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法苑珠林 (No. 2122_ 道世撰 ) in Vol. 53

[First] [Prev+100] [Prev] 891 892 893 894 895 896 897 898 899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不能自比。乞者言足。爾時乃止。菩薩修行
施已。衆生滿足。便入山林。修行禪定。滅除
三毒。財物倍多。無乞可施。我今出家斷諸結
使。菩薩發願度諸衆生。諸有所索一切皆捨。
有悲心者。爲他故涅槃尚捨。況復捨身命財
有何難也。捨財物者。不如捨身。捨身者。不如
捨於涅槃。涅槃尚捨。何有不捨。悲心徹髓
得自在悲。作救濟者。大菩薩施。都無難也。
菩薩悲心悉得知見一切衆生身者。無不是
病。無有知者。以三事故。知其有病。何者爲
三。飮食衣服湯藥即是病相。菩薩悲心以三
事得顯。何者爲三。即是財法無畏施也。菩
薩與一切衆生作樂。爲滅一切衆生苦故。捨
身救之。菩薩不求果報。視如芻草。菩薩大
悲作種種方便。猶如乳聚。以血施人。易於
世人以水用施。如菩薩昔日五處出血施諸
夜叉鬼。踊躍歡喜無可爲喩
施福部第十
如月燈三昧經云。佛言。若有菩薩信樂檀波
羅蜜者有十種利益。何等爲十。一降伏慳悋
煩惱。二修習捨心相續。三共諸衆生同其資
産。攝受堅固而至滅度。四生豪富家。五在
所生處施心現前。六常爲四衆之所愛樂。七
處於四衆不怯不畏。八勝名流布遍於諸方。
九手足柔軟足掌坦平。十乃至道樹不離善
知識
又大寶積經云。樂施之人獲五種名利。一常
得親近一切賢聖。二一切衆生之所樂見。三
入大衆時人所宗敬。四好名善譽流聞十方。
五能爲菩提作上妙因
又菩薩善戒經云。具足三種慧施乃能受持
菩薩禁戒。一者施。二者大施。三者無上施。
第一施者。於四天下尚不悋惜。況於小物。
是名爲施。第二大施者。能捨妻子。第三無上
施者。頭目髓腦骨肉皮血。菩薩具足如是三
施。乃具於忍能持禁戒
又増一阿含經云。若檀越主慧施之日得五
事功徳。云何爲五。一者施命。二者施色。三
者施安。四者施力。五者施辯。施命之時欲得
長壽。施色之時欲得端正。施安之時欲得無
病。施力之時欲得無能勝。施辯之時欲得無
上正眞之辯
又十住毘婆沙論云。在家菩薩所貪惜物。若
有乞人急從求索。汝以此物施與我者。速得
成佛。菩薩即應思惟。若我今者不捨此物。此
物必當遠離於我。設至死時不隨我去。此物
則是遠離之相。今爲發菩提故須施與。後死
時心無有悔。必生善處。是得大利。若猶貪者
應辭謝乞者言。勿生瞋恨。我新發意善根未
具。於菩薩行法未得勢力。是以未能捨於此
物。後得勢力。善根堅固。當以相與
又優婆塞戒經云。若施佛已。用與不用。果
報已定。施人及僧。有二種福。一從用生。二從
受生。何以故。施主施時自破慳悋。受者用
時破他慳悋。是故説言。從用生福
法苑珠林卷第八十一




法苑珠林卷第八十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六度篇第八十五之三
持戒部第二別三部
  述意部  勸持部  引證部
述意部第一
竊聞。戒是人師道俗咸奉。心爲業主。凡聖
倶制。良由三寶所資四生同潤。故經曰。正
法住正法滅。意在茲乎。是以持戒爲徳。顯
自大經。性善可崇。明乎大論。戒復方之
日月。譬若寶珠。義等塗香。事同惜水。越度
大海。號曰牢船。生長善牙。又稱平地。是以
菩薩禀受微塵不缺。羅漢護持纖芥無犯。寧
當抱渇而死弗飮水蟲。乃可被繋而終無傷
草葉。書云。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言行忠
信。戰戰兢兢。豈可放縱心馬不加轡勒。馳
騁情&T026260;都無制鎖。浮嚢既毀前路何期。徳瓶
已破勝縁長絶。或復要聚惡人朋結凶黨。更
相扇動備造愆瑕。無慚無愧。不羞不恥。日更
増甚。轉復沈浮。似若葶藶艾蒿枝葉皆苦訶
梨菓樹遍體無甘。從明入闇無復出期。劫數
既遙痛傷難忍。於是&T055114;湯奔沸猛氣衝天。鑪
炭赫曦爆聲烈地。鎔銅灌口則腹爛肝銷。銅
柱逼身則骨肉倶盡。宛轉嗚呼何可言念。如
斯等苦寔由毀戒也
勸持部第二
如大莊嚴論云。若能至心持戒乃至歿命得
現果報。我昔聞。難提跋提城有優婆塞。兄
弟二人。並持五戒。其弟爾時卒患脇痛氣將
欲絶。時醫語之。食新殺狗肉。并使服酒所患
必除。病者白言。其狗肉者爲可於市買索食
之。飮酒之事願捨身命。終不犯戒而服於酒。
其兄見弟極爲困急。齎酒語弟。捨戒服酒。
以療其病。弟白兄言。我雖病急。願捨我身
命。不犯戒而飮此酒。即説偈言
    怪哉臨命終 破我戒瓔珞
    以戒莊嚴身 不用殯葬具
    人身既難得 遭値戒復難
    願捨百千命 不毀破禁戒
    無量百千劫 時乃値遇戒
    閻浮世界中 人身極難得
    雖復得人身 値正法倍難
    時復値法寶 愚者不知取
    善能分別者 此事亦復難
    戒寶入我手 云何復欲奪
    乃是怨憎者 非我之所親
兄聞是已。答其弟言。我以親故不爲沮壞。弟
白兄言。非爲親愛乃是歿敗。即説偈言
    我欲向勝處 毀戒令墮墜
    捨戒乃如是 云何名親愛
    我勤習戒根 乃欲見劫奪
    所持五戒中 酒戒最爲重
    今欲強毀我 不得名爲親
兄問弟言。云何以酒爲戒根本耶。弟即説
偈。以答兄言
    若於禁戒中 不盡心護持
    便爲違大悲 草頭有酒滴
    尚不敢甞觸 以是故我知
    酒是惡道因 在家修多羅
    説酒之惡報 唯佛能分別
    誰有能測量 佛説身口意
    三業之惡行 唯酒爲根本
    復墮惡行中 往者優婆夷
    以酒因縁故 遂毀餘四戒
    是名惡行數 酒爲放逸根
    不飮閉惡道 能獲信樂心
    去慳能捨財 首羅聞佛説
    能獲無量益 我都無異意
    而欲毀犯者 略説而言之
    寧捨百千命 不毀犯佛教
    寧使身乾枯 終不飮此酒
    假使毀犯戒 壽命百千年
    不如護禁戒 即時身命滅
    決定能使差 我猶故不飮
    況今不定知 爲差爲不差
    作是決定心 心生大歡喜
    即獲見眞諦 所患得消除
惟大智之人厭世修道。雖具持戒。内懷定慧。
不現持相。内言實徳。故華嚴經云。何等爲
離邪命戒。此菩薩不作持戒淨相欲使他知
内無實徳現實徳相。但持淨戒一向求法。
究竟薩婆若。何等爲不起惡戒。此菩薩不自
高貴言我持戒。見犯戒人亦不致呵令其憂
惱。但一其心持清淨戒。勝果剋得不須

又菩薩藏經云。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行尸波
羅蜜多故。獲得十種清淨尸羅。汝應知之。何
等爲十。一者於諸衆生曾無損害。二者於他
財物不行劫盜。三者於他妻妾遠諸染習。四
者於諸衆生不興欺誑。五者和合眷屬無有
乖離。六者於諸衆生不起麁言。由能堪忍彼
惡言故。七者遠離綺語。凡有所言諦審説故。
八者遠諸貪著。於他受用無我所故。九者遠
離瞋恚。善能忍受麁言辱故。十者遠離邪見。
由不敬事諸餘天仙及神鬼故
又大寶積經云。第二持十善業戒者。有五事
利益。一能制惡行。二能作善心。三能遮煩惱。
四成就淨心。五能増長戒
若人善修不放逸行。八萬四千無量戒品。悉
皆在十善戒中
又月燈三昧經云。佛言。若有菩薩能淨持戒
有十種利益。何等爲十。一滿足一切智。二如
佛所學而學。三智者不毀。四不退誓願。五安
住於行。六棄捨生死。七慕樂涅盤。八得無
纒心。九得勝三昧。十不乏信財
又六度集經云。復有四種持戒具足智慧。何
等爲四。一持戒常演説法。二持戒常勤求法。
三持戒正分別法。四持戒迴向菩提
引證部第三
如大莊嚴論説。我昔曾聞。有諸比丘與諸賈
客入海採寶。既至海中船舫破壞。爾時有一
年少比丘。捉得一枚版。上座比丘不得*版
故。將沒水中。于時上座恐怖惶懼恐爲水漂。
語年少言。汝寧不憶佛所制戒。當敬上座。汝
所得*版應以與我。爾時年少即便思惟。如來
世尊實有斯語。諸有利樂應先與上座。復作
是念。我若以*版用與上座必沒水中。洄澓
波浪大海之難。極爲深廣。我於今者命將不
全。又我年少初始出家未得道果。以此爲憂。
我今捨身用濟上座。正是其時。作是念已而
説偈言
    我爲自全濟 爲隨佛語勝
    無量功徳聚 名稱遍十方
    躯命極鄙賤 云何違聖教
    我今受佛戒 至死必堅持
    爲順佛語故 奉*版遺身命
    若不爲難事 終不獲難果
    我若持此*版 必渡大海難
    若不順聖旨 將沒生死海
    我今沒水死 雖死猶名勝
    若捨佛所教 失於天人利
    及以大涅槃 無上第一樂
説是偈已。即便捨*版持與上座。既授*版已。
於時海神感其精誠。即接年少比丘置於岸
上。海神合掌白比丘言。我今歸依堅持戒者。
汝今遭是厄難之事。能持佛戒。海神説偈報

    汝眞是比丘 實是苦行者
    號爾爲沙門 汝實稱斯名
    由汝徳力故 衆伴及財寶
    得免大海難 一切安隱出
    汝言誓堅固 敬順佛所説
    汝是大勝人 能除衆患難
    我今當云何 而不加擁護
    見諦能持戒 斯事不爲難
    凡夫不毀禁 此乃名希有
    比丘處安隱 清淨自謹愼
    能不毀禁戒 此亦未爲難
    未獲於道迹 處於大悑畏
    捨己所愛命 護持佛教戒
    難爲而能爲 此最爲希有
又論云。我昔曾聞。有一比丘。次第乞食。至穿
珠家立於門外。時彼珠師爲於國王穿摩尼
珠。比丘衣赤往映彼珠。其色紅赤。彼穿珠
師。即入其舍。爲比丘取食。時有一鵝見珠赤
色。其状似肉。即便呑之。珠師持食以施比丘。
尋即覓珠不知所在。此珠價貴。珠師貧急語
比丘言。得我珠耶。比丘恐殺鵝取珠。當設何
計得免斯患。即説偈言
    我今護他命 身分受苦惱
    更無餘方便 唯以命代彼
    若言他持去 此言復不可
    説自得無過 不應作妄語
    我今捨身命 爲此鵝命故
    故縁我護戒 因用成解脱
爾時珠師雖聞斯偈。語比丘言。若不見還汝
徒受苦。終不相置。比丘即四向望無可恃怙。
如鹿入圍莫知所趣。比丘無救亦復如是。爾
時比丘即自歛身端正衣服。彼人語比丘言。
汝今與我鬪耶。比丘答言。不共汝鬪。我自共
結使鬪。又説偈言
    我捨身命時 墮地如乾薪
    當使人稱美 爲鵝能捨身
    亦使於後人 皆生憂苦惱
    而捨如此身 聞者勸精進
    修行於眞道 堅持於禁戒
    有便毀禁者 願樂於持戒
時穿珠師即加打棒。以兩手并頭並皆被
縛。四向顧望莫知所告。而作是念。生死受苦
皆應如是。又説偈言
    我於過去世 婬盜捨身命
    如是不可數 羊鹿及六畜
    捨身不可計 彼時虚受苦
    爲戒捨身命 勝於毀禁戒
    假欲自擁護 會歸於當滅
    不如爲持戒 爲他護身命
    捨此危脆身 以取解脱命
    我著糞掃衣 乞食以爲業
    住止於樹下 以何因縁故
    乃當作盜賊 汝宜善觀察
爾時珠師語比丘言。何用多語。遂加繋縛。倍
更撾打。以繩急絞耳眼口鼻盡皆血出。時彼
鵝者即來食血。珠師瞋忿打鵝即死。比丘問
言。此鵝死活。珠師答言。鵝今死活。何足故
問。時彼比丘即向鵝所。見鵝既死洟泣不
樂。即向鵝説偈言
    我受諸苦惱 望使此鵝活
    今我命未絶 鵝在我前死
    我望護汝命 受是極辛苦
    何意汝先死 我果報不成
珠師問比丘言。鵝今於汝竟是何親。愁惱乃
爾。比丘答言。不滿我願所以不樂。珠師問
言。欲作何願。比丘以偈答言
    菩薩往昔時 捨身以貿鴿
    我亦作是意 捨命欲代鵝
    我得最勝心 欲全此鵝命
    久住常安樂 由汝殺鵝故
    心願不滿足
爾時比丘更具説已。珠師即開鵝腹而還得
珠。既見珠已便擧聲號哭。語比丘言。汝護
鵝命不惜於身。使我造此非法之事。即説偈

    汝藏功徳事 如似灰覆火
    我以愚癡故 燒然數百身
    汝於佛標相 極爲甚相稱
    我以愚癡故 不能善觀察
    爲癡火所燒 願當暫留住
    少聽我懺悔 猶如脚跌者
    按地還得起 南無清淨行
    南無堅持戒 遭是極苦難
    不作毀缺行 不遇如是惡
    持戒非希有 要當値此苦
    能持禁戒者 是則名爲難
    爲鵝身受苦 不犯於禁戒
    此事實難有 懺悔既訖已
    即放比丘還
又大莊嚴論説。有諸比丘。曠野中行。爲賊劫
掠。剥脱衣裳。時此群賊懼諸比丘往告聚落。
盡欲殺害。賊中一人先曾出家。語同伴言。今
者何爲盡欲殺害。比丘之法不得傷草。今者
以草繋諸比丘。彼畏傷故終不能得四向馳
告。賊即以草而繋縛之。捨之而去。諸比丘等
既被草縛。恐犯禁戒不得挽絶。身無衣服爲
日所炙。蚊虻蠅蚤之所唼嬈。從旦被縛至於
日夕。轉到日沒晦冥大暗。夜行禽獸交横馳
走。甚可*悑畏。有老比丘語諸年少。説偈誡

    若有智慧者 能堅持禁戒
    求人天涅槃 稱意而獲得
    名稱普聞知 一切咸供養
    必得人天樂 亦獲解脱果
    伊羅鉢龍王 以其毀禁戒
    損傷樹葉故 命終墮龍中
    諸佛悉不記 彼得出龍時
    能堅持禁戒 斯事爲其難
    戒相極衆多 分別曉了難
    如劍林棘叢 處中多傷毀
    愚劣不堪任 護持如此戒
是諸比丘爲苦所逼。不得屈伸及以轉動。恐
傷草命。唯當護戒至死不犯。即説偈言
    我等往昔來 造作衆惡業
    或得生人道 竊盜婬他妻
    王法受刑戮 計算不能數
    復受地獄苦 如是亦難計
    或受畜生身 牛羊及雞犬
    獐鹿禽獸等 爲他所殺害
    喪身無崖限 未曾有少利
    我等於今者 爲護聖戒故
    分捨是微命 必獲大利益
    我等今危厄 必定捨躯命
    若當命終後 生天受快樂
    若毀犯禁戒 現在惡名聞
    爲人所輕賤 命終墮惡道
    今當共立要 於此至歿命
    假使此日光 暴我身命乾
    我要持佛戒 終不中毀犯
    假使遇惡獸 掴裂我身
    終不敢毀犯 釋師子禁戒
    我寧持戒死 不願犯戒生
諸比丘等聞老比丘説是偈已。各正其身不
動不搖。譬如大樹無風之時枝葉不動。時彼
國王遇出畋獵。漸漸游行至諸比丘所繋之
處。王遙見之心生疑惑。謂是露形尼揵子
等。遣人往看。諸比丘等深生慚愧。障蔽其身
使人審知釋子沙門。何以知之。右肩黒故。即
便還白言。大王。彼是沙門。非爲尼*揵。即説
偈言
    王今應當知 彼爲賊所劫
    慚愧爲草繋 如鉤制大象
于時大王聞是事已。深生疑怪。默作是念。我
今宜往彼比丘所。作是念已。即説偈言
    青草用繋手 猶如鸚鵡翅
    又如祠天羊 不動亦不搖
    雖知處危難 默住不傷草
    如林爲火焚 犛牛爲尾死
説是偈已。往至其所。以偈問曰
    身體極丁壯 無病似有力
    以何因縁故 草繋不動搖
    汝等豈不知 身自有力耶
    爲祝所迷惑 爲是苦行耶
    爲自厭患身 願速説其意
於是比丘。以偈答王曰
    守諸禁戒故 不敢挽頓絶
    佛説諸草木 悉是鬼神
    我等不敢違 是以不能絶
    如似*祝場中 爲蛇畫境界
    以神*祝力故 毒蛇不敢度
    牟尼尊畫界 我等不敢越
    我等雖護命 會歸於磨滅
    願以持戒死 終不犯戒生
    有徳及無徳 倶共捨壽命
    有徳慧命存 并復有名稱
    無徳喪慧命 亦復失名譽
    我等諸沙門 以持戒爲力
    於戒爲良田 能生諸功徳
    生天之梯蹬 名稱之種子
    得聖之橋津 諸利之首目
    誰有智慧者 欲壞戒徳瓶
爾時國王聞説偈已。心甚歡喜。即爲比丘解
草繋縛。而説偈言
    善哉能堅持 釋師子所説
    寧捨己身命 護法不毀犯
    我今亦歸命 如是顯大法
    歸依離熱惱 牟尼解脱尊
    堅持禁戒者 我今亦歸命
感應縁略引
二驗
梁沙門釋法聰
隋沙門釋法充
南梁襄陽景空寺釋法聰。南陽新野人。
卓然神正性潔如玉。蔬藿是甘無求滋饌。因
至襄陽繖蓋山白馬泉。築室方丈。以爲栖心
之宅。入谷兩所置蘭若舍。今巡山者尚識故
基焉。初梁晋安王承風來問。將至禪室。馬騎
相從。無故却退。王慚而返。夜感惡夢。後更
再往。馬退如故。王乃潔齋躬盡虔敬。方得
進見。初至寺側。但覩一谷猛火洞然。良久
佇望。忽變爲水。經停傾仰。時水滅堂現。以
事相詢。乃知爾時入水火定也。堂内所坐繩
床兩邊。各有一虎。王不敢進聰乃以手按頭
著地。閉其兩目召王令前。方得展禮。因告
境内多弊虎災。請聰救援。聰即入定。須臾有
十七大虎來至便與受三歸戒。勅勿犯暴百
姓。又命弟子。以布繋諸虎頸。滿七日已當來
於此。王至期日設齋衆集。諸虎亦至。便與
飮食解布。遂爾無害。其日將王臨白馬泉。
内有白龜。就聰手中取食。謂王曰。此是雄
龍。又臨靈泉。有五色鯉魚。亦就手食。云此
是雌龍。王與群吏嗟賞其事。大施而旋。有凶
左右數十壯人。夜來欲劫所施之物。遇虎哮
吼遮遏其道。又見大人倚立禪室。傍有松樹
止到其膝。執金剛杵將有守護。竟夜迴遑
日午方返。王怪其來方以事首。遂表奏聞。
初聰住禪堂。毎有白鹿白雀馴服栖止。行
往所及慈救爲先。因見屠者驅猪百餘頭。聰
三告曰。解脱首楞嚴。猪遂繩解散去。諸
大怒。將事加手。並仡然不動。便歸悔過罪。
因斷殺業。又於漢水漁人牽網。如前三告。引
網不得。方復歸心空網而返。又荊州苦旱。長
沙寺遣僧至聰所請雨。使還大降。陂池皆滿。
後卒於江陵天宮寺。即是梁太初年也。其
寺現有碑記
隋江州廬山化城寺釋法充。俗姓畢。九江人
也。常誦法華大品。末住廬山半頂化城寺修
定。自非僧事未嘗安履。毎勸僧衆無以女人
入寺。上損佛化下墜俗謠。然以寺基事重有
不從者。充歎曰。生不値佛已是罪縁。正教
不行義須早死。何慮方土不奉戒乎。遂於此
山香鑪峰。自投而下。誓粉身骨。用生淨土。便
於中虚頭忽倒上。冉冉而下處於深谷。不損
一毛。寺衆不知。後有人上峰頂路望下。千
有餘仞聞人語聲。就而尋之。乃是充也。身
命猶存口誦如故。迎還至寺。僧感死諫爲斷
女人。經于六年方乃卒也。時屬隆暑屍不臭
爛。時當開皇之末年也右二驗出
唐高僧傳
忍辱部第三別四部
  述意部  勸忍部  忍徳部
引證部
述意部第一
蓋聞。忍之爲徳最是尊上。持戒苦行所不能
及。是以羼提比丘。被刑殘而不恨。忍辱仙
主。受割截而無瞋。且慈悲之道。救拔爲先。
菩薩之懷。愍惻爲用。常應遍游地獄代其受
苦。廣度衆生施以安樂。豈容微復觸惱大生
瞋恨。乃至惡眼出聲慘顏厲色。遂相捶打便
以杖加。或父子兄弟自相損害。朋友眷屬反
更侵傷。惡逆甚於鴟梟。含毒逾於蜂蠆。所
以歴劫怨讎生生不絶也
勸忍部第二
如菩薩藏經云。夫忿恚者。速能損害百千大
劫所集善根。若能善根爲瞋害已。復當經
於百千大劫方始勤苦修行聖道。若如是者。
阿耨菩提極難可得。是故我當被忍辱鎧。以
堅固力摧忿恚軍。舍利子。我今爲汝廣説其
事。我念過去。爲大仙人。名修行處。時有惡
魔。化作五百健罵丈夫。常尋逐我興諸惡
罵。晝夜去來行住坐臥僧坊靜室聚落俗家。
若在街衖。若空閑處。隨我坐立。是諸化魔
以麁惡言毀罵訶責。滿五百年未曾休廢。舍
利子。我自憶昔五百歳中爲諸魔羅之所訶
毀。未曾於彼起微恨心。*常興慈救而用觀

又成實論云。惡口罵辱小人不堪如石雨鳥。
惡口罵詈大人堪受如華雨象。行者常觀前
人本末因縁。或於過去爲我父母養育我身。
不避罪福。未曾報恩。何須起瞋。或爲兄弟妻
子眷屬。或是聖人昔爲善友。凡情不識何須
加毀
又攝論云。由觀五義以除瞋恚一觀一切衆
生。無始已來於我有恩。二觀一切衆生。*常
念念滅。何人能損何人被損。三觀唯法無衆
生有何能損及所損。四觀一切衆生皆自受
苦。云何復欲加之以苦。五觀一切衆生皆是
我子。云何於中欲生損害。由此五觀故能滅

又報恩經云。假使熱鐵輪在我頂上旋。終不
爲此苦而發於惡
成論云。行慈心者。臥安覺安。不見惡夢。天
護人愛。不毒不兵。水火不喪
又四分律偈云
    忍辱第一道 佛説無爲最
    出家惱他人 不名爲沙門
又遺教經云。能行忍者。乃可名爲有力大人
又經云。見人之過口不得言。己身有惡則應
發露
又書云。聞人之過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
口不得言
又經云。讃人之善不言己美
又書云。君子揚人之美不伐其善
又經云。布施不望彼報。若得人惠。毫髮已上
皆當*祝願慚愧奉受
又書云。公子有徳於人。願公子忘之。人有徳
於公子。願公子勿忘
又云。施人愼勿念。受施愼勿忘
又經云。恕己可爲喩。勿殺勿行杖
又書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知内外
教其本均同。雖形有黒白。然立行無殊。若乖
斯旨便同鄙俗何依内外。如經云。佛爲衆生
説法斷除無明暗惑。猶若良醫隨疾授藥。是
名内教
又書云天道無親唯仁是興。是名外教
又若出家之人能觀苦空無常無我。厭離生
志求出世。是爲依内。若乖斯行翻爲外
俗。在家之人。若能厭捨俗情欣慕高志。專
崇三寶修持四徳。奉行孝悌仁義禮智。貞和
愛敬。能行斯行。翻同爲内。若違斯旨還同
外道。在俗之人。能隨内教。便寤眞理心常
會道。漸進勝途至趣菩提。既知如是。欲行
此行。唯須自卑。推徳與他。如拭塵巾。攬垢
向己。持淨與人。故經云。退而得者佛道也
故書云。君子讓而得之爲是義故。常須進勝
他人。*常須剋責己躬也
忍徳部第三
如大寶積經云。第三忍辱有十事。一不觀於
我及我所相。二不念種性。三破除憍慢。四
惡來不報。五觀無常想。六修於慈悲。七心不
放逸。八捨於飢渇苦樂等事。九斷除瞋恚。十
修習智慧。若人能成如是十事。當知是人能
修於忍
又月燈三昧經云。佛言。若有菩薩住於慈忍。
有十種利益。何等爲十。一火不能燒。二刀不
能割。三毒不能中。四水不能漂。五爲非人所
護。六得身相莊嚴。七閉諸惡道。八隨其所樂
生於梵天。九晝夜常安。十其身不離喜樂。又
私呵三昧經云。佛言。忍有六事。得一切智。
何等爲六。一得身力。二得口力。三得意力。四
得神足力。五得道力。六得慧力
又六度集經云。復有四種忍辱具足智慧。何
等爲四。一於求法時忍他惡罵。二於求法時
不避飢渇寒熱風雨。三於求法時隨順和
阿闍梨行。四於求法時能忍空無相無願
又比丘避女人惡名經偈云
    雖聞多惡名 苦行者忍之
    不應苦自言 亦不應起惱
    聞聲恐*悑者 是則林中獸
    是輕躁衆生 不成出家法
    仁者當堪耐 下中上惡聲
    執心堅住者 是則出家法
    不由他人語 令汝成劫賊
    亦不由他語 令汝得羅漢
    如汝自知己 諸天亦復知
引證部第四
如五分律云。佛告諸比丘。過去世時。阿練
若池水邊有二雁。與一龜共結親友。後時池
水涸竭。二雁作是議言。今此池水涸竭。親
友必受大苦。議已語龜言。此池水涸竭。汝
無濟理。可銜一木。我等各銜一頭。將汝著
大水處。銜木之時愼不可語。即便銜之。經
過聚落。諸小兒見皆言。雁銜龜去。龜即瞋
言。何預汝事。即便失木。墮地而死。爾時世尊
因此説偈言
    夫士之生 斧在口中 所以斫身
    由其惡言 應毀反譽 應譽反毀
    自受其殃 終無復樂
佛言。龜者調達是也。昔以瞋語致有死苦。今
復瞋罵如來墮大地獄
又法句喩經云。昔者羅雲未得道時。心性麁
獷言少誠信。佛勅羅雲。汝到賢提精舍中住。
守口攝意勤修經戒。羅雲奉教作禮而去。住
九十日慚愧自悔。晝夜不息。佛往見之。羅
雲歡喜趣前禮佛。安繩床坐。佛踞繩床。告
羅雲曰。澡槃取水。爲吾洗足。羅雲受教爲
佛洗足。洗足已訖佛語羅雲。汝見澡*槃中
洗足水不。羅雲白佛。唯然見之。佛語羅雲。
此水可用食飮以不。羅雲白言。不可復用。
所以者何。此水本實清淨。今以洗足受於塵
垢。是故不可復用。佛語羅雲。汝亦如是。雖
爲吾子國王之孫。捨世榮祿得爲沙門。不念
精進攝身守口。三毒垢穢充滿胸懷。亦如此
水不可復用。佛語羅雲。棄澡*槃中水。羅雲
即棄。佛語羅雲。澡*槃雖空可用盛飮食不
耶。白佛言。不可復用。所以然者。用有澡*槃
之名曾受不淨故。佛語羅雲。汝亦如是。雖
爲沙門。口無誠信。心性剛強。不念精進。曾
受惡名。亦如澡*槃不中盛食。佛以足指撥
却澡*槃。應時輪轉而走自跳而墮。數返乃
止。佛語羅雲。汝寧惜澡*槃恐破不。羅雲白
佛。洗足之器賤價之物。意中雖惜不大殷勤。
佛語羅雲。汝亦如是。雖爲沙門不攝身口。麁
言惡説多所中傷。衆所不愛智者不惜。身死
神去輪轉三塗。自生苦惱。無量諸佛賢聖所
不愛惜。亦如汝言不惜澡*槃。羅雲聞之慚愧
*悑悸。譬如戰象兩牙二耳四脚及尾九兵皆
嚴先須護鼻。所以者何。象鼻軟脆中箭即死。
人犯九惡唯當護口。所以護口。當畏三塗十
惡盡犯。不護口者如象損鼻。人犯十惡不惟
三塗毒痛辛苦。即説偈云
    我如象鬪 不恐中箭 常以誠信
    度無戒人 譬象調伏 可中王乘
    調爲尊人 乃受誠信
羅雲聞佛懇惻之誨。感激自厲剋骨不忘。
精進柔和懷忍如地。識想靜寂即得阿羅漢

又羅雲忍辱經云。爾時羅雲向一不信婆羅
門家乞食。悋惜不與。羅雲被打頭破血出。復
撮沙投鉢中。羅雲含忍心不加報。即持鉢
至河洗頭鉢已。而自説云。我自行分衞。無
事横忓我。我痛斯須間。奈彼長苦何。猶如
利劍割臭屍。臭屍不知痛。非劍之不利。又如
天甘露飼彼溷猪食。溷猪捨之走。非是甘露
之不美。我以佛眞言訓世凶愚。凶愚不思。豈
不然乎。還已白佛佛言。夫惡心之興。是
之衰。輕薄惡人。命終于夜半。當入無擇地獄
之中。獄鬼加痛。毒無不至。八萬四千歳其壽
乃終。魂神更受含毒蟒身。毒還自害。其身
終而復始。續受蝮形。常食沙土。萬歳乃畢。
以瞋恚意向持戒人。故受毒身。以沙土投鉢
中故。世世食沙土而死。罪畢爲人。母懷之時
當有重病。家中日耗。兒生鈍頑。都無手足。
其親驚怪。皆曰何妖來爲不祥。即取捐之著
于四衢。路人往來無不愕然。競以瓦石刀杖
撃頭。陷腦窮苦旬日乃死。死後魂靈即復更
生。輒無手足。鈍頑如前。經五百世重罪乃
畢。後生爲人常有頭痛之患。夫人處世不能
忍者。所生之處不値佛世。違法遠僧。常在三
塗。若蒙餘福。得出爲人。禀性常愚凶虐自
逐。爲人醜陋衆所惡憎。生輒貧窮聖賢不

又雜阿含經云。爾時尊者舍利弗。大目
連。住耆闍崛山中。時尊者舍利弗新&T061269;髮。時
有伽吒及優波伽吒鬼。優波伽吒鬼見尊者
舍利弗新&T061269;鬚髮。語伽吒鬼言。我今當往打
彼沙門頭。伽吒鬼言。汝莫作是語。此沙門大
徳大力。汝莫起瞋長夜得大不饒益苦。如是
再三説。時優波伽吒鬼再三不用伽吒鬼語。
即以手打尊者舍利弗頭。打已尋自言。喚燒
我伽吒煮我伽吒。再三喚已陷入地中。墮阿
鼻地獄。目連聞舍利弗爲鬼所打。即往問
言。云何尊者苦痛可忍不。舍利弗答言。尊者
目連雖復苦痛意能堪忍。不至大苦。目連語
舍利弗言。奇哉尊者舍利弗。眞爲大徳大力。
此鬼若以手打耆闍崛山者。能令碎如糠糩。
況復打人而不苦痛。爾時舍利弗語目連。我
實不大苦痛。時舍利弗大目揵連。共相慰勞。
時世尊以天耳聞其語聲已。即説偈言
    其心如剛石 堅住不傾動
    染著心已離 瞋者不反報
    若如此修心 何有苦痛憂
又新婆沙論云。曾聞過去此賢劫中。有王名
羯利。時有仙人。號爲忍辱。住一林中勤修苦
行。時羯利王除去男子。與内宮眷屬作諸伎
樂。游戲林間縱意娯樂。經久疲厭而便睡眠。
内宮諸女爲華果故游諸林間。遙見仙人。於
自所止端身靜思。便馳趣之。皆集其所。到
已頂禮圍繞而坐。仙人即爲説欲之過。所謂
諸欲皆是不淨臭穢之法。是可呵責。是可厭
患。誰有智者當習近之。諸姉皆應生厭捨離。
王從睡覺不見諸女。便作是念。將無有人誘
奪去耶。即拔利劍處處求覓。乃見諸女在仙
人邊圍繞而坐。生大瞋恚。是何大鬼誘我諸
女。即前問之。汝是誰耶。答言。我是仙人。復
問。在此作何事耶。答言。修忍辱道。王作是
念。此人見我瞋故便言我修忍辱。我今試之。
即復問言。汝得非想非非想處定耶。答言。不
得。次第責問。乃至汝得初靜慮耶。答言。不得。
王倍瞋忿。語言。汝是未離欲人。云何恣情觀
我諸女。復言我是修忍辱人。可申一臂試
能忍不。爾時仙人便申一臂。王以利劍斬之。
如斷藕根墮於地上。王復責問。汝是何人。答
言。我是修忍辱人。時王復命申餘一臂。即復
斬之。如前責問。仙人亦如前答言。我是修忍
辱人。如是次斬兩足復截兩耳。又割其鼻。一
一責問答皆如前。令仙人身七分墮地。作七
瘡已王心便止。仙人告言。王今何故自生疲
厭。假使斷我一切身分。猶如芥子乃至微塵。
我亦不生一念瞋忿。所言忍辱終無有二。復
發是願。如汝今日我實無辜。而斷我身令成
七分。作七瘡孔。我未來世得阿耨菩提時。以
大悲心不待汝請。最初令汝修七種道。斷七
隨眠。當知爾時忍辱仙人者。即今世尊釋迦
牟尼是。羯利王者。即今具壽憍陳那是。
故憍陳那見聖諦已。佛以神力除彼闇障。令
其憶念過去世時。使便自見爲羯利王佛爲
仙人。自以利劍斷佛七支作七瘡孔。佛不瞋
恨*反以誓願欲饒益之。佛豈違背昔願。憍陳
那聞已極懷恥愧。合掌恭敬
法苑珠林卷第八十二



法苑珠林卷第八十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六度篇第八十五之四
精進部第四 別四部
  述意部 懈墮部 策修部 進益部
述意部第一
夫忍行之情猶昧。審的之旨未顯。所以策
令心不懈。是故經曰。汝等比丘。當勤精進。
十力慧日既已潜沒。汝等當爲無明所覆。又
言。闡提之人屍臥終日。當言成道無有是處。
釋論云。在家懈怠失於俗利。出家懶*墮喪
於法寶。是以斯那勇猛諸佛稱揚。迦葉精奇
如來述讃。書云。夙興夜寐。竭力致身。乃曰
忠臣。方稱孝子。故知放逸懈怠之所不尚。精
進劬勞無時不可。豈得恣其愚懷縱情憍蕩。
致使善根種子不復開敷。道樹枝條彌加枯
瘁。況復命屬死王名繋幽府。奄歸長夜頓罷
資糧。冥曹拷問將何酬答。當於此時悔
何及。是故令者勸諸行人。聞身餘力預備前
糧。常須檢校三業。勿令違於六時。毎於晝
夜。從旦至中。從中至暮。從暮至夜。從夜至
曉。乃至一時一剋。一念一刹那。檢校三業。
幾心行善。幾心行惡。幾心行孝。幾心行逆。幾
心行厭離財色心。幾心行貪著財色心。幾心
行人天善根業。幾心行三塗不善業。幾心厭
離名聞著我心。幾心貪求名聞著我心。幾心
欣修三乘出世心。幾心輕慢三乘深樂世間
心。如是善惡日夜相違。行者常須檢校勿令
放逸墮於邪網。常省三業遞相誡勗。心口相
訓。心語口言。汝常説善莫説非法。口還語心。
汝思正法莫思非法。心復語身。汝勤精進莫
行懈怠。如是我心自制我口自愼我身自禁。
如是自策足得高昇。何勞他控横起怨憎。故
經曰。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定生善道。身
行惡口行惡意行惡。定生惡趣。又如駃騠
顧影馳走不同駑畜加諸杖捶。若不自誡要
假他呵。反増觸惱益罪尤深也
懈*墮部第二
如菩薩本行經云。佛告阿難。夫懈怠者衆行
之累。居家懈怠則衣食不供。産業不擧。出家
懈怠不能出離生死之苦。一切衆事皆由精
進而得興起。是時帝釋便説偈言
    欲求最勝道 不惜其躯命
    棄身如糞土 解了無吾我
    雖用財寶施 此事不爲難
    勇猛如是者 精進得佛疾
又増一阿含經云。若有人懈*墮種不善行。於
事有損。若能不懈*墮此最精妙。所以然者。
彌勒菩薩經三十劫應當作佛。我以精進力
勇猛之心。使彌勒在後成佛。是故當念精進
勿有懈怠
又譬喩經云。迦葉佛時有兄弟二人。倶爲沙
門。兄持戒坐禪一心求道而不布施。弟布施
修福而喜破戒。兄從釋迦出家得阿羅漢果。
衣常不充。食常不飽。弟生象中。爲象多力。能
却怨敵。國王所愛。金銀珍寶瓔珞其身。封數
百戸邑供給此象。隨其所須。時兄比丘値世
大儉。游行乞食。七日不得。末後得少麁食。劣
存命。先知此象是前世弟。便往詣象手捉
象耳。而語之言。我昔與汝倶有罪也。象思比
丘語即識宿命。見前因縁愁憂不食。象子
悑懼便往白王。王問象子。先無人犯此象
不。象子答曰。無他異人。唯一沙門來至象
邊須臾便去。王即遣人覓得沙門。問言。至
象邊何所道耶。沙門答曰。我語象云。我與
汝倶有罪耳。沙門向王具説如上。王意便寤
即放沙門
又増一阿含經云。爾時世尊與無央數之衆。
而爲説法。有一長老比丘。向世尊舒脚而睡。
有修摩那沙彌。年向八歳。去世尊不遠。結跏
趺坐。計念在前。世尊遙見長老比丘舒脚而
眠。復見沙彌端坐思惟。便説偈言
    所謂長老者 未必&T061269;鬚髮
    雖復年齒長 不免於惡行
    若有見諦法 無害於群前
    捨諸穢惡行 此名爲長老
    我今謂長老 未必先出家
    修其善本業 分別於正行
    設有年幼少 諸根無漏缺
    此謂名長老 分別正法行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頗見此長老舒脚
而睡乎。諸比丘對曰。如是悉見。世尊告曰。此
長老比丘。前五百世中*常爲龍身。今設命
終當生龍中。所以然者。無有恭敬於佛法衆。
若無恭敬之心於佛法衆者。命終皆當生龍
中汝等頗見修摩那沙彌年向八歳去我不遠
端坐思惟不。諸比丘對曰。悉見世尊。曰此
沙彌却後七日當得四神足及得四諦之法。
以是之故*常當勤加恭敬佛法之衆
又佛説馬有八態譬人經云。佛告諸比丘。馬
有弊惡八態。何等爲八。一態者解覊韁
掣車欲走。二態者車駕跳踉欲齧其人。三
態者便擧前兩足掣車而走。四態者便&T050460;
軨。五態者使人立持軛摩身拶車却行。六
態者便傍行斜走。七態者便掣車馳走得値
濁泥止住不行。八態者懸&MT04772;餧之熟視不食。
其主牽去欲駕之時。遽含噏噬飮食不得。佛
言。人亦有弊惡八態。何等爲八。一態者聞説
經便走不欲樂聽。如馬解覊韁掣車走時。二
態者聞説經意不解不知語所趣向。便瞋跳
*踉不欲樂聞。如馬駕車時跳*踉欲齧人時。
三態者聞説經便逆不受。如馬擧前兩脚掣
車走時。四態者聞説經便罵。如馬&T050460;車軨時。
五態者聞説經便起去。如馬人立持軛摩身
*拶車却行時。六態者聞説經不肯聽俾頭
斜視耳語。如馬傍行斜走時。七態者聞説
經。便欲窮難問之。不能相應答便死抵妄語。
如馬得濁泥便止不復行。八態者聞説經不
肯聽。反念婬泆多求不欲聽受。死入惡道
時乃遽欲學問行道。亦不能復得行道。如馬
&MT04772;餧之熟視不肯食。其主牽去欲駕之。乃
遽含噏噬亦不得食。佛言。我説馬有八
態。人亦有八惡態。如是比丘聞經歡喜作禮
而去
策修部第三
如持世經云。寶光菩薩於閻浮檀金佛所發
於精進。但爲入如是法方便門。二十億歳終
不生惡心。若利養心。又寶光菩薩如是精進
十二億歳。未曾發起婬怒癡心。又無量意
菩薩無量力菩薩。於四萬歳中終不睡眠。常
不滿腹食。亦不臥若坐若經行。但念五取陰

又大集經云。法語比丘二萬年中無有睡眠。
然後上昇虚空。一多羅樹。結跏趺坐。滿一千
年不動不搖。法喜爲食。獲得比智樂説無

又譬喩經云。羅閲祇國沙門。坐自誓曰。我不
得道終不起欲睡眠心。作錐長八寸刺兩髀。
痛不得眠。一年得道
又薄倶羅經云。薄倶羅稱言。我從出家以來
八十年中。未曾偃臥脇一著床背有所倚」
又遺教經云。汝等比丘。若勤精進則事無難
者。是故汝等常勤精進。譬如小水常流則能
穿石。若行者之心數數懈廢。譬如鑚火未熱
而息。雖欲得火火難可得。是名精進
又智度論云。身精進爲小。心精進爲大。外
精進爲小。内精進爲大。復次佛説意業力大
故。如仙人瞋時令大國磨滅。復次身口作
五逆罪。大果報一劫在阿鼻地獄。受意業力。
得生非有想非無想處。壽八萬大劫。亦在十
方佛國壽命無量。以是故身口精進爲*小。意
精進爲大。如是諸經廣歎精進。一心正念速
得道果。未必要須多聞
又智度論云。若人欲得所聞皆持。應當一心
憶念令念増長。於相似事。繋念令知所不見
事。如周利槃陀迦比丘。繋心拭屣物中念憶
禪定。除心垢法乃得羅漢果。彼人暗鈍令誦
掃箒兩字。猶不倶得。得掃忘箒。得箒忘掃。
如此矇鈍尚得聖道。何況利人不得聖道。天
下極鈍豈過於此。佛法貴行不貴不行。但能
勤行。縱復寡聞亦先入道
又毘婆沙論云。如二人倶至一方。一乘疾馬。
一乘鈍馬。雖乘鈍馬。以前發故。先有所至。
信解脱人。勤行精進。先至涅槃。即是周利
等也
又六度集經云。佛告弟子。當勤精進聽聞諷
誦莫得懈怠陰蓋所覆。吾念過去無數劫時。
有佛名一切度王。是時衆中有兩比丘。一名
精進辯。一名徳樂止。共聽法。精進辯者。聞
經歡喜。應時即得阿惟越致。神通具足。徳樂
止者。睡眠不覺。獨無所得。時精進辯謂徳樂
止言。佛者難値。億百千世時乃一出。當勤精
進爲衆作本。如何睡眠。時徳樂止聞其教
招便即經行。於祇樹間甫始經行。復住睡眠。
如是煩亂不能自定。詣泉側坐欲思惟。復生
睡眠。時精進辯便以善權往而度之。化作蜂
王飛趣其眼。如欲螫之。時徳樂止驚覺而坐。
畏此蜂王須臾復睡。時蜜蜂王飛入腋下螫
其胸腹。徳樂止驚心中懅悸。不敢復睡。時
泉水中有雜色華。種種鮮潔。時蜜蜂王飛住
華上食甘露味。時徳樂止端坐視之。畏復飛
來不敢睡。思惟蜂王觀其根本。蜂王食味
不出華中。須臾之頃蜂王睡眠。墮汚泥中身
體沐浴。已復還飛住其華上。時徳樂止向蜜
蜂王説偈言
    是食甘露者 其身得安隱
    不當復持歸 遍及其妻子
    如何墮泥中 自汚其身體
    如是爲無黠 毀其甘露味
    又如此華者 不宜久住中
    日沒華還合 求出則不能
    當須日光明 爾乃復得出
    長夜之疲冥 如是甚勤苦
時蜜蜂王向徳樂止説偈報言
    佛者譬甘露 聽聞無厭足
    不當有懈怠 無益於一切
    五道生死海 譬如墮汚泥
    愛欲所纒裹 無智爲甚迷
    日出衆華開 譬佛之色身
    日入華還合 世尊般泥曰
    値見如來世 當勤精進
    除去睡陰蓋 莫呼佛常在
    深法之要慧 不以色因縁
    其現有著者 當知爲善權
    善權之所度 有益不唐擧
    而現此變化 亦以一切故
時徳樂止聽聞其説。即得不起法忍。解諸法
本逮陀隣尼。佛告阿難。爾時精進辯者。今我
身是。徳樂止者。彌勒是也。我於爾時倶與
彌勒共聽經法。彌勒爾時睡眠獨無所得。我
不行善權而救度者。彌勒至今在生死中未
得度脱
又法句喩經云。昔有比丘。日至城外曠野塚
間。路由他田乃得達過。其主見已便興瞋恚。
此何道人。日此來往不修道徳。即問道人。汝
何乞士。在吾田中縱横往來。乃成人蹤。道人
報曰。吾有鬪訟。來求證人。故行田中。田主宿
縁鉤連應蒙得度。便逐道人私匿從行。見曠
間。屍骸狼藉。膖脹臭爛。鳥獸食噉。散落
異處。或有食噉盡不盡者。有似灰鴿色者。
&T038107;蟲吮&T004623;臭穢難近。比丘擧手語彼人曰。
此諸鳥獸是我證人。其人問曰。此諸鳥獸何
爲證人。汝今比丘與誰共諍。比丘報曰。心
之爲病多諸漏患。我觀此骸分別惡露。便還
房室還自觀身。從頭至足與彼無異。然此心
意流馳萬端。追逐幻僞色聲香味細滑之法。
我今欲誡心之源本。汝心當知。興起是念。
無令將吾入地獄餓鬼之中。我今凡夫未脱
諸縛。然此心賊不見從命。以是之故日往曠
野。爲説惡露不淨之想。復與心説。心爲卒
暴。亂錯不定。心今當改無造惡縁。時彼田主
聞道人教。以手揮涙哽咽難言。然彼田主。於
迦葉佛十千歳中修不淨想。尋時分別三十
六物惡露不淨。爾時比丘及彼田主。即彼曠
野大畏塚間得須陀洹道。故知前聖後聖通
誡殷勤。不得輕怠自損來報。眷屬非久。暫時
縁合。善惡交報。親疏何定。不得偏執貪著室
家。縱得榮位暫時非久。比見愚俗不知無常。
廣事宅田愛戀妻兒。貪求名利不知厭足。生
平不知修福。死去還屬他人
又法句喩經説云。昔者外國有清信士。供養
三寶初無厭極。時有沙門與共親友。逮得神
通。生死已盡。時清信士得困疾病。醫藥加
治不能得差。時婦在邊悲哀辛苦。共爲夫婦
獨受斯痛。卿設無常我何所依。兒女孤單何
所恃怙。夫聞悲戀應時即死。魂神還在婦鼻
中化作一蟲。婦甚啼哭不能自止。時道人往
與婦相見。知婿命過鼻中作蟲。故欲諫喩令
捐愁憂。婦見道人來増益悲哀。奈何和
夫婿已死。時婦洟鼻蟲便墮地。婦即慚愧欲
足蹈。道人告曰。止止莫殺。是卿夫婿。化
作此蟲。婦白道人。我夫奉經持戒。精進難
及。何縁壽終墮此蟲中。道人答曰。用卿恩愛
悲哀呼嗟。起恩愛心戀慕愁憂。用是壽終即
墮蟲中。道人爲蟲説經。卿精進奉經持法。福
應生天在諸佛前。但坐恩愛戀慕之想。墮此
蟲中亦可慚愧。蟲聞其言。心開意解。便自剋
責。即時壽終。便得上生。是以今者唯應檢校
知心善惡。改過爲福。省己爲人。不得懈怠自
損來報
進益部第四
如月燈三昧經云。佛言。若有菩薩能行精進。
有十種利益。何等爲十。一他不折伏。二得佛
所攝。三爲非人所護。四聞法不忘。五未聞能
聞。六増長辯才。七得三昧性。八少病少惱。
九隨所得食食已能消。十如憂鉢羅華不同
於朽
又大寶積經云。第四精進有十念。一念佛無
量功徳。二念法不思議解脱。三念僧清淨無
染。四念行大慈安立衆生。五念行大悲拔濟
衆苦。六念正定聚勸樂修善。七念邪定聚拔
返本。八念諸餓鬼飢渇熱惱。九念諸畜生
長受衆苦。十念諸地獄備受燒煮。菩薩如是
思惟十念三寶功徳。專念不亂。是名正念精

又六度經云。復有四種精進具足智慧。何等
爲四。一勤於多聞。二勤於總持。三勤於樂説。
四勤於正行
感應縁略引
五驗
晋沙門帛僧光
晋沙門竺曇猷
宋沙門釋僧
周沙門釋慧景
隋沙門釋曇詢
晋剡隱岳山有帛僧光。或云曇光。未詳何許
人。少習禪業。晋永和初游于江東。投剡之
石城山。山民咸云。此中舊有猛獸之災。及
山神縱暴人蹤久絶。光了無懼色。雇人開
薙負杖而前。行入數里。忽大風雨。群虎
鳴。光於山南見一石室。乃止其中安禪合
掌。以爲栖禪之處。至明旦雨息。乃入村乞
食。夕復還中。經三日乃見山神。或作虎形。
或作蛇身。競來*悑光。光一皆不恐。經三日
又夢見山神。自言。移往章安縣韓石山住。推
室以相奉。爾後採薪通流道俗宗事。樂禪來
學者。起茅茨於室側。漸成寺舍。因名隱岳。
光毎入定輒七日不起。處山五十三載。春秋
一百一十歳。晋太元之末。以衣蒙頭安坐而
卒 衆僧咸謂依常入定。過七日後怪其不起。
乃共看之。顏色如常。唯鼻中無氣。神遷雖久
而形骸不坼。至宋孝建二年。郭鴻任剡。入
山禮拜。試以如意撤胸。颯然風起衣肌消
散。唯白骨在焉。鴻大愧懼收之于室。以塼
壘其外而泥之。畫其形像。于今尚存
晋始豐赤城山有曇猷。或云法猷。燉煌人。少
居苦行習禪定。後游江左止剡之石城山。乞
食坐禪。甞行到一行蠱家乞食。猷祝願竟。
忽見蜈蚣從食中跳出。猷快食無他。後移始
豐赤城山石室坐禪。有猛虎數十蹲在猷前。
猷誦經如故。一虎獨睡。猷以如意扣虎頭訶。
何不聽經。俄而群虎皆去。有頃蟒蛇競出。
大者十餘圍。循環往復擧頭向猷。經半日復
去。後一日神現形。詣猷曰。法師威徳既重。
來止此山。弟子輒推室以相奉。猷曰。貧道尋
山願得相値。何不共住。神曰。弟子無爲不爾。
但部屬未狎法化。卒難制語。遠人來往。或
相侵觸。人神道異。是以去耳。猷曰。本是何
神。居之久近。欲移何處去耶。神曰。弟子夏帝
之子。居于此山二千餘年。寒石山是家舅所
治。當往彼住。尋還山陰廟。臨別執手贈猷香
三奩。於是鳴鞞吹角陵雲而去。赤城山有孤
巖。獨立秀出干雲。猷搏石作梯昇巖宴坐。接
竹傳水以供常用。禪學造者十有餘人。王羲
之聞而故往仰。峯高挹致。敬而返赤。城巖與
天台瀑布靈溪四明。並相連屬。而天台懸崖
峻峙峯嶺切天古老相傳云。上有精舍。
得道者居之。雖有石橋跨澗而横石斷人。且
莓苔青滑。自終古已來無得至者。猷行至橋
所。聞室中聲曰。知君誠篤。今未得度。却後
十年自當來也。猷心悵然夕留中宿。聞行道
薩聲。旦復欲前。見一人鬚眉皓白。問猷
所之。猷具答意。公曰。君生死身。何可得去。
吾是山神故相告耳。猷乃退還。道經一石室。
過中憩息。俄而雲霧晦合室中盡明。猷神色
無擾。明旦見人著單衣恰來。曰此乃僕之所
居。昨行不在。家中遂致掻動。大深愧怍。猷
曰。若是君室。請以相還。神曰。僕家室已移。
請留今住。猷停少時。猷恨不得度石橋。後
潔齋累日復欲更往。見横石洞開。度橋少許。
覩精舍神僧。果如所説。因燒香中食。食畢神
僧謂猷曰。却後十年自當來此。今未得住。於
是而返。*顧看横石還合如初。晋太元中有
星。帝並下勅諸國有徳沙門令齋懺悔
禳災。猷乃祈誠冥感。至六日旦見青衣小兒
來。悔過云。横勞法師。是夕星退。別説云。禳
星是帛僧光。未詳孰是。猷以大元之末卒
於山室。屍猶平坐而擧體緑色。晋義熙末。隱
士神世標入山登巖。故見猷屍不朽。其後欲
往觀者。輒雲霧所惑無得窺右此二
梁高僧傳
宋沙門僧規者。武當寺僧也。時京兆張瑜。于
此縣常請僧規在家供養。永初元年十二月
五日。無痾忽暴死。二日而蘇愈。自説云。五
日夜二更中。聞門衖間曉曉有聲。須臾見有
五人炳炬火執信幡徑來入屋。叱喝僧規。規
因頓臥怳然。五人便以赤繩縛將去。行至一
山都無草木。土色堅黒有類石鐵。山側左右
白骨填積。山數十里至三岐路。有一人甚長
壯。被鎧執杖。問曰。五人有幾人來。答正一
人耳。五人又將規入一道中。俄至一城。外有
屋數十。築壤爲之。屋前有立木。長十餘丈。
上有鐵梁。形如&T019889;槹。左右有匱貯土。土有
品數。或有十斛。形亦如五升大者。有一人衣
幘並赤。語規曰。汝生世時有何罪福。依實
説之。勿妄言也。規惶*悑未答。赤衣人如局
吏云。可開簿檢其罪福也。有頃吏至長木
下。提一匱土懸鐵梁上稱之。如覺低仰。吏
謂規曰。此稱量罪福之秤也。汝福少罪多。
應先受罰。俄有一人衣冠長者。謂規曰。汝沙
門也。何不念佛。我聞悔過可度八難。規於是
一心稱佛。衣冠人謂吏曰。可更爲此人稱之
既是佛弟子。幸可度脱。吏乃復上匱稱之。
秤乃正平。既而將規至監官前辯之。監
執筆觀簿遲疑久之。又有一人朱衣玄冠
印綬執玉版。來曰。算簿上未有此人名也。
監官愕然。命右右收録云。須臾見反縛向五
人來。監官曰。殺鬼何以濫將人來。乃鞭之。少
頃有使者稱天帝。喚道人來。既至帝宮經見
踐歴。略皆金寶。精光晃𦸸。不得凝視。帝左
右朱衣寶冠飾以華珍。帝曰。汝是沙門。何不
勤業。而爲小鬼横收捕也。規稽首諸佛祈恩
請福。帝曰。汝命未盡。今當還生。宜勤精進。
勿屡游白衣家。殺鬼取人亦多枉濫。如汝比
也。規曰。横濫之厄。當以何方而濟免之。帝
曰。廣設福業最爲善也。若不辦爾可作八關
齋。生免横禍死離地獄。亦其次也。語畢遣
規去。行還未久。見一精舍。大有沙門。見武當
寺主白法師弟子慧進皆在焉。居宇宏整資
待自然。規請欲居之。有一沙門曰。此是福地
非君所得處也。使者將規還至瑜家而去。何
澹之。東海人。宋大司農。不信經法多行殘害。
永初中得病見一鬼。形甚長壯牛頭人身。手
執鐵叉晝夜守之。憂*悑屏營。使道家作章符
印録。備諸禳絶而猶見如故。相識沙門慧
義。聞其病往候之。澹爲説所見。慧義曰。此
是牛頭阿旁也。罪福不昧唯人所招。君能轉
心向法。則此鬼自消。澹之迷佷不革。頃之
遂死一驗出
冥祥記
周大同二年有慧景法師爲寺主。道素高潔
有慧振法。師先於寺後山上起頭陀屋二間。
常有善神衞護。普通元年四月二十日。有
新受戒僧慧徴。往屋中誦戒。小有疲懈。山神
現形。又著烏衣。身長一丈。手執索。慧徴驚懼
還寺。普通八年四月十五日。寺僧僧覆往此
屋中誓一夏誦經。初爾一日誦習不懈。至第
二日還寺消息。須臾之間山上石下。聲如雷
電。有一塊石打屋。僧覆驚起。辭謝誦經不
敢復眠。大同四年四月十二日中。竟有一客
僧名法珍。縁家在壽陽。來寺禮拜。仍至寺後
山上。既見石窟中舊有好泉水。水甚清潔。
仍就此坐禪。俄爾之間空中有聲語令避去。
其都不動。須臾虎來。以前脚撮其頭。血流出
面。四十餘日。瘡差而去。中大同元年二月五
日。攝山神現形。著菩薩巾披袈裟。形貌極端
正。侍從左右三十餘人。一人捉香鑪在前。
來入禪堂詣弘誓法師所。自坐胡床。與法師
共語。并請寺衆行道。又至其年四月四日夜。
爾時大風禪堂僧智遠等。聞外如有數十人
行聲。至後夜見當戸邊有一木。景智遠等
仍還大寺解齋。比還開禪堂戸已見此。景
在禪床坐。見一紙書令安置故禪堂後石窟
中。慧虔初捧不移。末道當移石窟。即便輕
擧。至其年五月十四日。復更書一片石與景
遠二僧。令於禪堂後種竹。自稱名菩提
隋懷州柏尖山寺釋曇詢。俗姓楊。弘農華陰
人也。謹攝自修宗禀心學。遠訪巖隱。游至白
鹿山北霖落泉寺逢曇準禪師。授以禪法。又
往稠禪師所。問其津道。極相禮遇。善洽禪
味。後經三夏移住鹿土谷修禪。屬枯泉重出
&T064779;麋繞院。故得美水馴獸。日濟道隣。從學
之徒相慶茲瑞。時因請法暫往雲門。値徑陰
霧昏暗失路。忽蒙山神示道方會本途。此乃
化感幽冥神明翊衞。時有盜者來竊蔬菜。將
欲出園。乃爲群蜂所螫。詢聞來救。慈心將治
得全餘命。嘗有趙人遠至殷勤。致禮陳云。
弟子因病死蘇。往見閻羅王。詰問罪當就獄。
頼蒙詢師來爲請命。王因放免。生來未面遠
訪方委。又山行値二虎鬪。累日不歇。詢執錫
分之。以身爲翳。語云。汝同居林藪。計無大
乖。幸各分路。何須固忿。虎聞低頭。飮氣而
散。屡逢熊虎。交諍不歇。皆詢往救。略同前
述。入定鳥不亂。獸見如偶。又陰徳感物顯
藏仁。毎入禪定七日爲期。白虎入房同
居窟宅。獨處靜院不出十年。隋文重徳屡送
璽書。兼賜香供重疊累載。以開皇初年風疹
忽増。卒於柏尖山寺。春秋八十。初遘疾彌
留。忽有神光照燭香風拂戸。又感異鳥白頸
赤身。繞院空飛。聲唳哀切。氣至大漸。鳥住
堂基。自然狎附。不畏人物。或在房門至于臥
席。悲鳴逾甚血沸眼中。既爾往化。鳥便飛
出外空旋轉奄然翔逝。又感猛虎繞院&T049013;
兩宵霧昏三日結慘又加山崩石墜林摧澗
塞。驚動人畜恓惶失據。其哀感靈祥疇能
殫記世二驗出
唐高僧傳
法苑珠林卷第八十三



法苑珠林卷第八十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六度篇第八十五之五
禪定部第五此別五
  述意部 引證部 頭陀部 利益部
禪定部
述意部第一
夫神通勝業非定不生。無漏慧根非靜不發。
故經曰。深修禪定得五神通。心在一縁是三
昧相。書亦有言。當使形如枯木。心若死灰。
不充誳於富貴。不隕穫於貧賤。栖神冥
之内。遺形塵埃之表。故攝心一處便是功徳
叢林。散意片時即名煩惱羅刹。所以曇光釋
子降猛虎於漆前。螺髻仙人宿巣禽於頂上。
是知大士常修宴坐。不斷煩惱而入涅槃。不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891 892 893 894 895 896 897 898 899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