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廣弘明集 (No. 2103_ 道宣撰 ) in Vol. 52

[First] [Prev+100] [Prev]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隋煬帝大業三年新下律令格式令云諸僧
道士等有所啓請者並先須致敬然後陳理
雖有此令僧竟不行時沙門釋彦琮不忍
其事乃著福田論以抗之意在諷刺言之
者無罪聞之者以自誡也帝後朝見諸沙門
並無致敬者大業五年至西京郊南大張文
物兩宗朝見僧等依舊不拜下勅曰條令久
行僧等何爲不致敬時明贍法師對曰陛下
弘護三寶當順佛言經中不令拜俗所以不
敢違教又勅曰若不拜敬宋武時何以致敬
對曰宋武虐君偏政不敬交有誅戮陛下異
此無得下拜勅曰但拜僧等峙然如是數四
令拜僧曰陛下必令僧拜當脱法服著俗衣
此拜不晩帝夷然無何而止明日設大齋法
祀都不述之後語群公曰朕謂僧中無人昨
南郊對答亦有人矣爾後至終必無拜者其
黄巾士女初聞令拜合一李衆連拜不已帝
亦不齒問之
議拜者。明沙門應致拜也。昔皇覺御宇。尚
開信毀之源。豈唯像末不流弘約之議。頃
以法海宏曠類聚難分有穢玄猷。頗聞朝
聽致使拘文之士。廢道從人較而言之。未
曰通方之巨唱也。余所以考諸。故實隨而
彈焉。庶崇佛君子或能詳覽







廣弘明集慈濟篇序卷第二十六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若夫慈濟之道終古式瞻。厚命之方由來所
重。故蠢蠢懷生喁喁哨類。莫不重形愛命
憎生惡死。即事可覩豈待言乎。然有性渉昏
明情含嗜慾。明者恕已爲喩。不加惱於含
靈昏者利己爲懷。無存慮於物命。故能安忍
苦楚縱蕩貪癡。以多殘爲聲勢。以利*慾爲功
徳。是知坑趙六十餘萬。終伏劍於秦邦。膳
畢方丈爲常。窮形戮於都市。至於禍作殃
及。方悔咎原徒思顧復。終無獲已。然則釋氏
化本止殺爲先。由斯一道取濟群有。故慈爲
佛心。慈爲佛室。慈善根力隨義而現。有心慈
徳。通明起慮而登色界。況復慈定深勝兵毒
所不能侵。慈徳感徴蛇虎爲之馴擾。末代門
學師心者多。不思被忍辱之衣示福田之相。
縱恣饕餮以酒肉爲身先。飮噉異於流俗。踐
陟同於賢聖。經誥明示不得以佛爲師。譏醜
塵點滅法在於斯矣。況復蠶衣肉食。聞沈侯
之極誡。醞釀屠宰。見梁帝之嚴懲。觀其勸
勗之文統其慇懃之至。足令心寒形慄。豈臨
履之可擬乎。故上士聞之足流涕而無已。下
愚詳此等長風之激空林。且夫生死推遷匪
旦伊夕。隨業受報淪歴無窮。不思形神之疲
勞。而重口腹之快利。終縻碎於大地。何所
補於精靈乎。所以至人流慟常慘慼於狂生。
大士興言慨怨魂於煩惱。撫膺弔影可不自
憐。一旦苦臨於何逃責。既未位於正聚。何以
抵於三途。行未登於初地。終有懷於五怖。輒
舒事類。識者思之
廣弘明集慈濟篇第六
  究竟慈悲論齊沈
休文
 與何胤書論止殺梁周顒
斷殺絶宗廟犧牲詔梁武帝
并表請
 誡殺家訓北齊
顏之
 斷酒肉文梁武帝
  究竟慈悲論沈休文
釋氏之教義本慈悲。慈悲之要全生爲重。恕
己因心以身觀物。欲使抱識懷知之類。愛生
忌死之群。各遂厥宜得無遺夭。而俗迷日久
淪惑難變。革之一朝則疑怪莫啓。設教立方
毎由漸致。又以情嗜所染甘腴爲甚。嗜*染
於情尤難頓革。是故開設三淨用申權道。及
涅槃後説立言將謝則大明隱惻貽厥將來。
夫肉食蠶衣爲方未異。害命夭生事均理一。
爚繭爛蛾。非可忍之痛。懸庖登俎。豈偏重
之業。而去取異情開抑殊典。尋波討源良有
未逹。漁人獻鮪。肉食同有其縁。桑妾登絲。
蠶衣共頒其分。假手之義未殊。通閉之詳莫
辯。訪理求宗未知所適。外典云。五畝之宅樹
之以桑。則六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肫犬彘
勿失其時。則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然則五十
九年已前。所衣宜布矣。六十九年已前。所食
宜蔬矣。輕煖於身事既難遣。甘滋於口又非
亡。封而爲言非有優劣。宜枲麻果菜事等
義同攘寒實腹曾無一異。偏通繪纊當有別
途。請試言之。夫聖道隆深非思不洽。仁被群
生理無偏漏。拯麁去甚教義斯急。繒衣肉食
非已則通。及晩説大典弘宣妙訓。禁肉之旨
載現于言。黜繒之義斷可知矣。而禁淨之始
猶通蠶革。蓋是敷説之儀。各有次第。亦猶闡
提二義倶在一經。兩説參差各隨教立。若執
前迷後。則闡提無入善之塗。禁淨通蠶。則
含生無有頓免之望。難者又以闡提入道聞
之後説。蠶革宜禁曾無概理。大聖弘旨義豈
徒然。夫常住密奧傳譯遐阻。泥洹始度咸謂
已窮。中出河西方知未盡。關中晩説厥義彌
暢。仰尋條流理非備足。又案涅槃初説阿闍
世王大迦葉阿難三部徒衆獨不來至。既而
二人並來。惟無迦葉。迦葉佛大弟子。不容
不至而經無至文理非備盡。昔涅槃未啓。十
數年間廬阜名僧已有蔬食者矣。豈非乘心
闇踐自與理合者哉。且一朝裂帛可以終年。
烹牢待膳亘時引日。然則一歳八蠶已驚其
驟。終朝未肉盡室驚嗟。拯危濟苦先其所急。
敷説次序義實在斯。外聖又云。一人不耕必
有受其飢者。故一人躬稼亦有受其飽焉。桑
野漁川事雖非已。炮肉裂繒咸受其分。自涅
槃東度。三肉罷縁。服膺至訓操概彌遠。促命
有殫長蔬靡倦。秋禽夏卵比之如浮雲。山毛
海錯事同於腐鼠。而繭衣絋服曾不惟疑。此
蓋慮窮於文字思迷於弘旨。通方深信之客。
庶有鑒於斯理。斯理一悟行迷克反。斷蠶肉
之因。固蔬枲之業。然則含生之類。幾於免

  與何胤書梁周顒
普通年中。何胤侈於味。食必方丈。後稍欲其
甚者。使門人議之。學士鍾岏曰。蛆之就
驟於屈伸。蟹之將煻躁擾彌甚。仁人用意深
懷如怛。且不悴不榮曾芻蕘之不若。無馨無
臭與瓦礫其何算
有汝南周顒貽胤書曰。丈人所以未極遐蹈。
惑在於不全菜耶。剉折之升鼎俎。網罟之興
載册。其來寔遠。誰敢干議。觀聖人之設膳
羞。乃復爲之品節。蓋以茹毛飮血與生民共
始。縱而勿裁將無崖畔。善爲士者豈不以恕己
爲懷。是各靜封疆罔相陵轢。況乃變之大者
莫過死生。生之所重無過性命。性命之於彼
極切。滋味之於我可&T049271;。而終身朝*脯資之以
永歳。彼就怨酷莫能自列。我業長久。吁哉
可畏。且區區微卵脆薄易矜。歂彼弱麑顧歩
宜愍。觀其飮啄飛沈使人憐悼。況可甘心撲
揥加復恣忍呑嚼。至乃野牧成群閑豢重
圈。量肉揣毛以俟支剥。如土委地。僉謂常理
可爲愴息。事豈一途。若云三世理誣。則幸矣。
良快。如使此道果然。而受形未息。一往一來
生死常事。雜報如家人天如客。過客日少在
家日多。吾修信業未足長免。則傷心之慘行
亦自念。丈人於血氣之類。雖不身殘。至於
晨鳧沈鯉。不能不取備屠門。財貿之一經
盜手。猶爲廉士所棄。生性之一啓鸞刀。寧復
慈心所忍。騶虞雖飢。非自死之草不食聞其
風豈不使人多愧。胤獲書納之。遂絶血味。
注百論十二門論。行於法俗
  斷殺絶宗廟犧牲并表
 梁武帝
梁高祖武皇帝臨天下十二年。下詔去宗廟
犧牲。修行佛戒蔬食斷欲。上定林寺沙門僧
祐。龍華邑正柏超度等上啓云。京畿既是福
地。而鮮食之族猶布筌網。並驅之客尚馳鷹
犬。非所以仰稱皇朝優洽之旨。請丹陽瑯琊
二境。水陸並不得蒐捕。勅付尚書詳之。議郎
江貺以爲。聖人之道以百姓爲心。仁者之化
以躬行被物。皇徳好生協于上下。日就月將
自然愍俗。一朝抑絶容恐愚民。且獵山之人
例堪跋渉。捕水之客不憚風波。江寧有禁即
逹牛渚。延陵不許便往陽羨。取生之地雖異。
殺生之數是同。空有防育之制。無益全生之
術。兼都令史王述以爲。京邑翼翼四方所視。
民漸至化必被萬國。今祁寒暑雨人尚無怨。
況去俗入眞所以可悦。謂斷之爲是。左承謝
幾卿曰。不殺之禮誠如王述所議。然聖人爲
教亦與俗推移。即之事迹恐不宜偏斷。若二
郡獨有此禁。便似外道謂不殺戒皆有界域。
因時之宜敬同議郎江貺議。尚書臣亶僕射
昂令瑩以下並同貺議。帝使周舍難貺
曰。禮云。君子遠庖厨。血氣不身剪見生不忍
其死。聞聲不食其肉。此皆即自興仁非關及
遠。三驅之禮。向我者舍背我者射。於是依王
述議遂斷
又勅太醫不得以生類合藥。公家織官紋
錦。並斷仙人鳥獸之形。以爲褻衣。裁剪有
乖仁恕。至遂祈告天地宗廟。以去殺之理被
之含識。郊廟皆以麺爲牲牷。其饗萬國用菜
蔬去生類。其山川諸祀則否。乃勅有司曰。近
以神實愛民。不責無識。所貴誠信。非尚血膋。
凡有水旱之患。使歸咎在上。不同牲牢。止告
知而已。而萬姓祈求諂黷爲事。山川小祇難
期正直。晴雨或乖容市民怨。愚夫滯習難用
理移。自今祈請報答可如俗法所用。以身
咎事自依前
前臣曰。夫神道茫昧求諸不一。或尚血腥之
祀。或歆蘊藻之誠。設教隨時貴其爲善。其誠
無忒何往不通。若祭享理無則四代之風爲
爽。神明實有三世之道爲弘。語其無不待牲
牷之潔。據其有宜存去殺之仁周文禴祭由
來尚矣。苟有明徳神其吐諸。而以麺爲牲於
義未逹。方之紋錦將不矛盾乎
  齊光祿顏之推誡殺訓
儒家君子離庖厨。見其生不忍其死。聞其聲
不食其肉。高柴像未知内教。皆能不殺。
此皆仁者自然用心也。含生之徒莫不愛命。
去殺之事必勉行之。見好殺之人臨死報驗。
子孫殃禍其數甚多。不能具録耳。且示數條
於末
梁時有人。常以雞卵白和沐云。使髮光。毎沐
輒破二三十枚。臨終但聞髮中啾啾數千雞
雛聲
江陵劉氏以賣鱓爲業。後生一兒。頭具是鱓。
自頸已下。方爲人耳
王克爲永嘉郡。有人餉羊。集賓欲讌。而羊
繩解來投一客。先跪兩拜便入衣中。此客竟
不言之。固無救請。須臾宰羊爲炙。先行至
客。一臠入口便下皮内。周行遍體痛楚號&T047379;
方復説之。遂作羊鳴而死
梁時有人爲縣令。經劉敬躬亂。縣廨被焚。寄
寺而住。民將羊酒作禮。縣令以羊繋刹。
屏除形像鋪設床座於堂上。接賓未殺之頃。
*羊解徑來至階而拜。縣令大笑。命左右宰之
飮噉飽酒便臥簷下。投醒即覺體痒。爬掻&T028933;
胗因爾成病。十餘年死
楊思逹爲西陽郡。値侯景亂。時復旱。儉飢民
田中麥。思逹遣一部曲守視。所得盜者輒
截手腕。凡戮十餘人。部曲後生一男。自然無

齊國有一奉朝請。家甚豪侈。非手殺牛則噉
之不美。年三十許病篤。大見牛來。擧體如被
刀刺。*&T047379;呼而終
江陵高偉隨父入齊凡數年。向幽州淀中捕
魚。後病毎見群魚齧之而死
  斷酒肉文梁
弟子蕭衍。敬白諸大徳僧尼諸義學僧尼諸
寺三官。夫匡正佛法是黒衣人事。迺非弟子
白衣所急。但經教亦云。佛法寄囑人王。是以
弟子不得無言。今日諸僧尼開意聽受。勿生
疑閉内懷忿異
凡出家人所以異於外道者。正以信因信果
信經。所明信是佛説經言。行十惡者受於惡
報。行十善者受於善報。此是經教大意。如是
言。出家人猶嗜飮酒噉食魚肉。是則爲行
同於外道。而復不及。何謂同於外道。外道執
斷常見。無因無果無施無報。今佛弟子酣酒
嗜肉。不畏罪因不畏苦果。即是不信因不信
果。與無施無報者復何以異。此事與外道見
同。而有不及外道。是何外道。各信其師。師所
言是弟子言是。師所言非弟子言非。涅槃經
言。迦葉我今日制諸弟子。不得食一切肉。而
今出家人猶自噉肉。戒律言。飮酒犯波夜提。
猶自飮酒無所疑難。此事違於師教。一不及
外道
又外道雖復邪僻持牛狗戒。既受戒已後必
不犯。今出家人既受戒已。輕於毀犯。是二不
及外道
又外道雖復五熱炙身投淵赴火窮諸苦行。
未必皆噉食衆生。今出家人噉食魚肉。是三
不及外道
又外道行其異學。雖不當理各習師法無有
覆藏。今出家人噉食魚肉。於親所者乃自和
光。於所疏者則有隱避。如是爲行四不及外

又外道各宗所執各重其法。乃自高聲大唱
云。不如我道眞。於諸異人無所忌憚。今出家
人或復年時已長。或復素爲物宗。噉食魚肉
極自艱難或避弟子。或避同學。或避白衣。或
避寺官。懷挾邪志崎嶇覆藏。然後方得一過
噉食。如此爲行五不及外道
又復外道直情逕行。能長己徒衆惡。不能長
異部惡。今出家人噉食魚肉。或爲白衣弟子
之所聞見。内無慚愧。方飾邪説云。佛教爲法
本存遠因。在於即日未皆悉斷。以錢買肉非
己自殺。此亦非嫌。白衣愚癡聞是僧説謂眞
實語。便復信受自行不善増廣諸惡。是則六
不及外道
又外道雖復非法説法法説非法。各信經書
死不違背。今出家人噉食魚肉。或云肉非己
殺猶自得噉。以錢買肉亦復非嫌。如是説者
是事不然。涅槃經云。一切肉悉斷及自死者。
自死者猶斷。何況不自死者。楞伽經云。爲利
殺衆生以財網諸肉。二業倶不善死。墮叫呼
獄。何謂以財網肉。陸設罝罘水設網罟。此是
以網網肉。若於屠殺人間以錢買肉。此是以
財網肉。若令此人不以財網肉者。習惡律儀
捕害衆生。此人爲當專自供口。亦復別有所
擬。若別有所擬。向食肉者豈無殺分。何得云
我不殺生。此是灼然違背經文。是則七不及
外道
又復外道同其法者和合。異其法者苦治。令
行禁止莫不率從。今出家人或爲師長。或爲
寺官。自開酒禁噉食魚肉。不復能得施其教
戒。裁欲發言他即譏刺云。師向亦爾。寺官亦
爾。心懷内熱默然低頭。面赤汗出不復得言。
身既有瑕不能伏物。便復摩何直爾止住。所
以在寺者乖違。受道者放逸。此是八不及外

又外道受人施與如己法。受烏戒人受烏戒
施。鹿戒人受鹿戒施。烏戒人終不覆戒。受
鹿戒施鹿戒人終不覆戒。受烏戒施。今出家
人云。我能精進我能苦行。一時覆相誑諸白
衣。出即飮酒開衆惡門。入即噉肉集衆苦
本。此是九不及外道
又外道雖復顛倒。無如是衆事。酒者何也。
謂是臭氣水穀失其正性成此別氣。衆生以
罪業因縁故受此惡觸。此非正眞道法。亦非
甘露上味。云何出家僧尼猶生耽嗜。僧尼授
白衣五戒。令不飮酒令不妄語云。何翻自飮
酒違負約誓。七衆戒八戒齋五篇七聚長短
律儀。於何科中而出此文。其餘衆僧故復可。
可至學律者彌不宜爾。且開放逸門集衆惡
本。若白衣人甘此狂藥。出家人猶當訶止云。
某甲汝就我受五戒。不應如是。若非受戒者
亦應云。檀越酒是惡本。酒是魔事。檀越今日
幸可不飮。云何出家人而應自飮。尼羅浮陀
地獄身如段肉。無有識知此是何人。皆飮酒
者出家僧尼。豈可不深信經教。自棄正法行
於邪道。長衆惡根造地獄苦。習行如此豈不
内愧。猶服如來衣受人信施。居處塔寺仰對
尊像。若飮酒食肉如是等事。出家之人不及
居家。何故如是在家人雖飮酒噉肉無犯戒
罪。此一不及居家人
在家人雖復飮酒噉肉。各有丘窟。終不以此
仰觸尊像。此是二不及居家人。在家人雖復
飮酒噉肉。終不吐泄寺舍。此是三不及居家

在家人雖復飮酒噉肉無有譏嫌。出家人若
飮酒噉肉。使人輕賤佛法。此是四不及居家

在家人雖復飮酒噉肉。門行井竈各安其鬼。
出家人若飮酒噉肉。臭氣薫蒸一切善神皆
悉遠離。一切衆魔皆悉歡喜。此是五不及居
家人
在家人雖復飮酒噉肉。自破財産不破他財。
出家人飮酒噉肉。自破善法破他福田是則
六不及居家人
在家人雖復飮酒噉肉。皆是自力所辦。出家
人若飮酒噉肉皆他信施。是則七不及居家

在家人雖復飮酒噉肉。是常罪業更非異事
出家人若飮酒噉肉。衆魔外道各得其便。是
則八不及居家人
在家人雖復如此飮酒噉肉。猶故不失世業
大耽昏者。此則不得。出家人若飮酒噉肉。若
多若少皆斷佛種。是則九不及居家人。不及
外道不及居家略出所以各有九事。論欲過
患條流甚多。可以例推。不復具言
今日大徳僧尼。今日義學僧尼。今日寺官。宜
自警戒嚴淨徒衆。若其懈怠不遵佛教。猶是
梁國編戸一民。弟子今日力能治制。若猶不
依佛法。是諸僧官宜依法問京師頃年講大
涅槃經。法輪相續便是不斷。至於聽受動有
千計。今日重令法雲法師爲諸僧尼講四相
品四中少分諸僧尼常聽涅槃經。爲當曾聞。此
説爲當
不聞。若已曾聞不應違
背。若未曾聞今宜憶持
佛經中究竟説。斷一切肉
迺至自死者。亦不許食。何況非自死者。諸
僧尼出家名佛弟子。云何今日不從師教。經
言。食肉者斷大慈種。何謂斷大慈種。凡大慈
者皆令一切衆生同得安樂。若食肉者一切
衆生皆爲怨對同不安樂。若食肉者是遠離
聲聞法。若食肉者是遠離辟支佛法。若食肉
者是遠離菩薩法。若食肉者是遠離菩薩道。
若食肉者是遠離佛果。若食肉者是遠離大
涅槃。若食肉者障生六欲天。何況涅槃果。若
食肉者是障四禪法。若食肉者是障四空法。若
食肉者是障
戒法。
食肉者是障定法。若食肉者是障慧法。
若食肉者是障信根。若食肉者是障進根。若
食肉者是障念根。若食肉者是障定根。若食
肉者是障慧根。擧要爲言。障三十七道品。若
食肉者是障四眞諦。若食肉者是障十二因
縁。若食肉者是障六波羅蜜。若食肉者是障四
弘誓願。若食肉者是障四攝法。若食肉
者是障四無量心
若食肉者
是障四無礙智。若食肉者是障三三昧。若食
肉者是障八解脱。若食肉者是障九次第定。
若食肉者是障六神通。若食肉者是障百八
三昧。若食肉者是障一切三昧。若食肉者是
障海印三昧。若食肉者是障首楞嚴三昧。若
食肉者是障金剛三昧。若食肉者是障五眼。
若食肉者是障十力。若食肉者是障四無所
畏。若食肉者是障十八不共法。若食肉者是
障一切種智。若食肉者是障無上菩提。何以
故。若食肉者障菩提心。無有菩薩法。以食肉
故。障不能得初地。以食肉故。障不能得二地。
乃至障不能得十地。以無菩薩法故。無四無
量心。無四無量心故無有大慈大悲。以是因
縁佛子不續。所以經言。食肉者斷大慈種。諸
出家人雖復不能行。大慈大悲究竟菩薩行。
成就無上菩提。何爲不能忍此臭腥修聲聞
辟支佛道。鴟鴉嗜鼠蝍蛆甘螮。以此而推何
可嗜著。至於豺犬野犴皆知嗜肉。人最有知
勝諸衆生。近與此等同甘臭腥。豈直常懷殺
心斷大慈種。凡食肉者自是可鄙。諸大徳僧
諸解義者講涅槃經。何可不慇懃。此句令聽
受者心得悟解。又有一種愚癡之人云。我止
噉魚實不食肉。亦應開示。此處不殊水陸。衆
生同名爲肉。諸聽講者豈可不審諦受持如
説修行。凡食肉者如前説。此皆是遠事未爲
近切。諸大徳僧尼。當知噉食衆生者是魔行。
噉食衆生是地獄種。噉食衆生是恐怖因。噉
食衆生是斷命因。噉食衆生是自燒因。噉食
衆生是自煮因。噉食衆生是自炮因。噉食衆
生是自炙因。噉食衆生是自割因。噉食衆生
是自剥因。噉食衆生是斷頭因。噉食衆生是
斷手因。噉食衆生是斷足因。噉食衆生是破
腹因。噉食衆生是破背因。噉食衆生是刳
因。噉食衆生是碎髓因。噉食衆生是抉目因。
噉食衆生是割鼻因。噉食衆生是截耳因。噉
食衆生是貧窮因。噉食衆生是下賤因。噉食
衆生是凍餓因。噉食衆生是醜陋因。噉食衆
生是聾因。噉食衆生是盲因。噉食衆生是瘖
因。噉食衆生是瘂因。噉食衆生是跛因。噉食
衆生是蹇因。噉食衆生是瘡因。噉食衆生是
瘍因。噉食衆生是疥因。噉食衆生是癬因。噉
食衆生是瘤因。噉食衆生是癭因。噉食衆生
&T028609;因。噉食衆生是疵因。噉食衆生是癰
因。噉食衆生是癤因。噉食衆生是痔因。噉
食衆生是疽因。噉食衆生是瘺因。噉食衆
生是癩因。噉食衆生是致蚤因。噉食衆生
是致虱因。噉食衆生是致蚊因。噉食衆生
是致虻因。噉食衆生是遭毒蟲因。噉食衆
生是遭惡獸因。噉食衆生是病痩因噉食衆生是
寒熱。噉法
食衆
是頭痛因。噉食衆生是心痛因。噉食衆生
是腹痛因。噉食衆生是胸痛因。噉食衆生是
背痛因。噉食衆生是手痛因。噉食衆生是足
痛因。噉食衆生是髓痛因。噉食衆生是腸痛
因。噉食衆生是筋縮因。噉食衆生是胃反因。
噉食衆生是脈絶因。噉食衆生是血流因。噉
食衆生是咽塞因。噉食衆生是喉痛因。噉食
衆生是風病因。噉食衆生是水病因。噉食衆
生是四大不調適因。噉食衆生是五藏不調
適因。噉食衆生是六腑不調適因。噉食衆生
顛因。噉食衆生是狂因。噉食衆生乃至是
四百四病一切衆因。噉食衆生是熱因。噉食
衆生是惱因。噉食衆生是受壓因。噉食衆生
是遭水因。噉食衆生是遭火因。噉食衆生是
遭風因。噉食衆生是遭偸因。噉食衆生是遭
劫因。噉食衆生是遭賊因。噉食衆生是鞭因。
噉食衆生是杖因。噉食衆生是笞因。噉食衆
生是督因。噉食衆生是罵因。噉食衆生是辱
因。噉食衆生是繋因。噉食衆生是縛因。噉食
衆生是幽因。噉食衆生是閉因。噉食衆生是
生苦因。噉食衆生是老苦因。噉食衆生是病
苦因。噉食衆生是死苦因。噉食衆生是怨憎
會苦因。噉食衆生是愛別離苦因。噉食衆生
是求不得苦因。噉食衆生是五受陰苦因。噉
食衆生是行苦因。噉食衆生是壞苦因。噉食
衆生是苦苦因。噉食衆生是想地獄因。噉食
衆生是黒繩地獄因。噉食衆生是衆合地獄
因。噉食衆生是叫喚地獄因。噉食衆生是大
叫喚地獄因。噉食衆生是熱地獄因。噉食衆
生是大熱地獄因。噉食衆生是阿鼻地獄因。
噉食衆生是八寒八熱地獄因。乃至是八萬
四千鬲子地獄因乃至是不可説不可説鬲子
地獄因。噉食衆生乃至是一切餓鬼因。噉食
衆生乃至是一切畜生因。當知餓鬼有無量
苦。當知畜生有無量苦。畜生暫生暫死爲物
所害。生時有無量怖畏。死時有無量怖畏。此
皆是殺業因縁受如是果。若欲具列殺果展
轉不窮盡。大地草木亦不能容受。向來所説
雖復多途。擧要爲言。同一苦果。中自有輕
重。所以今日致衆苦果。皆由殺業惱害衆生。
略擧一隅粗言少分
諸大徳僧尼。諸義學僧尼。諸寺三官。復當應
思一大事。若使噉食衆生父。衆生亦報噉食
其父。若噉食衆生母。衆生亦報噉食其母。若
噉食衆生子。衆生亦報噉食其子。如是怨對
報相噉食。歴劫長夜無有窮已。如經説。有一
女人五百世害狼兒。狼兒亦五百世害其子。
又有女人五百世斷鬼命根。鬼亦五百世斷
其命根。如此皆是經説。不可不信。其餘相報
例可知。諸大徳僧尼。諸義學僧尼。諸寺
三官。又有一大事當應信受。從無始以來至
于此生。經歴六道備諸果報。一切親縁遍一
切處。直以經生歴死神明隔障。是諸眷屬不
復相識。今日衆生或經是父母。或經是師長。
或經是兄弟。或經是姉妹。或經是兒孫。或經
是朋友。而今日無有道眼。不能分別。還相噉
食不自覺知。噉食之時。此物有靈。即生忿恨
還成怨對。向者至親還成至怨。如是之事豈
可不思。暫爭舌端一時少味。永與宿親長爲
怨對。可爲痛心難以言説。白衣居家未可適
道。出家學人被如來衣習菩薩行。宜應深

諸大徳僧尼。諸義學僧尼。諸寺三官。又復當
思一事。凡噉食衆生是一切衆生惡知識。是
一切衆生怨家。如是怨家遍滿六道。若欲修
行皆爲障難。一理中障難。二事中障難。何者。
是理中障難。以業因縁自生障難。令此行人
愚癡無慧。不知出要無有方便。設値善知識
不能信受。設復信受不能習行。此是理中障
難。事中障者。此諸怨對或在惡鬼中。或在毒
獸中。或在有大力神中。或在大力龍中。或在
魔中。或在天中。如是處處來作留難設令
行遇善知識深心信受適欲習行。便復難起。
或引入邪道。或惱令心亂修戒修定修慧。修
諸功徳常不清淨常不滿足。皆是舊怨起諸
對障。此是事中障難。如是之事又宜深
思。但以一噉食衆生因縁。能遠離一切佛法。
有如是種種過患。貪毒亦如是。瞋毒亦如是。
毒如是。三毒等分皆同過患。相與宜深自
覺察善思方便
弟子蕭衍。又復敬白。諸大徳僧尼諸義學僧
尼諸寺三官。北山蒋帝猶且去殺。若以不殺
祈願輒得上教。若以殺祈願輒不得教想。
今日大衆已應聞知。弟子已勒諸廟祀及以
百姓凡諸群祀。若有祈報者皆不得薦生類。
各盡誠心止修蔬供。蒋帝今日行菩薩道。諸
出家人云何反食衆生行諸魔行。一日北山
爲蒋帝齋。所以皆請菜食僧者。正以幽靈悉
能鑒見。若不菜食僧作菜食往。將恐蒋帝惡
賤佛法怪望弟子。是請法師當見此意
弟子蕭衍。又敬白大徳僧尼諸義學者一切
寺官。弟子蕭衍於十方一切諸佛前。於十方
一切尊法前。於十方一切聖僧前。與諸僧尼
共申約誓。今日僧衆還寺已後。各各檢勒使
依佛教。若復飮酒噉肉不如法者。弟子當依
王法治問。諸僧尼若被如來衣不行如來行。
是假名僧。與賊盜不異。如是行者猶是弟子
國中編戸一民。今日以王力足相治問。若爲
外司聽察所得若爲寺家自相糺擧。不問年
時老少。不問門徒多少。弟子當令寺官集僧
衆鳴揵槌捨戒還俗著在家服。依涅槃經還
俗策使。唯取老舊者。最多門徒者。此二種
人最宜先問。何以故。治一無行小僧。不足以
改革物心。治如是一大僧。足以驚動視聽。推
計名徳大僧。不應有此。設令有此當依法治
問。其餘小僧故自妄言。今日集會此是大事
因縁。非直一切諸佛在此。非直一切尊法在
此。非直一切聖僧在此。諸天亦應遍滿虚空。
諸仙亦應遍滿虚空。護世四王亦應在此。金
密迹大辯天神。功徳天神。韋駄天神。毘
紐天神。摩醯首羅。散脂大將。地神堅牢。迦毘
羅王。孔雀王。封頭王。富尼跋陀羅伽王。阿修
羅伽王。摩尼跋陀羅伽王。金毘羅王。十方二
十八部夜叉神王。一切持咒神王。六方大護
都使安國。如是一切有大神足力。有大威徳
力。以如是一切善神遍滿虚空。五方龍王娑
竭龍王阿耨龍王。難陀龍王。跋難陀龍王。伊
那滿龍王。如是一切菩薩龍王。亦應遍滿在
此。天龍夜叉揵闥婆王。阿修羅王。迦婁羅
王。緊那羅王摩睺羅伽王。人非人等。如是一
切有大神足力。有大威徳力。八部神王皆應
在此。今日土地山川房廟諸神。亦應仄塞虚
空。如是幽顯莫不鑒觀。唯無瑕者可以戮人。
唯自淨者可以淨人。弟子今日昌言此事。僧
尼必當有不平色。設令刳心擲地以示
與數片肉無以取信。古人有言非知之難其
在行之。弟子蕭衍雖在居家不持戒。今日當
先自爲誓以明本心。弟子蕭衍從今以去至
于道場。若飮酒放逸起諸婬欲。欺誑妄語噉
食衆生。乃至飮於乳蜜及以蘇酪。願一切有
大力鬼神。先當苦治蕭衍身。然後將付地獄
閻羅王與種種苦。乃至衆生皆成佛盡。弟子
蕭衍。猶在阿鼻地獄中。僧尼若有飮酒噉魚
肉者而不悔過。一切大力鬼神亦應如此治
問。増廣善衆清淨佛道。若未爲幽司之所治
問猶在世者。弟子蕭衍。當如法治問。驅令還
俗與居家衣隨時役使。願今日二部僧尼。各
還本寺匡正佛法和合時衆。皆令聽經法者
如説修行。不可復令斷大慈種。使佛子不續。
若有犯法破戒者皆依僧制如法治問。若有
容受不相治擧者。當反任罪
又僧尼寺。有事四天王迦毘羅神。猶設鹿頭
及羊肉等。是事不可急宜禁斷。若不禁斷寺
官任咎亦同前科。別宣意是義論竟
宣意如此
弟子蕭衍。敬白諸大徳僧尼諸義學僧尼諸
寺三官。向已粗陳魚肉障累招致苦果。今重
復欲通白一言。閻浮提壽云百二十。至於世
間罕聞其人。遷變零落亦無宿少。經言。以一
念頃有六十刹那。生老無常謝不移時。暫有
諸根俄然衰滅。三途等苦倏忽便及。欲離地
獄其事甚難。戒徳清淨猶懼不免。況於毀犯
安可免乎。雖復長齋菜食。不勤方便欲免苦
報。亦無是處。何以故。爾此生雖可不犯衆罪。
後報業強現無方便。三途等苦不能遮止。況
復飮酒噉食衆生。諸僧尼必信佛語。宜自力
勵。若云菜食爲難。此是信心薄少。若有信心
宜應自強。有決定心菜食何難。菜蔬魚肉倶
是一惑。心若能安便是甘露上味。心若不安
便是臭穢下食。所以涅槃經言。受食之時令
子想。如倶非惑豈須此法。且置遠事止借
近喩。今已能蔬食者懕惡血腥。甚於不能
蔬食者。懕*惡菜茹事等如此。宜應自力迴不
善惑以爲善惑。就善惑中重爲方便。食菜子
想。以如是心便得決定。凡不能離魚肉者皆
云。菜蔬冷於人虚乏。魚肉温於人補益。作
如是説皆是倒見。今試復粗言。其事不爾。若
久食菜人榮衞流通。凡如此人法多患熱。榮
衞流通則能飮食。以飮食故氣力充滿。是則
菜蔬不冷能有補益。諸苦行人亦皆菜蔬。多
悉患熱類皆堅強。神明清爽少於昏疲。凡魚
性類皆多冷。血腥爲法増長百疾。所以食
魚肉者神明理當昏濁。四體法皆沈重無論。
方招後報有三途苦。即時四大交有不及。此
豈非惑者。用心各有所執。甘魚肉者便謂爲
温爲補。此是倒見事不可信。復有一種人。食
菜以爲冷便復解素。此是行者未得菜意。菜
與魚肉如水與火。食菜裁欲得力。復噉魚
肉。魚肉腥臊能滅菜力。所以惑者云。菜爲性
冷。凡數解素人。進不得菜蔬之力。退不得魚
肉邪益。法多羸冷少有堪能。是諸僧尼復當
知一事。凡食魚肉是魔境界行於魔行。心不
決定多有留難。内外衆共魔相嬈作。所以行
者思念。魚肉酒是魔漿。故不待言。凡食魚肉
嗜飮酒者。善神遠離内無正氣。如此等人法
多衰惱。復有一種人。雖能菜食。恃此憍慢多
於瞋恚。好生貪求。如是之人亦墮魔界多於
衰惱。又有一種人。外行似熟内心麁惡。見人
勝已常懷忿嫉。所行不善皆悉覆相。如是等
人亦行魔界。雖復菜蔬亦多衰惱。若心力決
正蔬食若節。如是等人。多爲善力所扶。法
多堪能。有不直者宜應思覺。勿以不決定心
期決定人。諸大徳僧尼有行業已成者。今日
*以去善相開導。令未得者今去皆得。若已習
行願堅志力。若未曾行願皆改革。今日相與
共爲菩提種子。勿怪。弟子蕭衍。向來所白
  寺官三百六十八人宿徳二十五人義
學五百七十四人 導師三十九人
  右牒衆僧合一千六人
  寺官三百六十九人 義學六十八人 導
師五人
  右牒合尼僧四百四十二人
  并右牒僧尼合一千四百四十八人。並以
五月二十二日五更。一唱到鳳莊門
二十三日旦。光宅寺法雲。於華林殿前登
東向高座爲法師。瓦官寺慧明。登西向高
座爲都講。唱大涅槃經四相品四分之一。
陳食肉者斷大慈種義。法雲解釋。輿駕親
御。地鋪席位於高座之北。僧尼二衆各以
次列坐。講畢。耆闍寺道澄。又登西向高座。
唱此斷肉之文。次唱所傳之語。唱竟又禮
拜懺悔。普設中食竟出
二十三日。會其後諸僧尼。或猶云。律中無
斷肉事及懺悔食肉法。其月二十九日。又勅
請義學僧一百四十一人義學尼五十七人。
於華林華光殿使莊嚴寺法超。奉誠寺僧辯。
光宅寺寶度等三律師。昇高座御席地施座。
餘僧尼亦爾
制旨問法超等三律師曰。古人云。止沸莫若
去薪。息過莫若無言。弟子無言乃復甚易。但
欲成人之美使佛種相續與諸僧尼共弘法
教。兼即事中亦不得默已。故今集會於大衆
前。求律中意。聞諸
僧道。律中無有斷肉法。又無懺悔食肉法。
諸律師從來作若爲開導。使人致有此疑。
法超奉答。律教是一。而人取文下之旨不同。
法超所解。律雖許噉三種淨肉。而意實欲永
斷。何以知之。先明斷十種不淨肉。次令食三
種淨肉。未令食九種淨肉。如此漸制。便是
意欲永斷。法超常日講。恒作如此説
制又問僧辯法師。復作若爲開導。僧辯奉答。
僧辯從來所解大意。亦不異法超。但教有深
淺。階級引物。若論噉三種淨肉。理當是過。但
教既未極。所以許其如此
制又問寶度法師。復若爲開導。寶度奉答。愚
短所解只是漸教。所以律文許噉三種淨肉。
若涅槃究竟明於正理。不許食肉。若利根者。
於三種淨肉教。即得悉不食解。若鈍根之人。
方待後教
制又問法超法師。向答是文外意。若依律文
作若爲判。奉答。常日解義只作向者所説
制問僧辯法師。意復云何同超法師不。奉答。
同法超所解
制問法超法師。從來作此解律。諸律師並皆
噉肉爲不噉肉。法超奉答。不知餘人並若爲。
法超從來自不食肉
制問僧辯法師。復食肉不。僧辯奉答。昔恒不
食肉。中年疾病有時暫開
制問寶度法師。復云何。奉答。本住定林末移
光宅。二處不得進肉。若在餘處爲疾病亦不
免開。問講律時噉肉不奉答。講時必有徒衆。
於徒衆中不敢
問不敢有兩義。爲不敢食爲不敢不食
制又問僧辯法師。常日講律時爲當許徒衆
食肉。爲當不許。若不許噉肉有食肉者應驅
遣去。若許者作若爲説。奉答。若約教解不全
言不許。若論其意未常開許
問今正問。約教時爲許爲不許。答約教不遮」
問不遮是許爲是不許。答引其向理許其得
食三種淨肉
問見殺亦可不見。聞殺亦可不聞。疑作若爲
得免。答若見因縁不假疑。聞因縁亦不假疑。
唯遇得者疑
問以錢買魚肉。是疑非疑。答若理中理自是

問不得以理中見。答若理中爲論。衆僧不應
市魚肉。今所問事中是疑不。答若約教非疑
問市中人爲誰殺。答乃爲買者殺。但買者不
作此想
問買肉者此人既不惛亂。豈得不知是爲買
者殺而不作此想。答于時作現死肉心
問爲自死詺作死。爲殺詺作死。答此旨是理
中言。約教辯只得如此
問法師既爲人講説爲人明導。爲人法城。云
何言只得如此。但問作意使人買時作若爲
意。答買自死者意
問若自死者處處應有寺中。亦應有自死者。
何假往屠肉家買。答理中居然是疑
問若理中居然是疑者。云何得不疑肉食。僧
辯無復對
制又問。此肉爲當作肉味。爲當作菜味。僧辯
奉答。猶作肉味
問爲是慈心故食肉。無慈心故食肉。答此非
慈心
問若非慈心。豈得非殺耶。答理中常應不得。
約事故如此
問律教欲使人出離不。答令人出離
問食肉得出離不。答不得
問若爾云何令食肉。答爲淺行者説。引其令

問爲具足戒者説。爲不具足者説。答爲具足
者説
問既爲具足者説。不爲童蒙。云何食肉
而是引其令深。答初教如此非是極教
問云何。初教教具足戒人。答僧辯所解正自
齊此
制又問。律教起何時。僧辯奉答。起八年已後
至涅槃
問若如此涅槃經有斷肉。楞伽經有斷肉。央
掘摩羅經亦斷肉。大雲經縛象經並斷肉律。
若至涅槃云何無斷肉事。答律接續初教。所
以如此
問律既云接續初教至於涅槃。既至涅槃則
應言斷肉。答若制教邊。此是接續初教通於
五時。不言一切皆同。僧辯解正齊此
問法師既是大律師。爲衆開導。今日大衆取
判法師。不得言齊此。齊此亦不得住。不齊此
亦不得住。只問此是優波離律不。答是
問佛般泥洹時。優波離既親在坐。云何律文
不斷食肉。答此是接續前近教
問若言接近教。近教亦不明食肉。且涅槃前
迦葉已持修行不食肉。法律若異此。則非優
波離律。是異部家律。云何用此講説以化群
僧。僧辯不復奉答
制問寶度法師。説既同徳同行。云何解此語。
寶度奉答。若律中事是優波離所出。經事悉
是阿難所出
問若爾律中事便當皆不出經。答若經中事
牽律。律中事牽經
問佛説經時有所制約。便集以爲律。何處方
復牽律。若經皆牽律。是則説經應在律後。答
只言經中有明戒處。愚謂應相關渉
問若論相渉。三藏義何嘗不相渉。修多羅中
亦有毘尼與毘曇。毘尼中亦有修多羅與毘
曇。毘曇中亦有修多羅與毘尼。不言無此義。
但問法師今所講律。是優波離律義。不違經
不。答今所講是優波離律。與經不違
問若是優波離律不違經者。則斷肉義不應
異涅槃。答涅槃經顯斷肉律文雖不明。而優
波離意未*常開肉
問律既是具教。優波離既不開肉。律何得無
文。法師此解殊爲進退。只可爲寺中沙彌式
叉摩尼説。不得以此答弟子。答寶度愚解
自極此
制又問。下座諸律師。復云何解。龍光寺道恩
奉答。律文不斷。涅槃經方
問法師所講是誰律。答是佛律
問所引乃極弘曠。只未知此律是優波離律
不。答優波離仰述佛律
問優波離悉集佛所説不。答集前四時。不集
涅槃時
問若爾迦葉那得語阿難道。佛從何處説法。
至涅槃時集修多羅藏。語優波離道佛從何
處説法。至涅槃時集毘尼藏。云何得言唯取
前四時不取涅槃。答涅槃時不復制戒
問涅槃云。夫食肉者斷大慈種。我從今日制
諸弟子。不得復食一切肉。一切悉斷及自死
者。如此制斷。是戒非戒。道恩不復奉答
制又問。諸律師親自講律。諸大法師盡講大
涅槃經。云何有時解素。素是何義。若不解是
素。解則非素。素若使得不素。戒既是淨。亦可
得使淨爲不淨不。諸講律師親違此教。外書
所云。自踰短垣竊簡書法。正是此義宣武寺
法寵奉答。閉穢門稱爲素開穢門稱不素
問若爾衆僧云何開穢門。答實自不應得開。
但貪欲情深。所以如此
問云何懺悔。答懇惻至心是爲懺悔。若能懺
悔是大丈夫
問諸學人即時懺悔不。故如弟子請諸法師
動至千數。導師唱導令懺悔者。于時諸法師
懺悔*以不。答那得不懺
問若懺竟出寺更食肉不。答居然不食。但其
中有無明多者。或亦不免更食
問出寺更食。何如發初作者輕重。答一種
問云何一種。初直爾而食。後已經於諸佛前
誓方復更噉。云何一種。答初人無慚愧。後
人有慚愧。乃得有勝初人義
問若爾但先道慚愧痛打前人。而道我慚愧
汝我打汝。我慚愧汝我食汝。答如大邪見人
無慚愧。其既知慚愧。故知差不慚者
問先道慚愧而猶噉食。此是知而故犯。非謂
慚愧。若使先時不知。或是過誤。後方起愧乃
是慚愧。豈非知而故犯。其罪大於不知。又復
慚愧不得重犯。如其直犯。復是違破初心。
論此爲罪所以彌大。答經有誠文。耆婆云汝
有慚愧。故罪可滅。慚愧即是清白法
問法師是得經言不得其意此明。若作罪後
方知慚愧。此爲白法。不言發初慚愧而故作
罪。以爲白法。答經又道慚愧爲上服。若爾便
有非上服義
問義亦如此。若正作罪。雖云慚愧終無所益。
若作罪後能生慚愧者。乃是上服。法寵無復

法寵奉答事畢。三律師並下。又勅始興寺。景
猷昇高座。讀楞伽央掘魔羅經所明斷肉經
文。今載如左
大般涅槃經四相品上第此品今月二十三日
會。已唱此文。法雲
法師解説今二十
九日不復重唱
爾時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食
肉之人不應施肉。何以故。我見不食肉者有
大功徳。佛讃迦葉。善哉善哉。汝今乃能善知
我意。護法菩薩應當如是。善男子。從今日始
不聽聲聞弟子食肉。若受檀越信施之時。應
觀是食如子肉想。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
云何如來不聽食肉。善男子。夫食肉者斷大
慈種。迦葉又言。如來何故先聽比丘食三種
淨肉。迦葉。是三種淨肉隨事漸制。迦葉菩薩
復白佛言。世尊。何因縁故十種不淨乃至九
種清淨而復不聽。佛告迦葉。亦是因事漸次
而制。當知即是現斷肉義。迦葉菩薩復白佛
言。云何如來稱讃魚肉爲美食耶。善男子。我
亦不説魚肉之屬爲美食也。我説甘蔗粳米
石蜜一切穀麥及黒石蜜乳酪*蘇油以爲美
食。雖説應畜種種衣服。所應畜者要是壞色。
何況貪著是魚肉味。迦葉復言。如來若制不
食肉者。彼五種味乳酪酪漿生*蘇熟*蘇胡
麻油等。及諸衣服憍奢耶衣珂貝皮革金銀
盂器。如是等物亦不應受。善男子。不應同彼
揵所見。如來所制一切禁戒各有異意。故
聽食三種淨肉。異想故斷十種肉。異想故一
切悉斷及自死者。迦葉。我從今日制諸弟子。
不得復食一切肉也。迦葉。其食肉者。若行若
住若坐若臥。一切衆生聞其肉氣悉生恐怖。
譬如有人近師子已。衆人見之聞師子臭亦
生恐怖。善男子。如人噉蒜臭穢可惡。餘人
見之聞臭捨去。設遠見者猶不欲視。況當近
之。諸食肉者亦復如是。一切衆生聞其肉氣。
悉皆恐怖生畏死想。水陸空行有命之類悉
捨之走。咸言此人是我等怨。是故菩薩不習
食肉。爲度衆生示現食肉。雖現食之其實不
食。善男子。如是菩薩清淨之食猶尚不食。況
當食肉。善男子。我涅槃後無量百歳。四道聖
人悉復涅槃。正法滅後於像法中當有比丘。
似像持律少讀誦經。貪嗜飮食長養其身。其
所被服麁陋醜惡。形容憔悴無有威徳。放畜
牛羊擔負薪草。頭鬚髮爪悉皆長利。雖服袈
裟猶如獵師。細視徐行如猫伺鼠。常唱是言
我得羅漢。多諸病苦眠臥糞穢。外現賢善内
懷貪嫉。如受瘂法婆羅門等。實非沙門現沙
門像。邪見熾盛誹謗正法。如是等人。破壞如
來所制戒律正行威儀説解脱果離不淨法。
及壞甚深祕密之教。各自隨意反説經律。而
作是言。如來皆聽我等食肉。自生此論。言是
佛説。互共諍訟各自稱是沙門釋子。善男子。
爾時復有諸沙門等。貯聚生穀受取肉魚手
自作食執持油瓶。寶蓋革屣親近國王大臣
長者。占相星宿。懃修醫道。畜養奴婢。金銀琉
璃硨磲碼瑙頗梨眞珠珊瑚琥珀璧玉珂貝種
種果蓏。學諸伎藝。畫師泥作造書教學。種
植根栽。蟲道咒幻。和合諸藥。作倡伎樂。香
花治身。摴蒲圍碁。學諸工巧若有比丘能離
如是諸惡事者。當説是人眞我弟子。爾時迦
葉復白佛言。世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
婆夷因他而活。若乞食時得雜肉食。云何得
食應清淨法。佛言。迦葉。當以水洗令與肉
別。然後乃食。若其食器爲肉所汚。但使無味
聽用無罪。若見食中。多有肉者則不應受。一
切現肉悉不應食。食者得罪。我今唱是斷肉
之制。若廣説者則不可盡。涅槃時到。是故略
説。是則名爲能隨問答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卷第
爾時大慧菩薩以偈問言
彼諸菩薩等。志求佛道者。酒肉及與葱。飮食
爲云何。惟願無上尊。哀愍爲演説。愚夫所
著。臭穢無名稱。虎狼所甘嗜。云何而可
食。食者生諸過。不食爲福善。惟願爲我説。食
不食罪福
大慧菩薩説偈問已。復白佛言。惟願世尊。爲
我等説食不食肉功徳過惡。我及所菩薩。於
現在未來當爲種種悕望肉食衆生分別説
法。令彼衆生慈心相向。得慈心已各於住地
清淨明了疾得究竟無上菩提。聲聞縁覺自
地止息已。亦得逮成無上菩提。惡邪論法。
諸外道輩。邪見斷常顛倒計著。尚有遮法不
聽食肉。況復如來世間救護。正法成就而食
肉耶。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諦聽諦聽善思念
之。當爲汝説。大慧白佛。唯然受教。佛告大
慧。有無量因縁不應食肉。然我今當爲汝略
説。謂一切衆生從本已來展轉因縁常爲六
親。以親想故不應食肉。驢騾駱駝狐狗牛馬
人獸等肉。屠者雜賣故不應食肉。不淨氣分
所生長故不應食肉。衆生聞氣悉生恐怖。如
栴陀羅及譚婆等。狗見憎惡驚怖群吠故不
應食肉。又令修行者慈心不生故不應食肉。
凡愚所嗜臭穢不淨。無善名稱故不應食肉。
令諸咒術不成就故不應食肉。以殺生者見
形起識。深味著故不應食肉。彼食肉者諸天
所棄故不應食肉。令口氣臭故不應食肉。多
惡夢故不應食肉。空閑林中虎狼聞香故不
應食肉。令飮食無節故不應食肉。令修行者
不生厭離故不應食肉。我常説言。凡所飮食。
作食子肉想。作服藥想。故不應食肉。聽食肉
者。無有是處。復次大慧。過去有王。名師子蘇
娑。食種種肉遂至食人。臣民不堪即便
謀反斷其俸祿。以食肉者有如是過故不應
食肉。復次大慧。凡諸殺者爲財利故殺生屠
販。彼諸愚癡食肉衆生。以錢爲網而捕諸肉。
彼殺生者。若以財物若以釣網。取彼空行水
陸衆生。種種殺害屠販求利。大慧。亦無不
教不求不想而有魚肉。以是義故不應食肉。
大慧。我有時説遮五種肉。或制十種。今於此
經一切種一切時。開除方便一切悉斷。大慧。
如來應供等正覺。尚無所食。況食魚肉。亦不
教人。以大悲前行故。視一切衆生猶如一子。
是故不聽令食子肉。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説偈言
曾悉爲親屬。鄙穢不淨雜。不淨所生長。聞氣
悉恐怖。一切肉與葱。及諸韭蒜等。種種放逸
酒。修行常遠離。亦常離麻油。及諸穿孔床。以
彼諸細蟲。於中極恐怖。飮食生放逸。放逸生
諸覺。從覺生貪欲。是故不應食。由食生貪欲。
貪令心迷醉。迷醉長愛欲。生死不解脱。爲利
殺衆生。以財網諸肉。二倶是惡業。死墮叫呼
獄。若無*教想求。則無三淨肉。彼非無因有。
是故不應食。彼諸修行者。由是悉遠離。十方
佛世尊。一切咸訶責。展轉更相食。死墮虎狼
類。臭穩可厭惡。所生常愚癡。多生*栴陀羅。
獵師譚婆種。或生陀夷尼。及諸肉食性。羅刹
猫狸等。遍於是中生。縛象與大雲。央掘利
*魔羅。及此楞伽經。我悉制斷肉。諸佛及菩
薩。聲聞所訶責。食已無慚愧。生生常癡冥。先
説見聞疑。已斷一切肉。妄想不覺知。故生食
肉處。如彼貪欲過。障閡聖解脱。酒肉葱韭
蒜。悉爲聖道障。未來世衆生。於肉愚癡説。
言此淨無罪。佛聽我等食。食如服藥想。亦如
食子肉。知足生厭離。修行行乞食。安住慈心
者。我説常厭離。虎狼諸惡獸。恒可同遊止。若
食故血肉。衆生悉恐怖。是故修行者。慈心不
食肉。食肉無慈慧。永背正解脱。及違聖表相。
是故不應食。得生梵志種。及諸修行處。智慧
富貴家。斯由不食肉
央掘*魔羅經第一卷
上座迦葉。捨種種甘膳之食。捨肉味食。受持
修行不食肉法
央掘魔羅經。第二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因如來藏故諸佛不
食肉耶。佛言。如是。一切衆生無始生死。生生
輪轉無非父母兄弟姉妹。猶如伎兒變易無
常。自肉他肉則是一肉。是故諸佛悉不食肉。
復次文殊師利。一切衆生界我界即是一界。
宅之肉即是一肉。是故諸佛悉不食肉。文
殊師利白佛言。世尊。珂貝獵蜜皮革繒綿。非
自界肉耶。佛告文殊師利。勿作是語。如來遠
離一切世間。如來不食。若言習近世間物者。
無有是處。若習近者是方便。法若物展轉來
者則可習近。若物所出處不可習近。若展轉
來離殺者手則可習近。文殊師利白佛言。今
城中有一皮。師能作革。屣有人買施。是
展轉來。佛當受不。復次世尊。若自死牛。牛主
從栴陀羅取皮持付皮師。師作革屣施持
戒人。此展轉來。可習近不。佛告文殊師利。若
自死牛。牛主持皮用作革屣。施持戒人。爲應
受不。若不受者是比丘法。若
受者非慈悲。然不破戒唱經竟。制又語諸僧
道。諸小僧輩看經未遍。互言無斷肉語。今日
此經言何所道。所以唱此革屣文者。本意乃
不在此。正爲此二十三日法雲法師講涅槃
斷肉事。于時僧正慧超法寵法師難云。若經
文究竟斷一切肉。乃至自死不得食者。此則
同尼揵斷皮革不得著革屣。若開皮革得著
革屣者。亦應開食肉。法雲法師乃已有通釋。
而二法師難意未已。于時自仍通云。若是聖
人故自不著此物。若中行人亦不著此。著此
皆下行人。所以不同尼*揵者語有。所含。若
無麻紵之郷。亦有開皮革義論。有麻紵處大
慈者。乃實應不著。但此事與食肉不得
同。凡著一革屣。經久不壤。若食噉衆生。就一
食中便害無量身命。況日日餐咀數若恒沙。
亦不可得用革屣以並斷肉。于時諸僧乃無
復往復。恐諸小僧執以爲疑方成巨蔽。所以
唱此不受革屣文。正欲釋一日所疑。非關前
制。凡噉肉者是大罪障。經文道。昔與衆生經
爲父母親屬。衆僧那不思。此猶忍食噉衆生。
己不能投身餓虎割肉貿鷹。云何反更噉他
身分。諸僧及領徒衆法師諸尼。及領徒衆者。
各還本寺宣告諸小僧尼。令知此意
制説此語竟。僧尼行道禮拜懺悔。設會事畢

其晩又勅員外散騎常侍太子左衞率周捨
曰。法寵所言慚愧而食衆生。此是經中所明
羅刹婦女云。我念汝我食汝。法寵此心。即是
經之羅刹
又勅捨云。僧辯所道自死肉。若如此説。鴟鴉
鳩鴿觸處不死。那不見有一自死者。獐鹿雉
兎充滿野澤。亦不甞見有一自死者。而覓死
肉其就屠殺家。覓死魚必就罾網處。若非殺
生豈有死肉。經言。買肉與自殺。此罪一等。我
本不自爲。正爲諸僧尼作離苦因縁
又勅捨云。衆生所以不可殺生。凡一衆生具
八萬戸蟲。經亦説有八十億萬戸蟲。若斷一
衆生命。即是斷八萬戸蟲命。自死衆生又不
可食者。前附蟲雖已滅謝。後所附蟲其數復
衆。若煮若炙此斷附蟲。皆無復命。利舌端少
味。害無量衆生。其中小者非肉眼能觀。其中
大者炳然共見。滅慈悲心増長惡毒。其實
非沙門釋子所可應行
又勅捨云。衆僧食肉罪劇白衣。白衣食肉。乃
不免地獄而止是一罪。至於衆僧食肉。既犯
性罪又傷戒律。以此爲言有兩重罪。若是學
問衆僧食肉者。此爲惡業復倍於前。所以如
此。既親逹經教爲人講説。口稱慈悲心懷毒
害。非是不知。知而故犯。言行既違即成詭妄。
論學問人食肉。則罪有三重。所以貴於解義。
正爲如説修行。反復噉食魚肉侵酷生類。作
惡知識起衆怨對。墜墮地獄疾於&T030607;矛。善惡
報應必也不亡。凡出家人實宜深思
又勅捨云。聲聞受律儀戒。本制身口七支。一
受之後。乃至睡眠悶等律儀恒生。念念得未
得律儀。所以爾者。睡眠等非起惡心。故
不損不失。乃至常生。若起欲殺心。於聲聞法
雖不失身口戒。而於戒有損非唯損不殺戒。
亦兼汚餘戒。至於手夾齒齧動身口業。則失
身口戒。爾時律儀無作。即斷不續。既失不殺
戒。亦損汚餘戒。所以爾者。旃陀羅人爲屠肉
時。爲何等人殺。正爲食者。若食肉即有殺
分。於不殺戒即成有缺。若謂於善律儀受殺
生分。於不殺戒無所缺者。是不善律儀人持
八戒齋。是惡律儀猶應相續。若惡律儀人持
八戒齋。惡律儀不復相續者。是知善律儀人
受諸殺分。是不殺戒即時便缺別解脱戒。不
復解脱。惡律儀人無論持八戒。齋但起一念
善。心惡律儀即。斷若一念不斷。多念亦應不
斷。若多念斷是知一念時斷。善律儀人其事
亦爾。無論受諸殺分。有少殺分不殺律儀即
時亦爾。菩薩人持心戒。故自無有食衆生理。
若缺聲聞戒終不免地獄等苦
廣弘明集卷第二十六



廣弘明集誡功篇序第二十七卷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夫群生所以久流轉生死海者。良由無戒徳
之舟楫者也。若乘戒舟鼓以慈棹。而不能横
截風濤遠登彼岸者。無此理也。故正教雖多
一戒而爲行本。其由出必由戸。何莫由斯戒
矣。是以創起道意先識斯門。於諸心境籌度
懷行。其状如何。故論云。夫受戒者慈悲爲務。
於三千界内萬億日。月上至非想下及無間。
所有生類並起慈心不行殺害。或盡形命或
至成佛。長時類通統周法界。此一念善。功滿
虚空。其徳難量。惟佛知際。不殺既爾。餘業例
然。由斯戒徳故能遠大。所以上天下地幽顯
聖賢。莫不憑祖此縁用爲基趾。經不云乎。戒
如大地。生成住持。出有心發。是曰生也。聖道
良資。是曰成也。法延六萬。是曰住也。保
三業。是曰持也。諸餘善法蓋闕此功。有入此
門便稱聖種。乖斯妄立是謂凡流。長沒苦海
出濟無日。自法移東夏千齡過半。在魏嘉平
方聞戒法。自爾迄今道俗流布。然大聖垂教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