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妙印鈔 (No. 2213_ 宥範紀 ) in Vol. 58

[First] [Prev+100] [Prev]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初中。五種牛味瓶者。入乳酪等五味之瓶也。
或香水瓶者。栴檀沈水等種種香和水入之
瓶也。或所持物與輪印等同類者。所謂輪形
五古三古蓮華月輪刀劍等也。如此品類衆
多故云等也。世中所尊上物者。金銀七寶等
也。或所被服等者。彼所遇童女等被服端嚴
微妙也。或説種種吉祥等者。彼童男女等唱
種種未曾有吉祥之事等也
後釋空中中。又爲二。初總表空中慶雲瑞相。
後釋其別相
初中。表慶雲瑞相中。忽覩慶雲等者。自然微
妙慶雲靉於空中。而表種種瑞氣。所謂吉祥
相應蓮花寶珠等相形也。氳氤者五色種種
綵畫而妙鮮貌也
二從或下。釋其別相中彩虹者五色交綵虹
不時而現也。或作火色等者。或作大焔熾盛
之形。如説護摩成就之相也。自餘文可見。不
能細釋云云
十從所以下。明擇日時所由中。所以須順世
諦等者。言如此撰定日時者只爲順世諦令
除應度之人疑惑也。以勝義曼荼羅等者指
本有曼荼羅。即此擇地造壇曼荼羅是也。醇
信白心人尚難信受者。如此本有微妙境界
醇熟信力白淨直心人猶難信知也。何況於
住疑惑之人耶。故云以勝義乃至懷疑慮乎
也。以所度之人等者。是現前應度弟子也。彼
人元習學外道傳籍等識知日月星宿等吉凶
故。若違已所存吉凶日還成謗招重罪也。故
爲順如此等世諦淺近之人成如此之説也。
故云以所度之人乃至順彼情機也
妙印鈔卷第二十四 一校了



妙印鈔卷第二十五
 沙門阿寂記 
  釋入曼荼羅具縁品第二之餘經第一
疏第三
十一從復次下。明日時等深義中。自爲七。一
約良日明深義。二約定日明義。三約時分明
義。四約宿直明義。五約九執明義。六約三時
明義。七約善境明義
初中。種種世諦門者指吉日良辰也。皆是法
界標幟者。如此日月星宿等一一名號一一
色相一一本誓一一性類皆是法界曼荼羅具
體法身表示也。故云皆是法界標幟也。所謂
良日辰者意在菩提心等者。言夫日體雖非
吉凶。依所歴之房宿而作善惡差別。六大法
界一實日體亦如此。雖於一實日體無差別。
依三業之善惡知不知之星宿而成迷悟凡聖
差別也。然今於三密平等之大虚。如實知自
心朝日初出。普門法界曼荼羅聖衆歡喜悦
樂皆悉集會。故云良日晨者意在菩提心嘉
會之晨也。如行者初發心時等者。言或因見
佛説法等者。言有見聞佛説法不可思議而
發心者。或有觀見佛神通應用不可思議而
發心者。或有見三界六道種種苦報憂悲苦
惱而發心者。或有見三乘行因得果而發心
者。或有宿福現縁相感動而發心者。如此發
心本末因縁深行阿闍梨皆住瑜伽令識知
也。故云或因見佛説法乃至種種機悟不同
也。或如是時菩提心有寂靜力等者。明識知
菩提心有三部妙用之種種起也。故云如是
時中乃至不生障礙也
二從定日下。約定日明義中。日喩本尊身者
指本有六大法身自性清淨之體。月喩修習
瑜伽行者指行者能覺智心也。智有増減明
晦。故云行者定心月乃至亦有盈縮也。是未
見諦故令有如此過不過等盈縮不同也。或
過於中道者如望有十六日。或不及中道者
望有十四日。如修照常理可至某縁某時
中宜應建立者。如望有十五日也。然有縁
境遷移者指菩提心所縁之境也。依此所縁
之境。能縁之智心速疾故。望未至十五日而
十四日熟也。故云或未到時處而熟也。或過
此時處乃熟者。依縁境延遲。能縁之智心不
速疾故。過成就之時節然後成就。譬如月望
過十五日而十六日熟也。如是變通皆應善
知者。阿闍梨能知如此變異通塞之相。宜應
建立圓壇也
三從時分下。約時分明義中。時分者就行者
一一地中自有十心者。如上卷記之。於此三
十牟呼㗚多中者。於一一地中十心。一一各
具因根果。一地自有三十心。此三十心名爲
三十牟呼㗚多也。牟呼㗚多事如前釋。此三
十心中何等心與息災相應。何等心與増益
相應。何等心與降伏相應。如三十心者牟呼
㗚多亦爾也。何等時與降伏相應。何等時與
増益相應。何等時與息災相應。如此深細可
分別也。故云亦應審深細乃至細微之相也」
四約宿直明義中。宿直者乃至所渉縁境者。
如月之星宿爲縁境時。彼星宿雖善惡大小
不同。皆悉圓滿也。行者瑜伽之月。於一切縁
境見心性圓明亦爾也。初從金薩至金剛拳。
念念増進之間對衆多而宿諸縁境。然所經
縁境亦六大法界也。能宿菩提心亦六大法
界。能縁所縁平等一味皆見心性如列宿。阿
闍梨如此宿直淺深兩義明知宜相應。故云
宿直者乃至名爲善觀宿直也。自餘文可見
云云
五從九執下。約九執明義中。九執者梵音乃
至不相應者。釳㗚何是執持義者。執者此諸
宿曜常隨逐暫時不捨離 故云執持也。應觀
彼心力之手者。言彼阿闍梨應觀其弟子菩
提心勢力之惠手堪持何等三摩地印法。隨
其相應可授與教授也。故云阿闍梨應觀乃
至則名執曜不相應也。就九執中日喩乃至
已攝百字門也者。約五點成就明義也。日喩
本淨菩提之心者第一阿字也。此心萬徳本
源故云即是毘盧遮那自體也。月喩菩提之
行者第二阿字也。白月十五日衆行圓滿喩
成菩提者第三暗字也。黒月十五日衆行皆
盡喩般涅槃者第四噁字也。中間與時昇降
喩方便力者第五噁字也。當知已攝百字明
門者是指百光遍照王。所謂第一a字無點
時諸字亦無點也。乃至第四噁字之時諸字
亦皆成就般涅槃徳。故心王a字成就四點
自然kakha等二十五字成就四點故自百光明
門成就也。故云當知已攝百字明門也。土曜
持中胎藏乃至不直日也者。土曜持中胎者。
大地能持萬物。中胎亦如此。總能持萬徳故
也。水持右方等者是北方蓮華部也。經右臂
觀音部云云從水蓮華生自可知。金持左方等
者是南方金剛部也。左臂金剛業云云木持上
方等者是東方如來頂如來眼等也。火持下
方等者西方持明王等也。復次如是五執即
持五色等者。土黄也水白也金黒也木青也
火赤也。配五根自可見。其餘二執者羅睺計
都也。此二星是以覆障與不祥爲義故除之。
故云其餘二執乃至不直日也。復次如是乃
至得離諸障也者。此復次有二義。一對治故。
一對良日故。一種善知識并能順世間事業
准良日晨等之釋可知也云云以阿闍梨等者
指傳授師也。與彼眞言本誓法爾相關者。彼
尊眞言中有a者是與息災相應也。有rah@u@m
等是與降伏相應。有sava@m字者與増益相
應等也。本誓者持刀者與降伏相應持寶珠
者與増益相應。持輪者與息災相應等也。如
此等眞言本誓明知解而作加持故。日時法
爾相應關合本有曼荼羅萬徳。故云法爾相
關乃至離諸障也
六從初日下。約三時明義中。初日分如淨心
顯現者。譬如朝日初出時闇冥自除明朗自
出。淨菩提心朝日亦如此。菩提心顯現時無
始大夜頓除。如實大菩提心日輪明朗也。中
日分等者。夫日午之時高峰深谷平等而草
木百穀各發起増進。猶如淨菩提心顯現之
後而發起大悲増進衆行也。故云如發起衆
行也。後日分者指欲日沒之時。一周已了夕
日將入。譬如大悲成就大智圓滿。故云如萬
徳已圓功用漸息也。初夜分等者。如大智之
日輪已窮後住寂靜涅槃。故云如自證乃至
大涅槃也。後夜分等者。雖住寂靜涅槃。鎭不
捨本誓故。以本誓加持力方便應物。故云如
念本誓起加持力等也
問有何意不晝夜各三。而於晝分三時。於夜
分二時耶 答。顯五點次第故也 問 若然
者如何配釋五轉次第耶 答。初日分者無
a字門。中日分者修行點@a字門。後日分
者菩提點a@m字門也。初夜分者涅槃點a@h
也。後夜分者衆點具足A+uH字門也。如此四點
是六大法身能作無時暫息。故云周則復始
巡轉無窮。四點之能作施四域雖無窮 而六
大法界體性不動而無二也。故云日體是一
而四洲時分各異也。今此曼荼羅等者。如此
時中以食前時爲初發淨菩提心相應之時分
故。且取食前時也
七從遇善境下。約善境明義中。遇善境界者。
釋經値吉祥相之四言也。是心無相無境界
者指無相大菩提心。押次上之開發菩提心
句故云是心也。此淨菩提心離如情所謂之
衆相。絶有爲無爲等諸境界。故云無相乃至
無爲也。以佛五眼等者。佛眼種智故不見其
相貌。故云亦不能見其相貌。雖然四眼二智
亦能知見種種諸趣善生功徳。故云然亦有
種種善根發相可得了知。爰以或釋云佛眼
種智眞空冥寂四眼二智萬象森羅云云若是
見諦等者指地上。若未見諦者指地前也。種
種六蔽者慳貪破戒瞋恚懈怠散亂愚癡等
也。如此等六蔽阿闍梨能鑑其通塞。能察其
境界故不能障礙。故云不能留難也。種種印
相等者。次上所言諸佛金剛惠印等也。其數
無量故云種種。印謂印持決定。相謂分別同
異。言如此種種印相於定中分明分別了知。
奇特甚深非尋常之境界。故云於三昧中乃
至有異於常也。以因果類之等者。十地三賢
等爲因。四方四智爲果。如此因果之相以所
値之境界可知也。故云可以意得也。乃至普
門相攝處等者。非因非果之中臺也云云
四從經云下。明驚發地神中爲七。一明運心
作禮。二明例同。三明兩音交擧。四明還釋偈
意。五明祕密加持。六明香花供養。七明當具
衆徳
初中。自爲二。初明牒經。後明隨釋 初牒經。
可見
二從阿闍梨將欲下。明隨釋中。又二。初明所
禮遍滿。後明能禮遍至
初中。阿闍梨者指傳授師也。將欲驚發等者。
今既欲掘穿地治之故。若不作此加持者地
神作忿怒於縁壇成障礙故。先驚發地神而
宣供養故。地神歡喜而不作瞋故悉地易成
也。無盡莊嚴身者如來三部無盡莊嚴藏也。
其數類過刹塵。而一一身以四重法界十佛
刹微塵數眷屬莊嚴之。重重無盡。故云無盡
莊嚴身。如此一一身非啻無盡無餘。而又
一一身法界同體也。故云周遍法界也。如
中臺毘盧舍那佛者。四方四智一切如來無
盡莊嚴身亦如此。故云十方三世乃至周遍
法界。是即八葉院也。如八葉院者。二重三
重等諸尊聖衆亦爾也。故云從十住地乃至
如胡麻中油也。所言住者呼地爲住。是即
非顯教所歴之十地乃至初地。自宗所顯地
位也。分證莊嚴身者。對大日如來極果故
且作此釋。内證平等之日同等無有勝劣淺
深之殊也。無有間隙者。如此等諸菩薩一
一身。於盡空法界。一塵微塵許無不遍滿。
故云無有間隙。如胡麻中油者。就之有兩義。
或云。如胡麻貝中一一穀不亂次位而羅列。
曼荼聖衆亦如此。於盡空法界不亂次位而
羅列也云云或云。如胡麻一一穀中其油遍滿。
曼荼聖衆亦爾也。一一身遍滿於法界而平
等平等無有間隙之處也云云先雖有不亂次
位之義。遍滿之義不。後雖有遍滿之義。不
亂義不。故兩義兼齊可心不次位
而周スル法界也。皆是師承義耳
二從當觀下。明能禮遍至中。當觀此身者指
阿闍梨自身也。遍至一切衆聖前者。如上四
重法界諸尊聖衆一一三密周遍法界無所不
遍無所不滿。於如此之一一諸尊前。阿闍梨
身又遍滿如胡麻中油無有空隙之分。能禮
所禮其性空寂互融無礙。猶如空光無礙。是
故毘盧舍那三密與行者三密平等平等無礙
自在。以此無障無礙三業奉憶念讃嘆禮拜。
故云以清淨三業至誠作禮也。由此因縁等
者。自身本來三密爲因。如來本來之三密爲
縁。由此平等因縁故不感而感不應而應。感
應道交不可思議證得不思議福徳。故云獲
無量福也。夫以有想意業禮一佛功徳猶不
可思議。何況以出過於刹塵平等三密。禮超
越於刹塵海會聖尊哉。宗肝在之更問云云
以無倒心者。既如以自身之三密普於一切
聖衆之前作常住不變之禮。今所應度弟子
三密亦遍法界禮彼海會聖衆。而有無量功
徳如阿闍梨。是故如來三密如阿闍梨之三
密。阿闍梨之三密如弟子三密。弟子三密如
來三密阿闍梨三密平等平等無礙無障。如
此三三平等無礙自在故。弟子速成無上正
等正覺。故云施彼弟子願無障難速成無上
菩提也。若阿闍梨不住此三平等而度弟子
者。皆是墮虚誑顛倒。非無倒眞實之義也以
如此祕密方便。堪驚發地神。故云次當説偈
驚發地神也云云
二從如釋下。明例同中。自爲六。初明菩薩誡
伏。二明魔王迷疑。三明菩薩乞證。四明地神
證明。五明魔王降散 六明例同
初中。初坐道場時者。菩薩坐寂滅道場菩提
樹下初欲成正覺時。以誓心決定故魔宮震
動。初遣三女而障之後飛石箭而惱之。雖現
愛違之境界。菩薩更無移動之心。而語魔王
言。汝一無遮少福猶成得自在天王之身。何
況我於不可思議劫爲不可思議衆生行無遮
大施無時暫息。汝云何與我當格量其優劣
淺深耶云云故云謂魔王言乃至𧣦其優劣耶。
𧣦者猶比也。如來難行苦行等事。諸經論中
散在具説不暇云云
二從魔言下。明魔王迷疑中。我所作福者指
一無遮施也。汝之福業誰當證明者。魔王以
迷倒故不知如來無盡萬行故致此言。自餘
文。可見云云
三從菩薩下。明菩薩乞證中。右手指地者。若
淺略釋義者。以右手指地者直指驚於地神
乞證明也。若深祕釋義者。右手是智也。其五
指是檀戒忍進禪之五度也。故總右手般若
也。故總別合成六度如此六度萬行於大菩
提心之大地上修之。故云指地也。復次五指
者法界大圓平等妙觀成所等五智也。佛擧
五指時五指變成五師子者。表五智成就故。
於盡空法界得最自在也。説眞實者。以如
來無虚妄之誠言告地神故也。所謂我今於
此地上等二十言是也。此五智如來者是三
部中佛部尊也。佛部者身密也。故云當知此
指即是身密印也
四從爾時下。明地神證明中。自爲二。初明淺
略。後明深祕
初中。無量地神等淺略義可見
後明深祕中。心王心數其數無量故云無量
地神也。從地涌出現其半身者。出半身表修
生義也。而不出現半身顯不離本有。然則本
有即修生。修生即本有。修生本有不二而常
住不變。故云涌出現其半身也云云
五從魔王下。明魔王降散中。由是退散者。菩
薩無量萬行地神既作證明故魔王墮負處故
降伏退散也
六從今阿下。正明例同中。亦以此印者。上所
言身密印也 今此佛子者所應度弟子也。大
事因縁者。蒙傳授之勝利成等正覺大事故
也。以此衆縁力者。三密衆縁具足故也。即
今此地者。今所擇壇地作此加持故。此壇地
即成常住不壞之壇地也。故云同於金剛也」
三從所説下。明兩音並擧中。自爲二。初擧偈
頌名。後正明擧梵漢二音
初中。阿利沙者。大論二十五云。阿利沙。秦
言聖主云云自然成就眞言者。自然自覺故云
爾也。當誦梵本者。怛文睇微等梵言也
後從怛文下。正明擧梵漢二音中。怛文等麁
字梵語也。汝也天也等注未會之漢語也。汝
天親護者等麁字漢語之已會文。已下諸眞
言准之可知之云云
四從偈意下。明還釋偈意中。自爲二。初釋淺
略義。後釋深祕義
初中。汝天親守護此大地者等者。釋汝天親
護者之句。已曾乃至種種功徳等者。釋於諸
佛導師等之三句也 如摩訶般若中等者。大
品般若等。初從色受想行識終至種智菩提。
明諸地淨治。故云歴法廣明也。是以云等者。
眞言中素者譯爲等。然若言淨地波羅蜜等
者不成五含故。地波羅蜜中有衆徳義故以
兼等義。故云今譯偈五字乃至含此衆徳也。
次偈等者。釋如破魔軍衆等一偈之意也。如
世尊者。指釋迦牟尼世尊。菩提漫荼羅者指
菩提樹下樹是三句成就沙羅樹王故云曼荼
羅也。能獨歩無畏救護世間者。唯我一人能
爲救護之意也。我今等者。能度阿闍梨之自
稱也。亦欲隨佛所行紹如來事者。紹如來事
業作諸佛行化故也。我雖未得一切同於如
來者。非見諦亦未顯第十一地故也。雖然以
如來加持力故阿闍梨身即諸佛普集曼荼羅
大會也。故云然以毘盧遮那乃至大會也。如
此毘盧遮那三密阿闍梨三密平等平等故。
於此無量功徳地神作證明。是故魔事不能
作障礙也。故云是故今亦乃至不能俎壞也
二從復次下。約深祕明義中。自爲二。初約人
明義 二約字門明義
初中。實相世尊者。實相是所覺之法體。世尊
是能覺之尊號也。即指釋伽牟尼世尊也。無
明住地魔王者。住地謂擧十地。魔王謂指元
品無明也。塵沙者謂三賢所斷。此惑無數故
云大衆也。復次如此塵沙無明業即是行者
本來三部聖衆。一一各具足十佛刹微塵數
眷屬。周遍於盡空法界而過於刹塵。故云塵
沙大衆也。以般若乃至心地者。其義如先釋
云云時汝三昧等者。地天是言其種子a字。即
是本初不生妙體。言其形状女天也。女是表
三昧義。天是顯第一義空也。所謂舒五智圓
滿右手押無相法界之心地。依之理智圓滿
境智不二故現證本有之圓明。故云現作證
明也。四種魔者。陰死天等四種魔軍也
二從復次下。約字門明義中。正在他字之中
者。指第七句之怛他痕之他也。他字長引即
帶阿聲者。於此字加a字第二點也。以一切
法本不生者。阿字字義也。此法本不生之妙
體界界如如ta字義也。故云如於實相。實相
者六大法界大菩提心即a字門實相也。此
a字不生之實相如如平等而無増減之分。
故云不増不減也
五從彼誦下。明祕密加持中。自爲二。初明地
神加持印。後明加持自身
初中。時應長跪等者。釋經之彼應長跪等一
十六言也。彼者指作法阿闍梨也。長跪兩膝
者。恭敬𥡴首之儀則也。若深祕義者。展敷福
智之兩膝於大菩提心之地。顯悲智齊行之
行儀。故云兩膝著地也。由智慧手等者。淺深
兩義如先釋也。是名眞言印相應者。眞言者
指今阿利沙偈。印者指今申展惠手押地輪
是也
問。若然無意密如何 答。相應句中攝之。所
以然者。意密能通身口而相應故也。復次展
五輪案地。專住a字本不生三摩地。是即意
密也。故云三密相應宛然也
後從阿闍下。明加持自身中。欲作此法者。指
驚發地神作法也。先者未作驚發以前。以三
種三昧耶應加持自身令同法界也更問此事
供養次第法中委悉。故云皆如供養法中所
説也。今此皆如等八言向上向下成義。向上
故前句之結。向下故成後文之表也云云用羅
字門自淨心地乃至諸過咎等者。此中加持
方便者深祕阿闍梨之祕密加持之方便。更
難顯於筆端更問
六從經云以塗下。明香華供養中。自爲二。初
明牒經。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後明隨釋中。亦爲二。初約淺略明義後約深
祕明義 初淺略義。自可見
二從然此下。約深祕明義中。然此中地者爲
釋香華供養之深義 先引出三種淨地深義
釋成。故云明供養義亦復如是也。或讀
然此等二行餘咎也之下經云之上
之。此義一往雖爾。再往案ルニ文。亦復如是
文言不セラレ故不爛脱也。所以然者
亦復如是剋成三種淨地深祕義
阿字加持故使金剛大地。今香華供
養義亦如是以深祕義故。用淨菩提心種種
功徳。供養自法界中四重法界聖尊。以此義
故成甚深廣大供養也。故云若阿闍梨乃至
及持地者也。所言持地者等者。指六大一實
a字不生之持地者也云云以此功徳等者。以
弟子淨菩提心種種功徳。供養弟子自法界
中四重法界諸尊。故云迴施弟子也。及持地
者今淺深兼合而成三平等。所謂淺略義已
成如來并持地者也。深祕義者自法界他法
界中諸尊及持地者也。然則諸佛及持地者
自法界中諸尊及持地弟子法界中諸尊及持
地者互相渉入無礙自在也。以如此三平等
加持供養故成眞實廣大之供養。以此心法
供養故堪莊嚴周遍法界金剛道場。故云若
用莊嚴乃至一切諸佛也。此之字若之下用
之上可置之也云云供養已復應等者。釋經之
供養已等一十四字也。復應歸命者。如先又
應用運心歸命。故云復也。運心作禮之義例
先可知。故云例解可知也云云所謂指先當爲
一切如來作禮文也。疏亦隨爾也云云
七從經云下。明當具衆徳中。自爲二。初明牒
經。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明隨釋中。凡欲造曼荼羅者。指擇地造曼
荼羅也。先須作如是法等者。夫造立曼荼羅
時必先可用擇地掘地淨治等也。於如此擇
地掘地等。亦必世界壇地自法界心地弟子
法界心地。如此三種一一以淺深兩義可擇
治也。故云方乃掘乃至淺深兩釋也。乃至如
經所説次者。指次上擇地擇治等。并指供養
次第等也云云如此三種擇地。無支分不具無
衆徳不滿。故云當具衆徳也。於此處可讀又
凡欲擇治地時乃至可以意得耳等三行餘之
文也。至下此例甚多。或有タル卷之爛脱。或
タル品之爛脱。今是越タル料之爛脱也云云
此中當自觀心蓮華上等者。於彼三種祕密
心地之上成九山八海。於其妙高山之上成
五峰八柱祕密加持等。併有面授更問故云此
中深祕之趣可以意得耳。誠有所由哉
五從時金下。明薩埵疑問中。爲二。初釋長行。
後釋偈頌
初中。又二。初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然文略。可交牒爾時執金剛等一十八
言也
二明隨釋中。時金剛手爲欲等者是隨釋也。
爲欲發明如來深密之旨者。言金剛手聞如
來説擇地擇日等種種事相。因之爲顯即事
而眞深旨却未悟之伏疑致此疑問也。非謂
金薩自不達。故云爲欲發明乃至而説偈言

二從佛法離下。明偈頌中。又爲二初明牒經。
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後從謂我下。明隨釋中。又爲二。初擧無相疑
有相。二明請決所取
初中。亦爲二。初一行擧上品自證三菩提爲
發問之依憑。後一行擧今品諸相爲疑問正

初中。我親從佛聞者。金剛手親從如來説自
然自證三菩提故也。諸法實相者。此字指六
大法界云諸法實相。即釋佛法兩言也。遠離
一切諸相者。此六大法界離去來一異等諸
相故。即釋離諸相三字也。法佛所住者。指四
種法身之境住。即釋法之一字也。住於法位
者。如此四種法身境界體性空寂而各住法
位故。有佛無佛性相常爾。故云若如來乃至
不可思議也。已上釋住於法位之四字也。非
思量乃至能表示者。釋所説無譬類之一句
也。就中思量分別釋所説之兩言。因量譬喩
釋無譬類之三字。若法相常爾等者。釋無相
無爲作之一句也。法相常爾釋無相之兩言。
有爲諸相釋無爲作之三字也
二從何故下。擧今品諸相爲疑問正體中。天
中天大精進者等者。指大日世尊。覺第一義
中之第一義故云天中天。復次十地爲天故。
指第十一地佛果云天中之天也。天台釋十
地爲天。即此意也。復次色界頂魔醯首羅即
是三界主天中大王也。如來降伏彼天主成
法界自在大魔醯首羅王。故云如來號爲天
中之天也
問。若然經文無天中之天文。何故疏家如斯
釋給耶 答。今本略經故不説之。採廣本之
意爾釋也。大精進者。釋迦名大精進。今假彼
名云大精進。可云大精進之中大精進也。今
乃説此者。釋而説此三言。可通下之句也。此
擇地乃至事相者。釋有相兩言也。乃與乃至
行法者。釋及與等一句也。令修學等者釋不
順等一句也。是總雖經三業而作有爲有相
之行業。不可順法然道也
二從唯願下。明請決所疑中。唯願世尊乃至
疑謗之情者。今本不云之。依大本意釋之。故
承口傳耳。開發是中深趣等者。是中者指擇
地等事相次第修行等有相者。深趣也。如此
等擇地修行等情所謂即是有相生滅
造作遷流之法也。佛意所指如此事相作業
本來法爾常住也。故離此有相而無無相。離
無相而無有相。有相無相本來一體有爲無
爲本來同際也。然金薩鑑致未來小智愚鈍
之疑難。爲除此疑惑致此伏疑。依此伏難。如
來開演是中深趣。其深趣者説一切諸法皆
住於實相有相無相同際也。故云開發是中
深趣乃至疑謗之情也
六從爾時下。明佛答中。自爲二。一明科段。二
明次第相釋 初科段。自可見
二從初云善聽下。明次第相釋中。自爲六。一
明誠聽。二明責疑問不知。三明事理全取無
相。四明凡夫不知。五明設教元意。六明大悲
問答無限
初中。諸法者指有爲無爲諸法也。實相義
者指本來不生。所謂a字字義也。故云實相
義也。甚深難見者。如此諸法實相義唯佛與
佛境界而非等覺十地覺知之境界。故云難

二從夫法常無下。明責疑問不知中。法常無
性者。有相無相有爲無爲等諸法自本際以
來法爾常住而無性也。雖然因縁和合即生。
因縁離即滅。是故生無性也滅無性也。生滅
共無性故。離此因縁所生去來生滅之法。別
無可求無相無爲之法。故云從衆縁生乃至
一切妄想等也。此中即是八心之相等者。指
曼荼羅聖衆最初發足之心相。此八心之相
爲初。乃至第十一地佛果圓滿相爲終。始終
都一相也。所謂無性之一相也。無性而離諸
妄想之分別 故云越諸戲論也。如此有相無
相共無性也。此無性之心相外。汝指何法可
爲無相無爲之法耶。還責疑問無所致也。故
云汝欲更於何處乃至一切妄想等也
三從若了知下。明事理全取無相中。若了知
諸法本無相等者。諸法雖多。不出有相無相
有爲無爲等。如此等諸法本來無性而寂滅
無相故。今擇地造壇等事相并次第修行法
則本來寂滅之相而無性無相。豈除此造壇
行事等外。別有寂滅無相之法乎。故云若了
知諸法本無相如是也。如大品云。諸法一相
所謂無相。又法華云。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
相。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也。若了知如此
諸法自本無相時。自照見自心之實相本來
常住而無生無滅。所謂a字本不生之實體
也。故云照見乃至不生也。如此了諸法之無
相照見自心不生時。有相無相一切三密同
一相也。所謂無相也。無相無性故一一三密
遍法界海。無礙無障而如虚空。如此覺知名
云正覺正知。故云爾時乃至如虚空也。如上
諸句皆是轉釋事理全取而一相無相也
四從然一切愚下。明凡夫不知中。自爲二。初
明迷倒執境。二轉釋迷倒境
初中。然一切愚童凡夫者指六道生死凡夫
也。以不如實知者。如實不知自心六大法界
故。邪執顛倒而心外執境。所謂六塵之境也。
故云以不如實知乃至境界也
二從所謂時下。明轉釋迷倒境中。時者三世
晝夜等時也。方者四方四角上下等也。諸相
貌等者。擇地造壇等相。乃諸尊忿怒降伏息
寂靜等貌也。如此等相貌無量無數而不可
勝計。故云諸相貌等也云云樂欲無明覆者。
如實不知如上之時方相貌等之實相故。起
三世十方之見。生善惡好醜之貌。樂著如是
等諸法不覺本心。是無明所覆故也。故云時
方諸相貌等樂欲無明覆也。常爲愛水等者
轉釋上句也。所謂愛水者貪欲也。無明者愚
癡也。愛欲之瞋恚也。邪倒雖多不過三毒
故。擧三毒爲迷倒體也云云
五從若我下。明設教元意中。自爲二。初明方
便爲説。後明不墮斷常
初中。又爲二。一明正方便爲説。二明測釋佛

初中。若我捨於方便者。寄擇地造壇施三密
方便。若無此方便。直説自證三菩提無由。故
云直爲衆生乃至隨順方便説也
二從佛意言下。明測釋佛意中。我以甚深法
相者指自證三菩提也。法謂諸法。相謂實相。
其諸法者指三種世間諸法也。實相者。如此
一一諸法皆是莫非六大法界之實相。故云
甚深法相也。以方便力寄此曼荼羅者。指擇
地造壇曼荼羅也。言若約淺機則雖似有相
淺近方便。若約深機則無相甚深曼荼羅故。
ニハ淺機因縁行業不空。依此功力遂蒙佛加
被覩見普門海會聖衆。故云此曼荼羅具縁
支分令初業者乃至莊嚴一切諸佛土也爲ニハ
深機離此曼荼羅外。不見本有常住萬徳莊
嚴。所以者何見レハ方圓三角等形色本來五
佛之本形也。見レハ青黄赤白等顯色是又本
來五智之本色也。加之一一表相一一三密
一一色心無非體相用無礙之輪圓。以十縁
生句觀察之都無自性。無自性故本來常住。
本來常住是即自心萬徳莊嚴也。故云兼得
觀察乃至一切諸佛土也
二從不欲下。明不墮斷常中。自爲四。一明不
墮斷常。二明簡捨事求眞。三明擧經結釋。四
明時方實義
初中。不欲令諸行人等者。佛意不欲令諸行
人捨離諸行作業住如情所謂之無相。若令
住如情所謂無相者即是斷見所生也。故云
不欲乃至住於無相也。又不令執著等者。不
欲令諸行人執著造作遷流諸行住於如情所
謂之有相。所言有相者即是常見所生。故云
又不令乃至住於有相也。爲令不生斷見故
寄曼荼羅顯即事而眞。爲令不生常見故以
十縁生觀無自性也
二從若一切下。明簡捨事求眞中。若一切有
爲之法等者。指世出世間一切六因四縁所
生一切有爲法。如此等有爲諸法縁謝即雖
滅非永滅。只是法性常住之隱徳也。機興即
雖生非今有。只是法性常住之顯徳也。如此
起滅法爾常恒。離如情所謂去來生滅。豈可
云有爲生滅之法耶。若捨此一切有爲之法
求無爲常住之體。如愚癡人欲捨此虚空取
彼虚空。智人所笑豈作執捨分別戲論耶。今
擇地造壇曼荼羅亦復如是。若離此造壇行
事別求無爲常住。大不可也。豈異執捨虚空
之癡人耶。故云若一切有爲之法乃至貪著
虚空乎也
三從故云雖説時方所下擧經結釋中。雖説
時方所作業之七言。略經是即理在絶言也。
故疏家依梵本置此七言也。彼一切諸法唯
住於實相者。一切諸法者。指時方等有爲諸
法也唯住實相者。如此有爲諸法唯一無相。
所謂無自性也。無自性是法界自性也。法界
自性名爲諸法實相。諸法實相名爲曼荼羅
體。故云彼一切諸法唯住於實相也
四從如言三月下。明時方實義中。自爲二。初
明時實義。後明方實義
初中。如言三月等者。時分雖多。且擧三月持
誦顯其實義。其實義者。月是其性清涼而清
淨不染。其體圓滿而光明普照水陸。今行者
性淨圓明月輪亦復如是。離煩惱之熱惱得
性淨之清涼。離闕暗之微質得圓滿遍照。故
曰性淨圓明中也。復次性淨者指本有五大。
圓明者指本有五智。中者顯理智不二也。復
次性者佛部。淨者蓮華部。圓明者金剛部也。
復次性者身密。淨者口密。圓明者意密也。故
云三轉方便也。爲成如是等義故云三月念
誦。若作九旬想。豈可相應於佛意耶。故云豈
可但作九旬解耶也
二從又如下。明方實義中。如東方等者。十方
中以東方爲始故。此宗寶幢呼號東方。所以
者何。四點之中發菩提心以爲最初。准方始
名東方。顯寶憧佛最初淨菩提心義也。如東
方。南西北及四角上下亦復如是。故云以此
例之也 問。四方四角是八葉八徳義可爾。
上下有何表相乎 答。上是上求菩提義。即
指金剛界天曼荼羅。下是下化衆生義。即指
胎藏地曼荼羅。豈作上下解耶云云則諸餘法
門等者。且如擇地治地等者。擇弟子心地治
行者意地令得三平等地爲義。如香花等供
養者。以成就六度萬行爲義。如此等法門表
相無量無數不可勝計。故云皆可意領也」
六從復次下。約大悲門明答中。自爲三。初明
爲重鈍兼存。二明引三車譬。三明知病識藥」
初中。又四。一明能應大悲。二明所應時機。三
明冥顯益。四明擧經結釋
初中。大悲無限者。無縁大悲普覆法界。濟度
無盡利益不窮。故云大悲無限也
二從哀愍下。明所應時機中。哀愍諸未來世
等者。擧所哀時分并根機也 問曰。今教所
談超越三時之時分。不論三世之際。何故云
諸未來世耶 答。實如所難。但至今文者有
淺深兩重義。若約淺略者。雖無三世之際 且
爲障重根鈍之劣機。施設無時之時建立無
際之際也。若約深祕者。未來世者貪瞋癡三
毒也。如降此三毒故名曰降三世。此貪瞋癡
三毒即如實不知自心法界佛金蓮三部之心
地。名爲障重根鈍衆生若如實知三部妙徳。
名爲上根上智之根機也。所謂障重者。障蓋
有三種。煩惱法業是也。於此三障。或衆生有
煩惱障重而法障業障輕。或衆生有法障重
而煩惱業障輕。或衆生有業障重而煩惱法
障輕。或一障輕二障重。或二障輕一障重。
或三障共輕。或三障共重。如此輕重淺深
重重無盡。覆蔽淨心不令顯現。例如三毒
等分煩惱重重無盡。然三障共輕者。値知識
經卷聞甚深法教。即輒爾信知頓速入法界。
若三障共重者。世世不聞三寶名字。生生不
値祕密乘教。適聞還作謗。トモ敢不信。是
故不能頓入法界。故云障重根鈍乃至法界
也。雖然無縁大悲以更不息故。住那羅延摩
訶那羅延三摩地。旋轉a字本不生之總持
作擇地造壇之方壇。旋轉va字離言説祕呪
爲五瓶閼伽之香水。旋轉ra字離塵垢之密
言成燈明護摩之光燒。旋轉ha字離因業之
眞言成動搖遷流之作業。旋轉kha字等虚空
之祕明成無障無礙之空位。或轉a字爲黄。
va爲白 轉ra爲赤。轉ha爲黒。轉kha爲青。或
a爲方。轉va爲圓。轉ra爲三角。轉ha爲半
月。轉kha爲團形。或轉a爲堅。轉va爲濕。轉ra
爲煗。轉ha爲動。轉kha爲性。或轉a爲塔。轉va
爲蓮華。轉ra爲寶珠。轉ha成五股 轉kha爲羯
磨。或轉a爲中央大日。轉va爲西方彌陀。轉
ra爲南方花開敷 轉ha爲東方寶幢。轉kha
北方天皷。如五字門。一切總持眞言皆以例
爾。如此旋轉祕密總持。重重無盡猶如帝網。
刹塵筆墨刹海硯水豈得記耶。是此毘盧舍
那一體速疾難思智徳是此心王如來祕密神
通無方化用。是故見聞觸知之境無非旋轉
總持之體。是故憶念作意之心無非祕藏眞
言之法。故云故於此深祕藏中以旋轉總持
也。兼存淺略方便者。香象引攝論云。智障極
妄闇。謂眞俗別執云云今此擇地造壇次第修
行者。若預上根上智人則甚深無相而法爾
常恒。若約劣惠根鈍機則淺近有相而生滅
無常。故云兼存淺略方便也
三從設於下。明冥顯得益中。設於事相之中
者。彼障重根鈍。如情所謂事相也。非謂約法
體而事相也。亦成世間悉地者。持明仙悉地
及常在人天憶持不忘受勝快樂等悉地是
也。功不唐捐者。一花一香之功不空。一印一
言之徳不失故。三密冥資者。影必隨本質。影
像動必依本質。今三密冥資亦復如是。本有
三密冥助故。隨縁三密顯芽。是故冥顯和融
本修冥會速成佛道。如是三密冥資十地不
能知。何況於薄地耶。故云冥資也。故分別聖
位經云。從無見頂。流出無量佛頂法身。雲集
空中以成法會。光明遍覆如塔相輪。十地滿
足莫能覩見。冥加有情身心罪障悉令殄滅。
無能知者。雖不能知。冥息諸苦而生善趣云云
故知依三密冥資故。以有相淺近之心雖思
惟修習。念念滋長任運増長終成佛道。故云
三密冥資終成佛果也
四從故次下。擧經決釋中。故次偈云者。是則
牒經也。其文自可見。委悉不釋耳
妙印鈔卷第二十五 一交了
  御本云元徳二年庚午十一月六日加點了
 沙門阿寂六十一 



妙印鈔卷第二十六
 沙門阿寂紀 
  釋入曼荼羅具縁品第二之餘
二從復次下。明引三車譬中。自爲二。初明取
意引法花。後明合例
初中。阿闍梨者指傳法之人。廣説法花經等
者指彼經譬喩品。長者等者指萬徳圓滿如
來也。諸子者指三乘幼稚窮子也。觀彼深心
所著者。聲聞執四諦。縁覺執十二因縁。菩薩
執六度。故云深心所著也。門外者指三界火
宅之門外也。三種妙車者羊鹿牛車是也。所
謂以聲聞所乘爲羊車。以縁覺所乘爲鹿車。
以菩薩所乘爲牛車也云云當往取者。各各出
三界火宅。取有餘無餘二涅槃可受寂滅樂。
故云汝當往取之可自娯樂也。以聞遊戲之
名等者。得六通三明聞可遊戲無餘灰斷之
露地故。各以稱其所樂故。倩皆勇進而競出
也。故云時彼諸子乃至而出也。其等獲寶乘
等者指大白牛車。是即以先三車譬三乘所
乘權方便。以此大白牛車譬示眞實相一佛
乘。三車是三乘之人深心所著云適其願故。
大白是非三乘已分故云非先所望。若約佛
意。三乘是權方便故非佛本意。一乘是示眞
實故云一大事因縁也云云
二從此漫下。明合例中。此曼荼羅法門者指
擇地造壇曼荼羅也。如來以世間因縁事相
者。約劣惠如情所謂。則是世間因縁事相也。
故從鈍根重障且云世間因縁事相也。約上
根上智非謂有爲事相也。故云因縁事相也。
擬儀況喩不思議法界者。擬儀於白心法界
八徳圖八葉蓮華。擬儀於心數塵數萬徳圖
三重曼荼羅。約根鈍且雖云擬儀況喩。約上
智即是法界常住之妙體即事而眞之終極
也。勿生如言之執也。俯逮群機者。三重法界
根機無盡故云群。菩提心可發故云機也。普
門信解者。信解六大無礙法界體性故云普
門信解。信解義如住心品釋之云云自見心明
道者。指初地法明道位也。乃知種種名言者。
三種世間一一名言是如來密號也。一一威
儀作業是佛行佛所作也。非啻得諸法明道
始得。從本際已來常住不變之四點之功徳。
是此一切衆生本來法爾之萬徳也。是此一
切諸佛自性常住之功徳也。非異生二乘之
所測。非十地等覺之所知。故云然非彼常情
之所圖也
三從是故下。明知病識藥中。自爲四。一明應
病投藥。二明不鑒利鈍得失。三明鑒本末因
縁。四明觀知佛意
初中。是故者。此則結前之言也。所謂指兼存
淺略方便顯即事而眞實義也。兼存淺略故
不捨重障根鈍。即事而眞故不失利根深智。
故云當善識根縁又知法門分齊也。善識根
縁者。正鑒根機利鈍本末因縁也。又知法門
分齊者。能明知利鈍所乘法門淺深分齊也。
應病譬鑒機根。授藥譬授法門。若利根深智
授淺近。鈍根劣惠與深法。是非應病授藥之
義也。故云勿使差機也
二從若著下。明不鑒利鈍徳失中。又爲二。初
明於他無益。後明自犯三昧耶
初中。若著相之人者。執著如情所謂之有相
之人不信即事而眞甚深無相之空義故。爲
雖説之。驚疑怖畏還作誹謗彌成不信。故云
若著相之人乃至増其不信也。若利根深智
等者。不鑒上根上智之人而授淺近法門故。
思不順甚深空義。生怪忽之心。不能得深益。
故云若利根乃至於他無益也
後從又自下。明自犯三昧耶中。應先住瑜伽
者。住三平等妙觀之時。出此大圓明中現彼
本末因縁。故云應先住乃至本末因縁也。當
觀此問答中者。薩埵問如來答也。所謂佛法
離諸相二偈薩埵問也。爾時薄伽梵等八偈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