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法苑珠林 (No. 2122_ 道世撰 ) in Vol. 53

[First] [Prev+100] [Prev] 692 693 694 695 696 697 698 699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分明。奇香芬氣一月留宅
莊子曰。人而不學。謂之現肉學而不行。命之
曰撮嚢
列女傳曰。河南樂羊子。常行得遺金還以與
妻。妻曰。妾聞志士不飮盜泉。廉者不受
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汚其行乎。羊子慚棄
金於野。遠尋師而學
文子曰。上學以神聽之。中學以心聽之。下學
以耳聽之
孫卿子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聞先
王之道言不知學問之大。君子之學入乎耳
著乎心。布乎四支形乎動靜。小人學出乎口
入乎耳之間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
鹽鐵論曰。内無其質而外學其文。雖有賢師
良友。若畫脂鏤氷。費日損功。故良師不能
成施。澤香不能加嫫母
説苑曰。晋平公問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
已暮矣。對曰。暮何不秉燭乎。臣聞少而學
者如日出之陽。壯而學者如日中之光。老而
學者如*秉燭之明。*秉燭之明孰與昧行。平
公曰。善哉。論衡曰。手中無錢而之市決貨。貨
主必不與也。夫胸中無學。亦猶手中無錢也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四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五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破邪篇第六十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蓋聞。三乘啓轍。諸子免火宅之災。八正開元。
群生寤無爲之果。是故慈雲降潤不別
蘭。慧日流輝寧分岸谷。且立教垂範盡妙窮
微。發至生情難量叵測。雖周孔儒術莊老玄
風。將欲方茲迥非倫擬。其有帝代賢士今古
明君。咸共遵崇無乖敬仰。欲使玉礫異價
涇渭分流。制六師而正八邪。反四倒而歸
一味。折染俗之自然。興因果之正路。挫邪
智之虚角。杜異見之妄言。求珠之寶心開。
觀象之僞識正。自非徳均眞際體合無生。豈
能契此玄門履之一實者也
引證部第二
如増一阿含經云。爾時有長者名阿那邠邸。
其家大富不可稱計。爾時滿富城中有長者。
名曰滿財。亦大富饒財。復是邠邸少小舊好
共相敬愛。邠邸長者常有千萬寶貨。在滿富
城中販賣。使滿財長者經紀。然滿財長者亦
有數千萬寶。在舍衞城中販賣。使邠邸經紀。
是時邠邸有女名須摩提。顏貌端正如桃華
色。世之希有。爾時滿財見須摩提女端正。
見已問邠邸曰。此是誰家女。邠邸報曰。是我
所生滿財曰。我有小息未有匹偶。可適貧家
不。時邠邸報曰。事不宜爾。滿財問曰。以何等
故。邠邸報曰。種姓財貨足相詶匹。所事神祠
與我不同。此女事佛。汝事外道。以是之故不
赴來意。滿財報曰。我等所事自當別祀。此女
所事別自供養。邠邸報曰。我女設當適汝家
者。彼此各出財寶不可稱計。滿財問曰。汝今
索幾許財寶。邠邸報曰。我今須六萬兩金。是
時長者即與六萬兩金。邠邸以方便前却猶
不能使止。語彼長者曰。設我嫁女當往問佛。
若有教勅我當奉行。是時阿那邠邸即往至
世尊所。白世尊曰。須摩提女爲滿富城中滿
財長者所求。爲可與不。世尊告曰。若須摩提
女適彼國者。多所饒益。度脱人民不可稱量。
聞已禮退。還至家中。共辦飮食。與滿財長者。
滿財問曰。我不用食。但嫁女與我不耶。邠邸
報曰。欲爾者便可却後十五日使兒至此。作
是語已便退而去。是時滿財長者辦具所須。
寶羽之車。從八十由延内來。邠邸復莊嚴
己女。乘寶羽之車。將女往迎中道相遇。滿
財得女便將至。滿富城中人民之類。各作制
限。若此城中有女出適他國者。當重刑罰。若
他國取婦將入國者。亦重刑罪。爾時彼國有
六千梵志。國人所奉。制限有言犯者當飯六
千梵志。長者自知犯制即飯六千梵志。梵志
所食純食猪肉及重釀之酒。又梵志所著衣
服。或被白&T073554;。或被毳衣。以衣偏著右肩半
身露現。即白時到入長者家。長者見來膝行
前迎恭敬作禮。最大梵志擧手稱善。抱長者
頸往詣座所。各隨坐訖。時長者語須摩提女
曰。汝自莊嚴向我師禮。須摩提女報曰。止止
大家。我不堪任向裸形人禮。長者報曰。此非
裸形。但所著衣是其法服。須摩提女報曰。此
無慚愧之人。皆共露形。有何法服之用。世尊
所説。世人所貴有慚有愧。若無此二則尊卑
無異。共猪犬無別。我實不堪向作禮拜。時須
摩提夫語其婦曰。汝今可起向我師作禮。此
諸人等皆是我所事天。婦報曰。且止。我不禮
此無慚愧裸形人。令我向驢犬作禮。夫曰。勿
作是言。自護汝口勿有所犯。此非驢非狗。但
所著之衣正是法衣。是時須摩提女洟零悲
泣顏色變異。並作是説。寧斷命根終不墮此
邪見之中。時六千梵志各共高聲。何故使此
婢罵詈乃爾。是諸梵志已食少多便去。是時
滿財長者在高樓上煩寃愁惋。我今取此來。
便爲破家辱我門戸。時有梵志。名曰修跋。得
五神通往長者家。上高樓上。與長者相見。梵
志問長者曰。何故愁憂。長者報曰。昨因爲兒
娶婦。具説前縁。梵志報曰。此女所事之師。皆
是梵行之人。今日現在甚奇甚特。長者問曰。
汝爲外道異學。何故歎譽沙門釋子。有何神
徳。有何神變。梵志報曰。欲聞神徳今粗説原。
此女所事之師最小弟子。名曰均頭沙彌。飛
來詣阿耨達泉洗垢之衣。阿耨大神天龍鬼
神皆起前迎恭敬問訊。善來人師可就此坐。
却後坐食。食竟盪鉢在金案上。跏趺正身次
第入九次第定。是時天龍鬼神。與&T050460;洗衣擧
著空中而曝使乾。時彼沙彌收攝衣已。便飛
在空還歸所在。長者當知。最小弟子有此神
力。況最大者。何況如來至眞正覺。而可及乎。
是時長者語梵志曰。我等可得見此女所事
師乎。梵志報曰。可還問此女。是時長者問須
摩提女曰。吾今欲得見汝所事師。能使來不。
女聞歡喜不能自勝。願時辦具飮食。明日如
來當來至此。及比丘僧。長者報曰。汝今自請。
吾不解法。是時長者女沐浴身體手執香火。
上高樓上叉手向如來。而歎之曰
    諸變不可計 皆使立正道
    我今復値厄 唯願尊屈神
    爾時香如雲 懸在虚空中
    遍滿祇桓舍 住在如來前
    諸釋虚空中 歡喜而作禮
    又見香在前 須摩提所請
    雨諸種種華 而不可計量
    悉滿祇*桓林 如來笑放光
爾時世尊告諸神足比丘大目連大迦葉阿那
律乃至均頭沙彌等。汝等以神足先往至彼
城中。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是時衆僧使人。
名曰乾荼。明旦躬負大釜飛在空中。往至彼
城。繞城三匝詣長者家。是時均頭沙彌化作
五百華樹。色若干種皆悉敷茂。是時般特化
作五百頭牛。衣毛皆青。在牛上坐往詣彼
城。爾時羅雲復化作五百孔雀。色若干種。在
上坐往詣彼城。是時迦匹那化作五百金翅
鳥。極爲勇猛。在上坐往詣彼城。爾時優毘迦
葉化作五百龍。皆有七頭在上坐往詣彼城。
是時須菩提化作琉璃山。入中跏坐往詣彼
城。爾時大迦旃延復化作五百鶴。色皆純白。
往詣彼城。是時離越化作五百虎。在上坐往
詣彼城。是時阿那律化作五百師子。極爲勇
猛。在上坐往詣彼城。是時大迦葉化作五百
匹馬。皆朱尾。金銀交飾。在上坐往詣彼城。
是時目連化作五百白象。皆有六牙。七處平
整。金銀交飾。在上坐往詣彼城。如是現神
變。皆繞城三匝往長者家。是時世尊以知時
到。在虚空中去地七仞。阿若拘隣在右。舍
利弗在左。阿難在後而手執拂。千二百弟子
前後圍繞。如來在中。及餘諸天帝釋諸王。皆
現神變悉在空中。作唱伎樂數千萬種。雨
衆天華散如來上。舍衞城内人民皆見如來
在空去地七仞。皆懷歡喜不能自勝。是時滿
財長者遙見如來相好。猶如金聚放大光明。
以偈問須摩提女。須摩提女復以偈報之。天
人梵志皆自歸命。是時六千梵志見如此神
變。各相謂言。我等可離此國更適他土。猶如
禽獸各奔所趣。是諸梵志聞如來響。各各馳
走不得自寧。由如來有大威力故不自安。是
時世尊捨神足入城。以足蹈門閾上。是
時天地大動諸神散華。詣長者家就座而坐。
世尊漸與長者及八萬四千人民。説戒施生
天之論。訶欲不淨出家爲要。各於座上諸塵
垢盡得法眼淨。皆自歸三寶受持五戒。此須
摩提女及八萬四千人。皆由久遠迦葉佛所
四事供養。一施。二愛敬。三利人。四等利。不
墮貧家。當來之世亦當復値如此之尊使我
莫轉女身得法眼淨。是時城中人民聞哀愍
王女作此誓願。人皆隨喜此願。爾時哀愍王
者。今須達長者是。爾時王女者今須摩提女
是。爾時國土人民之類者今八萬四千人是。
由彼誓願故今値我身聞法得道
又智度論云。有梵志名長爪別經梵云
名勞豆
是閻浮
提大論議師。言一切論可破。一切言可壞。一
切執可轉。無有實法可信可恭敬者。舍利弗
舅摩訶倶絺羅。與姉舍利論議不如。倶絺羅
思惟念言。非姉力也。必懷智人寄言母口。未
生乃爾。及生長大當如之何。思惟是已生憍
慢心。爲廣論議故出家作梵志。入南天竺國
始讀經書。諸人問言。汝志何求。長爪答言。十
八種大經盡欲讀之。諸人語言。盡汝壽命猶
不能知一。何況能盡。長爪自念。昔作憍慢爲
姉所勝。今此諸人復見輕辱。爲是二事故自
作誓言。我不剪爪要讀十八種經書盡。人見
爪長因號長爪梵志。是人以種種經書。譏刺
是非破他論議。譬如大力狂象唐突蹴&T050460;
能制者。如是長爪梵志摧伏諸論師已。還至
摩伽陀國王舍城那羅陀聚落至本生處。問
人言。我姉生子今在何處。有人語言。汝姉子
者。適生八歳讀一切經書盡。至年十六論議
勝一切人。有釋種道人姓瞿曇。與作弟子。長
爪聞之即起憍慢。生不信心而作是言。如我
姉子聰明如是。彼以何術誘誑剃頭作弟子。
作是語已直向佛所
爾時舍利弗。初受戒半月佛邊侍立。以扇扇
佛。長爪見佛問訊訖一面坐作是念。一切論
可破。一切語可壞。一切執可轉。是中何者是
諸法實相。何者是第一義。譬如大海欲盡其
底。求之既久不得一法。彼以何論議而得。我
姉子。作是思惟已而語佛言。瞿曇。我一切法
不受
佛問長爪。汝一切法不受。是見受不。佛所
質義汝已領之。邪見毒熾令出是毒氣言一
切法不受。是見汝受不。爾時長爪如好馬見
鞭顧影覺畏。便著正道。長爪梵志既得佛語。
鞭影入心。即棄貢高慚愧低頭。如是思惟。佛
置我兩處負門中。若我説是見我受。是負處
門麁故衆人所共知。云何自言一切法不受。
今受是見。此現前妄語。是麁負處門多人所
知。第二負處門細。我欲受之。以少人知故。作
是念已答佛言。瞿曇。一切法不受。是見亦不
受。佛語梵志。汝不受一切法。是見亦不受。則
無所破。與衆人無異。何用自高而生憍慢如
是。長爪不能答佛。自知己墮負處。即於佛智
起恭敬信。心自思惟。我墮負處。世尊不彰。不
言是非。不以爲意。佛心柔軟第一清淨。得大
甚深最可恭敬。無過佛者。佛爲説法斷其邪
見。即於坐處遠塵離垢得法眼淨。是時舍利
弗。聞是語時得阿羅漢。是長爪梵志出家作
沙門得阿羅漢
又佛説乳光佛經云。時佛世尊適小中風當
須牛乳。爾時維耶離國有梵志名摩耶利。爲
五萬弟子作師。復爲國王大臣人民所敬。遇
豪富貪嫉不信佛法但好異道。於是佛告阿
難。持如來名往到梵志摩耶利家。從其求索
牛乳湩來。阿難受教。著衣持鉢到其門下。梵
志摩耶利。適與五百上足弟子。欲行入宮與
王相見。時即出舍値遇阿難。因問言。汝朝來
早欲何所求。阿難答曰。佛世尊身小不安隱。
使我索乳。梵志默然不報。自思惟念。我若不
持牛乳與謂我慳惜。適持乳與。諸餘梵志便
復謂我事瞿曇道。進退惟宜。雖爾當指授與
惡牛令自&T021355;取當使牴殺。折辱其道。便見
捐棄。我還爲人所敬。若不得乳明我不惜。謀
議是已即告阿難。牛朝已放在彼塹中。汝自
住*&T021355;。摩耶勅兒。汝將阿難示此牛處。愼莫
爲捉。時五百弟子聞師説是。悉大歡喜
爾時維摩詰來欲至佛所。道經梵志門前因
見阿難。即謂晨朝持鉢住此欲何求索。阿難
答曰。如來身小有風。當須牛乳。故使我來。
維摩詰即告阿難。莫作是語。如來正覺身如
金剛。衆惡已斷但有諸善。當有何病。默然行
矣。勿得外道誹謗如來。無使天龍神等得聞
是聲。十方菩薩阿羅漢得聞此言轉輪聖王
尚得自在。何況如來。阿難勿爲羞慚索乳疾
行。愼莫多言。阿難聞此。大自慚懼。聞空中有
聲言。阿難如長者所言。但爲如來於五濁世
示現度脱一切三毒之行故。時往取乳。向者
維摩詰雖有是語。莫得羞慚。於是五百梵志
聞空中聲。即無狐疑。皆大踊躍。悉發無上正
眞道意
爾時摩耶利内外眷屬。及聚邑中合數千人。
皆隨阿難往觀牛。阿難即住牛傍自念言。今
我所事師法。不得自手*&T021355;乳。語適竟。第二
忉利天帝便從天來。化作年少梵志。被服因
住牛傍。阿難見之心用歡喜。謂言。年少梵志
請取乳湩。即答阿難。我非梵志是天帝釋。我
聞如來欲得牛乳。故來到此。阿難言。天帝位
尊。何能近此腥穢之牛。帝釋答曰。雖我之豪
何如如來尊尚不厭倦建立功徳。何況小天。
阿難報釋。爲我取乳唯願用時。釋應曰諾。尋
即持器前至牛所。時牛靜住不敢復動。其來
觀者皆驚怪之。爾時帝釋而説偈言
    今佛示微恙 汝與我乳湩
    今佛服之差 得福無有量
    佛尊天人師 常慈心憂念
    蜎飛蠕動類 皆欲令度脱
爾時犢母。即爲天帝釋説偈言
    此手捫摸我 何一快乃爾
    取我兩乳湩 置於後餘者
    當持遺我子 朝來未得飮
    雖知有福多 作意當平等
於是犢子便爲母説偈言
    我從無數劫 今得聞佛聲
    即言持我分 盡用奉上佛
    世尊一切師 甚難得再
    我食草飮水 可自足今日
    我作人已來 飮乳甚大久
    及在六畜中 亦爾不可數
    世間愚癡者 亦甚大衆多
    不知佛布施 後因悔無益
    我乃前世時 慳貪坐牴突
    復隨惡知友 不信佛經戒
    使我作牛馬 至于十六劫
    今乃知有佛 如病得醫藥
    持我所飮乳 盡與滿鉢去
    令我得智慧 得道願如佛
時天帝釋即取乳滿鉢。阿難得乳意甚歡喜。
於是梵志從邑中來者。聞此牛子母所説皆
共驚怪。此牛弊惡人不得近。今日何故柔善
乃爾。想是阿難所感發耳。瞿曇弟子尚猶如
此。何況佛徳威神變化。而我等不信其教。時
梵志男女合萬餘人。皆悉踊躍。遠塵離垢逮
得法眼。阿難持乳還至佛所。具白所由。佛告
阿難。實如牛子母所説。此牛子母。乃昔宿命
時曾爲長者。大富饒財。復慳不施。不信佛戒。
不知生死。常喜出財。外人從擧。日月適至。喜
多責息。無有道理。既償錢畢。復謗牴人。言
其未畢。但坐是故墮畜生中十六劫。今聞我
名歡喜者何。畜生之罪亦當畢。是此牛子母
却後命盡。七返生兜術天及梵天上。七*返
生世間。當爲豪富家不生惡道。所在常當通
識宿命。當供養諸佛燒香持經。牛母從是因
縁。最後當値見彌勒佛作沙門。精進不久得
羅漢道。犢牛亦當如是上下二十劫竟當得
作佛。號曰乳光。牛母之子倶得度脱。會中五
百長者子悉發無上道意。三千八百梵志應
時得須陀洹道
又佛説心明經云。佛游王舍城靈鳥山。與五
百比丘四部衆倶。往之一縣而行分衞。諸天
龍神追於上侍。到梵志館門外而住。佛放大
光普照十方。時梵志婦執爨炊飯。見光照身
身得安隱。解懌無量。還顧見佛端政姝好。倍
加踴躍。重自惟忖。今得覩佛及衆弟子。誠副
宿願。欲以食饌奉進正覺。隱察愚夫不信道
徳志存邪疑。見妄所施必興結恨。不得由已
當如之何。便即盛飯取汁一杓。以用上佛。
佛以威神鉢中自然有百味食。佛時達嚫。口
歎頌曰
    假以馬百匹 金銀校鞍勒
    持用惠施人 不如*杓飯汁
    設以七寶車 載滿諸珍
    杓飯汁施佛 其福過於彼
    若施白象百 明珠瓔珞飾
    供佛一*杓汁 其福超彼上
    如轉輪聖王 普賢玉女后
    端正無有比 七寶瓔珞身
    如是之妙類 其數各有百
    悉以配施人 不如一*杓汁
於是梵志靜住而聽聞佛所歎。心懷疑惑。前
問佛言。一*杓飯汁何所直耶。而乃稱讃若干
寶施。而云不如一*杓汁施。斯之飯汁不直一
錢。然乃咨嗟若干億倍。孰當信哉。於是世尊
尋即顯露廣長之舌。以覆其面上至梵天。告
梵志曰。吾從無數億百千劫。常行至誠乃獲
斯舌。寧以妄語能致之乎。吾欲問卿。至誠答
之。曾叵往返舍衞羅閲。中路有樹。名尼拘
類。蔭覆人衆五百乘車乎。對曰。唯然有之。曾
所見也。世尊又問。其子大小。答曰。形如芥
子。佛告梵志。卿眞兩舌。實如芥子。樹何大乎。
對曰。審爾不敢欺也。佛又告。種如芥子生
樹廣大。地之生植。適無所置。所覆彌廣。何況
如來無上正覺無量福會普勝者哉。大慈弘
哀無所不濟。以饌供獻功祚難計。梵志默然
無以加報。佛告阿難。斯婦壽終當轉女像得
爲男子生于天上。下生爲人解深妙法。却十
三劫當得作佛。名曰心明如來。梵志意伏五
體投地。剋心自責歸命於佛。加恩矜攝令得
出家。佛即納受以爲沙門。佛講四諦漏盡意
解。又涅槃經云。爾時十仙外道欲共佛捔試
神力。阿闍世王報外道云。汝等今者欲以手
爮須彌山。欲以口齒齰齧金剛。諸大士。
譬如愚人見師子王飢時睡眠而欲寤之。如
人以指置毒蛇口。如欲以手觸灰覆火。汝等
今者亦復如是。善男子。譬如野狐作師子吼。
猶如蚊子共金翅鳥捔行遲疾。如度海
欲盡其底。汝等今者亦復如是。汝等今者興
建是意。猶如飛蛾投於火聚。汝隨我語不復
更説
又大莊嚴論。時憍尸迦向外道説偈言
    外道所爲作 虚妄不眞實
    猶如小兒戲 聚土作城郭
    醉象踐蹈之 散壞無遺餘
    佛破諸外論 其事亦如是
又百喩經云。昔有愚人煮黒石蜜。有一富人
來至其家。時此愚人取石蜜漿爲富人煮。即
於火上以扇扇之。望得使冷。傍人語言。下
不止火。扇扇不已。云何得冷。爾時人衆悉皆
嗤笑。其猶外道不滅煩惱熾然之火。少作苦
行臥棘刺上。洮糠飮汁斷穀自餓。五熱炙身
而望清涼寂靜之道。終無是處。徒爲智者之
所怪哂。受苦現在殃流來劫
又百喩經云。昔有愚人。其婦端正情甚愛重。
婦無眞信。後於中間共他交往。邪婬心盛。欲
逐傍夫。捨離己婿。於是密語一老母言。我去
之後。汝可齎一死婦女尸安著屋中語我夫
言。云我已死。老母於後伺其夫主不在之時。
以一死尸置其家中。及其夫還老母語言。汝
婦已死。夫即往視信是己婦。哀哭懊惱。大𧂐
薪油燒取其骨。以嚢盛之晝夜懷挾。婦於後
時心厭傍夫。便還歸家語其夫言。我是汝妻。
夫答之言。我婦久死。汝是阿誰。妄言我婦。乃
至二三。猶故不信如彼外道聞他邪説。心生
惑著。謂爲眞實。永不可改。雖聞正教不信受

又百喩經云。昔有二賈客共行商賈。一賣眞
金。其第二者賣兜羅綿。有他買眞金者。燒
而試之。第二*賈客即便偸他被燒之金裹
兜羅綿。時金熱故燒綿都盡。情事既露。二事
倶失。如彼外道偸取佛法著己法中。妄稱已
有非是佛法。由是之故。燒滅外典不行於世。
如彼偸金事情見亦復如是
又百喩經云。過去之世有一山羌。偸王庫物
而遠逃走。爾時國王遣人四出。推尋捕得將
至王邊。王即責其所得衣處。山羌答言。我衣
乃是祖父之物。王遣著衣。實非山羌本所有
故。不知著之。應在手之者著於脚上。應在腰
者反著頭上。王見賊已。集諸臣等共詳此事。
而語之言。若是汝之祖父已來所有衣者。應
當解著云何顛倒。用上爲下。以下爲上。以不
解故。定知汝衣必是偸得非汝舊物。借以爲
譬。王者如佛。寶藏如法。愚癡羌者猶如外道。
竊偸佛語著己法中以爲自有。然不解故布
置佛法。迷亂上下不知法相。如彼山羌得王
寶衣不識次第顛倒而著。亦復如是
又百喩經云。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
復多錢財。擧世人間無不稱歎。時有愚人見
其如此。便言我兄。見後還責言非我兄。傍
人語言。汝是愚人。云何須財認他爲兄。及其
還*責復言非兄。愚人答言。我以欲得彼之
財物故認爲兄。實非是兄。人聞此語無不笑
之。猶彼外道聞佛善語。饕竊而用以爲己有。
乃至傍人教使修行不肯修行。而作是言。爲
利養故偸取佛説化導衆生。而無實事。云何
修行。猶向愚人爲得財故。言是我兄。及
*責時復言非兄。此亦如是
頌曰
    正邪乖明昧 善惡異相征
    大慈降梵志 乘空各變
    六千倶捨執 七衆各休
    邪徒虚抗志 鍱腹浪求名
    身子多才智 陵化照機庭
    四辯無不可 六通奮英情
    乘權摧異見 伏邪同幽
    自知螢光劣 徒諍太陽精
感應縁略引
六驗
  辯聖眞僞一邪正相翻
妄傳邪教三妖惑亂衆
道教敬佛五捨邪歸正
辯聖眞僞第一
夫邪正交侵禍福繁雜。自非極聖焉能開誘
是以九十五種宗上界之天尊。二十五諦計
衆生之冥本。皆陳正法咸稱大濟。又有魯邦
孔氏。道禮樂於九州。楚國李聃。開虚玄於
五岳。各臣吏於機務。並衢分於限域。辯御乖
張理路沈溺。致令惑網覆心莫知投趣。未若
皇覺無私道濟群有幽顯歸心凡聖稽首。譬
天無二日國無兩君。故天上天下倶唱獨尊。
三千大千咸等正覺。爲四生之導首。作六
趣之舟航者也
史録。太宰嚭問孔子曰。夫子聖人與。對
曰。博識強記非聖人也。又問。三王聖人*與。
對曰。三王善用智勇。聖非丘所知。又問。五帝
聖人*與。對曰。五帝善用仁義。聖非丘所知。
又問。三皇聖人*與。對曰。三皇善用時政。聖
非丘所知。太宰大駭曰。然則孰爲聖人乎。夫
子動容而答曰。丘聞西方有聖者焉。不治而
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人無
能名焉。據斯以言。孔子深知佛爲大聖也。時
縁未昇故默而識之。有機故擧。然未得昌言
致矣。又後漢時。通人傅毅開顯佛化。
造法本内傳云。漢明帝永平三年。上夢神人。
金身丈六項有日光。寤已問諸臣等。*傅毅
對詔。有佛出於天竺。乃遣使往求。備獲經像
及僧二人。帝乃爲立佛寺畫壁。千乘萬騎繞
塔三匝。又於南宮清涼臺及高陽門上顯節
陵所圖佛立像。并四十二章經緘於蘭臺石
室。廣如前敬三寶篇述。傳云。時有沙門迦攝
騰竺法蘭。位行難測志存開化。蔡愔使達
請*騰東行。不守區域隨至雒陽。曉喩物情崇
明信本。帝問*騰曰。法王出世何以化不及此。
答曰。迦毘羅衞者。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
之中心也。三世諸佛皆在彼生。乃至天龍鬼
神有願行者皆生於彼。受佛正化咸得寤道。
餘處衆生無縁感佛佛不往也。佛雖不往光
明及處。或五百年。或一千年。或一千年外。皆
有聖人傳佛聲教而化導之
傳云。漢永平十四年正月一日。五岳諸山道
士朝正之次。自相命曰。天子棄我道法遠求
胡教。今因朝集可以表抗之。其表略曰。五岳
十八山觀太上三洞弟子褚善信等六百九十
人。至於方術無所不能。願與西僧比較得
辨眞僞。若比對不如任聽重決。如其有勝乞
除虚妄。勅遣尚書令宋庠引入長樂宮。以今
月十五日可集白馬寺。道士等便置三壇。壇
別開二十四門。五岳道士各齎道經置於三
壇。帝御行殿在寺南門。佛舍利經像置於道
西。十五日齋訖。道士等以柴荻和沈檀香爲
炬。繞經泣涙。啓白天尊乞驗。縱火焚經。經從
火化悉成煨燼。五岳道士。相顧失色。大生
悑懼。南岳道士費叔才自憾而死。太傅張
衍語褚信曰。卿等所試無驗。即是虚妄。宜就
西來眞法。褚信曰。茅成子云。大上者靈寶
天尊是也。造化之作。謂之太素。斯豈妄乎。衍
曰。太素有貴徳之名。無言教之稱。今子説
有言教。即爲妄也。信聞默然不對。時佛舍利
光明五色。直上空中旋環如蓋。遍覆大衆映
蔽日光。摩騰法師踊身高飛。坐臥空中廣現
神變。于時天雨寶華在佛僧上。又聞天樂感
動人情。大衆咸悦歎未曾有。皆繞法蘭。聽説
法要并吐梵音讃佛功徳。初立佛寺同梵福
量。司空陽城俟劉峻。與諸官人仕庶等千
有餘人出家。四岳諸道士呂慧通等六百二
十人出家。陰夫人王婕妤等。與諸宮人婦女
二百三十人出家。便立十寺。七所城外安僧。
三所城内安尼。自斯已後廣遍天下。傳有五
卷。略不備載。有人疑此傳近出。本無捔力
之事。案呉書明費叔才有感死。故傳爲實録
不虚矣
呉書云。孫權赤烏四年有康居國沙門名僧
會姓康。來到呉國。遂感舍利。五色光曜天
地。鎚之逾堅。燒之不然。光明出火作大蓮
華照曜宮殿。臣主驚嗟歎希有瑞。爲立塔寺
度人出家。又以教法初興名爲建初寺。勅下
問尚書令闞澤曰。漢明已來凡有幾年。佛教
入漢既久。何縁始至江東。澤曰。自漢明永平
十年佛法初來。至今赤烏四年。則一百七十
年矣。初永平十四年。五岳道士與摩騰捔力
之時。道士不如。南岳道士褚善信費叔才等。
在會自*憾而死。門徒弟子歸葬南岳不預出
家。無人流布。後遭漢政凌遲兵戎不息。經今
多載始得興行
又曰。孔丘李老得與佛比對不。澤曰。臣聞魯
孔君者英才誕秀聖徳不群。世號素王。著述
經典。訓奬周道。教化來葉。師儒之風。澤潤今
古。亦有逸民如許成子原陽子莊子老子等。
百家子書皆修身自翫。放暢山谷縱汰其心。
學歸澹泊。事乖人倫長幼之節。亦非安俗化
民之風。至漢景帝以黄子老子義體尤深。改
子爲經。始立道學。勅令朝野悉諷誦之。若以
孔老二教。比方佛法。遠則遠矣。所以然者。
孔老二教法天制用。不敢違天。諸佛設教。天
法奉行。不敢違佛。以此言之。實非比對今見章
俗祭神安設酒
脯棋琴之事
呉主大悦。以澤爲太子太傅
宋文帝。高祖第三子也。聰睿英博雅稱令達。
在位三十年。嘗以暇日從容而顧問侍中何
尚之吏部羊玄保曰。朕少來讀經不多。比復
無暇。三世因果未辯措懷。而復不敢立異者。
正以卿輩時秀率所敬信也。范泰謝靈運常
言。六經典文本在濟俗爲政。必求性靈眞
奧。豈得不以佛理爲指南耶。帝曰。釋門有卿。
亦猶孔門之有季路。所謂惡言不入於耳也。
自是文帝致意佛經卷不釋手
邪正相翻第二
邪惑問曰。蓋聞釋迦生於天竺。修多出自西
蕃。名號無傳於周孔。功徳靡稱於典謨。寔遠
夷所尊敬。非中夏之師儒。廣致精舍甲第當
衢。虚費金帛福利焉在。未若銷像而絶鐫鑄。
泉可以無損。毀經以禁繕寫。廢僧以從編
戸。竊謂益國利人興家多福也
方外對曰。察斯濫濁非忠孝之道也。夫忠臣
奉國。願受福之無疆。孝子安親。務防災於未
兆。聞多福之因縁。求之如不及。覩速禍之萌
抵。避之若探湯。國重天地之祈。祈於福也。家
避陰陽之忌。忌於禍也。福疑從取禍疑從去。
人之情也。忠之道焉。子乃去人之所謂福。取
人之所謂禍。豈是忠臣益國之計。非孝子安
親之方也。若夫廢宗廟之粢盛。加子孫之魚
肉。毀蒸甞之&MT01944;冕。充僕妾之衣服。苟求惠
下之恩。不崇安上之福。恨養親之費饍。思
廢養之潤屋。如此可謂忠孝之道乎
夫三達之智。百神無以類其通。十力之尊。
千聖莫足儔其大。萬惑盡矣。萬徳備矣。梵天
仰焉。帝釋師焉。道濟四生化通三界。拔生死
於輪迴。示涅槃於常樂。周孔未足擬議。博施
廣濟。堯舜其猶病諸。等慈而無棄物。可不謂
之仁乎。具智而有妙覺。可不謂之聖乎
夫體仁聖之至道者豈爲苟欺之詭言哉。靜
而思之信逾堅矣。至如立寺功深於巨海。度
僧福重乎高嶽。法王之所明言。開士之所篤
勸。若興之者増慶益國。不亦大乎。敬之者生
善利人。不亦廣乎。或小損而大益。豈非國之
所宜崇乎。或小益而大損。豈非民之所當避
乎。臣無斯愼於其君。非忠臣也。子無此慮於
其親。非孝子也
邪惑問曰。佛法本出於西蕃。不應奉之於中

方外對曰。夫由余出自西戎。輔秦穆以開覇
業。日磾生於北狄。侍漢武而除危害。臣既有
之師亦宜爾。何必取同俗而捨其異方乎。師
以道大爲尊。無論於彼此。法以善高爲勝。不
計於遐邇。豈得以生於異域而賤其道。出於
遠方而棄其寶
夫絶群之駿。非唯中邑之産。曠代之珍。不必
諸華之物。漢求西域之名馬。魏收南海之明
珠。貢犀象之牙角。採翡翠之毛羽。物生遠域
未可非珍。佛出遐方奈何獨棄。若藥物出於
戎夷。禁呪起於胡越。苟可以蠲邪而去疾。豈
以遠來而不用之哉
夫滅三毒以證無爲。其蠲邪也大矣。除八苦
而致常樂。其去疾也深矣。何得局夷夏而計
親疎乎。況百億日月之下三千世界之内。則
中在於彼域不在於此方矣
邪惑問曰。詩書所未言。以爲修多。不足尚矣。
方外對曰。夫天文暦像之祕奧。地理山川之
卓詭。經脈孔穴之診候。針藥符呪之方術。詩
書有所不載。周孔未之明言。然考之吉凶而
有徴矣。察其行用而多効焉。又且周孔未言
之物。蠢蠢無窮。詩書不載之法。茫茫何限。信
矣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何得拘六經之局教。
而背三乘之通旨哉。夫能事未興於上古。聖
人開務於後代。故棟宇易橧巣之居。文字代
結繩之制。飮血茹毛之饌。則先用而未珍。粒
食火化之功。雖後作而非弊。亦如幼噉藜藿
長飡梁肉。少爲布衣老遇侯服。豈得以藜藿
先獲謂勝梁肉之味。侯服晩遇不如布衣之
貴乎
夫萬物有遷。三寶常住。寂然不動。感而通化。
非初誕於王宮。不長逝於雙樹。何得論生滅
乎。訃感修促乎來去也
邪惑問曰。佛是妖魅之氣。寺爲婬邪之祀。豈
堪中夏爲人師之軌
方外對曰。妖唯作&T008673;。豈弘十善之化。魅必
憑邪。寧興八正之道。妖猶畏狗。魅亦懼狸。何
以降帝釋之高心。摧天魔之巨力。又如圖澄
羅什之侶道安慧遠之儔。高徳高名非狂非
醉。豈容辭愛榮位。求魑魅之邪道。勤身苦節。
事魍魎之妖神。又自東漢至我
大唐。代代而禁妖言。處處而斷淫祀。豈容捨
其財力放其士民。營魑魅之堂塔。入魍魎之
徒衆。又上古帝臣冠蓋人倫。並禀教而歸依。
厝心以崇信。豈容尊妖奉魅以自屈乎。良由
睹覩妙知眞使之然耳。明主賢臣謀其徳也。凡
百君子思其言也。大士高僧慕其理也。而歴
代寶之以爲大訓。凡聖軌摸人天師範。理盡
窮微。福同眞濟。何聖能逾。何道能加。不荷其
恩反作狂言
邪惑問曰。夫父母之體不可毀傷。何故沙門
&T061269;髮去髭。反先王之道。失忠孝之義耶
方外對曰。若夫事君親而盡節。雖殺身而稱
仁。虧忠孝而偸存。徒全膚而非義。論美見危
而致命。禮防臨難而苟免。何得一概而避死
傷。雷同而顧膚髮。割股納肝爲傷甚矣。*&T061269;
鬚落髮其毀微焉。立忠不顧其命。論者莫之
咎。求道不愛其毛。何獨以爲過。湯恤烝民
尚焚躯以祈澤。墨敦兼愛欲磨足而至頂。況
夫上爲君父深求福利。鬚髮之毀何足顧哉。
且夫聖人之教。有殊途而同歸。君子之道。或
反經而合義。則太伯其人也。廢在家之就養。
託採藥而不歸。棄中國之服章。依剪髮以爲
飾。反經悖禮莫甚於斯。然而仲尼稱之曰。太
伯可謂至徳矣。其何故也。雖迹背君親。而心
忠於家國。形虧百越而徳全乎三讓。故太伯
棄衣冠之制。而無損於至徳。沙門捨搢紳之
容。亦何傷於妙道。雖易服改貌違臣子之常
儀。而信道歸心願君親之多福。苦其身意修
出家之衆善。遺其君父以歴劫之深慶。其爲
忠孝不亦多乎。謂善沙門爲不忠未之信矣
邪惑問曰。西域胡人因泥而生。是以便事泥
瓦塔像爾
方外對曰。此又未思之言也。夫崇立靈像摸
寫尊形。所用多途。非獨泥瓦。或雕或鑄。則以
鐵木金銅圖之繍之。亦在丹青縑素。復謂西
域士女遍從此物而生乎。且又中國之廟以
木爲主。則謂制禮君子皆從木而育耶。親不
可忘故爲其宗廟。佛不可忘故立其形像。以
表罔極之心。用如在之敬。欽聖仰徳。何失之
有哉。若塔廟是泥木之像不可敬者。則國廟
木主之形亦不可敬耶。夫以善過者。故亦以
惡爲功矣
邪惑問曰。無佛則國治年長。有佛。則政虐祚

方外對曰。此又未思之言。凶悖輒出斯語。愚
謂能仁設教。皆闡淫虐之風。菩薩立言。專
弘桀紂之事。以實論之殊不然矣。夫殷喪大
寶災興姐巳之言。周失諸侯禍由褒姒之笑。
三代之亡皆此物也。三乘之教豈斯尚矣。佛
之爲道。慈悲喜捨。怨親等護。物我倶齊。恩徳
既弘。賢愚慕上。假使羲軒舜禹之徳。在六度
而包籠。羿浞癸辛之咎。總十惡以防禁。向使
桀弘少欲之教。紂順大慈之道。伊呂無所用
其謀。湯武焉得行其討。可使鳴條免去國之
禍。牧野息倒戈之亂。夏后從雒汭之謌。楚
子無乾溪之歎。然則釋氏之化。爲益非小。延
福祚於無窮遏危亡於未兆
邪惑問曰。有之爲損。無之爲益。故未有佛法
之前。人皆淳和世無簒逆。佛法來到多興
亂爾
方外對曰。愚戇不思輒出凶誣。夫九黎亂徳。
豈非無佛之年。三苗逆命。非當有法之後。夏
殷之季。何有淳和。春秋之時。寧無簒逆。寇賊
兇。作士命於睪繇。獫狁孔熾。薄伐勞
於吉甫。而愚謂。佛興簒逆。法敗淳和。專搆虚
言皆違實録。一縷之盜。佛猶戒之。豈長簒逆
之亂乎。一言之競。佛亦防之。何敗淳和之道
乎。惟佛之爲教也。勸臣以忠。勸子以孝。勸國
以治。勸家以和。弘善示天堂之樂。懲非顯地
獄之苦。不唯一字以爲褒。豈止五刑而作戒
乃謂傷和而長亂。不亦誣謗之甚哉。亦何傷
於佛日乎。但自淪於苦海矣。輕而不避。良可
悲夫
邪惑問曰。天道無親頓成虚闡。禍淫福善胡
爽歟。因何捐替者翻享遐齡。崇敬者無
終厥壽。計應蘊福延慶積惡招殃。何乃進退
鉾楯。情状皎然去取自乖。若爲酬對
方外對曰。道教浮疏詎明三報。儒宗齷齪但
叙一生。故仲尼答季路曰。生與人事汝尚未
知。死與鬼神爾焉能事。袁宏後漢書曰。道
家者流出於老子。以清虚淡泊爲主。祐善嫉
惡爲教。畜妻子用符書。禍福報應在一生
之内。此並區中之近唱。非象外之遐談。所以
苟悦碩疑。史遷深惑。至如唐虞上聖乃育朱
均。瞽叟下愚是生有舜。顏回大賢而夭絶。商
臣極惡而胤昌。盜跖縱暴而福終。夷叔至仁
而餓死。張湯酷吏七世垂瓔。比干正臣一身
屠戮。如此流例胡可勝言。渠或致疑故常情
耳。所以我之種覺獨號遍知。遐唱二生廣敷
三報。欲使繋疑霧卷夙滯雲披玉諜周陳
金言備顯。故經云。有業現苦有苦報。有業現
苦有樂報。有業現樂有樂報。有業現樂有苦
報。或餘福未盡惡不即加。或宿殃尚在善縁
便發。如灰覆火。豈得稱無。若闇尋聲當知必
有。且夫善惡無爽。状麟鬪以日虧。報應有
歸。等鯨亡而星現。但察感通之分。足明善惡
徴也
妄傳邪教第三
竊聞。白馬東游。三藏創茲而起。青牛西逝。二
篇自此而興。或闡玄玄以化民。或明空空而
救物。驗之圖牒指掌可知。所以發唱顯宗終
乎此世。釋教翻譯時代炳然。文史備彰黎民
不惑。至如道家玄籍。斯則不然。唯老子二篇
李聃躬闡。自餘經教皆雜凡情。何者。前漢
時王褒造洞玄經。後漢時張陵造靈寶經及
章醮等道書二十四卷。呉時葛孝先造上清
經。晋時道士王浮造明威化胡經。又飽靜造
三皇經。齊時道士陳顯明造六十四卷眞歩
虚品經。梁時陶弘景造太清經及衆醮儀十
卷。後周武帝滅二教時。有華州前道士張賓。
詔授本州刺史。長安前道士焦子順。一名道
抗。選得開府。扶風前道士馬翼。雍州別駕
運等四人。以天和五年。於故城内宇眞
寺。挑攪佛經造道家僞經一千餘卷。時萬年
縣人索皎裝潢。但見甄鸞笑道之處。並改除
之。近如大業末年。有五通觀道士輔慧祥。
三年不言。因改涅槃經爲長安經。當時禁約
不許道士出城門。家見道士内著黄衣。執送
留守。改經事發爲尚書衞文昇所奏。於金光
門外勅令誅戮。此是近事耳目同驗。又甄鸞
笑道論云。道家妄注諸子三百五十卷爲道
經。又驗玄都目録。妄取藝文志書名。矯注八
百八十四卷爲道經。據此而言。足明虚謬。又
至麟徳元年。西京諸觀道士郭行眞等。時諸
道士見行眞恩勅驅使。假託天威惑亂百姓。
更相扇動。簡集道士東明觀李榮姚義玄劉
道。合會聖觀道士田仁慧郭蓋宗等。總集古
今道士所作僞經前後隱沒不行者。重更修
改。私竊佛經簡取要略。改張文句迴換佛語。
人法名數三界六道五陰十二入十八界三十
七道品。大小法門並偸安道經將爲華典。舊
時道經祭醮。並有鹿脯清酒。今新改安乾棗
香水。但道經言辭拙朴。雜惡處並以除却。如
大業年中。五通觀道士輔慧祥改涅槃爲長
安經。被殺不行。今復取用改爲太上靈寶元
陽經。復更改餘佛經。別號勝牟尼經。或云太
平經等。如道經之内本無優婆塞優婆夷檀
越賢者達嚫之名。今諸道士並皆偸用。未知
此名爲是漢語爲是梵音。若是漢語何故諸
史無文。若是梵音未知此言翻表何義。莊老
復非西人。故知偸用。眞僞可測。如老子依
舊乃是周時柱下藏史。執板稱臣。共俗無
異。今時即安別觀如似伽藍天尊老子並塗
金色。如佛經舊稱佛爲天尊。復即偸用。如漢
魏已來及至符姚。並喚僧名道士。復偸將己
用。道士舊名祭酒。如道經本無金剛師子。今
觀門首並學佛置之。未知金剛師子。此漢地
何曾有之。今忽浪造如内教。佛經世尊及摩
訶迦葉。並皆金色。依經作之如法。又佛經須
達買園爲佛造伽藍。並依聖教。如是展轉遍
通十方。及世尊成道感得五百金剛五百白
象五百師子。如是所爲皆作聖教。若依佛
經。此方他方諸佛菩薩梵王帝釋。所現供具
莊嚴寶物。無量無邊不可盡述。備在經文。
即時造者萬無成一。今時老子五千文兩卷
之内。何曾有此莊嚴。若出餘經。餘經非眞。
如是改換佛經偸安道經者。向有數千餘卷。
如佛説經。並置如是我聞説時説處。證經生
信。即如
大唐太宗文皇帝及今
皇帝。命朝散大夫衞尉寺丞上護軍李義表
副使前融州黄水縣令王玄策等二十二人。
使至西域。前後三度。更使餘人。及古帝王前
後使人。往來非一。皆親見世尊説經時處伽
藍聖迹。及七佛已來所有徴祥。靈感變應具
存西國志六十卷内。現傳流行。宰貴共知。未
知天尊老子既出爾許經書。爾時説處在何
對何人説。説時説處有何靈驗。何帝何時説
是經等。若有時處片有徴祥。何故五經無文
諸史不載。止欲苟存同異。用多流行誑於草
莱。無識之徒不知。有識君子久知其僞。良
由漢時有黄巾五斗米賊。前後踵繼迄今不
除。故涅槃百喩經等。我涅槃後有諸外道。偸
我佛語著己法中。以爲自有。以不解布置迷
亂上下。譬如山羌。偸得王寶衣。雖得不識次
第。顛倒而著。亦如偸狗夜入人舍不知食處。
佛既懸記不可不信。今時道士偸佛經將爲
己法。亦不可怪若今不偸佛便妄語。非大聖
人也。故呉主孫權問尚書令闞澤曰。仙有靈
寶之法。其教如何。闞澤對曰。夫靈寶者。一無
氏族可依。二無成道處所。教出山谷非人所
知。直是幽居濫説。非聖人制也。呉主歎其
善對焉。所言天尊之號出自佛經。竊我聖蹤
施乎已典。何者。案五經正史。三皇已來並不
云別有天尊住於天上。但叙周公孔子制禮
刪詩。所以五典三墳。靡覩大羅之稱。前王往
帝。不聞郊祀之名。安有執玉璋披黄褐。垂
素髮戴金冠。別號天尊。端拱九華之殿。獨
稱大道。統御七英之宮。縱有道教辯天尊諸
子談靈寶。此乃道聽途説。未足可依。委
之書。非關國史。又齋儀矯制事跡可尋。莫不
廣列金銀多班繒綵。並是三張詭述修靜妄
言。斥破逗備如琳論。又道士之號。老教
先無。河上之言。儒宗未辯。何者。姚書云。始
乎漢魏終曁符姚。皆號衆僧以爲道士。至魏
太武世。有寇謙之。始竊道士之名。私易祭
酒之稱。此豈琳之臆斷。乃是史籍盛明。又
班固漢書。文帝傳及潘岳關中記&MT05157;康皇甫
謐高士傳及訪父老等。皆無河上公結草爲
菴現神變事處。並虚謬不渉典謨。妄搆斐然。
動成焉有。當今主上垂*拱問道坐朝九族既
親平章百姓。寔可黜三張之穢術。闡五千
之妙門
又案後漢明帝永平十四年。道士褚善信等
六百九十人。聞佛教入雒請求捔試。總將道
家經書合有三十七部七百四十四卷。就中五
十九卷是道經。餘二百三十五卷是諸子書。
又案晋葛洪神仙傳云。老教所有度世消災
之法。凡九百三十卷。符書等七十卷。總一千
卷。又案宋太始七年。道士陸修靜答明帝云。
道家經書并藥方符圖等。總一千二百二十
八卷云。一千九十卷已行於世。一百三十八
卷。猶在天宮。案今玄都經目云。依宋人陸修
靜所上目。今乃言有六千三百六十三卷云。
二千四十卷。見有其本。四千三百二十三卷
云並未見。以此詳撿事跡可知。詭妄之由暴
之國史。若據蕭温等議。止有道徳二篇。如取
漢帝校量。便應七百餘卷。約葛洪神仙之説。
僅有一千。准修靜所上目中。過前九十。又檢
玄都經録轉復彌多。既其先後不同。虚妄明
矣。増加卷軸添足篇章。依傍佛經改頭換尾。
或道名山自出。時唱仙洞飛來。何乃黄領獨
知英賢不覩。書史無聞。典籍不記。請問當今
道士推勘後出之經。爲是老子別陳。爲是天
尊更説。縱其説也應有時方師諮説處。爲是
何代何邦何年何月。如其有據容可流行。若
也妄言理須焚剪。當今明朝馭宇承奬百王。
聖上臨軒應期千載。方欲廣敷五教。杜絶妖
妄之書。重述九疇。弘揚要道之訓。豈敢以麟
麕刺上鹿馬譏朝。但以無識黄巾混其眞僞。
管見道士不別是非。所以借況秦人譬之魯
俗。若乾坤之象龍馬。豈天地則可騰驤。理固
不然。如何見責
妖惑亂衆第四
竊聞。聲調響順形直影端。未見鑚火得氷種
豆得麥。所以蘇張逢於鬼谷。處浮詐之先。顏
閔遇於孔門。標徳行之始。故知習二篇之化。
徼妙無爲。行三張之風。謀爲亂首。何者。後
漢順帝時。沛人張陵客游蜀土。聞古老相傳
云。昔漢高祖應二十四氣祭二十四壇。遂王
有天下。陵不度已徳。遂搆此謀。殺牛祭祀
二十四所。置以土壇。戴以草屋。稱二十四治。
治館之興始乎此也。二十三所在於蜀地。尹
喜一所在於咸陽。於是誑誘愚民招合兇黨。
斂租税米謀爲亂階。時被蛇呑釁逆弗作。又
陵孫張魯行其祖術。後於漢中自稱師君。禍
亂方起。爲曹公所滅。又中平元年。鉅鹿人張
角。自稱黄天部師。有三十六將。皆著黄巾。遠
與張魯相應。衆至十萬。焚燒鄴城。漢遣河
南尹何進將兵討滅。又晋武帝咸寧二年。有
道士陳瑞。以左道惑衆。自號天師。徒附數千。
積有年歳。爲益州刺史王&MT04537;誅滅。又晋文帝
太和元年。彭城道士盧悚。自稱大道祭酒。以
邪術惑衆。聚合徒黨。向晨攻廣漢門云。迎
海西公。時殿中桓祕等覺知與戰。尋被誅斬。
又梁武帝大同五年。道士袁矜妖言惑
衆。行禁歩岡。官軍收掩尋被誅滅。又隋文
帝開皇十年。有綿州昌隆縣道士蒲童與左
童二人。在崩溪館。自稱得聖。誑惑人民。重床
至屋却坐其上云。十五童女方堪受法。令女
登床。以幕圍繞遂便姦匿。如此經日後事發
覺。因即逃亡。又開皇十八年。益州道士韓朗。
綿州道士黄儒林。扇惑蜀王令興逆云。欲建
大事須藉勝縁。遂教蜀王傾倉竭庫造千尺
道像。建千人大齋。畫先帝形。反縛頭手呪而
魘之。河北公趙仲卿檢察得實。送身京省被
問伏罪。在市被刑。近有大唐武徳三年。綿
州昌隆縣民李望。先事黄老常作妖邪。
大業季年。有道士蒲子眞。微閑道術被送東
京。至雒身死。因葬在彼。而李望矯云。子眞
近還。又彼縣山側有一石室。巖穴幽闇人莫
敢窺。望乃依憑以作妖詐。在明張㗋大語
納通傳。入闇則噎氣小聲詐陳禍福。遂令道
士等傳説達縣聞州。官人初檢並皆信受。後
刺史季大禮云。此事非輕必須申奏。要假親
驗方定是非。遂與合州官人并道士等一百
餘騎。同至穴所再拜請期。望時詐答。聞者傾
心。唯巴西縣令樂世質。深達機情知其誑詐。
入闇密候見望噎聲。質時喝之。望即欵伏。
收禁州獄。方欲科罪。未經數日服藥而終。近
至貞觀十三年。有西京西華觀道士秦英會。
聖觀道士韋靈符還俗道士朱靈感。並薄解
章醮勅令事東宮。惑亂東宮。結謀大意爲事
不果。秦英靈符靈感等。並被誅斬。私宅財物
及有婦兒。並配入官。又至龍朔三年。西華觀
道士郭行眞。家業卑賤宿素寒門。亦薄解章
醮濫承供奉。勅令投龍尋山採藥。上託天威
惑亂百姓。廣取財物姦謀極甚。并共京城道
士雜糅佛經偸安道法。聖上鑒照知僞付法。
法官拷撻苦楚方承。勅恩恕死流配遠州。所
有妻財並沒入官。是知所習非正釁逆相仍。
左道鄙俗斯辱頻興矣。勅道士朝散大夫騎
都尉郭行眞。器識無取道藝缺然。爲其小解
醫藥薄閑章醮。當爲皇太子弘。療患得損。録
其功効。叨授以榮班縁前驅使。妄作威禍
兼以交結選曹。周旋法吏專行欺詐。取人財
物遣營功徳。隱盜尤多。朱紫莫分。而僞敷至
教。菽麥詎辨。而潜讀禁書徒知僕妾。是求
莊宅爲務。雖靈溪千仞。何能蕩其穢質。神丹
九液。豈可練其瑕心。擢髮未數其愆。刋竹寧
書其罪。論斯咎釁宜從伏法。以其參迹道門
情所未忍。可除名長配流愛州。仍即發遣令
綱領送至彼。官司檢校不得令出縣境。其
私畜奴婢田宅水磑車牛馬等。並宜沒官
龍朔三年十二月十四日宣
竊惟賊飾黄巾興乎鉅鹿。鬼書丹簡發自
陽。而云服象雲羅。斯言逕廷。衣同雨穀不近
人情。安有駕鶴乘龍。披巾布褐。驅鸞策鳳。頂
戴皮冠。所以白石赤松之流。皆非鬼卒。王喬
羨門之輩。並匪治頭。又李聃事周之辰。服同
儒墨。公旗謀漢之日。始有黄巾。如其祖習伯
陽道士並宜朝拜。若也宗旗取則。斯弊特可
湮除矣
道教敬佛第五
述曰。上來所列並引典籍。邪正顯然昇沈殊
趣。豈可以爝火之暉。爭日月之光。隣虚之塵。
同太岳之峻。故知佛法幽邃非凡所測。僧衆
高遠亦非黄官之儔。夫出家者。内辭親愛外
捨官榮。志求無上菩提。願出生死苦海。所以
棄朝宗之服。披福田之衣。行道以報四恩。立
徳以資三有。此其之大意也。信知三寶位重。
豈同孔老兩教。故案孔老經書。漢魏已來内
外史籍。略引外道經中敬佛僧文。具列如左。
既敬已經。依法遵佛。冀伏邪愚依承正典
略引二十二經
令敬三寶文
一依道士法輪經。天尊説誡偈勗道士云
    若見佛圖 思念無量 當願一切
    普入法門 若見沙門 思念無量
    願早出身 以習佛眞
二依太上清淨消魔寶眞安志智慧本願大戒
上品經。四十九願。天尊説願文。若見沙門尼。
當願一切明解法度得道如佛
三依老子昇玄經云。天尊告道陵。使往東方
詣受法教。昇玄又云。東方如來遣善勝大士。
詣太上曰。如來聞子爲張陵説法。故遣我來
看。子語張曰。卿隨我往詣佛所。當令子得
見所未見聞所未聞。陵即禮大士。隨往佛所
聽法
四依道士張陵別傳云。陵在鵠鳴山中。供養
金像轉讀佛經
五依老子西昇經云。吾師化游天竺善入泥
洹。又符子云。老氏之師名釋迦文佛
六依智慧觀身大戒經云。道學當念旋大梵
流影宮禮佛
七依昇玄經云。若有沙門欲來聽經。觀察供
主。不得計飮食費遏截不聽當推置上座道
士經師自在其下昇玄又云。道士設齋供。若
比丘來者。可推爲上座好設供養。道士經師
自性其下。若沙門尼來聽法者。當隱處安置
推爲上座。供主如法供養不得遮止
八依化胡經。天尊敬佛説偈云
    願採優曇華 願燒旃檀香
    供養千佛身 稽首禮定光
    佛生何以晩 泥洹一何早
    不見釋迦文 心中常懊惱
九依靈寶消魔安志經。天尊説偈云
    道以齋爲先 勤行當作佛道士
新改
  本云勤行
登金闕
    故設大法橋 普度諸人物
十依老子大權菩薩經云。老子是迦葉菩薩。
化游震旦
十一依靈法輪經云。葛仙公生始數日。有外
國沙門。見仙公禮拜抱持。而語仙公父母曰。
此兒是西方善見菩薩。今來漢地教化衆生。
當游仙道白日昇天。仙公自語子弟云。吾師
姓波閲宗。字維那訶。西域人也
十二依仙人請問衆聖難經云。葛仙公告弟
子曰。吾昔與釋道微竺法開張太鄭思遠等
四人。同時發願。道微法開二人願爲沙門。張
太鄭思遠願爲道士
十三依仙公起居注云。于時生在葛尚書家。
尚書年逾八十。始有一子。時有沙門自稱天
竺僧。於市大買香。市人怪問僧曰。我昨夜夢
見善思菩薩下生葛尚書家。吾將此香浴之。
到生時。僧至燒香。右繞七匝。禮拜恭敬。沐浴
而止
十四依仙公請問上經云。與沙門道士言。則
志於佛敬於僧
十五依上品大戒經校量功徳品云。施佛塔
廟得千倍報。布施沙門得百倍報
十六依昇玄内教經云。或復有人。平常之時。
不一月作福。見沙門道士説法勸善。了無從

十七依道士陶隱居作禮佛文一卷
十八依智慧本願戒上品經云。日別施散佛
僧中食塔寺一錢已上。皆二萬四千報。功多
報多。世世賢明翫好不絶。七祖皆得入無量
佛國
十九依仙公請問經云。復有凡人行是功徳。
願爲沙門道士大博。至後生便爲沙門。大學
佛法爲衆法師。復有一人見沙門道士齋請
讀經乃笑曰。彼向空吟經欲何希耶。虚腹日
中一食。此罪人耳。道士乃慈心喩之。故報意
不釋。死入地獄。考毒五苦
二十依仙公請問經云。五經儒俗之業。佛道
各歎其教大師善也
二十一依太上靈寶眞一勸誡法輪妙經云。
吾歴觀諸天從無數劫來見道士。百姓男子
女人已得無上正眞之道。高仙眞人自然十
方佛。皆受前世勤苦求道不可稱計
二十二依法輪妙經云。道言。夫輪轉不滅。得
還生人中。大智慧明達者。從無數劫來學已
成。眞人高仙自然十方佛者。莫不從行業所
致也上來所列道經未知此經爲眞爲僞若是眞經今
時道士女官不禮三寶便違天尊老子師教即
是邪見之人非眞弟子便同無識之徒何須師敬此
經若僞則一切道經皆須除却進退訛替終成亂俗也
捨邪歸正第六
梁高祖武皇帝。年三十八登位。在政四十九
年。雖億兆務殷。而卷不釋手。内經外典罔不
厝懷。皆爲訓解數千餘卷。而儉約自節羅綺
不服。覆處虚閑晝夜無怠。致有布被莞席草
屨葛巾。初臨大寶即備斯事。日惟一食永絶
辛羶。自有帝王罕能及此。舊事老子宗尚符
圖。窮討根源有同妄作。帝乃躬運神筆下詔。
作捨道文曰
維天鑒三年四月八日。梁國皇帝蘭陵蕭衍。
稽首和南十方諸佛十方尊法十方聖僧。伏
見經云。發菩提心者。即是佛心。其餘諸善不
得爲喩。能使衆生出三界之苦門。入無爲之
勝路。故如來漏盡智凝成覺。至道通機徳
取聖。發慧炬以照迷。鏡法流以澄垢。啓瑞
迹於天中。鑠靈儀於像外。度群生於欲海。
引含識於涅槃。登常樂之高山。出愛河之深
際。言乖四句。語絶百非。應迹娑婆。王宮誕
相。歩三界而爲尊。普大千而流照。但以機心
淺薄好生厭怠。遂乃湛説圓常。亦復潜輝鶴
樹。闍王滅罪。婆藪除殃。若不逢値大聖法王。
誰能救接斯苦。在迹雖隱其道無虧。弟子經
遲迷荒耽事老子。歴葉相承染此邪法。習因
善發棄迷知返。今捨舊醫歸憑正覺。願使未
來生世童男出家廣弘經教。化度含識同共
成佛。寧在正法中長淪惡道。不樂依老子教
暫得上天。渉大乘心離二乘念。正願諸佛證
明菩薩攝受。弟子蕭衍和南
于時帝與道俗二萬餘人。於重雲殿重閣上。
手書此文發菩提心。至四月十一日。又勅門
下。大經中説。道有九十六種。惟佛一道是於
正道。其餘九十五種名爲邪道
朕捨邪外以事正内諸佛如來。若有公卿能
入此誓者。各可發菩提心。老子周公孔子等。
雖是如來弟子。而化迹既邪。止是世間之善。
不能革凡成聖。其公卿百官王侯宗族。宜返
僞就眞捨邪入正。故經教成實論云。若事外
道心重。佛法心輕。即是邪見。若心一等。是無
記性不當善惡。若事佛心強老子心弱者。乃
是清信。言清信者。清是表裏倶淨。垢穢惑累
皆盡。信是信正不信邪。故言清信弟子。其
餘諸信皆是邪見。不得稱清信也。門下速施

至四月十七日。侍中安前將軍丹陽尹邵陵
王上啓云
臣綸聞。如來嚴相。巍巍架于有頂。微妙色身。
蕩蕩顯乎無際。假金輪而啓物。託銀粟以應
凡。砥般若之利刀。收涅槃之妙果。汎生死
之苦海。濟常樂於彼岸。故能降慈悲雲垂甘
露雨。七處八會。教化之義不窮。四諦五時。利
益之方無盡。並氷清日盛霧散雲除。爝火
螢光塵熱自靜。可謂入俗化於蒙底。出世冥
此眞如。使稠林邪逕之人。景法門而無倦。
渇愛聾瞽之士。慕探賾而知迴。道樹始於迦
維。徳音盛于京洛。恒星不現周鑒娠徴。滿月
圓姿漢感宵夢。五法用傳萬徳方兆。華俗潜
故競扇高風。資此三明。照迷途之失。憑茲七
覺。拔長夜之苦。屬値皇帝菩薩。應天御物負
扆臨民。含光宇宙照清海表。垂無礙辯以接
黎庶。以本願力攝受衆生。故能隨方逗藥示
權顯正。崇一乘之旨。廣十地之基。是以萬邦
迴向倶禀正識。幽顯靈祇皆蒙誘濟。人興等
覺之願。物起菩提之心。莫不翹勤歸宗之境。
悦懌還源之趣。共保慈悲倶修忍辱。所謂覆
護饒益橋梁津濟者矣。道既光被。民亦化之。
於是應眞飛錫騰虚接影。破邪外道堅持正
國。伽藍精舍寶刹相望。講會傳經徳音盈耳。
臣昔未達理源承事外道。如欲須甘果翻種
苦栽。欲除渇乏反趣醎水。今啓迷方粗知歸
向。受菩薩大戒。誡節身心。捨老子之邪風。入
法流之眞教。伏願天慈曲垂矜許
至四月十八日。中書舍人臣任孝恭宣勅云。
能改迷入正。可謂是宿植勝因。宜加勇猛也。
廢李老道法詔。北齊高祖文宣皇帝。昔金
陵道士陸修靜者。道門之望。在宋齊兩代。祖
述三張弘衍二葛。郗張之士封門受録。遂妄
加穿鑿廣制齋儀。糜費極繁。意在王者遵奉。
會梁祖啓運下詔捨道。修靜不勝其憤。遂與
門人及邊境亡命。叛入北齊。又傾散金玉贈
諸貴遊。託以襟期冀興道法。帝惑之也。於天
保六年九月。乃下勅召諸沙門。與道士學達
者十人。親自對較。于時道士呪諸沙門。
鉢或飛或轉。呪諸梁木或横或竪。沙門
曾不學術。默無一對。士女擁鬧貴賤移心。
並以諍徒爲勝也。諸道士等踊躍騰倚魚
雲漢。高談自矜誇衒道術。仍又唱曰。神通
權設抑挫強禦。沙門現一我當現二。今薄示
小術並辭退屈。事亦可見。帝命上統法師與
靜捔試。上曰。方術小技俗儒恥之。況出家
人也。雖然天命難拒。豈得無言。可令最下座
僧對之。即往尋覓。有僧名佛俊。又字曇顯者。
不知何人遊行無定。飮噉同俗。時有放言摽
寤宏遠。上統知其深量。私與之交。于時名
僧盛集。顯居末座。酣酒大醉昂兀而坐。有司
不敢召之。以事告於上統。上曰。道士祭酒常
道所行。止是飮酒道人可共言耳。可扶輿將
來。於是合衆皆憚而怯。上統威權不敢有諫。
乃兩人扶顯令上高座。顯既上便立而含笑
曰。我飮酒大醉耳。中有所聞云。沙門現一我
當現二。此言虚實。道士曰。有實。顯即翹足
立。我已現一。卿可現二。各無對之。顯曰。
向呪諸衣物飛揚者。我故開門試卿術耳。命
取稠禪師衣*鉢*呪之。諸道士一時奮發共
呪。一無動搖。帝勅取衣。乃至十人牽擧不動。
顯乃令以衣置。諸梁木又令*呪之。都無一
驗。道士等相顧無頼。猶以言辯自高乃曰。佛
家自號爲内。内則小也。説我道家爲外。外則
大也。顯應聲曰。若然則天子處内。定小百官
矣。靜與其屬緘口無言。帝目驗臧否。便下詔
曰。法門不二眞宗在一。求之正路寂泊爲本。
祭酒道者。世中假妄。俗人未*寤。仍有秖崇。
&T008673;是味。清虚焉在。瞿脯斯甜。慈悲永隔。
上異仁祠。下乖祭典。皆宜禁絶不復遵事。頒
勒遠近咸使知聞。其道士歸伏者。並付昭玄
大統上法師度聽出家。未發心者可令
&T061269;。爾日斬首者非一。自謂神仙者。可上三
爵臺令其投身飛逝。諸道士等皆碎屍塗地。
僞妄斯絶致使齊境國無兩信。迄于隋初漸
開其術。至今東川此宗微末無足抗言。至
唐貞觀二十二年。有吉州囚人劉紹略妻王
氏有五岳眞仙圖及舊道士鮑靜所造三皇經
合一十四紙。上云。凡諸侯有此文者。必爲國
王。大夫有此文者。爲人父母。庶人有此文者。
錢財自聚婦人有此文者。必爲皇后。時吉州
司法參軍吉辯。因檢囚席。乃於王氏衣籠中
得之。時追紹略等。勘問云。向道士所得之受
持。州官將爲圖讖。因封此圖及經。馳驛申省
勅。勅令省官勘。當時朝議郎刑部郎中紀
懷業等。乃追京下清都觀道士張慧元西華
觀道士成武英等勘問。並欵稱云。此先道士
鮑靜等所作。妄爲墨書。非今元等所造
勅遣除毀。又得田令官奏云。如佛教。依内律
僧尼受戒。得蔭田人各三十畝。今道士女道
士。皆依三皇經。受其上清下清。替僧尼戒
處。亦合蔭田三十畝。此經既僞廢除。道士女
道士既無戒法。即不合受田。請同經廢。京城
道士等。當時懼怕畏廢蔭田。私憑奏官請將
老子道徳經替處。其年五月十五日出勅。侍
郎崔仁師宣
勅旨云。三皇經文字既不可傳。又語渉妖妄
宜並除之。即以老子道徳經替處。有諸道觀
及以百姓人間有此文者。並勒送省除毀。其
年冬諸州考使入京朝集。括得此文者。總取
禮部尚書廳前。並從火謝也。故知代代穿鑿
狂簡寔繁。人人妄作斐然盈卷。無識之徒將
爲聖説。晋彭城郡有釋道融。汲郡林慮人。十
二出家。厥師愛其神彩先令外學。往村借論
語竟不齎歸。於彼已誦。師便借本覆之不遺
一字。既嗟而異之。於是恣其游學。迄至立年
才解英絶。内外經書暗游心府。姚興曰。昨見
融公復是奇聰明釋子。勅入逍遙園與什參
正詳譯。俄而師子國有一婆羅門。聰辯多學。
西土俗書罕不披誦。爲彼國外道之宗。聞什
在關大行佛法。乃謂其徒曰。寧可使釋氏之
風獨傳震旦。而吾等正化不洽東國。遂乘駝
負書來入長安。姚興見其口眼便僻。頗亦惑
之。婆羅門乃啓興曰。至道無方各尊其事。今
請與秦僧捔其辯力。隨有優者即傳其化。興
即許焉。時關中僧衆相視缺然。莫敢當者。什
謂融曰。此外道聰明殊人。捔言必勝。使無上
大道在吾徒而屈。良可悲矣。若使外道得志。
則法輪摧軸。豈可然乎。如吾所覩在君一人。
融自顧才力不減。而外道經書未盡披讀。乃
密令人寫婆羅門所持經目。一披即誦。後剋
日論義。姚興自出。公卿皆會。關中僧衆四遠
必集。融與婆羅門擬相酬抗。鋒辯飛玄彼所
不及。婆羅門自知辭理已屈。猶以廣讀爲本。
融乃列其所讀書并秦地經史名目卷部。三
倍多之。什因嘲之曰。君不聞大秦廣學。那
忽輕爾遠來。婆羅門心愧悔伏。頂禮融足。旬
日之中無何而去。像運再興融有力也。後還
彭城常講説相續。聞道至者千有餘人。依隨
門徒數盈三百。性不狎諠常登樓披翫。殷勤
善誘畢命弘法。後卒於彭城。春秋七十四矣。
所著法華大品金光明十地維摩等義。並行
於世
魏書云。正光元年。明帝加朝服大赦天下。召
佛道二宗門人殿前。齋訖侍中劉騰宣勅。
法師等與道士論議。以釋弟子疑網。時清通
觀道士姜斌與融覺寺僧曇謨最對論。帝曰。
佛與老子同時不斌曰。老子西入化胡。佛時
以充侍者。明是同時。最曰。何以知之。斌曰。
案老子開天經。是以得知。最曰。老子當周何
王幾年而生。周何王幾年西入。斌曰。當周定
王即位三年乙卯之歳。於楚國陳苦縣厲卿
曲仁里。九月十四日夜子時生。至周簡王四
年丁丑歳。事周爲守藏吏。簡王十三年遷爲
太史。至敬王元年庚辰歳。年八十五。見周徳
凌遲與散關令尹喜西入化胡。斯足明矣。最
曰。佛以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生。穆王
五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滅度。計入涅槃後經三
百四十五年。始到定王三年。老子方生。生已
年八十五。至敬王元年凡經四百二十五年。
始與尹喜西遁。據此年載懸殊無乃謬乎。斌
曰。若佛生周昭之時。有何文記。最曰。周書異
記漢法本内傳。並有明文。斌曰。孔子既是制
法聖人。當時於佛迥無文記何耶。最曰。仁者
識同莞窺覽不弘遠。案孔子有三備卜經。謂
天地人也。佛之文言出在中備。仁者早自披
究不有此迷。斌曰。孔子聖人不言而知。何假
卜乎。最曰。惟佛是衆聖之王。四生之導首。達
一切含靈。前後二際吉凶終始。不假卜觀。自
餘小聖。雖曉未然之理。必藉蓍龜以通靈卦
也。侍中尚書令元文。宣勅語道士姜斌等。論
無宗旨宜退下席。又問。開天經何處得來。是
誰所説。即遣中書侍郎魏收尚書郎祖瑩等
就觀取經。帝令議之。太尉丹陽王蕭
傅李寔衞尉許伯桃吏部尚書邢欒散騎常
侍温子昇等一百七十人讀訖。奏云。老子止
著五千文。更無言説。臣等所議。姜斌罪當惑
衆。帝加極刑。時有三藏法師菩提流支。行佛
慈化。諫帝乃止。配徒馬邑右二驗出
梁高僧傳
晋程道慧。字文和。武昌人也。世奉五斗米
道不信有。佛常云。古來正道莫踰李老。何乃
信惑胡言以爲勝教。太元十五年病死。心下
尚暖。家不殯殮。數日得蘇。説初死時見十許
人。縛録將去逢一比丘云。此人宿福未可縛
也。乃解其縛散驅而去。道路修平而兩邊棘刺
森然。略不容足。驅諸罪人馳走其中。肉隨著
刺號呻聒耳。見*慧行在平路。皆歎羨曰。佛
弟子行路修福人也。*慧曰。我不奉法。其人
笑曰。君忘之耳。*慧因自憶先身奉佛。已經
五生五死忘失本志。今生在世幼遇惡人。未
達邪正乃惑邪道。既至大城徑進聽事。見一
人年可四五十。南面而坐。見*慧驚曰。君不
應來。有一人著單衣幘持簿書對曰。此人伐
社殺人。罪應來此。向所逢比丘。亦隨*慧入。
申理甚至。云伐社非罪也。此人宿福甚多。殺
人雖重報未至也。南面坐者曰。可罰所録人。
命*慧就坐。謝曰。小鬼謬濫枉相録來。亦由
忘失宿命不知奉大正法故也。將遣*慧
還。乃使暫兼覆校將軍歴觀地獄。*慧欣然辭
出導從而行行至諸城。城皆是地獄。人衆巨
億悉受罪報。見有猘狗齩人百節。肌肉散
落流血藉地。又有群鳥其喙如鋒。飛來甚
欻然而至。入人口中表裏貫洞。其人
轉呼噭筋骨碎落。其餘經見與趙泰屑荷大
抵粗同。不復具載。唯此二條爲異。故詳記之。
觀歴既遍。乃遣*慧還。復見向所逢比丘。與
*慧一銅物。形如小鈴。曰君還至家可棄此門
外勿以入室。某年月日君當有厄。誡愼過此。
壽延九十。時道*慧家於京師大桁南。自見
來還達皂莢橋。見親表三人住車共語。悼*慧
之亡。至門見婢行哭而市。彼人及婢咸弗見
也。*慧將入門。置向銅物門外樹上。光明舒
散流飛屬天。良久還小奄爾而滅。至戸聞屍
臭。惆悵惡之。時賓親奔吊。突*慧者多不得
裵回。因進入屍忽然而蘇。説所逢車人及
市婢。咸皆符同。*慧後爲廷尉。預西堂聽誦。
未及就列欻然頓悶。不識人半日乃愈。計其
時日即道人所戒之期。頃之遷爲廣州刺史。
元嘉六年。卒六十九矣右一驗出
冥祥記
唐益州福壽寺釋寶瓊。俗姓馬氏。綿竹縣人。
小年出家清卓儉素。讀誦大品兩日一遍。以
爲常業。勸歴邑義日誦一卷者。向有千計。四
遠聞者。皆來欽敬。本邑連比什邡諸縣。並是
道民執邪日久。投寄無容。瓊雖桑梓習俗而
不事道。李氏諸族値作道會。邀瓊赴之。來既
後至不禮而坐。皆謂不禮天尊輕我宗法耶。
瓊曰。邪正道殊所事各異。天尚不禮何況老
君。衆議紛紜頗相凌侮。瓊見諍訟不止又報
曰。吾禮非所禮。恐貽辱先宗。遂禮一拜。道像
并座一時動搖。又禮一拜。連座反倒墜落在
地。身座摧毀道民羞恥。唱言風鼓競來周正。
又禮還倒。瓊曰。天朗和暢而言怨風。汝之
愚戇不測吾風。合衆驚懼一心禮瓊。遠近聞
知皆捨道歸佛。闔境道俗及以傍縣道黨同
嗟。皆來請瓊受菩薩戒。縣令高達。素有誠信
敬承威徳。更於州寺召僧弘講。以貞觀八年
終於所住右一驗出
唐高僧傳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五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六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富貴篇第六十
貧賤篇第六十四
富貴篇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夫行善感樂如影隨形。作惡招苦猶聲發響。
故富同珠玉貴若蕭曹。錦繍爲衣金銀作屋。
雲起龍吹之前。風暄鳳管之上。趨鏘廣殿容
與長廊。曳珠履於丹墀。珥金貂於青瑣。
食則珍羞滿席海陸盈前。鼎味星羅芬馨雲
布。坐則高堂雅室玉砌珠簾。絲竹絃筦凄
飄颺。臥則蘭燈炳曜繍晃垂陰。錦被既
敷羺氈且拂。行則駟馬電飛輦輿雷動。千乘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692 693 694 695 696 697 698 699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