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法苑珠林 (No. 2122_ 道世撰 ) in Vol. 53

[First] [Prev+100] [Prev] 980 981 982 983 984 985 986 987 988 989 990 991 992 993 994 99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光欲發遣。即共執案人籌度。不解其語。
執案人云。娘子功徳力雖強。然爲先有少罪。
隨便受却身業倶淨。豈不快哉。更別引入一
大院。其門極小。亦大見有人受罪。許甚驚懼。
乃求於主者曰。生平修福何罪而至斯耶。答
曰。娘子曾以不淨盌盛食與親。須受此罪。方
可得去。遂以銅汁灌口。非常苦毒。比蘇時口
内皆爛。光即云。可於此人處受一本經記取。
將歸受持勿怠。自今已去保年八十有餘。許
生曾未誦經。蘇後遂誦得經一卷。詢訪人間
所未曾有。今見受持讀誦不闕。其經見在。
文多不載。蘇活之後吉光尚存。以後二年方
始遇害。凡諸親屬有欲死者。三年以前並於
地下預見。許之從父弟仁則説之云
驗出
冥報
法苑珠林卷第九十四



法苑珠林卷第九十五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病苦篇第九十五 此有六部
  述意部 引證部 瞻病部 醫療部
安置部 斂念部
述意部第一
夫三界遐曠六道繁興。莫不皆依四大相資
五根成體。聚則爲身。散則歸空。然風火性
殊地水質異。各稱其分皆欲求適。求適之理
既難。所以調和之乖爲易。忽一大不調四大
倶損。如地大増則形體&T065868;黒。肌肉青瘀癥
瘕結聚。如鐵如石。若地大虧則四支損弱。
或失半體。或偏枯殘戻。或毀明失聰。若水大
増則膚肉虚滿體無華色。擧身萎黄神顏
喪。手脚潢腫膀胱脹急。若水大損則痩削骨
立筋現脈沈。脣舌乾燥耳鼻焦閉。五藏内
煎津液外竭。六腑消耗不能自立。若火大
増則擧體煩&T025016;焦熱如燒。癰癤疽腫瘡痍潰
瀾。膿血流溢臭穢競充。若火大損則四體羸
瘠*腑*藏如氷。&MT02020;隔凝寒口若含霜。夏暑重
裘未甞温慰。食不消化患常嘔逆。若風大
増則氣滿胸塞*腑胃否隔。手足緩弱四體
疼痺。若風大損則身形羸瘠氣裁如線。動轉
疲乏引息如抽。咳嗽噫噦咽舌難急。腹厭背
軁心内若氷。頸筋喉脈奮作鼓脹。如是種種
皆是四大乍増乍損致有痾疾。既一大嬰羸
則三大皆苦。展轉皆病。倶生煎惱。四大交
反良由苦報。無愧無恥。無恩無義。常隨四
時資給所須。晝夜將養未曾荷恩。片失供承
便招病苦。既知無恩徒勞養育。縱加美食華
服終成糞穢。但趣得支身以除飢寒。終不爲
汝踵前蓄積。以勞我心。廢求修道。良由身
爲苦器陰是坯瓶。易損難持。四大浮虚。
相乖反。五陰縁假。多生惱患。所以禀形人
世。逢穢濁之時。受質僞身。居悑畏之境。
幽冥無量神鬼河沙。種族尤多。草籌未辯。
或依房依廟。附岳附丘。凡有含靈並皆祇響。
致使神爽冥昧識慮昏茫。至於寤寐多有恐
*悑。庶得臨危攝念。無俟三稱。在嶮逢安。寧
勞千遍。願増益神道加足威光。以善利生無
相惱害。誠言可録信驗有徴矣
引證部第二
如佛説醫經云。人身中本有四病。一地二水
三火四風。風増氣起。火増熱起。水増寒起。
土増力盛。本從是四病起四百四病。故土屬
身。水屬口火屬眼。風屬耳。火少寒多目冥。
春正月二月三月寒多。夏四月五月六月風
以西國夏中多風
微不同漢地也
秋七月八月九月熱多西國
於此
秋時熱始隆
亦不同漢地也
冬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有風有
寒。何以故春寒多者以萬物皆生以寒出故
寒多。何以故。夏風多者。以萬物榮華陰陽
合聚故風多。何以故秋熱多者。以萬物成
熟故熱多。何以故冬有風有寒者。以萬物終
亡熱去故有風寒。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
時得臥。何以故。以風多故身放。八月九月
十月十一月正月二月不時不得臥。何以故。
以寒多身縮。春三月有寒故不得食麥豆。宜
食糠米醍醐諸熱物以西國麥冷
糠米等熱也
夏三月風。不得
食芋豆*麥。宜食糠米乳酪。秋三月有熱。不
得食糠米醍醐。宜食細米糗蜜稻黍。冬三月
有風寒。陽興陰合。宜食糠米胡豆羹醍醐。有
時臥風起有時滅。有時臥火起有時滅有時
寒起有時滅。人得病有十因縁。一久坐不
臥。二食無貸。三憂愁。四疲極。五婬泆。六瞋
恚。七忍大便。八忍小便。九制上風。十制下
風。從十因縁生病。有九因縁。命未當盡爲
其横死
又智度論云。四百四病者。四大爲身常相侵
害。一一大中百一病起。冷病有二百二。水風
起故。熱病有二百二。地火起故。火熱相地堅
相。堅相故難消。難消故能起熱病。血肉筋骨
脈髓等是地分。除其業報者。一切法皆和合
因縁生也
瞻病部第三
夫四大難調六腑更反。以有報身忽嬰疚疾。
或有捨俗出家孤游獨宿。或有貧病老弱無
人侍衞。若不互看命將安寄。故四分律。佛言。
自今已去。應看病人。應作瞻病人。若欲供養
我者應。先供養病人乃。至路値五衆出家
人病佛。制七衆皆令住看。若捨而不看。皆
結有罪。故諸佛心者。以大慈悲爲體。隨順我
語。即是佛心也
如僧祇律云。若道逢出家五衆病人。即應
覓車乘馱載。令如法供養乃至死時亦應闍
維殯埋。不得捨棄。病人有九法成就必當横
死。一知非饒益食而貪食。二不知籌量。三
内食未消而食。四食未消而擿吐出。五已
消應出而強持。六食不隨病。七隨病食而不
籌量。八懈怠。九無慧
又増一阿含經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瞻
病人。成就五法。不得時差。*常在床褥。云
何爲五。一瞻病之人不別良藥。二懈怠無勇
猛心。三常喜瞋恚亦好睡眠。四但貪衣食故
瞻視病人。五不以法供養故亦不與病人語
談往返是謂瞻病之人成就五法不得時差
翻前五法
病得速差
又生經。世尊以偈讃曰
    人當瞻疾病 問訊諸危厄
    善惡有報應 如種果獲實
    世尊則爲父 經法以爲母
    同學者兄弟 因是而得度
又彌勒所問本願經云。佛語阿難。我本求道
時。勤苦無數乃得成佛。其事非一。佛言。阿
難。乃往過世時有太子。號曰所現。端正姝
好。從園觀出。道見一人得病困篤。見已有
哀傷之心。問於病人。以何等藥得療卿病。病
者答曰。唯王身血得療我病。爾時太子即以
利刀刺身出血以與病者。至心施與意無悔
恨。爾時太子者即我身是。四大海水尚可
量。我身施血不可稱限。又往過世有王太子。
號曰蓮華王。端正姝好。從園觀出。道見一
人身體病癘。見已哀念問於病者。以得何
藥療於汝病。病者答曰。得王身髓以塗我身。
其病乃愈。是時太子即破身骨。以得其髓。持
與病者。歡喜惠施心無悔恨。爾時太子者即
我身是。四大海水尚可*斗量。身髓布施不可
稱計
又往去世有王。號曰月明。端正姝好。從宮
而出。道見盲者。貧窮飢餓隨道乞丐。往趣
王所。爾時月明王。見此盲人。哀之涙出。謂於
盲者有何等藥得療卿病。盲者答曰。唯得
眼。能愈我病。眼乃得視。是時明王自取兩
眼。以施盲者。其心清然無一悔意。爾時月
明王者即我身是。須彌之山尚可稱知斤兩。
我眼布施不可稱計
佛語阿難。彌勒菩薩本求道時。不持耳鼻身
命等施以成佛道。但以善權方便安樂之行。
彼無上正眞之道。阿難白佛。以何善權
得致佛道。佛語阿難。彌勒菩薩晝夜各三正
衣束體叉手下膝著地。向十方佛説此偈言
    我悔一切過 勸助衆道徳
    歸命禮諸佛 令得無上慧
又法句喩經云。昔有一國。名曰賢提。時有
長老比丘。長病委頓羸痩垢穢。在賢提精舍
中臥。無瞻視者。佛將五百比丘往到其所。
使諸比丘傳共視之。爲作漿粥。而諸比丘聞
其臭處。皆共賤之。佛使帝釋取其湯水。佛
以金剛之手洗病比丘身體。地尋震動。豁然
大明。莫不驚肅。國王臣民天龍鬼神無央數
人。往到佛所稽首作禮。白佛言。佛爲世尊。三
界無比。道徳已備。云何屈意。洗病比丘。佛
告國王及衆會者言。如來所以出現於世。正
爲此窮厄無護者耳。供養病痩沙門道人。及
諸貧窮孤獨老人。其福無量所願如意。會當
得道。王白佛言。今此比丘宿有何罪。因病
積年療治不差。佛告王曰。往昔有王。名曰
惡行。治政嚴暴。使一多力五百主令鞭人。
五百假王威怒私作寒暑。若欲鞭者齎其
數。得物者鞭輕。不得鞭重。擧國患之。有
一賢者爲人所謀。應當得鞭。報五百言。吾
是佛弟子。素無罪過。爲人所枉。願小垂恕。
五百聞是佛弟子。輕手過鞭。無著身者。五
百壽終墮地獄中。栲掠萬毒。罪滅復出墮畜
生中。*常被撾杖。五百餘世罪畢爲人。常嬰
重病痛不離身。爾時國王者今調達是。五百
者今此病比丘是。時賢者今吾身是。吾以前
世爲其恕鞭不著身。是故世尊躬爲洗之。人
作善惡殃福隨人。雖更生死不可得免。於是
世尊即説偈言
    撾杖良善 妄讒無罪 其殃十倍
    災迅無赦 生受酷痛 形體毀
    自然惱病 失意恍惚 人所輕笑
    或縣官厄 財産耗盡 親戚離別
    舍宅所有 災火焚燒 死入地獄
    如是爲十
時病比丘聞佛此偈及宿命事。剋心自責。所
患除愈。得阿羅漢道。賢提國王。沒命奉行得
須陀洹道
又善生經云。瞻病人不應生厭。若自無物
出外求之。若不得貸三寶物看。差已十倍還
之。五百問事云。看病人將病人物。爲病人
供給所須。不問病者。或問起嫌。並不得用。
若已取者應償。不還犯重罪。又四分律云。
看病得五功徳。一知病人可食不可食。可食
便與。二不惡賤病人大小便利唾吐。三有慈
愍心。不爲衣食故看。四能經理湯藥。乃至
差。若命終。五能爲病人説法歡喜己善法
増長
藥部第四
夫人有四支五藏。壹覺壹寐。呼吸吐納精
氣往來。流而爲榮衞。彰而爲氣色。發而爲
音聲。此人之常數也。陽用其精。陰用其形。
天人所同也。及其失也。承則生熱。否則生
寒。結而爲瘤贅。陷而爲癰疽。奔而爲之惴。
竭而爲焦故。良醫導之以鍼石。救之以藥
濟。聖人和之以至徳。輔之以人事。故體有
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災也
如増一阿含經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三
大患。云何爲三。一風爲大患。二痰爲大患。
三冷爲大患。然有三良藥治。風患者蘇爲
良藥。及*蘇所作飯食。若*痰患者蜜爲良藥。
及蜜所作飯食。若冷患者油爲良藥。及油所
作飯食。是謂三大患有此三藥治。如是比丘
亦有三大患。一貪欲。二瞋恚。三愚癡。然有三
良藥治。一若貪欲起時以不淨往治。及思惟
不淨道。二若瞋恚大患者。以慈心往治。及
思惟慈心道。三若愚癡大患者。以智慧往治。
思惟因縁所起道。是謂比丘有此三大患
有此三藥治
又金光明經云。佛在世時。有持水長者。善知
醫方。救諸病苦。持水長者有子。名曰流水。端
正第一威徳具足。受性聰敏善解諸論。見諸
衆生受諸苦惱。時長者子即至父所。説偈
問言
    云何當知 四大諸根 衰損伐謝
    而得諸病 云何當知 飮食時節
    若食食已 身火不滅 云何當知
    治風及熱 水過肺病 及以等分
    何時動風 何時動熱 何時動水
    以害衆生 時父長者 即以偈頌
    解説醫方 而答其子 三月是夏
    三月是秋 三月是冬 三月是春
    是十二月 三三而説 從如是數
    一歳四時 若二二説 足滿六時
    三三本攝 二二現時 隨是時節
    消息飮食 是能益身 醫方所説
    隨時歳中 諸根四大 代謝増損
    令身得病 有善醫師 隨順四時
    三月將養 調和六大 隨病飮食
    及以湯藥 多風病者 夏則發動
    其熱病者 秋則發動 等分病者
    冬則發動 其肺病者 春則増劇
    有風病者 夏則應服 肥膩醎酢
    及以熱食 有熱病者 秋服冷甜
    等分冬服 甜酢肥膩 肺病春服
    肥膩辛熱 飽食然後 則發肺病
    於食消時 則發熱病 食消已後
    則發風病 如是四大 隨三時發
    病風羸損 補以*蘇膩 熱病下藥
    服呵梨勒 等病應服 三種妙藥
    所謂甜辛 及以*蘇膩 肺病應服
    隨時吐藥 若風熱病 肺病等分
    違時而發 應當任師 籌量隨病
    飮食湯藥
又智度論云。般若波羅蜜。能除八萬四千病
根本。此之八萬四千皆從四病起。一貪。二
瞋。三癡。四三毒等分。此之四病各分二萬一
千。以不淨觀除貪欲二萬一千煩惱。以慈悲
觀除瞋恚二萬一千煩惱。以因縁觀除愚癡
二萬一千煩惱。總用上藥除等分病二萬一
千煩惱。譬如寶珠能除黒暗。般若波羅蜜亦
能除三毒煩惱病
安置部第五
蓋聞三界之宅。寔四大之器。六塵之境。是
五陰所居。良由妄想虚搆惑倒交興。致使
萬苦爭纒百憂總萃。今既報熟命臨風燭。然
衆生貪著至死不覺。恐在舊所戀愛資財。染
著眷屬。佛教移處令生厭離。知無常將至使
興心正念也
如僧祇律云。若是大徳病者。應在露現處上
好房中。擬道俗問訊生善。瞻病人毎須燒香
然燈。香汁塗地。供待人客。依西域祇桓寺
圖云。寺西北角日光沒處爲無常院。若有病
者安置在中。堂號無常多生厭背。去者極衆。
還唯一二。其堂内安一立像金色塗者。面
向東方。當置病人在像前坐。若無力者。令
病人臥面向西方觀佛相好。其像手中繋一
五色綵幡。令病人手執幡脚作往生淨土之
意。坐處雖有便利。世尊不以爲惡。原其此
土本是雜穢之處。猶降靈俯接下類群生。況
今將命投佛。寧相棄捨。隨病人所樂何境。
或作彌陀彌勒阿閦觀音等形。如前安置。燒
香散華。供養不絶。生病者善心
斂念部第六
夫三界非有五陰皆無。四倒十纒共相和合。
一切如電。揮萬劫於俄頃。丘井易淪。終漂
沈於苦海。迷途遂遠。弱喪亡歸。區區七尺。
莫知其假。耳目之外。終自空談。靡依靡救。不
信不受。生靈一謝再返無期。所以撫心自
臨危安泰也
故十誦律云。看病人應隨病者先所習學而
讃歎之。不得毀呰退本善心
又四分律云。爲病人説法令其歡喜
又毘尼母論云。病人不用看病人語。看病人
違病者意並得罪。又華嚴經。臨終爲病人説
偈云
    又放光明名見佛 彼光覺寤命終者
    念佛三昧必見佛 命終之後生佛前
    念彼臨終勸念善 又示尊像令瞻敬
    又復勸令歸依佛 因是得成見佛光
往生論云。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成就者。
畢竟得生安樂國土。見彼阿彌陀佛。何等爲
五。一者禮拜。二者讃歎。三者作願。四者觀
察。五者迴向。又隨願往生經云。佛告普廣
菩薩。若四輩男子女人。臨終之日願生十方
佛刹土者。當先洗浴身體著鮮潔之衣。燒衆
名香懸繒幡蓋歌讃三寶讀誦尊經。爲病者
説因縁譬喩善巧言詞微妙經義。苦空非實
四大假合。形如芭蕉。中無有實。又如電光。
不得久停。故云色不久鮮當歸壞敗。精誠行
道可得度苦。隨心所願無不獲果
述曰。如前教已復將經像至病人所。題其經
名像名告語示之。使開目覩見。令其惺*寤。
兼請有徳智人讀誦大乘。揚讃唄。幡華
亂墜。宛轉目前。香氣氛氳。常注鼻根。*常
與善語勿傳惡言。以臨終時多有惡業相現
不能立志排除。是故瞻病之人。特須方便善
巧誘&T047695;使心心相續刹那不駐。乘此福力作
往生淨土之意。故智度論云。從生作善。臨
終惡念。便生惡道。從生作惡。臨終善念。而
生天上。又維摩經云。憶所修福念於淨命
又正法念經云。若有衆生持戒。於破戒病人
不求恩惠。心不疲厭。供養病人。命終生普觀
天。五欲縱逸不知厭足。而説頌曰
    紫紈未可得 漳濱徒再離
    一逢犬馬病 賁育罷驅馳
    既無九轉術 復闕萬金奇
    不著授盥掌 唯夢蓮華池
感應縁略引一
四驗
晋歐議曹椽 晋袁無忌 晋康法朗 
*晋安慧則 *晋竺法義 宋羅璵妻費氏
 宋王文明 宋李清 宋釋曇頴 魏王
長豫 齊釋慧進 隋釋僧喜 唐薩孤訓
 唐*釋徹師
晋南郡議曹椽姓歐。得病經年骨消肉盡。巫
醫備至無復方計。其子夜如得睡眠。夢見數
沙門。來視其父。明旦便往詣佛圖見諸沙門。
問佛爲何神。沙門爲説事状。便將諸道人歸
請讀經。再宿病人自覺病如輕。晝得小眠。
如擧頭見門中有數十小兒。皆五綵衣。手中
有持幡仗者。刀矛者。於門走入。有兩小兒
在前。徑至簾前。忽便還走語後衆人。小住
小住。屋中純是道人。遂不復來前。自此後
病漸漸得差右此一驗
出靈鬼志
晋陳國袁無忌。寓居東平。永嘉初得疫癘。家
百餘口。死亡垂盡。往避大宅。權住田舍。有一
小屋兄弟共寢。版床薦席數重。夜眠失曉。
床出在戸外。宿昔如此。兄弟怪悑皆不眠。
後見一婦人來在戸前。知忌等不眠前却戸
外。時未署明。月朗見之。綵衣白莊。頭上有
花鍤及銀釵象牙梳。忌等便逐之。初繞屋
走。四倒頭髮及*花鍤之屬皆墮落。忌悉拾
之。仍復出門南走。臨道有井。遂入井中。忌
還眠。天曉視*花鍤及釵牙梳。並是眞物。掘
壞井得一楸棺。三分井水所漬。忌便易棺器
衣服。還其物於高燥處葬之遂斷右此一驗
出志怪集
晋沙門康法朗。學於中山。永嘉中與一比
丘。西入天竺。行過流沙。千有餘里。見道邊
敗壞佛圖。無復堂殿。蓬蒿沒人。法朗等下瞻
禮拜。見有二僧。僧各居其傍。一人讀經。
一人患痢。穢汚盈房。其讀經者了不營視。朗
等惻然興念。留爲煮粥掃除澣濯。至六日
病者稍困注痢如泉。朗等共料理之。其夜朗
等並謂病者必不移旦。至明晨往視。容色光
悦痛状休然。屋中穢物皆是華馨。朗等乃
*寤是得道眞士以試人也。病者曰。隔房比
丘是我和尚。久得道慧。可往禮覲。法朗等
先嫌讀經沙門無慈愛心。聞已乃作禮悔過。
讀經者曰。諸誠契并至。同當入道。朗公
宿學業淺。此世未得願也。謂朗伴云。慧此
若植根深當現世得願。因而留之。法朗後
還中山爲大法師。道俗宗之右此一驗
出冥祥記
雒陽大市寺有安慧則。未詳氏族。少無
*常性。卓越異人。而工正書善能談吐。晋永
嘉年中天下疫病。則晝夜祈誠。願大神降藥
以愈萬民。一日出寺門見兩石形如甕。則疑
是異物。取看之。果有神水在内。病者飮服
莫不皆愈。後止*雒陽犬市寺。手自細書黄
縑寫大品一部。合爲一卷。字如小豆。而分
明可識。凡十餘本。以一本與汝南周仲智
胡氏供養。胡母過江齎經自隨。後爲災
火所延。倉卒不暇取經。悲泣懊惱。火息後
乃於灰中得之。首軸顏色一無虧損。于時同
見聞者莫不迴邪改信。此經今在京師簡靖
寺靖首尼處右此一驗出
梁高僧
晋沙門竺法義。山居好學。住在始寧保山。
後得病積時。攻治備至而了不損。日就綿篤
遂不復自治。唯歸誠觀世音。如此數日。晝
眠夢見一道人來候其病。因爲治之。刳出腸
胃湔洗藏。見有結聚不淨物甚多。洗濯
畢還内之。語義曰。汝病已除。眠覺衆患豁
然。尋得復常。案其經云。或現沙門梵志之
像。意者義公所夢其是乎。義以太元七年
亡。自竺長舒至義六事。並宋尚書令傅亮
所撰。亮自云。其先君與義游處。義毎説其
事。輒懍然増肅焉
宋羅璵妻費氏者。寧蜀人。父悦宋寧州刺史。
費少而敬信。誦法華經數年。勤至不倦。後
忽得病苦。心痛守命。闔門惶懼。屬絋待時。
費氏心念。我誦經勤苦。宜有善祐。庶不於
此遂致死也。既而睡臥食頃。如寤如夢。見
佛於窓中授手以摩其心。應時都愈。一堂男
女婢僕。悉覩金光。亦聞香氣。璵從妹即琰外
族曾祖。尚書中兵部費愔之夫人也。于時
省疾床前亦具聞見。於是大興信悟虔戒至
終。毎以此瑞進化子姪焉
宋時王文明。宋泰始末。作江安令。妻久病。
女於外爲母作粥將熟。變而爲血。棄之更作。
亦復如初。如此者再。母尋亡沒。其後兒女在
靈前哭。忽見其母臥靈床上。貌如平生。諸兒
號感奄然而滅。文明先愛其妻手下婢。
身將産。葬其妻日。使婢守屋。餘人悉詣墓
所。部伍始發。妻便現形入戸打婢。其後諸
女爲父辦食殺鷄。刳洗已竟。鷄忽跳起軒首
長鳴。文明尋卒。諸男相繼喪亡右三驗出
述異記
宋李清者。呉興於潜人也。仕桓温大司馬府
參軍督護於府得病還家而死。經夕蘇活。説
云。初見傳教持信幡。喚之云。公欲相見。清
謂是温召。即起束帶而去。出門見一竹輿。便
令入中。二人推之疾速如馳。至一朱門見阮
敬。時敬死已三十年矣。敬問清曰。卿何時
來知。我家何似。清云。卿家異惡。敬便雨涙
言。知吾子孫如何。答云。且可。我今令卿得
脱。汝能料理吾家不。清云。能若能如此不負
大恩。敬言僧達道人是官師甚被敬禮。當苦
告之。還内良久遣人出云。門前四層寺官所
起也。僧達常以平旦入寺禮拜。宜就求哀。
清往其寺見一沙門。語曰。汝是我前七生時
弟子。已經七世受福。迷著世樂忘失本業。背
正就邪當受大罪。今可改悔。和尚明出當
相佐助。清還先輿中夜寒齽凍。至曉門開
僧達果出至寺。清便隨逐稽顙。僧達云。汝
當革心爲善歸命佛法歸命比丘僧。受此三
歸可得不横死。受持勤者。亦不經苦難。清
便奉受。又見昨所遇沙門。長跪請曰。此人
中宿世弟子。忘失正法方將受苦。先縁
所追今得歸命。願垂慈愍。答曰。先是福人當
扶濟耳。便還向朱門。俄遣人出云。李參
軍可去。敬時亦出與清一青竹枝。令閉眼騎
之。清如其語。忽然至家。家中啼哭及郷親
塞堂。欲入不得。會買材還。家人及客。赴&MT01142;
視之。唯屍在地。清入至屍前。聞其屍臭自
念悔還。但外人逼突不覺入屍。時於是而活。
即營理敬家分宅以居。於是歸心三寶勤信
法教。遂作佳流弟子右此一驗
出冥祥記
宋長于寺有釋曇頴。會稽人。少出家謹於戒
行。誦經十餘萬言。止長于寺。善巧宣唱。天
然獨絶。頴甞患癬瘡積治不除。房内*常供
養一觀世音像。晨夕禮拜求差此疾。異時忽
見一蛇從像後縁壁上屋。須臾有一鼠子從
屋墮地。涎涶沐身。状如已死。頴候似活。即
取竹刮除涎涶。又聞蛇所呑鼠能療瘡疾。即
行取涎涶以傅癬上。所傅既遍鼠亦還活。
信宿之間瘡痍頓盡。方悟蛇之與鼠皆是祈
請所致。於是君王所重。名播遐邇。後卒所
住。年八十一此一驗出
唐高僧傳
魏中書郎王長。豫有美名。父丞相至所珍愛。
遇疾轉篤。丞相憂念特至。政在床上坐不食
已積日。忽爲現一人形状甚壯。著鎧執刀。王
問。君是何人。答曰。僕是蒋侯也。公兒不住。
欲爲請命故來耳。勿復憂。王欣喜動容。即命
求食。食遂至數升。内外咸未達所以。食畢忽
復慘然。謂王曰。中書命盡。非可救者。言終
不見右此一驗
見幽明録
前齊永明中楊都高座寺釋慧進者。少雄勇
游侠。年四十忽*寤非常。因出家。蔬食布衣。
誓誦法華。用心勞苦執卷便病。迺發願造百
部以悔先障。始聚得一千六百文。賊來索物。
進示經錢。賊慚而退。爾後遂成百部。故病亦
愈。誦經既度情願又滿。迴此誦業願生安養。
聞空中告曰。汝願已足必得往生。無病而卒。
八十餘矣右此一驗
出冥祥記
隋文成郡馬頭山釋僧善。姓席氏。絳郡正平
人也。仁壽之歳。其道彌隆。及疾篤將亟告
弟子曰。吾患腸中冷結者。昔在少年。山居服
業糧粒既斷。嬾往追求噉小石子。用充日
夕。因覺爲病。死後破腸看之。果如所言。若
吾終後不須焚燎。外損物命。可坐于甕中埋
之。以大業初年卒于大黄巖中。道俗依言而
殯。絳州僧襲比丘。承習善公。不虧化法。善
師終日他行不見。後尋其遺骸莫知所在。忽
爆聲振裂。響發林谷。見地分涌甕出于
外。骸骨如雪唯舌存焉。紅赤鮮映逾於生日。
因取舌骨。肉以爲塔右一驗出
唐高僧傳
唐貞觀二十年征龜茲。有薩孤訓者。爲行軍
倉曹參軍。及屠龜茲城。後乃於精舍剥佛面
取金。旬日之間眉毛總落。還至伊州。乃於
佛前悔過。所得金者皆迴造功徳。未幾眉毛
復生
唐鋒州南孤山陷泉寺沙門徹禪師。曾行遇
癩人在穴中。徹引出山中爲鑿穴給食。令誦
法華經。素不識字。加又頑鄙。句句授之。
終不辭倦。誦經向半。夢有教者。自後稍聰。
得五六卷瘡漸覺愈。一部既了鬚眉平復。
膚色如常。故經云。病之良藥。斯言驗矣
驗出冥
報拾遺
法苑珠林卷第九十五



法苑珠林卷第九十六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捨身篇第九十六此有二
述意部第一
夫色性無象觸必歸空。三世若假入微終散。
雖復迴天震地之威。會歸磨滅。齊冠楚組
之麗。靡救埃壤。所以形非定質衆縁所聚。四
塵不同風火常異。坼而離之。本非一物。燕
肝越膽。未足爲譬。菩薩利生方窮其旨。而
積此淪昏生生不已。一念儻値曾未移時。障
習相蕩旋迷厥路。横指呼空。名之爲有。養
己傷命。號之爲毒。蓄身外之財。以充其慾。
攘非己之分。用成其侈。豈直温肌嗛腹若
此而已哉。至於積篋盈藏溢爼充庖。無始迄
今供此幻我。亦未厭足。靜思此事。豈不罪
歟。今既覺過徒畜坏瓶。物我倶空寶惜何在。
是以體知幻僞。大士常心。捨妄求眞。菩薩
*常願。證知三界。爲晨夜之宅。惺悟四生。爲
夢幻之境。外云生以身爲逆旅。死當以天
地爲棺槨。内云王子投身功逾九劫。刳肌貿
鴿駭震三千。將今類古冀望同爾。欲使白牛
有長路之能。寶舟有彼岸之力也
引證部第二
如金光明經云。佛告大衆。過去有王。名摩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980 981 982 983 984 985 986 987 988 989 990 991 992 993 994 99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