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法苑珠林 (No. 2122_ 道世撰 ) in Vol. 53

[First] [Prev+100] [Prev]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六返作大梵天王。三十六返作帝釋身。三十
六返作轉輪王。所度衆生。無墮二乘及諸惡
趣。何以故皆是諸佛神智所感。佛告阿難。如
來有胎分耶。無胎分耶。阿難白佛言。如來之
身無有胎分也。佛告阿難。若如來無胎分者。
云何如來十月處胎教化説法耶。阿難白佛
言。如來有胎分者。此亦處寂。無胎分者。亦復
處寂
爾時世尊。即以神足現母摩耶身中。坐臥經
行敷大高座。縱廣八千由旬。金銀梯梐天繒
天蓋懸處虚空。作唱娯樂不可稱計。復以神
足東方去此娑訶世界萬八千土。菩薩大士
皆來雲集。南西北方四維亦爾。復有下方六
十二億刹土。諸神通菩薩亦來大會。上方七
十二億空界。菩薩亦來雲集入胎中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白世尊曰。此諸菩薩大
士雲集。欲聽世尊不思議法。如是三昧億千
那由他。如今如來入何三昧。居於胎舍。與諸
大士説不思議法。佛告文殊。汝今觀察一住
二住乃至十住一生補處諸方菩薩。各當其
位勿相雜錯。今此大衆清淨無雜。寄生枝葉
亦無穢惡。今此座上無有一人雜穢惡者有
退轉者。所以者何。是利根不處生死
又問彌勒。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彌勒言。
擧手彈指之頃。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
形皆有識。識念極微細不可執持。佛之威神
入彼微識。皆令得度此識教化非無識也
法苑珠林卷第八



法苑珠林卷第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出胎部五 此別
八部
  述意部 迎后部 感瑞部 誕孕部 
招福部 降邪部 同應部 校量部
述意部第一
敬思定光授記逆號能仁。玄符合契。故託化
釋種。萠兆於未形之前。跡孚於已生之後。照
炳人天聯綿曠劫。其爲源也。邃乎勝矣。所以
坤形六動方行七歩。五淨雨華九龍灑水。神
瑞畢臻吉徴總萃。觀諸百代曾未之有。然後
孕異堯軒産殊禹偰。至如黒帝入夢之兆。白
光滿室之徴。徒曰嘉祥。詎可擬議。身邊則光
色一丈。眉間則白毫五尺。開萬字於胸前。
躡千輪於足下。大略以言三十有二。非可以
龍顏虎鼻八彩雙瞳方我妙色較其升降者

迎后部第二
如佛本行經云。爾時菩薩聖母摩耶懷孕菩
薩。將滿十月垂欲生時。時彼摩耶大夫人父
善覺長者。即遣使人。詣迦毘羅淨飯王所。又
云。夫人父名善智。奏大王言。如我所知。我女
摩耶王大夫人。懷藏聖胎威徳既大。若彼産
出。我女命短。不久必終。我意欲迎我女摩
耶。還我安止住於嵐毘尼中。共相娯樂盡父
子情。唯願大王莫生留難。乞垂哀愍遣放女
來。我家産訖即遣送還。時淨飯王聞善覺使
作是言已。即勅有司。其迦毘羅城及提婆陀
河。兩間之中平治道路。具辦幡華種種音
樂。僕從人物不可稱計。送妃至家自外
云云
感瑞部第三
如普曜經云。太子滿十月。已臨産之時。先現
瑞應三十有二。一後園樹木自然生菓。二陸
地生青蓮華大如車輪。三陸地枯樹皆生華
葉。四天神牽七寶交露車至。五地中二萬寶
藏自然發出。六名香好薫遍布遠近。七雪山
中出五百白師子。羅住城門。無所嬈害。八五
百白象子羅住殿前。九天爲四面雨細澤香
潔。十其王宮中。自然泉水。百味飮食。給諸
虚渇。十一諸龍玉女在虚空中。現半身住。
十二天萬玉女執孔雀拂現宮牆上。十三諸
天玉女持萬金瓶盛甘露住虚空中。十四天
萬玉女手執萬瓶。皆盛香水。行住虚空。十五
天萬玉女手執幢蓋而住侍焉。十六諸天玉
女羅列而住。鼓百千樂。在於虚空自然相和。
十七四涜江河清澄不流。十八日月宮殿停
住不進。十九沸宿下侍諸星衞從。二十交露
寶帳普覆王宮。二十一明月神珠懸於殿堂
光明晃𦸸。二十二宮中燈火爲不復明。二十
三篋笥衣被被在箷架。二十四奇珍瓔珞一
切寶藏自然爲現。二十五毒蟲隱藏吉鳥
祥鳴。二十六地獄皆休毒痛不行。二十七地
爲大動丘墟皆平。二十八四衢街巷平正散
華。二十九諸深坑塹悉皆爲平。三十漁獵怨
惡一時慈心。三十一境内孕婦産者悉男。聾
盲瘖唖癃殘百疾皆悉除愈。三十二一切樹
神半身出現低首禮侍。是爲三十二瑞。當此
之時疆場左右。莫不雅奇歎未曾有
誕孕部第四
如因果經云。菩薩處胎垂滿十月。身諸支節
及以相好皆悉具足。夫人憶入園遊觀。王勅
後宮端正婇女。凡有八萬四千。以用侍摩
耶夫人。又擇取八萬四千端正童女。齎持香
華往藍毘尼園。王又勅諸群臣百官夫人皆
徒從。於是夫人即昇寶輿。與諸官屬及
*婇女。前後道從往藍毘尼園。爾時復有天
龍八部。亦皆隨從充滿虚空。十月滿足於四
月八日日初出時。夫人見後園中有一大樹。
名曰無憂。華色香鮮枝葉分布。極爲茂盛。即
擧右手欲牽摘之。菩薩漸漸從右脇而出。菩
薩處胎經云。佛告彌勒。當知汝復受記五十
六億七千萬歳。於此樹王下成無上正等覺。
我以右脇生。汝彌勒從頂生。如我壽百歳。彌
勒壽八萬四千歳。我國土土。汝國土金。我國
土苦。汝國土樂
又依菩薩本行經云。爾時菩薩見母立地以
手攀樹枝時。在胎正念從座而起。自餘一切
諸衆生母欲生子時。身體遍痛受大苦惱。數
坐數起不能自安。其菩薩母熈怡坦然身受
大樂。是時摩耶夫人立地。以手執波羅叉樹
枝訖。即生菩薩。此是菩薩希奇之事。未曾有
法。表如來得成於佛已。無疲勞倦。能拔一
煩惱諸根。割斷一切諸煩惱結。猶如截於
多羅樹頭畢竟不生。無相無形無後生法。此
是如來往先瑞相
又復一切諸衆生等生苦逼故。在於胎内。處
處移動。菩薩不然。從右脇入還住右脇。在於
胎内不曾移動。及欲出時從右脇生。不爲衆
苦之所逼切。此是菩薩未曾有事。表成佛已
盡其後際。修行梵行永無有畏。常得快樂無
復諸苦
又菩薩初從母胎右脇正念生時。放大光明
悉皆遍照。此是菩薩未曾有事。表成佛已。裂
破無明黒暗之網。能出明淨大智慧光。又菩
薩初從右脇出已正心憶念。時菩薩母身體
安常。不傷不損無瘡無痛。菩薩母身如本無
異。此是菩薩未曾有法。表成佛已行於梵行。
不缺不減具足不少
又菩薩初從母胎出時。無苦無惱安庠而起。
一切諸穢不能汚染。不同衆生。譬如如意瑠
璃之寶用於迦尸迦衣裹時。各不相染。此是
菩薩未曾有法表成佛已在於世間。住於世
世希有法。世間穢濁不汚不染
又菩薩初從母胎出時。時天帝釋將天細妙
憍尸迦衣裹於自手。於先承接&T016254;菩薩身。此
是菩薩未曾有法。表成佛已。創爲娑婆世界
之主。大梵天王於先勸請如來説法
又菩薩初從右脇生時。四大天王抱持菩薩。
將向母前示其母言。世大夫人今可歡喜。
人生子既得人身。諸天猶尚歡喜讃歎。況
復於人。此是菩薩未曾有法。表成佛已無量
四衆皆向如來聽受於法。依如來教不違不
背。又菩薩生已立在於地。仰觀於母右脇之
時口作是言。我此身形從今日後不復更受。
於母脇中不入胎臥。此是於我最末後身。我
當作佛。此是菩薩未曾有法。表成佛已口作
是言。我今生分一切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
辦。不受後有。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又涅槃經云。菩薩初生之時。於十方面各行
七歩。摩尼跋陀富那跋陀鬼神大將。執持旛
蓋。振動無量無邊世界。金色晃曜彌滿虚空。
難陀龍王及跋難陀。以神通力浴菩薩身。諸
天形像承迎禮拜。阿私陀仙合掌恭敬。盛年
捨欲如棄涕唾。不爲世樂之所迷惑。出家修
道樂於閑寂。爲破邪見六年苦行。於諸衆生
平等無二。心常在定初無散亂。相好嚴麗莊
飾其身。所游之處丘墟皆平。衣服離身四寸
不墮。行時直視不顧左右。所食之物物無完
過。坐起之處草不動亂。爲調衆生故往説法。
心無憍慢
招福部第五
如因果經云。太子生時。于時樹下亦生七寶
七莖蓮華。大如車輪。菩薩即便墮蓮華上。無
扶侍者自行七歩大善權經云。行七
歩者爲應七覺意
擧其右手
而師子吼云。我於一切天人之中最尊最勝。
無量生死於今盡矣。説是語已。時四天王即
以天繒接太子身置寶机上。釋提桓因手執
寶蓋。大梵天王又持白拂侍立左右。難陀龍
王優波難陀龍王。於虚空中吐清淨水。一温
一涼灌太子身普曜經云。諸天釋梵雨雜名香。九
龍在上而下香水。洗浴菩薩。瑞應
本起經云。梵釋下侍。四天大王接菩薩身置金机上。修
行本起經云。龍王兄弟。左雨温水。右雨冷水。釋梵天
衣裹菩
薩身也
身黄金色三十二相。放大光明普照三
千大千世界。迦維羅衞國。三千日月。萬二千
天地之中央*也便有百萬億日月四百萬億天下。
三千者略擧其要知華戎之
判。非易而詳。海内經云。身毒之國是軒轅氏居之。
郭氏注云。天竺國也。以此而言天地中央未爲其濫。
後漢書云。以葱嶺之外。稱爲九夷。語其壯麗勝於
中國。呉越春秋云。季子入周見章甫之服三代之
樂。云呉蠻夷之國豈有此雖此而辨未必即地爲
政故當隨其時代改張。不可同於中天始末常定
又智度論問曰。何故佛作金色。答曰。若鐵
在金邊則不現。今現在金比佛在時金則不
現。佛在時金比閻浮那金則不現。閻浮那金
比大海中轉輪聖王道中金沙則不現。金沙
比金山則不現。金山比須彌山金則不現須
彌山金比三十三諸天瓔珞金則不現。三十三
天瓔珞金比焔摩天金則不現。焔摩天金比
兜率陀天金則不現。兜率陀天金比化自在
天金則不現。化自在天金比他化自在天金
則不現。他化自在天金比菩薩身色則不現。
如是妙色。是名金色相。又瑞應經云。太子初
生之時。天龍八部示於虚空。作天伎樂歌唄
讃頌。燒香散華。雨衆天衣瓔珞繽紛不可稱
數。又於樹下忽生四井八功徳水。瑞應有三
十四相。不可具説略同前三十
二相中説
降邪部第六
如瑞應經云。太子初生之時。是時大王即嚴
四兵。共諸臣等入園。見太子奇瑞如是。一喜
一懼。合掌禮諸天神。前抱太子置於七寶象
輿之上。與諸群臣*婇女。諸天作伎隨從入
城。王未識三寶。即將太子往詣天寺。太子
即入。梵天形像皆從坐起禮太子足。而語王
言。大王當知。今此太子天人中尊。虚空天神
皆悉禮敬。大王豈不見如是相耶。云何而令
來此禮我。白淨王及諸大臣等。歎未曾有。即
將太子出於天*寺還入後宮。普曜經云。太子
至*寺説偈言
    初生動三千 釋梵須倫神
    日月息天王 來稽頭面禮
    何有天過是 將吾到其所
    超天天中天 天無比況勝
    隨俗來現此 現瑞人歡喜
    若干種奉養 過聖天中天
於是天王釋梵四王各捨本位。尋時來下。五
體投地禮菩薩足。諸天人民百千之衆默然
吒。稱揚洪音歎未曾有。歡喜踊躍。天地
大動。天雨衆華。百千伎樂不鼓自鳴。諸天形
像。現其本身。禮菩薩足。則在前住。於是頌曰
    須彌比芥子 過天龍王變
    日月禮勞耶 慧徳豈禮敬
    三千界自歸 芥子比須彌
    牛跡比大海 上尊逾日月
    若能禮其尊 功福不可計
    各各得安隱 徳豐無限量
同應部第七
如瑞應經云。當爾之時諸釋種姓亦同一日
生五百男。修行本起經云。國中八萬四千長
者生子悉男。八萬四千廏馬生駒。其一特異。
毛色純白&T072666;&T060440;貫珠。故名爲蹇特。奴名闡
*特
又瑞應本起經云。奴名車匿。馬名揵陟。時王
廏中象生白子馬生白駒。牛羊亦生五色羔
犢。如是等類數各五百。王子青衣亦生五百
蒼頭普曜經云。五千
青衣各生力士
爾時宮中五百伏藏自
然發出。有諸商人從海採寶而還。各齎奇珍
奉貢上王。諸瑞吉祥。當名太子爲悉達。爾
時八王子亦於白淨王同生太子。各懷歡喜
共制好名。又佛本行經云。迦維羅閲國有八
城。合有九百萬戸。調達以四月七日生。佛以
四月八日生佛弟難陀以四月九日生。阿難
以四月十日生。調達身長一丈五尺四寸。佛
身長一丈六尺。難陀身長一丈五尺四寸。阿
難身長一丈五尺三寸。其貴姓舍夷長一丈
四尺。其餘國種皆長一丈三尺。菩薩外家去
城八百里。姓瞿曇氏。作小王主百萬戸。名一
億王。菩薩婦家姓瞿曇氏。舍夷長者名水光。
其婦母名月女。有一城居近其邊。生女之時。
日將欲沒。餘明照其家室内皆明。因字之爲
瞿夷。晋言明女。瞿夷者是太子第一夫人。其
父名水光長者。太子第二夫人生羅雲者名
那維檀。其父名移施長者。太子第三夫人名
鹿野。其父名釋長者。以有三婦故。太子父
王爲立三時殿。殿有二萬*婇女。三殿凡有六
萬婇女。以太子當作遮迦越王故。置有六萬
*婇女
校量部第八
如瑜伽論云。四種入胎。一正知而入不正知
住出。二正知入住不正知而出。三倶能正知。
四倶不正知。初謂輪王。二謂獨覺。三謂菩薩。
四謂所餘有情。寶性論偈云
    從天退入胎 現生有父母
    在家示嬰兒 習學諸伎藝
    戯樂及游行 出家行苦行
    現就外道學 降伏於天魔
    成佛轉法輪 示道入涅槃
    諸薄福衆生 不能見如來
瑞應經云。太子四月八日夜明星出時生。又
行讃云。於三月八日菩薩從右脇生。過去
現在因果經云。二月八日夫人往毘藍尼園。
見無憂華。擧右手摘。從右脇出。今謂世代既
遙譯人前後。直就經文難可論辯。考求外典。
如似可見。春秋云。魯莊公七年即莊王十一
年。四月辛亥。恒星不現。星殞如雨。檢内
以四月爲正也
侍養部六 此別
三部
  述意部 養育部 善徴部
述意部第一
夫神妙寂通圓智湛照。道絶於形穢之封。理
畢於生滅之境。形識久絶。豈實誕於王宮。生
滅已畢。寧假設於侍衞。但大聖應生本期利
物。有感斯現。無幽不矚。機化萬途受説非一。
或假安禪悟道。或藉慧解開襟。或示嬰孩扶
持。或現乳哺資養。縁悟多種不可一例。此
是誘物之能。濟俗之術也
養育部第二
依佛本行經云。爾時太子既誕生適滿七日。
其太子母摩耶夫人遂便命終。或有師言。摩
耶夫人壽命算數唯在七日。是故命終。雖然
但往昔常有是法。其菩薩生滿七日已。而菩
薩母皆取命終。何以故。以諸菩薩幼年出家。
母見是事其心碎裂即便命終。又薩婆多師
云母見生子身體端正希奇之事。歡喜不勝
即便命終。命終之後。即便往生忉利天上。時
淨飯王見夫人命終之後。即便喚召釋種皆
令雲集。而告之言。汝等眷屬並是國親。今
是童子嬰孩失母。乳哺之寄將付囑誰。教令
養育使得存活。誰能憐愍愛如己生。時有五
百釋種新婦。彼等新婦各各唱言。我能養育。
我能瞻看。時釋種族語彼婦言。汝等一切年
少盛壯意耽色欲。不能依時養育依法慈憐。
唯此摩訶波闍波提親。是童子眞正姨母。是
故堪能將息養育童子之身。時淨飯王即將
太子。付囑姨母。而告之言。善來夫人。如是童
子應當養育。善須護持。應令増長。依時澡浴。
又別揀取三十二女令助養育。以八女人擬
抱太子。以八女人洗浴太子。以八女人令乳
太子。以八女人令其戯弄。是時摩訶波闍波
提白淨飯王言。謹依王勅。不敢乖違
善徴部第三
又佛本行經云。從太子出生已來。淨飯王家
日日増長。一切財利金銀珍寶。二足四足無
所乏少。而説偈言
    五穀及財寶 金銀諸衣服
    或造或不造 自然得充足
    童子及慈母 乳酪酥常豐
    慈母少乳者 悉皆得盈溢
時淨飯王所有怨讎。自然皆悉生平等心已。
漸生親厚同一心意。風雨隨時無諸災雹。亦
無擾亂。少種多收。一切人民如法而行。種種
布施作諸功徳。人無枉横皆並歡喜。猶如天
上無有差殊。以太子威徳力故。如是諸事莫
不成就。如偈所説
    人世順尊教 不慳亦不惜
    無不如法行 慈心不起殺
    飢渇既得解 飮食皆充足
    一切悉歡喜 並受如天樂
又普曜經云。菩薩生已七日。其母命終受忉
利天上福相。適昇彼天。五萬梵天各執寶瓶。
二萬梵魔妻手執寶縷侍菩薩母。又瑞應本
起經云。菩薩本知母人之徳。不堪受其禮。故
因其將終而從之生。又大善權經云。生後七
日其母薨。福應昇天非菩薩咎。又因果經云。
太子姨母摩訶波闍波提。乳養太子如母無

占相部七 此別
  述意部 勅占部 呈恭部 現相部 業
因部 同異部 校量部 百福部
述意部第一
夫至聖無方隨縁顯晦。澄神虚照。應機如響。
所謂寂滅不動感而遂通。於是降神兜率之
宮。垂像迦毘之域。家世則輪王遞襲。門望
則聖道相因。地中三千。既殊於洛邑。國朝
八萬。有逾於稽嶺。宗親藉甚孰可詳焉。縱
工之相高帝。世謂知人。若譬私陀之視
吾師。未可同日。較其優劣昇沈有異也
勅占部第二
如瑞應經云。爾時白淨王令訪得五百聰明
相師令占太子。相師言。是王之子乃是世間
之眼。猶如眞金有諸相好極爲明淨。若當出
家成一切種智。若在家者爲轉輪聖王。領四
天下。第一之最。又白王言。有一梵仙名阿私
陀。具足五通在於香山。彼能爲王斷於疑惑。
時王心自思惟。香山途路嶮絶非人能到。當
以何方請來至此。王作念時。阿私陀仙遙知
其意。騰空而來爲王相之。王見來已喜慰不
可言。王及夫人抱太子出欲禮仙人。時仙人
止王曰。此是天人三界中尊。云何而令禮於
我耶。時彼仙人即起合掌禮太子足。王及夫
人白仙人曰。唯願善相太子。仙人相已。忽
然悲泣不能自勝。王及夫人見彼仙悲。擧身
顫怖生大憂惱。如大波浪動於小船。即問
仙人。我子有何不祥而悲泣耶。答言。太子相
好具足無有不祥。但恨我今年壽已百二十。
不久命終生無想天。不覩佛興不聞經法。故
自悲耳。若有衆生具三十二相。或生非處久
不明顯。此人必爲轉輪聖王。若三十二相。皆
得其處又復明顯。此人必成一切種智。我今
觀大王太子諸相皆得其所又極明顯。是以
決定知成正覺。仙人爲王説此語已。辯別而
退
又佛本行經云。大王我今自慨年耆根熟衰
朽老邁。當於爾時不得覩見。失此大利。是
故我今悲惋自傷。非彼不吉。即爲大王。而説
偈言
    自恨我有大顛倒 不値此當得道時
    空過一生無所聞 豈非是我失大利
    我今年老根純熟 死時將至不復&T049271;
    念此生分得遭逢 所以一喜一憂懼
    大王釋種方興盛 誕此童子福徳人
    一切諸苦逼世間 此悉能令得安樂
呈恭部第三
依佛本行經云。是時摩耶詣童子所至已。持
手抱童子頭令向仙人擬如禮拜仙人之足。
是時童子威徳力故。其身自轉足向仙人。時
淨飯王更復共扶。迴童子頭令拜仙人。童子
力故足還自轉向彼仙人。時淨飯王復迴童
子頭向仙人。還復轉足。如是至三。其阿私陀
遙見童子。是時童子放常光明照觸大地。童
子威徳端正可喜。色純黄金頭如寶蓋。鼻直
而圓修臂下垂肢節正等。無缺無減具足莊
嚴。時阿私陀即從座起。白於王言。大王莫
將童子聖頭迴向於我。何以故。彼頭不合頂
禮我足。我頭應當頂禮彼足。復唱是言。希有
希有。大人出世。最大希有。大人出世。我本
從天所聞者。即此童子眞實定是。如彼不異。
時阿私陀整理衣服。偏袒右腎右膝著地。申
其兩手抱持童子。安其頂上還復本座。本座
坐已。還下童子置於膝上
現相部第四
如佛本行經云。時淨飯王復白仙言。大師。我
意欲令我子常在。云何方便及今幼年勿使
捨我。阿私陀仙復白王言。大王。我實不能專
正決定説是方便令作障礙。時淨飯王復語
仙人。作如是言。大師善聽。我今當作種種方
便。設方便已。不令我子從今幼稚及到盛年。
不聽暫離捨我出家。阿私陀仙即問王言。大
王。今者因何事故説如是語。時淨飯王報彼
仙人阿私陀言。尊師當知。如我國内所有相
師皆語我言。若是童子在家當作轉輪聖王。
以是因縁我如是語。阿私陀仙復白王言。大
王當知。彼等相師皆大妄語。何以故。如是
勝相非是轉輪聖王之相。今此童子有百善
相八十隨形。挺特殊好分明炳著皆悉具足。
時淨飯王問仙人言。大師。何等是八十隨形
好。時阿私陀具白王言具説八十種好其文
經今依勝天王經説
故勝天王經。佛自説云。八十種好者。一無
能見頂。二頂骨堅實。三額廣平正四眉高而
長形如初月紺瑠璃色。五目廣長。六鼻高圓
直而孔不現。七耳厚廣長埵輪成就八身堅
實如那羅延。九身分不可壞。十身節堅密。十
一合身迴顧猶如象王。十二身有光明。十三
身調直。十四常少不老。十五身常潤澤。十
六身自將衞不待他人。十七身分滿足。十八
識滿足。十九容儀具足。二十威徳遠震。二十
一一切向不背他。二十二住處安隱不危動。
二十三面門如量不大不長二十四面廣而
平。二十五面圓淨如滿月。二十六無顀顇
容。二十七進止如象王。二十八容儀如師子
王。二十九行歩如鵝王。三十頭如摩陀那菓。
三十一身色光悦。三十二足趺厚。三十三爪
如赤銅葉。三十四行時印文現地。三十五指
文莊嚴。三十六指文明了不闇。三十七手文
明直。三十八手文長。三十九手文不斷。四
十手足如意。四十一手足紅白色如蓮華。四
十二孔門相具。四十三行歩不減。四十四行
歩不過。四十五行歩安平。四十六臍深厚
状如盤蛇團圓右轉。四十七手色青紅如孔
雀項。四十八毛色潤淨。四十九身毛右靡。
五十口出無上香身毛皆爾。五十一脣色
潤如頻婆菓。五十二脣潤相稱。五十三舌形
薄。五十四一切樂觀。五十五隨衆生意和悦
與語。五十六於一切處無非善言。五十七若
見人先與語。五十八音聲不高不下。隨衆生
樂。五十九説法隨衆生語言。六十説法不著。
六十一等觀衆生。六十二先觀後作。六十三
發一音答衆聲。六十四説法次第皆有因縁。
六十五無有衆生能見相盡。六十六觀者無
厭。六十七具足一切音聲。六十八顯現善色。
六十九剛強之人見則調伏。恐怖者見即得
安隱。七十音聲明淨。七十一身不傾動。七
十二身分大。七十三身長。七十四身不染。七
十五光遍身各一丈。七十六光照身而行。七
十七身清淨。七十八光色潤澤猶如青珠。七
十九手足滿。八十手足徳字。依佛説寶女經
云。於是寶女問世尊曰。如來有三十二大人
之相。前世宿命行何功徳。而致是相遍布于
體。佛告寶女。吾往古世行無量徳。合集衆行
由得是相遍于身體。今粗擧要。如來之相足
安平立。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堅固勸助而不
退轉。未曾覆蔽他人功徳故
如來手足而有法輪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興
設若干種種施故。如來至眞指纖長好大人
相者。乃往古世別説經義。救護衆生令無患
故。如來手足生網鞔理大人相者。乃往古
世未曾破壞他人眷屬故。如來手足柔軟微
妙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而以慧施若干種衣
細軟服故。如來而有七合充滿大人相者。乃
往古世廣設衆施供諸乏故。如來之膝至正
無節&T050509;踢如鹿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奉受經
典不違失。故如來之身其陰馬藏大人相者。
乃往古世謹愼己身遠色欲法。故如來之身
頬車充滿猶如師子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廣
修淨業修行備故
如來至眞常於胸前自然卍字大人相者。乃
往古世蠲除穢濁不善行故。如來*肢體具足
成就大人相者。乃往古世施以無畏安慰人

如來手臂長出於膝大人相者。乃往古世人
有作事佐助勸故
如來身淨而無瑕疵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奉
行十善無厭足故
如來腦戸充滿弘備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其
有病者施若干種藥瞻視療故
如來師子出大人相者。乃往古世殖衆徳
本具足備故
如來具四十齒白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志性
等仁於衆生故
如來牙齒無有間疏大人相者。乃往古世
人諍鬪令和合故
如來頬牙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則以微妙
可之物而施與故
如來清白美好髮眉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善
自護己身口心故
如來廣長舌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出言至誠
護口之過故
如來亹亹大人相者。以無量福供養究竟。心
行仁和與衆生願使得覆蓋故
如來梵聲哀戀之音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言
語柔和與衆人言護口節辭。無央數人聞其
所語無不悦故
如來瞳子如紺青色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常
以慈目察衆人故
如來之眼如月初生大人相者。乃往古世無
麁暴志心性和順故
如來眉間白毫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咨嗟歌
誦閑居之徳衆行故
如來頂上肉髻自然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奉
敬賢聖禮尊長故
如來肌體柔軟妙好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心
念合集法品藏故
如來身形紫磨金色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多
施衣服臥具床故
如來之體一一毛生大人相者。乃往古世離
於集會衆閙處故
如來之毛上向右旋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尊
敬於師受善友教稽首從故
如來頭髮如紺青色大人相者。乃往古世愍
傷群黎不以刀杖而加害故
如來之身平正方圓無有阿曲大人相者。乃
往古世己身衆生勸化安之令定意故
如來之脊如大鉤鎖善有威曜巍巍之徳大人
相者。乃往古世爲諸正覺興立形像繕修壞
寺。其離散者勸使和合。施無畏懼。其諍訟者
化令相順故
汝欲知之。吾往世時行於無量不可計會衆
徳之本故。如來宿世奉行如斯。乃能致此三
十二大人之相也
如第二十二梵聲相中。依新婆沙論云。如來
梵聲相。謂佛於喉藏中有妙大種。能發悦意
和雅梵音。如羯羅頻迦鳥。乃發深遠雷震之
聲。如帝釋鼓。如是音聲具八功徳。一者深
遠。二者和雅。三者分明。四者悦耳。五者入
心。六者發喜。七者易了。八者無厭
大智度論云。如來有梵聲相。如梵天王五種
聲而從口出。一甚深如雷。二清徹遠聞聞者
悦樂。三入心敬愛。四諦了易解。五聽者欲聞
無厭。菩薩亦有如是五種聲從口中出。迦陵
毘伽聲相可愛如天鼓音深遠
又新婆沙論問。相是何義。答標幟義是相
義。殊勝義是相義。祥瑞義是相義。問何故丈
夫相唯三十二不増不減耶。脇尊者説曰。若
増若減。倶亦生疑不違法相。説有三十二者。
世間共許。是吉祥義。數不増減。若三十二相
莊嚴佛身則於世間最勝無比。若當減者便
力闕少。若更増者則爲雜亂。皆非殊妙。故
唯爾所三十二丈夫相也
又智度論問。是三十二相三業之中何業種
耶。答曰。是意業非身口業。是意業利故。又六
識中是意識種非五識。以五識不能分別故」
問曰。是三十二相幾時能成種。答曰。極遲百
劫。極疾九十一劫。釋迦牟尼菩薩九十一大
劫行辨得三十二相。如經中言。過去久遠有
佛名弗沙。時有二菩薩。一名釋迦牟尼。一名
彌勒。弗沙佛欲觀釋迦牟尼菩薩心純熟未。
即觀見之。知其心未純熟。而諸弟子心皆純
熟。又彌勒菩薩心已純熟。而弟子未純熟。是
時弗沙佛如是思惟。一人之心易可速化。衆
人之心難可疾治。如是思惟竟。弗沙佛欲使
釋迦菩薩疾得成佛。上雪山上入寶窟中入
火禪定。是時釋迦菩薩作外道仙人上山探
藥。見弗沙佛坐寶窟中入火禪定放大光明。
見已心生歡喜信敬。翹一脚立叉手向佛。一
心而觀目未曾瞬。七日七夜。以一偈讃佛
    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界所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
七日七夜諦觀世尊目未曾瞬。超越九劫。於
九十一劫中得阿耨菩提。釋迦菩薩貴其心
思不貴多言。若更以餘偈讃佛心或散亂。是
七夜以一偈讃佛
問曰。何故釋迦菩薩心不純熟而弟子純熟。
彌勒菩薩自心純熟而弟子不純耶
答曰。釋迦菩薩饒益衆生心多自爲身少故。
彌勒菩薩多爲己身少爲衆生故
業因部第五
如得無垢女經云。佛言。菩薩成就四法得三
十二丈夫相。何等爲四。一把金散佛或散浮
圖。二常以香油塗如來塔。三種種華香伎樂
布施。四眷屬相隨供養和上阿闍梨等。爾
時世尊。而説偈言
    把金散浮圖 香油塗佛塔
    施以華香樂 敬心供養師
    行如是四法 得三十二相
    端正甚奇妙 一切功徳具
菩薩成就四法得八十種好。何等爲四。一種
種妙衣莊嚴法座。二供養他人心不生倦。三
於法師所不作鬪亂。四教諸衆生修菩提行。
爾時世尊。而説偈言
    妙衣嚴法座 供養他不倦
    教衆生菩提 易得八十好
    菩薩修行此 四種功徳故
    常於一切時 有勝相莊嚴
同異部第六
如新婆沙論。問八十隨好爲在何處。答在諸
相間。隨諸相轉。莊嚴佛身令極妙好。問相與
隨好不相障奪耶。答不爾。相與隨好更相顯
發。如林中華顯發諸樹。佛身如是相好莊嚴。
又如金山衆寶雜飾
問菩薩所得三十二相。與輪王相有何差別。
答菩薩所得四事勝。一熾盛。二分明。三圓滿。
四得處。復有五事勝。一得處。二極端嚴。三文
像深。四隨順勝智。五隨順離染
校量部第七
佛阿毘曇經云。以一千阿僧祇世界衆生所
有功徳。成佛一毛孔。如是成佛一毛孔功徳
遍如來身毛孔功徳成佛一好。如是成就八
十種好功徳。増爲百倍。乃成如來身上一相
所。成就三十二相功徳。増爲千倍。乃成如來
額上一白毫相。以一千毫相功徳。増爲百倍。
乃成如來一頂骨相。一切飛天所不能見頂。
如是不思議清淨功徳聚成就佛身。是故如
來於天人中最爲尊勝
百福部第八
依優婆塞戒經云。佛言。菩薩修一一相。以百
福徳而爲圍繞。修心五十具心五十。是則名
爲百種福徳。善男子。一切世間所有福徳。不
及如來一毛功徳。如來一切毛孔功徳。不如
一好功徳。聚合八十種好功徳不如一相功
徳。一切相功徳不如白毫相功徳。白毫相功
徳復不及無見頂相功徳。是故如來成就具
足無量功徳。是三十二相。即是大悲之果報」
又新婆沙論。問如契經説。佛一一相百福莊
嚴。何謂百福。答此中百思名爲百福。何謂
百思。謂如菩薩造作増長足善住相業時。先
起五十思修治身器令淨調柔。次起一思正
牽引彼。後復起五十思令其圓滿。譬如農夫
先治畦隴次下種子後以糞水而覆漑之。彼
亦如是。如足善住相業。有如是百思莊嚴。
乃至頂上烏瑟膩。砂相業亦復如是。由此故
説。佛一一相百福莊嚴。問何者五十思耶。答
依十業道各有五思。謂依離殺業道有五思。
一離殺思。二勸道思。三讃美思四隨喜思。
五迴向思。謂迴所修向菩提故。乃至正見亦
爾。是名五十思。有説。依十業道各起下中上
上勝上極五品善思。如雜修靜慮。有説。依十
業道各起五思。一加行淨。二根本淨。三後
起淨。四非尋所害。五念攝受。有説。縁佛一相
起五十刹那。未曾習思相續而轉。問如是百
福一一量云何。有説。若業能感轉輪王位。於
四大洲自在而轉。是一福量。有説。若業能感
天帝釋位。於二天衆自在而轉。是一福量。有
説。若業能感他化自在天王位。於一切欲界
天衆自在而轉。是一福量。有説。若業能感
大梵天王位。於初靜慮及欲天衆自在而轉。
是一福量。有説。娑訶世界主大梵天王勸請
如來轉法輪福。是一福量。問彼請佛時是欲
界繋無覆無記心。云何名福。有説。彼住梵世
欲來請時。先起如是善心。我當爲諸有情作
大饒益請佛轉法輪。爾時即名得彼梵福。此
不應理。所以者何。非未作時已成就故。如是
説者。彼請佛已還至梵宮。後世尊轉法輪時。
地神先唱。如是展轉聲徹梵宮。梵王聞已歡
喜自慶。發純淨心而生隨喜。爾時乃至成就
此福。有説。世界成時。一切有情業増上力。能
感三千大千世界。是一福量。有説。除近佛地
菩薩。餘一切有情所有能感富樂果業。是一
福量。有説。此中一一福量應以喩顯。假使一
切有情皆悉生盲。有一有情以大方便令倶
得眼。彼有情福。是一福量。復次假使一切
有情皆飮毒藥悶亂將死。有一有情令皆除
毒心得醒寤。彼有情福。是一福量。復次假
使一切有情皆被縛録臨當斷命。有一有情
倶令解脱一時得命。彼有情福。是一福量。復
次假使一切有情壞戒壞見。有一有情能令
倶時戒見具足。彼有情福。是一福量。評曰。如
是説所説皆是純淨意樂方便。讃美菩薩福
量。然皆未得其實。如實義者。菩薩所起一一
福量無量無邊。以菩薩三無數劫積集圓滿
諸波羅蜜多已。所引思願極廣大故。唯佛能
知。非餘所測。如是所説廣大量福。具足滿百
莊嚴一相。展轉乃至三十二相皆具百福。佛
以如是三十二百福莊嚴相及八十隨好。莊
嚴其身。故於天上人中最尊最勝
游學部八 此別
四部
  述意部 召師部 捔力部 校量部
述意部第一
竊聞一切種智號悉達多。樹自三祇之初。獨
高百劫之末。總法界而爲智。竟虚空以作
身。然身無不在量。極規矩之外。智無不爲用。
絶思議之表。不可以人事測。豈得以處所論。
將啓愚夫之視聽。須示聖人之影迹。或復示。
居外道。或復現作童蒙。應同類而誘凡。隨
異形而化物。然後稱無上士號天中天。良由
愚智潜通凡聖難測。不思議徳而功莫大焉
召師部第二
如佛本行經云。時淨飯王知其太子年已八
因果經云
年至七歳
即會百官群臣宰相而告之言。卿
等當知。今我化内誰最有智。智能悉通堪爲
太子作師。諸臣報言。大王當知。今有毘奢婆
蜜多羅。善知諸論最勝最妙。如是大師堪教
太子已下
略述
王即遣召而告之言。尊者大師。能
教我太子一切技藝諸書論不。時蜜多報言。
大王。謹依王命。我今堪能心生歡喜。即嚴
五百釋。種童子前後左右。別有無量無邊童
男童女。隨從太子將昇學堂。時彼大師遙見
太子。威徳力故不能自禁遂使其身從<#0350_17/>座忽
起。屈身頂禮於太子足。禮拜起已。四面顧視
生大羞慚。時蜜多羅生慚愧已。於虚空中有
一天子。名曰淨妙。從兜率宮共於無量無邊
最大諸天神王而常守護太子。在彼虚空。隱
身不現。而説偈言
    世間諸*技藝 及餘諸經論
    此人悉能知 亦能教示他
    是勝衆生者 隨順世間故
    往昔久習來 今示從師學
    出世所有智 諸諦及諸力
    因縁所生法 生已及滅無
    一念知彼等 名色現不現
    猶尚能證知 況復諸文字
爾時天子説此偈已。以種種華散太子上。即
還本宮。爾時太子即初就學。將好最妙牛頭
栴檀作於書版。純用七寶莊嚴四縁。以天
種種殊特妙香塗其背上。執持至於毘奢蜜
多羅阿闍梨所。而作是言。尊者闍*梨教我
何書下太子
廣爲説書
或復梵天所説之書今婆羅門書正
有十四音是
佉盧瑟吒
隋言
驢脣
富沙迦羅仙人説書隋言
阿迦羅書

&MT02774;伽羅書隋言
吉祥
邪寐亡毘
尼書隋言大
秦國書
鴦瞿梨
隋言
邪那尼迦書隋言
馱書
娑伽羅書隋言
牸牛
羅婆尼書隋言
樹葉
波流沙書隋言
惡言
父與書
多荼書隋言
起尸
陀毘荼國書隋云南
天竺
脂羅低書

度其差那婆多書隋言
右旋
優波伽書隋言
嚴熾
僧佉
隋言
等計
阿婆勿陀書隋言
&T072933;盧摩書隋言
耶寐奢羅書隋言
阿陀羅多書鳥場
邊山
西瞿耶
尼書
珂沙書
脂那國書
摩那書

茶叉羅書
毘多悉底書富數波書
提婆書那伽書夜叉書
乾闥婆書
天音
阿脩羅書不飮
迦婁羅書金翅
緊那羅書

摩睺羅伽書
彌伽遮迦書諸獸
迦迦婁
多書
浮摩提婆書地居
安多梨叉提婆書
欝多羅拘盧書須彌
逋婁婆毘提呵書須彌
烏差婆書膩差波書娑伽羅書
跋闍
羅書
梨伽波羅低犁伽書
毘棄多書
&T072933;浮多書未曾
奢娑多羅跋多書如伏
伽那那
跋多書
優差波跋多書
尼差波跋多書
波陀梨佉書毘拘多羅波陀那地書從二増
*邪婆陀輸多羅書十句
已上
茶婆哂尼書

梨沙耶婆多波恀比多書諸山
苦行
陀羅尼卑
叉梨書
伽伽那卑麗叉尼書觀虚
薩蒲沙地
尼山陀書一切藥
沙羅僧伽何尼書
薩婆
婁多書一切
種音
爾時太子説是書已。復諮蜜多阿闍*梨言。此
書凡有六十四種。未審尊者欲教我何書。是
時多羅聞於太子説是書已。内心歡喜悦豫
熙怡密懷私慚。折伏貢高我慢之心。向於太
子。而説偈言
    希有清淨智慧人 善順於諸世間法
    自己該通一切論 復更來入我學堂
    如是書名我未知 其本悉皆誦持得
    是爲天人大尊道 今復更欲覓於師
夫神理無聲。因言辭以寫意。言辭無跡。縁
文字以圖音。故字爲言蹄。言爲理筌。音義
合符不可偏失。是以文字應用彌綸宇宙。雖
跡繋翰墨而理契乎神。昔造書之主。凡有三
人。長名曰梵。其書右行。次曰佉盧。其書左
行。少者蒼頡。其書下行。梵佉盧居于天竺。黄
史蒼頡在於中夏。梵佉取法於淨天。蒼頡因
華於鳥跡。文書誠異傳理則同矣。仰尋先覺
所説有六十四書。鹿輪轉眼筆制區分。龍鬼
八部字體殊式。准梵及佉盧爲世勝文。故天
竺諸國謂之天書。西方寫經同祖梵文。然三
十六國往往有異。譬諸中土猶有篆&MT03247;之變
體乎。安蒼頡古文沿世代變。古移爲&MT03247;&MT03247;
爲篆。篆改成隷。其轉易多矣。至於傍生八體。
則有仙龍雲芝。二十四書則有楷奠鍼灸名
實雖繁爲用益尠。然原本定義。則體備於六
文。適時爲敏則莫要於隷法。東西之書源亦
可得而略究也
又佛本行經云。時淨飯王復集群臣言。何處
有師最便武技教我太子。諸臣報王。此處有
釋名爲善覺。其子名羼提提婆隋言
忍天
堪教太
子兵戎法式。其所解知一切凡有二十九種。
善巧妙術已下略
而不述
忍天白王。臣甚能教。王爲
太子欲遊戲故造一園苑。名曰勤劬。是時太
子入彼苑内游戲。或令按摩。時彼五百釋種
臣悉爲其兒。古先一切書典教於太子。及自
釋子亦如是教。又復世人積年累月。所學問
者或成不成。太子能於四年之中。及餘釋種
皆悉學得。通達無礙一切自在。是時忍天即
爲太子。而説偈言
    汝於年幼時 安庠而學問
    不用多功力 須臾而自解
    於少日月學 勝他多年歳
    所得諸*技藝 成就悉過人
爾時太子生長王宮。孩童之時游戲未學。年
滿八歳出問詣師入於學堂。從蜜多及忍天
所二大尊邊。受讀諸書并一切論兵戎雜術。
經歴四年至十二時。種種技能遍皆渉獵。
既通達已。隨順世間悦目適心。曾於一時在
勤劬園遨游射戲。自餘五百諸釋種童子。亦
各在其自己園内嬉戲。時有群雁行飛虚空。
是時童子提婆達多彎弓而射即著一雁。其
雁被射帶箭遂墮悉達園中。時太子見彼雁
帶箭被傷墮地。見已兩手安徐捧取已。跏趺
安雁膝上。以妙滑左手&T016254;持右手拔箭。即以
蘇蜜封其瘡。是時提婆遣使來語太子言。
我射一雁墮汝園中。宜速付來不得留彼。是
時太子報使人言。雁若命終即當還汝。若不
死者終不可得。時提婆達復更重遣使人語
言。若死若活決須相還。我手於先善功射
得。云何忽留。太子報言。我已於先攝受此雁。
所以然者。自我發於菩提心來。我皆攝受一
切衆生。況復此雁。而不屬我。以是因縁即便
相競。聚集諸釋宿老智人判決此事。是時有
一淨居諸天。變化作老宿長者。入釋會所而
作是言。誰養育者即是攝受。射著之者即是
放捨。時彼諸釋宿老諸人一時印可。高聲唱
云。如是如是。如仁者言。此是提婆達多童子。
共於太子最初搆結怨讎因縁
捔力部第三
如因果經云。太子至年十歳。與兄弟捔力。與
萬眷屬將欲出城。于時有一大象。當城門住。
諸人皆不敢前。提婆達多以手搏頭即便躄
地。難陀以足指挑擲著路傍。太子以手執象。
擲著城外。還以手接不令傷損。象又還蘇。時
諸人民歎未曾有。深生奇特。四遠人民百千
萬億皆集來看。園中有七重金鼓銀鼓鍮石
銅鐵等鼓。各有七牧。提婆達多最先射之。
徹三金鼓。次及難陀亦徹三鼓。太子嫌弓弱。
取庫内祖王一良弓。無能張者。太子在坐以
手拼弓。聲悉聞城内。百千國人及虚空天
子。擧聲嗟嘆。以放一箭徹過諸鼓。然後入地
泉水流出。又徹過大鐵圍山
又佛本行經云是時太子所射之箭。天主帝
釋從虚空中秉執。將向三十三天。至天上已。
爲此箭故於彼天中建立箭節。常以吉日諸
天聚集。以諸香華供養此箭。乃至於今。諸天
猶有此箭節日。又太子執箭一射。便穿七鐵
猪。過七鐵猪已。彼箭入地至於黄泉。其箭
所穿入地之處。即成一井。於今人民常稱箭
井。又太子共諸釋種相撲。並皆臥地其體不
傷。又一切釋種。一時共撲太子。太子以手觸
彼皆悉倒地。爾時彼釋及諸看衆。皆生奇特
之心。於上虚空。無量諸天。同以一音。而説偈

    十方一切世界中 所有勇健諸力士
    悉皆力敵如調達 不及太子聖一毛
    大人威徳力無邊 暫以手觸皆倒地
    聖者威神力廣大 汝等云何欲比方
    假使不動須彌山 大小鐵圍甚牢固
    并及十方諸山等 一觸能碎如微塵
    鐵等強鞭金剛珠 及以諸餘一切寶
    大智力能末如粉 況復撲此少力人
爾時諸天説此偈已。將諸種種天華散太子
上。於虚空中隱身不現。時淨飯王知其太子
所有技能。皆悉勝彼一切諸人。自既眼見踊
躍喜歡。勅喚白象瓔珞莊飾。令太子乘。將入
城内。從城門出。是時提婆城外而入。見此白
象而問人言。此象誰許。欲將何處。其人報言。
欲將出城。擬悉達乘欲入城内。提婆達以妬
嫉故。便以左手執於象鼻。右手築額一下倒
地。宛轉三匝遂即命終。白象臥地塞彼城門。
衆人往來不通出入。道路填塞。不能得行。
復有童子。名曰難陀。相續而來。問知事已。即
以右手執彼象尾。牽取離門可行七歩許。太
子復問。誰牽離門。衆人言。難陀。太子言。善
哉難陀。作事善也。太子思惟。彼等二人雖能
示現其自氣力。但此象身甚太麁壯。於後
壞爛臭熏此城門。以左手擧象。以右手承。從
於空中擲置城外。越七重牆度七重塹。既擲
過已。離城可有一拘盧奢。而象墮地即成大
坑。乃至今者諸人相傳。名於此處爲象墮坑。
即此是也。爾時無量百千衆生。一時唱言。希
有奇特。未曾聞見。而説偈言
    調達築殺白象已 難陀七歩牽離門
    太子手&T016254;在虚空 如以土塊擲城外
集一切福徳三昧經云。爾時毘耶離大城有
大力士。名曰淨威徳。成就大力。閻浮提中所
有衆生。無有等者。聞沙門瞿曇成就十力那
羅延身。復作是念。我當往觀沙門瞿曇。何如
我也。即往佛所。初覩如來得大信樂。禮如來
足一心觀佛。世尊知已。心欲降伏。即告目連。
汝往取吾昔菩薩時。爲妙瞿夷釋種捔力時
箭。目連白佛。不知何處。爾時世尊。從右足放
光。照遍三千世界之下大金剛輪。箭在彼堅
住。佛告目連。汝見箭不。目連白言。已見。佛
告目連。汝取持來。時大目連即下至彼如屈
申臂頃。一切大衆皆見其去。即便持來授與
如來。佛言。此父母生力非神通力。若以神通
之力。是箭即過無量無邊諸佛世界
校量部第四
如集一切諸功徳三昧經云。佛告目連。如一
切四天王中。一切天子力。等一天王力。十
天王力等三十三天中一天子力。一切三十
三天中天子力。等一帝釋力。十帝釋力等焔
摩天中一天子力。一切焔摩天中天子力等
一焔摩天王力。十焔摩天王力等一兜率陀
天中一天子力。一切兜率陀天中天子力等
一兜率陀天王力。十兜率陀天王力等一化
樂天中一天子力。一切化樂天中天子力等
一化樂天王力。十化樂天王力等他化自在
天中一天子力。一切他化自在天中天子力
等一他化自在天王力。十他化自在天王力
等一魔天中一天子力。一切魔天中天子力
等一魔王力。十魔王力等半那羅延力。十半
那羅延力等一那羅延力。十那羅延力等一
大那羅延力。十大那羅延力等一百劫修行
菩薩力。十百劫修行菩薩力等一千劫修行
菩薩力。如是已下展轉十重加之。乃至十
千千千萬劫修行菩薩力等一無生法忍菩薩
力。十無生法忍菩薩力等一十地菩薩力。十
十地菩薩力等一最後身菩薩力。是故目連。
菩薩成就如是力故。生便即能行於七歩。若
此世界佛不持者。便壞不住。何以故。菩薩
當其生已行七歩時。此界大地縱廣六十千
由旬。菩薩生已。當下足時。便當都沒。深百千
由旬。還擧足時。復當涌出百千由旬。以佛持
故。令是世界不動無壞衆生無惱。最後身菩
薩。始初生時。則便具有如是力。假使一切世
界衆生。悉得具足垂成菩提。菩薩之力補於
如來處非處智力。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乃
至算數譬喩不能及。得具如是十種之力。名
爲如來應正。遍覺。此中不明菩薩通力。若
用通力。能以恒沙世界。置於足指一毛端上。
擲過無邊恒沙世界。如是往來。不令衆生有
於苦惱。如是神力。不可稱量。不可數知。若當
如來盡現通力者。汝等聲聞尚不能信。況餘
衆生。爾時淨威力士聞説菩薩父母生力。聞
己驚怪身毛皆竪。生希有心憍慢皆滅。歸依
三寶發無上心
法苑珠林卷第九









法苑珠林卷第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千佛篇第五之三
◎<#0353_9/>納妃部第九 此別
六部
  述意部 灌帶部 求婚部 疑謗部 胎
難部 神異部
述意部第一
夫法身無形隨應而現。機縁萬途故化迹非
一。或離欲而受道。或處染而現權。若不示其
納妃。凡識謗非人種。雖示五欲之境。不
一心之志。故歴王城之四門。衰老病死之八
苦。乃自嗟曰。人生若此。在世何堪。脱屣尋眞
其於斯矣。故維摩經曰。先以欲拘牽後。令
入佛道也
灌帶部第二
依因果經云。太子年大。父王勅下餘國。却後
二月八日灌太子頂。皆可來集立爲太子。勅
既至已。諸國王及群臣等。至時並皆雲集。看
立太子放大鴻恩
長安西明寺道宣律師者。徳鏡玄流。業高清
素。精誠苦行。畢命終身。早得從師。五十餘
年。栖遑問道。志在住持。但一事可觀。資成三
寶。緝綴儀範百有餘卷。結集高軌。屬有深
旨。粤以大唐乾封二年仲春之節。身在京師
南清宮故淨業寺。逐靜修道。年至桑楡。
氣力將衰。專念四生。又思三會。忽以往縁
幽靈顧接。病漸瘳降。勵力虔仰。遂感冥應。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