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廣弘明集 (No. 2103_ 道宣撰 ) in Vol. 52

[First] [Prev+100] [Prev]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彌勒。即放光明照于上身。至兜率天。亦不見
飮食自然飽滿。故不復須人間食也。但聞人
間食皆臭。是以不肯食。於彼天上得波利&T065164;
將還。意欲與令法師。有人問何意將&T065164;去。答
云。欲與令法師。是人言。令法師是人中果報。
那得食天上食。不聽將去。既而欲見令法師
*閑居。上爲迎法師來相見語法師。可作好菜
食以餉山中坐禪道人。若修三業。方得生兜
率天耳。法師不坐禪。所以令作食餉山。上道
人者欲使與坐禪人作因縁也。自入八月體
中亦轉惡。不復説餘事。但云。有三十二童子。
一名功徳天。二者名善女天。是迦毘羅所
領。恒來在左右。與我驅使。或言。得人餉飮
食。令衆中行之。復云。空中晝夜作伎樂鬧人
耳也
廣弘明集卷第二十



廣弘明集卷第二十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僧行篇第五之二
  沙汰僧徒詔宋武帝 褒揚僧徳詔七首
元魏孝文帝 述僧中食論南齊沈休文 述
僧設會論沈休文 議沙汰僧詔并答 北齊
文宣帝 吊道澄法師亡書梁簡 與
東陽盛法師書梁王筠 與汝南周顒書
梁釋智林 與擧法師書梁劉峻一名孝標
與皎法師書并答 梁王曼頴 吊震法師
亡書梁劉之&T052673; 與震兄李敬朏書同上作
吊僧正京法師亡書同上作 東陽金華
山栖志梁劉孝標 與徐僕射述役僧書
陳釋眞觀 諫仁山深法師罷道書陳徐陵
諫周祖沙汰僧表周釋曇積 戴逵貽書
仙城命禪師 幽林沙門惠命詶書北齊戴先生
吊延法師亡書隋薛道衡
  沙汰僧徒詔宋武帝
門下。佛法訛替沙門混雜。未足扶濟鴻教。而
專成逋藪。加項姦心頻發凶状屢聞。敗道亂
俗人神交忿。可符所在與寺耆長精加沙汰。
後有違犯嚴其誅坐。主者詳爲條格。速施行
  褒揚僧徳詔七首元魏孝文帝
  帝以僧顯爲沙門都統
門下。近得録公等表。知欲早定沙門都統。比
考徳選賢寤寐勤心。繼佛之任莫知誰寄。或
有道高年尊。理無縈紆。或有器玄識邈。高
挹塵務。今以思遠寺主法師僧顯。仁雅欽
澄風澡鏡。深敏潜明道心清亮。固堪茲任。
式和妙衆。近已口白。可勅令爲沙門都統。又
副儀貳事緇素攸同。頃因輝統獨濟遂廢茲
任。今欲毘徳賛善固須其人。皇舅寺法師僧
義。行恭神暢温聰謹正。業懋道優用膺副
翼。可都維那以光賢徒
  *帝立僧尼制詔
門下。凝覺澄沖事超俗外。淵模崇賾理寄忘
言。然非言何以釋教。非世何能表眞。是以三
藏舒風必資誡典。六度摛化固憑尺波。自
教東流千齡已半。秦漢俗華制禁彌密。故前
世英人隨宜興例。世輕世重以裨玄奧。先朝
之世甞爲僧禁。小有未詳宜其修立。近見沙
門統僧顯等白云。欲更一刊定。朕聊以淺識
共詳至典。事起匆匆觸未詳究。且可設法一
時粗救世。殿須立白一同更釐厥衷
  *帝聽諸法師一月三入殿詔
門下。崇因賛業莫若宗玄。&T073833;神染志誰先英
哲。故周旦著其朋之誥。釋迦唱善知之文。
然則位尊者以納賢爲貴。徳優者以親仁爲
尚。朕雖寡昧能無庶幾也。先朝之世。經營六
合。未遑内範。遂令皇庭闕高邈之容。紫闥簡
超俗之儀。於欽善之理福田之資。良爲未足。
將欲令懿徳法師時來相見。進可餐禀道味
退可飾光朝廷。其勅殿中聽一月三入。人數
法諱別當牒付
  *帝令諸州衆僧安居講説詔
門下。憑玄歸妙固資眞風。餐慧習慈實鍾果
智。故三炎檢攝道之恒規。九夏温詮法之嘉
猷。可勅諸州令此夏安居清衆。大州三百人。
中州二百人。小州一百人。任其數處講説。皆
僧祇粟供備。若粟尟徒寡不充此數者。可令
昭玄量減還聞。其各欽旌賢匠。良推叡徳。勿
致濫濁惰茲後進
  贈徐州僧統并設齋詔
門下。徐州道人統僧逞。風識淹通器尚倫雅。
道業明博理味淵澄。清聲*懋譽。早彰於徐沛。
英懷玄致。風流于譙宋。比唱法北京徳芬道
俗。應供皇筵美敷辰宇。仁叡之良朕所嘉
重。依因既終致茲異世。近忽知問悲怛于
懷。今路次兗濮青泗豈遙。愴然念徳又増厥
心。可下徐州施帛三百匹以供追福。又可爲
設齋五千人
  歳施道人應統帛詔
門下。應統仰紹前哲。繼軌道門。徽綜玄範
沖猷是託。今既讓俗名。理宜別供。可取八
解之義。歳施帛八百匹。准四輩之況。隨
四時而給。又修善之本寔依力命。施食之因
内典所美。可依朝官上秩當月而施。所以遠
譬深理者。匪獨開崇俗心。抑亦奬厲道意

  *帝爲慧紀法師亡施帛設齋詔
門下。徐州法師慧紀。凝量貞遠道識淳虚。英
素之操超然世外。綜渉之功斯焉罕倫。光法
彭方聲*懋華裔。研論宋壤宗徳遠邇。爰於往
辰唱諦鹿苑。作匠京緇延賞賢叢。倏矣死魔
忽殲良器。聞之悲哽傷慟于懷。可勅徐州施
帛三百匹。并設五百人齋。以崇追益。
  述僧中食論南齊沈休文
人所以不得道者。由於心神昏惑。心神所以
昏惑。由於外物擾之。擾之大者其事有三。一則
勢利榮名。二則妖妍靡曼。三則甘旨肥濃。榮
名雖日用於心。要無晷刻之累。妖妍靡曼方
之已深。甘旨肥濃爲累甚切。萬事云云。皆三
者之枝葉耳。聖人知不斷此三事求道無從可
得。不得不爲之立法使簡而易從也。若直云三
事惑本。並宜禁絶。而此三事是人情所甚惑。
念慮所難遣。雖有禁止之旨。事難卒從。譬
於方舟濟河。豈不欲直至彼岸。河流既急。會
無直濟之理。不得不從流邪靡久而獲至。非
不願速事難故也。禁此三事宜有其端。何則
食之於人不可頓息。其於情性三累莫甚。故
推此晩食併置中前。自中之後清虚無事。因
此無事念慮得簡。在始未專。在久自習。於是
束以八支。紆以禁戒。靡曼之欲無由得前。榮
名衆累稍隨事遣。故云往古諸佛過中不餐。
此蓋是遣累之筌蹄。適道之捷徑。而或咸謂
止於不食。此乃迷於向方。不知厥路者也
  述僧設會論沈休文
夫修營法事必有其理。今世召請衆僧止設
一會。當由佛在世時常受人請。以此擬像故
也。而佛昔在世。佛與衆僧。僧伽藍内本不
自營其食具也。至時持缽往福衆生。今之僧
衆非*惟持中者少。乃有腆恣甘腴厨膳豐豪
者。今有加請召。並不得已而後來。以滋腴之
口。進蔬&MT05728;之具。延頸蹙頞固不能甘。既非
樂受不容設福。非若在昔不得自營。非資四
輩身口無託者也。此以求福不其反乎。篤而
論之其義不爾。何者出家之人本資行乞。
律昺然。無許自立厨帳并畜淨人者也。今既
取足寺内行乞事斷。或有持缽到門。便呼爲
僧徒鄙事下劣。既是衆所鄙恥。莫復行乞。悠
悠後進求理者寡。便謂乞食之業不可復行。
白淨王子轉輪之貴。持缽行詣以福施者。豈
不及千載之外凡庸沙門躬命僕竪自營口腹
者乎。今之請僧一會。既可髣像行之。乞丐
受請二事不殊。若以今不復行乞。又復不
請召。則行乞之法於此永嫈。此法既*嫈則
僧非佛種。佛種既離則三寶墜于地矣。今之
爲會者。宜追想在昔。四十九年佛率比丘入
城乞食。威儀擧止動自應心。以此求道道其
焉適。若以此運心。則爲會可矣
  議沙汰釋李詔啓 北齊文宣帝
問朕聞專精九液。鶴竦玄州之境。苦心六歳
釋擔煩惱之津。或注神鬼之術。明尸解之方。
或説因縁之要。見泥洹之道。是以太一闡法
竟於輕擧。如來證理環於寂滅。自祖龍寢迹
劉莊感夢。從此以歸紛然遂廣。至有委親遺
累棄國忘家。館舍盈於山藪。伽藍遍於州郡。
若黄金可化。淮南不應就戮。神威自在。央掘
豈得爲鯨若以御龍非實。荊山有攀髯之戀。
控象爲虚。瀍洛寤夜光之詭。是非之契朕實
惑焉。乃有緇衣之衆。參半於平俗。黄服之徒。
數過於正戸。所以國給爲此不充。王用因茲
取乏。欲擇其正道蠲其左術。一則有潤邦家。
二則無惑群品。且積競繇來行之已久。頓於
中路沙汰實難。至如兩家升降二途脩短。可
指言優劣。無鼠首其辭
  臣樊孝謙謹奉
對曰。臣聞天道性命聖人所不言。蓋以理絶
渉求難爲稱謂。伯陽道徳之論。莊周逍遙之
旨。遺言取意猶有可尋。至若玉簡金書神經
祕録。三尸九轉之奇。絳雪玄霜之異。淮南成
道犬吠雲中。王喬得仙劍飛天上。皆是憑虚
之説。海棗之談。求之如繋風。學之如捕影。而
燕君齊后秦皇漢帝。信彼方士冀遇其眞。徐
福去而不歸。欒大往而無獲。猶謂升霞倒影
抵掌可期。祭鬼求神庶或不死。江璧既反。
還入驪山之墓。龍媒已至。終下茂陵之墳。方
知劉向之信洪寶。歿有餘責王充之非黄帝。
此爲不朽。又末葉已來大存佛教。寫經西土
畫像南宮。昆池地墨。以爲劫燒之灰。春秋夜
明。謂是降神之日。汝王自在變化無窮。置世
界於微塵。納須彌於黍米。蓋理本虚無示諸
方便。而妖妄之輩苟求出家。藥王燔軀波崙
灑血。假未能然猶當剋念。寧有改形易貎有
異世人。恣意放情還同俗物。龍宮餘論鹿野
前言。此而得容道風將墜。伏惟陛下受天明
命屈己濟民。山鬼効靈海神率職湘中石燕
沐時雨而群飛。臺上銅烏傃和風而獨轉。
但周都洛邑治在鎬京。漢宅咸陽魂歸豐沛。
汾晋之地王迹惟始。既疲遊幸且勞經略。猶
復降情文苑斟酌百家。想執玉於瑤池。念求
珠於赤水。竊以王母獻環由感舜徳。上天賜
珮實報禹功。兩馬記言二班書事。不見三世
之辭。無聞一乘之旨。帝樂王禮尚有時而沿
革。左道怪民亦何疑於沙汰。臣某謹對
  弔道澄法師亡書梁簡
省啓。承尊師昨夜涅槃。甚深悲怛。法師志業
淹明道風淳素。戒珠瑩淨福翼該圓。加以識
見冥通心解遠察。記落雨而必然。稱黒牛而
匪謬。服膺者無遠近。蒙益者兼道俗。弟子自
言。旋京輦便申結縁。豈謂一息不追奄至乎
此。然勝業本深智力久利。必應遊神寶地騰
跡淨天。但語其乳池啓殯香棺。入室不
空。心于何不慟。但如來降生之迹。因此而入
泥洹。正當其生住滅靡有定相。先聖後賢何
其形響。推校因縁未始有例。上人等並在
歳。積始終禀道。宜應共相策勉弘遵舊業。使
道場無斷利益不墜。所襚物輒如法供養。奈
何奈何
  與東陽盛法師書梁王筠
菩薩戒弟子王筠。法名慧炬。稽首和南。問訊
東陽盛法師。弟子昔因多幸早蒙覲接。歳月
推流踰三十載。欽慕風徳獨盈懷抱。間以山
川無由禮敬。司馬參軍仰述存眷曲垂訪憶。
既荷録舊之情。兼佩殷勤之旨。歡欣頂戴難
爲譬説。仰承乘和履福享年九十有四。
絳人之未高。同殷宗之遐壽。且耳長眞已過
項。齒剛曾不先落。延華駐釆怡神輔性。自
非宿植善因。何以招斯勝果。尊年尚齒之
誠。懷徳敦舊之款。依風慕道之深。欣羨景仰
之至。興居在念寤寐載懷。弟子限此樊籠。迫
茲纓瑣。無由問道。撫躬如失。庶心期冥會
咫尺江山。道術相忘棄置形迹。唯願敬勗保
此期頤。赤松朱髮復何足貴。飛錫騰軀眞在
旦夕。指陳丹款殊未申暢。儻惠一言豈不幸
甚。弟子筠稽首和南
  與汝南周顒書梁釋智林
近聞。檀越叙二諦之新意。陳三宗之取捨。聲
殊洹律。雖進物不速。作論已成。隨喜充遍物
非常重。又承檀越恐立異當時干犯學衆。
論雖成定不必出。聞之懼然不覺興悲。此義
旨趣似非初聞。妙音中絶六十七載。理高常
韻莫有能傳。貧道年二十時。便參傳此義。
常謂藉此微悟可以得道。竊毎歡喜。無與共
之年少。見長安耆老。多云關中高勝迺舊有
此義。常法集盛時。能深得斯趣者本無多人。
犯越常情後進聽受。便自甚寡傳通略
無其人。貧道捉麈尾以來。四十餘年東西講
説。謬至一時。其餘義統頗見宗録。唯有
途百里無人得者。貧道積年迺爲之發病。既
衰痾未愈。加復旦夕西旋。顧惟此道從今永
絶。不言檀越機發無緒獨創方外。非意此音
猥來入耳。且欣且慰實無以況。建明斯義使
法燈有種。始是眞實行道第一功徳。雖復國
城妻子施佛及僧。其爲福利無以相過。既幸
已詮述想。便宜廣宣使賞音者見也。論明法
理當仁不讓。豈得顧惜衆心以失奇趣邪。若
此論已成。遂復中寢。恐檀越方來。或以此
爲法障往意理。然非戲論矣。想便寫一本爲
惠。貧道齎以還西。使處處弘通也。比小可牽
曳。故入山取叙深企付之
  與擧法師書梁劉峻一名孝標
聞諸行李。高談徽徳。逖聽風聲心飛魂竦。無
異蘄仙之望石髓。太陰之思龍燭。倉星昏昊
涼雲送秋。道勝則肥固應頤攝。衣裳虹蜺帷
幕霄露。餌黄菊之落蕊。酌清澗之毖流。旦候
歸雁。晨鳧暮聽。覊雌獨鵠。神彯彯爾。蓋象
蕭史之騎鳴鳳。列子之御長風。雖荊卿傍若
無人。孝然堅臥氷雪。沈沈隱隱何以尚之哉。
至於馳騖經囿&T037173;翔書圃。極龍宮之妙典。
石室之鴻記。道生伏其天眞。曼蒨謝其辨
物。若乃習是。童子厝志雕蟲。藻思内流英華
外發。葳&MT01517;秋竹照曜春松。爵頌息明珠之譽。
長門濫黄金之賞。盛矣美矣。煥其麗乎。昔旅
浙河嘗觀組繢。不覺紙爇筆焚魂魄斯盡。自
茲厥後兩絶珪璧。意睠睠於菁華。腸迴迴於
折。夫日御停照不踰隙穴。海若濆涌莫限
隈嵎。以玉抵鵲幸傳餘寶。冀閲清徽用瘳眩
疾。然越民非鬻冠之所。齊國豈奏韶之地。望
與其進無貽責焉
  與皎法師書并答梁王曼頴
弟子孤子曼頴頓首和南。一日蒙示所撰高
僧傳并使其掎摭。力尋始竟但見偉才。紙弊
墨渝迄未能罷。若乃至法既被名徳已興。年
幾五百時經六代。自摩騰法蘭發軫西域。安
侯支讖荷錫東都。雖跡標出沒行實深淺。咸
作舟梁大爲利益。固宜油素傳美。鉛斬定
辭昭示後昆揄揚往秀。而道安羅什間表秦
書。佛澄道進雜聞趙册。晋史見拾復恨局當
時。宋典所好頗因其會。兼且抗出君台之記。
糅在元亮之説。感應或所商攉幽明不無梗
概。汎顯傍文未足光闡。間有諸傳又非隱
括。景興偶採居山之人。僧寶偏綴遊方之士。
法濟唯張高逸之例。法安止命志節之科。康
泓專紀單開。王季但稱高座。僧瑜卓爾獨載。
玄暢超然孤録。唯釋法進所造王巾有著。意
存該綜可擅一家。然進名博而未廣。巾體立
而不就。梁來作者亦有病諸。僧祐成簡。既同
法濟之責。王季染毫。復獲景興之誚。其唱
公纂集最實近之。求其鄙意梗概頗見法師
此製始所謂不刊之鴻筆。綿亘古今包括内
外。屬辭比事不文不質。謂繁難省云約豈加。
以高爲名。既使弗逮者恥。開例成廣。足使有
善者勸向之。二三諸子前後撰述。豈得約長
量短同年共日而語之哉。信文徒竟無一言
可豫。市肆空設千金之賞。方入簉龍函上登
麟閣。出内瓊笈卷舒玉笥。弟子雖實不敏。少
嘗好學。頃日尪餘觸途多昧。且獲披來帙斯
文在斯。鑚仰弗暇討論。何所誠非。子通見
元則之論良愧。處道知休奕之書徒深。謝安
慕竺曠風流。殷皓憚支遁才俊耳。不見旬日
窮情已勞。扶力此白以代訴盡。弟子孤子王
曼頴頓首和南
  皎法師答
君白一日以所撰高僧傳相簡。意存箴艾而
來告。累紙更加拂拭。顧惟道藉人弘。理由教
顯。而弘道釋教莫尚高僧。故漸染*以來昭
明遺法。殊功異績列代而興敦厲後生。理宜
綜綴。貧道少乏懷書抱篋。自課之勤長慕鉛
墨。塗青揚善之美。故於聽覽餘間厝心傳
録。毎見一分可稱。輒有懷再省。但歴尋衆
記。繁約不同。或編列參差。或行事出沒。已詳
別序兼具來告。所以不量寸管。輒樹十科商
搉條流。意言略擧。而筆路蒼茫辭誤陋拙。本
以自備疏遺。豈宜濫入高聽。檀越既學兼孔
釋解貫玄儒。抽文綴藻内外淹劭。披覽餘暇
脱助詳閲。故忘鄙俚用簡龍門。然事高辭野。
久懷多愧。來告吹嘘。更増㥏&MT00465;。今以所著
賛論十科。重以相簡。如有紕謬。請備斟酌。
釋君白
  弔震法師亡書梁劉之&T052673;
弟子劉之&T052673;頓首和南。泡電倏忽三相不停。
苦空無我五陰寧住。尊師僧正。捨壽閻浮遷
神妙樂。雖乘此宿*植必登善地。人情怛化
銜疚悲摧。念在三之重追慕哀慟。纒綿永往
理不可任。奈何奈何。僧正精理特拔經論洽
通。蔬菲終身有爲略盡。枯槁當年儀形二衆。
豈直息心標領。亦爲人倫之傑。弟子少長游
遇數紀。迄茲平生敬仰。善友斯寄哀疾待盡。
不獲臨泄。鯁慟之懷二三増楚。扶力修喭迷
猥不次。弟子劉之&T052673;頓首和南
  與震兄李敬朏書同上作
生滅無常。賢弟震法師。奄同力士生處道識。
長往法言永絶惋怛。抽摧不能已己年事。未
高徳業方播疾恙。甫爾謂無過憂。遂至遷化
道俗驚愕。念孔懷之切。天倫至慟永往之情
不可居處。奈何奈何。法師義味該洽領袖黒
衣。識度愷悌籍甚當世。昔在京師聖上眄接。
自還郷國歴政禮重。且講説利益既實弘多。
經始寺廟實廣福業。衿抱豁然與物無迕。所
與遊款皆是時賢。白黒歸美近遠欽敬。豈止
息心殄悴。實亦人倫喪寶。追懷歎愴何可弭
歇。并辱遺書及別物。對増哽欷。殿下自爲作
銘。又教鮑記室爲誌序。恐鮑想悉未能究盡
己得面爲鮑説諸事行及徽猷。計必勒不朽
事。如今白誌石爲廌。并呼師修之。鐫刻亦
當不久可就。言増泫然投筆悽懣。劉之&T052673;
首頓首
  弔僧正京法師亡書*同上作
八月二十日之&T052673;和南。法界空虚山木頽壞。
尊師大正遷神淨土。凡夫淺累嬰滯哀樂。承
此凶訃。五内抽摧哀慟深至。不能自已。念追
慕永往纒綿斷絶情在難居。奈何奈何。大正
徳冠一時道蔭四部。訓導學徒紹隆像法。年
居僧首行爲人師。公私瞻敬遐邇宗仰。若乃
五時九部流通解説。匹之前輩聯類往賢。雖
什肇融恒林安生遠。豈能相尚。頓悟雖出自
生公。弘宣後代微言不絶。實頼夫子。重以愛
語利益。窮四攝之弘致。檀忍智慧。備六度之
該明。白黒歸依含識知庇。舟航愚冥棟梁寺
塔。日用不知至徳潜運。何道長而世短。功被
而身沒。映乎大海永墜須彌。照彼高山長收
朗日。往矣奈何。當復奈何。法師幼而北面生
小服膺。迄乎耆邁恒在左右。在三之重一旦
捐。哀慟之至當何可處。弟子紈綺遊接五
十餘年。未隆知顧相期法侶。至乎菩提不敢
生慢。未來難知現在長隔。眷言生平永同萬
古。尋思惋愴倍不自勝。未由喭執申世哀
歎。謹裁白書投筆哽猥。弟子劉之&T052673;頓首和

  東陽金華山栖志劉孝標
夫鳥居山上層巣木末。魚潜淵下窟穴
沙。豈好異哉。蓋性其然也。故有忽白璧而
樂垂綸。負玉鼎而要卿相。行藏紛糺顯晦
駁。無異火炎水流圓動方息。斯則廟堂之與
江海。蓬戸之與金閨。並然其所然。悦其所悦。
焉足毛衣瘡痏在其間哉。予生自原野。善
畏難狎。心駭雲臺朱屋。望絶高蓋青組。且霑
濡霧露彌願閑逸。毎思濯清瀬息椒丘。寤寐
永懷其來尚矣。蚓專噬壤民欲天從。爰洎二
毛得居巖穴。所居東陽郡金華山。東陽實會
稽西部。是生竹箭。山川秀麗皐澤坱鬱。若其
群峯疊起則接漢連霞。喬林布濩則春青冬
緑。迴溪泱流則十仞洞底。膚寸雲合必千里
雨散。信卓犖爽塏。神居奧宅。是以帝鴻遊斯
鑄鼎。雨師寄此乘煙。故澗勒赤松之名。山貽
縉雲之號。近代江治中奮迅*埿滓王徴士。
高拔風塵。龍盤鳳栖。咸萃茲地。良由碧湍素
石可致幽人者哉。金華山古馬鞍山也。蘊靈
藏聖列名仙諜。左元放稱此山云。可免洪
水五兵。可合神丹九轉。金華之首有紫巖
山。山色紅紫因以爲稱。靡迤坡陀下屬深
渚。巑隱嶙上虧日月。登自山麓漸高漸
峻。路迥隘險魚貫而昇。路側有絶澗閤閜
哮豁。俯窺木杪。焦原石邑匪獨危懸。至山
將半便有廣澤大川。皐陸隱脤。予之葺宇實
在斯焉。所居三面迴山。周遶有象郛。郭前
則平野蕭條。目極通望東。西帶二澗四時飛
流泉。清瀾微霔滴瀝生響。白波跳沫汹涌成
音。瀆引交渠綺錯。懸溜瀉於軒甍。
激湍迴於階砌供帳無綆汲。盥漱息瓶匜。
&T019877;椅櫪之樹。梓柏桂樟之木。分形異色
千族萬種。結朱實包緑菓。杌白蔕抽紫莖。
樉苯&T042789;捎。風鳴籟垂條櫩戸布葉。房槞
中谷澗濱。花蕊攅列至於青春受謝。萍生
泉動則有都梁含馥。&T016379;香送芬。長樂負霜。
宜男贙露。芙蕖紅華照水。皐蘇縹葉從風。
憑軒永眺蠲憂忘疾。丘阿陵曲衆藥灌叢。地
髓抗莖山筋抽節。金鹽重於素璧。五豉貴
於明珠。可以養性銷痾還年駐色。不藉崔
文黄散。勿用負局紫丸。翾翾翔鳥風胎雨
鷇。緑翼紅毛素羽翠鬣。肅肅切羽關關好
音。馴狎園池旅食雞鶩。若迺&T063599;日伺辰響
類鍾鼓。鳴蚿候曙聲象琴瑟。玄猿薄霧清
囀。飛&T026152;乘煙永吟。嘈囋&T058983;喨悦心娯耳。諒
所以跨躡管籥韜軼笙簧。宅東起招提寺。背
巖面壑層軒引景。邃宇臨空博敝閑虚。
祥生白左睠右睇。仁智所居。故碩徳名僧振
錫雲萃。調心七覺詆訶五塵。郁烈戒香浴滋
定水。至於熏鑪夜爇法鼓旦聞。予跕屣摳
衣。躬行頂禮。詢道哲人飮和至教。毎聞此河
紛梗彼岸永寂。熙熙然若登春臺而出宇宙。
唯善是樂。豈伊徒言。寺東南有道觀亭。亭崖
側下望雲雨。蕙樓蘭榭隱曖林篁。飛觀
錢玲瓏煙霧。日止却粒之氓。歳次祈仙之
客。餌星髓吸流霞。將乃雲衣霓裳乘龍馭鶴。
觀下有石井。聳跱中澗。彫硺刻削頗類人
工。躍流潀瀉渀涌泱咽。電撃雷吼駭目驚
魂。寺觀前皆植脩竹。檀欒蕭飋被陵縁
阜。竹外則有良田。區畛通接山泉膏液。鬱潤
肥腴。鄭白決漳莫之能擬。致紅粟流溢鳧雁





充厭。春鼈旨檀碧雞。冬蕈味珍霜鵽。
巾取於丘嶺。短褐出自中園。莞蒋逼側池
湖。菅&T041833;填原隰養給之資生生所用。無不
阜實蕃籬充牣崖巘。歳始年季農隙時。*閑
濁醪初醞清觴新。熟則田家有野老。提壺
共至。班荊林下陳鐏置爵。酒酣耳熱屢舞
讙呶。晟論箱庾高談穀稼。嗢噱謳歌擧杯相
挹。人生樂耳。此歡豈訾。若夫蠶而衣耕而
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晩食當肉無事爲貴。
不求於世不忤於物。莫辨榮辱匪知毀譽。浩
蘯天地之間。心無怵惕之警。豈與嵇生齒劍
楊子墜閣較其優劣者哉
  與徐僕射領軍述役僧書
  陳釋眞觀
泉亭光顯寺釋眞觀。致書領軍檀越。竊聞。
四依開士。匡正法於將頽。十地高人。秉玄文
於已絶。能使崛山遺跡無虧宴坐之風。祇樹
餘苗得肆經行之道。伏見今者皇華奉宣嚴憲
凡是僧尼之類。不書名籍之者。並令捐茲
戒就此黎民。去彼伽藍歸其里閈。既普天之
下莫匪王臣。正當僶俛恭承鞠躬祇奉。但愚
情所謂竊或疑焉。自佛法肇興千有餘載。流
轉此地數百年間。濟濟僧徒一何爲盛。雖復
市朝亟改風化頻移。慧炬常明戒香恒馥。其
爲福利難可勝言。所現靈祥聞諸史傳。至如
浮圖和上曜彩鄴中。高座法師流芳鞏雒。或
復昆明池内識劫燒之餘灰。長沙寺裏感碎
身之遺蔭道開入境仙人之星乃出。法成去
世紺馬之瑞爰浮。乃有青目赤髭黄眸白足。
連眉表稱大耳傳名。莫不定水淵澄義峰山
竪。汪汪道望。類迦葉之高蹤。肅肅威儀。似頞
鞞之清行。頃年訛替乃日澆漓。而正法洪基
猶應未殄。忽復違其本志奪彼前心。莫不仰
高殿而酸傷辭舊房而悽楚。依依法座重反
何期。戀戀禪門再還無日。乃非岐路。而有分
袂之悲。雖異河梁。遂結言離之痛。若以不繼
名籍爲其深罪。延茲咎累亦可哀矜。夫出俗
之人務應修道。許其方外之禮。不拘域中之
節。或有不貫名籍無關簿領。並皆遊方採
聽。隨處利安望刹爲居臨中告飯。或頭陀林
下。或蘭若巖阿。如此之流寧容繼屬。若勝業
不全清禁多毀。宜應休道此事誠然。而持犯
難知聖凡相濫。譬菴羅之果生熟難分。雪山
之藥眞僞難辯。忽使崑峰之上玉石同焚。大
澤之中龍蛇等斃。何期惜也。吁可傷哉。又其
割愛辭親披緇剪髮。既無僕使永絶妻拏。或
老病之年。單貧之士。皆憑子弟還相養衞。如
其一朝雨散。便溘死溝渠。遂有赴&MT03184;
投身。縊長繩而殞。命雖復汨羅之痛匹此猶
輕。荒谷之悲方斯未重。且復奇才絶學並寄
後生。聽講誦經咸資晩秀。所以須陀得戒猶
是幼童身子揚名差非耆老。如斯之類若並
翻緇。恐此法門便無紹繼。梵輪絶矣。精舍空
焉。若八陣未休四郊多壘。前驅所寄後殿斯
憑。愚謂此人殆成無用。若必有拔拒投石
之能。索鐵申鉤之力。則並從軍募久預長
驅。儻復尚服緇衣猶居寺宇。則是習勇心薄
樂道情深。若非衞玠之清羸。便同孟昶之浮
怯。既不便弓馬徒勞行陣。雖復身披甲冑還
想法衣。手執干戈猶疑錫杖。必當遙聞戰鼓
色變心驚。遠望軍麾魂飛氣懾。將恐有沮都
護之威。無益二師之勇。若謂不輸王課靡助
國儲。所以普使收其賦斂。但浮遊之屬萍迸
蓬飛。散誕之流且貧終窶。郷里既無田宅。京
師又闕主人。納屨則兩踵併穿。*斂*衿則
肘皆現。觀董生之百結尚覺輕華。見顏子之
一箪更疑豐飽。求朽壤以爲藥。寧識紫丸服
糞掃而爲衣。豈逢黄絹貨財之禮。此則無從
懷璧之&MT01891;。信哉應免。若令其在道。猶可分衞
自資。遂使還民便是餱糧莫寄。伏惟皇朝御
暦齊聖欽明。繼踵軒羲比肩炎昊。握鏡之風
彌遠。垂衣之化方深。兼復梁棟三寶敷弘十
善。昔漢明靈感止夢金人。晋武覆修纔招
玉像。用今方古彼有慚焉。或深經是護等仙
預大王。珤塔斯成類無憂國主。明揚仄陋。
信巣父之清虚。徴聘漁畋。許嚴生之高尚。
愚謂絓預今者免首僧尼。若已離法衣無
遵道業。或常居邸肆恒處田園。並依民例宜
從策使。如其禪誦知解蔬素清虚。或宣唱有
功梵聲可録。或繕修塔廟建造經書。救濟在
心聽習爲務。乃至羸老之屬。貧病之流。幸於
編戸無所堪用。並許停寺仍上僧籍。必望十
城之*珤或出荊山。百歩之中時逢芳草。於是
寺斷流俗之僧。衆無餔酒之客。六時翹請。
常以國界爲心。三業精修。必用君王爲本。豈
不幽明踴躍人鬼忻歡。冥力護持善縁扶助。
然後二儀交泰六氣調和。征馬息鞍軍旗卷
旆。邊荒入附。無待丹水之師。玉帛來朝還
想稽山之集。何期樂矣。實可忻哉。儻復彊場
不虞軍資有闕。薄須費計伏聽徴求。仰
領軍檀越。外則探賾典墳。内則鉤深經論。才
高帷幄寄重鹽梅。必願降意芻蕘留心正法。
微惠研詳薄垂觀覽。如其一毫可採深悕。曲
爲矜論。無使蘭艾同鋤薫蕕倶氣。庶得仙人
范裏更轉法輪。長者園中還鋪講席。則匡維
之徳。比恒岱而齊高。擁護之功。似滄溟而
共廣。横此忓煩彌増悚惕
  諫仁山深法師罷道書陳徐陵
竊聞。出家閑曠猶若虚空。在俗籠樊比於牢
獄。非但經有明文。亦自世間共見。瞥聞法師
覆彼舟航。趣返緇衣之務。此爲目下之英奇。
非久長之深計。何以知然。從苦入樂。未知樂
中之樂。從樂入苦。方知苦中之苦。弟子素以
法師雖無曩舊。相知已來亦復不疏。夫良藥
必自無甘。忠諫者決乎逆耳。倚見其僻是以
不忍不言。且三十年中造莫大之業如何一
旦捨已成之功孰爲可惜。敬度高懷。未解深
意。將非帷幄之策。欲集留侯。形類臥龍
遠求葛氏。黄石兵法寧可再逢。三顧茅廬
無由兩遇。封爵五等唯見不逢。中閤外門難
朱易白。鳴笳鳳管非有或聞。舞女歌姫空勞
反翫。覓之者等若牛毛。得之者譬猶牛角。以
此之外何所窺窬。法師今若退轉。未必有一
稱心。交失現前十種大利。何者。佛法不簡細
流。入者則尊歸依則貴。上不朝天子。下不讓
諸侯。獨翫世間無爲自在。其利一也。身無執
作之勞。口餐香積之飯。心不妻妾之務。身飾
芻摩之衣。朝無踐境之憂。夕不千里之苦。俯
仰優遊寧不樂哉。其利二也。躬無任重居必
城。白壁朱門理然致敬。夜琴晝瑟是自娯
懷。曉筆暮詩論情頓足。其利三也。假使棘生
王路橋化長溝。巷吏門兒何因仰喚。寸絹不
輸官庫斗米。不進公倉庫部倉司。豈須求及
其利四也。門前擾擾我且安眠。巷裏云云余
無驚色。家休小大之調。門停強弱之丁。入出
隨心往還自在。其利五也。出家無當之僧。猶
勝在俗之士。假使心存殺戮。手無斷命之愆。
密裏通情決勝酌然。嬌俗如斯煩垢萬倍
勝於白衣。一入愛河永沈無出。其利六也。聽
鍾聲而致敬。尋香馥以生心。朝覩尊儀暮披
寶軸。刹那之善逐此而生。水渧微功漸盈大
器。未知因縁果報。善惡皎然。就此而言。其利
難陳矣。假使逹相白衣。猶有埃塵之務。縱令
遙寄彈指遠近低頭。形去心留身移意往。
有者得如此。貧苦者永無因。近在目前不言
可見。其利七也。山間樹下故自難期。枕石漱
流實爲希有。猶斯之類不可思議。如此者難
逢。一心人希遇。法師未能不學。交習聰勝
之因。一旦退心於理邈矣。其利八也。開織成
之帙。見過去之因。摛琉璃之卷。驗當來之果。
識因識業不以爲愆。知福知報何由作罪。
上無舟楫。交見沒溺之悲。下失浮嚢。則有沈
身之患。其利九也。曠濟群品爲天人之師。水
陸空行皆所尊貴。言必闍梨和上。書輒致
敬和南。遠近嗟詠貴賤顒仰。法師今必退轉。
立成可驗。纔脱袈裟。逢人輒稱汝我。始解
偏袒姓名便亦可呼。平交故自不論。下劣者
亦恐不讓。薄言稱已榻席懸異從來。小得自
在便以君爲題封。若不屈膝斂眉自逹無因。
俯仰承迎未閑合度。如此專專何由可與。其
利十也。略言十事空失此機。其間深道寧容
具述。仰度仁者。心居魔境爲魔所迷。意附邪
途受邪易性。假使眉如細柳何足關懷。頬似
紅桃詎能長久。同衾分枕。猶有長信之悲。坐
臥忘時。不免秋胡之怨。洛川神女尚復不惑
東阿。世上斑姫何關君事。夫心者面焉。若
論繾綣則共氣共心。一過纒綿則連宵厭起。
法師未通返照安悟賣花。未得他心那知彼
意。嗚呼桂樹遂爲巨火所焚。可惜明珠乃受
淤*埿埋沒。弟子今日横諮。必爲法師所哂。
世上白衣何訾何限。且一人退道而不安危。
推此而言實成難解。譬如瓦礫盈路人所不
驚。片子黄金萬夫息歩。正言法師入道之功
已備。染俗之法未加。何異金博赤銅銀換
鉛錫。可悲可惜猶可優量能忍難忍。方知其
最願棄俗事務息塵勞。正念相應行志兩全。
薄加詳慮更可思惟。悔之在前無勞後恨。如
弟子算遠即十數年。中決知惻愴。近即三五
歳内空唱如何。萬恨萬悲寧知遠及。自誤自
惜永棄一生。乃知斷絃可續情去難留。或若
火裏生花可稱希有。迷人知返去道不遙。幸
速推排急登正路。法師非是無知。遂爲愚者
所迷。類似阿難便爲魔之所嬈。猶須承三寶
之力制彼群凶。竪波若之幢天魔自欵。若此
言旨當即便寄棄芻蕘。若不會高懷幸停
深怪耳
  諫周祖沙汰僧表釋曇積
僧曇積白。皇帝大檀越。徳握乾坤心懸
日。照燭無私之道。卷舒不測之化。能威臨皂
白悲及僧尼。控引玄綱示之出路。欲使清昇
練行顯迹於明時。寡徳沙門恥還於素俗。爰
降明詔責其試藝。頒下諸州問其課業。竊惟
入道多端諒非一揆。依相驗人有五理不足。
何者。或有僧尼生年在寺節儉自居。願行要
心不犯諸禁。燒香旋塔頂禮慇勤。合掌低頭
忘寢以食。但受性愚鈍於讀誦無縁。習學至
苦而不得一字。今量所告意須文誦聰者爲
是。重審試僧不退。實行爲是。正意偏望取其
決。且實而不聰。行之本也。聰而不實。智
之相也。若用爲有業。是不求備於一人。若實
爲非僧。便責知於滿足。大覺智慧不可思議。
諸所爲法天人頂受。況在凡夫輒思改易。群
聖自言種種神變。於斯大法不能加減。大人
出世識本知機。巧妙多方化人以漸。衆生根
行各各不同。令聖説經互差不一。内外相通
亦無乖異。又如孔子領徒三千逹者七十有
二。昇堂入室莫過數人。自餘已外豈容斥逐。
今州郡縣各有學生。徳及顏淵詎幾人也。
可以不及顏*淵廢郡不立。可以無徳頑僧並
令還俗。不及顏*淵者猶勝於野人。無徳頑僧
者猶勝於外道。伏此二途。不足一也。或有專
歸樹下&T016254;錫持盂。望中而餐正命自活。名聞
頓捨利養無心。理觀除煩遂闕文誦。論其人
入道則内業有餘。究其文解則相功不足。何
必聚衆京華悉是徳僧。孤拔林野咸非行士。
故果有生熟。不可以色相而噉。人有出沒。不
可以形名而取。敢自三思。不足二也。或有營
經造像厲力積年。修補伽藍憂勤累歳。捨身
濟物不以寒苦經心。施樂與人不以飢貧易
志。但無聰力日誦不過一言。旦夕栖栖日讀
不盈數紙。准其迴向則善不空施。徴其發趣
則佛之眞子。今無辜退俗。是枉濫行人直性
頓非。不足三也。佛説僧是福田理難損抑。雖
可年未形凡。而法服尊重。豈容朝施暮奪自
廌毀。愛惡無常。豈責其得失於一人之
上。置不恒之式於十二冲典。恐不合聖心甚
乖大趣。上損慈悲下虧正化。唯畏後世相傳
受誣僧之謗。不足四也。今大周大國。僧尼未
幾。寺舍烈然有盈萬數。只應招延二部溢滿
其間。動梵鳴鍾爲國行道。方便窮其長短。曲
覓愆非黜放還民。使棟梁空曠。若他方異國
遠近聞知。疑謂求兵於僧衆之間。取地於塔
廟之下。深誠可怪。但頑僧任役未足加兵。寺
地給民豈能富國。染不頓除性由漸顯。一切
衆生具諸煩惱。若頓遣圓修是滅佛法。匪直
損身魔必得便。何者。一向純善精加供養。一
向純惡退令還俗。此言所見深滅三寶。若麁
細等看魔難得便。何者純善退還成麁。衆
之人猶生物善。經文道理莫問麁細之行。
唯不還俗終成佛子。進退三思。不足五也。貧
道餘年賤質寄命關右。欽化承恩得存道業。
是以呻吟策杖送此丹誠。忓悞之愆伏増戰
越。敬白
  菩薩戒弟子戴逵貽書與仙城禪師命禪
師座下
竊以。渭清涇濁。共混潮宗之源。松長箭短。同
秉堅貞之質。幸頼含靈五常。理宜範圍三教。
是以闕里儒童。闡禮經於洙濟。苦縣迦葉。遷
妙道於流沙。雖牢籠二儀。蓋限茲一世。豈如
興正法於鹿苑。蕩妄想於鷲山。半滿既陳權
實斯顯。誠教有淺深人無内外。禪師徳聲遠
振行高物表。攝受四依。因牧羊而成誦。負
笈千里。歴龍宮而苞括。故能内貫九部。總
雪山之祕藏。外該七略。備壁水之典墳。支
遁天台之銘。竺眞羅浮之記。曇賦七嶺汰詠
三河。寶師妙折莊生璩公著論袁集。若呑雲
夢如指諸掌。加以妙持淨戒如護明珠。善執
律儀似臨懸鏡。禀羅云之密行。種賓頭之
福田。撫挹定水便登覺觀。高蔭禪枝將逾喜
捨。是以不遠瀟湘來儀&T072357;陸。植杖龍泉仍爲
精舍。迴車馬谷即創伽藍。鑿嶺安龕詎假聚
沙。成塔因山構苑無勞。布金買地開士雲會。
袂似華陰法侶朋衝。衆齊稷下。禪室晨興時
芳杜若。支提暮啓暫入桃源。香山梵響。將阮
嘯而相發。日殿妙音。與孫琴而齊韻。紫蓋貞
松仍麾上辯。洪崖神井即瑩高心。故以才堪
買山徳邁同輦。崇峰景行牆仞懸絶。弟子業
風鼓慮欲海沈形。洎渚宮淪覆將歴二紀。晝
倦坐馳夜悲愕夢。未能忘懷彼我歸軫一乘
遣蕩胸衿朗開三逹。既念鼠&MT01207;彌傷鳥繋。
昔在志學家傳賜書。五禮優柔三玄饜飫。頗
絶韋編構述餘緒。爰登弱冠捃摭百家。及乎
從仕留連文翰。雖未能採龍門而梯會稽。
賦鷦鷯而詠鸚鵡。若求其一介。亦彷彿古人。
但深悟聚泡情悲交臂。常欲蝉蛻俗解貪味
眞如。一日鄖城訊修隗館。屈膝情欣係襪遇
同。進履未盡開襟遽嗟。飄忽尋望。拂衣世網
脱屣牽絲。滄浪濯纓漢陰抱甕。行餐九轉用
遣幽憂。漸寤三空將登苦忍。仙梁視玉不
廢從師。深澗折桃無妨請益。所希彌天勝氣
乍詶鑿齒。雁門高論時答嘉賓。冬暖如春願
珍清軌。室邇人遐彌軫禁帶。餘辭殘簡
無金玉
  幽林沙門釋惠命詶書濟北戴先生
夫一眞常湛。徼妙於是同玄。萬聖乘機。違順
以之殊迹。是以西關明道東野談仁。雕朴改
工有無異軫。今若括此二門原茲兩教。豈不
歸宗三轉會入五乘。藉淺之深資權顯實。斯
若池分四水始則殊名。海控八河終無別味。
檀越幼挺奇才夙懷茂緒。華辭卓世雅致參
玄。智渉五明學兼三教。益矣能忘。蹈顏生
之逸軌。損之爲道。慕李氏之玄蹤。雖復六經
該廣百家繁富。聖賢異准儒墨分流。或事曠
而文殷。或言高而義遠。莫不納如瓶受説似
河傾。明鏡匪疲洪鍾任扣。子建挹以奇文。
長卿恧其高趣。故雖秦楚分
墟周梁改俗。白眉青眼。龜玉之價弗踰。栖
鳳臥龍。魚水之交莫異。加以識瑩苦空志排
塵俗。形雖廊廟器乃江湖。是以屬歎牽絲興
言世網。辭同應陸調合張嚴。嗟朱火之遽傳。
愍清波之速逝。方應濯足從道洗耳辭榮。九
轉充虚四扉排疾。然後尋八正以味一眞。解
十纒而遣三患。斯之徳也寧不至哉。貧道識
鏡難清心塵易壅。定慚華水戒非草繋。才侔
撤燭學謝傳燈。内有愧於徳充。外無狎於人
世。是以淹滯一丘寓形蓬柳。端居千仞託志
筠松。測四序於風霜。候三旬於眺魄。至迺夜
聞山鳥仍代九成。晝視遊魚聊追二子。蓽戸
弊衿既在原非病朱門結駟亦於我如雲。
所歎藤鼠易侵樹猿難靜。勞想鷲頭倦思雞
足。至於林凋秋葉。曾無獨覺之明。谷響春鶯。
終切寡聞之歎。忽承來問曲見光譽。幽氣若
蘭清音如玉。誠復溢目致歡。而實撫膺多愧。
雖識謝天池未辯北溟之説。而事同泥井慚
聞東海之談。所冀伊人於焉好我。黄石匪遙
結期明旦。白駒可縶用永終朝。善敬清猷
時因素札。言不洗意報此何
  弔延法師亡書隋薛道衡
八月二十三日名和南。俗界無常。延法師遷
化。情深悲怛不能已已。唯哀慕摧割當不可
任。法師弱齡捨俗高蹈塵表。志度恢弘理識
精悟。靈臺神㝢可仰而不可窺。智海法源可
渉而不可測。同夫明鏡屢照不疲。譬彼洪鍾
有來斯應。往逢道喪玄維落紐。栖志幽巖確
乎不拔。高位厚禮不能迴其慮。嚴威峻法未
足懼其心。經行宴坐夷險莫二。戒徳律儀始
終如一。聖皇啓運像法重興。卓謂緇林鬱爲
稱首。屈宸極之重。申師資之義。三寶由其弘
護。二諦藉以宣揚。信足以追蹤澄什超邁安
遠。而法柱忽傾仁舟遽沒。匪直悲纒四部。固
亦酸感一人。師杖錫挈瓶夙承訓導。升堂入
室具體而微。在三之情。理百恒慟。往矣奈何。
無常奈何。疾礙不獲展慰。但深悲結。謹
白書。慘愴不次。弟子薛道衡和南
廣弘明集卷第二十*四



廣弘明集卷第二十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僧行篇第五之三
  福田論 隋沙門釋彦琮 問出家損益詔
 唐高祖 出沙汰佛道詔 同上
令道士在僧前詔并表 唐太宗 議沙門
敬三大詔并議状
表啓論
 今上皇帝
  福田論  隋東都洛賓上林園翻
  經館學士沙門釋彦琮
  隋煬帝大業三年新下律令格式令云。諸
僧道士等有所啓請者。並先須致敬然後
陳理。雖有此令僧竟不行。時沙門釋彦琮
不忍其事。乃著福田論以抗之。意在諷
刺。言之者無罪。聞之者以自誡也。帝後
朝見。諸沙門並無致敬者。大業五年至西
京郊南大張文物。兩宗朝見。僧等依舊不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