印形
像同彼三密故云爾也。中謂觀文殊等者指
四菩薩以下諸菩薩也。下謂觀因陀等者指
第三重隨類普門身也。於如此等上中下諸
尊聖衆一一三密。一縁一相不復馳散。成一
一三摩地已。從一一門得入法界海。故云且
就有相瑜伽乃至皆一種入法界三昧門也
云云
二從若總下。明普門義中。若總觀如是普門
大衆等者。所謂於一心法界中。觀見如此不
可思議普門大衆。更不異縁。是普門三昧門
也。故云若總觀如是乃至亦名普門世界三
昧門也
三從如一門下。明一門義中。或但入正遍知
部者指佛部也。普皆集會等者。所謂或佛部
或蓮華部等。於各各部中。普集各各眷屬而
成其部。故云或但入正遍知部乃至普皆集
會爲一三昧門也。餘三菩薩亦爾者。指除蓋
障地藏虚空等三菩薩也。隨行人心量等者。
如此普門一門但依行者心量大小廣狹而成
其不同。故云隨行人心量大小種種不同也
妙印鈔卷第三十三 一交了



妙印鈔卷第三十四
 沙門阿寂記 
  釋入曼荼羅具縁品第二之餘經第一二
疏第六
四從行者下。明定中邪正中。又分爲五。一明
邪觀相。二明異境現前。三明與境相應不著。
四明我慢定相。五明觀成就相
初中。行者修習瑜伽等者。修三密妙行時。若
與本觀異者皆是邪觀而非正觀也。故云行
者修習乃至皆是邪觀也
二從如於下。明異境現前中。或見日月等者。
如此等瑞相雖現。若非本所修觀者皆是邪
觀也。故云如於定中或見日月乃至皆不應
取也
三從但如等下。明雖與正境相應猶不著中。
但如常一心者。言如本所觀。以一相一縁故
雖與正境相應。爾時深修觀察十縁生句不
可生味著。故云但如常一心乃至不應味著

四從若見下。明我慢定相中。若非本所修境
而如上異境界現前時。依之不可生違順之
心。爾時依本所觀彌精進修觀與正境可相
應。然見異境界以爲殊勝而生愛慢者。此名
爲我慢定。又名慳執定。故云若見異境界乃
至名慳執定也
五從但與下。明正觀成就相中。自然得見倶
胝佛刹等者。是初法明道位也。此中佛謂等
者。色相具足百千衆事圓滿也。刹謂淨處者
密嚴淨刹華藏世界等是也。如是相應時觀
智成就初法時道現前時。未見諦時種種境
界皆悉一一次第通達不謬。故云但與正觀
乃至而無所罣礙也
五從復次下。明深行觀解中。謂於一一善知
識等者。指四重法界諸尊一一三密也。所謂
法門者口密。身者身密。眞實相者意密也。於
如此等三密。住一縁一境不生愛著戲論是定
也。故云謂於一一善知識乃至是等持義也。
如入阿字門者大日三昧也。餘文自可見云云
六從若使下。明結釋廣義難盡中。若使者設
也假令也。言設如來於無量無數劫説是中
廣義。不可窮盡其奧數。故云若使如來乃至
不可窮盡也。今欲以兩偈攝之者。指佛説一
切空乃至圓滿薩婆若二偈八句文也。此二
偈文雖略。義廣多故。諸三昧道究盡無餘。仍
云廣義復殊異大衆生諦聽也云云
二從此中下。明如來定中。又分爲二。初明交
牒。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佛説一切空乃至圓滿薩婆
若者云云
二從此中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七。一明入阿
字門。二明説必定印。三明佛佛道同。四明初
心即極。五明世間三昧。六明出世間三昧。七
明大空三昧
初中。又三。初總表二種三昧道。二明引牒。三
明隨釋
初中。此中復二者。非指此兩偈中而言此中。
是即遠指此偈及經第二卷而云此中復二
也。所謂初明如來三昧印者。今此兩偈所説
三昧是也。次明三昧道中差別者。指經第二

二從偈云下。明引牒。自可見云云
三從即是下。正明隨釋中。即是入阿字門者。
謂一切諸法皆悉入阿字門不生不滅不可得
不可思議也。無有少分可得相少分定相。以
是義故以無盡法界爲一心法界。以一心法
界爲無盡法界。一相一縁平等平等名如來
三昧。故云佛説一切空者即是入阿字門乃
至名爲正覺之等持也云云已然者等者。或本
作所以然者云云若出此心性者。言境智共自
心也。若不然者不出生滅無常分域。云何名
爲定耶。唯是以自心之智覺自心之境。是即
本來常住境智和融色心究竟。是故云三昧。
故云若出此心外有境界乃至故得名爲等持
也。此是正大日如來無盡莊嚴藏三昧也。若
異此者非正觀也。故云此是毘盧遮那乃至
皆名邪觀也
二從次説下。明説必定印中。次説者。言初標
中言初明如來三昧印。其次云佛説一切空
者即是入阿字門等。既説如來三昧眞言已。
是故今亦説三昧相應必定印故云次説也。
必定印者何印更問在
第四
三昧唯證心者。疏依未
會。經依治定。故云三昧證知心。所言三昧者
彼三昧耶。所謂正覺三昧耶也。彼三昧唯自
證心。非自餘三昧之所得。故云彼更無異得。
彼者彼也更問
三從次云下。明佛佛道同中。又分爲二。初明
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彼如是境界者。彼者直指一切衆生自
性清淨之體。如是者。彼自性清淨十界平等
任持如是如是境界故云爾也。如是如是境
界是五智成就如來等持。故云一切如來定
云云
二從如大下。明隨釋中。如大等者。引經顯佛
佛道同。所謂佛性首楞嚴定金剛三昧般若
波羅蜜等。皆是一切衆生自性清淨心蓮華
三昧異名也。故云如大般涅槃乃至更無異
路也
四從若行下。明初心即極中。若行人等者。眞
言行人最初發心時。如實知自心之實相時。
直住如來大定。豈此外復經次第昇進。方至
大日如來極位乎。故云若行人乃至方至究
竟乎也
五從復次下。明世間三昧中。瑜伽行人若蒙
諸佛等者。以有相有縁加持力故覩見種種
不思議事。皆是以有相有縁故非出世三昧。
如下世間成就品所説也。故云復次瑜伽行
人乃至故名爲世間三昧也云云
六從若此下。明出世間三昧中。若此三昧現
前時等者。如上難思境界現前時。即以十縁
生句一一觀察相應見性相不可得。名爲出
世間三昧。是即如下出世間成就品所説。故
云若此三昧現前時乃至是名出世間三昧也」
七從然尚下。明大空三昧中。然尚以空病未
空故者。言雖證世間出世間二種三昧。未
遮空病故未名爲等正覺。以如實大菩提心
心自知心心自證心時。覺知如上不思議境
界皆是自心之實際。爾時不住有相亦不住
無相。雖有相無相畢竟平等。而具無量諸相。
是即阿字大空是也。是即如下三三昧品所
説。故云然尚以空乃至故名大空三昧也。住
此三昧者等者。所謂住阿字大空三昧。有無
自在無礙時。圓滿一切智智也。故云住此三
昧者即是乃至圓滿薩婆若也
  已上經第一卷竟
三從經第二下。明三昧差別中。又分爲六。初
明説諸尊本所通達三昧。二明入一體速疾
力三昧。三明説正覺三昧。四明薩埵領解。五
明甚深發問。六明佛説三昧差別
初中。又分爲二。初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中。又二。初明至經第二。後正明引牒。二文
共自可見
二從如來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五。一明結前
生後。二明隨類身皆佛體。三明本通達法自
説。四明一一三昧叵盡。五明初法明道所知
 初明結前生後句。自可見
二從三重下。明隨類身皆佛體中。三重曼荼
羅等者。上來所説三重曼荼羅所現諸善知
識皆是大日如來普門萬徳隨類一身。是故
不改一一身即如來身。故云三重曼荼羅乃
至悉名爲佛也
三從此等下。明本所通達法門各自説中。此
等一切諸佛者指四重法界諸尊也。如此等
諸佛菩薩等。各於本所通達法門。自説其
三昧道句。故云此等乃至自説彼三昧道也。
若現世天乃至則説辟支佛三昧道者。第三
重示現也。或現菩薩身等者第二重所現也。
若現持金剛身等者第一重所現也云云
四從當知下。明一一三昧叵盡中。當知此中
偈頌等者。指第一卷終二偈文。所以然者。此
偈中三昧廣義皆盡無餘故。上文云今欲以
兩偈攝之使究盡無餘也。故知此中偈頌如
是無量刹塵等者。猶委細釋通彼意。令三昧
廣義究盡。故云當知此中偈頌乃至非世間
結集經卷所能具載也
五從然諸下。明法明道所知中。若深入瑜伽
境界者。指初地證得三昧也。得彼三昧時。如
此一一三昧了了通達視聽。與如來正説無
異途。是時名爲超越三時之佛日所説經教。
故云然諸行人乃至爲佛加持之日也云云
二從經云下。明一體速疾力三昧中。又分爲
二。初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文。自可見
二從謂入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二。一明三昧
證知。二明普門照機不謬
初中。謂入此三昧者。言入此一體速疾力三
昧時。證知四重法界一切諸尊皆是六大法
界智體也。故云謂入此三昧乃至皆同一法
界智體也
二從於一下。明普門照機不謬中。於一念中
等者。今得此一體疾速力三昧時。於一念中
普觀察盡空法界微塵數三昧門。一一根縁
彼彼應度法并可度不可度等無量方便。皆
悉圓滿具足。故云於一念中能次第乃至故
名一體速疾力三昧也
三從爾時下。明説正覺印中。又分爲五。初明
結前生後句。二明成佛外迹。三明菩提實義。
四明結釋生佛無二。五明起教所由
初中。又分爲二。初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即交牒可云。於是世尊復告執金剛菩
薩言者云云
二從爾時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二。初明結前
句。後明生後句
初中。遍觀察已了知等者。明觀察如來普門
法界一切三昧道同一體。故云爾時世尊乃
至皆是佛乘也
二從復爲下。明生後句。自可見云云
二從初有下。明成佛外迹中。又分爲二。初明
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即交牒可云。我昔坐道場乃至號名大
勤勇者云云
二從初有下。明隨釋中。初有二偈者。今所校
牒二偈是也。明成佛之外迹者。其眞成佛者
如實知自心位是也。然天人修羅不能伺其
内證眞實成佛。唯見其降魔等外迹謂爲成
佛。故云明成佛之外迹也。謂我初坐道場等
者。明唱彼外迹之成道也。其義自可見云云
故云謂我初坐道場乃至然我實成佛處則非
彼等所能測量也云云
三從故次下。明菩提實義中。又分爲二。初明
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我覺本不生乃至第一實無
垢者云云
二從次有下。有隨釋中。又分爲二。初明無覺
無成。二明轉釋阿字
初中。明菩提實義者。凡祕藏奧源一宗眼目
只有此二偈八句。爰以寶鑰下云。此頌文約
義廣。言浮心深。非面難説。有智有縁人從明
師面授。甚深甚深更問故云明菩提實義也。我
覺本不生等者。本有法然成佛。故云我覺本
不生乃至而實無覺無成也。然一切衆生如
實不知如此自心本不生常寂滅相故。沈淪
生死備受諸苦。故云一切衆生乃至不能自
出也。今雖聞正法音等者。言適雖聞正法音
教。還於種種無量有爲造作事迹之中。推求
推度憶想分別不能證知自心本不生。故云
今雖聞正法音乃至冀望成佛何有得理耶」
二從出過下。明轉釋阿字中。又分爲二。初約
四字明義。二約三部明義
初中從從此已下。皆是轉釋阿字門者。言阿
字本不生妙體言語道斷。故云出過語言道
乃至意不行處也。此自證大菩提道從本際
已來解脱諸妄想分別。故云諸過得解脱者
乃至金剛之身遠離百非也。此阿字無自性
法從本際已來遠離因縁。若法界體有因有
縁是生滅去來法也。然今法從縁生即無自
性。以無自性故因縁和合時亦無所起。因縁
離時亦無滅盡。故云遠離諸因縁乃至離諸
因縁也。知空等虚空者。此阿字門清淨法界
體從本際已來畢竟空寂。自性清淨無礙自
在。猶如大虚空。故云知空等虚空乃至譬不
思議難解空也
三從如實下。且約三句明義中。如實智生等
者。此自證大菩提a字不生妙體。如實知見
之智生時。不如實之妄見皆悉除盡無餘。故
云如實智生乃至慧與虚空等也。已上約佛
部明義。已離一切暗等者。此阿字門本不生
之法。如實不知是無明。今如實覺知此本不
生體故。於普門法界無不一法覺知。故云已
離一切暗乃至無不見聞觸知也。已上約金
剛部明義。第一實無垢者。此自性清淨大菩
提心體從本際已來自性清淨無有與等。故
名爲第一實際。亦離諸妄想戲論之垢。故云
無垢。以是義故云第一實無垢乃至無復垢
汚也。已上約蓮華部明義。總如上諸句皆是
轉釋a字本不生義。故云皆是轉釋本不生
義也云云
四從次有下。明結釋生佛無二中。又分爲二。
初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言六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二。初正明生
佛無二。後明隨妄立種種名 初文。自可見」
後從但隨下。明隨妄立種種名中。又二。初約
衆生明義。二明擧佛同衆生立名。其義自可
云云
五從次一下。明起教所由中。又分爲三。初明
別標。二明引牒。三明隨釋 初二。自可見
云云
三從謂以下。明隨釋中。謂以佛眼等者。以如
來普眼遍觀知三種世間性相。如此三種世
間種種假名復不出第一實際。故云謂以佛
眼乃至第一實際也。而諸衆生等者。言諸衆
生入道因縁種種不同。所謂有以文字言語
應得度者。或有以印契三摩地等應得度者。
如此等種種可度不可度種種知見已。而不
動實際以自在神力加持三昧故。皆悉令得
入法界。故云而諸衆生乃至而演説之也云云
若衆生如法修行等者。若行人如法修得初
法明道時。自然知世諦不異第一實際離諸
疑網。故云若衆生如法修行乃至不異第一
義諦也云云
四從經云爾時下。明薩埵領解中。自分爲三。
初明執金剛得益頂禮。二明領解權實二智。
三明知法人功徳
初中。又分爲二。初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引
牒。自可見
二從具徳下。明隨釋中。具徳謂具足一切如
來等者。言具足自性清淨妙法蓮華臺之功
徳而開發彼萬徳。譬如蓮華盛開敷時端嚴
微妙可愛無極也。故云具徳謂具足一切乃
至端嚴可愛。執金剛亦復如是。爲自性清淨
菩提印光所照。心蓮華臺上大悲普眼朗然
開敷。内徳圓滿外用奇特。故云執金剛亦爾
乃至美暢於内彰於外容也。亦有青蓮華等
者。青蓮華是世間所有蓮華中最上第一也。
今於開敷心蓮華之人中。金剛手最第一也。
故云亦有青蓮華自開敷之相也。而説伽陀
領解前旨者。指上之菩提實義及加持力義
云前旨也。是即權實二智妙徳故也云云
二從初云下。明領解權實二智中。自分爲四。
一明正領解權實。二約花臺明義。三明廣嘆
權實。四明結成權實不思議
初中。又分爲二。初明引牒。復明隨釋 初引
牒。自可見
後從智謂下。明隨釋中。智謂領解等者。指偈
中希有智也。是即如實覺心本不生自然智
也。故云智謂領解前偈中覺本不生也。方便
謂領解等者。指偈中方便也。所言方便者傳
度治定經是云權。此權者方便故。猶存梵本
云方便也。然治定經爲調五含偈云權也。領
解前偈中加持神力者。指以加持力故等之
文也
二從復次下。約花臺明義中。智謂心蓮華臺
者。指心蓮華臺上自性自然智也。具足方便
謂等者。言指第一第二第三等衆徳開敷圓
滿也。二種具不可思議者。指如上權實二種
大智大悲二門也云云
二從次云下。明廣嘆權實中。又分爲二。初明
引牒。二明隨釋 初引牒。自可見
二從是廣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三。初並表二
智不思議。二明實智不可授人。三明權智難
思 初文。自可見
二從若法下。明法佛實智不可授人中。若法
依師而得等者。夫自證自然智慧心自證心
心自覺心不從他得。譬如非其人不知其氣
味。故云若法依師而得乃至終不能解也
三從然佛下。明權智難思中。然佛者指自性
法身佛也。大方便力等者指大悲方便也。無
相法身者是即今經教主也。作種種名相加
持者指三密無盡莊嚴藏也。以因果法者指
三密修行。是且住如情之謂故云爾也。實此
三密修行本來常住三部妙體故非因非果之
法也。依此非因非果法證得不行而行不到
而到之位。故云然佛大方便力乃至證得非
因非果法也。如此法佛如來權實非十地等
覺所思量。何況於二乘凡夫類哉。故云是故
權實二慧具不可思議也
四從次云下。結成權實不思議中。又分爲二。
初明引牒。後明隨釋 初引牒。自可見
二從是結下。明隨釋中。領解上文施設二諦
等者。指上之我覺本不生并以加持力故之
意。而結成眞俗二諦之意也。故云是結成乃
至施設二諦之意也。以知名相即實際者。名
謂十界種種假名。相謂十界種種假相。如此
等種種假名種種假相。皆悉超三世。出前後
中際離四句百非。本際不可得。本際不可得
是即法實際。以如此了知時離名相無實際
第一義諦。離實際第一義諦無名相。故云以
知名相即實際乃至而作名相也。以知淺略
即是深祕者。今此擇地造壇曼荼羅一一色
形一一行事。全體是識知無相甚深祕密曼
荼羅境界故以淺略爲深祕。又甚深無相内
證祕密曼荼羅一一色形一一行事。全體是
解了擇地造壇曼荼羅境界故以深祕爲淺
略。故云以知名相即實際乃至能以深祕爲
淺略也。以是義故離有爲造作離無爲無作。
於有爲無爲有作無作虚通無礙也。是故種
種動三業雖作利生方便。更不離本際。適止
息三業雖住寂滅涅槃。亦無捨利生方便。眞
俗不相離。猶如鳥兩翅似車兩輪。故云隨衆
生所成乃至常依二諦也云云
三從次有下。明知法人功徳中。又分爲三。初
總表其義。二明引牒。三明隨釋 初二。自可
云云
二從制底下。明隨釋中。又爲二。初明釋制底。
二明結歸自心
初中。制底是生身舍利等者。制底此云功徳
聚。是即生身如來舍利在此塔故云生身舍
利所依也。以此生身舍利即萬徳圓滿如意
寶珠故。祈諸福祐者皆悉無不恭敬供養此
塔。故云是故諸天世人福祐者皆悉供養也。
若行人信受等者。今眞言行人自身即周遍
法界五輪塔婆故。是身即信解淨菩提心如
意寶所依時。自利利他功徳皆悉滿足。以是
義故堪受一切世間供養。故云若行人信受
如是義乃至供養恭敬也
二從復次下。明結歸自心中。制底與質多體
同者。其體字同故云爾也。此中祕密謂心爲
佛塔者。cete名爲塔。cita譯爲心。然其體字
同一也。是顯心即塔塔即心也。所謂行者自
心即遍周法界五輪塔婆也。於此五輪法界
塔婆。盡空法界無盡無餘曼荼羅聖衆集起
名爲心。如此義利十地等覺猶非其境界。何
況於二乘異生之族。故云此中祕密謂心爲
佛塔也。宗源在之更問如第三曼荼羅等者。言
第三重唯以白色爲外境。是即顯以一切衆
生自性清淨心爲其基本。故上文云第三重
周界但布純白一色云云以是義故云如第三
重曼荼羅以自心爲基也。自心者所謂白色
體耳。第二重此白色上加黄赤二色。第一重
及中胎此三色上加青黒二色。故上文云。於
第二重但以三色爲界也。第一重曼荼羅於
三色之上更加青色黒色。如此白之上加赤。
赤上加黄。黄之上加青。青之上加黒故。大寂
涅槃黒色最有其最頂。故云次第増加乃至
中胎涅槃色最居其上也。如此五色者是自
心法界塔婆五大色。此五色竪遍法界徹三
世。故云故此制底甚高也。又從中胎八葉等
者。言開自性清淨花臺己體成八葉。開八葉
爲第一重。開第一重爲第二重。開第二重爲
第三重普門隨類之身。如此四重法界唯是
自心法界塔婆所集起曼荼羅聖衆。横遍法
界盡十方。故云又從中胎八葉乃至此制底
極廣也。蓮華臺者指一切衆生自心八葉花
臺。達磨此云法。所謂此自性心蓮軌持軌則
是也。馱都此云骨。所謂舍利也。言今此四重
法界諸尊聖衆皆悉此自性清淨心蓮華臺爲
骨髓。能成三重曼荼羅肉皮。圓滿周遍法界
萬徳。成就摩訶毘盧遮那身體。故云蓮華臺
達磨馱都法身舍利也。復次達磨謂法也。馱
都謂界也。所謂法界也。是即轉釋蓮華臺功
徳。所謂法界全體蓮華臺。蓮華臺即法界。無
二無別故云法身。此法身即諸法體性故云
舍利也云云若衆生解此心等者。言如此蓮華
臺達磨馱都如實知解者即同等大日世尊無
有差別故應受世間供養恭敬。是即諸天世
人大福田也。故云若衆生乃至猶如敬制底
云云
五從經云時下。明甚深發問中。又分爲二。初
明引牒。後明隨釋 初引牒。自可見云云
二從時執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三。初明恐乖
至理。二明表佛照機三世鎭。三明發明二諦
同歸
初中。又分二。初明結前生後。二正明恐乖至
理默然發問
初中。聞畢竟三昧印者。指普門法界總印。欲
問三昧道中差別印者。指三部聖衆各各差
別三摩地印也
二從若以下。正明恐乖至理默然發問中。若
以語言白佛等者。言若以言語奉問此四重
法界不可説不可説不可説展轉一一差別智
印。於百千萬億不可思議不可説劫不可有
窮盡。若不窮盡者乖至理。若乖至理非甚深
發問。以是義故默然而一心觀佛而住。是即
甚深發問至極也。故云若以語言乃至甚深
發問也
二從復次下。明佛照機三世鎭中。又分爲二。
初明簡小乘不知佛眼所照。三明如來平等
大惠不待問
初中。如常教所傳云者指諸小乘經等也。佛
於晝夜三時等者。佛隨彼聲聞情機自作如
是説。是非隨自意佛眼所照。故云如常教所
傳乃至不得名爲平等大惠也
二從以如來無相下。明如來平等大惠不待
問中。以如來無相無分別惠等者。以般若無
知自性鈍故無相大惠不可有分別。法爾
常恒上冥下契。無時暫息。譬如大海潮無想
無念而不失時限。金剛手覺如是義利故。以
言語而不發問。默然而住也。故云以如來無
相無分別乃至不待問而後答也
三從復次金下。明發明二諦同歸無二中。又
分爲三。初明薩埵默然覺了義。二明如來演
説覺了義。三正明同歸一致
初中。金剛手了知世諦即是第一義諦者。覺
知縁起有相世俗即本有無相第一義諦。又
覺了有爲造作所行處全不異畢竟無爲處。
以是義故覺知此一一諸法曼荼羅聖衆縁起
有相有爲造作所行處之外。別又不可有三
昧差別智印故。默然而住也。故云金剛手了
知世諦乃至是故默然無言也
二從如來了知下。明如來演説覺了義中。覺
了第一義諦甚深無相即有相縁起世俗諦。又
覺悟畢竟清淨無爲常住處不異有爲造作所
行處。以是義故覺知此一一身業之動作一
一言語之演説一一意地之念慮之外。更不
可有無相無爲之法故。不待問而演説也。故
云如來了知第一義諦乃至是故廣分別説也」
三從爲令下。正明同歸一致中。爲令衆生等
者。金剛手默然發明即俗而眞行處不異畢
竟處。如來廣説令悟即眞而俗畢竟處不異
所行處。故二義容融更互發明。究竟同歸二
諦一致也。故云爲令衆生而實同歸一致也。
住心抄釋此文已云。已上説一體速疾力三
昧義云云意謂有相無相有爲無爲縁起本有
一體平等故云爾也。已上宗肝符法在之更問
六從就如下。明佛説三昧差別中。又分爲二。
初明長行。二明偈頌
初中。又爲二。初明總表。二明別釋
初中。略有四句者。菩薩聲聞縁覺世間是也」
二從第一下。明別釋中。又分爲四。初明菩薩
三昧道。二明聲聞三昧道。三明縁覺三昧道。
四明世間三昧道
初中。又分爲二。初明一生補處三昧道。二明
八地菩薩三昧道
初中。又分爲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中。第一句云者。指菩薩三昧道云一句也」
二從此是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三。初總明其
義。二擧顯略生。三擧今宗一生
初中。此是最上潅頂位等者。總明顯密一生
補處最上潅頂位。故云此是最上潅頂位故
先明之也
二從如餘經下。明擧顯略一生補處中。如餘
經所明者。指諸顯教所説一生補處也。此是
一生所繋等者。經天之一生次應紹佛位故
云爾也
三從今此下。擧今宗一生補處中。又分爲四。
一明釋一生補處名。二明諸位中最頂。三明
修治地業。四明引瓔珞證
初中。今此經宗等者。指眞言乘所談一生補
處也。一生者謂從一而生者。言從純一淨菩
提心而生紹大日如來無上法王位。故云一
生者謂從一而生也。初得淨菩提心時者。於
初法明道位中又有一生一補處之義。故云
初得淨菩提心乃至發生無量無邊三昧總持
門也。如初地。二地乃至第十地中亦如此。故
云如是一一地中乃至當知亦爾也。既至第
十地悲智滿足。然猶未至第十一地。爾時復
a字本不生一實境界。發生大金剛喩定。
更有一轉開明。是即補處位。故云迄至第十
地滿足乃至故名一生補處也
二從此是下。明諸位中最頂中。此是究竟發
菩提心等者。此位是至極最上發心故。於一
切三昧道中。最爲牢強精進。住佛地三昧道
將悟入究竟大牟尼位。故云此是究竟乃至
住佛地三昧道也云云
三從離諸下。明修治地業中。作謂修治地業
等者。此地以任運無作大智大悲爲修治地
業。故云莊嚴佛土成就衆生也。然非有功用
之悲智。故云以有智分別乃至故云離造作
也。知世間相等者。言如此雖離諸造作戲論。
然如實知解世間之實際畢竟不異涅槃之實
際故。捨世間而不住實際。亦動實際而不示
縁起。故云知世間相乃至悉見世間本起因
縁也。是故此地中三昧道者。以任運無作三
平等三昧。念念進趣至如來地住究竟最上
乘地。故云是故住此三昧乃至住於業地也。
然所言業地者梵本云作地。是即學如來造
作金剛事業。得無量不可思議善巧智。故云
爾也
四明引瓔珞證中。入重玄門學佛威儀者。於
入重玄門有二種。如上記。今所言入重玄門
者是等覺入重玄門也。學佛威儀者。此地菩
薩元品微焔難盡故。於前所修登之地位。一
一次第再治再修。乃至迄凡夫地再治再修。
八相作佛而學妙覺佛之威儀事業。故云入
重玄門學佛威儀也。堅住佛地等者。是即於
如來地。進趣都息希願盡息。無復可進行。故
云堅住佛地乃至名之爲住也。與前住字義
殊者。指住於業地之住也。是即等覺菩薩住
於作業地故。上等覺之住。下妙覺之住。故大
殊。仍云與前住字義殊也。如人以下擧喩顯
此義。其文自可見云云
二從經云下。明八地菩薩三昧道中。又分爲
二。初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云云
二從如上下。明隨釋中。自分爲七。一明遮伏
難。二明得度性空。三明得巧方便。四明住如
幻三昧。五明辨十與八差降。六明不説初地
所由。七明總結歸
初中。如上已説十地道者。指住心品也。若次
第而進者致伏疑也。言問若進可説佛地。退
可説九地。何故殊説第八地耶也。以一切菩
薩以下遮伏疑也。言一切菩薩初登第七地
時無上求下化之心住畢竟獨空。故云以一
切菩薩乃至於萬行休息也。依之十方佛發
起其心今得度畢竟不生大菩提心之難地故
別説八地。入此第八地自然得至九地故別
不説九地。故云爾時十方佛以此三昧道乃
至不須別説行處印也
二從從初下。明得度性空中。從初發意以來
者。指最初如實大菩提位乃至初地也。如此
初發意以來深觀十縁生句。於當位法性不
生愛慢。乃至至第八地當得度性空。故云從
初發意以來乃至離於有生也
三從復以下。明得巧方便中。復以善巧方便
者。既得度第七地已。住第八地。於如如法界
中。不動實際起普現色身時。以十縁生句復
修觀故。無邊應用彌充滿於法界。故云復以
善巧方便乃至無邊大用也云云
四從以此下。明住如幻三昧中。以如幻三昧
等者。如此以住十縁生句故。遍至十方佛刹。
修淨佛國土之行。能至十方雜染世界。行成
就衆生之事。雖然以入住如幻三昧故。更不
生乃至少分愛慢也。以是義故此菩薩世間
號爲觀自在者。故云以如幻三昧乃至故號
爲觀自在者也。是初入蓮華三昧之異名者。
以初地乃至八地配當八葉時。第八地是八
葉正圓滿位也。故云爾也更問此中自在梵本
等者。於自在梵語有富貴義。是即無盡法財
具足圓滿已。然後復還以此法財授與於一
切衆生。皆令滿足希願。故云此中自在梵本
乃至一時給與各得滿其所願也
五從然末下。明辨十與八差降中。然未能絶
等者。如此住如幻三昧雖施無邊應用。未得
金剛喩定故分爲二印。所謂八地十地也。故
云然未能絶乃至分爲二印耳也
六從復次下。明不説初地所由中。於上品中
已説故者。於住心品中委悉説初地始終故
云爾也
七從又如下。明總結歸中。又如上所説等者。
言如此説一生補處乃八地三昧差別等。皆
約教道法門如此説之。若約深祕之意。皆是
一一法門表示即事而眞終窮也。所謂前八
地是八葉也。九十兩地大智大悲也。第十一
地此悲智平等不二位也。此事如住心品記。
若不然者何能於一生之中頓能滿足諸地
耶。故云又如上所説乃至不能頓滿諸地也
  已上疏第六了
妙印鈔卷第三十四 一交了
  御本云元徳二年庚午十二月二十二日加
點了 沙門阿寂六十一



妙印鈔卷第三十五
 沙門阿寂記 
  釋入曼荼羅具縁品第二之餘經二
疏七
二從經云復次下。明聲聞三昧中。自分爲二。
初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如阿下。明隨釋中。又分爲四。初明住有
縁地。二明極觀察智。三明不隨順行。四明結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