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法苑珠林 (No. 2122_ 道世撰 ) in Vol. 53

[First] [Prev+100] [Prev] 637 638 639 640 641 642 643 644 645 646 647 648 649 650 651 65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六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思愼篇第四十
儉約篇第四十五
思愼篇此有五部
  述意部 愼用部 愼禍部 愼境部 愼
過部
述意部第一
夫思愼防過無患之理。緘口息慮離惡之原。
誡始愼終。是君子之鹽梅。敬初護末。是養生
之要趣。庶寤因縁之興起。鑒生滅之非常。
識苦空之無我。照平等之妙門。而存其理棄
其迹。誡其禍招其福。是和神之靈順物之道

愼用部第二
修行道地經云。昔有國王。選擇一國明智之
人以爲輔臣。王欲試之。欲知何如以重罪加。
勅告臣吏。盛滿鉢油而使&T016254;之。從北門來至
於南門。去城二十里。園名調戲。令將到彼。若
墮一滴便級其頭。不須啓問。爾時群臣受王
重教。盛滿鉢油以與其人。兩手&T016254;之。甚大愁
憂。縱有車馬觀者填道。若見是非而不轉移。
縱有親族妻子來逼。其人專心不左右視。縱
有合國觀者擾攘。其人心端不見衆庶。縱有
玉女國内無雙。歌舞相逼。見者皆喜。其人
一心鉢鉢志不動轉。亦不觀察妄起片心。專
精鉢鉢不聽其言。於是頌曰
    巧便而安庠 其舞最巧妙
    一切人貪樂 譬如魔之后
    能動離欲者 何況於凡人
    來往其人邊 &T016254;鉢心不傾
縱有象暴馬奔城中失火焚燒百姓。展轉相
呼教言避火莫墮坑塹。官兵悉來一時救火。
其人一心&T016254;鉢一滴不遺。縱有天雷地動猛
風亂起折樹塵飛掣電霹靂。禽獸墮落人畜
驚喚。專心念油其人不聞。爾時&T016254;油至彼園
觀一滴不墮。諸臣啓王具陳斯事。王聞嗟歎。
此人難及。人中之雄。不顧萬事。其王歡喜立
爲大臣。行道行者御心如是。雖有諸惡婬怒
癡來擾亂諸根。内察外防攝心不散。三昧定
意亦復如是。於是頌曰
    如人&T016254;油鉢 不動無所棄
    妙慧意如海 專心&T016254;油器
    若人欲學道 執心當如是
    意懷諸徳明 皆除一切瑕
    若干之色欲 而興於怒癡
    有志不放逸 寂滅而自制
    人身有疾病 醫藥以除之
    心疾亦如是 四意止消之
又大集經濟龍品云。爾時衆中有一盲龍。名
曰頗羅機梨奢。擧聲大哭作如是言。大聖世
尊。願救濟我。願救濟我。我今身中受大苦惱。
日夜常爲種種諸蟲之所唼食。居熱水中無
時暫樂。佛言。梨奢。汝過去世於佛法中曾爲
比丘毀破禁戒。内懷欺詐外現善相。廣貪眷
屬弟子衆多。名聲四遠莫不聞知。我和尚得
阿羅漢果。以是因縁多得供養。獨受用之。見
持戒人反惡加説。彼人懊惱。如是念言。世
世生中願我所在食汝身肉。如是惡業死生
龍中。是汝前身。衆生願故食噉汝身。惡業因
緑得此盲報。又於過去無量劫中。在融赤銅
地獄之中。常爲諸蟲之所食噉。龍聞此語憂
愁啼哭。作如是言。我等今者皆悉至心咸共
懺悔。願令此苦速得解脱。彼龍衆中二十六
億諸餓龍等。念過去身皆悉雨涙。念過去身。
於佛法中雖得出家。備造惡業經無量身在
三惡道。以餘報故在龍中受極大苦。如青色
龍我亦如是。爾時世尊語諸龍言。汝可持水
洗如來足。令汝殃罪漸得除滅。時一切龍以
手掬水。水皆成火。變作大石。滿於手中生
大猛焔。棄已復生。如是至七。一切龍衆見如
是已。驚怖懊惱啼泣雨涙。佛教立大誓願已
焔火皆滅。乃至八過以手捧水洗如來足。至
心懺悔。佛記諸龍。彌勒佛時當得人身値佛
出家精進持戒得羅漢果。時諸龍等得宿命
心。自念過業。於佛法中或爲俗人。親屬因縁。
或復聽法來去因縁。所有信心捨施種種華
菓飮食。共諸比丘依次而食。或有説云。我曾
喫噉四方衆僧華菓飮食。或有説言。我往寺
舍布施衆僧。或復禮拜。如是喫噉。或復説
言。我從毘婆尸如來法中曾作俗人。乃至有
説。我釋迦牟尼佛法之中曾作俗人。或以親
舊問訊因縁。或復來去聽法因縁往還寺舍。
有信心人供養僧故。捨施華菓種種飮食。比
丘得已迴施於我。我得便食。彼業因縁於地
獄中經無量劫。大猛火中。或燒或煮。或飮洋
銅。或呑鐵丸。從地獄出墮畜生中。捨畜生身
生餓鬼中。如是種種備受辛苦惡業未盡。生
此龍中常受苦惱。佛告諸龍。此之惡業與盜
佛物等無差別。比五逆業其罪如半。汝等今
當盡受三歸一心修善。以此縁故於賢劫中
値最後佛。名曰樓至。於彼佛世罪得除滅。
時諸龍等聞是語已。皆悉至心盡其形壽各
受三歸
時彼衆中有盲龍女。口中膖爛滿諸雜蟲。状
如屎尿。乃至穢惡。猶若婦人根中不淨臊臭
難看。種種噉食膿血流出。一切身分常爲蚊
虻諸惡毒蠅之所唼食。身體臭處難可見聞。
爾時世尊以大悲心見彼龍婦眼盲困苦如是。
問言。妹何縁故得此惡身。於過去世曾爲何
業。龍婦答言。世尊。我今此身衆苦逼迫無暫
時得停。設復欲言而不能説。我念過去三十
六億。於百千年生惡龍中受如是苦。乃至日
夜刹那不停。爲我往昔九十一劫。於毘婆尸
佛佛法之中。作比丘尼。思念欲事過於醉人。
雖復出家不能如法。於伽藍内犯於法律。
受三惡道受諸燒煮。説此語已願救濟我身。
爾時世尊説實語已。即以少水瀉龍口中。火
及蟲膿悉皆滅盡。龍口清涼作如是言。大聖
如來我憶過去迦葉佛時。曾作俗人。在田犁
地。有一比丘來從我乞求五十錢。我時報言。
聽待穀熟當與汝食。比丘復言。若當五十不
可得者。願乞十文。我於爾時瞋彼比丘。而語
之言。乃至十錢亦不相與。時彼比丘心生懊
惱。又於餘時往寺舍中入樹林下。輒便盜取
現在僧物十菴羅菓而私食之。彼業因縁地
獄受苦。惡業未盡生野澤中作餓龍身。常爲
種種諸蟲食噉。膿血流溢飢渇苦惱。又彼比
丘。以瞋忿心惡業縁故。死便即作小毒龍身。
生我腋下嗽於我血。熱氣觸身不可堪忍。是
故我身。熱膿血滿。龍白佛言大悲世尊。唯願
慈哀救濟於我。令我脱彼怨家毒龍。爾時世
尊以手抄水發誠實語。作如是言。我曾往昔
於飢饉世。爾時願作大身衆生。長廣無量。以
神通力於虚空中唱如是言。彼野澤中有大
身蟲。名曰不瞋。汝等可往取其身肉以爲飮
食。可得不飢。時彼世中人非人等。聞此聲已
一切悉往競取食之。説是眞實諦信語時。彼
龍腋下小龍即出。時此二龍倶白佛言。世尊。
我等久近離此龍身解脱殃罪。佛告龍言。此
業大重次五無間。何以故。若有四方常住僧
物。或現前僧物。篤信檀越重心施物。或華果
樹園飮食資生床褥敷具疾病湯藥。一切所
須私自費用。或持出外乞與知識親里白衣。
此罪重於阿鼻地獄所受果報。是故汝等可
受三歸。歸三寶已乃可得往於冷水中。如是
三稱三受。身即安隱得入水中。爾時世尊。
即爲諸龍。而説偈言
    寧以利刀自割身 肢節身分肌膚肉
    所有信心捨施物 俗人食者實爲難
    寧呑大赤熱鐵丸 而使口中光焔出
    所有衆僧飮食具 不應於外私自用
    寧以大火若須彌 以手捉持而自食
    其有在家諸俗人 不應輒食施僧食
    寧以利刀自屠膾 身體皮膜而自噉
    其有在家諸俗人 不應受取僧雜食
    寧以自身投於彼 滿室大火猛焔中
    其有在家俗人輩 不應坐臥僧床席
    寧以大熱尖鐵錐 拳手握持便燋爛
    其有在家俗人等 不應私用於僧物
    寧以勝利好刀碪 而自臠切其身肉
    勿於出家清淨人 發起一念瞋恚心
    寧以自手挑兩眼 捐棄投之擲於地
    其有習行善法者 不應懷忿瞋心視
    寧以熱鐵鍱其身 東西起動行坐臥
    不應瞋忿心妬嫉 而著衆僧淨施衣
    寧飮灰汁鹹鹵水 熱沸爍口猶如火
    不應懷貪毒惡心 服食衆僧淨施藥
爾時世尊説此偈已。一萬四千諸龍衆等悉
受三歸。所有過去現在業報諸苦惱中。而得
解脱。深信三寶其心不退。復有八十億諸龍
衆等。亦於三寶起歸敬心
又大集經云。或作比丘所得種種資生之具。
皆是信心檀越所施。而是衆生。或自食噉或
與他人。或共衆人盜竊隱藏私處自用。如是
業故。墮三惡道久受勤苦。復有衆生貧窮下
賤不得自在。是故出家望得富饒解脱安樂。
既出家已懈怠懶墮。不讀誦經。禪慧精勤捨
而不習。樂知僧事。復有比丘晝夜精勤。樂修
善法讀誦經典。坐禪習慧不捨須臾。以是因
縁。感諸四輩種種供養。時知事人得利養已。
或自私食。或復盜與親舊俗人。以是等縁久
處惡道。出已還入如是愚冥。不見當來果報
輕重。我今戒勅沙門弟子念法住持。不得自
稱我是沙門眞法行人。倚衆僧故受他信施
物。或餅或菜或菓或華。但是衆僧所食之物。
不得輒與一切俗人。亦不得云此是我物別
衆而食。又亦不得以衆僧物貯積興生種種
販賣云有利益招世譏嫌。又亦不得出貴收
賤與世爭利。又亦不得爲於飮食及僧因縁
使諸衆生墮三惡道。應須勸引安善法中令
比丘衆眞信三寶。攝諸衆生乃至父母。令得
安隱置三解脱
又十輪經云。若有四方僧物資生雜物等。持
戒破戒如是人等悉不與之。以是因縁。命終
已後皆墮阿鼻地獄
又大集經濟龍品云。時娑伽羅龍王白佛言。
而此龍中。或有諸龍所受樂報。猶如諸天。或
有受樂如人。有如餓鬼。有如畜生。有如地獄
受大辛苦。説是語已。時娑伽羅大龍王子名
青蓮華面。前白佛言。世尊。我何惡業罪因縁
故來生龍中。身大端正所有色觸受用猶如
火燒。常無衣服赤體而行。如我父王受樂最
勝。如轉輪王果報不異。佛言。華面。當爲汝説。
乃往過去三十一劫。有佛世尊。名曰尸棄。時
彼世中有王。名曰培多富沙。彼富沙王於三
月中供養彼佛。并及無量百千四沙門果大
菩薩衆。以種種衣服飮食湯藥而供給之。至
心聽法已即發菩提心。并爲造寺種種供養。
彼王第一太子名裴多娑樹帝。見佛聞法於
流轉中生大怖畏。從父王邊願求出家。王報
任意。既出家已又白父言。我欲寺上停止。王
言。亦隨時。尸棄佛衆僧弟子在彼寺中受用
飮食。彼富沙子裴多樹帝。妬嫉心生*常瞋
罵之。時彼僧衆彼瞋罵已悉離寺去。見僧去
已生歡喜心。即自念言。彼去者好。我大安
隱。恣用寺内衣服飮食。有餘人來即不聽住。
由具惡業命終之後生大地獄。經無量千萬
那由他歳受諸火燒。地獄得脱生餓鬼中。復
經無量受辛苦。餓鬼中死還墮地獄。脱地獄
已生餓鬼中。如是經由三十一劫。於流轉中
具足如是受諸辛苦。佛言。華面。彼娑樹帝者。
豈異人乎。即汝身是也。乃往過去惡業因縁
故。生大地獄餓鬼畜生輪轉受苦。經是三十
一大劫中備受衆苦。未曾暫捨。以殘業故來
生龍中受是惡報。時華面龍聞是語已。大聲
號哭擧身自投四*肢布地。禮拜白佛。作如
是言。我今至心從佛懺悔不敢覆藏。我今至
誠入於骨髓。歸依佛法僧。乃至壽盡作優婆
塞。佛言善哉善哉。如是歸依我者得盡彼業。
此中死已値彌勒佛得於人身。於彌勒佛法
中出家證羅漢果
愼禍部第三
如舊雜譬喩經云。昔有一國。五穀熟成人民
安寧無有疾病。晝夜伎樂人無憂惱。王問群
臣。我聞天下有禍何類。答曰。臣亦不見。王便
使一臣至於隣國求覓買之。天神則化作一
人。於市中賣之。状類如猪。持鐵鎖繋縛賣之。
臣問。此名何等。答曰。禍母。臣曰。賣不。答曰
賣。問索幾錢。答曰。千萬。問曰。此食何等。答
曰。食針一升。臣便家家發求覓針。如是人民
兩兩三三相逢求針。使諸郡縣處處擾亂。百
姓所在之處患毒無聊。臣白王曰。雖得禍母
致使民亂男女失業。欲殺棄之。未審許不。王
言。大善。便於城外將殺。刺便不入。斫則不
傷。剖而不死。積薪燒之身赤如火便走出
去。過里燒里。過市燒市。入城燒城。入國燒
國。擾亂人民飢餓困苦。坐由厭樂買禍所致
苦也。此喩女色欲火所燒。男子貪毒至死不
知苦也愼境部第四
如正法念經。孔雀菩薩告諸天衆。若有比丘
畏於惡名則離諸過。所謂不入女人戲笑之
處。不入酒肆。不近酤酒。不與共語。不近嗜
酒人。亦不與語。不近賊人。不近先作大惡之
人。不近好鬪人。不近陰惡懷毒人。不近無
*常數捨道人。不近博戲人。不近伎樂人。不
近小兒。不近繋縛女色人。不近輕躁人。不近
不護口人。不近貪人。不近販賣欺誑人。不近
巧僞市道世所惡賤人。不近掘河池人。不近
黄門女人同路一歩。不近調象人。不近魁膾
人。不近調馬人。不近斷見人。不近無戒人。如
是惡人不應親近。近如是人必與同行。是故
比丘當畏惡名。不應與此不淨業人同路行
於一足之地。而説頌曰
    若人近不善 則爲不善人
    是故應離惡 莫行不善業
    隨近何等人 數數相親近
    近故同其行 或善或不善
    一切人求善 當近於善人
    如是能得樂 善則非苦因
    近善増功徳 近惡増尤甚
    功徳及惡相 今如是略説
    若近於善人 則得善名稱
    若近不善人 令人速輕賤
    常應親善人 遠離於惡友
    以近善人故 能捨諸惡業
愼過部第五
如雜阿含經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鐵
丸投著火中與火同色盛著劫貝綿中。云何
比丘當速燃不。比丘白佛。如是世尊。佛告比
丘。愚癡之人依聚落住。晨朝著衣持鉢入
乞食。不善護身。不守根門。心不繋念。若見年
少女人不正思惟。取其色相起貪欲心。欲燒
其心。欲燒其身。身心燒已捨戒退減。是愚癡
人長夜當得非義饒益。是故比丘當如是學。
善護其身守諸根門繋念入村。爾時世尊告
諸比丘。過去世時有一猫貍飢渇羸痩。於孔
穴中伺求鼠子。若鼠子出當取食之。有時鼠
子出穴游戲。時彼猫貍疾取呑之。鼠子身小
生入腹中。入腹中已食其内藏。食内藏時猫
貍迷悶東西狂走。空宅塚間不知何止。遂至
於死。如是比丘。有愚癡人依聚落住。晨朝著
衣持鉢入村乞食。不善護身。不守根門。心不
繋念。見諸女人起不正思惟。而取色相發貪
欲心已。欲火熾然燒其身心已。馳走狂逸不
樂精舍捨戒退減。此愚癡人長夜常得不
益苦。是故比丘。當如是學。善護其身守諸根
門繋心正念入村乞食
又雜阿含經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木
杵常用不止日夜消減。如是比丘。從本已來
不閉根門食不知量。初夜後夜不勤覺寤修
習善法。當知是輩終日損減不増善法。如彼
木杵
又自愛經云。佛言。夫人處世。心懷毒念。口施
毒言。身行毒業。斯三事出于心身口。唱
其惡以加衆生。衆生被毒即結怨恨。誓心欲
報。或現世獲。或身終後魂靈昇天。即下報
之。人中畜生鬼神太山更相剋賊。皆由宿命
非空生也。佛説偈言
    心爲法心 心尊心中 使心作惡
    即言即行 罪苦自追 車轢乎
    心爲法本 心尊心使 中心念善
    即言即行 福樂自追 如影隨形
又十住毘婆沙論云。在家菩薩若見破戒之人
不應生瞋輕慢之心。應生憐愍利益之心。方
便勸止令生善心。苦諫不改而生誹謗。亦不
得瞋妄見他過。故此賢劫中聞有菩薩。誹謗
拘樓孫佛言。何有禿人而當得道。如是衆生
難可得知。自作自受何預於我。若欲知彼或
自傷害。籌量衆生。佛所不許。如經中説
佛告阿難。若人籌量於他即自傷身。如偈説

    有瓶蓋亦空 無蓋亦復空
    有瓶蓋亦滿 無蓋亦復滿
    當知諸世間 有此四種人
    威儀及功徳 有無亦如是
    若非一切智 何能籌量人
    寧以見威儀 而便知其徳
    正知有善心 名爲賢人相
    但見外威儀 何由知其内
    若以外量内 而生輕賤心
    敗身及善根 命終墮惡道
    外詐現威儀 游行以賢善
    但有口言説 如雷而無雨
是故經云。勿輕未學。敬學如佛。唯有智慧
可破煩惱。若稱量者則爲自傷。唯佛智慧乃
能明了。如此事者非我所知。即於破戒人中
不生瞋恚輕慢之心
又舊雜譬喩經云。昔有一鼈遭遇枯旱湖澤
乾竭。不能自致有食之池。時有大鶴集住其
邊。鼈從求哀乞相濟度。鶴啄銜之飛過都
邑。鼈不默聲。問此何等如是不止。鶴便應之。
口開鼈墮。人得屠食。夫人愚頑不謹口舌其
譬如是
又法句喩經云。佛告婆羅門。世有四事人不
能行。行者得福不致此貧。何謂爲四。一者年
盛力壯愼莫憍慢。二者年老精進不貪婬泆。
三者有財珍寶常念布施。四者就師學問聽
受正言。如此老公不行四事。謂之有常不計
成敗一旦離散。譬如老鶴守此空池永無所
得。於是世尊。即説偈言
    晝夜慢墮 老不止婬 有財不施
    不受佛言 有此四弊 爲自侵欺
    咄嗟老至 色變作耄 少時如意
    老見蹈賤 不修梵行 又不富貴
    老如白鶴 守伺空池 既不守戒
    又不積財 老羸氣竭 思故何逮
    老如秋葉 行穢繿縷 命疾脱至
    不用後悔
頌曰
    思愼始終 務存正己 口無二言
    心無妄起 少欲知足 妄懷彼此
    戰戰兢兢 誡勗憂喜
感應縁略引
一驗
  漢下邳周式漢會稽句章人
漢諸曁呉詳晋義興人周
晋淮南胡茂回宋豫章胡庇之
宋泰始中張乙宋襄城李
周宣帝宇文贇齊京師釋慧豫
唐親衞高法眼
漢下邳周式。甞至東海道逢一吏。持一卷書
求寄載行十餘里謂式曰。吾暫有所過。留書
寄君船中。愼勿發之。去後式盜發視書。皆諸
死人録。下條有式名。須臾吏還。式首視書。吏
怒曰。故以相告而勿視之。式叩頭流血。良
久感卿遠相載。此書不可除卿。今日已去還
家三年。勿出門可得度也。勿道見吾書。式還
不出已二年。餘家皆怪之。隣人卒亡。父怒使
往吊之。式不得止。適出門便見此吏。吏曰。吾
令汝三年勿出。而今出門。知復奈何。吾求不
見。連相爲得鞭杖。今已見汝無可奈何。後
三日日中當相取也。式還洟泣具道如此。父
故不信。母晝夜與相守*洟泣。至三日日中時
見來取便死右此一驗
出搜神記
漢時會稽句章人。至東野還。暮不及門。見路
傍小屋然火。因投宿止。有一少女不欲與丈夫
共宿。呼隣人家女自伴。夜共彈箜篌歌戲曰」
    連綿葛上藤 一緩復一絙
    汝欲知我姓 姓陳名阿登
明至東郭外。有賣食母在肆中。此人寄坐因
説昨所見。母聞阿登。驚曰。此是我女。近亡葬
於郭外
漢時諸曁縣吏呉詳者。憚役委頓。將投竄深
山。行至一溪。日欲暮見年少女子綵衣甚端
正。女云。我一身獨居。又無郷里。唯有一孤嫗。
相去十餘歩耳。詳聞甚悦。便即隨去。行一里
餘即至女家。家甚貧陋。爲詳設食。至一更竟。
聞一嫗喚云張姑子。女應曰。諾。詳問是誰。
答云。向所道孤獨嫗也。二人共寢息。至曉雞
鳴。詳去。二情相戀。女以紫巾贈詳。詳以布手
巾報。行至昨所應處過溪。其夜水大瀑溢。深
不可渉。乃迴向女家。覩不見昨處。但有一塚

晋義興人姓周。永和年中出都。乘馬從兩人
行。未至村日暮。道邊有一新小草屋。見一女
子出門望。年可十六七。姿容端正衣服鮮潔。
見周過謂曰。日已暮。前村尚遠。臨賀詎得至。
周便求寄宿。此女爲然火作食。向有一更
聞外有小兒喚阿香聲。女應曰諾。尋云。官喚
汝推雷車。女乃辭行云。今有事當去。夜遂大
雷雨。向曉女還。周既上馬。看昨所宿處。
見一新塚。塚口有馬屎及餘草。周甚驚惋。
至後五年果作臨賀大守右此三驗
續搜神記
晋淮南胡茂回。此人能見鬼。雖不喜見而不
可止。後行至楊州還歴陽城。東有神祠中正
値民將巫祝祀之。至須臾頃。有群鬼相叱曰。
上官來各迸走出祠去。迴顧見二沙門來入
祠中。諸鬼兩兩三三。相抱持在祠邊草中望。
伺望沙門皆有怖懼。須臾沙門去。後諸鬼皆
還祠中。回於是信佛。遂精誠奉佛右此一驗
續搜神記
宋時豫章胡庇之。甞爲武昌郡丞。宋元嘉二
十六年入廨。便有鬼怪。中宵籠月戸牖少
開。有人倚立戸外状似小兒。戸閉便聞人行。
如著木屧聲。看則無所見。如此甚數。二十八
年三月擧家悉得時病。空中語擲瓦石。或是
乾土。夏中病者皆著。而語擲之勢更猛。乃請
道人齋戒竟夜轉經倍來如雨。唯不著道人
及經卷而已。秋冬漸有音聲。瓦石擲人。
皆青黯而不甚痛。庇之有一老嬭。好罵詈。鬼
在邊大嚇庇之迎祭酒上章施符驅逐。漸復
歇絶。至二十九年鬼復來劇於前。明年承
火頻四發。狼狽澆沃並得時死。鬼毎有聲如
犬。家人毎呼爲吃嚂。後忽語吾似呉。三更
叩戸庇之問誰也。答曰。程邵陵。把火出看了
無所見。數日二更中復戸外叩掌。便復罵之。
云答君勿罵我。我是善神非前後來者。陶
御史見遣報君。庇之云我不識陶御史鬼云
陶敬玄君。昔與之周旋。庇之云吾與之在京
日伏事衡陽又不甞作御史。云陶今處福地。
作天上御史前後相侵。是沈公所爲此廨本
是沈宅來看宅。聊復語擲狡獪。忿君攘却
太過乃至罵詈命婢使無禮向之復令祭酒
上章苦罪状之事徹天曹。沈今上天言。君是
佛三歸弟子那不從佛家請福。乃使祭酒上
章自今唯願專意奉法。不須與惡鬼當相困。
庇之請諸尼讀經。仍齋訖經一宿。後復聞戸
外御史相聞白胡承見沈相訟甚苦。如其所
言。君頗無理。若能歸誠正覺習經持戒則群
邪屏絶。依依曩情故相白也
宋泰始中有張乙者。被鞭瘡痛不歇。人教之
燒死人骨末以傳之。雇同房小兒登崗取一
髑髏。燒以傅瘡。其夜戸内有鑪燒火。此小
守火。空中有物。按小兒頭内火中罵曰。
汝何以燒我頭。今以此火償汝。小兒大喚曰。
張乙燒耳。答曰汝不取與張乙。張乙那得燒
之。按頭良久髮燃都盡。皮肉燋爛然後捨之。
乙大怖送所餘骨埋于故處。酒肉醊之無復
災異也右二驗出
述異記
宋襄城李頣。其父爲人不信妖邪。有一宅由
來凶不可居。居者輒死。父便買居之多年安
吉。子孫昌熾爲二千石。當徙家之官。臨去請
會内外親戚。酒食既行父乃言曰。天下竟有
吉凶不。此宅由來言凶。自吾居之多年安吉。
乃得遷官。鬼爲何在。自今已後便爲吉宅。居
者住正心無所嫌也。語訖如厠。須臾見壁
中有一物。如卷席大。高五尺許正白。便還取
刀斫之中斷。便化爲兩人。復横斫之。又成四
人。便奪取刀反斫李殺。持刀至座上斫殺其
子弟。凡姓李必死。唯異姓無他。*頤尚幼在
抱。家内知變。乳母抱出後門藏他家。止其一
身獲免。*頤字景眞位至湘東太守右一驗出
續搜神記
周宣帝宇文贇。在東宮時。武帝訓篤甚嚴。
*常使官者成愼監察之。若有纖毫罪失匿而
不奏。許愼以死。於是愼常陳太子不法之事。
武帝杖太子百餘。及即位顧見膊上杖瘢。乃
問成愼所在。愼于時已出爲郡遂勅追之。至
便賜死。愼奮厲曰。此是汝父所爲。成愼何罪。
勃逆之餘濫以見及死。若有知終不相放。于
時宮掖禁忌相逢以目。不得輒共言笑。分置
監官記録愆罪。左皇后下有一女子。欠伸涙
出。因被奏劾。謂其所思憶。便勅對前考竟之。
初打頭一下。帝便頭痛。次打項一下帝又項
痛。遂大發怒曰。此是我怨家。乃使拉折其腰。
帝即腰痛。其夜出南宮。病遂漸増。明旦早還
患腰不得乘馬。御車而入。所殺女子處有黒
暈如人形。時謂是血隨掃刷之。旋復如故。如
此再三。有司掘除舊地以新土埋之。一宿之
間亦還如本。因此七八日擧身瘡爛而崩。及
初下屍諸床並曲。牢不可脱。唯此死女子所
臥之床。獨是直脚。遂以供用。蓋亦鬼神之意
焉。帝崩去成愼死僅二十許日右此一驗
出冥祥記
齊京師靈根寺有釋慧豫。黄龍人。來游京
師止靈根寺。少而務學遍訪衆師。善談論美
風則。毎聞臧否人物輒塞耳不聽。先誦大涅
槃法華十地。又習禪業精於五門。甞寢見有
三人來扣戸。並衣冠鮮潔執持華蓋。豫問覓
誰。答云。法師應死故來奉迎。豫曰。小事未了
可申一年不。答云。可爾。至明年滿一周而卒。
是歳齊永明七年。春秋五十有七右此一驗出
梁高僧傳
唐雍州長安縣高法眼。是隋代僕射高頴之
玄孫。至龍朔三年正月二十五日。向中臺參
選。日午還家。舍在義寧坊東南隅。向街開門。
化度寺東即是高家。欲出子城西順義門。城
内逢兩騎馬逐後。既出城已漸近逼之。出城
門外。道北是普光寺。一人語騎馬人云。汝走
捉普光寺門。勿令此人入寺。恐難捉得此人
依語馳走守門。法眼怕不得入寺。便向西走
復至西街金城坊。南門道西有會昌寺。復加
四馬騎。更語前二乘馬人云。急守會昌寺門。
此人依語走捉寺門。法眼怕。急便語乘馬人
云。汝是何人敦逼於我。乘馬人云。王遣我
來取汝。法眼語云。何王遣來。乘馬人云。閻
羅王遣來。法眼既聞閻羅王使來。審知是鬼。
即共相拒。鬼便大怒云。急截頭髮却一鬼捉
刀即截法眼兩髻。附肉落地。便至西街悶絶
落馬暴死不覺。既至大街要路。踟躕之間看
人逾千。有巡街果毅瞋守街人。何因聚衆。守
街人具述逗留。次西街首即是高宅。便喚家
人輿向舍。至明始蘇便語家内人云。吾入地
獄見閻羅王。昇大高座瞋責吾云。汝何因向
化度寺明藏師房内食常住僧菓子。宜呑四
百顆熱鐵丸令四年呑了。人中一日當地獄
一年。四日便了。從正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九
日便盡。或日食百顆。當二十六日惺了之時。
復有諸鬼取來法眼。復共鬼鬪相趁力屈不
加。復悶暴死至地獄令呑鐵丸。當呑之時咽
開縮。身體燋捲變爲紅色。呑盡乃蘇。蘇
已王又語言。汝何因不敬三寶。説僧過惡。汝
呑鐵丸盡已。宜受鐵犁耕舌一年。至二十九
日既呑鐵丸了。到正月三十日平旦復死至
地獄中。復受鐵犁耕舌。自見其舌長數里。傍
人看見吐出一尺餘。王復語獄卒。此人以説
三寶長短。以大鐵斧截却舌根。獄卒斫之不
斷。王復語云。以斧細剉其舌。將入&T055114;湯煮
之。煮復不爛。王復怪問所由。法眼啓王云。臣
曾讀法華經。王初不信。令檢功徳部。見案内
有讀法華經一部。王檢知實始放出來。其人
見在蘇惺如舊。觀者如市見者發心。合門信
教勵志精勤。檀忍不虧誡誠無倦。京城道
俗共知不煩引證
儉約篇第四十五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夫謬之於空談。不如證之於事實。聞之於髣
像。不如決之於耳目。故信不如學言不如行。
所以研機適理。寔極聖之洪基。息縁儉務。是
至人之大量。不樹無方之心。寧有不窮之應。
是以一毫一粒而意濟四生。一念一彈
常資六度。斯則功超半息發彌來際。抱素儉
約而亦徳逾高範也
引證部第二
如新婆沙論云。問諸弟子中大迦葉波。少欲
喜足具杜多行舊云
頭陀
薄矩羅少病節儉具淨戒
行。此二何別。答尊者大迦葉波。所得飮食若
麁若妙。隨次第食無所簡別。猶如良馬隨得
而食。尊者薄矩羅。所得飮食或麁或妙。簡去
妙者而食麁者。如契經説。有四聖種。一依隨
所得食喜足聖種。二依隨所得衣喜足聖種。
三依隨所得臥具喜足聖種。四依有無有樂
斷樂修聖種
又中阿含經云。爾時有一異學。是尊者薄拘
羅未出家時。親善朋友。往詣薄拘羅所請問
其義。薄拘羅因爲説之。我於此正法律中學
道以來八十年。未曾起欲想。我持糞掃衣來
已八十年。亦無起貢高想。亦未曾憶受居士
衣。未曾割截作衣。未曾倩他比丘作衣。未曾
用針縫衣。未曾持針線嚢乃至一縷。我乞食
來已八十年。亦無起*貢高想。亦未曾受居士
請。亦未曾超越乞食。未曾從大家乞食於中
當得淨好極妙豐饒食噉含消。未曾視女人
面。未曾入比丘尼房中。未曾憶與比丘尼共
相問訊。乃至道路亦不共語。未曾畜沙彌。未
曾憶爲白衣説法。乃至四句偈。未曾有病乃
至彈指頃頭痛者。未曾憶服藥乃至一片訶
梨勒。我結跏趺坐於八十年。未曾倚壁倚樹。
我於三日夜中得三達證。我結跏趺坐而般
涅槃。是謂尊者薄拘羅未曾有法
又僧祇律云。達膩伽羅漢深自慶慰。而説偈

    欲得寂滅樂 當習沙門法
    止則支身命 如蛇入鼠穴
    欲得寂滅樂 當習沙門法
    衣食繋身命 精麁隨衆
    欲得寂滅樂 當集沙門法
    一切知止足 專修涅槃道
又舊雜譬喩經云。昔有比丘。於空閑樹下坐
禪行道。樹上有一獼猴。見比丘食下住其邊。
比丘以飯與之。獼猴得食輒行取水以給澡
洗。如是連月。後日食竟忽忘不留。獼猴以不
得食大怒。取比丘袈裟上樹裂破。比丘忿之
以杖。誤中獼猴即死。餘數獼猴並來共輿死
獼猴到佛寺中。比丘僧知必有所以推問其
意。比丘具説。於是佛教自從今日比丘毎食。
皆當割省留餘以施蠢動。不得盡之
又五分律云。佛告比丘。乃往去世。於殑伽
河邊有一仙人。住於石窟。爾時龍王日從水
出。以身七匝圍繞仙人。舒頭在上。下向敬視
仙人。仙人游行弟子守窟。龍亦如前日來恭
敬。弟子怖畏即大羸痩。我於爾時行菩薩道
游行*殑伽河邊。見如此。即故問意。具答如
是。我復問言。汝今欲不復見龍耶。答言爾。又
問。汝見龍胭下有何等物。答言。有摩尼珠。
吾復語言。龍若來時汝便合掌向龍作如是
語。我今須汝*胭下摩尼寶珠。願以施我。爾
時仙人弟子聞我語已。龍從水出便從索之。
龍聞乞珠不前不却默然而住。時仙人弟子
復爲龍王説偈言
    龍王今須汝 *胭下摩尼珠
    意甚愛樂之 如何默無言
龍即以偈答言
    我一切所須 皆由此珠得
    汝今從吾乞 永絶不復來
    如火急爆聲 使人心恐懼
    我今聞汝言 惶怖逾於此
於是世尊引古説偈
    乞者人不愛 數則致怨憎
    龍王聞乞聲 一去不復還
又告比丘。過去世時有迦夷國王。好喜布施
給諸窮乏。時有梵志王甚愛重。未嘗從王有
所求乞。爾時彼王爲説偈言
    人皆從遠來 無妨從吾乞
    而汝今在此 不求有何意
梵志即以偈答言
    乞者人不喜 不與致怨憎
    所以默無求 恐離親愛情
王復説偈答言
    乞非傷徳行 亦無身口過
    損有以補無 何爲而不索
梵志復以偈答言
    賢人不言乞 言乞必不賢
    默然不有求 是謂爲大人
時王聞説賢人之偈心大歡喜。即以牛王一
頭及餘千牛而施與之
頌曰
    六情無憍恣 四攝啓幽心
    儉約避人物 偃息慕山林
    曲澗停騶響 交枝落幔陰
    池臺聚凍雪 簷牖參歸禽
    石采無新故 峯形詎古今
    大車何杳杳 奔馬送駸駸
    何以修六念 虔誠在一音
    未汎慈舟寶 徒勞抒海深
感應縁略引
二驗
  晋單道開 唐杜智
晋羅浮山有單道開。姓孟。燉煌人。少懷栖隱
誦經四十餘萬言。絶穀餌柏實。柏實難得復
服松脂。後服細石子。一呑數枚數日一服。或
時多少噉薑椒。如此七年。後不畏寒暑。冬袒
夏温晝夜不臥。開學十人共契服食。十年之
外或死或退。唯開全志。進陵太守遣馬迎
開。開辭能歩行三百里路。一日早至。山樹諸
神或現異形試之。初無懼色。以石虎建武十
二年。從西平來。一日行七百里。至南安度一
童子爲沙彌。年十四。禀受教法行能及開。時
太史奏虎云。有仙人星現。當有高士入境。虎
普勅州郡。有異人令啓開其年冬十一月秦
州刺史上表送開。初止鄴城西法綝祠中。後
徙臨漳昭徳寺於房内造重閣坐禪。虎資給
甚厚。開皆以慧施。時樂仙者多來諮問。
都不答。迺爲説偈云
    我矜一切苦 出家爲利世
    利世須學明 學明能斷惡
    山遠糧粒難 作斯斷食計
    非是求仙侶 幸勿相傳説
佛圖澄曰。此道士觀國興衰。若去者當有大
災。至石虎太寧元年。開與弟子南度許昌。虎
子姪相殺鄴都大亂。至晋升平三年。來之建
鄴。俄而至南海。後入羅浮山。獨處茅茨蕭然
物外。春秋百餘歳卒于山舍。勅弟子以屍置
石穴中。弟子廼移之石室。有康泓者。昔在
澗。聞開弟子叙。開昔在山中毎有神仙
來去。廼遥心敬挹。及役南海親與相見
側席鑚仰。禀聞備至廼爲之傳。賛曰
    蕭哉若人 飄然絶塵 外軌小乘
    内暢空身 玄象暉曜 高歩是臻
    飡茹芝英 流浪巖津
晋興寧元年陳郡袁宏爲南海太守。與弟
叔及沙門支法防。共登羅浮山。至石室口見
開形骸。及香火瓦器猶存。宏曰。法師業行殊
群。正當蝉蛻耳。迺爲賛曰
    物俊招奇 徳不孤立 遼遼幽人
    望巖凱入 飄飄靈仙 茲焉游集
    遺屣在林 千載一襲
後沙門僧景道漸等。並欲登羅浮竟不至頂
出梁高
僧傳録
唐曹州離狐人杜智揩。少好釋典不仕。不妻
娶。被僧衣服隱居泰山以讀誦爲事。貞觀二
十一年。於山中遇患垂死。以袈裟覆體昏然
如夢。見老母及美女數十人屡來相擾。智揩
端然不動群女漸相逼斥。並云。輿將擲置北
澗裏遂總近前同時執捉。有攬著袈裟者。遂
齊聲念佛。却後懺悔請爲造阿彌陀佛并誦
觀音菩薩三十餘遍。少間遂覺體上大汗。便
即瘳愈出冥報
拾遺録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六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七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懲過篇第四十
和順篇四十七
懲過篇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夫形骸多患理須嚴誡。根識昏沈宜常警策。
故經曰。無以睡眠因縁令一生空過無所得
也。但有身則爲患本。無身則患滅。故禮無不
敬。傲不可長。若縱傲高彌増墮慢。徒施攻
撃無奈患憂。口是刀斧之門禍累之始。心懷
毒念。口施毒言。身行毒業。興斯三業彌招四
趣故書云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國。又
言。行是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意
爲業本。身口由發。所以先除凶懷袪邪務
正。故知可惡川流事由心造。何以知然。若瞥
縁心起故口發惡言。言由意顯。靡惡不爲。故
實論云。離心無思則無身口業也
引證部第二
如維摩經云。故以若干苦切之言乃可入律。
書云。聞諫如流。斯言可録。佷戻不信惡馬難
調。撫膺多愧常以自箴。庶有聞論致序心曲。
今欲緘其言而整其身者。未若先挫其心而
次折其意。故經云。制之一處無事不辦。譬如
金山之窟狐兎所不敢停渟淵澄海蛙龜所
不肯宿。故知潔其心而淨其意者。則三塗報
息四徳常滿。防意如城守口如瓶。可謂金河
遺寄屬在伊人。玉門化廣信於斯矣。既策斯
三業。則能除四患。何等四患。謂生老病死也。
故受胎經云。衆生受胎之時備盡艱難。冥冥
漠漠状若浮塵。十月將滿母胎知苦。業風催
促頭向産門。墮地鞭觸如在刀山。風激冷
觸如似寒氷。當爾之時生爲實苦。又涅槃經
云。譬如燈炷唯頼膏油。膏油既盡勢不久停。
人亦如是。唯頼壯膏。壯膏既盡。衰老之炷何
得久住。又出曜經。佛説老苦偈云
    少時意盛壯 爲老所見
    形衰極枯槁 氣竭憑杖行
又佛説死苦偈云
    氣絶神逝 形骸蕭索 人物一統
    無生不終
又涅槃經云。夫死者。於嶮難處無有資糧。去
縣遠而無伴侶。晝夜常行不知邊際。深邃
幽暗無有燈明。入無門戸而有處所。雖無痛
處不可療治。往無遮止到不得脱。又無量壽
經云。獨生獨死獨來獨去。苦樂之地。身自當
之無有代者。幽幽冥冥別離長久。道路不同
會見無期。甚難甚難。復得相値。夫生則親族
歡聚盡慈愛之和。死則朝亡暮殯。便有恐畏
分離之状。歌哭相送。往者不知。反室空堂。寂
滅無覩。存亡有無。變化俄頃。故出曜經佛重
説死苦偈云
    命如果待熟 常恐會零落
    已生皆有苦 孰能致不死
    猶如死囚 將詣都市 動向死道
    人命如是 如何駛流 往而不返
    人命如是 逝者不還
又出曜經云。昔有梵志兄弟四人。皆得五通。
自知命促七日必死。兄弟議曰。我等兄弟神
通自在。能以神力翻覆天地。現極大手捫摸
日月。移山住流無所不辦。寧當不能避此難
也。第一兄曰。吾入大海。上下平等正處中間。
無常殺鬼安知我處。第二弟言。吾入須彌山
腹中間。還合其表使無際現。無常殺鬼焉知
我處。第三弟言。吾處虚空隱形無跡。無常殺
鬼安知我處。第四弟言。吾當隱在大市之中。
衆人猥鬧各不相識。無常殺鬼趣得一人。何
必取吾。四人議訖相將辭王。而白王曰。吾等
計算餘命日促。各欲逃走欲求多福。王尋告
曰。善進其徳。於是別去。各適所至。七日期滿
各從其處而皆命終。佛以天眼見四梵志避
於無常各求度世皆已命終而説偈言
    非空非海中 非入山石間
    無有地方所 脱之不受死
又増一阿含經云。爾時世尊在舍衞國東鹿
母園中。與大比丘衆五百人倶。是時世尊七
月十五日。於露地敷坐。比丘僧前後圍繞。佛
告阿難曰。汝今速撃揵椎。今七月十五日是
受歳之日。阿難叉手便説此偈
    淨眼無餘等 無事而不練
    智慧無染著 何等名受歳
世尊以偈報曰
    受歳三業淨 身口意所作
    兩兩比丘對 自陳所作短
    還自稱名字 今日衆受歳
    我亦淨意受 唯願原其過
是時阿難聞已歡喜。即升講堂手執揵*椎。而
説此偈
    降伏魔力怨 除結無有餘
    露地撃揵*椎 比丘聞當集
    諸欲聞法人 度流生死海
    聞此妙響音 盡當運集此
爾時阿難撃揵*椎已。至世尊所。白世尊言。
今正是時。唯願世尊。何所勅使。是時世尊告
阿難曰。汝隨次坐。當坐草座。時諸比丘各坐
草座。是時世尊默然觀諸比丘已。便勅諸比
丘。我今欲受歳。我無過咎於衆人乎。又不犯
身口意耶。如來説此語已。諸比丘默然不對。
是時再三告諸比丘已。時尊者舍利弗即從
座起。長跪白世尊言。諸比丘衆。觀察如來無
身口意過。世尊。今日不度者度。不脱者脱。不
般涅槃者令般涅槃。無救者爲作救護。盲者
爲作眼目。爲病者作大醫王。三界獨尊無能
及者。以此事縁如來無咎於衆人。亦無身口
意過。是時舍利弗白世尊言。我今自陳無咎
於如來及比丘僧乎。世尊告曰。汝舍利弗都
無身口意所作非行。汝今智慧無能及者。汝
今所説常如法義未曾違理是時舍利弗白佛
言。此五百比丘盡當受歳。盡無咎於如來乎。
世尊告曰。亦不責此五百比丘身口意。此舍
利弗大衆之中。極爲清淨無瑕穢。今此衆中
最小下座得須陀洹。必當上及不退轉法。以
是之故我不恐責此衆
又佛本行經云。爾時釋種宗族士衆。一切合
有九萬九千。及迦毘羅婆蘇都城所居人民。
從城共往欲見如來。世尊遙見輸頭檀王與
諸大衆嚴備而來。即作是念。我若見彼不起
迎奉。人當説我。此豈戒行果報人乎。云何見
父不起迎逆。我今若見父及大衆起往迎者。
彼等獲得無量大罪。若我今者持其威儀在
此住者。彼等於我不生敬心。如來作此三種
念。觀見有如此三種因縁。思量如是三種義
已。從座而起。飛騰虚空現種種神變。令大
衆生信並皆入道
又梵網經云。若佛子。應如法次第坐。先受戒
者在前坐。後受戒者在後坐。不問老少比丘
比丘尼貴人國王王子乃至黄門奴婢。皆應
先受戒者在前坐。後受戒者次第而坐。莫如
外道癡人。若老若少無前無後。坐無次第兵
奴之法。我佛法中先者先坐後者後坐。而菩
薩不次第坐者。犯輕垢罪。若佛子。常行教化。
大悲心入檀越貴人家一切衆中。不得立爲
白衣説法。應白衣衆前高座上坐。法師不得
地立爲四衆白衣説法。若説法時法師高座
香華供養。四衆聽者下坐如孝順父母。
順師教如事火婆羅門。其説法者若不如法。
犯輕垢罪
又善見論云。弟子參師當避六處。一不得當
前。二不得當後。三不得太遠。四不得太近。五
不得處高。六不得上風立。問曰。四種身儀若
坐立行臥。何故但云一面立。答曰。爲參故
不應行。爲恭敬不應坐。爲供養故不應臥
又三千威儀云。欲上床有五事。一當徐却踞
床。二不得匍匐上。三不得使床有聲。四不得
大拂拭床席使有聲。五洗足未燥當拭之。在
床上有五事。一不得大吹。二不得叱咤喑噫。
三不得歎息思念世間事。四不得狗群臥。五
欲起坐當以時。若意走不定當自責本起。又
臥有五事。一當頭首向佛。二不得臥視佛。三
不得雙申兩足。四不得向壁臥亦不得伏臥。
五不得竪兩膝要當拘手檢兩足累兩膝。又
臥起欲出戸有五事。一起下床不使床有聲。
二著履先當抖擻。三正住著法衣。四欲開戸
先三彈指。不得使戸有聲。五戸中有佛像不
得背出。當還向戸而出。出不得住與人言
又正法念經云。孔雀菩薩爲諸天衆説調伏
法。若在家出家。若老若少。調伏相應。以此莊
嚴。如出家之人初以袈裟而自調伏。當行七
事。一者如其國法受糞掃衣。在家之人所棄
之衣。若在塚間有死人衣。死屍所壓則不應
取。若於塚間得破壞衣則應受用。是名袈裟
調伏之法
第二若入聚落觀地而行。前視一尋。念佛影
像一心正念諸根不亂。不觀一切所須之具。
不與女人言論。不抱小兒。不數動足。亦不動
臂及其床座。不手摩頭不數整衣。不抖擻袈
裟。不按摩手。亦不彈指。是名第二調伏之

第三若入施主家。於飯食時齊腕澡手。若受
食時不大舒手。當前一肘。不滿口食亦不太
少。若所摶飯不大不小。不大張口。不令有
聲。所應之食但食二分。食知止足。不觀他鉢
而生貪心。所受飮食不懷他心。自觀其鉢
不左右顧視。是名第三調伏之法
第四若於食時。若於聚落。或於城邑。先所見
食不生心念。不數言説亦不悕望。所受敷具
如法受畜。不求上勝。是名第四調伏之法
第五一切所作不倚不著不惜身命。於所用
具不多聚積。不行邊方危怖之處。不異服飾。
不偏樂於一家往返。是名第五調伏之法
第六不斷草木及掘生地。不著雜色革屣雜
色衣服。不破他戒。不謗不説。心不悕望。王者
之膳心不甘著。不親近於喜鬪比丘。是名第
六調伏之法
第七若有同意同法。應當親近利益。若於山
窟樹下露地。常修行空無相無願。是名第七
調伏之法。若有比丘能如是行。則能拾離一
切諸縛而得解脱
又雜寶藏經云。佛初出家夜。佛子羅睺始入
于胎。初成道夜生羅睺羅。擧宮婇女咸皆慚
恥。怪哉大惡耶輸陀羅。不慮是非。輕有所作。
不自愛愼。令我擧宮都被染汚。悉達菩薩久
已出家。今卒生子。甚爲恥辱。時有釋女。名曰
電光。是耶輸姨母之女。椎胸拍髀呵罵耶
輸。汝於尊親何以自損。太子出家已經六年。
生此小兒甚爲非時。從誰而得。辱我種族不
護惡名。淨飯王于時在樓。見此大地六種震
動。見是相已謂菩薩死憂箭入心。聞于宮中
擧聲大哭。王倍驚怖謂太子死。走使女問是
何哭聲。女白王言。太子不死。耶輸陀羅今産
一子。擧宮慚愧。是何哭耳。王聞是語倍増憂
惱。發聲大哭揚聲大喚。怪哉。醜辱。我子出家
已經六年。云何今日而方生子。時彼國法撃
鼓一下一切運集。九萬九千諸釋悉會。即喚耶
陀羅著白淨衣。抱兒在懷。都不驚怕。於
親黨中抱兒而立。諸釋咸忿。叱爾凡鄙有何
面目我等前立。宜好實語。竟爲何處而得此
子。耶輸陀羅都無慚恥。正直而言。從彼出家
釋種名曰悉達。而得此子。王言。我子悉達
本在家時。聞有五欲耳尚不聽。況當有欲而
生於子。實是諂曲非正直法。以此謗毀王極
大瞋。問諸釋言。云何苦毒殺害。復有釋言。如
我意者。當作火坑擲置火中。使其母子都無
遺餘。諸人皆言。此事最良。即掘火坑。以佉陀
羅木積於坑中。以火焚之。即將耶輸。至火坑
邊。時耶輸見火方大驚怖。譬如野鹿獨在圍
中四向顧望無可恃怙。耶輸自責。既自無罪
受斯禍患。遍觀諸釋無救己者。抱兒歎念菩
薩言。汝有慈悲憐愍一切。天龍鬼神咸敬於
汝。今我母子薄於祐助無過受苦。云何菩薩
不見留意。何故不救我之母子今日危厄。即
時向佛一心敬禮。復拜諸釋合掌向火。而説
實語。我此兒者實不從他而有。此子若實不
從他而有。此子若實不虚六年在我胎者。火
當消滅終不燒害我之母子。作是語已即入
火中。而此火坑變爲水池。自見己身處蓮華
上。都無恐怖顏色和悦。合掌向諸釋言。若我
虚妄應即燋死。以今此兒實菩薩子。以我實
語得免火患。有諸釋言。視其形相不驚不畏。
而此火坑變爲清池。以此驗之知其無過。時
諸釋等將耶輸陀羅還歸宮中倍加恭敬。爲
索乳母供事其子。猶如生時等無有異。祖白
淨王愛重深厚。不見羅睺終不能食。若憶菩
薩抱羅睺羅用解愁念。略而言之。滿六年已。
白淨王渇仰於佛遣往請佛。佛憐愍故還歸
本國。來到釋宮。變千二百五十比丘皆如佛
身。光相無異。耶輸陀羅語羅睺羅。誰是汝
父。往到其邊。時羅睺羅禮佛已訖。正在如
來右足邊立。如來即以手摩羅睺羅頂。即説
偈言
    我於生眷屬 及以所生子
    無有偏愛心 但以手摩頂
    我盡諸結使 愛憎永除盡
    汝等勿懷疑 於子生猶豫
    此亦當出家 重爲我法子
    略言其功徳 出家學眞道
    當成羅漢果
頌曰
    業風*常泛濫 苦海濤波聲
    漂我常游浪 遠離涅槃城
    忽遇慈舟至 運我出愛瀛
    是知高慕友 懲過改凡情
    罪垢蒙除結 神珠啓闇冥
    釋門光麗景 俗務苦重縈
    冀除昏五蓋 方寤六塵輕
    自非乘寶輅 何以息焔寧
感應縁略引
三驗
宋沙門釋僧苞  齊沙門釋僧遠
隋沙門釋洪獻
宋京師祇桓寺有釋僧苞。本是京兆人。少在
關受學什公。宋永初中游北徐入黄山精舍。
復造靜定二師進業。仍於彼建三七普賢齋
懺。至第十七日有白鶴飛來集普賢座前。至
中行香畢乃去。至二十一日將暮。又有黄衣
四人繞塔數匝忽然不見。苞少有志節加復
祥感。故匪懈之情因之彌勵。日誦萬餘言
經。常禮數百拜佛。後東下京師正値祇桓寺
發講。法徒雲聚士庶駢席。苞既初至人未有
識者。乃乘驢往看。衣服垢弊貌有風塵。堂内
既窄。坐驢韉於戸外。高座釋題適竟。苞始
欲厝言。法師便問。客僧何名。答云名苞。又
問。盡何所苞。答曰。高座之人亦可苞耳。乃致
問數番。皆是先達思力所不逮。高座無以抗
其詞。遂遜退而止。時王弘范泰聞苞論義。歎
其才思請與交言。仍屈住祇*桓寺。開講衆經
法化相續。陳郡謝靈運聞風而造焉。及見苞
神氣彌深歎伏。或問曰。謝公何如。苞曰。靈運
才有餘而識不足。抑不免其身矣。苞甞於路
行見六劫被録。苞爲説法勸念觀世音。群劫
以臨危之際念念懇切。俄而送吏飮酒
醉。劫解枷得免焉宋元嘉中卒右此一驗出
梁高僧傳
齊梁州薛河寺釋僧遠。不知何許人。爲性疏
誕不修細行。好逐流宕歡宴爲任。以齊武平
五年。夢見大人。&T066599;齒責之曰。汝是出家人。
面目如此。蓬縱造惡。何不取鏡自照。遠忽
覺驚悸流汗。至曉以盆水自照。乃見眼邊烏
點。謂是垢汚便洗拭之。眉毛一時隨手落
盡。因自咎責。奈此殃譴。遂改常習返形易性。
弊衣破履。一食長齋。遵奉律儀。昏曉行悔。悲
涙交注。經一月日。又夢前人。含笑謂曰。知
過能改。是謂智人。赦汝前愆勿復相續。忽驚
喜覺流汗遍身。面目津潤眉毛漸出。遠於一
身頻感兩報。信知三世苦樂不虚。自後竭情
時不暫怠。郷川所歸卒於本土
隋相州大慈寺釋洪獻。少履道門早明律檢。
聽渉勞頓遂兩目倶暗。既無前導。常處房中。
禮誦爲業。不輟晨夕。開皇十四年忽感一神。
自稱般若檀越。來從受戒數致談話。同房曾
綱禪師上堂食。後般若乃將綱一襆衣來嚫
獻云。勞陳法事利益不少。微奉衣物。願必
受之。獻納櫃中。綱食還房怪失衣服。搜求
寺内乃於獻所得之。具以告語。綱終不信猜
獻盜之。神遂發撤綱房衣物被案狼藉滿庭。
竿扇秤尺摧折數段。神於空中語曰。僧綱不
好設齋會供養三寶。我會禍汝。未許放汝。獻
感冥報。與般若言及事同目覩。神語獻曰。伴
衆極多。悉在紫陌河上。唯三十人相隨。可令
寺家設食。衆僧便於西院會之。神曰。大好。飮
食勞費。師等雖然僧綱不起齋供。後會使知。
綱無柰之何。恐迫不已。便私費財物營諸齋
福。般若乃曰。既能行福今相放矣。仍以絹兩
匹付獻云。當以一匹施大衆一匹贈綱師。獻
對衆受得。具皆聞見。仍依付領。綱後懲過
勤經業。卒於所住右此二驗出
唐高僧傳
和順篇第四十七此有五部
  述意部 引證部 和施部 和國部
和事部
述意部第一
夫善惡乖背言行兩違。禍釁從生怨毒彌重。
所以言之者易。行之者難。是故剛柔得中違
順得性。譬鑄劍太剛則折太柔則卷。欲劍無
折必加其錫。欲劍無卷必加其金。何者金性
剛而錫質柔。剛柔均平則爲善矣。含性和平
則爲嘉矣。故羅雲密行以自調。故聖讃以美
譽。提婆麁行以獷惡。故衆毀以過彰。俗書
云。西門豹性急。佩韋以自緩。董安于性緩。
弦以自急。故陰陽調天地之和也。剛柔均
人物之性也
引證部第二
密跡金剛力士經云。阿闍世王問佛言。苦
薩仁和爲有幾法。往返周旋常存和雅不興
麁心。佛言。苦薩仁和有八事法。何謂爲八。一
志性質直而無諛諂。二性行和雅常無佞僞。
三心存淳熟永無虚妄。四心行堅要亦無羸
劣。五無迷惑志存於仁和。六爲世衆祐受
徳行。七心行了達而無所著。八思惟罪福心
無所念。是爲八事。於是阿闍世王白佛言。菩
薩有幾法行逮如是力無極之勢。佛言。有十
法。何謂爲十。一寧棄身命勤受正法。二未曾
自大謙恪下意禮敬衆生。三見於剛強難化
衆生立之忍辱。四見飢饉人以好美膳而充
施之。五覩諸恐懼勸慰安之。六若有衆生得
於重疾療以良藥。七若有羸劣人所輕慢。敬
念戀之令無忽易者。八以淨泥水塗如來廟
補其虧缺。九見孤苦人貧匱困厄常負重擔。
使去其難極重之殃。十若有無護無所依歸
常將濟之。所語如言而不變失。是爲十事法」
又正法念經云。若有衆生見他親友互相破
壞心懷怨結。能爲和合。命終生欲愛天。隨心
所念即得五欲自娯。若有衆生見人破亡爲
他抄掠救令得脱。或於險處教人正道。或疑
怖處令他安隱。命終生正行天。天女供養受
五欲樂。若生人中生於正見大長者家。若有
人能柔軟深心離一切垢。涅槃解脱猶如在
手。軟心之人心如白鑞。修行善業衆人所信。
獷之人心如金剛。恒常不忘怨結之心。行
不調伏衆人所憎。不愛不信。爾時孔雀菩薩
以佛經偈而説頌曰
    若人心柔軟 猶如成錬金
    斯人内外善 速得脱衆苦
    若人心器調 一切皆柔軟
    斯人生善種 猶如良福田
又呵鵰阿那含經云。阿那含有八事不欲令
人知。何等爲八。一不求不欲令人知。二信不
欲令人知。三自羞不欲令人知。四自慚不欲
令人知。五精進不欲令人知。六自觀不欲令
人知。七得禪不欲令人知。八黠慧不欲令人
知。所以不欲令人知者。不欲煩擾於人故
和施部第三
如佛説一切施主所行檀波羅蜜經云。佛
言。過去久遠無央數劫。爾時世有大國王。號
字薩和達晋言一
切施*主
爾時布施有所求索不逆其
意。爾時異國有婆羅門子。少失其父。獨與母
姉弟爲活。居家貧陋。其母告子。居家困窮
無以自供。汝父在者。當往薩和達王所乞丐
可以自濟。今何不行至彼王所從求錢寶。兒
報母言。我今未有所知。先當學問然後乃行。
母語兒言。今汝家中了無所有。而有學問爾
乃當行。若汝去後其處空乏。何以自活。兒
即語母。我先當假貸索一兩金。可備一歳之
糧。母即聽之。便行貸得金一兩還以與母。乃
出家行學。一歳已竟便來歸家。母見兒還便
逆問言。汝已行詣一切施王所耶。兒復報母
言。所學未通當復更學。母言。前金已盡當
作何計。兒答母言。當更假貸。兒即復往至前
所貸金家。向其主説復欲貸一兩金意。金主
語兒。汝前取金。既未還我。甫復欲索。汝若審
復欲得金者。持卿母及姉弟皆以上券。爾乃
可得。若至時不畢。當沒汝母及姉弟以爲奴
婢。便相許可。適作券取持歸付母。復捨家行
學。復終一年。所知粗備。欲歸語母行詣一切施
王所。在道中便爲債主所索。及母姉弟將歸
鎖脚。婆羅門子語債主言。卿雖相繋正使終
年我無益用。不如相放。我當往詣一切施王
所乞丐得物還以相償。其主思惟。便解婆羅
門子令去。時有異國王軍起兵欲往取一切施
王國。時諸臣白王。今有他國興兵入界。不審
大王當作何計。時王自念。人命至短當歸無
常。又我少小已來好喜布施。慈仁忍辱無傷
害意。不欲與彼共相拒逆。所以者何。但以我
一身故動搖兵衆。設有所中實非我宜。便勅
諸臣不須爲備。亦勿恐怖。但且嚴出迎送作
禮。恭敬承事受其教勅令踰於我。諸臣復白
王言。他國入界。云何不備。王默不應。如是至
三。王言。不須拒逆。如我前言。諸臣皆言。王
勅勿備。我等倶然。王言。大善。各且安家愼莫
勞擾。其王夜半即脱印綬默亡而去。彼國王
入國即領王位。便募索一切施王。其賞甚重。
王遂出國行五百餘里。遙見婆羅門子。王意
即想。此婆羅門子。今者必來索我無疑。時婆
羅門子意亦想。此人將無正是一切施王。二
人各前相逢便住。王問婆羅門子言。卿從何
來。今欲所至。婆羅門子答言。我欲行至一切
施王所。王復問。欲詣一切施王所。欲何求
索。婆羅門子報言。少小失父居甚貧窮。以母
及姉弟持行質債。欲從一切施王乞丐錢寶
還贖母姉弟并得自濟。王便語言。我正是一
切施王。婆羅門子問王。儐從所在。而獨行耶。
王言。有他國來欲得我處。是以避之。所以者
何。不欲傷害於人兵故。婆羅門子聞王所説
即便躄地。而大啼泣不能自勝。王便前牽婆
羅門子。諫曉使起。不須復啼。所求索者今當
相與。婆羅門子言。王今失國。當持何等以相
濟乞。王便報言。彼國來王相募甚重。卿今可
截我頭持往與之。在所求索皆可得也。於是
婆羅門子説偈報言
    世間殺父母 命盡墮泥犁
    今加害於王 其罪等無異
    我今實不忍 加惡於大王
    寧令身命盡 終不造逆意
於是一切施王復語婆羅門子言。卿若不欲
取頭者。便可截我鼻耳送之。亦可得賞。恐不
中王故也。婆羅門子報王言。如我今日不
爲是。王復語婆羅門子言。若不爾者。便可縛
我送往與之。亦可大有所得。婆羅門子能相
知王還復爲王不爲彼害婆羅門子言。王審
欲爾者可共倶還。臨至本國乃當相縛。於是
王與婆羅門子便共相將倶還本國。二十餘
里。王以欲至。便自反手語婆羅門子言。卿可
縛我。婆羅門子遂乃縛王。一國人民皆聞知
王一切施爲他國婆羅門子見縛送。人民
大小見王莫不啼哭。躄地崩絶劇喪父母。遂
前詣宮門。諸臣即入白彼王。前所募亡去王
一切施者。爲婆羅門子所見縛送。今在宮門。
彼王即言。便捉見之。一切施王便前入宮。
彼王及臣與諸官屬。見一切施王無不躄地
而啼泣者。彼劫人王亦復涙出。而問諸臣。汝
輩何以皆啼。諸臣白言。我等見一切施王棄
國與王。復持身施與婆羅門子。所作不悔。是
故啼耳。彼劫人王聞諸臣各各説是。即便躄
地而大啼泣。不能自勝。即問婆羅門子汝今
那得是王。婆羅門子具答王本末因由。彼劫
人王聞婆羅門子所説。即復躄地啼涙而言。
告勅諸臣促解王縛。洗浴衣被著其印綬。
還立爲王。即還坐領國法如故。於是彼王即
長跪叉手讃歎而説偈言
    自在本國時 遙聞大王徳
    今來至於此 見尊踰所聞
    巍巍積功徳 譬若如金山
    其力堅如是 無能動搖者
    今見王所行 於世甚無雙
    願以國相還 并奉所居界
    願歸得本土 修敬爲臣禮
    不敢復憍慢 事王如天尊
佛告諸比丘。爾時一切施王者我身是也。彼
國王者舍利弗是。婆羅門子者調達是。成我
六波羅蜜相好功徳。皆是調達恩。調達是我
善知識。亦爲善師。調達却後阿僧祇劫當得
作佛。號字提和羅耶晋言
人王
和國部第四
如雜寶藏經云。佛言。過去久遠有二國王。一
是迦尸國王。二是比提醯國王。比提醯王有
大香象。以香象力摧伏迦尸王軍。迦尸王作
是念言。我今云何當得香象摧伏比提醯王
軍。時有人言。我見山中有一白香象。王聞此
已即便募言。誰能得香象者。我當重賞。有人
募言。多集軍衆往取彼象。象思惟言。若我遠
去。父母盲老。不如調順往至王所。爾時衆人
便自將香象向王邊。王大歡喜爲作好屋。具
&T021739;敷著其下。與諸妓女彈琴鼓瑟以
娯樂之。與象飮食不肯食之。時守象人來白
王言。象不肯食。王自向象所。上古畜生皆
能人語。王問象言。汝何故不食。象答王言。我
有父母。年老眼盲無與水草。父母不食我云
何食。象白王言。我欲去者。王諸軍衆無能遮
我。但以父母盲老順王來耳。王今見聽我去
供養父母終其年壽。自當還來。王聞此語極
大歡喜。我等便爲人頭之象。此象乃是象頭
之人。先迦尸國人。惡賤父母無供養心。因
此象故。王即宣令一切國内。若不孝養父母
者。當與大罪。尋即放象還父母所。供養父母
隨壽長短。父母喪亡還來王所。王得白象甚
大歡喜。即時莊嚴欲伐彼國。象語王言。莫
興鬪諍。凡鬪諍法多所傷害。王言。彼欺
我。象言。聽我使往。令彼怨敵不敢欺侮。王
言。汝若去者或能不還。答言。無能遮我使不
還者。象即於是往彼國中。比提醯王聞象來
至。極大歡喜。自出往迎。既見象已而語之言。
即住我國。象白王言。不得即住。我立身已來
不違言誓。先許彼王當還其國。汝二國王應
除怨惡。自安其國豈不快乎。即説偈言
    得勝増長怨 負則益憂苦
    不諍勝負者 其樂最第一
爾時此象説斯偈已。即還迦尸國。從是以後
二國和好。爾時迦尸國王者。今波斯匿王是。
比提醯王者。今阿闍世王是。爾時白象者。今
我身是也。由我爾時孝養父母故。令多衆生
亦孝養父母。爾時能使二國和好。今日亦好
和事部第五
如僧祇律云。佛告諸比丘。過去世時。有城名
波羅柰。國名伽尸。有一婆羅門。有摩沙豆陳
久。煮不可熟。持著肆上欲賣與他。都無人買。
時有一人。家有一態驢市賣難售。時陳豆主
便作是念。我皆以豆買此驢用。便往語言。汝
能持驢貿此豆耶。驢主復念。用是態驢爲當
取彼豆。即便答言。可爾。得驢已歡喜。爾時豆
主便作是念。今得子。便即説頌曰
    婆羅門法巧販賣 陳久氷豆十六年
    唐盡汝薪煮不熟 足折汝家大小齒
爾時驢主。亦作頌曰
    汝婆羅門何所喜 雖有四脚毛衣好
    負重著道令汝知 錐刺火燒終不動
爾時豆主。復説偈言
    獨生千秋杖 頭著四寸針
    能治敗態驢 何憂不可伏
爾時驢聞復瞋即説頌曰
    安立前二足 雙飛後兩蹄
    折汝前版齒 然後自當知
爾時豆主聞驢此頌。復説偈言
    蚊虻毒蟲螫 唯仰尾自防
    當截汝尾却 令汝知辛苦
爾時驢復以偈答
    從先祖已來 行此&T014461;悷法
    今我故承習 死死終不捨
爾時豆主知此弊惡不可苦語。便更稱譽以
頌答曰
    音聲鳴徹好 面白如珂雪
    當爲汝取婦 共游林澤中
驢聞軟愛語。即復説頌曰
    我能負八斛 日行六百里
    婆羅門當知 聞婦歡喜故
頌曰
    性愛和柔 賢愚親附 情貪麁
    人畜遠慮 外違常策 内順*常御
    萬代揚名 千齡久住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七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八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誡勗篇第四十八此有六部
  述意部 誡馬部 誡學部 誡盜部
誡罪部 雜誡部
述意部第一
夫以立像表眞化俗彝訓。寄指筌月出道常
規。但以妄想倒情沿流固習。無思悛革隨業
飄淪。是以涅槃經云。爲善清升譬同爪土。爲
惡沈滯喩等地塵。良由六賊倶至十使交纒。
或比行厠畫瓶。或擬危城坯器。故將崩朽宅
三火常然。逃隱空聚五刀常逐。井河引喩。
逼形器於刹那。屠肆牛羊。切性命於漏刻。亦
如鼠入脂角。至窮何趣。況復五濁交横四山
常逼。而能安忍不生憂悔。所以大聖垂訓。法
喩所歸止在誡約。身心無沿逸慾。鑒擧力勵
怔省過。但見臨死眼光失落。眷屬叢聚對
顏難救。嗚呼洟泗慨彼沈淪。既屬斯苦何
不自誡。過由我生改不藉他。猶有微善宅報
在人。又逢遺法親見三寶。脱生惡道對目莫
知。由此悲痛無由怠墮矣
誡馬部第二
如中阿含經云。時有調馬師。名曰只尸。來詣
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觀
世間甚爲輕淺。猶如群羊。世間唯我堪能調
馬狂逸惡馬。我作方便須臾令彼態病悉現。
隨其態病方便調伏。佛告調馬師。聚落主。汝
以幾種方便調伏於馬。馬師白佛言。有三種
法調伏惡馬。何等爲三。一者柔軟。二者麁澁。
三者柔軟麁澁。佛告聚落主。汝以三種方便
調馬。猶不調者當如之何。馬師白佛。有不
調者便當殺之。所以者何。莫令辱我。調馬師
白佛言。世尊是無上調御丈夫。爲以幾種方
便調御丈夫。佛告聚落主。我亦以三種方便
調御丈夫。何等爲三。一者一向柔軟。二者一
向麁澁。三者柔軟麁澁。佛告聚落主。所謂一
向柔軟者。如汝所説。此是身善行。此是身善
行報。此是口意善行。此是口意善行報。是名
天。是名人。是名善趣化生。是名涅槃。是爲柔
軟。第二一向麁澁者。如汝所説。是身惡行。是
身惡行報是。口意善惡行。是口意惡行報。是
名地獄。是名畜生。是名餓鬼。是名惡趣。是
名墮惡趣。是名如來麁澁教也。第三彼柔軟
麁澁倶者。謂如來有時説身善行。有時説身
善行報。有時説口意善行。有時説口意善行
報。有時説身惡行。有時説身惡行報。有時説
口意惡行。有時説口意惡行報。如是名天如
是名人。如是名善趣。如是名涅槃。如是名地
獄。如是名畜生餓鬼。如是名惡趣。如是名墮
惡趣。是名如來柔軟麁澁教。調馬師白佛言。
世尊。若以三種方便調伏衆生。有不調者當
如之何。佛告聚落主。亦當殺之。所以者何。莫
令辱我。調馬師白佛言。若殺生者。於世尊法
爲不清淨。世尊法中亦不殺生。而今言殺其
義云何。佛告聚落主。如來法中*亦不殺生。
然如來法中以三種教授。不調伏者。不復與
語。不教不誡。豈非死耶。調馬師白佛。實爾世
尊。不復與語。永不教誡。眞爲死也。以是之
故。我從今日離諸惡不善業也。聞佛所説歡
喜而去
又法句喩經云。佛問象師。調象之法有幾。答
曰。有三。何謂爲三。一者剛鉤鉤口著其
靽。二者減食常令飢痩。三者捶杖加其楚痛。
由鐵鉤鉤口故以制強口。由不與食飮故以
制身獷。由加捶杖故以伏其心。佛告居士。吾
亦有三用調一切。亦以自調得至無爲。一者
以至誠故制御口患。二者以慈貞故伏身剛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637 638 639 640 641 642 643 644 645 646 647 648 649 650 651 65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