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經律異相 (No. 2121_ 寶唱等集 ) in Vol. 53

[First] [Prev+100] [Prev]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經律異相卷第九外化菩薩部第
 梁沙門僧旻寶唱*等*集 
  文殊變金光首女令成醜壞一 文殊現
身諸刹取鉢弘教二 普賢誓護五種法
師三 淨精進化功徳財久忍衆苦四 
樹提摩納手出龍象五 普施求珠降伏
海神以濟窮乏六 重勝王與女人一處
爲阿難所譏七 大薩他婆渡海船壞殺
身濟衆八 端坐山中鳥&MT01786;頂上子未
能飛終不捨去九 入海採珠以濟貧
苦十 坐海以救估客十一 從地
出現長舌相十二 牧牛小兒善説
若義弘廣大乘十三
文殊變金光首女令成醜壞
上金光首與長者子畏聞。倶在遊觀園散花
燒香莊嚴伎樂。時彼女人觀長者子意以爲
足。文殊師利法云
濡首
化此女身應時終亡。顏
色變惡。眼耳鼻口膿血流出。身體&T028433;爛不可
復視。青蝿飛來周匝共食。時長者子見此女
身變壞如是。怖懅不安欲求自歸濟脱是患。
當從何所而免斯苦。時文殊師利童眞威神。
令園樹木自然出讃。時長者子聞樹讃頌。歡
喜踊躍善心即生。以衣裓盛女人死屍棄叢
樹間而捨之去。於是世尊欲以開化彼長者
子。從身放光其明普照摩竭國界。長者子見
如來威神巍巍。心生歡喜。其天帝釋則在前
立。見長者子而歎之曰。年少善縁。獲得福
利。乃能見佛。時彼年少聞此勸讃。即與天
帝倶詣佛所。帝釋天意。華用與年少言。可取
此華散如來上。散已稽首佛足前住白言。
自歸佛及法聖衆。有放逸女上金光首。實與
戲樂詣遊觀園。則於今日顏貌變惡即時壽
終。捨諸一切宗室眷屬。發大恐懼。將無國王
推問之耶。佛言且止。時上金光首。見長者子
以蒙開化。隨從律教。即與伎樂往詣佛所。
稽首佛足退住一面。時文殊師利謂長者子
曰。爲識此姉不。答云。已知之矣。又問。云何
知乎。於是長者子報文殊師利。而説頌曰。色
者如聚沫。痛痒泡起頃。幻想如野馬。吾曉知
如是。佛告阿難。文殊師利乃往古世勸化此
女使發道意。吾本前世而勸化之使發道意。
上金光首過九十二百千劫。當得作佛。號寶
光明。長者子當爲菩薩。名徳光耀。其復作
佛。未滅度時。授徳光燿菩薩之決。乃般泥洹
號曰持&T024975;出大淨
門經
文殊現身諸刹取鉢弘教
有二百天子發菩薩心。而未堅固皆欲墮落。
各自念言佛法難得。我等今定不學菩薩。不
如取羅漢辟支佛而般泥洹。佛知是人可成
菩薩。而意中退。佛便化作一迦羅越。持百味
飯滿鉢到佛前。而便作禮以鉢上佛。佛即受
鉢。文殊師利白言。世尊。當故報恩。舍利弗
疑即便問佛。佛即以鉢捨地。其鉢便下沒過
諸刹。直過七十二恒沙等刹土。名曰漚
沙。其佛號曰光明王。今現在世。其鉢於彼
佛刹住止空中亦無持者。鉢所過諸佛刹。其
佛侍者皆問於佛。佛答上方有佛號釋迦文。
鉢從彼來。救護墮退菩薩意耳。佛語舍利弗。
行求鉢來。舍利弗即承佛威神。自以慧力以
萬三昧過萬佛刹都不見鉢。從三昧起還白
佛言。求之不見。復遣目連亦復不見。須菩提
等五百尊者悉不能見。彌勒菩薩又不能見。
令文殊師利求鉢。文殊師利不起于坐即入
三昧。以其右手指地下。行過諸佛刹莫不聞
知。所過刹土皆爲震動。凡諸刹土皆見文殊。
過七十二恒河沙。其臂上毛一一毛間有
億百千光明億百千蓮華。一蓮華上有坐菩
薩。悉歎釋迦文佛功徳聲聞菩薩及以佛土。
時釋迦文放足下光明。照下方過七十二恒
河沙等刹。見其光明悉得摩仳低三昧。文
殊師利以右手取鉢。與無央數菩薩倶來。鉢
在手中作禮授鉢。佛謂舍利弗。今爲汝説過
去劫事。往昔有佛。號勇莫能勝。有比丘僧。
名曰慧王。持鉢入惟致國中分衞。得百味飯。
爾時有尊者子名離垢王。爲乳母所抱。在城
門上。其兒遥見比丘。而從抱下便往趣之。求
其飮食。比丘即以蜜餅授之。其兒則食知味
甘美。隨比丘行不顧乳母。便隨至勇莫能勝
佛所。爲佛作禮而坐一面。比丘以所持鉢食
與是小兒令其上佛。兒便授佛。佛食隨滿。以
是遍八萬四千比丘及菩薩萬二千人。各各
皆飽。其兒所持食猶無減損。佛以威神令兒
歡喜。因從比丘受五戒法發菩提心。兒父母
求子爲佛作禮。子白父言。我今已得入菩薩
法。願作沙門。父母即聽。吾等亦爲發心從汝。
佛言。慧王比丘文殊師利是。其時兒者我身
是也。如我身等不可稱數。阿僧祇刹土諸佛。
悉爲文殊師利之所發動。我等悉蒙文殊師
利之恩。其二百天子即時自念。釋迦文佛爲
文殊師利之所發意自致成佛。我等何爲懈
怠。用是念故其心則堅出阿闍世
王經上卷
普賢誓護五種法師
普賢菩薩。以自在神通威徳名聞。與大菩薩
不可稱數從東方來。所經諸國普皆震動。雨
寶蓮華作衆伎樂。又與無數八部鬼神等大
衆圍繞。禮釋迦牟尼佛。白佛言。我於寶威
徳上王佛國。遥聞此娑婆世界説法華經共
來聽受。唯願世尊當爲説之。佛告普賢。若有
善男子女人。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當得是
法華經。普賢菩薩言。若有行立懃誦此經思
惟此經。若人於此經有所忘失一句一偈。大
菩薩衆倶詣其所。而自現身供養守護安慰
其心。亦爲供養法華經故還令通利。見者
歡喜轉復精進。以見我故即得三昧及陀羅
尼。若後惡世中四衆來求索者。受持者。讀
誦者。書寫者。欲修習是法華經。於三七日中
應一心精進。滿三七日亦當現其人前而爲
説法妙法蓮華
經第七卷
淨精進化功徳財久忍衆苦
過去劫時佛號廣光明菩薩行經
離垢光
國王之子名
財功徳菩薩行經
云業首
時年十六。自恃端政而生憍
慢。初不向佛恭敬禮拜。佛即行籌誰能教化。
八萬四千菩薩無受籌者。有一菩薩名淨精
進。言。我能。即時大千六反震動。便往王門
立。王子見之惡言訾毀。以土坌面。刀杖瓦石
而加其身。菩薩爾時不瞋不去心不疲厭。經
一千年受如是苦。過二萬歳乃得至彼第二
門下。八萬四千年七日未滿方得至其第七
門下。爾時王子見是菩薩便作是言。道士今
來何所求索。即於菩薩生不思議心。云何是
人。終經爾時多受衆苦。而心不厭。爾時菩
薩知王子心已自調伏。即便説偈令往詣佛。
爾時王子即捨王位。在佛法中出家聽法如
法而住得無生忍。爾時淨精進者我身是也。
財功徳者即彌勒是出大集經第二十六卷又出調
伏王子道心經菩薩行經大同
樹提摩納手出龍象
樹提摩納。在寶藏佛前。右膝著地長跪叉手。
前白佛言。世尊。我今發無上菩提心成就善
根。於三乘法若我所顧得己利者。令我兩手
自然而出白色龍象。佛神力故其兩手中即
出龍象。其色純白七處到地。見是事已告言。
龍象汝等。今者可昇虚空去此。不遠遍雨此
界八徳香水。覺悟此界一切衆生。若有衆生
得遇一渧。聞其香氣悉斷五蓋。所謂婬欲瞋
恚睡眠掉戲疑。是時龍象在虚空中。周遊速
疾猶如力士善射放箭。是二龍象所作諸事
悉成就已。復還來至摩納前住。時樹提見之
心大歡喜出樹提摩納發
菩提誓願經
普施求珠降伏海神以濟窮乏
昔者菩薩從四姓生。墮地即曰。衆生萬禍吾
當濟之。無明無法吾當除其盲聾令之聞見
衆聖明範。九親驚曰。未聞孩幼而能言。斯
將非天龍鬼神之靈乎。當卜之焉。答曰。吾爲
上聖之所化。懷普明之智。非彼衆妖愼無疑
矣。言畢即默。親曰。兒有乾坤弘潤之志。將
非凡夫乎。名曰普施。年至十歳。佛諸典籍流
俗衆術靡不貫綜。辭親濟衆布施貧乏。親曰。
吾有最富之上名也。爾可恣意。對曰。不足乞
作沙門。垂賚法服應器錫杖以斯濟衆。父母
聽之。周旋教化經一大國。國有豪姓亦明衆
書。覩其儀容普施心性惔怕淨若天金。有上
聖之表。將爲世雄。謂普施曰。吾有陋女願給
箕箒。答口。大善。須吾還也。即附載度海上岸
入山。到無人處遥覩銀城。宮有毒蛇繞城七
匝。體大百圍擧首相看。普施念曰。斯有害
心吾當興慈。蛇毒即滅垂首而眠。登首入城。
城中天神覩之。欣豫曰。久服聖徳今來翔茲。
誠吾心願。留三旬。普施以事委付近臣。身
受供饌。時供養畢以明月眞珠一枚送之。
珠明四万里。志願若發衆寶滿足。若後得
佛願爲弟子。普施曰可。即復前行。覩黄金城
毒蛇圍城十有四匝。巨躯倍前擧首數丈。普
施復入慈定蛇即垂首。登之入城。中有天人
相見歡喜曰。久服靈耀翔茲甚善。願留百八
十日。吾所供養。過是辭退。天人復以神珠一
枚送之。明耀二十萬里。志之所願衆寶滿
中。若子得道願爲弟子神足無上。即復前進
覩琉璃城。又有毒蛇躯以繞城二十一匝。
首瞋目當彼城門。復生慈定誓濟衆生。毒歇
垂首登之入城。天人欣喜如前。請留三時。願
供所志期竟辭退。又送神珠明耀百六十
里。珠之所在衆寶尋從。滿其明内在志所欲
無求不獲。子得正覺願爲弟子有最明之智。
曰必獲爾願。普施得珠反其舊居。海諸神
僉會議曰。吾等巨海唯斯三珠爲吾榮華。道
士悉得。吾等寧當都亡諸寶不失斯珠。海神
化爲凡人。當普施前曰。吾聞仁者獲世上寶。
可得觀乎。即以示之。神搏手奪取。普施曰。
吾歴險跨海乃獲斯寶欲濟困乏。反爲斯神
所見奪乎。曰爾還吾珠不者吾竭爾海。神
曰。巨海深廣孰能盡之。天勸作風。普施曰。
吾於錠光佛前。願得道力反覆衆海。指擢須
彌震天地移諸刹。佛從吾志。吾今得之矣。
今爾鬼物絲髮之力。焉能遏吾正眞之勢乎。
即併兩足摽渫海水投鐵圍外。遍淨天曰。吾
昔於錠光佛前聞其志願。必爲世尊度吾等
衆生。即下助其渫水十分去八。海神怖曰。斯
水盡矣。吾居壞也。即還其珠。尋路布施。所
過之國無復貧民。處處諸王無不改操。以五
戒十善爲國*政法。開獄大赦。潤逮衆生遂至
得佛。普施我身是。父者即白淨王是。母者即
吾母舍妙是。時道士女今裘夷是。時銀城
中天者今阿難是。金城天者目連是。琉璃城
天者舍利弗是出度無極集第一
卷又出賢愚經
重勝王與女人一處爲阿難所譏
阿難白佛。憶念我昔入舍衞城。見重勝王菩
薩與女人同床。我謂犯穢心用惟慮得無異
人。學梵行者於如來教將無造見聞想念。發
斯語時三千大千世界六反振動。時重勝王
菩薩即自踊身住於空中。去地四丈九尺。報
阿難曰。犯禁穢者寧能踊身止虚空乎。在如
來前。阿難投身即自悔過。如何偏見求大龍
短。佛告阿難。彼女人者。乃往過去世爲重勝
王百生之偶。宿情未拔貪重勝顏。口發誓言。
重勝王若與我願得遂所娯當從其教。時重
勝王心知其念。晨朝正服入之其室。即時
頌曰
    我愚悖於欲 諸佛所不歎
    能蠲恩愛者 得佛人中上
時女喜躍。即從坐起自投于地。歸命自責伏
罪悔過。爲重勝王而歎頌曰
    吾已離諸欲 世尊之所歎
    節止恩愛著 願佛無上道
    前心之所想 今自首悔過
    傷愍諸群生 究竟發道意
爾時重勝王授彼女訣。轉此女身後九十九
劫當得作佛。號離無數百千所受如來慧上
菩薩經

大薩他婆渡海船壞殺身濟衆
釋迦牟尼佛爲菩薩時。名大薩他婆。當渡大
海惡風壞船。語衆賈人捉我頭髮手足當渡
汝等。人人捉已以刀自殺。大海水法不停死
屍。即時疾風吹至岸邊出大智論
第四卷
菩薩端坐山中鳥孺頂上子未能飛不捨去

菩薩在山。慈心端坐思惟不動。鳥孺頂上覺
鳥在頂。懼卵墜落身不移搖。捨身而行彼處
不動及鳥生翅。但未能飛終不捨去。如是自
知便説此偈
    若能辦此事 於天人中天
    能不觸嬈彼 此徳無有上
    是故彼世尊 最爲第一神
    故在道場處 功徳皆備具
    出僧伽羅
刹經上卷
入海採珠以濟貧苦
吾從無數劫以來精進求道。初無懈息自致
得佛。超越九劫出彌勒前。我念過去時國人
貧窮生怜愍心。乃欲入海求如意珠。衆人大
會望風擧帆。詣海龍王從求頭上如意之珠。
龍王聞其欲濟窮士即以珠與。時諸賈客各
採寶悉皆具足乘船來還。海中諸龍及諸
神鬼悉共議言。此如意珠海中上寶。非世俗
人所當獲者。云何損海益閻浮利。誠可惜之。
當作方計還奪其珠不可失之。時諸龍鬼晝
夜圍繞欲奪其珠。導師徳尊如意珠力不能
奪之。度海既畢。菩薩踊躍住於海邊。低頭下
手呪願海神。以珠繋頚。時海龍神因縁得便
使珠墮海。導師感激吾行入海。乘船渉難勤
苦無量乃得此寶。當救衆乏。於今海神反令
墮海。勅邊侍人捉持器來。吾卷海水令至底
泥。不得珠者終不休懈。即便卷水不惜壽命。
水自然趣悉入器中。諸海龍神見之懷懼。此
人威勢精進之力。誠非世有。水不久竭。即持
珠來辭謝還之。吾等即爾相試不圖精進力
勢如是。天上天下無能勝君。導師獲寶齎還
國中。使雨七寶以供天下莫不安隱。時導師
則我身是出生經
第一卷
坐海以救估客*十一
昔者菩薩與五百商人入海*採寶。入海數月
獲寶重載。將旋本土道逢飄風。雷電*振地水
神雲集。四周若城眼中出火波涌潅山。衆人
啼曰。吾等死矣。恐怖易色仰天求哀。菩薩愴
然心生計曰。吾之求佛但爲衆生耳。海神所
惡死屍。爲其危命濟衆。斯乃開士之尚業矣。
吾不以身血注海。惡海神之意者船人終不
被于岸。謂衆人曰。爾等屬手相持并援吾身。
衆人承命。菩薩即引刀自害。海神徳焉漂
舟上岸。衆人普濟。船人抱屍號哭曰。斯必
菩薩非凡之徒也。躄踊呼天。寧令吾等命
殞于茲。無喪上徳之士矣。其言眞誠上感諸
天。天帝釋覩菩薩之弘慈。帝釋下曰。斯至徳
菩薩將爲聖雄。今自活之。以天神藥潅其口
中。并通塗屍。菩薩即蘇忽起坐與衆相勞。
帝釋以名寶滿其舟中。千倍于前。即還本土
九親相見靡不歡悦。賙窮濟乏惠逮衆生。顯
佛經開化愚冥。其國王服菩薩徳詣禀清
化。君仁臣忠率土持戒家有孝子。國豐毒歇
黎庶歡欣。終生天上長離衆苦。菩薩累劫
精進不休遂至得佛。殺身濟衆者吾身是也。
天帝釋者彌勒是也。五百商人者今坐中五
百應眞是也出殺身濟賈人經
又出度無極集
從地踊出現長舌相*十二
時千世界微塵等菩薩摩訶薩。從地*踊出一
心合掌仰瞻尊顏。而白佛言。我等於佛滅
後。世尊分身所在國土滅度之處當廣説此
經。我等亦自欲得是眞淨大法受持讀誦解
説書寫而供養之。爾時世尊於文殊師利等
無量百千萬億舊住娑婆世界菩薩及諸聲聞
人非人等一切衆前。出廣長舌上至梵世。一
切毛孔放無量色光。皆悉遍照十方世界。衆
寶樹下師子坐上諸佛亦復如是出法華經
第六卷
牧牛小兒善説*般若義弘廣大乘*十三
昔有比丘精進持戒初不毀犯。住在精舍。所
諷誦是般若波羅蜜。有聞此比丘音聲
莫不歡喜。有一小兒始年七歳城外牧牛。遥
聞比丘誦説經聲。尋聲詣寺聽聞即解。貌大
歡喜便問比丘。答不可意。小兒反説其義甚
妙昔所希聞。比丘聞之歎此小兒。乃有智慧
非是凡人。時兒即去還至牛所。所牧牛犢散
走入山。兒尋其迹値虎被害。生長者家第一
夫人作子。夫人懷妊口便能説般若波羅蜜。
從朝至暮初不應息。其長者家素不奉法。怪
此夫人謂口妄語謂呼鬼病。卜問譴崇無能
知者。家中内外皆悉憂惶。是時比丘入城分
衞詣長者門。遥聞經聲心甚喜悦。即問長者
内中誰説深經音聲微妙。長者報言。婦得鬼
病。晝夜妄語口初不息。比丘報言。此非鬼病。
但説深經甚有義理。疑此夫人所懷妊兒是
佛弟子。長者意解。即留比丘與作飮食。日月
滿足乃産一男。又無惡露。其兒適生叉手長
跪説般若波羅蜜。夫人産已還復如本。如夢
寤已了無所識。長者集僧覩兒説經初無質
礙。是時衆僧各各一心觀此小兒。長者問言。
此爲何等。比丘答曰。眞佛弟子。愼莫驚疑。好
養育之。此兒後大當爲一切衆人作師。吾等
悉當從其啓受。至七歳悉知微妙。與衆超絶
智度無極。諸比丘等皆從受學。經中誤脱有
短少。皆爲刪定足其所乏。兒毎出入有所
至止。輒開化人使發大乘。長者家室内外大
小五百人衆。皆從兒學發大乘意悉行佛事。
兒所教授城郭市里。凡所開發無上道意者
八萬四千。承受弟子者五百人。諸比丘聞之
意解志求大乘皆得法眼淨。佛告阿難。是時
小兒者吾身是也。時比丘者迦葉佛是也出小
兒聞
法即
解經
經律異相卷第九




經律異相卷第十隨機現身上菩薩部第
 梁沙門*僧旻寶唱*等*集 
  能仁爲帝釋身度先友人一 能仁爲婬
女身轉身作國王飴鳥獸二 釋迦
爲薩婆達王割肉貿鷹三 文殊爲少年
身化金首女四 一切妙見爲盲父母子
遇王獵所射五 曠野等爲殊形化諸異
類六 婆薮爲仙人身度六百二十萬
估客七 爲轉輪王身發願布施八 爲
國王身以眼施病人九 爲國王身治梵
志罪十 爲國王身捨國城妻子十一 
爲國王身化濟危厄十二 爲蓮花太子
身以髓施病人十三 爲王太子身出血
施病人十四
能仁爲帝釋身度先友人
菩薩爲天帝釋。志存苦空非身之相。坐則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