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法苑珠林 (No. 2122_ 道世撰 ) in Vol. 53

[First] [Prev+100] [Prev] 629 630 631 632 633 634 635 636 637 638 639 640 641 642 643 64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五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納諫篇第四十
審察篇第四十三
納諫篇此有
二部
述意部第一
夫納其理則言語絶。乖其趣則諍論興。然直
言者徳之本。納受者行之原。所以籍言而徳
顯。納受而行全。譬目短於自見必借鏡以觀
形。髮拙於自理。必假櫛以自通。故面之所以
形。明鏡之力也。髮之所以理。玄櫛之功也。
行之所以芳。蓋言之益也。是故身之將敗。必
不納正諫之言。命之將終。必不可處於良醫

引證部第二
如雜寶藏經云。佛言。昔迦尸國王名爲惡受。
極作非法。苦惱百姓殘賊無道。四遠賈客珍
奇勝物。皆税奪取不酬其直。由是之故國中
寶物遂至大貴。諸人稱傳惡名流布。爾時有
鵡王在於林中。聞行路人説王之惡。即
自思念。我雖是鳥尚知其非。今當詣彼爲説
善道。彼王若聞我語必作是言。彼鳥之王猶
有善言。奈何人王爲彼譏責。儻能改修。尋即
高飛至王園中。迴翔下降在一樹上。値王夫
人入園游觀。于時鸚*鵡鼓翼嚶鳴。而語之
言。王今暴虐無道之甚。殘害萬民毒及鳥獸。
含識嗷嗷人畜憤結。呼嗟之音周聞天下。夫
人苛剋與王無異。民之父母豈應如是。夫
人聞已瞋恚熾盛。此何小鳥罵我溢口。遣人
伺捕。爾時鸚*鵡不驚不畏入捕者手。夫人
得之即用與王。王語鸚*鵡。何以罵我。鸚*鵡
答言。説王非法乃欲相益。不敢罵王。時王問
言。有何非法。答言。有七事非法能危王身。問
言。何等爲七。答言。一者耽荒女色不敬眞正。
二者嗜酒醉亂不恤國事。三者貪著棋博不
修禮敬。四者游獵殺生都無慈心。五者好出
惡言初不善語。六者賦役謫罰倍加常則。七
者不以義理劫奪民財。有此七事能危王身。
又有三事倶敗王國。王復問言。何謂三事。答
言。一者親近邪佞諂惡之人。二者不附賢
不受善言。三者好伐他國不養人民。此三
不除傾敗之期。非旦則夕。夫爲王者率土歸
仰。王當如橋濟度萬民。王當如稱親疎皆
平。王當如道不違聖蹤。王者如日普照世間。
王者如月與物清涼。王如父母恩育慈矜。王
者如天覆蓋一切。王者如地載養萬物。王者
如火爲諸萬民燒除惡患。王者如水潤澤四
方。應如過去轉輪聖王。乃以十善道教化衆
生。王聞其言深自慚愧。鸚*鵡之言。至誠至
欸。我爲人王所行無道。請遵其教奉以
師受修正行。爾時國内風教既行惡名消滅。
夫人臣佐皆生忠敬。一切人民無不歡喜。爾
時鸚*鵡者我身是也。爾時迦尸國王惡受者。
今輔相是也。爾時夫人者今輔相夫人是

又薩遮尼乾子經云。時嚴熾王言。大師頗有
衆生聰明大智利根有罪過不。答言有。何者
是。答言。大王即是。王甚聰明大智利根黠慧。
有大威力心不怯弱。好喜布施威徳具足。亦
有罪過。王言。大師我之罪過云何。答言。大王
之罪太極暴惡。太嚴太忽太硬太卒。大王當
知。若王子性太惡者。彼爲一切多人不用。
多人不愛。多人不喜。乃至父母亦不喜見。何
況餘人。是故大王。不應太惡。所爲作事
安詳不應太卒而説偈言
    若王行惡行 瞋心不見事
    動則怖衆生 乃至父母畏
    何況餘非親 而當有念愛
    大王應當知 智者捨瞋恚
爾時嚴熾王在坐對面聞尼乾子毀訾自身。
心生不忍瞋心不喜。心生毒害即作是言。薩
遮尼乾子。汝云何於大衆中説我過患。我從
昔來無人敢正看我。汝今毀我罪應合死。作
是語已告諸臣言。汝當捉此斷其命根。尼乾
驚怖語言。大王。汝今莫卒作如是惡。我有善
言。願王暫時施我無畏聽我所説。王言。汝何
所説當速説。尼乾答言。大王當知。我亦有
罪由太實語不虚語稱事語以我如是。大惡
前。急性人前。無慈悲人前。卒作事人前。
如是行人前説如是實語。大王當知。點慧之
人不應一切時一切處常説實語。應當善觀
可與語人不可與語人可語時不可語時。當
知實語世人不愛不善讃歎。而説偈言
    智者不知時 卒隨意説實
    彼人智者呵 何況無智者
    智者一切處 亦不皆實語
    是實憍尸迦 實語入惡道
爾時王聞尼乾子説自身過罪。即便開解歸
誠懺悔
又大莊嚴論云。佛言。我昔曾聞。有羌老母入
於林中採波羅樹葉賣以自活。路由關邏。邏
人税之。時老母不欲令税。而語之言。汝能將
我至王邊者。税乃可得。若不爾者終不與汝。
於是邏人遂共紛紜。往至王所。王問老母。汝
今何故不輸關税。老母白王。王頗識彼某比
丘不。王言。我識是大羅漢。又問。第二比丘王
復識不。王言。我識彼亦羅漢。又問。第三比丘
王復識不。王答言識。彼亦羅漢。老母抗聲
而白王言。是三羅漢皆是我子。此諸子等受
王供養。能使大王受無量福。是則名爲與王
税物。云何更欲税奪於我。王聞是已歎未曾
有。善哉老母。能生聖子。我實不知彼羅漢
是汝子者。應加供養恭敬於汝老母。即説偈

    吾生育三子 勇健超三界
    悉皆證羅漢 爲世作福田
    王若供養時 獲福當税物
    云何而方欲 税奪我所有
王聞是偈已身毛皆竪。於三寶所生信敬心。
流涙而言如此老母宜加供養況税其物
又舊雜譬喩經云。昔有沙門行至他國。夜不
得入城於外草中坐。至夜有閲叉鬼來持之
當噉。沙門言。汝相離遠矣。鬼言。何以爲遠。
沙門言。汝欲害我。我當生忉利天上。汝當入
地獄。是不爲遠耶。鬼則致謝作禮而去
又摩鄧女經云。時阿難持鉢行乞食已隨水
邊行。見一女人在水邊擔水。而阿難從女乞
水。女即與水。女隨阿難視所止處。女歸告母。
母名摩鄧。女便於家内委臥而啼。母問何爲
悲啼。女言。母欲嫁我者莫與他人。我於水邊
見一沙門從我乞水。我問阿誰。答字阿難。我
得阿難乃可嫁。如不得者我不嫁也。母出
行問阿難。知阿難承事佛人。母已知還告女
言。阿難事佛道人。不肯爲汝作夫。女啼不食。
母知蠱道。請阿難飯。女便大喜。母語阿難。我
女欲爲卿作妻。阿難言。我持戒不畜妻。復言。
我女不得卿爲夫者。便欲自殺。阿難言。我師
是佛。不與女人交通。母入語女具述此意。女
對母啼言。但爲我閉門無令得出。暮自爲夫。
母便閉門。以蠱道法縛阿難至於晡時。母爲
女布席臥處。女便大喜。遂自莊飾。阿難不就。
母令中庭地出火。牽阿難衣言。汝不爲我女
作夫。我擲汝火中。阿難自鄙。爲佛作沙門今
反不能得出。佛即持神心知阿難故救。還佛
所具白前事。女見阿難去於家啼哭不止。續
念阿難。女明日自求阿難。復見阿難行乞食。
隨阿難背後。視阿難足。視阿難面。阿難慚避。
女隨不止。阿難白佛言。摩鄧女今日復隨我
後。佛使追呼。佛問女云。汝追逐阿難何等所
索。女言。我聞阿難無婦。我又無夫。欲爲作婦
也。佛告女言。阿難無髮汝今有髮。汝能&T061269;
髮。我使阿難爲汝作夫。女言能*&T061269;。佛言。歸
報汝母*&T061269;頭竟來。女歸具白母知。母言。我
汝護汝頭髮。何爲欲得沙門作婦。國中大
有豪富。我自嫁汝。女言。我寧生死爲阿難作
婦。母言。辱我種族。母爲下刀剃頭已。女還
到佛所言。我已*&T061269;髮。佛言。汝愛阿難何等。
女言。我愛阿難眼。愛阿難鼻。愛阿難口。愛阿
難耳。愛阿難聲。愛阿難行歩。佛言。眼中但有
涙。鼻中但有洟。口中但有涎。耳中但有矃。
身中但有屎尿臭處不淨。其有夫妻者便有
惡露。惡露中便生兒子。已有兒子便有死亡。
已有死亡便有哭泣。於是身中有何所益。女
即思念身中惡露。便自正心即得羅漢。佛知
得道。即告女言。汝起至阿難所。女即慚愧低
頭長跪佛前言。女實愚癡故逐阿難。今我心
開如冥中有燈火。如人乘船船壞依岸。如盲
人得扶。如老人持杖。今佛與我道令我心開。
如是諸比丘倶問佛。是女人何因得道。佛告
諸比丘。是摩鄧女先世時。五百世爲阿難作
婦常相愛敬。故於我法中得道。於今夫妻相
見如兄如弟。如是佛道何用不爲。佛説是經。
諸比丘聞已皆大歡喜
又百縁經云。佛在世時。舍衞城中有一婆羅
門名曰梵摩。多聞辯才明解經論。四韋陀典
無不鑒達。其婦生女。端正殊妙智慧辯才無
有及者。聞諸婆羅門共父論議。悉能受持一
言不失。如是展轉所聞甚多。與耆舊長宿皆
來諮啓無不通達。聞世有佛始成正覺教化
衆生諮受法昧。尋自莊嚴往詣佛所。見佛發
心求索出家。佛告善來比丘尼。頭髮自落法
服著身。成比丘尼。精勤修習得阿羅漢果
阿難見已白佛言。此須漫比丘尼。宿殖何福。
今値佛出家得道。佛告阿難。此賢劫中有佛
出世。號曰迦葉。入涅槃後於像法中有一比
丘尼心常喜樂説法教化。精勤無替。因發誓
願。使我來世釋迦牟尼佛法之中明解經論。
發是願已便取命終生天人中。聰明智慧無
有及者。今値我出家得道。多聞第一。比丘聞
已歡喜奉行
又中阿含經云。禪以聲爲刺。世尊亦説以聲
爲刺。所以者何。我實如是説禪有刺。持戒者
以犯戒爲刺。護諸根者以嚴飾身爲刺。修習
惡露者以淨相爲刺。修習慈心者以恚爲刺。
離洒者以飮酒爲刺。梵行者以見女色爲刺。
入初禪者以聲爲刺。入第二禪者以覺觀爲
刺。入第三禪者以喜爲刺。入第四禪者以入
出息爲刺。入空處者以色想爲刺。入識處者
以空處想爲刺。入無所有處者以識處想爲
刺。入無想處者以無所有處想爲刺。入想知
滅定者以想知爲刺。復有三刺。欲刺恚刺愚
癡刺。此三刺者漏盡阿羅訶已斷已知。拔絶
根本滅不復生。是爲阿羅訶無刺除此刺者
是名納諫
又大魚事經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昔時有
一池水饒諸大魚。爾時大魚勅小魚曰。汝等
莫離此間往他。處所備爲惡人所得。爾時小
魚不從大魚教。便往至他處。爾時漁師以飯
網羅線捕諸魚。諸小魚見便趣大魚處所。爾
時大魚見小魚來。便問小魚曰。汝等莫離此
間往至他所不。爾時小魚便答大魚曰。我等
向者已至他所來。大魚便勅小魚曰。汝等既
至他所。不爲羅網取捕耶。小魚答大魚曰。我
等至彼不爲人所捕。然遙見長線尋我後來。
大魚便語小魚曰。汝等已爲所害。所以然者。
汝所遙見*線尋後來者。昔先祖父母等盡爲
此線*所害。汝見必爲所害。汝非我兒。爾時
小魚盡爲&MT02364;師所捕。擧著岸上。如是小魚大
有死者爲不受語
爲網所害
又僧祇律云。佛告諸比丘。過去世時有城名
波羅柰。國名伽尸。時有一婆羅門。於曠野中
造立義井。爲放牧行者皆就井飮。并及洗浴。
時日向暮。有群野干來趣井飮地殘水。有野
干主不飮地水。便内頭罐中飮水。飮已戴
*罐高擧撲。破瓦罐。*罐口猶貫其項。諸野
干輩語野干主。若濕樹葉可用者。尚當護
之。況復此*罐利益行人。云何打破。野干主
言。我作是樂。但當快心。那知他事。時有行人
語婆羅門。汝*罏已破。復更著之。猶如前法。
爲野干所破。乃至十四。諸野干輩數數諫之。
猶不受語。時婆羅門便自念言。是誰破*罐。
當往伺之。正是野干。便作是念我福徳井。而
作留難。便作木*罐。堅固難破。令頭易入難
出。持著井邊。然捉杖屏處伺之。行人飮訖野
干主如前入飮。飮訖撲地不能令破。時婆羅
門捉杖打殺。空中有天。説此偈言
    知識慈心語 㑦不受諫
    守頑招此禍 自喪其身命
    是故癡野干 遭斯木*罐苦
佛告諸比丘。爾時野干主者。今提婆達多是。
時群野干者。今諸比丘諫提婆達多者是。當
知於過去時已曾不受知識軟語自喪身命。
今復不受諸比丘諫。當墮惡道長夜受苦
頌曰
    智人受諫 愚人拒違 譬同明鏡
    影照瑕疵 見過須改 慕在知機
    頑戇固執 困厄何依
審察篇第四十三此有
四部
  述意部 審怒部 審過部 審學部
述意部第一
夫聖人利物審境觀心。調識情於寶所。運假
實於妄誠。故審非慧無以窮其實。*慧非審
無以察其照。然則照察之源審定之要。故能
無法不縁無境不察。然後縁法察境。乃知同
趣於玄功交養於萬法也
審怒部第二
如僧祇律云。佛告諸比丘。過去世時有婆羅
門家貧。有婦不生兒。家有那倶羅蟲。便生一
子。時婆羅門以無子故養如兒想。那倶羅子
於婆羅門亦如父想。於後婦便有身。滿月生
子。便作是念。由那倶羅生吉祥子。使我有兒。
時婆羅門欲出乞食。便勅婦言。汝若出行當
將兒去。愼莫留。後婦與兒食已便至比舍。借
碓舂穀。是時小兒有蘇酪香。時有毒蛇乘
香來至。張口吐毒欲殺小兒。那倶羅蟲便作
是念。我父出行母亦不在。云何毒蛇欲殺我
弟。便殺毒蛇段爲七分。父母知者必當賞我。
以血塗口當門而住。欲令父母見之歡喜。時
婆羅門始從外來。見婦舍外便瞋恚言。我教
行時當將兒去。何以獨行。父欲入門見那倶
羅口中有血。便作是念。我夫婦不在將無殺
食我兒。徒養此蟲。即前打殺。既入門内自見
己兒&T004623;指而戲。復見毒蛇七分在地。時婆羅
門深自苦責。是那倶羅善有人情救我子命。
我不善觀卒便殺之。可痛可憐。迷悶躄地。空
中有天。即説偈言
    宜審諦觀察 勿行卒威怒
    善友恩愛離 枉害傷良善
    喩如婆羅門 殺彼那倶羅
又佛説大子沐魄經云。佛告諸比丘。昔者有
國名波羅柰。王有太子。字名沐魄。生無窮
極之相。端正好潔無有雙比。父母奇之供養
瞻視。須其長大當爲立字。結舌不語十有三
年。澹泊拙朴志若死灰。身如枯木。耳不聽
音。目不視色。状類瘖唖聾盲之人。於是父
王患而苦之。王語夫人當奈之何。此子必爲
他國所笑。夫人語王。當召相師使相之。王即
召婆羅門師相之。婆羅門言。此子非世間人。
但熒惑耳。外爲端正内懷不祥。宜國剪棄將
是不久。不可育養。宜當生埋誅而殺之。今不
除此子恐後無復立子。於是夫人即隨王所
爲。王即召國中大臣共議之。一臣言。但棄於
深山之中無人之處。一臣言。投於深水之中。
一臣言。但隨師所語。掘地作深坎而生埋
之。王即召國中外障兵二千餘人。使掘地作
藏。給二十歳儲資糧。時以太子奴僕珍寶瓔
珞。盡還太子。於是夫人傷絶。我獨無相。子生
薄命乃値此殃。事不獲已。於是送太子正殿
上。五百夫人來觀太子。見太子端正好潔無
有雙比。而言。太子何以不語而當生埋。五百
婇女來觀太子。見太子端正好潔無有雙比。
而言。太子何以不語而當生埋。各爲太子作
伎樂。太子默然不觀不聽。於是送太子外殿
上。五百大臣來觀太子。見太子端正好潔。馳
白大王。此子非不語之人。且見小留。語在不
久。婆羅門師不可審信。王言。此是國事非卿
所知。作*藏已訖來追太子。王語其僕。使太
子乘四望象車。令國中人民使觀太子。太子
當語。若語者使載來還。於是太子乘車在路。
時國中耆艾大臣宛轉車前。太子要當一語。
若不語者以車劈我上去。諸龍虎賁扶侍使
過。時數千萬人皆圍繞於是太子復不得前。
飛鳥走獸。繞藏三匝復塞*藏戸。於是太子
復不得前。便擧手住而言。正欲不語。而當生
埋。正欲發語。恐入地獄。所以不語欲令全身
避害。濟神離苦所以不語。而信欺詐之言。謂
我聾盲。爲實瘖唖。爾時人民聞太子絶妙之
音。行者爲止。坐者爲起。皆前叩頭願赦我
罪。其僕聞之歡喜踊躍。馳白大王。太子已語。
上徹蒼天下徹黄泉。飛鳥走獸皆來伏聽於
太子前。太子以語歡喜踊躍。王即與夫人乘
四望象車往迎太子。太子顧見父王下車避
道。四拜而起。勞屈大王遠來見迎。今父子
生相捐棄恩愛已離。其義甚乖。不可聽觀。
王語太子。不可不可。汝爲智者當原不及。共
還入國。擧位與汝我自避退。太子答言。我前
身已爲國王。用行漏失下入地獄六萬餘歳。
蒸煮割裂甚痛難忍。父母寧能知我苦痛以
不。我厭畏地獄。是以結舌不語十有三年。冀
望免出塵埃之外。不與罪會去道以遠。高翔
遠逝自濟於世。世間無常恍忽如夢。室家歡
娯須臾間耳。憂苦延長歡樂暫有。王知至故
惟聽學道。於是太子棄國捐王。入山求道思
惟禪定。命終即生兜率天上。福盡下生人間
爲迦夷國王作太子。太子自知作佛。佛告阿
難。爾時太子沐魄者我身是也。王者悦頭
是也。夫人者摩耶是也。五僕者闍居輪等是
也。時婆羅門者調達是也。調達與我世世有
怨。諸天龍神歡喜踊躍。作禮而去
審過部第三
如付法藏因縁經云。時宿羅城中有一商主。
爲僧造作般遮于瑟大會。有一比丘尼得阿
羅漢。觀察衆中誰爲福田。又復思惟何者僧
首。見諸羅漢及與學人久斷煩惱堪受供養。
觀一比丘名阿沙羅。未得解脱最居衆首。時
比丘尼即往語言。大徳今者應自莊嚴。時
此比丘未達其意。便著淨衣*&T061269;髮澡浴。復
於後時此比丘尼更語嚴飾。時阿沙羅極大
瞋忿。我隨汝語甚自嚴潔。有何醜惡屡出斯
言。比丘尼曰。大徳當知。此俗莊嚴非佛法
也。佛法莊嚴者。謂獲四果。奇哉大徳。甚爲輕
劣。長者設會多諸賢聖。汝爲僧首未免生
死。以有漏心最初受供。是故我今欲相覺
寤。阿沙羅比丘聞已慘然悲泣。自惟老朽何
能盡漏。比丘尼言。佛法無時豈簡壯老。聞
此語已因向憂波鞠多所。即爲説法成阿羅
漢。復有一比丘。性嗜飮食。由此貪故不能得
道。憂波鞠多請令就房。以香乳糜而用與之。
語令待冷然後可食。比丘口吹糜尋冷。語尊
者言。糜已冷矣。尊者告曰。此糜雖冷汝欲火
熱。應以觀水滅汝心火。復以空器令吐食
出。既吐食已還使食之。比丘答言。涎唾以
合。云何食耶。尊者語言。凡一切食與此無異。
汝不觀察妄生貪著。汝今當觀食不淨想。即
爲説法得羅漢道
又百喩經云。昔有二毘舍闍鬼。共有一篋一
杖一屐。二鬼共諍各欲得二。二鬼紛紜竟日
不能使乎時有一人來見之已而問之言。此
篋杖屐有何奇異。汝等共諍瞋忿乃爾。二鬼
答言。我此篋者。能出一切衣服飮食床褥臥
具資生之物。盡從中出。執此杖者。怨敵歸伏
無敢與諍。著此*屐者。能令人飛行無有罣
礙。此人聞已即語鬼言。汝等小遠我當爲爾
平等分之。鬼聞其語尋即遠避。此人即時抱
篋捉杖躡屐而飛。二鬼愕然竟無所得。人語
鬼言。爾等所諍我已得去。今使爾等更無所
諍。毘舍闍者。喩於衆魔及以外道。布施如篋。
人天五道資用之具皆從中出。禪定如杖。消
伏魔怨煩惱之賊。持戒如屐。必昇人天。諸
魔外道諍篋者喩。於有漏中。強求果報空無
所得若能修行。善行及以布施持戒禪定。便
得離苦獲得道果
審學部第四
如舊雜譬喩經云。昔有二人從師學道。倶到
他國路見象跡。一人言。此是母象懷雌子。象
一目盲。象上有一婦人懷女兒。一人言。
何以知之。答曰。以意思知。汝若不信前到見
之。二人倶及象。悉如所言。一人自念我與汝
倶從師學。我獨不見。而汝獨知。後還白師。師
爲重開。乃呼一人問曰。何因知此。答曰。是師
所導者。我見象小便地知是雌象。見其右
足踐地深知懷雌也。見道邊右面草不動知
右目盲。見象所止有小便知是女人。見右足
蹈地深知懷女。我以纖密意思惟之耳。師曰。
夫學當以意思穩審乃達也
又百喩經云。譬如有人磨一大石勤加功力。
經歴日月。作小戲牛。用功既重所期甚輕。世
間之人亦復如是。磨大石者喩於學問精勤
勞苦。作小牛者喩於名聞互相是非。夫爲學
者。研思精微博通多識。宜應履行遠求勝果。
方求名譽憍慢貢高増長過患
又智度論云。有人一切時見有異事。皆審問
之。後時曠野行道逢羅刹執捉其人。其人見
捉定死不惑。然見羅刹胸白背黒。怪問所由。
羅刹答言。我一生已來不喜見日。所以常背
日而行。故前白後黒。其人解意。急掣其手逐
向日走。羅刹迴面向日不見其人。其人得
脱。因説偈言
    勤學第一道 勤問第一方
    道逢羅刹難 背陰向太陽
頌曰
    審察是非 清濁難測 善觀邪正
    巧施軌則 内忿濫罰 外諍何息
    願澄心腑 詳審慧力
感應縁略引
三驗
  博物志驗 白澤圖驗 抱朴子驗
博物志曰。小山有&MT06415; 。其形如鼓。一足知禮。澤
有委蛇。状如轂。長如轅。見之者覇。昔夏禹觀
河見長人魚身。出曰。吾河精。豈河伯也
白澤圖曰。厠之精名曰倚。衣青衣持白杖。知
其名呼之者除。不知其名則死。又築室三年
不居其中有滿財。長二尺。見人則掩面。見之
有福。又築室三年不居。其精名忽。長七尺。見
者有福。又築室三年不居其中有小兒。長三
尺而無髮。見人則掩鼻。見之有福。又火之精
名曰必方。状如鳥一足。以其名呼之則去。又
木之精名彭侯。状如黒狗無尾。可烹而食之。
又千載木其中有蟲。名曰賈詘。状如豚有兩
頭。烹而食之如狗肉味。又上有山林下有川
泉地理之間生精。名曰必方。状如鳥長尾。此
陰陽變化之所生。又玉之精名曰岱委。其状
美女衣青衣。見之云桃尖刺之。而呼其名則
得之。又金之精名曰倉&T005154;。状如豚。居人家。使
人不宜妻。以其名呼之則去。又水之精名曰
罔象。其状如小兒。赤目黒色大耳長爪。以索
縛之則可得。烹之吉。又故門之精名曰野。状
如侏儒。見之則拜。以其名呼之宜飮食。又故
澤之精名曰&MT05156;。其状如蛇。一身兩頭五采文。
以其名呼之有使取金銀。又故廢丘墓之精
名曰無。状如老役夫。衣青衣而操杵好舂。
以其名呼之使人宜禾穀。又故道徑之精名
曰忌。状如野人行歌。以其名呼之。使人不
迷。又故車之精名曰寧野。状如轀車。見之傷
人目。以其名呼之不能傷人目。又在道之精
名曰作器。状如丈夫。善詃人。以其名呼之
則去。又故臼之精名曰意。状如豚。以其名
呼之則去。又故井故淵之精名曰觀。状如美
女。好吹蕭。以其名呼之則去。又絶水有金
者精名侯伯。状如人。長五尺。五綵衣。以其名
呼之則去。又故臺屋之精名曰兩貴。状如赤
狗。以其名呼使人目明。又左右有山石水生。
澗水出流千歳不絶。其精名曰喜。状如小
兒黒色。以其名呼之使取飮食。又三軍所戰
精名曰賓滿。其状如人頭。無身赤目。見人則
轉。以其名呼之則去。又故水石者精名慶忌。
状如人乘車蓋。一日馳千里。以其名呼之則
可使入水取魚。又丘墓之精名曰狼鬼。善與
人鬪不休。爲桃棘矢羽以鵄羽以射之。狼鬼
化爲飄風。脱履投之不能化也。又故市之
精名曰門。其状如囷而無手足。以其名呼
之則去。又故室之精名曰孫龍。状如小兒。長
一尺四寸。衣黒衣。赤幘大冠帶劍持戟。以其
名呼之則去。又山之精名&MT06415; 。状如鼓一足如
行。以其名呼之可使取虎狼豹。又故牧弊池
之精名曰髡頓。状如牛無頭。見人則逐人。以
其名呼之則去。又夜見堂下有兒被髮走
惡之精名曰溝。以其名呼之則無咎。又百歳
狼化爲人女名曰知女。状如美女。坐道傍告
丈夫曰。我無父母兄弟。若丈夫取爲妻。經年
而食人。以其名呼之則逃走去。又故溷之精
名曰卑。状如美女。而持鏡呼之。知愧則去

抱朴子曰。山中大樹能語者非樹語也。其精
名曰雲陽。以其名呼之則吉。山中夜見胡人
者。銅鐵之精也。見秦人者百歳木也。在水
之間見吏者名曰四激。以其名呼之則吉。山
中寅日有稱虞吏者虎也。稱當路居者狼也。
稱令長者貍也。卯日稱丈夫者兎也。稱東父
者麋也。稱西王母者鹿也。辰日稱雨師者
龍也。稱河伯者魚也。稱無腸公子者蟹也。已
日稱寡人者社中蛇也。稱時君者龜也。午日
稱三公者馬也。稱三人者老樹也。未日稱主
人者羊也。稱吏者獐也。申日稱人君者猴也。
稱九卿者猿也。酉日稱將軍者老雞也。稱賊
捕者雉也。戌日稱人姓字者犬也。稱城陽公
仲者狐也。亥日稱臣君者猪也。稱婦人者
玉也。子日稱社君者鼠也。稱神人者伏翼
也。丑日稱書生者牛也。知其物則不能爲害。
又熒惑火精生朱鳥。辰星水精生玄武。歳星
木精生青龍。太白金精生白虎。鎭星土精生
乘黄。抱朴子曰。山川石木井竃洿池澠皆
有精氣。人身之中亦有魂魄。況天地爲物。物
之至大者。於理當有神精。則賞善而罰惡。
但其體大網疎。不必機發而響應耳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五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六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思愼篇第四十
儉約篇第四十五
思愼篇此有五部
  述意部 愼用部 愼禍部 愼境部 愼
過部
述意部第一
夫思愼防過無患之理。緘口息慮離惡之原。
誡始愼終。是君子之鹽梅。敬初護末。是養生
之要趣。庶寤因縁之興起。鑒生滅之非常。
識苦空之無我。照平等之妙門。而存其理棄
其迹。誡其禍招其福。是和神之靈順物之道

愼用部第二
修行道地經云。昔有國王。選擇一國明智之
人以爲輔臣。王欲試之。欲知何如以重罪加。
勅告臣吏。盛滿鉢油而使&T016254;之。從北門來至
於南門。去城二十里。園名調戲。令將到彼。若
墮一滴便級其頭。不須啓問。爾時群臣受王
重教。盛滿鉢油以與其人。兩手&T016254;之。甚大愁
憂。縱有車馬觀者填道。若見是非而不轉移。
縱有親族妻子來逼。其人專心不左右視。縱
有合國觀者擾攘。其人心端不見衆庶。縱有
玉女國内無雙。歌舞相逼。見者皆喜。其人
一心鉢鉢志不動轉。亦不觀察妄起片心。專
精鉢鉢不聽其言。於是頌曰
    巧便而安庠 其舞最巧妙
    一切人貪樂 譬如魔之后
    能動離欲者 何況於凡人
    來往其人邊 &T016254;鉢心不傾
縱有象暴馬奔城中失火焚燒百姓。展轉相
呼教言避火莫墮坑塹。官兵悉來一時救火。
其人一心&T016254;鉢一滴不遺。縱有天雷地動猛
風亂起折樹塵飛掣電霹靂。禽獸墮落人畜
驚喚。專心念油其人不聞。爾時&T016254;油至彼園
觀一滴不墮。諸臣啓王具陳斯事。王聞嗟歎。
此人難及。人中之雄。不顧萬事。其王歡喜立
爲大臣。行道行者御心如是。雖有諸惡婬怒
癡來擾亂諸根。内察外防攝心不散。三昧定
意亦復如是。於是頌曰
    如人&T016254;油鉢 不動無所棄
    妙慧意如海 專心&T016254;油器
    若人欲學道 執心當如是
    意懷諸徳明 皆除一切瑕
    若干之色欲 而興於怒癡
    有志不放逸 寂滅而自制
    人身有疾病 醫藥以除之
    心疾亦如是 四意止消之
又大集經濟龍品云。爾時衆中有一盲龍。名
曰頗羅機梨奢。擧聲大哭作如是言。大聖世
尊。願救濟我。願救濟我。我今身中受大苦惱。
日夜常爲種種諸蟲之所唼食。居熱水中無
時暫樂。佛言。梨奢。汝過去世於佛法中曾爲
比丘毀破禁戒。内懷欺詐外現善相。廣貪眷
屬弟子衆多。名聲四遠莫不聞知。我和尚得
阿羅漢果。以是因縁多得供養。獨受用之。見
持戒人反惡加説。彼人懊惱。如是念言。世
世生中願我所在食汝身肉。如是惡業死生
龍中。是汝前身。衆生願故食噉汝身。惡業因
緑得此盲報。又於過去無量劫中。在融赤銅
地獄之中。常爲諸蟲之所食噉。龍聞此語憂
愁啼哭。作如是言。我等今者皆悉至心咸共
懺悔。願令此苦速得解脱。彼龍衆中二十六
億諸餓龍等。念過去身皆悉雨涙。念過去身。
於佛法中雖得出家。備造惡業經無量身在
三惡道。以餘報故在龍中受極大苦。如青色
龍我亦如是。爾時世尊語諸龍言。汝可持水
洗如來足。令汝殃罪漸得除滅。時一切龍以
手掬水。水皆成火。變作大石。滿於手中生
大猛焔。棄已復生。如是至七。一切龍衆見如
是已。驚怖懊惱啼泣雨涙。佛教立大誓願已
焔火皆滅。乃至八過以手捧水洗如來足。至
心懺悔。佛記諸龍。彌勒佛時當得人身値佛
出家精進持戒得羅漢果。時諸龍等得宿命
心。自念過業。於佛法中或爲俗人。親屬因縁。
或復聽法來去因縁。所有信心捨施種種華
菓飮食。共諸比丘依次而食。或有説云。我曾
喫噉四方衆僧華菓飮食。或有説言。我往寺
舍布施衆僧。或復禮拜。如是喫噉。或復説
言。我從毘婆尸如來法中曾作俗人。乃至有
説。我釋迦牟尼佛法之中曾作俗人。或以親
舊問訊因縁。或復來去聽法因縁往還寺舍。
有信心人供養僧故。捨施華菓種種飮食。比
丘得已迴施於我。我得便食。彼業因縁於地
獄中經無量劫。大猛火中。或燒或煮。或飮洋
銅。或呑鐵丸。從地獄出墮畜生中。捨畜生身
生餓鬼中。如是種種備受辛苦惡業未盡。生
此龍中常受苦惱。佛告諸龍。此之惡業與盜
佛物等無差別。比五逆業其罪如半。汝等今
當盡受三歸一心修善。以此縁故於賢劫中
値最後佛。名曰樓至。於彼佛世罪得除滅。
時諸龍等聞是語已。皆悉至心盡其形壽各
受三歸
時彼衆中有盲龍女。口中膖爛滿諸雜蟲。状
如屎尿。乃至穢惡。猶若婦人根中不淨臊臭
難看。種種噉食膿血流出。一切身分常爲蚊
虻諸惡毒蠅之所唼食。身體臭處難可見聞。
爾時世尊以大悲心見彼龍婦眼盲困苦如是。
問言。妹何縁故得此惡身。於過去世曾爲何
業。龍婦答言。世尊。我今此身衆苦逼迫無暫
時得停。設復欲言而不能説。我念過去三十
六億。於百千年生惡龍中受如是苦。乃至日
夜刹那不停。爲我往昔九十一劫。於毘婆尸
佛佛法之中。作比丘尼。思念欲事過於醉人。
雖復出家不能如法。於伽藍内犯於法律。
受三惡道受諸燒煮。説此語已願救濟我身。
爾時世尊説實語已。即以少水瀉龍口中。火
及蟲膿悉皆滅盡。龍口清涼作如是言。大聖
如來我憶過去迦葉佛時。曾作俗人。在田犁
地。有一比丘來從我乞求五十錢。我時報言。
聽待穀熟當與汝食。比丘復言。若當五十不
可得者。願乞十文。我於爾時瞋彼比丘。而語
之言。乃至十錢亦不相與。時彼比丘心生懊
惱。又於餘時往寺舍中入樹林下。輒便盜取
現在僧物十菴羅菓而私食之。彼業因縁地
獄受苦。惡業未盡生野澤中作餓龍身。常爲
種種諸蟲食噉。膿血流溢飢渇苦惱。又彼比
丘。以瞋忿心惡業縁故。死便即作小毒龍身。
生我腋下嗽於我血。熱氣觸身不可堪忍。是
故我身。熱膿血滿。龍白佛言大悲世尊。唯願
慈哀救濟於我。令我脱彼怨家毒龍。爾時世
尊以手抄水發誠實語。作如是言。我曾往昔
於飢饉世。爾時願作大身衆生。長廣無量。以
神通力於虚空中唱如是言。彼野澤中有大
身蟲。名曰不瞋。汝等可往取其身肉以爲飮
食。可得不飢。時彼世中人非人等。聞此聲已
一切悉往競取食之。説是眞實諦信語時。彼
龍腋下小龍即出。時此二龍倶白佛言。世尊。
我等久近離此龍身解脱殃罪。佛告龍言。此
業大重次五無間。何以故。若有四方常住僧
物。或現前僧物。篤信檀越重心施物。或華果
樹園飮食資生床褥敷具疾病湯藥。一切所
須私自費用。或持出外乞與知識親里白衣。
此罪重於阿鼻地獄所受果報。是故汝等可
受三歸。歸三寶已乃可得往於冷水中。如是
三稱三受。身即安隱得入水中。爾時世尊。
即爲諸龍。而説偈言
    寧以利刀自割身 肢節身分肌膚肉
    所有信心捨施物 俗人食者實爲難
    寧呑大赤熱鐵丸 而使口中光焔出
    所有衆僧飮食具 不應於外私自用
    寧以大火若須彌 以手捉持而自食
    其有在家諸俗人 不應輒食施僧食
    寧以利刀自屠膾 身體皮膜而自噉
    其有在家諸俗人 不應受取僧雜食
    寧以自身投於彼 滿室大火猛焔中
    其有在家俗人輩 不應坐臥僧床席
    寧以大熱尖鐵錐 拳手握持便燋爛
    其有在家俗人等 不應私用於僧物
    寧以勝利好刀碪 而自臠切其身肉
    勿於出家清淨人 發起一念瞋恚心
    寧以自手挑兩眼 捐棄投之擲於地
    其有習行善法者 不應懷忿瞋心視
    寧以熱鐵鍱其身 東西起動行坐臥
    不應瞋忿心妬嫉 而著衆僧淨施衣
    寧飮灰汁鹹鹵水 熱沸爍口猶如火
    不應懷貪毒惡心 服食衆僧淨施藥
爾時世尊説此偈已。一萬四千諸龍衆等悉
受三歸。所有過去現在業報諸苦惱中。而得
解脱。深信三寶其心不退。復有八十億諸龍
衆等。亦於三寶起歸敬心
又大集經云。或作比丘所得種種資生之具。
皆是信心檀越所施。而是衆生。或自食噉或
與他人。或共衆人盜竊隱藏私處自用。如是
業故。墮三惡道久受勤苦。復有衆生貧窮下
賤不得自在。是故出家望得富饒解脱安樂。
既出家已懈怠懶墮。不讀誦經。禪慧精勤捨
而不習。樂知僧事。復有比丘晝夜精勤。樂修
善法讀誦經典。坐禪習慧不捨須臾。以是因
縁。感諸四輩種種供養。時知事人得利養已。
或自私食。或復盜與親舊俗人。以是等縁久
處惡道。出已還入如是愚冥。不見當來果報
輕重。我今戒勅沙門弟子念法住持。不得自
稱我是沙門眞法行人。倚衆僧故受他信施
物。或餅或菜或菓或華。但是衆僧所食之物。
不得輒與一切俗人。亦不得云此是我物別
衆而食。又亦不得以衆僧物貯積興生種種
販賣云有利益招世譏嫌。又亦不得出貴收
賤與世爭利。又亦不得爲於飮食及僧因縁
使諸衆生墮三惡道。應須勸引安善法中令
比丘衆眞信三寶。攝諸衆生乃至父母。令得
安隱置三解脱
又十輪經云。若有四方僧物資生雜物等。持
戒破戒如是人等悉不與之。以是因縁。命終
已後皆墮阿鼻地獄
又大集經濟龍品云。時娑伽羅龍王白佛言。
而此龍中。或有諸龍所受樂報。猶如諸天。或
有受樂如人。有如餓鬼。有如畜生。有如地獄
受大辛苦。説是語已。時娑伽羅大龍王子名
青蓮華面。前白佛言。世尊。我何惡業罪因縁
故來生龍中。身大端正所有色觸受用猶如
火燒。常無衣服赤體而行。如我父王受樂最
勝。如轉輪王果報不異。佛言。華面。當爲汝説。
乃往過去三十一劫。有佛世尊。名曰尸棄。時
彼世中有王。名曰培多富沙。彼富沙王於三
月中供養彼佛。并及無量百千四沙門果大
菩薩衆。以種種衣服飮食湯藥而供給之。至
心聽法已即發菩提心。并爲造寺種種供養。
彼王第一太子名裴多娑樹帝。見佛聞法於
流轉中生大怖畏。從父王邊願求出家。王報
任意。既出家已又白父言。我欲寺上停止。王
言。亦隨時。尸棄佛衆僧弟子在彼寺中受用
飮食。彼富沙子裴多樹帝。妬嫉心生*常瞋
罵之。時彼僧衆彼瞋罵已悉離寺去。見僧去
已生歡喜心。即自念言。彼去者好。我大安
隱。恣用寺内衣服飮食。有餘人來即不聽住。
由具惡業命終之後生大地獄。經無量千萬
那由他歳受諸火燒。地獄得脱生餓鬼中。復
經無量受辛苦。餓鬼中死還墮地獄。脱地獄
已生餓鬼中。如是經由三十一劫。於流轉中
具足如是受諸辛苦。佛言。華面。彼娑樹帝者。
豈異人乎。即汝身是也。乃往過去惡業因縁
故。生大地獄餓鬼畜生輪轉受苦。經是三十
一大劫中備受衆苦。未曾暫捨。以殘業故來
生龍中受是惡報。時華面龍聞是語已。大聲
號哭擧身自投四*肢布地。禮拜白佛。作如
是言。我今至心從佛懺悔不敢覆藏。我今至
誠入於骨髓。歸依佛法僧。乃至壽盡作優婆
塞。佛言善哉善哉。如是歸依我者得盡彼業。
此中死已値彌勒佛得於人身。於彌勒佛法
中出家證羅漢果
愼禍部第三
如舊雜譬喩經云。昔有一國。五穀熟成人民
安寧無有疾病。晝夜伎樂人無憂惱。王問群
臣。我聞天下有禍何類。答曰。臣亦不見。王便
使一臣至於隣國求覓買之。天神則化作一
人。於市中賣之。状類如猪。持鐵鎖繋縛賣之。
臣問。此名何等。答曰。禍母。臣曰。賣不。答曰
賣。問索幾錢。答曰。千萬。問曰。此食何等。答
曰。食針一升。臣便家家發求覓針。如是人民
兩兩三三相逢求針。使諸郡縣處處擾亂。百
姓所在之處患毒無聊。臣白王曰。雖得禍母
致使民亂男女失業。欲殺棄之。未審許不。王
言。大善。便於城外將殺。刺便不入。斫則不
傷。剖而不死。積薪燒之身赤如火便走出
去。過里燒里。過市燒市。入城燒城。入國燒
國。擾亂人民飢餓困苦。坐由厭樂買禍所致
苦也。此喩女色欲火所燒。男子貪毒至死不
知苦也愼境部第四
如正法念經。孔雀菩薩告諸天衆。若有比丘
畏於惡名則離諸過。所謂不入女人戲笑之
處。不入酒肆。不近酤酒。不與共語。不近嗜
酒人。亦不與語。不近賊人。不近先作大惡之
人。不近好鬪人。不近陰惡懷毒人。不近無
*常數捨道人。不近博戲人。不近伎樂人。不
近小兒。不近繋縛女色人。不近輕躁人。不近
不護口人。不近貪人。不近販賣欺誑人。不近
巧僞市道世所惡賤人。不近掘河池人。不近
黄門女人同路一歩。不近調象人。不近魁膾
人。不近調馬人。不近斷見人。不近無戒人。如
是惡人不應親近。近如是人必與同行。是故
比丘當畏惡名。不應與此不淨業人同路行
於一足之地。而説頌曰
    若人近不善 則爲不善人
    是故應離惡 莫行不善業
    隨近何等人 數數相親近
    近故同其行 或善或不善
    一切人求善 當近於善人
    如是能得樂 善則非苦因
    近善増功徳 近惡増尤甚
    功徳及惡相 今如是略説
    若近於善人 則得善名稱
    若近不善人 令人速輕賤
    常應親善人 遠離於惡友
    以近善人故 能捨諸惡業
愼過部第五
如雜阿含經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鐵
丸投著火中與火同色盛著劫貝綿中。云何
比丘當速燃不。比丘白佛。如是世尊。佛告比
丘。愚癡之人依聚落住。晨朝著衣持鉢入
乞食。不善護身。不守根門。心不繋念。若見年
少女人不正思惟。取其色相起貪欲心。欲燒
其心。欲燒其身。身心燒已捨戒退減。是愚癡
人長夜當得非義饒益。是故比丘當如是學。
善護其身守諸根門繋念入村。爾時世尊告
諸比丘。過去世時有一猫貍飢渇羸痩。於孔
穴中伺求鼠子。若鼠子出當取食之。有時鼠
子出穴游戲。時彼猫貍疾取呑之。鼠子身小
生入腹中。入腹中已食其内藏。食内藏時猫
貍迷悶東西狂走。空宅塚間不知何止。遂至
於死。如是比丘。有愚癡人依聚落住。晨朝著
衣持鉢入村乞食。不善護身。不守根門。心不
繋念。見諸女人起不正思惟。而取色相發貪
欲心已。欲火熾然燒其身心已。馳走狂逸不
樂精舍捨戒退減。此愚癡人長夜常得不
益苦。是故比丘。當如是學。善護其身守諸根
門繋心正念入村乞食
又雜阿含經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木
杵常用不止日夜消減。如是比丘。從本已來
不閉根門食不知量。初夜後夜不勤覺寤修
習善法。當知是輩終日損減不増善法。如彼
木杵
又自愛經云。佛言。夫人處世。心懷毒念。口施
毒言。身行毒業。斯三事出于心身口。唱
其惡以加衆生。衆生被毒即結怨恨。誓心欲
報。或現世獲。或身終後魂靈昇天。即下報
之。人中畜生鬼神太山更相剋賊。皆由宿命
非空生也。佛説偈言
    心爲法心 心尊心中 使心作惡
    即言即行 罪苦自追 車轢乎
    心爲法本 心尊心使 中心念善
    即言即行 福樂自追 如影隨形
又十住毘婆沙論云。在家菩薩若見破戒之人
不應生瞋輕慢之心。應生憐愍利益之心。方
便勸止令生善心。苦諫不改而生誹謗。亦不
得瞋妄見他過。故此賢劫中聞有菩薩。誹謗
拘樓孫佛言。何有禿人而當得道。如是衆生
難可得知。自作自受何預於我。若欲知彼或
自傷害。籌量衆生。佛所不許。如經中説
佛告阿難。若人籌量於他即自傷身。如偈説

    有瓶蓋亦空 無蓋亦復空
    有瓶蓋亦滿 無蓋亦復滿
    當知諸世間 有此四種人
    威儀及功徳 有無亦如是
    若非一切智 何能籌量人
    寧以見威儀 而便知其徳
    正知有善心 名爲賢人相
    但見外威儀 何由知其内
    若以外量内 而生輕賤心
    敗身及善根 命終墮惡道
    外詐現威儀 游行以賢善
    但有口言説 如雷而無雨
是故經云。勿輕未學。敬學如佛。唯有智慧
可破煩惱。若稱量者則爲自傷。唯佛智慧乃
能明了。如此事者非我所知。即於破戒人中
不生瞋恚輕慢之心
又舊雜譬喩經云。昔有一鼈遭遇枯旱湖澤
乾竭。不能自致有食之池。時有大鶴集住其
邊。鼈從求哀乞相濟度。鶴啄銜之飛過都
邑。鼈不默聲。問此何等如是不止。鶴便應之。
口開鼈墮。人得屠食。夫人愚頑不謹口舌其
譬如是
又法句喩經云。佛告婆羅門。世有四事人不
能行。行者得福不致此貧。何謂爲四。一者年
盛力壯愼莫憍慢。二者年老精進不貪婬泆。
三者有財珍寶常念布施。四者就師學問聽
受正言。如此老公不行四事。謂之有常不計
成敗一旦離散。譬如老鶴守此空池永無所
得。於是世尊。即説偈言
    晝夜慢墮 老不止婬 有財不施
    不受佛言 有此四弊 爲自侵欺
    咄嗟老至 色變作耄 少時如意
    老見蹈賤 不修梵行 又不富貴
    老如白鶴 守伺空池 既不守戒
    又不積財 老羸氣竭 思故何逮
    老如秋葉 行穢繿縷 命疾脱至
    不用後悔
頌曰
    思愼始終 務存正己 口無二言
    心無妄起 少欲知足 妄懷彼此
    戰戰兢兢 誡勗憂喜
感應縁略引
一驗
  漢下邳周式漢會稽句章人
漢諸曁呉詳晋義興人周
晋淮南胡茂回宋豫章胡庇之
宋泰始中張乙宋襄城李
周宣帝宇文贇齊京師釋慧豫
唐親衞高法眼
漢下邳周式。甞至東海道逢一吏。持一卷書
求寄載行十餘里謂式曰。吾暫有所過。留書
寄君船中。愼勿發之。去後式盜發視書。皆諸
死人録。下條有式名。須臾吏還。式首視書。吏
怒曰。故以相告而勿視之。式叩頭流血。良
久感卿遠相載。此書不可除卿。今日已去還
家三年。勿出門可得度也。勿道見吾書。式還
不出已二年。餘家皆怪之。隣人卒亡。父怒使
往吊之。式不得止。適出門便見此吏。吏曰。吾
令汝三年勿出。而今出門。知復奈何。吾求不
見。連相爲得鞭杖。今已見汝無可奈何。後
三日日中當相取也。式還洟泣具道如此。父
故不信。母晝夜與相守*洟泣。至三日日中時
見來取便死右此一驗
出搜神記
漢時會稽句章人。至東野還。暮不及門。見路
傍小屋然火。因投宿止。有一少女不欲與丈夫
共宿。呼隣人家女自伴。夜共彈箜篌歌戲曰」
    連綿葛上藤 一緩復一絙
    汝欲知我姓 姓陳名阿登
明至東郭外。有賣食母在肆中。此人寄坐因
説昨所見。母聞阿登。驚曰。此是我女。近亡葬
於郭外
漢時諸曁縣吏呉詳者。憚役委頓。將投竄深
山。行至一溪。日欲暮見年少女子綵衣甚端
正。女云。我一身獨居。又無郷里。唯有一孤嫗。
相去十餘歩耳。詳聞甚悦。便即隨去。行一里
餘即至女家。家甚貧陋。爲詳設食。至一更竟。
聞一嫗喚云張姑子。女應曰。諾。詳問是誰。
答云。向所道孤獨嫗也。二人共寢息。至曉雞
鳴。詳去。二情相戀。女以紫巾贈詳。詳以布手
巾報。行至昨所應處過溪。其夜水大瀑溢。深
不可渉。乃迴向女家。覩不見昨處。但有一塚

晋義興人姓周。永和年中出都。乘馬從兩人
行。未至村日暮。道邊有一新小草屋。見一女
子出門望。年可十六七。姿容端正衣服鮮潔。
見周過謂曰。日已暮。前村尚遠。臨賀詎得至。
周便求寄宿。此女爲然火作食。向有一更
聞外有小兒喚阿香聲。女應曰諾。尋云。官喚
汝推雷車。女乃辭行云。今有事當去。夜遂大
雷雨。向曉女還。周既上馬。看昨所宿處。
見一新塚。塚口有馬屎及餘草。周甚驚惋。
至後五年果作臨賀大守右此三驗
續搜神記
晋淮南胡茂回。此人能見鬼。雖不喜見而不
可止。後行至楊州還歴陽城。東有神祠中正
値民將巫祝祀之。至須臾頃。有群鬼相叱曰。
上官來各迸走出祠去。迴顧見二沙門來入
祠中。諸鬼兩兩三三。相抱持在祠邊草中望。
伺望沙門皆有怖懼。須臾沙門去。後諸鬼皆
還祠中。回於是信佛。遂精誠奉佛右此一驗
續搜神記
宋時豫章胡庇之。甞爲武昌郡丞。宋元嘉二
十六年入廨。便有鬼怪。中宵籠月戸牖少
開。有人倚立戸外状似小兒。戸閉便聞人行。
如著木屧聲。看則無所見。如此甚數。二十八
年三月擧家悉得時病。空中語擲瓦石。或是
乾土。夏中病者皆著。而語擲之勢更猛。乃請
道人齋戒竟夜轉經倍來如雨。唯不著道人
及經卷而已。秋冬漸有音聲。瓦石擲人。
皆青黯而不甚痛。庇之有一老嬭。好罵詈。鬼
在邊大嚇庇之迎祭酒上章施符驅逐。漸復
歇絶。至二十九年鬼復來劇於前。明年承
火頻四發。狼狽澆沃並得時死。鬼毎有聲如
犬。家人毎呼爲吃嚂。後忽語吾似呉。三更
叩戸庇之問誰也。答曰。程邵陵。把火出看了
無所見。數日二更中復戸外叩掌。便復罵之。
云答君勿罵我。我是善神非前後來者。陶
御史見遣報君。庇之云我不識陶御史鬼云
陶敬玄君。昔與之周旋。庇之云吾與之在京
日伏事衡陽又不甞作御史。云陶今處福地。
作天上御史前後相侵。是沈公所爲此廨本
是沈宅來看宅。聊復語擲狡獪。忿君攘却
太過乃至罵詈命婢使無禮向之復令祭酒
上章苦罪状之事徹天曹。沈今上天言。君是
佛三歸弟子那不從佛家請福。乃使祭酒上
章自今唯願專意奉法。不須與惡鬼當相困。
庇之請諸尼讀經。仍齋訖經一宿。後復聞戸
外御史相聞白胡承見沈相訟甚苦。如其所
言。君頗無理。若能歸誠正覺習經持戒則群
邪屏絶。依依曩情故相白也
宋泰始中有張乙者。被鞭瘡痛不歇。人教之
燒死人骨末以傳之。雇同房小兒登崗取一
髑髏。燒以傅瘡。其夜戸内有鑪燒火。此小
守火。空中有物。按小兒頭内火中罵曰。
汝何以燒我頭。今以此火償汝。小兒大喚曰。
張乙燒耳。答曰汝不取與張乙。張乙那得燒
之。按頭良久髮燃都盡。皮肉燋爛然後捨之。
乙大怖送所餘骨埋于故處。酒肉醊之無復
災異也右二驗出
述異記
宋襄城李頣。其父爲人不信妖邪。有一宅由
來凶不可居。居者輒死。父便買居之多年安
吉。子孫昌熾爲二千石。當徙家之官。臨去請
會内外親戚。酒食既行父乃言曰。天下竟有
吉凶不。此宅由來言凶。自吾居之多年安吉。
乃得遷官。鬼爲何在。自今已後便爲吉宅。居
者住正心無所嫌也。語訖如厠。須臾見壁
中有一物。如卷席大。高五尺許正白。便還取
刀斫之中斷。便化爲兩人。復横斫之。又成四
人。便奪取刀反斫李殺。持刀至座上斫殺其
子弟。凡姓李必死。唯異姓無他。*頤尚幼在
抱。家内知變。乳母抱出後門藏他家。止其一
身獲免。*頤字景眞位至湘東太守右一驗出
續搜神記
周宣帝宇文贇。在東宮時。武帝訓篤甚嚴。
*常使官者成愼監察之。若有纖毫罪失匿而
不奏。許愼以死。於是愼常陳太子不法之事。
武帝杖太子百餘。及即位顧見膊上杖瘢。乃
問成愼所在。愼于時已出爲郡遂勅追之。至
便賜死。愼奮厲曰。此是汝父所爲。成愼何罪。
勃逆之餘濫以見及死。若有知終不相放。于
時宮掖禁忌相逢以目。不得輒共言笑。分置
監官記録愆罪。左皇后下有一女子。欠伸涙
出。因被奏劾。謂其所思憶。便勅對前考竟之。
初打頭一下。帝便頭痛。次打項一下帝又項
痛。遂大發怒曰。此是我怨家。乃使拉折其腰。
帝即腰痛。其夜出南宮。病遂漸増。明旦早還
患腰不得乘馬。御車而入。所殺女子處有黒
暈如人形。時謂是血隨掃刷之。旋復如故。如
此再三。有司掘除舊地以新土埋之。一宿之
間亦還如本。因此七八日擧身瘡爛而崩。及
初下屍諸床並曲。牢不可脱。唯此死女子所
臥之床。獨是直脚。遂以供用。蓋亦鬼神之意
焉。帝崩去成愼死僅二十許日右此一驗
出冥祥記
齊京師靈根寺有釋慧豫。黄龍人。來游京
師止靈根寺。少而務學遍訪衆師。善談論美
風則。毎聞臧否人物輒塞耳不聽。先誦大涅
槃法華十地。又習禪業精於五門。甞寢見有
三人來扣戸。並衣冠鮮潔執持華蓋。豫問覓
誰。答云。法師應死故來奉迎。豫曰。小事未了
可申一年不。答云。可爾。至明年滿一周而卒。
是歳齊永明七年。春秋五十有七右此一驗出
梁高僧傳
唐雍州長安縣高法眼。是隋代僕射高頴之
玄孫。至龍朔三年正月二十五日。向中臺參
選。日午還家。舍在義寧坊東南隅。向街開門。
化度寺東即是高家。欲出子城西順義門。城
内逢兩騎馬逐後。既出城已漸近逼之。出城
門外。道北是普光寺。一人語騎馬人云。汝走
捉普光寺門。勿令此人入寺。恐難捉得此人
依語馳走守門。法眼怕不得入寺。便向西走
復至西街金城坊。南門道西有會昌寺。復加
四馬騎。更語前二乘馬人云。急守會昌寺門。
此人依語走捉寺門。法眼怕。急便語乘馬人
云。汝是何人敦逼於我。乘馬人云。王遣我
來取汝。法眼語云。何王遣來。乘馬人云。閻
羅王遣來。法眼既聞閻羅王使來。審知是鬼。
即共相拒。鬼便大怒云。急截頭髮却一鬼捉
刀即截法眼兩髻。附肉落地。便至西街悶絶
落馬暴死不覺。既至大街要路。踟躕之間看
人逾千。有巡街果毅瞋守街人。何因聚衆。守
街人具述逗留。次西街首即是高宅。便喚家
人輿向舍。至明始蘇便語家内人云。吾入地
獄見閻羅王。昇大高座瞋責吾云。汝何因向
化度寺明藏師房内食常住僧菓子。宜呑四
百顆熱鐵丸令四年呑了。人中一日當地獄
一年。四日便了。從正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九
日便盡。或日食百顆。當二十六日惺了之時。
復有諸鬼取來法眼。復共鬼鬪相趁力屈不
加。復悶暴死至地獄令呑鐵丸。當呑之時咽
開縮。身體燋捲變爲紅色。呑盡乃蘇。蘇
已王又語言。汝何因不敬三寶。説僧過惡。汝
呑鐵丸盡已。宜受鐵犁耕舌一年。至二十九
日既呑鐵丸了。到正月三十日平旦復死至
地獄中。復受鐵犁耕舌。自見其舌長數里。傍
人看見吐出一尺餘。王復語獄卒。此人以説
三寶長短。以大鐵斧截却舌根。獄卒斫之不
斷。王復語云。以斧細剉其舌。將入&T055114;湯煮
之。煮復不爛。王復怪問所由。法眼啓王云。臣
曾讀法華經。王初不信。令檢功徳部。見案内
有讀法華經一部。王檢知實始放出來。其人
見在蘇惺如舊。觀者如市見者發心。合門信
教勵志精勤。檀忍不虧誡誠無倦。京城道
俗共知不煩引證
儉約篇第四十五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夫謬之於空談。不如證之於事實。聞之於髣
像。不如決之於耳目。故信不如學言不如行。
所以研機適理。寔極聖之洪基。息縁儉務。是
至人之大量。不樹無方之心。寧有不窮之應。
是以一毫一粒而意濟四生。一念一彈
常資六度。斯則功超半息發彌來際。抱素儉
約而亦徳逾高範也
引證部第二
如新婆沙論云。問諸弟子中大迦葉波。少欲
喜足具杜多行舊云
頭陀
薄矩羅少病節儉具淨戒
行。此二何別。答尊者大迦葉波。所得飮食若
麁若妙。隨次第食無所簡別。猶如良馬隨得
而食。尊者薄矩羅。所得飮食或麁或妙。簡去
妙者而食麁者。如契經説。有四聖種。一依隨
所得食喜足聖種。二依隨所得衣喜足聖種。
三依隨所得臥具喜足聖種。四依有無有樂
斷樂修聖種
又中阿含經云。爾時有一異學。是尊者薄拘
羅未出家時。親善朋友。往詣薄拘羅所請問
其義。薄拘羅因爲説之。我於此正法律中學
道以來八十年。未曾起欲想。我持糞掃衣來
已八十年。亦無起貢高想。亦未曾憶受居士
衣。未曾割截作衣。未曾倩他比丘作衣。未曾
用針縫衣。未曾持針線嚢乃至一縷。我乞食
來已八十年。亦無起*貢高想。亦未曾受居士
請。亦未曾超越乞食。未曾從大家乞食於中
當得淨好極妙豐饒食噉含消。未曾視女人
面。未曾入比丘尼房中。未曾憶與比丘尼共
相問訊。乃至道路亦不共語。未曾畜沙彌。未
曾憶爲白衣説法。乃至四句偈。未曾有病乃
至彈指頃頭痛者。未曾憶服藥乃至一片訶
梨勒。我結跏趺坐於八十年。未曾倚壁倚樹。
我於三日夜中得三達證。我結跏趺坐而般
涅槃。是謂尊者薄拘羅未曾有法
又僧祇律云。達膩伽羅漢深自慶慰。而説偈

    欲得寂滅樂 當習沙門法
    止則支身命 如蛇入鼠穴
    欲得寂滅樂 當習沙門法
    衣食繋身命 精麁隨衆
    欲得寂滅樂 當集沙門法
    一切知止足 專修涅槃道
又舊雜譬喩經云。昔有比丘。於空閑樹下坐
禪行道。樹上有一獼猴。見比丘食下住其邊。
比丘以飯與之。獼猴得食輒行取水以給澡
洗。如是連月。後日食竟忽忘不留。獼猴以不
得食大怒。取比丘袈裟上樹裂破。比丘忿之
以杖。誤中獼猴即死。餘數獼猴並來共輿死
獼猴到佛寺中。比丘僧知必有所以推問其
意。比丘具説。於是佛教自從今日比丘毎食。
皆當割省留餘以施蠢動。不得盡之
又五分律云。佛告比丘。乃往去世。於殑伽
河邊有一仙人。住於石窟。爾時龍王日從水
出。以身七匝圍繞仙人。舒頭在上。下向敬視
仙人。仙人游行弟子守窟。龍亦如前日來恭
敬。弟子怖畏即大羸痩。我於爾時行菩薩道
游行*殑伽河邊。見如此。即故問意。具答如
是。我復問言。汝今欲不復見龍耶。答言爾。又
問。汝見龍胭下有何等物。答言。有摩尼珠。
吾復語言。龍若來時汝便合掌向龍作如是
語。我今須汝*胭下摩尼寶珠。願以施我。爾
時仙人弟子聞我語已。龍從水出便從索之。
龍聞乞珠不前不却默然而住。時仙人弟子
復爲龍王説偈言
    龍王今須汝 *胭下摩尼珠
    意甚愛樂之 如何默無言
龍即以偈答言
    我一切所須 皆由此珠得
    汝今從吾乞 永絶不復來
    如火急爆聲 使人心恐懼
    我今聞汝言 惶怖逾於此
於是世尊引古説偈
    乞者人不愛 數則致怨憎
    龍王聞乞聲 一去不復還
又告比丘。過去世時有迦夷國王。好喜布施
給諸窮乏。時有梵志王甚愛重。未嘗從王有
所求乞。爾時彼王爲説偈言
    人皆從遠來 無妨從吾乞
    而汝今在此 不求有何意
梵志即以偈答言
    乞者人不喜 不與致怨憎
    所以默無求 恐離親愛情
王復説偈答言
    乞非傷徳行 亦無身口過
    損有以補無 何爲而不索
梵志復以偈答言
    賢人不言乞 言乞必不賢
    默然不有求 是謂爲大人
時王聞説賢人之偈心大歡喜。即以牛王一
頭及餘千牛而施與之
頌曰
    六情無憍恣 四攝啓幽心
    儉約避人物 偃息慕山林
    曲澗停騶響 交枝落幔陰
    池臺聚凍雪 簷牖參歸禽
    石采無新故 峯形詎古今
    大車何杳杳 奔馬送駸駸
    何以修六念 虔誠在一音
    未汎慈舟寶 徒勞抒海深
感應縁略引
二驗
  晋單道開 唐杜智
晋羅浮山有單道開。姓孟。燉煌人。少懷栖隱
誦經四十餘萬言。絶穀餌柏實。柏實難得復
服松脂。後服細石子。一呑數枚數日一服。或
時多少噉薑椒。如此七年。後不畏寒暑。冬袒
夏温晝夜不臥。開學十人共契服食。十年之
外或死或退。唯開全志。進陵太守遣馬迎
開。開辭能歩行三百里路。一日早至。山樹諸
神或現異形試之。初無懼色。以石虎建武十
二年。從西平來。一日行七百里。至南安度一
童子爲沙彌。年十四。禀受教法行能及開。時
太史奏虎云。有仙人星現。當有高士入境。虎
普勅州郡。有異人令啓開其年冬十一月秦
州刺史上表送開。初止鄴城西法綝祠中。後
徙臨漳昭徳寺於房内造重閣坐禪。虎資給
甚厚。開皆以慧施。時樂仙者多來諮問。
都不答。迺爲説偈云
    我矜一切苦 出家爲利世
    利世須學明 學明能斷惡
    山遠糧粒難 作斯斷食計
    非是求仙侶 幸勿相傳説
佛圖澄曰。此道士觀國興衰。若去者當有大
災。至石虎太寧元年。開與弟子南度許昌。虎
子姪相殺鄴都大亂。至晋升平三年。來之建
鄴。俄而至南海。後入羅浮山。獨處茅茨蕭然
物外。春秋百餘歳卒于山舍。勅弟子以屍置
石穴中。弟子廼移之石室。有康泓者。昔在
澗。聞開弟子叙。開昔在山中毎有神仙
來去。廼遥心敬挹。及役南海親與相見
側席鑚仰。禀聞備至廼爲之傳。賛曰
    蕭哉若人 飄然絶塵 外軌小乘
    内暢空身 玄象暉曜 高歩是臻
    飡茹芝英 流浪巖津
晋興寧元年陳郡袁宏爲南海太守。與弟
叔及沙門支法防。共登羅浮山。至石室口見
開形骸。及香火瓦器猶存。宏曰。法師業行殊
群。正當蝉蛻耳。迺爲賛曰
    物俊招奇 徳不孤立 遼遼幽人
    望巖凱入 飄飄靈仙 茲焉游集
    遺屣在林 千載一襲
後沙門僧景道漸等。並欲登羅浮竟不至頂
出梁高
僧傳録
唐曹州離狐人杜智揩。少好釋典不仕。不妻
娶。被僧衣服隱居泰山以讀誦爲事。貞觀二
十一年。於山中遇患垂死。以袈裟覆體昏然
如夢。見老母及美女數十人屡來相擾。智揩
端然不動群女漸相逼斥。並云。輿將擲置北
澗裏遂總近前同時執捉。有攬著袈裟者。遂
齊聲念佛。却後懺悔請爲造阿彌陀佛并誦
觀音菩薩三十餘遍。少間遂覺體上大汗。便
即瘳愈出冥報
拾遺録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六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七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懲過篇第四十
和順篇四十七
懲過篇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夫形骸多患理須嚴誡。根識昏沈宜常警策。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629 630 631 632 633 634 635 636 637 638 639 640 641 642 643 64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