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妙印鈔 (No. 2213_ 宥範紀 ) in Vol. 58

[First] [Prev+100] [Prev]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2213[cf.No.1796]

妙印鈔卷第一
 沙門阿寂記 
大意
夫以自性法身毘盧遮那。安住法界自受法
樂。本源内證塵刹聖衆。各捧智印圍繞渇仰。
雖然同體大悲遍覆沙界。無縁大慈等哀含
識。爰以不動本地甚深妙鏡。而示普現色身
於十方。不出色心常住宮殿。而布三密法教
於三世。然則所演三平等句之祕術。非十地
等覺之所知。所談自心是佛之妙旨。非二
乘異生之所測。就中尋能説之教主即周遍
法界之遍照。論所説之法門即超越三時之
密教。窺所居之宮殿即廣大金剛之樓閣。撰ヘハ
能住之如來即萬徳圓滿之世尊。故纔
醍醐之輩。刹那消無明之病。捃彼摩尼
之族。即坐見三部之佛。不捨父母所生之肉
身。而速登遮那法王之極位。不拂煩惱戲
論之雲露。而頓見理智圓滿之日月。故經ニハ
云云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又云越三時如
來之日加持故身語意平等句法門。釋ニハ宣一
切衆生色心實相從本際以來常是毘盧遮那
平等智身。或云心自證心心自覺心。或云
直約諸法令識其心。或云能於此生滿足地
波羅蜜。能依論ニハ云不起于座三摩地現前。
父母所生身速證大覺位云云故此經名爲遍
一切處自心成佛之教。亦號神通乘教。亦曰
三平等句法門。是則此經大意
縁起分
今就此有二。一南天相承本。二北天相承本
也。初南天相承之本者。龍猛菩薩加持白芥
子。而打開南天之鐵塔。入内所誦出經是
也。如金剛頂義決云。龍樹以芥子打開南天
鐵塔戸。入誦此金剛頂傳世云云教王經開
題云。此經及大日經。並是龍猛菩薩南天
鐵塔中所誦出。如來祕密藏之根本云云又付
法傳明不空三藏徳行云。案貞元新定釋教
録及大辨正三藏表製集等。於佛牙寺遇龍
智阿闍梨。即授クルニ以十八會金剛頂瑜伽十萬
頌經。并大毘盧遮那大悲胎藏十萬頌云云
大師依貞元録及表製集等而立此義。豈致
疑惑耶云云又付法傳云第三祖
龍猛處
上遊四王自
在處。下入海中龍宮。誦持所有一切法門。遂
則入南天鐵塔中。親授カリ金剛薩埵灌頂。誦
持此祕密最上曼荼羅教流傳人間云云敦造
紙云小野龍樹以芥子打開塔戸。塔内諸神一
時踊怒不令入。唯見塔内香燈光明一丈二
丈名花寶蓋中列。又聞讃音。大徳至心懺悔
發大誓願。後入此塔。多日誦此經即出云云
此經者大
日經也
依此等明文立此義 次北天相承
之本者。且如此經序云。北天竺境有一小
國。名突魯羅。其石山半腹有祕密經藏。毎
至八月。有無量猿披祕密藏。一時風吹。梵
篋一本墜地。樵夫取之上國王。國王歡喜
達磨掬多掬多得此。披授國王。我
善無畏ナリ。無畏得此法。開成之初來於此土。
翻爲七卷云云已上。此序意依海雲相承歟。所
謂海雲相承&T037912;脈云。大日授金剛手。金剛手
授達摩掬多。掬多授無畏云云
問曰。南北勝劣邪正云何 答兩本勝劣邪
正難定判也
問曰。敦造紙云。大日經序是俗人東宮學士
所撰。諸阿闍梨未許云云驗知。序所言北天
相承本者是謬誤ナリ。然者勝劣邪正天地雲泥。
云何 答。善無畏傳南天相承之本勿論也。
其上復有&T069222;北天相承。有何不可耶。故兩本
何論勝劣耶。所以然者。共是金剛薩埵唱
如是我聞。同演大日所説之金言。南北方
地雖異。所之經卷是同。人畜形状雖別。
之教法亦一。故不可勝劣也。但至敦
造紙者。且簡序作者也。非簡北天之經

問曰。若然者今疏家所用之本。彼兩本中何
耶 答。兩本何レモ雖非應取捨。而以南天龍
猛相承。殊爲指南
問曰。若然者七卷共以爲龍猛相承。如何
答曰。爾也
問曰。若然者第七卷是依無畏之祈請。於
金粟王塔前所感得也。何足爲龍猛相承
耶。爰以敦造紙云。大日經供養次第卷撰
烏仗曩國ヨリ。即於金粟王塔下感得。文
殊現金色字於虚空中。持供養法授無畏云云
知是烏仗曩國始撰出。然者如何 答
龍猛相承事不可致疑惑也 但第七
是不流布於世間故。善無畏未傳之。仍
供養儀軌法則頗有不審之上。復爲
未來將護致祈請之時。感得金字梵本於虚
空中。即從文殊之教。無畏向虚空
筆記之。是則第七供養法卷是也。然約セハ
得之邊雖似無畏始玉へルニ。尋源濫
本ヲ。七卷共鐵塔相承事不可有疑者也。
但至敦造紙義者。且擧感得之邊

問曰。以何得ルヤ&T069222;龍猛相承。若龍猛相
ナラハ者。龍智豈不相傳乎。龍智若傳玉ハハ者。無
畏亦不得哉。所以者何。無畏既窮一宗源底。
何限此卷許可耶。驗&T069222;龍猛
相承。若言ハハ相承ナリト者。其誠證出テテ何處
 答曰。龍猛所造菩提心論引今經第七卷
云。大毘盧遮那經供養次第法云。若無勢力
廣増益。住法但觀菩提心云云若夫非ンハ鐵塔
相承之經者。何所造論孫弟無畏感
得經以爲誠證耶。加之。尋其例證。如此等
事多在之。如法花經者。提婆之
一品於長安宮。而不流布世間故。中絶之
後流セリ世間。是豈非本羅什傳譯之
。又如高祖大師者。先於日域久米之道
場。雖感得七軸之毘盧遮那經。而後於大唐
青龍之師室。又得七軸之毘盧遮那經。即
以校合感得之舊本之時。一字一點無所違
失。無畏之感得亦如是。先於金粟王塔下。
雖感得金字於空中。而後在南天竺國。重
鐵塔本於龍智。即以スルニ感得之舊
。敢無有所違失。是則青龍自本雖之。
於久米先感得之。龍智自本雖フト。於塔
下先感得之。文理例證如斯。明知七卷共鐵
塔相承龍猛傳來也
問曰。以何得大師於久米道場先令ト云&T069222;
得此經。然者如何 答曰。師傳明鏡也。
何況大師自語此經之本縁言。爰大
師石淵贈僧正召和泉國槇尾山
。於此剃除髻髮。授沙彌十戒七十二威
儀。名稱教海。後改稱如空。此時佛前ニシテ
誓願曰。吾從佛法常求。三乘五乘十
二部經。心神有疑未以爲決。唯願三世十
方諸佛示玉ヘ不二一心。祈感&MT06279;人告
曰。於此有字大毘盧遮那經。是
所要。即隨喜尋タリ經王。在大日本
國高市郡久米道場東塔下云云故知先於久
米令メ玉&T069222;感得疑也
問曰。若然者内外之諸經諸論已通達之上
得祕密深極毘盧遮那經。在テカ
何不足入唐求法耶 答曰。内外諸
典已通達之上。雖得此經。彼文義
甚深&MT06279;衆情有滯故。偏爲此經。奉勅入
唐求法也
問曰。以何得偏爲此經ト云&T069222;入唐求
。云何 答。勿致此難問。高祖自取筆
彼縁由言。於此一部解ルニ
情有滯無所憚問。更作發心。以去延暦
二十三年五月十二日入唐。爲ナリ初學習
天應慰懃載勅渡海スト云云明文在。勿
問曰。若然者檢スルニ高祖御請來經。其數甚
多。何唯限此經。企玉フト渡唐大功云耶
答。此難非也。忘本意而擧枝葉故。夫爲諮
詢此經文義。雖入唐フト。任セテ本意
傳此經并疏ヲ之後。廣存弘通普傳玉ンニ
ンヤ何不可。故知毘盧遮那經者爲タリ渡唐
之本懷。餘經是全非渡唐之本懷。例尋釋尊
出世之本懷。但爲説平等大會之一佛乘也。
即如云唯以一大事因縁故出現於世。欲令
衆生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
故出現於世云云夫赴隨他意語雖説四時
七教。未演佛本懷。即如云四十餘年未顯眞
云云今亦如是。尋高祖入唐之本懷。偏雖
ナリトンカ此經。廣存 &MT06279;弘通利物。傳來二百
餘經卷。是即皆悉助證&MT06279;法體云云
問曰。若然者大師唯傳胎藏一界。不
剛界歟。所以者何。大日經者説。胎藏界。金
剛頂經者説金剛界故。然者如何 答。此
難非也。未知今經之説相并今宗之大綱故。
妄致此難。夫今宗以不二爲大綱。所謂理
智不二。色心不二。修性不二。胎金不二。
迷悟不二。善惡不二。邪正不二。凡聖不二
等也。爰メタリ理處必有智。何大日經
唯説胎藏一界ラン金剛界。依之經中
處處説理智不二之旨。句句説色心平等之
義。隨疏家文文句句釋色心實相理智圓滿
之旨。何況相傳更問正説兩部灌頂之
祕印祕明。非レハ師傳地上薩埵猶難測量。
況於愚夫耶。然今小野一家之相傳。兩部
灌頂之印明并重重無盡之祕密。皆悉於
。全不餘經。但尋ヌル助證
之日。餘經亦有。不此義之人。今此
大日經唯謂ヘリ胎藏界。幾ヘル
今經住心品多所説教相之時。
立十住心之淺深。定諸教之勝劣。所謂十
住心論寶鑰二教論即身義等之衆多章疏
中。皆悉引今經明文。以爲判教之大綱。就
中十住心論第十卷并寶鑰祕密章。專引此
經爲シ玉ヘリ宗骨。是豈非眞言之一宗此經
ルニ宗骨耶。即稱大日經王。誠有所以哉」
或問曰。今疏家宗家之判教異也。然宗家
之意。以釋論爲判教之大綱。所謂十住心
論寶鑰二教論等。皆是依釋論製作之。何
故今應云以大日經爲判教之依憑耶 答
曰。汝難大顛倒。夫高祖判教相。專依今
經十住心之淺深。餘經全所無也。獨限大
日經説之。龍猛復依此經十住心。菩提心
判十住心之淺深無自性。隨大師十住
心論等中。正大日經ニハ菩提心
十住心。全引釋論。不誠證トハ。若
汝依釋論判一宗之教相者。釋論中ニハレノ
レノニカケル十住心之淺深并顯密之差異
全所不見也。然何大師依此論
教相抑釋論顯論ナリトヤ
トヤ爲當亦爲顯密通申論ナリトヤ。若言密論
者。此義不可然。所以者何。有多難故。所謂
所依論者。是馬鳴所造起信論也。然馬鳴菩
薩是非眞言祖師。隨所造不説六大四曼
三密之體相用。龍樹何向此論釋之時。
頓應説密教耶。是則有師弟相違失是一次龍
樹菩薩是眞言祖師故。本論之。末
ハハフト眞言者。此義不可然。有本末
相違失故是二復次龍樹所造論餘レリ千部。然
顯論ハハフト眞言者。應
乘經小乘義。向小乘經フト大乘
歟。此義不可然。有違教失故是三復次此論所
依百經皆悉顯經ナリ。而非眞言經。何乍
ハハフト眞言者。此義不可然。有能所
相違失故是四如是諸難多之。且擧略攝廣
耳。若依ハハ顯密通申論者。此義不可
然。有顯密雜亂失故是一復次所依百經一論
是顯也。能依論豈顯密通申耶。故此義不可
然。有首尾相違失故是二有如是難。且擧一二
矣。故知非顯密通申論云云
問曰。今以此論&T069222;眞言論。非末學之短
才。高祖獨歩之極談也。既定玉ヘリ二部十一卷
眞言所學論。豈不仰信耶 答。非密論道
理大旨如前。但至高祖目録文者。二部十
一卷眞言所學論者。是則以彼論ニハ
密論也。夫爲使眞言行者&MT06279;普學顯密諸
大乘之法門諸教之通塞故。以此論爲
所學論。所以者何。今此釋論是普引百經
通申四家大乘義故。學此論者。於四家大
乘之大綱不迷亂。故使初心學者學此論。是
則非ニハ眞言法體也。復爲
家大乘祕密莊嚴獨歩最頂ナル&T069222;故。令學
菩提心論。是即正眞言行者所要也。然則
二論顯密一切諸經論也。所謂擧
釋大衍論攝諸顯教。擧菩提心論攝諸密教
也。若不爾者。眞言行者所學。何唯限此二
論耶。忘此義兎文字。向顯乘論
祕密藏ナリト。恐背祖意而已
問曰。何以得知釋論顯大乘。以
提心論密諸教。既無簡別之言。二部
十一卷眞言所學論故知此兩論是正述ト云&T069222;
密宗最頂之法門。故大師以此二論。爲自
宗不共之極談。然者如何 答曰。非密論
重重令問答。勿致無窮之難。但至テハ
知以此二論顯密之經論。言
顯密之差異。之難者。夫眞言宗者
是跨節之一大圓教故。隨此宗之學者。
顯密之經論也。然時及濁濫
命短促。本宗未窮何枝葉。如大論一
百云。復次三藏正有三十萬偈。并爲九百
六十萬言。摩訶衍甚多。無量無限。如此
中般若波羅蜜品。有二萬二千偈。大般若
品有十萬偈。諸龍王阿修羅王諸天宮中。
有千億萬偈等。所以者何。此諸天龍神
壽命長久&MT06279;識念力強キカ故。今此世人壽命短
ニシテ識念力薄。小般若波羅蜜品尚不能讀。
何況多者云云故諸宗盡&T069222;堪故。唯學スル
大乘通申之論者。諸大乘之法門於大綱
迷。略擧一論攝顯諸大乘。有何咎耶。次菩
提心論者。是千部論中密藏肝心論也。故擧
此一論亦攝諸密教。有何不可耶。爰以大師
二教論引釋論云。言説有五種。名字有二
種。心量有十種。契經異説故乃至喩曰。言語
心量等離不離之義。此論明説。顯教智者
詳而解迷云云此中此論明説者。顯教所説甚
深微細法門淺深差別。此論中明説故。云
此論明説也。何以得トナラハ&T069222;。云顯教智者詳
而解迷故。若密論ナラハ者不可讓顯教智者。非
顯機之所測故。復次有機教相違之咎。故知
以此論置顯教之最上。是即爲判顯密之界
畔也。即次引菩提心論云。諸佛菩薩昔在因
乃至惟眞言法中即身成佛故。是説三摩地
法。於諸教中闕而不書。喩曰。此論者龍樹大
聖所造千部論中密藏肝心論也。是故顯密
二教差別淺深。及成佛遲速勝劣。皆説此中
云云是則擧密藏肝心之論。而置顯教最頂之
論上。是亦爲定顯密之界畔也。然則以此二
論爲顯密淺深勝劣通塞之相
結釋給也。若此兩論共同密論者。何故喩&MT06279;
釋論顯教智者詳而解迷。次喩&MT06279;菩提
心論千部論中密藏肝心論耶。故知獨
菩提心論密藏。餘九百九十九部是
皆悉顯論非密論。以此思彼。二部十一卷
眞言所學論者。爲顯密之差異
顯密二論次至二論無簡別之言
眞言所學論。共密論ナル者。
夫文隨執見隱。義逐機根現。然則以宗宗
大意。隨義轉用&MT06279;一論一論ハンニ
何不可
問曰。若然者。何故二教論中。以彼論不二摩
訶衍判眞言耶 答曰。醫王之眼毒即藥。跨
節之談ニハ顯即密。爰以二教論中有重重問
。判顯中有密。所謂論問曰。古傳法者
廣造論章。唱敷六宗開演三藏。軸剩廣度
人僵卷舒。何勞綴斯篇。利益如何已上難
六宗人
各各作章疏。明經論之宗義。今復
此等義。演釋密意何益
答多有發揮。所
以應纂。先匠所傳皆是顯教。此是密藏。人
未多解。是故識鉤經論。合爲一手鏡已上明
先匠顯
機故不知之故益少。今以密
意演判此義故益多
 問顯密二教其別如
已上問顯密
差別不同
 答他受用應化身隨機之説。
謂之顯也。自受用法性佛説内證智境。是
名祕也已上明
密差異
問應化身説法。諸宗共許。
如彼法身。無色無像。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無説無示。諸經共説斯義。諸論亦如是談。
如今何爾談法身説法。其證安在乎已上難
法身説
法之旨
其誠證
答諸經論中往往有斯義。雖然
文隨執見隱。義遂機根現而已。譬如天鬼見
別人鳥明暗已上總明諸經
論中處處説
問若如汝説。諸教
中有斯義。若如是者。何故前來傳法者不談
此義已上難諸顯教中言法身説法義者。何
故先來祖師不此義而汝獨談此義
如來説法應病投藥。根器萬差針灸千殊。隨
機之説權多實少。菩薩造論隨經演義不敢
違越乃至惜哉古賢不甞醍醐已上明諸經論中
法身説法
顯教學者不知之故不述。所以然者隨機之説權
多實少。故適菩薩雖之隨經演義。傳法人自本不
知故會深義而屬自宗
故顯經中有密醍醐
問義若如是者。何等經論説顯密差別已上徴
問談
身説法義何等
經論之説相
答曰。五祕金峯聖位經。遮那
楞伽教王等。菩提智度摩訶衍。如是經論
簡擇説已上擧法身
説法義經論名
問者曰。請聞其證已上
經論説相明文
而徴問也
答曰。然矣。我當爲子飛日輪而破暗。揮金剛
以摧迷已上許其文
以而遮迷也
問者曰。唯唯欲聞已上
重致

龍猛菩薩釋大衍論云云云從是已下應其問
正出其經論之説相
顯密之分齊。所謂無明分名顯。明分名密。因分
顯。果分名密。有機根顯。離機根
是有重重問答。成顯經論有眞言義。是
則顯乘學者所不識量也。以眞言跨節之意
判之也。例如法花開會之意會三
乘五乘七方便九法界皆悉一佛乘ナリト是則法
花之得分也。非爾前之得分也今亦如是。以
眞言開會之意。如是判ナリ。是即眞言跨節
之得分。而非顯教當分之所談也。若非&MT06279;
會之意。而言ハハ不二摩訶衍是眞言者。成
キニ顯密之差異。然大師定顯密之界畔之
時。應化開説名曰顯教。法佛談話謂之密
藏。顯教契經部有百億。分藏則有一十五十
一之差。言乘則有一二三四五之別。談行
六度爲宗。告成三大爲限。是則大聖分明
説其所由。若據祕藏金剛頂經説。如來變
化身爲地前菩薩及二乘凡夫等説三乘教
法。他受用身爲地上菩薩説顯一乘等。並是
顯教也。自性受用佛自受法樂故。與自眷
屬各説三密門。謂之密藏此三密門者。所
謂如來内證智境界也。等覺十地不能入室。
何況二乘凡夫。誰得昇堂云云私謂已上明
所説法門。能説教主并所化不同&T069222;而判
顯密之差異也。又云。釋教漸東夏自微至
著。漢明爲始周天爲後。其中間所翻傳。皆
是顯教。玄宗代宗之時。金智廣智之日。密
教欝起盛談祕趣云云私謂。此文以時代判顯
密差異。然此論是姚秦代弘始三年譯也。豈
非漢明周天中間耶。若言中間者。明知是
顯論非密論也。又擧顯密差別之經論
言。五祕金峯聖位經。遮那楞伽教王等。菩提
智度摩訶衍。如是經論簡擇説云云大師跨節
之御意ニテ如是經論皆悉顯密之
法門スル也。然汝何故唯取釋大衍
自餘耶。若此ハハ不二摩
訶衍獨眞言教ナリト者。二教論何故復取
嚴圓圓海徳諸佛。十地論果分。楞伽經如
義等。判眞言義耶。何汝同是等經論
密論。捨多取一。豈不違祖意耶。唯是
跨節一大圓教之意會彼釋迦如
來所説絶離海徳果分如義等是即自性法
祕密藏ナリト也。例如汝等所行是菩薩
。若不然者。説大日經等何所詮耶。
釋尊所説即密藏故。驗知。彼釋論不二摩
訶衍者彼論意即是顯極絶離之境也。大師
跨節之意。彼絶離之處即照見祕密藏ナリト
也。故以スレハ眞言開會之意則一切悉皆祕密
藏也。以スレハ顯教當分之情則一切皆悉顯教
也。爰以或唐土人師以大日經攝方等部
十縁生句云云智證大難之。尋之可
識。庶クハ後學宜祖意宗義。於顯密大綱
迷濫
問曰。若然者。眞言行者專應學眞言經論。
何故以顯論所學。既有顯密雜濫之咎。
并機教相違之過。如何 答。諸法皆有内外
表裏性相體用。是即自性天然道理也。然
以顯爲外以密爲内。非不可立外。非
者不可立内。依内性外相。依
内性。内外不相離譬如車二輪鳥二
翼。一闕不可到所詣。然則顯密相
日本宮也。復次密即内證顯是外用。内證
外用相應&MT06279;自利利他圓滿也。復次顯是所離
之法。密是能離之人。故若不所離之法淺
。豈覺能離之人尊高耶。以是等義故。眞
言行者遍應學顯密論教也。但不
專依本宗修學也。爰以大師慇懃
遺誡&MT06279;云。夫以眞言之道密教之理。同入性
故入阿字義也。然而案スルニ萬物意。皆在
。然則以密爲内以顯爲。必可
。因シメ本宗&T069222;末學。宜
兼學セヨ而已。但人任器不
セテ本業精進修行。具ナル。青龍寺
例專ニセヨ此而已。依彼示云云嗚呼祖意在
斯。誰不仰信耶。既言&T069222;輕本宗勿重末學。宜
知吾心兼學而已云云。然當世學者言
日經疏之教相是疏家一途之餘教符順之
ナリトシメ。言釋論之教相是宗家餘教
不共之談ナリトンス。幾ヘル。抑宗家之
教相源自何出タル。全依大日經并疏家之教
如上注。抑大師之事相源自何出タル。專
大日經并疏家之説相。故云事相
教相。今宗大日經爲宗骨。餘皆悉助證也。
若爾者疏家御意與大師御意。毫末不可有
隔。若有隔者。師資付屬&T037912;脈相承有何所
耶。然言ハハ疏家宗家判教大異者。招種
種重罪。一違經旨之咎。二背疏家之咎。三
重末輕本之咎。四違師傅之旨咎。有如是等
種種過失。庶クハ學者宜祖心。勿本宗
顯學而已
問曰。顯密宗旨異説時異説處異能化異
所化異ナリ。然獨依大日金頂等眞言經論
宗義。何故引顯密經論以立宗義。是
豈非依顯乘而立宗義耶 答一切異ナル事誠
爾也。但至所難之旨者。專依眞言經論
&T069222;宗義論也。夫遍ルニ顯密論
&T069222;眞言。有多種深意。若不示顯
經顯論中有&T069222;眞言義者。言經論無此文
サン嘲。故彼等疑。遍顯密
經論證也。言ロハ使顯教之學者&MT06279;
知汝所學之經論亦有此義。雖然汝等
顯網シテ封閉祕奧。今以
言醫王之普眼。見ルニ顯教淺近之毒草。醍醐
妙藥處處散在セリト故。引諸經論而爲助證
也。復次一向眞言經論。若顯教中不
示有此義者。初心眞言行者不&MT06279;跨節之
憍慢之心セン顯教。爲除彼等
謗故。遍述諸經論中有此義也。復次密教
己體。四家大乘是如手足故。離己體
手足。離手足己體。是則以跨節之意
照見之時。離顯無密離密無顯故也。復次
四家大乘是四菩薩三摩地也。所謂花嚴者
普賢三摩地。法花觀音三摩地。三論
殊三摩地。法相彌勒三摩地也。是即述
功徳法門因分可説故。眞言
智果徳果分不可説故。然因即
果果即因。而非因之因非果之果故。遍
顯密經論此義也。復次仰ルニ佛意。彼
三乘五乘之教風皆是從大日如來自在神
力加持三昧而出故。九種住心所有教説皆
悉眞言也。爲顯此義故。遍明諸經論有眞言
義也。復次彼九種住心之人。皆是四重法
界本有曼荼羅聖衆也。故所有説教皆悉眞
言也。爲顯此義故。普明諸經論有眞言義

問曰。今此經有幾本不同耶 答有三本不
同也
問曰。何等爲三種耶 答。一者常恒説本。二
者十萬頌本。三者三千頌本也。如此種開
題云。此經總有三本。一法爾常恒本。諸佛
法曼荼羅是也。二分流廣本。龍猛所誦傳十
萬頌經是也。三略本。有三千餘頌云云
問曰。何名法爾常恒本耶 答曰。法爾常恒
本者。能説教主者無レル佛世尊。即四種
法身之境界也。所説法門者無有時處分限。
即法界常恒之法樂也。爰以經云超越三
。金峯經ニハ三世常恒不壞化身利益有
情無時暫息。又云其所住處名曰廣大金剛
法界宮。既稱法界。豈作分限哉。所住之宮
殿既如是。能住亦爾。故疏云此是遍一切
處身之所住處。當知如是樓觀亦遍一切處
也。然則能所一體而無所分別。共遍法界
而一相一味也。故疏上説金剛法界宮即
是如來身。次云大樓閣寶王亦即如來身。今
云師子座當知亦爾云云大師言ハク。樓閣寶王
者即如來三昧耶身。三昧耶身遍十方虚空
界無所不至。住其中大曼荼羅身亦復如是。
法羯二身可知亦然。又云毘盧舍那佛身口
意業遍虚空等。如是等文表如來四種法身
四種曼荼羅。身口意三密業用遍滿一切處
故初擧大言讃塵數之徳。大日四種身其數
過塵數。此大名亦復如是云云如是文明
住所住一體而遍法界也。抑所言廣大金
剛法界宮者。唯是一切衆生遍法界之本有
漫荼之色心也。如來世尊於此處唱正覺。於
此處轉法輪。釋尊於摩耶胎内。集三世諸佛
菩薩。集無量可度機縁法輪衆生
等。即此意也。豈此摩耶之色身非廣大金
剛法界宮耶。故云於一塵中塵教佛。各處
菩薩集會中。無盡法界塵亦然。又從一微塵
中。出無量經卷。於一切衆生結使海中唱正
云云是等恒説大日經
問曰。此經譯者誰人耶。答中天竺國三藏
輸波迦羅譯也。唐云善無畏也。具如付法傳
云云
問善無畏渡唐時分如何 答貞元録第十四
云。以開元四年辰。大齎梵夾來達長安
云云開元録第九同之。高僧傳第二。略付法傳
等亦同之
問曰。此經筆取者誰人耶 答大唐寶壽寺
住沙門一行阿闍梨是也。具如付法傳等云云
  已上經縁起分了
次疏縁起分
問曰。今此疏者誰人説誰人記耶 答無畏
説。一行記也。且如安然云。此義釋本三藏
説一行記云云
問曰。善無畏是此經譯者也。若然者有
直作疏耶 答今經總有三本。然今七卷
是三千頌略經也。仍所略甚多。故以十
萬頌廣經之意三千頌髣髴之文
使廣略二機&MT06279;違失故。直作疏也。例
金薩直作理趣釋。故知。今此疏一向是
十萬頌經意。非無畏之私釋也。故疏中處
私謂之言。誠有所以哉
問曰。今疏有幾殊異耶 答。且有三本不同。
所謂高祖請來二十卷疏。慈覺請來十四卷義
釋。智證請來十卷義釋也。又如安然菩提心
八本云云
問。若然者。三本勝劣傍正如何 答。各各
慢幢面面鉾楯。雖然至理天然ナリ
私。故以二十卷疏勝正
問曰。以何得二十卷勝正ナリト。依之寺門
人云。二十卷疏安本也。十四卷中書
十卷精書也云云若然者上中下自顯然。故殊
以十卷義釋可爲勝正耶 答曰。二十卷疏
是疏家之正説。一行之直記也。故不交他人
之言。十四卷并十卷義釋是疏家御遷化後。
自宗他宗之人師交雜&MT06279;之。全非疏家
之御再治。豈足ルニ指南耶。爰以安然自
云。此義釋三藏説一行記。智儼溫古再
治之間。本記之外多加タリト人言云云既己
先徳指&MT06279;本記。指&MT06279;義釋以爲末記
本記外多加人言。是豈非末擇本之
耶。然間彼義釋ニハ師資相承大事等
載處是多。亦無用之文言甚滋。故繁略
共背宗旨セリ祖意。若無畏一行之再
者。一分有ハレ。他人之再治還
家之正説。何以之爲勝耶。然今疏是雖未
再治。正是無畏之直説。一行之正記也。共
見諦之阿闍梨。同爲密宗之祖師。豈
雖一偈一句。有通達之處耶。仍以
無畏一行不空惠果師資付屬嫡嫡相承
明鏡也。爰以大師入唐之日。惠果對面之
時。即和尚歡喜言。我命既盡トス&T069222;汝既
&MT06279;&MT06279;レリ我道東セント云云之兩部大法
始。八祖相傳大法祕法道具本尊等。皆悉
玉ヒ相承瀉瓶。故呉殷纂云。今有大日本
國沙門來求聖教。皆令所學可如瀉瓶。此
沙門是非凡徒。三地菩薩也。内具大乘心。外
示少國沙門相云云然則惠日義操。門
徒雖數千萬ナリト。或授胎藏一界。或受金剛一
界。終兩部悉傳燈之人。大師獨受唯受
一人之付囑。兩部共之。然其付囑第一
今七卷經二十卷疏是也。若義釋宗源ナラハ。豈
不得付屬耶。如是道理極成スル者。文段科
スハ。重説偈言有有。不
佛意經説。任見諦之大阿闍梨
説。佛佛相承大事。一行取筆本記故。以
勝正云云
問。疏者疏涓之義也。言ロハ譬如庭上之
涓疏八方。本經本論義理法門
文段科段名爲。然今此疏
&MT06279;文不科段。疏文言不相應耶。依
之智證目録云。高雄寺空海和尚本二十卷
乃至凡疏體者。初以筆語談於大宗。撮略釋
題。後更開章分科解釋。諸家章疏大綱如
此。而今不爾。所以題尾不合。披而須
辨。其義釋者。直爾&MT06279;開章段
爲祕教不同常途對衆講演。只會&MT06279;
文意佛旨云云自門他門雖異。所難
是同。然者如何 答。疏體不一准。隨人意
廣略不同。或略科段廣文義。或廣分科段略
文義。或科義共廣。或科義共略。然今
本爲慢法。不定文段科段。直爾
之故。處處有爛脱未會向上向下引牒交
。是爲口傳也。即如此經聖
者所スル明白次第也。故
途之例此疏。加之既見諦覺悟之
正説也。不凡愚之難。不仰信
但至智證之言者。是即一練磨意也
已上縁起分大概如斯
妙印鈔卷第一
御本云元徳二年
潤六月一日加點了
 沙門阿寂六十一 
  建武四年丁丑正月二十日
 金剛佛子明金之 
  仁和寺奧書云
于時延徳三年辛亥正月吉日法印權大
僧都快道書之


妙印鈔卷第二
 沙門阿寂記 
  釋入眞言門住心品第一之餘經一
疏一
直明スニ唱本作釋四。一明題目。二明序
分。三明正説。四明囑累
第一明題目。自爲三。一列兩題。二辨記者。三
釋兩題也。初列兩題。自可見
二辨記者。自爲四。一擧通號。二擧別號。三
亦擧通號。四簡不記
初明通號中。沙門者。涅槃經云。世間貧者
乃名沙門云云此云勤息。是則佛弟子通號
也。所謂勤衆善息諸惡故云勤息。然今此沙
門有多種。所謂外道沙門。唯蘊沙門。拔業
沙門。他縁沙門。覺心沙門。一道沙門。極無
沙門等也。彼等沙門皆悉當分
。今所言沙門。是終窮究竟極説。祕密最上
沙門也。故所勤三密上乘之妙行。所息隔
歴分別之妄雲。非勤而勤非息而息。是名
爲沙門。復次祕釋セハ。勤是金修生也。息是胎
本有也。故胎金不二修生本有平等。是名
曰眞實大沙門也。經云。識心達本源故號沙
云云
二擧別號中。一行者。是則依一行三昧。通
入法界曼荼羅故云一行。所謂今經所説最
極深祕一印本三昧耶是也更問是則一行一
切行不行而行故。號曰一行也。又演密釋
一行云。且以阿字而顯示之。阿字者一切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