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宋高僧傳 (No. 2061_ 賛寧等撰 ) in Vol. 50

[First] [Prev+100] [Prev] 832 833 834 835 836 837 838 839 840 841 842 843 844 845 846 84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尺餘。是塔頗多靈異。人或將酒肉乘醉詣
聖佛前。立見災禍矣。忠於天寶中於寺愈
加精苦。無何塔爲霆震拔其塔心柱出
外。忽有小木承代之意。衆咸怪之。罔測厥
由。忠乃叩搕於聖彌勒像。告訴天龍合加
畏重。何輒震撃奪塔心柱邪。是知庶女叫而
雷撃景公臺。誠有所感。一日迅雷烈風。還
同前震。覆覩之乃龍神送舊柱安置如故。
當其易柱陰雲四合。有四神人以身扶翼。
立與塔齊。忠之感物也若此。會昌坼寺之
前。舍利七粒出相輪上。白光滿空向西飛
去蜀。皆所自覩。將倒之時。赤光見于半天
焉。又此寺有大棗樹。將毀寺之年其樹枯
瘁。及大中再置其棗重樂也。忠後終
系曰。教法興替得非數乎。數算已定晷刻弗
移。如其會昌之前舍利預飛棗樹先瘁。是
知。當替數之彊。興數必弱。興不勝其替矣
大中之興。替不勝其興矣。若不爲四相之
遷。非繋興替之數也。教法是有爲之法。詎
免遷流者乎。吁
*宋高僧傳*卷第十九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
 *宋左街天壽寺通慧 大師
賜紫沙門賛寧等奉 勅撰 
  感通篇第六之三正傳二十二人
附見四人
唐資州山北蘭若處寂傳
釋處寂。俗姓周氏。蜀人也。師事寶修禪師。
服勤寡慾與物無競。雅通玄奧。居山北行
杜多行。天后聞焉。詔入内賜摩納僧伽梨。
辭乞歸山。渉四十年足不到聚落。坐一胡
床宴默不寐。常有虎蹲伏座下。如家畜類。
資民所重。學其道者臻萃。由是頗形奇異。
如無相大師自新羅國將來謁詵禪師。寂
預誡衆曰。外來之賓明日當見矣。宜灑掃
以待之。明日果有海東賓至也。開元初新
除太守王曄。本黄冠也。景雲中曾立少功
刺于是郡。終於釋子苞藏禍心。上任處
分令境内應是。沙門追集。唯寂久不下山。
或勸寂往參免爲厲階。寂謂弟子曰。汝雖
出家猶未識業。吾之未死王曄其如吾何。
迨乎王公上官三日。緇徒畢至。或曰。唯處寂
蔑視藩侯弗來致賀。曄微怒也。屈諸僧升
聽坐已。將啓怒端問寂違拒之由。慍色悖
興。僧皆股慄。曄俄然仆地。左右扶掖歸宅。
至廳事後屏樹如被掴頬之聲。禺中氣絶。
自此人謂爲妄欲加諸道人一至於此。寂
以開元二十二年正月示滅。享年八十七。資
中至今崇仰焉
代州五臺山華嚴寺無著傳
釋無著。永嘉人也。識度寛明秉操貞礭。留神
大道約志遊方。抵于京師雲華寺。就澄觀
法師研習華嚴之教。凡諸經論志極旁通。然
於華藏海終誓遨遊。以大暦二年入五臺
山。肆欲觀聖人之境界。五月到華嚴寺挂
錫。始於堂中啜茶見老僧寢陋據北床。問
曰。子從南方來還齎數珠。請看。著乃躬度
之。迴視之間失僧之所。于時神情&T014123;恍疑
喜交生。曰昔僧明入此覩石臼木杵。後得
入聖寺獲見聖賢。我願止此其爲快乎。
次由般若經樓見吉祥鳥。羽毛蒨絢雙飛
于頂上。望東北鼓翼而去。明日有白光兩
穗入戸悠颺。少頃而滅。同房僧法等見而驚
怪。言曰。此何祥也。願期再現斷衆生疑。尋
覩光如前。因往金剛窟望中致禮。方坐假
寐。聞叱牛三聲云飮水。一翁古貌壞形服
麁短褐曳麻屨。巾裹甚異。著乃迎執其手
問從何來。翁曰。山外求糧。用來居在何地。
云求糧用在臺山。翻質著云。師何戻止。答
曰。聞此有金剛窟。故來隨喜。翁曰。師困耶。
答曰否。曰既不困憊何輒睡乎。著曰。凡夫
昏沈胡可怪哉。曰師若昏沈可去啜煮荈
乎。翁指東北。見精舍相距數歩餘。翁牽牛
前行。著躡躅而隨。至寺門。喚均提三聲。童
子譍唯開闔。年可十四五。垂髮齊眉衣褐
襦。牽牛入寺。見其地盡是瑠璃。堂舍廊廡
皆耀金色。其間華靡非人間之制度。翁踞
白牙床。指錦墩揖著坐。童子捧二甌茶。對
飮畢&T016254;玳瑁器滿中酥酪。各賦一匙。著咽
之如有所證。神府明豁悟宿事焉。翁曰。師
出家來何營何慮乎。答曰。有修無證。大小
二乘染指而已。曰未知初出家時求何心。著
云。求大乘菩提心。曰師以初心修即得。又
問。齒臘幾何。三十一矣。翁云。師之純淑年三
十八則其福根荄植此地而榮茂歟。且徐
徐下山。好尋道路勿傷厥足。吾年老朽從
山外來困極。欲偃息也。著請寓一宵可乎。
曰不可。縁師有兩伴相隨。今夜不見師
歸。憂愁曷已。此乃師有執情在。著曰。瞿曇
弟子有何執處。雖然有伴不顧戀他。又問。
持三衣否。曰受戒已來持之。曰此是封執
處。著曰。亦有聖教在。若許住宿心念捨
之。脱有強縁佛故聽許。曰若依小乘無難
不得捨衣。宜從急護。翁拂襟投袂而作。著
亦趨行。翁曰。聽吾宣偈一念淨心是菩提。
勝造恒沙七寶塔。寶塔究盡碎爲塵。一念淨
心成正覺。著俯聽凝神。謝曰。蒙宣密偈若
飮醍醐。容入智門敢忘指決。丈人可謂知
言。銘刻心府。翁喚均提可送師去。臨行
拊背曰。好去。著再折腰。與童子駢肩齊歩
至金剛窟前問童子。此何伽藍不懸題額。
童子指金剛窟。反問著云。伊何窟乎。曰先
代相傳名金剛窟。童子曰。金剛下有何字。
著惟忖少選曰。金剛下有般若。童子唍爾。
適入者般若寺也。著携童子手揖顧而別。童
子瞠目視著如欲吐辭。著曰。送我可以言
代縞帶與玉玦乎。童子遂宣偈㖟云。面上
無瞋供養具。口裏無瞋吐妙香。心裏無瞋
是珍寶。無染無垢是眞常。偈終恍惚之間童
子及聖寺倶滅。唯見山林土石。悢悢盈懷
歔欷不已。歎曰。緒言餘論若笙鏞之末響。
猶在乎耳。諦觀山翁立處。有白雲冉冉湧
起。去地尋常許。變成五色雲霓。上有大聖
乘師子。而諸菩薩圍遶。食頃東方白雲一段
漸遮菩薩面。群像與雲偕滅。著倏見汾州
菩提寺主僧修政等六人。相將還至窟前作
禮。忽聞山石振吼聲如霹靂。諸僧奔走。良
久寂無所覩。著遂陳遭遇。六人悔責不見
聖容。咫尺綿邈知罪障之屏翳歟。著遂隱
此山而終。元和中門人文一追述焉
唐眞定府普化傳
釋普化。不知何許人也。秉性殊常且多眞
率。作爲簡放言語不拘。躬事盤山積禪師。
密密指教深入堂奧。誡令保任。而發狂悖。
甞與臨濟玄公相見。乃對之以之驢鳴。旁
侍無不哂笑。直時歌舞或即悲號。人或接
之。千變萬態略無恒度。一日。&T016254;挾棺木。巡
街徇戸告辭云。普化明日死去。時視之知
不可訾。趙人相率隨送出城東門。而揚言
曰。今日葬不合青烏。經二日出南門。人亦
隨送。又曰。明日方吉如是西門北門出而還
返。人煩意怠。一旦坐于郊野如入禪定焉。
禪宗有著述者。以其發言先覺。排普化爲
散聖科目中。言非正員也矣
唐漢州棲賢寺大川傳法烱
釋大川。不知何許人也。沈默自居節操彌
厲。戒無竁穴言不浪施。於漢州棲賢寺行
四聖種法。克苦既増。川也其樂也泄泄。綿竹
之人無夙少率皆宗奉。及乎終也臥于寺
外白衣具床榻相率舁歸寺中。務營喪禮。
方當屍擧無何雙鹿引前若騶導焉。始履
門閾。寺額奮然隕地。遠近驚歎。又此山靈異
不容麁鄙。有僧深藏者。不謹愿。多所違
犯。神人擲于山下可七里許。唯傷足指。從
此無不悛革守戒者。大暦初北山變成黄
金色。上有樓閣菩薩行道。斯須之間萬形千
状。川素居此寺與地倶靈。留影供養如事
靈祠焉。次閩城法烱者。未詳何許人也。行
頭陀法克苦克勤。激勸閩人辭氣剛直。聞
海壇練門江内有巨鐘。相傳云。昔有人往廣
州慕鑄信鼓。巨艦至此忽値風濤沈溺。毎
月望日其潮大至。水退其蒲牢乃出。可容一
人。從中穿過約其周圍徑一丈餘。大暦中
烱欲出此鐘。先於開元寺設大會齋。誦呪
令一小僧詣龍宮乞鐘。於人世撃扣以警
晨昏。小僧見海神曰。我惜以鎭海。別與小
珠三顆爲信。當爾時小僧有如夢覺。珠在
手焉
唐西域難陀傳
釋難陀者。華言喜也。未詳種姓何國人乎。
其爲人也詭異不倫恭慢無定。當建中年
中。無何至于岷蜀。時張魏公延賞之任成
都喜自言。我得如幻三昧。甞入水不濡投
火無灼。能變金石化現無窮。初入蜀與
三少尼倶行。或大醉狂歌。或聚衆説法。戍
將深惡之。亟令擒捉。喜被捉隨至。乃曰。貧
道寄迹僧門別有藥術。因指三尼曰。此皆
妙於歌舞。戍將乃重之。遂留連爲置酒肉。
夜宴與之飮唱。乃假襦袴巾櫛。三尼各施
粉黛並皆列坐。含睇調笑逸態絶世。飮欲
半酣。喜謂尼曰。可爲押衙&T050460;舞乎。因徐進
對舞曳練迴雪。迅起摩趺伎又絶倫。良久
曲終而舞不已。喜乃咄曰。婦女風邪。喜忽起
取戍將刀。衆謂酒狂。坐者悉皆驚走。遂斫三
尼頭。皆踣於地。血及數丈。戍將大驚。呼左
右縛喜。喜笑曰。無草草也。徐擧三尼乃
笻竹杖也。血乃向來所飮之酒耳。喜乃却
坐飮宴。別使人斷其頭釘兩耳柱上。皆無
血汚。身即坐於席上。酒巡到即瀉入斷處。
面色亦赤。而口能歌舞手復撃掌應節。及宴
散其身自起就柱取頭安之。輒無瘢痕。時
時言人吉凶事。多是謎語。過後方悟。成都有
人供養數日。喜忽不欲住。乃閉關留之。喜
即入壁縫中。及牽之漸入唯餘袈裟角。逡
巡不見。來日見壁畫僧影。其状如日色。隔
日漸落。經七日空有墨迹。至八日墨迹已
滅。有人早見喜已在彭州界。後終不知所

系曰。難陀之状迹爲邪正。邪而自言得如
幻三昧。與無厭足王同。此三昧者即諸佛之
大定也。唯如幻見如幻。不可以言論分境
界矣。四神通有如幻通。能轉變外事。故難
陀警覺庸蜀之人多尚鬼道神仙。非此三
昧不足以化難化之俗也
壽州紫金山玄宗傳
釋玄宗。姓呉氏。永嘉人也。少時出塵氣度寛
裕於本部永定山寶壽院。依常靜爲師照。
得戒已還諸方遊學。抵江陵詞朗禪師門。若
眞金之就冶焉。決了疑貳。復振錫他行見
紫金山悦可自心。留行禪觀。此山先多虎
暴。或噬行商。或傷樵子。避苛政者哭婦
堪哀。從宗卜居哮㘚絶迹。自邇入山者
無憚矣。一日禪徒擁集。見一老父趨及座
前。拜跪勤恪。宗問。子何人耶答云。我本虎
也。在此山中食啖衆生。因大師化此冥迴
我心得脱業軀。已生天道故來報謝。折旋
之頃了無所見。以大暦二年囑別門徒溘
然化矣。春秋八十六。二月入塔。立碑存焉」
唐袁州陽岐山廣敷傳
釋廣敷。俗姓鄭。南燕人也。少依京望大徳思
浩下承乎法訓。登戒畢遊嵩少兩京。遇神
會禪師大明玄旨。至宜春陽岐山挂錫。是
中峯巒積翠洞穴渉幽。芝菌之苗參于草
奔。敷終日瞑目木食度辰。時有峨冠羽帔
馭鶴驂鸞者。始則乍往倏來。後則登庵造
膝。其仙客所到。必輕雲薄霧隨歩而至。擁
從者天丁力士令遠去。對晤談論移晷。其後
道化既成。於貞元元年三月四日入滅。春秋
九十一云
系曰。神仙道異談論豈同乎。通曰。昔小有眞
人能談空理。方諸山神仙建浮圖者信崇
佛道止不削染。號在家菩薩。又雪山諸仙
善五明論求度者。同也。然其相似道必須
甄簡。若西域二十諦中五唯量五大與釋
氏法名同所計天殊。良難區別哉
唐鄧州烏牙山圓震傳
釋圓震。姓陳。中山人也。少警悟而尚學。入
庠序研究五經。倏遇雲遊沙門寓宵。其父
爲州衙吏。酷有道心。留是僧供施。震禮奉
其僧。聽其談道頗覺入神。捨儒典披釋
經。頓辭所愛往白磁山。禮智幽爲師受
教。後遇荷澤禪師得法。隱南陽烏牙山。先
是山中多巨蛇。澤穴有毒龍。郷人患之。
及震居此二物潜蹤。曾有一人形服且異。
致拜乃曰。我在此已二百歳。今感無心之
化絶慮之修。吾曹冥感超昇。可非師之力
歟。貞元六年終。享齡八十六。弟子奉全身
入塔焉
唐池州九華山化城寺地藏傳
釋地藏。姓金氏。新羅國王之支屬也。慈心而
貌惡。頴悟天然。七尺成軀。頂聳奇骨。特高
才力可敵十夫。甞自誨曰。六籍寰中三清
術内。唯第一義與方寸合。于時落髮渉海
捨舟而徒。振錫觀方。邂逅至池陽。覩九子
山焉。心甚樂之。乃逕造其峯得谷中之地。
面陽而寛平。其土黒壤其泉滑甘。巖棲&T031279;
趣爾度日。藏甞爲毒螫端坐無念。俄有美
婦人作禮饋藥云。小兒無知願出泉以補
過。言訖不見。視坐左右間潗&T023558;然。時謂
爲九子山神爲湧泉資用也。其山天寶中李
白遊此。號爲九華焉。俗傳山神婦女也。其
峯多冒雲霧罕曾露頂歟。藏素願持四大
部經。遂下山至南陵。有信士爲繕寫。得以
歸山。至徳年初有諸葛節。率村父自麓登
高。深極無人。雲日鮮明。居唯藏孤。然閉目
石室。其房有折足鼎。鼎中白土和少米烹
而食之。郡老驚歎曰。和尚如斯苦行。我曹
山下列居之咎耳。相與同構禪宇。不累載
而成大伽藍。建中初張公嚴典是邦。仰藏
之高風因移舊額。奏置寺焉。本國聞之率
以渡海相尋。其徒且多無以資歳。藏乃發
石得土。其色青白不磣如麺。而供衆食。其
衆請法以資神。不以食而養命。南方號爲
枯槁衆。莫不宗仰。龍潭之側有白墡硎。取
之無盡。以貞元十九年夏。忽召衆告別。罔
知攸往。但聞山嗚石隕扣鐘嘶嗄。如趺而
滅。春秋九十九。其屍坐於函中。洎三稔開
將入塔。顏貌如生。擧舁之動骨節。若撼
金鎖焉。乃立小浮圖于南臺。是藏宴坐之地
也。時徴士右拾遺費冠卿序事存焉。大中中
僧應物亦紀其徳哉
唐婺州金華山神暄傳
釋神暄俗姓留建陽人也。幼而沈靜非問不
言。客遊婺女入開元寺。志願出家焉。無
何本郡太守入寺訪其師。見暄神彩朗練。
太守善相人也。顧之數四。且曰。是子眞出
塵之器。異日承受深法千衆圍遶。必超上
果非凡氣也。乃誦七佛倶胝神呪昏曉不
絶。納戒畢於金華山北洞百家巖有石穴
暄居中止息。不構庵室作露地頭陀。復無
床榻。然有神人吐紫色雲氣。而高覆之。遐
望冉冉猶獨柱觀焉。其神人時來問道。拱
手白暄曰。赤松洞之東峯有林泉卓異。師
可居之否。暄隨請往住數年。越多徴瑞。貞
元二年遇志賢禪師問暄。如此持誦魔事
必生。欲滅魔怨須識身本。身本既眞無魔
無佛。豁然開悟理事倶成。神呪功倍。元和八
年范&MT00145;中丞知仰遣使齎乳香氈罽器
施暄。並迴施現前大衆。次中書舍人王仲。
請於大雲寺爲衆受菩薩戒。十二載平昌
孟簡尚書。自會稽甄請不赴。八月俄迴舊
山人莫詳測。倏云示滅。春秋七十六。弟子
建塔焉。一云。暄在金華山北多寒少陽。神
人問曰。師須何物。曰吾在山之陰苦於凛
冽神曰。小事耳。至夜聞暄闐之聲。明旦見
一小峯移矣
唐澧州開元寺道行傳
釋道行。姓楊。桂陽人也。自生已來神府聰利
肌體氷雪如也。年甫十二心誓慕道。於南岳
般若道場受學。於鐘陵求訣。自默證法
號自在三昧。由此布納蒲鞵用資殘息而
已。就澧陽西南伐木爲室。方丈而居。虎豹
多伏於床榻之間。後有齎材殖爲營堂
宇。曾未浹旬一皆周具。視之寂無人焉。始
知鬼神捨材輸力也。太守苦召居州治開
元寺。未久元和十五年終。年六十九。焚舍
利建塔焉
唐徐州安豐山懷空傳
釋懷空。姓梁氏閬州人也。幼適本州耆闍山
廣福院削染。得戒之後遊方慕學。於大寂
禪法洗然明暢。後至彭城安豐山挂錫。宴
默不數載間成大伽藍。甞有一僧乘空而
至。遶垣牆不息。或躡蓮華或時履地。人
或瞻覩。數日之後禮辭空。且曰。我三五稔
却來依附。言訖不見。空以興元元年滅度。
春秋八十八。長慶元年二月方遷入塔云
唐洛京慧林寺圓觀傳
釋圓觀。不知何許人也。居于洛宅。率性疎
簡或勤梵學。而好治生獲田園之利。時謂
之空門猗頓也。此外施爲絶異。且通音律。
大暦末與李源爲忘形之友源父憕居守。
天寶末陷於賊中。遂將家業捨入洛城北
慧林寺。即憕之別墅也。以爲公用無盡財也。
但日給一器。隨僧衆飮食而已。如此三年。
源好服食。忽約觀遊蜀青城峨眉等山洞
求藥。觀欲遊長安由斜谷路。李欲自荊
入峽。爭此二途。半年未決。李曰。吾已不
事王侯。行不願歴兩京道矣。觀曰。行無
固必請從子命。遂自荊上峽行次南浦。泊
舟見數婦女絛達錦璫負罌而汲。觀俛首
而泣曰。某不欲經此者恐見此婦人也。李
曰。自上峽來此徒不少。奚獨泣爲觀曰。其
孕婦王氏者是某託身之所也。已逾三載尚
未解㝃。唯以吾未來故。今既見矣。命有所
歸。釋氏所謂循環者也。請君用符呪遣其
速生。且少留行舟葬吾山谷。其家浴兒時
亦望君訪臨。若相顧一笑。是識認君也。後
十二。年當中秋月夜。專於錢塘天竺寺外。
乃是與君相見之期也。李追悔此之一行
致觀到此。哀慟殆絶。召孕婦告以其事。婦
人喜躍還。頃之親族畢集。以枯魚濁酒饋
于水濱。李往授符水。觀具其沐浴新其衣
裝。觀其死矣孕婦生焉。李三日往看新兒。襁
抱就明果致一笑。李泣具告王氏。王氏厚
葬觀。明日李迴棹歸慧林寺。詢問弟子方
知已理命矣李常念杭州之約。至期到天
竺山寺。其夜桂魄皎然。忽聞葛洪井畔有牧
童歌竹枝者。乘牛扣角。雙髻短衣。徐至寺
前。乃觀也。李趨拜曰。觀公健否。曰李公眞信
士。我與君殊途。愼勿相近。君俗縁未盡但
且勤修。不墮即遂相見。李無由序語。望之
&T023356;然。觀又歌竹枝。&T060214;前去。詞切調高莫
知所謂。歎曰。眞得道之僧也。咫尺懸隔聖
凡路殊。諒有之乎初源忿父遇害賊庭。時
方八歳爲群賊所虜。流浪南北展轉人家。
凡六七年歸於近親。代宗聞之授河府掾。
源遂絶酒肉不婚娶。不役童僕。常依慧林
寺寓一室。隨僧齋食。先命穴其野以備終
制。時時往眠其間。至於榮辱是非一皆均
等也。時相國李公徳裕表薦之。遂授諫議大
夫。于時源已年八十餘矣。抗表不起。二年
而卒。長慶二年也
系曰。圓觀未死。先寄胎者。聞必不信何耶。
違諸聖教也。甞聞閩尼多許。族姓家婦女爲
兒。云便來也。及終有以朱題髀。當日有
家生子。身有赤文便來二字焉。此類亦多。
莊子所謂曲士不可與語道者。束於教也。
其或竺乾異計有教未來。佛或別會曾談。
見有我宗自許。若然者未可定執已行之
教矣。其如觀也果證高深。同智論中多種
不思議也。心思言議千里難追矣
江州廬山五老峯法藏傳
釋法藏。俗姓周氏。南康人也。穉齡爽俊始研
尋史籍。而於醫方明得其工巧。同支法存
之妙用焉。有門僧臥疾。幾云不救。藏切
脈處方。信宿平復。其僧多接談玄。自爾萌
出塵之意。年已長矣。懇辭親投本郡平田山
寶積院從願師下。受教納戒。後遊謁大寂
禪師。言喩若石之投水。翛然北下廬山登
五老峯。愛其靈異獨止寒林。采橡栗掬溪
&T023311;。聊延形氣而止數年有二仙乘雲而來。
終日談論。或留宵宿。或經月不來。或繼日
而至。他人有見者旁説不同。及乎學僧臻
萃全無蹤跡。又一日告辭藏云。且歸山去
師當好住。由是道且馨香檀越共營一院。
暦中示滅。年八十二。其年三月四日入
塔云
系曰。藏隱五老峯。時二仙來終日談論者何。
通曰。昔劉向輯列仙云。若干人見于内典
歟。又裴周桐栢三眞人弟子。各半學佛法可
非來問道乎。詩中草蟲之應阜螽同也
唐洛陽香山寺鑑空傳
釋鑑空。俗姓齊。呉郡人也。少小苦貧雖勤
於學而寡記持。壯歳爲詩不多靡麗。常困
遊呉楚間。已四五年矣。干謁侯伯所潤無
幾。錢或盈貫則必病生。用罄方差。元和初
遊錢塘屬其荒儉。乃議求餐於天竺寺。至
孤山寺西餒甚不前。因臨流雪涕悲吟數
聲。俄有梵僧臨流而坐。顧空笑曰。法師秀
才旅遊滋味足未。空曰。旅遊滋味則已足矣。
法師之呼一何乖謬。蓋以空未爲僧時名君
房也。梵僧曰。子不憶講法華經於同徳寺
乎。空曰。生身已四十五歳矣。盤桓呉楚間
未甞渉京口。又何洛中之説。僧曰。子應爲
飢火所燒不暇憶故事。遂探嚢出一棗。
大如拳許。曰此吾國所産。食之者。上智知
過去未來事。下智止於知前生事耳。空飢
極食棗。掬泉飮之。忽欠呻枕石而寢。頃刻
乃悟。憶講經於同徳寺如昨日焉。因増涕
泣問僧曰。震和尚安在。曰專精未至再爲
蜀僧矣。今則斷攀縁也。神上人安在。曰前
願未滿。悟法師焉在。曰豈不記香山石像
前戲發大願乎。若不證無上菩提。必願爲
赳赳貴臣。昨聞已得大將軍矣。當時雲水五
人唯吾得解脱。獨汝爲凍餒之士也。空泣
曰。某四十許年日唯一餐。三十餘年擁一褐。
浮俗之事決斷根源。何期福不完乎坐於飢
凍。僧曰。由師子座上廣説異端。使學空之
人心生疑惑。戒珠曾缺羶氣微存。聲渾響清
終不可致。質傴影曲報應宜然。空曰。爲之
奈何。僧曰。今日之事吾無計矣。他生之事
警於吾子焉。乃探鉢嚢取一鑑。背面皆瑩
徹。謂空曰。要知貴賤之分脩短之期佛法
興賛吾道盛衰。宜一鑒焉。空覽照久之。謝
曰。報應之事榮枯之理。謹知之矣。僧收鑑
入嚢。遂挈而去。行十餘歩旋失所在。空是
夕投靈隱寺出家受具足戒後周遊名山
愈高苦節。大和元年詣洛陽。於龍門天竺
寺遇河東柳珵。親説厥由向珵。珵聞空之
説事皆不常。且甚奇之。空曰。我生世七十
有七。僧臘三十二。持鉢乞食尚九年在世。吾
捨世之日佛法其衰乎。珵詰之。默然無答。
乃索&T031753;筆硯題數行於經藏北垣而去。曰
興一沙衰恒河沙。兔而罝。犬而拏。牛虎相
交與角牙。寶檀終不滅其華
系曰。食梵僧之棗而知宿命者。與茹雪山
之藥解諸國言音同也。覽鑑而知吉凶者。
與窺圖澄塗麻掌同也。食棗臨鑑豈偶然
耶。非常人之遇也。其空公題讖而答塞柳
珵之問。驗在會昌之毀教矣。時武宗。勒僧
尼反俗。計二十萬七千餘人。坼寺并蘭若
共四萬七千有奇。故云興一沙衰恒河沙。
兔在罝犬仍拏言殘害之甚。乙丑毀法丙寅
厭代。佛法喩寶檀之樹終不絶其華蘤芬
馥。故云也。苟非異人何以藏往考來之若
是乎
唐廣州羅浮山道行傳
釋道行。姓梅氏。會稽人也。父爲越州衙吏。
行弱齡知書。比成造秀。有僧分衞。行接之
談道頗精禪觀。遂求出家。至四明山保壽
院智幽所。禀訓進修。拾薪汲水。後遊南岳
聞江西大寂道化。往親附焉。思養聖胎。見
羅浮奇異。高三千丈。有七十石室七十二長
溪。仙人仙禽玉樹朱草生于上半入海中。
行居于石室默爾安禪。然或山精水怪往往
驚鳴。行視之蔑如也。有老人容貌端正衣
冠華楚。再拜稽顙云。我居此中僅二百載。
今因師住冥感匪躬。逍遙脱苦歸人趣受
樂矣。其感物多此類也。寶暦九載疾終。春
秋九十五。其年九月十八日入塔焉
唐潞州普滿傳
釋普滿者。未知何許人也。於汾晋間所爲
率意不拘僧體。或歌或哭莫喩其旨。以言
斥事往必有徴。故時人以強練萬迴待之。
或入稽胡激勸修善。至有罷弋獵者。建中
初於潞州佛舍中題詩數篇而亡去。所記
者云。此水連涇水。雙朱血滿川。青牛將赤
虎。還號太平年。題後人莫能知。至朱泚爲
涇源。叛徒推擁駕幸奉天。干時天下徴兵
關輔賊據圍逼連戰。人方解悟。此水者泚也。
涇水者涇州來兵始亂也。雙朱泚與滔也。青
牛者興元元年乙丑。乙木青也。丑牛也。其年
改元貞元。至二年丙寅。丙火赤也。寅虎也。
至是賊始平。故曰還號太平年也
唐江陵府些些傳食油
釋些些師。又名青者。蓋是不與人交狎。口
自言些些。故號之矣。徳宗朝於渚宮游。衣
服零落状極憨癡。而善歌河滿子。縱肆所
爲故無定檢。甞遇醉伍伯。伯於塗中辱
之。抑令唱歌。些便揚音掲調。詞中皆
伍伯從前陰私惡迹人所未聞事。伍伯慚
惶。旁聽之者知是聖僧。拜跪悔過焉。貞元
初多入市肆。聚群小隨逐。楚人以興笑本
矣。後不測其終。次有僧憨狂遊行無度。毎
斷中唯食麻油幾升。如見巨器盛施之則
喜。荊渚一家特召啜麻膏。是日又在湖南
齋。分身應供號食油師焉
系曰。些之聲爲商爲羽耶。通曰。傳家采録
其例有二。一則按文不音。二則口授知韻。
今得些者按文也。若楚詞聲餘則蘇箇切
也。若山東言少則寫邪切焉。此師荊楚間事
也。其二音以聽來教。些名同鳥獸之自呼

唐呉郡義師傳證智薦福
寺老僧
釋義師者。不知何許人也。状類風狂語言
倒亂。貞元初巡呉苑乞丐。事多先覺。人以
此疑之。市肆中百姓屋數間。義師輒操斧
斫劑其簷。禁之不止。其人素知其神異。禮
白之曰。弟子藉此生活無壞我屋。迴顧曰。
汝惜乎。投斧而去。其夜市火連延而燎。唯
所截簷屋數間存焉。好止廢寺中。無冬夏
常積聚壞旙蓋木佛像。悉代薪炭。又於煨
火燒炙鯉魚。而多跳躍灰坌彌漫。撫掌大
笑。不具匕筯而食。面垢不&MT05083;&MT05083;之輒陰
雨。呉人以爲占候。及將死也飮灰汁數十
斛。乃念佛而坐。士庶觀之。滿七日而死。時
盛暑色不變支不摧。百姓舁出郊外焚之。
又京兆安國寺僧。事迹不常。熟地而燒木
佛。所言人事必無虚發。此亦不測之僧也。
復次京師永壽寺釋証智。不詳生族。貞元中
於京寺多發神異。而衆罔知。或晝在張瀆
蘭若治田。夜歸寺中。其蘭若在漢陰金州。
相距京甸七百里焉。時號智禪師。此之長
足安法雲公也。皆能致遠於瞬息間。道家謂
之縮地脈而能陟遐矣。若於色塵作神變。
雖遠而近也。次薦福寺老僧。專務誦持罕
有間缺。言未兆事來如目撃。大和初相國
韋公處厚好重空門。逐月別召名徳僧食。
老僧見韋新登庸曰。大奇相公得如此好
滅度處。人皆不喩。後因奏對於文宗御前。
疾作僵仆殿階。及扶舁出殿前。氣已絶矣。
方驗老僧言死在内殿中。故云好滅度處。
即開成中也。後不知其終
唐唐州雲秀山神鑒傳
釋神鑒。姓韓氏。潯陽人也。穉歳淳靜而不
雜群童。父爲齊安掾。且歸心釋氏。甞於廨
署陳像設。命僧徒讃唄揚音。法樂倶作。鑒
則喜色盈顏。隨僧不捨求願出家。父母無
計阻之。潜投東林寺貞素律師下修學。後
講通大涅槃經義。乃南格豫章參大寂禪
師。續於懷安西北山居焉是山先是猛獸旁
午率多作害。從鑒居之虎災弭息。遠近稱
之。忽有戴平&MT05085;男子。望法座致禮勤重。
倏爾無蹤。七日後有冠裳宛異者。於方丈
前升空宣言曰。此大師者眞法寶也。開人
天眼目故來報之。其徒聞見知鑒道高。會
昌四年入滅。八月十五日藏之于塔。凡得道
之人。地神報空神。展轉至于有頂。於斯見

唐天台山國清寺清觀傳物外
釋清觀。字明中。臨海人也。姓屈氏。初誕彌手
足指間有幕蹼屬相著焉。佛經所謂網漫相
也。迨爲童孺神俊挺然。乃有出塵之志。遂
詣國清寺投元璋律師執侍瓶鉢。非父母
不沮之。若迦樓羅鳥啄幾萬重圍矣。年十
八納形倶法。良由善根深植悟解天然。台
嶺教文洞明三觀。兼得深定神異通感皆
莫我知少覽百家彌通三教。仍善屬文長
於詩筆。凡其邦伯輶軒皆響風造謁。觀則持
重若嚴君焉。見則畏伏。秖就几杖以待貴
士。或施財寶皆迴入常住。罄無私畜。或曰。
貴人所施皆充別施。何不己用耶。對曰。恨
未能捨頭目。況世財乎。大中初天下寺刹
中興。觀入京請大鐘歸寺鳴撃。并重懸勅
額。則集賢院學士柳公權書題也。柳復有詩
序送其東歸。復請藏經歸寺。大中癸酉江
表荐饑殍踣相望。觀遂併糧食施之。又山
僧物外度荒。自入室禪定。謂弟子曰。汝如
不死至禾黍熟時。當以磬引我出。果如其
言。明歳方從定起矣。一旦溪南人命觀齋
食。可去寺二十里餘。其夜溪&T023311;泛溢無人
可渡。謂觀不來。頃刻而至且無淹濕。作用
可知也。人皆異之。遠近瞻禮日別盈滿。喧
擾可厭。乃逃往翠屏山蘭若獨棲。續天台
山衆列請爲僧正。乃佯狂隱晦。州牧杜雄遂
奏昭宗宣賜紫衣。觀聞之若愁思不樂。後
無疾而終焉
唐洪州黄蘗山希運傳
釋希運。閩人也。年及就傅郷校推其慧利。
乃割愛投高安黄蘗山寺出家。迨成長也
身量減王商裁一尺所。額間隆起號爲肉
珠。然倜儻不羈人莫輕測。而乃觀方入天
台。偶逢一僧偕行。言笑自若。運偸窺之。其
目時閃爍爛然射人。相比而行。截路巨磎
泛泛湧溢。如是捐笠倚杖而止。其僧督運
渡去。乃強激發之曰。師要渡自渡。言訖其
僧褰衣躡波若履平陸。曾無沾濕。已到他
岸矣。迴顧招手曰渡來。運戟手呵曰。咄自了
漢。早知必斯汝脛。其僧歎曰。眞大乘法器我
所不及。縱能傷我只取辱焉。少頃不見。運
&T014123;怳自失。及薄遊京闕分衞及一家門。屏
樹之後聞一姥曰。太無厭乎。運曰。主不慁
賓何無厭之有。姥召入施食訖。姥曰。五障
之身忝甞禮惠忠國師來。勸師可往尋百
丈山禪師。所惜巍巍乎堂堂乎。眞大乘器也。
運念受二過記&T040879;攸同。乃還洪井見海禪
師。開了心趣聲價彌高。徇命居黄蘗精舍。
昇平相裴公休欽重躬謁。有詩贈焉。曾傳達
士心中印。額有圓珠七尺身。挂錫十年棲
蜀水。浮盃今日渡漳濱。一千龍象隨高歩。萬
里香華結勝因。願欲事師爲弟子。不知將
法付何人。則裴相得法出運之門。以大中
中終于所住寺。勅謚斷際禪師。塔名廣業。
語録而行于世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832 833 834 835 836 837 838 839 840 841 842 843 844 845 846 84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