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集沙門不應拜俗等事 (No. 2108_ 彦悰纂録 ) in Vol. 52

[First] [Prev]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之業將虧茨山之風行替。變道從儒。未見其
可。因循勿改。竊用爲宜。謹議
萬年縣令源誠心等議状一首
竊以。老釋之教雖曰沖玄。君父之尊終資嚴
敬。況所行化不出寰中。義屬在三須遵孔禮。
但爲髮落不可加冠。法衣不可加帶。無冠無
帶拜伏失儀。如愚管窺。依舊爲允。謹議
長安縣尉崔道默等議状一首
竊惟。在三之禮罔極於君親。不二之門獨遺
於資事。豈不以眞俗兩隔孔釋雙分。臨之寵
辱既不驚。受之髮膚則已毀。玄冕與緇裳詭
飾。振錫與鏘金殊義。足使弱喪知歸行迷識
反。今若降其塵外之迹。嬰其俗中之事。一乘
紊典三歸弛法。尚其道而黷其儀。挹其流而
汨其本。義非稽古。宋不足徴。求之愚衷。有
所未陜。且道之爲道。玄之又玄。衆妙所歸。啓
聖辭屬。入關之業。可大而不可小。居河之
訓。可尊而不可卑。隆纒 睿想方弘損益。
冐進芻詞伏増戰汗。謹議沛王府長史皇甫
公義文學陳至徳等議状一首
臣聞。三教同歸漸頓雖別。倶爲助化咸稱勸
善。宣尼作訓。不拘方外之流。大師垂範。全
舍寰中之累。虚室生白一粒餘資。並駕康衢
唯道是務。自玄風載偃法雲收族。黄冠緇服
心跡不倶 皇上愍其忘反式令僉議。但絶
胤髡頂形之重也。&T016254;跪拜伏禮之末也。今若
捨其重而檢其末。申其道而屈其人。恐習俗
生常。頓改非易。伏望嚴告有司。詳加誘進。如
更因心靡厝。方可嫈之刑禮。輕陳芻管伏深
戰懼。謹議
周王府長史源直心參軍元思敬等議状一

釋旨希微。理暢有形之表。玄宗罔象。義軼
無名之外。括三才而體要。包萬類而窮神。眞
氣麗關。佇猶龍之西擧。法雲彩野。馴巨象之
東歸。玉洞仙經沖玄羽化。金容懿範演聖龍
宮。至道難名神功不揣。爰自周漢咸著丹青。
典午當塗因循下替。是知趣玄門者千古。崇
釋典者百王。剪髮緇裳忽輕肥之美。變冠黄
服蔑簪紱之榮。莫不志越寰中心遊方外。去
揖讓之節。就戒律之儀。弛禮樂之規。遊虚
白之室。是以如來祕説絶敬君親。綿古洎今
無朽茲教。教如可廢法亦可刊。教捨法存法
將安措。且甲士不拜。豈伍卒之自尊。天顏咫
尺。非一介之云貴。並以銜威禀命。所以禮棄
謙恭。況乎延思煙霞。解塵俗於羈網。警情法
界。釋怨會於樊籠。而使降出俗之容。展入家
之禮。考古恐乖通理。論今懼爽彝章。議
芻微。敢申管見。瞻對疏謬。悚懼交懷。謹

論曰。玄教廢興理鍾期運。而盛衰之寄抑亦
謀 皇上御辯乘時允膺付託。所以 降
非常之 詔勵釋侶於 明時者也。春秋傳
曰。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
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余
聞其語矣。今見其人焉。觀秀上肆力釋君昌
言 帝闕詞志款款勤則勤矣。而宣公之啓
状詳切該博。吾無間然。方今以大法爲己任。
思正其傾危。能負重道遠者。此其人也歟。
仲尼云。顛而不扶。危而不持。則將焉用彼相
矣。若此眞可謂至覺元首。良哉。股肱中臺周
府等議。雖文質有乖而咸得事要。然樞細經
典疇咨故實。理例鋒頴詞韻膏腴。則司戎之
稱鴻筆麗藻矣。若標以顯議約以正。詞其文
辯潔其事明覈。則左驍衞擧其綱領矣。將來
達鑒斯焉取斯
賛曰。正法既隱。*象季斯微。不有 明哲。慧
日誰暉。獻可替否。飛英萃實。詳諸昔賢。驗
乎茲日。卓卓英秀。是振隤綱。謇謇宣公。&T075882;
運斯匡。衆議詵詵。宏謨諤諤。蘭菊殊美。絲
桐間作。秦君鴻筆。王生顯議。文質舛途。忠貞
懿。惟茲盛徳。謀無不臧。一時風素。千載
流芳
集沙門不應拜俗等事卷第



集沙門不應拜俗等事卷第五
  *弘福寺沙門釋彦悰纂録
聖朝議拜篇第三
議拜者。明沙門應致拜也。昔皇覺御宇。尚開
信毀之源。豈惟像末不流弘約之議。頃以法
海宏曠類聚難分。有穢玄猷頗聞朝聽。致使
拘文之士廢道。從人較而言之。未曰通方之
巨唱也。余所以考諸故實。隨而彈焉。庶崇佛
君子。或能詳覽
議兼拜 左威衞長史崔安都録事沈玄明等
  議状一首
右清道衞長史李洽等議状一首
長安縣令張松壽等議状一首
議令拜 中臺司列少常伯楊思玄司績大夫
  楊守拙等議状一首
司平太常伯閻立本等議状一首
蘭臺祕閣局郎中李淳風等議状一首
太常寺博士呂才等議状一首
司宰寺丞豆盧暕等議状一首
司衞寺卿楊思儉等議状一首
司馭寺丞韓處玄等議状一首
詳刑寺少卿元大士等議状一首
同文寺丞謝祐等議状一首
内府監丞柳元貞等議状一首
司津監李仁方等議状一首
右武衞兵曹參軍趙崇素等議状一首
右戎衞長史李義範等議状一首
右金吾衞將軍薛孤呉仁長史劉文琮等
議状一首
右監門衞中郎將能玄逸等議状一首
端尹府端尹李寛等議状一首
左春坊中護賀蘭敏之賛善楊令節等議
状一首
右春坊中護郝處俊賛善楊思正等議状一

司更寺丞張約等議状一首
典戎衞倉曹王九思等議状一首
右*典戎衞將軍斛斯敬則等議状一首
左司禦衞長史馬大師等議状一首
右司禦衞長史崔崇業等議状一首
左清道衞長史蒋眞胄等議状一首
左崇掖衞長史竇尚義等議状一首
右崇掖衞長史李行敏等議状一首
左奉裕衞長史丘神靜等議状一首
右奉裕衞率韋懷敬等議状一首
雍州司功劉仁叡等議状一首
議沙門兼拜状合三首
左威衞長史崔安都録事沈玄明等議状一首
竊以。紫氣騰眞。玄牝之風西被。白虹沈化。
涅槃之蘊東流。轡羽驤霞。影玉京而凝衆妙。
津慈照寂。啓金園而融至道。義冠空有理洞
希夷。祛濟塵蒙熏滌因累 神道裨教茲焉有
徴。坦躅業已遵從。流弊義資懲革彈曰。守法
高尚稱爲
流弊。違經拜俗謂之懲
革。即事不可其如理何
原夫在三之敬。六位峻尊
卑之象。百行之本。四始旌罔極之談。本立然
後道生。敬形於焉禮穆寔王化之始。乃天地
之經。佛以法爲師。帝以天爲則。域中有四大。
王者居一焉。王道既其齊衡。夫法固乃同貫。
身爲法器法惟道本。黄冠慕道緇裳奉佛。致
敬君父眇契玄波彈曰。佛法乃寰外之尊。帝天爲域
中之大。教存而令屈折不羈還類
編人。此乃法水壅而不
流。何玄波之眇契耶
且夫戒録纔高。猶盡肅
於膜拜。況乎貴賤懸邈。頓遺恭於屈膝彈曰
王謐
云。沙門所以上下相敬而抗禮宸居者。良以宗致既同。
則長幼成序津途有隔。則義無降屈。誠哉是言。可爲龜鏡
必以山林獨往物我兼忘。混親疏齊寵辱。
惠我不爲是。損己詎稱非。自當泯若無情。湛
然恒寂安假。仰迦維而頓顙。覿天尊而
拜。塵容不異俗。致敬未乖眞彈曰。沙門落
披緇。道俗懸隔。
拜違佛教具顯經文。而言敬未乖眞容
不異俗此乃指南爲北。反白成玄
且伯陽緒訓於
和光。不輕演教於常禮。妙協謙尊之徳。遠
符隣照之規彈曰。伯陽誕自姫周身充柱史。爲官則王
朝之一職。言道乃儒宗之一流。拜伏君親
固其宜矣。至若不輕之禮四衆。乃據理以行之。理則無簡
於怨親。通貴賤而倶禮。勅乃約其尊極不制禮於卑微涇
渭兩殊。無
宜一貫矣
又三極之中。師居其末。末猶展敬。
本何疑哉彈曰。釋衆所以師資相敬。正以教義不殊
耳。非是約本末而言。何孟浪之甚也
以袈裟異乎龍黼。縠巾殊於鷩弁服既戎矣。
拜何必華。各循其本無爽彝式。其有素履貞
遯清規振俗。神化&T072487;響戒行精勤。藻掞桐鸞
梵清霄鶴。錦旌徴獸瓊符御靈。徳秀年耆蠲
其拜禮。自餘初學後進聲塵寂寥。並令盡敬
君父。請即編之恒憲彈曰。若以不拜爲非。則徳秀
年耆詎宜蠲免。若以不拜爲
是。則後進初學無宜令拜。進退矛楯去
取自乖。請即編之恒憲何所見之短乎
如此則進徳
修業。出塵之軌彌隆。苦節棲壇。入道之心逾
勵。玄風斯遠國章惟緝。庶可以詳示景。則
靜一訛弊彈曰。以乖宗爲景。則謂守法爲
訛弊。約斯以驗餘何可觀
自我作故
奚舊之拘。夫鏡非常之理。必藉非常之照。
天鑒玄覽體睿甄微。探象外之遺宗。極寰中
之幽致。雖則暫駭常聽。抑亦終冥大道。謹

右清道衞長史李洽等議状一首
竊以。道教沖虚釋門祕寂。至於照仁濟物崇
義爲心。乃睠儒風。理將無異彈曰。儒教所明不
踰寰域釋宗所辯
高出見聞。故魏東陽王丕曰。佛法沖
洽非儒墨者所知今言不異。何多謬耶
至若宿徳耄齒
戒律無虧。棲林遯谷高尚其事。若斯儔輩可
致尊崇。其有弱齔蒙求熏修靡譽。背眞混俗
心行多違。以此不拜。義難通允彈曰。夫稱沙門
者何也。謂紹法
象賢發蒙啓化。儀異搢紳之飾教殊廊廟之規。求宗故所
以直骸。孰可分其徳業。矯俗故由茲抗禮。寧容隔以尊
但在家在國事君事親。不拜之儀。何可以
彈曰。誠哉奉君親者。無宜不拜沙門不
事王侯背思天屬以拜爲訓似未之思
望請勒
拜。垂憲於後。謹議
長安縣令張松壽議状一首
惟。佛道二門虚寂一致。縱不能練心方外
擯影人間。猶須迹與俗分。事與時隔。然今出
家之輩多雜塵伍。外以不屈自高。内以私謁
爲務。徒有入道之名。竟無離俗之實彈曰。不
屈者奉法
而然。私謁者誠違教義只可峻其科簡懲彼
不逞之流寧容縱火崑崗而欲倶焚玉石耶
至若君
親之地禮兼臣子。孝敬所宗義深家國。不有
制度何以經綸。望請僧尼道士女官等。道爲
時。須事因法會者。雖在君后聽依舊式。捨此
以往並請令拜。若歸覲父母子道宜申。如在
觀寺任遵釋。彈曰。夫僧尼合拜則無宜不拜不
合豈簡時方何得剃髮同是一人約
處便開。異禮法服始終無二。據事遂制殊經此乃
鼠兩端。苟要時譽。未曰志隆家國獻奉忠貞
庶其
以卑屈爲恥。稍屏浮競。以道徳自尊。漸弘教
法。輒進愚管。伏増慚戰謹議議沙門致拜状
合二十九首
中臺司列少常伯楊思玄司績大夫楊守拙
等議状一首
竊以。佛道二教本尚虚玄。演方便於三乘。契
忘言於一指。唯寂*唯寞。何寂寞之不包。非
有非無。何有無之不鑒。今之法侶寔繁有徒。
久損拜跪之儀彈曰。請問何處
令拜而言損耶
自處高上之地。
約有爲之戒律。揖無上之君親彈曰。剃削既奉
釋宗。守戒
無宜
設禮
推之人情。情渉縱誕。求之至理。理所未
彈曰。推之人情。巣許無云縱
誕。求之至理。沙門寧曰不通
令致敬於君親。庶
垂範於來葉。謹議
司平太常伯閻立本等議状一首
竊以。寂滅垂軌。猶弘孝敬之議。無爲闡化。
終協虔恭之禮。雖道超可道。道尚繋於三
尊。法空諸法。法猶包於四大。況皇猷遠暢。
衍地義以宣風 聖澤遐霑。浹天經而灑潤。
至徳所被。理不隔於幽明。大道傍通。故無分
於眞俗。而違方之士空迷相物之心。淪俗之
徒尚嬰自我之累彈曰。今諸僧等莫不聖朝以來爲
國所度。將以資奉陵廟津梁品庶。
而言違方淪俗者。豈
不傷皇家之福乎
莫識九重之貴。不知得一
之尊。絶忠孝於君親。棄敬愛於母后。求諸至
理。竊謂不通。倶拜君親。未乖舊典。謹
蘭臺祕閣局郎中李淳風議状一首
竊以。三辟之重。要君者無上彈曰。沙門承恩
入道。非曰要君
刑之極。非孝者無親彈曰。親放出家。
詎爲非孝耶
是以
徳悖禮。爲大亂之本源彈曰。僧等動依經
教。非悖徳禮也
唯敬
唯忠。乃經邦之正軌彈曰。僧等雖形闕奉親。而内
懷其孝敬也。禮乖事主。而
心戢其
恩忠也
至於老教虚靜。資柔弱以曲全。釋典沖
和。常不輕爲普敬事如左威
衞議中彈
聞傲慢君親矜
夸衆彈白。沙門身具佛戒形具
佛儀。人天自仰。寧是矜傲
可以淳風
勵俗。安國寧家者也。今令道士女官僧尼恭
拜君親。於道佛無虧彈曰。經云。拜君損君拜親
損親行敬違教。孰曰無虧
從國王正法。大革前弊深廢澆訛彈曰。以順法
爲訛弊。用違
教爲廢革。可謂首
冥適越背道逾
使其永識隨順之方。更知天
性之重。謹*議
泰常寺博士呂才等議状一首
一謹按老子道徳經云。域中四大王居一焉。
又案仁王般若經云。地前三賢菩薩位。當四
天下主。内經又云。假令比丘得須陀洹果。經
八萬劫始見於地前。今令道士女*官拜敬域
中之大僧之及尼。拜敬地前菩薩。此乃不
乖本教。正合其宜彈曰佛經所以不令僧敬俗者良
以出處不同故也。縱使三賢菩
薩。爲四天下主。而猶現有妻子相不捨家位。厚信曰如
然。致敬則無誠説故涅槃經云。諸出家人從諸白衣諮受
未聞。不應禮拜。據此則殊
乖本教。何謂正合其宜耶
皇后皇大子。尊同於君。
理合敬拜彈曰。仁王經云。出家人法不拜國
王。國王尚不許拜。自下斷焉可
一又
案道經云。道士一人得道乃追榮七葉父母。
此則立身成道。貴於追顯前葉。今時未得道
者見生父母。理合拜敬。又案内經云。西方妙
樂國土。本爲法藏比丘願力所成。是知妙樂
之所。乃是比丘願往生處也。又案無量壽觀
經云。願生妙樂國土者。先須孝養父母。後云
具足戒行。然經宿不見即須跪問孝之儀也。
不拜父母何成孝養。今令僧尼道士女*官拜
敬父母。亦是不違本教彈曰。如經所云生西方者
該通道俗言孝養父母者。
此明處俗往生因也。言具足戒行者。此明出家往生因也。
此則道俗懸隔修行兩殊。安得混彼二因。倶言釋侶且
孝養異宜。寧唯跪禮揚名後代亦其至也。故五分律
云。若諸沙門左右二肩荷擔父母。親於身上便利不淨縱
使一劫。猶不能報須臾之恩。若教父母識三寶四諦。受持
五戒行十善道於一念頃即爲以報父母之恩。何以故荷擔
等事是人中善。不能令彼生天證聖。若教父母識諦寶因
果受齋持戒。由此因縁即能證聖。又四分律云。佛言比丘
不應禮敬一切白衣。父母雖曰居尊。終同白衣之列。佛
教不令禮拜。若拜乃陷於親生有致敬之容。死招無量
重罪。不孝之。
極寧越是乎
一謹案周禮有九拜之儀。一曰稽
首。注云。首至地也。又案尚書言。於禹益等拜。
皆言稽首。此爲拜君之敬。通於古今也。然今
之僧尼禮拜。正當稽首之法。是以維摩經云。
導衆以寂故稽首。然今若令尼作婦女跪拜。
但爲衣服不稱。恐爽於常情。聖人無心。以百
姓心爲心。俗行已久不求改變。今令尼等拜
敬。望請許其稽首。此則不乖古今之儀。順於
輿人之頌彈曰。夫希顏之士亦顏之儔。慕驥之乘亦
驥之類。今尼等辭榮是一入道不殊。何獨
慮爽常情則欲令其稽首。若也不求改變稽
首。未是循常常情既也不循。豈順*輿人之頌
謹*議
司宰寺丞豆盧暕等議状一首
竊以。釋門垂範。義在沖虚。道家立言。理歸損
挹。豈自矜尚。然後爲高事如祕閣
局議中彈
若乃君臣父
子之儀。尊卑貴賤之序。與夫儒教分路同趨。
但緇服黄冠未通正法。眞言淨戒莫能堅受。
唯憑衣鉢以自尊崇彈曰。經稱袈裟者。諸佛幢相。
又言同於佛塔鉢盂應法之器。
自古諸佛皆同此器。故十輪經云。象王見獵師著袈裟。
敬故自拔其牙與此獵師。又四分律云。大徳娑伽陀
伏毒龍於鉢中。是知應器法衣其功不小。服之自貴
何事深疑。且負板冕衣仲尼猶敬。矧茲器服而不尊乎
謙撝之道既虧。熏修之行彌失。然則尊嚴之
極本屬君親。資敬所歸道俗何別。上動皇鑒
下擇芻詞。改而更張。請遵拜禮。謹議
司衞寺卿楊思儉等議状一首
剛折柔存。扇玄風之妙旨。苦形甘辱。騰釋路
之微言。故能開善下之源。弘不輕之行事如
議中
是以聲聞降禮於居士彈曰。經云。淨名居士
示疾毘耶。見有妻子
常修梵行。見有眷屬常樂遠離。雖爲白衣奉持沙門清淨
律行。既同僧伍拜跪故是常儀。況示彼宿心得法寧容
不荷。引斯爲
例竊恐非宜
柱史委質於周王。此乃成緇服之
表綴。立黄冠之龜鏡。自茲已降喪其宗軌。歴
代溺其眞理。習俗守其迷途彈曰。佛教入華歴
經英聖。五遭拜伏。
三被摒除。咸以事理難違。還遵
舊轍今言守迷溺理。似傷迂誕
一人有作萬物斯
覩。紐維天地駢駕百王。轉金輪於勝境。構
玉京於玄域。遂使違眞道士。追柱史之遐風。
矯釋沙門。緝聲聞之絶典彈曰。佛教所明人有
二種。一聲聞。二菩
薩。菩薩形無定質。應隨類以爲議聲聞剃髮染衣。守高
蹈而成則教制聲聞之伍。不令禮彼白衣。順以奉行何名

況太陽垂耀。在天標無二之明。大帝稱尊。
御宇極通三之貴。且二教裁範雖絶塵容。事
止出家未能逃國彈曰。沙門所以不拜俗者。正以絶
於塵容。非爲逃國者也。至如嚴光
干木之流。頴涘商山之伍。或踞謁長揖。至之而不
洗耳辭榮。聘之而不至。此亦高蹈而爾。寧逃國乎
同賦形於姒鏡。皆仰化於姚風。豈有抗禮宸
居獨高眞軌。然輕尊傲長在人爲悖。臣君敬
父。於道無嫌考詳其義跪拜爲允。謹議
司馭寺丞韓處玄等議状一首
禮無不敬名教是先。君父同資彝倫所尚。況
眞人善下妙在和光。菩薩不輕義摧我慢事如
司衞
議中
斯則舛慮齊致分波共源。所以綱紀百
財成萬品者也。而緇黄之侶沿習爲常。銷
愛敬於君親。行貢高於尊極。苟殉私欲彈曰。
沙門
棄鬚髮去華競守道不屈豈殉私耶。易稱
語君子樞機。榮辱在焉何可不
坐紊天經。
瀬郷之清塵。負運河之妙旨彈曰連河通教
皆云。令沙門
拜有損君親。謨
誥顯然何云負旨
靜言永念。良可寒心彈曰。梵網
經云。出家
人法不禮拜國王父母。又薩遮尼乾經云。若人謗聲聞辟
支佛法毀呰留難者諸善神王不護其國。四方賊起水旱不
調。死亡無數。今不信佛教抑令跪拜。此則謗法。此則留
難。若佛語有徴則粉首碎身無以
塞責。豈寒心靜念而可免之哉
如愚管見。致拜爲
允。謹議
詳刑寺少卿元大士等議状一首
竊以。白馬東歸寺刹爰建。青牛西上觀座方
興。莫不照燭昏迷導引騰化。然敬君子範
簡略闕言。不拜之儀因循往有。非直情乖物
義。抑亦理爽聖經事如中臺司
議中彈
且法服制儀。
表絶凡流之恒敬。蓮花寶座。豈説不拜於君
彈曰。銅自石生。珠因水育取者方委傳者故迷。
況佛教幽微理難窺渉。不知而作。其斯謂乎
有天地之尊。敬君遠符經教。親著生育之惠。
拜親遐會法源。撫事有益於經。捫理未虧於
法。牽率愚管設敬爲宜。謹議
同文寺丞謝祐等議状一首
竊以。君親之重。事極昊天。恭恪之儀。理貫名
教。至如凝心玄路投迹法門。莫不肅敬神明
不輕品物事如司馭
議中彈
豈有弛傲所生不屈君父。
既違恭順之禮。恐累求道之因彈曰。誠因不累
如陷君親何
請革舊風准勅申拜。謹議
内府監丞柳元貞等議状一首
竊以。禮無不敬名教是先。君父同資彝倫所
尚。且佛滅度後法付國王。舒卷之規理鍾明
彈曰。右春坊議云夫付囑者。佛以像法末年。淳心漸
薄邪見増長正法衰替。四部之衆無力弘宣。是以付囑
國王令王擁護。如其不護法當自壞。豈
勞付囑令王毀壞。誠哉得付囑之旨也
但非常之制
黔首恒。驚雷同之心君子爲恥。自我作故。
方懸日月之典。可使由之。寧拘風雨之好。如
愚管窺。致拜爲允。謹議
司津監李仁方等議状一首
愛敬之道。義極於君親。恭和之徳。事昭乎
釋老。豈有生因覆載。將抗禮於人天。質禀髮
膚。遂齊尊於父母。眷言方外。未離天地之間。
顧惟俗表。尚處閻浮之域事如司衞
寺議中彈
而爲不拜
天子。類嚴遵之不臣。長揖至親。似宋人之
名母。何以津梁品彙導引凡庶。聖智之教豈
至於斯彈曰。易稱籍用白茅。又云。巽在床下紛若之
吉乃爲無咎。未有抑令致拜。復曰。津梁尊而
辱之何
以去取
奉 勅議聞。伏請令拜。謹議
右武衞兵曹參軍趙崇素等議状一首
竊以。三教爰興倶敦勸奬。派流雖別趣善同
歸。緇黄之躅稍殊。君親之儀詎隔。豈有纔捐
俗服遂傲禮容。高揖乘輿不拜嚴父。資敬之
道不足。忠孝之跡頓虧。李釋斯風。未爲盡善
彈曰。内將外反眞與俗乖何得輕弄筆端
高略玄極孔子曰。非聖人者無法誠哉
方今垂範立
道徳齊禮。經典乖失詳議改張。據理論
情。拜實爲允。謹議
右戎衞長史李義範等議状一首
父慈子孝起自天經。君義臣忠資於地禮。三尊
之重君最爲先。五教所崇父居其首。人倫之
綱紀。臣子之歸宗。佛道興隆之前。緇俗異貫。
陵遲之後同藉國王。連河制之於主君瀬郷
盡編爲天戸。況釋迦滅度付囑國王事如内府
監議中彈
李老裔孫克成宏構。緇黄代俗。握寶鏡以君
臨。縱使佛道尊嚴天位彌重。帝王國母無上
最尊。稽首虔誠無妨悟道事如同文
議中彈
至眞之理
猶日勤修。禮佛拜天彌成正覺。謹議
右金吾衞將軍薛孤呉仁長史劉文琮等議状
一首
道家立旨。取貴於柔謙。釋教爲宗。有存於汲
引。雖復邁九仙而飛迹。標致弗爽於同塵。超
十地而遊神。修行豈乖於忍辱。且君親尊重。
比乾嚴而有裕。臣子忠肅。申拜伏而無違。斯
迺萬國之大經。千葉之常軌。居造次而必踐。
處少選而難廢。至若緇黄二教頓損茲禮。唯
擅貢高之法。莫修資敬之儀事如司馭
寺議中彈
虚啓弊
風實差彝典事如右武
衞中彈
但勸誘之規雖則多
躅。等歸利物。寧履義方。何必驕倨爲容。便躋
衆妙之域。虔恭表節。遂隔眞如之事如
左戎
衞議
中彈
緬尋旨趣深謂不然。致拜君親寔爲通
理。謹竭愚識庶會宏謨。深懼不當。退用慚惕
謹議
右監門衞中郎將能玄逸等議状一首
竊以。親生膝下鞠養之愛惟深。一人至尊嚴
敬之儀斯重。豈以身披緇服而不拜於君親
彈曰誠固以此
而佛不令拜俗
首掛黄冠。遂替子臣之禮。謹

端尹府端尹李寛等議状一首
夫出家之徒名曰離俗。教誡之法謙下是先。
既達苦空理捐人我彈曰。不敬之來自持眞
教豈縁存我而不拜乎
況君
父尊重敬比於天。拜伏之儀事無疑惑。但以
因循往代。敬其衣*誡使然如司宰
寺議中彈
止可君
父不受其拜。何得自爲尊重。且像法末教委
以國王事如内府
監議中彈
國王示以尊卑。未爽一乘之
道。謹議
左春坊中護賀蘭敏之賛善楊令節等議状
一首
竊以。犧皇至賾。金人靡兆於龜文。軒后韞靈。
紫氣未敷於鳥跡。洎劉莊精感。託神想於東
流。尹喜翹誠。覩物色於西邁。由是龍宮梵化。
灑慈潤於大千。澹泊凝眞。沖寂弘於宇内。雖
復遠標天構氣淑無爲。體均具相功深濟度。
莫不禀宸極以存其法事如端尹
府議中彈
資遺體以受其
靈。豈有超俗塗而輕法主。潔其己而忽所生。
忠孝一虧二教何寄。今若資忠貞以凝道。移
孝行而修誡。則福足以顯玄門。忠孝用光臣
子。假或恭敬被於群品。據理尚有可通。況唯
拜伏君親。未審於何不可事如祕閣
局議中彈
請准明詔。
致拜爲允。謹議
右春坊中護郝處俊賛善楊思止等議状一

竊聞。道迹希微。立言資於輔帝。釋教虚寂。垂
法依於國王事如左春
坊議中彈
是以紫氣眞容玄猷西
被。黄金圖相妙旨東流。仙侶莘莘。*藉天基
而遂重。法徒濟濟憑聖政而彌隆。況今徳
陰陽道包眞俗。恩霑動植。尚荷亭育之慈。澤
被生靈。猶懷仁壽之施。唯釋老二門由來迂
事如右金吾
衞議中彈
既捐眞典便虧四大。偏信化人
不遵三有。主上崇孝敬之儀。敦跪拜之禮。爰
發綸誥令拜君皇后太子及父母者。非直庶
寮允愜彈曰議不拜人殆將太半
今云庶寮允陜何其謬歟
抑亦垂範將來。
謹議
司更寺丞張約等議状一首
釋教開俗儒風範化。即途雖言異軫。證理誠
則同歸事如右清道
衞議中彈
莫不粉澤仁義舟輿恭儉。
然後克闡徽猷以隆遠大。何則忠爲令徳孝
實天經。惟君惟父同取其敬。借使行超物表
道備人師。豈可長擡於顧復之親。抗手於宸
扆之貴。事須適變。未可膠絃彈曰。正以君親容
養。開以方外。抗
手長撎。豈
自爲
君父尊嚴。申拜爲允。謹議
左典戎衞倉曹王九思等議状一首
竊以。川涜細流。竟朝宗於溟海。螢燭末光。終
耀於日月。故知物有深厚。猶取貴於總
名。況在君親莫大而有棄於嚴肅。洎乎關浮
紫氣塔照金容。老釋二門倶隆法教。但法教
流布事由君后。出家離俗命在尊親。遂使
載之恩棄而不答事如奉常
議中彈
貴賤之禮捐而靡
修。既虧人事有傷禮律彈曰外内既殊
奚可拘於禮律
爰軫
聖慮詢及芻蕘。輕陳管見從拜爲允。謹議
右典戎衞將軍斛斯敬則等議状一首
竊以。三教殊塗。倶極尊崇之道。五儀齊致。寔
隆嚴敬之規。而釋老二門本求虚寂。周孔兩
法歸於教義。若乃君臣之禮。固無易於緇黄
事如司更
寺議中彈
父子之容。豈有隔於賢智。崇樹既久
積習相沿。損益惟宜允歸明聖。臣等詢議。請
從拜禮。謹議
左司禦衞長史馬大師等議状一首
竊以。光分兩曜。是顯尊卑之容。位辯三才。
爰彰父子之性。明乎愛敬之禮。與天地而齊
生。君臣之義。將造化而倶立。至若金人啓夢
慧日初開。紫氣浮關玄風肇扇。此乃興於中
古教始漸移。雖復各設法門津梁庶品。究其
指終會儒宗事如司更
寺議中彈
庇俗既是同方。遵
敬何煩異路。必將道體爲別。有犯未合繩違
彈曰。有犯非僧繩違事寧不
可無愆。守道設禮有累君親
遺教制在國王。設禮
寧容不可事如左春
坊議中彈
況三乘之典。無聞傲誕之
經。五千之教。詎載矜誇之義。敬親何妨重道。
拜主豈廢尋眞事如右戎
衞議中彈
且割股捨頭猶無訴
苦。尊君愛父詎即辭勞彈曰。割股捨頭必益。無宜
訴苦。敬君拜父慮損。豈

參練是非。拜誠爲得。謹議
右司禦衞長史崔崇業等議状一首
竊惟。藏史立言。靡替君臣之義。能仁闡教。
先崇孝敬之風。縱道致乘鳧。尚委身而降
禮。業成捧馬。猶負櫬以追恩彈曰負櫬教有
文拜伏經無此
況共踐俗塗同餐聖化。豈有盜名黄服。遂忘
亭毒之功。託跡緇門。便遺顧復之徳。傲物行
己高視王侯。我慢爲心長揖父母事如中臺司
列議中彈
求之前代久滯迷方皇家。戸牖百王澄汰千
古。事非害政容或可沿。時有虧風理宜革弊
事如祕閣
局議中彈
且四大齊徳。豈使遵道而不遵王。三
教均名事如左司
禦議中彈
何獨崇釋而不崇孔。今若正
其儀而教毀。設敬須疑彈曰。誠哉何
煩致惑耶
屈其身而
道存。加拜何惑。重以不輕攝行。更符眞諦之
事如同文
寺議中彈
持下御情。彌合沖虚之軌式遵
璽誥。輕獻芻言。致拜之禮。實諧僉議。謹議
左清道衞長史蒋眞胄等議状一首
竊以。釋道二門倶承玄化。雖復緇黄有別。虔
恭之志不殊。宜令拜跪。以申臣子之敬彈曰。
沙門
迹超方外津梁家國。稱謂
異於臣子拜敬。何預率賓
謹議
左崇掖衞長史竇尚義等議状一首
*瀬井微言。二篇極於爲谷。崛園幽旨。萬物
存乎不輕事如右司
禦議中彈
況乃君親兼極跪拜猶簡。
豈非絶棄於内敬而矯修於外迹乎彈曰。行道
以答四恩。
豈矯修於外迹育徳以資三有豈絶
棄於内敬乎幸子思之無多言也
如見所量。望令加
禮。謹議
右崇掖衞長史李行敏等議状一首
竊以。釋老兩教語迹雖殊。恭順之理。雅同
儒轍事如右司
禦議中彈
豈有尊極之處。抗揖等於平交。
師僧之前。拜伏過於輿皂事如左威
衞議中彈
既驚物議
且斁彝章。革此舊風咸謂爲允事如右司禦
衞議中彈
況黄
冠荷天基之慶。緇衣承付託之重事如左司禦
衞議中彈
劬勞盡生育之恩。欲報申昊天之義。二門之
&T001675;倨乖於恒典。五敬之所投拜允合常儀。
謹議
*左奉裕衞長史丘神靜等議状一首
若夫二儀始闢。君臣之道即隆。三才創分。父
子之情斯在。莫不皆竭股肱倶遵愛敬。故知
君臣父子禀自天然。極尊極親無可爲間。止
如釋老之教近日始崇。釋則興於漢朝。老則
置於宋代。皆縁時君有旨父母承恩。方染緇
衣然稱入道。如無所禀不得離俗。離俗雖言
絶境習道。仍居宇内事如司津
議中彈
率土皆曰王臣。
不聞限已緇素事如左清道
衞議中彈
父生母鞠罔極。
難酬於法。雖曰絶塵在身。須敦仁義。豈容爲
臣未曾効節。爲子未展温清。承恩乃變素衣。
去髮言眞入道。乘茲傲誕慢君懱親。高挹帝
王不拜父母。爲臣貽寛怠之咎爲子招不敬
之辜事如左清道
衞議中彈
庸流自謂合然。往代恕其無識
彈曰昔漢帝降禮於摩騰。呉主屈節於康會趙邦澄上寵
懋錦衣。秦日道安榮參共輦。斯並徳迴萬乘。道降極尊。
況乎十室難誣。
而曰庸流無識
因循自久行之不改。聖上重纉
皇極欲革前非孝理蒼生思遵名教。爰降綸
旨飾光彝典。恐爽恒情。特令詳議。謹尋釋
老二教。見在遺文。我慢矜高是人難度彈曰。
守道不
屈寧是
矜高耶
庶事謙約無失沖撝。靜思此言其義見
矣。入道已成凌虚控鶴。深修禪定得五神通
如此輩流猶願卑屈。況庸僧尼見居王土。衣
緇異俗餘事罕知彈曰。曼倩云談何容易談何容易。
惜哉夫沙門之内功業寔繁。聖朝以
來蓋亦不少。且帝京僧伍盛徳如林。略擧十科田開未喩。
至若譯經則波頗玄奘。義解則僧辯法常。習禪則曇遷
因。護法則法琳明贍。明律則玄琬智首。感通則通達轉
明。遺身則玄覽法曠讀誦則慧詮空藏徳聲則智凱法
琰。弘福則徳美智興。若此之流具如僧
史所列。而言罕知餘事。何雷同之甚乎
唯自矜高願
居人上。求之釋教。其義蔑聞。凡曰是人准經
致敬。況在極尊并之父母。欲令拜伏義無不
可。其僧尼道士女道士。於君皇后皇太子及
其父母所。並請准勅令跪。庶使光二教之謙
撝隆萬代之名教。謹議
右奉裕衞率韋懷敬等議状一首
竊以。三教五儀咸窮叡想。殊塗一致必俟尊
嚴。釋老戒時尊崇是務。周孔訓俗嚴敬爲
先。遂使緇衣之酋抽簪奉教。青襟之伍映雪
傳芳。爲百代之楷模。作千齡之准的。且誕
靈舍衞道自尸毘。既有母子之恩事如右司禦
衞議中彈
隔君臣之禮。緇黄雖異賢智寧殊。拜伏君親
誠乖昔典彈曰。據教令拜。有益乎。有損乎。有益也。
豈以乖昔典不拜乎。有損也豈以順昔
典而令拜乎。今只可約損益
以昌。言無宜據乖順而申議
無聖即仍舊。有聖則
典移。法既俟聖方興。亦冀縁興改法。曹司僉
議。請從拜禮。謹議
雍州司功劉仁叡等議状一首
竊以。玄風肇扇莫先於伯陽。總衆妙而謙卑。
高棲物表。致群生於道徳。象帝之先聿宣爲
子之方贈言尼父載揚事君之禮從政周行。
神功用而無名。至化流而不測。人能弘道。其
在茲乎。況乎道異崆峒人非姑射。竊比河上
之徳。不遵柱下之規虚談捕影之書。自取順
風之禮。矜傲誕於家國。絶忠孝於君親。有靦
之容曾無愧怍。及至青牛西邁。渉流砂而化
彈曰。魏略西域傳云。臨猊國有神人。名曰沙律。年老
髮白状如老子。常教人爲浮圖。人有災禍及無子
者。勸行浮圖齋戒令捨財贖愆。時臨猊王久無太子。因
祀浮圖。其妃莫耶夢白象而有娠。及太子生從右脇而出。
自然有髻墮地能行七歩。其形似佛。以祀浮圖得兒。故名
太子爲佛圖也。前漢哀帝元狩中 秦景使月氏。國王令太
子口授於景。所以浮圖經教前漢早行。後六十三年明
帝方感瑞夢也。秦景傳經不云老子化胡作佛經是老説。
晋代雜録云。道士王浮毎與沙門帛遠抗論。王屡屈焉。遂
改換西域傳爲明威化胡經。題彼沙律以爲老子。曲能安
隱誑惑人間言喜與聃化胡作佛。佛起於此。裴子野高
僧傳云。晋惠帝時沙門帛遠字法祖毎與祭酒王浮一云道
士基公。求共諍邪正。浮屡屈焉。既瞋不自忍。乃託西
域傳爲化胡經。以誣佛法。遂行於代。人無知者。殃有
所歸。致患累載。幽明録云。&MT01312;城李通死。來云見沙門
法祖。爲閻羅王講首楞嚴經。又見道士王浮。身被鎖械求
祖懺悔。祖不背赴。孤負聖人死方思悔。又案袁宏後漢紀
皇甫謐高士傳等。並無老子化胡作佛之文。即日朝
君子博識者多。豈得塞耳偸鈴。指鹿
爲馬。信可謂虚無之談徒聒人耳
爰有白馬東
來。越葱山而夢漢。弘通貝葉比妙蓮華。行以
普敬爲先。教以不輕爲本事如左崇
掖議中彈
服貎雖異
同趣無爲。率土之濱。未聞無父之子。溥天
之下。未見無君之臣。貞觀年中已定先後。盡
禮致敬斷焉可知彈曰。貞觀中詔本以皇系所宗殊
無使拜之文。但有先後之語。今乃
例茲遣敬。斯則比附勅
文。失旨之愆孰重於此
歴代滋多。曾莫先覺彈曰。
自佛
教入漢年逾六百。其中晋代庾冰僞楚桓玄赫連宋武蕭齊
有隋等諸君。皆抑僧拜咸以事非。通允倶尋舊迹而云。
歴代滋多曾莫先覺者。豈
不面欺聖旨誣誷群英乎
陸下乘乾御辯減五登
三。振千古之隤網。維萬國之絶紐。豈徒革
狸音之詠。資父事君。方且變天竺之風。自家
刑國。謹議
集沙門不應拜俗等事卷第五議拜上




集沙門不應拜俗等事卷第六
  *弘福寺沙門釋彦悰纂録
聖朝議拜篇第三
状 普光寺沙門玄範質議拜状一首
奏 中臺司禮太常伯隴西王博叉等議奏
  状一首
詔 今上停沙門拜君詔一首
表 京邑老人程士顒等上請出家子女不拜
  親表一首
  直東臺憑神徳上請依舊僧尼等不拜親
  表一首并上佛道
先後事
啓 西明寺僧道宣等重上榮國夫人楊氏請
  論不合拜親啓一首
表 大莊嚴寺僧威秀等上請依内教不拜
  父母表一首 玉華宮寺譯經僧靜邁
等上僧尼拜親有損表一首
襄州禪居寺僧崇拔上請僧尼父母同君
上不受出家男女拜表一首
普光寺沙門玄範質議拜状一首
沙門玄範。敢致状於中臺王公侯伯群寮等。
範雖不班預議例。而竊有所聞。前古大徳
廬山法師遭時數運。遂造沙門不敬王者論
五篇。理致幽微問答玄妙。將欲簡白乍尋難
曉。今略述内外典記。明證不敬之理。謹以状
上。請懲應拜之議也。夫天雖至玄。必著日月
之明。地雖至寂。必固山川之化。聖者雖
聲冥運。亦必假賢俊蕃輔子於百姓者也。君
既使臣以禮。臣須事君以忠。若不庭爭於未
然。則恐機發於己矣。但佛法是區域之外。逾
四大之尊。超寰宇之表。越在三之義。唱無縁
之慈。弘不言之化。冥功潜運。故曰沐而悠漸。
但中庸之人以爲無益者。良不悟其所舍也。
故先朝聖教序云。陰陽之妙難窮者。以其無
形也。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濟萬品典御十
方者乎。今既慧日潜暉像教冥運。秉法和敬
非僧而誰。故佛告信相菩薩曰。我説三寶唯
是一體。無有別相。斯像法傳持當於是矣。若
阿恕伽之禮小僧諭邪臣以貿衆首豈非體道
之可尚乎。今欲令僧尼鞠躬於禮儀。劬勞於
拜揖。是致佛以拜人。非人者以奉法。如弁舃
翻加於首足。寔迴換惑亂之甚矣。且王有常
不臣者三。暫不臣者五。不名者四。不臣者
一。尚書曰。虞賓在位舜不臣朱。詩云。有客有
客。亦白其馬。此承二王之後。帝者尚所不臣。
況僧當大聖之胤。奚足致敬君主國之賓序
胡預失儀。而以不輕禮於四衆。用配敬於一
人。此蓋菩薩比丘情亡物我。況今尊卑位別
殊非媲偶。又擧淨名而取稽首。引知法而招
恭敬。昔函丈於新學不觀機而授藥。以中忘
此意。宗半字焉。既宴寂於正念。發宿生而示
悟。還得本心。崇滿字矣。於是以亡相稽首無
想接足。乃混緇素於一時。泯性相於萬古。斯
並大士權誠。未可小機普准。故涅槃經云。我
爲菩薩説如此偈。今以聲聞持戒臘之至。執
威儀之切。非以重傲慢悖君親。良欲崇國家
利臣人者也。又順正理論云。諸天神衆不敢
悕求受五戒者禮。如國君主亦不求比丘禮
拜。以懼損功徳及壽命故。受欲行之以周孔
之教。抑之以從俗之禮。竊爲仁者不取也。又
僧尼族非蕃類性簡戎蠻。禀中國而法四夷。
承剔割而紹三寶。據其教則有拜君親爲損。
修其法以資家國有益。恐匿聖言禍鍾自犯。
四分律云。使恭敬耆年。不應禮拜白衣者。正
以弗縻於爵祿。異俗網於典誨矣。王制曰。宗
廟有不順者絀以爵。山川有神祇而不擧者
削以地。況僧尼索鬼神之敬。反父母之禮。若
使正教淪湑於是汚鄙。恐神明所不交泰。福
慶所不流潤。災害機生。禍亂幾作。而含靈
廢成俗之化。胄子闕啓蒙之訓。率土臣人順
風載靡。不可自新於師戒。有助國於教化者
也。梵網經云。不拜君親鬼神明矣。且濡霑不
拜。爲容節之失。矧乃割截非束帶之儀。髡削
無稽首之飾。於庠序之風範朝寀之變怪也。
佛是絶域異俗之化。靡中和順動之氣。存亡
之際實寄於人矣。大傳曰。正朔所不加。即君
子所不臣。未若福其所訓利其所禀。便其勞
動而用之。乘其利安而事之。故得百姓之歡
心。即一人有慶者也。又介冑不拜慮折其威。
師帝不臣恐損其道。況衣忍鎧擐組甲。伏龍
怖以袈裟。慴魔威於抖擻。逃隷出家王親降
禮波離入道父王致拜。故知道在則貴。不以
人爲輕重。是以道頗弘人。人蓋弘道者信矣。
今遺法所以付於王者。委護持仗流通也。以
四衆之微弱。恐三寶之廢壞。藉王者以威伏。
假王者以勞逼。今使攝衣屈膝握拳稽顙。則
連河之化於茲缺矣。詩云。王赫斯怒。爰整其
旅。僧等戰戰兢兢誠惶誠恐。懼虧遺教之本
意。辱同功之法服。一拜之勞不必加衆僧之
損。一拜之敬不必加 萬乘之尊。頃僧等
孜孜而不安其業者。非所以苟爲庸庸之躯。
深存靡靡之化矣。恐煥乎之美無潤色於盛
代。異國之求豈聞於當今者歟。必以經像爲
蕪穢。不足以崇仰。僧尼爲臭腐。不足爲福田。
覩教籍者目焦。修揖拜者攣傴。襲緇服則轉
筋。談典禮而齒齲。於是嫌而棄之。變天竺之
風。暢中華之禮。以萬物爲更始。策三大而自
新。則取善之基。徒使修立。不若隔教網於區
外。放容儀於物表。臣而子之。足盡忠孝之節
也。即而史傳不必爲長夜。經子未必爲太陽。
司成雖學而無倦。猶將闕焉於大訓。況助國
之美無聞亂矣。不繁禁而獲安。不革情而得
志。雖文王至聖也。猶學於虢叔。孔子至明也。
尚師於郯子。王者至尊也。猶父事三老兄事
五更。及其釋奠。躬執爵而跪之曰。穆穆焉恂
恂焉。雖至孝之事。嚴親罔以加也。是以大易
蠱爻不事王侯。大禮儒行不臣天子。故知道
以貴之爲貴。不以輕貶爲輕。伏想僚寀談誚
正士爲之蠹害將生螟螣而議爲拜者。非朝
廷之上策也。原夫正法西基。迄于茲日已
過千載有太半焉。自大教東流方七百歳。雖
歴變市朝隆之莫替。其中聖主賢臣計餘可
數。未嘗拘檢意。況銑削僧尼。信知闊達之資
爲日久矣。閒者有執權少主謨簒微君。私
佞自媚陷墜家國。又一二蕃小雄雌互擧。雖
暫誅除尋革前弊。夫若此者可以攘袂鼓肘
怒目切齒大視而叱之。豈不忠烈之壯觀也。
今我大唐應九五之期。四三皇之位。八紘共
軌四海同文。百辟守法度於有司。三寶暢微
言於汲引。則道俗資勳家國延祚。可不盛歟。
可不盛歟。勅以宋朝暫革此風少選還遵舊
貫。良爲爽其恒情。議在不失常理。幸儼而思
之弘而護之。家國之政若隆。忠孝之誠必著。
冥功潜潤根條盤蔚。好爵自縻祿祑優竉。花
萼繼胤蘭菊緒芳。感福慶之内資。思弘益而
外護。豈不居生勿墜常保勝期者歟。今謹疏
内外典禮。請循照察。沙門釋範敬白
龍朔二年五月五日上中臺司禮太常伯隴西
王博叉等執議奏状一首
禋議僧尼道士女官等拜君親等事
一 五百三十九人議請不拜
大司成令狐徳棻等議稱。竊以。凡百在
位。咸隆奉上之道。當其爲師。尚有不臣之義。
況佛之垂法事越常規。剔髮同於毀傷。振錫
異乎簪紱。出家非色養之境。離塵豈榮名之
地。功深濟度道極崇高。何必破彼玄門牽斯
儒轍。披釋服而爲俗拜。踐孔門而行釋禮。存
其教而毀其道。求其福而屈其身。詳稽理要
恐有未愜。又道之爲範雖全髮膚。出家超俗
其歸一揆。加以遠標天構大啓 皇基。義
尊嚴式符高尚。惟此二教相沿自久。爰曁我
唐徽風益扇。雖王猷遐暢實頼天功。而聖輪
常轉式資冥助。今儻一朝改舊無益將來。於
恒沙之劫。起毫塵之累。則普天率土灰身粉
骨。何以塞有隱之責。蠲不忠之罪。與其失於
改創。不若謬於修文。孔子曰。因人所利而利
之。老子曰。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爲心。二教
所利弘益多矣。百姓之心歸信衆矣。革其所
利非因利之道。乖其本心非無心之謂。請遵
故實不拜爲允。伏惟 陛下徳掩上皇業光
下問。君親崇敬。雖啓神衷道法難虧。還留睿
想。既奉詢芻之旨。敢罄塵嶽之誠。懼不折衷。
追深戰惕
一 三百五十四人議請拜
右兼司平太常伯閻立本等議稱。臣聞剛折
柔存。扇玄風之妙旨。苦形甘辱。騰釋路之微
言。故能開善下之源。弘不輕之義。以是聲
聞降禮於居士。柱史委質於周王。此乃成緇
服之表綴。立黄冠之龜鏡。自茲已降喪其宗
軌。歴代溺其眞理。習俗守其迷途。一人有作
萬物斯覩。紐維天地驅駕皇王。轉金輪於勝
境。横玉京於玄域。遂使尋眞道士追守藏之
遐風落彩沙門弘禮足之綿典。況太陽垂
曜在天。標無二之明。大帝稱尊御宇。極通三
之貴。且二教裁範雖絶塵容。事上出家未能
逃國。同賦形於姒鏡。皆仰化於姚風。豈有抗
禮宸居獨高眞軌。然輕尊傲長在人爲悖。臣
君敬父於道無嫌。考詳其議跪拜爲允。前奉
四月十六日 勅旨。欲令僧尼道士女官於
君親致拜。恐爽於恒情。宜付有司詳議。奏聞
者件状如前。謹録奏聞。伏聽 勅旨 龍朔
二年六月五日状
今上停沙門拜君詔一首
東臺。若夫華裔列聖。異軫而齊驅。中外裁風。
百慮而同致。自周霄隕照漢夢延輝。妙化西
移慧流東被。至於玄牝邃旨碧落希聲。具開
六順之基。偕協五常之本。而於愛敬之地。忘
乎跪拜之儀。其來永久罔革茲弊朕席圖登政
崇眞導俗。凝襟解脱之津。陶思常名之境。
正以尊親之道禮經之格言。孝友之義詩人
之明准。豈可以絶塵峻範。而忘恃怙之敬。拔
累貞規。迺遺温清之序。前欲令道士女官僧
尼等致拜。將恐振駭恒心爰俾詳定。有司咸
引典據兼陳情理。沿革二塗粉綸相半。朕商
搉群議沈研幽賾。然箕頴之風高尚其事
遐想前載。故亦有之。今於君處勿須致拜。其
父母之所慈育彌深。祇伏斯曠更將安設 自
今已後即宜跪拜。主者施行
龍朔二年六月八日。西臺侍郎弘文館學士
輕車都尉臣上官儀宣
京邑老人程士顒等上請。出家子女不拜親
表一首
臣言。臣聞佛化所資在物斯貴。良由拔沈冥
於六道。濟蒙識於三乘。其徳既弘其功亦大。
所以佛爲法主。幽顯之所歸依。法爲良藥。
煩惑由之清蕩。僧爲佛種弘演被於來際。遂
使歴代英主。重道徳而護持。清信賢明。度子
女而承繼。固得僧尼遍於區宇。垂範道於無
窮。伏惟 陛下。慈濟九有開暢一乘。愛敬之
道克隆。成務之途逾遠。近奉 明詔。令僧
跪拜父母。斯則崇揚孝始布範敬源。但佛有
成教。出家不拜其親。欲使道俗殊津。歸戒
以之投附。出處兩異。眞俗由之致乖。莫非心
受佛戒形具佛儀。法網懸殊敬相全別。且自
高尚之風。人主猶存抗禮。豈惟臣下返受跪
拜之儀。俯仰撫循無由啓處。意願國無兩敬。
大開方外之迹。僧奉内教。便得立身行道。不
任私懷之至。謹奉表以聞塵黷
威嚴。伏増戰越。謹言 六月二十一日上
直東臺憑神徳上請依舊僧尼等不拜親表一
并上佛道
先後事
  道士僧尼請依舊僧尼在前此一條在貞觀
十一年因今

  僧尼請依舊不拜父母
臣聞祕教東流。因明后而闡化。玄風西運憑
至。識以開宗故知。弘濟千門義。宣於雅道。
提誘萬品。理塞於邪津。只可隨聖教以抑揚。
豈得逐人事而興替。沙門者求未來之勝果。
道士者信有生之自然。自然者貴取性眞。絶
其近僞之跡。勝果者意存杜漸。遠開趣道之
心。誘濟源雖不同。從善終歸一致。伏惟 皇
帝陛下。包元建極御一飛貞。乘大道以流謙。
順無爲而下濟。因心會物教不肅成。今乃定
道佛之尊卑。抑沙門之拜伏。拜伏有同常禮。
未是出俗之因。尊卑是物我之情。豈曰無爲
之妙 陛下道風攸闡釋教載陳。毎至齋
皆令祈福。祈福一依經教。二者何獨乖違
陛下者造化之神宗。父母者人子之慈稱
陛下以至極之重。猶停拜敬之儀。所生既曰
人臣。何得曲申情禮。捨尊就愛棄重違經。
縁情猶尚不通。據教若爲行用 陛下統天
光道順物流形。形物尚不許違。淨教何宜改
作。願 陛下因天人之志。順萬物之心。停拜
伏之新儀。遵尊卑之舊貫。庶望金光東曜。不
雜塵俗之悲。紫氣西暉。無驚物我之貴。即大
道不昧而得相於明時。福業永貞庶重彰於
聖日。謹言 七月十日上
西明寺僧道宣等重上榮國 夫人楊氏請論
不合拜親啓一首
僧道宣等啓。竊聞。紹隆法任必歸明哲。崇護
眞詮良資寵望。伏惟 夫人。宿著熏修。啓
無疆之福。早標信慧。建不朽之因。至於佛教
威儀法門軌式。實望特垂恩庇不使陵夷。自
 勅被。僧徒許隔朝拜。誠當付囑之意。寔深
荷戴之情。然於父母猶令跪拜。私懷徒愜佛
教甚違。若不早有申聞。恐遂同於俗法。僧等
翹注莫敢披陳情用迴惶輒此投訴。伏乞慈
覆特爲上聞。儻遂恩光彌深福慶。不勝懇切
之甚。謹奉啓以聞。塵擾之深唯知悚息。謹啓
 八月十三日上
大莊嚴寺僧威秀等上僧尼請依内教不拜父
母表一首
謹録佛經出家沙門不合跪拜父母有損無益
文如左
梵網經云。出家人不向國王父母禮拜
順正理論云。國君父母不求比丘禮拜
玄教東漸六百餘年。上代皇王無不咸皆敬
仰。洎乎 聖帝遵奉成教彌隆。故得列刹相
望精廬峙接。人知慕善家曉思&MT01891;。僧等忝在
生靈詎忘忠孝。明詔頒下率土咸遵。恐直筆
史臣書乖佛教。萬代之後蕪穢皇風
僧威秀等言。竊聞。眞俗異區桑門割有生之
戀。幽顯殊服田衣無拜首之容。理固越情道
仍舛物。況埏形戒律鎔念津梁。酬恩不以形
骸致養。期於福善而令儀不改釋拜必同儒。
在僧有越戒之&MT01891;。居親有損福之累。臣子之
慮敢不盡言。伏惟 陛下。匡振遠猷提奬幽
概。既已崇之於國。亦乞正之於家。足使捨俗
無習俗之儀。出家絶家人之敬。護法斯在。
植福莫先自然。教有所甄人知自勉。不勝
誠懇之至。謹奉表以聞。塵黷扆旒。伏増戰越。
謹言
八月二十一日
玉華宮寺譯經沙門靜邁等上僧尼拜父母有
損表一首
沙門靜邁言。竊以。策係告先。尊父屈體於其
刑章攸革。介士不拜於君親。伏惟。僧等
揚言紹佛嗣尊之義是同。故愛敬降高。乃折
節於其氣。容服異俗。*刑章之革不殊。致使
沙門亦不支屈於君父。窮茲内外。雖復繼形
變則而心敬君親。敢有怠哉。至如臣服薨君
以日易月。形雖從吉而心喪三年。是知遏密
八音其於三載修于心敬。其來尚矣。若令反
拜父母則道俗倶違佛戒。顛沒枉坑輪迴未
已。況動天地感鬼神者。豈在於跪伏耶。但公
家之利。知無不爲。恐因今創改萬有一累則
負聖上放習法之洪恩彌劫粉身奚以塞責。
伏惟 陛下。廣開獻書之路。通納芻言之辯。
輕塵聽覽。伏増戰汗。謹言 八月二十五日

襄州禪居寺僧崇拔上請僧尼父母同君上不
受出家男女致拜表一首
沙門崇拔言。拔聞。道俗憲章形心異革。形則
不拜君父用顯出家之儀。心則敬通三大。以
遵資養之重。近奉
恩勅令僧不拜君王而令拜其父母。斯則隆
於敬愛之禮。闕於經典之教。僧寶存而見輕。
歸戒沒而長隱。豈有君開高尚之迹。不勃佛
言。臣取下拜之儀。面違聖旨。可謂放子。爲求
其福受拜。仍獲其辜。一化致疑。二理矛楯。
伏願。請從君敬之禮。以通臣下之儀。塵黷
扆旒。彌増隕越。謹言
十月二十五日上
論曰。威衞司列等状詞則美矣。其如理何咸
不惟。故實昧於大義。苟以屈膝爲敬。不悟亡
脣之禍。内經稱。沙門拜俗損君父功徳及以
壽命。而抑令俯伏者。胡言之不認輕發樞機
哉。雖復各言其志。亦何傷之太甚。而威衞等
状通塞兩兼。司列等状一途永執。或訪二議
優劣。余以爲楚則失矣。齊亦未爲得也。然兩
兼則膚腠。永執乃膏肓。故升威衞於乙科。
退司列於景第。至若範公質議則旨贍文華。
隴西執奏言約理擧。既而人庶斯穆龜筮協
從。故得天渙下覃載隆高尚之美慈育之地。
更弘拜伏之仁。時法侶名僧都鄙耆耋。僉曰。
協私志矣。違教如何。於是具顯經文廣陳表
啓。匪朝伊夕連訴庭闕。但天門邃遠申請靡
由。奉 詔求宗難爲去取。易曰。羝羊觸蕃。
羸其角方之釋。侶豈不然歟。賛曰
威衞之流。議雖通塞。以人廢道。誠未爲得。司
列等状。抑釋從儒。拜傷
君父。詎曰忠謀。質議遒華。敷陳簡要。天人
叶允。爰垂璽誥。恭承 明命。式抃且歌顧瞻
玄籍有累如何。法俗疇咨。咸申啓表。披瀝丹
款。未紆黄道。進退惟谷。投措靡由。仰悕神
禹。疏茲法流
沙門不應拜俗總論
釋彦悰曰。夫沙門不拜俗者何。蓋出處異流
内外殊分。居宗體極息慮忘身。不汲汲以求
生。不區區以順化。情超宇内迹寄寰中。斯所
抗禮 宸居背 恩天屬。化物不能遷其
化。生生無以累其生。長撎君親。斯其大旨
也。若推之人事稽諸訓詁。則所不應拜其例
十焉。至如望秩山川郊祀天地。欲其利物君
罄廼誠。今三寶住持歸戒弘益。幽明翼化可
略言焉。斯神祇之流也。爲祭之尸必協昭穆。
牲薦熟時爲不臣。今三寶一體敬僧如佛。
備乎内典無俟繁言。斯祭主之流也。杞宋之
君二王之後。王者所重敬爲國賓。今僧爲法
王之胤。王者受佛付囑。勸勵四部進修三行。
斯國賓之流也。重道尊師則弗臣矣。雖詔天
子無北面焉。今沙門傳佛至教。導凡誘物嚴
師敬學。其在茲乎。斯儒行之流也。禮云。介者
不拜。爲其失於容節。故周亞夫長揖漢文也。
今沙門身被忍鎧戡剪慾軍。掌握慧刀志摧
心惑。斯介冑之流也。蓍代筮賓尊先冠阼。
母兄致拜以禮成人。今沙門以大法爲己任。
拯群生於塗炭。敬遵遺躅祖承嫡胤。斯傳重
之流也。堯稱則天。不屈頴陽之高。武盡美矣。
終全孤竹之潔。今沙門高尚其事不事王侯。
蝉蛻囂埃之中。自致寰區之外。斯逸人之流
也。犯五刑關三木被捶楚嬰金鐵者。不責其
具禮。今沙門剔毛髮絶胤嗣毀形貎易衣服。
斯甚刑之流也。又詔使雖微承天則貴沙門
縱賤禀命宜尊。況徳動幽明化霑龍鬼。靜人
天之苦浪。清品庶之氛。功既廣焉。澤亦
弘矣。豈使絶塵之伍拜累君親。閑放之流削
同名教而已。余幼耽斯務長頗搜尋。採遺烈
於青編。纂前芳於汗簡。重以感淪暉於佛
日。罄爝火以興詞。庶永將來傳之好事。又
古今書論。皆云不敬。據斯一字。愚竊惑焉。何
者敬乃通心。曲禮稱無不敬。拜唯身屈。周陳
九拜之儀。且君父尊嚴心敬無容不可法律。
崇重身拜有爽通經。以拜代敬用將爲允。故
其書曰。不拜爲文。遠公有言曰。淵壑豈待晨
露哉。蓋自申其罔極也。此書之作。亦猶是焉。
達鑒通賢儻無譏矣
集沙門不應拜俗等事卷第六議拜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