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開元釋教録/附、入藏目録 (No. 2154_ 智昇撰 ) in Vol. 55

[First] [Prev+100] [Prev] 670 671 672 673 674 675 676 677 678 679 680 681 682 683 684 68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大唐内典録十卷 大唐沙門釋道宣撰
續大唐内典録一卷 大唐沙門釋智昇撰
古今譯經圖紀四卷 大唐沙門釋靖邁撰
續古今譯經圖紀一卷 大唐沙門釋智昇撰
大周刊定衆經目録十五卷 大唐天后勅
  沙門儉等撰
開元釋教録二十卷 大唐沙門釋智昇撰
一切經音義二十五卷 大唐沙門釋玄應撰
新譯花嚴音義二卷 大唐沙門釋慧苑撰
大唐西域記十二卷 大唐三藏玄奘撰
集古今佛道論衡四卷或三卷 大唐沙門釋道
  宣撰
續集古今佛道論衡一卷 大唐沙門釋智昇
  撰
東夏三寶感通録三卷 大唐沙門釋道宣撰
集沙門不拜俗議六卷 大唐沙門釋彦悰
  撰
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十卷 大唐沙門慧
  立等撰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二卷 大唐三藏義淨
  撰
法顯傳一卷亦云歴遊
天竺記傳
 東晋沙門法顯自述
高僧傳十四卷一卷是
目録
 梁沙門釋*慧皎撰
續高僧傳三十卷 大唐沙門釋道宣撰
辯正論八卷 大唐龍田寺釋氏撰
破邪論二卷或一卷 大唐龍田寺釋氏撰
甄正論三卷 大唐沙門釋玄嶷撰
十門辯惑論二卷或三卷 大唐沙門釋復禮
  撰
弘明集十四卷 梁沙門釋僧祐撰
廣弘明集三十卷 大唐沙門釋道宣撰
集諸經禮懺儀二卷 大唐沙門釋智昇撰
大唐南海寄歸内法傳四卷 大唐三藏義淨
  撰
比丘尼傳四卷 梁沙門釋寶唱撰
別説罪要行法一卷 大唐三藏義淨譯
受用三水要法一卷 *大唐三藏義淨譯
護命放生軌儀一卷 大唐三藏義淨撰
  右釋迦譜下合四十部三百六十八卷並是
此方所撰傳記然於大法裨助光揚故補先
闕編之見録
開元釋教*録卷第十七別録
之七



開元釋教*録卷第十八別録
之八
 *庚午歳西崇福寺沙門智昇撰 
別録中疑惑再詳録第六一十四部
一十九卷
疑惑録者。自梵經東闡年將七百。教有興廢
時復遷移。先後翻傳卷將萬計。部帙既廣尋
閲難周。定録之人隨聞便上。而不細尋宗旨
理或疑焉。今恐眞僞交參是非相渉。故爲別
録以示將來。庶明達高人重爲詳定
毘羅三昧經二卷
決定罪福經一卷
慧定普遍國土神通菩薩經一卷親見其本
全非聖言
救護身命濟人病苦厄經一卷與救疾經文勢相
似一眞一爲將爲
  
最妙勝定經一卷與最妙初教經文勢相
似一眞一僞亦將未可
觀世音三昧經一卷
清淨法行經一卷記説孔老
顏回事
五百梵志經一卷亦名五百婆羅門問有無
經經云人身從五穀生
  右毘羅三昧經下八部九卷。古舊録中皆
編僞妄。大周刊定附入正經。尋閲宗徒理
多乖舛。論量義句頗渉凡情。且附疑科難
從正録。或云。貶量聖教罪有所歸。佛有誠
言此非責難。經云。於我所説若生疑者尚
不應受況如是等。准斯道理須簡是非。仍
俟諸賢共詳眞僞上之八經舊録編僞今此僞録之
次亦存而不削舊録僞經周録刊
爲正者更有數部
未見本故此不論
法社經二卷内題云業報輪轉償債引
導地獄慈善莊嚴法社經
  右一經大周録云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謹按長房等録。竺法護所譯有法社經一
卷。脚下注云。世注僞疑此應多是舊僞録
中小法社經。前經初題復云。皇鹵三藏翻
胡經出。然尋此文意状渉人情。題注參差
難爲揩准且編疑録待更詳之
淨度三昧經三卷簫子良抄撰中有淨度
三昧經三卷疑此經是
益意經二卷僧法尼誦中有益意
經二卷疑此經是
  右二部五卷大周録中編之入藏。尋閲文
句亦渉人情。事須重詳且編疑録
優婁頻經一卷僧法尼誦中有
名疑此經是
  右一經。長房内典二録直云。梁天&MT01142;十五
年木道賢獻上。更不辯委曲。既無其本眞
僞難定。且附疑録
淨土盂蘭盆經一卷五紙
  右一經。新舊之録皆未曾載。時俗傳行將
爲正典。細尋文句亦渉人情。事須審詳且
附疑録
三廚經一卷
  右一經。新舊諸録並未曾載。然尋文理亦
渉人謀。依而行之獲驗非一。復須詳審且
附疑科
別録中僞妄亂眞録第七三百九十二部
一千五十五卷
  僞經者邪見所造以亂眞經者也。自大師
韜影向二千年。魔教競興正法衰損。自有
頑愚之輩惡見迷心。僞造諸經誑惑流俗。
邪言亂正可不哀哉。今恐眞僞相參是非
一概。譬夫崐山寶玉與瓦石而同流。贍部
眞金共鉛鐵而齊價。今爲件別眞僞可分。
庶涇渭殊流無貽後患
佛名經十六卷本經雖眞以有僞雜
編之於此或十二卷
  右一經時俗號爲馬頭羅刹佛名。似是近
代所集。乃取留支所譯十二卷者錯綜而
成。於中取諸經名目。取後辟支佛名及菩
薩名諸經阿羅漢名。以爲三寶次第。總有
三十二件。禮三寶後皆有懺悔。懺悔之下
仍引馬頭羅刹僞經置之於後。乃以凡俗
鄙語雜於聖言。經言。抄前著後抄後著前。
前後著中。中著前後。此正當也。尋其所集
之者全是庸愚只如第四卷中云南無法顯
傳經。在法寶中列此傳。乃是東晋平陽沙
門法顯。往遊天竺自記行迹。元非是經置
法寶中誤謬之甚。又如第九卷云南無富
樓那南無彌多羅尼子。此是一人之名分
爲二唱。次云南無阿難羅睺羅。此乃二人
之名合之爲一。如斯謬妄其數寔繁不能
廣陳。略指如右。群愚倣習邪黨共傳。若
不指明恐穢眞教。故述之也
要行捨身經一卷三紙餘後有捨身
願文共有五紙
  右一經。不知何人所造。邪黨盛行。經初
題云。三藏法師玄奘譯。按法師所譯無有
此經。僞謬之情昭然可見。且述四件用曉
愚心
  一 僞經初云。王舍城靈鷲山者。靈鷲山
名古譯經有。奘法師譯皆曰鷲峯。今言靈
鷲一僞彰也
一 僞經初又云。靈鷲山屍陀林側者。按
諸傳記。其鷲峰山在摩伽陀國山城之内
宮城東北十四五里。豈有都城之内。而安
棄屍之處。事既不然二僞彰也
一 僞經中又云。佛説過去燃燈佛時初
願捨身者。燃燈如來是釋迦牟尼佛第二
無數劫滿授記之師。豈有得記當成方能
死捨。事與理乖三僞彰也
一 僞經中又云。若有人殺害有情遍索
訶界。四重五逆謗方等經。及盜常住現前
僧物。如是等罪合墮地獄。若能捨身罪必
消滅者。謗經造逆合墮阿鼻。死捨得除便
無重報如外道妄計殑伽河浴罪垢消除輕命自沈
生天受福也言死捨除罪與彼妄計何殊
愚夫造惡用此除愆。智者審思勿被欺誑。
淪惡趣無解脱期。事與理乖四僞彰也
訛殊極多
不能備記
瑜伽法鏡經二卷或一卷兼
有僞序
  右一經。即舊僞録中像法決疑經前文増
加二品共成一經。初云佛臨涅槃爲阿難
説法住滅品。此品乃取奘法師所譯佛臨
涅槃記法住經。改換増減置之於首。次是
地藏菩薩讃歎法身觀行品。後是常施菩
薩所問品。此品即是舊經。據其文勢次第
不相聯貫。景龍元年三階僧師利僞造。序
中妄云。三藏菩提流志三藏寶思惟等於
崇福寺同譯。師利云有梵夾流志曾不見
聞。以舊編入僞中。再造望蠲疑録。僞上加
僞訛舛尤多。目閲可知不勞廣叙 撰録
者曰
余曾以此事親問流志三藏三藏□云吾邊元無梵夾不
曾翻譯此經三藏弟子般若丘多識量明敏具委其事恐
時代綿遠謬濫眞詮故此指明以誡於後其僧師利因
少鬪訟聖躬親慮特令還俗豈非上天不祐降罰斯人
又臨終之時腹大如瓮
惡徴遄及可不懼歟
彌勒下生遣觀世音大勢至勸化衆生捨惡作
善壽樂經一卷亦直云壽
樂經十紙
光愍菩薩問如來出世當用何時普告經一卷
  八紙
隨身本官彌勒成佛經一卷賢樹菩薩
問佛品
金剛密要論經一卷亦名方明王縁起經
無論字兼説彌勒下生
  事十
四紙
右上四經並是妖徒僞造。其中説彌勒如
來即欲下生等事謹按正經從釋迦滅後人間經五
十七倶胝六十百千歳贍部洲人
壽増八萬彌勒如來方始出世豈
可壽年減百而有彌勒下生耶
 以斯妖妄誘惑
凡愚。淺識之流多從信受。因斯墜沒。可謂
傷哉。故此甄明特希詳鑒耳
佛昇忉利天後阿難爲諸四部衆説禮佛持齋
  儀式經一卷亦云佛昇忉利
天持齋儀式
彌勒摩尼佛説開悟佛性經一卷經後題云人身
因縁開悟佛性
  經或直云開悟
佛性經九紙
淨行優婆塞戒經一卷或云淨行優婆塞戒經感應
品第十三改遺教經作六紙
甲申年洪災大水經一卷與彼佛鉢記中甲申
年水事不同二紙
蝦蟇經青呱品一卷半紙
自省經一卷二紙
父母恩重經一卷經引丁蘭董黯郭巨
等故知人造三紙
如來正教祕要藏經一卷十紙
毘尼藏經一卷八紙
頂蓋經一卷内題云佛説深妙法義論
説深義生死道七
禪門經一卷五紙
嫉妬新婦經一卷亦云妬
婦經
  右一經近代人造。忘其人名。縁妻嫉妬僞
造此經以誑之。於中説嫉妬之人受報極

央崛摩羅經二卷亦直云央崛經與眞經名同中有
央崛摩羅經二卷疑此經是簫子
  良抄
重樓戒經一卷
清淨居士子度人經一卷亦云清
淨士經
摩登耆經一卷
譬喩經一卷慧蘭譯中有譬喩經一卷時
無本與此名同眞僞相濫故兩存之
目連問經一卷與眞經名同
語意全異
小法滅盡經一卷與眞經中法滅
盡經文意全異
鳴鍾經一卷
持戒法經一卷
金錍決口經一卷
地獄經一卷漢代失譯有地獄經一
卷疑即此是且兩存之
優鉢祇王經一卷
阿難請福報論一卷
阿難請問毘尼論一卷或即阿難請
問戒律論是
沙門論一卷
獨乞辟支迦論一卷
毘尼請問論一卷
地獄傳一卷
  央崛經下。一十八部一十九卷。並義理
乖背僞妄昭然。章疏共引靡知虚僞。故載
斯録傳示後賢。儻悟非眞希同革弊。又僞
經之類其數寔繁。更待尋求續編此例
從佛名經下。三十七部五十四卷。承前諸
録皆未曾載。今開元新録搜集編上
定行三昧經一卷一名摩訶目揵連所問
經或云佛遣定行經
眞諦比丘慧明經一卷或云慧明比丘經
或云清淨眞諦經
尼吒國王經一卷或云尼吒黄羅國王
經或云黄羅王經
胸有萬字經一卷或云胸現
萬字經
薩惒菩薩經一卷舊録云國王薩惒菩*薩經或云薩
惒薩經法經録云一名國一切度
  
善信女經一卷或云善
信經
護身主妙經一卷一名度世護世經
有云十二妙者誤
度護經一卷或云度護法經法
經録云度法護經
毘羅三昧經二卷
善王皇帝經二卷或云善王皇帝功
徳尊經或爲一卷
惟務三昧經一卷或作惟
無三昧
阿羅呵公經一卷云相國阿
羅訶公經
慧定普遍神通菩薩經一卷舊録云*慧定普遍
國土神通菩薩經
陰馬藏經一卷或云陰馬藏光明經法經録
云一名身土王所問治國經
大阿育王經一卷云佛在
波柰者
四事解脱經一卷或云四事解
脱度人經
大阿那律經一卷非是八
念者
貧女人經一卷名難陀者舊録云貧女難陀經謹按賢
愚經第十一卷有貧女難陀縁起若與
  彼同即
非是僞
鑄金像經一卷
四身經一卷
普慧三昧經一卷
阿秋那經一卷舊録云阿秋
那三昧經
兩部獨證經一卷
法本齋經一卷云西涼
州來
覓歴所傳大比丘尼戒一卷周録云異比丘尼戒本
尸梨蜜弟子覓歴所傳
  右定行三昧經下。二十五部二十八卷。苻
秦沙門彌天釋道安録中僞疑經安公僞録本
有二十六經
今以寶如來三昧經翻譯有源
以曾兩譯編之正録故此除之
安公云。外國僧法
學皆跪而口受。同師所受若十二十轉以
授後學。若有一字異者。共相推劾得便
擯之。僧法無縱也。經至晋土其年未遠。
而喜事者以沙糅金。斌斌如也而無括正。
何以別眞僞乎。農者禾草倶存。后稷爲之
歎息。金匱玉石同緘。卞和爲之懷恥。安敢
豫學次。見涇渭淆雜龍蛇並進。豈不恥之。
今列意謂非佛經者如右。以示將來學士。
共知鄙倍焉
比丘應供法行經一卷亦云如來初度五比
丘即説應供行經
  僧祐録云。此經前題云羅什出。祐按經卷
舊無譯名。兼羅什所出又無此經。故入疑

居士請僧福田經一卷祐云此經前題云曇無讖出
按讖所出無此經故入疑録
灌頂度星招魂斷絶復連經一卷法經録云此經
更有一小本盡
  是人
無爲道經二卷長房等録云無讖譯復云世注爲疑隋
法經録及仁壽録並云大乘妙經
  右一經余親見其本。似是漢魏之代此方
撰集。非梵本翻。周録之中編之入正。今以
名濫眞經。依祐編之僞録
決定罪福經一卷法經録云一名慧法
經仁壽録云二卷
情離有罪經一卷題云情離有
罪經品下
燒香呪願經一卷云呪
願經
安墓呪經一卷法經録云安墓神呪經
長房録云簫齊道備撰
觀月光菩薩記一卷或有
經字
佛鉢記一卷或云佛鉢記甲申年
大水及月光菩薩事
彌勒下教經一卷在鉢
記後
九十六種道經一卷法經録云九十五種道經仁壽
録云二卷具題云除去九十五
  種邪道雜
類神呪經
右一十二部經記。僧祐録云。或義理乖背。
或文偈淺鄙。故入疑録。庶耘蕪穬以顯法
祐録又有灌頂藥師經一卷云宋代*慧&T077350;依經抄撰
今以此經本出灌頂新舊已經四譯所以僞録除之
提謂波利經二卷宋武時北國比丘曇靖撰舊別
有提謂經一卷與此眞僞全異
寶車經一卷或云妙好寶車經北國淮州沙
門曇辯撰青州比丘道侍改治
  右比丘應供經下。一十四部一十六卷。梁
僧祐録中僞經。祐録略云。祐挍閲群經廣
集同異。約以經律頗見所疑。夫眞經體趣
融然深遠。假託之文辭意淺雜。玉石朱紫
無所逃形也今區別所疑注之於録。并近
世妄撰亦標干末。並依倚雜經而自製名
題。進不聞遠適西域。退不見承譯西賓。
我聞興於戸&MT02382;印可出於胸懷。誑誤後學
良足寒心。既躬所見聞寧敢默已。嗚呼來
葉愼而察焉祐録又有菩提福藏法化三昧經一卷
衆經要覽法偈二十一首一卷並云沙
門道歡所撰准長房等録道歡
更有僞經故從於後一處編上
九傷經一卷房云見
別録
菩提福藏法化三昧經一卷房云武帝世出見
三藏記及寶唱録
七佛各説偈經一卷房云見
呉録
深自知身偈經一卷房云見呉録
祐云失譯
衆經要攬法偈二十一首一卷梁天監三年撰見
三藏記及長房録
  右五部五卷。長房録云。簫齊沙門釋道備
撰。備後改名道歡。雖見衆録。然並注入疑
經。今依舊編長房録中道備更有安墓呪經一卷
祐録雖不題造人以顯僞録此不重
淨土經七卷 簫齊永元元年出時年九歳
寶頂經一卷 永元元年出時年九歳
正頂經一卷 *永元元年出時年九歳
法華經一卷 *永元元年出時年九歳
勝鬘經一卷 *永元元年出時年九歳
藥草經一卷 永元二年出時年十歳
太子經一卷 *永元二年出時年十歳
伽耶波經一卷 永元二年出時年十歳
波羅奈經一卷 中興元年出時年十二
優婁頻經一卷 中興元年出時年十二
益意經二卷 梁天&MT01142;元年出時年十三智遠
承旨
般若得經二卷 &MT01142;元年出時年十三智遠
承旨
華嚴瓔珞經一卷 &MT01142;元年出時年十
  智遠
承旨
出乘師子吼經一卷 天&MT01142;三年出時年十五
輸陀衞經一卷 天&MT01142;四年臺内華光殿出時
  年十六
阿那含經二卷 &MT01142;四年出時年十六
妙音師子吼經三卷 &MT01142;四年出時年十六
優曇經一卷
妙莊嚴經四卷
維摩經一卷
序七世經一卷
  右二十一種經凡三十五卷如前所列
得三十四卷 梁僧祐録云。齊末太學博士
江泌處女尼子所出。初尼子年在齠齓。有
時閉目靜坐誦出此經。或説上天。或稱神
授。發言通利如有宿習。令人寫出俄而還
止。經歴旬朔續復如前。京都道俗咸傳其
異。今上勅見面問所以。其依事奉答不異
常人。然篤信正法少修梵行。父母欲嫁之
誓而弗許。後遂出家名僧法。住青園寺。祐
既收集正典撿括異聞。事接耳目就求省
視。其家祕隱不以見示。唯得妙音師子吼
經三卷。以備疑經之録。此尼天&MT01142;年三月
亡。有好事者得其文疏。前後所出定二十
餘卷厥舅孫質以爲眞經。行疏勸化收
傳寫既染毫牘必存於世。昔漢建安末濟
陰丁氏之妻。忽如中疾便能胡語。又求紙
筆自爲胡書。復有西域胡人見其此書云
是經&T040879;推尋往古不無此事。但義非金口。
又無師譯取捨兼懷。附之疑例長房以爲
熏習有由
置之正目仁壽録及内典等録以非梵本
翻傳編於僞録今依仁壽等定亦編僞
高王觀世音經一卷亦云小觀世
音經半紙餘
  右一經。昔元魏天平年中。定州募士孫敬
徳。在防造觀世音像。年滿將還在家禮事。
後爲賊所引。不堪考楚遂妄承罪明日將
刑。其夜禮懺流涙。忽如夢睡見一沙門教
誦救生觀世音經。經有諸佛名令誦千遍
得免苦難。敬徳驚覺如夢所縁了無參錯。
遂誦一百遍。有司執縛向市。且行且誦臨
刑滿千。刀下斫之折爲三段皮肉不傷。易
刀又斫。凡經三換刀折如初。&MT01142;司問之。具
陳本末。以状聞承相高歡。乃爲表請免
死。因此廣行于世。所謂高王觀世音經
也。敬徳還設齋迎像。乃見項上有三刀痕。
見齊書及辯正論内典録等撰録者曰此經
周録之内編之
入藏今則不然此雖冥授不因傳譯與前僧法所
何殊何得彼入僞中此編正録例既如此故附此中
薩婆若陀眷屬莊嚴經一卷二十餘紙
  右一經。僧祐録云。梁天&MT01142;九年郢州投陀
道人妙光。戒歳七臘矯以勝相。諸尼嫗人
僉稱聖道。彼州僧正議欲驅擯。遂潜下都
住普弘寺造作此經。又寫在屏風紅紗映
覆香花供養。雲集四部嚫供烟塞。事源顯
發勅付建康。辯覈款状云。抄略諸經多
有私意。妄造借書人路琰屬辭潤色。獄牒
妙光巧詐事應斬刑。路琰同謀十歳讁戍
即以其年四月二十一日。勅僧正慧超令
喚京師能講大法師宿徳。如僧祐曇准等
二十人共至建康前*辯妙光事。超即奉旨
與曇准僧祐法寵慧令慧集智藏僧旻法雲
等二十人於縣辯問。妙光伏罪事事如牒。
衆僧詳議依律擯治。天恩免死。恐於偏地
復爲惑亂。長繋東治。即收拾此經得二十
餘本及屏風於縣燒除。然猶有零散恐亂
後生。故復略薩婆若陀長者是妙光父名妙光
弟名金剛徳體弟子名師子撰録
者曰餘録之中略述由委今具
明者欲使委悉根源共同鑒勗
阿那含經二卷余親見一本一卷
成部亦是人造
  右按長房等代録及失譯録倶有此經。僧
法尼誦中復有阿那含經二卷。既並無本
詮定眞僞難分。且各存其目
像法決疑經一卷
清淨法行經一卷
龍種尊國變化經一卷與安公僞録中四
事解脱經大同
觀世音十大願經一卷仁壽録云一名大悲觀世音
經具題云大悲觀世音弘猛
  *慧海十大願
品第七百
觀世音三昧經一卷
大乘蓮華馬頭羅刹經一卷亦云寶達菩薩
報應沙門經
空淨三昧經一卷一名空靜天感應三昧經謹按代録
已經兩譯恐濫竊眞名故兩存其目
初波羅耀經二卷
大法尊王經三十一卷
十方佛決狐疑經一卷
八方根原八十六佛名經一卷亦云
根本
普賢菩薩説此證明經一卷
彌勒成佛本起經一十七卷仁壽録云
七十卷
彌勒下生觀世音施珠寶經一卷
彌勒成佛伏魔經一卷一云救度
衆生經
妙法蓮華度量天地經一卷亦云妙法蓮華經度
量天地品第二十九
觀世音詠託生經一卷
滅七部莊嚴成佛經一卷
空寂菩薩所問經一卷一名法滅盡經亦云法沒盡
經法經録云此經僞妄炳然
  固非竺
護所譯
右空寂所問經。謹按群録已經兩譯。恐濫
竊眞名。故兩存其目。又有法滅盡經一卷。
即此異名不復重載其法滅盡經大小二
乘僞録皆載者誤也
照明菩薩經一卷一加頭
陀字
照明菩薩方便譬喩治病經一卷
首羅比丘見月光童子經一卷
阿難現變經一卷
般若玄記經一卷
幽深玄記經一卷
玄記經二卷周録云
一卷
大契經四卷周録云一名彌勒下生
結大善契經或三卷
發菩提心經一卷今有兩卷者是其眞經
此雖名同卷多少異
菩薩求五眼經一卷聶道眞所譯有此經名此中復
載應僞竊眞名所以眞僞倶有
般泥洹後諸比丘經一卷按僧祐録即小
般泥洹異名
小般泥洹經一卷一名大法
滅盡經
  右按安世高譯處有小般泥洹經。此既名
同。復無本可定。且二處倶載
五濁惡世經一卷又有大五濁
經應即此是
妙法蓮華天地變異經一卷
華嚴十惡經一卷
觀世樓炭經一卷
小樓炭經一卷
須彌四域經一卷
正化内外經一卷一名老子化胡經傳録
云晋時祭酒王浮作
魔化比丘經一卷支謙録内有此經名恐
僞竊眞名且兩存其目
善信神呪經*一卷羅什録内有善信摩訶神呪經
二卷名目相濫眞僞未分且兩
  存其
五濁經一卷又有小五濁
經應此經是
華鮮經中説罪福經一卷亦直云
華鮮經
五龍悔過經一卷一名五龍悔過護法
經一名空*慧悔過經
戒具三昧道門經一卷
最妙勝定經一卷
天竺沙門經一卷
救護身命濟人病苦厄經一卷亦直云救護身命
經亦云護身經
  右此經更有一本。題云大佛頂陀羅尼經。
初云婆羅門三藏流支譯。加呪一首餘文
大同撰録者曰經題流支未詳何者若其流支再譯經
語與舊殊今乃呪異餘同未能令人除惑推
尋無據不可妄編故
依舊録列之於此
大那羅經一卷
慧明正行經一卷
天皇梵摩經一卷
安墓經一卷
安家經一卷
安宅經一卷正録中安宅神
呪經與此異
天公經一卷
度生死海神船經一卷
救蟻沙彌經一卷謹按雜寶藏經第四卷有沙彌救蟻
事如與彼同即非是僞此既未覩且
  復存
北方禮佛呪經一卷
敬福經一卷具題云如來在金棺囑
累清淨莊嚴敬福經
阿羅訶條國王經一卷
五百梵志經一卷一名亦有
亦無經
修行方便經一卷
偈令經一卷
度世不死經一卷
齋法清淨經一卷
無爲法道經一卷
呪媚經一卷
正齋經一卷安世高譯中有正齋經竺法護録
中亦有恐濫竊眞名故亦存其目
尸陀林經一卷
招魂魄經一卷亦云招魂經周
録云招魄經
法社經一卷法録云披尋古録更應別有法
社制度但未見此經無假具顯
  右此單卷法社經曾見三本。説處雖同文
全異。尋其義理並是人造一本三紙名爲
法社罪福報應
經一本兩紙一
本一紙餘少許
太子讃經一卷
比丘法藏見地獄變經一卷
人民求願經一卷
閻羅王東太山經一卷
七寶經一卷
字論經一卷
救護衆生惡疾經一卷亦云救
疾經
五果譬喩經一卷
狐兒孤女經一卷
庶人王并庶民受五戒正信除邪經一卷
遺教法律三昧經二卷
  右按長房等代録及失譯録倶有此經。既
並無本詮定寔難。且各存其目撰録者曰此經
余雖不覩全本
見所引者
多是人造
二百五十戒經一卷法經録云諸録並云有六
七種異先所出故入
毘跋律一卷法經録云此律乃南齊永明年沙門法度
於楊州作以濫律名及録注譯故附僞
  右按梁僧祐録隋費長房録唐道宣録等。
並云齊武帝時沙門釋法度出而不言譯。
未詳出字其意云何。爲是集出爲是僞出。
其本復闕詮定寔難。且依法經録中載之
僞録
異威儀一卷法經録云宋元嘉世曇摩耶舍弟子法度造
違反正律誑耀僧尼楊州于今尚有行者故
  指明
五凡夫論一卷
  右阿那含經下。八十六部一百四十一卷。
隋開皇十四年勅沙門法經等所撰衆經録
内僞疑經録云。並名號乖眞或首掠金言
而末申謠讖。或初論世術後託法詞。或引
陰陽吉凶。或明神鬼禍福。諸如此比僞妄
灼然。今宜祕寢以救世患然法經録中以隨願
往生經藥師經梵天
神策經仁王經寶如來三昧經占察經梵網經五苦章
句經安宅神呪經遺教論等並編疑僞者不然其隨願
往生等三經出大灌頂仁王等七經並翻譯有
源編爲疑僞將爲未可今編正録此中不載
金剛藏經三十卷周録或云
三十一卷
隨葉佛説須菩提經二卷一名須
菩提經
般若得道經一卷法經録云般若得經或可般
若得經即是僧法尼所誦者
造天地經一卷
&T067436;園經一卷
危脆經一卷竺曇無蘭譯中有此經名既
未見本實難詮定且兩存
墮落優婆塞經一卷後漢支曜譯中有
既無本定且各存*之
銀蹄金角犢子經一卷或云孝順子應變
破惡業修行經
後母經一卷
應行律一卷或云應律行
或有經字
大空般若論一卷
  右金剛藏經下。一十一部四十一卷。隋仁
壽二年勅請興善寺大徳。與翻經沙門及
學士等共。定衆經録内僞疑經撰録者曰此
爲録中復有
大光明菩薩百四十八願經僧祐録
内注云抄經今別生録載僞録除之
諸佛下生大法王經六十卷宣律師云余於
汾部親見此文
方廣滅罪成佛經三卷亦云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
嚴成佛經亦直云大通方廣
  
法句經二卷下卷寶明菩薩時聞多有一卷流行
與集傳中法句經名同文異此是人造
罪福決疑經一卷
五辛經一卷周録云大乘
般若五辛經
初教經一卷亦云最妙初教經與最
妙勝定經文勢相似
罪報經一卷與正經罪報
輕重全異
日輪供養經一卷
乳光經一卷其文全異於正經云
不得服乳服之獲罪
福田報應經一卷
寶印經一卷
究竟大悲經四卷或三卷亦
云八卷
獨覺論一卷
毘尼決正論一卷
優波離論一卷或云優
波離經
普決論一卷或云唯識
普決論
阿難請問戒律論一卷
迦葉問論一卷或云迦葉
問毘尼論
大威儀請問論一卷或云大威
儀請問經
寶鬘論一卷
沙彌論一卷或云
彌論經
文殊請問論一卷
  右大法王經下。二十二部八十七卷。大唐
麟徳元年京師西明寺沙門道宣所撰内典
録中僞經。宣云。諸僞經論人間經藏往往
有之。其本尚多待見更録
撰録者曰内典中復有金棺囑累經一卷即是法經録中敬
福經是故不重載又有占察經遺教論並翻傳有據文義
可觀編之*爲録將爲未可
已編正録*爲中不載
諸佛下生經二十卷
善惡因果經一卷
内三十七品經一卷或無
内字
戒正信邪經一卷
達空道士分別善惡度苦經一卷
老子教人服藥修常住經一卷
佛道定行經一卷今疑是佛
遺定行經
決定要慧經一卷
須彌像圖山經一卷今疑與法經録中須
彌四域經文同名異
滿子經卷下一卷
法王經一卷具題云蹬刀梯解脱道甘露藥流淥泉
如來智心造服者除煩惱法王經一名
涅槃般若
波羅蜜經
決疑經一卷
不死經一卷
辯邪正法門經一卷
佛性海藏經二卷具題云佛性海藏智
慧解脱破心相經
心王菩薩説頭陀經一卷
新像法決疑經一卷
護身經一卷今疑是救
護身命經
勝徳長者所問菩薩觀行經一卷
内天兄弟五人得天品經一卷
反流盡源經一卷
師子鳩摩羅所問經一卷
大方廣不謗佛經一卷
本事經一卷
無量門淨除三障陀羅尼經一卷
三昧經童子菩薩四重問品一卷
天地圖像經一卷
大乘無盡藏經一卷
梵天王經二卷
側土經一卷或云惻土
亦云勅土
彌勒下山經一卷
聖水經一卷
彌勒下生救度苦厄經一卷
菩薩決定經一卷
新觀世音經一卷
延壽經一卷或云延年
益壽經
閻羅王經一卷
續命經一卷
益算經一卷亦云七佛神符經亦云盜算神符經
*大周*爲録分爲三經者誤也
四讃偈及七佛名字禮懺經一卷
閻羅王説免地獄經一卷
花光經一卷
三塗累劫不竟經一卷
慈教經一卷
去惡除病經一卷
慈力王經一卷
寶登王太子經一卷
勇意菩薩將僧忍見彌勒并示地獄經一卷
天宮經一卷
折刀經一卷或作
析字
五戒本行經一卷
修善行經一卷
大通菩薩普利廣度經一卷
佛悲海中勇出一如無二行經一卷
流炭經一卷
如來成道經一卷
阿彌陀佛覺諸大衆觀身經一卷
十往生阿彌陀佛國經一卷撰録者曰此上二經余
親見本但前廣後略餘
  並無
律藏經一卷
日藏觀世音經一卷一紙半
救度大劫燒三災起經一卷
一乘不假羊鹿經一卷
聞善生信迴惡經一卷
彌勒下生甄別罪福經一卷
大薩若經一卷
摩訶薩埵經一卷
祕要經一卷
五無經一卷
清淨精進無上眞諦大比丘慧法經一卷
佛初置塔經一卷今疑是法經録
中天公經異名
太子成道經一卷
恒伽達縁經一卷
寶圖經卷下一卷
譬喩折羅漢經一卷
降棄魔菩薩經一卷
蜜多三昧經一卷
發問罪福應報經一卷
五戒經一卷
現報當受經一卷
觀音無畏論一卷隋日有人僞造釋
高王觀世音經
  右諸佛下生經下。八十部一百一卷大唐
天后天册萬歳元年。勅東都佛授記寺沙
門明佺等。刋定衆經録中僞經。周録云。古
來相傳皆云僞謬。觀其文言冗雜。義理澆
浮。雖偸佛説之名。終露人謀之状。迷墜群
品罔不由斯。故具疏條列之如上撰録者曰此
八十經自古
僞録皆未曾載周録獨編雖云古來相傳皆云
僞謬而不別顯出何録中且依周録件之如上
三階佛法四卷内典録云三階別
集四卷者即此是
十大段明義三卷長房録云三階別
集三卷者即此是
根機普藥法二卷*大周録中除此之外
有三階集録二卷者誤
三十六種對面不識錯法一卷明一切三十六
種對面不識錯
  右三階法都有四部。初是四卷三階。次是
三卷三階。三是兩卷三階。後是一卷三階。
後之三本入集録數
大乘驗人通行法一卷
對根淺深發菩提心法一卷上加明諸
經中四字
對根淺深同異法一卷同前加
四字
末法衆生於佛法内廢興所由法一卷上加明
諸經中
  根淺
深八字
學求善知識發菩提心法一卷明世間五濁惡世
界末法惡時十惡
  衆生福徳下行於此四種具足人中謂當三乘器
人依諸大乘經論學求善知識學發菩提心一卷
廣明法界衆生根機法一卷廣明法界衆生根機
上下起行淺深法
略明法界衆生根機法一卷略明法界衆生根機
上下起行淺深法
世間出世間兩階人發菩提心法一卷明諸大乘
修多羅内
  世間出世間兩階人
發菩提心同異法
世間十種惡具足人迴心入道法一卷明十種
惡具足
  人内最惡人𢌞心入道
者斷惡修善
行行同異法一卷明世間出世間
人行行同異法
當根器所行法一卷明佛滅度第二五百年以後一
切最大顛倒最大邪見最大惡
  衆生當根
器所行法
明善人惡人多少法一卷明佛滅度一千五百年
*以後善人惡人
就佛法内明一切佛法一切六師外道法二卷
  就一切佛法内明一切
佛法六師外道法同異
明大乘無盡藏法一卷
明諸經中發願法一卷
略發願法一卷
明人情行法一卷
大衆制法一卷
敬三寶法一卷明諸經中對根起
行淺深敬三寶法
對根起行法一卷明一切衆生對根上下
起行法於内有五段
頭陀乞食法一卷依諸經論略
頭陀乞食法
明乞食八門法一卷
諸經要集二卷
十輪依義立名二卷大方廣十輪經
學依義立名
十輪略抄一卷大方廣十輪經
入集録略抄出
大集月藏分依義立名一卷大集月藏分經明像法
中要行法人集録略抄
  依義
立名
大集月藏分抄一卷大集月藏分經明像法中
要行法人集録略抄出
月燈經要略一卷
迦葉佛藏抄一卷明一切出家人内最惡出家人
斷惡修善法如迦葉佛藏經説
廣七階佛名一卷觀藥王藥上菩
薩經佛名一卷
略七階佛名一卷已上三階法等於中多題人
集録字其廣題目具如脚注
  右三階法及雜集録。總三十五部四十四
卷。隋眞寂寺沙門信行撰長房録云總三十五
卷内典録云都四十
卷大周僞録但載二十二部二十九卷並收不盡其三
興教碑云四十餘卷而不別列部卷篇目今細搜括
具件
如上
信行所撰雖引經文皆黨其偏見妄生穿
鑿。既乖反聖旨復冒眞宗。開皇二十年有
勅禁斷不聽傳行。而其徒既衆蔓莚彌
廣。同習相黨朋援繁多即以信行爲教主別行異
法似同天授立邪三寶
隋文雖斷流行不能杜其根本。我唐天后
證聖之元有制令定僞經及雜符録。遣送
祠部集内。前件教門既違背佛意別
異端。即是僞雜符録之限。又准天后聖暦
二年勅。其有學三階者唯得乞食。長齋絶
穀持戒坐禪。此外輒行皆是違法逮
我開元神武皇帝。聖徳光被普洽黎元。聖
日麗天無幽不燭。知彼反眞搆妄出制斷
之。開元十三年乙丑歳六月三日
勅諸寺三階院並令除去隔障。使與大院
相通衆僧錯居不得別住。所行集録悉禁
斷除毀。若綱維縱其行化誘人。而不糺者
勒還俗。幸承明旨使革往非。不敢妄編在
於正録。並從刊削以示將來其廣略七階但依
經集出雖無異義
即是信行集録之數明制
除廢不敢輒存故載斯録
佛法有六義第一應知經一卷祐無經字
房録中有
六通無礙六根淨業義門經一卷祐無經字
房録中有
  右二部二卷。梁僧祐録云。齊武帝時比丘
釋法願。抄集經義所出。雖弘經義異於僞
造。然既立名號則別成部卷。懼後代疑亂
故明注于録長房録云世皆共引用爲疑經
故復載傳後葉識源幸同鑒最
佛所制名數經五卷
  右一部五卷。梁僧祐録云。齊武帝時比丘
釋王宗所撰。抄集衆經有似數林。但題稱
佛制。懼亂名實故注于録長房録云首題經名
編預於録既非正經
世所
戒果莊嚴經一卷或無經字
有八章頌
  右一部一卷。隋翻經學士費長房録云。簫
齊武帝代永明五年常侍庾頡採經意撰
者曰採意爲頌不同*爲造既別立經名恐濫於聖典隋
仁壽録及*大周録編在爲中今亦同彼編於*爲録
抄華嚴經一十四卷長房録云
十三卷
抄方等大集經一十二卷
抄菩薩地經一十二卷長房録云
抄地持
抄法句譬經三十八卷長房録云
抄百喩
抄阿差末經四卷仁壽録云
十四卷
抄淨度三昧經四卷仁壽録
云三卷
抄摩訶摩耶經三卷
抄胎經三卷
抄央崛摩羅經二卷
抄報恩經二卷
抄頭陀二卷抄律中事長房録
云抄律頭陀事經
抄義足經二卷
抄法華藥王品一卷
抄維摩所説佛國品一卷
抄維摩方便品一卷
抄維摩問疾品一卷内典録中佛國方便
問疾三品共二卷
抄安般守意經一卷
抄菩薩本業經一卷
抄菩薩本業願行品一卷
抄四諦經要數一卷
抄法律三昧經一卷
抄照明三昧不思議事經一卷
抄諸佛要集經一卷
抄大乘方等要慧經一卷
抄普賢觀懺悔法一卷
抄樂瓔珞莊嚴方便經一卷
抄未曾有因縁經一卷
抄阿毘曇五法行經一卷
抄諸法無行經一卷
抄無爲道經一卷
抄分別經一卷
抄徳光太子經一卷
抄魔化比丘經一卷
抄優婆塞受戒品一卷
抄優婆塞受戒法一卷
抄貧女爲國王夫人經一
  梁僧祐録云。從華嚴經至貧女爲國王夫
人經。凡三十六部。並齊竟陵文宣王所抄
凡抄字在題上者。皆文宣所抄也
抄妙法蓮華經五十九卷
抄阿毘曇毘婆沙五十九卷
抄維摩經二十六卷
抄菩薩決定要行經十卷亦云淨行優婆塞經法
經録云菩薩決定經
抄成實論九卷長房録
云八卷
  右成實論。梁僧祐録云。永明七年文宣王。
請定林上寺釋僧柔小莊嚴寺釋慧次等。
於普弘寺共抄出
抄勝鬘經七卷
  法華經下六部長房録云是文宣抄出
抄爲法捨身經六卷仁壽録
云三卷
  已上一經。内典録云。是文宣所抄
右華嚴經下。四十三部二百九十八卷。勘
挍群録並是南齊司徒竟陵文宣王簫子良
所抄長房録云王愛好博尋躬自緝撰儉忘擬歴不
謂傳行後怠學人相踵抄讀世人參雜惑亂正文
故擧本綱庶知由委但上題抄字者悉是其流類例細尋
始末自別内典録云既異本經題抄顯別令後尋者知有
所因然風味彌通義理愜附接蒙俗之繁博考性欲
之殊途有道存焉義非疑妄而僧祐長房等諸録並注
疑經莫不恐渉澆
浮餘波失本故也
淨度三昧抄一卷
律經雜抄一卷
本起抄經一卷
睒抄經一卷祐云舊
録所載
五百梵律經抄一卷祐云舊
録所載
大海深嶮抄經一卷祐云上六經
並是舊抄
法苑經一百八十九卷祐云此一經近代抄集撮撰
群經以類相從雖立號法苑
  經入
抄數
右從佛法六義下。五十四部五百一卷。並
名濫眞經文句増減。或雜糅異義別立名
題。若從正收恐玉石斯濫。若一例爲僞而
推本有憑。進退二途實難詮定。且依舊録
編之僞末。後學尋覽幸詳得失耳
開元釋教*録卷第十八別録
之八


開元釋教録卷第十九入藏
録上
 庚午歳西崇福寺沙門智昇撰 
合大小乘經律論及聖賢集傳見入藏者。總
一千七十六部。合五千四十八卷。成四百八
十帙
大乘入藏録上大乘經律論總六百三十八部二千七
百四十五卷二百五十八帙此直列經
  名及標紙數
餘如廣録
  大乘經 五百一十五部 二千一百七十
三卷 二百三帙
大乘律 二十六部 五十四卷 五帙
大乘論 九十七部 五百一十八卷 五
十帙
  大乘經重單合譯 三百八十四部。一
千八百八十卷。一百七十九帙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六百卷十六會説
六十帙
一萬五百
  八十一紙
放光般若波羅蜜經三十卷亦云放光摩訶般若經
三帙或二帙亦云摩訶
  般若
放光
四百六十六紙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四十卷亦名大品般若經僧祐
録云新大品或二十四
  卷或二十七
卷三十卷
六百二十三紙
光讃般若波羅蜜經十五卷亦云光讃摩訶
般若經或十卷
二百
  二十一紙
摩訶般若波羅蜜鈔經五卷或無鈔字亦名長安品
經一名須菩提品經或
  
九十紙
  上二經二十卷二帙
道行般若波羅蜜經十卷一帙題云摩訶般若波羅
蜜道行經或八卷亦云般
  若道行
品經
一百七十紙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十卷題云摩訶般若波羅
蜜經無小品字一帙
  百五十紙
大明度無極經四卷亦直名大明
度經或六卷
九十四紙
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七卷一百二
十五紙
  上二經十一卷同帙
文殊師利所説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二卷亦直
云文
  殊般若波羅蜜經
或一卷二十一紙
文殊師利所説般若波羅蜜經一卷二十紙
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衞經二卷一名決了諸法
如幻化三昧經
  二十八紙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舍衞國
第一譯
一十二紙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婆伽婆
第二譯
一十四紙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祇樹林
第三譯
一十四紙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一卷室羅筏
第四譯
一十
  九紙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一卷名稱城戰勝
林第五譯
  十二紙
實相般若波羅蜜經一卷八紙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二卷亦云仁王般
若經或一卷
二十
  八紙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呪經一卷亦云摩訶
大明呪經
一紙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卷亦云般
若心經
一紙
  上十二經十五卷同帙
大寶積經一百二十卷四十九會説合成一部十
二帙一千九百九十一紙
大方廣三戒經三卷四十六紙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二卷亦直云無量清
淨經或四卷
六十一
  紙
阿彌陀經二卷上卷題云佛説諸佛阿彌陀三耶三佛
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亦名無量壽經
  五十五紙
無量壽經二卷三十九紙
  上四經九卷同帙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670 671 672 673 674 675 676 677 678 679 680 681 682 683 684 68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