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妙印鈔 (No. 2213_ 宥範紀 ) in Vol. 58

[First] [Prev+100] [Prev]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是處。一闡提輩亦復如是。雖聞如是大般涅
槃微妙經典。終不能發菩提心芽。若能發
者無有是處。何以故。是人斷滅一切善根如
彼焦種不能復生菩提芽云云彼經以一闡提
爲無機之人。今此經以顯網封執爲無機之
人也。如此顯教封執之輩。雖遇無盡莊嚴之
際會。不能蒙甚深祕密之妙益。故云若無機
之乃至發起深益也
二從毘盧下。明如來許説中。自五。一明如
來讃嘆。二明總標三句。三明開示寶所。四
明菩提不可得。五明問答決疑
初中又二。一明總牒。二明隨釋。初總牒自可

二從以執下。明隨釋中。自四。一明讃測深
意。二明讃不失機會。三明讃難問能問。四
明如來誡聽 初中。預測如來者。上來所言
五字門并三句法體。是今經之深旨如來之
祕藏也。然金剛手能測彼深奧令發起。故云
側如來加持深意也
二從又能下。明讃不失機會中。發起時衆
者。今大悲胎藏曼荼羅法界應度大衆也。作
生解因縁者。令彼法界應度之衆生而生大
菩提心之解了故云爾也。仰測聖心者。仰能
測如來説法時至而不失應度機根嘉會時
分。故云仰測聖心不失機會也
三從我觀下。明難問能問中。又二。一明讃
嘆意。二明功徳倍増 初中。我者大日之自
稱也。乃至淺行諸菩薩者。指初心始行諸菩
薩也。以此三句者。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説
教甚深教義。皆悉莫非爲此菩提爲因大悲
爲根方便爲究竟。故云以此乃至甚深之事

二從以如下。明功徳倍増中。倍増者復明於
上首仁者中。金剛手雖無比類。對如來世
尊故猶論明昧不同。故云無量功徳乃至終
無漏失也
問曰。何故如來如此慇懃讃嘆金剛手。有何
等深意耶 答曰。如大論五十五云。問曰。佛
何故讃須菩提。答曰。示師不自。弟子承
順師法故。有人師所説弟子不受。弟子所説
師不。如凡夫人處衆説法時。破一切語
不受。以佛無吾我心故讃須菩提言如是如
云云今亦如此。故讃金剛手也
四從次即下。明如來誡聽中。又二。一明誡
聽意。二明引論釋 初中。極善作意者。擧
意密而攝身口也。亦爲未來弟子等者。言非
啻誡勸金剛手。亦兼爲欲使未來眞言行者
直心聽法故云爾也
二從故釋下。明引釋論中。若人心善直信等
者。若爲聽法不惜身命不求名利。是即心善
直信之相。故法華經云。若人精進常修慈
心。不惜身命乃可爲説。捨惡知識親近善
友。如是之人乃可爲説。告舍利弗。我説是
相。如是等人則能信解云云又大論九十六
云。佛言。薩陀波崙菩薩求般若時。不惜身命
不求名利。於空閑林中聞空中聲言。汝善男
子從是東行。莫念疲極莫念睡眠。莫念服食
莫念晝夜。莫念寒熱莫念内外。善男子行時
莫觀右右。莫懷身相莫懷色相。莫懷受想行
識相。何以故若懷是諸相。於佛法有礙。若於
佛法有礙。便往來五道生死中。亦不能得般
若波羅蜜云云以是等義故云若人心善乃至
則不能解也。聽者端身者。端直身威儀不
顧身勞。猶如渇水而欲飮之。故云爾也。一
心入於語義中者。專心不異縁。於所説中之
義理敢不誤失也。以下二句可見。此偈中
有專三業之義。所謂端身者專身業。如渇飮
者專口業。一心者專心業也。故大論一百
云。以善其身口意業供給師云云及無盡意經
等者。未檢得之。要攬人披經可見之
妙印鈔卷第九
  御本云元徳二年
潤六月十一日加點了
 沙門阿寂 
  建武四年
卯月十日
 金剛佛子明金之 



妙印鈔卷第十
 沙門阿寂紀 
  釋入眞言門住心品第一之餘經一
疏一
二從經云下。明總標説三句中。又二。一明
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猶如下。明隨釋中。自四。一釋菩提爲
因。二釋大悲爲根。三釋方便爲究竟。四明
約地上轉釋三句
初中又云。一明總三句次第生起。二明中智
觀。三明心實相。四明相望成因果。五明譬
説。六明引論證信心
初中。世間種子者菩提爲因句也。籍四大衆
縁者大悲爲根句也。如是次第等者方便爲
究竟句也。是即爲釋菩提爲因句。先總釋三
句次第生起而成因果也
二從然以下。明中智觀中。然以中智者。非
彼顯教所談之中智。是非中之中也。所謂a
字不生不滅之徳名爲中智。言以a字不生
義故離常見。以a字不滅之義故離斷見。如
此以無自性故因不守自性故還成果。果亦
不守自性故還成因也。故云觀之畢竟乃至
因果義成也。若法不然等者。若不能如斯
觀達。即墮斷常二見之中故不成因果也。所
謂墮斷無之見故更不見因果。墮常見之中
故亦不成因果之義。所以然者。計因定因果
定果故不知從縁生之因果。故云若法不然
乃至因果義不成也
三從今行下。明觀心實相中。今行者等者。指
三密修行行者。觀心實相者。指六大法界
一大圓明蓮華三昧之體亦復如是者。離如
上生滅斷常等諸戲論。故云亦復如是乃至
淨虚空也。於内證所行等者。離如此斷常
一異雖不生不滅。而於内證圓明之萬徳。更
不疑滯。一切智智大菩提心堅固不動。故金
剛頂云等同於大空堅住金剛性全成金剛體
云云故云於内證乃至堅固不動也。離業受
生等者。如此住堅固大菩提心故。永離無始
生死業受之生。而成虚空無垢大菩提之生。
故云離業受生等也。萬行功徳等者。普門
法界大悲萬行。依此大菩提心而増長。故
云萬行功徳乃至菩提心爲因也
四從此菩下。明相望成因果中。此菩提者指
上如實大菩提心也。爲後二句因者。爲大悲
究竟二句而成因故云爾也。若望生死中者。
於生死流轉中對所積集大小權實善根
故。此如實大菩提心初心即極發心即到故
被云果故。云若望生死中乃至名爲果也。以
覩佛法前相者。指地前五種三昧道也。故禪
要云。初觀之時如似於圓。遍周之後無復方
圓。作是觀已即便證得解脱一切障三昧。得
此三昧者名爲地前三賢云云又云。今於此
心中。復有五種心義。行者當知。一者刹那
心。謂初心見道一念相應。速還妄失。如夜
電光暫現即滅。故云刹那。二者流注心。既
見道已念念加功相續不絶。如流奔注。故云
流澍。三者甜美心。謂積功不已乃得靈然朗
徹。身心輕泰翫味於道。故云甜美。四者摧
散心。爲卒起精懃或復休廢。二倶違。故云
摧散也。五者明鏡心。既離散亂之患。鑒達
圓明一切無著。故云明鏡。若了達五心。於
此自驗三乘凡夫聖位。可自分別矣云云故知
以覩佛法前相故者。指地前所證三昧道也。
佛法者初地法明道位也。故彼五種三昧道
是爲初地佛法前相故也
五從解如下。明解説中。聞善知識者。指世
間如實之善知識也。餘文可見。漸見前相
者。指地前三昧道。如上云云爾時於寶藏等
者。既見寶之前相故。於寶藏所含種種功能
更不疑。彌發起加行。速望得無盡寶藏之眞
體也。故云爾時於寶乃至信心義也。若合譬
者。有人者初心始行眞言行人也。善知識
者。眞言上乘之大阿闍梨也。汝今宅中者。指
行者自身云今宅中。是即周遍法界之塔婆
故。自有無盡寶者。指自心八葉無盡莊嚴
藏。應自勤修者。令教修行三密方便。而開
發自心萬徳故。周給一國者。開發於周
遍法界華藏世界海中。自他受用無有盡期
故。彼人聞已即生諦信者。行者聞如上之殊
勝教導已。即諦信住如實知自心之大菩提
心故。如説而行等者。住大菩提故如阿闍梨
教導正行三密妙行也。漸見前相者。證得地
前三昧道味。爾時於寶藏等者。既見佛法前
相故。離疑惑之心。彌發起加行望證法明道
故也云云
六從釋論下。明引論證信心中。釋論云者。彼
論第一卷釋スル如是下文也。此偈中者。論家
御語也。餘文自可見
二從經中下。釋大悲爲根中。自五。一明表
大悲。二明根義。三明悲義。四明根悲交釋。五
約供養行明悲義 初中。經中次説者。指經
大悲爲根本五言也。是即菩提心爲因之句
ナルカ云次説也
二從根是下。明根義中。根是能執持義者。言
大悲能執持諸佛大菩提功徳萬行不令拔
除。故云爾也
三從梵下。明悲義中。迦是苦義者。即是大
悲拔苦之義也云云
四從慈如廣下。明根悲交釋中。慈如廣者。慈
是與樂義。是即菩提心所具無上法樂也。此
菩提心名爲嘉苗。是菩提心爲因句也。爲令
増長此菩提心之嘉苗故。用拔苦之大悲。是
即大悲爲根句也。故云慈如廣乃至除草穢
也。此中云悲者。説能助之大悲。所助之大
慈自顯。故云爾也
五從且如下。約供養行明悲義中。行者等者
指眞言行者。修供養時者。於供養有内外
事理供養。如下卷説。時者依軌儀法則行三
密之妙行時也。此時亦有初中後晨朝日沒
等之時。隨四種之法分別故云爾也。若奉
一花等者。付之有淺略深祕。其淺略者。隨
其時世間所有種種妙花妙香等是也。若深
祕。花者以行者周遍法界忍辱之心。兩手合
。向周遍法界過刹塵曼荼羅聖衆演供
養時。於刹那頃興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不可
説供養雲海。供養已成法界不可説不可説
展轉曼荼羅聖衆。并自法界他法界不可説
不可説展轉曼荼羅聖衆之時。須臾成就花
三昧圓滿忍辱波羅蜜。淨佛國土成就衆生
大願皆悉成就。故云若奉一花乃至皆悉生
根也。復次花者自心八葉心蓮華。是即佛界
心界衆生界同一平等大菩提心之妙體。以此
大菩提妙花。供養盡空法界佛界心界衆生
界帝網重重不可説不可説曼荼羅聖衆故。
自利利他行願皆悉圓滿生大悲根。故云若
奉一花乃至皆悉生根也云云如花者阿伽香
飮食燈明等亦復如此云云隨行者以等者。住
a字本不生實際。而修無盡萬行。故云隨行
者乃至萬行也。即由大悲地界等者。譬如
大地爲一切衆生依。大悲亦復如是故。水火
風空亦如此可得心也。餘文可見云云
三從方便下。釋方便究竟中。即醍醐妙果等
者。大悲萬行皆悉成就十一地妙果圓滿。譬
如醍醐無可復増其精涼也云云三密之源者。
此妙果是三部三身之奧源故云爾也
四從又淨下。約地上釋三句義中。自二。一
明擧譬顯三句始終。二明引般若結釋
初中猶如眞金等者。初地所發如實大菩提
心也。大悲如習學等者。初地所發大悲行願
也。方便如巧藝等者。初地所證妙果也。復
次初地爲菩提心爲因。從二地至八地已來
爲大悲爲根。八地以上爲方便究竟也云云
二從如摩下。明引般若結釋中。梵音鄔波那
等者。因之梵語也。此梵語有發起義。是即從
因生果果還復生因義也。故云梵音乃至故
以爲名也
三從經云下。明開示寶所中。自二。一明牒
經。二明隨釋。初牒經可見
二從即是下。明隨釋中。三。一明開示寶所。二
明自心爲寶所。三明問答決疑
初中。即是者。直指如來直説故云即是也。開
示如來者。上所言如實大菩提心是也
問曰。如來何故自問自答。而言云何菩提謂
如實知自心耶 答。今此自證大菩提者金
剛手猶不能問。何況有餘人能問能答人耶。
故如來自問自答也
二從如人下。明自心爲寶所中。如人雖聞等
者。譬意可見。復指言如上者。指上之菩提
爲因之解釋也。此法從何處者。指第一甚深
微妙之法。所謂如實大菩提心是也。即是行
者自心耳者。指自心八葉干栗多心也。若能
如實等者。言如實觀察此八葉心蓮功徳。了
了分明證知無疑滯。名爲如實知自心。故
云若能如實乃至名成菩提也。其實不由他
悟等者。心自證心心自覺心之意也
三從問曰下。明問答決疑中。問曰若即者。問
之意謂。佛自問云何菩提。如來自答如實知
自心故。即乘取答之語スル即心是道ナラハト
也。言即心者自心故也。故問但如實知
名爲成菩提者。何故一切衆生自ルヤト
成佛也。即如大圓覺云。始知衆生本來成
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乃至金剛藏菩薩白
佛言。世尊若諸衆生本來成佛。何故復有一
切無明。若諸無明衆生本有。何因縁故如
來復説本來成佛。十方異生本成佛道後起
無明。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唯願不
捨無遮大悲。爲諸菩薩開祕密藏。及爲末
世一切衆生。得聞如是修多羅教了義法門
永斷疑悔云云今問意亦復如是。佛既説云何
菩提謂如實知自心故。乘取此經文即問
曰。若即心是道者。何故衆生輪迴生死不得
成佛也。答曰以不如實知故者。答之意
雖自心元佛。不如實知自心之體故云不成
佛也。所謂愚童凡夫者。釋其所由也。若聞
是法者。就斯有多種斷簡。謂於愚童凡夫有
種種不同。所謂或有未生一毫修善之愚童
凡夫。此人雖聞是法。不可有信知之義故。如
次下卷釋愚童凡夫云。若是未生種子無機
之人。雖種種爲説。終不能信解云云或有行
齊施等之愚童凡夫。是則聞是法有少分信
解之義。以是義故。今文云。若聞是法少有
能信也。識性二乘等者。纔觀人無我。雖斷離
人執。猶未離實有之法執。何況如實觀自心
即法界之實體耶。故云識性二乘乃至未如
實知也。已上出如實不知之人也。若知實
自知等者。是即如實自證自覺スル。初發心
之時。即覺知本來成佛亦無餘答也。譬如
長者等者。擧譬顯此義。自可見云云
問。若爾者先所擧圓覺經中。金剛藏
ンカ如來答玉フ之耶 答。同經。如來答云。善
男子。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
止。念念相續循環往復。種種取捨。皆是輪
迴。未出輪迴而辨圓覺。彼圓覺悟即同流
轉。若免輪迴無有是處。譬如動目能搖湛
水。又如定眼由迴轉火。雲月運舟行
ルカ。亦復如是。善男子。諸旋未息私謂動目轉火
雲駛舟行也
彼物先住尚不可得私曰。湛水定眠月運岸
移。此四先住不可得故
何況
輪轉生死垢心曾未清淨。觀佛圓覺而不旋
復。是故汝等便生三惑私謂。三惑者指金剛
藏問之中三疑惑也
男子。譬如幻翳妄見空花。幻翳若除。不可
説言此翳已ニカ更起セント一切諸翳。
何以翳花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華滅於
空時。不可説言虚空何時更起空花。何以
故。空本無花非起滅故。生死涅槃同於起
滅。妙覺圓照離於花翳私謂已上如來答若諸衆
生本來成佛何故復有ルト
一切無明
云問也
善男子。當知虚空非是暫有亦非暫
無。況復如來圓覺隨順而爲虚空平等本性
已上如來答若諸無明衆生本有。何
因縁故如來復説本來成佛云問
善男子。如銷
金鑛金非銷有。既已成金不重爲鑛。經無窮
時金性不壞。不應説言本非成就。如來圓覺
亦復如是私謂如來答十方異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
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云問也
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
涅槃私云決
第一問
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私云決
第二問
無妄輪
迴及非輪迴私云決
第三問
善男子。但諸聲聞所聞
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不能至彼之親
證所現涅槃。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
圓覺境界。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至。是
故我説一切菩薩及未世衆生先斷無始輪迴
根本云云私謂根本婬欲是
也下然見云云
今案此經如來所答
之旨。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涅槃。又
無成佛及不成佛。又無輪迴及不輪迴。只以
妄見故見種種不實。今亦如是。六大法界
一大圓明之心鏡。離去來動靜生滅一異能
所得失等之相故。無煩惱菩提生死涅槃。亦
無成佛不成佛。無輪迴不輪迴。唯以不如實
知如是之自心體性故。生種種妄見。輪迴生
死往來五道。若如此自心實相如實開覺スレハ
即時歸本覺。畢竟如&MT06279;而菩提相也。故經云
乃至彼法少分無有可得也。此事至要也。能
能可思察可思察
四從經復下。明菩提不可得中。自二。一明
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可見
二明隨釋中。亦三。一明離菩提無一法。二明
不可得所由。三明轉釋無相義 初中。無上
正遍知等者。指上正遍知等釋。故云前已説
之也。此中者指別牒句中也。即是七微合
成者。倶舍論頌疏第十二云。極微爲初指節
爲後。應知皆七倍増。七極微爲一微量。積
微至七爲一金塵。積七金塵爲一水塵。積七
水塵爲一兎毛塵云云又云。極微者是色極少
也。刹那者是時極少也。一字者是名極少也
云云又云。微是細義。非極微也。色聚極細立
微聚名。爲顯更&T069222;細極ナルヨリ者。此在欲
界無聲云云然今七微合成者。彼微聚
爲七微合成。此七微合成名爲微少。
故云梵云阿耨乃至故以爲喩也。言彼法者
等者。指無相大菩提心而云彼法也。言彼六
大法界虚空無垢菩提心之外。更此七微合
成微少之色塵許リモ無有可得之法。故云言彼
法者乃至更無一法也云云
二從經中下。明不可得所由中。自六。一明
別標。二明牒經。三擧分譬。四明分譬不及。五
明勸誘。六明心自證覺
初中。次説因縁者。是即少分不可得因縁

二從何以下牒經。可見
三從譬如下。擧分譬解釋中。譬如虚空等
者。且以具少分六相似故。即以爲譬也。所
謂一畢竟淨。二離一切相。三無動。四無分
別。五不可變易。六不可破壞也。以如此等
六義少分相似故爲譬也。故云以如是等乃
至無相菩提心也
四從然是下。明分譬不及中。然是中等者。雖
世間虚空有如上之六義少分相似。於是無
相大菩提心中。復有不可説不可説祕密甚
奧之事。以虚空不可譬大菩提也。遍喩者。如
上引涅槃經釋之云云
五從翼諸下。明勸誘中。諸學者等者指眞言
學者。得意忘筌等者。言得此恒沙萬徳之義
魚。忘彼畢竟無相之文筌也云云
六從又如下。明心自證覺中。又如虚空等
者。如世間虚空者無知解者無開曉者。甚深
無相大菩提心亦復如是。故云又如乃至當
知亦爾也。心自證心者。上之心者智也識
也。下之心者境也五大也。是則直指行者本
有境智不二也。言能證心者本有智也。所證
心者本有境也。所謂以本有五大爲境。以本
有識大爲智也。是則爲顯境智和融本來無
二無別也。境智名異全收一體也。然此境智
圓明之外。全以無知解之法。無知解之者。無
開曉之法。無開曉之者。我心自證我心云云
自覺我心。故大圓覺經云。始知衆生本來成
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善男子如昨夢故。當
知生死及涅槃無起無滅無來無去。其所證
者無得無失無取無捨。其能證者無作無止
無住無滅。於此證中無能無所。畢竟無證亦
無證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壞云云禪要云。唯
有明朗。不見心之與身云云故云又如虚空
乃至開曉之者也。若分別少分者。言於此
無所得大菩提中。若分別微塵許之能所。
法非法之相。不離我人壽者等之見。若不
離我人衆生之見者。取去來生滅一異能所
等。往來五道生死。何名不壞常住金剛智
慧耶。故華嚴經第六云。如來深境界。其量
齊虚空。一切衆生入。眞實無所入云云
三從復次下。明轉釋無相義中。自四。一明
別標。二明牒經。三明引論證。四明擧淨心
合 初二。自可見
三從如釋下。明引論證中。佛智慧清淨故等
者。出過諸心地不作諸觀故云清淨也。不觀諸
法等者。是即出不觀之法相也。其文自可見」
四從以如下。明擧淨心合中。以如是淨者。指
如實大菩提心。出過諸觀等者。四智心地猶
不出心量之分。何況於自餘耶。今此淨菩提
心者。出過諸心地於法自在也。故云以如
是淨乃至得無罣礙也。雖無相甚深不可思
議。而此菩提心含甚深不可思議微妙清淨
功徳兩部曼荼之萬徳。莫依之不出生。故悉
地出現品云。虚空無垢無自性。能授種種諸
巧智。由本自性常空故。縁起甚深難可觀
云云又供養次第云。淨菩提心如意寶。滿世
出世勝希願。自利利他因是生。除疑究竟獲
三昧云云又菩提心論云。能含無量種種珍寶
三摩地云云故云譬如虚空乃至謂虚空相也
云云
五從爾時下。明問答決疑中。自二。一明牒
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可見
二從時執下。明隨釋中。亦二。一釋薩埵疑
問意。二釋如來答
初中。亦二。一釋所問來意。二明所問體
初中。時執金剛者。聞佛説如上之無上菩提
少分不可得之相。雖自身無疑。爲斷未來衆
生疑惑故。而致此問。故云聞佛所説乃至而
佛言也
二從菩提下。明所問體中。菩提心名等者。菩
提心即一切智智也。若一切智智者。離此菩
提心之外無少分能所者。誰爲能求所求。誰
爲可覺可覺者耶。又離菩提心之外都以無
一法者。誰能發菩提心。令至此無相本菩提
妙果耶。又若雖無能發所發之因縁而成菩
提者衆生雖不發心修行。自然可成佛耶
也。故云菩提心名乃至自然成也
二從故佛下。明如來答中。自二。一明牒經。二
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明隨釋中。亦三。一明自心尋求。二明示
其著所。三明法明道位
初中。亦二。一明自心即是旨。二明不知故
見苦樂
初中。雖衆生者。夫以一切衆生色心實相直
爾是菩提故。雖有佛出世而不増明。雖無佛
出世而不缺減。性相常住常自莊嚴。故云雖
衆生乃至自嚴淨也
二從然不下。明不知故見苦樂中。自二。一
明正不知因縁。二明譬
初中。然不知實者。言衆生自心即雖佛。不
如實自知自心實相。即是無明也。然無明有
厚薄。所謂大論九十七云。無明有二種。一
者厚二者薄。薄者名無明。厚者爲黒暗云云
釋論云無明煩惱厚薄別故云云
問。自心即菩提有佛無佛常自嚴淨者。有何
等因縁無明起耶 答。法華經云忽然火起
云云説元品
無明也
金峯經云。爾時會中忽有一障者。
不從空生亦不從他方來。亦不從地出生。忽
然而現。時薄伽梵告金剛手言。此障從何而
來。從一切衆生本有障無始無覺中來。本有
倶生障。自我所生障。無始無初際。本有倶
本輪。時障者忽然現身。作金剛薩埵形云云
已上自宗所談
佛果一障是也
此等意無明煩惱發起忽然而無
所從來。是則一切衆生本有倶生障自我所
生障無始無覺中ヨリ本來不可得也。彼顯教
所説元品無明障言語道斷心行所滅絶離
絶離境故。不談無明形體。今宗障體即徳
故。云忽然現身作金剛薩埵形也。是即不
住自心内證之妙境妙智。而縁心外之法故。
此無明忽然現起。故經云。於一散亂心。此障
即爲便。能奪眞言師所修功徳業云云 問。若
爾者住何等觀智。令除滅此無明煩惱障耶
 答。住如實之智不見心外之法故。此無明
不除而除不滅而滅。來時無所從來。無始無
初際故。去時亦無所去。無終無終際云云
二從如蠶下。明譬中。亦三。一明厚喩。二明
薄喩 三明見心實相
知中如蠶出絲等者。譬無明深厚者。從苦趣
苦。都無出離之期。是則大論所説無明厚者
爲黒暗。是也。又法華經云。毒氣深入失本
心故。爲毒所中心皆顛倒云云
二從譬如下。明薄喩中。譬如人間淨水者。譬
無明輕薄者。隨所縁雖異解。心外不見法。是
則大論所説薄者名無明。是也。又法華云。不
失心者即便服之病盡除愈云云於一水四見
不同也。所謂人間見水。天見瑠璃。餓鬼見
火。魚見宮殿。故云如人間乃至或以爲火
也。於自心六大法界一水。自見十界之差別。
自見種種無量之苦樂。故云自心自見無有
一法等也
三從若瑜下。明見心實相中。若瑜伽行人等
者指眞言行者。正觀三法者。就内六根而觀
達。就外六塵而觀達。及兩中間而觀達。
心不可得。不可得者即是a字之實相也。a
字實相者即是心實相。心實相者無相大菩
提。無相大菩提者即是一切智智。故云正觀
三法乃至得成就也云云
二從復次下。明示其著處中。自七一約一切
法明心實相。二約眞我明心實相。三約六根
明心實相。四明心無相所由。五明結歸三句
大宗。六明知識其心。七明頓覺成佛
初中。又五。一明著所因縁。二明引經。三明
大品。四明觀内外中間。五明譬合
初中。復次世尊者。佛先直答金剛手言。祕
密主自心尋求菩提及一切智。何以故本性
清淨故云云此本性清淨心。依内外中間等著
所。而不得本淨眞心故。次説内六根外六塵
其兩中間之著所。故云復次世尊等也。餘文
可見
二從經言下。明引經中。心者行者自心。即
本性清淨妙蓮不染眞心是也
三從如摩下。明大品中。如摩訶般若等者。指
大品般若也。以無量門等者。初自五蘊三科
之法。終至種智菩提。約一切諸法門。説畢
竟獨空之旨。今實相者無相也。故大品云。諸
法一相所謂無相云云
四從今欲下。明觀内外中間中。今言疏主之
言也。遠指佛之現在也。宗要者所謂本性清
淨自心也。欲顯此本性清淨之心實相。雖多
有情所著法。不過内外十二所故。於此十二
所而觀達。速至心本不生際。故云欲擧其
乃至一切法也。行者指眞言行者。於内法
者六根也。一一諦觀者。約眼根諦觀而心不
可得。乃至約意根諦觀而不可得也。故云一
一諦觀也。或在外耶者六境也。猶恐錯誤
者。約内觀心不可得。又約外觀心不可得。於
内外不見心之所住。誤於内外之中間
心之所住。故爲遣此執著復作此觀。於
内六根心不可得。於外六境心亦不可得。於
内外心已不可得。況於兩中間而有心所住。
故於兩中間亦心不可得。此時於内外中間
之三所不見心之所住故。自心本來無生無
滅而離去來。故云猶恐錯誤乃至戲論雲披

五從譬如下。明譬合中。珠力故水清者。妄
想濁亂心水中。自本有自性清淨如意珠。以
此自性清淨淨菩提心如意寶珠力故。妄想
顛倒濁水即。濁水清故即寶珠還顯現。故
經云。淨菩提心如意寶。滿世出世勝希願。自
利利他因是生。除疑究竟獲三昧云云故異生
羝羊一念發心シテ修微薄濟施。皆是依此
淨菩提心如意寶珠内薫密益之力。自其以
來念念資長而到初法明道位。證除蓋障
三昧時。自然此淨菩提心如意珠顯現増
明也。雖然水初自餘所不來。清&MT01302;
於餘處不去。水初時。自餘處不來。濁
亦於餘處不去。水清濁只依風縁。珠隱顯亦
任清濁。可思之
二從經云下。約眞我明心實相中。又二。一
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可見
二從前約下。明隨釋中。亦二。一約諸色明
觀。二明約三界觀
初中又四。一明結前生後。二明内心大我。三
約顯色觀。四約形色觀。初自可見
二從此宗下。明内心大我中。此宗者指眞言
宗。即以等者。如餘宗爲正因佛性。今宗不
爾。直指一切衆生之心爲如來應正等覺。是
本來成正覺如來故也。所謂内心之大我者。
指一切衆生本心妙法芬陀利花。是即花臺
八葉九尊本來大我自稱也更問
三從如有下。明約顯色觀中。如有一類外道
等者。所謂或一類外道。我觀眞我其色正
。或一類外道我觀我其色正ナリスル
也。封執一色不許餘色。故云如有一類乃至
或言鮮白等也。臙脂色者。自臙州出タル
色其色似紅紫。故以義云紅紫也
四從或言下。約形色觀中。又二。一明擧見
簡非。二明擧證非計
初中。或言我見者。所謂或一類外道。我見
眞我極。或一類外道我見眞我極短
スル也。各各謂我所執眞實而餘人所見皆不
實也。故云或言乃至餘皆妄語也。青相畢
竟者。破彼常見也。青實相不壞等者。破彼
斷見也。所謂青實相者。五色皆有實相。是
即五佛色故也云云
更問
二從如有下。明擧證非計中。如有外道等
者。明依一師迷妄之僻見諸弟各妄計不同
也。餘文自可見云云
二從次云下。明約三界觀中。亦二。一明牒
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可見
二明隨釋中。又三。一擧僻見不同。二明彼
非。三明開示曼荼
初中。亦是對妄者。上約一切法并眞我。呵
責彼宗計畢。今然約三界等簡之故。云亦是
對乃至三界同性也。毘紐天者。疏第五云。又
次置微瑟紐。舊譯謂之毘紐。此是那羅延天

二從然此下。明彼非中。三。一明約所居簡。二
明約能居簡非。三擧譬呵非
初中。然此三界等者。三界有爲諸法皆從縁
生。從縁生法悉無自性。何心性同彼三界
呵破スル
二從次廣下。明約能居簡非中。次廣分別等
者。釋經之非天龍等文也
三從譬如下。明擧譬呵非中。譬如虚空者。是
即喩忘本源而起種種妄見。所以然者。隨所
受器捨本味。暫成辛酸溫濁。故云譬如虚
空乃至未曾變異也。又如眞陀者。是即喩一
心隨類應現。所以然者。一相摩尼隨縁雖變
色。珠體無動轉。主亦如是。隨縁雖作種種
色形。心體無動轉而不生不滅也。故云又如
眞陀乃至亦應生滅也
三從復次下。明開示曼荼中。復次世尊等
者。今佛説心性非顯形衆色三界六趣等者。
開示下品所説曼荼羅。爲除未悟者戲論分
別也。所以然者。曼荼羅中有顯形衆色天龍
八部等故。眞言行人見彼不了知自心因縁
生故。生戲論分別起常見等故。先開示心實
相門。説非青非黄乃至不與三界六趣同
性也
三從又經下。約六根明心實相中。自二。一明
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可見
二明隨釋中。亦四。一明結前生後。二明約十
八界觀。三破邊見。四破見現
初中前説不在者。六根六境兩中間。此云三
處也
二從爲未下。明約十八界觀中。爲心不與
者。言次上説心不與三界六趣同性故。猶恐
未悟者心住十八界等中耶推求推度故。
廣歴十八界示心無所住也
三從復次下。破邊見聲聞中。自四。一明結前
生後。二破犢子部計。三破有部。四明並破
二部 初結前生後。可見
二從犢子下。明破犢子部計中。犢子者。三
論玄云。阿毘曇者名無比法。無漏惠根會理
隔凡。其功冠絶。故云無比。犢子者。三論
云。薩婆多傳有異世五師。同世五師。異世
五師者。一迦葉。二阿難。三末田地。四舍那
婆斯。五優婆堀多。此五人持佛法藏。各得
二十餘年更相付屬名異世也。同世五師者。
於優波堀多。即分成五部一時並起。名同世
五師。一曇無徳。二摩訶僧祇。三彌沙塞。四
迦葉維。五犢子部云云今犢子者此同世五師
隨一也。是二十部中其一也
問。何等名二十部耶 答。三論玄云。如來二
月十五日入涅槃。諸弟子四月十五日於王
舍城祇闍堀山結集三藏。爾時即有二部名
字。一上座部。謂迦葉爲上座。二大衆部。即
界外大衆。乃有萬數。婆師羅漢爲主。此云
涙出。常悲苦衆生而涙墮也。又云。從上座師
都合有十一部。大衆部有七部。合成十八
部。足根本二部爲二十部。譬如四大和合等
者。三論玄云。問。毘曇但明人空。成實具明
二空。云何兩論無有優劣。答。於小乘内自
分三品。一者倶不得二空。如犢子部云。四
大和合有於眼法。五陰和合別有人法。此下
根人也。二者薩衞之流。但得人空不得法
空。爲次根人也。三者譬喩訶利之流。具得二
空。爲上根人也。約空義淺深。則毘曇爲小
乘之劣。成實爲小内之勝也云云大論第六
云。復有三世中法。未來中出至現在。從現
在入過去。無所失。是則爲常云云同論云。如
毘波沙中説。微塵至細不可破不可燒。是則
云云
三從説一下。明有部中。説一切有道人者。三
論玄所言薩衞之流。但得人空不得法空是
也。如&T072933;角龜毛等者。喩外道妄見虚誑不
實。餘所書之
四從以如下。明並破二部中。以如是戲論法
者。指二部空計。而云以如是戲論法也。故
不識其心者。彼等不識心無性故。妄作如是
三世實有等戲論也
四從非見下。明破見現中。又四。一並表二
計。二擧非見計。三擧非現計。四並破二計
初可見
二從如有下。擧非見計中。如有人言者。有
大乘師教弟子云。一切衆生本有佛知見性。
但無明翳膜除時自能見理云云弟子聞之作
僻見謂。依無明膜不見佛性。我言療治此
膜。招請醫師種種療眼。是即師任法理雖教
導。而弟子惡得心致如此僻見耳
三從或有下。擧非現計中。或有人言者。亦
有一師云。常住妙理非造作之法。纒蓋除時
日輪自現云云弟子聞之惡得心作僻見。雲霧
靉靆時我等常住妙理不現。雲霧除去日輪
現時常理顯現。仍待朝日。朝日出時見彼。稱
云我見常理云云此等皆師以譬喩教佛性常
住之法。而弟子不知喩所詮故。一向執世諦
作如是見計。故云皆以世諦言之耳也
四從若淨下。並破二計中。若淨菩提者。問
云。爲破師。爲破弟子耶 答。師弟共破之
問。師無僻見。何破之耶 答。雖無僻見。猶
作見現之思破之也。破文自可見云云
四從又經下。明心無相所由中三。一表經
文。二明譬説。三明合譬
初中。又經中等者指今經。自説因縁者。上
約諸妄執雖説心無相。未顯説其無相所由
故。佛自説心無相無住無性之因縁。故云自
説因縁也
二從猶如下。明譬説。自可見云云
三從心性下。明合譬。又自可見云云
五從經云所下。明結歸三句大宗中。又二。一
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可見
二從如上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結前句。
二明生後。三明難思三諦
初中。如上種種者。次上約一切法。或約眞
我。或約十八界等。一一觀達入自性清淨
門。明自心自發自心尋求菩提畢。故云如上
種種乃至求菩提義也
二從今復下。明生後句中。今復結言等者。謂
上所言自性清淨心虚空菩提三種全體遍收
一體無二。雖一體無二。而心虚空菩提三種
名字宛然也。是即一而多也多而一也。一多
自在不可思議也。故云虚空無垢乃至而有
三名耳也。所謂心者衆生世間。虚空者器世
間。菩提者智正覺世間也。如此三種世間性
相本來一相一味。所謂六大法界a字本不
生也云云
三從即此下。明難思三諦中。即此一法界心
者。指六大法界云一法界心也。此一法界心
即勝義行願三摩地三種菩提心也。其勝義
故畢竟不生也。行願故畢竟不壞也。三摩地
故二而不二也。即是三部妙體也。畢竟不
生者金剛部也。不壞因縁者蓮華部也。不
二平等中道即是佛部也云云
六從經云下。明知識其心中。自二。一明牒
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可見
二從佛已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結前句。二
明正知識其心。三明究竟同歸
初中佛已開示等者。始從題目終至囑累。一
部始終唯明此三句大宗。所謂如説如實大
菩提心者菩提爲因句也。始從一毫之善種。
終至十地究竟功徳善根。皆悉爲大悲爲根。
第十一地爲方便爲究竟云云復次於一位中
有因根究竟三句。復次於三句中各有三句。
復次於一念一時等各有三句。以如此等義
故云佛已開示乃至大宗竟也
二從即統下。明正知識其心中。即統論等者。
統論此經一部始終。以種種無量善巧方便。
而説如實菩提心。令知識衆生本心。所謂依
如來之奮迅示現無盡莊嚴藏故金剛手發問。
依薩埵發問故説如實大菩提心并三句法門。
爲令此淨菩提開明故。約内外等一切法以
示其著處。或説百六十心三劫六無畏等種
種心相。或説擇地造壇等衆多支分等。或説
諸尊密印眞言三摩地等。或説祕密曼荼内
證眞實境界等。或説兩部灌頂印明并祕密
第五三昧耶等。如此等無量祕密方便。尋
始窮終莫非爲知識其心。所言知識其心者。
即六大法界全體是也。所謂知識者。五智云
知。即在果位。五識云識。即在因位。是即爲
顯果即因因即果。因果共不思議。故云知識
也。其心者本有境即五大也。所謂六大無
礙。六大無礙者即境智不二。境智不二名爲
成等正覺。故此經始終只爲此一大事因縁
也。故云即統論一部乃至知識其心也。維摩
經上云。直心是菩薩淨土云云
三從如此下。明究竟同歸中。如此經者等
者。非啻此經作此説。釋迦如來所説一切
契經亦如是。故云如此經者乃至皆同在此
也。又非啻釋迦如來同作是説。十方三世諸
佛皆以一同無有異路。故云如釋迦如來乃
至知識其心也云云
七從經云下。明説頓覺成佛中。自二。一明
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可見
二從世尊下。明隨釋中。自四。一明結前生
後。二明決了佛法。三明諸法實相。四明觀我

初中。説此頓覺成佛等者。即如經云。不捨
於此身。逮得神境通。遊歩大空位。而成身
祕密云云又論云。父母所生身。速證大覺位。
是即不經劫生直證佛位。譬如神通乘人發
意之頃能到所詣。故云説此頓覺成佛入心
實相門也
二從亦爲下。明決了佛法中。亦爲決了等
者。決了十方三世諸佛説教。莫非爲斷我性
而開自心實相之門。故云亦爲決了十方三
世乃至漸次開實相門也。此中如一切經中
者。指諸顯經等也
三從彼言下。明諸法實相中。彼言諸法實相
等者。指彼法華經所説十如實相。故奧卷云。
妙法蓮華最深祕處者。即此經本地身也更問
以是義故云即是此經心之實相也。心實相
者即是菩提心。更無別理也。但爲薄福衆生
等者。即如法華經云。斯人尠福徳不堪受是
法。薄徳少福人衆苦所逼迫。不聞佛名字。亦
不聞正法。故云但爲薄福衆生乃至甚爲難
得也。故世尊等者。以薄福因縁故不能自
信作佛。故如來説四味調養之方便。令淨諸
惑障。漸説時將至説一大事因縁。故法華經
云。若人信歸佛。如來不欺誑。亦無貪嫉意。斷
諸法中惡。故佛於十方。而獨無所畏。我以
相嚴身。光明照世間。無量衆所尊。爲説實
相印云云故云故世尊且令乃至爲説即心之
云云今經則不如是等者。今經不用調熟
方便。直約諸法令識六大法界淨菩提心。故
云今經則不如是直約諸法令識其心也。所
以爲祕要之藏等者。指一塵法相爲法界曼
荼羅全體。故云所以爲祕要之藏也云云
妙印抄卷第十
  建武四年
卯月十六日
 金剛佛子明金之 



妙印鈔卷第十一
 沙門阿寂紀 
  釋入眞言門住心品第一之餘經一
疏一
四從初句下。明觀我相中。又六。一明總擧
縁生法。二約五陰明義。三明觀我相。四約
十八界明義。五約一切法明義。六約眞言明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