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出三藏記集 (No. 2145_ 僧祐撰 ) in Vol. 55

[First] [Prev+100] [Prev]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覓歴所傳大比丘尼
戒一卷是疑經今闕
右一經四人出
阿毘曇安世高出阿毘曇五法七法二卷今闕七法阿毘
曇九十八法一卷闕僧伽提婆出阿毘曇鞞婆
  沙十四卷阿毘曇心十六卷僧伽跋摩出阿毘曇毘婆
沙十四卷阿毘曇心四卷天竺毘婆沙出舍利弗阿毘
曇二十二卷浮陀跋摩出阿毘曇毘沙六十卷釋法顯
出雜阿毘曇心十三卷伊葉波羅出雜阿毘曇心十三卷
僧伽跋摩出雜阿毘曇心十四卷迦旃延
阿毘曇心二十卷未詳誰出已入失源録
右一經。凡九人出
成具光明經支讖
  右一經。二人異出
法鏡經安玄
支謙
  右一經。二人異出
法句經秖難
支謙
  右一經。二人異出
一卷無量壽經鳩摩羅什
求那跋陀
  右一經。二人異出
長阿鋡經佛馱耶舍
釋法顯
  右一經。二人異出
摩訶僧祇律釋法顯
釋智猛
  右一經。二人異出
小品竺法護鳩
摩羅什
  右一經。二人異出
長者須達經安公雜録又有此
經求那毘陀出
  右一經。二人異出
方等泥洹經竺法護
釋法顯
  右一經。二人異出
出三藏記集録上卷第二



出三藏記集中卷第三
 *釋僧祐撰 
新集安公古異經録第一
新集安公失譯經録第二
新集安公涼土異經録第三
新集安公關中異經録第四
新集律分爲五部記録第五
新集律分爲十八部記録第六
新集律來漢地四部記録第七
  新集安公古異經録第一
古異經者。蓋先出之遺文也。尋安録。自道地
要語迄四姓長者。合九十有二經。標爲古
異。雖經文散逸多有闕亡。觀其存篇古今可
辯。或無別名題。取經語以爲目。或撮略四
鋡。摘一事而立卷名號質實信古典矣。安公
覿其古異編之於末。祐推其歳遠列之于首。
雖則失源而舊譯見矣
道地經中要語章一卷或云小道地經今有此經自
以下不稱有者並闕本
數練意章一卷舊録云數練經安公云上二經
出生經祐案今生經無此章名
梵志頗波羅延問尊種經一卷舊録云頗波延問
種尊經今有此經
菩薩道地經一卷安公云出
方等
&T075586;披陀菩薩經一卷安公云出
方等*部
五十五法誡經一卷或云五十
五法行
一切義要一卷
説善惡道經一卷
愛欲聲經一卷一本云愛
欲一聲經
説善惡道經一卷
愛欲聲經一卷一本云愛
欲一聲經
摩訶遮曷&T022368;經一卷
天王下作猪經一卷
魔王入目犍蘭腹經一卷一名弊魔試摩目連經
舊録云魔王入目連腹
  中經今
有此經
始造浴佛時經一卷
十二賢者經一卷舊録云十
二賢經
佛併父弟調達經一卷安公云上
經出阿毘曇
憂墮羅迦葉經一卷
四部本文一卷安公云上二經出長阿
*鋡一本云出阿毘曇
中阿含本文一卷一本云中阿
含經六十卷
七漏經一卷或云七
漏鈔經
讓徳經一卷
有賢者法經一卷
摩訶厥彌難問經一卷或云大
厥彌經
大本藏經一卷
説阿難持誡經一卷
阿難問何因縁持*誡見世間貧亦現道貧經
一卷
給孤獨四姓家問應受施經一卷
曉所諍不解經者經一卷
奇異道家難問住處經一卷
奇異道家難問法本經一卷
賢者手力經一卷
八法行經一卷
雜阿含三十章一卷
自見自知爲能盡結經一卷
有四求經一卷
佛本行經一卷
河中大聚沫經一卷或云水沫所漂經或云
聚沫譬經今有此經
聞城譬經一卷舊録云聞城十二因縁經或云貝多
樹下思惟十二因縁經今有此經
便賢者坑經一卷坑字或
作旃
自守亦不自守經一卷舊録云不自守經或云
不自守意經今有此經
所非汝所經一卷
兩比丘得割經一卷
聽施比丘經一卷或云比丘聽施
經今有此經
善馬有三相經一卷舊録云馬三相
經今有此經
馬有八弊惡態經一卷或云馬有八態喩
人經今有此經
道徳舍利日經一卷
舍利日在王舍國經一卷
獨居思惟自念止經一卷
問所明種經一卷
欲從本相有經一卷或云欲
從本經
獨坐思惟意中生念經一卷
佛説如是有諸比丘經一卷
比丘所求色經一卷
佛説道有比丘經一卷
色爲非常念經一卷安公云自此上二十
二經是阿含一卷
色比丘念本起經一卷
佛説善惡意經一卷
比丘一法相經一卷
有二力本經一卷
有三力經一卷
有四力經一卷
人有五力經一卷
不聞者類相聚經一卷舊録云類
相聚經
天上釋爲故世在人中經一卷
爪頭土經一卷
身爲無有反復經一卷
師子畜生王經一卷
阿須倫子披羅門經一卷
披羅門子名不侵經一卷
生聞披羅門經一卷舊録云生
門梵志經
有𨻗竭經一卷
署杜乘披羅門經一卷
佛在拘薩國經一卷
佛在優墮國經一卷
是時自梵守經一卷
有三方便經一卷舊録云三
方便經
披羅門不信重經一卷
佛告舍日經一卷
四意止經一卷舊録云四意
止本行經
説人自説人骨不知腐經一卷安公云上四十五經
出雜阿含祐校此雜
  阿含唯有二十五經而注作四十五斯豈傳寫筆散
畫致謬歟夫晋記之變三豕魯史之温五門古賢其
猶病諸況傭
寫之人哉
佛有五百比丘經一卷
凡人有三事愚癡不足經一卷
佛誡諸比丘言我以天眼視天下人生死好醜
尊者卑者經一卷安公云此上三
經出中阿*鋡
連經一卷舊録云彌蘭經或作彌
蓮出六度集今有此經
阿鳩留經一卷
憂多羅經一卷
栴檀調佛經一卷
惡人經一卷
羅貧壽經一卷舊録云羅彌壽
或云那彌壽經
栴檀樹經一卷今有
此經
難提和難經一卷或云難提
和羅經
四姓長者難經一卷舊録云四
姓長者經
析佛經一卷
  右九十二部凡九十二卷是古典經
  新集安公失譯經録第二
祐校安公舊録。其經有譯名則繼録上卷。無
譯名者則條目于下。尋安録。自修行本起
訖於和達。凡一百有三十四經。莫詳其人。又
關涼二録並闕譯名。今總而次列入失源之
部。安録誠佳。頗恨太簡。注目經名撮題兩字。
且不列卷數行間相接。後人傳寫名部混糅。
且朱點爲標。朱滅則亂。循空追求困於難了。
斯亦璵璠之一玷也。且衆録雜經苞集逸異
名多復重失相散紊。今悉更刪整標定卷部
使名實有分尋覽無惑焉
修行本起經二卷安公言南方近出直益小本起
耳舊録有宿行本起疑即此經
菩薩道樹經一卷或云道樹三昧
二名異並同一本
八念經一卷舊録云阿那
律八念經
禪行三十七品經一卷
諸法本經一卷
申日經一卷安公云出
中阿含
月光童子經一卷
梵志孫陀耶致經一卷安公云出
中阿含
枯樹經一卷安公云出
中阿含
三十七品經一卷安公云
出律經
六淨經一卷安公云
出律經
法律三昧經一卷
應行律一卷
歡豫經一卷
三十二相經一卷或云菩薩三
十二相經
八十種好經一卷
演道俗經一卷舊録云演
道俗業經
黒氏梵志經一卷
大愛道般泥洹經一卷
頗多和多耆經一卷
羅云母經一卷或云阿難多
桓羅云母經
五母子經一卷
無垢賢經一卷或云無垢
賢女經
八關齋經一卷
逝經一卷或云菩
薩逝經
生死變化經一卷或云生死變識經一名見
正比丘經或云見正經
普明王經一卷
文陀竭王經一卷
耶祇經一卷
五福徳經一卷
末羅王經一卷
分惒檀王經一卷
長者音悦經一卷或云音悦經或云長
者悦音不蘭迦葉經
首達經一卷舊録云維
先首達經
梵皇經一卷或云梵
摩皇經
五百梵志經一卷
僧大經一卷或云佛大
僧大經
法常住經一卷
大小諫王經二卷今有諫王經一
卷未詳大小
耶匿王經一卷或云波斯匿王經或
云波斯匿王喪母經
摩夷比丘經一卷或云摩
夷經
旃陀越國王經一卷
迦葉戒經一卷或云迦葉
禁戒經
摩達王經一卷
五恐怖世經一卷舊録云五
恐怖經
進學經一卷或云勸進
學道經
四飯法經一卷或云四
飯法章
梵摩難王經一卷
師比丘經一卷或云比
丘師經
十二死經一卷
五無反復經一卷
等入法嚴經一卷或云菩薩等
入法嚴經
治身經一卷舊録云佛治身
經餘録並同
治意經一卷舊録云佛治意
經餘録並同
十善十惡經一卷安公云出
阿毘曇
阿難念彌經一卷安公云出
中阿含
兜調經一卷安公云出
中阿含
四虺喩經一卷安公云出中阿含舊録
云四虺經或作四蛇經
馬有八熊經一卷與古異録馬八
弊惡態經異本
金色女經一卷安公云出
阿毘曇
大子須大挐經一卷
十夢經一卷安公云出阿毘曇舊録云舍衞國王十夢經
或云波斯匿王十夢經或云舍衞國王夢見
  十事經或云國王不黎
先泥十夢經悉同一本
長者辯意經一卷舊録云辯
意長者經
長者須達經一卷或云須
達經
孝子報恩經一卷一名孝
子經
孝子睒經一卷或云菩薩睒
經或云睒經
自愛不自愛經一卷舊録云
自愛經
長壽王經一卷
薩和檀王經一卷出六
度集
未生怨經一卷
須摩提女經一卷
賢首夫人經一卷或云賢
首經
七婦經一卷
玉耶女經一卷或云
瑘經
新歳經一卷
阿難八夢經一卷舊録云阿難七夢經衆録並
云夢是誤作八字
車匿本末經一卷或云車
匿經
九色鹿經一卷
五苦章句經一卷一名淨除罪蓋娯樂佛法
經或云五道章句經
佛滅度後棺&MT01490;葬送經一卷
婦遇對經一卷舊録云婦人遇辜
經或云婦遇辜經
羅芸忍辱經一卷
阿難邠坻四時施經一卷舊録云阿難邠
祁四時布施經
蜜蜂王經一卷出六
度集
呵調阿那含經一卷舊録云訶鵰阿那含經
或作苛鵰阿那含經
戒徳香經一卷
鬼子母經一卷
内外六波羅蜜經一卷安公云出方等部一
本云内六波羅蜜經
小五濁經一卷舊録云小五濁世經或云
五濁世經或云五濁世本
弗迦沙王經一卷一名萍沙王五願經
安公云出中阿含
伅眞陀羅所問寶如來經二卷或云伅眞陀羅所
問寶如來三昧經
  或云伅眞
陀羅經
迦旃偈一卷舊録云比丘迦旃説法沒偈經或
云迦旃延説法沒盡偈百二十章
  右九十二部今並有其經
七車經一卷
彌勒經一卷安公云出
長阿含
阿拔經一卷安公云出長阿含
或云阿拔摩納經
墮藍經一卷安公云出
中阿含
七事經一卷安公云出
中阿含
海有八事經一卷
堅心經一卷
太子和休經一卷或云私
休經
分陀利經一卷舊録云薩芸芬陀利
經或云是異出法花經
無悕望經一卷或云無所希望經即
是象歩經之別名
内藏大方等經一卷
難等各第一經一卷舊録云阿難迦葉
利弗説各第一經
胎中女經一卷一名腹中女聽經或云
阿羅呵公女腹中聽經
小阿闍世經一卷
普達王經一卷
小須頼經一卷
貧女人經一卷
惟留王經一卷舊録云惟
流王經
目佉經一卷或安公云
出方等部
理家難經一卷
迦留多王經一卷
梵志闍孫經一卷古録云梵
志闍遜經
波達王經一卷
抄寶積經一卷
悲心悒悒經一卷
趣度世道經一卷
異了本生死經一卷
長者威勢經一卷
鹹水喩經一卷安公云出中阿含舊
録云鹹水譬喩經
薩和達王經一卷
癡注經一卷
彌勒當來生經一卷
慧上菩薩經二卷慧上菩薩經即
是大善權經
調達經一卷
睒本經一卷
放鉢經一卷安公云出
方等部
頼吒謣羅經一卷安公云出
中阿
馬王經一卷出六
度集
和達經一卷安公大録
訖於此
鉢呿沙經一卷
法海經一卷
失利越經一卷
分身舍利經一卷
以身施餓虎經一卷
悉曇慕二卷
吉法驗一卷
口傳劫起盡一卷
仕行送大品本末一卷
律解一卷
打犍稚法一卷從鉢呿沙經至打犍稚法凡一十一部
先在安公注經録未尋其間出或是晩
  集所得今移附此録焉從七車經至
打犍稚法凡五十部今並闕此經
右一百四十二部。凡一百四十七卷。是失
譯經
  新集安公涼土異經録第三
大忍辱經十卷
淨行經二卷
金剛三昧經一卷
瓶沙王經一卷
有無經一卷
五百偈一卷
須耶越國貧人經一卷舊録云須耶越國
貧人賃剔頭經
浮木經一卷
坏喩經一卷
妖怪經一卷
首至問十四章經一卷舊録云首至問佛十四意經
或云首至問十四事今有此
  
阿般計泥洹經一卷一本作陶射
計泥洹經
四非常經一卷
五失蓋經一卷
大愛道受誡經二卷舊録云大愛道或云大
愛道比丘尼今有此經
要眞經一卷
本無經一卷
勸徳經一卷
十五徳經一卷
父母因縁經一卷
不退轉經四卷或云不退
轉法輪經
長者法志妻經一卷今有
此經
金輪王經一卷
慧行經一卷
七智經一卷作七知今
有此經
未生王經一卷
内外無爲經一卷
道淨經一卷
七事本末經一卷舊録云七事
行本經
難龍王經一卷或云難龍經今有此經
阿陀三昧經一卷
百寶三昧經一卷
三乘經一卷
耆域術經一卷舊録云耆
域四術經
五蓋離疑經一卷
太子智止經一卷
大五濁經一卷舊録云大
五濁世經
道徳章一卷
苦相經一卷
須佛得度經一卷
由經一卷
須菩提品經七卷一本云法護出道行
經同本異出
三慧經一卷
菩薩等行經一卷
分然洹國迦羅越經一卷
四無畏經一卷
五陰事經一卷今有
此經
義決法事經一卷
權變經一卷舊録云文殊師利權變三
昧經或云權變三昧經
傴和經一卷
賢劫五百佛一卷
七言禪利經一卷舊録云傴惒
七言禪利經
菩薩十*傴惒經一卷
十思惟經一卷
分別六情經一卷
三失蓋經一卷
佛寶三昧經一卷
法志女經一卷
文殊師利示現寶藏經二卷
  右五十九部凡七十九卷是涼土異經
  新集安公關中異經録第四
阿難爲蠱道呪經一卷舊録云阿難爲
蠱道所呪經
墮落優披塞經一卷今有
此經
惒薩王經一卷
菩薩本行經一卷
藍達王經一卷一名目連因縁功徳經或
云目連功徳經今有此經
王舍城靈鷲山經一卷舊録云王舍城
靈鷲山要直經
阿多三昧經一卷
思道經一卷
人民求願經一卷今有
此經
大珍寶積惟日經一卷
陀賢王經一卷
佛在竹園經一卷
法爲人經一卷
道意經一卷
墮迦羅問菩薩經一卷今有
此經
阿夷比丘經一卷
&T075586;陀悔過經一卷
太子辟羅經一卷舊録云太
壁羅經
沙彌羅經一卷
八徳經一卷
善徳經一卷
方等決經一卷
摩訶揵陀惟衞羅盡信比丘等度經一卷舊録
云盡
  信比
丘經
比丘三事經一卷
  右二十四部凡二十四卷是關中異經
  新集律分爲五部記録第五 出毘婆沙
佛泥洹後。大迦葉集諸羅漢。於王舍城安居。
命優波離出律。八萬法藏有八十誦。初大迦
葉任持。第二阿難。第三末田地。第四舍那波
提。第五優波掘。至百一十餘年傳授不異。
一百一十餘年後。阿育王出世。初大邪見。毀
壞佛法焚燒經書。僧衆星散。故八十誦灰滅。
後値羅漢更生信心。懺悔除罪甚有神力。爲
鐵輪王王閻浮提。能役鬼神。一日一夜壞舍
利八塔造八萬四千塔。還興顯佛法。請諸羅
漢誦出經律。時有五大羅漢。各領徒衆
法。見解不同。或執開隨制。共相傳習。遂有五
部出焉。十六大國隨用並行。競各進業皆獲
道證。自非聖道玄通。孰能使之然乎。後時五
部異執紛然競起。阿育王言。皆誦佛語。我今
何以測其是非問僧。佛法斷事云何。諸僧皆
言。法應從多。阿育王即集五部僧共行籌當。
爾時衆取婆麁富羅部籌多。遂改此一部爲摩
訶僧祇摩訶僧祇者。大衆名也。若就今時。此
土行籌便此十誦律名摩訶僧祇也。大集經
佛記。未來世當有此等律出世。與今事相應
六名不異也。又有因縁經説。佛在世時有一
長者。夢見一張白疊忽然自爲五段。驚詣佛
所請問其故。佛言。此乃我滅度後。律藏當分
爲五
  新集律分爲十八部記録第六
佛滅度二百年後。薩婆多部分出婆蹉部。婆
蹉部又分出三部。一者法盛。二者名賢。三者
六成。彌沙塞部分出中間見迦葉維部分出
二部。一者僧伽提。二者式摩一本三
摩提
摩訶僧
祇部四百年時分出六部。一者維跡。二者多
聞三者施設。四者毘陀五者施羅六者上施
羅。又一本曇無徳部此十八部見有同
異文煩不復備寫
  新集律來漢地四部序録第七
昔甘露初開經法。是先因事結戒。律教方盛
及*疊夢表其五分。而彼毱多當其異部。故
知道運推移。化縁不壹矣。至于中夏聞法亦
先經而後律。律藏稍廣。始自晋末而迦葉維
部猶未東被。既總集五家。故存其名録。若乃
梵文至止之歳。胡漢宣譯之人。大衆講集之
處。名徳書翰之文。並具擧遺事交相爲證。使
覽者昭然究其始末云爾
薩婆多部十誦律六十
一卷
薩婆多部者。梁言一切有也。所説諸法一切
有相。學内外典好破異道。所集經書説無有
我所。受難能答以此爲號。昔大迦葉具持法
藏。次傳阿難。至于第五師優波掘。本有八十
誦。優波掘以後世鈍根不能具受故。刪爲十
誦。以誦爲名。謂法應誦持也。自茲以下師
資相傳五十餘人。至秦弘始之中。有罽賓沙
門弗若多羅。誦此十誦胡本來遊關右。羅什
法師於長安逍遙園三千僧中共譯出之。始
得二分餘未及竟。而多羅亡。俄而有外國沙
門曇摩流支。續至長安。於是廬山遠法師慨
律藏未備思在究竟。聞其至止。乃與流支書
曰。佛教之興先行上國。自分流*以來近四百
年。至於沙門徳式所闕猶多。頃西域道士弗
若多羅者。是罽賓持律。其人諷十誦*胡本。
有鳩摩耆婆者。通才博見。爲之傳譯。十誦之
中始備其二。多羅早喪中塗而廢。不得究竟
大業。慨恨良深。傳聞仁者齎此經自隨。甚欣
所遇。冥運之來豈人事而已耶想弘道爲物
感時而動。叩之有人。必情無所吝。若能爲律
學之衆留此經本。開示梵行洗其耳目。使始
渉之流不失無上之津。參懷勝業者日月彌
朗。此則惠深徳厚。人神同感矣。幸望垂懷不
孤往心一二。悉諸道人所具。不復多白。曇摩
流支得書。方於關中共什出所餘律。遂具一
部。凡五十八卷。後有罽賓律師卑摩羅叉。來
遊長安。羅什先在西域。從其受律。羅叉後自
秦適晋。住壽春石澗寺。重校十誦律本。名品
遂正。分爲六十一卷。至今相傳焉
曇無徳四分律四十卷或
四十五卷
曇無徳者。梁言法鏡。一音曇摩毱多。如來涅
槃後。有諸弟子顛倒解義覆隱法藏。以覆法
故名曇摩毱多。是爲四分律。蓋罽賓三藏法
師佛陀耶舍所出也。初耶舍於罽賓誦四分
律。不齎*胡本而來遊長安。秦司隷校尉姚爽
欲請耶舍。於中寺安居。仍令出之姚。主以無
*胡本難可證信。衆僧多有不同。故未之許
也。羅什法師勸曰。耶舍甚有記功。數聞誦習。
未曾脱誤。於是姚主即以藥方一卷民藉一卷
並可四十許紙。令其誦之三日。便集僧執文
請試之。乃至銖兩人數年紀不謬一字。於是
咸信伏。遂令出焉。故肇法師作長阿鋡序
云。秦弘始十二年歳上章掩茂。右將軍司隷
校尉姚爽。於長安中寺集名徳沙門五百人。
請罽賓三藏佛陀耶舍出律藏。四分四十卷
十四年訖。十五年歳昭陽奮若。出長阿含。涼
州沙門佛念爲譯。秦國道士道含筆受。余以
嘉運猥參聽次。雖無翼善之功。而預親承之
末。略記時事以示來賢。又答江東隱士劉遺
民書末云。法師於大寺出新至諸經。法藏淵
曠日有異聞。禪師於宮寺教習禪道。門徒數
百夙夜匪懈。邕邕肅肅致可欣樂。三藏法師
於中寺出律。本末精悉若覩初制毘婆沙。於
石羊寺出舍利弗阿毘曇*胡本雖未及譯。
時問中事發言奇新。貧道一生預參嘉會遇
茲盛化。自不覩釋迦祇洹之集。餘復何恨。而
恨不得與道勝君子同斯法集耳。故撮擧肇
公書序以顯其證焉
婆麁富羅律四十卷
婆麁富羅者。受持經典。皆説有我不説空相。
猶如小兒。故名爲婆麁富羅。此一名僧祇律。
律後記云。中天竺昔時暫有惡王御世。三藏
比丘及諸沙門。皆遠避四奔。惡王既死善王
更立還請沙門歸國供養。時巴連弗邑有五
百僧。欲斷事。既無律師又闕律文。莫知承案
即遣使到祇洹精舍。寫此律文衆共奉行。其
後五部轉集。諸律師執義不同各以相承
爲是。爭論紛然。于時阿育王言。我今何以測
其是非。於是問僧。佛法斷事云何。皆言。法應
從多王言。若爾當行籌。知何衆多。既而行籌。
婆麁富羅衆籌甚多。以衆多故。改名摩訶僧
祇。摩訶僧祇者。言大衆也。沙門釋法顯遊西
域於摩竭提巴連弗邑阿育王塔天王精舍。
寫得*胡本齎還京都。以晋義熙十二年歳次
壽星十一月。共天竺禪師佛駄跋陀。於道場
寺譯出。至十四年二月末乃訖
彌沙塞律三十
四卷
彌沙塞者。佛諸弟子受持十二部經。不作地
相水火風相虚空識相。是故名爲彌沙塞部。
此名爲五分律。比丘釋法顯。於師子國所得
者也。法顯記云。顯本求戒律。而北天竺諸國
皆師師口傳。無本可寫。是以遠渉乃至中天
竺。於摩訶乘僧伽藍得一部律。是摩訶僧祇。
復得一部抄律可七千偈。是薩婆多衆律。即
此秦地衆僧所行者也。又得雜阿毘曇心可
六千偈。又得一部綖經二千五百偈。又得一
部方等泥洹經可五千偈。又得摩訶僧祇
阿毘曇。法顯住三年。學*胡書*胡語。悉寫之。
於是還。又至師子國。二年更求得彌沙塞律
*胡本。法顯以晋義熙二年還都。歳在壽星。
衆經多譯。唯彌沙塞一部未及譯出而亡。到
宋景平元年七月。有罽賓律師佛大什。來至
京都。其年冬十一月。瑯瑘王練比丘釋慧嚴
竺道生於龍光寺。請外國沙門佛大什出之。
時佛大什手執*胡文。于闐沙門智勝爲譯。至
明年十二月都訖
迦葉維律未知
卷數
迦葉維者。一音迦葉毘。佛諸弟子受持十二
部經。説無有我及以受者。輕諸煩惱猶如死
屍。是故名爲迦葉毘。此一部律不來梁地。昔
先師獻正。遠適西域誓尋斯文。勝心所感多
値靈瑞。而葱嶺險絶弗果茲典。故知此律於
梁土衆僧未有其縁也
  右五部。其四部至中夏。凡一百有八十卷。
部卷已入經録最限
出三藏記集録中卷第三



出三藏記集録下卷第
 *釋僧祐撰 
  新集續撰失譯雜經録第一
祐總集衆經遍閲群録。新撰失譯猶多卷部。
聲實紛糅尤難銓品。或一本數名。或一名數
本。或妄加游字。以辭繁致殊。或撮半立題。以
文省成異。至於書誤益惑亂甚棼絲。故知必
也正名。於斯爲急矣。是以讐挍歴年因而後
定。其兩卷以上凡二十六部。雖闕譯人。悉是
全典。其一卷以還五百餘部。率抄衆經全
典。蓋寡觀其所抄。多出四鋡六度道地大集
出曜賢愚及譬喩生經。並割品截掲撮略取
義。強製名號仍成卷軸。至有題目淺拙名與
實乖。雖欲啓學實蕪正典。其爲愆謬良足深
誡今悉標出本經注之目下。抄略既分全部
自顯。使沿波討源還得本譯矣。尋此録失源
多有大經。詳其來也。豈天墜而地踊哉。將
是漢魏時來歳久録亡。抑亦秦涼宣梵成文
屆止。或晋宋近出忽而未詳。譯人之闕殆由
斯歟。尋大法運流世移。六代撰注群録。獨見
安公。以此無源未足怪也。夫十二部經應病
成藥。而傳法淪昧實可悵歎。祐所以杼軸於
尋訪。崎嶇於纂録也。但陋學謏聞多所未周。
明哲大士惠縫其闕。言貴璧。況法施哉
大方便報恩經七卷
雜譬喩經六卷或云諸雜
譬喩經
佛本行經五卷
分別功徳經五卷一名増一阿含經
疏迦葉阿難造
胡本經四卷以是長
安中出
大智度無極經四卷
道神足無極變化經四卷一名合道
神足經
羅摩伽經三卷
大方廣如來性起微密藏經二卷或云如來
性起經
儒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衞經二卷一名決了諸法
如幻化三昧經
菩薩瓔珞本業經二卷或云菩薩
瓔珞經
諸經菩薩名二卷
諸經佛名二卷
興起行經二卷
遺教三昧經二卷或云遺教三
昧法律經
淨度三昧經二卷或云淨
度經
未曾有因經二卷或云未
曾有經
大乘方便經二卷
摩訶摩耶經二卷或云摩
耶經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