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廣弘明集 (No. 2103_ 道宣撰 ) in Vol. 52

[First] [Prev+100] [Prev]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門之多品。如藥石之殊功。救冷以温物爲用。
去熱則寒藥宜豐。或特宜於禦濕。或偏須於
止風。不可同病而殊藥。不可病殊而藥同。若
守株而必閡。能逹變而後通。何得拘一途而
相剥起戰爭於其中乎。三世因果佛不誑欺。
十力勸戒聞當不疑。勸之者應修。戒之者宜
遠。抑凡情之所耽。行聖智之所願。何得違經
論之所明。以胸臆而爲斷。而謂善惡都空無
損益乎。夫法眼明了無法不悉。舌相廣長言
無不實。其析有也。則一毫爲萬。其等空也。
則萬象皆一。防斷常之生尤。兼空有以除
疾。彼菩提之妙理。實甚深而微密。厭塵勞而
求解慧。當謹愼而無放佚。非聖者必凶。順道
者終吉。勿謂不信。有如皎日
廣弘明集卷第十



廣弘明集卷第十五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佛徳篇第
序曰。夫以。蒙俗作梗。妙籍舟師。師之大者。
所謂王也。故王者往也。若海之朝宗百川焉。
王之取號況於此也。然則統言王者。約縁乃
多。事理兩分擧要惟二。初謂詳事。二謂明
理。故詳事之王。則人王天王是也。行化在事。
事止於身。身存而化行。身滅而化息。此則外
計其身。而莫思其内識。故目其化。爲外教也。
二謂明理。則法王佛覺是也。行化在理。理在
於心。心存而化行。想滅而境絶。此則内撿其
心。而不縁於外境。故目其化。爲内教也。所以
厚身而存生。生生而不窮。捐生而去情。情亡
而照寂。致使存形之教萬國同儀。練心之術
千聖齊一。是則道俗兩教出入升沈。俗則入
有而沈形。六道以之而綿亘。道則出空而升
位。三聖自此而昌明焉。自正道東流。六百餘
載。釋蒙從信。其徒不一。獨夫振虐。而坑僧
撃像者二三。明后重道。寺塔崇樹者亦衆
矣。至如呉王之詳佛聖。曉天人之所歸。宋君
之叙佛徳。明朝賢之宗奉。諸餘蒙昧。無足勝
言。故序現迹之祥瑞。又述頌作之盛徳。隨類
覽歴。豈不昭彰心性乎
初序梁弘明集序佛徳目
  晋宗炳明佛論
大唐廣弘明集佛徳篇總目 卷十五
  晋沙門支道林佛菩薩像讃
晋沙門釋慧遠佛影銘
宋侍中謝靈運佛法銘讃
梁沈約佛記序并勅答
晋代已來佛像感應相
梁高祖出育王舍利詔
梁晋安菩提樹頌并表
梁簡文唱導佛徳文十首
梁簡文謝佛事啓十首
梁沈約佛刹塔像諸銘十首
梁王僧孺唱導佛文
隋高祖於國内立舍利塔詔并瑞應
表謝
廣弘明集佛徳篇第三之初
  佛釋迦文菩薩等像讃 晋沙門支道

佛影銘 晋沙門釋慧遠
佛法銘讃 宋侍中謝靈運
佛記序 梁沈約
佛像瑞集 唐終南山釋氏
出育王舍利詔 梁高祖武皇帝
菩提樹頌 梁晋安王蕭綱
梁唱導文 蕭綱在蕃作
歸佛發願誓文 梁王僧孺
  釋迦文佛像讃并序晋支道林
夫立人之道。曰仁與義。然則仁義有本。道徳
之謂也。昔姫周之末有大聖號佛。天竺釋王
白淨之太子也。俗氏母族。厥姓裘曇焉。仰靈
胄以丕承。藉乃哲之遺芳。吸中和之誕化。禀
白淨之浩然。生自右脇。弱而能言。諒天爵
以不加爲貴。誠逸祿以靡須爲足。故常夕惕
上位逆旅紫庭。紆軫儲宮擬翮區外。俄而高
逝周覽郊野。四闢皇扉。三鑒疾苦。風人
辭以激興。乃甘心受而莫逆。訊大猷於有道。
慨在茲之致淹。遂乃明發遐征栖遲幽閑。脱
皇儲之重寶。希無待以輕擧。褫龍草之盛
飾。貿窮巖之蓰褐。資送之儔自崖而反矣。
爾乃抗志匪石。安仁以山。斑卉匡居。摧心
立盟。釐安般之氣緒。運十算以質心。偋運
四籌之八記。從二隨而簡巡。絶送迎之兩
際。縁妙一於鼻端。發三止之矇秀。洞四觀而
合泯。五陰遷於還府。六情虚於靜林。涼五内
之欲火。廓太素之浩心。濯般若以進徳。潜七
住而挹玄。搜冥魚於六絶。齒既立而廢筌。
豁萬劫之積習。同生知於當年。掩五濁以擅
曜。嗣六佛而微傳。偉准丈六。體佩圓光。
啓度黄中。色豔紫金。運動凌虚。悠往鯈
忽。八音流芳。逸預揚采。妙覽未兆。則卓絶
六位。曲成已著。則化隆三五。沖量弘乎太虚。
神蓋宏於兩儀。易簡待以成體。大和擬而稱
劭。員蓍者象其神寂。方卦者法其智周。照
積祐之留祥。元宿命以制作。或綢之以徳
義。或疏之以冲風。亮形搖於日新。期妙主
於不盡。美既青而青藍。逞百練以就粹。導庶
物以歸宗。拔堯孔之外揵。屬八億以語極。
罩墳素以興典。掇道行之三無。絡聃周以曾
玄。神化著於西域。若朝暉昇于暘谷。民望景
而興行。猶曲調諧於宮商。當是時也。希夷緬
邈於羲風。神奇卓絶於皇軒。蔚*采冲漠於
周唐。頌味有餘於鄒魯。信可謂神化之都領。
皇王之宗謨也。年逾從心泯迹泥洹。夫至
人時行而時止。或隱此而顯彼。迹絶於忍土。
冥歸於維衞。俗徇常以駭奇。固以存亡而
之。至於靈覺之性。三果殄悴。豁若川傾。頽
如乾墜。黔首與永夜同幽。冥流與涸津並
遺。六度與崩岑倶褫。三乘與絶軸解轡。門
徒泣血而心喪。百靈銜哀而情悸。夫道高者
應卑。因巡者親譽。故不祈哭而哭。豈非兼忘
天下易使天下兼忘。雖靈几播越環周六
合。暦數終於赤縣。後死所以與聞。景仰神儀。
而事絶於千載。祇洹既已漂落。玉樹卒亦荒
蕪。道喪人亡時亦已矣。遁以不才仰遵大猷。
追朝陽而弗曁。附桑楡而未升。神馳在昔願
言再欽。遂援筆興古述厥遐思。其詞曰
太上邈矣。有唐統天。孔亦因周。籧廬三傳。明
明釋迦。寔惟帝先。應期叡作。化融竺乾。交
養恬和。濯粹冲源。邁軌世王。領宗中玄。堂堂
摸。掲秀員靈。峻誕崑岳。量裒太清。
象罕窺。乃員其明。玄音希扣。文以八
聲。煌煌慧炬。燭我宵征。人欽其哲。孰識其
冥。望之霞擧。即亦雲津。威揚夏烈。温柔晞
春。比器以形。卓機以神。卷即煙滅。騰亦龍
伸。鼓舞舟壑。靈氣惟新。誰與茲作。獨運陶
鈞。三無衷玄。八億致遠。二部既弘。雙翰惟
典。充以瓌奇。恬以易簡。藏諸韞櫝。寔之令
善。令善善因。乃讃乃演。致存言往。豈伊弘
闡。日月眞朗。顯晦周遍。生如紛霧。曖來已
晞。至人全化。跡隨世微。假云泥洹。言告言
歸。遺風六合。佇芳赤畿。象罔不存。誰與悟
機。鏡心垂翰。庶覿冥暉
  阿彌陀佛像讃并序
夫六合之外。非典籍所摸。神道詭世。豈意者
所測。故曰。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毎在
常輒。欲以所不能見。而斷所未能了。故令
井蛙有坎宅之矜。憑夷有秋水之伐。故其
矣。余遊大方。心倦無垠。因以靜暇。復申諸
奇麗。佛經紀西方有國。國名安養。迥遼迥
邈。路踰恒沙。非無待者。不能遊其疆。非不疾
者。焉能致其速。其佛號阿彌陀。晋言無量壽。
國無王制斑爵之序。以佛爲君。三乘爲教。
男女各化育於蓮花之中。無有胎孕之穢也。
館宇宮殿。悉以七寶。皆自然懸搆。制非人匠。
囿池沼。蔚有奇榮。飛沈天逸於淵藪。逝
寓群獸而率眞。閶闔無扇於瓊林。玉響
喈於簫管。冥霄霣華。以闔境神風。拂故而
納新。甘露徴化。以醴被蕙風。導徳而芳流。
聖音應感而雷響。慧澤雲垂而霈清。
父噏予而貴言。眞人冥宗而廢翫。五度憑虚
以入無。般若遷知而出玄。衆妙於茲大啓。神
化所以永傳。別有經記。以録其懿云。此晋邦
末之世。有奉佛正戒。諷誦阿彌陀經。誓
生彼國。不替誠心者。命終靈逝化往之彼。見
佛神悟即得道矣。遁生末蹤。忝厠殘跡。馳心
神國。非所敢望。乃因匠人。圖立神表。仰瞻高
儀。以質所天。詠言不足。遂復係以微頌。其詞

王猷外釐。神道内綏。皇矣正覺。寔兼宗師。
泰定軫曜。黄中秀姿。恬智交泯。三逹玄夷。
啓境金方。緬路悠遲。迂彼神化。悟感應機。
五度砥操。六慧研微。空有同状。玄門洞闉。
詠歌濟濟。精義順神。玄肆洋洋。三乘詵詵。藏
往摹故。知來惟新。二才孰降。朗滯由人。造
化營域。雲搆峨峨。紫館辰峙。華宇星羅。玉闈
通方。金墉啓阿。景傾朝日。豔蔚晨霞。神
迴互。九源曾深。浪無筌忘。鱗罕餌淫。澤不司





虞。駭翼懷林。有客驅徒。兩埋機心。甘露
洽。蘭蕙助聲。化隨雲濃。俗與風清。葳蕊
霄散。靈颷掃英。瓊林喈響。八音文成。玟瑤
沈粲。芙蕖晞陽。流澄其潔。蕊播其香。潜爽
華。載揚來翔。孕景中葩。結靈幽芳。類諸
風化。妙兼于長。萬軌一變。同規坐忘
  諸菩薩讃十一首
  文殊師利讃
童眞領玄致。靈化實悠長。昔爲龍種覺。今則
夢遊方。忽怳乘神浪。高歩維耶郷。擢此希
夷質。映彼虚閑堂。觸類興清遘。目撃洞兼忘。
梵釋欽嘉會。閑邪納流芳
  彌勒讃
大人軌玄度。弱喪升虚遷。師通資自廢。釋迦
登幽閑。彌勒承神第。聖録載靈篇。乘乾因九
五。龍飛兜率天。法鼓*振玄宮。逸響亮三千。
晃晃凝素姿。結跏曜芳蓮。寥朗高懷興。八
音暢自然。恬智冥徼妙。縹眇詠重玄。
紆七七紀。應運莅中璠。挺此四八姿。映蔚
花林園。亹亹玄輪奏。三攄在昔縁
  維摩詰讃
維摩體神性。陵化昭機庭。無可無不可。流浪
入形名。民動則我疾。人恬我氣平。恬動豈形
影。形影應機情。玄韻乘十哲。頡頏傲四英。忘
*期遇濡首亹亹讃死生
  善思菩薩讃
玄和吐清氣。挺茲命世童。登臺發春詠。高興
希遐蹤。乘虚感靈覺。*振網發童蒙。外見憑
寥廓。有無自冥同。忘高故不下。蕭條數仞中。
因花請無著。陵虚散芙蓉。能仁暢玄句。即色
自然空。空有交映迹。冥知無照功。神期發
筌悟。豁爾自靈通
  不二入菩薩讃
法作菩薩讃
乃昔有嘉會。茲日多神靈。維摩發淵響。請定
不二名。玄音將誰和。法作率所情。亹亹玄
心運。寥寥音氣清。麁二標起分。妙一寄無生
  首閈菩薩讃
*首閈齊吾我。造理因兩虚。虚兩似得妙。
罔象反入麁。何以絶塵迹。忘一歸本無。空
同何所貴。無貴乃恬愉
  不眴菩薩讃
受生四淵。淵況世路永。未若觀無得。徳
物物自靜。何以虚靜間。恬智翳神頴。絶迹
遷靈梯。有無無所騁。不眴冥玄和。栖神不二

  善宿菩薩讃
體神在忘覺。有慮非理盡。色來投虚空。響朗
生應軫。託蔭遊重冥。冥亡影迹隕。三
皆勤求。善宿獨玄泯
  善多菩薩讃
自大以跨小。小者亦駭大。所謂大道者。遺心
形名外。都忘絶鄙當。冥默自玄會。善多體冲
姿。豁豁高懷泰
  首立菩薩讃
爲勞由無勞。應感無所思。悠然不知樂。物通
非我持。渾形同色欲。思也誰及之。嘉會言玄
志。首立必體茲
  月光童子讃
靈童綏神理。恬和自交忘。弘規愍昏俗。統體
稱月光。心爲兩儀蘊。迹爲流溺梁。英姿秀乾
竺。名播赤縣郷。神化詭俗網。玄羅摯遊方。丘
巖積陳痾。長驅幸玉堂。汲引興有待。冥歸無
盡場。戢翼栖高嵎。凌風振奇芳
  佛影晋沙門釋慧遠
佛影今在西那伽訶羅國南山古仙石室
中。度流沙從徑道。去此一萬五千八百
五十里。感世之應。詳於前
夫滯於近習。不逹希世之聞。撫常永日。罕
懷事外之感。是使塵想制於玄襟天羅網其
神慮。若以之窮齡則此生豈過。以之希心則
徹靡期。於是發憤忘寢。情百其慨。靜慮
閑夜。理契其心。爾乃思沾九澤之惠。三復
無縁之慈。妙尋法身之應。以神不言之化。化
以其所感。慈不以其所縁。宴懷自得。
譬日月麗天光影彌暉。群品熙榮。有情同
順。咸欣懸映之在己。罔識曲成之攸寄。妙
物之談功盡於此。將欲擬夫幽極。以言其道
彷彿存焉。而不可論。何以明之。法身之運物
也。不物物而兆其端。不圖終而會其成。理玄
於萬化之表。數絶乎無名者也。若乃語其筌
寄則道無不在。是故如來或晦先跡以崇基。





或顯生塗而定體。或獨發於莫尋之境。或相
待於既有之場。獨發類乎形。相待類乎影。推
夫冥寄爲有待耶。爲無待耶。自我而觀則有
間於無間矣。求之法身原無二統。形影之分
孰際之哉。而今之聞道者。咸摹聖體於曠代
之外。不悟靈應之在茲。徒知圓化之非形。而
動止方其跡。豈不誣哉。遠昔尋先師奉侍歴
載。雖啓蒙慈訓。託志玄籍。毎想奇聞以篤其
誠。遇西域沙門輒餐遊方之説。故知有佛影
而傳者尚未曉然。及在此山値罽賓禪師南
國律學道士。與昔聞既同。並是其人遊歴所
經。因其詳問乃多先徴。然後驗神道無方觸
像而寄。百慮所會非一時之感。於是悟徹其
誠應深其位。將援同契發其眞趣。故與夫隨
喜之賢。圖而銘焉
廓矣大象理玄無名。體神入化。落影離形。
迴暉層巖。凝映虚亭。在陰不昧。處暗逾明。
歩蝉蛻。朝宗百靈。應不同方。跡絶而冥
其一。茫茫荒宇。靡勸靡奬。淡虚寫容。拂空傳
像。相具體微。中姿自朗。白毫吐曜。昏夜中
爽。感徹乃應。扣誠發響。留音停岫。津悟冥
賞。撫之有會。功弗由曩其二。旋踵忘敬。罔慮罔
識。三光掩暉。萬象一色。庭宇幽藹。歸塗莫
測。悟之以靜。挹之以力。惠風雖遐。維塵攸
息。匪伊玄覽。孰扇其極其三。希音遠流。乃眷東
顧。欣風慕道。仰規玄度。妙盡毫端。運微輕
素。託采虚凝。殆映宵霧。迹以像告。理深
其趣。奇興開襟。祥風引路。清氣迴於軒宇。昏
明交而未曙。彷彿鏡神儀。依俙若眞遇。其四
之圖之。曷營曷求。神之聽之。鑒爾所修。
塵軌。映彼玄流。漱情靈沼。飮和至柔。照
虚應簡。智落乃周。深懷冥託。*宵想神遊。畢
命一對。長謝百憂其五
晋義熙八年歳在壬子五月一日。共立此臺
擬像本山。因即以寄誠。雖成由人匠而功無
所加。至於歳次星紀。赤奮若貞于太陰之墟。
九月三日乃詳撿別記。銘之於石。爰自經始
人百其誠。道俗欣之感遺跡以悦心。於是情
以本應事忘其勞。于時揮翰之賓。僉焉同詠。
咸思好遠猷。託相異聞。庶來賢之重軌。故備
時人於影集大通之會。誠悲現所期。至於佇
襟遐慨固已超夫神境矣
  晋襄陽丈六金像讃序
  因釋和上立丈六像作
昔衆祐降靈出自天竺。託化生宮興于上國。
顯迹重冥開闢神路。明暉宇宙光宅大千。萬
流澄源圓映無主。覺已虚凝湛焉遺照。於是
乘變化以動物而衆邪革心。躇神歩以感時
而群疑同釋。法輪玄運三乘並轍。道世交興
天人攸夢。淨音既暢逸響遠流。密風遐扇遠
生善教。末年垂千祀徒欣大化。而運乖其會。
弗獲叩津妙門。發明淵極。罔兩神影餐服
至言。雖欣味餘塵道風遂邁。擬足逸歩玄迹
已邈。毎希想光晷。彷彿容儀寤寐興懷。若形
心目。冥應有期幽情莫發。慨焉自悼悲憤靡
寄。乃遠契百念愼敬慕之思。追述八王同志
之感。魂交寢夢而情悟於中。遂命門人鑄而
像焉。夫形理雖殊階塗有漸。精麁誠異悟亦
有因。是故擬状靈範啓殊津之心。儀形神摸
闢百慮之會。使懷遠者兆玄根於來葉。存近
者遘重劫之厚縁。乃道福兼弘眞迹可踐。三
原反流九神同淵。于時四輩悦情道俗
趣。迹嚮和應者如林。鑄均有虚室之供。而
進助者不以纖毫爲挫。勸佐有彌劫之勤。
操務者不以昏疲告勞。因物任能不日而成。
功自人事猶天匠焉。夫明志莫如詞。宣徳莫
如頌。故志以詞顯而功業可存。徳以頌宣而
形容可像。匪詞匪頌將何美焉。乃作頌曰」
堂堂天師。明明遠度。邁群挺萃。超然先悟。
惠在恬虚。妙不以數。感時而興。應世成務。金
顏映發。奇相暉布。肅肅靈儀。依依神歩。茫
茫造物。玄運冥馳。偉哉釋迦。與化推移。靜也
淵默。動也天隨。綿綿遠御。亹亹長縻。反宗無
像。光潜影離。仰慕千載。是擬是儀
  文殊像讃殷晋安
文殊淵睿。式昭厥聲。探玄發暉。登道懷英。琅
琅三逹。如日之明。亹亹神通。在變伊形。將廓
恒沙。陶鑄群生。眞風幽曖。千祀彌靈。思媚哲
宗。寤言祗誠。絶塵孤栖。祝想太冥
  文殊像讃并序
文殊師利者是遊方菩薩。因離垢之言而有
目。非厥號所先也。原夫稱謂之生蓋至道
與其貎。何者虚引之性彰於五徳。軌世之
表聞於童眞。廉俗之風移則感時之訓興。故
濡首。又以法王子爲名焉。夫欲窮其淵致
者。必先存其深大。終古邈矣。豈言象之所
極。難算之劫功高積塵。悠悠遐曠焉可爲言。
請略叙其統。若人之始出也。爰自帝胄尊號
法王。無上之心兆於獨悟。發中之感無不由
也。近壹遇正覺而靈珠内映。玄景未移遂超
登道位。於是深根永搆於冲壤條翼神柯而
月茂。慈悲之氣與惠風倶扇。三逹之明與日
月並耀。具體而微。固已功侔法身矣。若乃
天機將運即神通爲館宇。圓應密會。以不疾
爲影跡。斯其所以動不離寂而彌綸宇宙。倏
忽無常境而名冠遊方者也。世尊興出乃
躍進之明。顯潜徳于香林。因慶雲而西徂。
復龍見於茲刹。法輪既轉則玄音屢唱。對明
淵極輒暢發深言。道映開士。故諸佛美其稱。
體絶塵俗。故濯纓者高其跡。非夫合天和以
挺作。吸冲氣而爲靈。舒重宵以迴蔭。吐徳
音而流聲。亦孰能與於此哉。將欲搖蕩群生
之性宅至而至。開宏基於一簣。廓恒沙
而爲宇。若然而不悦文殊之風。則未逹無窮
之量。長笑於大方之寂矣。自世尊泥曰幾將
千祀。流光福蔭復與時而昇降。由是冥懷
宗極者。感悲長津之喪源。懼風日之潜損。遂
共表容金石繼以文頌。人思自盡。庶雲露以
増潤。今之所遇。蓋是數減百年。有轉輪王
王閻浮提。號曰阿育。仰規逸軌擬而像焉。雖
眞宰不存於形。而靈位若有主。雖幽司不以
情求而感至斯應。神變之異屢革民聽。因險
悟時信有自來矣。意以爲接頽薄之運。寔由
冥維之功。通夫昏否之俗。固非一理所弘。是
以託想之賢。祗誠攸寄。思紐將絶之緒。引
豪心以摽位。乃遠摸元匠像夫所像。感來
自衷不覺欣然同詠
眇眇童眞。弱齡啓蒙。含英吐秀。登玄履峯。神
以道王。體以冲通。浪化遊方。乃軌高蹤。流光
掩映。爰曁茲邦。思對淵匠。靖壹惟恭。虚襟
絶代。庶落塵封
  佛影銘并序謝靈運
夫大慈弘物。因感而接。接物之縁。端緒不一。
難以形撿易以理測。故已備載經傳。具著記
論矣。雖舟壑緬謝像法猶在。感運欽風日月
彌深。法顯道人至自祇洹。具説佛影偏爲靈
奇。幽巖嵁壁若有存形。容儀端莊相好具
足。莫知始終常自湛然。廬山法師聞風而悦。
於是隨喜幽室即考空巖。北枕峻嶺南映
澗。摹擬遺量寄託青采。豈唯象形也篤。故
亦傳心者極矣。道秉道人遠宣意旨命余
銘。以充刊刻。古銘所始寔由功被。未有道
宗崇大。若此之比豈淺思膚學所能宣述。事
經徂謝永眷罔已。輒磬竭劣薄以諾心許。徽
猷祕奧萬不寫一。庶推誠心頗感群物。飛鴞
有革音之期。闡提獲自拔之路。當相尋於淨
土解顏於道場。聖不我欺致果必報。援筆興
言情百其慨
群生因染。六趣牽纒。七識迭用。九居屢遷。劇
哉五陰。倦矣四縁。遍使輪轉。苦根迍邅。迍
邅未已。*輪轉在己。四縁雲薄。五陰火起。亹
亹正覺。是極是理。動不傷寂。行不乖止。曉爾
長夢。貞爾沈詖。以我神明。成爾靈智。我無自
我。實承其義。爾無自爾。必祛其僞。僞既殊
塗。義故多端。因聲成韻。即色開顏。望影知
易。尋響非難。形聲之外。復有可觀。觀遠表
相。就近曖景。匪質匪空。莫測莫領。倚巖輝
林。傍潭鑒井。借空傳翠。激光發冏。金好冥
漠。白毫幽暖。日月居諸。胡寧斯慨。曾是望
僧。擁誠俟對。承風遺則。曠若有概。敬圖遺
蹤。疏鑿峻峯。周流歩櫩。窈窕房槞。激波映
墀。引月入窓。雲往拂山。風來過松。地勢既
美。像形亦篤。*采淡浮色。詳視沈覺。若滅若
無。在摹在學。由其潔精。能感靈獨。誠之云
孚。惠亦孔續。嗟爾懷道。愼勿中惕。弱喪之
推。闡提之役。反路今覩。發蒙茲覿。式厲厥
心。時逝流易。敢銘靈宇。敬告振錫
  佛讃范光祿命作
精粗事阻。始末理通。捨事就理。即朗祛蒙。惟
此靈覺。因心則崇。四等拯物。六度在躬。明
發儲寢。孰是化初。夕滅雙樹。豈還本無。眇眇
遠神。遙遙安如。願言來期。免茲淪湑
  范特進書
卿常何如。歴觀高士。類多有情。吾亦許卿。以
同何緬邈之過。便是末孤了幽關也。吾猶存
舊情東望慨然。便是有不馳處也。見熾公阡
陌。如卿問栖僧於山。誠是美事。屢改驟遷。未
爲快也。杖策之郡斯則善也。祇洹中轉有奇
趣。福業深縁森兮滿目。見形者所不能傳。聞
言而悟亦難其人。辭煩而已。於此絶筆。范泰
敬謂
祇洹塔内讃。因熾公相示。可少留意省之。并
同子與人歌而善
  答范特進書送佛讃
辱告慰企。晩寒體中勝常。靈運脚諸疹。
春更甚憂。慮古人有情。信如來告。企詠之
結實過飢渇。山間幽阻音塵闊絶。忽見諸讃
歡慰良多。可謂俗外之詠。尋覽三復味翫増
懷。輒奉和如別。雖辭不足覩然意寄盡此。從
弟惠連後進文悟衰宗之美亦有一首。并以
遠呈。承祇洹法業日茂。隨喜何極。六梁
縁。竊望不絶。即時經始招題在所住山南。
南檐臨澗北戸背巖。以此息心當無所忝耶。
平生緬然臨紙累歎。敬惜爲先繼以音告。儻
値行李輒復承問。二月一日謝靈運白答
  和范*特進祇洹像
范侯遠送像讃命余同作。神道希微願言所
屬。輒總三首期之道場
  佛讃
惟此大覺。因心則靈。垢盡智照。數極慧明。三
逹非我。一援群生。理阻心行。道絶形聲
  菩薩讃
若人仰宗。發性遺慮。以定養慧。和理斯附。爰
初四等。終然十住。渉求至矣。在外皆去
  縁覺聲聞合讃
厭苦情多。兼物志少。如彼化城。權可得寶。誘
以涅槃。救爾生老。肇允三車。翻乘一道
  無量壽頌 和從弟惠連
法藏長王宮。懷道出國城。願言四十八。弘誓
拯群生。淨土一何妙。來者皆清英。頽年欲安
寄。乘化必晨征
  維摩詰經中十譬讃八首
聚沫泡合
水性本無泡。激流遂聚沫。即異成貎状。消散
歸虚豁。君子識根本。安事勞與奪。愚俗駭
變化。横復生欣怛
  焔
性内相表状。非焔安知火。新新相推移。熒熒
非向我。如何滯著人。終歳迷因果
  芭蕉
生分本多端。*芭蕉知不一。合萼不結核。敷
花何由實。至人善取譬。無宰誰能律。莫昵
縁合時。當視分散日
  幻
幻工作同異。誰復謂非眞。一從逝物過。既往
亦何陳。謬者疑久近。逹者皆自賓。勿起離合
情。會無百代人
  夢
覺謂寢無知。寐中非無見。意状盈明前。好
惡迭萬變。既悟眇已往。惜爲浮物戀。孰視娑
婆盡。寧當非赤縣
  影響合
影響順形聲。資物故生理。一旦揮霍去。何因
得像似。群有靡不然。昧漠呼自己。四色尚無
本。八微欲安恃
  浮雲
泛濫明月陰。薈蔚南山雨。能爲變動用。在我
竟無取。俄已就飛散。豈復得攅聚。諸法既無
我。何由有我所
  電
鯈爍驚電過。可見不可逐。恒物生滅後。誰
復覈遲速。愼勿留空念。横使神理恧。廢己
道易孚。忘情長之福
  佛記序 沈約奉梁高祖勅撰并勅啓
序合三首
勅云。去歳令虞闡等撰佛記。并作序。序體
不稱。頻治改猶未盡致。尋佛教因三假以寄
法。籍二諦以明理。逹相求宗不著會道。論其
指歸似未至極。乃不應以此相煩。亦是一途
善事。可得爲厝筆。以不故指勅。闡等結序
末體又似小異。臣約言。佛記序今謹以上呈。
詞義無取。伏懷自恧。謹啓
勅云記序始得看今勅繕寫流布
序曰。含靈萬品。既非記諜所窮。物物禀生。豈
伊積塵能計。莫不起乎無理而至乎無生者
也。雖要終有地而原始莫聞。自非靈照特逹
宗極斯在。則理閉機初鑚叩事絶。非惟四果
不議。固亦十地罔窺。邈乎悠夐。有之而莫知
所從者也。如來覆簣爰始言登永路起滅回
環馳驟不息。去來五道。大千比之毫端。往
復三界。祇劫未足稱遠。積明累照念念不休。
離此生滅證成妙果。固已空有兼謝。豈徒齊
遷魯變而已哉。昊區區。猶秉何言之
稱。至人無己。寧以詞義爲珍。蓋由萬惑相扇
昧明代起。業假縁開事須曉逹。一音所吐無
思不服。義在徇物動非爲己。法吼振灑於無
外。甘露炳煥於龍宮。開宗闡教致之有漸。摽
四諦於鹿園。辨百非於雙樹。廓不二之法
門。廣一乘之長陌。行迷復路弱喪知歸。而
應回舛厥塗不一。白毫所照。遍刹土於恒沙。
七歩降踐。壅龍堆而攸被。推極神道原本心
靈。感之所召跨無邊而咫尺。縁之所乖面法
城而不覩。及像教云末經記東流。熱阪艱長
寒山峻阻。横書左字累萬方通。翦葉成文重
譯未曉。自此迄今千祀過半。靈迹稍啓名僧
間出。律藏方等行來漸至。蘊乎西國未至者
多。雖法身常住之奧遠。二諦三假之淵曠。悟
道求宗於斯可足。而能仁禮茲大聖寔爲本
師。悠悠群品精靈所係。迄于前因往業多所
昧略。然神化應感參差互見。又世胄名氏本
國俗縁散析。衆部卒難討究。神功妙力同出
異名。降胎求道寧止一相。託生迦維本由權
迹。出自北門非悟法之始。遍照東方豈通化
之極。適道已來。四十九載妙應事多。宜加總
緝共成區畛。至於經像舊録境刹遺記。開勸
之功於斯自遠。大權弘曠亡身以濟物。應眞
耿介摽心非爲己。分蹤或異適未必同。神塗
詭互難以臆辯。靈怪倜儻言語斯絶。圖澄之
龍見趙魏。羅什之鳳集關輔。揵陀近遊京洛。
單開遠適羅浮。雖迹與俗同而意無可察。塗
出玉門法座不遠。七處八會峨然在目。靈應
偏富延澤以西。光景葳&MT02247;多見天山
之表。有志奇僧毎經遊歴。神迹昭然咸有文
注。繁蕪舛雜實須裁整。分五道於人天。設重
牢於厚地。各隨業力的焉不差。此皆卷舒眞
俗終始名相。其聖塗玄遠大。則直至道場。
其徴證切近小。則開勸晩學。斯寔兼濟之方
舟。大悲之廣路。雖復智昏視内形窮尺捶。
縁動必應。又況進於此者乎。是以至聖慇懃
毎存汲引。垂文見意貽厥將來。皇帝行成無
始道承曠劫。十號在躬三逹靡礙。屈茲妙有
同此轉輪。傷昏愍惑久迷正路。悱發之徒空
懷鑚仰。條流緬曠事難總一。志淺業勞迄用
無就。非所以闢彼四衢出之火宅者也。乃詔
中書侍郎虞闡太子洗馬到漑後軍記室周
捨。博尋經藏搜採注説。條別派分各以類
附。日少功多。可用辨此。名曰佛記。凡三十
篇。其有感應之流事類相似。止取其一餘悉
不書。或復死而更生陳説經見。事渉杳冥取
驗無所。亦皆靡載同之闕疑。或憑人以言託
想成夢。尤難信曉一無所録。若夫欲遐適者。
必遠記所從。欲悟道者。必妙識所宗。然後能
允得其門親承音旨。未有不知厥路莫辨伊
人膠目闇踐自與理合。所以引彼衆流歸之
一源。可令莘莘含識望塗知往案。砥矢而言
歸。不迴遑於岐路。俾厥清信之士亦有取於
此云
余以佛化隄封三千圍内近對小識。且局
南洲。斯則通計神州咸蒙聲教神蹤遺跡閉
姫初。前漢已來相從間出。劉向挍書天
閣。往往見有佛經。赤縣山裂水開。時時瑞像
來現。或塔由地踊。或佛降因空。事緒繁委略
標十數。有未見者須顯其相云
略列大唐育王古塔并佛像經
法神瑞迹
越州東三百七十里鄮縣塔者。西晋太康二
年沙門慧逹感從地出。高一尺四寸。廣
寸。露盤五層。色青似石而非。四外彫鏤異相
百千。梁武帝造木塔籠之。八王曰輿巡州
里。今見神瑞光聲聖僧。備如別傳
鄭州超化寺塔。在州南百餘里。基墌適今。
寺院並古時石砌合縫甚密。鐵爲細要。其石
長八尺。四面細要長一尺五寸。深五寸。石下
並泥。塔南基出泉十餘所。徑三尺。涌而無
聲。永徽中有昆侖。入泉向下窮之。但有石
柱羅列。竟不測其際。中有石塔在空。水凝
而不及
冀州舊魏
州者
臨黄縣西北三十里有育王舍利
寺。近爲尼住寺。有古塔。編石爲基。從水底出
塔。三面水極深。惟西面通行。往足有蓮藕。人
畏之無敢採捕
岐州岐山南岐山縣北二十里法門寺塔在平
原上古來三十年一度開。開必感應。顯慶五
年勅令僧智琮。往請有瑞令開蒙。光明照燭
道俗通見。乃掘出進内。龍朔二年還返故塔。
其舍利如大人指節骨。長二寸許。其内孔方。
色白光明。如別圖状
益州成都郭下福感寺塔。本名大石寺。隋
初詵律師尋其古迹。欲尋其舍利掘至泉源。
*惟是一石。見於其上架九級木浮圖。備有靈
相。隋蜀王秀又掘之至泉。風雨至不可及際。
於傍破得一片石出。乃是瑿玉。今見存益州
北百里雒縣城北郭下寶興寺塔。其寺本名
大石。其事大同福感。益州西南百餘里。晋原
縣等衆寺塔。略同於上
閏州江寧縣故都朱雀門東南古越城東。
廢長干寺内。昔西晋僧慧逹感光。掘之一丈
得三石匣。中有金函盛三舍利并髮爪。其髮
引可三尺。放則螺旋。今有塼塔三層并刹佛
殿。餘但榛木大蟲登基穢汚者被打號叫驚
人。或有死者
懷州東武陟縣西七里妙樂寺塔。方基十五
歩并以石編之。石長五尺闊三寸。以下極細
密。古老傳云。其塔基從泉上涌出。云云
瓜州城東三里有土塔。周朝育王寺。今廢。
*惟有遺基。上以舍覆四廊牆匝。時見光明。
公私士女往來乞福
青州臨淄城中有阿育王寺。其形像露盤在
深林巨樹下。昔石趙時。佛圖澄知之令往取。
入地二十餘丈獲之
河東蒲阪有育王寺。時出光明。姚秦時掘得
佛骨於石函銀匣中。照耀殊常
并州子城東育王寺者。今見尼住爲淨明寺。
失基所在
并州楡社縣郭下育王寺小塔。見有僧住
代州城東育王塔
洛州故都西白馬寺東一里育王
甘州東百二十里刪丹縣城東弱水北土堆。
古老云育王古*塔
沙州城内廢大乘寺塔基。云是育王塔
晋州北霍山南士堆。古老云是育王寺塔
  已前諸塔。並是姫周初。有大輪王。名爲阿
育。此曰無憂。統臨此洲。萬有餘國。役使鬼
神一日而造八萬四千塔。此土有之。毎發
神瑞。廣如感應傳
揚州育王金瑞像者。呉孫皓時後園所獲。皓
初蔑而穢之。腫痛遍身。太史占曰。犯大神也。
皓謝之。有間因爾開信
呉郡松江浮水石像二軀。昔西晋建興中像
浮松江。有居士朱應。接而出之擧高七尺。於
通玄寺視背有銘。一名惟衞二名迦葉
荊州長沙寺瑞像者。東晋太元初見於州城
北。行人異之試以刀撃。乃金像也。長沙寺
僧迎至寺。光上有梵書。云育王所造。梁武聞
迎至都。大放光明。及梁滅迎上荊州。至今見
在。歴代光瑞不可備載。如別所顯
荊州大明寺檀優填王像者。梁武帝以天監
元年夢見檀像入國。乃詔募得八十人。往天
竺。至天監十年方還。及帝崩元帝於江陵即
位。遣迎至荊都。後靜陵側立寺。因以安之」
楊州長干寺阿育王像者。東晋咸和中。丹陽
尹高悝見張侯浦有光。使人尋之得一金像
無光趺。載順至長干巷口。牛不復行。因縱
之乃徑趣長干寺。後數年東海人於海獲銅
趺浮水上。因送像所果同。後四十年南海獲
銅光於海下。乃送像所。宛然符合。自晋宋齊
梁陳隋唐七代。無不入内供養。光瑞如別。今
在京師大興善寺。摸寫殷
涼州南百里崖中泥塑行像者。昔沮渠蒙遜
王有涼土專弘福事。於此崖中大造形像。千
變萬化驚人眩目。有土聖僧。可如人等。常自
經行。無時暫捨。遙見便行。人至便止。觀其面
貎。如行之状。有羅土於地者。後看足跡納
納。今見如此
襄州檀溪寺金像行者。東晋寧康中。沙門釋
道安之所造也。及成就已乃行至萬山。明迎
返寺。其夕又出至寺門。至山&T050460;石現一足相。
周武滅法。鎭副長孫哲。志性兇麁先欲除毀。
令百人以索繋頸挽之不動。哲大怒。乃至加
五百人方倒。*振地。哲喜落馬尋卒。當毀像
時。於腋下倒垂衣内銘云。此像三周甲午當
滅。勘以長暦。大略符焉。其所蹈石在本寺。今
名啓法是也
涼州西番禾縣瑞石像者。元魏太延中。沙門
劉薩河行至番禾東北。望神御谷而禮曰。
此山中有佛像出。若相不具國亂人苦。經八
十七載。正光年初風雨震山。像出長三丈
許。*惟無其首。登即命造隨安隨落。魏道陵
遲分東西矣。後四十年。州東七里澗内獲石
佛首。即以安之。恰然符合。周保定中。像首又
落。隋初還復立瑞像寺。煬常西征過之。改爲
感通寺。今圖寫多依量莫准
京師崇義寺石影像者。形長八寸徑五寸八
楞紫石英色。梁武太清中。有僧從外國將來。
遇亂安廬山像頂上。隋煬在蕃鎭江陽。見別
記往求得之。及登儲貳送於曲池日嚴寺。寺
廢入崇義寺。京師道俗咸就見之。往往不同。
見佛見神。山林幢蓋者前後異等。貞觀七年
勅迎入内
坊州玉華宮鐵礦瑞像者。周武滅法有姜明
者。督事夜行。毎見山上光明。旦往尋之。有臥
石状如像。便斲掘四邊。乃是鐵*礦不可傷
損。擧身三丈谷中有趺。乃共村人拗擧。忽然
下流。逕趣趺孔。卓然特立。以状聞奏。時天
元嗣。暦改元大象。勅其處爲大像寺。因開
佛法。隋初改爲顯濟寺
太宗在宮時往禮謁莊嚴修飾。在宮東三十
里大苑内。永徽中改宮立寺。陰闇之夕毎放
光明
襄州峴山華嚴寺盧舍那瑞像者。本是周朝
古像。法滅藏之得存。毎有凶相以涕出爲期。
隋文將崩。一鼻涕出。沾汚于懷金薄剥起。
雖後修飾望還如涕。貞觀末年四月内連涕
不止。塗汚胸懷方可尺許
太宗升遐方驗先兆。至六月内涕又流出。合
境同懼。至七月漢水汎溢入城郭。深丈餘。
今見在
陳朝重雲殿飛入海者。此殿梁武所立。中安
像設並是珍寶。梁謝陳登武帝既崩。須葬
具欲取殿中珠帳。人力既豐四面齊至。忽見
雲氣圍繞。大雨滂注雷電震撃。百工奔走。
又見火列空中布焔相屬。重雲大殿其中佛
像。一切上騰煙火相映欻然東逝。傾國
望。絶目方止。雨晴即日惟礎在焉。月餘有人
東州來。是日見殿乘空入海。今望海者時往
見之。元魏洛京永寧寺塔天震東海。其事略

江州廬山文殊師利瑞像者。昔晋名臣陶侃
建。旟南海有漁人見海濱有光。白侃令尋之。
俄見金像凌波趣船。接銘乃育王所造文殊
也。送往武昌寒溪寺。後遷荊州迎像上船。船
即沒水。遠法師迎入廬山。一無有礙。今在山
東林重閣
渝州西百里相思寺北。石山上有佛跡十二
枚。皆長三尺闊一尺一寸深九寸。中有魚文。
在佛堂北十五歩。見有僧住
循州東北興寧縣靈龕寺北石上佛跡三十
餘。大者長五尺已下
京師大興善寺。大有靈瑞佛像佛骨佛齒等
撫州顯慶年中有潭州行像。自移來州東二
十里。山中道現兩跡。長三尺相去五百餘
里。初不知其來。有人尋山見怪。遍告遠近
將移就寺不動。刺史以下官人酷旱。歩至像
所請還州寺。三人捧之至州。隨行雲布當夜
大澍。遂以有年。今在撫州
隋時蒋州興皇寺佛殿被焚。中丈六銅像正
當棟下。及火發棟墜。像自移南五六尺許。形
得安全。四面瓦土灰炭。去像五六尺。曾不塵
玷。今在白馬寺鳥雀所不侵*凌
簡州三學山寺有佛跡。毎夜神燈在空。遠見
近滅。至六齋夜其燈則多
坊州玉華寺東北慈烏川。武徳年中居人郝
辯者。素有信向。見鹿群常居山側異之。遂
掘其處得石像一軀。高丈四五。乃移出在
中家内。其相大同玉華寺東者。古老傳云。迦
葉佛時。此山所藏者四十餘軀。今有二現。餘
猶未出涼州山
亦同
邢州沙河縣四面銅佛者。長四尺許。隋初有
人入山。見僧守護此像。因請供養。失僧所在。
其人欲負將出而不動。諸處人聞助曳亦然。
沙河寺僧聞之。試引輒行至寺。後人於寺側
獲金一塊。上有烏形。銘云。擬鍍四面
佛因鍍之。佛形上遍是*烏影。隋後主聞有
瑞迹。遣工冶鑄倣之。鑄卒不成。終有缺少。
經二百日乃止。今在寺中
  已前神塔瑞像開俗引凡。未深明者由茲
發信。既信殊相方能攝心。披經討論資啓
神解。方知四魔常擾六賊恒*凌。覺而且怖
超方有日。不爾沈淪還同無始。弘明之道
豈其然哉。至於經卷不灰。乃符火浣之布。
書空不濕便同天蓋之靈。聖寺屢陳。鍾聲
流於遠近。神僧數現。受供通於道俗。斯途
衆矣。備於感通記中
  出古育王塔下佛舍利詔又牙
像詔
  梁高祖
大同四年八月。月犯五車。老人星見。改造長
干寺阿育王塔。出舍別佛髮爪。阿育鐵輪王
也。王閻浮一天下。一日夜役鬼神造八萬四
千塔。此其一焉。乘輿幸長干寺。設無礙法喜
食。詔曰。天地盈虚與時消息。萬物不得齊其
蠢生。二儀不得恒其覆載。故勞逸異年歡慘
殊日。去歳失稔斗粟貴騰。民有困窮遂臻斯
濫。原情察咎或有可矜。下車問罪。聞諸往
誥。責歸元首寔在朕躬。若皆以法繩則自新
無路。書不云乎。與殺不辜寧失不經。易曰。隨
時之義大矣哉。今眞形舍利復現於世。逢希
有之事。起難遭之想。今出阿育王寺説無礙
會。耆年童齒莫不欣悦。如積飢得食。如久別
見親。幽顯歸心遠近馳仰。士女霞布冠蓋雲
集。因時布徳允協人靈。凡天下罪無輕重皆
赦除之
大同四年七月。詔曰。天慈普覆義無不攝。
方便利物豈有方所。上虞縣民李胤之掘地
得一牙像。方減二寸。兩邊雙合倶成獸形。其
内一邊佛像一十二軀。一邊一十五體。刻畫
明淨巧迹妙絶。將神靈所成非人功也。中有
眞形舍利六焉。東州昔經奏。上未以爲意。而
胤之銜&MT01891;縲紲束治。眞形舍利降在中署。光
明顯發示希有相。大悲救苦良有以乎。宜承
佛力弘茲寛大。凡天下罪無輕重。在今月十
六日昧爽*以前。皆赦除之。即日散出。奉迎
法身還臺供養
  上菩提樹頌啓梁晋安王綱
臣綱言。臣聞撃轅小唱有慕風雅。巴人淺曲
實仰陽春。是以葑葵細葉猶傾朝景。爝火微
光不能自息。伏惟陛下。至徳欽明玄猷廣運。
乃神乃聖道跨軒&T008134;。正覺正眞功符圓極。常
住爲樂法喜爲甘。慈雨被於無垠。睿化覃於
幽顯。故八風調四氣正。天下定海外安。弘龍
窟之威。紹鷲山之法。無爲不住實愍蒼生。無
相乃宣引歸眞域。製茲道樹顯此金容。使誓
願者結因。頂禮者増福。會途已一古今誰二。
伏以器表承露東阿薦銘。瑞啓黄龍中山興
頌。臣雖不敏實有愚心。謹上菩提樹頌一首。
學謝稽古思非沈鬱。不足以光揚盛徳彷彿
一隅。顧恧芻言伏紙慚震。謹啓
手勅省啓。覽所上菩提樹頌。捃採致佳辭味
清淨。仰讃法王稱歎道樹。意思口説乃至手
書。極得三業之善。但所言國美皆非事。實不
無綺語過也。越勅
  菩提樹頌并序
竊以。因縁假有。衆生之滯根。法本不然。至人
之妙理。是以三界六趣遶業障而自迷。八解
十智導歸宗而虚豁。是以能仁大師隨縁布
道。愍焔宅之既焚。傷欲流之永騖。託白淨之
宮。照黄金之色。居茲三惑示畫篋之非眞。出
彼四門驚浮雲之易滅。於是佛日啓。法雷震。
設漸教。降權跡。三寶現世一道知歸。大接群
蒼救茲未度。法雲法水之潤。等世界於無
邊。智燈智炬之光。同虚空於莫限。物因難量
化縁將息。林開白日樹映青枝。悲哉六識沈
淪八苦。不有大聖誰拯慧橋。皇帝體乾元之
叡徳。含天地之純誠。照玉鏡之神。握太平之
運。呑虞孕夏罩漢籠周。御六氣而子蒼生。扇
二儀而布亭毒。緯樂經禮偃武修文。秋荼不
設廢九律之嚴科。春雨愛生解三驅之密網。
固以咸池之靈自失。汾水之徳知慚。少陽懋
善於元貞。蕃臣味於槐袞。八凱三座九
棘四科之士。内宣王事運策横行。專城推轂
之將。外守封彊一同文軌。萬方共貫。穿胸
鏤臆之酋。短身長臂之帥。南越鑠石北極
天沙。東邁日枝西踰月紀。莫不梯峯。挂迥越
繩度之山。航海跨深。汎浮毛之浪。奉方入貢。
進忠請職。獻同心之鳥。貢比肩之獸。爾乃嘉
祥競發寶瑞咸委。靈芝潏露月萃郊園。義鳳
仁虎日聞郡國。如珠如璧。既照燭於中畿。
若雲非雲。亦徘徊於宮雉。於是驅黎氓於仁
壽。濟動植於幽隍。歳樂民殷家給戸足。
白不提挈。童稚有謳歌。從善如流應風猶草。
開農務本鑄刃銷鋒。紅粒盆箱青鳧委貫。上
照天下漏泉。天既成矣地既平矣。天子乃均
一子愍四生。示正行之因。標出要之路。廣
設道場大弘妙法。涅槃寶棹。接惑衆於背流。
慈悲光明。照群迷於未曉。法輪遍乎大千。清
涼被於小葉。故天人舞鳳去照園而讃善。菩
薩飛象越香土而來儀。五百寶蓋騰光自合。
十千瓔珞懸空下墜。龕室莊嚴國界殊特。製
三時之殿。聳四柱之臺。雖漢后望神之宮軒
轅待仙之觀。曾何足彷彿寶雲儀形等覺。
於是想成道之初。建菩提之樹。四海呈珍百
工薦巧。雕金鏤碧綴鏡懸珠。製似雪山形同
飛蓋。四布垂陰五面蓋物。名高滿月恩踰
普覆。並豔千光之樹。連英五色之花。璧日垂
*采玉帶生煙。微風徐動寶枝成樂。儼然妙
色蔭此曲枝。顯若金山尊如聚月。信女百味
之初。諸天四缽之状。散漫祥草連翩青雀。伏
吐電之魔。却擔山之鬼。奇姿瑰質不可勝言。
此實生善之妙縁進行之深福。當今盛美曩
代未聞。方應照悳不窮。懸諸日月。巍巍永
樂萬萬斯年敢作頌曰
綿史載觀。靈篇眇鏡。寶册葳&MT02247;。帝圖掩映。鳥
紀稱祥。龍書表慶。九州布惠。五弦作詠。蒸
哉至矣。大梁啓聖。功覆衆古。業高受命。金
輪降道。玉衡齊政。無思不服。有意斯盛。一
乘運出。五眼清淨。禀識康歌。昆蟲得性。舜厨
扇。堯庭神莢。豈如道樹。覆潤弘浹。靡密
垂光。芬芳委疊。時動百花。乍開千葉。現彼法
身。圖茲瑞牒。海度六舟。城安四攝。惠澤既
播。淳風普協。休明智境。清朗法泉。百神嗟
仰。千佛稱傳。榮光動照。玉燭調年。菩提永
立。波若長宣。穆穆明后。萬壽如天
  唱導梁簡文
夫十惡縁巨易惑心塗。萬善力微難感靈性。
是以摩鉗赴火立志道場。薩埵投身必之妙
覺。衆生積染流浪不歸。苦海易沈慈波空蕩。
渇愛與生死共門。無明與結網同路。各趣百
非纒茲四苦。人思勠力昭彼三明。是以如來
因機致化。如大醫王隨病施藥。當今皇化之
基。格天網地。扇仁風於萬古。改世季於百王。
覆載蒼生慈育黎首。天涯海外奉義餐風。抱
嗉吹脣含仁飮徳。民無賢肖愛均一子。衆等
宜各克己丹誠澄心慊到。奉爲至尊敬禮娑
婆世界釋迦文佛。歡喜世界栴檀徳尊。水精
刹土月電如來。寶明世界山海慧佛。奉願聖
御與天地比隆。慈明與日月齊照。九有被康
哉之澤。八方延仁壽之恩。玉燭之美日著
遐方。撃壤之歌遍聞天下。敬由心起。五體所
以外恭。情發於中。六識所以遍到。故一善
染心萬劫不朽。百燈曠照千里通明。憑法致
安積善延慶。今日幸遇茲訓誘。豈得不罄竭
心途奉爲皇太子敬禮東方寶海。南方燈明
西方無量北方相徳。奉願離明内映合璧
外和。玉*振雲浮金聲海鏡。日朝顏色四善流
風。既擅温文之徳。實著監國之重。蒼生飮徳
有識餐仁。爕和内化事炳周經。讃徳含章訓
高惇史。故以配正奉天。表七教於仁徳。宣風
緝惠闡六服於温慈。各宜攝心奉爲貴嬪歸
命敬禮五十三佛三十五尊當來賢劫千
在百七十。奉願月相與萬善同休。金聲與四
時並祐。興七覺以炳照。因十智於常樂。閨
守奉仁宮儲欽徳。暉同疊璧煥若崑瓊
蓋聞嵩高惟嶽作屏皇家。宗子維城克固盤
石。所以戚均魯衞任等蕭曹。三台正席坐而
論道。九棘勤王恪居連事。宜各運心奉爲
臨川安城建安鄱陽始興豫章又南康廬陵湘
東武陵諸王家國戚屬六司鼎貴歸命敬禮舍
利形像菩提妙塔多寶踊現釋迦碎身。奉
願鏡凝情岳峙洪福。克隆帝社永茂
皇枝。衆各一心歸命三寶。三界異術五道分
逕。天人植業各歸一果。鬼神牽報事炳冥途。
十善花果既乖正力。五濁煩心彌多惱累。雖
復聰明正直。三牲之祀未虧。陰陽不測。六根
之滯猶染。衆等宜各露誠逮爲天龍八部護
塔善王乃至脩羅八臂摩醯三目。盡爲敬禮
尊經正典清淨波若究竟涅槃法花會一之
文。淨名不二之説。願一切善神。永斷無明長
遵正本。臥處寶宮坐甘香積。帝釋淵廣。泛
波若之舟。淨居深沈。駕牛車之美。澤及三
界明照四天。大悲拔苦事炳前經。弘慈與樂
義高名訓。是以靈權降迹。出沒不同。菩薩位
懷。顯晦多術。無邊劇惱。扇八苦於修途。有縛
纒情。繞六趣於危道。金瑣玉床猶念解脱。彫
珠飾綺不及塗中。至如飄颻熱風滄浪氷水。
暗室千重黒城百仞。鐵輪碎骨銅柱焦腸。
出刀峯撗抽劍鍔。如斯衆苦尤爲險脆。一息
不追則萬劫永別。刹那暫斷則千代長離。相
與共託閻浮泡生幻處。危脆之質有險蜉蝣。
風電之馳誠難可駐。況復三相併蹙二鼠攅
危。毒箭惡蛇尤爲可畏。庶憑正法拔茲累染。
長享百福永斷六塵。對至無強*惟佛可恃。今
爲六道四生三途八難慈悲懇到。一心遍禮
十住菩薩三行聲聞禮救世觀音獻蓋寶積西
方大勢東國妙音四辯淨名二土螺髻珠
善宿彌勒文殊金剛藏解脱月棄蔭蓋常擧
手十大弟子五百羅漢。願囹圄空虚疾惱消
息。域中百縣方外千城。凡在幽縶一同寛
蕩。人協覆蛇俗化匡蟻。類服鴆之不死。同拔
劍之無傷。含生不縷轉死自温。渭橋日飽翳
桑無餓。打塞三途填碎地獄。破魔兵衆
生死軍。閻羅發十善之心。牛傍啓五戒之業。
如魚少水若鳥窮林。一聽法音即捨穢質。人
運五體歸命三
  禮佛發願文十餘
夫至覺玄湛本絶聲言。妙慮虚通固略筌象。
雖事絶百非而有來斯應。理亡四句故無感
不燭。皇上道照機前思超繋表。凝神汾水則
心謝寰中。屈道軒丘則形勞宇内。斯乃法忍
降迹。示現閻浮之境。大權住地俯應娑婆之
域。故欲洗拔萬有度脱群生。濯淨水於寶池。
蔭高枝於道樹。折伏攝受之仁遇縁而咸極。
苦言軟語之徳有感而斯唱。日用不知利益
莫限。衆等相與増到。奉逮至尊五體歸命。
云云
仰願皇帝陛下至道與四游並運。玄風與八
埏共廣。反淳源於三古。捨澆波於九代。至治
已覩於今日。大道復屬於此時。虎豹尾而不
驚。虺蛇蹍而莫噬。埋金抵玉毀契焚文。嘉
禾生醴泉出。金車玉馬自相暉曜。玄鶴丹鳳
飛鳴來往。光景之所照燭。舟車之所驅汎。
莫不屈膝係頸迴首革音。入侍藁街迎拜渭
水。與天地而長久。等金石而愈固。中岳可
轉長河有清。而我聖皇愈温愈睟。不言而化
行。無爲而教肅
夫道備監撫望表元良。察遠知微貫宗包極。
不勞斧藻無待審諭。況復靜悟空有同觀眞
俗。能行能説既信既持。衆等齊誠奉逮儲君
殿下。歸命敬禮。云云
仰願皇太子殿下厚徳體於蒼蒼。廣載侔於磻
&MT01197;。前星照曜東離煥炳。淑問自遠和氣熏天。
異才爭入端人並至。玉體怡清金聲妙越」
夫茂實英聲道周徳廣。秉珪襲袞之貴。坐槐
憩棠之尊。猶應共惜東暾倶吝西&T010379;。悟蕉蘆
之非實。知鏡月之虚衒。信秉電之不留。驗畫
水之隨合。唯宜照之智炬濯以寶瀾。増此叡
根成斯妙植。又各増到奉逮太尉等諸王殿
禮。云云
仰願諸王。既明且哲。聲跨於河楚。令問令
望。道均於旦奭。徳貫右戚義藹周親。作鉉則
與二曜相終。臨岳則與四維等固。若彭涓之
遐永譬松筠之貞悦
觀夫天枝峻密常葉英芬。莫不玉*振蘭搖
金鏘桂縟。覩寸文而驗錦。觀一毛而測鳳。並
能才高銅殿辭富雲臺。彬彬亹亹超超灼灼」
以斯勝善奉逮諸王殿下。敬禮。云云
仰願諸王殿下穆穆與清風並扇。英英將白
雲共朗。永鍾清祉長享元吉。出牧則聲高民
上。入朝則譽先物右。徳重山王智超海藏。
鏗鏘麗於珠樹。皎鏡光於玉田
夫道流雲屋徳感椒闈。必以前籍勝因宿
禀嘉數。況重霑法雨更披慧日。雖異姜后解
珥請罪於周王。不待樊姫捨肉有激於荊后。
而遵恭儉去嗜欲。棄彫璣徹靡麗。了心不滯
正見無疑。衆等齊誠奉爲六宮眷屬。歸命敬
禮。云云
願六宮眷屬。業華姫日聲麗&T008134;辰。*振*采鐫
圖傳芳詩史。位齊寶印行等月光。具六神通
得四無礙
夫禀閑明之徳懷深妙之心。豈非修習有木。
故能依止無倦。義興等諸公主。忘斯華重甘
此翹到并宿世之所記&T040879;。故現前所以信了。
影響至眞寤寐玄極。人各増到。仰爲諸公主
歸命敬禮。云云
願諸公主。日増智性彌長慧根。四攝四依已
尊已蹈。七善七定靡退靡輟。盛此王姫光茲
帝女。長享湯沐與河山而同固。永服緹綺貫
寒暑而無窮
夫三相雷奔八苦電激。或方火宅乍擬駛河。
故以尺波寸景大力所不能駐。月御日車雄
才莫之能遏。其間飮苦餐毒抱痛銜悲。身口
爲十使所由。意思乃八疵之主。衆等相與彼
我齊到。懺悔業纒。無始*以來至于今日。所
爲十惡自作教他。見善不賛聞惡隨喜。焚林
涸澤走犬揚鷹。窮鄭衞之響。極甘旨之味。戲
笑爲惡倏忽成非。侮慢形像*凌踐塔寺。不敬
方等毀離和合。自定權衡棄他計用。愧心負
理昧主欺親。雖七尺非他方寸。在我而能
其情。在人未易恣此心口。衆罪所集各運丹
懇。五體自投歸命敬禮。云云
願現前衆等。身口清淨行願具足。消三障業
朗三逹智。五眼六通得意自在
  懺悔禮佛文王氏
夫有非自有。有取所以有。無非自無。無著所
以無。故有取之惑興倏成萬累。無著之念起
一超九劫。是知道之所貴。空有兼忘。行之所
重。眞假雙照。禀氣含靈莫聞斯本。宵形賦影
靡測由來。故發茲識窟猶綿蒙。其莫辯導此
根。尚窈冥而未悟。茫茫有同暗海。幽幽
實在危城。業風縈薄三有長騖。惑水邅迴二
相屬。以苦捨苦從暗入暗。尋本不離色
心。即事莫非生滅。是用抱此纒蓋淪迴生
死。恣其六愛興其八邪。或狙詐而克昌。乍仁
義而溘死。或才均智等。此賤彼豪。或共日並
時。人升我墜。唯言報施寂寥。不知因對皎徹。
曩縁今果過現殖成。有如符契不謬毫髮。而
欲以促生運其長術浮命迴其冥數。當知刹
那交謝瞬息不留。東扶裁吐西崦已仄。譬閲
川之駛流。若栖葉之輕露。僞城易弛毒樹自
攻。若非假實兩明眞俗倶辯。豈能寫誠迴向
刻意修習不退不沒愈堅愈固。南平大王殿
下。含辰象之正氣。畜海岳之淳靈。宿侍八恒
早遊七覺。藉妙因於永劫招勝果於茲地。若
眞金之愈鎣。美玉之載琢。是用未積已散。不
藏而捨。故今式招靈指仰屈神儀。建此齋肅
譬茲關揵。盛來緇素濟濟洋洋。名香遍室寶
花覆地高梵宛轉。寧止震木遏雲。清桴遙奕
非直騰魚仰馬。仰願四部至誠五體歸命東
方。云云
願大王殿下。五畏内遣十力外扶。百福莊嚴
萬祉周集。愕夢無干其慮。甘寢有恬其神。
更闢寶衢愈興慧業
夫玄極凝淡非學者所窺。妙本難思豈行人
能測。是以十地云覩有羅縠之疑。三乘稱見
兕羊之惑。自非鑒窮機覺照極冥虚窮理
盡性體元含一。安能濟世仁壽拯物阽危。道
包碧海聲高赤縣。昔堯曜唯在即世。舜黒不
兼來果。四巡疲於禹迹。六事倦於湯身。並域
中之勤勞。方内之成益。豈有度元元於苦海。
拔冗冗於畏塗。運神力震法吼。究香城之妙
理。窮金河之奧説。慧高龍樹智出馬鳴。必欲
洗濯臣民奬導緇白。天覆地養水産陸生。咸
降慈悲悉蒙平等。奉爲皇帝陛下儲君太子
敬禮。云云
仰願皇帝陛下。景祚與七政相齊。皇基與二
曜均永。地平天成樂和禮洽。玉燭道正氛氳
無爽。條風祥雨膏潤相屬。却馬偃伯鑄戟銷
戈。南洎北臨西被東漸。灑甘雨布惠雲。唯
繩可結在冠已畫。康哉皇哉。爲導爲首。又
願皇太子殿下。叡業清暉。與貞明而並燭。粹
範温儀。從嵩霍而倶峻。聲出姫誦道越漢莊。
永沐智水長照慧日。上妙居身至仁在己。自
雙樹八枝潜光匿曜。寶城不闢慧扉方掩。而
聖后騖法輪於長路。棹寶舟於遙壑。道浹人
祇福隆祧墠。肅事園寢虔奉宗祐。藉斯妙果
奉逮七廟聖靈。歸命敬禮。云云
仰願重明累聖。僾然如在。騰神淨國總駕天
宮。託化金蕖遨遊寶殿
夫誠心内惻則至覺如在。形力外殫則法身
咫歩。衆等相與増到。爲諸王兄弟妃主戚屬。
歸命敬禮。云云
願諸王殿下。裂壤盛於諸姫。磐石過於隆漢。
徳高魯衞義重間平。論道則百辟依風。作翰
則群黎仰化。弘闡至教紹隆季象。弟内少長
並膺此多福。若百華之春麗。譬萬實之秋
成。信解堅深翹向無怠
夫小乘志劣事唯一己。大士意均乃包六趣。
今日檀主。信等明珠。無勞傍鏡。質同珽玉。
不待外光。常欲物我均心怨親等觀。衆等
歸誠。爲二十八天四王釋梵人間貧病地獄
辛楚。敬禮尊儀靈像菩提寶塔。云云
大乘奧藏妙法深經。大身無邊身。大力無量
力。四向四果八賢八聖。願六氣*氛氳四序熙
穆。至治光萬㝢玄化洞九幽。襲介披鱗濕生
卵化。八苦六窮三塗五道。倶蒙惠利並識遵
依。刀林輟刃劍樹摧鋒。迷城開道直指四
衢。闇室生明大啓三曜。倶向道場同登種

  初夜
夫遠自無始至於有身。生死輪騖。塵轢莫之
比。明暗遞來。薪火不能譬。逝水非駛。千月難
保。蓼虫習苦。桂蠹喜甘。大睡劇於據梧。長昏
甚於枕麹。義非他召事實己招。曾不知禀此
形骸所由而至。將斯心識竟欲何歸。唯以勢
位相高。爭嬌華於一旦。車徒自盛。競馳騖
於當年。莫不恃其雄心壯齒紅顏緇髮。口恣
肥醲身安輕靡。繁絃促柱。極滔漂而不厭。
玉床象席。窮靡曼而無已。謂濛泉若木出
沒。曾不關人。蹲烏顧兔升落。常自在彼。殊不
知命均脆草身爲苦器。何異犬羊之趣屠肆。
糜鹿之入膳厨。秋蛾拂焔而不疑。春蠶縈絲
而靡悟。未辨先對不識因習。及其一觸畏途。
孟門非險。轘裂支解方斯不臻其痛。斷趾鑿
肩比茲未極其苦。輪迴起伏杳杳悠悠。是以
天中之天降悲提引。壅夏河之長瀉。撲秋原
之猛燎。或同商主乍等醫王。形遍三千教傳
百億。或恣其神力。或寂諸梵境。言則三塗離
苦。笑則四生受樂。乃應病投機解紛説理。制
之日夜稱爲八關。以八正籥爲法關揵。斯
實出世之妙津。在家之雄行。衆等相與運誠。
奉逮南平王殿下禮。云云
願大王殿下。叡業清暉與南岳而相固。貞心
峻節等東溟而共廣。萬累煙消百災霧滅。巧
幻所不惑。強魔莫能嬈。逐慘舒而適體。隨
暄涼而得性。自禀儀天之氣。永固繕衞之
道。得六神通力。具四無礙智
夫日在昆吾則慮繁事擾。景落濛氾則神靜
恬。璧月珠星合華相照。輕雲薄霧朗然
自戢。鳴鍾浮響光燈吐輝。法幢卷舒。拂高軒
而徐薄。名香郁馥。出重擔而輕轉。金表含映
柱洞色。況復天尊端嶷威光四照。煥發青
蓮容與珂雪。覺祇衞之咫尺。若林園之斯在。
大招離垢之賓。廣集應眞之侶。清梵含吐一
唱三歎。密義抑揚連環不輟。南平王。體得機
之敏。資入神之微。抱徳含和經仁緯義。善無
細而不窮。累有輕而必捨。受同虚籥照如懸
鏡。忘魯衞之尊高。略棣萼之華重。建希有
之勝席。臨難遇之法場。相與五體歸命敬禮。
云云
*願大王殿下。入不二門登一相道。徳階不動
智超遠行。洋溢惠聲與八風而共遠。優遊玉
體等六律而相調。餐雪山之良藥。挹露城之
甘味。袞服桓珪與四時而永久。朱輪緹幟貫
千祀而常然
廣弘明集卷第十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