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貞元新定釋教目録 (No. 2157_ 圓照撰 ) in Vol. 55

[First] [Prev+100] [Prev]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914 915 91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前與菩薩處胎經同帙後與解深密經同帙七誤以舊十
輪經爲單本新十輪經爲重譯八誤以起世經爲單本
樓炭經爲重譯九誤
此類非一不能備
擧如擧要轉讀録中信力入印法門經雖是華嚴支類大
部中無同於度世漸備等經攝歸大部不爲轉讀之數一
不然也諸部般若唯擧大品一經放光等九部云重沓罕
尋擧前以統大義斯盡玉華後譯大般若者明佛
化有十六會得在供養難用常行今謂不然豈可以
愚淺智而堰截法海乎人性不同所樂各異豈以自
好略令他同己見耶般若大經轉讀極衆佛記弘闡在
東北方而言難用常行竊爲未可又小品大品據會全殊
一廢一興二不然也如須彌藏經等雖是大集別分大
部中無攝而不行理爲未當又須彌藏經前則攝歸大
集後則別擧流行前後差殊三不然也如樓炭經等攝
入長含起世一經別令轉讀起世之與樓炭經梵本何
殊一廢一興四不然也如安般守意與大安般無殊此乃
何縁二倶轉讀五不然也如十八部論與部異執梵本
不殊此復何縁倶令轉讀六不然也又云録外有外道金
七十論破外道涅槃論破外道四宗論未暇若闕者如
金七十論外道所撰非是佛法除之可然涅槃四宗同彼
刪削將爲未可此是内論破於外宗一例刪除七不然也
又如人代存亡録及擧要轉讀録大乘録中三藏備
入藏録中大乘無律豈可前後倶有中間獨無自爲矛
盾八不然也如上所列非無乖舛而云革弊或所
未然差錯極多卒難陳委明達之輩幸自詳焉
續大唐内典録一卷開元庚午歳西崇
福寺沙門智昇撰
  歴代衆經傳譯所從録從麟徳元年甲子至開元
十八年庚午前録未載今

大唐古今譯*經圖紀四卷大慈恩寺翻經
沙門靖邁撰
  大慈恩寺翻經堂内壁畫古今翻譯圖變。
靖邁因撰題之于壁。但略費長房録。翻經
之者紀之。餘撰集者不録。逮至皇朝總成
四卷。房所錯者此亦同然。更欲廣陳恐繁

續古今譯經圖紀一卷開元庚午歳西崇
福寺沙門智昇撰
  從奘法師後至輪波迦羅前紀未載 今
故續之
大周刋定衆經目録十五卷天后天册萬歳元年
乙未勅東都佛授記
  寺沙門明佺等撰定
大小乘經律論及賢聖集傳合三千六百一
十六部八千六百四十一卷其見定入藏流行
部卷不在此數
大乘單譯經目卷第一三百八十三部
五百二十五卷
大乘重譯經目之一卷第二千七十八部
一千三百九十四卷
大乘重譯經目之二卷第三一百六十八部
三百三十八卷
大乘重譯經目之三卷第四一百八十部四
百二十一卷
大乘重譯經目之四卷第五一百六十八部
三百六十五卷
大乘律大乘論目卷第六一百六十二部
七百一十六卷
小乘單譯經目卷第七二百二十八部
三百一十卷
小乘單譯經目之一卷第八三百七十一部
八百四十二卷
小乘重譯經目之二卷第九二百七十九部
三百八十一卷
小乘律論賢聖集傳目卷第十一百九十四部
一千三百十一
大小乘失譯經目卷第十一三百七十七
部五百八卷
大小乘闕本經目卷第十二四百七十八部
六百七十七卷
見定入藏流行目上卷第十三
見定入藏流行目下卷第十四
合大小乘三藏及賢聖集傳等八百七十四
部四千二百五十三卷上卷入藏大乘經律論五
百六十三部二千五百三
十二卷下卷小乘經律論及集傳
二百九十九部一千六百二十卷
大乘經四百六十二部一千九百
六十三卷一百九十六帙
大乘律二十三部四
十九卷五帙
大乘論八十八部五百二
十卷五十一帙
已上爲入藏録上卷
小乘經二百七部四百四
十三卷四十四帙
小乘律三十五部二百六
十卷二十八帙
小乘論三十六部七百四
十卷七十三帙
賢聖集傳二十一部四十一
卷四帙
已上爲入藏録下卷細算都部卷數與卷中數
差互不同未定本
僞經目録一卷二百二十八部
四百一十九卷
  右兼僞經録總一十五卷撰録者曰當刊定此
録法匠如林徳重名高
未能親覽但指揮末學令緝撰成之中間乖失幾將太
半此乃委不得人過在於使能也且如第十二卷闕本
經數總四百七十八部六百七十七卷前十一卷中以
含有訖今通計此總成五千六百一十六部八千六
百四十一卷者此不然也妄増部卷推實即無諸餘
交雜難可備記刪繁録中已述多少更欲細委恐繁故
貞元新定釋教目録卷第十八



貞元新定釋教目録卷第十九
 *西京西明寺三藏沙門圓照撰 
總集群經録上之十九
  叙列古今諸家目録之二
大唐開元釋教録二十卷 庚午歳西崇福寺
沙門智昇撰
  右此中所撰總分上下兩録具件如左
總集群經録上從漢至唐所出經教區別人代
具顯此中目録始終續於後列
  後漢傳譯緇素一十二人。所出經并新舊
集失譯諸經。總二百九十二部合三百九
十五卷九十七部一百三十一卷見在
一百五十五部二百六十卷闕本
集失譯諸經。總二百九十二部合三百九
十五卷九十七部一百三十一卷見在
一百五十五部二百六十卷闕本
曹魏傳譯沙門五人。所出經戒羯磨。總一
十二部合一十八卷四部五卷見在八
部一十三卷闕本
右爲第一卷
呉代傳譯緇素五人。所出經等并及失譯。
總一百八十九部合四百一十七卷六十一部
九十二卷
見在一百二十八部三
百二十五卷&T055626;
西晋傳譯緇素一十二人。所出經戒等并
新舊集失譯諸經。總三百三十三部合五
百九十一卷一百五十六部二百三十一卷見在
一百七十七部三百六十九卷本闕
右爲第二卷
東晋傳譯緇素一十六人。所出經律論并
新舊集失譯諸經。總一百六十八部合四
百六十八卷八十五部三百三十六卷見在
八十三部三百三十二卷本闕
符秦傳譯沙門六人。所出經律論等。總一
十五部合一百九十七卷七部六十五卷見在八
部一百三十二卷本闕
右爲第三卷
姚秦傳譯沙門五人。所出經律論等。總
九十四部合六百二十四卷六十六部五百二
十八卷見在二十
八部九十六
&T055626;
乞伏秦傳譯沙門一人所出經并三秦
新舊失譯經律論等。總五十六部合一百
一十卷三十二部七十九卷見在二
十四部三十一卷闕本
前涼傳譯外國優婆塞一人。所出經。總四
部合六卷一部一卷見在
三部五卷本*&T055626;
北涼傳譯緇素九人。所出經律論等并新
舊集失譯諸經。總八十二部合三百一十
一卷二十五部二百九卷見在
五十七部一百二卷本*闕
右爲第四卷
宋代傳譯緇素二十二人。所出經律論等
并新集失譯諸經。總四百六十五部合七
百一十七卷九十三部二百四十三卷見在三百
七十二部四百七十四卷本*&T055626;
右爲第五卷
蕭齊傳譯沙門七人。所出經律。總一十二
部合三十三卷七部二十三卷見
在五部五卷本*&T055626;
梁代傳譯緇素八人。所出經論及諸傳記。
并新集失譯經律集等。總四十六部。合二
百一十七卷四十部一百九十一
卷見在六部十卷本闕
元魏傳譯緇素一十二人。所出經論。總八
十三部合二百七十四卷七十三部二百五十五
卷見在一十部一十九
卷本
&T055626;
高齊傳譯緇素二人。所出經論。總八部合
五十二卷並在
無闕
右爲第六卷
周朝傳譯沙門四人。所出經論等。總一十
四部合二十九卷六部一十一卷見在
八部一十八卷本闕
陳代傳譯緇素三人。所出經律論及集傳
等。總四十部合一百三十三卷二十六部八十
九卷見在一十
四部四十
四卷本闕
隋朝傳譯緇素九人。所出經論傳録等。總
九十九部合三百一卷六十二部二百八十七卷
見在二部一十四卷本闕
右爲第七卷
皇朝傳譯緇素已有三十七人。所出經律
論及傳録等。總三百一部合二千一百七
十卷二百八十一部二千一百四十三卷
見在二十部二十七卷訪本未獲
都計一十九代傳譯道俗等。總一百七十六
人。所出大小乘經律論及賢聖集傳。二千
二百七十八部合七千四十六卷一千一百
三十部五
千四十八卷見在一千一百四十八
部一千九百九十八卷本闕
右爲第八第九卷
合從古録至開元釋教新録及續補舊闕。
總有四十一家具如前列
右爲第十卷
別分乘藏録下上録所辦總顯出經而大小未分三藏
混雜此録之内具件科條闕本等經續
  附於
從別録中曲分爲七
有譯有本録第一一千一百二十四
部五千四十八卷
  復就此録更開爲三
菩薩三藏録第一六百八十六部二
千七百四十五卷
  菩薩契經藏五百七十三部二
千一百七十三卷
大乘經單重合譯總四百三十二部
一千八百八十卷
般若經新舊譯二十一部七
百三十六卷
寶積經新舊譯八十二部一
百六十九卷
大集經新舊譯三十四部一百
四十二卷
花嚴經新舊譯二十六部一
百八十七卷
涅槃經新舊譯六部五
十八卷
五大部外諸重譯經二百七十三部
五百八十八卷
大乘經單譯總一百三十一部
二百九十三卷
菩薩調伏藏二十六部
五十四卷
菩薩對法藏九十七部五
百一十八卷
大乘釋經論二十一部一
百五十五卷
大乘集義論七十六部三
百六十三卷
右爲第十一十二卷
聲聞三藏録第二三百三十部一千
七百六十二卷
  聲聞契經藏二百四十部六
百一十八卷
小乘經單重合譯總一百五十三部
三百九十四卷
根本四阿含經五部二
百三卷
長阿含中別譯經二十
二卷
中阿含中別譯經六十
増壹阿含中別譯經五十
一卷
雜阿含中別譯經五十
別譯雜阿含經二十
四含外諸重譯經一百四十八部
一百九十一卷
小乘經單譯總八十七部
二百二十四卷
聲聞調伏藏五十四部四
百四十六卷
正調伏藏四十一部三
百五十八卷
調伏藏眷屬一十三部
八十八卷
聲聞對法藏三十六部六
百九十八卷
有部根本身足論八部一百
三十一卷
有部及餘支泒論二十八部五
百六十七卷
聖賢傳記録第三一百八部五
百四十一卷
  梵本翻譯集傳六十八部一
百七十三卷
此方撰述集傳四十部三百
六十八卷
右爲第十三卷
有譯無本録第二一千一百四十八部
一千九百八十卷
  大乘經闕本四百八部
八百一卷
大乘經重譯闕本總二百部四
百八十四卷
般若部中闕本一十部二
十七卷
寶積部中闕本三十部五
十四卷
大集部中闕本一十三部
九十七卷
花嚴部中闕本一十二部
二十七卷
涅槃部中闕本四部二
十六卷
諸重譯經闕本一百三十一部
二百五十三卷
大乘經單譯闕本總二百八部三
百一十七卷
大乘律闕本二十二部
二十五卷
大乘論闕本二十部四
十八卷
大乘釋經論闕本四部一
十一卷
大乘集義論闕本一十六部
三十七卷
右爲第十四卷
小乘經闕本六百五部八
百一十五卷
乘重譯經闕本總一百二十五部
二百六十五卷
根本四阿含闕本二部一
百九卷
長阿含部分闕本一十四部
二十八卷
中阿含部分闕本一十四部
一十四卷
増一阿含部分闕本七部
八卷
雜阿含部分闕本十五部
四十五卷
諸重譯經闕本四十三部
六十二卷
小乘經單譯闕本總四百八十部
五百五十卷
小乘律闕本三十七部
四十二卷
賢聖集傳闕本四十七部一
百八十四卷
右爲第十五卷
支*泒別行録第三六百八十二部
八百一十二卷
  大乘別生經二百九部三
百二十八卷
般若部中別生一十部一百
一十九卷
寶積部中別生一十三部
一十五卷
大集部中別生五十一部
五十八卷
花嚴部中別生一十部一
十一卷
諸大乘經別生二百二十五部
一百二十五卷
大乘律別生七部
七卷
大乘論別生七部一
十一卷
小乘別生經二百八十三部
二百八十三卷
  長阿含部分別生一十四部
一十四卷
中阿含部分別生二十四部
二十四卷
増一阿含部分別生二十六部
二十六卷
雜阿含部分別生一百三十六部
一百三十六卷
諸小乘經別生八十三部
八十三卷
小乘律別生小乘論無別生四
十二部四十九卷
賢聖集傳別生一百三十四部
一百三十四卷
右爲第十六卷
刪略繁重録第四一百四十七
部四百八卷
  新撿出別生經六十七部一
百八十五卷
新撿出名異文同經二十部五
十二卷
新撿出重上録經八部三
十卷
補闕拾遺録第五三百六部一千
一百一十一卷
  大乘經舊譯五十九部
六十九卷
大乘律舊譯二部
二卷
大乘論舊譯三部
四卷
小乘經舊譯五十九部
六十八卷
小乘律舊譯小乘舊論無
遺五部五卷
賢聖集傳舊譯三十六部
五十七卷
右已上一百六十部二百五卷。並是舊譯
今見有本。大周入藏兼拾遺編入
新譯大乘經六十一部三
百三十六卷
新譯大乘律一部
一卷
新譯大乘論一十二部
一十九卷
新譯小乘經八部
八卷
新譯小乘律小乘論無新譯一十
一部一百五十九卷
新譯賢聖集傳三部
五卷
右已上九十六部五百二十八卷並是大周
刋定録後。新譯所以前録未載。今補闕

又小乘律戒羯磨六部一十卷然並撰述有
據時代盛行補闕編入
又此方所撰集傳四十部三百六十八卷然皆補
助正教故然補闕編入目録
右爲第十七卷
疑惑再詳録第六一十四部
一十九卷
僞妄亂眞録第七三百九十四部或九十四一千
五十七卷或五十五卷未詳
  開元釋教録新編僞經三十九部或三十七五
十六卷或五十四未詳
苻秦釋道安録中僞經二十五部
二十八卷
梁釋僧祐録中僞經一十四部
一十六卷
簫齊釋道備僞撰經見長房
五部五卷
簫齊僧法尼誦出經僧祐等録並編入僞
二十一部三十五卷
元魏孫敬夢授經見内典録
一部一卷
梁沙門妙光僞造經見僧祐録
一部一卷
隋開皇衆經録中僞經八十六部一
百四十一卷
隋仁壽衆經録中僞經一十一部
四十一卷
大唐内典録中僞經二十二部
八十七卷
周刋定録中僞經八十部或二十
未詳一百一卷
隋沙門信行三階集僞録周録雖載收之不盡
三十五部四十四卷
諸雜抄經増減聖説五十四部
五百一卷
有爲第十八卷
大乘入藏録上大乘經律論總六百三十八部二千七
百四十五卷二百五十八帙此直述注
  名及摽紙數
餘如廣録
大乘經五百六十三部二千一
百七十三卷二百三帙
大乘律二十六部五
十四卷五帙
大乘論九十七部五百一
十八卷五十帙
右爲第十九卷
小乘入藏録下小乘經律論總三百三十一部一
千七百六十二卷一百六十五帙集傳
  録附此直述經名及
摽紙數餘如廣録
小乘經二百四十部六百
一十八卷四十八帙
小乘律五十四部四百四
十六卷四十五帙
小乘論三十六部六百九
十八卷七十二帙
賢聖集一百八部五百四
十一卷五十七帙
都計大小乘經律論及賢聖傳見入藏者。
總一千七十六部合五千四十八卷四百八
十帙此入藏中大乘經部數與前廣録部數不同者以
前大寶積經諸部合成故在本數爲四十九部上
録此中合爲一部
故欠四十八不同
右爲第二十卷
庚辰歳西明寺翻經臨壇
賜紫沙門圓照等奉勅撰
貞元新定釋教目録三十卷
  右此中所撰准舊。亦總分上下兩録。具件
如左
總集群經録上
此中分二。一特奉制旨
二總集群經
  後漢傳譯緇素一十二人。所出經律并新
舊集失譯諸經。總二百九十二部合三百
九十五卷九十七部一百三十一卷見在一
百九十五部二百六十卷本闕
曹魏傳譯沙門五人。所出經戒羯磨。總一
十二部合一十八卷四部五卷見在八
部一十三卷本闕
呉代傳譯緇素五人。所出經等并及失譯。
一百八十九部合四百一十七卷六十一
部九十
二卷見在一百二十八
部三百二十五卷本闕
西晋傳譯緇素一十二人。所出經戒等并
新舊集失譯諸經。總三百三十三部合五
百九十一卷一百五十六部三百三十一卷見在
一百七十七部二百六十九卷本闕
右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卷
東晋傳譯緇素一十六人。所出經律論并
新舊集失譯經一百六十八部。合四百六
十八卷八十五部三百三十六卷見在
八十三部三百三十二卷本闕
苻秦傳譯沙門六人。所出經律論等。總一
十五部。合一百九十七卷七部六十五卷見在
八部一百三十二卷

右爲第五卷
姚秦傳譯沙門五人。所出經律論等。總九
十四部。合六百二十四卷六十六部五百二十
八卷見在二十八部
九十六
卷本闕
乞伏秦傳譯沙門一人。所出經并三秦代
新舊失譯經律論等。總五十六部。合一百
一十卷三十二部七十九卷見在
二十四部三十一卷本闕
前涼傳譯外國優婆塞一人。所出經總四
部合六卷一部一卷見在
三部五卷本闕
北涼傳譯緇素九人。所出經律論等并新
舊集失譯諸經。總八十二部。合三百一十
一卷一十五部二百九卷見在
五十七部一百二卷本闕
右爲第六卷
宋代傳譯緇素二十二人。所出經律論等
失譯諸經。總四百六十五部。合七
百一十七卷九十三部二百四十三卷見在三百
七十三部四百七十四卷本闕
簫齊傳譯沙門七人。所出經律。總一十二
部。合三十三卷七部二十八卷
見在五卷本闕
右爲第七第八卷
梁代傳譯緇素九人。所出經論。及諸傳記
并新集失譯經律集等。總四十七部。合二
百一十七卷四十一部二百七卷
見在六部十卷本闕
元魏傳譯緇素一十二人。所出經論總
十三部。合二百七十四卷七十三部二百五十
五卷見在一十部一
十九卷
本闕
高齊傳譯緇素二人。所出經論。總八部合
五十二卷並在
無闕
右爲第九卷
周朝傳譯沙門四人。所出經論等。總一十
四部。合二十九卷六部一十一卷見在
八部一十八卷本闕
陳代傳譯緇素三人。所出經律論及集傳
等。總四十部。合一百三十三卷二十六部八
十九卷見在
一十四部四
十四卷本闕
隋朝傳譯緇素十人。所出經論傳集録等。
總九十九部。合三百四十五卷九十七部三百
三十一卷見在
二部一十
四卷本闕
右爲第十卷
皇朝傳譯緇素已有四十六人。所出經律
論及傳録等。總四百三十四部。合二千
四百六十三卷四百十部二千三百八十六卷見在
二十七部七十七卷訪本未獲足
都計一十九代傳譯道俗。總一百八十七
人。所出大小乘經律論及賢聖集傳。總二
千四百四十七部。合七千三百七十九卷
一千二百五十七部五千三百七十八卷見在一千一
百五十五部二千四十八卷本*&T055626;内五十遺編律
文七部五十卷闕三十
卷故此重摽五十卷
右爲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
卷。合從古録至貞元新定釋教目録及。續
補舊闕。總有四十二家。具如前列
右爲第十八十九卷
別分乘藏録下上餘所辯總顯出經而大小未分三藏
混雜此録之内具件科條*&T055626;本等經
  續附
於後
此中分二。初別分乘藏。二賢傳記
  就別録曲分第七
有譯有本録第一一千二百五十六部
五千三百七十八卷
  復就此録更開爲二。一三藏差殊。二聖賢
傳記。三藏復二。一菩薩三藏。二聲聞三

菩薩三藏録第一八百七部二千
九百七十八卷
  菩薩契經藏六百八十一部
二千四百三卷
大乘經單重合譯五百五十四部
二千一百二卷
般若經新舊譯三十一部七
五十七卷
寶積經新舊譯八十三部一
七十二卷
大集經新舊譯三十七部一
百五十二卷
華嚴經新舊譯四十部二百
四十七卷
涅槃經舊譯六部五
十八卷
五大部外諸重譯經三百一十八部
六百四十五卷
大乘經單譯總一百七十九部
三百九十七卷
菩薩調伏藏二十七部
五十五卷
菩薩對法藏九十九部五
百二十卷
大乘釋經論二十一部一
百五十五卷
大乘集義論七十八部三
百六十五卷
右爲第二十卷二十一卷二十二卷
聲聞三藏録第二三百三十八部一
千八百一十二卷
  聲聞契經藏二百四十部六
百一十八卷
小乘經單重合譯總一百五十
部三百九十四卷
根本四阿含經五部二
百三卷
長阿含中別譯經二十
二卷
中阿含中別譯經六十
増壹阿含中別譯經五十
一卷
雜阿含中別譯經五十
別譯雜阿含經二十
四阿含外諸重譯經一百四十八部
一百九十一卷
小乘經單譯總八十七部二
百二十四卷
聲聞調伏藏六十一部四百
九十三卷
正調伏藏四十八部四百五卷
内欠三卷未獲本
調伏藏眷屬一十三部
八十八卷
聲聞對法藏三十六部六
百九十八卷








有部根本身足論八部一百
三十一卷
有部及餘支派論二十八部五
百六十七卷
一聖賢傳記録第三一百一十二部
五百九十一卷
就此録中復分爲二
一梵本翻譯集傳六十八部一
百七十三卷
二此方撰述集傳四十四部四
一十八卷
右爲第二十三卷
有譯無本録第二一千一百四十部
一千九百八十卷
  大乘經闕本四百八部
八百一卷
大乘重譯闕本總二百部四
百八十四卷
般若部中闕本一十部二
十七卷
寶積部中闕本十三部五
十四卷
大集部中闕本一十三部
九十七卷
華嚴部中闕本一十二部
二十七卷
涅槃部中闕本四部二
十六卷
諸重譯經闕本一百三十一部
二百五十三卷
大乘經單譯闕本總二百八部三
百一十七卷
大乘律闕本二十二部
二十五卷
大乘論闕本二十部四
十八卷
大乘釋經論闕本四部一
十一卷
大乘集義論闕本一十六部
三十七卷
右爲第二十四卷
小乘經闕本六百五部八
百一十五卷
小乘經重譯闕本總二百二十五部
二百六十五卷
根本四阿含闕本二部一
百九卷
長阿含部分闕本一十四部二
八卷
中阿含部分闕本一十四部
一十四卷
増一阿含部分闕本七部
八卷
雜阿含部分闕本四十五部
四十五卷
諸重譯經闕本四十三部
六十二卷
小乘經單譯闕本總四百八十部
五百五十卷
小乘律闕本四十四部
九十二卷
小乘論闕本九部六
十五卷
賢聖集傳闕本四十七部一
百八十四卷
右爲第二十五卷
支派別行録第三六百八十二部
八百一十二卷
  大乘別生經二百九部三
百二十八卷
般若部中別生一十部一百
一十九卷
寶積部中別生一十二部
一十五卷
大集部中別生五十一部
五十八卷
華嚴部中別生一十部一
十一卷
諸大乘經別生一百二十五部
一百二十五卷
大乘律別生七部
七卷
大乘論別生七部一
十一卷
小乘別生經二百八十三部
二百八十三卷
長阿含部分別生一十四部
一十四卷
中阿含部分別生二十四部
二十四卷
増一阿含部分別生二十六部
二十六卷
雜阿含部分別生一百三十部一
百三十六卷
諸小乘經別生八十三部
八十三卷
小乘律別生小乘論無別生四
十二部四十九卷
賢聖集傳別生一百三十四部
一百三十四卷
右爲第二十六卷
刪略繁重録第四一百四十七
部四百八卷
  新撿出別生經六十七部一
百八十五卷
新撿出名異文同經三十部
五十二卷
新撿出重上録經八部三
十卷
新撿出合入大部經五十二部一
百四十一卷
補闕拾遺録第五三百六部一千
一百一十一卷
  大乘經舊譯五十九部
六十九卷
大乘律舊譯二部
二卷
大乘論舊譯三部
四卷
小乘經舊譯五十九部
六十八卷
小乘律舊譯小乘舊論無
遺五部五卷
賢聖集論舊譯三十六部
五十七卷
右已上一百六十四部二百五卷並是舊譯
今見有本。大周入藏中無。今拾遺編入
新譯大乘經六十一部三
百三十六卷
新譯大乘律一部
一卷
新譯大乘論一十二部
一十九卷
新譯小乘經八部
八卷
新譯小乘律小乘論無新譯一十
一部一百五十九卷
新譯賢聖集傳三部
五卷
右已上九十六部五百二
十八卷
並是大周刊定録
後新譯所以前録未載。今補闕編入
又小乘律戒羯磨六部一十卷然並撰述有
據時代盛行補闕編入
又此方所撰集傳四十部三百六十八卷然皆補
助正教並補&T055626;編入見録
又此方撰集經一部一十六
卷或十八卷
右撿舊録。在僞妄亂眞録中。今准勅編入
貞元新定釋教目録一朝傳出梁朝今准入録
年代唐朝年月日編在梁末
又此方法琳別傳三卷
右開元録。中禁斷。今再詳准勅編入貞
元釋教録
又此方續開元釋教録一部三卷。准勅編
入貞元釋教録
此方撰述目録一部三十卷准例編入貞
元新定釋教
目録
右爲第二十七卷
疑惑再詳録第六一十四部
一十九卷
僞妄亂眞録第七三百九十四部
一千四十一卷
  開元釋教録新編僞經三十九部
五十六卷
符秦釋道安録中僞經三十五部
二十八卷
梁釋僧祐録中僞經一十四部
一十六卷
蕭齊釋道備僞撰經見長房
五卷
元魏孫敬徳夢授經見内典録
一部一卷
梁沙門妙光僞造經見僧祐録
一部一卷
隋開皇衆經中僞經八十六部一
百四十一卷
隋仁壽衆經録中僞經一十一部
四十一卷
大唐内典録中僞經二十二部
八十七卷
大周刊定録中僞經八十部一
百一卷
隋沙門信行三階集録周録雖載收之不盡
三十五部四十四卷
諸雜抄經増減聖説五十四部
五百一卷
右爲第二十八卷
大乘入藏録上大乘經律論總七百六十三部二千九
百五十八卷二百六十七帙此直列經
  名及標紙數
餘如廣録
大乘經六百八十六部二千七百
四十五卷二百二十帙
大乘律二十七部五
十五卷五帙
大乘論九十九部五百
二十卷五十帙
  右爲第二十九卷
小乘藏入藏録下小乘經律論總四百四十七部二千
三百八十九卷一百七十帙傳録
附此未此直述經名
及標紙數餘如廣録
小乘經二百四十部六百一
十八卷四十八帙
小乘律六十一部四百九
三卷五十帙
小乘論三十六部六百九
十八卷七十帙
賢聖集一百一十二部五百
九十一卷六十四帙
  都大小乘經律論及賢聖傳見入藏者。總
一千二百五十六部。合五千三百七十
八卷。五百九帙。此入藏中大乘經部數與
前廣録數不同者。前以大寶積經諸部合
成。故存本數爲四十九部上録。此中合爲
一部。故欠四十八。不同
右爲第三十卷
貞元新定釋教目録卷第十九
  貞元十五年十月二十三日奉勅修撰。至
十六年四月十五日畢進。上五月十日勅
下流行
翻經都句當右街諸寺觀釋道二教事千福
寺上座沙門靈邃奏撰
翻經臨壇西明寺賜紫沙門圓照等奉勅撰
右神策軍中尉兼右街功徳使金紫光録大
夫行右監門衞將軍賜紫金魚袋第伍守亮
等進
右神策軍護軍中尉兼左街功徳使元從興
元開府儀同三司行左監門衞大將軍知内
侍省事上柱國頒國公食邑
三千戸臣竇文場等同進




貞元新定釋教目録卷第二十
 西京西明寺沙門圓照撰 
別分乘藏下
  就別録中更分爲七
有譯有本録第一一千二百六十一部
五千三百九十一卷
有譯無本録第二一千一百五十五
部二千三十卷
支派別行録第三六百八十二部
八百一十二卷
刪略繁重録第四一百四十七部
八百一十二卷
補闕拾遺録第五四百六十九部一
千四百一十四卷
疑惑再詳録第六一十四部
一十九卷
僞妄亂眞録第七三百九十三部
一千四十一卷
有譯有本録第一之一
  此有本録中。復有二録。初別分乘藏。二賢
聖集傳。乘藏有二
菩薩三藏録第一一百八部二千
九百八十八卷
聲聞三藏録第二三百三十七部
一千八百九卷
二聖賢傳記録一百一十二部
五百九十三卷
有譯有本録中菩薩三藏第一之一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914 915 91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