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經律異相 (No. 2121_ 寶唱等集 ) in Vol. 53

[First] [Prev+100] [Prev]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言。汝前世時常與他藥墮他兒胎
復有一鬼言。常有熱鐵篭。篭絡我身。燋熱懊
惱。何因受此。目連答言。汝前世時常以羅網
掩捕魚鳥
復有一鬼言。我以物自蒙篭頭。亦常畏人來
殺我。心常怖懼不可堪忍。何因故爾。答言。汝
前世時婬犯外色常畏人見。或畏其夫捉縛
打殺。或畏官法戮之都市。恐怖相續
復有一鬼問曰。我受此身。肩上常有銅瓶滿
洋銅。手捉一杓取自潅頭。擧體燋爛。如
是受苦無數無量。有何罪咎。答言。汝前
時出家爲道。僧典飮食。以一蘇瓶私著餘
處。有客道人來者不與之。去已出*蘇行與舊
僧。此*蘇是招提僧物一切有分。此人藏隱雖
與不等。由是縁故受此罪也出雜
藏經
惡鬼見帝釋形稍醜滅十四
釋提桓因在普集講堂。與玉女共相娯樂。是
時有天子白帝釋言。瞿翼當知。今有惡鬼在
尊座上。今三十三天極懷恚怒鬼轉端正顏貌
勝常。釋提*桓因便作是念。此鬼必是神妙
之鬼。往至鬼所相去不遠。自稱姓名。吾是釋
提桓因諸天之主。惡鬼轉醜可惡。稍稍
出増一阿含經
第二十七卷
鬼還鞭其故屍十五
昔外國有人死。魂還自鞭其屍。傍人問曰。是
人已死何以復鞭。報曰。此是我故身。爲我作
惡。見經戒不讀。偸盜欺詐犯人婦女。不孝父
母兄弟。惜財不肯布施。今死令我墮惡道中。
勤苦毒痛不可復言。是故來鞭之耳出譬
喩經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六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七雜獸畜
生部
 *梁沙門*僧旻寶唱*等*集 
  師子一七事 象二四事 馬三一事 牛
四事 驢五二事 狗六四事 鹿七
 銘陀八一事 狐九一事 狼十一事 
獼猴十一六事 兎十二一事 猫狸十三
二事 鼠十四一事
師子第一
  師子王爲獼猴欲捨命一 師子王有十一
勝事二 師子食象哽死木雀爲拔得蘇後
遂忘恩三 師子有二子爲獵者所殺同生
長者家得道四 師子王墮井爲野干所救
五 師子虎爲善友野干兩舌分身喪命六
 師子等十二獸更次教化七
師子王爲獼猴欲捨命
過去世有一師子王。在深山窟。常作是念。我
是一切獸中之王。力能視護一切諸獸。山中
有二獼猴。共生二子。時二獼猴問師子王。王
若能護一切獸者。我今二子以相委付。我欲
餘行求覓飮食。時師子王即便許之。獼猴留
寄二子即捨而行。是時山中有一鷲鳥王。
名利見。師子王睡。即便摶取獼猴二子處嶮
而住。師子王即寤。即白鷲言
    我今固請 見爲放之 莫令失信
    生我慚愧
鷲王答曰
    我能飛行空 無畏過汝界
    若欲護二子 爲我應捨身
師子又曰
    我今護二子 捨身如枯草
    護身而妄語 云何得稱行
説是偈已。即至高處欲捨其身。鷲王復曰
    爲他能捨身 則受無上樂
    施汝獼猴子 願王莫自害出大集經
三卷
師子王有十一勝事
師子王生住深。山大谷。方頬巨骨身肉肥滿。
頭大眼長眉高而廣。口鼻淵方齒齊而利。吐
赤白舌雙耳高上。脩脊細腰其腹不現。六牙
長尾髦髮光潤。自知氣力牙爪鋒芒。四足
據地安住巖穴振尾出聲。若有能具如是
相者。當知眞師子王。晨朝出穴嚬申欠呿。
四向顧視發聲震吼。爲十一事。一壞實非師
子詐作師子。二自試身力。三令住處淨。四使
子知處。五群輩無怖心。六睡者得覺。七諸
獸不敢放逸。八諸獸得來依附。九調大香象。
十告諸子息。十一莊嚴眷屬。凡聞師子吼。水
住深潜。陸行藏穴。高飛墮落。厩中香象
鎖斷絶失糞怖走。猶如野干。雖學師子至百
千年。終不能作師子之吼。若師子子生始三
歳則能哮吼。香山徑有師子。飛鳥走獸絶跡
不闚。一切畜生。師子爲最出涅槃經第二十
五卷又大智論
師子食象哽死木雀爲拔得蘇後忘恩

佛告目連。勇智菩薩。昔光明佛時作師子王。
吾爲梵志修於淨行。時師子王晨朝跱立
處不動。奮迅身體便大雷吼。走獸伏住飛者
墮落。然後乃起。曠野山澤案行屬界求覓群
獸。逢一象王殺而食之。脾骨哽咽死而復蘇。
告木雀。與吾挽骨。後若得食當相報恩。
木雀聞之入口盡力拔骨乃得去之。時師子
王後日求食大殺群獸。木雀在側少多求恩
師子不報。佛告目連。時師子王。以此偈報木
雀曰
    吾爲師子王 以殺爲家業
    噉肉飮其血 以此爲常饍
    汝既不自量 脱吾牙出難
    還得出吾口 此恩何可忘
爾時木雀。復以此偈。報師子曰
    我雖是小鳥 識恩不惜死
    但王不念恩 自負言誓重
    若能小寛弘 少多見惠者
    沒命終不恨 不敢有譏論
時師子王竟不報恩。捨之而去。木雀自念。吾
恩極重反見輕賎。今當追逐要伺子便。不報
恩者終不行世。在在處處終不相離。時師子
王復殺群獸恣意食之。飽便睡眠無所畏懼。
時彼木雀飛趣師子。當立額上盡其力勢喙
一眼壞。師子驚起左右顧視不見餘獸。唯見
木雀獨在樹上。時師子王語木雀曰。汝今何
爲乃壞吾目。時彼木雀以偈報之
    重恩不知報 乃復生害心
    今留汝一目 此恩何可忘
    汝雖獸中王 所行無反復
    從是各自休 莫復作縁對
師子王者今勇智菩薩是。時木雀者今目
連是出菩薩瓔珞
經第九卷
師子有二子爲獵者所殺同生長者家得道

昔者山中有兩比丘。閑居行道逮得神通。去
之不遠有一師子。産生二子養之稍大。欲行
所索。持子寄二道人。窟邊求食。或五日一還
見。與道人相近附。遂復捨行。日月轉久。後日
道人各行不在。獵師遇之意欲射之。狩迸入
林。獵師意念。此數與道人相依附。吾作道人
被服。爾乃得之。巖窟中有留袈裟法衣。獵師
著往師子所。師子謂是道人。喜共赴之。獵師
打殺剥取其皮作裘賣之。道人行還不見師
子求之不得。定意觀之知爲獵客所殺。便
以神足追而奪之。以爲坐褥恒摩娑呪願欲
令解脱。未久復坐禪。觀知趣何道。而爲中國
大長者家作雙生子。始入胞胎其母未覺。道
問。長者何所渇乏。曰吾家大富唯乏兒
子。道人語之。吾能使有兒。長者大喜爾爲蒙
恩。道人語曰。若必得子何以報恩。曰長大便
當給道人爲弟子。道人呪願而去。從是遂覺
身。後生二男相似如一。年轉八歳復來到
其家。兒有宿縁自然愛敬。道人語長者。識昔
約不。長者以本誓不得已。便以二兒各施道
人。道人將作沙彌。精進未久亦皆得道。亦恒
自坐皮上試共坐禪。觀此皮神所生。便知是
己身故皮。展轉相照便共至師前。禮足謝曰。
實蒙大恩出譬喩經
第五卷
師子王墮井爲野干所救
過去世近雪山下。有師子獸王。作五百師子
主。是師子王後時老病痩眼闇。在諸師子前
行墮空井中。五百師子皆捨離去。爾時有一
野干見師子王。作是念言。我所以得此林住
安樂飽滿肉者由師子王。今墮急處云何當
報。時此井邊有渠水流。野干即曰。以脚通
水。水入滿井師子浮出。時此林神而説。偈言
    身雖自雄健 應以弱爲友
    小野干能救 師子王井難
佛言師子王者我身是。五百師子者諸比丘
是。野干者阿難出十誦律雜
誦卷第
師子虎爲善友野干兩舌分身喪命
過去世雪山下有二獸。一名好毛師子。二名
好牙虎。共爲善知識閉目相舐。是二獸恒得
濡好肉噉。去是不遠有兩舌野干。作是念。
我至二獸邊言。我與汝作第三伴。汝聽我入。
師子虎言。隨意兩舌野干噉二獸殘肉身體
肥大。作是念。是好毛師子好牙虎。共爲善
知識更相親愛。閉目相舐恒噉好肉。或時不
得必當噉我。我先方便令心別離。語師子言。
虎有惡心於汝師子。食噉皆是我力。師子言。
云何得知。兩舌野干答言。虎明日見汝時閉
目舐汝毛者當知惡相。往語虎言。師子於汝
有惡心言。有所食噉皆是我力。虎言。云何得
知。答言。明日見汝時閉目舐汝毛者當知惡
相。是二知識中。虎生畏想。是故先往師子所
言。汝於我生惡心耶。師子言。誰作是語。答
言。兩舌野干。好毛復問言。汝於我亦生惡心
耶。虎言不也。虎語師子言。汝若有是惡語者
不得共作善知識。好毛言。是兩舌野干有如
此言。云何不喜共我住耶。即説偈言
    若信是惡人 則速別離去
    當懷其愁憂 瞋恨不離心
    凡爲善知識 不以他語
    不信欲除者 若信他別離
    則爲其所食 不信兩舌者
    還共作和合 所懷相向説
    心淨言柔*濡 應作善知識
    和合如水乳 今此弊小蟲
    生來性自惡 一頭而兩
虎與師子驗事實已。共捉野干破作二分出十
誦律
二誦第三分又出四第九*分文同又出
彌沙塞律第六卷又出野干兩舌經略同
師子等十二獸更次教化
閻浮提外東方海中。有琉璃山名之爲潮。高
二十由旬具種種寶。其山有窟名種種色。是
昔菩薩所住之處。縱廣一由旬高六由旬。有
一毒蛇在中而住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曰
無死。高廣亦爾。是昔菩薩所住之處。中有一
馬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曰善住。高廣亦爾。
昔菩薩處中。有一羊修聲聞慈。其山樹神名
曰無勝。有羅刹女名曰善行。各有五百眷屬
圍繞是二女人常共供養如是三獸
閻浮提外南方海中。有頗梨山高二十由旬。
有窟名曰上色。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
薩昔所住處。有一獼猴修聲聞慈。復有窟名
口誓願。高廣亦爾。昔菩薩處中。有一鷄修聲
聞慈。復有一窟名曰法林。高廣亦爾。昔菩
薩處中。有一犬修聲聞慈。中有火神。有羅刹
女名曰眼見。各有五百眷屬圍遶。是二女人
常共供養是三鳥獸
閻浮提外西方海中。有一銀山名菩提月。高
二十由旬。中有一窟名曰金剛。高廣亦爾。昔
菩薩處中。有一猪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香
功徳。高廣亦爾。昔菩薩處中。有一鼠修聲聞
慈。復有一窟名高功徳。高廣亦爾。昔菩薩處
中。有一牛修聲聞慈。山有風神名曰動風。有
羅刹女名曰無護。各有五百眷屬圍遶。是二
女人常共供養如是三獸
閻浮提外北方海中。有一金山名功徳相。高
二十由旬。中有一窟名爲明星。廣一由旬。高
六由旬。昔菩薩處中。有一師子修聲聞慈。復
有一窟名曰淨道。高廣亦爾。昔菩薩處中。有
一兎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曰喜樂。高廣亦
爾。昔菩薩處中。有一龍修聲聞慈。山有水神
名曰水天。有羅刹女名修慚愧。各有五百眷
屬。是二女人常共供養如是三獸。是十二獸
晝夜常行閻浮提内。人天恭敬功徳成就。已
於諸佛發深重願。一日一夜常令一獸遊行
教化。餘十一獸安住修慈。周而復始。七月一
日鼠初遊行。以聲聞乘教化一切鼠身衆生。
令離惡業勸修善事。如是次第至十三日。鼠
復還行。乃至盡十二月至十二歳亦復如是。
故此土多有功徳。乃至畜獸亦能教化。是故
他方菩薩。常應恭敬此佛世界。若有比丘比
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欲得覩見是十二獸。欲
得大智大定大神通力。欲受一切所有典籍。
欲増善法。是人當以白土作山。縱廣七尺高
十二尺。種種香塗金薄。薄之四邊周匝二十
尺。所散瞻婆華當以銅器盛。諸種種非時之
漿置之四面。清淨持戒日三洗浴。敬信三寶。
離山三丈正東而立。誦如是呪住十五日。當
於山上見初月像。爾時則知見十二獸。見已
所願隨意即得。若能修行苦行即得。眼見是
十二獸諸菩薩等。或作天像或作鬼像鳥獸
之像。遊閻浮提教化如是種種衆生。若爲人
天調伏衆生。是不爲難。若爲畜生調伏衆生
乃是爲難出大集經第
二十四卷
象第
  象王供養佛一 善住象王爲轉輪王寶
二 象子生而失母爲仙人所養三 象獼
猴鵽相敬四
象王供養佛
佛獨遊行欲求靜寂。到憍薩羅國波利羅耶
娑羅林寶樹下住。時五百群象。象行王恒在
後。常得濁水殘草。厭其群衆獨來樹下。遥
見佛。以鼻拔草蹈地令平。以鼻盛水灑塵草
鋪爲座。屈膝請佛令坐。三月供養。佛知象意。
即受其請。而説頌曰
    獨善無憂 如空野象 樂戒學行
    奚用伴爲
時象王。取好藕根淨洗。授與世尊。如是三月
出僧祇律
第十一卷
善住象王爲轉輪王寶
有一象王名曰善住。身體純白七處平住。力
能飛行。赤首身毛雜色。六牙纖&T038599;。與八千象
王以爲眷屬。住香山娑羅樹下。娑羅樹王有
八千浴池。縱廣五十由旬。其水清涼以七寶
爲塹。五色雜華集間池内。象王念欲入池八
千象應念而至。有持蓋扇者。有唱讃前導者。
或有象王洗尾背髀足者。有拔華根與王食
者。有採華散王上者。八千象亦復洗浴共相
娯樂。大小便利。諸夜叉鬼。移山林外十誦
律云
阿耨達池有善住象王宮殿。増一阿
含云。香積山側有八萬四千白象
釋提桓因所乘最
象。轉輪聖王乘之名曰象寶。金壁山中
有八萬巖窟。八萬象止憩其中。身色純白。
頭有雜色。口有大牙。齒間金出長阿含經第
十八卷又出増
一阿含
樓炭經
象子生而失母爲仙人所養
往古世時。有閑居一象。生一子。墮地未久。
其母終亡。去彼不遠仙人所處。有威神。功
徳具足志懷大哀。遥見象子。其母命終纔能
擧足。東西遊洋不能自活。即時扶還所止。
飮食之以水果。彼時象子。仁和賢善功徳姝
妙。樂于義理。既得安隱無有憂患。於時仙
人臥起同處。身形轉長衣毛鮮澤。則以水漿
供養仙人其好果苽。然後自食。仙人愍哀
觀其徳行愛念如子視之無厭。時天帝釋即
時發念。今此仙人志在象子倚念無厭。今我
寧可別令愁感。時帝釋示現試之化使象子
忽然死地而血流離。仙人見象子死愁憂涕
泣。餘仙人聞來諫曉之。不能除憂。時天帝釋
住在虚空。爲仙人説偈。時天帝釋令象子活。
仙人大喜。仙人者和尚身是。象子死者弟子
是也。天帝釋者則我身也出佛説弟
子過命經
象獼猴鵽共爲親友
過去世時有三親友。象獼猴鵽鳥僧祇律第二十
云巓

依一尼拘律樹止。共相謂言。既同依此木
宜相恭敬。獼猴鵽鳥共問象言。汝憶事近遠。
象言。我憶小時行此樹齊畫我腹。象與鵽問
獼猴。獼猴答言。我憶小時此樹擧手及頭
律云尿
此樹上
象語獼猴。汝生年多我。象與獼猴共問
鵽。鵽言。我憶雪山右面有大尼拘律樹。我食
果子來此便轉即生此樹。共相謂言。鵽生年
多。象以獼猴置其頭上獼猴。以鵽置其肩上。
共遊人間。從村至村。從邑至邑。常説偈言
    若人能懷法 必敬諸長老
    現世有名譽 將來生善道
時鵽説如是法。人皆隨從法訓流布。汝等於
我法中出家。應更相恭敬。如是佛法流布。自
今已去聽隨長幼恭敬禮拜迎逆問訊。時諸
比丘聞佛教。諸比丘長幼相次恭敬禮拜出四
分律
四分第三卷又出
十誦律七法第六

婆羅醯馬王爲轉輪王寶
馬王名婆羅醯。宮殿住在大海洲内明月山。
有八千馬以爲眷屬。若轉輪聖王出世。取最
小者以爲馬寶。給王乘御出増一
阿含經
牛第
  大牛被賣走趣如來佛説往縁死得生
天一 水牛王忍獼猴辱二
二牛捔力牽載三 迦羅越牛自説前
身負一千錢三反作牛不了四
大牛被賣走趣如來佛説往縁死得生天
有遠方民。將一大牛。*肥盛有力。賣與舍衞
城人。城人買欲以殺之。在城門中與佛相
遇。牛遥覩佛。心中悲喜。絶鎖馳走人不能制。
直趣如來屈前兩脚。悲鳴涙出口自説言。大
聖難遭億世時有。唯垂弘慈一見濟拔。佛言
甚可。久遠世時有轉輪王。王四天下千子七
寶。治以正法人民安寧。又有四徳。視民如子
民奉猶父。沙門梵志長者人民身未曾病。四
域宣徳徹于十方。王出遊四方還欲向宮。逢
見親舊爲債主所拘云。負五十兩金繋縛著
樹。王七寶侍從停住不進。怪之所以。報云。解
之令去當倍卿百兩。即解還家。其人數數詣
王宮門求金不得。債主已避不知處所。遂在
生死。周旋往來無數之劫。不償所負至于今
生。墮此牛中。債主所賣數千兩金。時轉輪王
則我身是。其債主者此牛是也。佛爲聖王保
之爲償。竟不與之故來求救。佛告牛主。佛爲
卿分衞倍償牛直。牛主不肯還欲得牛。佛復
重告。吾稱牛身斤兩輕重與若干金。故不肯
與矣。時釋梵天悉倶來下。白佛。萬千億兩吾
等致之。將牛到祇洹中。七日命盡忽生天上。
尋自憶識念佛功徳。來還人間散華供養報
佛恩徳。佛爲説經。即得立不退地無生法忍。
乃還天上出生經
第四卷
水牛王忍獼猴辱
過去世有異曠野。水牛王頓止其中。遊行食
草而飮泉水。時水牛王與衆眷屬。有所至湊
獨在其前。顏貌姝好威神巍巍名徳超異忍
辱和雅行止安詳。有一獼猴住在道邊。見水
牛王與眷屬倶。心懷忿怒興于嫉妬。便即揚
塵瓦石。而坌擲之輕慢毀辱。水牛默然受之
不報。行過未久。更有一部水牛王尋從後來。
獼猴見之亦復罵詈揚塵打擲。後一部衆。見
前牛王默然不校效之。忍辱不以爲恨。是等
眷屬過去。未久有一水牛犢。尋從後來。隨逐
群牛。於是獼猴逐之罵詈毀辱輕易。水犢懷
恨不喜。見前等類忍辱不恨。亦復學效。去
道不遠大叢樹間。時有樹神遊居其中。問水
牛王。卿等何故覩此獼猴猥見罵詈。而反忍
辱默聲不應。水牛報曰
    彼輕辱毀我 又當加施人
    彼人當加報 爾乃得抂患
諸水牛過去。未久有諸梵志。大衆群輩仙人
之等從道而來。時彼獼猴亦復毀辱。諸梵志
等。即時捕捉脚&T050460;殺之。於是樹神即復頌曰
    罪惡不腐朽 殃熟乃遭患
    罪惡今已滿 諸殃不爛壞
佛言。水牛王即我是。爲菩薩時墮罪爲水牛
中王。常行忍辱修四等心。慈悲喜護自致得
出生經
第四
二牛捔力牽載
過去有人有一黒牛。復一牛主爲財物故
唱言。誰牛力勝我牛者。若勝我輸物。若不如
者輸我物。時黒牛主答言可爾。時載重物繋
牛車左。共相輕笑謂。黒曲角。以杖撃之牽
是車去。牛聞之即失色力不能挽重上坂。時
黒牛主大輸財物。是得物人後復更唱令。黒
牛聞聲即語其主。可答言爾。主言不能。所以
然者。汝弊黒牛大輸我物。今復作者輸我物
盡牛語主言。先在衆前形相輕我。聞惡名故
即失色力。是故不能挽重上坂。今授主語莫
出惡言。在他前時便語我言。汝是好黒大牛
生來良吉角廣且直。主受牛語。即便洗刷塗
角著好華鬘。繋車右邊柔*濡愛語。大吉黒牛
廣角大力。牽是車去。是牛聞是柔*濡愛語故
即得色力。牽重上坂。時黒牛主先所失物更
再三倍得之。是牛主得大利己心甚歡喜。即
説偈曰
    載重入深轍 隨我語能去
    是故應*濡語 不應生惡
    *濡語有色力 是牛能牽
    我獲大財物 身心得喜樂
佛語諸比丘。畜生聞形相語。尚失色力。何況
於人出十誦律二誦第三卷
四分律初分第七卷略同
迦羅越牛自説前身負一千錢三反作牛不了

昔大迦羅越出錢爲業。有二人擧錢一萬。至
時還之。後日二人復相謂言。我曹更各擧十
萬。後不還之。有牛繋在籬裏。語二人言。我先
世時坐負主人一千錢不還債。三反作牛猶
故不了。況君欲取十萬罪無畢時。二人驚怪
會天已曉。主人出。二人説牛之語。主人即便
放著群中不復取用。呪願。此牛自今已後莫
復受此畜生身。若有餘錢一以布施。牛後命
過得生人中出譬
喩經
驢*第五
有驢挽車日行五百里
昔人有驢以用挽車。日行數百里。語其弟言。
莫放驢使與驢相見。弟怪之自思念云。夫智
者相得其則歡喜。諛諂相得其亦歡喜。物類
相得無不歡喜。弟故放驢令得相見。亦不
咽相嚊不食。兄後駕之便臥不行。兄便大瞋
截其毛耳。驢得苦痛復行如前。驢語大家。君
弟放我見惡知識。我問何肥。答曰。給陶家公
邊負土。得惡道便臥不行。公便歩擔土去。
放我道邊食。得食好草歸得蒭穀。是以得肥。
問何痩。答曰。挽車日行五百里。飮食轗軻
是以痩耳。我痩取謂放得肥。反見髡剃不
敢復臥。乞得生活。主愍之放令解脱出十卷譬
喩經第八
驢効群牛爲牛所殺
群牛志性調良。所至到處。擇軟美草食。選清
涼水飮。時有一驢。便作是念。我亦効其飮食。
即入群牛。前脚把地觸嬈彼牛。效其鳴吼而
不能改。其聲自稱我亦是牛。牛角觝殺捨之
而去出増一阿含
第二十卷
狗第
  狗乞食不得詣官訟主人一 狗子被殺時
見沙門命終生豪貴家二 白狗生前世兒
家被好供給捊出先身所藏之物三 弊
狗因一比丘得生善心四
狗乞食不得詣官訟主人
佛在舍衞國。過去世有狗。捨自家至他家乞
食。入他家時身在門内尾在門外。時主人居
士打不與食。狗詣衆官言。是居士。我至其家
乞食。不與我食反打我。我不破狗法。衆官問
言狗有何法。答言。我在自家隨意坐臥。至他
家時身入門内尾著門外。衆官言。喚居士來。
問言。汝實打狗不與食耶。答言實爾。衆官問
狗言。此人應云何治。狗言。與此舍衞城大居
士職。何以故答。我昔在此舍衞城中作大居
士。以身口作惡故受是狗身。是人惡甚於我
若令是人得力勢者。當大作惡令入地獄。極
受苦惱出十誦律第
三誦第一卷
狗子被殺時見沙門命終生豪貴家
昔有一國。穀米踊貴人民飢餓。時有沙門入
城分衞。無所一獲。次至長者大豪貴門。得
麁惡飯。這欲出城。逢一屠兒抱一狗子持歸
欲殺。見沙門歡喜前爲作禮。沙門呪願。老壽
長生知有狗子。而欲殺之。故問其人何所齎
持。答曰空行。又問。吾以見之願持示我。食貿
狗子令命得濟。其人答曰。不能相與。如是至
三慇懃喩請。其人抵突不肯隨言。又言可以
示我。其人即出以示沙門。擧飯飴狗子摩
捋呪願。狗子涙出。卿罪所致不得自在。使爾
世世罪滅福生。離狗子身得生爲人。値遇三
寶。狗子得食善心生焉。命過即生豪貴大長
者家。*這生墮地便有慈心。時彼沙門次到長
者門裏分衞。時長者子年以七歳。見彼沙門
憶識本縁。便前稽首禮沙門足請前供養。還
白父母。今我欲逐此大和尚奉受經戒。爲作
弟子。父母愛重不肯聽之。小兒啼泣不肯飮
食。不欲聽去我便就死。父母便聽。隨師學
道。除去鬚髮被三法衣。便得三昧立不退轉。
開化一切發大道意出迦葉詰
阿難經
白狗生前世兒家被好供給捊出先身所藏
之物
佛詣舍衞城遊行分衞。時到鸚鵡摩牢兜羅
子家。遇其不在家。有白狗名具。坐好蓐上以
金鉢食粳米肉。白狗遥見世尊從遠而來。見
已便吠。世尊言。止白狗。不須作是聲。汝本吟
梵志乞
於是作白狗。白狗極大瞋恚。下床
蓐已至門閾下伏寂然而住。後摩牢兜羅見
問邊人曰。誰觸我狗而令憂慼。今日有沙
門瞿曇來詣家乞食。狗吠之。瞿曇言。止白狗。
汝不應作是聲。汝本吟哦。狗恚不樂。鸚鵡摩
牢兜羅子遥罵世尊。誹謗瞋恚詣孤獨園。遥
見鸚鵡摩牢兜羅子來。告諸比丘。此人瞋恚
身壞生泥犁中。彼時鸚鵡摩牢兜羅子白世
尊曰。沙門瞿曇今至我家乞食。白狗於汝有
何咎而令不樂。佛言。白狗見我而吠。我言。白
狗汝不應作是聲。汝本吟哦。而白狗瞋恚。瞿
曇此白狗本是我何等親屬。佛止摩牢不須
問。汝或能憂慼不樂。如是再三。世尊曰。此摩
牢白狗前所生。是汝父名兜羅。倍増瞋恚。我
父兜羅。常行施與常事於火。身壞死已生梵
天上。何故當生狗中。此摩牢以汝増上慢。我
父兜羅後亦復爾。生弊惡狗中。而説偈曰
    梵志増上慢 此終生六趣
    鷄猪狗野狐 驢卵地獄中
佛言。若不信我説者。便可還家語白狗言。汝
本生時是我父兜羅者。還上床蓐當於金鉢
中食粳米肉。當示我父遺財。汝本藏擧我不
知處。於是鸚鵡摩牢兜羅子聞世尊所説。善
思惟念。還至家已具語白狗。彼時白狗便還
上床蓐坐。於金鉢中食粳米肉。至本臥處床
四脚下。以口足*捊地。於是鸚鵡摩牢兜羅子
大得錢財。歡喜心生。以右膝著地向祇樹園。
自稱姓字。眞實沙門語實不妄。三自稱已。出
舍衞城往詣祇樹。世尊遥見告諸比丘。汝見
彼鸚鵡摩牢兜羅子來不。唯然世尊。若以此
時。兜羅子命終者生於善處。於我有善心故。
衆生因善心故。身壞死時生善處天上。彼時
鸚鵡摩牢兜羅子往世尊所。面相慰勞竟云。
佛言無有異出中阿鋡經第三
十九卷鸚鵡章
弊狗因一比丘得生善心
有一長者財富無數。有一弊狗常喜噛人。凡
人不得妄入其門。有一比丘。聰明善慧聖達
當逮。入其門乞。値狗出臥不覺入時。長
者設食狗覺方見。念出臥不覺沙門得入。今
既已坐當奈之何。若獨食者出必噛殺。噉其
腹中所食美膳。若分我食乃原之耳。沙門知
其心念。自食一揣與狗一*揣。善生慈向於
沙門。前舐其足。後出門臥。曾被其噛人劍斫
其頭。其狗即生長者夫人腹中。生後短命尋
復終亡。復生彼國餘長者家。年十餘歳。見一
沙門前迎爲禮。啓其父母請爲我師。施設供
養尋受經戒。再化家中一切大小誦經念道。
因報二親求爲沙門。不受具足。供養和尚日
夜不懈。和尚滅後乃受戒徳出十卷譬喩
經第六卷
鹿*第七
鹿母落弶乞與子別還來就死
昔者有鹿數百爲群。隨逐美草侵近人邑。國
王出獵遂各分迸。有一母鹿。懷妊獨遊被逐。
飢疲失侶。時生二子捨行求食。焭悸失厝墮
獵*弶中。悲鳴欲出不能得脱。獵師聞聲便往
視之。見鹿心喜即前欲殺。鹿乃叩頭求哀自
陳。向生二子尚小無知。始視曚曚未曉東
西。乞假須臾暫還視子。將示水草使得生活。
旋來就死不違信誓。獵者驚怪。即答鹿曰。一
切世人尚無至誠。況鹿身從死得脱豈有還
期。鹿復報言。聽則子存。留則子亡。説偈
    我身爲畜狩 遊處於林薮
    賎生貪躯命 不能故逆死
    今來入君*弶 分當就刀机
    不惜腥臊身 但憐二子耳
獵者甚奇甚異。意猶有貪。又答鹿曰。夫巧僞
無實姦詐難信。虚華萬端狡猾非一。愛身重
尠能效命。人之無良由難爲期。而況禽
*狩將去豈復還。固不放汝。鹿復垂涙。以偈
報言
    雖身爲賎畜 不識仁義方
    奈何受慈恩 一去不復還
    寧就分裂痛 無爲虚僞存
    哀傷二子窮 乞假須臾間
    世若有惡人 鬪亂比丘僧
    破塔壞佛寺 及殺阿羅漢
    返逆害父母 妻子及奴婢
    設我不來還 罪大過於是
獵者重聞鹿言。心益悚然。乃却歎曰。惟我處
世得生爲人。愚惑癡冥背恩薄義。殘害衆生
殺獵爲業。詐僞苟得貪求無厭。不知非常識
別三尊。鹿之所言有殊於人。信誓叩至情見
盡忠。便前解*弶放之令去。於是鹿還至其子
所。低頭鳴吟舐子身體。一悲一喜。並説偈言
    一切恩愛會 皆由因縁合
    合會有別離 無常難得久
    今我爲爾母 恒恐不自保
    生世多畏懼 命急於晨露
於是鹿母將其二子。示好水草。垂涙交流。説
偈別言
    吾朝行不遇 誤墮獵者手
    即時當屠割 碎身化糜朽
    念汝求哀來 今當還就死
    憐爾小早孤 努力自活已
鹿母説已便捨而去。二子嗚呼悲涙戀慕。從
後追尋頓仆復起。母顧命曰。爾還勿來。無得
母子併命倶死。吾沒心甘傷。汝未識世間無
常皆有離別。我自薄命爾生無祐。何爲悲懷
徒益憂患。但當建志畢命。於是母復爲子説
此偈言
    吾前生貪愛 今來愛持身
    世生皆有死 不脱不終患
    制意一離貪 然後乃大安
    寧就説信死 終不欺殆生
子猶悲戀鳴啼。相尋至于*弶所。東西求索。
乃見獵者臥於樹下。鹿母住立。説偈覺言
    前所可放鹿 今來還就死
    恩流惠賎畜 得見辭二子
    將行示水草 爲説非常苦
    萬沒無遺恨 念恩不敢負
獵者於是忽覺驚起。鹿復跪向。重説偈言
    君前見放去 徳重過天地
    賎*狩被慈覆 赴信來就死
    感仁恩難忘 不敢違命旨
    雖還于反報 猶不畢恩紀
獵者見鹿篤信死義。志節丹誠慈行發忠。
應徴驗捨生赴誓。母子悲戀相尋而至。慈感
愍傷。稽首謝曰
    爲天是神祇 信義妙乃爾
    恐懼情悚然 豈敢加逆害
    寧自殺鄙身 害及其妻子
    何忍向靈神 起想如毛髮
獵者即放鹿使去。母子悲喜鳴聲呦呦。偈謝
獵者
    賎畜生處世 當應充厨宰
    即時分烹殂 寛惠辭二子
    天仁重愛物 復蒙放赦原
    徳祐積無量 非口所能陳
獵者具以聞王。國人咸知。普感慈信。*狩之
仁行有踰於義。莫不肅嘆。爲止殺獵。鹿還鳴
群嘯侶遊集各寧其所。佛言。時鹿者我身是。
二子者羅云朱利母是也。時國王者舍利弗
是。射獵者阿難是出鹿
子經
鹿王遭捕殺身以濟群衆
昔國王遊獵。作於場塹以捕群鹿。時有鹿王
將鹿數億。次食美草入其場内。守者閉門。往
白於王。王大歡喜。鹿王即知。自念。群鹿所以
來者由我一身耳。當作方計以濟衆命。即以
身横伏塹上。使群鹿蹈背而出。足傷其背皮
了盡。唯有骨在。忍痛濟之皆已得出。勢
自上岸四向顧視。唯有一鹿不知求出。鹿
王命呼乃來得出。於是鹿王命絶墮塹出十卷
譬喩經
第八
銘陀*第八
銘陀獸剥皮濟獵師命
佛在羅閲耆闍崛山。身有風患。耆域醫王爲
蘇藥。用三十二種。日日服三十二兩。時
提婆達常懷嫉妬。心自高大望與佛齊。効佛
亦服注諸脈理。身力微弱苦惱呻喚。世尊
愍手摩其頭。藥消病除看識佛手。曰。悉
達餘術世不承用復學醫道。佛言。提婆達懷
不善心不但今日。昔閻浮提城名波羅奈。王
名梵摩達。凶暴無慈。夢見一獸。身毛金色
毛端金光。即召獵師。我夢具以告之。汝等求
捕。若得其皮當重賞汝。若不得者誅滅汝族。
時諸獵師憂愁憒憒聚會議計。共募一人令
行求之。若汝不吉亦當以物與汝妻子。
其人自念。分棄身命即可當行。渉嶮而去。經
久身弊。天時暑熱欝蒸欲死。悲悴而言。誰有
慈悲拯我身命。有一野獸名曰銘陀。身毛金
色聞甚*怜*愍。身入冷泉來就裹抱。小還有
力將至水所。爲其洗浴拾果食之。體既平復。
而自念言。今覩此獸王正求之。然我垂死頼
其濟命。感恩未詶何心當害。若復不獲。彼諸
獵師必被誅戮。念是而悲。銘陀問言以何不
樂。答心所懷。銘陀語言。此事莫憂我皮易得。
捨身無數未曾爲福。今以身皮濟彼衆命。如
有所獲。但剥取皮莫便絶命。我以施汝終無
悔恨。獵師剥皮。銘陀即自立願。今我以皮用
施此人。救彼愛命。持此功徳施彼衆生。用
成佛道普度一切。作此願已三千國土六反
震動。剥皮去後身肉赤裸血出流離。復有八
萬蝿蟻之屬。集其身上同時唼食。時欲趣穴
復恐傷害。忍痛自持身不動搖。死於彼中。時
諸蝿蟻食者命終生天。獵師擔皮上王。王見
奇之常敷用臥。身心安隱快樂。獸銘陀者今
我身是。梵摩達王今提婆達是。八萬諸蟲我
初成佛始轉法輪。上八萬諸天得道者是出賢
愚經
第三
野狐*第九
野狐從師子乞食得肥後爲師子所食*一
有野狐往從師子乞食。毎得殘餘往遂不息。
正値師子飢未得食。便呼野狐鼻嗅便取呑
之。未死咽中呼言。大家活我。師子心念。養汝
毳當持備之耳。汝復何云出十卷
譬喩
第十第八分
狼得他心害怨女嬰
有女置其嬰兒在於一處。狼擔兒而走。時人
捕躡而語之言。汝今何故擔他兒去。狼答之
言。此小兒母是我怨家。五百世中常食我兒。
我亦五百世常殺其子。若彼能捨舊怨之心。
我亦能捨。時人語其兒母。可捨怨心。兒母答
言。我今已捨。狼觀兒母。雖口言捨而心不放。
害之而去出抄毘曇第
二十八卷
獼猴第十
  獼猴等四獸與梵志結縁一 獼猴奉佛鉢
蜜二 獼猴爲五百仙人師三 五百獼猴
效羅漢起佛圖四 獼猴學禪墮樹死
生天上五 獼猴與婢共戲六
獼猴等四獸與梵志結縁*一
昔有梵志年百二十。少不娶妻無有淫泆。
靜處深山以茅爲廬。蓬蒿爲席以水果*苽
充爲食。不積財寶。王娉不往端然無爲。數
千餘歳與禽獸相娯。有四種獸。一名狐。二者
獼猴。三者獺。四者兎。此四獸於道人所聽
經説戒。如是積久。食諸果*苽皆悉訖盡。後
道人意欲去。此四大*獸愁憂不樂。共議言。
我曹各求供養。獼猴取甘果來以上道人。狐
亦求食得一嚢飯糗來以上道人。獺入水取
大魚來以上道人。兎自思念。我當用何等供
養道人耶。自念。當持身供養耳。便行取藮以
燃火作炭。往白道人言。今我小薄。請作炭入
火中。以身上道人。火爲不然。道人感其仁義。
哀之遂止。時梵志者提和竭佛是。兎者我身
是。獼猴者舍利弗是。狐者阿難是。獺者目
揵連是舊譬喩
經下卷
獼猴奉佛鉢蜜
佛與諸比丘。受師質婆羅門請。還於耆闍。河
邊洗器。安羅樹林有獼猴。行見一樹無蜂而
熟蜜。來就阿難求鉢。阿難不與。佛言但
與。獼猴得鉢彌沙塞律
云求佛鉢
盛滿蜜以奉世尊。世尊
不受令其水淨。獼猴不解。謂呼有蟲。將至水
邊洗鉢。水漾蜜中捧還上佛賢愚經云洗却赤蟲
彌沙塞律。見蟲捨去。

佛分布衆僧皆悉周遍。獼猴歡喜騰躍却
舞墮坑而死。爲師質婦胎。後生男子形貌端
彌沙塞律云。生三十三天。
後生人間。得阿羅漢道
佛言。過去迦葉佛
時。有一年少沙門。見阿羅漢跳渡涇水。謂凡
比丘云。汝飄疾如獼猴。後五百世中常爲獼
出賢愚經第十二卷。又出彌沙塞律
第十卷。又出僧祇律第二十九
獼猴爲五百仙人師
如來於摩偸羅國涅槃。百年後優婁漫陀山。
一邊有五百縁覺。一邊有五百仙人。一邊有
五百獼猴。獼猴主往縁覺間見諸縁覺。生歡
喜心。取樹華果供養縁覺。作禮坐於僧末。日
日如是。後諸縁覺皆入涅槃。獼猴供養如本。
見諸縁覺不受。便牽衣捉足亦復不動。獼猴
思惟。皆已死矣。啼泣懊惱。復至五百仙人
所。皆棘刺中。獼猴亦*到。仙復*到灰
土上。獼猴亦*到灰土上。仙人五熱炙身。獼
猴亦復如是。*仙手攀樹自懸獼猴。撥其手令
墮地。常教化諸仙以四威儀。既教化已。於諸
仙所端坐修定。語仙人言。汝等一切當如是
坐。時五百仙隨其坐禪。諸仙無師説法。於三
十七品助菩提法。思惟取證得縁覺道。皆作
是念。我得聖道由此獼猴。即以香華飮食供
養獼猴。獼猴命終以香木燒其身。佛語阿難。
是獼猴者即優波笈多。於惡道中爲多衆生
作饒益。我涅槃後百餘年。當有上事出阿育王
經第六卷
五百獼猴効羅漢起佛圖
昔佛在羅閲祇國。遣一羅漢名須漫。持佛髮
爪至罽賓國南山作佛圖。寺五百羅漢常止
其中。旦夕燒香繞塔禮拜。時彼山中有五百
獼猴。見道人供養塔寺。即便相將至深澗邊。
輦泥石効作佛圖。竪木立刹弊幡繋頭。
旦夕禮拜亦如道人。時山水暴漲。五百獼
猴一時漂沒。魂神即生第二忉利天上。七寶殿
舍衣食自然。各自念言。從何所來得生天上。
即以天眼自見本形。獼猴之身。効諸道人戲
作塔寺。雖身漂沒神得生天。今當下報故屍
之恩。各將侍從華香伎樂臨故尸上。散華燒
香繞之七匝。時山中有五百婆羅門。外學邪
見不信罪福。見諸天人散華作樂繞獼猴屍。
怪而問曰。諸天光影巍巍乃爾。何故屈意供
養此尸。諸天人言。此屍是吾等故身。具述本
事。等以此微福得生天上。今故散華以報故
身之恩。戲爲塔寺獲福如此。若當至心奉佛。
其徳難喩。卿等邪見不信正眞。百劫勤苦無
所一得。不如共至耆闍崛山禮事供養得福
無限。即皆欣然共至佛所。五體作禮散華供
養。諸天人白佛。我等近世獼猴之身。蒙世尊
之恩。得生天上。恨不見佛今故自歸。重白佛
言。我等前世有何罪行受獼猴身。雖作塔寺
身被漂沒。佛告天人。不從空生。往昔世時有
五百年少婆羅門共行入山欲求仙道。時山
上有一沙門。欲於山上泥治精舍。下谷取水
身輕若飛。五百婆羅門興嫉妬意同聲笑之。
今此沙門上下飄疾甚如獼猴。何足爲奇。如
是取水不止。山水一來溺死不久。佛告諸天
人。時上下沙門我身是也。五百年少婆羅門
者五百獼猴身是。戲笑作罪身受其報。佛説
偈言 戲笑爲惡 號泣受報
五百天人聞佛語已即得道跡。五百婆羅門
聞罪福之報。而自歎曰。吾等學仙積有年數。
未蒙果報。不如獼猴戲笑爲福得生天上。佛
徳實妙。稽首佛足願爲弟子。佛言。善來比丘。
即成沙門精進得道出法句經
第一卷
獼猴學禪墮樹死得生天上
昔有道人。樹下坐禪誦經。有一獼猴在樹上
效之。不覺墮樹而死。得生天上出雜譬
喩經
獼猴與婢共戲
有國王有一獼猴。與婢共戲數數不止。有
一梵志謂王。當別此婢與獼猴。王曰。何所能
諧而令別離乎。後婢持飯器并大杖從外來。
獼猴走來牽婢。婢瞋以足排杖撾。獼猴墮火
燒其毛衣。奔走入𧂐薪中。燃及屋舍宮殿。寶
藏悉成灰燼。王方悟梵志之言也出獼猴與婢
共戲致變經
兎*第十二
兎王依附道人投身火聚生兜率天*一
昔有兎王遊在山中。與群輩倶食果飮水。行
四等心慈悲喜護。教諸眷屬悉令仁和勿爲
衆惡。畢脱此身得爲人形。可受道教。時諸眷
屬歡喜。從教不敢違命。有一仙人處在林樹。
食果飮水獨修道行。未曾遊放建四梵行。慈
悲喜護誦經念道。音聲通利其音和雅聞莫
不欣。於時兎王往附近之。聽其誦經意中欣
踊不以爲厭。與諸眷屬共齎果*苽供養道
人。如是積日經歴年月。時冬寒至。仙人欲還
到於人間。兎王見之愁憂不樂。心懷戀恨不
欲令捨。問何所趣。在此日日相見以爲娯樂。
飢渇忘食如依父母。願留莫去。仙人報曰。吾
有四大當愼將護。今冬寒至果*苽已盡。山水
氷凍又無巖窟可以居止。故欲捨去依處人
間。分衞求食頓止精舍。過此冬寒當復相就。
勿以悒悒。兎王答曰。吾等眷屬當行求果。遠
募索當相給足。願一屈意愍傷見濟。假使
捨去憂慼之戀或不自全。設使今日無有供
具。便以我身供上道人。道人見之感惟哀
念。愍之至心當奈之何。仙人事火前有生炭。
兎王心念。道人爲我是以默然便自擧身投
於火中。火大熾盛道人欲救。尋已命過生兜
術天。於菩薩身功徳特尊威神巍巍。仙人見
之。爲道徳故不惜身命。愍傷憐之亦自剋責。
絶穀不食。尋時遷神處兜率天。佛言。時兎王
者則我是。仙人者定光佛是出生經第三第四
卷又出兎王經
猫狸第十三
猫狸呑鼠食其藏*一
過去世時有一猫狸。飢渇羸痩。於孔穴中伺
求鼠子。時鼠子出疾取呑之。鼠子身小生入
腹中。食其内藏。猫狸迷悶東西狂走。遂至於
死。愚癡乞士不善。護身心見諸女人。而取
色相出雜阿含經
第四十七卷
鼠第十
鼠濟毘舍離命*一
佛言。迦蘭陀者是山鼠名。時毘舍離王。將諸
伎女入山遊戲。王時疲惓眠一樹下。伎女左
右四散走戲。時樹下窟中有大毒蛇。聞王酒
氣出欲螫王。樹上有鼠從上來下鳴喚覺王。
蛇即還縮。王覺已復眠。蛇又更出。鼠復鳴喚
下來覺王。王起見大毒蛇。即生驚怖。求諸伎
女又復不見。王自念言。我今得活。由鼠之恩。
思惟欲報。時山邊有村。即命村中。自今
後我之祿限悉迴供鼠。因此鼠故即號此村
迦蘭陀也。是時村中有一長者。有金錢四十
億。王即賜長者位。因此村名故號迦蘭陀長
出善見律毘
婆沙第六卷
鼠偸蘇身長器中
昔有長者家持蘇瓶。高樓上覆蓋不固。鼠入
蘇瓶晝夜食噉。身體遂長蘇既賜盡。鼠滿瓶
裏状似蘇色。有人買蘇。是時長者取蘇著於
火上。鼠在瓶裏便於瓶中命終。復化爲蘇。賣
與買人。量取升斗骨沈在下。髏脚骨各自離
出甘露
道經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七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八禽畜生部中
蟲畜生部下
 梁沙門僧旻*寶唱*等集 
  金翅一二事 千秋二一事 雁三三事 鶴
一事 鴿五二事 雉六一事 烏七四事
金翅第一
生住所資一 正音王死相二
生住所資一
金翅鳥有四種。一者卵生。二者胎生。三者濕
生。四者化生。皆先大布施心高凌虚。苦惱
衆生心多瞋慢。生此鳥中。有如意寶珠以爲
瓔珞。變化萬端無事不辦。身高四十里。衣廣
八十里。長四十里。重二兩半。食黿鼉魚鼈
以爲揣食涅槃經云能食能消。一切龍
魚金銀等寶唯除金剛耳
洗浴衣服
爲細滑食。亦有婚姻。兩身相觸以成陰陽。壽
一劫或有減者。大海北岸一樹名究羅瞋摩
高百由旬。蔭五十由旬樓炭經
略同
樹東有卵生
龍宮卵生金翅鳥宮。樹南有胎生龍宮胎生
金翅鳥宮。樹西有濕生龍宮濕生金翅鳥宮。
樹北有化生龍宮化生金翅鳥宮。各各縱廣
六千由旬。莊飾如上。若卵生金翅鳥飛下海
中以翅搏水。水即兩披深二百由旬。取卵生
龍隨意而食之華嚴經云。此鳥食龍。所扇之風
入眼人眼失明故不來人間
濕化亦復如是涅槃經云唯不
能食受三歸者
有化生龍子三齋
日受齋八禁。時金翅鳥欲取食之。銜上須彌
山北大鐵樹上。高十六萬里。求覓其尾了不
可得。鳥聞亦受五戒出長阿含經第十九卷。又出
増一阿含第十五卷。大智論
華嚴經。
亦見
正音王死相二
金翅鳥王。名曰正音。於衆羽族快樂自在。於
閻浮提日食一龍王及五百小龍。於四天下
更食。一日數亦如上。周而復始。經八千歳死
相既現。諸龍吐毒不能得食。飢逼慞惶永不
得安。至金剛山。從金剛山直下從大水際。
至風輪際爲風所吹還金剛山。如是七反然
後命終。以其毒故令十寶山同時火起。難陀
龍王懼燒此山。即降大雨渧如車輪。鳥肉消
盡唯餘心存。心又直下七反如前住金剛山。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