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北山録 (No. 2113_ 神清慧寶注 ) in Vol. 52

[First] [Prev] 630 631 632 633 634 635 63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鼓琴於王門。得其耿介也耿介倜儻也。戴逵戴顒
兄弟二人皆善琴。兩遊
王氏門。有請顒鼓琴。顒輒鼓之。請於逵。逵謂使者曰。逵
所鼓琴非爲王門之伶人也。遂對使者碎其琴。即二戴優
劣可
知也
其能酌一善於身足以光於朽骨。況兼之
者乎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也
孔子謂魯哀公曰。
人有五儀。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人。有賢
人。有聖人。庸人者心不則愼終之規。口不吐
格訓之言格法也。左傳云。心不則徳義之經
曰頑。口不道忠信之言曰嚚
不擇賢以
託其身。不力行以定其志。見小暗大而不知
其所務。從物如流而不知其所執。此庸人也。
士人者。心有所定。計有所守。雖不能盡道術
之本。必有率也率述也。
循也
雖不遍百善之美。必
有處也。是故智不務多。必審其所知。言不務
多。必審其所謂。行不務多。必審其所由。智既
知之。言既道之。行既由之。則若性命形骸之
不可易也。富貴不足以益。貧賤不足以損。此
士人也。君子人者。言必忠信而心不妄無詐妄
之情也
仁義在身而色無伐無自
矜也
思慮通明而辭不
專。篤行信道而自強不息。油然若將可越而
終不可及者。此君子也油然不進之貎也。越過也。
君子雖能爲可貴可信用而
不能使必貴己信己用己也。是以恥不信不恥不見信
恥不能不恥不見用也。不誘於譽不怨誹率道而行也
人者。徳不踰閑閑法
行中規繩。言足法於天
下而不傷於身。道足化於百姓而不傷於本
言滿天下無口過。行
滿天下無怨惡也
富則天下無苑財長短經云苑財
苑積也。今有
依怨天下無怨惡
也。謂以義得也
施則天下不病貧病患
此賢人
也。聖人者。徳合天地。變通無方。窮萬事之始
終。協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
並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徳。覩者不識
其隣百姓日用
而不知也
此聖人也。公曰。善哉非子之賢
則寡人不聞此言也。今揆茲五儀之人。爲五
儀之僧。誠則皆不乖其本矣。若使裁其尊卑
勵其情操去此取彼。易庸人爲士君子。易士
君子爲賢聖。則天下之僧皆高僧也。故斲石
刻木範金之像。石則石矣。木則木矣。金則金
矣。非變化則不能革其本態也。而人有生而
知之。有學而知之。但有知則不難乎遷遷庸
爲智。
遷凡
爲聖
其所難在乎不知矣。世或以槃特不學不
謂無道平生唯誦半偈而得聖果。偈云。守
口攝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也
善星多聞
不謂立一徳善星比丘本釋族。聰明詐作薄
倶羅鬼驚佛。而生入地獄也
彼乃不
達槃特聖人也。善星庸人也。槃特不學而生
知。善星雖學而不知也。若使槃特無生知則
不聖。善星有學知則遷善矣。夫生而知之千
載無一。學而知之遍於天下。若以千載之一
而廢乎天下者。非聖人之志也。況學以資生
知。若金之有礪礪磨石也。金性雖
利更假磨之也
舟之有楫楫棹
類也。
尚書云。若濟川
用汝爲舟楫也
惟利與速物莫能加之。昔仲尼
云。君子不可不學。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
自直。斬而用射。達於犀革。以此言之。何學之
爲。孔子曰。括而羽之。鏃而勵之。其入豈不益
深乎因鏃羽
而彌深
子路再拜曰。故木以繩直。土自
水平。王用人器。未有不學而能自致奇功知
道者也。凡人之不學。其猶牆面無所
見也
人而博
學。不出戸而知天下。始吾聞之。心存之躬嘗
之。於所不學實若蔽目。於所遠知誠不由足。
故有生之域域涯
貴乎有學既學矣。貴乎知
既知矣。則慕大覺之曠照。成遍知之有日。故
日就月將猶患失之。佛陀慷慨。仲舒下幃。恨
光陰之不再也董仲舒下幃三年讀書。
不窺園圃。佛陀如上注
昔黄覇漢相
與夏侯勝同下獄。覇欲從勝受經。勝辭以罪
當死。覇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勝賢其言。遂受
之再更。而講讀不怠也漢昭帝將議立武帝廟爲世
宗。勝奏武帝奢侈殺戮不宜
立廟。遂坐謗毀先帝。與黄覇同
縶。覇乃求從學。會赦倶免也
常啼求法於法勇
經常啼
菩薩也
以骨骸致香花。兼俟乎宮門。凡七載。異
有所聞也。於予之眇志。實學知之。不足教知。
其困兢兢勤勤慚曠此生已下北
山自敍
嘗撰釋氏年
志。編年序事務成林藪年志三十卷。又撰法華玄箋
十卷。二衆初學儀律新疏要
決十卷。識心澄觀倶
舍等論鈔共百餘卷
鄙野一家之言。經郡邑寇亂
而亡矣。鄙以學無常師。遂體三教參玄之旨
趣。裁而録之。暮年神疲。不盡所志。而有告余
者曰。日月既逝。老之至矣。蓋釋文字乎蓋何不
也。釋

余莞爾而笑莞爾
笑貎
曰。彼不吾知也。余今自
欲實腹精於義。何嘗計利而進。度齒而廢乎
齒年
夫去學而神虚焉。則善有所補。不則聽言
譁噪。無若誦言爲優聽言塵俗之言也。徒爲喧噪。
誦言典雅之言。聞之經濟。優
者勝
然法華誡其親近法華經不許親近世
俗文筆外道文字
華嚴責
其多聞者。蓋恐封乎所嗜封滯
密設其防謂不
爾者。彼善財童子歴抵一百一十城何爲

北山録卷第九




北山録卷第十
  外信第十六明佛教於外宗
有信有不信者
大荒之西天子王畿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五百里
綏服。五百里要服。五百里荒服。荒服去京
師二千五百里。今指大
荒之外。極西之境也
申毒殊風即西天之風化。
與震旦有異也
古之始。至聖未生所謂如
來也
有外道仙。爲世宗教
首。則僧伽衞世初時有僧伽外道。立二十五諦
義。衞世外道。説六句義等也
中則
六師一不蘭迦葉。二阿夷滿。三瞿耶婁。
四波休旃。五先比盧持。六尼乾子
終於九十五
即蘊離蘊計
我等外道也
高視巖藪。謀勍吾敵。將危害正
法。荐食玄侶。侵軼眞境。伐毀舟梁。雖怙其
衆。不若吾寡。是以舍利弗一擧勞度差之儔殄
瘁矣彈盡也。即勝論外道也。以此仙人形醜好夜出乞
食。故號鵂鶹。爲五頂子立六句義。後化爲石。爲陳
那菩薩破之。一
吼而石粉碎矣
故以直撃亂薎有不濟。但慢壘
既高。邪戈難偃。稠林嘯聚。迷津徒渉。俾苦海
波瀾浩而無際。險道罾繳。綿亘不蔇繳射鳥器
也。罾取
魚器也。蔇至也。
修行者不至矣
聖人以是爲瘼。群生以是永悼。
嘻何莫如之何也已。自白馬西來梵文貢洛
後漢明帝永平十年。攝摩騰與竺
法蘭以白馬駄經像方來至洛也
信毀迭扇。君臣不
時五岳道士褚善信等
求比試焚燒經像也
且遐域之壤。九服謂之
荒表。兌方之俗。四海目爲戎人九服九州
兌方西國
而彼
復謂中華封略爲儒邦。葱嶺東陲爲邊裔。夫
人情各重其所處。而傲乎他邦。而皆曰佛何不
生中國震旦人自以
此土爲中國
傳聞。中天夏至。測影而盡
其表西天中印度夏至之日。樹竿於日中無影。
蓋得閻浮之中日行正居上。故彼稱中也
此方雖
邵伯相宅周公往營周本都鄗京召公相宅於陝鄏周
公至成周營之。則今洛京是也
而周禮云。大司徒職日至之景尺有五寸洛京雖
震旦之
心。夏至之日午時樹竿尚有一
尺五寸之景。則別地更多也
謂之地中天地之所
合。四時之所交。風雨之所會。陰陽之所和。百
物阜安。乃建王國。今河南陽城縣。得中夏之
中。而影且有餘矣。其不在陽城則又過乎一
尺五寸矣。而天上千里地下一寸。故此西域
萬里之外。又戎夏爲邦。古今何定。伊洛化則
爲戎左傳。有伊洛之戎。又有
伐陸渾之戎。皆在洛也
呉越變而爲夏呉越本
夷。而
勾踐夫差皆爲
中國覇主矣
故至聖乘時。本不限於方俗。但以
大千閻浮爲内地。可此即此。可彼即彼。豈以
文武不在洛。則非天下之君乎文王居西戎。
武王居岐下
西域時無輪王。分天下爲四主。東以人爲主。
正由禮樂出乎此方。仁義冠乎八荒。擧稱中
非必由於地。宋何承天問慧嚴曰。佛國用何
暦。嚴曰。彼夏至之日方中無影。五行尚土徳。
八寸爲尺。一兩當此方十二兩。建辰爲歳首
慧嚴親至西天迴
故能明此事也
及討覈分至春秋分
冬夏至
薄食宿度阿
衡陰陽乃以爲然。但以西來三藏越海重譯
渉歴于艱險。輕百死而致乎一生。既至而不
知郷國之所在。固可悲也。其所翻譯。方諸寰
中之典既乖視聽深違背欲將使積昏之士背
風靡草。逆阪走丸。祇増其忿。誠又難也以翻譯
三藏來
既遐遠。不達此方語言。致令詞有質朴文非流美。如安世
高所譯等經。不了之士。逆便相非。増於謗讟。則爲未可

夫雍門周承孟嘗騷屑悽感。爲之鼓琴琴
一發。而涕泗零落。不知其極雍門齊地也。孟嘗
田文齊公子也。周
承爲之鼓琴琴
發。而涕不能止
而邪愚之夫承王侯疑貳阻薄。爲
之鼓脣脣一啓。而訕謗搖動。莫我已矣此敍輕毀
宗教之士
因時政之官於吾教疑貳之間。承便鼓扇于
脣齒以毀謗。致令王侯心迴而信用之也
是以假彼
重位鴻才。言爲物準。行爲時憲佛法付與王臣。
凡在位官員才
學之士。假以護持。所在三寶尤宜援奉。貴
其大才重位以弘護宗教矣。準繩也。憲法也
順則誘掖。
背則撃搏掖提膊也。信順之者。提臂而
引之。不信者。撃搏而責之也
使弱喪知
乎所歸。食椹懷乎好。音黄鶯食桑椹而音美。
如聞法而敬信也
佛法金城湯池之固假尊官爲外護。則佛
法若有城池之固
而攻者
罔弗敗。律喪師矣若有外黨相攻。無
不自然摧敗也
夫釋氏之
難。而釋氏不能違之者何外人問有難釋氏之教。
而引釋氏之教答之。而
不能違避其難
者有何所以
譬陰愆于序。赫日晞之。陽愆于序。
洪雨霔之久雨者。陰之失序。則須晴景方解。
久旱者。陽之失序。則須甘雨解之
若陰濟
于陰。湯濟于陽。則九載之水。七年之旱。未足
多也堯有九載之水。
湯有七年之旱
故古之賢徳。無位何威。無
賞何悦。無辯何信。其所酬抗。多以釋教爲證
反資其倨答難若專引己教爲證。如
以陰濟陰以陽濟陽也
是以夷難靜暴
復迷取亂。挫公孫龍之辯夷平也。取亂取勝也。公
孫龍趙人也。虞郷思以
邯鄲請封平原。龍以辯捷諫而
止。後語云。龍有白馬之辯者也
絶叔孫氏之毀叔孫
武叔
毀仲尼。子貢曰。夫子不可毀。他人之賢者丘
陵也。夫子之賢者日月也。不可得而踰也
雖有方
袍。莫如服冕服冕儒士有毀夫子輒能對之。豈可方袍
釋子遭毀其師而無對答之者可不恥乎。
必資於學矣。
方袍袈裟也
昔何承天著達性論。顏延之折之
並宋之朝士。顏光祿
也。有文常好飮酒
范縝搆形神滅義。沈約質之
梁朝賢士也。
文在弘明集
故豺狼非狻猊不制。蛇豕非&T054893;&MT03126;
不斷。而經稱爲外援展如之人展援也。假信心爲
外授。審如此也
則不失其名也。嗚呼有天地焉。有生成焉。有
信者焉。有不信者焉既天地造化則有萬物人倫。人
倫之内有信者有不信者。情不
同故
其信如漢顯宗則後漢第二
主明帝也
傅武仲傅毅
呉大
孫權
支與闞支謙
闞澤
東晋至于受終至王濛・郗
超・許詢・謝尚之倫。宋文明。洎宗王・何顏輩。
魏宗恭。南齊劉虯。梁君臣陶隱居陶景純。字隱
居。號貞白先
北齊顏之推此並深
信之士
其不信如晋蔡謨字道明。
東晋也。
東帝令作讃佛頌。堅不從。
乃言謗佛。下庭尉免爲庶人
僞趙王度。宋周朗・虞
愿。魏張普濟・李瑒・楊衒之。齊劉晝。梁荀濟
此實心毀教
不信之士也
夫信者靜乃一心昭窮萬化。或未遺
所存。要報求施。重因縁之理。篤敬戒之心。退
無納隍之酷進致含光之美隍阬也。若
致於阬也
其不信
者神用匪虚。鄙識濁慮。或惡幢塔崇侈。法籍
宏奧。僧居&MT03302;&MT03302;塏高
淨也
法徒尊大。攄已之憾
悖乎楊言。駟不及舌。陷乎邪黨。哀哉。然有
過乎信者。如齊文慧太子竟陵王。梁高祖陳
文宣二帝。魏文成・獻文・孝文・齊高洋北齊也。
此諸信等
皆見弘
明集
或開演金偈。或捐擲寶位。或縱民入道。
或竭國起寺今大宋皇帝造金銀字大藏經數藏。彫藏
經印板一十三萬餘板。嚴飾天下寺舍。毎
年祠部牒度僧八千餘人也。太
宗初登極度天下係帳童子出家
其有過於不信者。
如拓跋魏武
宇文
崔皓
傅弈
爲災&T008862;魃彗
焉。其有君主議及沙汰者。此實絜揚清之美。
非不信之士也。昔桓玄教曰教令
沙門有能申
述經誥。暢説義理。戒禁修整。足以宣紀大化
其有違於此者。悉令罷道。遠公與桓公書曰。
佛教陵遲。穢雜日久。毎一尋至。慨憤盈懷。常
恐運出非意淪湑將及淪湑漸
漬也
竊見清澄諸道
人教實應本心。夫涇以渭分。則清濁殊勢。枉
以直正。則不仁自遠。此命既行。則二理斯得。
然後令飾僞者絶假道之路。懷眞者無負俗
之嫌。道俗交通。三寶復隆矣古者沙汰總有二意。
一爲崇重教門惡其
渝濫。故澄汰姦冗務令清淨。宋世祖・王度・顏延之・蕭暮
之・周朗・虞愿・張普惠李瑒・衞元嵩・顧觀・那子才・高道讓・
盧思道・唐高祖十四人也。二爲憎嫉昌顯危身挾怨。故
須除蕩以暢胸襟。魏太武・周高祖・蔡暮・劉晝・楊衒之・荀
濟章・仇于陀・劉惠琳・范縝・傅
弈・王文同十一人。實心毀滅也
玄教於是不及廬山。
夫血胎粒食者。信不信何二焉。但人禀五材
正氣者。必保乎正性正命賢者禀五
行之清氣
克昭懋行
勉勵
之行
其憑福田。故乃信也。禀冷氣者。必僻恣淫
愎悷
滅沒天理。其假禍亡。故不信也。若使
唐虞元凱夏殷伊傅唐虞堯舜也。元凱十六相。
夏禹殷湯也。伊尹傳説也
之十亂亂治也。太公周公召公畢公榮公南
宮括散宜生太顛閻天文母十人也
漢之三傑
張良。蕭
何。韓信
仰眄金容。俯聆玉軸。則未嘗不信。興
五内言動群有彼何然。蓋爲善惟日不足故
此等雖未偶教興。若
遇之心大崇信也
若使桀・紂・莊・跖・陽貨・子
臧・視之。瞽如聽之聵如桀夏□也。紂殷□□也。
莊蹻楚蜀惡賊盜跖魯暴
賊。陽貨季桓子家臣暴虐於魯。子
臧鄭子臧也。瞽聞善不足化也
彼何哉然。蓋凶人
爲不善。亦惟日不足故也。惟生之有涯。體非
金石。樂未備志。哀以繼之。老聖稱身爲大患。
仲尼嘆交臂若失浮生流速
何足貴也
而釋教何讐誠心務
損不爲福始。而處禍先眞所謂能惡不能善
之失也。若彼果有。雖欲自絶。何傷於日月乎
若彼教門所説。因果實本有。汝縱毀之亦何能
傷其道。子貢曰。人雖欲自絶。何傷於日月乎
若彼果
無。慕立虚善。足以遠害若佛教所説因果之事本
無。虚求善譽。亦足遠害
夫虚去殺猶愈屠釣。虚輟財猶愈竊盜。虚
潔己猶愈濁濫。帷箔不修謂不治
閨門
況孰知其必
不虚哉。而釋教竊財貨財也。食肉貨肉也。害
人貨要目領也貨賣交易也。今切他財。當亦還財。今
食其肉。當亦被他食。今害人之要日
領當却遭害。是交
易之道也。領項也
苟使不貨。善則實矣誠能不盜不
殺等。稱自
爲善。其
事實也
其言既實。其人豈虚乎。佛圖澄・衡岳
思大。能遠視多生皆得
先觀
支林・道安能。博識強
學。劉遺民・劉虯。弓旌不顧皆晋之高士。辭榮者
也。古招士以弓旌也
許詢・宗炳。繿縷畢歳。豈佛法無其實。而能使
彼建志不拔耶此皆賢明之士。
情豈謬哉
昔武徳初。大臣
不圖邇臣希旨高祖時。傅弈以唐出李姓。以
老子爲祖。遂譛之令澄汰也
帝系發自玄元。文明廣大與天下咸一。將害
我教。蜂蠆且毒。貝錦有章貝錦文飾
之詞也
惟帝時聰
明終罔攸蔽罔無也。攸所也。蔽暗也。傅弈
等雖扇惑聖。聰帝無所暗蔽也
彼娼嫉
不克彦聖之夫娼貪也。嫉蠹也。克勝也。彦聖法淋
道宣等。彼傅弈情雖貪蠹。終不能勝
彼者
&MT04175;其徳。無所膚浸僨僵也。用殕其兇徳使浸
潤之譛。膚受之愬不能行
杲杲愛日。將墜復擧。靄靄油雲。既散又族
佛日沈而又明。
慧雲散而復聚
實有唐宗廟社稷之靈也。克保
于子孫黎民之福也。夫天地邦域。以元牧司
天生蒸民
樹之司牧
以鬼神綏之綏安也。神者聰明正
直福善禍淫者也
苟人
君失理。則靈神是捨神尼傳。宇文氏毀滅佛法。神
尼見善神皆西去。後果國滅
也。近柴氏毀鎭州銅
大悲。致惡疾而終也
不保于山川。山川匪寧。則災
禍作矣故天反其常。地載其妖。人懷其亂。稼
穡病矣山崩川竭。星辰失度。地動山鳴。賊
盜競起。妖怪作興。水旱爲沴也
粢盛何有
焉。昔桀紂周幽桀夏癸也寵末嬉。紂殷辛也寵姐己。
周幽寵褒姒。皆以美色昏亂朝政。而
失天
下也
酒池肉林。作奇技淫巧。以悦婦人紂有酒
池肉林
醩山脯丘。有炮烙之刑。斮朝渉
之脛。剖賢人之心。刳剔孕婦等
爲虐不及於神祇。
尚山崩川震。星流鬼哭。況剪除善道。萬靈無
依。詎得鳴鳳造于郊玉燭爲之調太階如砥
堯時鳳巣阿閣。四
時和謂之玉燭
于時高業沙門慧淨。法琳洎
宿儒望彦。瑤華疊綷綷五色之文
也。子對反
金奏諧響。懷
之以徳。強之以義。淬礪矛斧。傾塞巣穴。有門
下典儀李師政。撰内徳通命正邪論三篇。擧
其所惑。詳校黜剥文在古弘明集
第十四卷也
文而有據最備
斯作足以毘賛眞門。闡楊玄極。後世觀者宜
杜口塞淵。不復疑謗。但文沈隱不爲凡淺之
所知也近代有歸正論。及釋教
廢興記等。亦其事也
且忠臣孝子。宜徼
福防害繳求
以保君親。敬恭祷祀。精謹藥石。
何必知其無益而故務也只如秦皇好道。漢帝求
仙。或變金銀抂燒鈆&T012516;
竟有何
成者也
揆其無傷而故犯也。禮云。疑事無質如
崔皓率己專斷。以貽君親之戚魏武以惡疾而終。
崔皓戮尸者也
安得崔也。謂之忠孝乎。今有蓬心之士。尚欲
與崔何其昏也與者
許也
覆軌之迹。孰得貳焉。若以
東漢已前世未有佛。家國自寧。今宜復其昔
此牒外
人難也
則義軒已前未有文字。天下遂性羲軒
前未
有文字。帝道
無爲自理也
姫孔漸滋。人用梏械所以拘
手足也
殆于瘥
瘥小死也。札大死也
則今疫癘之疾也
秦正坑之。亦何罪也秦正始
皇也。
三十四年。博士淳于越奏。令封子弟爲諸侯。李斯云。諸
生不師古而學古非兩世。諸非秦記皆燒之。諸有藏詩書
及百家語悉燒。
偶語詩書者死
若以四夷之人&MT02337;弋鮮食&MT02337;免網
也。弋
以生絲線繋箭而射
鳥。夫子弋不射宿也
孰爲施戒四夷之人以殺戮爲
耕作何有施戒事也
世襲穹廬者穹廬
蕃帳
則四夷之民。何嘗有姫孔
之教。行於禮義。而君臣父子繼焉。是則姫孔
亦可廢也東漢已前無佛法。東漢已前國自理。四夷之
國無儒教。四夷之國亦自理。佛教如可廢。
則儒教亦
可廢也
若以平施俾家給人足謂普施
賙急也
不必在
乎齊戒者。誠亦驅其人於塗炭矣若不持齊戒而
施。則以殺盜
淫等惠
人是也
夫慈心惠下。宗廟不修。不得謂之孝也
慈雖及下。敬不
及祖。豈曰孝乎
豐物恣惡。香火不修。不得謂之
福也如殺馬
祭天等
其無孝無福而望人安固。如憑
攸枿而待蔭者也枿斷樹之餘也。殺命求福。
如依無葉之樹。豈有蔭也
若以
佛無形響。復不可奉者。則郊祀先王先公。孰
有見聞而敦其禮乎考祖亦無見
聞。何故祀之
若以鬼神不
實。先儒但導人爲敬者。則何患佛教不實。而
使人爲善耶。但謗者構惡不盈耳。不足以駭
聽。聽者聞惡不暢心。不足以承謗。故聽與謗。
其過均矣。而氛囂之世。愛則廣其美。惡則厚
其過。夫有虞氏仁孝之宗也。汲冡以平陽之
變。非揖讓而取也汲冡書云。舜囚堯於平陽。以奪其
位。非受禪也。今見有囚堯城也
伊尹人臣之表也。汲冡以桐宮反刺乃復夏
政也伊尹相太甲。太甲不用伊尹之訓。伊尹放之桐宮。
三年俟其改過。乃歸復其位。以盡仁臣之道。今汲
冡書云。伊尹放太甲于桐宮。太甲自竇中
潜出。殺伊尹而自立。與尚書之文全別
凡是非徑侹
之論。何有窮乎。故當承堯典殷書乃可經矣。
仲尼曰。攻乎異端斯害也矣穿鑿之家。害
於正義也
夫何
不然哉。觀乎古今撰製内教
文章
多先貶周孔而降
老莊。以爲能文者如因明
疏序等
此啓戸納盜怒敵惎
黨之由也惎教也。比者怒道兼非儒教
則是教。道儒結黨爲授也
夫一寇尚
不可翫。況結二寇之衝乎。使敵果至矣。桓桓
赳赳。以頑勁爲干櫓。以訾讟爲矛槊。憤憤悱
悱。鬱干眦睚眦睚
怒也
致使愚則囅而抃。仁則懣
而疾囅笑也。抃舞也。下愚聞而笑
之。懣愁恨也。仁者見而惡之也
將欲鼓而壓
之。秉羽而來之比欲鼓勢以壓之。擧
羽以招之。皆不可也
實難能也。夫
&T032862;之一熛。始蔓草而烶於宮室。邪夫之一
勃。始凡庸而上訕賢聖&MT06297;之火。能爇宮闈。邪
夫之謗。安懼聖賢哉
無善愼歟無不也何
不愼言也
古語云。行無禮必自及敬人
者人
必敬己。陵人
者人亦讐已
昔呂布魏曹操
下將
強袁渙令作書罵劉
備渙曰。唯徳可以辱人不聞以罵。彼固君子
耶。且不恥將軍之言君子之道
犯而不校
彼誠小人耶。復
將軍之意。則辱在此不在彼矣。故鳥窮則啄。
獸窮則攫居縛反。説文
云。爭持物也
人窮則詐。馬窮則佚。夫
能使啄佚之不至者。其唯上智哉。是以當吾
教昭夷之際。孰不黨行余侮。雖色怡於外。而
實腸結于内夷傷也。侮慢也。像教既屬陵夷。誰不朋
扇。侮慢者也。儒道之士。外雖恭順。内結
蛆嫉
但果行育徳。陰搆默化。漏彼所短。悦彼
所長。百或其一。味我道腴。自然迴席對彼二
教。但
行恩徳。擧彼教之所長。闕彼教之不足。百
人之内或偶一人。味道餐風。自然歸心者也
夫適裸
國者。解裳乃合禹至裸國。忻然解
衣。蓋順其俗也
且今人是此方
之人。儒道是此國之教。其俗縱知不加於我。
亦姑各阿比其門阿比朋黨
也。姑且也
鱗張角捍。安得不
美而從之。婉而優之。綏而遷之。使悦而後服。
豈在庸言酬酢耶所謂善戰不陣。
善閉無關者也
若以彼説不至
極慮人不驟徙節於吾道者。然聖人亦各當
機御物。如佛與提謂説人天福。而大聖豈
不欲令人盡至寂滅歟。但居其辰不爲利矣
縱説至教。不契其
根不利於他也
其老聖豈不欲令盡至沖漠歟。
所著二篇之經道徳
二篇
兼辯治於家國。俾濟世者
不相抑廢雖序道徳。不
廢治國之法
仲尼豈不欲使人盡至
皇道歟。所修六典。兼存覇王。將苞擧而無遺
也。故覆燾莫大於天地。變化莫大於聖人。而
實二教之於我。賛而不害也。吾之於二教。統
而有歸也。何謂飮醇酎者不競。咀糟粕者競
至人君子殊途同歸。
澆薄小人是非阿黨
但人多不自信己愚。而於
可誷則欣欣然不知已愚。而
調所不及者
未知丹碧好抑揚
藻繪。未知鈆墨好毀稱篆隷。未知禮樂好昇
降法度。未知宮羽好賞罰音律。其有矚余
此詞能無訧兮。余之參玄私爲適已也就責也。
矚見也。
恐後人見參玄語録而責於己。今
我蓋自取適性情。而著述之也
不敢謂於君子也。
昭文之琴文如海云古
之善琴者也
是非兩至。寧不鼓乎不以
人是
非而不
鼓之
夫蘧大夫五十。知四十九年非衞大夫蘧
瑗。字伯
王。見耕者問。&T065697;牛赤牛何者力大。耕夫不答。直驅牛遠
方。答云。二牛倶得力。答不平恐有怨也。蘧瑗云。一農夫
猶懼二牛之怨。我今五
十。知四十九年之非也
孔宣父六十。知五十九年
非。如余瑣焉耄與闔柩而已闔棺
蓋也
齊君懸賞。以
待諫慮失於治也齊威王懸賞曰。有面諫寡人者受上
賞。書諫者受中賞。謗議於市朝者
受下
賞也
漢相貶爵以杜諫蕭何以苑中之地貸法賈人。高
皇大怒。何遂免冠徒跣以請
罪。帝乃
釋之
審其能守也。雖取捨不同。而各有宜
也。其有沮余參儒道者沮壞
余顧彼誰或焉夫
越俗輕冠以彼多水其俗
剪髮文身也
齊市賤屨屨履屬。齊景公
好刖人足。晏子
宅近市。公更之不肯。公云近市識貴賤
否。晏子曰。踴貴而屨賤。景公於是省刑
豈靡已之利
而捐君子之華也學以飾身。不可以己不益
而廢。君子飾身之道耶
昔孔子
馬佚。犯野人苗。野人擯子貢之詞。納圉人之
子貢言語之士也。圉人養馬之士也。而野人棄子貢之
言不與馬。而納圉人之言還之。蓋以其類相投故也
蓋鄙人不悦賢談久矣。孔子曰。昔者季孫氏
之賜我粟千鍾。而交益親。南宮敬叔。遺我駟
乘也。而道益行。故道雖貴。必有時而後重。有
勢而後行。微夫二人之貺。則丘之道殆將廢
夫子初將出魯。聘周問禮。季氏賜粟千鐘。孟氏僖子
賜車。仍令懿子南官敬叔從師事仲尼及門徒請益者

昔大聖之將滅。顧命列國諸王洎大臣如來
將入
滅。以教法及比丘内護
之事。付有力王臣也
亦如仲尼之道焉。西域無
貴賤老幼。其人叟智彦韋昭云。老而有徳曰
叟。智過三百人曰彦
皆謂
優婆塞。壽母令妻皆謂優婆夷。此謂近事男
近事女也。陶神五戒。隣善奉聖。居俗目之美
也。先聖亦託以法教。令率力兼道。如須達多
毘舍佉。視王侯之亞矣。昔孫權未達教之所
由。問於闞澤呉大史
令也
澤對曰。臣審知佛是無
上法王。衆聖所歸。教加一切加被
哀含萬象深
同巨海。不揀細流。照並日月。不嫌星燭嫌阻
會觸則化。遇物斯乘觸對也。乘運也。若洪鍾之
待扣。似巨舟而廣運也
上人中。自在尊貴。縱使天有普覆之功。地有
普載之力。皆是諸佛建立使之然也。宋文帝
問何尚之羊玄保尚之宋侍中。玄
保吏部郎中
曰。朕少來讀
經不多。比日彌復無暇比近
三世因果未辯措
懷。而復不敢立異者。正以卿輩時秀率所敬
信也。范泰車騎將
軍也
及謝靈運。皆稱六經典文本
在濟俗爲政。必求性靈眞奧。豈得不以佛經
爲指南耶。近見顏延之折達性論。宗炳難黒
白論。明佛法汪汪尤爲名理並是開奬人意。
若使率土之賓皆感此化。則朕垂拱坐致太
平矣。夫復何事。尚之曰。悠悠之徒。多不信
法。以臣庸弊更荷褒拂。非敢所當。至如前代
群英。則不負明詔矣。中朝已遠西晋
難復盡
知。渡江已來東晋
王導・周顗・庾亮・王濛・謝尚・
郗超・王坦・王恭・王謐・郭文擧。謝敷・戴逵・許
詢・范汪・孫綽・張玄・殷顗等並東晋
賢士也
或宰輔之
冠蓋。或人倫之羽儀。或置情天人之際。或抗
迹煙霞之表。並禀志歸依。措心崇信。其間比
對則蘭・護・開・潜・深・遁・崇・邃八子皆
高僧也
皆迹亞黄
中。咸不測之人也黄中聖
人也
慧遠法師云。釋氏
之化。無施不可。適道固自教源。濟俗亦爲眞
要。竊尋此説。有契理奧。何者。百家之郷。十
人持五戒。即十人淳謹。千室之邑。百人修十
善。則百人和睦。持此風教。以遍寰區。編戸億
千。則仁人百萬。夫能行一善則去一惡。去
一惡則息一刑。息一刑於家萬刑息。於國則
陛下之言坐致太平是也。故佛圖澄入鄴。石
虎殺戮。減半澠池。寶塔放光。符健椎鋸用息
石虎後趙也。
符健前秦
蒙遜反噬無親。虐如豺虎北涼沮渠
蒙遜。本胡
人。博覽群書。曉天文。殺叚業。自稱
涼州牧。後入姑臧。即位號西河王
末節改悟。遂成
善人在位三十年。
譯涅槃經
法建道人力兼萬夫。幾亂河
渭。面縛甘死。以赴師厄。此非是内教所被哉。
時羊玄寶進曰。竊恐秦趙論強兵之術。孫呉
盡呑并之計。將無取於此也。帝曰。此非戰國
之具。良如郷言。尚之曰。夫禮隱逸則戰士怠。
貴仁徳則兵氣衰。若以孫呉爲心。志在呑噬。
亦無取堯舜之道。豈唯佛教而已哉。帝悦曰。
釋門有卿。亦猶孔氏之季路。所謂惡言不入
於耳。昔牟子郗嘉賓宗炳朱皓之劉勰。並會
道控儒。承經作訓。警法王之路。獻獲醜之功。
而彼言行。豈由形勸而已哉。魏以太延五年
始起虐太延五年已夘年。
北涼初滅佛法也
太平眞君七年丙戌盡
誅滅。是歳宋元嘉二十三年也。正平二年壬
辰春二月帝崩。太子晃先卒初帝南征。有譛晃婬
于内。帝怒。晃懼乃謀
逆。帝知之因詐死。使人召晃至。
以鐵籠罩之。撻三百。後乃殺之
呉王立改元曰永
平。是歳十一月崩魏太武正平二年。爲常侍宗愛所
害。景穆太子光立。改永平元年。
宗愛亦害之。立景穆子濬。
號文成帝。改元曰興安也
文成立。改元曰興安。復
興也再興
釋教
周以天和四年己丑歳議興廢。建徳
三年甲午大殲滅。當陳宣大建六年也周武名
邕。佛
道二教並
毀除之
宣正元年戊戌帝崩。天元嗣立宣帝也。
諱贇。武
帝長子。税入市者。人一文錢。幸洛陽。驛馬四百里。皇后
方駕而行。後者罪之。自稱天元皇帝。咸陽水變爲血
已亥歳改爲大成元年。春復興也。惟天命弗
于常。以禹啓夏命。以湯啓殷命。其將亡也。以
桀紂滅之禹姒姓名文命。湯子姓名天乙。
桀禹十七代孫。紂湯三十代孫
惟至道弗
于常。以漢魏始之。以晋宋弘之。其將亡也以
二武滅之。天意以萬物不一。外事豈必福者
能興。禍者能滅。不興安廢。不廢孰興乎。昔玄
高縊于郊南。弟子經夕乃至。興而告曰。大法
應化。隨縁盛衰。盛衰在迹。理恒湛然。但念汝
等。不久復當如我。汝等死後。法當復興也
道人。以太子晃之師故死於平陽。光至于寺。弟子
方知乃請尸。尸至寺。復起告弟子。後大法果滅也
魏興
安初文宣皇帝
甲午年也
高宗詔曰。夫爲帝王者。必祇奉
明靈顯彰仁道。其能惠著生民利濟群品者。
雖往猶序其風烈。是以。春秋嘉宗盟之禮。祭
典載功施之族禮云。功施於民者祀之。勞及於民
者祀之。能御大難者祀之等是
釋教如來。功濟大千。慧流塵境。尋生死者。歎
其達觀。覽文義者。貴其妙門。助政化之禁律。
益仁智之善性。排撥群邪。開演正覺。故前代
已來莫不崇尚。亦我國家常所尊事之也。世
祖太武皇帝。開廣邊荒。徳澤遐被。沙門道士。
善行純誠。如慧始之倫慧始足白於面。時號白足阿
練若。魏大武沙除釋教令構
得僧首者賞金始立國門。來者與
其頭。官中賞給不暇。由是而止
無遠不至。風義相
感。往往如林。夫山海之深。怪物多有。姦淫之
儔。得容假託。講寺之中。致有兇黨。是以。先
朝因其瑕釁戮其有罪。有司失旨。一切禁斷。
景穆皇帝。毎爲慨然文宣帝父
尊爲景穆
値軍國多事。未
遑修復。以朕纉承鴻緒。君臨萬邦。思述先志。
以隆斯道。今制諸州城郡縣衆居之所。各聽
建浮圖一躯。任其財用。不制期限。其有好樂
道法欲爲沙門。不問長幼。出於良家。性行篤
素。郷里所明者聽出家。大州五十人。小州三
十人。足以化惡就善播揚道教者也已上後魏文
宣皇帝再興
周初滅法。尋立通道觀。選釋李門人有名
當世者一百二十人。著衣冠笏履。號通道觀
學士衞元嵩
奏置也
而普曠剃髮留鬚高僧
帝乃笑之。大
成元年春正月天元詔曰
弘建玄風。三寶
尊重。特宜修敬。法化弘廣。理可歸崇。其舊沙
門中徳行清高者七人。在正武殿西安置行
道。二月改爲大象元年。勅曰。佛法弘大。千古
共崇。豈有沈隱捨而不行。自今已後。王公已
下并及黎庶。並宜修事。知朕意焉。爰於二京
各立一寺。其餘州郡猶未通許。四月八日。詔。
佛教興來多歴年代。論其至理。實自難明。但
以世漸澆浮不依佛法。致使清淨之法變成
濁穢。高祖武皇帝廢而不立。正爲如此。朕今
情存至道。思弘善法。方揀擇練行。恭循此理。
令形服不改。徳行仍存。敬設道場。欲行善法。
王公已下。並宜知悉。至二十日。詔選耆舊沙
門懿徳貞潔學業沖博一百二十人。勿剪髮
毀形。於陟岵寺爲國行道。所資公給。沙門任
道林歴高祖天元二世。諫奏有儀。帝懿乃辯。
屡迴天睠。大法紹復。斯人有力矣周武律徳二
年廢二教。
即陳宣帝大建五年也。北齊後主武平四
年也。後梁明帝大定十二年癸巳之歳矣
隋文潜龍時。
有神尼智仙言曰。佛法將滅。一切神明今已
西去。兒當爲普天慈父即隋
文帝
重興佛法。一切
神明還來至此。靜帝沖幼。以隋公輔政。欲令
沙門復舊未之能也。洎革周命周靜帝諱衍。宣帝
長子。即位改元大
定。以隋公楊堅爲丞相。復佛道二教。在位一年。遜于隋
居別宮。奉爲介國公。食邑萬戸。一切依周制。開皇元年
崩年。
九歳
乃令剃落。如曇延・靈裕・慧遠等。皆不
失其人也。國初高祖問群臣曰。傅弈毎云。佛
教無用。朕欲從其所議。卿等何如。魏公裴寂
進曰。臣聞。齊桓公與管仲・鮑叔・甯戚等飮酒
而適。桓公謂鮑叔曰。爲寡人祝之。鮑叔奉酒
而祝曰。願吾君無忘出於莒齊公孫無知亂小白奔
莒。齊人殺無知。後鮑
叔輔小白入立。
是爲桓公也
願管仲無忘縛於魯齊亂管仲與子
糾奔魯。國人納
之。値小白先入。遂戰魯敗。乃殺子
糾。而生縛管仲。至鮑叔解之於境也
願甯戚無忘於
飯牛甯戚使車飯於牛下見桓
公扣角而歌。桓公乃用之
桓公避席而謝。寡
人與二三大夫曾無忘夫子之言。則齊社稷
不廢矣。此言常思舊也。陛下昔創義師。志憑
三寶。云安九五。誓啓玄門。今陛下六合歸仁。
富有四海。欲納弈之狂簡傅弈
而毀廢佛僧。此
則虧陛下之往信。彰陛下之今過。元元失望
元元黎
遮也
理不可也。是知文武之賢。固天攸縱。匪
惟社稷之臣。實亦法王之臣。既作衞于王室。
亦屏藩於聖教也。若夫長民者。行著一郷。智
効一官。樹風聲之徳表。爲蚩氓之効仰。彼氓
也何有知焉。擧直錯諸枉彼民之謂直也。擧
枉錯諸直彼氓而謂之直也。本無特鑒委化
上流者。安得不審其動也。愼其詞也。昭其信
也。禮云。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
天下以暴虐。而民從之。又曰。下之事上也。不
從其所令。而從其所化。上好是物。下必有甚
者矣。今庶口喋喋音牒佞
語也
病乎不信。余心晦
晦兼慍乎信何哉。夫信有三者焉。有智有愚
有黨。智則擇物。人悦其鑒。如舜擧皐陶。湯擧
伊尹。仁者至。不仁者遠矣。愚與黨傷蠹哉。愚
不辨於牛馬。於其所信。如休猴而冠之昔項
羽屠
咸陽。焚燒宮闕。三月火不滅。而歸下邳。秦
之君子有言曰。項籍之作。猶沐猴而冠焉
慕像龍而
懼其眞龍葉公食菜於葉。姓沈。名諸梁。字子高。好龍
畫之。門戸屏屋。天爲見眞龍。見之驚悸而

以狂且爲子都子都有貎之美者也。狂童也。且語
辭也。詩云。不見子都乃見狂且是
也。此詩剌鄭
不賢之謂者也
以大天爲羅漢大天土火羅國僧。造五
逆者。無憂供之。以爲

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不應用而獲。用謂之幸。
應用而不獲。用謂之不幸
黨則失賢與惡故君子
不黨
保姦害善。悖亂無法。使
服箱之馬而見忌角於凶犢車旁
之馬
而隱遁者患
山林之不深矣。彼二者眞若率信不得信之
樞也。北山野人瞰余之斐詞謂所居之
□□者□
曰夫爲
道徳□□乎□□□□□□□□□□□□□
□□經。外有六典百氏。足以遊神娯目端思
默聽今乃鑚研簡牘□□□也
□□□也
輕役精魂。規規
皇皇。其殆也已自有内外典籍。何
須更區區撰此
余赧而失據徐
思而對曰。夫坳塘不足以隘於江湖而不孕
於雚葦不可以隘小之故
便不生於雚葦
培塿不足以下於衡霍
而不載於枳棘衡霍南岳也。培塿
堆阜也。枳棘刺也
萬物今古各有
分也。昔楊雄見知於君山楊雄。字子雲。好古嘗著
擬周易。草太玄經十卷。
張平子見之曰。只可蓋於醤瓿。及桓譚見之
曰。可以偕聖也。後鬱林大守陸績注之也
左沖得譽
於皇甫左思。字太沖。閉戸十年。著三都賦。門戸井溷。
皆有紙筆。得□□□□輒書之賦成。皇甫謐見
而譽之。都
下謂之紙貴
愚智否臧。亦何有定在乎。遇不遇
□□□□憫余奚何也。憫
惻念也
尋繹往修。遠慕前識
慕子雲
太沖也
託彼□□□□□□庶幾善道。刻鳳成
雞。猶利其半。既非吾徒。終日飽食。則高天厚
□曾何腆乎人若不學。則終日飽食。無所用心。焉知
高天厚地哉。腆厚顏也。亦不以無知爲愧
跼踖哉身心悚
然貎也
北山録卷第十





後序
  禀學賜紫□□ □賛□述
草玄亭沙門諱慧寶。字光用。俗姓王氏。東□
□玄武縣人也。其先世習儒素或陳力就列
或高尚其事炳耀譜□弗具詳□大師丱歳出
家。弱冠受戒。游刃學海。以傳演爲□□□□
□雅論。嘗陞座隱机。謂左右曰。吾歴觀僧史
高□□□□□□研精究内外。然後能垂世
立教出類拔萃□□□□□□□□翮隻輪任
重致遠未之前聞乃於講習外博覽群□□□
□深於大易春秋窮極天人明白褒貶。當世
名賢皆服膺請業造其門者。咸曰。登於龍門。
纂三國簡要志十卷。原始要終削陳壽之繁
冗也。撰錦鳳嚢十卷。隱括聖賢奇言善行。無
遺逸也。□經摘題十卷。裁□□章鉤深索隱
史家之流也。五味子三□□□□語論□□
□□□□也。玉谿新槀四十卷。歌□□行要
堅深心要定□□□□□□□□□□□念須
慈忍量須寛
  明□暦丙子仲秋望日重
裝墨林項元汴持誦



北山録後序
  殿中丞致仕丘 &MT04537;
唐憲宗即位元年。建號元和。于時文章彬郁。
類麟鸞虬虎蘭桂珠貝。騰精露芒。溢區宇間。
若韓退之・柳子厚・元微之・白居易・劉禹錫・
李觀。悉以才刃勍造化。譬孫呉起翦當戰國
際爭武勇權術之勝也。河南丘&MT04537;。嘗閲史傳。
及其遺編。必慨然興感。恨不得追其肩踵焉。
今年春正月。被黜歸歙。遘疾寓武林隣淨住
律刹。一日僧惟賢贄謁于陋止始見之。温儼
清邃。疑有所蘊而來也。俄與之語。則志氣頴
鋭。將欲脱去境照。漠然無礙。學書易風雅。春
秋尤確。況本教乎。忽袖中出緗表五編。且曰。
此東蜀紹竺乾弟子神清譔述也。目之爲北
山録。首之以艾儒。終之以外信。凡十六篇。祕
蓄三紀。恐失傳布。鍾蔽善之罰。曩慕君子公
於其道不諛於世態者。異摭其可否爾。&MT04537;
受之。是夕弗就枕。燭以閲之終三鼓。考其大
概。以□立空寂爲本。欲天下派歸于巨壑也。
會稡老子・孔子經術。莊・列・荀・孟・管・晏・楊・
墨・班・馬之説。馳騖其間。約萬岐而趨一正。
峙之則如山。渟之則如淵。變之則風霆。平之
則權衡。其恢宏辯博如是之甚矣。嗟夫元和
丙戌迄
聖宋熙寧元年戊申二百六十三歳。而昔之
大儒蔑一句稱謂以褒賁乎神清何也。蓋專
其所守不敢以徑隧生疵詬非嫉其才能。而
&MT04537;生 太平世。老尚廢棄。乏智略以佐
天子。無利惠以濟生人。但修錬以固其身。禪
定以同其塵。故魯論云。我則異於是無可無
不可在乎今日也。是以嘉賢師行業勤整。能
拔古人湮鬱於異代。罔剽取以飾已。後之衣
縫掖輩。孰不靦顏於鄒魯之門哉
冬十二月丁酉序于卷末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630 631 632 633 634 635 63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