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法苑珠林 (No. 2122_ 道世撰 ) in Vol. 53

[First] [Prev+100] [Prev]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541 542 543 544 545 546 547 54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列于空中去地數仞。虔伯委悉詳視。猶是前
所夢者也。頃之不見。餘芳移時方歇。同居
大小皆聞香氣。因而流汗病即小差。虔伯
所居宇卑陋。于時自覺處在殿堂。廊壁
曜皆是珍寶。於是所患以漸平復右一驗出
冥祥記
齊時。有釋僧護。守道直心不求慧業。願造丈
八石像。咸怪其言。後於寺北谷中。見一臥石
可長丈八。乃雇匠營造。向經一周。面復粗
了。而背猶著地。以六具拗擧之如初不動。經
夜至旦忽然自翻。即就營訖移置佛堂。晋州
陷日像汗流地。周兵入齊燒諸佛寺。此像獨
不變色。又欲倒之。人牛六十頭挽不動。忽有
異僧以瓦木土塹壘而圍之。須臾便了。失僧
所在。像後降夢信心者日。吾患指痛。其人寤
而視焉。乃木傷其二指也。遂即補之。開皇
十年有盜像幡蓋者。夢丈八人。入室責之。賊
遂*慚*悑悔而謝焉。其像現在
唐京師大莊嚴寺釋智興。俗縁宋氏。洺州
人也。謙約成務勵行堅明。依首律師誦經持
律。心口相弔不輟昏曉。至大業五年仲冬。次
當維那。鳴鍾依時僧徒無擾。同寺僧名三果
者有兄。從煬帝南幸江都。中路身亡。初無凶
告。通夢其妻曰。吾行達彭城不幸病死。由齋
戒不持今墮地獄。備經五苦辛酸叵述。誰知
吾苦。頼以今月初日。蒙莊嚴寺僧智興鳴
*鍾發響聲振地獄。同受苦者一時解脱。今生
樂處思報其恩。汝可具絹十匹早奉與之。并
陳吾意寄禮殷誠。從眠驚寤*怪夢所由。與
人共説初無信者。尋又重夢及諸巫覡咸陳
前説。後經十日凶告奄至。恰與夢同。果乃奉
絹與之。而興自陳無徳。並施大衆。寺主恭禪
師等合寺大徳。咸問興曰。何縁鍾鳴乃感斯
應。興曰。余無他術。見付法藏傳云。罽膩吒
王受苦。由鳴*鍾得停。及増一阿含經鳴*鍾
偈。福敬遵此轍勵力行之。嚴冬登樓風切
皮肉。僧給羔袖用執*鍾椎。興自勵意露手鳴
椎。掌中傷破不以爲苦。兼鳴鍾之始。先發善
願。願諸賢聖同入道場。同受法食。然後三下。
將欲長打如先致敬。願諸惡趣聞此*鍾聲。倶
時離苦速得解脱。如斯願行志常奉修。豈
惟徹誠遂能遠感。衆服其言。倍驗非謬。以
貞觀六年三月。遘疾少時。自知後世。捨縁身
資召諸師友。因食陳別。尋卒莊嚴。春秋四十
有五右二驗出
唐高僧傳
法苑珠林卷第三十二



法苑珠林卷第三十三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興福篇第二十七之一此有八部
  述意部 興福部 生信部 校量部
修造部 嚫施部 雜福部 洗僧部
述意部第一
昔優填初刻栴檀。波斯始鑄金質。皆現寫眞
容工圖妙相。故能流光動瑞避席施虔。爰至
髮爪兩塔衣影二臺。皆是如來在世已見成
軌。自收迹河邊闍維林外。八王請分還國起
塔及瓶炭二所。於是十刹興焉。其生處得
道説法涅槃。髮髻頂骨四牙雙跡鉢杖唾
泥洹僧等。皆樹塔勒銘標碣神異。爾後百有
餘年。阿育王遣使浮海。壞撤諸塔分取舍利。
還値風潮頗有遺落。故今海族之中時或遇
者是。後八萬四千因之而起。育王諸女亦次
發淨心。並鐫石鎔金圖寫神状。至能浮江
汎海影化東川。雖復靈迹潜通而未彰視聽。
及蔡愔秦景自西域還至。始傳畫&T073554;釋迦。於
是涼臺壽陵並圖其相。目茲厥後形像塔廟。
與時競列。洎于梁代遺粤盛。但法身無
像因感故形。感見有參差。故形應有殊別。若
乃心路蒼茫則眞儀隔化。情志慊忉則木石
開心。故劉殷至孝誠感。釜庾爲之生銘。丁蘭
温凊竭誠。木母以之變色。魯陽迴戈而日轉。
杞婦下涙而城崩。斯皆惻隱入其性情。故使
徴祥昭乎耳目。是知道藉人弘。神由物感。
豈曰虚哉。是以祭神如神在。則神道交矣。敬
像如敬佛。則法身應矣。故入道必以智慧
爲本。智慧必以福徳爲基。譬猶鳥備二翼儵
擧萬尋。車足兩輪一馳千里。豈不勤哉。豈不
勗哉
興福部第二
如佛説福田經云。佛告天帝。復有七法廣施。
名曰福田。行者得福即生梵天。何謂爲七。一
者興立佛圖僧房堂閣。二者園果浴池樹木
清涼。三者常施醫藥療救衆病。四者作牢堅
船濟度人民。五者安設橋梁過度羸弱。六者
近道作井渇乏得飮。七者造作圊厠施便利
處。是爲七事得梵天福
爾時座中有一比丘。名曰聽聰。聞法欣悦。即
白佛言。我自惟念。先世之時生波羅奈國。爲
長者子。於大道邊起立精舍。床臥漿糧供給
衆僧。行路頓乏亦得止息。縁此功徳命終生
天爲天帝釋。下生世間爲轉輪王。各三十六
返典領天人。九十一劫足下生毛。躡空而遊。
食福自然。今値世尊顧臨衆生。蠲我愚濁安
以淨慧。生死栽枯。號曰眞人。功報成諦。其
爲然矣。復有一比丘。名曰波拘盧。即白佛
言。憶念我昔生拘那竭國。爲長者子。時世
無佛。衆僧教化大會説法。我往聽法聞法
歡喜。將一藥果名訶黎勒奉上衆僧。縁此果
報命終生天。下生世間常處尊貴。與衆超絶
九十一劫未曾疾病。餘福値佛逮得應眞
復有一比丘。名曰須陀耶。即白世尊曰。我念
宿命生維耶離國。爲小民家子。時世無佛。衆
僧教化。我時持酪入市欲賣。値衆僧大會
講法。過而立聽。聞法歡喜。即擧瓶酪布施衆
僧。僧得願益懷欣躍。縁此福徳命終生
天上。下生世間恒處尊貴。九十一劫末後餘
愆。下生世間母妊數月。得病命終。埋母塚
中。月滿乃生。塚中七年飮死母乳用自濟活。
微福値佛逮得應眞
復有一比丘。名曰阿難。即白世尊曰。憶念我
昔生羅閲祇國。爲庶民子。身生惡瘡治之不
差。有親友道人來語我言。當浴衆僧取其
浴汁。以用洗瘡亦可得愈。又可得福。我即歡
喜。往到寺中加敬至心。更作新井香油浴
具。洗浴衆僧取其浴汁。以用洗瘡尋蒙除愈。
縁是功徳所生端正。金色晃𦸸不受塵垢。九
十一劫常得淨福。増徳廣遠今復値佛。心垢
消除逮得應眞。爾時座中有一比丘尼。名曰
柰女。即白佛言。我念宿命生波羅柰國。爲
貧女人。時世有佛。名曰迦葉。時與大衆圍繞
説法。我時在座聞經歡喜。意欲布施。顧無所
有。自惟貧賤。心用悲感。詣他園囿乞求果蓏。
當以施佛。乞得一柰大而香好。&T016254;杆水
并柰一枚。奉迦葉佛及諸衆僧。佛知至意祝
願受之。分布水柰一切周普。縁此福祚命終
生天得爲天后。下生世間不由胞胎。九十一
劫生柰華中。端正鮮潔常識宿命。今値世尊
開示道眼
爾時天帝即從座起。爲佛作禮。長跪叉手。白
佛言。世尊。我自惟念。先世之時生拘留大國。
爲長者子。青衣抱行入城遊觀。偶値衆僧街
巷分衞。時見人民施者甚多。即自念言。願得
財寶布施衆僧不亦快乎。即解珠纓布施衆
僧。同心*祝願歡喜而去。從是因縁壽終生
天。得爲天帝。九十一劫永離八難。佛告天
帝及諸大衆。聽我自説宿命所行。昔我前世
於波羅柰國。近大道邊安設*圊厠。國中人
衆得輕安者。莫不感義。縁此功徳世世清
淨。累劫行道穢染不汚。金色晃𦸸塵垢不著。
食自消化無便利之患
佛告天帝。九十六種道中佛道最尊。九十六
種法中佛法最眞。九十六種僧中佛僧最正。
所以者何。由如來從阿僧祇劫發願誠諦。殞
命積徳誓爲衆生。六度四等衆善普備。得慧
成滿。三界天尊無能及者。其有衆生。發一
敬心。向如來者。勝獲大千世界珍寶施矣。三
十七品十二部經。分別罪福言皆至誠。開三
乘教皆得奉行。聞者歡喜。樂作沙門。信佛
行法。志尚清高。捨世貪諍導世間福。天人路
通衆僧之由矣。是爲最尊無上之道
生信部第三
如舊雜譬喩經云。昔舍衞城外有人婦。清
信戒行純具。佛自至門乞食。婦以飯著佛鉢
中。却行作禮。佛言。種一生十。種十生百。種
百生千。種千生萬。種萬生億。得見諦道。其
夫不信。默於後聽。佛*祝願。夫曰。瞿曇沙門
言何過甚。施一鉢飯乃得爾福。復見諦道。佛
言。卿從何來。答曰。從城中來。佛言。汝見尼
拘陀樹高幾許耶。答曰。高四五里。歳下數萬
實。其核大如芥子。佛言。汝語過甚。何有
種一芥子乃高四五里歳下數十萬子。答曰。
世人共見其實如是。佛言。地是無知其報力
尚爾。何況人是有情。歡喜特一鉢飯上佛。
其福甚大不可稱量。夫婦二人心開意解。應
時即得須陀洹道
又智度論云。昔佛在世時。佛與阿難從舍婆
提城。向婆羅門城。時婆羅門城王屬外道。聞
佛欲來即立制限。若與佛食共佛語者當罰
金錢五百文。後佛來到入城乞食。人皆閉門。
佛與阿難空鉢而出。見一老婢持破瓦器。盛
潘淀出門棄之。見佛相好空鉢而來。心
念欲施。佛知其意。申鉢從乞所棄*潘淀。婢
即淨心持來施佛。佛受施已語阿難言。此婢
因施十五劫中。天上人間受福快樂不墮惡
道。後得男身出家學道成辟支佛。當時佛邊
有一婆羅門。聞佛此語。即語佛言。汝是淨飯
王之太子。何故爲食而作妄語。是時佛即出
舌覆面上至髮際。而語之言。汝頗見有如此
舌人而作妄語不。婆羅門言。若舌覆鼻尚不
妄語。何況覆面上至髮際。即生信心而白佛
言。我今不解少施報多。佛即告言。汝頗曾見
希有事不。婆羅門言。我曾行見尼拘陀樹。
其蔭遍覆五百乘車。佛即問言。樹種大小。彼
答言。大如芥子三分之一。佛復語言。誰當
信汝。婆羅門言。實爾。世尊。我眼見之非妄
語也。佛即語言。我見此女淨心施佛。得大果
報亦如此樹因少報多。時婆羅門心開意解。
向佛懺悔。佛爲説法。得須陀洹。即時擧手大
唱聲言。一切衆人甘露門開。如何不出。諸
開已皆送五百金錢與王。請佛供養即破
制限。王與群臣亦歸依佛。佛爲説法悉獲道
果。以是因縁如來所説無有虚妄。善惡果報
必受不差。一切衆生應當信受
又譬喩經云。昔有二比丘倶得須陀洹果。一
人常行教化乞丐。以用作福布施飯僧。一人
但直坐禪自守不樂作福。時坐禪者語乞者
言。何不坐禪唐自勤苦。修福者言。佛常亦
説比丘云。當修行布施。後倶命終生長者家。
乞作福者爲長者家子。奴婢承給衣食自然。
快樂無極。其坐禪者生爲婢子。在地獨坐饑
渇啼哭。倶知宿命。時長者子語婢子言。我
本語汝。汝當布施不肯用語。是汝自過。何爲
啼哭。其長者子長大騎乘。出行遊觀一切奴
客。及以婢子皆侍從出。後時二人倶求出家。
既出家已得阿羅漢果。其長者子常直端坐。
人皆競送衣食來與。其婢子者在外乞求人
無與者。常受饑渇。以是因縁行道之人。不
但持戒禪誦而已。亦當布施作諸福徳。故大
愛道經。佛説偈云
    夙夜不學 日無所竟 動入罪中
    宛轉益深 自沒其體 其亦苦辛
    往而不返 投命太山 地獄之罪
    難可堪任 生時不學 死當入淵
    老不止婬 塵滅世間 呼吸而盡
    何足自珍 能自改悔 守命良眞
    今世滅罪 後世得申 有財不施
    世世受貧
校量部第四
如須達經云。世尊告須達長者曰。有居士行
施。不信施與。不隨時與。不自手與。不往而施
與。亦不知。亦不信。亦不知有因縁行果報
而行施與。當知彼受報意不妙反前
爲妙
昔有過去
世。有鞞藍大婆羅門。大富多財。彼作大施。
以八十四千金鉢碎銀滿中。彼行大施。八十
四千銀鉢滿中碎金。八十四千金鉢滿中碎
金。八十四千銀鉢滿中碎銀。八十四千象。象
白如雪。八十四千馬。金飾交露。八十四千牛
&MT00946;乳滿器。八十四千玉女。端正殊妙諸纓嚴
飾。如是行施餘不可數。彼居士鞞藍大富。作
如是大施。與閻浮提凡夫人。寧施與彼一仙
人得福多。雖與仙人。不如施一須陀洹此得
福多。雖與須陀洹。不如施與一斯陀含。雖與
斯陀含。不如施一阿那含。雖與阿那含。不如
施與阿羅漢。百須陀雖與百斯陀含。不
如施與一阿那含。雖與百阿那含。不如施與
一阿羅漢。雖與百阿羅漢。不如施與一辟支
佛。雖與百辟支佛。不如施與如來無所著等
正覺此得福多。彼居士作如是施與。閻浮提
凡夫人。至百辟支佛作房舍以施招提僧。得
福増多。雖與招提僧。不如以清淨意作三自
歸佛法僧受其戒此得福多。雖受三歸受戒。
不如於一衆生行於慈悲至*&MT00946;牛頃此得福
多。雖於一切衆生分別行慈下至*&MT00946;牛頃。謂
不如一切行無常苦空無我思惟念者。下至
一彈指頃。此得福多。又増一阿含經云。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有四梵福。云何爲四。若有
信人未曾起偸婆處塔是
於中能起偸婆者。是
初受梵天之福。若有信人能補治故寺者。是
謂第二受梵天之福。若有信人能和合聖衆
者。是謂第三受梵天之福。若佛初轉法輪時。
諸天世人勸請轉法輪。是謂第四受梵天之
福。爾時有異比丘白世尊言。梵天之福竟
爲多少。世尊告曰閻浮里地衆生所有功徳。
如是展轉行從四天下至他化自在天之福。
故不如一梵天王之福。若求其福。此是其量

又薩婆多論云。有檀越與闡那比丘三十萬
錢作大房。即日成即日崩倒。功用甚大檀越
心退。諸比丘爲檀越説法。房雖崩倒功徳
成就。房未壞時。佛已到此房中。即是受用。
佛是無上福田。佛既受用。功徳深廣不可測
量。又房始成有一新受戒年少比丘戒徳清
淨。入此房中已畢。檀越信施之徳。若起億數
種種房閣莊嚴。下至金剛地際高廣嚴飾。猶
若須彌。設有一淨戒比丘。暫時受用已畢。
施恩以戒非世間是向泥洹門。不同房舍臥
具飮食湯藥是世間法非是離世難得之法
修造部第五
若欲修造理須如法。造作雖少得福無量。
不依法縱多無益。故佛在金棺敬福經云。經
像主莫論道。雇經像之匠莫云客作。造佛布
施二人獲福不可度量。欲説其福窮劫不盡。
受若約勅是佛眞子。如是精誠造少福多。問
工匠之法作經像得物。合取直不。佛言。不
得取價直。如賣父母取財者。逆過三千。
是天魔。急離吾佛法。非我眷屬。飮酒食肉
五辛之徒。不依聖教。雖經像數如塵沙。其
福甚少。蓋不足言。劫燒之時不入海龍王宮。
勞而少功。不敬之罪死入地獄。土匠無益諸
天不祐。不如不造直心禮拜得福無量。如向
所列。造多福少。若像師造像不具相者。五
百萬世中諸根不具。第一盡心爲上。妙果先

又罪福決疑經云。僧尼白衣等。或自捨財及
勸化得物擬佛受用經營。人將此物造作鳥
獸形像安佛槃上者。計損滿五犯逆罪究竟
不還。一劫墮阿鼻地獄。贖香油燈供養者無
犯。佛不求利無人堪消。初獻佛時上中下
座。必教白衣奉佛及僧。獻佛竟行與僧食
不犯。若不爾者食佛物故。千億歳墮阿鼻地
獄。檀越不受前教亦招前報。若生人間。九
百萬歳墮下賤生。何以故。佛物無人能評價

述曰。此謂施主決定入佛受用。所以須贖。
若如今時齋上毎出佛槃飮食。情通彼此不
局情者。食訖還入施主不勞牧贖。如七月
十五日獻佛及僧。無佛僧受用即須贖用也」
又觀佛三昧經云。時填王戀慕世尊鑄
金爲像。聞佛當下寶階。象載金像來迎世
尊。爾時金像從象上下。猶如生佛足歩虚
空。足下雨華。亦放光明。來迎世尊。合掌
叉手爲佛作禮
爾時世尊亦復長跪合掌向像。空中百千化
佛。亦皆合掌長跪向像。爾時世尊而語像言。
汝於來世大作佛事。我滅度後。我諸弟子以
付囑汝。空中化佛異口同音。咸作是言。若
有衆生於佛滅後。造立形像持用供養。是
人來世必得念佛清淨三昧
又外國記云。佛上忉利天爲母説法經九十
日。波斯匿王思欲見佛。刻牛頭栴檀作如
來像。置佛坐處。佛後還入精舍。像出迎佛。
佛言。還坐。吾般涅槃後可爲四部衆作諸法
式。像即還坐。此像是衆像之始也。佛移住
兩邊小精舍。與像異處相去二十歩。祇
精舍本有七層。諸國競興供養不絶。堂内
長明燈鼠銜燈炷。燒諸旛蓋。遂及精舍。七
重都盡。諸國王人民皆大悲惱。界檀像已燒。
却後四五日。開東邊小精舍戸。忽見本像
向彼房。衆大歡喜。共治精舍。得作兩重。
像像本處
又優填王作佛形像經云。昔佛在世時。跋耆
國王。名曰優填。來至佛所頭面頂禮。合掌
白佛言。世尊。若佛滅後其有衆生作佛形像。
當得何福。佛告王曰。若當有人作佛形像。功
徳無量不可稱計。世世所生不墮惡道。天上
人中受福快樂。身體常作紫磨金色。眼目清
潔面貌端正。身體手足奇絶妙好。常爲衆人
之所愛敬。若生人中。常生帝王大臣長者賢
善家子。所生之處豪尊富貴。財産珍寶不可
稱數。常爲父母兄弟宗親之所愛重。若作帝
王王中特尊。爲諸國王之所歸仰。乃至得
轉輪聖王王四天下。七寶自然千子具足。飛
升天上無所不至。若生天上天中最勝。乃至
得作六欲天王。於六天中尊貴第一。若生梵
天作大梵王。端正無比勝諸梵天。常爲諸梵
之所尊敬。後皆得生無量壽國。作大菩薩最
尊第一。過無數劫當得成佛。入泥洹道。若
當有人作佛形像獲福如是。又法華經偈云
    若人爲佛故 建立諸形像
    乃至童子戲 若草木及筆
    或有指爪甲 而畫作佛像
    如是諸人等 皆已成佛道
又造立形像福報經云。佛至拘羅瞿國。時
主名優*填王。年始十四。聞佛當來。即
勅傍臣左右皆悉迎佛。到以頭面禮佛。長
跪叉手白佛言。天上人中無能及佛者。光明
巍巍乃能如是。佛去已後恐不復見。今欲
作佛形像恭敬承事。得何福報。願佛哀愍爲
我説之
爾時世尊説偈答曰
    王諦聽吾説 福地上灰土
    福徳無過者 作佛形像報
    *常生大富家 尊貴無極珍
    眷屬常恭敬 作佛形像報
    常得天眼報 無比紺青色
    作佛形像報 父母見歡喜
    端正威徳重 愛樂終無厭
    作佛形像報 金色身焔光
    猶妙師子像 衆生見歡喜
    作佛形像報 閻浮提大姓
    刹利婆羅門 福人於中生
    作佛形像報 不生邊地國
    不盲不醜陋 六情常完具
    作佛形像報 臨終識宿命
    見佛在其前 不覺死苦時
    作佛形像報 作大名聞王
    金輪飛行帝 典主四天下
    作佛形像報 作釋天名因
    神足典第二 三十三天奉
    作佛形像報 此過出欲界
    作梵梵天王 迦夷衆梵恭
    作佛形像報 受福正如是
    若能刻畫作 天地尚可稱
    此福不可量 是故供養佛
    華香香汁塗 供養大士者
    得漏盡無爲
付法藏經云。昔過去九十一劫。毘婆尸
佛入涅槃後。四部弟子起七寶塔。時彼塔中
有佛形像。面上金色少處缺壞。有一貧女
遊行乞匃得一金珠。見像面壞欲傅像面。迦
葉爾時作鍛金師。女即持往倩令修造。金師
聞福歡喜爲治。用*傅像面。因共立願。願我
二人常爲夫婦身眞金色常受勝樂。從是以
來九十一劫身眞金色。生天人中快樂無極。
最後託生第七梵天。時摩竭國有婆羅門名
尼倶律陀。過去修福聰明多智。巨富無量
金銀七寶。牛羊田宅奴婢車乘。比瓶沙王千
倍爲勝。瓶沙王有金犁千具。彼婆羅門恐
與王齊畏招罪咎。其家但作九百九十九具
金犁。唯少一具。其家有&T073554;。最下之者具價
猶直百千兩金。有六十箪金粟。一箪有三
百四十斛。其家雖富而無兒息。於其舍側
有一樹神。夫婦常往祈請祭祀。求乞有子
多年無應。瞋忿語曰。今更七日盡心奉事。
若復無驗必相定燒樹。樹神愁怖告四天王。
王告帝釋。釋觀閻浮提無堪彼子。即詣梵天
王廣宣上事。梵王即以天眼遍觀見一梵天
臨當命終。即往語之。勸其往生。梵天受教即
來託生。滿足十月生一男兒。顏貌端正身眞
金色。光明赫奕照四十里。相師占曰。此兒
宿福必當出家。父母聞之甚懷愁惱。夫婦議
曰。當設何方斷絶其意。覆自思惟。世所耽著
唯有美色。當爲娉娶端正好女用斷其情。至
年十五欲爲娉妻。語父母言。我志清淨不須
婦也。父母不聽。兒知難免便設權計。語父
母言。能爲我得紫金色女端正超世。我當納
之。父母即召諸婆羅門遍行娉求。諸婆羅門
鑄一金女。端正奇特輿行村落高聲唱言。若
有女人得見金神禮拜之者。後出嫁時必得
好婿。身眞金色端正殊妙。女聞悉出。唯有一
躯體金色端正殊好。即是往日施金女也。
以昔勝縁有此妙身。志樂清潔獨不肯出。諸
女強將共見金神。此女即到。金色光明映奪
金神。婆羅門見即爲娉得。既到夫家。夫婦
對各皆清潔了無欲意。共立要契各住一房。
父母知已毀除一房。令共同室安置一床。迦
葉語婦。我若眠息汝當經行。汝若眠息我當
經行。後次婦臥垂手床前。毒蛇入室欲螫其
手。迦葉見已以衣裹手擧著床上。婦更驚
寤而責之曰。共我立誓要不相近。今復何
縁竊擧吾手。迦葉答言。有蛇來入恐傷汝手。
故擧之耳。即指蛇示婦意乃*寤。夫婦節操
深厭世間。啓辭父母求欲出家。父母見已遂
便聽許。於是夫婦倶共出家來至佛所。佛與
分座。佛爲説法。即於座上得阿羅漢。婦於
後時亦得羅漢。迦葉在世。常與如來對坐説
法。佛滅度後所有法藏悉付迦葉。後時
三藏竟。至雞足山入般涅槃。全身不散。
彌勒佛出世之時。從山而出。在大衆中作十
八變。度人無量。然後滅身。未來成佛。號曰光
六十箪金粟者出薩婆多
傳未來成佛出法華經
又智度論云。昔佛在世時。迦毘羅衞城中。
淨飯王子佛弟難陀。身體端正有三十相。王
爲納婦字孫陀利。面首端正世間少雙。難陀
晝夜愛敬婦故不欲出家。佛以方便化令出
家。既出家已得阿羅漢。比丘見已而白佛言。
難陀比丘宿植何福與佛同生有三十相。身
體端正世間無比。又捨豪貴出家得道。佛告
比丘。乃往過去九十一劫。毘婆尸佛入涅槃
後。難陀爾時爲大長者。於辟支佛塔廟之
中。青黛塗壁而以畫作辟支佛像。因而發
願。願我世世生尊貴家。常得端正身相金色。
値佛得道。縁此善根發願功徳。從是以來
九十一劫不墮惡道。天上人中身體端正有
三十相。豪尊富貴快樂無極。乃至今日與我
同生出家得道
嚫施部第六
如輪轉五道經云。佛言。凡作功徳隨身之行。
燒香然燈得福甚多。燒香作福及以轉經。不
得倩人而不*嚫。願如倩人食豈得自飽。燒
香潔淨然燈續明。燒香齋食讀經嚫。以
爲常法。布施得福。諸天接將。萬惡皆却衆魔
降伏。懈怠之人不能精進。一朝疾病又不吉
利。便欲燒香方始作福。諸天未降諸魔在前。
競來嬈觸作諸變怪。以是之故常當精進。罪
福隨人如影隨形。種植福田如尼倶類樹。本
種一核稍稍漸大。收子無限。佛言。阿難。施
一得萬倍言不虚也。佛時説偈言
    賢者好布施 天神自扶將
    施一得萬倍 安樂壽命長
    今日施善人 其福不可量
    皆當得佛道 度脱諸十方
雜福部第七
如薩婆多論云。若作僧房及以塔像。曠路
作井及作橋梁船。此人功徳一切時生常資
施主。除三因縁。一前事毀壞。二此人若死。
三若起惡邪。無此三因縁者。福徳常生
又増一阿含經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
施不得其福。云何爲五。一以刀施人。二以
毒施人。三以野牛施人。四以婬女施人。五造
作神祠。是謂有此五施不得其福。復有五施
人天得福。云何爲五。一造作園觀。二造作
林樹。三造作橋梁。四造作大船。五與當來過
去造作房舍住處。是謂有此五事今得其福。
爾時世尊便説此偈
    園觀施清涼 及作好橋梁
    河津度人民 并作好房舍
    彼人日夜中 常當受其福
    戒定以成就 此人必生天
又僧祇律。有諸天子。以偈問佛
    何等人趣善 何等人生天
    何等人晝夜 長養善功徳
爾時世尊。以偈答言
    曠路作好井 種植園果施
    樹林施清涼 橋船渡人民
    布施修淨戒 智慧捨慳貪
    功徳日夜増 常生天人中
又正法念經云。若有衆生施人美水。或覆井
泉。恐諸毒蛇墮於井中。行人飮之而致苦惱。
命終生三空侯天受五欲樂。從此命終。若得
人身王所愛重。若見病困咽喉出聲。餘命未
盡。施其漿飮。或施其財。以續彼命。命終生
深水天。如帝釋快樂。從天命終隨業流轉。不
墮三途得受人身。從生至生。不遭病苦。無有
惱亂。若有衆生持戒。見比丘僧以扇布施令
得清涼讀誦經法。命終生風行天。香氣來吹
悦樂無比。若有衆生於河津濟造立橋船。以
善心渡持戒人。兼渡餘人不作衆惡。命終生
持鬘天受五欲樂。命盡人中爲王典藏
又譬喩經云。昔有母子三人常作三事。一作
大船置於河中以渡百姓。二於都市造立好
井以供萬民。三於四門各作圊厠給人便利。
縁是徳功。命終之後皆生天上受福自然。下
生人中富貴長壽。所生之處。不經三塗。設此
微福尚獲果報巍巍無量。何況有人廣修功
徳。造立塔寺分檀布施作諸福業。百千萬倍
復勝於此不可計量。故成實論引經偈云
    若種樹園林 造井橋梁等
    是人所爲福 晝夜常増長
又華手經云。佛告舍利弗。菩薩有四法終不
退轉無上菩提。何等爲四。一者若見塔廟毀
壞當加修治。若塊若泥乃至一塼。二者若於
四衢道中多人觀處。起塔造像爲作念佛善
福之縁。塔中畫作若轉法輪及出家相。乃
至雙樹入涅槃相。三者若見有比丘僧二部
諍訟。勤求方便令其和合。四者若見佛法欲
壞能讀誦説。乃至一偈令法不絶。爲護法故
敬養法師。專心護法不惜身命。菩薩若成是
四法者。世世當作轉輪聖王。得大身力如那
羅延。捨四天下而行出家。能得隨意修四梵
行。命終生天作大梵王。乃至究竟成無上
道。是故智者欲求佛道當作是學
又放牛經出増一阿含別品同譯。佛告諸比
丘。有十一法。放牛兒不知放牛便宜不曉養
牛。何等爲十一。一者放牛兒不知色。二者不
知相。三者不知摩刷。四者不知護瘡。五者不
知作煙。六者不知擇道行。七者不知處牛。八
者不知何道渡水。九者不知逐好水草。十者
不知&MT00946;牛不遺殘。十一者不知分別養可用
不可用。如是十一事放牛兒不曉養護其牛
者。牛終不孳息日日有減。此喩比丘。亦有
十一種損益不可具述。佛於是頌曰
    放牛兒審諦 牛主有福徳
    六頭牛六年 成六十不減
    放牛兒聰明 知分別諸相
    如此放牛兒 先世佛所譽
洗僧部第八
如譬喩經云。佛以臘月八日神通降伏六師。
六師不如投水而死。仍廣説法度諸外道。外
道伏化白佛言。佛以法水洗我心垢。我今請
僧洗浴以除身穢。仍爲常縁也今臘月八日洗
僧唯出此經文
又摩訶刹頭經。亦名灌佛形像經云。佛告天
下人民。十方諸佛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時生。
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時去家學道。皆用四月
八日夜半時得佛道。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時
般泥洹。佛言。所以用四月八日者。爲春夏之
際殃罪悉畢。萬物普生毒氣未行。不寒不熱
時氣和適。今是佛生日。故諸天下人民共念
佛功徳浴佛形像。如佛在時。以示天下人。佛
言。我爲菩薩時。三十六返爲天王帝釋。三
十六*返作金輪王。三十六*返作飛行皇帝。
今日諸賢誰有好心念釋迦佛恩徳者。以香
華浴佛形像求第一福者。諸天鬼神所證明
知。四月八日浴佛法時。當取三種香。一都
梁香。二藿香。三艾納香。合三種草香按而漬
之。此則青色水。若香少者可以紺黛秦皮權
代之。又用欝金香手按漬之於水中。按之以
作赤水。以水清淨用灌像訖。以白練拭之。斷
後自占更灌名曰清淨。其福第一也
又温室經云。佛告祇域長者。澡浴之法當用
七物除去七病。得七福報。何謂爲七物。一
者然火。二者淨水。三者澡豆。四者酥膏。五
者淳灰。六楊枝。七者内衣。此是澡浴之法。
何謂除七病。一者四大安隱。二者除風。三者
除濕痺。四者除寒氷。五者除熱氣。六者除垢
穢。七者身體輕便眼目清明。是爲除七病。得
七福者。一者四大無病所生常安。二者所生
清淨面首端正。三者身體常香衣服淨潔。四
者肌體濡澤威光徳大。五者饒多人從拂拭
塵垢。六者口齒香好所説肅用。七者所生之
處自然衣服
又十誦律云。洗浴得五利。一除塵垢。二治身
皮膚令一色。三破寒熱。四下風氣調。五少病
痛。舍利弗。夏盛熱時有一客作人。園中汲水
灌樹。見舍利弗發小信心。喚舍利弗脱衣樹
下。以水澆洗身得輕涼。作人後命終即生忉
利天上。有大威力。爲功雖少。以遇良田獲
報甚多。即下詣舍利弗所散華供養。舍利弗
因其信心爲説法要。得須陀洹果
又賢愚經云。爾時首陀會天下閻浮提。至
世尊所請佛及僧洗浴供養。世尊默然許可。
即設飮食并辨洗具温室。暖水調適酥油
浣草。皆悉備有。於是世尊及諸比丘。納
其供共洗浴已。并厚飮食。其食甘美世所希
有。食竟澡漱各還本處。是時阿難白佛。此
天往昔作何功徳。形體殊妙威相奇特。光
明顯赫如大寶山。佛告阿難。乃往過去毘婆
尸佛時。此天彼世爲貧家子。常行庸作以
供身口。聞佛説洗僧之徳。情中欣然便勤作
務。得少錢穀用設洗具。并及飮食請佛衆
僧而以盡奉。由此福行壽終之後。生首陀
會天有此光相。七佛已來乃至千佛出世亦
皆如是洗佛及僧。佛授記曰。於未來世兩阿
僧祇百劫之中當得作佛。號曰淨身。十號具

又雜譬喩經云。昔佛弟難陀。乃往昔維衞
佛時人。一洗衆僧之福功徳。自追生在釋種
身。珮五六之相神容晃𦸸金色。乘前之福
與佛同世。研精道場便得六通。古人施一
猶有弘報。況今檀越能多行者。普等之行
必逮尊號。加増歡喜廣度一切
又福田經云。有比丘名阿難。白世尊曰。我念
宿命生羅閲祇國爲庶民子。身生惡瘡治之
不瘥。有親友道人來語我言。當浴衆僧取其
浴水。以用洗瘡便可得愈。又可得福。我即
歡喜往到寺中。加敬至心。更作新井香油浴
具洗浴衆僧。以汁洗瘡尋蒙除愈。從此因縁。
所生端正金色晃𦸸不受塵垢。九十一劫常
淨福慶祐廣遠。今復値佛心垢消滅逮得
應眞。又十誦律云。外國浴室形圖猶如
倉。開戸通煙下作伏涜。出外内施三&T016254;閣齊
人所及處。以瓶盛水滿三重閣。火氣上升。
上閣水熱。中閣水暖。下閣水冷。隨宜自取用
無別作湯。故云淨水耳。又増一阿含經云。爾
時世尊告諸比丘。造作浴室有五功徳。云何
爲五。一除風。二病得瘥。三除去塵垢。四身
體輕便。五得肥白。若有四部之衆。欲求此五
功徳者。當求造浴室
又僧祇律云。若欲浴時使園民等掃灑。令淨
*辨具薪炭温暖得所。乃打揵稚應知入浴。
各以腰帶繋衣作識安衣架上。入時不得掉
兩臂而入。一手遮前而入。若欲與師揩者。當
先白已無罪。不得一時擧兩手。當先令揩一
臂一手覆前竟。次揩一臂一手及餘内外已。
閉戸而坐令身汗出。籌量用水不得多用。若
池水洗自恣無罪。不聽露地裸形而浴。若水
齊腰腋得用無罪。若坐水中至臍亦得。出已
取己衣著正理而去
述曰。因明洗僧遂申歎徳。恐邊遠道俗不閑
法用。故略明法事以標厥致耳
竊惟尼連河裏非有垢而見除。嵐毘園内實
無塵而示蕩。故知洗沐是清昇之本。灌澡爲
澄潔之原。可謂乘香範於前修。振芳猷於
後業。所以東國泛七華之水。以濯一乘之賓。
西方瑩八徳之池。用滌九品之輩。故使醫王
夜念發造温室之心。長者晨言敬申洗僧之
願。遂蒙如來善巧。近説七物之儀。大覺垂
慈。遠記五天之報。然今此處摩訶施主某
官。斯乃運廣大心行無上業。生生常修佛事。
世世常轉法輪。故能信正法於群邪。敬緇
徒於像季。深知講宣四句價重隋珠。飯沐
一僧田高異道。遂使共相率勵勸課等侶。各
捨淨財同崇此福。於是辦七物於嘉時。洗三
尊於此日。又能屈請高徳某法師。講宣温
室洗浴衆僧經一部。法師乃時稱學海。世號
詞宗。出玄義而似雲屯。決衆難而方泉涌。能
使俗徒開解。猶朗日之闢重昏。法侶除疑。等
嚴霜之卷零葉。今既玄章盡軸。座停雷梵
之八音。藻浴時臻。次歎洗僧之七物。一者
鑪熾火巨&T055114;氛氳。密室既已除寒。龍泉自
然泛熱。二者輕清徳水流湛金池。蕩垢皎若
開紅。身首霑便土潤。三者銀光豆屑
細滑逼於兜羅。却膩本若雲披潔體方開露
日。四者八味酥膏五香芬馥。排風去痺未
謝摩抵。瑩質光顏何慚妙藥。五者玉管神灰
雪華霜潔。邪風遇便息扇。亂想頼己恬凝。六
青楊細柳緑幹輕條。去熱則口發幽蘭。淨
齒則氣合優鉢。七者齊縑魏素持作内衣。
蔭患并得身安。蕩報自然光飾。七物並皆精
備一心奉上。惟衆慈悲爲歎祝
夫欲起居淨國。必須預蕩十力之形。迥託
天宮。先當澡彼六和之衆。譬若聲調響順形
直影端。因果之理必然。非關鬼神之授。然今
施主等仰襲醫王建斯温室。營*辨七物洗浴
三尊。奬率有縁弘揚妙典。以茲殊勝莫大善
根。先用莊嚴。今日某法師等有大勢力。生生
常轉法輪獲大神通。世世常修佛事長幼受
無窮之智。眷屬極不夭之年。障累與朝霧倶
消嘉慶共繁星等列。諸施主等。願高臨八
正。趣大道於菩提。富有七珍。惠蒼生而無
盡。又願片時營佐之者。除七病而莫遺。
分助讃之徒。獲七福而無竭。見聞隨喜咸趣
法城。叩頭彈指齊昇佛果。敷揚玄教已自
周圓。嚴儀洗具復皆備訖。唯衆一心奉請
三寶
稽首歸依上請十方諸佛三世慈尊。五分法
身眞應兩體。九十八使惑纒已盡。三十二相
微妙莊嚴。實無四求假同四事。爲衆生故有
感便來。唯願各各乘摩尼寶殿。坐碼碯雲中
放百億光明照三千刹土。梵王持蓋帝釋布
華。降此道場入温室浴
次請發心已上補處已還歡喜離垢之人。善
慧法雲之士。三賢十聖一切諸菩薩。惟願運
天人於掌内。安法界於毛端。齊馭四足之
靈鵬。倶騁六通之神驥。不見相而見。不來相
而來。降此道場入温室浴
次請山中宴坐獨覺大人。言下證眞四果高
士。及向趣聖僧賓頭上座等。惟願空中振錫
戲六神通。雲内持瓶具十八變。發波斯之
信仰。伏勞度之邪心。及此現前和合大衆。
百臘已下乃至無臘。並入温室浴
次請山中宴坐獨覺大人。言下證眞四果高
士。及向趣聖僧賓頭上座等。惟願空中振錫
戲六神通。雲内持瓶具十八變。發波斯之信
仰。伏勞度之邪心。及此現前和合大衆。百臘
已下乃至無臘。並入温室浴
次請弘慈本誓誓度四生。方便善權權形六
道。隨聲即至如影赴身。不念即彰不請之友。
並入温室浴
次請三界天衆四海龍王八部鬼神一切含識
有形之類蠕動之流。並入温室浴
歎請既周。大衆和合唄讃持香依次行。道頌

    三寶冥興 四生標式 慈蔭十方
    恩流萬徳 智抱八藏 化周百億
    酬恩義重 斯由福力 彩畫彫形
    傳經建福 舟濟橋梁 興齊沐浴
    不顧身命 精誠何抑 盛哉勝
    功成難測
應感縁略引十
一驗
晋大司馬桓温 晋夫人謝氏 隋沙門釋
慧達 唐沙門釋住力 唐沙門釋志超 唐
沙門釋慧震 唐沙門釋惠雲 唐沙門釋道
英 唐沙門釋叉徳 唐沙門釋通達 唐
上柱國王懷智
晋大司馬桓温。末年頗奉法飯飴尼僧。有
一比丘尼失其名。來自遠方投温爲檀越。尼
才行不恒。温甚敬待居之門内。尼毎浴必至
移時。温疑而窺之見尼裸身揮刀破腹出臟。
斷截身首支分臠切。温怪駭而還。有頃尼
出浴室身形如常。温以實問尼。答云。若遂凌
君上形當如之。時温方謀問鼎。聞之悵然。
故以戒懼。終守臣節。尼辭去不知所在
晋瑯琊王凝之。晋左將軍夫人。謝氏弈之
女也。常頻亡二男。悼惜過甚。哭泣累年。若
居至艱。後忽見二兒倶還。皆著鎖械。慰勉
其母宜自寛割。兒並有罪。若垂哀憐。可爲
作福。於是哀痛稍止。而勤功徳右二驗出
冥祥記
隋天台山瀑布寺釋慧達。姓王氏。襄陽人。幼
年出家繕修成務。或登山臨水。或遊履聚落。
但據形勝之處。皆措心營造。安處寺宇爲僧
衆行道。至仁壽年中。於楊州白塔寺建七
層木浮圖。材石既充付後營立。乃渡江西上
至鄱陽豫章諸郡觀撿功徳。願與衆生同此
福縁。故至所到村邑。見有坊寺禪宇靈塔神
儀。無問金木土石。並皆率化成造。其數非
一。晩爲沙門惠雲邀請。遂上廬岳造西林寺。
重閣七間。欒櫨重疊。光耀鮮華。初造之日
誓用黄楠。闔境推求了無一樹。皆欲改用餘
木。達曰。誠心在此。豈更餘求。必其有徴。松
變爲楠。若也無感閣成無日。衆懼其言四出
追求。乃於境内下巣山。感得一谷。並是黄楠。
而在窮潤幽深無由可出。達尋行崖壁。忽見
一處晃有光明窺見其中可得通道。唯有五
尺餘。並天崖。遂牽曳木石至於江首。中途
灘澓箄筏並壞。及至廬阜不失一根。閣遂得
成宏冠前搆。後忽偏斜向南三尺。工匠設計
取正無方。有石門澗當于閣南。忽有猛風北
吹還正。于今尚存。達形服麁弊殆不可覩。
傍觀沈伏似不能言。而指揮應附立有成遂。
斯即變繁不嬈固其人也。大業六年七月晦
日。舊疾忽増七日倚臥。異香入旋繞如
雲。閣中尊像並汗流地。衆見此瑞審達當終。
官人撿驗具以聞奏。達神志如常累以餘業。
奄爾長逝。年八十七矣
唐*楊州長樂寺釋住力。姓褚氏。河南陽翟
縣人。器宇凝峻虚懷接*寤。聲第之高有聞
緇俗。於本寺四部王公共造高閣。并二挾
樓。妙盡奇工。即年成立。寺衆三百同皆歡
喜。至大業十年。自竭身資以栴檀香木摸寫
瑞像并二菩薩。不久尋成同安閤内。至十
四年隋至喪亂道俗流亡。骸若萎朽。充諸衢
市。誓以身命守護殿閣。寺居狐兎顧影爲儔。
歠菽飮水再離寒暑。雖耆年暮齒而心力逾
壯。泥塗圮落周匝火燒。口誦不輟手行治
葺。賊徒雪泣見者哀歎。往往革心相佐修
補 皇唐受命弘宣大法。舊僧餘衆並造
相投。邑屋雖焚此寺猶在。武徳六年江表賊
師輔公祐。負阻擅兵潜圖反叛。凡百寺觀
撤送江南。力乃致書再請願。在閣前燒身以
留寺宇。*祐僞號尊稱志在傾殄。雖得其書
全不顧遂。力謂弟子曰。吾無量劫來積習貪
愛。不能捐捨形命以報法恩。今欲自於佛前
取盡。決不忍見像宜齊江。可積乾薪自燒
供養。吾滅之後像必南度。衣資什物並入尊
像。泣服施靈理宜改革。便以香湯沐浴跏趺。
面西引火自燒卒於炭聚。時年八十。即武徳
六年十月八日也。命終火滅合掌凝然。更足
闍維一時都化。初力在佛前焚時有群鵲哀
鳴。其聲甚切。右繞七匝。方始飛去。及身歿後
像。果南遷。殿閣房廊得免煨燼。法寶僧衆如
疇昔焉。門人慧安智賾。師資義重甥舅恩深。
爲樹高碑于寺之内。東宮庶子虞世南爲文。
今像還於閣迄今猶在
唐汾州光嚴寺釋志超。俗姓田。同州馮翊人
也。精厲不群雅度標遠。至武徳七年。止於汾
州抱腹山。僧徒僅百。偏資大齊。麥唯六
石同置一倉。日磨五升用供常調。從春至夏
計費極多。怪而撿覆止磨兩石。據量此事幽
致可思。又數感異僧乘空來往。雖無音問儀
形可驗。同住墮者便蒙神警。至於召衆
聲隨應。石泉上涌隨人用足。靈瑞多感。寔
由超福。至貞觀十五年三月十一日。忽因遘
疾卒於城寺。春秋七十有一
唐梓州通泉寺釋慧震。姓龐。身長八尺。聽
暠三論玄*寤逾䔍。毎年正月轉經。千僧
袈裟周足奉施無闕。常弘三論聽僧百餘。忽
於高座似悶。見人語曰。西山頭好造大佛。既
覺下座。領衆案行。中龕造像。兩邊泉流。即命
石工鐫鑿坐身。高百三十尺。貞觀八年周備
成就。四面都集。道俗三萬慶此尊像。其像
口中放大白光。遠近同覩。先有一馬日行五
里。曾經入渾餘馬並死。唯此得還。至十
四年七月。忽自嘶鳴不食三日。震聞毛豎。有
一異僧。名爲十力。語震曰。馬與主別。主當
先行。來年正月十五日。日正中時應入涅槃。
法師須財物無留於後。於身無益言已而隱。
莫知其由。先造藏經請僧常轉。開大施門四
遠悲敬。來者皆給。至終年初又請衆僧。讀
經行道作三七日。俗縁昆季内外同集。至於
八日氣猶不歇。從旦至午。寺内樹木土地皆
生蓮華。衆覩奇瑞知其即世。震曰。嘉相已現
不容待滿。便行嚫施早令食訖。手執香爐遶
盧舍那三匝。還於佛前胡跪正念。大衆滿堂
不覺已逝。春秋六十有六。停喪待滿香氣猶
存。兄弟三人各捨錢五十萬。於墓所作僧徳
施。及以悲田。作石塔高五丈。龕安繩床扶屍
置上。經百餘日猶不委仆。道俗萬餘悲泣

唐京師弘福寺釋慧雲。姓王。太原人也。遠祖
避地止于九江。弱冠樂道投匡山大林寺。時
年二十五。有達禪師。江淮内外所在興造。雲
爲寺廟毀壞故。邀達營造得周。至隋季末年
中表咸亂。有林士弘者。結衆務章僞稱楚
帝。有尚書令鄱陽胡秀才。親領士衆臨據九
江。因感發心欲寫廬山東林寺文殊瑞像。以
雲有出衆之奇令鑒鑪錘。光儀乃具。唯頸及
脇兩處有孔。時衆未*寤。其年秀才僞勅所
追。有像色金百二十兩。盛以竹筒。雲以賊徒
蜂起。無方守護並用付才。又以念誦銅珠一
貫遺才爲信。行營亭軍士乞福。才得便風擧
帆前引。於江中路遭浪船沒。財物蕩盡唯人
達岸諸無所恨。但恨失像色金。煩冤江畔呼
嗟未絶。誓願不成深爲業也。須臾金筒隨浪
逆流。并遺銅珠前後相繼。汎汎隱隱向岸就
才。既獲像金擧衆大欣。噭慶無量。計被沒
處。至所出岸三十餘里。重而能浮逆波相授。
軍民通怪驚異靈感。及才遇害刃開頸脇恰
符像焉。初才之欲繋賊。以金用委叔父。擔
以避難。不免爲賊所奪。既失像金。取求無計。
尋有賊中來盜金投。曉倶不知是金擔也。曉
得本金委雲成就。光相超挺。今在山閣。初鑄
像時有李四戒。私發願曰。若鎔金日誓然一
臂。雲爲摸樣早成遂前。成日李氏不知。已鑄
像了。乃夢像曰。汝先願燒臂如何違信耶。李
氏夢寤因始知之。即往像前以刀解臂。蝋布
纒骨燒而供養。天香垂下像放光照。異種奇
瑞不可述盡。雲以貞觀年初因事入京。値首
律師伏膺律業宰貴覩其徳高。請奏令住弘



















福。至貞觀二十年。思慕本郷。還歸九江本
寺。身今現在
唐蒲州普濟寺釋道英。姓陳氏。蒲州猗氏人
也。時年十八。叔休律師化令出家。父母戀逼
取妻。英割愛辭親示同脱屣在俗不染色聲。
出家經論洞明。乃曰。法相可知心惑須曉。至
開皇十九年。遂入解縣太行山柏梯寺。修
學止觀忽然發解。人法二空深*寤心首。坐
處樹枝下映四表。兼理僧役以事考心。後在
京師住勝光寺。從曇遷禪師聽攝大乘論。學
徒五百。英解獨俊。禪師歎曰。學徒極多。雖
通文義。得其旨歸唯道英乎。常依華嚴發願
供僧。因事呈理調伏心行。自爾儀服飮噉不
守。章篇頗爲譏目怪違也。營僧之外禪誦
廢。窮尋理性心眼洞明。至大業九年身居
知事。有俗爭地。恐損僧利於俗無益。苦諫不
從。便語彼云。吾爲汝死忽然倒仆示同僵
屍。諸俗固執云。此道人多詐以針刺甲可知
眞僞。針刺雖深死色轉變。身心不動將欲膖
壞。傍有智者。教令歸懺誓不敢諍。尋聲起坐
語笑如常。又行至臺澤見池魚遊戲。英曰。吾
與汝共諍人我。何者爲勝。便即脱衣入水經
于六宿。弟子持衣守之。後出告曰。吾在水
中唯弊。土坌不覺水氣。又屬嚴冬氷厚天雪
復壯。乃曰。如此平淨之地何得不眠。遂露
身仰臥經于三宿。及起笑曰。幾不火炙殺
我。如是隨事以法對之。縱任自在不以爲難。
由唯識之旨洞曉心腑。外事之質豈得
礙乎。晩還蒲州住普濟寺。置莊三所。皆在
夏縣東山深隱之處。不與俗事交爭。故使八
方四部其湊若林。晝則營理僧務。夜則爲説
禪觀。或弊其勞者。然不覺其疲。常依攝論起
信用資心腑。至於一日説起信論。到心眞如
門。奄然不語。衆怪觀之氣絶身冷。衆知滅想
任不怪之。經于累宿方從定起。身色怡泰如
證初禪。河東沙門道遜高徳名僧。素是同學。
祖習心道。契友金蘭。初在夏縣領徒盛講。及
遜捨命去英。百五十里未及相報。終夕便知。
告其衆曰。遜公已逝相與送乎。人問其故。此
乃俗事心轉不可怪也。及行中路便逢告使。
冥通來事類皆如此。自及終前集衆告曰。今
日早須收積。恐明日人畜衆聚損食穀草。英
亦自運催促極急。衆但知助然不測其意。至
夜都了。索水洗浴還本坐處。被以大衣告衆
人曰。諸人喚余爲英禪師。禪師之相不可違
俗語門人志裒曰。禪師知英氣息可有幾許。
裒以事答之。英言如是。因説。法要又曰。無
常常耶。不可自欺。不可空死令誦華嚴經賢
首偈。至臨終勸念善處。明相既現。口云。捨却
故身。奄然神逝。人怪不動以手循摩從下而
冷。以經驗之。縱是凡夫定升善處。況嘉徴
如是豈同凡僧。即貞觀七年九月中也。春秋
七十有七。初將終日衆問後事。答曰。佛有明
教但依行之則衆累盡矣。當終之日感群鳥
集房數盈千計。悲鳴相切哀慟人心。慧裒侍
側。見有青衣二童執華而入紫氣如光從英
身出。騰焔繞梁。及明露結。周二十里。人物
先光三日方歇。蒲晋一川行化之所。聞哀
屯赴如喪重親。又感僧牛吼噭聲徹數里。流
鳴咽不食水草。經于七日將欲藏殮。道俗
爭之。以英生平不樂喧嘩但存道素。便即
南夏禹城東延年陵南鑿土龕安之。始下一
&T055114;地忽大震。人各攬草自防。懼謂身落。周十
五里皆動大怖。又感白虹兩道連亘柩所。白
鳥二頭翔鳴龕上。旋顧裴回哀聲而逝。英
開導人物存亡倶益。自非位齊種姓豈感嘉
祥。總華不負身。世誠斯人乎
唐雍州梁山釋叉徳。醴泉縣人。形質長偉秀
眉骨面。立履清白服麁素衣。好遊化俗營
搆福業。而故言來事多所弘奬。年有凶暴毒
氣疫勵者。先勸四民令奉三寶。或禮佛設
齊。或稱名念誦。用其言者皆禳災禍。有不
信者殃禍交及。預記萌兆略如對目。時遭亢
旱懼而問焉。又以指揮某日當雨。但齊某
處。約時雨至必如其言。或記螽蝗暴亂廣
陜所及。或記天澇潤澤近遠淺深。皆事符明
鏡不泄纖毫。且執志清愼不濫刑科。力所未
行不受其法。昔壯年在道唯遵十戒。而於篇
聚雜相多所承修。末於九峻山南造阿耨達
池并鐫石鉢。即於池側用濟衆生。以貞觀十
二年。卒於山舍。百姓感戀爲起白塔。迢然
山表
唐京師律藏寺釋通達。雍州涇陽人。卅出家。
栖止無定。乃入太白山不齎糧粒。饑則食草。
渇則飮水。息則依樹。坐則禪思。經跨五年栖
遑靡息。因以木打塊塊破形銷。既覩斯變廓
然大*寤。既心路。晩住律藏。遊聽大乘情量
虚蕩。一裙一帔布納重縫。所著麻鞋經三
十載。繒帛雜飾未經冠體。冬夏一服不避寒
暑。當於講席評叙玄奧。不事宮商。人無
之。初言牟楯噉食。此事難行世人悉伏。左
僕射房玄。齡聞而異焉。迎至第中敬重如父。
而達體道不拘形骸。出言不簡放暢心懷。玄
齡以風表處之。不以形言致隔。見貴如是。朝
野皆遵。不食五穀唯食蔬菜。縱得蒿藋攬而
食之。事同佳味。若得桃杏殼*果之屬。合核
而食不以爲難。人怪問之。答云。信施難棄。
貞觀已來轉顯神異。屡屆人家。歡笑則吉。愁
慘必凶。或索財功力。隨命多少即須依送。
若違來意後遭凶禍。有人乘驢歴寺遊看。達
從乞之惜而不施。其驢尋死斯例非一。故京
室貴賤咸宗事之。禍福由其一言説導。
存雜著所得財利爲主營寺。有大將軍薛萬
均。初聞異行迎宅供養。百有餘日不遺僧
軌。忽於一夜索食欲噉。初不與之苦求不已。
試與遂食。從爾已後。稍改前迹。專顯變應。其
行多僻。欲往入内。將軍兄弟其性麁武不識
密行。大怒打之。幾死。仰而告曰。卿已打我身
肉都毀血汚不淨。須作湯洗。待水沸已脱衣
&T055114;。身不傷爛。状入冷池。傍人怖之。猶催
加火。不暖我身。合宅驚奉恣其寢宿。因此已
後若有病苦之者。使令煮水涌沸。先自入洗
後教人入。病無不愈。達曾負人錢百有餘貫。
辦得錢無人可送。乃將錢至寺門首。伺覓
行人。隨負多少倩。詣西市覓主還之。付而
不禁。後勘不失一文。由達徳行虚懷。所以
人不虧信。又時逢米貴欲設大*齊。乃命寺
家多放疏請。及至明旦來赴盈千。而供度
閴盡全無支擬。大衆恥責深愧外客。達曰。
他許送供計非虚妄。臨時恐過僧尼欲散。忽
見熟食美膳連車接輿充道馳走而來。皆充
足餘長。供庫更濟多人。食訖須臾人車並散。
究尋來處畢竟不知。良由賢愚難辯故。冥感
神供。朝野具瞻。叙事無盡右八驗出
唐高僧傳
唐坊州人上柱國王懷智。至顯慶初亡歿。其
母孫氏及弟懷善懷表並存。至四年六月。雍
州高陵有一人。失其姓名。死經七日背上已
爛而甦。此人於地下見懷智云。見任泰山
録事。遣此人執筆。口授爲書。謂之曰。汝雖
合死今方便放汝歸家。宜爲我持此書至坊
州訪我家。通人兼白我孃。懷智今爲太山
録事參軍。幸蒙安泰。但家中曾貸寺家木作
門。此既功徳物。請早酬償之。懷善即死。不合
久住。速作經像救助。不然恐無濟理。此人既
蘇之後。即齎書故送其舍。所論家事無不闇
合。至經三日懷善遂即暴死。合州道俗聞者
莫不増修功徳&MT01926;州人勳衞侯智純説之右一
驗出
冥報
拾遺
法苑珠林卷第三十三








法苑珠林卷第三十四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攝念篇第二十
發願篇第二十九
攝念篇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惟夫凡情難禁。譬等山&T026260;常隨外境。類同
狂象。三業鼓動。縁搆茲彰。故佛立教令常
馭。故經云。當爲心師不師於心。身口意
業不與惡交。身戒心慧不動如山。又經云。制
之一處無事不辨。然心性惑倒我見爲先。
煩惑難攝亂使常行。於一切時高擧頗屈。自
非託處寂靜摧伏三毒。身不游行口默緘言。
少睡多覺常坐省食。思量正法知非有無。直
身正意繋念在前。如斯等教。是名攝念也
引證部第二
如増一阿含經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修
行十法便成神通。去衆亂想至致涅槃。一謂
念佛。二謂念法。三謂念衆。四謂念戒。五謂
念施。六謂念天。七謂念休息。八謂念安般。九
謂念身非常。十謂念死。當善修行
    佛法聖衆念 戒施及天念
    休息安般念 身死念在後
第一念佛者。專精念佛如來形相。功徳具足
身智無涯。周旋往來皆具知之。修行一法
自致涅槃。不離念佛便獲功徳。是名念佛
第二念法者。專精念法除諸欲愛無有塵勞。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541 542 543 544 545 546 547 54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