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唐西域記 (No. 2087_ 玄奘玄奘撰 ) in Vol. 51

[First] [Prev] 878 879 880 881 882 883 884 885 886 887 888 889 890 891 892 89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訓稚童。時阿羅漢謂梵志曰。何苦此兒。梵
志曰。令學聲明論業不時進。阿羅漢逌爾
而笑。老梵志曰。夫沙門者慈悲爲情愍傷物
類。仁今所笑願聞其説。阿羅漢曰。談不容
易恐致深疑。汝頗甞聞。波爾尼仙製聲明
論垂訓於世乎。婆羅門曰。此邑之子。後進
仰徳像設猶在。阿羅漢曰。今汝此子即是彼
仙。猶以強識翫習世典。唯談異論不究
眞理。神智唐捐流轉未息。尚乘餘善爲
汝愛子。然則世典文*辭徒疲功績。豈若如
來聖教福智冥滋。曩者南海之濱有一枯
樹。五百蝙蝠於中穴居。有諸商侶止此樹
下。時屬風寒人皆飢凍。聚積樵蘇蘊火
其下。煙焔漸熾枯樹遂然。時商侶中有一賈
客。夜分已後誦阿毘達磨藏。彼諸蝙蝠雖
爲火困。愛好法音忍而不去。於此命終
隨業受生。倶得人身捨家修學。乘聞法聲
聰明利智。並證聖果。爲世福田。近迦膩色
迦王與脇尊者。招集五百賢聖。於迦濕
彌羅國作毘婆沙論。斯並枯樹之中五百蝙
蝠也。余雖不肖是其一數。斯則優劣良異飛
伏縣殊。仁今愛子可許出家。出家功徳言
不能述。時阿羅漢説此語已。示神通事。因
忽不現。婆羅門深生敬異。歎善久之。具
告隣里。遂放其子出家修學。因即迴信崇
重三寶。郷人從化於今彌篤。從烏鐸迦漢
荼城北踰山渉川。行六百餘里至烏仗那
唐言苑。昔輪王之苑囿也。舊
場。或曰烏茶皆訛。北印度
大唐西域記卷第二


大唐西域記卷第三 八國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總持寺沙門辯機*撰
  烏仗那國鉢露羅國
叉始羅國僧訶捕羅國
烏刺尸國迦濕彌羅國
半笯奴故
嗟國遏羅闍補羅國
烏仗那國。周五千餘里。山谷相屬川澤連
原。穀稼雖播地利不滋。多蒲萄。少甘蔗。
土産金鐵宜欝金香。林樹蓊欝花果茂盛。寒
暑和暢風雨順序。人性怯懦俗情譎詭。好
學而不功。禁呪爲藝業。多衣白&T073554;少有
餘服。語言雖異大同印度。文字禮儀頗相
預。崇重佛法敬信大乘。夾蘇婆伐窣
堵河。舊有一千四百伽藍。多已荒蕪。昔僧
徒一萬八千。今漸減少。並學大乘寂定爲
業。善誦其文未究深義。戒行清潔特閑
禁呪。律儀傳訓有五部焉。一法密部。二化
地部。三飮光部。四説一切有部。五大衆部。天
祠十有餘所。異道雜居。堅城四五。其王多
&MT02774;掲釐城。城周十六七里。居人殷盛
&MT02774;掲釐城東四五里窣堵波。極多靈瑞。
是佛在昔作忍辱仙於此爲羯利王唐言
鬪諍
舊云哥利
割截支
&MT02774;掲釐城東北行二百五六十里入大山。
至阿波邏羅龍泉。即蘇婆*伐窣*堵河之源
也。派流西南。春夏含凍昏夕飛雪。雪
霏五彩光流四照。此龍者迦葉波佛時。生
在人趣。名曰殑祇。深閑呪術。禁禦惡龍。
不令暴雨。國人頼之以稸餘糧。居人衆
庶感恩懷徳。家税斗穀以饋遺焉。既積
歳時或有逋課。殑祇含怒願爲毒龍。暴行
風雨損傷苗稼。命終之後爲此池龍。
流白水損傷地利。釋迦如來大悲御世。愍
此國人獨遭斯難降神至此欲化暴龍。執
金剛神杵撃山崖。龍王震懼乃出歸依。聞佛
説法心淨信悟。如來遂制勿損農稼。龍曰。
凡有所食頼收人田。今蒙聖教恐難濟
給。願十二歳一收糧儲。如來含覆愍而許焉。
故今十二年一遭白水之災
阿波邏羅龍泉西南三十餘里。水北岸大磐
石上有如來足所履迹。隨人福力量有短
長。是如來伏此龍已。留迹而去。後人於上
積石爲室。遐邇相趨。花香供養。順流而下
三十餘里至如來濯衣石。袈裟之文煥焉
如鏤
&MT02774;掲釐城南四百餘里至醯羅山。谷水西
逆流東上。雜華異果被&T023311;縁崖。峯巖危險谿
谷盤紆。或聞諠語之聲。或聞音樂之響。方
石如塔宛若工成。連延相屬接布崖谷。是
如來在昔爲聞半頌舊曰伽梵文略也。或曰偈
他梵音訛也。今從正音宜云





伽*他。伽*他者唐言
頌。頌三十二言
之法。於此捨身命焉。&MT02774;
掲釐城南二百餘里。大山側至摩訶伐那

伽藍。是如來昔修菩薩行。號薩縛達
唐言一
切施
避敵棄國潜行至此。遇貧婆羅門
方來乞匃。既失國位無以爲施。遂令羈縛
擒往敵王。冀以賞財迴爲惠施
摩訶伐那伽藍西北下山三四十里至摩
摩言
伽藍有窣堵波。高百餘尺。其側大
方石上有如來足蹈之迹。是佛昔蹈此石。
放拘胝光明照摩訶伐那伽藍。爲諸人天
説本生事。其窣堵波基下有石。色帶黄白
常有津膩。是如來在昔修菩薩行。爲聞正
法。於此析骨書寫經典
摩愉伽藍西六七十里至窣堵波。無憂王
之所建也。是如來昔修菩薩行號毘迦王
唐言與舊曰
尸毘王
爲求佛果於此割身從鷹代
鴿
代鴿西北二百餘里入珊尼羅闍川。至薩裒
殺地唐言
地藥
僧伽藍。有窣堵波。高八十餘尺。是
如來昔爲帝釋時。遭饑歳疾疫流行。醫療
無功道死相屬。帝釋悲愍思所救濟。乃變
其形爲大蟒身。僵屍川谷空中遍告。聞者
感慶相率奔赴。隨割隨生療飢療疾。其側
不遠有蘇摩大窣堵波。是如來昔爲帝釋
時世疾疫。愍諸含識自變其身爲蘇摩蛇。
凡有噉食莫不康豫
珊尼羅闍川北石崖邊有窣堵波。病者至求
多蒙除差。如來在昔爲孔雀王。與其群而
至此。熱渇所逼求水不獲。孔雀王以&T072334;
崖。涌泉流注。今遂爲池。飮沐愈疾。石上
猶有孔雀蹤迹
&MT02774;掲釐城西南行六七十里大河東有窣堵
波。高六十餘尺。上軍王之所建也。昔如來之
將寂滅。告諸大衆。我涅槃後。烏仗那國上
軍王宜與舍利之分。及諸王將欲均量。上
軍王後來。遂有輕鄙之議。是時天人大衆。重
宣如來顧命之言。乃預同分。持歸本國。式
遵崇建窣堵波。側大河濱有大石状如象。
昔上軍王以大白象負舍利歸。至於此地
象忽蹎仆。因而自斃遂變爲石。即於其側
起窣堵波。&MT02774;掲釐城西五十餘里渡大河
至盧醯呾迦唐言
窣堵波。高五十餘尺。無憂
王之所建也。昔如來修菩薩行。爲大國
王。號曰慈力。於此刺身血以&T059050;五藥
舊曰夜
*叉訛
&MT02774;掲釐城東北三十餘里至遏部多唐言
奇特
窣堵波。高四十餘尺。在昔如來爲諸人天説
法開導。如來去後從地踊出。黎庶崇敬香華
不替
石窣堵波西渡大河三四十里至一精舍。中
有阿縛盧枳低濕伐羅菩薩像唐言觀自在。合
字連聲。梵語如
上。分文散音。即阿*縛盧枳多。譯曰觀。伊濕伐羅。譯
曰自在。舊譯爲光世音。或云觀世音。或觀世自在皆訛

。威靈潜被神迹昭明。法俗相趨供養無
替。觀自在菩薩像西北百五十里至藍勃
盧山。山嶺有龍池。周三十餘里。淥波浩汗
清流皎鏡。昔毘盧釋迦王前伐諸釋。四人
拒軍者宗親擯逐各事分飛。其一釋種既
出國都。跋渉疲弊中路而止。時有一雁飛
趣其前。既以馴狎因即乘焉。其雁飛翔下
此池側。釋種虚遊遠適異國。迷不知路假
寐樹陰。池龍少女遊覽水濱。忽見釋種恐
不得當也。變爲人形。即而摩拊。釋種驚寤。
因即謝曰。羈旅羸人何見親拊。遂欵殷勤
凌逼野合。女曰。父母有訓祗奉無違。雖
蒙惠顧未承高命。釋種曰。山谷杳冥爾家
安在。曰我此池之龍女也。敬聞聖族流離
逃難。幸因遊覽。敢慰勞弊。命有讌私未
聞來旨。況乎積禍受此龍身。人畜殊途非
所聞也。釋種曰。一言見允宿心斯畢。龍女
曰。敬聞命矣。唯所去就釋種乃誓心曰。
凡我所有福徳之力令此龍女擧體成人。
福力所感龍遂改形。既得人身深自慶悦。
乃謝釋種曰。我積殃運流轉惡趣。幸蒙垂
顧福力所加。曠劫弊身一旦改變。欲報此
糜軀未謝。心願陪遊事拘物議。願白
父母然後備禮。龍女還池白父母曰。今者
遊覽忽逢釋種。福力所感變我爲人。情存
好合敢陳事實。龍王心欣人趣情重聖族。
遂從女請。乃出池而謝釋種曰。不遺非類
降尊就卑。願臨我室敢供灑掃。釋種受龍
王之請。遂即其居。於是龍宮之中親迎備
禮。燕爾樂會肆極歡娯。釋種覩龍之形心
常畏惡。乃欲辭出。龍王止曰。幸無遠舍
隣此宅居。當令據疆土稱大號。總有臣
庶祚延長世。釋種謝曰。此言非冀。龍王
以寶劍置篋中。妙好白&T073554;而覆其上。謂
釋種曰。幸持此&T073554;以獻國王。王必親受
遠人之貢。可於此時害其王也。因據其
國不亦善乎。釋種受龍指誨。便往行獻
烏仗那王躬擧其&T073554;。釋種執其袂而刺之。
侍臣衞兵諠亂階陛。釋種麾劍告曰。我所
杖劍神龍見授。以誅後伏以斬不臣。咸
懼神武推尊大位。於是沿弊立政表賢恤
患。已而動大衆備法駕。即龍宮而報命。迎
龍女以還都。龍女宿業未盡餘報猶在。毎
至*讌私首出九龍之頭。釋種畏惡莫知圖
計。伺其寐也利刃斷之。龍女驚寐曰。斯非
後嗣之利。非徒我命有少損傷。而汝子孫
當苦頭痛。故此國族常有斯患。雖不連
綿時一發動。釋種既沒其子嗣位。是嗢呾
羅犀那王唐言
上軍
上軍王嗣位之後。其母喪明。如來伏阿波
邏羅龍還也。從空下其宮中。上軍王適從
遊獵。如來因爲其母略説法要。遇聖聞法
遂得復明。如來問曰。汝子我之族也。今何
所在。母曰。旦出畋遊今將返駕。如來與
諸大衆尋欲發引。王母曰。我惟福遇生育
聖族。如來悲愍又親降臨。我子方還。願少留
待。世尊曰。斯人者我之族也。可聞教而信
悟。非親誨以發心。我其行矣。還語之曰。如
來從此往拘尸城娑羅樹間入涅槃。宜取
舍利自爲供養。如來與諸大衆*凌虚而去。
上軍王方遊獵。遠見宮中光明赫奕。疑有火
災罷獵而返。乃見其母復明。慶而問曰。我
去幾何有斯祥感。能令慈母復明如昔。母
曰。汝出之後如來至此。聞佛説法遂得復
明。如來從此至*拘尸城娑羅樹間當
涅槃。召汝速來分取舍利。時王聞已悲號頓
躄。久而醒悟。命駕馳赴至雙樹間。佛已涅
槃。時諸國王輕其邊鄙寶重舍利不欲分
與。是時天人大衆重宣佛意。諸王聞已遂先
均授。&MT02774;掲釐城東北踰山越谷。逆上信度
河。途路危險山谷杳冥。或覆縆索。或牽鐵
鎖。棧道虚臨飛梁危構。椽杙躡蹬。行千餘
里至達麗羅川。即烏仗那國舊都也。多出黄
金及欝金香。達麗川中大伽藍側有刻木
慈氏菩薩像。金色晃昱靈鑒潜通。高百餘
尺。末田底迦舊曰末田地
阿羅漢之所造也。
羅漢以神通力携引匠人。升覩史多天
舊曰兜率他*也。又
曰兜術*他。訛也
親觀妙相。三返之後功乃
畢焉。自有此像。法流東派。從此東行踰嶺
越谷逆上信度河。飛梁棧道履危渉險。
經五百餘里至鉢露羅國北印
度境
鉢露羅國。周四千餘里。在大雪山間。東西長
南北狹。多麥豆出金銀。資金之利國用富
饒。時唯寒烈人性獷暴。薄於仁義無聞禮
節。形貌麁弊衣服毛褐。文字大同印度。言語
異於諸國。伽藍數百所。僧徒數千人。學無
專習戒行多濫。從此復還烏鐸迦漢
城。南渡信度河。河廣三四里南流。澄清皎
鏡汨淴漂流。毒龍惡獸窟穴其中。若持貴
寶奇花果種及佛舍利渡者。船多飄沒。渡河
至呾叉始羅國北印
度境
呾叉始羅國。周二千餘里。國大都城周十餘
里。酋豪力競王族絶嗣。往者役屬迦畢試國。
近又附庸迦濕彌羅國。地稱沃壤稼穡殷
盛。泉流多花草茂。氣序和暢風俗輕勇。崇
敬三寶。伽藍雖多荒蕪已甚。僧徒寡少並學
大乘。大城西北七十餘里有醫羅鉢呾
龍王池。周百餘歩。其水澄清。雜色蓮華同榮
異彩。此龍者。即昔迦葉波佛時壞醫羅
*羅樹苾芻者也。故今彼土請雨祈晴。必
與沙門共至池所。彈指慰問隨願必果。龍
池東南行三十餘里。入兩山間有窣堵波。無
憂王之所建也。高百餘尺。是釋迦如來懸記。
當來慈氏世尊出興之時。自然有四大寶藏。
即斯勝地。當其一所。聞諸先志曰。或時地
震諸山皆動。周藏百歩無所傾搖。諸有愚
夫妄加發掘。地爲震動。人皆*蹎仆。傍有
伽藍&T075882;損已甚。久絶僧徒。城北十二三里有
窣堵波。無憂王之建也。或至齋日時放光
明。神花天樂頗有見聞。聞諸先志曰。近有
婦人身嬰惡癩。竊至窣堵波責躬禮懺。見
其庭宇有諸糞穢。掬除灑掃塗香散華
青蓮重布其地。惡疾除愈形貌増妍。身出
名香青蓮同馥。斯勝地也。是如來在昔修菩
薩行。爲大國王。號戰達羅鉢剌婆唐言
月光
。志
求菩提斷頭惠施。若此之捨凡歴千生」
捨頭窣堵波側有僧伽藍。庭宇荒涼僧徒減





少。昔經部拘摩羅邏多唐言
童受
論師。於此製
述諸論。城外東南南山之陰有窣堵波。高百
餘尺。是無憂王太子拘浪拏。爲繼母所誣
抉目之處。無憂王所建也。盲人祈請多有
復明。此太子正后生也。儀貌妍雅慈仁夙著。
正后終沒。繼室憍婬。縱其惛愚私逼太子。
太子瀝泣引責退身謝罪。繼母見違彌増
忿怒。候王閑隙從容言曰。夫呾叉始羅國
之要領。非親子弟其可寄乎。今者太子仁
孝著聞。親賢之故物議斯在。王或聞説雅悦
姦謀。即命太子而誡之曰。吾承餘緒垂統
繼業。唯恐失墜忝負先王。呾叉始羅國之
襟帶。吾今命爾作鎭彼國。國事殷重人情
詭雜。無妄去就有虧基緒。凡有召命驗吾
齒印。印在吾口其有謬乎。於是太子銜命
來鎭。歳月雖淹繼室彌怒。詐發制書紫
封記。候王眠睡竊齒爲印。馳使而往。賜
以責書。輔臣跪讀相顧失圖。太子問曰。何
所悲乎。曰大王有命書責太子。*抉去兩目
逐棄山谷。任其夫妻隨時生死。雖有此
命尚未可依。今宜重請面縛待罪。太子曰。
父而賜死其可辭乎。齒印爲封誠無謬矣。
命旃荼羅*抉去其眼。眼既失明。乞貸自
濟。流離展轉至父都城。其妻告曰。此是王
城。嗟乎飢寒良苦。昔爲王子今作乞人。願
得聞知。重申先責。於是謀計入王内廐。
於夜後分泣對清風。長嘯悲吟箜篌鼓和。
王在高樓聞其雅唱。辭甚怨悲。怪而問曰。
箜篌歌聲似是吾子。今以何故而來此乎。
即問内廐誰爲歌嘯。遂將盲人而來對
旨。王見太子銜悲問曰。誰害汝身遭此
禍釁。愛子喪明猶自不覺。凡百黎元如何
究察。天乎天乎。何徳之衰。太子悲泣謝而
對曰。誠以不孝負責於天。某年日月忽
奉慈旨。無由致辭不敢逃責。其王心知
繼室爲不軌也。無所究察便加刑辟。時菩
提樹伽藍有瞿沙唐言
妙音
大阿羅漢者。四辯
無礙三明具足。王將盲子陳告其事。唯願
慈悲令得復明。時彼羅漢受王請已。即
於是日宣令國人。吾於後日欲説妙理。
人持一器來此聽法。以盛泣涙也。於是
遠近相趨士女雲集。是時阿羅漢説十二因
縁。凡厥聞法莫不悲耿。以所持器*盛其
泣。説法既已總收衆涙。置之金盤而自
誓曰。凡吾所説諸佛至理。理若不眞説有紕
繆。斯則已矣。如其不爾。願以衆涙洗彼
盲眼。眼得復明明視如昔。發是語訖持涙
*洗眼。眼遂復明。王乃責彼輔臣詰諸僚
佐。或黜或放或遷或死。諸豪世俗。移居雪
山東北沙磧之中。從此東南越諸山谷。行七
百餘里至僧訶補羅國北印
度境
訶補羅國。周三千五六百里。西臨信度
河。國大都城周十四五里。依山據嶺堅峻險
固。農務少功地利多獲。氣序寒人性猛。俗
尚驍勇又多譎詐。國無君長主位役屬
迦濕彌羅國。城南不遠有窣堵波。無憂王之
所建也。莊飾有虧靈異相繼。傍有伽藍空
無僧侶。城東南四五十里至石窣堵波。無
憂王建也。高二百餘尺。池沼十數映帶左右。
雕石爲岸殊形異類。激水清流汨*淴漂注。
龍魚水族窟穴潜泳。四色蓮華彌漫清潭。
百果具繁同榮異色。林沼交映誠可遊玩。傍
有伽藍久絶僧侶。窣堵波側不遠有白衣
外道。本師悟所求理初説法處。今有封記。
傍建天祠。其徒苦行。晝夜精勤。不遑寧
息。本師所説之法。多竊佛經之義。隨類設
法擬則軌儀。大者謂苾芻。小者稱沙彌。
威儀律行頗同僧法。唯留少髮加之露形。
或有所服白色爲異。據斯流別稍用區分。
其天師像竊類如來。衣服爲差相好無異。
從此復還呾叉始羅國北界渡信度河。
東行二百餘里度大石門。昔摩訶薩埵王
子。於此投身飤餓烏
。其南百四五
十歩有石窣堵波。摩訶薩埵愍餓獸之無力
也。行至此地乾竹自刺以血啗之。於是
乎獸乃*噉焉。其中地土洎諸草木。微帶絳
色猶血染也。人履其地若負芒刺。無云
疑信莫不悲愴。捨身北有石窣堵波。高二
百餘尺。無憂王之所建也。雕刻奇製時燭
神光。小窣堵波及諸石龕。動以百數周此
瑩域。其有疾病旋繞多愈
石窣堵波東有伽藍。僧徒百餘人。並學大乘
教。從此東行五十餘里至孤山。中有伽
藍。僧徒二百餘人。並學大乘法教。華菓繁
茂泉池澄鏡。傍有窣堵波。高二百餘尺。
是如來在昔於此化惡藥叉令不食肉。從
此東南行五百餘里至烏剌尸國北印
度境
烏剌尸國。周二千餘里。山阜連接田疇隘狹。
國大都城周七八里。無大君長役屬迦
羅國。宜稼穡少華果。氣序溫和微有
霜雪。俗無禮義人性剛猛。多行詭詐不信
佛法。大城西南四五里有窣堵波。高二百餘
尺。無憂王所建也。傍有伽藍。僧徒寡少。並
皆學大乘法教。從此東南登山履險度鐵
橋。行千餘里至迦濕彌羅國舊曰罽賓訛
也北印度境
迦濕彌羅國。周七千餘里。四境負山。山極
陗峻。雖有門徑而復隘狹。自古隣敵無
能攻伐。國大都城西臨大河。南北十二三里。
東西四五里。宜稼穡多花果。出龍種馬及
欝金香火珠藥草。氣序寒勁多雪少風。服
毛褐衣白&T073554;。土俗輕僄人多怯懦。國爲龍
護遂雄隣境。容貌妍美情性詭詐。好學多聞
邪正兼信。伽藍百餘所。僧徒五千餘人。有四
窣堵波。並無憂王建也。各有如來舍利

國志曰。國地本龍池也。昔佛世尊自烏
仗那國降惡神已欲還中國。乘空當此國
上告阿難曰。我涅槃之後有末田底迦阿羅
漢。當於此地建國安人弘揚佛法。如來寂
滅之後第五十年。阿難弟子末田底迦羅漢
者。得六神通具八解脱。聞佛懸記心自慶
悦。便來至此於大山嶺。宴坐林中現大神
變。龍見深信請資所欲。阿羅漢曰。願於池
内惠以容膝。龍王於是縮水奉施。羅漢
神通廣身。龍王縱力縮水。池空水盡。龍飜
地。阿羅漢於此西北爲留一池。周百餘
里。自餘枝屬別居小池。龍王曰。池地總施
願恒受供。末田底迦曰。我今不久無餘涅
槃。雖欲受請其可得乎。龍王重請。五百
羅漢常受我供。乃至法盡。法盡之後還取
此國以爲居池。末田底迦從其所請。時阿
羅漢既得其地。運大神通力立五百伽藍。
於諸異國買鬻賤人。以充役使。以供僧衆。
末田底迦入寂滅後。彼諸賤人自立君長。
隣境諸國。鄙其*賤種。莫與交親。謂之訖
利多唐言
買得
。今時泉水已多流
摩掲陀國。無憂王以如來涅槃之後第一百
年。命世君臨威被殊俗。深信三寶愛育四
生。時有五百羅漢僧。五百凡夫僧。王所敬
仰供養無差。有凡夫僧摩訶提唐言
大天
達多智。幽求名實潭思作論。理違聖教。
凡有聞知群從異議。無憂王不識凡聖
同情所好。黨援所親。召集僧徒。赴*殑
伽河。欲沈深流總從誅戮。時諸羅漢既逼
命難。咸運神通*凌虚履空來至此國山
棲谷隱。時無憂王聞而懼。躬來謝過請還
本國。彼諸羅漢確不從命。無憂王爲羅漢
建五百僧伽藍。總以此國持施衆僧。健馱
邏國。迦膩色迦王。以如來涅槃之後第四百
年應期撫運。王風遠被殊俗内附。機務餘
暇毎習佛經。日請一僧入宮説法。而諸
異議部執不同。王用深疑無以去惑。時脇尊
者曰。如來去世歳月逾邈。弟子部執師資
異論。各據聞見共爲矛楯。時王聞已甚用
感傷。悲歎良久謂尊者曰。猥以餘福
遵前緒。去聖雖遠猶爲有幸。敢忘庸鄙
紹隆法教。隨其部執具釋三藏。脇尊者曰。
大王宿殖善本多資福祐。留情佛法是所
願也。王乃宣令遠近召集聖哲。於是四方輻
湊萬里星馳。英賢畢萃叡聖咸集。七日之中
四事供養。既欲法議恐其諠雜。王乃具懷
白諸僧曰。證聖果者住。具結縛者還。如
此尚衆。又重宣令無學人住。有學人還。猶
復繁多。又更下令。具三明備六通者住。自
餘各還。然尚繁多。又更下令。其有内窮三
藏外達五明者住。自餘各還。於是得四百
九十九人。王欲於本國苦其暑濕。又欲
就王舍城大迦葉波結集石室。脇尊者等議
曰。不可。彼多外道異論糺紛。酬對不暇何
功作論。衆會之心屬意此國。此國四周山
固藥叉守衞。土地膏腴物産豐盛。賢聖之所
往。靈僊之所遊止。衆議斯在。僉曰允諧。
其王是時與諸羅漢自彼而至建立伽藍
結集三藏。欲作毘婆沙論。是時尊者世友戸
外納衣。諸阿羅漢謂世友曰。結使未除
議乖謬。爾宜遠迹勿居此也。世友曰。諸
賢於法無疑。代佛施化。方集大義欲製
正論。我雖不敏粗達微言。三藏玄文五明
至理。頗亦沈研得其趣矣。諸羅漢曰。言不
可以若是。汝宜屏居。疾證無學。已而會此。
時未晩也。世友曰。我顧無學其猶洟唾。
志求佛果不趨小徑。擲此縷丸未墜于
地。必當證得無學聖果。時諸羅漢重訶之曰。
増上慢人斯之謂也。無學果者。諸佛所讃。宜
可速證。以決衆疑。於是世友即擲縷丸空
中。諸天接縷丸而請曰。方證佛果次補慈
氏。三界特尊四生攸頼。如何於此欲證小
果。時諸羅漢見是事已。謝咎推徳請爲上
座。凡有疑議咸取決焉。是五百賢聖。先造
十萬頌鄔波第鑠論舊曰優波提
舍論訛
。釋素呾纜藏
舊曰修多羅
藏訛*也
次造十萬頌毘柰耶毘婆沙論。釋
毘奈耶藏。舊曰毘那耶
藏訛*也
。後造十萬頌阿毘達磨
毘婆沙論釋阿毘達磨藏。或曰阿毘
曇藏略也
凡三十
萬頌。九百六十萬言。備釋三藏懸諸千古。
莫不窮其枝葉究其淺深。大義重明微言
再顯 廣宣流布後進頼焉。迦膩色迦王。遂
以赤銅爲鍱。鏤寫論文。石函緘封。建窣堵
波藏於其中。命藥叉神周衞其國。不令
異學持此論出。欲求習學就中受業。於
是功既成畢。還軍本都。出此國西門之外
東面而跪。復以此國總施僧徒。迦膩色
迦王既死之後。訖利多種復自稱王。斥逐僧
徒毀壞佛法。覩貨邏國呬摩呾羅王唐言雪
山下
其先釋種也。以如來涅槃之後第六百年。
光有疆土嗣膺王業。樹心佛地流情法
海。聞訖利多毀滅佛法。招集國中敢勇之
士得三千人。詐爲商旅多齎寶貨。挾隱
軍器來入此國。此國之君特加賓禮。商旅
之中又更選募得五百人猛烈多謀。各
利刃倶持重寶。躬齎所奉持以獻上。時雪
山下王去其帽即其座。訖利多王驚懾無
措。遂斬其首。令群下曰。我是覩邏國雪山
下王也。怒此賤種公行虐政。故於今者誅
其有罪。凡百衆庶非爾之辜。然其國輔
宰臣遷於異域。既平此國。召集僧徒。式建
伽藍。安堵如故。復於此國西門之外。東面
而跪持施衆僧。其訖利多種。屢以僧徒覆
宗滅祀。世積其怨。嫉惡佛法。歳月既
遠。復自稱王。故今此國不甚崇信。外道天
祠特留意焉。新城東南十餘里故城北大山
陽有僧伽藍。僧徒三百餘人。其窣堵波中有
佛牙。長可寸半。其色黄白。或至齋日時放
光明。昔訖利多種之滅佛法也。僧徒解散各
利居。有一沙門遊諸印度。觀禮聖迹
*申其至誠。後聞本國平定即事歸途遇諸
群象横行草澤奔馳震吼。沙門見已昇樹以
避。是時群象相趨奔赴競吸池水浸漬樹
根互共排掘。樹遂*蹎仆。既得沙門負載而
行。至大林中有病象瘡痛而臥。引此僧手
至所苦處。乃枯竹所刺也。沙門於是拔竹
傅藥。裂其裳裹其足。別有大象持金函
與病象。象既得已轉授沙門。沙門開函
乃佛牙也。諸象圍繞僧出無由。明日齋時各
持異果以爲中饌。食已載僧出林。數百
里外方乃下之。各跪拜而去。沙門至國西
界。渡一駛河濟乎中流。船將覆沒。同舟之
人互相謂曰。今此船覆禍是沙門。必有如
來舍利。諸龍利之。船主檢驗果得佛牙。時
沙門擧佛牙俯謂龍曰。吾今寄汝不久來
取。遂不渡河迴船而去。顧河歎曰。吾無禁
術龍畜所欺。重往印度學禁龍法。三歳之
後復還本國。至河之濱方設壇場。其龍於
是捧佛牙函以授沙門。沙門持歸。於此伽
藍而修供養
伽藍南十四五里有小伽藍。中有觀自在菩
薩立像。其有斷食誓死爲期。願見菩薩
者。即從像中出妙色身
小伽藍東南三十餘里至大山。有故伽藍。形
製宏壯蕪漫良甚。今唯一隅起小重閣。僧徒
三十餘人。並學大乘法教。昔僧伽跋陀羅
唐言
衆賢
論師。於此製順正理論。伽藍左右諸
窣堵波。大阿羅漢舍利並在。野獸山猨
採華供養。歳時無替如承指命。然此山
中多諸靈迹。或石壁横分峯留馬迹。凡厥此
類其状譎詭。皆是羅漢沙彌群從遊戲。手指
麾畫乘馬往來。遺迹若斯難以詳述。佛牙
伽藍東十餘里。北山崖間有小伽藍。是
昔索建地羅大論師。於此作衆事分毘婆
沙論
小伽藍中有石窣堵波。高五十餘尺。是阿羅
漢遺身舍利也。先有羅漢形量偉大。凡所
飮食與象同等。時人譏曰。徒知飽食安識
是非。羅漢將入寂滅也。告諸人曰。吾今
不久當取無餘欲説自身所證妙法。衆人
聞之。相更譏笑。咸來集會共觀得失。時阿
羅漢告諸人曰。吾今爲汝説本因縁。此身
之前報受象身。在東印度居王内廐。是時
此國有一沙門。遠遊印度尋訪聖教諸經
典論。時王持我施與沙門。載負佛經而至
於此。是後不久尋即命終。乘其載經福力
所致遂得爲人。復鍾餘慶早服染衣。勤
求出離不遑寧居。得六神通斷三界欲。
然其所食餘習尚然。毎自節身三分食一。
雖有此説人猶未信。即昇虚空入火光
定。身出煙焔而入寂滅。餘骸墜下起窣堵
波。王城西北行二百餘里至商林伽藍。布刺
唐言
滿
論師。於此作釋毘婆沙論。城西行
百四五十里。大河北接山南至大衆部伽藍。
僧徒百餘人。昔佛地羅論師。於此作大衆
部集眞論。從此西南踰山渉險。行七百餘
里至半笯奴故
嗟國北印
度境
半笯*嗟國。周二千餘里。山川多疇壠狹。
穀稼時播花菓繁茂。多甘蔗無蒲萄。菴沒
羅菓烏跋羅茂遮等菓。家植成林珍其
味也。氣序溫暑風俗勇烈。裳服所製多衣
&T073554;布。人性質直淳信三寶。伽藍五所。並多荒
&T075882;。無大君長役屬迦濕彌羅國。城北伽藍
少有僧徒。伽藍北有石窣堵波。寔多靈異。
從此東南行四百餘里至曷邏闍補羅國
北印
度境
曷邏闍補羅國。周四千餘里。國大都城周
餘里。極險固多山阜。川原隘狹地利不豐。
土宜氣序同半笯*嗟國。風俗猛烈人性驍
勇。國無君長役屬迦濕彌羅國。伽藍十所。
僧徒寡少。天祠一所外道甚多。自濫波國
至於此土。形貌麁弊情性猥暴。語言庸鄙
禮義輕薄。非印度之正境。乃邊裔之曲俗。從
此東南下山渡水。行七百餘里至磔迦國
北印
度境
大唐西域記卷第三


大唐西域記卷第四 十五國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總持寺沙門 辯機撰 
  磔迦國至那僕底國
闍爛達羅國屈居勿
露多國
設多圖盧國波理夜呾羅國
秣莵羅國薩他泥濕伐羅國
窣祿勤那國秣底補羅國
囉吸摩補羅國瞿毘霜那國
醯掣呾羅國毘羅刪那國
劫比他國
磔迦國。周萬餘里。東據毘播奢河。西臨信
度河。國大都城周二十餘里。宜粳稻多宿
麥。出金銀鍮石銅鐵。時候暑熱土多風飆。
風俗暴惡言辭鄙褻。衣服鮮白所謂憍奢
耶衣朝霞衣等。少信佛法多事天神。伽
藍十所。天祠數百。此國已往多有福舍以
贍貧匱。或施藥或施食。口腹之資行旅無

大城西南十四五里至奢羯羅故城。垣堵雖
壞基趾尚固。周二十餘里。其中更築小城。周
六七里。居人富饒。即此國之故都也。數百
年前有王號摩*醯邏矩羅唐言
大族
都治此城王諸印度。有才智性勇烈。隣
境諸國莫不臣伏。機務餘閑欲習佛法。令
於僧中推一俊徳。時諸僧徒莫敢應命。
少欲無爲不求聞達。博學高明有懼威嚴。
是時王家舊僮染衣已久。辭論清雅言談贍
敏。衆共推擧而以應命。王曰。我敬佛法遠
訪名僧。衆推此隸與我談論。常謂僧中賢
明肩比。以今知之夫何敬哉。於是宣令五
印度國。繼是佛法並皆毀滅。僧徒斥逐無
復孑
摩掲陀國*婆羅阿迭多王
幼日
崇敬佛法
愛育黎元。以大族王淫刑虐政。自守疆場
恭職貢。時大族王治兵將討。幼日王
知其聲問告諸臣曰。今聞寇至不忍鬪
其兵也。幸諸僚庶赦而不罪。賜此微軀
潜行草澤。言畢出宮依縁山野。國中感恩
慕從者數萬餘人。棲竄海島。大族王以兵
付弟浮海往伐。幼日王守其阨險輕騎誘
戰。金鼓一震奇兵四起。生擒大族反接引
現。大族王自愧失道。以衣蒙面。幼日王踞
師子床群官周衞。乃命侍臣告大族曰。汝
露其面吾欲有辭。大族對曰。臣主易位
怨敵相視。既非交好何用面談。再三告示終
不從命。於是宣令數其罪曰。三寶福田
四生攸頼。苟任犲狼傾毀勝業。福不祐汝
見擒於我。罪無可赦宜從刑辟。時幼日王
母。博聞強識善達占相。聞殺大族也。疾告
幼日王曰。我甞聞大族奇姿多智欲一見
之。幼日王命引大族至母宮中。幼日母曰。
嗚呼大族。幸勿恥也。世間無常榮辱更事。
吾猶汝母汝若吾子。宜去蒙衣一言面對。
大族曰。昔爲敵國之君。今爲俘囚之虜。隳
廢王業亡滅宗祀。上愧先靈下慚黎庶。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878 879 880 881 882 883 884 885 886 887 888 889 890 891 892 89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