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法華開示抄/附、無量義經開示抄、普賢經開示抄 (No. 2195_ 貞慶撰 ) in Vol. 56

[First] [Prev+100] [Prev] 453 454 455 456 457 458 459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生淨土。韋提希夫人。五百侍女。生極樂。聞經
生淨土。卽其證也。一乘法華。如說修行。力往
生利益不難。淨土論等。談報土邊也
問。聞今經。如説修行。女人生安樂世界云云
爾者女人者。指修因位歟。將生彼界受女身
歟。兩方。若如先者。大師對法抄。破有人云修
因通女。生彼皆男之義。以女身生。不爾。殊勝
妙顏事。如何通耶云云若*由之爾者。西方要
決中。女人生彼皆轉女成男云云通賛疏。觀
經淨影疏等。皆以同之。加之平等覺經。雙觀
經等。生極樂皆成男子云云如何
會云。諸經説彼世界。皆無女人及惡趣云云
尙不聞其名況有其體哉。西方要決等。皆無
異義。但對法抄等者。依鼓音王經説。破他師
偏執也。彼經。又説一機所見歟。難爲淨土本
相矣
  此事又有義。如別抄
有人云。此品旣有盡。是女人後不復受。文如
說修行女人。卽往安樂世界者。至後生改女
身云也
經云。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歳中。若有女人聞
是經典。如說修行。於此命終。卽往安樂世界。
阿彌陀佛大菩薩衆。圍遶住處。生蓮華中寶
座之上等云云
問。釋尊滅後。正法幾年歳耶。兩方
。經文病卽消滅。不老不死云云顯何事耶。
答。以攝釋多釋可會之
攝釋云。問。經病卽消滅。不老不死者。問。夫
有漏者。皆有病老死。云何凡夫聞今經。離病
老死。答。古有多釋。一云。由聞經已。要至老
方死。無中夭者。云不老不死。又云。百八煩
惱。名之爲病。得聞彼經已。能斷煩惱故云
病消。不起六十二見。名爲不老。不失慧命。名
爲不死云云由聞此經。知老病死。本來寂靜
故云不老病死。又云。由持經故得好顏色故
不老。得延命故云不老。不病可知云云
問。多寶如來。於寶塔中讃宿王花菩薩言等
云云説何事耶。答如文付之二佛同坐初。衆
會皆致瞻仰。何不云多寶如來讃宿王花。煩
云於寶塔中耶恐似他宗義
勢。如何
會云。多寶如來。本居塔婆中。出聲讃菩薩。不
云於寶塔中讃言善哉。初多寶如來者。正擧
能讃主。何依塔婆開閉決文言順違。但疑難
範法師不言佛讃證意歟。淄州大師。述其不
可云。雖開寶塔。佛無在中。今言。多寶在寶塔
中。讃言善哉。不言塔讃云云若夫藥王以下
品。塔婆閉戶故。不直擧佛名者。妙音品時。多
寶佛。吿妙音言文。如何會之。爰知。他師所
證。不叶經現文
義決云。二不言佛讃證不可。藥王菩薩本事
品云。多寶如來。在七寶塔中讃言。善哉善哉。
雖開寶塔。佛無在中。今言。多寶在寶塔中。讃
言善哉。不言塔讃。云非佛讃證不可言云云
義疏云。多寶如來下。第四多寶稱歎。前雖閉
塔。而猶稱歎。則不滅義彰云云
正法華云。於時衆寶如來。讃言。善哉善哉
  以寫本一交畢
  春日社新造屋開示抄二十八帖之內第
二十四
成身院房坊務
料紙圓禪房權大僧都沙汰之
以筆功之微善生極樂見佛聞法而證菩
提利無邊群生臨修正念魔障遠離矣於
松屋書之
永祿三庚申年十二月三日
 筆主春信淸胤 
朱書云
寬政七乙卯年仲春下浣以寫本一交畢
 筆者玉手國枝 



法華經開示抄二十八帖之內第二十五

  妙音品
1 今品示現敎化衆生行苦行力歟
2 以白毫相名大人相歟二方
3 十六種三昧何地益耶
4 汝莫輕彼國二方
5 我身六百八十萬由旬
6 問佛來不證不可
7 唯願世尊示我令見
8 妙音大士見多寶歟
9 妙音現幾種類身耶
10 妙音現凡聖身可説今經耶
11 此娑婆世界無量菩薩亦得三昧
12 妙音大士來此界禮分身諸佛歟
  已上十二帖
法華經第七卷開示抄妙音品
  ◎妙音品
。今品中。可示現敎化衆生行苦行力耶。玄
賛引法華論。示現行苦行力云云付之見一品
上下。明妙音來至相。説現身説法事。全無
示現行苦行力之文。論主由何云示現敎化
衆生行苦行力耶
會云。敎化衆生行苦行力者。勸衆生令修苦
行故。玄賛或云勸他苦行。或云敎行苦行。而
妙音現十八類身。爲諸衆生流通一乘。其所化
衆生。若行苦行。是可妙音之敎化衆生行苦
行力。但經實雖無令修苦行之文。論主旣云
行苦行力藥王品妙音品示現。經文雖隱。弘
經智慧。深探實義。强不可疑之。智證大師云。
今爲敎化。入諸難處。以爲苦行云云嘉祥亦似
之。此等師意者。妙音同藥王。自修苦行云歟。
而玄賛。開自他二種。其旨如前前。論云。行苦
行力者。藥王菩薩品。示現敎化衆生故。又行
苦行力者。妙音品。示現敎化衆生故云云
玄賛云。來意者。論云。敎化衆生行苦行力
者。妙音品。示現妙音。現在東土。密在此方。
本傳法華敎行苦行。今放光招集以示衆人。
勸發勝心。弘通經法。故此品來云云
又云。解妨者。何故須召妙音以爲此品。答。藥
王此方苦行。自勸衆生。未有他土上人他方
勸説。故召妙音。遠方行法。勸他苦行故。須召
云云
義疏下云。釋行苦行力。凡有二品。問。藥王
可是苦行。妙音品。如何是苦行。答。妙音分
形四生六道。爲物弘經及救濟諸難。亦是苦
云云
&T047368;第十云智證
大師
論敎化衆生行苦行力者。
妙音示現○敎化衆生。以爲苦行。經云。諸有
地獄餓鬼及衆難處。皆於救濟出苦難。不言
説經者。一是苦重。二是障深故。但明救濟。前
品燒身以爲苦行。今爲敎化。入諸難所。以爲
其別云云
。經文爾時釋迦牟尼佛。放大人相肉髻光
明等云云爾者。以白毫相。可名大人相耶。兩
方。若名大人相者。見經文。放大人相肉髻光
明。及放眉間白毫相光云云明知。唯以肉髻光
明。名大人相云事。加之大論中。以肉髻無間
頂相。立大人相畢。離此更無別可得故云云
由之爾者。大人相者。大人所具之相也。
何不互白毫相耶。是以正法華云。卽從眉間
大人相。演百千光云云如何
會云。大人相名。可通白毫相也。故上生經云。
彌勒菩薩。放眉間白毫大人相光云云依文案
之。大士面上。有此勝相。光明昭耀表尊貴德。
尤可云大人相。但於經文者。肉髻白毫。俱雖
大人相。肉髻有最上。超餘相故。且以通爲別
歟。佛放此光。召他土大人。故殊指一相歟。
或大人相名。通令被下二相。意者。大人相之
中。肉髻及眉間相也。次瑜伽論文者。三十二
相中。以烏瑟膩沙。合無見頂爲一種。不立別
所以釋。故云離此更無別可得故。不云大人
相無無見頂相外。況上文。旣表如是一切三
十二種大丈夫相。寧限肉髻一相哉。凡或云
大人相。或云大丈夫相。是同名也。而大丈夫
相名。通三十二相云事。本論文分明也。其中
論勝。肉髻白毫之二相也。二相中。猶無見頂
相最勝也。餘人全不見。故隨應可會諸文。
准天台釋。可知之歟
經云。爾時釋迦牟尼佛。放大人相肉髻光明。
及放眉間白毫相光。遍照東方百八萬億那
由他恒河沙等諸佛世界云云
&T047368;云。問。釋尊爲召妙音。放大人相肉髻光
明。何故此無名大人相耶。答。玄賛不釋。有師
釋云文句大人相者。大相海也。遍體善功
德。不及一好功德。衆好功德。不及一相功德。
諸相功德。從下向上。展轉相勝。不及白毫功
德。白毫功德。不及肉髻功德。故是大人相也
云云
瑜伽論四十九云。如是一切三十二種大丈
夫相。無有差別。當知。皆用淨戒爲因。能感
得○當知。此中其頂上。現烏瑟膩沙及以如
來無見頂相。合立一種大丈夫相。離此更無
別可得故云云
問。經文放大人相肉髻光明云云爾者。大師
如何釋之耶。釋云。放肉髻之光。彰召大人之
云云付之見經文。放白毫光。召妙音見。況
爲集分身諸佛。放白毫光。召妙音之時。何用
肉髻光明耶。是以人師釋云。一乘妙理踰空
有頂。故放肉髻光明云云此釋可爾。准上
可會之。就中肉髻相者。大人相中最上故。以
彼光明。召他方大人。眉間相者。表一乘中道
故。此德可知。嘉祥釋。雖無別疑。恐猶不如
之歟。或又二相俱召妙音無過
經云。釋迦牟尼佛。白毫光明。遍照其國。爾時
一切淨光莊嚴國中。有一菩薩。名曰妙音。○
釋迦牟尼佛光照其身云云
玄賛云。經爾時釋迦至白毫相光。賛曰。品文
分四。一神光往召。二妙音來至。三事&T047368;還國。
四時衆得道。初文有二。初放光。後所至。此初
也。放肉髻之光。彰召大人之相。放眉間之光
表爲此經故命云云
&T047368;云。○問。經文旣云白毫光明遍照其國。
下文唯云釋迦牟尼佛光照其身。不言肉髻。
云何得言白毫照國肉髻照身耶一難又召分
身佛。唯放白毫光。不放肉髻光。分身諸佛。豈
非大人二難答。佛放二光。非無所表。故下經
文。不言肉髻。能得義意。慈恩釋云。肉髻之
光。彰召大人之相。水抄亦云。肉髻光明照菩
薩身。豈非聖身遮初難又分身果位。見一毫
光。應知。二趣故放一光。菩薩因位。若非二
光。不知召我。亦復不知爲一乘召。故放二光
遮後難
云云
義疏云。○所以放二光者。一乘妙理。踰空有
之頂故。放肉髻光明。極知不偏。能簡中道之
照故。又放眉間光也。又頂光表一乘爲尊。衆
聖所重眉間。明一乘不偏中道圓正。欲以此
法。付屬其人故。放此二光。以召之也。又上品
云。法華第一持經之人。亦復第一。今表其人
行高故。佛放頂光。表其人解稱正故。放眉
間光云云
。今品中。列妙幢相等十六種三昧。爾者。此
等三昧。何位菩薩所得耶。玄賛第十地菩薩
所得也云云付之無縁三昧者。滅盡定也。身
證不還及漸悟菩薩。地前得之。集一切功德
莊嚴三昧者。集福王定也。地地皆修之。若
爾者。十六種三昧。皆第十地所得云事。不可

會云。妙音第十地菩薩也。所得三昧。定可勝
前九地。但出難二三昧者。自本不可遮下位
初得歟。次以前地地可得云難。恐不當。成就
功德有初中後。初得設雖在前地。得自在。
至圓滿事在後地。佛地論。於無生忍。如出初
地八地二位也。是以。玄賛攝釋。處處以今經
文。多有其例。可勘之
經云
玄賛云。經得妙幢相至諸大三昧。賛曰。四等
持已滿有二。初列十六等持。後結無量。一妙
幢相者。如幢高顯。衆得莊嚴。二法華者。逹一
乘理。三淨德者。斷彰染得勝德。四宿王戲
者。宿謂星像。王謂自在。戲謂遊。樂謂得自
在。能現衆像。猶如星宿。常入遊戲。以利衆
生。五無像者。謂滅盡定。無縁定離攀縁故。六
智印者。謂眞如空理爲智印故。或以智爲印。
刊定是非眞妄故。七解衆生語言者。發詞無
礙解定。八集一切功德者。謂集福王定。九
淸淨有。能生七淨九淨四淨等故。四淨者。所
依淨所故。淨心淨智淨。十神通戲者。能起大
神通故。十一惠炬者。照明眞俗諸境界故。
十二莊嚴王者。能具內外二莊嚴故。十三淨
光明者。放神光故。十四淨藏者。含衆德故。十
五不共三昧者。不共二乘得故。十六日旋者。
如日明朗。巡照四生故。此皆第十地菩薩之
所遊履。多第四定以殊勝故云云
燈七云
。經文汝莫輕彼國生下劣想云云説何事耶。
答。東土妙音。來此界時。淨華宿王智佛。呵
彼菩薩。於娑婆世界莫生下劣想云此文意。
付之妙音深位大士。久離稱量之慢。設雖不
蒙如來呵。何生下劣想哉。恐寶塔涌現。分身
來會以降。隱土石諸山。變純淨土終。妙音對
何生下劣想乎
會云。娑婆世界。穢惡充滿。設雖三變土田。以
淨覆穢。本土無去。妙音深位菩薩也。上見下
故可知穢土本相。是故彼佛誡。莫生下劣想
也。故玄賛第一由此本穢。恐妙音兼本土穢
相。而生議毀乃至上見下故云云妙音來詣之
時。非此土不淨。彼分身命侍者。文殊自海中
出。有詣靈鷲山之詞。皆是雖淨土。依本名山。
云土石諸山穢惡充滿。指本土相亦如此
問。他宗意。引當品汝莫輕彼國生下劣想文。
證屬累經中義。自宗可許之耶。答。不許也。
付之餘師意。屬累品時。分身歸本土。多寶閉
塔婆。三變土田。淨土忽復穢土畢。是故妙音
來此界時。本土佛。呵彼菩薩也。若猶純淨土
者。本土佛設不加呵嘖之語。妙音何生下劣
想耶。玄範師穢土非淨證。尤似有其理。自
宗如何可難之耶准上可
會之
經云。爾時淨華宿王智佛。吿妙音菩薩。汝莫
輕彼國生下劣想。善男子。彼娑婆世界高下
不平土石。諸山穢惡充滿。佛身卑小。諸菩薩
衆。其形亦小云云
玄賛一云。七淨穢有殊難。又以妙音被誡。便
非淨土。故知。分身已還國者。分身佛集之日。
何故各命侍者。手捧蓮華竝詣靈山。持散佛
上變淨土時。諸山皆無通爲佛國五道亦盡。
何有靈山詣佛持散。又文殊海會。將至此間。
預在靈山。忽有花現。八衆喜乖情難。○但先
放神力。故現淨土。由此土本穢。恐妙音兼見
本土穢相。而生譏毀。所以被誡。非妙音至。分
身已還而土唯穢。如雖淨土還見靈山。變不
唯淨。兼見穢故。上見下故云云
攝釋一云。疏文殊海會至華現者。此引文誤。
誤引妙音來此之文。文殊又云。爾時文殊師
利至詣靈鷲山。意取詣山以爲證也。設取妙
音。何非爲證。答。他説妙音來此之時。此已成
穢土。合有山何得爲證。故不取也。疏上見下
故等者。問下根不知上根之力。變土旣佛妙
音何見。豈可佛下妙音爲上。答。穢土爲下。本
爲二乘及凡夫等。隱劣爲淨。所以妙音得兼
見本。若爾。何故言。爲分身及爲淨土。答。爲
警二乘。令其忻慕。若不爾者。何恒居淨。何須
變乎云云
義決云。四穢土非淨證不可。若以妙音被誡。
土還穢者。亦應化佛使往靈山。土應非淨。若
云雖云詣山。據本相説談土實淨妙音見穢
類亦如是。若云雖變淨土。靈山尙存。故不爲
例者。靈山非穢變淨猶存。旣土石山。如何得
在。故言在者。據初時説。如文殊從海涌出。猶
言詣耆闍崛山。時會竝以昇空。詣山欲何爲
故。雖詣空寶塔。據本尙言詣山處地。遣使持
華詣山。故知。據本非淨土內可有耆山。下文
云。時我及衆僧。俱出鷲山。亦據本處説。若
云。經云。唯留此會衆。亦留人山者。不爾。衆
令聞法。本爲可留山。不聞經留之。何益。故
云穢土非淨證不可云云
義疏云。問。前云初分經。在穢土中説。後分
經。在淨土中説。妙音來時。正遊淨土。何故誡
之。答。此經始末土有三異。一者初分經。在穢
土中説。二者後分經。在淨土中説。三從藥王
品來還。在穢土中説。所以知。爾者。爲集分
身。是故變淨土。分身已散故。土還復穢。妙音
來時。正遊五濁故。佛誡之云云
問。經文我身六百八十萬由旬云云説何事耶。
答。説淨華宿王智佛身量也。付之所化菩薩
身量。多能化佛身半也。妙音身量。旣四萬二
千由旬也。能化佛身定可八萬四千由旬。不
爾者。能化所化身量。豈稱可哉。依之正法華
所化身量四萬二千由旬。能化身八萬四千
由旬云云會云。淨土中。能化所化之身量。不
必半減。彼阿彌陀佛身量者。六十萬億那由
他由旬。觀音身量者。八十億那由他由旬也
者。觀無量壽經説也。佛身超過菩薩幾許。何
況諸本多分身量。有恒河沙字。若依此本。亦
以不定■量。然者妙音身量。雖不及半分有
何過。如此事。隨時示之。未必如本土説會
座機意。可欣樂之分歟。彌陀身量。皆其類

囑累義私&T047368;下云。問。第二十二妙音身量。經
俱云四萬二千由旬。淨華宿王智佛身量。妙
經云八十萬由旬。正經云八萬四千由旬。以
何爲正耶。答。上來序品正宗二經相。悉云正
經之誤。此一事。同以正經可爲誤也
問。正經云。菩薩身四萬二千。佛身八萬四千。
菩薩半減於佛。順世間義。妙經云。六百八十
萬由旬。從人之見。客塵猶微少。亦不世間相
違之失耶。答。師子之身量淨土穢土。其義可
殊。何者觀無量壽經云。彌陀身量六十萬億
那由他恒河沙由旬。觀音身量八十億那由
他由旬。淨華宿王智佛土。旣淨土。與阿彌陀
佛國。其義等同也
問。彼觀無量壽經疏。恒河沙。是譯者誤。旣云
眼如四大海之量。二萬由旬。都合八萬由旬。
唯六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眼甚深云云何爲
准釋耶。答。此疏師未見正法念處經也。彼經
云。四別外海其味鹹過此。有山人民住。其
外有海以醍醐爲水。如是至于日光不照之
云云豈亦八萬由旬乎。故正經。准娑婆穢
土。所譯猶爲誤也。問。何故穢土之佛菩薩。其
身相准。淨土之佛菩薩。不相准耶。答。世界之
形量。不可計度。華嚴經。説種種世界之中。或
以一切世界語言音聲爲體。或世界衆生。横
住名倒世界。或世界仰住名覆世界。如倒
懸。如是等世界。出於度量之外者也。以音聲
爲體之世界。思量難及也。又覆世界衆生之
臥住。亦不可思議也。想像彼世界以落可思
昇之。今者穢土佛菩薩之身量。不可相准。然
爲難者。此是習於穢土佛菩薩之身量。不知
彼世界風俗也云云
。他宗意。引當品多寶如來在七寶塔中來
聽法不文。證屬累經中義。宗家可許之耶。答。
不爾。付之妙音大士。來此界。旣問多寶世尊
來不。寶塔開戶。二佛同坐者。妙音問訊似無
用。若爾。他宗問佛來不證。能叶經文
會云。今疑者。範公問佛來不證也。義決會
云。問者爲傳佛言乃至非妙音自問。故爲不可
云云意者。他方佛命侍者致問之時。不現前
事。故問靈山儀式。妙音傳其詞。不言見佛身。
而謂非妙音自問。故取爲證。不經本意歟
義決云。五問佛來不證不可。何者文殊請見
妙音。釋迦如來云。多寶如來。可爲汝等而現
其事。多寶佛。吿妙音言。善男子來。文殊師
利。欲得相見。來承佛召。如何假問。問者爲傳
佛言故。經云。淨華智佛。問訊世尊。又問多寶
如來聽法不。非妙音自問。故爲不可云云
。經文唯願世尊示我令見云云意何。答。妙
音來至此土時。令我見多寶如來云也。付之
妙音來此土。依多寶召命。自可見彼佛。何請
釋尊加被耶。加之如此文者。囑累品云還
如故。可寶塔閉戶之義。若爾。他宗儲欲見多
寶證。似有所據
會云。今難他師欲見多寶證意也。義決述其
不可云。菩薩下人。如來上果。加被令見可得
覩尊。若未加被若不得見。希望佛加故請
欲見。且妙音將至。文殊尙請佛加。妙音旣現
處。因得見。要須佛力故。雖同坐。請已方見。
非是請見卽證塔閉故爲不可云云意云。分上
下位。勝劣遙異。在下知上。必待上聖加被。妙
音欲見多寶。尤可請其加。文殊欲見妙音。
求釋尊威力。俱在因位。猶以如此。況於妙音
多寶哉。凡大聖有隱顯神通。隨時宜。或隱或
顯。而多寶初隱其身。令妙音不見故。請示我
令見也。故玄賛云。多寶釋迦。雖同塔坐。神力
映蔽令其不見故。請見之云云若如他宗者。
塔婆閉戶故。妙音請見。囑累品已後。永閉不
開。妙音請空而可止。故知。經塔婆自本開。暫
時隱多寶身。故依請遂顯。令見妙音者也。但
妙音來此界事者。後雖有多寶命。始依釋迦
放光。妙音何不請釋迦加被耶
重尋云。若下位見上。必依加被者。妙音何輒
見釋尊。不待其加哉。答。釋迦敎主也。本在此
土。諸衆同親近供養。又現在佛故。其身不隱。
多寶他方客。佛久滅佛也。令他見不輒。故妙
音來時。於二佛不見不聞也。問。以文殊請見
妙音爲例。不契文字。故經云。唯願世尊。以神
通力。彼菩薩來令我得見云云文殊只請令來
妙音也。若來必可見故請來至。因示可相見
也。文殊位居等覺。寧不堪見妙音哉
答云。彼菩薩來。云令我得見。兩事俱所請也。
不然何置令得二字哉。但依實。以自力雖可
見。如來施爲難測。故乞佛加也。此設雖示現
相准彼。思見多寶。實必可依佛力爲言
。妙音大士。來此界時。可見多寶世尊耶。兩
方。若見者。見經文釋尊語多寶。云是妙音菩
薩欲得相見。多寶僅讃善哉善哉。不言爲現
其身。或説供養釋迦牟尼佛及多寶佛塔。或
述見釋迦牟尼佛及見多寶佛塔。以知。釋尊
直瞻仰佛身。多寶只見寶塔云事。若依之
如此者。他師敬塔非佛證。請見唯聞證。自
宗不許之。如何。
會云。義決釋請見唯聞證不可云。文殊請見
妙音。經不讃妙音來至。文殊得見。文殊亦應
眞不覩妙音。若已請見。來卽得見。何須說者。
妙音請見。當卽見。何要文中說得見。故爲不
云云還案此意。大聖三業。皆離非有益。十
地已去。漸具其德。況於等覺哉。妙音旣出言。
啓佛乞見多寶。豈雖欣樂。遂無聽許乎。若以
文不説。定不見者。無文殊見妙音之文。豈覺
母雖請。妙音遂隱哉。此事旣不然。彼亦可

重尋云。智積菩薩。啓多寶雖請當還本土。多
寶不還至經終。大聖所言。必可爾者。多寶
何不速去哉
答。正宗旣畢。故智積請還。非無所表。然而釋
尊旣吿且待須臾。文殊引海會。顯經威力速
疾。彼彼諸品。次第生起。多寶多有作證明。然
者智積雖假請。多寶猶留。皆有所由。又有誠
文。於妙音請見多寶者。全無不見之由故。不
可爲相例
問。妙音還本土。但云見塔。於此難全未遮如
何。答。釋迦現在佛。故不居塔婆。多寶已滅度
後。遺身舍利。住塔婆涌出故。此事異常也。還
本土。尤可啓其事。居云但見多寶佛。不見塔
者。恐似不盡事。付中妙音來此土。傳本土佛
問訊詞。多寶如來。在七寶塔中。來聽法不
云云還本土之時。尤可啓寶塔有無。凡囑累
經中。家國土再還穢。多寶空閉塔婆。而住如
此。種種安立。皆文外加義。故勞生分別。自宗
能契文義。故。汎爾云多寶塔。或又稱佛號。皆
無相違歟
玄賛云。經世尊我今至示我令見。賛曰○。多
寶釋迦雖同塔坐。神力映蔽。令其不見故。請
見之云云
決擇&T047368;云。疏多寶釋迦至見之者。此釋請見
所由也。又劉云。妙音求見多寶者。文殊求見
妙音。資多寶而獲遂。妙音請觀多寶由釋迦
而得通。將明非寂不能彰動。非動不能顯寂
云云
水抄云。問。二佛同坐一塔。何故妙音見釋迦。
不見多寶佛耶。答。因果有殊。佛神力故不令
見也云云
義決云。六欲見多寶證不可。若云二佛同坐。
卽令俱見。何須請佛。我今欲見多寶佛者。菩
薩下人如來上果。加被令見可得覩尊。若未
加被。卽不得見。希望佛力。故請欲見。且妙音
將來。文殊尙請佛加。妙音旣現。處因得見。要
須佛力。故雖同坐。請已方見。非是請見卽證
塔閉。故爲不可。七請見唯聞證不可。若以請
見。經但稱云讃。不說見身。卽明正不見多寶。
且文殊請見妙音。經不説妙音來至。文殊得
見。文殊亦應眞不覩妙音。若已請見。來卽得
見。何須說者。妙音請見當卽見。何要文中說
得見。故爲不可云云
。經文妙音菩薩。現種種身説法云云爾者。
現幾種類身耶。釋云。現十八類身云云付之見
經始終。總有二十類身。所謂天身六種。人身
十一類。八部三惡趣及王宮女身也。何云十
八類耶
會云。見經文。現種種身。處處爲衆生説是經
典。或現梵王身乃至人非人等身。而説是經
者。明現十八類身云事。諸有地獄。乃至變爲
女身而説是經者。爲別段明三途及王宮。説
此經云事也。上諸類。皆有或現言。後段無其
文。知。三途等能化。卽前所擧身所攝也。況述
變爲女身。不離上類。仍無過歟
經云
玄賛云。經華德汝但至無所損減。賛曰。下第
四廣行利行有二。初在此方後在十方。此初
有四。一標現身説法。二別顯現身説法。三結
成化者。四智慧無損。別顯現身説法中有二。
一隨宜現十八類身説法。二爲拔苦難。現身
説法云云
水抄云。言十八類者。初六類天身○次十一
類人身○次八非人。然合爲一非天攝故。然
十八類但依身字而數也云云
。付妙音大士現身説法相。且此界及他方。
俱現凡聖身。可説今經耶。兩方。若俱通凡聖
身説法者見經文。此界現凡身説此經。他方
現聖身説三乘法。若由之*如此者。自界他方
根機亙不定。菩薩化宜。何異凡聖。一乘三乘。
可依所化根熟。大士説法。寧隨處定哉
會云。自界他方化儀俱廣。知。隨應皆可現
凡聖身也。經文者。影略互顯也。故嘉祥會此
文云。此欲明凡聖廣略互顯也云云
經云
義疏云。上一土化中廣現凡夫。十方化中略
現聖身。此欲明凡聖廣略互顯也。又前凡身
中亦有五類。今聖身中亦有五身。問。前凡中
五類。何故云説法華。今但稱説法。答。説法語
通。欲以通別互顯故也。又上正明弘通法華
故。明説一乘。若有衆生不信一乘。別説五乘
之法。同上囑累品中。佛令菩薩知大小二機
云云
興疏云。前利此土中廣現凡身。此化他方略
示聖身者。卽凡聖廣略更顯也。又前遂囑累
品中。信有衆生爲説一乘故。利此土中。別
言説是經。受佛付囑中。有不信者。爲説餘
法故。化他方中。總云説法。總而言之。顯智信
狹以至廣。身自劣至勝。法以深而至淺。皆適
時而已云云
。經文此娑婆世界無量菩薩亦得是三昧
及陀羅尼云云可爲今經現證利耶。若不爲現
證利者。此界菩薩。得三昧總持事。旣由今經
力。何不取現證利。彼妙音所從八萬四千菩
薩。得此三昧。此土四萬二千天子。預無生法
忍益。旣爲現證利。例此可爾。若*由之爾者。
餘卷玄賛。出今經現證利不擧之。如何
會云。經有現文。雖須取現證利。疏主不擧
之。豈無所以耶。末學自無知。不如守祖師付
玄賛案經文。妙音還本土語娑婆事。雖擧
見二佛及文殊等。幷八萬四千人得三昧之
二事。不云三昧陀羅尼得益。是一奇也。又説
此品時。此品得益下擧二類。何先立上別出
二類耶。以之推之。上二類。若非現座益歟。
又依妙音敎化得此益。不釋尊敎化之益故。
不出之歟。例如文殊海中所化不爲現勝利

經云。説是妙音菩薩品時。與妙音菩薩俱來
者八萬四千人。皆得現一切色身三昧。此娑
婆世界無量菩薩。亦得是三昧及陀羅尼云云
玄賛云。經説是妙音至及陀羅尼。賛曰。明
化行中。第五時衆獲益。由聞化行。曲獲勝利
云云
經云。説是妙音菩薩來往品時。四萬二千天
子。得無生法忍。華德菩薩。得法華三昧云云
玄賛云。經説是妙音至法華三昧。賛曰。品第
四段時衆得道。都聞一品。遂獲勝益云云
同一云
。妙音大士來此界時。可禮分身諸佛耶。進
云。經不説禮分身。付之自宗意者。至説經終。
寶塔開樞。二佛同坐國土純淨。分身未歸。妙
音何唯禮二佛。不禮分身。況涌出菩薩。旣禮
分身諸佛。東土妙音。何不爾耶。抑不許妙音
禮分身者。他宗妙音闕敬證也。如何可會之

會云。妙音來詣之時。禮分身諸佛云事。經文
不説之。知。不禮也。菩薩意樂不定。何責而令
齊等。但他師以此事證分身已去者。例難在
傍。彼文殊自海中出。雖禮釋迦多寶。不禮分
身。其時分身未還云事。兩宗共許。彼旣不
禮。妙音亦爾。故義決云
義決云。三妙音闕敬證不可。以下方涌出遍
禮分身。妙音不禮。卽證已去。亦應文殊不禮
分身已去。提婆品亦云。至二世尊所修敬已
畢。往智積所不言遍禮。豈化佛去。故爲不可
云云
尋云。今論初師
問。付十地能化他受用身。且一地中入住出
三。能化佛身可有大小不同耶。若有者。初地
能化百葉臺上佛身。二地三地千葉萬葉之
事。處處有其文。未見於一地中。三□□大
小云事。若由之爾者。三時道各別。斷障異也。
爲彼所説身。何無大小□□□□□
答。可有大小也。但初地見百葉臺上身。於其
身入住出三心。見之有大小。非是葉數有多
少也。諸敎依大意分十身舍那。不云十地中
有差別也。故佛地論明他受用土。述十地菩
薩所見有大小勝劣。於地地中。初中後等亦
復如是。文准上思。身亦可有大小。資糧三十
身。能化可准之
  以寫本一交之
  春日社新造屋開示抄二十八帖之內第
二十五
料紙圓禪房權大僧都沙汰之
永祿三年庚申三月五日於松屋東向書
 淸 胤 
朱書云
寬政七乙卯年仲春二十七日夜以寫本
一交之
 玉手國枝 




法華開示抄二十八帖之內第二十六

  普門品
1 以今品可爲此經流通分耶
2 觀音大士可利不念衆生耶
3 紹繼無量壽
4 有性者有盡時歟
5 無盡意菩薩大悲闡提歟
6 決定應受業
7 依未解脫者建立定受業
8 未入僧祇位轉定業歟
9 經是論錯
10 觀音成道實成道歟
11 觀音可現菩薩身耶
12 受此法施珍寶瓔珞
13 無盡意出家菩薩歟
14 敬塔非佛證不可
15 二分不齊證不可
16 示現生死𣵀槃平等
17 今品偈頌可有梵本耶
18 添品法華中汝聽觀音行善應諸方所云云
無盡意答歟皆是普賢
19 自在之業
  已上十九帖
法華經第八卷示抄普門品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53 454 455 456 457 458 459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