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宋高僧傳 (No. 2061_ 賛寧等撰 ) in Vol. 50

[First] [Prev+100] [Prev] 850 851 852 853 854 855 856 857 858 859 860 861 862 863 864 86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散掇餅餌。焚香長跪。呪曰。今日食我施者。
願當來之世與我爲法屬。我當教之得至
菩提。言訖烏鳥亂下啄拾地上。螻螘蠅蠁莫
徴其數。老僧曰。爾後二十年方可歸開法
席。今且周遊未宜講説也。言訖而去&MT02054;
是精進道力不倦研摩。義味滋多。志在傳
授。至二十年。却歸河比。盛化鄴中。聽衆
盈千數人。皆年二十已來。其老者無二三
人焉
系曰。中有末位變定難移。今世所修必招
當果。今智&MT02054;依異僧之教。令二十年後待
聽徒。一如其言。如此則當生修當生果。故
弗誣矣。詩曰。俟河之清人壽幾何。將知永
壽之人河清屢見矣
唐鳳翔府寗師傳
釋寗師者。岐陽人也。亡其名。時以姓呼之
耳。往來無恒止出處如常僧。昭宗即位初
年。居山寺中。忽暴終安臥。體暖忽忽如爛
寢焉。僧徒環守不敢殯歛。三日而蘇。衆驚
奔問之曰。我爲冥司追攝。初見一判官。云
和尚壽在而無祿。乃召吏語之與檢覆。吏
曰。只有乾荷葉三石。因令注於簿。又命一
人引之巡歴觀遊。去乃入一門見數殿。各
有牓於是徙歩至一殿。署云李克用。於牖
間。窺有一黒龍眇一目。中立鐵柱連鎖縶
維之。次一殿署曰朱全忠。乃青鞟白額虎鎖
繋如初而前有食噉人血狼藉之状。次署
曰王建。黄金床上臥一白兔焉。次署曰李
茂貞。具冠冕如王者。左右數侍女焉。次署
曰楊行密。窓牖痺黒不能細瞻。問使者曰。
此諸怪状者何邪。曰將來王者也。旁廂數殿
望之黯黯。使者不容引去還至本所。判官
廳事謂使者曰。好送師迴。但多轉念功徳
經。寗問曰。孰是功徳經曰。金剛般若是歟。此
經冥間濟拔功力無比。及乎穌醒。四顧久
之。乃述前事。聞者駭然遂聞于官。後岐帥
怪宏迂而妄。都不之信。厥後茂貞果封秦
王。李克用枉濫殺戮號獨眼龍也。朱氏革
于唐命。殘害安忍傅翼擇肉。非虎而何。蜀
王建屬兔阻兵自固。天祐丁卯僣僞號以
金飾床也。諸皆符合。寗自此毎斷中。唯荷
葉湯而已。其諸食饌逆口不飡。秦隴之人往
往請寗入冥預言吉凶。更無蹉跌。或請齋
爭辦淨池嫰荷。號爲入冥和尚。終于岐下」
系曰。入冥之説與夢略同。穆王將化人歡
宴。秦穆得上帝剪鶉。形在人間神遊上界。
前言既發後事必然。是知六候八徴諒非虚
也。寗師入冥。與後唐馬珣見天符下以
潞王爲天子無異。寗所見殿中物象題牓
終符其述。謂之爲夢想。夢想有徴。謂之
爲神遊。神遊不謬。將知覺夢惟一。明昧有
殊。如攝論云。如夢等覺時一切處唯有識
也。有若古莽國多眠五旬一覺以夢爲實
以覺爲妄。若然者覺之所爲爲夢之先兆
也。而取實於夢中。眞實也。夢覺反用其猶
一歟。寗師非妄者。果梁革唐命。二李王楊
皆與天子抗衡。諸殿遠望者得非餘割據
群雄偏覇者乎。所食荷葉與隋僧法慶同。
故幽冥等録中康何徳次李山龍入冥而返
説事。皆驗焉經云猶如睡夢人知一切諸
物有身不移本處是也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一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二
 *宋左街天壽寺通慧大師
賜紫沙門賛寧奉 勅撰 
  感通篇第六之五正傳十三人
附見五人
後唐韶州靈樹院如敏傳
釋如敏。閩人也。始見安禪師。遂盛化嶺外。
誠多異迹。其爲人也寛綽純篤無故寡言。
深憫迷愚率行激勸。劉氏偏覇番禺。毎迎
召敏入請問多逆知其來。驗同合契。廣主
奕世奉以周旋時時禮見。有疑不決直往詢
訪。敏亦無嫌忌啓發口占然皆准的時謂之
爲乞願。乃私署爲知聖大師。初敏以一苦
行爲侍者。頗副心意。呼之曰所由也。一
日隨登山脊間。却之潜令下山。迴顧見敏
入地焉。苦行隱草中覆其形。久伺之乃出
往迎之。問曰。師焉往乎曰吾與山王有舊。
邀命言話來如是。時或亡者乃穴地而出。嚴
誡之曰。所由無宜外説洩吾閑務。後終于
住院。全身不散。喪塔官供。今號靈樹禪師
眞身塔是歟
系曰。靈樹如遇大安。必壽臘綿長。出人常
限。疑此亦所聞異辭矣
後唐天台山全宰傳
釋全宰。姓沈氏。錢塘人也。孩抱之間不喜
葷血。其母累覩善徴。勸投徑山法濟大師
削染。及修禪觀亭亭高竦不雜風塵。慕十
二頭陀以飾其行。諺曰宰道者焉。迨乎諸
方參請。得石霜禪師印證密加保任。入天
台山闇巖。以永其志也。伊巖與寒山子所
隱對峙。皆魑魅木怪所叢萃其間。宰之居
也二十餘年。惡鳥革音山精讓窟。其出入經
行鬼神執役。或掃其路或侍其旁。或代汲
泉或供採菓。時時人見宰未甞言。後天成
五年徑山禪侶往迎歸鎭國院居。終于出家
本院焉
晋巴東懷濬傳
釋懷濬者。不知何許人。其爲僧也憨而且
狂。乃逆知未兆之事。其應如神。乾寧中
無何至巴東。濬且能草聖。筆法天然。或於
寺觀店肆壁書佛經道法。以至歌詩鄙俚之
詞。靡不集其筆端矣。與之語阿唯而已。里
人以神聖待之。刺史于公患其惑衆。繋
獄詰之。乃以詩通状。辭意在閩川之西東。
然章句靡麗。州將異而釋之。又詳其旨疑
在海中。得非杯渡之流乎。行旅經過必維
舟而謁焉。辯其上下峽之吉凶貿易經求物
之利鈍。客子懇祈。唯書三五行。終不明言。
其事微密驗。時荊南大校周崇賓謁之。書遺
曰。付皇都勘。爾後入貢因王師南討。遂縶
南府。終就戮也。押牙孫道能謁之。書字曰。
付竹林寺。其年物故營葬於古竹林寺基
也。皇甫鉉知州。乃畫一人荷杖一女子在
旁。尋爲取民家女。遭訟錮身入府矣。有
穆昭嗣者。波斯種也。幼好藥術隨父謁之。
乃畫道士乘雲提一匏壺書云。指揮使高
某牒衙推。穆生後以醫術有効。南平王高
從誨令其去道從儒。簡授攝府衙推。屬王
師伐荊州。濬乃爲詩上南平王曰。馬頭漸
入揚州路。親眷應須洗眼看。是年高氏輸
誠於淮海。遂解重圍。其他異跡多此類也。
甞一日題庭前芭蕉葉云。今日還債業。州
縣無更勘窮往來多見殊不介意。忽爲人
所害身首異處。*刺史爲其茶毘焉
晋閬州光國院行遵傳
釋行遵。福州閩王王氏之仲子。後唐莊宗即
位入洛進方物。因留京邸。同光末會明宗
將入。兵亂相仍。乃自剪飾變服爲僧。竄身
巴蜀。逮晋開運中。状貌若七十餘。然壯力
不衰。或詢其年臘則必杜默。於閬中寓光
國禪院。院徒以律法住持。人不之知遵之
能否。有李氏子家命齋。飮噉之次欻起出
門。叫噪若有所責。謂李曰。今夜有火自
東南至于西北街。隣居咸令備之。是夕果
然煨燼無遺。衆聚問其故。曰昨一婦女衣
紅秉炬而過。老僧恨追不及耳。又於趙法
曹家指桃樹下云。有如許錢不言其數。
趙乃召人。發之。畚鍤方興適遇客至。爲家
僮所取。喧喧之際盡化爲青泥。人各爭得
百餘。後圬墁之。門壁壞往往而有焉。遵或
經人塚墓知其家吉凶。至於風角鳥獸聞
見之間。預言災福後必契合。故州閭遠近咸
以預言用爲口實。終于晋安玉山緇徒爲
其茶毘焉
晋襄州亡名傳
釋亡名。不知何許人也。觀方問道不憚
艱辛。勝境名山必約巡訪矣。天福中至襄
州禪院挂錫。與一僧循良守法。同九旬禁
足。其人庠序言多詭激。稱名曰法本。朝昏
共處。心雅相於若久要之法屬焉。法本云。
出家習學即在鄴都西山竹林寺。寺前有石
柱。他日有暇必請相訪。其僧追念前約因
往尋問。洎至山下村中投一蘭若止宿。問
彼僧曰。此去竹林寺近遠。僧乃遙指孤峯之
側曰。彼處是也。古老相傳昔聖賢所居之
地。今但有名存耳。故無精廬淨舍。立佛安
僧之所也。僧疑之。詰旦而往。既覩竹叢。叢
中果有石柱。茫然不知其涯涘。僧憶法本
臨別之言。但扣其柱即見其人。遂以小杖
撃柱數聲。乃覺風雲四起咫尺莫窺。俄爾豁
開樓臺對聳。身在三門之下逡巡。法本自
内而出。見之甚喜。問南中之舊事説襄鄧
之土風。乃引度重門升祕殿。領參尊宿若
綱任焉。顧問再三。法本曰。早年襄陽同時禁
足。曾期相訪。故及山門也。尊宿曰善。可飯
後請出。在此無座。言無凡僧之位次也。食
畢法本送至三門相別。既而天地昏暗不知
所向。頃之宛在竹叢石柱之側。餘並莫覩。
其僧出述其事。罔知伊僧其終焉
系曰。入竹林僧何人也。通曰。遇仙之士亦
仙之士。聖寺之遊豈容凡穢。一則顯聖寺之
在人間。一則知聖僧之參緇伍。無輕僧寶
凡聖混然。此傳新述於數人。振古已聞於
幾處。且如此齊武平中釋圓通曾瞻講下
僧病。其僧夏滿病差。約來鄴中鼓山竹林寺。
事跡略同。此蓋前後到聖寺也
漢洛陽告成縣狂僧傳曹和
釋狂僧者。晋開運中遍於邑下乞石礦灰。
日夜驅荷入大小留二山中。謂行人郷叟
曰。要造宮闕。然莫之測也。皆謂爲風狂。
有何准據。如是運至數千石封閉甚固。其
後郷人不意。此僧絶乎蹤跡。屬乾祐初漢
祖既入今東京即位。不逾年而崩。當是
時也詔卜叡陵於大留山下。計慮者云。甎瓦
數百萬。此山之内可陶而燒。其如礦灰烏
可得乎。俄有里胥曰。此地元有僧積藏灰
可數千石。准用應足。按行使山陵畢用無
孑遺。其僧也非狂由此方證之矣。又鎭州
釋曹和尚者。恒陽人也。不常居處言語紏
紛。敗襦穿屨垢面黯膚。號風狂散逸之倫
也。齊趙人皆不測而多重旃。或召食。食畢
默然而去。其状猶不醉而怒歟。府帥安重
榮作鎭數年。諷軍吏州民例請朝廷立徳
政碑。碑石將樹之日。其状屹然。曹和尚指
之大笑曰。立不得立不得。人皆相目失色。
主者驅逐。曹猶口不絶聲焉。至重榮潜萌
不軌秣馬利兵垂將作逆。朝廷討滅。碑
尋毀之。凡所指斥猶響答聲也。後不測所

周僞蜀淨衆寺僧緘傳大慈寺
亡名
釋僧緘者。俗名緘也。姓王氏京兆人。少而察
慧辭氣絶群。大中十一年杜審權下對策成
事。祕書監馮涓即同年也。乾符中巣寇充斥。
隨流避亂。至渚宮投中。今成汭。汭攻淮
海不利。遂削髮出家。屬雷滿據荊州。襄州
趙凝攻破之。梁祖遣高季昌誅滅焉。江陵
遂屬高氏。緘避地夔峽間。後唐同光三年入
蜀。尋訪馮涓已死矣。遂居淨衆寺。而髭髮
皓然且面色紅潤逍遙。然人不測其情僞。
有華陽進士王處厚者。乙卯歳於僞蜀落
第。則周顯徳二年也。入寺寫憂於松竹間
見緘。緘曰得非王處厚乎。處厚驚曰。未甞
相狎。何遽呼耶。緘曰。偶知耳遂説本唐文宗
大和初生。止今一百三十餘載矣。處厚曰。某
身跡奚若。子將來之事極於明年。而今而後
事可知矣。意言蜀將亡也。囑令勿洩。明日
再尋杳沈聲跡。一日復扣關自來云。暫去
禮峨眉。結夏於黒水。方還。緘於案頭拈
文卷。覽之則處厚府試賦藁曰考乎眞僞。非
君燭下之文。何多誑乎。遂探懷抽賦藁示
之。此豈非程試眞本乎。處厚驚竦不已。乃
曰。僕試後偶加潤色。用補燭下倉卒之過
也。師何從得是本也。緘曰。非但一賦。君平
生所作之者。皆貯之矣。明日訪之。携處厚
入寺之北隅。同謁故太尉豳公杜琮之祠。
坐於西廡下。俄有數吏服色厖雜。自堂宇
間綴行而出。降階再拜。緘曰。新官在此便
可庭參。處厚惶懅而作。緘曰。此輩將爲君
之驅策。又何懼乎。寧知泰山擧君爲司命
否。仍以夙負壯圖未酬前志請候登第
後施行。復檢官祿簿見來春一牓人數已
定。君亦預其間。斯乃陰注陽受也。策人世
之名食幽府之祿。此陽注陰受也。處厚震駭
不知所裁。但問明年及第人姓名爲誰耶。
緘索紙筆立書一短封與之。誡之嚴密藏
之。脱洩禍不旋踵。須臾吏散。緘携手出廟
及瞑而去。至春試罷。緘來處厚家留一簡
云。暫還弊廬無復再面也。後往寺僧堂中
問之。已他適矣。乃拆短封視之。但書四
句。云周成同成。二王殊名。王居一焉。百日
爲程。及乎牓出驗之有八士也。二王處厚
與王愼言也。王居一焉。惡其百日爲程。處
厚唯狎同年置酒高會極遂性之歡。由是
荒亂不起。是夜暴亡。同年皆夢。處厚藍袍槐
笏驅殿而行。驗其策名之榮。止一百二十日
也。詳其緘之生於文宗太和初也。成身在
宣宗大中。王處厚遇之已一百三十餘歳也。
次僞王蜀城都大慈寺僧亡名。恒諷誦法華
經令人樂聞時至分衞取足而已。身微所
苦有示方藥。伊僧策杖入青城大面山。採
&T021952;溪越險。忽然雲霧四起不知所適。有
頃見一翁。僧揖之序寒暄問何以至此。僧
曰。爲採少藥也。翁曰。莊舍不遠。略迂神
足。得否。僧曰。迷方失路願隨居士。少頃雲
散見一宅宇陰森既近。翁曰。且先報莊主
人矣。僧入門覩事皆非凡調。問曰。還齋否。
曰未食。焚香且覺非常欝悖。請念所業經。
其僧朗聲誦經。勉令誦徹部。所饋齋饌皆
大慈寺前食物。齋畢青衣負竹器以香草
薦之。乃施錢五貫令師市胡餅之費。翁合
掌送出。或問云。此孫思邈先生也。到寺已
經月餘矣。其錢將入寺。則黄金貨泉也。王
氏聞之收金錢。別給錢五百貫。其僧散施
之。將知仙民恒在名山。次嘉州羅目縣有訴
孫山人。賃驢不償直。乞追攝問。小童云。是
孫思邈也。縣令驚怪出錢代償。其人居山
下。及出縣路見孫公取錢二百以授之。
曰吾元伺汝於此。何遽怪乎。得金錢僧不
知其終所
周杭州湖光院師簡傳
釋師簡。姓趙氏。丹丘人也。弗循戒範放肆
恬然。擁破納衣多誦詞偈。好懸記杭越間
災福。初無信者驗猶合符。於一行景淳山
經地理別得徑門。常言。昔泰山道辯相塜得
術。餘無取焉。喜爲人遷山相塚。吉凶如
其言。居無定所。多遊族姓家。言腹飢。便求
雞肉餐。此外得美酒啜數杯而去。初無言
謝。然長於勒書大字題牌。寺觀門額書成
相之。吉凶隨言。久近驗之。始居杭西湖旁
院。無疾而終。後有行客自長沙市中。見携
手話舊。寄言與崇壽院主。汝先負錢若干。
今放汝。我眠床芻薦下層有紙裹肉脯屑。
必應腐敗。爲棄之。院僧依言果然見之。因
寫貌供養。簡曾言。尖頭屋已後火化去。及
州南塔戊午歳被天火爇之。應言無爽矣
宋明州乾符寺王羅漢傳
釋王羅漢者。不測之僧也。酷嗜彘肉。出言
若風狂。後亦多驗云。甞嚗衣有盜者。將欲
搴之。低頭佯睡。有物人就之乞終無吝
色。及開寶初年六月内忽坐終。三日後漆
布之。忽聞兩頬間鳴咤聲。皆云潰爛。夜寄
夢與數人曰。布漆我昏悶。如何開焉。明日
召漆工剥起。肉色紅白有圓粒舍利墮落。
收而供養。至今肉身存于本寺。時僧正賛寧
作碑紀異。漢南國王錢氏。私易名爲密修
神化尊者
*宋潭州延壽院宗合傳道因
釋宗合。閩越人也。遊嶽泛湘以求知識焉。
其爲僧也介立而寡慾群居終日。唯笑而已。
南楚之人且多信重。後居延壽院。故諫議大
夫賈公玼判軍府。聞之往謁見。言話不接。
輿人議曰。得道之人豈入恒量度中耶。賈乃
堅請往文殊院住持。爾日登座聊擧禪要
而散。明日告衆曰。有故暫出。諸賢不宜留
難。其裝束若行脚状。渡彭&T045006;至黄州驛前。
屹然立終。遐邇奔競觀禮。時馬鋪使臣爲營
喪務造塔於立終處。則開寶二年也。今號眞
身院是歟。又澠池大安寺釋道因。不知何
許人也。遊處澠池&MT01163;&T023311;之間。自言。出家人
守儉則少于人。與畜類爲同行。則無是
非盈耳。甞養一烏犬出入起臥不相忘捨。
毎食以鐵鉢就火而炊。麋熟與犬同食。
或前或後。行止奇異人莫能測。一旦僧亡犬
亦坐斃。今大安寺塑其像而肉身兩存。開寶
中也。洛下崇信。香華滿龕焉
*宋卬州大邑靈鷲山寺點點師傳
釋點點師者。不知何許人也。孟氏廣政中
隱卬南大邑山寺。多遊&MT01163;肆中。雖事削染
恒若風狂。或與人接必指點而言。故目是
稱焉。有命齋食者。酒肉不間率以爲常。
俚人亦不之厭也。日之夕矣乃市黄白麻紙
筆墨寘懷袖以歸。行數里。沈酣而至瞑矣。
所居之室雖有外戸且無四壁。入後闔扉
人不得造。初隣僧小童躡足伺之。見秉燭
箕踞陳紙筆於前訶責大書。莫曉其文字。
往往咄嗟如決斷處置。久之明闇間熟視閃
爍若有人森列。状如曹吏。則襦裳非世之
服飾。觀者怖懼而退。詰旦微詢其事。怒而弗
答。居數載卬。笮之人咸神異之後。不知其

系曰。點點師而能劾鬼。別無高潔軌生物
善。亦與古人判冥司事者同邪。通曰。所作
在心。如不從正道力中生。則與五斗米道
同。如不從有心符禁中起。則感鬼神歸信
驅策之耳。故善戒經云。若須神通應感化
度爲示神足。莊嚴論中。菩薩以神通變化
而爲戲喜。又或此是辟支行位人也。故論云。
獨覺依彼。彼村落乞食。以身濟度。不以語
言。示現種種神通境界。爲令誹謗者歸向

*宋天台山智者禪院行滿傳
釋行滿者。萬州南浦人也。羇貫成童厥性明
點。篤辭所親求爲佛子。受戒方畢。聞重湖
間禪道隆盛石霜之門濟濟多士。遂往求解。
屬諸禪師棄代滿往豫章觀諸法席。既得
安然。次聞天台靈聖之跡。由是結束遊之。
棲華頂峯下智者院知衆僧茶竈。見人怡
懌。居幾十載未覩其慍色。臥一土床。空其
下燒糞掃而煖之。毎日脱衣就床。則蚤&T045459;
蜇焉唼之。及餧飼得所。還著衣如故。
或人潜捫其衣。蚤&T045459;寂無蹤矣。先是居房
檻外。有巨松横枝之上寄生小樹。毎遇滿
出坐也。其寄生木必嫋嫋而側。時謂此樹作
禮茶頭也。或不信者專伺滿出。則紛紛然。
滿去則屹立亭亭更無動搖。雖隨衆食量
少分而止四十年内人未見其便溺。以開寶
中預向人説。我當行矣令衆僧念文殊名
號相助。默焉坐化。春秋年可八十餘。滿多
作偈頌以唱道焉
*宋魏府卯齋院法圓傳鑛師
李通玄
釋法圓。俗姓郝。眞定元氏人也宿殖之縁出
塵無滯。後唐長興二年投本府觀音院勤勤
誦習。師與落髮。間歳受滿足戒。後策枝負
嚢巡禮諸方。至韶山挂錫看大藏經焉。
晋開運三載却來本生地寓天王院。越來年
契丹犯闕。戎王耶律徳光。迴至常山欒城
而死。永康王兀谷代爲蕃國之主。時旋軍
自鎭州董戎。北返留酋長麻答耶律解里
守于下京。即常山也。晋之臣寮兵士盡在斯
矣。漢兒將帥謀逐醜虜。其計未決兩分街
巷。漢人在蕃之中者。蕃人先發無少長皆
被屠戮之。天王院八僧殊死。圓預其數也。
其時見殺者尤衆。初圓引頸兩受刃。如撃
木石。然圓呼曰。猛乞一劍。遂身首異處。至
暮圓如夢中忽覩晩照。亦微悟被戮。意
之自謂。死已冥寞亦見日月。逡巡擧一臂。
試捫其頭。乃覺如故。再三疑之不敢搖動。
慮其分落也。又謂血凝所綴。重捫之遶頸有
痕縫。如線許大。終身如此。時城中既逐出
蕃部稍定。傍人扶起詰朝歸院。院僧方將
食粥。見圓謂爲鬼物。一皆奔散。遲久審
得其實。喜言再生。遠邇觀禮且歎希奇。常
山之人競陳供施。圓自後復往諸方居無
定所。曁周顯徳中寓大名府成安縣卯齋
院溫尋藏教。以開寶六年忽謂衆曰。人生
虚幻何能久長。物極則遷。生死涅槃必無少
別。遂不數日而長逝。黒白之衆若喪所親。
及送就茶毘日。感舍利若黍粟之皁粒
焉。春秋七十四。法臘五十一。時范魯公質親
問圓厥由。深加鄭重。再詢履行。則大藏經
已兩過披讀矣。又福州楞伽寺鑛師者。海壇
戍卒之子。厥初母氏懷娠冥然不喜葷胾。
洎乎誕育岐嶷異常不嚌魚肉。年及八歳
甘嗜野菜。若鉏斸種者。即言殺傷物命。毎
見家厨亨燀毛鱗。則手掬沙灰投于爨&T055114;
貴其不食。自言。開元寺塔隋朝中我造也。
多説未萌事後皆契合。便請出家因披法
服。頂有香氣如爇沈檀。號爲聖僧。時侍御
史皇甫政爲留後。請入府署。因作肉&T059671;
百數。唯一是素者。盤器交錯悉陳于前。意
驗其凡聖耳。鑛臨筵徑拈素者啖之。餘者
手拂而作。時皇甫部曲一皆驚歎。毎出街
巷衆人圍遶。自言。壽止十三當定歸滅。至
是果終。遂於寺前火化傾城士女哭泣。依
輪王法樹浮圖焉。復次唐開元中太原東北
有李通玄者。言是唐之帝胄。不知何王院
之子孫。輕乎輕冕尚彼林泉。擧動之間不
可量度。身長七尺餘。形貌紫色眉長過目。
髭鬢如畫髮紺而螺旋。脣紅潤齒密緻。戴樺
皮冠衣大布縫掖之制。腰不束帶足不躡
履。雖冬無皴皸之患。夏無垢汗之侵。放
曠自得靡所拘絆。而該博古今洞精儒釋。
發于辭氣若鏗巨鐘。而傾心華藏未始輟
懷。毎覽諸家疏義繁衍學者窮年無功進
取。開元七年春齎新華嚴經。曳笻自定襄
而至并部盂縣之西南同頴郷大賢村高山
奴家。止於偏房中。造論演暢華嚴。不出戸
庭幾于三載。高與隣里怪而不測。毎日食
棗十顆柏葉餅一枚。餘無所須其後移於南
谷馬家古佛堂側。立小土屋閑處宴息焉。高
氏供棗餅亦至。甞齎其論并經往韓氏莊。
即冠蓋村也。中路遇一虎。玄見之撫其背。
所負經論搭載去土龕中。其虎弭耳而去。
其處無泉可汲用。會暴風雨拔老松去。可
百尺餘成池。約深丈許。其味香甘。至今呼
爲長者泉。里人多因愆陽臨之祈雨。或多
應焉。又造論之時室無脂燭。毎夜秉翰於口
兩角出白色光。長尺餘。炳然通照。以爲恒
矣。自到土龕俄有二女子衣貲布。以白
布爲慘頭。韶顏都雅饋食一奩于龕前。玄
食之而已。凡經五載至於紙墨供送無虧。
及論成亡矣。所造論四十卷。總括八十卷
經之文義。次決疑論四卷。綰十會果因之玄
要。列五十三位之法門。一日郷人聚飮酒之
次。玄來謂之。曰汝等好住吾今去矣郷人驚
怪謂爲他適。乃曰。吾終矣。皆悲泣戀慕送
至土龕。曰去住常也。郷人下坡。迴顧其處
雲霧昏暗。至子時儼然坐亡龕中。白色光
從頂出上徹太虚。即開元十八年暮春二十
八日也。報齡九十六。達旦數人登山見其
龕室内。蛇虺填滿莫得而前。相與啓告蛇虺
交散。耆少追感結輿迎于大山之北。甃石
爲城。而葬之。神福山逝多林蘭若方山是
也。葬日有二斑鹿雙白鶴雜類鳥獸。若悲
戀之状焉。大暦九年六月内有僧廣超。到
蘭若收論二本。召書生就山繕寫。將入汾
川流行。其論由茲而盛。至大中中。閩越僧
志寧將論注於經下。成一百二十卷。論有
會釋七卷不入注文。亦寫附於初也。宋乾
徳丁卯歳。閩僧惠研重更條理立名曰華嚴
經合論。行於世人所貴重焉
系曰。北齊内侍劉謙之隨王子入臺山焚
身。謙之七日行道。感復丈夫相。冥悟華嚴
義。乃造論六百卷。久亡。至李長者之化行
晋土。神變無方。率由應以此身而爲説法
也。或曰。李論中加乎十會。經且闕焉。依梵
字生解可非迷名耶何長者説法之有。通
曰。十會理有宜俟後到之經。所解南無言
離中虚也。此配法觀心也。若知觸物皆心
方了心性。故經云。知一切即心自性。則成
慧身不由他悟。此乃心境如如則平等
無礙也觀李之判教該博。可不知華言義
耶。甞聞幽州僧惠明鳩諸僞經并華嚴論同
焚者。蓋法門不相入耳。僞經可爇。李論難
焚。伊非小聖境界也。亦猶楊墨之説與儒
相違行方外者復憎孔孟。水火相惡未始
有極。苟問通人分曹並進無相奪倫哉
論曰。丹成轉數。服則登仙。慧錬功夫驗之
果證。若或名未標於籙籍。力未合於經王。
烏以經擧此身出過凡世。徒秖眩曜肉眼
驚忙猿心。所謂釋氏之儔高下異爾。亦乃譬
同群象也。牙能觝觸鼻善卷舒。力却九牛
奔過駟馬矣。別有阿耨池岸香醉山陰象。
則鼓雙翼以飛騰。用七支而巧便。與夫海
山之象百倍絶倫。厥號藹羅伐拏。象中龍
也。諒知沙門有所感通斯之謂歟。若夫能
感所通。則修行力至必有天神給侍是也。
能通所感。則我施神變現示於他是也。能
所倶感通則三乘極果。無不感通也。昔梁
慧皎爲傳創立神異一科。此唯該攝究極位
之聖賢也。或資次徴祥階降奇特。當收不
盡。固有缺然。及乎宣師不相沿襲。乃釐革
爲感通。蓋取諸感而遂通通則智性。修則
感歟果乃通也。覈斯理長無不包括。亦猶
班固増加九流變書爲志同也。復譬聖人
重卦不亦愈於始畫者乎。然則前不仰觀
俯察後可變通此非宣師之能據嘉祥變
例而能矣。原夫室靜生虚白。心靜則神通。
儒玄所能我道奚若。引發靜慮自在現前。
法不喧囂萬縁都泯。智門開處六通由是生
焉。動相滅時五眼附茲照矣。目連運用彰何
第一之名。那律觀瞻有是半頭之見迷盧入
其芥子。海水噏於毫端。不思議時凡夫之心
口兩喪神通生處諸佛之境界一如。復次我
教法中以信解修證爲准的至若譯經傳法
生信也。義解習禪悟解也。明律護法修行也。
神異感通果證也。孰言像末無行果乎。亦
從多分説也。秖如檀特刻杖表侯景之西
歸。河禿指天知文襄之南面光師入安樂
之行弟子證三昧之門。泗上僧伽十九類身
之應現。萬迴尊者五千餘里之往來。諸方更
有其異名。此刹彌觀其奇迹。難拘定態莫
檢恒形。從願海而起身。元惟智積。自意
生而分質。素是康僧。岸覩菩薩之迎生。英
致秦襄之就食。留年不測示跡無方。或揚
化於數朝。或受齡於三百。或令竈祠而墮。
或得御笛而迴。珪戒嶽神安救唐相。或漉
龍兒而至。或&T016254;銷骨而征。入聖寺門認諸
葛亮。或神光出口。或怪物沈河。豐干識其
文殊。無相免其任侠。夢送浮圖而渡海。身
分窰窟以安禪。或放毫相之光。或令公主
之誕。或獲珠之爍爍。或擾虎之耽耽。或記
宰臣。或移巣鵲。壽過百歳身隱五臺。或讖
草書。或求聽衆。或隱形而留影。或見母而
便生。或題異辭。或語虓獸。記韋公之滅度。
驚張瀆之夜歸。不濡其服而渡溪。不泄
其穢而恒食。或倒立而死。或直吐其鳩。或
身首異處而還連。或半年坐亡而復起。若以
法輪啓迪。多作沙門之形。設如異迹化成。
或作老叟之貌寒山
拾得
瘡痍可惡疥癘堪嫌。
或逆逜於恒流。或譸張於下類。伊皆難測。
孰曰易知。將逆取順之由。反權合道之意
耳。或曰。感通之説近怪乎。對曰。怪則怪矣。
在人倫之外也。苟近人情之怪。乃反常背
道之徒歟。此之怪也。非心所測。非口所
宣。能至其涯畔矣。令神仙鬼物皆怪者也。
仙則修錬成怪。鬼則自然爲怪。佛法中之怪
則異於是。何耶。動經生劫依正法而修。
致自然顯無漏果位中之運用也。知此怪正
怪也。在人情則謂之怪。在諸聖則謂之
通。感而遂通。故目篇也。故智論云。以禪定
力服智慧藥。得其力已遂化衆生。復置世
界於一毛。疑海水爲五味。故曰縁法察
境。唯寂乃照。始驗佛門龍象間代一生出而
攝諸不慚愧也矣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二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三
 *宋左街天壽寺通慧 大師
賜紫沙門賛寧等奉 勅撰 
  遺身篇第七正傳二十二人
附見二人
唐汾州僧藏傳
釋僧藏者。西河人也。弱齡拔俗氣茂神清。允
迪循良恪居下位。迨霑戒善密護根塵。見
仁祠必禮之。逢碩徳則盡禮。苟遇僧俗
施拜。乃俯僂而走。如迴避令長焉。若當衆
務也則同淨人。屈己猶臧獲焉。見他人故
衣則潜加澣濯。別事紐縫。至于炎暑乃脱
衣入草莽間。從蛟蚋&T044844;蛭唼齧蠆芥。血流
忍而汗洽。而恒念彌陀佛號。雖巧暦者不
能定算數矣。確志冥心未甞少缺。及預
知報盡謂瞻病者曰。山僧多幸得諸天人
次第來迎。藏又言吾瞑目聞往淨土聚諸
上善人散花方迴此耳。正當捨壽合掌念
佛。安然而終矣
唐漢東山光寺正壽傳慥禪
釋正壽者。不知何許人也。風儀峻整節概
高強。肩錫曳嚢宗師皆謁。然以因縁相扣
附麗有歸。於南塔慥禪師門。決開疑網。密
修資益。後壽杜默于隨部山寺。人皆不識。
時譙王重福者。中宗次子也。神龍初韋庶人
譛云。與張易之兄弟構成重潤之罪。遷均
刺史。密加防守不聽視事。韋后臨朝
添兵士捍衞。及韋氏被誅睿宗即位。轉集
州*刺史未行。然忽忽不樂。而歸心於慥禪
師。爲其造生藏塔。擧高七十尺。極爲宏壯。
于時慥師疾已危篤。譙王使問師後孰繼高
躅。慥曰。貧道有正壽在。王問。諸僧誰爲正
壽。或曰。和尚有弟子在山光迹韜晦。王遣
使召到。壽白慥師曰。喜王爲檀越。其塔已
成。某欲爲先試得否。慥曰。善爲否試。是時
壽攝衣合掌入塔歛容瞑目。結加趺坐便
即滅度。全身不散。時號爲試塔和尚。譙王
聞已歎嗟終日。曰弟子猶爾。乃別議改圖。
爲慥禪師營構焉
系曰。先人有奪人之心。壽公先其慥矣。夫
直往者必能逕來也。業累弗羇樊籠弗罩。
脱羇開罩生死自由。既然自由已躋果位
矣。俗諦觀之壽公出藍之青也矣。而能
心矯跡出其師之前。一日千里。其是之謂

唐五臺山善住閣院無染傳
釋無染者。不委氏族何許人也。從中條山
受業。講四分律涅槃經因明百法論。善者從
之。恒念華嚴經。至説諸菩薩住處東北方
金色世界。文殊菩薩與一萬聖衆。從昔已來
止住其中而演説法。或現老人。或爲童子。
近聞佛陀波利自西國來。不倦流沙無辭
雪嶺。而尋聖跡。高宗朝至臺山思量嶺。啓
告扣禮乃見老人。即文殊也。利雖云面接
未決心疑。令却往西國取經。詣金剛窟
入文殊境界。於今不迴。古徳既爾。吾豈無
縁乎。染乃從彼發跡遍訪名公。成遇禪宗
窮乎理性。或經法席探彼玄微。以貞元七
年到臺山善住閣院。時有僧智頵爲臺山
十寺都檢校守。僧長之初也。遂挂錫棲心誓
不出山。毎念文殊化境非凡者之可勝。豈
宜懈怠。冬即採薪供衆。夏即跣足登遊。春
秋不移二十餘禩。前後七十餘遍。遊歴諸臺
覩化現金橋寶塔鐘磬圓光莫窮其際。且
曰。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中有美樅乎。言更
有愈於諸瑞。吾得少未爲足也。最後於中
臺東忽見一寺。額號福生。内有梵僧數可
萬計。染從頭禮拜遞互慰勞。見文殊亦僧
也。語染曰。汝於此有縁。當須荷衆勿得
唐捐。有願無行而已。言訖化寺衆僧寂無
所覩。染歎而言曰。覩茲靈異豈可徒然。此
危脆身有何久固。乃遵言廣興供施。毎設
一百萬僧。乃然一指以爲記驗焉。漸及五
百萬數。遐邇委輸若海水之入歸塘焉。及
千萬供畢十指然盡。迨開成中白大衆曰。
吾於此山薄有因縁。七十二遍遊諸聖跡。
人所不到吾皆至止。又不出茲山已報
深願。幸莫大焉。奈何衰老今春秋七十四。
夏臘五十五。及存餘喘欲於中臺頂上焚
一炷香告辭十方如來一萬菩薩。或息我以
死。誰甘相代。況諸人等並是菩薩門人龍王
眷屬。蒔栽善種得住此山。夙夜精勤覊勒
三業。龍華三會共結要期。此時下山勿有
留難。合掌曰珍重而去。衆初不喩其意。皆
言早迴。染乃但携瓶錫惟爇名香。遂命季
氏趙華將蠟布兩端麁麻一束香汁一斗於
中臺頂。從旦至暮禮拜焚香。略無暫憩。都
不飮食。念佛虔誠聲無間斷。已至深更。趙
氏怪其所以。陟彼崔嵬見染不移舊止轉
更精專。染謂趙曰。吾有密願汝與吾助縁
不得相阻。爲取蠟布麻油將來纒裹吾身。
於夜半子時要然身供養諸佛。吾若得道
相度汝也。趙氏諫之苦勸不止。將布纒身
披麻灌油。從頂而煉。言曰。將吾灰骨當
須飄散。無使顯異。趙氏一從其命略無
移改。從頂而*煉至足方仆矣。趙氏歎曰。昔
聞藥王然身。今見上人。奇哉痛哉。後門人
收眞骨於梵仙山南起塔。至今在矣
唐成都府福感寺定蘭傳
釋定蘭。姓楊氏。成都人也。本闤闠間兇惡屠
沽類。天與厥性悔往前非。誓預六和化行
三蜀。當爾時也咸歸信焉。造伽藍一號聖
壽歟。其縁未發。乃藏於傭保中耳。而父母
早亡無資可以追往。毎遇諱辰蘭悲哭咽
絶。輒裸露入青城山。縱蚊蚋&T044844;蠅唼咋膚
體。且云。捨内財也用答劬勞。蜀中有黒白
蟆。形如粟。&T004261;人口及肉。而少見者。次則
*刺血寫經。後則*煉臂至于拔耳剜目餧
飼鷙鳥猛獸。既而行歩非扶導而觸物顛
躓。後有異人。掌&T016254;物若珠顆然。内空眥
中。斯須瞻矚如故。冥告曰。南天王還師眼
珠矣。遠近驚駭。常謂人曰。吾聞善戒經中
名爲無上施。吾願勤行速要上果矣。大中
三年。宣宗詔入内供養。仰其感應之故以
優禮奉之。弟子有縁恒執事左右。六年二
月中。又願焚然肩膊。帝累勸勉。年耆且務
久長修煉。蘭不奉詔。遂焚焉而絶。有縁表
請易名建塔。勅謚覺性也。塔號悟眞也。
蜀都止呼定蘭塔院。于今香火不絶云
唐福州黄蘗山建福寺鴻休傳景先
釋鴻休。不知何許人也。神宇標挺玄機斡
運。居閩黄蘗山寺。叢萃毳客。示教之外&MT05089;
然怡樂。恒言。宿債須償。償盡則何憂何懼。
物我倶逍遙矣。人皆不喩其旨。及廣明之際
巣寇充斥。休出寺外脱納衣於松下磬石之
上。言曰。誓不汚清淨之地。而安詳引頸待
刃。刃下無血。賊飜驚異羅拜懺悔焉。門弟
子景先闍維其屍。收舍利七顆。嚢而寶之。
有篤信者以菽粒如數易之。追之靡及。
遂往筮焉。占之曰。死生貴賤罔分吾卦。在
靡在之失寧失矣。孰知其然也。洎獲寘之
于塔。分之七粒緘于瑠璃器中。瑩然光色
時僧清豁著文作頌紀徳焉
唐鄂州巖頭院全豁傳
釋全豁。俗姓柯氏。泉州人也。少而挺秀。器度
宏遠而疎略。禮清源誼公爲師。往長安造
西明寺照公。與受滿足法。即於左街保壽
寺。聽尋經律決擇綱宗。垂成講導。振錫
南指。詣武陵徳山。藥病相應更無疑滯。後
居所隣洞庭。地曰臥龍。乃築室而投憩焉。
徒侶影隨。又居唐年山。山有石巖巉&T010322;。立
院號巖頭歟。凡所施用皆削繁總兀然而
坐任衆圍繞。曰汝何不思惟家中有多少
事。實於逆順之境證得超越之相者。豁値
光啓已來中原多事諸侯角立狂賊來剽掠。
衆皆迴避。豁惟晏如。賊責弗供饋。忿怒俾
揮刃之。曾無懼色。當光啓丁未歳夏四月
八日。門人權葬。葬後收焚之。獲舍利七七
粒。僖宗賜謚曰清嚴。塔號出塵。葬事檀越
田詠兄弟率財營構。南嶽釋玄泰撰碑頌
徳。提唱斗峻。時號巖頭法道。難其領會

系曰。休豁二師何臨難無苟免乎。通曰。凡
夫之難是菩薩之易。經生累捨。此烏悕哉。昔
安世高累累償債。去若拂塵業累纔輕。苦
依身盡換堅固之體耳。神仙或從刃殞者。
謂之劍解。況其正修證果之人。觀待道理
不以不令終爲恥也
唐呉郡嘉興法空王寺元慧傳
釋元慧。俗姓陸氏。晋平原内史機之裔孫也。
父丹文林郎雲騎尉溫州紏曹慧。即仲子也。
髫齡頴悟長而溫潤。畏作枯龜思爲痩雁。
以開成二年辭親。於法空王寺依清進
爲弟子。會昌元年往恒陽納戒法。方習毘
尼。入禮五臺。仍觀衆瑞。二年歸寧嘉禾居
建興寺。立志持三白法諷誦五部曼拏羅。
於臂上爇香炷。五年例遭澄汰權隱白衣。
大中初還入法門。至七年重建法空王寺。
又然香於臂供養報恩山佛牙。次往天台
山度石橋。利有攸往略無憂虞焉。咸通
中隨送佛中指骨舍利往鳳翔重眞寺。*煉
拇指。口誦法華經其指不踰月復生如
故。乾寧三年。偶云乖悆。九月二十八日歸
寂于尊勝院。報齡七十八。僧臘五十八。弟子
端肅等奉神座葬之呉會之間。謂爲三白
和尚焉。其禮拜誦持不勝其計。如別録

系曰。*煉大拇指火盡灰飛。如何於焦炭之
末。骨肉隨生不久如故。此與火中蓮華同
種而異態耳。何謂三白。通曰。事理二種。一
白飯白水白鹽事也。二身不遍觸。口誦眞
經。意不妄縁。此三明白非黒業也。故亨此
名歟
唐京兆菩提寺束草師傳
釋束草師者。無何而至京兆平康坊内菩提
寺。其爲人也。形不足而神俊。吟嘯自得罕
接時人。且不言名姓。常負束藁坐臥於
兩廊下。不樂住房舍。或云此頭陀行也。經
數年寺内綱任勸其住房。或有誚其狼藉。
曰爾厭我邪。世不堪戀何可長也。其夕遂
以束藁焚身。至明唯灰燼耳。且無遺骸。略
盡汚塗之臭。又無延燎驚咤之聲。計其少
藁不能焚此全軀。既無孑遺。然其起三昧
火而自焚也。衆皆稱歎民多觀禮焉。京邑信
士遂塑其灰爲僧形。置于佛殿偏傍。世號
束草師。禱祈多應焉
系曰。處胎經中菩薩禪定攝意入火界三昧。
愚惑衆生謂爲菩薩遭劫火燒是也。比丘實
未及此。無象此以惑人。如能用少芻&MT05090;
能焚巨骸。則可信矣。故書曰。民無胥譸張
爲幻。吁哉
唐南嶽蘭若行明傳
釋行明。俗姓魯。呉郡長洲人也。幼從師于本
部。後遊方問道。然其耿介軒昂嘯傲自放。
初歴五臺峨嵋禮金色銀二世界菩薩。皆
隨心應現。由此登天台陟羅浮。入衡嶽
遊梓潼。屬唐季湘之左右割裂。爭尋常
而未息。靡有寧歳。於是棲祝融峯下有
終焉之志。止七寶臺。與玄泰布納爲交契。
其性之好惡泰亦罔抗其輕重焉。甞謂道
友曰。吾不願隨僧崖焚之於木樓。不欲作
屈原葬之於魚腹。終誓投軀學薩埵太子
超多劫而成聖果。可不務乎。屢屢言之都
不之信。忽於林薄間委身虓虎前。爭競食
之。須臾肉盡。時泰公收其殘骼焚之而獲
舍利。乃擷華酌水爲文祭之。辭中明其勇
猛能捐内財。破慳法成檀度未捨已捨當
捨三輪頓空。取大果若俯拾芥焉
系曰。佛勅比丘施衆生食。二世順益感果
非輕。若其明公成大檀度遠慳貪也。成
大勇猛得無畏也。成三輪空無爲功徳也。
成難捨心淨佛土也一擲其軀其利博哉。
譬猶善賞者費少而勸多。其是之謂乎
晋太原永和三學院息塵傳
釋息塵。姓楊氏。并州人也。父遷貿有無營
利而已。其母氏甞夢人服裝偉麗稱寄宵
宿。便覺娠妊。生而有異童稚不群。毎聞鐘
唄之音凝神側耳。年方十二因夢金人瑰
奇之状。引之入精廬。明旦告白二親懇求
出家。未允之前泣而不食。父母憫其天然
情何厭塞。遂曲順之。即投草堂院從師誦
淨名經菩薩戒。達宵不寐。將周一祀。捨本
諷通。年當十七便聽習維摩講席。粗知大
義。及乎弱冠乃圓上品。執持律範曾無缺
然。年二十三文義斡通。於崇福寺宗感法師
勝集傳授。復學因明唯識不虧敷演。學徒
頴脱者數人。崇福寺辯才大師從式最爲高
足。於天祐二年。李氏奄有河東。武皇帝請
居大安寺淨土院。四事供養。專覽藏教修
錬上生業。設無遮大齋前後五會。塵甞以
身飼狼虎入山谷中。其獸近嗅而奔走。又
於林薄裸體以啖蚊虻。乃遊仙巖嶽寺養
道棲神。復看大藏經。匝設齋然一指伸
其報慶。彼寺有聖觀音菩薩像。長爥七燈
香華供獻。後被諸生就請下山。城内傳揚
大論。四序無輟。逐月設沐浴。臨河就沼投
飼水族。以己噠嚫旋贖羽毛。沈潜高明以
遂生性。或施牢獄人食。或賑惠貧乏。或捐
旛蓋於淨明金藏二塔。後唐長興二年衆請
於大安國寺後。建三學院一所。供待四方
聽衆。時又講華嚴新經。傳授於崇福寺繼暉
法師。由是三年不出院門。一字一禮華嚴
經。一遍字字禮大佛名經。共一百二十卷。復
煉一指。前後計然五指。時晋高祖潜躍晋
陽。最多欽重。洎乎龍飛塵毎入洛京朝覲
必延内殿。從容錫賚頗豐。帝賜紫服并懿
號。固讓方兪。塵聞鳳翔府法門寺有佛中指
骨節眞身。乃辭帝往岐陽瞻禮。覩其希奇。
又然一指。塵之雙手唯存二指耳。續於天
柱寺。就楚倫法師學倶舍論。方經數日。微
有疾生。至七月二十七日辰時枕肱而逝。
俗年六十三。臘四十四。平常唯衣大布不
蓄盈長。六時禮佛未曾少缺。隴坻之間聞
其示滅。黒白二衆具威儀送。焚之得舍利
數百粒弟子以靈骨歸于太原。晋祖勅葬
于晋水之西山。小塔至今存焉
系曰。塵師捐捨詎能愈其精進乎。脱落浮
榮豈能勝其義解乎。若然者不可以一名
名矣。厥猶瞻蔔華焉。色黄而矣。則眞金
謝其色。香芬而遠則牛頭愧其香。多名生
乎一體者。其塵公歟
晋天台山平田寺道育傳
釋道育。新羅國人也。本國姓氏未所詳練。
自唐景福壬子歳來遊于天台。遲迴而挂
錫於平田寺衆堂中。慈愛接物。然終不捨
島夷。言音。恒持一鉢受食。食訖略經行。而
常坐脇不著席。日中灑掃殿廊料理常住
得殘羨之食。雖色惡氣變收貯于器。齋時
自食與僧供湢浴煎茶。遇薪木中蠢蠢乃
置之遠地。護生偏切。所服皆大布納。其
重難荷。毎至夏首秋末。日昳乃裸露胸背
&T038223;腨云。飼蚊蚋虻蛭雜色蟲。螫齧至於血
流于地。如是行之四十餘載未甞少廢。凡
對晤賓客止云伊伊二字。殊不通華語。然
其會認人意且無差脱。頂髮垂白眉亦尨
焉。身出紺赤色舍利。有如珠顆。人或求之
隨意皆獲。至晋天福三年戊戌歳十月十日。
終于僧堂中。揣其年八十餘耳。寺僧&T072505;
山後焚之。灰中得舍利不可勝數。或有
得巨骨者。後唐清泰二年曾遊石梁。迴與
育同宿堂内。時春煦亦燒榾柮柴以自熏
灼。口中嘮嘮通夜不輟。或云。凡供養羅漢
大齋日育則不食。人或見迎羅漢。時問何
不去殿内受供。口云伊伊去。或云飼蟲。
時見群虎嗅之盤桓而去矣
晋江州廬山香積庵景超傳
釋景超。不知何許人也。素持戒範若護
浮嚢。性惟矢直言不面從。及乎遊方役足
選勝棲身。至于廬峯便有息行之意。惟誦
法華鞠爲恒務。九江之人且多景仰。甞禮
華嚴經一字拜之。計已二遍。乃燒一指爲
燈供養。慶禮經周矣。次禮法華經同前。
身膚内隱隱出舍利。磊落圓瑩。或有求者。坐
席行地拾之無算。天福中卒于庵中。今墳
塔在乎廬阜。遊者致禮嗟歎而已
系曰。言遺身者。必委棄全軀如薩埵王子
是歟。今以指爲燈以肱&T016254;炷。何預斯例。
莫過幸否。通曰。煉指斷肱是遺身之加行
也。況復像末尤成難事。其猶守少分之廉
隅入循吏傳同也
晋鳳翔府法門寺志通傳
釋志通。俗姓張氏。右扶風著姓家之子也。早
知遣世克務淨門。選禮名師登于上品。諸
方講肆遍略留心。後唐之季兵革相尋。自此
駕已東巡薄遊洛下。遇嚩日囉三藏行瑜
伽教法。通禮事之。乃欲陟天台羅浮。遂辭
三藏曰。吾此求翻譯。屬中原多事。子議南
征奈何路梗何。通曰。泛天塹其如我何。
三藏曰。苟去呉會間。可付之梵夾。或縁會
傳譯。通曰。已聞命矣。以天福四年己亥歳
天王錫命于呉越。遂附海艦達浙中。時文
穆王錢氏奉朝廷之故。具威儀樂部迎通
入府庭供養。於眞身塔寺安置。施賚豐腆。
通請往天台山。由是登赤城陟華頂。既而
於智者道場挂錫。因覽西方淨土靈瑞傳。
變行迴心願生彼土。生常不背西坐。山中
有招手石者。昔智顗夢其石上有僧臨海
上擧手相招召之状。顗入天台見其僧名
定光耳輪聳上過頂。亦不測之神僧也。乃
相見乃問顗曰。還記得相招致否。顗曰。唯
此石峻峙顧下無地。通登此投身願速生
淨土。奮軀而墮一大樹中。枝軟幹柔若有
人扶接焉。殊無少損。乃再叩榼投之。落
于巖下蒙茸草上。微有少傷。遲久蘇矣。衆
僧謂爲豺虎所啖。及見其猶殗殜然。舁就
本道場。初通去不白衆。遂分人各路尋覓。
至螺溪民村有巫者。言事多驗或就問焉。
神曰。伊僧在西南方。現有金鎧神扶衞不
死。我到彼。神氣盡矣。固難近也。皆符協神
言。後往越州法華山。默修淨業。將欲化去。
所止房地生白色物如傅粉焉。未幾坐禪
床而終。遷座闍維有五色煙覆于頂上。法
華川中咸聞異香焉
系曰。昔薄拘羅有五不死。今通公二不死。昔
法充投千仞香爐峯而不亡。通且同矣。得
非天龍負翼不損一毛乎。而能延彼連持
色心未斷者。何俾其増修淨土業耳
晋朔方靈武永福寺道舟傳
釋道舟。姓管氏。朔方迴樂人也。髫年聰雅
庠序有儀。雖誦詩書樂聞釋典。決志出
家于龍興寺孔雀王院。爰得戒珠漸圓心
月。吟哦唄讃嘹亮可聽。乃率信士造永興
寺。功成不宰。辭靈帥韓公洙入賀蘭山白
草谷。立要持念感枯泉重湧有靈蛇游泳
于中。遂陟法臺談講也。道俗蜂屯檀施山
積。讃唱音響可遏行雲。獷悍之人若鴟鴞
之革韻。乃*刺血晝大悲千手眼立像。屬
其亢陽則絶食瞑目。要期雨之通濟方議
充腸。中和二年聞關輔擾攘。乃於城南念定
院塔下。斷左肱焚之供養大悲像。願倒冒
干戈中原塞上早見弭兵。言畢迅雷風烈洪
澍焉。又嘗截左耳爲民祈雨。復斷食七日
請雪皆如其願。至于番洛無不祇畏。以
天福六年辛丑歳二月六日。其夜未央結加
趺坐。留累門人方畢而絶。享齡七十有八。
遺骸不散如入禪定遂加漆紵焉。建隆中
郭忠恕者。博覽群籍小學尤長。篆隷爲能
多事凌轢。因過投于北裔。詢舟前烈著碑
頌焉
漢洛京廣愛寺洪眞傳
釋洪眞。姓淳于氏。滑州酸棗人也。幼悟塵
勞決求出離。介然之性雲鶴相高。師授法
華經隨文生解。鎧甲精進伏其恚忿。或霑
檀施迴面捨旃。誦法華經約一萬部詣
朝門表乞焚全軀供養佛塔。帝命弗兪
時。政出多門。或譛云惑衆。或言不利國家。
下勅嚴阻。眞歎曰。善根殖淺魔障尤強。莫
余敢止。遂退廣愛寺罄捨衣盂作非時施。
願畢當年無疾坐滅。經數日顏貌如生。遷
就茶毘。唯舌根不壞益更鮮紅。時衆觀之
歎希有事。春秋五十二伊洛之問重之如

周錢塘報恩寺慧明傳
釋*慧明。俗姓蒋。錢塘人也。研覈三學漸入
精微。後登閩越殆至臨川。禮文益禪師深
符正理。悟先所宗不免生滅情見。後迴浙
隱天台白沙立草寮。有雪峯長慶之風。到
者皆崩角摧鋒。謂明爲魔説。漢乾祐中自
山出時。翠巖參公率諸禪伯。於僧主思憲
院定其臧否。明之口給無能挫衂。尋漢南國
王錢氏造大報恩寺。請以住持。假號圓通普
照禪師。然行玄沙正眼非明曷能致此。顯
徳中卒。時酷暑俾欲葬之。有弟子永安曰。
知師唯我也。請焚之得舍利五色。一皆圓
淨。初明*煉指爲燈。於天台供養。後相繼
燒三指而勤持課。脇疎袵席。時説法焉。性
且剛直言多忤物。是其所短也
周晋州慈雲寺普靜傳
釋普靜。姓茹氏。晋州洪洞人也。少出家于本
郡惠澄法師。暗誦諸經明持祕呪。思升白
品願剪青螺。既下方壇而循律檢。往禮
鳳翔法門寺眞身。乃於睢陽聽渉。赴龍興
寺講訓徒侶。若鱣鮪之宗蛟龍焉。又允琴
臺請轉梵輪。安而能遷復於陳蔡曹亳宿
泗。各隨縁奬導。迴於今東京揚化。善者從
之。晋天福癸卯歳。心之懷土還復故郷。遂
斷食發願。願捨千身速登正覺。至周顯
徳二年。遇請眞身入寺。遂陳状於州牧楊
君願焚軀供養。楊君允其意。乃往廣勝寺。
傾州民人。或獻之香果。或引以*旛華。或泣
涙相隨。或唄聲前導。至四月八日。眞身塔前
廣發大願曰。願焚千身。今千中之一也。徐
入柴庵自分火炬。時則煙飛慘色香靄愁
雲。擧衆歎嗟群黎悲泣享壽六十有九。弟子
等收合餘燼供養焉
宋衡陽大聖寺守賢傳
釋守賢。姓丘氏。泉州永春人也。少而聰達淵
懿沈厚。誓投吉祥院從師披剪焉。後遊學
栖雲門禪師道場明了心決。趨彼衡陽衆
推説法。納衣練若之人。若百州之會于朝夕
池矣。賢不衣繒纊布衣皮袴而已。度伏臘
必無更易。脇不著席。唯坐藤床瞑目通宵。
除有問者。隨其啓發雍容自持。乾徳中告
衆曰。吾有債願未酬心終不了。明日入南
窯山投身飼虎。弟子輩去尋見雙脛皮袴
纒且存耳。收闍維之得舍利無數。報齡七
十四。今小浮圖藏遺體焉
*宋天台山般若寺師蘊傳
釋師蘊。金華人也。厥性眞率不好封植。遇
事屬情有多訐直。梁龍徳中與徳韶禪師
結侶遐征。遊訪名師勝境。至於北代清涼
山冥心巡禮。後登蒼梧野陟祝融峯。然韶
師或隨或否。迴于浙來還棲息韶師法會。
其爲人也稠人廣衆往往滑稽。有好戲噱
者則狎之膠漆如也。故高達之者置之於度
外矣。唯韶師默而識之。謂人曰。蘊公癡狂
吾不測其邊際焉。因有疾求僧作懺悔文。
誦經及密呪。各論幾百藏爲度。方知其密
持之不懈。嘗謂道友曰。吾生無益於人欲
投宴坐峯不然石梁下。所願早預賢聖之
儔也。其道友多沮其計。以開寶六年七月
内無疾坐終。如入禪定。時炎蒸停屍二
七日。身無欹側竅無氣穢。及遷神座就
寺之東隅闍維。煨燼中收舍利外舌根不
壞。灰寒拾之如紅芙蕖色。柔軟可憐。或曰。
伊僧別無奇異。此物偶存。乃重燔爇其舌。
隨同火色。遲久還如蓮葉。遂議結小塔于
寺中緘藏。後有不信者。重燒鍛凡數十過
矣。蘊生不言姓氏年齒。人以貌取之。則年
八十餘矣
*宋杭州眞身寶塔寺紹巖傳
釋紹巖。俗姓劉。雍州人也。母張氏始娠夢寤
甚奇。及生也神姿瓌偉。至長也器度宏深。
七歳苦求出家於高安禪師。十八進具於懷
暉律師。凡百經書覽同溫習。自是遊諸方
聖跡。洎入呉會棲息天台四明山。與徳韶
禪師共決疑滯於臨川益公。遂於錢塘湖水
心寺挂錫。恒諷持法華經無晝夜。俄感陸
地庭間生蓮華。擧城人瞻矚。巖亟命搴而
蹂之。以建隆二年辛酉。經願云滿誓同藥
王。焚身以供養。時漢南國王錢氏。篤重歸
心苦留乃止。尋潜遁投身曹娥江。用飼魚
腹。會有漁者拯之。云有神人扶足求溺
弗可。衣敷水面而驚濤迅激。巖如坐寶臺。
然。水火二縁倶爲未濟。恒怏惋其懷。乃於
越法華山安置。續召於杭塔寺造上方淨
院以居之。開寶四年七月有疾不求藥石。
作偈累篇示門徒曰。吾誦經二萬部。決以
安養爲期。跏趺坐亡。享齡七十三。法臘五
十五。喪事官供茶毘于龍井山。獲舍利無
算。遺骨若玉瑩然。遂收合作石函寘于影
堂。大寧軍節度使贈太師孫承祐爲碑紀
述焉
*宋天台山文輦傳
釋文輦。永嘉郡平陽人也。邂逅求師受業于
金華。納具足律儀畢翹勤篤勵。三乘之學一
皆染漸。因往縉雲明昭禪師法會。不事繁
云。揚眴之間決了無滯。末遇天台山徳韶禪
翁唱宗一大師之道。輦復諦受無疑。不爲
異縁牽轉。故三十載隨韶師聽其進否。甞
謂人曰。悟入之縁猶蠖屈之於葉也。食黄
則身黄。食蒼則身蒼。其屈伸之状無變。吾
初見明昭乃若是。今學玄沙又如是。此所
謂殊塗而同歸。今更取佛言爲定量之。乃
覽大藏經三周遍。自是已來逍遙無滯。以
太平興國三年。忽自操其斧。言伐其檀。巧
結玲瓏重攅。若題湊焉。號曰浮圖。中開
戸入内趺坐。自持火炬。誓之曰。以此殘
喘焚之供養十方佛諸聖賢。言訖發焔亘
空。其煙五色旋轉氤氳。猶聞誦經之聲。須
臾始絶觀者號哭。灰寒收舍利不知顆數。
春秋八十四。初輦甞謂善建寺僧説。吾死已
無占伽藍可食之地。弗如自焚供養。望諸
賢此時聚柴𧂐下念佛助我往生。只此相
煩耳。今善建寺中累石爲小塔焉
系曰。小乘教以自殺犯重戒前諸方便罪。
是以無敢操炬就燎者。然自殺二例。一畏
殺。須結蘭吉。二願往生。強猛之心命終身
往。蘭吉可能作礙邪。復次大心一發百年闇
室一燈能破。何罪之有。是故行人無以小
道而拘大根者乎
宋臨淮普照王寺懷徳傳
釋懷徳。本江南人也。髫年離俗謹愿飾身。
誦通法華經得度。自爾雖登講肆終以誦
持爲專務。晩遊泗上禮僧伽塔像。屬今上
遣高品李神福齎*旙華上供。并感應舍利
至葬于新塔下基深窟中。徳遂誓焚軀供
養。先罄捨衣嚢供身之物。齋僧一中。然後
自衣紙服身纒油蠟。禮辭僧衆。手持雙燭
登柴𧂐中。發火誦經。觀者莫不揮涕。徳
至火熾熛高。其身聊側。猶微聞誦經之聲。
一城之人無不悲悼者。淘汰舍利甚多。乃
太平興國八年四月八日也。使臣回奏。上爲
之動容焉。論曰。界繋之牢不無我所。浮生
之命連在色身。皆自貴而輕他。悉己多而彼
少。而増靳固。但長慳貪。若驪龍之吝珠。
&MT03116;牛之愛尾。孔惜翠羽麝護香臍也。其
如儒氏彝倫孔門徽典。以己私之飢體曰
父母之髮膚。不敢毀傷恒知保愼。復有好
自標遇三年不見於門生。且事尊嚴一坐
不垂於堂廡。及乎心遊方外教脱域中。或
大善之克成。非小愆之能絆。許友以死殺
身成仁。漸契不拘將隣直道。至有黜禮
樂薄忠信去健羨飮淳和。乃有洗耳辭
榮抱石沈水。與儒則一倍相反。於釋則分
寸相隣佛乃爲物捐軀利生損命。與其不
拔脛毛爲利也。伏臘殊時。與其惜父母之
親體也。參辰各見如此乃驗教之深淺行之
是非。譬猶出泉貨而既多入息利而不少。
我世尊因地也。初唯減口次則脱身。車服
越共弊之心。象馬過借人之乘。輟食菜之
地判受封之成。用若拂塵捨猶脱屣。復次
唼膚待飫剜自副求。或指然一燈。或身均
百臠。救羸虚之虎。化長偉之魚。因超劫歸
彌勒之前。先成佛享釋迦之位。皆從旋習始
外財而終内財。及熟善根變難捨而成
易捨。夫輟外財外財難捨。難捨凡夫也。捐
内財内財易棄。易*棄菩薩也。須知三世
諸佛同讃此門。是眞實修。是第一施。豈不
見僧崖菩薩安詳陟於柴樓。大志道人慷愷
焚其腕骨。人皆難色。彼有易容。蓋累世之
曾爲。致今生之又捨。捨而復捨。估七寶以
非珍。空而又空。以三輪之絶軌。乘茲度
岸。是曰眞歸。得金剛堅固之身。留玉粒馱
都之應。今之録也。藏則當乎炎暑裸餧蚊
虻。壽則試其浮圖坐中圓寂。定蘭感天王
而還眼。鴻休拒大盜以償寃。明飼獸而破
慳。超然燈而燼指。加其舌根不壞身溺不
沈。入薪塔而。自焚露赤軀而受咋。以前諸
徳也。念業異熟爲所依趣。知身是幻幻體
何憑。悟質如漚漚形暫起。幻從心造假僞
相尋。漚散水澄浮沈互有。是故大聖幾生所
計。小乘潤生盡期。貴息苦依思除我倒。
非謂視同糠粃觀若塵炱。譬之寄習學於
茅廬附彎弧於土垜。爲選登雲之路。爲求
出塞之功。然後賜宅一區門羅八戟。方云
貴土始利封侯。以其乳哺之嚢轉得那羅
之器。亦復如是或曰。用斯聲教化我中華。
得非韓吏部所患非楊即墨而況加其佛
乎。攻乎異端斯害孔熾。對曰。正談仁義則
道徳相懸。正説苦空則忠信可薄。還借韓
之譬況。坐井窺天非天之咎。孔門大旨未
能知生焉能知死。莊子曰。勞我以生息我
以死。若觀鼓盆而歌似知不死焉。二教
曾不言人死神明不滅。隨其善惡業縁受
報。故有好醜。若由業因也。是用將麁易
細以弱商強。售莧陸之脆形。博華鬘之珍
服。既熏當種而起現行。生勝已生報強前
報。刳肉眼而招佛眼。割凡軀而貿金軀。
尼拘之子至微。蔭車之形不少。是爲眞語。
非謂食言。菩薩利他適足以學。或曰。夫行
然錬。善人則不疑。其有不善之人。慣甞刲
割。謂疼痛。爲詼諧。堪受凌遲。謂炙炮爲
戲劇。或㩭人而偶作。或誑世而強爲。此則
栽何善根。自求辛螫耳。對曰。雖則頑民喜
忍惡少耐傷。且經念以然燒。或淺誠而餧
飼。冥招善報。已種良因。以浮泛心得浮泛
報。昔有女子戲披袈裟。婆羅門醉著法服。
其縁會遇道果終成也。或曰。義淨傳譯重累
再三。今勿然煉。伊人親遊西域備熟方
宜。至乎教乘罔不詳究。不許毀傷何邪。
對曰。此專縛阿笈摩之教。安能沮壞摩訶衍
法耶。設或略捨内財決定當圓檀度。故莊
嚴論云。若能施自身命則爲希有。成菩薩
檀度也。將知四輪出世十善行時。有道則
堯下足淳民。奉孝則曾家生令子。我聖上
踐祚之四載。兩浙進阿育王盛釋迦佛舍
利塔。初於滋福殿供養。後迎入内道場。屢
現奇瑞。八年二月望詔於開寶寺樹木浮
圖僅登于尺。先藏是塔于深甃中。此日放
神光亘爥天壤。時黒白衆中有*煉頂指
者。有然香炷者。宣賜物有差。苟非大權菩
薩大福天王。安能激勸下民而捐身寶者
乎。直令此地螺髻見而珍寶成。還覺其時鷲
峯淨而土田變。范雲綴史紀數色之徴祥。王
劭編文書幾州之葬塔。隋分舍利。唐瘞眞
身。比乎我朝。田隴與鐵圍爭其疆畔耳。
此篇所載。成傳開宗。令能忍難忍之人
既亡若在。使捨身受身之者雖死猶生。圖
五芝於草木之前。列四瑞於鱗毛之表。詩曰。
儀刑文王。萬邦作式者也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三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四
 *宋左街天壽寺通慧 大師
賜紫沙門賛寧等奉 勅撰 
  讀誦篇第八之一正傳二十一人
附見三人
隋行堅傳
釋行堅者。未知何許人也。常修禪觀節操
惟嚴。偶事東遊路出泰山。日之夕矣。入嶽
廟謀之度宵。令曰。此無別舍。唯神廊廡下
可以然而來寄宿者必罹暴死之殃。吾師
籌之。堅曰。無苦。不得已從之。爲藉藁於
廡下。堅端坐誦經。可一更聞屋中環&MT00871;
聲。須臾神出。衣冠甚偉部從焜煌。向堅合
掌。堅曰。聞宿此者多死。豈檀越害之耶。神
曰。遇死者特至聞弟子聲而自死焉。非殺
之也。願師無慮。堅固延坐談説。如食頃間
因問之曰。世傳泰山治鬼。寧有之邪。神曰。
弟子薄福有之。豈欲見先亡乎。堅曰。有兩
同學僧已死。願得見之。神問其名曰一人
已生人間。一人在獄受對。不可喚來。師就
可見也。堅聞甚悦。因起出不遠而至一處
見獄火光焔甚熾。使者引堅入牆院中。遙
見一人。在火中號呼不能言語。形變不
可復識而血肉焦臭令人傷心。堅不忍歴
觀愍然求出。俄而在廟廡下。復與神坐如
故。問曰。欲救同學有得理邪神曰。可能
爲寫法華經。必應得免。既而將曙。神辭僧
入堂。旦而廟令視堅不死怪異之。堅去急
報前願。經寫裝畢齎而就廟宿。神出如初。
歡喜禮拜慰問來意。以事告之。神曰。弟子
知己師爲寫經。始書題目。彼已脱免今生
人間也。然此處不潔不宜安經。願師還送
入寺中。言訖天曉。辭決而去。則大業年中也。
堅居處不恒。莫知終畢
隋天台山法智傳
釋法智者。不詳何許人也髫年離俗應法
升壇。松直凌空玉堅絶汚。凡百講肆靡不
留神。晩歳以逕直之門莫如念佛。毎謂人
曰。我聞經言。犯一吉羅。歴一中劫入于地
獄。可信。又聞經説。一稱阿彌陀佛滅八十
億劫生死重罪。則未之信。人難云。何故生
大邪見。倶是佛言急須念佛。久則三昧現前。
乃於國清寺兜率臺上晝夜精勤念佛。忽預
辭道俗云。生西方去。令親識爲吾設齋
終日。於中夜無疾而化。時有金色光明來
迎。照數百里江上船中。謂言天曉。遲久方
明。始知智之往生矣
唐京兆禪定寺慧悟傳
釋慧悟。未詳氏族。隱太白山中持誦華嚴
經。服餌松木。忽於一時見一居士。來云。相
請居士騰身入空。令悟於衣襟中坐攝以
飛行至一道場。見五百異僧翔空而至。悟
奄就末行。居士語曰。師受持華嚴是佛境
界。何得於小聖下坐。遂却引於半千人之
上。齋訖居士曰。本所齋意在師一人。雖有
五百羅漢來食。皆臨時相請耳。齋訖遂送還
本處。有如夢覺。即高宗永徽年中也
唐京兆大慈恩寺明慧傳
釋明慧。不知何許人也。簡默恭己約志蠲
明。耐乎寒餒誓求大乘。精進之鎧介躬。睡
眠之魔退跡。是以初中後夜念誦經行。時玄
奘三藏在京兆北坊部玉華宮翻大般若經
畢。麟徳元年示滅。其夜子時慧旋遶佛堂。
忽見北方有白虹四道從北亘南横跨東
并直勢貫慈恩塔院歴歴分明。慧心怪焉。
即自念曰。昔如來滅度。白虹十二道。從西
貫于太微。於是有雙林之滅。今有此相將
非玉華法師有無常事邪。申旦向衆述其
所見。衆咸怪之。至九日凶問至京。正符所
見。慧彌増篤勵。老而無懈。未知終所
唐太原府崇福寺慧警傳
釋慧警。姓張氏。祁人也。少而聰悟襁褓能言。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850 851 852 853 854 855 856 857 858 859 860 861 862 863 864 86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