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貞元新定釋教目録 (No. 2157_ 圓照撰 ) in Vol. 55

[First] [Prev+100] [Prev] 792 793 794 795 796 797 798 799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寶網經一卷初出亦云*寶網
子經見聶道僧二録
菩薩行五十縁身經一卷初出舊録云菩薩像身
五十事經亦云五十縁身
  行經見竺道祖
録及僧祐録
須眞天子經三卷初出或二卷或加所問二字亦云問
四事經太始二年十一月八日於長
  安青門外白馬寺出安文惠等僧聶承遠等
筆受至十二月三十日訖見道祖僧祐二録
海龍王經四卷初出或三卷太康六年七月
十日出見聶道眞及僧祐録
諸佛要集經二卷天竺曰佛陀僧祇提亦直
云要集經初出見僧祐録
賢劫經十三卷題云&T075586;陀劫三昧經晋曰賢劫定意
永康元年七月二十一日出趙文
  龍筆受初出或十七卷或十卷見道眞
祐二録房録別存&T075586;陀劫三昧經誤也
弘道廣顯三昧經四卷一名阿耨達龍王所問決諸
狐疑清淨品亦名入金剛問
  定意經凡十二品或二卷永嘉二年十二月
出見眞祐二録内典中別載阿耨達經誤也
心明經一卷一名心明女梵志婦
飯汁施經見祐録
滅十方冥經一卷光熙元年八月十四日出或云十
方滅冥經見聶道眞録及僧祐録
鹿母經一卷又別有鹿子經一卷
與此全同見僧祐録
魔逆經一卷太康十年十二月二日於洛陽城西白馬
寺出聶道眞筆受見僧祐録及經後記
徳光太子經一卷或云頼吒和羅所問光徳太子經太
始六年九月三日出見竺道祖録及
  僧祐
般泥洹後灌臘經一卷或云般泥洹後四輩灌臘
經亦直云灌臘經見房録
四輩經一卷或云四輩弟子經亦云
四輩學經見法上録
當來變經一卷或云當來變識經
見道眞僧祐二録
過去佛分衞經一卷舊録云過去世佛
分衞經見僧祐録
文殊師利淨律經一卷初出又直云淨律經太康十
年四月八日於白馬寺出
  遇西域寂志誦出經本後尚有數品其
人忘但宣憶者道眞筆受見祖祐二録
文殊悔過經一卷初出或加師利字亦云文
殊五體悔過經見僧祐録
經一卷出中阿含第二十
卷異譯見房録
受歳經一卷出中阿含第二十
三卷異譯見房録
樂想經一卷出中阿含第二十
六卷異譯見房録
尊上經一卷出中阿含第四十
三卷異譯見房録
應法經一卷亦出中阿含第四
十五異譯見房録
鴦崛摩經一卷或作魔字或云指髻經或云指鬘經出
増一阿含第三十一異譯見眞祐二録
力士移山經一卷亦直云移山經見僧祐録出
増一阿含第三十六異譯
四未曾有法經一卷或無法字亦云四未有經見長房
録亦出増一阿含第三十六異譯
聖法印經一卷天竺名阿遮曇摩文圖出雜阿含第三
或無法字亦云慧印經元康四年十二
  月二十日於醴泉郡竺
法首筆受見眞祐唱三録
舍頭諫經一卷題云舍頭諫晋曰太子二十八宿經一
名虎耳經與摩登伽經等同本第五出
  與漢世高者少異見道
安録祐云虎耳意經
所欲致患經一卷初出太安三年正月譯
見道眞王宗僧祐三録
瑠璃王經一卷第二出或作琉
離見僧祐録
生經五卷初出或四卷太康六年正月十九日
出有云有五十五經見眞録及祐録
分別經一卷舊云與阿難分別經等
同本者非也見房録
五百弟子自説本起經一卷大安二年五月譯或
云佛五百弟子自説
  本起舊五百弟子自説本來經亦
云五百弟子本起經見眞祐二録
大迦葉本經一卷或云迦葉本
經見祐録
四自侵經一卷安公云阿毘
曇見僧祐録
身觀經一卷云出雜阿含
撿無見房録
修行道地經六卷初卷題云揄遮後彌經晋曰修
行道地太康五年二月二十三日
  出或七卷二十七品第三出
亦直云修行經見祐唱二録
法觀經一卷見房録已上
見在已下闕
新道行經一卷亦云小品或七卷祐云更出小品太始
八年譯第四出與舊道行等同本房云
  更載小品七卷誤也見房祐
二録藏中者非此本先闕
仁王般若經一卷或二卷三十一紙初
出房云見晋世雜録
無量壽經二卷一名無量清淨平等覺經永嘉二年正
月二十一日出第六譯與漢世高支讖
  等所出本同文異
見竺祖録及祐録
菩薩藏經三卷初出見
房録
般舟三昧經二卷安云更出般舟三昧
經第五出見祐録
菩薩十地經一卷亦云大方廣經亦直云
十地經初出見祐録
薩芸芬陀利經六卷太始元年譯見道祖晋世雜録第
出録云薩曇芸者恐誤祐録
  
維摩詰所説法門經一卷太安二年四月一日譯第
四出見聶道眞録直云維
  摩詰經祐録又有那維摩詰經祐云
意謂先出維摩繁重護*那出逸偈
閑居經十卷與悲花經同本異
譯初出見祐録
更出阿闍世王經二卷第四出見祐録若准安録但
有更出阿闍世主王經無普
  超三昧祐房二録雙載二
經既梵本同不合載出
貞元新定釋教目録卷第




貞元新定釋教目録卷第四
 西京西明寺沙門圓照撰 
總集群經録上之四
彌勒成佛經一卷初出一名彌勒當來下生經太安
二年出見聶道眞録及僧祐録
  一十七紙
十二因縁經一卷第四出亦云貝多樹下
思惟十二因縁見祐録
温室洗浴衆僧經一卷第二出亦直云温
室見眞祐二録





百佛名經一卷初出祐無
經字見祐録
光世音大勢至受決經一卷初出元康年出亦直云
觀世音受記經見眞祐
  
勇伏定經二卷安公云更出首楞嚴元康元年四月
九日出聶承遠筆受第六譯見眞祐二
  録祐房二録更載首
楞嚴二卷者誤也
無思議光孩童菩薩經一卷亦云無思議孩童經
亦云無思議光經舊
  直云孩童
經初出見祐録
超日明三昧經二卷太始七年正月譯初出或三卷
或直云超日明經見眞祐二録
照明三昧經一卷初出見
祐録
惟明十二偈經一卷或無經字第三出與呉代
支謙出者大同見房録
法沒盡經一卷或云空寂菩薩所問經第二出與支
謙出者同本或云法滅盡經見祐録
諸神呪經三卷見僧
祐録
文殊師利菩薩經一卷見房録
小郁伽經一卷與大郁伽經不
祐録或作迦字
諸方佛名功徳經一卷祐無功徳字
見祐房二録
十方佛名經一卷祐無經字見
祐房二録
慈仁問八十種好經一卷或直云八十種好經
見道安録及房録
三十二相因縁經一卷或云菩薩三十二相
經見道安及房録
嚴淨定經一卷一名序世經
見僧祐録
寶施女經一卷一名須摩提法律三
昧經見祐眞二録
金益長者子經一卷見祐録
離垢蓋經一卷見祐録
惠明經一卷見祐録
衆祐經一卷見祐録
三轉日明經一卷祐録云月
明見祐録
十等藏經一卷見祐録
決道俗經一卷見祐録
殖衆徳本經一卷見祐録
小法滅盡經一卷見祐録
猛施經一卷舊録云猛施道
地經見祐録
目連上淨居天經一卷一本無天字房云出
佛本行集經見祐録
菩薩齋法經一卷或無經字或無法字一名菩薩
齋經一名持齋經一名賢首菩薩
  齋法經初出見祐房二
録別載菩薩齋經誤也
舍利弗悔過經一卷第二出亦直云
悔過經見祐録
佛悔過經一卷見祐録
大六向拜經一卷舊録無大字太安元年譯或云尸迦
羅越六向拜出長阿含第十一異譯
  支敏度僧
祐寶唱三録
六十二見經一卷亦云梵網六十二見經見道祖
祐三録出長阿含第十四異譯
樓炭經六卷或五卷或八卷初出是長阿含第四分
世經異譯見眞祐録安公云出方等
  部者不
然也
普法義經一卷亦云普義經第二出與漢世高
出者大同小異見眞祐二録
舍利弗目連遊諸國經一卷或云舍利弗目揵連遊
諸四衢經出増一阿含
  第四十一異
譯見祐録
奈女耆域經一卷或云奈女經太安年
譯第二出見眞祐録
七女本經一卷第二出與呉代支謙
譯者大同見房録
五蓋疑結失行經一卷永寧二年四月十二日出第
一譯安公云不似護公出見
  眞祐
佛爲菩薩五夢經一卷太安二年五月譯第二出一
名佛五夢經一名太子五夢
  經一名仙人五夢經
見舊録及眞祐録
摩目揵連本經一卷一名有呵字無
揵字見祐録
五福施經一卷見祐録
觀行不移四事經一卷見祐録
四婦喩經一卷見祐録
廬夷亘經一卷見祐録
廅羅王經一卷見祐録
檀若經一卷見祐録
龍施經一卷今疑是龍施菩薩
本起經見祐録
給孤獨明徳經一卷舊録云給孤獨
氏經見祐録
龍王兄弟陀達誡王經一卷見祐録
勸化王經一卷見祐録
雁王經一卷見祐録
雁王五百雁倶經一卷見祐録
解無常經一卷見祐録
城喩經一卷見祐録
降龍經一卷見祐録
邪法經一卷見祐録
犯罪經一卷見祐録
苦應經一卷見祐録
三品修行經一卷亦云三品悔過經安公云近代人合
大修行經見祐房二録別存三品悔
  過經
誤也
夫那羅經一卷見祐録
賈客經一卷見房録
沙門果證經一卷見祐録今疑與
寂志果經同本
貧女爲國王夫人經一卷見房録
誡王經一卷見祐録
誡具經一卷見祐録
誡羅云經一卷見祐録
比丘尼戒一卷祐録云比丘尼戒經出十誦律與
曇摩持所出稍異初出見祐録
迦葉結集傳經一卷或無傳字舊録云迦葉結經或云
結集戒經祐云迦葉集結經第二
  出見眞
祐録
耆闍崛山解一卷見祐録
雜譬喩三百五十首經二十五卷祐云譬喩三百
首經見祐録房
  云見
別録
右一百七十五部三百五十四卷法觀經上九
十部二百八
卷見在新道行經下八十
四部一百四十六卷闕本
沙門竺曇摩羅察。晋言法護。其先月氏國人。
本姓支氏。世居燉煌郡。年八歳出家。事外國
沙門竺高座爲師。遂稱竺姓秦晋以前沙門多隨
師稱姓後因彌天道
安遂總
稱釋氏
誦經日萬言過目則能。而天性純懿操行精
苦。篤志好學萬里尋師。是以博覽六經遊心
七籍。雖世務毀譽未嘗介抱。是時晋武之世。
寺廟圖像雖崇京邑。而方等深經蘊在䓗外。
護乃慨然發憤志弘大道。遂隨師至西域。歴
遊諸國外國異言三十六種書亦如之。護皆
遍學貫綜。詁訓音義字體無不備曉。遂大齎
梵經還歸東夏。自燉煌至長安。後到洛陽及
往江左。沿路傳譯寫爲晋文。起武帝太始二
年景戌。至愍帝建興元年癸酉。出光讃般若
等經一百七十五部。清信士聶承遠。及子道
眞。竺法首。陳士倫。孫伯虎。虞世雅等共承護
旨執筆詳挍。而護孜孜所務唯以弘通爲業。
終身寫譯勞不告倦。經法所以廣流東夏者
護之力也。末隱居深山。山有清澗恒取澡漱。
後有採薪者穢其水側。俄頃而燥。護乃徘徊
歎曰。人之無徳遂使清泉輟流。水若永竭眞
無以自給。正當移去耳。言訖而泉流滿澗。其
幽誠所感皆此類也。故支遁爲之像賛云。護
公澄寂道徳淵美。微吟窮谷枯泉漱水邈矣。
護公天挺弘懿。濯足流沙拔領玄致。後立寺
於長安青門外精勤行道。於是徳化遐布聲
蓋四遠。僧徒數千咸共宗事。及晋惠西幸長
安。關中蕭條百姓流移。護與門徒避地東下。
至澠池遘疾而卒。春秋七十有八護於懷愍之代
仍更出經傳云
惠帝西幸長安護公避亂東下出至澠池卒者或未然也護
居燉煌而化道周洽時人咸謂燉煌菩薩也衆録或云
月氏菩薩亦云天竺菩薩者斯皆重其徳稱美其號也然法
護者此土翻名曇摩羅刹西方梵稱而梁僧祐録及隋法
經録内立爲二人云各別出經小非詳審也今詳檢群録護
所出經多小不定長房録中其數彌衆今細尋檢名是別
生等經有非護公所出不可足爲正譯之數今爲實録故總刪
之如後所述也
師子月佛本生經或無本字房等諸録云護公譯詳
文乃非今爲失譯編於秦録
法社經世注爲疑曾見其本
是人所造今編疑録
寶女問惠經。梵王變身經上二經
出大集
四自在神通經出自在
王經
金剛藏菩薩行經出漸
備經
光世音經出正法
華經
寶日光明菩薩經亦云寶日光明菩薩問蓮
華國相貌經出悲華經
普首童眞經或作薄字
出普超經
隨藍本經。馬王經。彌勒爲女身經。摩調王經
  隨藍等四經
並出六度集
菩薩悔過法經或無經字出
龍樹十住論
人從所來經亦云人所從來
出人本欲生經
貧窮經。何苦經貧窮等二經
竝出中阿含
七寶經出増一
阿含經
醫王經。悉鞞梨天子詣佛説偈經。四種人經
  醫王等三經
並出雜阿含
閑居經。總持經或云佛
心總持
腹使經。蜜具經。雜讃經
  閑居等五經
並出生經
人欲熾荒迷經。多聞經。寤意經已上三經
出出曜經
寶女下二十七經並是別生抄經從大部出
今刪之。衆經目録一卷護公自撰非梵本翻叙
目録中列此不復存也
十二遊經一卷初出
  右一部一卷本闕
沙門疆梁婁至。晋言眞喜。西域人。志情放曠
弘化在懷。以武帝太康二年辛丑。於廣州譯
十二遊經一部。見始興録及寶唱録
道神足無極變化經四卷第二出一名合道神足經
或二卷或三卷與竺法護
  所出佛昇忉利天爲母説法
經同本異譯見竺道祖録
阿育王傳七卷或加大字亦云大阿育王經或五卷初
與梁譯育王經同本光熙年譯見
  竺道
祖録
文殊師利現寶藏經二卷初出亦云現寶藏經或三
卷與寶篋經等同本
  安年譯見
竺道祖録
阿闍貰王經二卷*大康年譯見竺道祖録第
三出與普超經等同本
阿難目佉羅經一卷第三出與微密時經等
同本異譯見竺道祖録
  右五部十六卷前二部十一卷見在
後三部五卷闕本
沙門安法欽。安息國人。學瞻衆經幽鑒無滯。
以武帝太康二年辛丑。訖惠帝光熙元年景
寅。於洛陽譯道神足等經五部
光般若波羅蜜經三十卷第二出與光讃大品等
同本或二十卷亦云放
  光摩訶般若經亦云摩訶般
若放光經元年出見經後記
右一部三十卷其本見在沙門無羅叉經後
記云
無叉
于闐國人。以惠帝元康元年辛亥五月十五日。
於陳留倉經記
水南寺譯放光經一部。至
十二月二十四日訖。河南居士竺叔蘭口傳。
祝太玄周玄明筆受。其經梵本元是頴川沙
門朱士行。嘗於洛陽講道行經。至於深義往
往不通。毎歎此經大乘之要而譯理不盡。誓
志捐身發心尋取。遂以曹魏甘露五年庚辰。
發迹雍州西度流沙。至于闐寫得正品梵文
九十章六十萬餘言。以晋太康三年壬寅。遣
弟子弗如檀晋言
法鏡
等十人送還。洛陽未發之間。
于闐小乘學衆遂以白。王云漢地沙門欲以
婆羅門書惑亂正典。王爲地主。若不禁之將
斷大法。聾盲漢地王之咎也。王即不聽齎經。
士行憤慨乃求燒經爲證。王欲試驗。乃積薪
殿庭以火燔之。士行臨階而誓白。若大法應
流漢地者。經當不燒。若其無應命也如何。言
已投經不損一字。皮牒如故更覺光鮮。大衆
駭服稱其神感。遂送到洛陽住三年。復至許
昌二年後至陳留水南寺。衆請無羅叉等譯
出。而竺道祖僧祐王宗寶唱李廓法上靈祐
等諸録。並云朱士行出者。此蓋據其元尋之
人推功歸之耳。今據經後記支敏度録諸雜
目等。乃是無羅叉竺叔蘭等共譯。其朱士行
停在于闐年八十而卒。依西方闍維法薪盡
火滅而尸骸猶全。衆咸驚異乃呪曰。若眞得
道法當毀壞。應聲碎散。遂&MT01490;骨起塔焉。既在
于闐終亡。其經定非其譯也
異毘摩羅詰經三卷祐云異維詰經或作思字或二
卷元康六年譯第三出與佛調
  譯等所出本文
異見道祖僧祐二録
首楞嚴經二卷元康元年出第七譯與支
延法護等所出本同文異見眞祐録
  右二部五卷其本並闕
優婆塞竺叔蘭今準僧祐録中朱士行傳竺叔蘭傳放
光經後記支敏度合首楞嚴記皆云叔
蘭是白衣居士長房内典
等録云是沙門者誤也
本天竺人。祖父婁陀。篤志好學清簡有節操。
時國王無道百姓思亂。有賊臣將兵得罪懼
誅。以其國豪呼與共及。婁陀怒曰。君出於
微賤而任居要職。不能以徳報恩而反爲逆謀
乎。我寧守忠而死不反而生也。反者懼謀泄
即殺之而作亂。婁陀子達摩尸羅晋言
法首
先在
他國。其婦兄二人並爲沙門。聞父被害國内
反亂。即與二沙門奔晋居于河南生叔蘭。叔
蘭幼而聰辯。從二舅諮受經法。一聞而悟。善
梵晋語及書。亦兼諸文史。然性頗輕躁遊獵
無度。嘗單騎逐鹿値虎墮馬。折其右臂久
差。後馳騁不已。母數呵諫終不能改。爲之蔬
食乃止。性嗜酒飮至五六㪷方暢。嘗大醉臥
於路傍。仍入河南郡門喚呼。吏録送河
獄。時河南尹樂廣。與賓客共酣已醉。謂蘭
曰。君僑客何以學人飮酒。叔蘭曰。杜康釀酒
天下共飮何有僑舊。廣又曰。飮酒可爾何以
狂亂乎。答曰。民雖狂而不亂。猶府君雖醉
而不狂。廣大呼。時坐客曰。外國人那得面
白。叔蘭曰。河南人面黒尚不疑。僕面白復何
怪耶。於是賓主歎其機辯遂釋之。頃之無疾
暴亡。三日還蘇自説。入一朱門金銀爲堂。見
一人自云。是其祖父謂叔蘭曰。吾修善累年
今受此報。汝罪人何得來耶。時守門人以杖
駈之入竹林中。見其獵伴爲鷹犬所啄齧流
血號叫求救於叔蘭。走避數十歩値牛頭人
欲釵之。叙蘭曰。我累世佛弟子常供二沙門。
何罪見治。牛答。此雖受福不關獵罪。俄而
見其兩舅。來語牛頭曰。我等二人恒受其供。
惡少善多可得相免。遂隨道人歸。既而還蘇。
於是改節修慈專志經法。以晋惠帝元康元
年。與無羅叉出放光經。後於洛陽自出異毘
摩詰等經二部。既學兼梵晋故譯義精允。後
艱難三月便欲遷葬。有隣人告曰。今歳月
不便可待來年。叔蘭曰。夫生者必有一死。死
者不復再生。人神異塗理之然也。若使亡母
棲靈有地則烏鳥之心畢矣。若待來年恐逃
走無地。何暇奉塋乎。遂即葬畢。明年石勒果
作亂。寇賊縱横因避地奔荊州。後無疾苦忽
告知識曰。吾將死矣。數日便卒。識者以爲知

菩薩逝經一卷第三出亦云誓童子經或直名逝
經與長者子制經等同本見房録
菩薩修行經一卷第三出亦云威施長者問觀身
經亦云長者修行經見房録
佛般泥洹經二卷出長阿含是初分遊行經異
譯亦直云泥洹經見房録
大愛道般泥洹經一卷出増一阿含第五十卷
異譯亦云涅槃見房録
賢者五福經一卷見長房録已上
見在已下闕
嚴淨佛土經二卷第二出亦云淨土經與文殊
佛土嚴淨經等同本見房録
郁伽羅越問菩薩經一卷第五出與漢安玄所出
法鏡經等同本見房録
等集三昧經一卷第二出
見房録
無量破魔陀羅尼經一卷第四出與微密持經
等同本異譯見房録
大方等如來藏經一卷第二出
見房録
惟建菩薩經一卷見高僧傳
及僧祐録
檀持陀羅尼經一卷見房録
如來興顯經一卷見房録
善權經一卷見房録
海龍王經一卷見房録
持心梵志經一卷見房録
  右一十六部一十八卷賢者五福上五部六卷見
在嚴淨佛土下十一部
十二卷
闕本
沙門白遠字法祖。本姓萬氏。河内人。父威達
以儒雅知名。州府辟命皆不行。祖少發道心
啓父出家詞理切至。父不能奪遂改服從道。
祖才思㑺徹敏朗絶倫。誦經日八九千言。研
味方等妙達幽微。世俗墳索多所該貫。乃於
長安造築精舍以講習爲業。白黒宗禀幾且
千人。晋惠帝之末太宰河間王顒鎭關中。虚
心敬重待以師友之敬。毎至閑辰靜夜輙談
講道徳。于時西府初建乂甚盛。能言之
士咸伏其遠祖既博渉多閑善通梵晋之語。
於惠帝代譯菩薩逝經等一十六部。後忽謂
弟子及諸道人云。我數日宿對當至。便辭別
索書分布經像及資財訖。時張輔爲秦州刺
史。祖與倶往。明晨詣輔共語。忽忤輔意遂爲
所害。時人以爲知宿命矣。後少時有人。姓李
名通。死而更蘇云。見祖法師在閻羅王處爲
王講首楞嚴經。云講竟應往忉利天。又見祭
酒王浮及道士基公。次被杻械求祖懺悔。昔
祖平素之日與浮毎爭邪正。浮屡屈既瞋不
自忍。乃作老子化胡經以誣謗佛法。殃有所
歸故死方思悔耳。又長房等録更有七經亦
云祖出。今以並是別生故刪去之
謂佛問四童子經
調伏王子道心經已上二經
並出大集
五百王子作淨土願經出悲
華經
三幼童經或作幼童
出普超經
二童子見佛説偈供養經出雜
阿含
五百幼童經亦云
童子
首達經亦云惟先首道上
二經並出生經
諸徳福田經一卷初出或云諸福田經或直云福田
經法立與法炬共出見僧祐録
樓炭經六卷第二出或云大樓炭經出長阿含與第四分
記世經同本異出與法護所出五卷者少異
  或五卷或八卷
見僧祐
大方等如來藏經一卷舊録云佛藏方等
經初出見祐録
  右四部一十二卷前三部十一卷見在
後一部一卷闕本
沙門釋法立不知何許人也。智道弘拔悟物
爲先。於惠帝代共法炬等於洛陽譯諸福田
等經四部
優填王經一卷初出與寶積優陀延
王會同本見房録
前世三轉經一卷初出與銀色女
經同本見房録
阿闍世王受決經一卷初出與採蓮違王
經同本見房録
灌洗佛形像經一卷初出亦云四月八日灌經亦直云
灌經與摩訶刹頭經同本見房録
恒水經一卷亦云恒河喩經出中阿
含第九卷異譯見房録
頂生王故事經一卷亦直云頂生王經出中阿
含第十一異譯見房録
求欲經一卷出中阿含第二十
二異譯見房録
苦陰因事經一卷出中阿含第二十
五異譯見房録
瞻婆比丘經一卷或作瞻婆出中阿含第
二十九異譯見房録
伏婬經一卷出中阿含第三十
卷異譯見房録
數經一卷出中阿含第三十
五卷異譯見房録
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一卷出増一阿含
第十八卷異
  譯見房録又有波斯匿王喪母經
即此塵坌身經是無繁重載
頻毘娑羅王詣佛供養經一卷亦云頻婆出増一
阿含第二十六異
  譯見
房録
鴦崛髻經一卷與竺法護指髻經大同小異出増
一阿含第三十一異譯見房録
難提釋經一卷出雜阿含第三十
卷異譯見房録
相應相可經一卷出單卷雜阿含
經異譯見房録
慢法經一卷第三出與阿難分別
經等同本見房録
法海經一卷第二出與海八徳
經同本見房録
阿闍世王問五逆經一卷第二出
見房録
羅云忍辱經一卷或直云忍辱
經見房録
佛爲年少比丘説正事經一卷見房録
沙曷比丘功徳經一卷房云見
舊録
牛譬經一卷見房録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一卷見房録已上
見存已下闕
福田經一卷一名諸徳福田經第二出與法
立譯者少異見竺道祖晋録
諸經菩薩名經一卷見房録
正意經一卷見房録中注云第二出
未詳何者爲初譯本
明帝釋施經一卷見房録
樓炭經八卷第三出是長阿含第四分記世經異譯
法立所出者大同先共法立出以意未悉
  故廣見敏度
寶唱二録
淨飯王般泥洹經一卷初出見
房録
貧窮老公經一卷初出見
法上録
危脆經一卷見房録
大蛇譬喩經一卷亦直云大蛇經
房云見舊録
羅漢迦留陀夷經一卷或無羅漢
字見房録
爪甲&T016254;土譬經一卷亦云爪甲取土
經房云見舊録
衰利經一卷見房録
衆生未然三男經一卷見房録
欲求説法經一卷見房録
羅旬喩經一卷今疑是別生經中羅
彌壽經異名見房録
遺教法律經三卷一云遺教法律三昧經一云遺
教三昧經或二卷見始興録
  右四十部五十卷比丘避女上二十四部二十四卷
見在福田經下一十六部二十六
卷闕
沙門釋法炬。亦未詳氏族。器量高峙遊化在
懷。於惠帝代初與法立同共出經法。立歿後
炬遂自譯優填王等經四十部。又長房等録
更有諸經並云炬出。今以皆是別生之經。録
家誤上。今並刪之。如後所述
時非時經亦直云時經準經後記
非法炬譯具如後述
魔女聞佛説法得男身經出大
集經
大悲比丘本願經出悲
華經
往古造行經
擧鉢經上二經並出
普超三昧經
以金貢太山贖罪經
調遠教人爲惡經上二經並
出六度集
佛降鴦崛魔人民歡喜經
鴦崛魔歸化經或云婦死應誤上二
經並出鴦崛魔羅經
韋提希子月夜問夫人經或作天人
出長阿含
福行經。惡道經一名惡意經或作惡意應誤也録
中惡道惡意二名雙載者非也
息恚經。柔軟經。受持經。名稱經。浮彌經福行
下七
  經並出
中阿含
飛鳥喩經。積木燒然經一名大
枯樹經
波斯匿王詣佛有五威儀經。増一阿含經飛鳥
喩等
  四經並出
増一阿含
普施經。差摩比丘愈重病經。佛爲比丘説燒
頭喩經。優陀夷坐樹下寂靜調伏經。佛爲比
丘説大力經。四大色身生厭離經。異信異欲
經。佛爲比丘説三法經。葉喩多少經。佛爲比
丘説極深險難處經。佛爲比丘説莫思惟世
間經或云莫思惟
世間思惟經
衆生身穢經。眼色相繋經。比
丘於色厭離經。捨諸世務經。嬰兒喩經。轉輪
聖王七寶現世間經。向邪違法經。田夫喩經。
信人者生五根過患經。少多制戒經。無始本
際經。羅漢遇瓶沙王經。尊者瞿坻迦獨一思惟
經。人民疾疫受三歸經。恒水流澍經或作
流樹
河經一名塵灰河譬喩經
録中二名別載誤也
波斯匿王祖母命終經。
鑄金喩經。木杵喩經。金師精舍尊者病經。群
羊喩經。處中行道經。波斯匿王女命過詣佛
經。比丘問佛多優婆塞命終經普施下二十五經
並出雜阿含
比丘分衞經。和難經。邪業自活經。比丘各言
志經。和難釋經。比丘疾病經。無懼經。毒草喩
經。毒喩經。馬喩經比丘分衞下十
經並出生經
譬喩六人經出賣

阿闍世王問瞋恨從何生經。摩訶比丘經。
調達喩經阿闍世等三
經小乘抄經
栴檀塗塔經出百
豕經
無常經
比丘求證人經。阿梵和利比丘無常經。比丘
問佛何故捨世學道經。佛看病比丘不受長
者請經。坐禪比丘命過生天經。放逸經。深淺
學比丘經拘提比丘經。波利比丘謗梵行經。
北方世利經。流離王攻釋子經。信能渡河經。
有衆生三世作惡經。聰明比丘經。説法難値
經。調達問佛顏色經無常下一十七
經並出出曜經
曉食經出修
行道

須河喩經出雜譬喩魔女下八十九經並從
大經抄出別生録載此中除之
超日明三昧經二卷第二出或直云超日明經或三卷
此經護公先出梵天而辭義煩
  重承遠譯詳整文偈刪改
勝前見高僧傳及僧祐録
越難經一卷一名難長者經一
名難經出見房録
  右二部三卷其本並在
清信士聶承遠。明解有才篤志務法。護公出
經多參正文句。兼執筆承旨。後於慧帝代。自
譯超日明等經二部。又長房等録云。承遠更
譯迦葉詰阿難經。此乃雜譬喩抄非是別翻。
又漢世佛調世高及此承遠三録倶載。誤之
甚也
無垢施菩薩分別應辯經一卷第二出與法護離
垢施經等同本亦
  云分別應報今編入寶積當第三十三
録有云竺法護出者誤也見房録
諸菩薩求佛本業經一卷或無諸字見華
嚴淨行品異
文殊師利般涅槃經一卷見房録
異出菩薩本起經一卷或無起字
見房録
三曼陀&T075586;陀羅菩薩經一卷見房録
菩薩受齋經一卷第二出
見房
大方廣菩薩十地經一卷第二出與法護譯者
大同小異見房録
菩薩十法住經一卷是華嚴十住品異
譯第三出見房録
十住經十二卷是華嚴十地品異
譯第二出見房録
菩薩縁身五十事經一卷第二出與五十縁身
經大同小異見房録
觀世音授記經一卷第二出
見房録
諸佛要集經二卷第二出
見房録
寂音菩薩願經一卷見房録
菩薩求五眼法經一卷祐無經字或云
五眼文見房録
菩薩道行六法經一卷見房録
菩薩初地經一卷見房録
菩薩十道地經一卷有云是前譯菩
薩十地見房録
文殊師利與離意女論議極似維摩詰經一
見房録今按藏中諸佛要集經下
卷有離意女論議事疑抄彼經也
菩薩雜行法一卷見房録
菩薩所行四法一卷見房録
菩薩宿命經一卷見房録
文殊師利淨律經一卷第二出與法護
小異見房録
菩薩戒獨受壇文一卷見房録
菩薩懺悔法一卷云異出本
見房録
  右二十四部三十六卷菩薩受齋上六部六卷見
在大方廣下一十八部三
十卷
闕本
清信士聶道眞即承遠息。父子清悟皆以
語爲業。從武帝大康初至懷帝永嘉末。其間
詢禀諮承法護筆受之外。及護歿後眞遂自
譯無垢施應辯等經二十四部。誠師護公眞
當其稱。頗善文句辭義分炳
又長房等録更有二十九經。亦云道眞所出。
今以並是別生抄經故。刪之不存也
菩薩奉施詣塔作願念經。師子歩雷音菩薩
問發心經。菩薩三法經菩薩奉施等三經並
出文殊佛土嚴淨經
。菩薩
布施懺悔法出決定
毘尼經
自在王菩薩如來警誡經
或云菩薩誡
身自在經
菩薩導示行經。菩薩發心時經。無
言菩薩流通法經。無言菩薩經。菩薩出要行
無礙法門經。光味菩薩造七寶梯經自在王菩
薩等七經
並出
太集
菩薩如意神通經。菩薩戒自在經上二經出
自在王經
寂音菩薩問五濁經或云
寂意
轉輪聖王發心求淨
土經上二經
出悲華
大雲密藏菩薩問大海三昧經出大
雲經
溥首童眞經出普
超經
儒童菩薩經或無菩薩字
出六度集經
波斯
匿王欲伐央崛魔羅經出央崛
魔羅經
大光明菩薩百
四十八願經。菩薩六法行經。菩薩本願行品
經。菩薩苦行經。菩薩呵睡眠經。菩薩呵家過
大光明等六經祐録云
抄今並爲大乘抄經
菩薩戒要義經出地
持經
菩薩
五法行經。初發意菩薩行易行法上二經並
出十住論
輪聖王七寶具足經出雜
阿含
衆經録目一卷道眞自
撰非梵
  本翻傳叙録眞
中列此不復存
右長房等録云。優婆塞衞士度於惠帝代
出摩訶般若波羅蜜道行經二卷。云從舊
道行中刪改略出僧祐録云衆經並云道行
經二卷衞*士度略出也
既取舊經刪略。即非梵本別翻。今載別生
録中。此不復存也
逝童子經一卷第四出亦名長者制經亦直云制經亦
名菩薩逝經亦直云逝經五本大同
  別譯爲異名殊
耳見寶唱録
善生子經一卷初出與祇多密竺難提等所出同本出
中阿含第三十三異譯見支敏度竺道
  祖寶唱
等三録
文殊師利現寶藏經二卷第三出與竺法護所
現寶藏經等同本出祖唱
  
十善十惡經一卷初出見竺道祖
晋録及寶唱録
  右四部五卷逝童子等二部二卷見在文
殊現寶藏等二部三卷闕本
沙門支法度。未詳何許人。於惠帝代永寧元
年辛酉。譯逝童子經等四部
又僧祐長房等録於惠帝時沙門支敏度。合
兩支支讖
支謙
兩竺竺法護
竺叔蘭
四本房録更加一白爲五本
今準祐録及合經記但四
本合成無
白延也
首楞嚴爲八卷注云
或爲五卷
合一支支謙
竺法蘭
竺叔護
三本維摩爲五卷。既非梵本別翻。復
闕其本。故此録中刪而不載
時非時經一卷或直云時經
見經後記
  右一部一卷其本見在
沙門若羅嚴外國人也。譯時非時經一部。經
後記云。外國法師若羅嚴手執胡本口自宣
譯。涼州道人釬或作
城中寫記。房等皆云法炬譯者謬也。既莫知
於帝代。且附西晋録中
方等陀羅尼經一卷
寶嚴經一卷
五福徳經一卷
  右三部三卷其本
並闕
長房等録西晋失譯。總八
部一十五卷云。呉別二録並注元康年中
出不顯譯人。詳録未見指的。所以別件猶
殊失譯。今以餘之五部一十二卷。撿尋群
録兼閲經文。皆有所憑即非失譯。具述由
委列之如左
度世品經六卷。阿耨達龍王經二卷是弘道廣顯
三昧經異名
  已上二經
竺法護譯
如來祕密藏經二卷一名大方廣如來性起微密藏經
亦直云如來性起經是舊華嚴經
  如來性起品後漢失譯已有此復
重載誤之甚也今附別生録中也
明相續解脱地波羅蜜經一卷宋求那跋
陀羅譯
弟子學有三輩經一卷三品弟子經異
名呉支謙譯
已後新附此録
太子和休經一卷第二出與太子
刷護經等同本
薩曇分陀利經一卷舊録云薩芸芬陀利經亦直云
分陀利經見法華經寶塔天授
  二品各小
分異譯
放鉢經一卷是普超經擧鉢品異譯出
第一卷安公云出方等部
菩薩睒經一卷或云孝子睒經亦直云睒經
第二出六度集第二卷異譯
長壽王經一卷
法常住經一卷
鹹水喩經一
兜調經一卷出中阿含第
十四卷異譯
舍衞國王夢見十事經一卷或直云十夢經舊
云舍衞國王十夢經或
  云波斯匿王十夢經出増一阿含第五十一卷異譯安公云出阿毘曇
玉耶女經一卷或云玉琊經初出與
阿遫達經等同本
孝子經一卷一名孝子
報恩經
頞多和多耆經一卷
普達王經一卷
佛滅度後棺殮葬送經一卷一名比丘師經
亦云師比丘經
鬼子母經一卷
梵摩難國王經一卷
迦旃延説法沒盡偈經一卷題云佛使比丘迦旃延
法沒盡偈一百二
  十章亦直云
迦旃
佛治身經一卷或無佛字舊録云佛
治身經餘録並同
治意經一卷舊録云佛治意
經餘録*並同
  上見存已下闕
彌勒當來下生經一卷初出與彌勒來
時經等同本
失利越經一卷第二出與月光
童子經等同本
異了本生死經一卷與稻竿經
等同本
内藏大方等經一卷今疑是佛藏
大方等經
小阿闍世經一卷
小須頼經一卷
因佉經一卷安公云出方等部今
疑是阿難目佉經
彌勒經一卷安公云出
長阿含
墮藍經一卷安公云出
中阿含
七事經一卷安公云出
中阿含
頼吒謣羅經一卷安公云出
中阿含
歡豫經一卷法經録云歡豫云
阿含第十二
十二死經一卷今疑是十二
品生死經
七婦經一卷
阿難邠&T006212;四時施經一卷舊録云阿難邠
祁四時布施經
七車經一卷今疑是中阿含
七車譬喩經
海有八事經一卷
難等各等經一卷舊録云阿難迦
葉各説第一經
惟留經一卷舊録云惟
留王經
理家難經一卷
迦留多王經一卷
士闍梨孫經一卷古録云梵
志闍遜經
波達王經一卷
悲心悒悒經一卷
趣度世道經一卷
長者威勢經一卷
癡注經一卷
調達經一卷
和達經一卷
鉢吐沙經一卷
分八舍利經一卷或作
分身
應行律一卷
悉曇慕二卷
吉法驗一卷
口傳劫起盡一卷
打揵抵法一卷
  右五十五部五十六卷治意經上一十九部一
十九卷見在彌勒當來
下三十六部三
十七卷闕本
梁僧祐録云。安公録中失譯經。唯祐録載。房
等並闕。祐載安公失譯總一百四十二經。今
以餘八十七部。撿尋諸録多題譯主。或是別
生抄經及人撰傳記。即有所憑故刪不載。安
既不標時代。今且附於晋末
通前舊失譯經三部三卷。總五十八部五十
九卷。並爲西晋失源云
貞元新定釋教目録卷第四





貞元新定釋教目録卷第五
 *西京西明寺沙門圓照撰 
總集群經録上之五
東晋司馬氏都建康亦云
南晋
從元帝建武元年丁丑。至恭帝元熙二年康
申。凡一十一帝一百四年。緇素一十六人。
所譯經律論並新舊集失譯諸經。總一百六
十八部四百六十八卷八十五部三百三十六卷見
在八十三部一百三十二卷
  
東晋沙門帛尸梨蜜多羅三部一十
四卷經
沙門支道根二部七
卷經
沙門竺曇無蘭六十一部六十
三卷經戒集
沙門瞿曇僧伽提婆五部一百一十八
卷經論教授法
沙門迦留陀伽一部一卷
賢聖集
沙門康道和一部三
卷經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792 793 794 795 796 797 798 799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