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傳法正宗記 (No. 2078_ 契蒿編 ) in Vol. 51

[First] []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727 728 729 73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2078

傳法正宗記
上皇帝書
十二月日。杭州靈隱永安蘭若傳法沙門賜
紫臣僧契嵩。謹昧死上書。皇帝陛下。臣聞。事
天者必因於山。事地者必因於澤。然其所因
高深。則其所事者易至也。若陛下之崇高深
明。則與夫山澤相萬矣。適人有從事其道者。
舍陛下而不即求之。雖其渠渠終身絶世。烏
能得其志耶。抑又聞佛經曰。我法悉已付囑
乎國王大臣者。此正謂佛教損益弛張。在陛
下之明聖矣。如此則佛之徒。以其法欲有所
云爲。豈宜不頼陛下而自棄于草莽乎。臣忝
佛之徒。實欲扶持其法。今者起巖穴。不遠千
里。抱其書而趨闕下。願幸陛下。大賜以成就
其志也。臣嘗謂。能仁氏之垂教。必以禪爲其
宗。而佛爲其祖。祖者乃其教之大範。宗者
乃其教之大統。大統不明。則天下學佛者。不
得一其所詣。大範不正。則不得質其所證。夫
古今三學輩。競以其所學相勝者。蓋宗不明
祖不正。而爲其患矣。然非其祖宗素不明不
正也。特後世爲書者之誤傳耳。又後世之學
佛者。不能盡考經論而校正之。乃有束教者
不信佛之微旨在乎言外。語禪者不諒佛之
能詮遺乎教内始草書。即云佛之所詮概見乎教内。
及寫奏時廼改曰。佛之能詮遺乎教
内。意謂。佛之善巧詮發此法之語。存乎教部之内。
爲學徒以始草者傳出遂與奏本有異然此二説其義皆
可用。他本或云。所詮概
見乎教内者。蓋兩出之也
雖一圓顱方服之屬。
而紛然自相是非。如此者古今何嘗稍息臣
不自知量。平生竊欲推一其宗祖與天下學
佛輩息諍釋疑。使百世而知其學有所統也。
山中嘗力探大藏。或經或傳。校驗其所謂禪
宗者。推正其所謂佛祖者。其所見之書果謬。
雖古書必斥之。其所見之書果詳。雖古書必
取之。又其所出佛祖年世事迹之差訛者。若
傳燈録之類。皆以衆家傳記與累代長暦。校
之修之。編成其書。垂十餘萬言。命曰傳法正
宗記。其排布状畫佛祖相承之像。則曰傳法
正宗定祖圖。其推會祖宗之本末者。則曰傳
法正宗論。總十有二卷。又以呉縑繪畫。其所
謂定祖圖者一面。在臣愚淺。自謂吾佛垂教
僅二千年。其教被中國殆乎千歳。禪宗傳于
諸夏。僅五百年。而乃宗乃祖其事迹本末。於
此稍詳。可傳以補先聖教法萬分之一耳適
當陛下。以至道慈徳治天下。天地萬物和平
安裕。而佛老之教。得以毘賛大化。陛下又
垂神禪悦彌入其道妙。雖古之帝王百代未
有如陛下窮理盡性之如此也。是亦佛氏之
徒。際會遭遇陛下萬世之一時也。臣所以拳
拳懇懇不避其僭越冒犯之誅。輒以其書與
偕上進。欲幸陛下垂于大藏與經律
傳。臣螻蟻之生已及遲暮。於世固無所待。
其區區但欲教法不微不昧而流播無窮。人
得資之而務道爲善。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也。非敢僥倖。欲忝陛下雨露之渥澤耳。其所
證據明文。皆出乎大經大論。最詳於所謂傳
法正宗論與其定祖圖者。儻陛下。天地垂察。
使其得與大賜。願如景徳傳燈録玉英集例。
詔降傳法院。編録入藏。即臣死生之大幸耳。
抑亦天下教門之大幸也。如陛下睿斷。允臣
所請。乞以其書十有二卷者。特降中書。施行
其傳法正宗記與其定祖圖。兼臣舊著輔教
編印本者一部三册。其書亦推會二教聖人
之道。同乎善世利人矣。謹隨書上進。干
冕旒。臣不任激切屏營之至。誠惶誠恐謹

知開封府王侍讀所奏箚子
臣今有杭州靈隱寺僧契嵩。經臣陳状。稱禪
門傳法祖宗未甚分明。教門淺學各執傳記。
古今多有諍競。因討論大藏經論。備得禪門
祖宗所出本末。因刪繁撮要。撰成傳法正宗
記一十二卷。并畫祖圖一面。以正傳記謬誤。
兼舊著輔教編印本一部三册。上陛下書一
封。並不干求恩澤。乞臣繳進。臣於釋教粗曾
留心。觀其筆削著述。固非臆説。頗亦精微。
陛下萬機之暇深得法樂。願賜聖覽。如有可
採。乞降付中書看詳。特與編入大藏目録。取
進止
中書箚子許收入大藏
權知開封府王素奏。杭州靈隱寺僧契嵩。撰
成傳法正宗記并畫圖。乞編入大藏目録。取
進止
  輔教編三册此是中書重批者。蓋降箚子後數日。
又奉聖旨。更與輔教總入藏批此
  右奉聖旨。正宗記一十二卷。宜令傳法
院於藏經内收。附箚付傳法院。準此
  嘉祐七年三月十七日宰相
押字
中書箚子不許辭讓師號
杭州靈隱永安蘭若賜紫沙門契嵩状。今月
二十二日。伏蒙。頒賜明教大師號勅牒一道。
伏念。契嵩比以本教宗祖不明法道衰微。不
自度量。輒著傳法正宗記輔教編等上進。乞
賜編入大藏。惟欲扶持其教法。今沐聖朝。特
有此旌賜。不唯非其素望。亦乃道徳虚薄。實
不勝任。不敢當受其黄牒一道。隨状繳納申
聞事
  右箚付左街僧録司告示不許更辭讓準

  嘉祐七年四月五日宰相
押字
  契嵩嘉祐之辛丑歳十二月六日。以此正
宗記輔教編進。明年三月十七日。先皇帝
賜入大藏。使與經律偕傳。蓋留于政府。七
十一日。丞相諸鉅公。躬屈詳閲。佛教光賁。
雖振古未有如此者也。契嵩佛子輩。豈不
榮且幸。宜何以報其大賜。還呉之三年。呉
郡人有曰曹仲言弟玘仲彛者。樂聞其勝
事。乃募工于其州之萬壽禪院。施財鏤板。
仰賛國家之鴻休也。傳法覺初守堅知一
詳僧善慧。宗遇較。治平改元甲辰。四月十
一日題
廣右藤之釋契嵩。字仲靈。少習儒業。遊方入
呉。著書于錢塘之西湖。嘉祐間。以所業傳法
正宗記定祖圖輔教編詣闕。以文贄見韓魏
王歐陽文忠公王冀公。當時群巨公。極可許
之。復表進仁宗皇帝御覽。至爲道不爲名爲
法不爲身之句。嘉歎留禁中久之。有旨宣賜
入大藏建炎間兵火散失。逮紹興庚辰秋。福
州太平寺正言長老。因遊東山龍首澗。得
正宗記十二卷。仍以輔教編三册増之。重新
校勘。謂開元解空明禪師曰。吾家之嵩輔教。
慧操修。冬夏唯一衲。常坐不臥。日止一
食。夜頂戴觀音像行道。誦菩薩號十萬聲以
爲常。宋之高僧。北斗以南一人而已。雖殫竹
帛不可紀其道行。於是率諸禪同力。刊板于
福州開元寺大藏流傳利益無窮。住壽山廣
應禪寺嗣祖佛燈大師法珊跋。教忠崇報禪
寺住持嗣祖比丘道印校
嵩明教之在釋氏扶持正宗排斥異説。辭而
闢之咸有援據。所謂障百川而東之。迴狂瀾
於既倒者也。諸老出力。共廣此書。皆湜籍
輩用心也。隨喜之縁有大於此者乎。隆興甲
申十一月既望。左奉議郎前提擧福建路市
舶。晋安林之奇書



傳法正宗記卷第一
  宋藤州東山沙門釋契嵩編修
始祖釋迦如來表
天地更始。而閻浮洲方有王者興曰大人。大
人者沒。後王因之繼作而不已。古今殆不可
勝數。然其聖神而有異徳者。謂之轉輪王。徳
不至者。謂之粟散王。既徳有大小。而其所
治亦從之降殺。自四天下減之至于三二。至
于一天下。至于列國。其所謂王者。雖更萬億
之世。而釋氏一姓相襲不絶。益後世有王者
曰大善生。大善生出懿師摩。懿師摩出憂
羅陀。憂羅陀出瞿羅。瞿羅出尼浮羅。尼
浮羅出師子頬。師子頬出淨飯亦曰浮飯然此七
世皆王。獨懿師摩淨飯號爲聖王。如來即
出於淨飯聖王者也。生於中天竺國。釋迦其
姓也。牟尼尊稱也。始如來以往世會然燈佛。
於蓮華大城。因布髮席其所履。以至敬然燈。
遂受之記曰。汝後成佛如我。其號釋迦牟尼。
後之更劫無數聖人。皆積修勝徳。逮迦葉佛
世。迺以菩薩成道。上生於覩史陀天。應其補
處。號護明大士。説法天上。以度天衆。及其應
運適至。迺會天人。議所下生。衆未有所定。大
士乃自以迦毘羅國處閻浮提之中。白淨飯
王者。其家世世帝王。聖徳之至眞轉輪族。宜
因之以生。於見示天衰相。將欲下化。然天衆
皆泣。願更留之。大士乃爲説往生成佛之意。
以釋其攀縁。大士即捐天壽。示乘白象從日
中降神于其母右脇。淨飯之后摩耶氏。是
夕遽白王曰。令我潔身請奉八關齋法。王
從之。尋夢。大士以所乘入其右脇而止諸天
慕爲其屬。同時生於人間者無限。其始在孕。
則母體大寧。自得禪樂。及其將生。摩耶乃
意往園苑。如宮監者即嚴寶輦。王復廣詔侍
衞以從之。至園之無憂樹下。其花方妍。后
欲取之擧手。而聖子乃自其右脇而誕。神龍
即澍水以澡之。地發金蓮以承之。聖子乃四
方各蹈七歩。以手上下指之曰。四維上下唯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727 728 729 73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