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INBUDS
|
開元釋教録/附、入藏目録 (No. 2154_ 智昇撰 ) in Vol. 00 574 575 576 577 578 579 580 581 582 583 584 585 586 587 588 589 [行番号:無/有] [返り点:有/無] [CITE]
沙門輸波迦羅。唐言善無畏。中印度人。釋迦 之苗裔。風儀爽俊聰叡超群。解究五乘行該 三學。總持禪觀妙達其源。藝術異能無不 諳曉。加以弘法爲務豈憚艱危。遂發跡中天 來遊東夏。塗至北印度境。聲譽已達帝京。 今上搜集賢良。發使迎接。以開元四年*丙 辰。大齎梵本來達長安。初於興福寺南院安 置。次後有勅令住西明。至五年丁巳於菩提 院譯虚空藏求聞持法一卷。沙門悉達譯語。 沙門無著綴文筆受。其無畏所將梵本有勅 並令進内。縁此未得廣譯諸經。曩時沙門無 行西遊天竺學畢言歸迴。至*北天不幸而 卒。所將梵本有勅迎歸。比在西京華嚴寺 收掌。無畏與沙門一行。於彼簡得數本梵經 並總持妙門。先未曾譯。至十二年隨駕入洛。 於大福先寺安置。遂爲沙門一行譯大毘盧 遮那經。其經具足梵本有十萬頌。今所出者 撮其要耳。沙門寶月譯語。沙門行筆受承 旨兼刪綴詞理。文質相半妙諧深趣。又出蘇 婆呼蘇悉地二經。無畏性愛恬簡靜慮怡神。 時開禪觀奬勸初學。慈悲作念接誘無虧。人 或問疑剖析無滯
流志弘大教。但才微力寡無遂本懷。俛仰 之間亟經寒暑。曾未能宣傳正法荷擔菩 提。而近閲藏經仍探衆録。覩其差謬或所 未安。狂簡斐然考成斯記。雖文詞靡叙而 事有所憑。但鄙見未弘固多疏闕耳。其續 内典録等附於本部之末。幸諸來哲無貽 誚焉。右從後漢逮至皇朝合一十九代。所 出大小乘經律論并賢聖集傳。總二千二 百七十八部。都合七千四十六卷。於中一 千一百二十四部五千四十八卷見行入藏
兩件見闕合有二千二百七十一部七千二
庚午歳西崇福寺沙門智昇撰 總括群經録上之十 叙列古今諸家目録 古經録一卷 右尋諸舊録。多稱爲古録。似是秦始皇時 釋利防等所齎經録 舊經録一卷 右似是前漢劉向校書天閣。往見有佛經。 即謂古藏經録。謂孔壁所藏。或秦正焚書。 人中所藏者 漢時佛經目録一卷 右似是明帝時迦葉摩騰創譯四十二章經 因即撰録 朱士行漢録一卷 右曹魏時頴川沙門朱士行。於洛陽講道 行經因著其録。後往西域求經。於彼而 卒 衆經録一卷 右西晋武帝代。長安青門外大寺西域沙 門竺法護翻譯衆經。因出其録 衆經録一卷 右西晋惠帝代。永嘉中清信士聶道眞禀 受護公之筆匠也。後自翻經。因出其録 趙録一卷 右似是二趙時。諸録遙注。未知姓氏 綜理衆經目録一卷 右符秦代沙門釋道安所撰。自前諸録但 列經名。至於品類時代蓋闕而不紀。後人 披覽莫測根由。安乃總集名題表其時代。 銓品新舊定其制作。衆經有據自此而明。 在後群録資而増廣。是知高懷獨悟。足以 垂範後昆。所撰之文。見僧祐録 二秦録一卷 右後秦姚興弘始年。長安沙門釋僧叡所 撰。叡即安公之弟子。神用通朗思力標擧。 參譯什門多有撰緝
撰。未就而卒。同學竺道祖續而成之
總校古今群經故撰都録。敏度又撰別録 一部 衆經目録二卷 右蕭齊武帝時。沙門釋王宗撰。見梁三藏 記
王車騎録一卷
諸録檢傳記有之。未見其本。故列名而已
具列篇題。今尋本未獲。但具存其目
似取隋五卷衆經録編新經入。餘者大同
備述。欲尋其本難可備焉。且列名題知其
誓弘末化。毎至昏曉諷持秋夏講説。未嘗 不心馳菴園影躍靈岳。於是牽課羸志 沿波討源。綴其所聞。名曰出三藏記集。一 撰縁記。二詮名録。三總經序。四述列傳縁 記。撰則原始之本克昭名録。詮則年代之 目不墜經序。總則勝集之時足徴列傳。述
菩薩處胎經出八藏記第三 胡漢譯經文字音義同異記第四。應云 梵漢 前後出經異記第五 出三藏記集卷第二
新集律來漢地四部記録第七 出三藏記集卷第四
長安叡法師喩疑第六
嬰甲午年凡二十六主四百八十一載
二十四年己亥。凡二十六君四百*二十五 載
年丁巳。凡四十四主三百七十八載
一十一主一百五十二年。華戎道俗十有 *二人。并古失譯合出經律三百三十四部 四百一十六卷
舊失譯。合三百一十二部四百八十二卷
諸經戒等。合四百五十一部七百一十七 卷
并舊失譯。合二百六十三部五百八十五 卷
論傳等一百六十四部九百四卷
録等并及失譯。合二百三部八百五十五 卷
傳録等。凡二百一十部四百九十卷
録等。一百六十二部一千三百二十六卷
雜舊本論傳法式。合七十五部四百六十 二卷
其序略云。別生疑僞不須抄寫。已外三分 入藏所收。至如法寶集之。流淨住子之類。 還同略抄例入別生。餘有僧傳等。詞參文 史體非淳正。事雖可尋義無在録。内典録 云。即今京輦通寫盛行。直列經名仍銓傳
載。宗匠成教軌範賢明。毎値經誥徳能無 不目閲親謁。至於經部大録欣悟良多。無
求。或憑時代。或寄參譯。各紀一隅務存所 見。斯並當時稽古。識量修明而綴撰筆削。
同。三藏糅雜。抄集參正。傳記亂經。考括始 終莫能通決。房録後出該贍前聞。然三寶 共部僞眞淆亂。自餘諸録胡可勝言。今余
靖邁因撰題之于壁。但略費長房録。翻經 之者紀之。餘撰集者不録。逮至皇朝總成 四卷。房所錯者此亦同然。更欲廣陳恐繁 故止
續之
見定入藏流行目下卷第十四 合大小乘三藏及賢聖集傳等。八百七十
舊集失譯諸經。總*二百九十二部。合三百
呉代傳譯緇素五人。所出經等并及失譯。
新舊集失譯諸經。總三百三十三部。合五
東晋傳譯緇素一十六人。所出經律論并 新舊集失譯諸經。總一百六十八部。合四
姚秦傳譯沙門五人。所出經律論等。總九
新舊失譯經律論等。總五十六部。合一百
舊集失譯諸經。總八十二部。合三百一十
宋代傳譯緇素二十二人。所出經律論等 并新集失譯諸經。總四百六十五部。合七
蕭齊傳譯沙門七人。所出經律。總一十二
并新集失譯經律集等。總四十六部。合二
周朝傳譯沙門四人。所出經論等。總一
皇朝傳譯緇素已有三十七人。所出經律 論及傳録等。總三百一部。合二千一百七
人。所出大小乘經律論及賢聖集傳。總二 千二百七十八部。都合七千四十六卷
合從古録至開元釋教。新録取續補舊闕。 總有四十一家。具如前列 右爲第十卷
譯。今見有本。大周入藏中無。今拾遺編 入
周刊定録後新譯。所以前録未載。今補闕 編入
總一千七十六部。合五千四十八卷。四百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574 575 576 577 578 579 580 581 582 583 584 585 586 587 588 589 [行番号:無/有] [返り点:有/無] [C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