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法苑珠林 (No. 2122_ 道世撰 ) in Vol. 53

[First] [Prev+100] [Prev] 850 851 852 853 854 855 856 857 858 859 860 861 862 863 864 86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法苑珠林卷第七十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十惡篇第八十四之四
惡口部第八別二部
述意部第一
凡夫毒熾恚火常然。逢縁起障觸境生瞋。所
以發言一怒衝口燒心。損害前人痛於刀割
乖菩薩之善心。違如來之慈訓。故業報差別。
經偈
    麁言觸惱人 好發他陰私
    剛強難調伏 生焔口餓鬼
引證部第二
如智度論云。或有餓鬼。先世惡口。好以麁
語。加彼衆生。衆生憎惡。見之如讎。以此罪
故墮餓鬼中。又法句經云。雖爲沙門。不攝身
口。麁言惡説。多所中傷。衆所不愛。智者不
惜。身死神去。輪轉三塗。自生自死。苦惱無
量。諸佛賢聖所不愛惜。假令衆生身雖無過。
不愼口業亦墮惡道。故智度論云。時有一鬼。
頭似猪頭。臭蟲從口出。身有金色光明。是鬼
宿世作比丘。惡口罵詈客比丘。身持淨戒故
身有光明。口有惡言故臭蟲從口出。増一阿
含經云。寧以利劍截割其舌。不以惡言麁語
墮三惡道
又護口經云。過去迦葉如來。出現於世敷
説法教。教化已周。於無餘泥洹界而般涅槃。
後時有三藏比丘。名曰黄頭。衆僧告勅。一切
雜使不令卿渉。但與諸後學者説諸妙法。時
三藏比丘内心輕蔑不免僧命。便與後學敷
顯經義。喚受義曰。速前象頭。次喚第二者
曰馬頭。復喚&MT01914;駝頭驢頭猪頭羊頭師子頭
虎頭。如是喚衆獸之類不可稱數。雖授經義
不免其罪。身壞命終入地獄中。經歴數千萬
劫受苦無量。餘罪未畢。從地獄出。生大海中。
受水性形。一身百頭。形體極大。異類見之皆
悉馳走
又出曜經云。昔佛在世時。尊者滿足詣餓鬼
界。見一餓鬼。形状醜陋。見者毛竪。莫不畏
懼。身出熾焔。如大火聚。口出&T038107;蟲。膿血
流溢。臭氣難近。或口出火長數十丈。或眼
耳鼻身體支節。放諸火焔長數十丈。脣口垂
倒像如野猪。身體縱廣一由旬也。手自抓
爴。擧聲嗥哭。馳走東西。滿足見問。汝作
何罪今受此苦。餓鬼報曰。吾昔出家戀著房
舍慳貪不捨。自恃豪族出言臭惡。若見持戒
精進比丘。輒復罵辱戻口戻眼。或戻是非。故
受此苦。寧以利刀自割其舌。積劫受苦。不以
一日罵謗精進持戒比丘。尊者若還閻浮提
地時。以我形状誡諸比丘。善護口過勿妄出
言。見持戒者念宣其徳。自我受此餓鬼形來。
數千萬歳。常受此苦。却後命終。當入地獄。説
此語已*嗥哭投地。如大山崩。天翻地覆。斯
由口過。故使然矣
又百縁經云。有長者婦懷妊。身體臭穢都不
可近。年滿生兒。連骸骨立。羸痩憔瘁不可
目視。又多糞屎塗身而生。年漸長大不欲在
家。貪嗜糞穢不肯捨離。父母諸親惡不欲見。
驅令遠舍使不得近。即便在外常食糞穢。諸
人見已。因爲立字名嚪婆羅。値佛出家得羅
漢果。由過去世時有佛出世。名拘留孫。出家
爲寺主。有諸檀越。洗浴衆僧訖。復以香油塗
身。有一羅漢。寺主見已。瞋恚罵詈。汝出家
人。香油塗身。如似人糞塗汝身上。羅漢愍之
爲現神通。寺主見已懺悔辭謝願除罪咎。縁
是惡罵。五百世中身常臭穢。不可附近。由昔
出家向彼悔故。今得値我出家得道。是故衆
生應護口業莫相罵辱
又賢愚經云。昔佛在世時。與諸比丘。向毘舍
離。到梨越河。見人捕魚網得一魚。身有百
頭。有五百人挽不出水。是時河邊有五百人。
而共放牛。即借挽之。千人併力方得出水。見
而怪之。衆人競看。佛與比丘。往到魚所。而問
魚言。汝是迦毘梨不。魚答言是。復問魚言。
教匠汝者今在何處。魚答佛言。墮阿毘獄。
阿難見已問其因縁。佛告阿難。乃往過去迦
葉佛時。有婆羅門生一男兒。字迦毘梨。聰明
博達多聞第一。父死之後其母問兒。汝今高
朗世間頗有更勝汝不。兒答母言。沙門殊
勝。我有所疑往問沙門。無我解説令我開解。
彼若問我。我不能答。母即語言。汝今何不
學習其法。兒答母言。若欲習者當作沙門。我
是白衣。何縁得學。母語兒言。汝今且可僞作
沙門。學達還家。兒受母教即作比丘。經少時
間學通三藏。還來歸家。母復問兒。今得勝
未。兒答母言。由未勝也。母語兒言。自今已
往。若共談論。儻不如時。便可罵辱。汝當得
勝。兒受母教。後論不如。便罵言。汝等沙門愚
騃無識。頭如獸頭。百獸之頭無不比之。縁是
罵故今受魚身。一身百頭。駝驢牛馬猪羊犬
等。衆獸之頭無不備有。阿難問佛。何時當得
脱此魚身。佛告阿難。此賢劫中千佛過去。猶
故不脱此魚身也。以是因縁。身口意業不可
不愼。又王玄策行傳云。佛在世時。游毘耶
城。觀一切衆生有苦惱者。即欲救拔。乃
觀見此國。有雞越吒二衆總五百人。於婆

羅倶末底河。網得摩竭大魚。十有八
首。三十六眼。其頭多獸自外
同前
佛爲説法。魚
聞法已便即命終。得生天上而爲天子。却觀
本身是大魚。蒙佛説法遂得生天。乃持諸種
香華瓔珞寶珠。從天而下至佛供養。于時二
衆並發心悔過。即於倶末底河北一百餘歩
燒焚魚網。銅瓶盛灰。埋之向説法處。於上
起塔。尊像儼然。至今現在。雕飾如法。覩者生

又百縁經云。昔佛在世時。波斯匿王婦末利
夫人産生一女。字曰金剛。面貌極醜。身體麁
澁。猶如蛇皮。頭髮麁強。猶如馬尾。王見不
喜。勅閉深宮不令出外。年漸長大任當嫁
娶。便遣一臣。推覓一人本是豪族今貧乏
者。卿可將來。臣受勅已。覓得付王。王將屏處
密私語言。聞卿豪族今者貧窮。我有一女面
貌極醜。卿幸納受當相供給。時此貧人跪白
王曰。正使大王以狗見賜。亦不敢違。豈況
王女末利所生。王即妻之。爲造宅舍門戸七
重。王囑女夫。自捉戸鉤。出入牢閉。勿使
人見。王出財物供給女婿無所乏少。拜爲大
臣。後與豪貴共爲邑會。聚會之契令婦共
赴。自餘諸人各將婦來。唯此大臣獨不將
赴。衆人疑怪。彼人婦者。或能端正。或可極醜
不能顯現。是以不來。復於後會。密共勸酒令
使醉臥。解取門鉤。遣其五人造家往看。至
家開門婦疑非夫。内自剋責。懊惱而言。我宿
何罪爲夫幽閉不覩日月。即便至心遙禮世
尊。願佛慈悲來到我前暫救苦厄。佛知其意。
即於女前地中踊出。紺髮相現。其女擧頭
見佛髮相敬心歡喜。女髮自然如紺青色。佛
漸現面。女心倍喜面復端正。惡相麁皮自然
化滅。佛悉現身其盡見更増歡喜。身體
端正猶如天女。佛便爲説種種法要得須陀
洹果。時佛去後五人入見。端正少雙。觀看已
竟。還閉門戸繋鉤本處。其人還家見婦端正。
欣然問言。汝是何人。婦答夫言。我是汝婦。
夫即語言。汝前極醜。何縁端正乃爾。婦便白
夫。具説上事。婦復向夫。我欲見王汝當爲我
通白消息。夫往白王。女郎今者欲來相見。王
答女夫。莫道此事。急當牢閉愼勿令出。女夫
白王。女郎今者蒙佛威神。便得端正。天女無
異。王聞是已即遣往迎。見女端正歡喜無量。
將詣佛所而白佛言。不審此女宿種何福。乃
生豪貴而復醜陋。佛告王言。乃往過去。波羅
柰國。有一長者。日常供養一辟支佛。身體
醜陋。時長者家有一小女。見辟支佛惡心罵
言。面貌醜陋身皮麁惡。何期可憎。時辟支佛
欲入涅槃。便現神力作十八變。其女見已即
時自責求哀懺悔。縁於過去罵辟支故生常
醜陋。由還懺悔今得端正。以供養故。所生之
處。豪尊富貴快樂無極
又興起行經云。釋迦過去以惡語道。迦葉禿
頭沙門何有佛道。故今六年受日食一麻一
米大豆小豆苦行
又四分律云。佛告諸比丘。往古世時。得刹尸
羅國婆羅門有牛。晝夜養飤刮刷摩抆。時得
刹尸羅國復有長者牛。於城市街巷遍自唱
言。誰有力牛。與我力牛。共駕百車。&T049445;金千兩。
時婆羅門牛聞唱聲自念。此婆羅門晝夜
*飤我刮刷摩抆。我今宜當盡力自竭取彼千
兩金報此人恩。時彼牛即語婆羅門。汝今當
知。得刹尸羅國中有長者。作是唱言。誰有牛
與我牛。共駕百車&T049445;金千兩。主今可往至彼
長者家語言。我有牛可與汝牛共駕百車。&T049445;
金千兩。時婆羅門即往至長者家語言。我有
牛可與汝牛共駕百車。&T049445;金千兩。長者報言。
今正是時。婆羅門即牽己牛。與長者牛。共駕
百車&T049445;金千兩。時多人觀看。婆羅門於衆
人前作毀呰語。禿角可牽。時牛聞毀呰語即
慚愧不肯出力與對諍競。於是長者牛勝婆
羅門牛不如。輸金千兩。時婆羅門語彼牛
言。我晝夜餧飼摩抆刮刷望汝當與我盡
力勝彼牛。云何今日反更使我輸金千兩耶。
牛語婆羅門言。汝於衆人前毀呰我言。*禿
角可牽。使我慚愧於衆人。是故不能復出力
與彼競駕。若能改往言。更不名字形相我
者。便可往語彼長者言。能更與我牛共駕百
車者。更倍出二千兩金。婆羅門語牛言。勿復
今我更輸二千兩金。牛報婆羅門言。汝勿復
在衆人前毀呰我言*禿角可牽。於衆人前當
讃歎我好牽端嚴好角。時婆羅門至彼長者
家語言。能更與我牛共駕百車者。&T049445;二千
兩金。長者報言。今正是時。時婆羅門牛與
長者。牛共駕百車。&T049445;二千兩金。多人共看。
時婆羅門於衆人前讃歎言。好牽端嚴好角。
牛聞此語。即便勇力與彼競駕。婆羅門牛得
勝。長者牛不如。婆羅門得二千兩金。爾時佛
語諸比丘。凡人欲有所説。當説善語。不應説
惡語。善語者善。惡語者自生熱惱。是故諸比
丘。畜生得人毀呰猶自慚愧不堪進力。況復
於人得他毀辱能不有慚愧。故成實論云。若
人惡口種種罵詈。隨語受報
又修行道地經偈云
    口癡而心剛 不柔惡言
    常懷惡兩舌 不念人善利
    所言不了了 藏惡在於心
    如灰覆炭火 設躡燒人足
    其語常柔和 順從言可人
    言行而相副 心身不傷人
    譬如好華樹 成實亦甘美
    佛尊解説是 心口之謀相
又百縁經云。爾時世尊初始成佛。便欲教化
諸龍王故。即便往至須彌山下。現比丘形端
坐思惟。時有金翅鳥王。入大海中捉一小龍。
還須彌頂規欲食噉。時彼小龍命故未斷。遙
見比丘端坐思惟。至心求哀尋即命終。生舍
衞國婆羅門家。名曰負梨。端正姝妙世所
希有。因爲立字名須菩提。年漸長大智慧聰
明。無有及者。唯甚惡性。凡所眼見人及畜
生。則便瞋罵未曾休廢。父母親屬皆共厭患
無喜見者。遂便捨家入山林中。乃見鳥
及以草木風吹動搖。亦生瞋恚。終無喜心。時
有山神語須菩提言。汝今何故捨家來此山
林之中。既不修善。則無利益唐自疲苦。
今有世尊在祇桓中。有大福徳能教衆生修
善斷惡。今若至彼必能除汝瞋恚惡毒。時須
菩提聞山神語。即生歡喜。尋問之曰。今者
世尊爲在何處。答曰。汝但眠眼。我自將汝
至世尊所。時須菩提用山神語眠目。須臾
不覺自然在祇*桓中。見佛世尊三十二相八
十種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心懷歡喜前禮
佛足却坐一面。佛即爲説瞋恚過惡。愚癡煩
惱。燒滅善根。増長衆惡。後受果報墮在地獄。
備受苦痛不可稱計。設復得脱。或作龍蛇羅
刹鬼神。心常含毒更相殘害。時須菩提聞世
尊説是語已。心驚毛竪尋自悔責。即於佛前
懺悔罪咎。豁然獲得須陀洹果。心懷喜悦
既入道次。佛即聽許。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
服著身。便成沙門。精勤修習得阿羅漢果。
諸天世人所見敬仰。時諸比丘見是事已請
説本縁。佛告比丘。此賢劫中有佛出世。號曰
迦葉。於彼法中有一比丘。常行勸化。一萬歳
中將諸比丘處處供養。於後時間僧有少縁
竟不隨從。便出惡罵。汝等佷戻似如毒龍。作
是語已尋即出去。以是業縁五百世中受毒
龍身。心常含毒觸嬈衆生。今雖得人宿習
不除。故復生瞋。佛告比丘。欲知爾時勸化比
丘惡口罵者。今須菩提是。由於爾時供養僧
故。今得値我出家得道。比丘聞已歡喜奉

又百縁經云。佛在世時。王舍城中有一長者。
財寶無量不可稱計。其婦足滿十月便欲産
子。然不肯出。尋重有身。足滿十月復産一子。
先懷者住在右脇。如是次等懷妊九子。各滿
十月而産。唯先一子故在胎中不肯出外。其
母極患。設諸湯藥以自療治。病無降損囑及
家中。我腹中子故活不死。今若設終必開我
腹取子養育。其母於時不免所患。即便命終。
時諸眷屬載其尸骸詣於塚間。請大醫耆婆。
破腹看之。得一小兒。形状故小頭鬚皓白。俯
僂而行。四向顧視語諸親言。汝等當知。我
由先身惡口罵辱衆僧故。處此熟藏中經六
十年。受是苦惱難可叵當。諸親聞已號啼悲
哭不能答之。爾時世尊遙知此兒善根已熟。
將諸大衆往到尸所。告小兒言。汝是長老比
丘不。答言。實是。第二第三亦如是問。故言
道是。時諸大衆見此小兒與佛答對。各懷疑
惑。前白佛言。今此老兒宿造何業。在腹髮白。
俯*僂而行。復與如來共相答問
爾時世尊告諸大衆。此賢劫中。有佛出世。
號曰迦葉。有諸比丘夏坐安居。衆僧和合。
差一比丘年在老耄爲僧維那。共立制限。於
此夏坐要得道者。聽共自恣。若未得者。不
聽自恣。今此維那獨不得道。僧皆不聽布薩
自恣。心懷懊惱而作是言。我獨爲爾營理僧
事。令汝等輩安隱行道。今復還返更不聽
自恣布薩羯磨。即便瞋恚罵辱衆僧。尋即牽
捉閉著室中。作是唱言。使汝等輩常處暗冥
不見光明。如我今者處此暗室。作是語已自
戮命終。墮地獄中受大苦惱。今始得脱故在
胎中受是苦惱。衆僧聞已各護三業厭離生
死。得四沙門果者。有發辟支佛心者。有發無
上菩提心者。時諸親屬還將老兒詣家養育。
年漸長大放令出家得阿羅漢果。佛告比丘。
縁於往昔供養衆僧及作維那營理僧事故。
今得値我出家得道。比丘聞已歡喜奉行
正報頌曰
    惡口如毒箭 著物則破傷
    地獄開門待 投之以&T055114;
    割舌令自噉 楚毒難思量
    若與身無益 愼口也何妨
習報頌曰
    惡口多觸忤 地獄被燒然
    人中有餘報 還聞刀釼言
    設令有談論 諍訟被他怨
    往報甘心受 改惡善自
感應縁略引
一驗
唐雍州醴泉縣東陽郷人楊師操。至貞觀初
任司竹監。後因公事遷任藍田縣尉。貞觀
二十一年。爲身老還家躬耕爲業。然操立
性毒惡暴口。但一生已來喜見人過。毎郷
人有事即録告官。縣司以操曾在朝流亦與
顏色。然操長惡不悛數忓擾官司。覓郷人
事過無問大小常生恐嚇。於自村社之内。無
事横生整理。大小譏訶是非浪作。但有牛羊
蹤暴士女相爭。即將向縣。縣令裴瞿曇用爲
煩碎。初二三迴與理。後見事繁不與理。操後
經州。或上表聞徹。惡心日盛。人皆不喜見
操自知性惡。亦向人説云。吾性多急暴口。
從武徳已來四度受戒。持行禮拜。日誦經論。
化人爲善。然有大小侵已操不能忍。後至永
徽元年四月七日夜。忽有一人。從東來。騎白
馬著青衣。直到操門操見遂共温涼訖。人云。
東陽大監故遣我追儞。爲儞自生已來。毒
心纒縛不能忍捨。逢人即説勸善。己身持戒
不全。慳貪不施。自噵我有善心供養三寶。
然未曾布施片財。雖口云慚愧。心中即生別
計惑亂凡俗。爲此喚汝。須臾不見來人。操身
在門忽然倒地。口不能言。唯心上少暖。家
人輿將入舍臥。經宿不蘇。然操已到東陽都
録處。于時府君大衙未散。操遂。私行曹司。
皆有机案床席。甚大精好。亦有囚人。或著枷
鎖露頭散腰。或坐立行住。如是罪人不可
算數。操向東行過到一處。處孔極小。唯見火
星流出臭煙熢&T024658;。不中人立。復有兩人。手
把鐵棒修理門首。操因問把棒人。此是何。
曹司答云。是猛火地獄。擬著持戒不全人。或
修善中休人。知而故犯。死入此處。聞道有一
楊師操。一生喜論人過。毎告官司噵他長短。
逢人詐言慚愧。有片侵&T020717;實不能忍。今欲遣
入此處。故修理之。其人今日是四月八日。家
人爲操身死布施齋供。曹司平章還欲放歸。
未得進止。我在此間待師操。操便叩頭禮謝
自云。楊師操者弟子身是願作方便。若爲得
脱。此人答云。儞但至心禮十方佛。殷心懺悔
改却毒心。即隨往生。不來此處。雖懷惡意
一期能悔。如菩薩行。不惜身命得生淨土。師
操得此語已。即便依教發露殷勤懺悔。遂放
還家。經三日得活。操得蘇已具述此事。操於
後時便向惠靖禪師處改過懺悔。身今見在。
年至七十有五。毎一食長齋六時禮懺。操田
臨官道。因行看麥。見牛三頭暴食麥苗。操就
牛慚愧。不復驅出。歸家後日行麥不死。
有牛跡。涇陽西界有陳王佛堂。多人聚集。操
向衆人具述其事。道俗驚怪禮懺彌殷。其夜
作夢見有人來語操云。我是使人故來誡儞。
儞既止惡更不追儞。但儞勤誠修善。不須憂
之。有僧見操。傳向臨説右一驗出
冥詳記
兩舌部第九此別二部
述意部第一
夫生老病死。無自出之期。菩提涅槃。有修入
之路。諸佛所以得道。由行四攝故凡聖歸依。
菩薩所以成聖。由行六度故黒白欽敬。今見
流俗之徒。乃專搆屏辭惡傳彼此。令他眷屬
分離朋友乖散。樂種不和之業。感得生離之
苦。縱使善心教離惡人。亦是破壞有益無罪。
成論云。若善心教化。雖爲別離亦不得
罪。若以惡心令他鬪亂。則是兩舌得罪最深。
謂墮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被他誹謗。唯
得弊惡破壞眷屬。當知上説妄語過中爲乖
彼此。而妄語者。據此義邊即是兩舌。若説此
罪三世招苦。如上已説。不須重述
引證部第二
如四分律云。佛告諸比丘。汝等當聽。古昔有
兩惡獸爲伴。一名善牙師子。二名善膊虎。
晝夜伺捕衆鹿。時有一野干逐彼二獸後。食
其殘肉以自全命。時彼野干竊自生念。我今
不能久與相逐。當以何方便鬪亂彼二獸令
不復相隨。時野干即往善牙師子所。如是語
善牙。善*膊虎有如是語言。我生處勝。種姓
勝。形色勝汝。力勢勝汝。何以故。我日日得
好美食。善牙師子逐我後。食我殘肉。以自全
命。即説偈
    形色及所生 大力而復勝
    善牙不能善 善*膊如是説
善牙問野干言。汝以何事得知。答言。汝等二
獸共集一處。相見自知。爾時野干竊語善牙
已。便往語善*膊虎言汝知不。善牙有如是
語。而我今日種姓生處悉皆勝汝。力勢亦勝。
何以故。我常食好肉。善*膊虎食我殘肉。而
自活命。爾時即説偈言
    形色及所生 大力而復勝
    善*膊不能善 善牙如是説
善*膊問言。汝以何事得知。答言。汝等二獸。
共集一處。相見自知。後二獸共集一處瞋眼
相視。善牙師子便作是念。我不應不問。便先
下手打彼。爾時善牙師子向善*膊虎。而説偈

    形色及所生 大力而復勝
    善牙不如我 善*膊説是
彼自念言。必是野干鬪亂我等。善*膊虎説
偈。答善牙師子言
    善*膊不説是 形色及所生
    大力而復勝 善牙不能善
    若受無利言 信他彼此語
    親厚自破壞 便成於怨家
    若以知眞實 當滅除瞋惱
    今可至誠説 令身得利益
    今當善降伏 除滅惡知識
    可殺此野干 鬪亂我等者
即打野干殺。爾時佛告諸比丘。此二獸爲彼
所破。共集一處。相見不悦。況復於人。爲人
所破。心能不惱
又正法念經。閻羅王責疏罪人。説偈
    太喜多言語 増貪令他畏
    口過自誇誕 兩舌第一處
又華手經。佛説偈言
    惡口而兩舌 好出他人過
    如是不善人 無惡而不造
又智度論云。實語者。不假布施持戒學問多
聞。但修實語得無量福
又報恩經。佛説偈言
    佛告阿難 人生世間 禍從口出
    當護於口 甚於猛火 猛火熾然
    燒世間財 惡口熾然 燒七聖財
    一切衆生 禍從口出 毀身之斧
    滅身之禍
正報頌曰
    兩舌鬪亂人 地獄被分裂
    獄卒擘其口 焔刀割其舌
    苦痛既如此 加之以飢渇
    惡業不自由 還飮身中血
習報頌曰
    讒毀害人深 固受三塗苦
    設使得人身 餘報仍依怙
    眷屬多弊惡 違逆恣瞋怒
    但令惡不亡 地獄無今古
感應縁略引
漢靈帝宋皇后無寵。而居正位。後宮幸姫衆
共譛毀。初中常侍王甫。枉誅勃海王悝及
妃。妃即后之姑也。甫恐后怨之。乃與太中大
夫程何共。搆后執左道祝詛。靈帝信之。遂
收后璽綬。后自致暴室而以憂死。父及兄弟
並被誅。諸常侍小黄門在省閤者。皆憐宋
氏無罪。帝後夢見桓帝。怒曰。宋皇后無罪。
而聽用邪嬖使絶其命。勃海王*悝既已
貶。又受誅斃。今宋后及*悝自訴於天。上帝
震怒。罪在難救。夢殊明察。帝既覺而懼。以事
問羽林左監許氷。此爲何祥。其可禳乎。氷
對以宋后及勃海王悝無辜之状。宜並改葬
以安寃魂。返宋家之徒。復勃海之封。以消災
咎。帝弗能用。尋亦崩焉出寃
魂志
唐咸陽有婦女。
姓梁。貞觀年中死經七日而蘇。自云。被人收
將至一大院内。見有大廳。有一官人。據案執
筆。翼侍甚盛。令人勘問云。此婦女合死以不。
有人便齎一案勘云。與合死者同姓名。所以
追耳。官人勅左右即欲放還。梁白官人云。
不知梁更別有何罪。請即受罪而歸。官人即
令勘案云。梁生平唯有兩舌惡罵之罪。更無
餘罪。即令一人拔舌一人執斧斫之。日常數
四。凡經七日。始送令歸。初似落深崖。少時如
睡而覺。家人視其舌上。猶大爛腫。從此已後
永斷酒肉。至今猶存出冥報
拾遺記
綺語部第十此別二部
述意部第一
夫忠言所以顯理。綺語所以乖眞。由忠故有
實。有實故徳生。徳生故所以成聖。由綺語故
虚妄。虚妄故罪生。罪生故受苦。故知趣理求
聖。要須實説。説若虚假終爲乖理。謂言不正
皆名綺語。但諸綺語不益自他。唯増放逸長
諸不善。死落三塗。後生人時。所説正語人
亦不信。凡所言説言不辯了。亦名綺語。故
成實論云。語雖是實非時而説。亦落綺語也」
引證部第二
如智度論説偈言
    有墮餓鬼中 火焔從口出
    四向發大聲 是爲口過報
    雖復多聞見 在大衆説法
    以不成信業 人皆不信受
    若欲廣名聞 爲人所信受
    是故當至誠 不應作綺語
又薩婆多論云。口中四過互歴各作四句。一
或有兩舌非妄語非惡口。如有一人傳此人
語向彼人説。當實説故非妄語。軟語説故非
惡口。以分離心故名兩舌。第二或有兩舌是
妄語非惡口。如有一人傳此人語向彼人説。
以別離心故是兩舌。以妄説故是妄語。以軟
語説故非惡口。第三或有兩舌是惡口非妄
語。如有一人傳此人語向彼人説。以別離
心故是兩舌以麁語説故是惡口。當實説故
非妄語。第四或有兩舌是妄語是惡口。如有
一人傳此人語向彼人説。以別離心故是兩
舌。以妄説故是妄語。以惡聲説故是惡口。自
外妄語惡口各作四句亦如是。綺語一種各
不相離。故不別説。故成實論云。餘口三業。或
合或離。綺語一種。必不相離
正報頌曰
    綺語無義理 令人心惑亂
    爲喪他善根 烊銅擘口灌
    焔鐵燒其舌 腹藏皆焦爛
    此痛不可忍 悲號常噭喚
習報頌曰
    浮言翳眞理 爲此沈惡趣
    去彼暫歸人 出言無曉喩
    生無信仰心 *常被他笑具
    爲人覺羞恥 何不出典句
感應縁略引
漢明帝時。有檀國蠻夷。善閑幻術。能徙易牛
馬頭上。與群臣共觀之以爲笑樂。及三國時
呉有徐光者。不知何許人也。常行幻化之術。
於市&MT01617;内。從人乞苽。其主弗與。便從索子。
掘地而種。顧眄之間苽生。俄而蔓延生華。
俄而成實。百姓咸矚目焉。子成乃取而食之。
因以賜觀者。向之鬻苽者。反視所齎皆耗矣。
橘柚棗栗之屬亦如。其幻化皆此類也
晋永嘉年中。有天竺國人。來度江南。言語譯
道而後通。其人有數術。能截舌續斷。吐火變
化。所在士女聚共觀試。其將截舌先吐以示
賓客。然後刀截。流血覆地。乃取置器中。傳以
示人。視之舌頭。觀其口内唯半舌在。既而還
取含之。有頃吐已示人。舌還如故。其續斷絹
布與人。各執一頭。對剪斷已而取兩段。合持
祝之。則復還連。與舊無異。時人多疑以爲幻
作。陰而試之。猶是己絹。其吐火者。先有藥在
器中。取一片與黍糠含之。再三吹吁而張口
火出。因就熱處取以爨之。則便火熾也。又書
紙及繩縷之屬投火中。衆詳共視。見其燒然。
消磨了盡。乃撥灰中。擧而出之。故是向物。如
此幻術作者非一。時天下方亂云。建安霍山
可以避世。乃入東冶不知所在也
大唐貞觀二十年。西國有五婆羅門。來到
京師。善能音樂祝術雜戲。截舌抽腸走繩
續斷。又至顯慶已來。王玄策等數有使人向
五印度。西國天王爲漢使設樂。或有騰空
走索履屐繩行。男女相避歌戲如常。或有女
人手弄三仗。刀矟槍等。擲空手接繩走不
落。或有截舌自縛。解伏依舊不勞人功。如是
幻戲種種難述
唐雍州西盩屋縣西北有元從人坊。元從人
程普樂少好音聲。至永徽六年五月七日。因
有微患暴死。五日心暖不臭。家人不敢埋。至
第六日平旦得蘇。還如平生。説云。初死時有
二青衣。至床前通。王喚君。普樂問。何王。答
曰。閻羅王。喚爲何事。答曰。須有勘問。催急
即行。不須臾語。一人手撮普樂。逐出坊南
門。漸向南山下至一荒草處。有少鹹鹵不生
草。有一大孔如大甕口。語樂云入。樂懼不
肯入。一人推入。不覺有損。直入見王大殿。
仗人極衆。王共諸臣及宮妃后。在大殿
上。相隔幔坐殿前大有諸音聲伎兒雜戲
引樂。使人啓王云。所追人來。王問是誰。程普
樂。汝解俳説不。答曰不解。王迴顧問一*伎
兒姓張名舍兒。此人不*解俳説。何故追喚。
舍兒生平共普樂初善。後因相瞋侠怨。舍
兒遂*侠怨。漫引此人。舍兒不敢誑王。還依
實説。王怒令戲。殿前音聲一時倶動。還見打
鼓作舞縁竿。縁*竿人初縁至頭。下時以*竿
内口直下。*竿從後分。出至地還上。六根倶
破。九孔流血。縁*竿上下。並皆如是。復見黄
唐已來伎兒。如齊嬰子突出郎獨猪桃棒
等數十人。令作*俳説。時口中吐火抽舌繞場
周匝。百千鐵鳥諸惡毒蟲。從空飛下。一時向
舌上啄唼。受其極苦噭聲動地。不喜人聞。
餘之雜戲之人諸小鐵蟲。見其一時拍手。唱
*噭之聲如煙如火。同時被燒。燒死還活。
更相受苦無暫停廢。音聲不捨受苦不廢。王
雖下杖然遣獄卒手把鐵棒利戟鐵弓箭圍繞
守。遣令作音樂受苦不歇。普樂至獄五日
見此戲兒受苦如是。至第六日旦王喚普樂
語云。汝未合死。更檢案看。却後三年汝命
算盡。當來受苦如是。此人爲生平妄語惡口
綺語。調弄僧尼。輕戲佛法。假託三寶。誑
他物。專將養活婦兒。好殺猪羊。食噉酒肉。
或因向伽藍食用僧物汚穢不淨。如是等罪
不持齋戒故受斯殃。汝雖無如此重罪。非
無餘過。亦合受之。且放汝去。死時取汝。還令
舊二人送到家内。見一床許。棘林枝葉稠密。
二人令入此林。此人初不肯入。二人急推。合
眼而入。即覺身已在床蘇活。此普樂因見此
徴。即向京來歴寺受戒。堅持不犯。菜食長齋。
禮敬無虧因向僧懺
具説此言
法苑珠林卷第七十六



法苑珠林卷第七十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十惡篇第八十四之五
慳貪部第十一別二部
述意部第一
夫群生惑病著我爲端。凡品邪迷慳貪爲本。
所以善輕毫髮惡重丘山。福少春氷貧多秋
雨。六情之網未易能超。三毒之津無由可
度。身重常沒。譬等河裏之魚。鼓翅欲飛。難同
天上之鳥。致使貧貧相次競加侵逼。苦苦連
綿爭來損害。似飛蛾拂焔自取燒然。如蠶作
繭非他纒縛。良由慳惜貪障受罪飢寒。施是
富因常招豐樂也
引證部第二
如分別業報經偈言
    常樂修智慧 而不行布施
    所生常聰哲 貧窶無財産
    唯樂行布施 而不修智慧
    所生得大財 愚暗無知見
    施慧二倶修 所生具財智
    二倶不修者 長夜處貧
故攝論云。慳惜是多財障。嫉妬是尊貴障。又
衆生起貪無過色財。第一愛色多過。如前已
述。不同意者今更略論。如涅槃經説。譬如有
人以羅刹女而爲婦妾。是羅刹女隨所生子。
生已便噉子既盡已。後噉其夫。愛羅刹女亦
復如是。隨諸衆生生善根子。隨生隨食。善子
既盡復噉衆生。令墮地獄畜生餓鬼。又如
有人性愛好華。不見華莖毒蛇過患。即便前
捉。捉已蛇螫。螫已命終。一切凡夫亦復如是。
貪五欲華不見是愛毒蛇過患。而便受取。即
爲愛毒之所螫。命終之後墮三惡道。第二於
財生貪者。貪財致禍大苦所惱。乖背道俗失
於親疏。故智度論云。財物是種種煩惱罪業
因縁。若持戒禪定智慧種種善法。是涅槃因
縁。以是故。財物尚應自棄。何況好福田中而
不布施。譬如有兄弟二人。各擔十斤金行道
中。更無餘伴。兄作是念。我何以不殺弟
取金。此曠路中人無知者。弟復生念欲殺兄
取金。兄弟各有惡心。語言視瞻皆異。兄弟即
寤。還生悔心。我等非人與禽獸何異。同
産兄弟而爲少金。故而生惡心。兄弟共至泉
水邊。兄以金投著水中。弟言。善哉善哉。弟復
棄金水中。兄言。善哉善哉。兄弟更互相問。何
以故。言善哉。各相答言。我以此金故生不善
心欲相危害。今得棄之故言善哉。二辭各爾。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850 851 852 853 854 855 856 857 858 859 860 861 862 863 864 86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