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法華開示抄/附、無量義經開示抄、普賢經開示抄 (No. 2195_ 貞慶撰 ) in Vol. 56

[First] [Prev+100] [Prev]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法華開示抄二十八帖之內第二十一

  分別功德品
1 今品説已滿果歟
2 今品中可説受持讀誦益
3 無生忍者初地益歟
4 無礙辯才何地益耶
5 八生當得阿耨菩提
6 摩尼如意二方
7 其一乘體卽有爲慧
8 於阿耨菩提無有是處
9 亦以百千萬億讃歎之法
  隨喜功德品
1 如是展轉至第五十云云
2 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
3 與滿閻浮提
4 三十二相有勝劣歟
5 一字隨喜得益
6 何況最初於會中聞
7 陀羅尼菩薩共生一處
  已上兩品十六帖
法華經第六卷開示抄分別功德品
隨喜功德品
  ◎分別功德品
。就十九品正宗義。且今品可説已滿果耶。
答。玄賛云。明已滿果云云付之今品時所獲
十一位證得。一位發心皆是因位得益也。何
云已滿果耶
會云。玄賛云。果五品分二中。初二品。明已滿
果。由前品正明已滿果。此品辨時衆因此證
獲不同云云正明果體。因述其益。連續生起
故爲一段。隨喜以下直明傍修正修之果。未
滿義顯。故以此品離後屬前。實有所以
玄賛云。二者果五品分二中。初二品明已滿
果。因前品正明已滿果。此品辨時衆。因此證
獲不同。故此品來云云鏡水抄云。前壽量品。
正明已滿果。後分別品。因聞已滿之功德。十
一位得證一位發心已滿之家果。亦名已滿
云云
。今品中可説受持讀誦益耶。玄賛無付之
見經文。受持讀誦是經典者云云況下玄賛有
云云如何。會云。依論意。以法力五門分別
三品。讀誦持說謂法師功德品者。説六根淸
淨故也。汎爾持讀益此品非不説。故論云。後
一常精進品示現云云常精進品者。對常精進
菩薩。所說法師功德品也
玄賛云。法力者五門。一證。二信。三供養。四
聞法。五讀誦持説○此上三門。皆在此品初。
聞法謂此品中後二長行偈並隨喜品中聞法
隨喜者。讀誦持說謂法師功德品。明讀誦持
說等入所獲功德。至文當解。論自解云。初四
門彌勒品示現。皆吿彌勒故。後一常精進品
示現。唯吿常精進故云云下文云
。經文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菩薩。
得無生法忍云云爾者初地無生忍歟。
初地無生忍者。餘卷玄賛云。聖者菩薩。得無
生法忍云云若初地無生忍者。是可凡夫菩薩
所得。何云聖者所得耶。是以攝釋云。今所
明者。非初地也云云若由之爾者。見經列得
益次第。無生忍。聞持陀羅尼。樂説無礙辯才
旋陀羅尼等以爲其次。聞持等如次。三地五
地七地等也。准知。無生忍初地所得益也。是
以論中。此言無生法忍者。所謂初地證智也
云云如何。會云。無生忍者。名義其寬。玄讃云。
初得在初地。長地在七地。相續在八地。圓滿
在八地云云常設初地八地二位也。今品得益
之中。前六位益。如次自淺至深。最初列無生
忍。大旨可初地。依之論意在初地。賛文云。無
生法忍。本論據初得位云云
餘處玄賛。云聖者所得。攝釋任文解。是説勝
位歟
論云
玄賛云。無生法忍。本論説。初地據初得位。長
時在七地。相續在八地。圓滿在佛地云云
攝釋一云。分別功德品云。衆生得無生法忍。
天親釋云。初地卽是第三增上意樂地云云
問。經云。得樂説無礙辯才云云何地得益耶。
進云。玄賛云。第五地得益云云付之樂説辯
才者。是可四無礙解。若爾可第九地所得。有
何所見。云第五地得益耶。依之樸揚餘所第
九地所得云云如何
會云。依玄賛釋見得益相。前六類於十地中。
如次初三五七八十之六箇地得益也。若樂
説辨才第九地者。寧超七地旋陀羅尼。八地
不退法輪。在前列之乎。爰以。玄賛釋第五地
義云。樂説辯才在五地。解五明論。辨才具
云云第五地證類無別眞如。眞俗二諦合觀
故。於內外五明自在通逹。樂說辯才德自此
成就。但第九地得辯才者。是成滿位也。不遮
五地已上有分得之義。故玄賛唯識等説。在
第九地據成滿故云云次攝釋據滿位配屬九
地歟。或疏外別義也
玄賛云。樂説辯才在五地。解五明論辯才具
故。唯識等説。在第九地據成滿故○又此是
功德法但隨義說證。不須次第配地云云
攝釋一云。又云。菩薩得樂說辯才。卽屬第六
決定行地。○彼等經文下疏自具故不縷説
云云
鏡水抄云。紀國云。隨分得在五六地。殊勝在
第九地佛位圓滿云云
。經文八生當得阿耨菩提云云説佛果菩提
歟。進云。初地菩提云云付之阿耨菩提。此云
無上正等正覺。初地非無上。何云阿耨菩提。
況上擧無生忍等。旣是十地得益也。八生乃
至一生。得阿耨菩提。定可佛果菩提。不爾者。
旣出無生忍益畢。何再說初地益耶。是以偈
頌餘。各八生在。當得成佛道云云准偈頌。可
佛果菩提
會云。八生乃至一生得菩提者。非果滿成道。
是初地菩提也。故論八生乃至一生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謂證初地菩提故。八生
一生者。謂諸凡夫決定。能證初地。隨力隨
分八生乃至一生證初地故云云玄範師釋。非
果滿之故。云若約上果。不得言八生至一生。
以變易身終無捨身重受生故云云意云。八地
已上。定受變易生。七地已前。亦依智增悕煩
惱等意樂。隨應受變易。變易已後。全無經生
之義。近佛果不可論生死。爰知。於地前分
段身。分別此類也。但於阿耨菩提名者。論
自釋云。以離三界中分段生死。隨分能見眞
如佛性。名得菩提。非謂究竟滿足如來方便
𣵀槃故云云於菩提分得全得有異。分得亦無
上覺也。何嫌初地哉。次無生忍之外。重初
地名菩提故者。現座證表當時之德。後時可
得。爲令生欣樂。擧勝名稱無上菩提歟
論云。八生乃至一生得阿耨菩提者。謂證初地
菩提故。八生一生者。謂諸凡夫決定。能經
初地。隨力隨分八生乃至一生證初地故。言
阿耨○菩提者。以離三界中分段生死。隨分
能見眞如佛性。名得菩提。非請究竟滿足如
來方便𣵀槃故云云
玄賛云。經復有小千至三菩提。賛曰。此之
五依生證得。論云。此得初地菩提。離分段死。
隨分得見眞如佛性名得菩提。非得果滿佛
位菩提云云
鏡水抄云。未聞法花經者。初地菩薩。不知
生數。今聞經已後望初地。決定知生數多少
也。牟云。此卽加行位中已定生菩薩。若爾任
運依生。亦入初地。何假聞法。答。由聞法故得
入已定生。非先已得也。玄賛云。初地菩薩。
離分段死者。正據智增菩薩說。若悲增智悲
平等。離分段死卽不定也云云
同四云。問。寧知不是佛果菩提。答。此在地
前。望於初地分段生死。論生數多小。若以初
地望佛果菩提。縱是悲增生數。若何時定智
增生數卽無。於二人云何更論一生二生耶
云云
梁攝論七云。論曰。故得無上覺。釋云。由不分
別故。就無分別智得入初地。卽初地以上爲
無上覺云云唐三藏所譯云。智者不分別。得
最上菩提云云
嘉祥法華論疏下云○吾初讀此論釋。天親
八生一生得三菩提言。從初得無生乃至八生
一生。並是增數。自淺至深。不知三品之益。稱
數百遍。始乃解之○云云
。經文摩尼珠瓔珞如意珠瓔珞云云摩尼如
意各別珠歟。答。若各別珠者。摩尼者梵語。
此云如意。旣是梵漢不同也。何云其體各別。
是以賛主餘處。梵云摩尼。此云如意云云
非各別珠者。經旣各別列之。知。別體珠云事」
會云。最勝疏意。末尼此云寶珠。若云震多末
尼。云如意寶珠。摩尼是珠總名也。如意寶珠
其中隨一歟。若依理趣分疏者。梵云末尼。此
云如意。一切末尼皆如意也。如意之外無
末尼歟。攝釋勝劣有殊分爲二種者。初釋也。
末尼總名通勝劣。如意別名。唯名勝珠。或經
説言末尼如意。唐梵雙説。由此珠有品類不
同。唐梵雙言。爲彰勝劣者。後釋也。末尼如
意。其體雖一。翻譯者爲令知有二類。劣云摩
尼。勝云如意。初釋同最勝疏。後釋同理趣分
疏歟。今玄賛似初釋。第二卷同後釋歟。同。攝
釋二釋俱顯勝劣。釋旨有何異。次付後釋。唐
梵名號。俱呼一物。如何可相配勝劣乎
答。經旣別擧。若非勝劣者。是何故。一向別珠
者。乖諸處釋。於同類。各別表自相當勝劣之
義。其中初釋云摩尼云如意。其名言聊許差
別不煩釋。故知。同最勝疏歟。後釋於體勝劣。
雖同前釋。於名言不論差別。只以當品別擧。
探譯者意爲勝劣。知。此釋末尼梵語。如意
漢語。俱限如意珠。如意中猶分勝劣。不同前
釋如意爲勝。非如意爲劣。抑此釋意者。印度
人。呼末尼雖知有勝劣。唐土未見其珠。又
不解其詞。故翻譯三藏。以梵語呼劣。以漢
語呼勝。例第六第七二識梵語同末那毘若
底也。此翻云意識。其中。第七意卽識。持
業釋也。第六意之識。依主釋也。爲顯其差
別。百法論云六意識。七末那識。此義亦同

  經文摩尼珠瓔珞。如意珠瓔珞云云
問。○爾者摩尼者。爲如意梵語。將何。何如意
梵語者。經各別列之。若梵漢不同者。何再擧
之乎。是以淄洲大師餘處中。梵云震多。此云
如意。梵云摩尼。此云寶珠云云以知。摩尼者
非如意梵語也。若由之爾者。餘卷玄賛。云摩
尼珠者如意神珠。理趣分疏梵云摩尼。此云
如意云云如何
會云。見理趣分最勝兩疏。俱明梵漢翻譯。最
勝疏。猶委細也。上震多如意相對畢。下別云
梵云摩尼。此云寶珠故。隨又今品文別擧之。
知。摩尼是寶珠總名也。其中勝名如意。若爾。
理趣分疏。是可義翻。無强過歟。如次上。經
云。又雨千種天衣。垂諸瓔珞。眞珠瓔珞。摩尼
珠瓔珞。如意珠瓔珞云云
玄賛云。末尼珠雖適心而未勝如意最勝云云
攝釋云。疏摩尼珠至最勝等者。勝劣有殊。分
爲二種。或經説言。末尼如意。唐梵雙説由此
珠有品類不同。唐梵雙言。爲彰勝劣云云
鏡水抄云。言末尼珠等者。勝劣不同故開兩
種。或末尼是梵語。如意是唐言。唐梵雙存。分
成二珠也。亦有譯摩尼此云增長。謂此寶珠。
增長威德云云
最勝疏五云。梵云震多。此云如意。本音但
目意心思量義。如者義加。摩尼者此云寶
云云
理趣分疏云
。經云。其有衆生。聞佛壽命長遠乃至所得
功德。無有限量云云爾者可■量般若波羅蜜
功德耶。經唯■量前五波羅蜜云云不■量
般若也。付之久遠成道法華勝事。其德其
益。獨秀一代。功德■量。何限前五波羅蜜耶。
何況見勝鬘經。擧恒沙劫六度行。説不如
有人手執經卷。今一乘德。何不及彼乎
問。當品中。說聞久遠成道。信解隨喜人功德。
唯■量前五波羅蜜。爾者除般若波羅蜜。有
何故耶。玄賛云。一乘體卽是慧。故除般若
付之智體雖同。因果位異。以佛果智一乘
望因位般若。何無勝劣。況今經中非唯説智
一乘。亦說理一乘。若爾者。旣同勝鬘一乘。何
不比六度行耶
會云。於六波羅蜜。前五福也。第六般若智也。
福智■量八十萬億那由他劫之五波羅蜜
行。不及今經一念信解説也。意此經説佛慧。
壽量品。卽說佛壽命長遠。是般若功德故。顯
勝五波羅蜜。若般若與般若挍量。其體一法
可無勝劣。故除般若云也。不云此經不及般
若。次勝鬘經。唯説無爲一乘。對智爲勝。今經
通有爲無爲。其有爲邊智故不説勝智也。故
玄賛此■量勝劣。其一乘體。卽有爲慧及無
爲智。所以除般若。以最勝故乃至勝鬘一乘雖
通攝入。唯無爲慧以爲一乘故等云云
問。設此經通説理智。勝鬘唯説眞理者。此經
旣廣。其德可勝。何不■量般若乎。答。寬狹相
待。實寬通理智。雖勝狹限理。般若與智一乘
有一體義爲顯佛智德。珠除般若。令人
敬智智德歟
經云。其有衆生聞佛壽命長遠如是乃至能生
一念信解。所得功德。無量有量。若善男子善
女人。爲阿耨○菩提故。於八十萬億那由他
劫。行五波羅蜜。○除般若波羅蜜。以是功德。
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
乃至算數譬喩所不能知云云
玄賛云。經若善男子至所不能知。賛曰。此■
量勝劣。其一乘體。卽有爲慧及無爲智。所以
除般若。以最勝故。此經雖説出生一乘。體性
完備。勝鬘一乘。雖通攝入。唯無爲慧以爲一
乘故。彼恒河沙劫。行六波羅蜜。不如有人手
執經卷。不説除般若。故知。此經通取理智以
爲一乘。二乘理智。會歸一故。若唯取眞理。同
勝鬘經。唯無爲惠以爲一乘。亦應總以六度
■量。通出生義。何故除惠云云
攝釋云。疏此經説出生等。釋伏難也。難云。
法華勝鬘。俱説出生一乘之義。何故彼經總
對六度。此除般若。故有斯答。如文可解。疏多
云。此經唯説出生。唯字誤也。合爲雖字云云
諸乘章云。又法華一乘。唯依攝入。體用狹故
爲方便説。勝鬘一乘。出生攝入。二皆開備。故
是眞實云云
又云。法華分明以智慧爲一乘。隱説眞如。雖
説化城。亦非眞滅。説大𣵀槃俱爲寶所。而未
分明説眞實𣵀槃。由二乘者。所得𣵀槃俱名
爲化菩提。同不得故。顯以智慧爲一乘。令彼
欣求。勝鬘乃以眞理爲一乘。不説智慧。故攝
入出生。二種俱盡云云
玄賛四云。此通理智。彼唯佛性。此唯攝入。彼
通出生。此唯有性。彼通無性此唯不定性。彼
通定性等云云
問。經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者無有
是處云云説何事耶。進云。聞佛壽命長遠者。
於無上菩提不退云也。付之舍利弗等。昔於
大通智勝佛所。已聞今經。然彼等旣退菩提
心。何云不退耶
會云。義決有二釋。一云。究竟退者。終無是所
云云意云。今釋迦所化中。後時設雖退。終必
可至不退故。二云。據利勝者云云者。漸悟
利根人先證自乘聖果。次發菩提心故。永無
退轉。或凡位迴心有不退人。義決又云。或據
頓者説云云意云。經説頓悟大乘爲言三義皆
依一類説不退也。下指一切矣
經云。善男子善女人。有如是功德。於阿耨○
菩提退者。無有是處云云或本無善女人三

玄賛云。經善男子至無有是處。賛曰。此顯無
退。信位證行。隨應無退云云
義決云。問。准分別功德云。若聞壽量一品功
德。於無上菩提退者。無有是處。舍利弗等。過
去曾聞妙法華經。如大通智會等。何故竝退。
答。二解。一云。究竟退者。終無是處。設退還
發故。二云。據利勝者。或據頓者説云云
問。今品文。我等來世。一切所尊敬。坐於道場
時。説壽亦如是云云顯何事耶。答
。經云。亦以百千萬億讃歎之法。讃菩薩功
云云法施歟。進云。無畏施也云云付之可法
施。何云無畏施耶
會云。水抄列牟義云。若向他二乘人。云汝等
去道甚遠。此名惱他。令他怖畏。今旣讃歎。故
名無衆施云云指安樂行品文也。易知
玄賛云。造塔僧坊供養者財施。讃三乘者無
畏施。説此法華者法施云云
  ◎隨喜功德品
。玄賛云。此品明傍修正修行之福云云
云傍修行乎
問。經云。如是展轉至第五十云云顯何事乎。
答。明隨喜功德中。初聞人爲他人説。如是展
轉至第五十人云也。付之展轉隨喜功德。隨
宜不定。何唯說五十不增減乎。設四十。設六
十。亦有何失。若有所表乎。彼妙光如來。末法
中聞五十三佛名之人。展轉至三千人。是何
不及彼乎
會云。他師釋中。以十地四十心相配五十。栖
覆難之。今疏中意。只是從第一聞法人至第
五十人。最初第一聞法人功德多。不得■量
餘四十九人云云故無別所以歟。或五十心。此
人遂所可經故。擬宜爲數歟
鏡水抄云。古人能五十人取地前四十心。幷
十地菩薩爲五十人。第十地菩薩。他受用佛
邊爲第一聞法人。十信初心爲第五十人。今
疏中意。只是從第一聞法人至第五十人。最
初第一聞法功德多。■量不得。■量餘四十
九人。就四十九人。前四十一人。能説能聽。■
量不得。唯■量最後第五十人云云
興疏云。有說。最初聞法卽十地終心。第五十
人卽十信初心故。後不及初。此解不然。彌勒
問云。佛滅後衆生。隨喜所得福德佛。若答
十地終心菩薩隨喜。必違問答義故。今卽初
人親聞解深故勝。傳聞最後劣也云云
上文云。隨喜修行。雖復多劫。不過十信乃至
十地故。經言五十意。在此也云云
  惠淨。行賀。翼賛等有釋。可勘見
。經文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云云。唯説上
三無色歟。兩方。若唯説上三無色者。有想等
三類。攝三界盡。何限三無色不取欲色界。是
以無想天。全無想數故名無想。有頂地無鹿
想有細想故。名非有想非無想。自餘諸地。皆
有麁想。可名有想。依之人師如此釋。若由之
爾者。玄賛云如別章説不配釋。然勘餘處。釋
同今經之文云。上三無色如次名有想無想
非有想非無想云云准知。此文但説識無邊以
上三天云事
會云。般若會釋。廣通諸處。論五位無心名無
想。有頂地名非有想非無想。自餘諸地皆攝
有想句。同經賛述。旦於下三無色作三句。
二處各述一義。不可和會。其中曾釋意。似盡
理。如別章者。指其解釋歟
金剛般若疏上云。無著論云。有想無想等境
界所攝別故者。謂觀此三爲境界故。有想者。
謂七有想。無想者。謂五無想。非想非無想
者。謂除前二。此作有宗釋。大乘解者。謂識處
名有想。無所有處名無想。第三非想者。非
前識處故。非非想者。非前無少所有處故也
云云
同會釋上云。境界別者。無所有處已下乃至
欲界中。唯住無想天。二無心定。無心睡眠。
無心聞絕。此五有情外。餘皆有麁境有名利
想。名爲有想。顯五位中。無六識故。不境界
皆名無想。在有頂地極闇劣故。卽以無少所
有地法。而爲境界。不如於前有想境界麁顯。
心想分明。名非有想。亦不同前五無心位全
無心想。名非無想。有少細想無麁明想。是故
雙非云云
。經文與滿閻浮提云云爾者閻浮提者。金
寶名言歟。七寶所在歟。若七寶所在者。玄賛
閻浮提金者。瞻部樹名云云興法師釋同之。
明知。閻浮提者。屬金寶云事。若由之爾者。凡
今經習。州名用提字。如云此經則爲閻浮提
人云於閻浮提無令斷絕。金名用檀字。如云
閻浮擔金以界八道云閻浮檀金爲葉也。而
今文旣云滿閻浮提。知。州名也。況若閻浮提
屬金者。與滿字難消。依之正法華經。供養之
具滿閻浮利爲一一人弘大布施云云准之。閻
浮提言。明金銀等所在處也
會云。經文勢者。滿閻浮提州之金等也。但其
金中。殊勝者名閻浮提金。新譯所言瞻部金
也。玄賛欲顯亦爲金名之義故。唐士人師釋
之。或疏主意。閻浮提言。兩度言之。與滿閻
浮提州閻浮提金銀瑠璃等。故作此釋云云
以授&T047368;品號曰閻浮那提金光云云此經旣於
金名有用提字。何定分二類乎
或松室云。與謂施與。滿謂滿足云云若不爾
者。所施衆生多。施物可少。知。經顯金寶名

依先義會後返難者。一一衆生。皆可施滿南
州之七寶爲言不以一州寶施爾許衆生歟
經言。若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衆
生○如是等在衆生數者。有人求福。隨其所
欲。娛樂之具。皆給與之。一一衆生與滿閻浮
提金銀瑠璃硨礫瑪瑙○七寶所成宮殿樓閣
等。是大施主。如是布施。滿八十年已云云
玄賛云。經若四百萬億至八十年已。賛曰。閻
浮提金者。瞻部樹名。此州之北岸。近樹水下
有紫金。光映蔽日月故此爲名云云
鏡水抄云。經言一一衆生與滿閻浮提金者。
此意有二。一者閻浮提者。著金世界。世界名
閻浮金。從世界得名。名閻浮金。金不必是
閻浮。金第二解。滿世界。盡是閻浮金也○
云云
正法華第八云。○或有一人。歸求功德。隨衆
生所欲樂喜。己所愛重。極上微妙供養之具。
滿閻浮利。爲一一人廣大布施。隨其所欲。
屋宅金銀水精瑠璃珊瑚琥珀&MT01728;璖瑪瑙象
馬車牛衆寶合成。無央數年恣所求索。應
備足。供養飮食。無所乏少云云
會古通今新抄云。閻浮提金等者。經意滿閻
浮提七寶以施衆生。今疏能至金字却解七
寶中。金是閻浮提金無異也。或疏主閻浮
提言。兩度言之。謂與滿閻浮提州閻浮提金
銀瑠璃等。故作此釋云云
。如來三十二相功德可有勝劣乎。攝釋有
勝劣云云付之三十二相能感因。旣無勝劣。
功德何有勝劣乎。是以華嚴經云一一諸
皆從慈門生。唯識論諸根相好一一無邊。無
限善根所引生故云云
會云。三十二相■量。旣出佛說。仰而可信。
攝釋云。除梵音相。餘三十相。不及無見頂相
一種。無見頂相。不及梵音相云云能感善因。
各雖無量。無量中非無勝劣。但以實論之。平
等無差別歟。今所明一往■量也
問。就如來三十二相。梵音聲。無見頂相對如
何判勝劣。耶。攝釋云。梵音聲勝云云付之大
乘經無見頂相最勝云云瑜伽論等同之
會云。勝劣之義。隨宜可論。身分之中。頂相在
最上。彼無邊身菩薩。猶不見佛頂。以此義爲
勝。梵音聲從口出。又下位得聞故爲劣歟。若
依聲説法。施甚深益。遙超色身形相。故爲殊
勝。義各依一邊
攝釋云。疏如■量佛音聲相者。除梵音相餘
三十二相。不及無見頂相一種。無見頂相。不
及一梵音。何以故。梵音中。能出無量百千梵
音。百千法義。利益有情。證意可悉。故智度論
云。三千草樹。不及一如意樹。亦猶十方螢光
不及一日。大千野干不如一師子云云
金剛般若會釋下云。八十種好。如大品。𣵀
槃諸經中説無見頂相。大品在八十種好初。
𣵀槃在三十二相半。若依大論。■量諸相功
德。無見頂相最大云云
六波羅蜜多經七云
瑜伽論四十九云。又於此中以要言之。一切
有情福聚量等。爾所福聚能感如來一毛孔
處。乃至一切有毛孔。隨入福聚。爾所福聚。
能感如來一種相好。乃至一切所有。隨好隨
入福聚。增至百倍。爾所福聚。能感如來相中
一相。乃至一切所有。諸相好隨入福聚。除白
毫相。烏瑟貳沙。增至千倍。爾所福聚。能感如
來眉間白毫。乃至白毫隨入福聚。增至百
千倍。爾所福聚。能感如來其頂上現烏瑟貳
沙無見頂相。乃至白毫隨入福聚。增至俱胝
百千位數。爾時福聚。能應如來諸相隨好所
不攝餘大法螺相。由此法螺。隨如來欲發
大音聲。普能遍吿無邊無際諸世界中所化
有情。如是無量福德資糧。修證圓滿。能感
如來不可思議無上無作遍一切種最極圓
滿所攝自體云云
就隨喜功德。且可有一字隨喜者得益之
義乎。兩方。若有此義者。當品經文。或云聞法
華經一偈隨喜功德。或述乃至於一偈隨喜
爲他説。未出一字隨喜者。餘品亦同之。若依
之爾者。妙經威力甚深也。何無一字得益之
人乎。況般若經中。若有得聞。乃至極少至於
一字。應知。是人過去已曾供養諸佛云云
若猶如此。況於法華乎
會云。今經說隨喜功德。般若經。凡說聞法
功德。隨喜者。聞法知說其事其義之故也。
一字未詮差別。難生隨喜。聞法結縁之利
益。不必及聞者隨喜。故雖一字顯有功德歟
未見人師
先德釋
法華三昧經云。佛語阿難。屬累汝法華三昧
事。千劫尙不能盡。粗取要讀受書持奉行。
勿減一字。正書句逗云云
  任同本經有一字益歟
實相般若經云。若有得聞乃至極少至於一
字。應知是人過去已供養諸佛。諸佛所種諸
善根。何況有人具足聽聞讀誦之者。當知是
人決定已曾供養恭敬尊重讃歎八千億那由
多恒河沙等諸佛云云
理趣分云
。經文何況最初於會中。聞而隨喜者。其福
復勝等云云說何事乎。答。展轉隨喜功德尙
無量。況初聞隨喜功德勝彼云也。付之功德
勝劣。不必依聞法前後。設轉展雖聞。隨喜心
若强者。功德何不勝初聞。就中經說聞隨喜
人云。感象馬車乘。得珍寶輦輿。明展轉隨
喜功德。擧四果支佛果■量。所得果漏無漏
旣異也。若爾者。展轉功德。可有勝初聞之
義乎
會云。興法師云。初人親聞。解深故勝傳聞。而
最後劣也云云嘉祥同之。天台云。最後一人。
是自解無敎化德故。於下以顯上耳云云
依前後雖有隨喜心。若勝望於勝。劣對於
劣。皆前勝後劣也
經云。如是第五十人。展轉聞法華經。隨喜
功德。尙無量無邊阿僧祇。何況最初於會中。
聞而隨喜者。其福復勝。無量無邊阿僧祇。不
可得比云云
玄賛云。阿逸多至不可得比。賛曰。○初總明
初人隨喜功德。勝前無比云云
。當品經文。轉身得與陀羅尼菩薩共生一
云云説勸人經益等説受敎聽聞果歟。進
云。玄賛受敎。往聽隨喜果云云付之陀羅尼
菩薩共生一處者。是得好友益也。尤可勸他
聞法之果。是以經下文。擧劣況勝。勸於一
人令往聽法功德如此云云上文若非勸人益。
指何云功德如此。依之玄賛餘卷。引令文勸
人聽經益。釋他師消經。亦以爾也。今解釋難

會云。見經文。若復有人。語餘人言。有經名
法華。可共往聽。卽受其敎。乃至須臾間聞。是
人功德 轉身得與陀羅尼菩薩共生一處云云
若近屬卽受其敎者。受敎往聽益也。若遠屬
語餘人。言勸人聽經益也。文相左右故。玄賛
上下。各述一釋也。其中今品疏。牒此文云。下
第四受敎往聽隨喜果有三云云此品專明隨
喜。隨喜所化相顯也。就中上文設雖擧由來
不違。不正說受敎往聽人。云是人功德。何不
違此釋。得好友果者。受敎人先生隨善友
故。後世又得好友也。次下文勸於一人令往
聽法者。竝擧能所二人。料簡同上。天台同玄
賛上卷歟
經云。阿逸多若復有人。語餘人言。有經名法
華。可共往聽。卽受其敎。乃至須臾間聞。是人
功德。轉身得與陀羅尼菩薩共生一處云云
玄賛云。經阿逸多至共生一處。賛曰。下第四
受敎往聽隨喜果有三。初得好友。次福惠莊
嚴。後見佛聞法。此初也。得解法伴爲善友也
云云
鏡水抄云。經言語餘人言有經名法華可共
往聽者。有說。是所受勸人功德非也。但是能
勸人所得功德。若是受勸人功德。不可說盡
也。若見有持經之人。傍生輕毀。得妄失句逗
果若勸人聽經。得與陀羅尼菩薩爲善友也。
第三地菩薩○云云
玄賛一云。若復勸人往聽法華。生生常與陀
羅尼菩薩共生一處。終不瘖瘂。乃至當來見
佛聞法信受敎誦云云
  以寫本一交了
  春日社新造屋開示抄二十八帖之內第
二十一
成身院坊務
料紙圓禪房權大僧都沙汰之
永祿三年庚申正月十七日 執筆淸胤
朱書云
寬政七乙卯二月十四日夜以寫本一交
之了玉手國枝


法華經開示抄二十八帖之內第二十二

  法師功德品
1 六根所得功德齊等歟
2 六根淨功德限地前歟
3 小化身可化三千界耶
4 四善根菩薩不修行今經可有耶
5 六根淨卽諸根互用歟
6 諸根互用地位
7 釋提桓因在勝殿上
8 父母所生淸淨肉眼
9 菩薩地説勝解行位
10 資糧位得六根淨耶
11 壞根不壞境
12 法威力故⿐根照三千界
13 假似香體
14 上至有頂諸天身香
15 初生退沒香
16 舌根應亦得嘗三千界味
17 皆變成上味
18 梵天王魔王自在大自在
19 摩訶彌樓山
  已上十九帖
法華經第六卷開示抄法師功
德品
  ◎法師功德品
問。就十法行。且今品中唯説受持讀誦解説
書寫五種法師行。不出餘五行。有何故耶。
玄賛云。初三易而不論。後二難而不論。擧
中五種。例難易故。初三者供養。施他。聽
聞。後二者思惟。修習。付之與餘處釋相違
如何
  法師品抄畢
。當品中明六根淸淨功德。爾者六根所得
功德。爲同千二百爲當如何。答。經文眼⿐身
三根八百。耳舌意三根千二百也云云付之依
五師之妙行得六根之勝德。眼⿐身三根何
減八百功德耶。況說境量六根俱取三千界
境。所得功德。何省不同。是以正法華經各
得千二百功德云云加之莊嚴論中如是五根
轉變化。得增上諸義。遍所作功德千二百云云
如何
會云。玄賛釋此事有四釋。一者於此經中修
十法行○一一相資轉成百行。百行各四。自
作。敎他。讃勵。慶慰。合成四百。各有三品○
三根勝故。具千二百。三根劣故。而無上品。各
唯八百云云第二釋。於十法行一一皆以十善
資助成百。自餘同前第三四
釋略之
次三根勝三根
劣者。栖覆釋云。自利行中聞法爲先故説耳
勝。次聞法已。利他行中説法爲先故舌勝。
通自他利通十行中。意卽爲勝等云云於境量
例難者。玄賛會云。修因勝劣果德不同。識用
不差大千咸等。又功德是內成由因增減。境
是一化。外取量同云云次正法華經前後頗不
同。若影略互顯歟。次莊嚴論者。玄賛云。不
得將莊嚴論例同此經云云
經云。爾時佛吿常精進菩薩○受持是法華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