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貞元新定釋教目録 (No. 2157_ 圓照撰 ) in Vol. 55

[First] [Prev+100] [Prev] 875 876 877 878 879 880 881 882 883 884 885 886 887 888 889 89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一月二十三日卒於此寺矣。時本道節度副
使大夫蒙零詧監護葬儀。弟子比丘利言等
銜哀啜泣。擗慄茹*茶燒香散花茶毘起塔所
譯經法不及入開元目録。准勅編入貞元新
定釋教目録
開元釋教録二十卷上帙總録下帙別録十八年
庚午於西崇福寺塔院撰
續大唐内典録一卷同前十
八年撰
續古今譯經圖記一卷同前十
八年撰
續集古今佛道論一卷同前
集諸經禮懺儀二卷同前
  右上五部二十五卷智昇所撰。昇早預釋
流志弘大教。但才微力寡無遂本懷。俛仰
之間亟經寒暑。曾未能宣傳正法荷擔菩
提。而近閲藏經仍探衆録。覩其差謬或
所未安。狂簡斐然考成斯記。雖文詞靡叙
而事有所憑。但鄙見未弘固多疎闕耳。其
續内典録等附於本部之末。幸諸來哲無
貽誚
貞元新定釋教目録卷第十



貞元新定釋教目録卷第十五
 *西京西明寺沙門圓照撰 
總集群經録上之十五
玄宗肅宗代宗三朝所譯經
金剛頂瑜伽眞實大教王經三卷經内題云金剛
頂一切如來眞
  實攝大乘現
證大教王經
金剛頂瑜伽般若理趣經一卷經題云大樂金剛
不空眞實三摩地
  耶經般若波羅
蜜多理趣品
觀自在菩薩授記經一卷*經題云佛説大方廣曼
殊室利經觀自在菩薩授
  記品第
三十一
瑜伽念珠經一卷經内題云金剛頂瑜伽念珠
經於千萬廣頌中略出
奇特佛頂經一卷經内題云一字奇特
佛頂經現威徳品
觀自在菩薩最勝明王心經一卷經内題云金剛
恐怖集會方
  廣軌儀觀自在菩薩三世最勝心明王經序品第一
金剛頂瑜伽文殊師利菩薩經一卷經内題云法
一品亦名五
  字呪
阿唎多羅阿嚕力經一卷經内題云阿唎多羅陀
羅尼阿嚕力品第十四
普賢行願讃一卷
地藏菩薩問法身讃一卷經内題云百千頌大集
經地藏菩薩問法身讃
出生無邊門經一卷經内題云出生無
邊門陀羅尼經
大吉祥天女經一卷經内題云佛説大吉祥天女十二
契一百八十名號無垢大乘經
底哩三昧耶經一卷經内題云底哩三昧
耶不動使者念誦品
十一面觀自在菩薩經三卷經内題云十一面觀自
在菩薩心密言儀
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一卷
金剛頂瑜伽十八會指歸一卷經内略無
十八會字
金剛頂瑜伽三十七尊分別聖位法門一卷
  并序經中云
修證法門序
菩提場所説一字頂輪王經五卷
寶篋經一卷經内題云一切如來心祕密
全身舍利寶篋陀羅尼經
金剛壽命陀羅尼經一卷經内題云一切如來
金剛壽命陀羅尼經
大孔雀明王經三卷經内題云佛母大孔雀明王
經初有啓請法在上卷經前
大雲請雨經二卷經内題云大
雲輪請雨經
雨寶陀羅尼經一卷經内題中加
佛説兩字
蘘麌利童女經一卷經内題中
加佛説字
稻𦼮喩經一卷經内題云慈氏菩薩所説
乘縁生稻𦼮喩經
大寶廣博樓閣經三卷經内題云大寶廣博樓
閣善住祕密陀羅尼經
菩提場莊嚴經一卷經内題云菩提場
莊嚴陀羅尼經
除一切疾病陀羅尼經一卷
能淨一切眼陀羅尼經一卷經内題云能淨一切
眼疾病陀羅尼經
施焔口餓鬼陀羅尼經一卷經内題云佛謂救
焔口餓鬼陀羅尼經
三十五佛名經一卷經内題云佛説三十五佛名
禮懺文出烏波離所問經
八大菩薩曼荼羅經一卷
葉衣觀自在菩薩陀羅尼經一卷經内題中略
無陀羅尼字
訶利帝母經一卷經内題云訶利
帝母眞言法
毘沙門天王經一卷
觀自在菩薩説普賢陀羅尼經一卷
文殊問字母品一卷
金剛頂蓮華部心念誦法一卷
金剛頂瑜伽千手千眼觀自在念誦法一卷
  經内題中菩
薩修行儀軌
無量壽如來念誦儀軌一卷經内題中云修
觀行供養儀軌
阿閦如來念誦法一卷經内題中云
念誦供養法
佛頂尊勝念誦法一卷經内題云佛頂尊勝
陀羅尼念誦儀軌
金剛頂勝初瑜伽普賢菩薩念誦法一卷
金剛王菩薩念誦法一卷經内題中云祕
密念誦儀軌
普賢金剛薩埵念誦法一卷經内題中云瑜
伽念誦儀軌






金剛頂瑜伽五祕密修行儀軌一卷經内題
云金剛
  薩五字祕密修
行念誦儀軌
金剛壽命念誦法一卷經内題云陀
羅尼念誦法
一字頂輪王瑜伽經一卷經内題云瑜伽醫迦訖
沙羅烏瑟尼沙斫訖羅眞
  言安怛羅儀則
一字頂瑜伽經
一字佛頂輪王念誦儀軌一卷經内題中
無佛字
仁王般若念誦法一卷
如意輪念誦法一卷經内題云觀自在如
意輪菩薩念誦法
大虚空藏菩薩念誦法一卷
瑜伽蓮華部念誦法一卷
聖觀自在菩薩心眞言觀行儀軌一卷經内
云瑜伽
  觀行
軌儀
觀自在多羅瑜伽念誦法一卷經内題云金
多羅菩薩念誦法
甘露軍吒利瑜伽念誦法一卷經内題云甘露
軍吒利菩薩供養
  念誦成
就儀軌
華嚴入法界四十二字觀門一卷經内題云大方
廣佛華嚴經
文殊讃法身禮一卷經内題云大聖文殊
師利讃法身禮并序
受菩提心戒儀一卷經内題云最上乘教受戒懺
悔文普賢菩薩阿闍梨
金剛頂瑜伽三十七尊禮一卷經内題云金剛頂
經金剛界大道場
  毘盧遮那如來自受用身自内證智
屬法身異名佛最上乘三摩地禮懺文
般若理趣釋一卷經題云大樂金剛不空眞實三
昧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
大曼荼羅十七尊釋一卷經内題云般若波羅蜜多
理趣經大安樂不空三昧
  耶眞實金剛菩薩等
十七尊大曼荼羅義述
金剛頂瑜伽護摩儀一卷經内
云儀軌
都部陀羅尼目一卷經内題云陀羅
尼門諸部要目
大乘縁生論一卷經中云聖者
欝楞伽造
七倶胝佛母陀羅尼經一卷經内題云七倶胝佛母
所説準提陀羅尼經
大虚空藏菩薩所問經一卷
仁王經二卷經内題云仁王護國般若
波羅蜜多經 御製序
密嚴經三卷經内題云大乘密
嚴經 御製序
仁王念誦儀軌一卷經内題云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
多經陀羅尼念誦儀軌翻經大徳
  大興善寺沙
門惠靈述序
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刹功徳莊嚴經三卷
成就妙法蓮華經王瑜伽觀智儀軌一卷
金剛頂勝初瑜伽經中略出大樂金剛菩薩埵
  念誦儀一卷
大樂金剛薩埵修行成就儀軌一卷出吉祥勝初
王瑜伽
  
大藥叉女歡喜母并愛子成就法一卷亦名訶
哩底母
  
普遍光明大隨求陀羅尼經二卷經内題云普遍
光明清淨熾盛
  如意寶印心無能勝大明王隨求陀羅尼
金剛頂超勝三界經説文殊五字眞言勝相一

五字陀羅尼頌一卷并梵字
閻曼徳迦威王立成大神驗念誦法一卷
文殊師利菩薩根本大教王金翅鳥王品一卷
不空羂索毘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眞言一卷
  出不空羂索
二十八
聖迦抳忿怒金剛童子菩薩成就儀軌經三卷
大威怒烏芻澁摩儀軌一卷
佛説摩利支天經一卷
金剛頂經一字頂輪王瑜伽一切時處念誦成
佛儀軌一卷
佛爲優填王説王法政論經一卷
大方廣如來藏經一卷
佛説一髻尊陀羅尼經一卷
速疾立驗摩醯首羅天説迦婁羅阿尾奢法一

大日經略攝念誦隨行法一卷亦名五支略
念誦要行法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略示七支念誦
隨行法一卷
木槵經一卷
金剛頂經瑜伽文殊師利菩薩儀軌供養法一
亦名文殊五字念誦
法若兼梵字十四紙
曼殊室唎童子菩薩五字瑜伽法一卷并梵字
金剛頂降三世大儀軌一卷經内題云金剛頂降三
世大儀軌法王教中
  説觀自在菩薩心眞言一
切如來蓮華大曼荼羅品
文殊師利菩薩及諸仙所説吉凶時日善惡宿
曜經二卷下卷
有序
金剛頂經觀自在王如來修行法一卷
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
一卷亦名瑜伽總持教門
説菩提心觀行
瑜伽金剛頂經釋字母品一卷
修習般若波羅蜜菩薩觀行念誦儀軌一卷
仁王般若陀羅尼釋一卷
觀自在大悲成就瑜伽蓮華部念誦法門一卷
  亦名成就大
悲觀自在
佛説大孔雀明王畫像壇場儀軌一卷
金剛手光明灌頂經最勝立印聖無動尊大威
怒王念誦儀軌法品一卷
末利支提婆華鬘經一卷
大聖天歡喜雙身毘那夜迦法一卷
觀自在菩薩如意輪瑜伽一卷
金輪王佛頂略念誦法一卷
剛瑜伽降三世成就極深密門一卷
金剛頂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會普賢修行念
誦儀軌一卷此一卷先進
經數中元欠者
  右一百一十部一百四十三卷其本見在
大唐特進試鴻臚卿加開府儀同三司封肅
國公贈司空謚大辯正大廣智不空三藏
和上者。南天竺執師子國人也。法諱智藏。
號不空金剛。不聞氏族故不書之。計當
大唐神龍元年乙巳之歳而誕跡焉。天假聰
幼而慕道。遠離父母落髮壞衣。至開元
六年歳在戊午年甫十四。於闍婆國見弘教
三藏金剛智而師事之。隨侍南溟乘航架險。
驚波鼓浪如影隨形。開元八年方至東洛。十
二年甲子年。方弱冠於廣福寺依一切有部
石戒壇所而受近圓。自此聽習律儀唐梵經
論隨師譯語。稍得精通。隨
駕兩京。應 詔翻譯。不離左右請益摳衣函
丈問端斯須不捨。至十九年辛
天恩下降弘教三藏及弟子等放還本郷。出
自西京至于東洛。大師遘疾遂致薨焉。即其
年八月十五日也。卜擇吉日安葬龍門。飮血
茹*茶銜衷啜泣。如犢失母斯其喩焉。制命
有限難以久停。拜辭墳塋即赴前所。年
三十遭此險艱漸屆廣州附舶前進。遇好風
便更不停留。未逾一年到師子國。王聞唐使
禮接殊常。便令安置於佛牙寺因茲重學祕
密總持。三密護身五部契印。曼荼羅法三十
七尊。瑜伽護摩備皆精練。經餘三歳寢食無
安。時彼國王稽首來請。憑獻方物往至
大唐。所謂七寶燈樹花紲藥草沈檀龍腦等。
并自所獲金剛頂瑜伽經及大小乘論梵夾。
與一小使彌陀。天寶五年歳在戌還至
闕。下恩
旨遂令居淨影寺。四事祇給出自天心。宰輔
近臣往來接武。奉詔翻譯開灌頂壇。士庶星
馳呈疑問道。九載己丑復有
恩旨放令劫歸。發自京都路次染疾。不能
前進寄止韶州。日夜精勤卷不釋手。扶疾翻
譯爲國爲家。至癸巳天寶十二載。河西節
度使御史大夫西平郡王哥舒翰奏。不空三
藏行次染患養疾韶州。令河西邊陲請福疆
場。上依所請 勅下韶州。追赴長安止保壽
寺。制使勞問錫賚重重。四事祇供悉皆天
賜。憩息踰月令赴河西。至武威城住開元寺。
度使迎候是物皆供。請譯佛經兼開灌頂。
演瑜伽教置荼羅。使幕官寮咸皆諮受。五
部三密靈往實歸。時西平王爲國請譯金剛
頂一切如來眞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三
卷。行軍司馬禮部郎中李希言筆受。又譯菩
場所説一字頂輪王經五卷。及一字頂
輪王瑜伽經一卷。并一字頂輪王念誦儀軌
一卷。並節度判官監察侍御史田良丘筆受。
又承餘隙兼譯小經。至十三載甲午十月使
牒。安西追僧利言河西翻譯時。四鎭伊西庭
節度使安西副大都護攝御史大夫知節度
事上柱國封常清給家乘馬兩匹日馳六譯。
十一月二十二日發安西域。路次烏耆摩
賀延磧轉次行。過交河伊吾進昌酒泉屆武
威郡。即十四載二月十日也
使司安置於龍興寺及報徳寺。同崇譯經。其
年七月禍起范陽。時西平王奉
勅追入。加官拜相部領潼關。十月上竊陷河
洛。明年元日有制。皇太子監國。洎乎五月
 勅下河西追三藏入朝。住興善寺令開灌
頂。轉禍禳災未遑止寧。潼關失守六月旬有
二日胡馬入關
玄宗巡狩南幸成都
肅宗撫軍建號靈武旋歸。整教迴駕鳳翔三
藏雖陷賊中竊申報國。潜使來往具獻丹誠
肅宗崇佛度僧孝理天下。纔踰周載咸洛底

宗社復安萬姓歡慶。復還宮寢緇素又安。即
至徳二載丁酉十月二十三日也。三藏明日
陳表賀焉
大興善寺三藏沙門智藏言。竊聞
惟天爲大。非 元聖無以順 天行誅。惟王
法天。非 興王無以代天育物。伏惟
陛下功超玄極道冠混元。纉 堯寶圖復
績。自頃元兇已殄殘蘖猶迷
陛下義待倒戈 恩先善伐。暫勞貔虎永
滅貔狼。自京輦肅清樓臺望幸
陛下俯從人欲仰協天心。山川不移園苑如
舊。今 鑾輿既降聖政惟新。方將昭報昊穹
濟斯仁壽。道上皇汾陽之駕。類
上帝圓丘之壇。演沙劫而轉法輪。朗千界而
懸佛日。智藏久霑王化重覩漢儀。生成已多
報効何冀。不勝&MT04530;藻之至。謹詣銀臺之門。
奉表陳賀以聞。輕黷
宸嚴伏深戰越。沙門智藏誠惶誠恐謹言
肅宗文明武徳大聖大宣孝皇帝批曰。狡猾
之流久爲殘暴。天壓其禍卒以敗亡。顧城闕
而依然。臨士庶而咸若。感慰之至深在朕
懷。所賀知。上還西京士庶咸賀。復收東洛緇
素歡康。二十七日就銀臺門又陳賀表。乃爲
言曰
大興善寺三藏沙門智藏言。伏承官軍獻捷
收復東京。逆黨冰銷王師獨剋。生靈慶快抃
躍失圖。智藏聞。逆徳者亡。已&T008862;難逭。乘於竹
葉。允是格言。自狂胡亂華向經三載。神怨人
憤惡稔貫盈
陛下旰食宵衣單醪等膳。遂使股肱畢力熊
虎爭先。廟略無遺神功不再。以斯破竹會彼
倒戈。一戎而三捷累臻。旬日而兩都咸復。斯

叡謀廣運英略殊常 聖力匡持特高列辟。
方將勤崇東岱。昭報
上玄。智藏行保 昌明佇觀盛禮。不任抃躍
之至。謹詣右銀臺門。奉表陳賀以聞。輕黷
宸嚴伏深戰越。沙門智藏誠歡誠喜謹言
皇帝批曰。所賀知。是時也兩都既復。宮室依
然。萬姓昭蘇
上皇在蜀。奉仰 鑾駕至自成都。至徳二載
十二月一日也
肅宗以尊崇三藏不斥其名。自今以來但稱
其號。明辰奉表陳賀以聞。詞曰
沙門不空言。不空聞道惟帝先。帝道洽則神
功不宰。孝爲徳本。至徳茂而克受元符。伏惟
陛下膺天纉 堯從人復 禹。不易物而二

貞觀。未浹辰而兩都底寧。功格昊穹徳超列
辟。東揖群后西迎上皇。垂帝服而更導
鑾輿。清天歩而仍延
法駕 天父天子
先天後天。去閶闔而復歸 九重。正 乾
綱而載安萬姓。斯實上皇垂訓。推功高象帝
之前。陛下乘時。至徳冠興王之首。足以暉華
史册高視唐虞。不空生應
昌期偶茲榮觀。不任慶悦之至。謹詣銀臺
門。奉表陳賀以聞。輕觸
宸嚴伏増戰越。沙門不空誠歡誠喜謹言
皇帝批曰
掃清氛祲底定寰區聖上旋歸以安宮闕。
晨昏展敬喜慶殊深。所賀知。是月八日册尊
號。光天文武大聖孝感皇帝太上皇誥賜也。
至徳三年戊戌正月三日不空三藏本院設

恩賜名香又加存慰。修表奉謝恩以陳情。誓

國家翻譯經論。瑜伽密教息難除災。詞曰
沙門不空言。中使呉遊巖至奉宣聖旨。以不
空本院今日設*齋特賜名香。
天使。鴻私曲被欣躍難名。不空誠歡誠喜。不
空託蔭法流恩弘密教。孤遊萬里遍學五天。
凝想十方覲華藏之諸佛。精專五部窮柰苑
之眞言。毎布字觀心投身請獲。乘弘誓之力
得値輪王出興。潔誠十年果會明聖。前載幽
關未啓
陛下養徳春宮。早奉 徳音曲垂省問。兼賚
香藥密遣加持。及 陛下北巡。不空雖不獲
陪侍。弟子僧含光等歸從西土。又得親遇
鑾輿。崎嶇戎旅之間獲聞定册之議。不空雖
身陷胡境。常心奉闕庭。頻承密 詔進奉咸
達 陛下叡謀獨運法力冥加。群凶散亡
宸象歸正。不空微質又忝朝恩。十月清宮以
建辟魔之會。正朝薦號仍臨灌頂之壇。塗飾
上宮薫修別殿。既許翻譯仍與度僧。渥澤已
深報効何日。謹當三時浴像半月護摩。
三十七尊保
明王之國土。一十六護増
聖帝之威神。壽如南山永永無極。不勝感載
欣荷之至。謹奉表陳謝以聞。沙門不空誠歡
誠喜謹言
光天文武大聖孝感皇帝批曰
師現身西方開法中國。在昔弘誓朕心悉知。
經行恒沙致大福力。自須跋渉。常念因縁。而
令比丘問道申願。今蓮華至淨貝葉重宣。微
伏陀不思議也。崇無量礙是錫末香。奉
持精修當不退轉。所謝知。其年二月五日改
至徳三載爲乾元元年。歳仍戊戌。至三月十
二日。三藏表請搜訪梵夾修補翻傳。尋下
制。曰中京慈恩薦福等寺。及東京聖善長壽
等寺。并諸州縣寺舍村坊。有舊大遍覺義淨
善無畏流志寶勝等三藏所將梵夾。右大興
善寺三藏沙門不空奏。前件梵夾等承前三
藏多有未翻。年月已深縚索多斷。湮沈零落
實可哀傷。若不修補恐違聖教。近奉
恩命許令翻譯。事資探討證會微言。望許
所在檢閲收訪。其中有破壞缺漏隨事補葺。
有堪弘闡助國揚化者。續譯奏聞。福資聖躬
最爲殊勝 天恩允許請宣付所司 勅旨依

明制依許。所在搜求先於南天所得梵夾約
計部帙千卷有餘。六月十一日具状上聞。尋

制曰。陀羅尼教金剛頂瑜伽經等八十部。大
小乘經論二十部。計一千二百卷。右大興善
寺三藏沙門不空奏。不空聞纉 帝堯者紹
帝位。受佛囑者傳佛教省茲格言曾不改易。
流興萬代散葉分枝。不空杖錫挈瓶行邁天
竺。尋歴山谷跋渉群方。凡遇聖蹤投誠禮敬。
輒聞經教罄竭哀祈。搜求精微窮博深密。丹
誠鄙陋願言弘宣。遂得前件經論。自到中京
竟未翻譯。既闕書寫又乖受持。特望
龍慈許令翻譯。庶得法筵重敷更雪住持之
路。佛日再擧彌増演暢之功。天恩允許宣付
所司。勅旨依奏。又至其年九月三日。進上功
徳。具以上状聞。詞曰
虎魄寶生如來像一躯。梵書大隨求陀羅尼
一本
  右昔者河清啓運。摳電吉祥。方屬重陽之
辰。遂誕千年之聖。以陛下允膺 寶祚。像
有寶生之名。以
陛下興念隨通。明有隨求之號。像能光明洞
徹。如
陛下光宅四維。明能威伏魔怨。如
陛下威降萬國。謹案金剛頂經。一切如來成
等正覺。皆受寶生灌頂。乃至
陛下玄功格天正法理國。事與時並若合符
契。伏願少修敬念緘而帶之。則必持明照迴。
廣至化於東戸。本尊敷佑。延聖壽於南山。無
任歡慶云深。謹隨状進。輕黷
扆旒。伏増戰越。謹進
乾元光天文武大聖孝感皇帝批曰
諸佛儀形優曇希現。如來密藏神呪難思。師
大啓空宗能持祕印。以茲正法弘護朕躬。信
受奉行深爲利益也。洎
乾元三年閏四月十四日。宮苑都巡使禦侮
校尉右内率府卒員外置同正員賜紫金魚
袋内飛龍使驅使臣史元琮進状。請大興善
寺修灌頂道場
右臣竊觀。度災禦難之法。不過祕密大乘。大
乘之門灌頂爲最。今屬閏夏之月百花皆榮。
伏望令三藏不空。於前件寺爲國修一灌頂
場。有息災増益之教。有降伏歡喜之能。
奉此功力以滅群兇。上資
聖壽無彊。承此兆人清泰。臣素無才行忝奉
使。謹獻愚誠倍増戰汗。如天恩允臣所奏
請降墨 勅依
閏月十九日改爲上元元年。歳仍庚子。至八
月二十五日。開府儀同三司判行軍李輔國
宣奉 勅。不空三藏并僧弟子三人。宜於智
炬寺修功徳。二年辛丑九月二十一日大赦
天下。除乾元光天等尊號但稱皇帝。又除上
元之號但稱二年。以十一月朔爲歳之初但
稱元年。又除正二三四等名。以月建爲號。
元年壬寅建子月。建丑月。建寅月。建卯月。
建辰月。建巳月。五日
太上皇遺誥訖崩。至十五日楚州獻璧。是日
改爲寶應元年。歳仍壬寅。四月五月等並依
常數。肅宗制皇太子監國恩宥一切囚徒也。
其月十八日
肅宗皇帝遺詔訖又崩。至二十日代宗即皇
帝位。至五月十六日大赦天下。至十月十三

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状進。彫白檀摩利
支像一躯此云
威光
梵書大佛頂陀羅尼一本
  右不空幸因
聖運早奉 休明。遂逢
降誕之晨。更遇 金輪之日。伏惟陛下壽延
寶祚。尊像有威光之名。以
陛下百王爲首。眞言有佛頂之號。謹案大佛
頂。一切如來成等正覺皆受此眞言。乃至金
輪帝位莫不遵而行之。伏惟
陛下承天踐祚聖政惟新。正法理國與隱合
契。伏願少修敬念緘而帶之。則廣至化於東
方。延聖壽於南山。無任歡慶之至。謹隨状
進。輕黷
宸嚴伏惟戰越。謹言
皇帝批曰
檀摩瑞像貝葉眞文。南天既遙中國難遇。上
人慈愍緘護而來。不祕桑門傳諸象&T055626;。得未
曾有。良以慰懷。寶應二年七月十日册
尊號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歳在癸卯。七月十
一日改爲廣徳元年。歳仍癸卯。十一月十四

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請爲國置灌頂道場
右不空聞。毘盧遮那包容萬界。密印眞契呑
納衆經。准其教宜有頓有漸。漸謂聲聞小乘
登壇學處。頓謂菩薩大士灌頂法門。是詣極
之夷途爲入佛之正位頂謂頭頂。表大行之
尊高。灌謂灌持。明諸佛之護念。超昇出離何
莫由斯。是以剋己服勤不捨晝夜。誓志
仰。豈敢怠遑。冀毎載夏中及三長*齋月依
經建立。嚴淨花以開覺。使有識而歸眞。庶
邊境肅清
聖躬萬壽。不勝懇念之至。謹詣右銀臺門。奉
状陳請以聞。如
天恩允許請降
墨勅 依。洎廣徳二年歳在甲辰正月二十
三日。三藏沙門不空奏 大興善寺與定國
寺僧懷感等四十九人充大徳。有闕續填。伏
乞矜放諸雜差科
天恩允許請宣付所司
旨依奏。又至十月十三日奉爲皇帝降誕。
度無名僧惠通等一七人。至十九日 勅旨
依奏 廣徳三年歳在乙巳正月一日改爲永
泰元年。歳仍乙巳。再譯仁王護國般若波羅
蜜多經二卷。右一部二卷大興善寺三藏沙
門不空所奏。此當第四譯也。此經自晋至唐
凡有四譯。一晋武帝太始三年月支三藏法
護譯爲一卷。名仁王般若經。二後姚秦興
始三年三藏法師鳩摩羅什秦言童壽。於長
安草堂寺逍遙園西明閣譯爲二卷。名仁王
護國般若波羅蜜經。方言尚隔。三梁元帝承
聖三年西天竺優禪尼國三藏波羅末陀梁云
眞諦。於洪府寶田寺譯爲一卷。名仁王般若
經。隱而不行。三藏和上詳覽晋經校於梵本。
文義脱略華夷語乖。録表上聞再請翻譯。此
即第四譯也
制曰。仁王經望依梵甲再譯梵文
右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奏。伏以如來妙旨
惠洽生靈。仁王寶義崇護
國家。前代所譯理未融通。潤色微言事歸
明聖。伏惟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陛下。睿文啓運濬哲乘
時。弘闡眞言宣揚像教
皇風遠振佛日再明。毎爲黎元俾開講誦其
仁王經。望依梵甲再譯舊文。貝葉之言永無
漏略。金口所説更益詳明。仍請僧懷感飛
錫子隣建宗歸性義嵩道液良賁潜眞應眞
慧靈法崇超悟惠靜圓寂道林等。於内道
場所翻譯。福資
聖代澤及含靈。寇盜永清寰區允穆。傳之曠
劫救護實深
中書門下 牒祠部
牒。奉 勅宜依。牒至准 勅。故牒
永泰元年四月二日 牒
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杜 鴻漸
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元 載
黄門侍郎同平章事王 縉
撿校侍中李 使
撿校右僕射平章事 使
撿校左僕射平章事 使
中書令郭子儀 使
尚書祠部
仁王經望依梵甲再譯舊文。興善寺沙門三
藏不空
牒。奉中書門下 勅牒如牒。至准勅。故牒
永泰元年四月四日令史張濟牒
主事楊 獻
郎中崔 漪
時也永泰元年四月二日
恩旨頒下令譯斯經。爰集京城義學大徳應
制翻譯。一十七人。三藏大興善寺沙門三藏
不空譯梵本。大聖千福法花寺沙門法崇證
梵本義。翻經大徳青龍寺主沙門良賁筆受
兼潤文。大安國寺沙門子隣潤文。大安國寺
兼西明寺上座沙門懷感證義。荷恩寺沙門
建宗。大聖千福法花寺沙門飛錫。大薦福寺
沙門義嵩。大興善寺上座沙門潜眞。資聖寺
沙門道液。大興唐寺沙門趙悟。保壽寺沙門
應眞。西明寺都維那沙門歸性。大興善寺主
沙門慧靈。西明寺沙門慧靜等並證義。保
壽寺沙門圓寂梵音。大興唐寺沙門道林讃
唄。崇福寺沙門義秀校勘。寺主沙門弘照撿
校。典内侍省内閽上柱國臣馬奉獻判官儒
林郎行内侍省掖庭局官教博士員外置同
正員臣楊利全副使特進右驍衞大將軍上
柱國東陽郡開國公臣駱奉仙駕使開府儀
同三司兼左監門衞大將軍仍兼知。處置神
策軍兵馬事知内侍省事内飛龍廏弓箭等
使上柱國馮翊郡開國公臣魚朝恩兼統其事
翰林學士常袞柳枕等同崇翻譯。粤惟聖
唐肅宗文明武徳大聖大宣孝皇帝。重昌
堯化。革弊救焚。至憂黎元。澡心*齋戒。請南
天竺執師子國灌頂三藏法諱智藏號曰不
空。翻傳衆經以安社稷。茲願未滿仙駕歸
天。洎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重明舜日再造乾坤。禮
樂惟新四聰明達。恭嗣先訓恩累請焉 勅
於大明宮南桃園翻譯。起自月朔終乎月望。
於承明殿灌頂道場
御執舊經對讀新本
詔曰。新舊經理甚符順所譯新本文義
稍圓。斯則金言冥契於
聖心。佛口再生於鳳
詔。翻傳先後其在茲歟。三藏言善兩方教傳
三密。龍宮演奧邃旨聞天
佛日再冲眞風永扇。諸大徳等學該三藏識
達五明。性相圓通内外精博。恭膺
詔命傳譯眞乘
聖慈曲臨推謝理絶。更今對校大乘密嚴舊
譯長行梵本結偈。今依梵夾譯出伽陀。繕寫
莊嚴謹同進奉。聖恩製序各列經初。披閲内
*官未宣中外。時京城大徳乘如等。翹想甘
露如思漿。録表上言。乃陳表曰。永泰元
年八月八日大安國寺上座臨壇大徳沙門乘
如等上表。沙門乘如等言。乘如聞。日月行
於六合。求照者昆虫。甘露垂於九霄。希潤
者草木。允所謂覆載不間亭育無私。則蛟蚋
可逸於長風。蛙&MT00114;可游於滄海者也。伏惟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陛下。慶承塵劫信植河
沙。威懾魔界聲流佛刹。以寶位之重。崇寶偈
之微。以金輪之尊。騰金口之教。百王千帝曷
可同年而語哉。乘如等幸逢 昌運叨寓玄
門。常思諷誦以答
皇澤。伏承頃有
恩旨請不空三藏義學沙門等。再譯仁王般
若波羅蜜多經。教理兼著性相周圓。緘在
龍宮未頒 鹿苑。僧等昧死敢以請聞。伏

天慈示之法寶。兼欲依經請百法師置百高
座。同宣句味共殄祓*氛。愚誠則然。裁惟
聖旨。無任慊款翹渇之至。謹詣右銀臺門。奉
表陳請以聞。輕冒天威伏深戰越。謹言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曰
王眞經理精義遠。化流賢劫福利蒼生。師
等咸願敷陳助寧國土。所謂開講者依時有」
恩旨。取二十三日。於資聖西明兩寺共置百
座。請百法師講仁王經。及百大徳轉密嚴經
等。香花飮食鼓樂絃歌並出有司小得闕
乏。時屬秋雨霖霪不休。所司奏聞請更延
日。永泰元年八月二十二日左監門衞將軍
知内侍省劉清潭宣奉進止。兩寺百座
令二十三日迎經。爲霖雨宜改至二十六日
迎經開講。其諸司供料著人計會准改日造。
改期甫至 天雨未晴
恩旨又延。九月一日。是日也。兩街大徳嚴潔
旛花幢蓋寶車。太常音樂梨園仗内及兩教
坊詣銀臺門百戲繁奏。時觀軍容使兼處置
神策軍兵馬事開府儀同三司兼左監門衞大
將軍知内侍省事内飛龍廐弓箭等使上柱國
馮翊郡開國公魚朝恩與六軍使陳。天龍衆
八部鬼神護送新經出於大内。其經適出彩
雲浮空。郁郁紛紛照彰現瑞。洎乎己午兩
寺開經。萬姓歡心祥雲方隱。緇素瞻仰獲慶
非常。三藏不空上表陳謝。永泰元年九月二
日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上表謝
御製經序慶雲詞曰。沙門不空言。不空道乏
前修學虧曩哲。猥承綸詔翻譯眞經。若履春
氷猶臨泉谷。伏惟
陛下撥開*慧日布蔭慈雲
睿思風飛龍章玉潤。躬爲序述照煥大千。流
法雨於 九天。樹勝幢於百座。威儀容衞。
宛釋迦之下鷲峯。士庶駢闐。猶波斯之詣
王舍。慶雲呈瑞喜氣浮空。是表太階之平。自
協無疆之祐。不勝荷戴之至。謹奉表陳賀以
聞。沙門不空誠歡誠喜謹言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曰
和上遠自蓮宮親緘貝葉。敷演玄教利濟蒼
生。翻譯既成天人合會。朗三秋之霽景開
五色之祥雲。闡揚眞乘符契妙理。須因指喩
早結師資。覩此感通彌深頂敬
貞元新定釋教目録卷第十五



貞元新定釋教目録卷第十六
 *西京西明寺沙門圓照撰 
總集群經録上之十六
時左右六軍使覩此慶雲陳表奉賀。永泰元
年九月三日特進右龍武大將軍知軍事上
柱國徐國公臣劉仙智等上表。臣仙智等言。
昨日迎新譯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伏
有慶雲應見瑞呈五色彩散一天。抱慧日而
逾鮮。順祥風而表聖。伏惟陛下以大道頼物
以至徳臨邦。精誠感神靈應斯降。臣等職忝
侍衞。久沐淳風親覩禎祥。無任慶幸。謹詣右
銀臺門。奉表陳賀以聞。臣仙智等誠惶誠恐
頓首頓首謹言。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曰。不
二之門早傳祕藏。重宣其義庶廣其言。將敷
貝葉之文用啓蓮宮之會。天浮瑞色日麗*慶
雲。見以神通彰其瑞應。和平之兆慶慰同
懷。所賀知。從是初日至白月終。兩上講經二
時行道。飮食茶藥並出有司。六律五聲晝夜
不絶。至十六日西明散齊。鼓樂絃歌百戲
彌日。西明講終陳表奉賀。永泰元年九月
日西明寺上座沙門懷感等上表。西明寺上座
沙門懷感等言。特奉恩命令開百座講仁王
護國般若波羅蜜經。以今日經周設齋慶
畢。凡是生靈不勝抃躍。伏惟陛下再造天地
明齊日月。垂衣之暇重譯眞經。聖心佛心同
歸一理。唐言梵語不隔殊方。貫花之偈備聞。
傳燈之僧可覩。金繩之界彌勒下生。玉京之
中輪王出見。秋天麗景稼穡將成。彩雲浮空
氛必盡。吾君至聖佛力至慈。法潤恒沙天
下幸甚。懷感等忝棲祇樹喜躍無涯。稽首焚
香何階上答。其功徳數別状封進。謹奉表陳
謝以聞。沙門懷感等誠歡誠喜謹言。寶應元
聖文武皇帝批曰。師等演暢眞經弘宣妙旨。
用滋仁壽拯護生靈。法會既終當同慶也。時
大寧郡王僕固懷恩分第列。士位至太師背
逆天恩。遠自靈武合聚蕃醜馮陵涇陽
勅下西明百座大徳。同赴資聖寺百座道
場。永泰元年九月十七日。高品李希逸
勅。應先西明寺百座法師大徳。並赴資聖寺
佛殿爲國轉經行道。其資聖寺百座法師良
賁五十座。依前講説仁王般若護國密嚴等
經普及蒼生。其京城諸寺觀僧道等並二時
於當處轉經行道。仍令三綱差了事僧專知
撿校。務在精修不得疏怠。爾時兩街大徳
百座法師准勅咸皆萃資聖寺。二時講唱兩
上轉經行道。午時及與日暮。供設音樂無易。
於初夜後夜悉集大講堂内。齊聲稱念摩訶
般若波羅蜜多。爲國爲家願無憂懼。京城寺
觀轉念亦然。時制使關内河中副元帥司。徒
兼中書令上柱國汾陽郡王郭子儀杖節
出師。親總戎律發于帝里。洎彼*涇陽馮
天威。頼茲經力兩軍交對。列陣相望。鉦鼓
發聲劍戟如雪。時汾陽王單騎直出挺立軍
前。感激一言懷恩屏退西戎北狄各自相攻。
浹旬之間王國大定。是知仁王護國般若。眞
經聖心佛心子育萬姓其義一也。然後收軍
整律振旅還京親對。天顏特蒙賜齎。勅資
聖寺百座道場。取閏十月二十三日。設無遮
*齋以成慶散。是日也寺南門外陳布道場盡
正一坊。東西街内弈幕雲布幡花麗天。尊容
煥然光照人里。飯僧既畢。六樂爭陳百戲充
衢歌吹盡日。京城大徳各&T049514;十。不空三
藏賜九百匹絹帛綿綵以充數焉侍者小僧
十五匹。又特降恩旨賜資聖寺講堂。名爲
永泰善法之堂。御札題牓。此即萬古千秋法
門故事也。自蕃戎入境。夜集僧徒於大講堂
齊聲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一志一心更無
異想。未盈累月果得清平。此乃聖力經威感
斯福應。翻經百座錫齎珍財。自佛法東流莫
尚於茲日也。至十一月一日恩旨荐臻 勅
不空三藏和上。故金剛三藏可贈開府儀同
三司。仍賜號大弘教三藏。已如前述。同日又
降鴻恩延及不空三藏。勅不空三藏蓮宮釋
種香界導師。性表眞如學精祕藏。承紺園
之妙旨開示四依。譯金口之微言津梁六趣。
身持梵夾遠渉流沙。傳燈益明甘露溥潤。散
慈雲於火宅揚慧日於幽塗。頃者躬問勝因
弘示方便。永決疑網滋予智芽。雖出塵之心
齊謝於名位。而褒崇之典式旌於賢哲。俾應
嘉命用協朝章。可特進試鴻臚卿。仍賜號大
廣智不空三藏。伏聞母以子貴俗禮恒規。師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875 876 877 878 879 880 881 882 883 884 885 886 887 888 889 89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