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宋高僧傳 (No. 2061_ 賛寧等撰 ) in Vol. 50

[First] [Prev+100] [Prev] 785 786 787 788 789 790 791 792 793 794 795 796 797 798 799 80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築室居之。十年餘杭劉嚴合馬。徴請居龍
泉古城院。凡十一年。乾符己亥歳巣寇掠地
至餘杭。喜避地湖州餘不亭。刺史杜孺休請
住仁王院。光啓三年武肅王錢氏。始牧杭
郡降疏請住龍泉廨署。今慈光院是也。大
順元年威勝軍節使董昌武肅王同年發表薦
論。兩賜紫衣。乾寧四年奏師號曰無著。光
化三年示疾。十月二十七日加趺坐而終于
州郭廨署。春秋八十。僧夏六十。終時方丈上
發白色光。竹樹變白。十一月二十二日遷
塔于靈隱山西塢。喜形貌古朴骨強而痩。戒
徳禪門眞知識也。初喜寓居霅川。廣明元
年夏有蝗飛翳天下食田苗。喜自將拄杖
懸挂袈裟標于畎澮中。其蟲將下遂厲聲
叱之。悉翻飛而去。十頃之苗斯年獨稔。其感
通如此。或云所傳得馬祖細*衲袈裟以爲
信寶矣。遷葬之後。天復二年壬戌八月中。宣
城帥田頵應杭將計思叛渙。縱兵大掠。發
喜塔見肉身不壞如入禪定髮爪倶長。武
肅王奇之。遣裨將邵志祭。後重封瘞焉
唐明州伏龍山惟靖傳
釋惟靖。呉門人也。年三十許。形奇貌古且類
憨癡。入國寧寺巡僧房唱曰。要人出家
請留。下至經藏院見二衆闍黎大徳慧政。
便跪拜伸誠願容執侍。政公允納與翦飾。
於天台受具。暫歸謝政。便尋訪名山。有知
識處必經寒燠。自爾勤於禪法未嘗發
言。即居定光禪師廢金地道場。侵星赴禪
林寺晨粥而多虎豹隨到寺門。虎踞地若
伺候。靖出復隨至金地遲明巨迹極多靖恐
人知以鋤滅虎跡。俄患背疽困睡。有鴆鳥
糞于瘡所。非久全愈。又虞氷雪備粳粒半
斗。毎日以銚合菜煮食。寘粳於地窖中。過
期用米常滿不耗。靖乃築之而云。吾被此
物知非理也。尋居伏龍山。山可瞰海峯勢
岧嶢。昔僧鑒諸曾隱于是。諸即唐王相國之
母弟也。能文習道。刺史多往謁之。靖續遁
此山。刺史黄晟常請出州。供施繁委。末於
奉川北山置院。示疾坐終。享齡七十餘。窆
于山下。塋塔存焉
*宋高僧傳卷第十二



宋高僧傳卷第十三
 *宋左街天壽寺通慧 大師
賜紫沙門賛寧等奉 勅撰 
  習禪篇第三之六正傳十七人
附見六人
唐東京封禪寺圓紹傳
釋圓紹。姓孫氏。其先富陽人也。祖官于南
燕。因爲滑臺白馬人焉。年及識環天然俊
邁。隣兒戲玩我且恬然。群從追隨我惟閑靜。
年當十八方遂志出家。師事明福寺正覺
禪師。覺見而異之。訓諸徒弟獨許紹耳。曰
眞空門之偉器也。至年二十二於相州義檀
香燈律師邊受具。登即尋師訪道效祖參
玄。二翼之餘一盂之外必無他物。唯誓禪
宗立雪傳衣。是其素望也。至于三湘五嶺
二蜀兩京。凡曰叢林一皆參禮。既探至賾
頓了心機。乃挂錫於夷門。即倉垣水南寺。
今爲開寶也。大中十年適遇唐相國裴公休
罷調商鼎來鎭魏郊。同氣相求一言道合。
即命居今東上方院也。紹將聚禪徒患其
迫窄。遂開上院之西。損上益下。時檀施臻
萃條。成巨院。擁納之流數盈二百。横跨夷
門山之峻嶺焉。紹即七祖荷澤神會禪師五
葉法孫也。演其無念示以眞心。了達磨之
密傳極南能之深趣。時參學之衆擁從且繁。
遇元帥相國王晋公鐸。以紹道行通感神祇
効靈。降甘露於玄穹。泫嘉瑞於青檜。奏僖
宗賜院額曰雙林。師號曰法濟。別勅令
度侍者七人。其間法會興盛士庶歸心。僅
四十載所化人可萬計。僧尼弟子五百餘人。
以乾寧二年乙卯七月四日謂衆曰。急急自
了去。本爲逃生死。若不解玄旨何時得
脱。吾景逼崦嵫。此爲最後之言也。於方丈
中寂然而化。俗壽八十五。法臘六十三。勅許
於本院西南隅建塔焉。越五年二月二日重
開塔。髮長半寸儀貌如生。乃以香華供養
七日。遠近瞻禮稱歎希奇。已而行茶毘。火
中逈出五色神光。收舍利百餘粒。四散隨
心。淘選近一千粒。溫潤玉潔璨爛珠圓。驗
五分之熏成。匪一生之構集。四衆虔仰復迎
入塔。即昭宗皇帝戊午歳也。睢陽相國袁象
先理于浚郊。弟子惠靄等兾終法乳列状
乞擧行諡禮。梁乾化三年癸酉。太祖勅易名
曰定覺。塔曰靈化。至貞明四年九月。惠靄
等欲旌表師徳立碑。勅允。開封尹王公瓉
之文也
唐蘄州黄崗山法普傳休靜
釋法普。姓潘氏。廬江人也。貌古情寛擁敗
納觀方元和中。因見黄崗山色奇秀其峯
&T010322;其林欝密中有石壇平坦而高峙。乃放
嚢挂錫于中班荊。久之尋附樹架蓬茨。僅
容身而已。未幾有人自小徑而至見普驚
怪。問云。何縁至此。曰某本行山麓。見巓頂
騰漲紫氣盤紆可愛意此山有尤物。故來
耳。諦視普遲迴而去。山下行者聞而尋焉。
禪學之徒不數年遽盈百數。普却之曰。老
僧獨居無物利人。君等亦無所乏。由是星
居之庵多矣。弟子廣嚴等構成大院。禪客翕
如傳其法者無算。一日集衆辭云。吾其終
矣。汝曹善住珍惜。加趺坐胡床而卒。其身
不壞散。後以香泥塗繢之。至乾符中重
立碑頌云。次洛京華嚴寺釋休靜。不知何
許人也。屬洞山禪道風行。靜往造之。抉擿
所疑若雷復于本位焉。北返於洛邑開演。
因赴内齋。諸名公皆執經諷讀。唯靜并其徒
倶默坐。帝宣問。胡不轉經。詶答響應。仍皆
屬對悦可帝情。尋迴平陽示滅。收舍利四
處樹浮圖。勅謚寶智大師。塔號無爲也
梁鄧州香嚴山智閑傳大同
釋智閑。青州人也。身裁七尺。博聞強記有幹
略。親黨觀其所以。謂之曰。汝加力學則他
後成佐時之良器也。俄爾辭親出俗。既而
慕法心堅。至南方禮潙山大圓禪師。盛會
咸推閑爲俊敏。潙山一日召對茫然。將諸
方語要一時煨燼曰畫餅弗可充飢也。便
望南陽忠國師遺跡而居。偶芟除草木撃
瓦礫。失笑冥有所證抒頌唱之。由茲盛
化。終後勅謚襲燈大師。塔號廷福焉。次舒
州桐城投子山釋大同。姓劉氏。舒州懷寧人
也。幼性剛正有老成氣度。因投洛下保唐滿
禪師出俗。初習安般觀業垂成遂求華嚴
性海。復負錫謁翠微山。法會。同伏牛元通
激發請益大明祖意。由是放蕩周遊還歸故
土。隱投子山結茅茨。棲泊以求其志。中和
中巣寇蕩履京畿天下悖亂。有賊徒持刃
問同曰。住此何爲。對以佛法。魁渠聞面膜
拜。脱身服裝而施之下山。以梁乾化四年
甲戌四月六日加趺坐亡。春秋九十六。法臘
四十六。凡居化此山三十餘載云
梁撫州疎山光仁傳本仁
居遁
釋光仁。不知何許人也。其形矬而么麼。幼
則氣&T019598;凌物。精爽殆與常不同。早參洞山
深入玄奧。其辯給又多於人也。嘗問香嚴
禪師。答微有偏負。曰某累繭重胝而至。得
無勞乎。唾地而去。後居臨川疎。山。毳客趨
請頗有言辭。著四大等頌略華嚴長者論
行于世。終入龕中。已有白鹿至靈前屈
膝而起。時衆謂爲作弔焉。次筠州白水院
釋本仁。不知何許人也。得心於洞山法席。
仁罕談道。而四方之人若影之附形。却之
還至。乃徇丹陽人請住。無幾時。天復中至
洪井高安白水院聚徒。垂欲入滅。先觸處
告違。乃集衆焚香曰。至香煙盡處是某涅
槃時。如其言端坐而化。次龍牙山釋居遁。
姓郭氏。臨川南城人也。年殆十四警世無常。
而守恬。淡白親往求出家于廬陵滿田寺。於
嵩山受具戒。已思其擇木。乃參翠微禪會。
迷復未歸莫知投詣。聞洞上言玄格峻。而
躬造之。遁少進問曰。何謂祖意。答曰。若洞
水逆流即當爲説。而於言下體解玄微。隱
衆栖息。七八年間孜孜戢曜。時不我知。久
則通矣。天策府楚王馬氏素藉芳音。奉之
若孝悌之門禀毘長矣。乃請居龍牙山妙
濟禪院。侁侁徒侶常聚半千。爰奏擧詔。賜
紫袈裟。并師號證空焉。則梁貞明初也方嶽
之下。號爲禪窟。闚其室得其門者亦相繼
矣。至龍徳三年癸未歳八月。遘疾彌留。九
月十三日歸寂。遁出世近四十餘齡。語詳別

梁福州玄沙院師備傳
釋師備。俗姓謝。閩人也。少而憨黠酷好垂
釣。往往泛小艇南臺江自娯。其舟若虚。同
類不我測也。一日忽發出塵意。投釣棄舟。
上芙蓉山出家。咸通初年也。後於豫章開
元寺具戒還歸故里。山門力役無不率先。
衲添麻芒鞵續草。減食而食語默有常。
人咸畏之。汪汪大度雖研桑巧計不能量
也。備同學法兄則雪峯存師也。一再相逢。存
多許與故目之爲備頭陀焉。有日謔之曰。
頭陀何不遍參去備對曰。達磨不來東土
二祖不往西天。存深器重之。先開荒雪峯。
備多率力。王氏始有閩土。奏賜紫衣號宗
一大師。以開平二年戊辰十一月二十七日
示疾而終。春秋七十四。僧臘四十四。閩越忠
懿王王氏樹塔。備三十年演化。禪侶七百許
人。得其法者衆推桂琛爲神足矣。至今
浙之左右山門盛傳此宗法嗣繁衍矣。其於
建立透過大乘初門。江表學人無不乘風
偃草歟
梁河中府棲巖山存壽傳
釋存壽。不知何許人也。清標勝範造次奚
及。罷尋經論勇冠輩流。往問律於石霜禪
師。決了前疑。虚舟不繋。乃爲枯木衆之椔
杌矣。後還蒲坂。緇素歸心。時冀王友謙受
封屏翰。好奇侚異。聞人一善厚禮下之。王
召入府齋。論道談玄不覺膝之前席。頗
増奉仰續爲菩薩戒師。供施更蕃。度門
人四百許員尼衆百數。壽平日罕言。言必利
物。喜慍之色人未嘗見。望之若孤松凌雪
焉。終時春秋九十三。加趺而坐。一月後髭髮
再生。重剃入塔。塔之亭毎有虎旋遶。𠫗跡
時繁。勅謚爲眞寂大師焉
梁台州瑞巖院師彦傳
釋師彦。姓許氏。閩越人也。早悟羈縻忽求
拔俗。循乎戒檢俄欲觀方。見巖頭禪師領
會無疑。初樂杜默似不能言者。後爲所
知敦喩允請住台州瑞巖山院。時道怤往參
問。答對響捷。怤公神伏。後二衆同居。彦之威
徳凛若嚴霜。紏正僧尼無容舛悟。故江表
言御衆翦齊者。瑞巖爲最。嘗有三僧。胡形
清峭目睛轉若流電焉。差肩並足致體。
彦問曰。子從何來。曰天竺來何時發。曰朝行
適至。彦曰。得無勞乎。曰爲法忘勞。乃諦視
之足皆不蹈地。彦令入堂上位安置。明旦
忽焉不見云是辟支迦果人。然莫知階級。
時有不測人入法會非止一過。彦參學時
號爲小彦長老。兩浙武肅王錢氏累召方肯
來儀。終苦辭去。寺倉常滿。嘗有村媼來參
禮。彦曰。汝休拜跪。不如疾歸家救取數十
百物命大有利益。媼忩忙到舍。兒婦提竹
器拾田螺正歸。媼接取放諸水濆。又數家
召齋。一一同日見彦來食。至終闍維。有巨
蛇縁樹杪。投身火聚。當乎薪盡舍利散飛。
或風動草木上紛紛而墜神異絶繁。具如別

梁撫州曹山本寂傳
釋本寂。姓黄氏。泉州蒲田人也。其邑唐季多
衣冠。士子僑寓儒風振起。號小稷下焉。寂
少染魯風率多強學。自爾淳粹獨凝道性
天發。年惟十九二親始聽出家。入福州雲名
山。年二十五登于戒足。凡諸擧措若老苾
芻。咸通之初禪宗興盛。風起於大潙也。至
如石頭藥山其名寢頓。會洞山憫物高其
石頭。往來請益學同洙泗。寂處衆如愚發
言若訥。後被請住臨川曹山。參問之者堂
盈室滿其所詶對邀射匪停。特爲毳客標
準。故排五位以銓量區域。無不盡其分
齊也。復注對寒山子詩流行寓内。蓋以寂
素修擧業之優也文辭遒麗號富有法
才焉。尋示疾終于山。春秋六十二僧臘三
十七。弟子奉龕窆而樹塔。後南嶽玄泰著
塔銘云
後唐漳州羅漢院桂琛傳
釋桂琛。俗姓李氏。常山人也。甫作童兒篤
求遠俗。齋茹一餐調息終日。秉心唯確郷
黨所欽二親愛縛而莫辭。群從情纒而難
脱。既冠繼踰城之武。求師得解虎之儔。乃
事本府萬歳寺無相大師矣。初登戒地例
學毘尼。爲衆升臺宣戒本畢。將知志大
安拘之於小道乎。乃自誨曰。持犯束身非
解脱也。依文作解豈發聖乎。於是誓訪南
宗程僅萬里。初謁雲居後詣雪峯玄沙兩
會。參訊勤恪。良以嗣縁有在。得旨於宗一
大師。明暗色空廓然無惑。密行累載處衆
韜藏。雖夜光所濳而寶器終異。遂爲故漳
牧太原王公誠請。於閩城西石山建蓮宮
而止。駐錫一紀有半。來往二百衆。琛以祕
重妙法罔輕示徒。有密學懇求者時爲開
演。後龍溪爲軍倅勤州太保瑯瑘公志請。於
羅漢院爲衆宣法。諱讓不獲。遂開方便。
不數載南北參徒喪疑而往者不可殫數。
有角立者。撫州曹山文益江州東禪休復。咸
傳琛旨。各爲一方法眼。視其子則知其父
矣。以天成三年戊子秋。復戒閩城舊止。遍
翫近城梵字。已俄示疾數日安坐告終。春
秋六十有二。僧臘四十。遺戒勿遵俗禮而
棺而墓。於是茶毘於城西院之東崗。收其
舍利。建塔于院之西。禀遺教也。則清泰二
年十二月望日也。琛得法密付授耳。時神晏
大師王氏所重。以言事脅令捨玄沙嗣雪
峯。確乎不拔。終爲晏讒而凌&T051545;。惜哉
後唐福州長慶院慧稜傳
釋慧稜。杭州海鹽人也。俗姓孫氏。初誕纒紫
色胎衣。爲童齓日俊朗抗節。於呉苑通玄
寺登戒已。聞南方有禪學。遂遊閩嶺謁雪
峯。提耳指訂頓明本性。乃述偈云。昔時謾
向途中學。今日看來火裏氷。如是親依不
下峯頂計三十許載。冥循定業謹攝矜莊。
泉州刺史王延彬。召稜住昭慶院禪子委輸
唯虞後至。及於長樂府居長慶院。二十餘
年出世不減。一千五百衆。稜性地慈忍不妄
許人。能反三隅方加印可。以長興三年壬
辰五月十七日長往。春秋七十九。僧臘六十。
閩國王氏私誄之大師號超覺。塔葬皆出
官供。判官林文盛爲碑紀徳云
後唐杭州龍册寺道怤傳
釋道怤。俗姓陳。永嘉人也。丱總之年性殊常
準。而惡鯹血之氣。親黨強啖以枯魚。且虞
嘔噦。求出家於開元寺。具戒已遊閩入楚。
言參問善知識要決了生死根源。見臨川
曹山寂公。大有徴詰若曇詢之間僧稠
也。終頓息疑於雪峯。閩中謂之小怤布納。
時太原同名年臘之高故。曁迴浙住越州鑑
清院。時皮光業者日休之子。辭學宏贍探賾
禪門。嘗深撃難焉。退而謂人曰。怤公之道崇
論閎議莫臻其極。武肅王錢氏欽慕命居天
龍寺。私署順徳大師。次文穆王錢氏創龍册
寺。請怤居之。呉越禪學自此而興以天福
丁酉歳八月示滅。春秋七十。茶毘于大慈
山塢。收拾舍利起塔於龍姥山前。故僧主
彙征撰塔銘。今舍利院弟子主之香火相綴

晋會稽清化院全付傳
釋全付。呉郡崑山人也。幼隨父商*於豫章。
聞禪寂之説乃有厭世之志。白求出家。父
慍形*於色。慍止復白者三。父異其誠率略
許之。遂詣江夏投清平大師。問曰。爾來何
求。付曰。志求法也。清平師憐其幼而抱器。
撫以納之。夙興夜號殊於群童。及長爲之
落飾尋登戒度。奉師彌謹撿身彌至。問法
無厭飫見性不齷齪。清平頷而許之。一旦
謂人曰。吾聞學無常師。吾非匏瓜。豈繋
于此而曠*于彼乎。遂辭師而抵宜春之
仰山禮南塔涌禪師。應對言語。深認仰山
之勢。頓了直下之心。仰山囅然器重之。拳
拳伏膺棲神累載。後遊于廬陵。安福縣宰楊
公建應國禪院。請付居之。禪徒子來堂室
畟滿。楊宰罷任。其郷人復於鴿湖山建院。
迎以居之。廉使上聞錫名曰清化禪院。禪
徒麕至請問者牆進。皆不我屈。豈多讓于
前輩乎。有同里僧謂付曰。父母之郷胡可
棄也。任縁徇世願師歸歟。遂別鴿湖而還
故國。時呉越文穆王錢氏命升階。賜之衣衾
鉢器有加禮焉。丁西歳錢城戍將。闢雲峯
山建清化禪院。召以居之。次忠獻王錢氏
遣使錫以紫袈裟。付上章累讓。再賜之又
讓之。遂故以納衣。付曰。吾非榮其賜而
飾讓也。恐後人之倣吾而逞欲矣。尋賜號
曰純一禪師。又固讓之。付不以情忘情故
情眞。不以道求道故道直。所居院之殿宇
堂室。人競崇建之。鑄鐘千餘斤。新額曰雲
峯清化禪院。雲水之侶輻湊。睠睠不欲捨
旃。開運四年丁未歳秋七月示疾。謂衆曰。
生也法起。歿也法滅。起滅非言論所及也。
安然而逝。有大雨疾風以震林木拔矣。享年
六十六。臘四十有五歸窆*於山之北塢。弟
子應清等十餘人。奉師遺訓不墜其道焉。
僧主彙征爲塔銘。建隆二年立
晋永興永安院善靜傳靈照
釋善靜。俗姓王氏。長安金城人也。父朗唐威
州刺史。母李氏。因夢聖容照爛金色。遂爾
娠焉。及生岐嶷殆乎知學博通群言。因掌
書奏于神策軍。中尉器重之。忽厭浮幻。潜
詣終南豐徳寺禮廣度禪師。時年二十七
也。洎乎削染受具。天復中南遊樂普。見元
安禪裔乃融心要。北還化徒于故里。結廬
于終南雲居山。道俗歸之如市。又起遊峨
嵋。禮普賢銀色世界迴興元。連帥王公禮重
留之。後還故郷已黍離矣。留守王公營永
安禪院以居之。以開運丙午歳冬。鳴椎集
僧囑累還方丈。東向右脇而化。俗壽八十
九。僧臘六十。黒白之衆若喪嚴親。明年正
月八日。*茶毘於城南。獲舍利數千粒。漢乾
祐三年庚戌八月八日。遷塔于長安義陽郷。
石塔巋然。初靜率多先覺往遊&MT00267;道。避昭
宗之蒙塵。又生平洗沐舍利隕落皆收祕不
許弟子示人。又嘗禪寂次。窓外無何有白
鶴馴狎于庭。若有聽法之意。靜令人驅斥
之。凡此殊徴有而不有。晋昌軍府主郭公歸
信焉。營構禪院命以居之。翰林學士魚崇
諒爲塔銘述徳焉。次杭州龍華寺釋靈照。
本高麗國人也。重譯而來學其祖法。入乎
閩越得心於雪峯。苦志參陪以節儉勤于
衆務。號照布納焉。千衆畏服。而言語似渉
島夷。性介特以恬淡自持。初住齊雲山。次
居越州鑑清院。嘗秖對副使皮光業。語不
相投。被擧擯徙龍興焉。及湖州太守錢公
造報慈院請住。禪徒翕然。呉會間僧捨三
衣披五納者不可勝計。忠獻王錢氏造龍
華寺。迎取金華梁傅翕大士靈骨道具寘于
此寺。樹塔命照住持焉。終于此寺。遷塔大
慈山之峯
周金陵清涼文益傳
釋文益。姓魯氏。餘杭人也。年甫七齡挺然出
俗。削染于新定智通院。依全偉禪伯。弱年
得形倶無作法於越州開元寺。于時謝俗
累以拂衣。出樊籠而矯翼。屬律匠希覺
師盛化其徒于鄮山育王寺。甚得持犯之
趣又遊文雅之場。覺師許命爲我門之游夏
也。尋則玄機一發雜務倶損。振錫南遊止
長慶禪師法會。已決疑滯。更約伴西出湖
湘爾日暴雨不進。暫望西院寄度信宿。避
溪漲之患耳。遂參宣法大師。曾住漳浦羅
漢。閩人止呼羅漢。羅漢素知益在長慶頴
脱。鋭意接之。唱導之由玄沙與雪峯血脈
殊異。益疑山頓摧正路斯得。欣欣然挂嚢栖
止。變塗迴軌確乎不拔。尋遊方却抵臨川。
邦伯命居崇壽。四遠之僧求益者不減千
計。江南國主李氏始祖知重迎住報恩禪院。
署號淨慧。厥後微言欲絶大夢誰醒。既傳
法而有歸。亦同凡而示滅。以周顯徳五年
戊午歳秋七月十七日有恙。國主紆于方
丈問疾。閏月五日剃髮澡身與衆言別。加
趺而盡顏貌如生。俗年七十四。臘五十五。私
謚曰大法眼。塔號無相。俾城下僧寺具威
儀禮迎。引奉全身於江寧縣丹陽郷起塔
焉。益好爲文筆。特慕支湯之體。時作偈頌
眞讃。別形纂録。法嗣弟子天台徳韶慧明漳
州智依鐘山道欽潤州光逸吉州文遂江南後
主。爲碑頌徳。韓熙載撰塔銘云
周廬山佛手巖行因傳道潜
釋行因。不詳姓氏。雁門人也。遊方問道于
江淮。見廬山北有巖遙望如垂手焉。手下
則深邃可三五丈許。因獨棲禪觀于其中。僞
唐主元宗聞之三徴召不起。巖中夜闌有異
鹿一。臥于因之石屋之側又錦嚢鳥一伏宿
于石壁下。二物都無驚怖。因不度弟子。有
隣庵僧爲之供侍。一日小疾謂侍僧曰。卷
上簾我去去。簾方就鉤。下床三數歩間立
屹然而化。春秋七十許元宗命畫工寫眞。
而闍維收遺骨。白塔在巖背焉。初因傳禪
法于襄陽鹿門山。尋爲元宗堅請。於棲賢
寺開堂唱道。不及朞月潜歸巖窟。初巖如
五指。中指上有松一株。因終之日此亦枯瘁。
因有經籍之學有問則指擿先儒得失章句
是非。談論不滯於方隅。開喩必含於教化。
實得道之良士也
系曰。凡夫捨報尸必一同也。佛則右脇果位
坐亡。首搘地者現通。身立中者彰異。其惟
欲行歩而化者。除後僧會外則因公有焉」
次錢塘慧日永明寺釋道潜。俗姓武。蒲津人
也。生而強壯容姿端雅。成立則身長七尺許。
胸前黒子七點若斗之綱魁焉。投中條山棲
巖大通禪院。禮眞寂禪師爲親教也。戒檢
嚴明訥言敏行。師亡之後誓入雁門五臺
山。以精恪之故躬覩文殊聖容。後諸方無
定遊處。未到臨川見崇壽益禪師。頓明
心決。次棲衢州古寺覽閲藏經。嘗宴坐中
見文殊現形。不覺起而作禮。及詣杭禮
阿育王塔。跪而頂戴涙下如雨。問掌塔僧
曰。舍利人不目撃還實有否。僧曰。按傳記
云。藏在内角中。望若懸鐘焉。潜疑未已。遂
苦到跪禮更無間然。俄見舍利紅色在懸鐘
之外蠢瞤而行。潜悲喜交集。又光文大師彙
征逈然肯重自爲檀越。請於山齋行三七
日普賢懺忽見遍吉御象在塔寺三門亭
下。其象鼻直枕行懺所。漢南國王錢氏命入
王府受菩薩戒。造大伽藍號慧日永明。請
以居之。假號曰慈化定慧禪師。別給月俸
以施之。加優禮也。建隆二年辛酉九月十
八日示疾而終。入棺之際。有白光晝發字
孛瑩然。時衆皆覩。至十月内於龍井山茶
毘。所收舍利夥多。有屠者自惟惡業。展襟
就火聚乞求。斯須獲七顆。屠家持於印氏
塔中。至開寶庚午歳天台韶禪師。建石塔
緘其眞骨。癸酉歳塔頂放白光焉
宋廬山圓通院縁徳傳
釋縁徳。俗姓黄錢塘人也。父超修學儒術而
長於繢畫。傳周昉佛粉本。受筆法於呉興
李沼長史。徳幼有出家之志。心性孤僻而寡
合。遂往天台受具習禪法於天龍寺道怤
禪師。尋往江西問道。自雲居往廬阜。孤
節高岸實不見有所欲。江南國主李氏。召
入内道場安置。慮其不群。別構羅漢院處
之。苦求入山。請住廬山新院。乃列威儀導
引焉。徳且裝衣荷擔而入。然後升座對答參
問焉。其國主賜賚未嘗以表牋報謝。有國
老宋齊丘者。禮以師道。以開寶中卒于山
院。徳一生服用熟韋袴襪而已。行杜多法。
供億諸禪侶厨無匱乏。或謂徳有黄白術

*宋天台山徳韶傳
釋徳韶者。姓陳氏。縉雲人也。幼出家于本
郡登。戒後同光中尋訪名山參見知識。屈
指不勝其數。初發心於投子山和尚。後見
臨川法眼禪師。重了心要。遂承嗣焉。始入
天台山建寺院道場。無幾韶大興玄沙法
道。歸依者衆。漢南國王錢氏嘗理丹丘。韶
有先見之明。謂曰。他日爲國王當興佛法。
其言信矣。遣使入山旁午。後署大禪師號。
毎有言時無不符合蘇州節使。錢仁奉有
疾。遣人齎香往乞願焉。乃題疏云。令公八
十一。仁奉得之。甚喜曰。我壽八十一也。其
年八月十一日卒焉。凡多此類。韶未終之前
也。華頂石崩振驚百里。山如野燒蔓筵。果
應韶終。焚舍利繁多營塔。命都僧正賛寧
爲塔碑焉。享年八十二。法臘六十四。即開
寶五年壬申歳六月二十八日也。語録大行。
出弟子傳法百許人。其又興智者道場數十
所。功成不宰心地坦夷。術數尤精利人爲
上。至今江浙間謂爲大和尚焉
論曰。梵語禪那華言念修也。以其觸情念
而無念。終日修而無修。又云正定也。正受
也正則廓然冥而定矣。正受簡邪思惟。増遍
計故。所以奢摩他以寂靜故。三摩提以觀如
幻故。若禪那者倶離靜幻故。始云菩薩不
住此岸不住彼岸而度衆生令登彼岸
也。若然者諸聖住處既如彼。諸聖度生復若
何。稽夫法演漢庭。極證之名未著。風行廬
阜。禪那之學始萌。佛陀什秦擯而來。般若多
晋朝而至。時遠公也密傳坐法深斡玄機。漸
染施行依違祖述。呉之僧會亦示有縁。倶未
分明肆多隱祕。及乎慧文大士。肇尋龍樹
之宗思大禪翁繼傳三觀之妙。天台智者引
而伸之。化導陳隋。名題止觀粤有中天達
磨哀我群生。知梵夾之雖傳爲名相之所
溺。認指忘月。得魚執筌。但矜誦念以爲
功。不信己躬之是佛。是以倡言曰。吾直指
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也。此乃乘方便
波羅蜜徑直而度免無量之迂迴焉。嗟乎經
有曲指。曲指則漸修也。見性成佛者。頓悟
自心本來清淨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
足。此心即佛畢了無異。如此修證。是最上
乘禪也。不立文字者。經云。不著文字不離
文字非無文字。能如是修不見修相也。
又達磨立法要唯二種。謂理也行也。然則直
而不迂不速而疾。云不立文字。乃反權合
道也。爾時梁武不知魏人未重。向少林而
面壁。唯慧可以神交。亦猶白雪雖歌巴童
寡和。後則臨汧。牧圉子孫終號於強秦避
狄。岐邠文武乃成其王道。可生璨。璨生
信。信下分二枝。一忍二融。融牛頭也。忍生
秀與能。能傳信衣。若諸侯付子孫之分器
也厥後此宗越盛焉。蔭車百輛。尼拘樹而展
轉垂枝施雨萬方阿耨龍而連筵布潤。當
是時也應其懸記屬于此人。後來得道無
央數。是歟。重之曰。夫禪之爲物也其大矣
哉。諸佛得之昇等妙。雌龍得之破障纒。率
由速疾之門無過此。故今之像末鬪諍復
生。師足既傷資爭未已。如聞此心是佛。便
言。三十二相何無。或聞一路涅槃。則曰。八
萬法門何在。曾不知經中發菩提心此見
佛性也。云何修菩薩行。此行布修行也。因
信不及無明所迷溺喪忘歸。何由復業。或
擧經以示之。則對曰。此性宗法。或謂之曰。
莫是魔説還可焚毀否。且置而勿論。又欲
棄之。又欲存之。不其惑乎。昔者于闐諸
部謂道行經爲婆羅門書。烏茶小乘謗大
乘學作空華外道。西乾尚爾此何驚乎良以
六代宗師一期擧唱。但破百年之暗。靡營一
室之隳。殊不知禪有理焉禪有行焉。脱或
戒乘倶急。目足更資。行不廢而理逾明。法無
偏而功兼濟。然後如可與言禪已矣。其
如玄學多斥講家。目爲數寶之人。終困
屢空之室。那不見經是佛言禪是佛意。諸佛
心口定不相違。施設逗根用有時處。況以
經江高國紀之名。論海總朝宗之會。毘尼一
學軌範千途。授形倶築釋子之基。唱隨行
淨沙門之業。擬捐三事何駕一乘。終包不
足之羞。豈倒轉依之地。通人不誚豎子何
知。佛事門中不捨一法。吠聲貽責遷怒傷
人。因撃鼠以破盆。爲爭摶而噬主。自他
倶有彼我須均。縱横盡而成一秦。氣劑和而
成一味者也。今從貞觀及于宋朝。於山
選山。露須彌而出海。於羽求羽。放金翅
以騰空。令其鑚仰之儔慕此堅高之道矣。
吾徒通達無相奪倫。譬若文武是一人之藝
不能兼者互相非斥耳。若相推重佛法増
明。酬君王度己之恩。答我佛爲師之訓。愼
之哉。愼之哉
*宋高僧傳卷第十









*宋高僧傳卷第十四
 *宋左街天壽寺通慧 大師
賜紫沙門賛寧等奉 勅撰 
  明律篇第四之一正傳二十人
附見五人
唐京兆西明寺道宣傳大慈
釋道宣。姓錢氏。丹徒人也。一云長城人。其先
出自廣陵太守讓之後。洎太史令樂之。撰
天文集占一百卷。考諱申。府君陳吏部尚書。
皆高矩令猷周仁全行。盛徳百代君子萬
年。母娠而夢月貫其懷。復夢梵僧語曰。汝
所妊者即梁朝僧祐律師。祐則南齊剡溪隱
嶽寺僧護也。宜從出家崇樹釋教云。凡十
二月在胎。四月八日降誕。九歳能賦。十五
厭俗誦習諸經。依智頵律師受業。洎十
六落髮。所謂除結非欲染衣。便隷日嚴
道場。弱冠極力護持專精。克念感舍利現
於寶函。隋大業年中從智首律師受具。武
徳中依首習律。纔聽一遍方議修禪。頵師
呵曰。夫適遐自邇因微知章。修捨有時功
願須滿。未宜即去律也。抑令聽二十遍。
已乃坐山林行定慧。晦迹於終南倣掌之
谷。所居乏水。神人指之穿地尺餘。其泉迸
涌。時號爲白泉寺。猛獸馴伏毎有所依。名
華芬芳奇草蔓延。隨末徙崇義精舍。載遷豐
徳寺。嘗因獨坐。護法神告曰。彼清官村故淨
業寺。地當寶勢道可習成。聞斯卜焉。焚功
徳香行般舟定。時有群龍禮謁。若男若女
化爲人形。沙彌散心顧盻邪視。龍赫然發
怒將摶攫之。尋追悔吐毒井中。具陳而去。
宣乃令封閉。人或潜開往往煙上。審其神
變或送異華一奩。形似棗華大如楡莢。香
氣馝馟數載宛然。又供奇果季孟梨柰。然
其味甘其色潔。非人間所遇也。門徒嘗欲
擧陰事。先是潜通。以定觀根隨病與藥。
皆此類者。有處士孫思邈。嘗隱終南山與
宣相接。結林下之交。毎一往來議論終夕。
時天旱。有西域僧於昆明池結壇祈雨。
詔有司備香燈供具。凡七日池水日漲數
尺。有老人夜詣宣求救。頗形倉卒之状。曰
弟子即昆明池龍也。時之無雨乃天意也。非
由弟子。今胡僧取利於弟子。而欺天子言
祈雨。命在旦夕。乞和尚法力加護。宣曰。吾
無能救爾。爾可急求孫先生。老人至思邈
石室寃訴再三云。宣律師示我故敢相投也。
邈曰。我知昆明池龍宮有仙方三十首。能示
余余乃救爾。老人曰。此方上界不許輒傳。
今事急矣。固何所悋。少選捧方而至。邈曰。
爾速還無懼胡僧也。自是池水大漲數日
溢岸。胡僧術將盡矣。無能爲也。及西明寺
初就。詔宣充上座。三藏奘師至止。詔與翻
譯。又送眞身往扶風無憂王寺。遇勅令僧
拜等上啓朝宰。護法又如此者。撰法門文
記廣弘明集續高僧傳三寶録羯磨戒疏行事
鈔義鈔等二百二十餘卷。三衣皆紵一食唯
菽。行則杖策坐不倚床。蚤蝨從遊居然除
受。土木自得固己亡身。嘗築一壇。俄有長
眉僧談道知者。其實賓頭盧也。復三果梵僧
禮壇。讃曰。自佛滅後像法住世興發毘尼
唯師一人也。乾封二年春冥感天人來談律
相。言鈔文輕重儀中舛誤。皆譯之過非師之
咎。請師改正。故今所行著述多是重修本是
也。又有天人云。曾撰祇洹圖經。計人間
紙帛一百許卷。宣苦告口占。一一抄記上下
二卷。又口傳偈頌號付囑儀。十卷是也。貞
觀中曾隱沁部雲室山。人睹天童給侍左
右。於西明寺夜行道足跌。前階有物扶持
履空無害。熟顧視之乃少年也。宣遽問。何
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毘沙門天
王之子那吒也。護法之故擁護和尚。時之久
矣。宣曰。貧道修行無事煩太子。太子威神
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爲致之。太子
曰。某有佛牙寶掌雖久頭目猶捨。敢不奉
獻。俄授*於宣。宣保録供養焉。復次庭除有
一天來禮謁。謂宣曰。律師當生覩史天宮。
持物一苞云。是棘林香。爾後十旬安坐而
化。則乾封二年十月三日也。春秋七十二。僧
臘五十二。累門人窆于壇谷石室。其後樹
塔三所。高宗下詔令崇飾圖寫宣之眞。相
匠韓伯通塑繢之。蓋追仰道風也。宣從登
戒壇及當泥曰。其間受法傳教弟子可千
百人。其親度曰大慈律師。授法者文綱等。
其天人付授佛牙。密令文綱掌護持去崇聖
寺東塔。大和初丞相韋公處厚。建塔於西廊
焉。宣之持律聲振竺乾。宣之編修美流天
下。是故無畏三藏到東夏朝謁。帝問自遠
而來得無勞乎。欲於何方休息。三藏奏曰。
在天竺時常聞西明寺宣律師秉持第一。願
往依止焉。勅允之。宣持禁竪牢捫蝨以綿
紙裹投*於地。三藏曰。撲有情*於地之聲
也。凡諸密行或制或遮良可知矣。至代宗大
暦二年勅此寺三綱。如聞彼寺有大徳道宣
律師。傳授得釋迦佛牙及肉舍利。宜即詣
右銀臺門進來。朕要觀禮。至十一年十月
勅毎年内中出香一合。送西明寺故道宣律
師堂。爲國焚之禱祝。至懿宗咸通十年。左
右街僧令霄玄暢等上表乞追贈。其年十月
勅謚曰澄照。塔曰淨光。先所居久在終
南。故號南山律宗焉。天寶元載靈昌太守李
邕。會昌元年工部郎中嚴厚本各爲碑頌徳

系曰。律宗犯即問心。心有虚實故。如未得
道。起覆想説則宜犯重矣。若實有天龍
來至我所而云。犯重招謗還婆羅漢同也。
宣屢屢有天之使者。或送佛牙或充給使。
非宣自述也。如遣龍去孫先生所。豈自言
邪。至*於乾封之際。天神合沓或寫祇*洹圖
經付囑儀等。且非寓言於鬼物乎。君不見
十誦律中諸比丘尚揚言。目連犯妄。佛言。目
連隨心想説無罪。佛世猶爾。像季嫉賢斯
何足怪也。又無畏非開元中者。貞觀顯慶已
來莫別有無畏否
唐京兆恒濟寺道成傳
釋道成者。不知何許人也。居*於天邑演
彼律乘。戒月揚光圓而不缺。徳瓶告實滿
而不傾。當顯慶中敷四分一宗有同霧
市。時文綱律匠。雖先依澄照大師後習律
文。乃登成之堂奧矣又懷素著述皆出其
門。垂拱中日照三藏譯顯識等經。天后詔名
徳十員助其法化成與明恂嘉尚同預證
義。由是聲飛神甸位首方壇。謂之梧桐多
棲鳳鳥。謂之芳沚頗秀蘭叢。門生孔多無
過此集然不詳終所
系曰。成公與隋蒋州道成同號而異實。二
者奚先。通曰。隋成也精乎十誦。著述尤多。
唐成也傳乎四分。譯講偕妙。然其撰集則開
悟迷淪。究其翻傳則陶甄教道。譬猶後焔
靡及乎前光似寶或慚乎眞寶。互有長短
用則無遺也
唐京師崇聖寺文綱傳名恪
釋文綱。姓孔氏。會稽人也。曾祖範陳都官尚
書。祖禩祠部侍郎。考頂坐逃海避隋。擇木
歸舜。貞觀始拜尚乘直長。咸光復儒業旁
通釋教。是故綱也植宿根從習氣。慈母懷
孕雜食棄捐。有婆羅門僧頭陀。語其母曰。
若此男終紹三寶。自爾毎聞空中多異香
雜仙樂。及誕育之日。白鶴翔集若臨視焉。
比襁褓中午後不受乳哺。猶堅持齋者。重
齓隨師訪道。十二出家。冠年受具。精慮苦
行專念息心。藜羹糗糧麻衣草薦。操有彝檢
口無溢言。尋詣京兆沙門道成律師禀毘
尼藏。二十五講律。三十登壇。毎勤修深思
凝視反聽。淨如止水嶷若斷山。或風雨宴
居。或晝夜獨得。故能吉祥在手不捨其瓶。
威徳迎風不絶於氣。出籠瘠雁坐致虚空。
起屋下層自然成就。唯甘露之渧口喩利
劍之傷人。愼之重之。廣矣至矣。由是八
方來學四分永流。請益者擧袂雲臨。讃歎者
發聲雷駭。久視中天作淫雨人有憂色。綱
愍之乃端坐思惟。却倚屋壁奄至中夕。欻
爾半傾唯餘背間。嶷然山立。識者以爲得神
通因定力。故日月靈跡幽明潜感。兆於集
事應乎遣言。左右怪之。綱曰。夫眞實無相
塵色本空。正覺圓常大悲湛定。不可取也。
是以一時法主四朝帝師。同迦葉之入城。
遇匿王之説戒。竹園門外別有沙彌。畢樹
枝間廣聞鵽鳥。所以受潤者博。入見者深。
萬病已痊獲歡喜之藥。一心不染解煩惱之
繩。又恭承絲綸京都翻譯。追論惠用遠契
如因。翹誠滿朝檀施敵國。但依布薩盡用
莊嚴。累歴伽藍二十餘所。凡是塔廟各已華
豐。猶且刺血書經向六百卷。登壇受具僅
數千人。至苦至勤納無我之海。不寢不食
種無生之田。長安四年奉勅往岐州無憂王
寺迎舍利。景龍二載中宗孝和皇帝延入内
道場行道。送眞身舍利往無憂王寺入塔。
其年於乾陵宮爲内尼受戒。復於宮中坐
夏。爲二聖内尼講四分律一遍。中宗嘉尚
爲度弟子。賜什物綵帛三千匹。因奏道場
靈感之事。六月七日御札題牓爲靈感寺是
也。諸寺辟碩徳以隷焉。夫其左籞宿右上
林。南臺終山北池渭水。千門宮闕化出雲
霄。萬乘旌旗天迴原隰。先天載睿宗聖眞皇
帝。又於別殿請爲菩薩戒師。妃主環階侍從
羅拜。兜率天上親聽法言。王舍城中普聞淨
戒。恩旨賜絹三千餘匹。綱悉付常住隨事
修營。或金地繚垣用増上價。或寶坊飛閣
克壯全模。或講堂經樓舍利淨土。或軒廊器
物厨庫園林。皆信施法財周給僧寶。方將
示迷津引覺路。濯熱火宅拯溺毒流。而乃
奄忽神遷。斯須薪盡。雖有應化何其速歟。
以開元十五年八月十五日。怡然長往。時春
秋九十有二。其年九月四日塔於寺側焉。聞
哀奔喪執紼會葬。香華憧蓋。緇素華夷。填
城塞川。篲雲翳景。蓋數萬人。有若法侶京
兆懷素滿意承禮襄陽崇拔扶風鳳林江陵恒
景淄川名恪等。百餘人。咸曰智河舟遷法宇
棟橈而已哉。有若弟子淮南道岸蜀川神積
岐隴慧顗京兆神慧思義紹覺律藏恒暹崇業
等。五十餘人。並目以慈眼入於度門。金棺
不追灰骨罔答。乃請滑臺太守李邕爲碑。
邕象彼馬遷法其班氏。以二人而同傳。
必百行以齊肩。不忝懷素前不慚宣師
後。李北海題品不其韙乎。有淄州名恪律
師者。精執律範切勤求解。嘗厠宣師法筵。
躬問鈔序義。宣師親録隨喜靈感壇班名
*於經。末又附麗文綱之門也
唐京師恒濟寺懷素傳賓律
釋懷素。姓范氏。其先南陽人也。曾祖嶽高宗
朝選調爲絳州曲沃縣丞。祖徽延州廣武縣
令。父強左武衞長史。乃爲京兆人也。母李
氏夢雲雷震駭。因而娠焉。誕育之辰神光滿
室。見者求占。此子貴極。當爲王者之師傅
也。幼齡聰黠器度寛然。識者曰。學必成功才
當逸格。耳聞口誦皆謂老成。年及十歳忽
發出家之意。猛利之性二親難沮貞觀十九
年玄奘三藏方西域迴。誓求爲師。雲與龍而
同物。星將月以共光。倶懸釋氏之天。悉麗
著明之象。初尋經論不費光陰。受具已來
專攻律部。有鄴郡法礪律師。一方名器五律
宗師。迷方皆俟其指南。得路咸推其郷導。
著疏十卷別是命家。見接素公知成律匠。研
習三載乃見諸瑕。喟然歎曰。古人義章未能
盡善。咸亨元年發起勇心。別述開四分律
記。至上元三年丙子歸京。奉詔住西太原
寺。傍聽道成律師講不輟緝綴。永淳元年
十軸畢功一家新立。彈糾古疏十有六失
焉。新義半千百條也。傅翼之彪搏攫而有知
皆畏。乘風之震砰輷而無遠不聞。所化翕
然所傳多矣。復著倶舍論疏一十五卷遺教
經疏二卷鈔三卷新疏拾遺鈔二十卷四分僧
尼羯磨文兩卷四分僧尼戒本各一卷。日誦
金剛經三十卷。講大律已疏計五十餘遍。其
餘書經畫像不可勝數。於本寺別院忽示
疾。力且薾然。告秀章曰。余律行多缺一報
將終。時空中有天樂瀏亮。奄然而逝。俗齡
七十四。法臘五十三。葬日有鴻鶴遶塔悲
鳴。至暮方散。素所撰述宗薩婆多何邪。
以法密部縁化地部出化地從有部生故出受
體以無表色也。又斥二宗云。相部無知則
大開量中得自取大小行也。南山犯重則
與天神言論。是自言得上人法也。大抵素
疏出謂之新章焉。開元中嵩山賓律師造飾
宗記。以解釋之對礪舊疏也。又謂爲東西
塔律宗。因傳習處爲名耳。大暦中相國元
公載奏成都寶園寺置戒壇傳新疏。以俸
錢寫疏四十本法華經疏三十本。委寶園光
翌傳行之。後元公命如淨公爲素作傳。韋
南康皋作靈壇傳授毘尼。新疏記有承襲
者。刊名于石。其辭酋麗其翰兼美。爲蜀中
口實焉
唐光州道岸傳
釋道岸。姓唐氏。世居頴川。是爲大族。漢尚
書令琳司空珍呉尚書僕射固雍州刺史彬涼
鎭北將軍瑤之後也。永嘉南度遷於光州。衣
冠人物暉映今古。岸生而不群少而奇概。爰
在髫齓有若老成。齒胄膠庠侚齊墳典。
猶恐聞見未博藝業有遺。遂浮江淮達洙
泗探禹穴升孔堂。多歴年所矣。操翰林之
鼓吹。游學海之波瀾。討論百家商攉三教。
乃歎曰。學古入官紆金拾紫。儒教也。餐松
餌栢駕鶴乘龍。道教也。不出輪迴之中倶
非栰喩之義。豈若三乘妙旨六度宏功。緇
銖世間掌握沙界哉。遂落髮出家洗心訪
道。一音克擧四句精通。竪修律儀深入禪
慧。夜夢迦葉來爲導師。朝閲眞經宛契冥
牒。由是聲名籍甚遠近吹嘘。爲出世之津
梁。固經行之領袖。十方龍象罔不師範焉。
萬國鵷鸞無敢詶對者。向若迴茲妙識適
彼殊途。議才必總於四科。濟世雅符於三
傑。有若越中初法師者。祕藏精微罔不明
練。道高寰宇徳重丘山。岸聞善若驚同聲
相應。乘杯去楚杖錫遊呉。雲霧一披鐘鼓
齊振。期牙合契澄什聯芳。由是常居會稽
龍興寺焉。揚越黎庶江淮釋子。輻輳烏合巷
少居人。罕登元禮之門。且覩公超之市。岸
身遺纒蓋心等虚空。不擇賢愚無論貴
賤。溫顏接待善誘克勤。明鑑莫疲洪鍾必應。
皆窺天挹海虚往實歸。其利博哉。無得稱
也。時號爲大和尚。登無畏座講木叉律。容
止端嚴。辭辯清暢。連環氷釋理窟毫分。瞻仰
者皆悉由衷。聽受者得未曾有。於是高僧
大士心醉神傾。捐棄舊聞佩服新義。江介
一變其道大行。孝和皇帝精貫白業遊藝玄
樞。聞而異焉。遣使徴召前後數介。然始入
朝與大徳數人同居内殿。帝因朝暇躬閲
清言。雖天睠屢迴而聖威難犯。凡厥目對
靡不魂驚。皆向日趨風滅聽收視。岸人望
雖重僧臘未高。猶淪居下筵累隔先輩。惜
帝有輪王之位不起承迎。以吾爲舍那之
後晏然方坐。皇帝覩其高尚。伏以尊嚴偏
賜衣鉢。特彰榮寵。因請如來法味屈爲菩
薩戒師。親率六宮圍繞供養。仍圖畫於林
光宮。御製畫讃。辭曰。戒珠皎潔。慧流清淨。
身局五篇心融八定。學綜眞典。觀通實性。
維持法務。綱統僧政律藏冀兮傳芳。象教
因乎光盛。比夫靈臺影像麟閣丹青。功徳
義殊。師臣禮異。銓擇網管統帥僧徒者。有
司之任也。以岸盛徳廣大至行高邈。思遍雨
露特變章程。所歴都白馬中興。莊嚴薦福
罔極等寺綱維總務。皆承勅命深契物心。
天下以爲榮。古今所未有。中宗有懷罔極
追福因心。先於長安造薦福寺。事不時就
作者煩勞。勅岸與工部尚書張錫。同典其
任。廣開方便博施慈悲。人或子來役無留
務。費約功倍。帝甚嘉之頓邀賞錫。何間昏
曉既荷天澤。言酬恩地遂還光州。度人置
寺。於是祇陀苑囿欝起僧坊。拘隣比丘便
爲人寶。能事斯畢夫何恨哉。江海一辭星霜
二紀。毎懷成道之所。更迫鐘漏之期。遂去
上京還至本處。將申顧命精擇門人僧行
超玄儼者。是稱上足也。克傳珠髻之寶。俾
賜金口之言。右脇而臥示其泡幻也。以開
元五年歳次丁已八月十日。滅度於會稽龍
興道場。時年六十有四。海竭何依。山崩安仰。
天人感慟道俗哀號。執紼衣縗動盈萬計。
弟子龍興寺慧武寺主義海都維那道融大禹
寺懷則大善寺道超齊明寺思一雲明寺慧周
洪邑寺懷瑩香嚴寺懷彦平原寺道綱湖州大
雲寺子瑀興國寺慧纂等。秀禀珪璋器承磨
琢。荷導蒙之力懷栝羽之恩。思播芳塵必
題貞石。乃請禮部侍郎姚奕爲碑紀徳。初
岸本文綱律師高足也。及孝和所重其道克
昌。以江表多行十誦律東南僧堅執罔知
四分。岸請帝墨勅執行南山律宗。伊宗盛
于江淮間者岸之力也
唐百濟國金山寺眞表傳
釋眞表者。百濟人也。家在金山世爲弋獵。
表多蹻捷弓矢最便。當開元中逐獸之餘
憩*於田畎。間折柳條貫蝦蟇。成串置
*於水中。擬爲食調。遂入山網捕。因逐鹿
由山北路歸家。全忘取貫蟇歟。至明年
春獵次聞蟇鳴。就水見去載所貫三十許
蝦蟇猶活。表*於時歎惋。自責曰。苦哉。何爲
口腹令彼經年受苦。乃絶柳條徐輕放縱。
因發意出家。自思惟曰。我若堂下辭親室中
割愛。難離慾海莫掲愚籠。由是逃入深
山以刀截髮。苦到懺悔。擧身撲地志求戒
法。誓願要期彌勒菩薩授我戒法也。夜倍
日功遶旋叩搕。心心無間念念翹勤。經*於
七宵。詰旦見地藏菩薩手搖金錫爲表策
發教發戒縁作受前方便。感斯瑞應歎喜
遍身勇猛過前。二七日滿有大鬼現可怖
相。而推表墜*於巖下。身無所傷。匍匐就
登石壇上。加復魔相未休。百端千緒。至第
三七日質明。有吉祥鳥鳴曰。菩薩來也。乃
見白雲若浸粉然。更無高下山川平滿成
銀色世界。兜率天主逶迤自在儀衞陸離圍
遶石壇。香風華雨且非凡世之景物焉。爾時
慈氏徐歩而行。至*於壇所垂手摩表頂
曰。善哉大丈夫。求戒如是。至*於再至*於
三。蘇迷盧可手攘而却。爾心終不退。乃爲
授法。表身心和悦猶如三禪。意識與樂根
相應也。四萬二千福河常流。一切功徳尋發
天眼焉。慈氏躬授三法衣瓦鉢。復賜名曰
眞表。又於膝下出二物。非牙非玉乃籤檢
之制也。一題曰九者。一題曰八者。各二字。
付度表云。若人求戒當先悔罪。罪福則持
犯性也。更加一百八籤。籤上署百八煩惱名
目。如來戒人。或九十日。或四十日。或三七
日。行懺苦到精進期滿限終。將九八二籤
參合百八者。佛前望空而擲其籤。墮地以
驗罪滅不滅之相。若百八籤飛逗四畔。唯八
九二籤卓然壇心而立者。即得上上品戒
焉。若衆籤雖遠。或一二來觸九八籤。拈觀
是何煩惱名。抑令前人重覆懺悔已。正將
重悔煩惱籤和九八者。擲其煩惱籤。去者
名中品戒焉。若衆籤埋覆九八者。則罪不
滅。不得戒也。設加懺悔過九十日得下
品戒焉。慈氏重告誨云。八者新熏也。九者
本有焉。囑累已天仗既迴山川雲霽。於是持
天衣執天鉢。猶如五夏比丘。徇道下山。草
木爲其低垂覆路。殊無溪谷高下之別。飛
禽鷙獸馴伏歩前。又聞空中唱告村落聚
邑言菩薩出山來何不迎接。時則人民男女
布髮掩泥者。脱衣覆路者。氈罽&T021794;毺承足
者。華絪美褥填坑者。表咸曲副人情一一
迪踐。有女子提半端白&T073554;覆於途中。表似
驚忙之色迴避別行。女子怪其不平等。表
曰。吾非無慈不均也。適觀&T073554;縷間皆是
狶子。吾慮傷生避其誤犯耳。原其女子本
屠家。販買得此布也。自爾常有二虎左右
隨行。表語之曰。吾不入郛郭汝可導引。
至可修行處則乃緩歩而行。三十來里就
一山坡蹲跽*於前。時則挂錫樹枝敷草端
坐。四望信士不勸自來。同造伽藍號金山
寺焉。後人求戒。年年懺。罪者絶多今影堂
中道具存焉
系曰。表公革心變行。一日千里。果得慈氏
爲授戒法。此五十受中何受邪。通曰。近上
法見諦自誓也。發天眼通。是證初二果也。
非諦理現觀而何。專據石壇與多子塔前
自誓同也。或曰。所授籤檢以驗罪滅之相。
諸聖教無文。莫同諸天傳授。或魔鬼所爲
不可爲後法乎。通曰。若彰善癉惡利益不
殊。彌勒天主是天傳授。非魔必矣。諸聖
教中有懺罪求徴祥證其罪滅不滅。然其
佛滅度彌勒降閻浮説瑜伽。豈可不爲後
世法耶。十誦律云。雖非佛制諸方爲清淨
者不得不行也
唐安州十力寺秀律師傳
釋秀公者。齊安人也。髫年天然有離俗之
意焉。既丁荼蓼便往蜀郡禮興律師。諷
誦經典易若溫尋。又依之進具。果通達毘
尼。乃爲興公傳律上足弟子歟。如是四載
入長安造宣律師門爲依止之客。勤以忘
勞。渉十六年不離函丈。窮幽諸部陶練
數家。將首疏爲宗本。然向黄州報所生
地。次往安陸大揚講訓。聲美所聞諸王牧
守攸共遵承。正化緇徒咸摹細行。有貞固
律師居*於上席。解冠諸生最顯清名。餘皆
後殿。其諸成業不可勝算。春秋七十餘。卒
*於十力寺本房焉
唐京師崇聖寺靈㟧傳
釋靈㟧者。不知何許人也。勤乎切問靡憚
尋師。乾封中於西明寺躬預南山宣師法
席。然其不拘常所。或近文綱。或親大慈皆
求益也。末塗懼失宣意隨講收采所聞。號
之曰記。以解刪補鈔也。若然者推究造義
章之始。唯慈與㟧也。又別撰輕重訣。故苑
陵玄胄親覩其文。故援引之以解量處輕
重儀焉。金革之故其訣湮滅無復可尋矣
唐京兆崇福寺滿意傳
釋滿意。不知何許人也。風神峭拔識量寛
和。經論旁通專於律學。武徳末所遇鄴都
法礪律師作疏解曇無徳律。遂往摳衣明
其授受。如是講導三十許年。乃傳付觀音寺
大亮律師。亮方授越州曇一。盛化之間出龍
象之資。無過意之門也矣
唐京兆西明寺崇業傳
釋崇業。不知何許人也。初同弋陽道岸。
學毘尼*於文綱之法集。業之服勤淬礪罔
怠。黌肆之間推居元長。與淄州名恪齊名。
挺拔剛毅過之。美聲洋洋達*於禁闥。睿宗
聖眞皇帝操心履道。勅以舊邸造安國寺。有
詔業入承明熏修別殿。爲帝授菩薩戒。施
物優渥。僉迴捨修菩提寺殿宇。抑由先不
畜盈長之故也。開元中微疾。囑弟子曰。
吾化窮數盡。汝曹堅以防川無令放逸。語訖
終*於所居寺之別院。業即南山之嗣孫矣
唐越州法華山寺玄儼傳融濟
釋玄儼。俗姓徐氏。晋室南遷因官諸曁。遂
爲縣族。年始十二辭親從師。事富春僧暉。
證聖元年恩制度人。始墮僧數隸懸溜寺。儼
幼而明敏長則韶令。標格峻整風儀凛然。迨
*於弱冠乃從光州岸師諮受具戒。後乃遊
詣上京探賾律範。遇崇福意律師并融濟律
師。皆名匠一方南山上足。咸能昇堂睹奧。
共所印可。由是道尊戒潔名動京師。安國
授記並充大徳。後還江左偏行四分。因著
輔篇記十卷羯磨述章三篇。至今僧徒遠近
傳寫。初光州岸公。甞因假寐忽夢神僧。謂
曰。玄儼當爲法器。云何教以小乘。後乃命
宣般若。由是研精覃思採摭舊學。撰金剛
義疏七卷。古徳所不解先達所未詳。我則
發揮光明若指諸掌。誓以一生宣講百
遍。越邑精舍時稱法華。晋沙門曇翼曾結菴
山巓。入是法三昧感遍吉菩薩。徒觀其塔
類多寶涌出以證經宮如轉輪飛行而聽
法。雙烏所以示兆今尚翔鳴。六象所以呈
奇。時猶隱現。不可得而思議者。蓋斯之謂
歟。信如來之福庭。是菩薩之隱岳。儼乃考盤
是卜束鉢深棲。建置戒壇招集律行。若夫
秦衡上士燕代高僧。數若稻麻算同竹葦。
伏膺請益躡屩擔簦。宴坐不出幾三十載。開
元二十四年。帝親注金剛般若經。詔頒天下
普令宣講。都督河南元彦沖躬。請儼重光
聖日。遂闡揚幽賛允合天心。令盲者見日
月之光。聾者聞雷霆之響。儼之演暢蓋有力
焉。夫樂小法者迷自我而爲病。通大方
者懵開空之法道。若夫會三歸一觸理冥
事。自優波離已下猶或病諸。而儼綱紀小
乘演暢大法。晤佛境之非有識魔界之爲
空。故能使涅槃將生死一如煩惱與菩提
齊致。發心而登佛地非我而誰。白黒歸依
當仁不讓。昔僧護法師常居石城宴坐青
壁。仰其中峯如有佛像。願造十丈以圖
兜率。良願未諧護公長逝。梁武皇帝詔僧祐
律師馳傳經理。規模刻劃意匠纔施。俄而山
塚崒崩全身坐現。合高百餘尺。雖金石絲竹
四天之供施常聞功徳莊嚴十地之琱鐫尚
闕。儼乃内傾衣鉢外率檀那。布以黄金之
色。鎔以白銀之相。銅錫鉛鍇球琳琅玕。七寶
由是渾成。八珍於焉具足。雖寶積獻蓋界
現三千。迦葉貢衣金踰十萬。如須彌之現
*於大海。若杲日之出*於高山。此又儼之功
徳不可思議者也。故洛州刺史徐嶠工部
尚書徐安貞。咸以宗室設道友之禮。國子司
業康希銑太子賓客賀知章朝散大夫杭州臨
安縣令朱元眘。亦以郷曲具法朋之契。開
元二十六載。恩制度人。採訪使潤州刺史齊
澣越州都督景誠採訪盧見義泗州刺史王
弼。無不停旟淨境禀承法訓。齊公乃方舟
結乘。奉迎儼於丹陽餘杭呉興諸郡。令新度
釋子躬授具戒。自廣陵迄*於信安。地方千
里。道俗受法者殆出萬人。凡禮佛名經一
百遍。設無遮大會十筵。而入境住持擧無
與比。夫秉法傳授從佛口生。有門人法華
曇俊崇默龍興崇一開元智符稱心崇義香嚴
懷節寶林洪霈覺引灌頂。皆不傾油鉢無
漏浮嚢。經不云乎。如旃檀林旃檀圍遶。如
師子王師子圍遶。信儼之威神有在。而法主
之功徳不刊。將知三界無安百靈共盡。此生
已適於後息他世應見*於前心。以天寶元
載歳次壬午縁化已畢。十一月三日現疾
*於繩床。七日午時坐終*於戒壇院。春秋六
十有八。粤其月二十五日窆*於寺南秦山之
下。高樹雙塔光明踰於白雲。列植千松秀
色羅於明月。經始則神邕崇曉。住持則唯湛
道昭。並躬護聖場親傳智印。其餘三千門人
五百弟子。承般若之深法受毘尼之密行。
盡號顓門。無待彌勒。天寶十五載歳次景
申。萬齊融述頌徳碑焉
唐杭州靈智寺徳秀傳
釋徳秀。俗姓孫氏。富陽人也。少出塵區早
棲梵宇。當圓戒檢正護浮嚢。匪定常師
留神律府。講談之外嘗哀鬼神乏食。恒以
深更施其飮食。浙汭之民傾誠畏服。及終
*於定山頗多靈異則天寶初載也遷神座
入塔。時天降舍利七顆。門人以瓶盛之。緘
于其塔。或發之見秀齒上生舍利紛紛而
墜。後人還累甓成浮圖。郷人云。恒有白蛇
蟠屈守塔。樵牧之童無敢近者
唐開業寺愛同傳玄通
釋愛同。俗姓趙氏。本天水人也。代襲冠冕
弱齡挺拔。惠然肯來爲佛家子。具戒後講彌
沙塞律。遠近師禀若鱗羽宗乎鯤鳳也。昔
南宋朝罽賓三藏覺壽。譯成此律。因出羯磨
一卷。時運遷移其本零落。尋求不獲學者無
依。同遂於大律之内抄出羯磨一卷。彼宗
學者盛傳流布。被事方全。孝和之世神龍中。
盛重翻宣。同與文綱等參預譯場。推爲證
義。義淨所出之經。同有力焉。著五分律疏
十卷。復遺囑西明寺玄通律師重施潤色。
後安史俶擾焚燎喪寺。今無類矣
唐五臺山詮律師傳
釋詮律師者。五臺縣人也。綵服出家冠年受
戒。儀則清雅衆禀綱繩。習毘尼宗祕菩薩
行。詮除訓徒外守默無撓。遠近有事靡不
豫知。人謂爲得他心通也。一食終日弊衣
遮體。不貯顆粒房無縷綜。其強本節用
造次不可及也。入滅之日祥雲欝密天樂錚
摐。闔寺僧徒皆聞異香馚馥。乃召集寺衆
執手告辭囑累門人加趺而滅云
唐揚州龍興寺法愼傳
釋法愼。姓郭氏。江都人也。孩抱之歳誓齒空
門。親愛所鍾志不可奪。從遙臺成律師受
具戒。依太原寺東塔體解律文絶其所疑。
時賢推服。或一言曲分於象表。精理自得於
環中。聲振京師如晞愛日。諸寺衆請綱領。
乃默然而東歸。既還揚都俯允郡願恒誦
金剛般若經如意輪。般若佛心我得此心。衆
生亦得。如意勝願我如此願。衆生亦如。謂天
台止觀包一切經義。東山法門是一切佛乘。
色空兩亡定慧雙照。不可得而稱也。愼暑
不攝齊。食不求飽。居不易坐。四方捨施
歸於大衆。一身有無均於最下。朝廷之士銜
命往還。路出維揚終歳百數。不踐門閾以
爲大羞。仰承一盻如洗飢渇。愼與人子
言依於孝。與人臣言依於忠。與人上言
依於仁。與人下言依於禮。佛教儒行合而
爲一。學者流誤。故親校經論延來者聽
受。故大起僧坊將警群迷。故廣圖菩薩因
地。善護諸命。故曲濟衆生壽量。以文字度
人。故工於翰墨。以法皆佛法。故兼采儒流
以我慢爲防。故自負衣鉢。以規規爲任。
故綱正緇林。以發揮道宗。故上行恭禮。以
感慕遺迹。故不遠他邦。以龍象參議。故再
至京國。以軌度端明。故研精律部歟。黄門
侍郎盧藏用才高名重罕於推挹。一見于愼
慕味循環不能離坐。退而歎曰。宇宙之内信
有高人。黄門於院中置以經藏嚴以香燈。
天地無疆像法常在。太子少保陸象先兵部
尚書畢構少府監陸餘慶吏部侍郎嚴挺之河
南尹崔希逸太尉房琯中書侍郎平章事崔渙
禮部尚書李憕辭人王昌齡著作郎綦母潜僉
所瞻奉願同灑掃。感動朝宰如此。以天
寶七載十月十四日。晨興盥漱就胡床加趺。
心奉西方既&MT01165;而滅於龍興寺別院。春秋八
十三。夏六十二。緇素弟子北距泗沂南踰
嶺徼。望哭者千族。會葬者萬人。其上首曰會
稽曇一閩僧懷一南康崇叡晋陵義宣錢塘譚
山寺惠鸞洛京法瑜崇元鶴林寺法勵法海維
揚惠凝明幽靈祐靈一等。罔不成樂説辯
才入法華三昧。衆所知識物之依怙。天上
甘露正味調柔。人中象王利根成熟。音樂樹
下長流福慧之泉。雪山峯頂仰見清涼之月。
金剛決定煩惱無餘優曇開敷香潔盈滿。法
施之恩郡居之感。哀奉色身經始靈塔*於
蕪城西蜀岡之原。像教也幽公自幼及衰恒
所親侍。後請吏部員外郎趙郡李華爲碑
紀述。大暦八年癸丑十二月也。大理司直張
從申書趙郡李陽氷題額其塔。亦幽公經度
建塔之地。廣袤如素高卑得中。周臨四衢
平視千里。門人環蒔列柏薦以名香。其塔
屬會昌中例皆毀焉
唐杭州華嚴寺道光傳
釋道光。姓禇氏。喩齓出家方冠受具。詣光
州和尚學通毘尼。*於時夏淺徳崇壇場屬
望。蓋天賚眞士爲東南義虎。雲雨慈昧笙
鏞道聲。光持法華經創塔廟。洎沒身不怠
也。上元元年庚子仲秋示疾終*於本寺。春
秋七十九。法臘五十八。是日馳陽昧昧淫雨
&T022757;&T022757;。烈風崇朝嘉木爲折。乃東土福盡之徴
也。俄然喜氣五色亭亭如蓋。移晷不散偏
映精廬。即西方往生之意也。初光未歿。其
月三日質明。支疾凝神依色身觀。彌陀具
相現在其前。滿庭碧華昔所未覩者。四日
昧爽有異人請光爲和尚。遂開目彈指曰。
但發菩提心。至五日曼陀羅華自天而雨。
門人神烈義津。追慕弗遑。各分法味。流布
行化香火無窮云
唐揚州大雲寺鑒眞傳
釋鑒眞。姓淳于氏。廣陵江陽縣人也。總丱俊
明器度宏博能典謁矣。隨父入大雲寺。見
佛像感動夙心。因白父求出家。父奇其志
許焉。登便就智滿禪師循其奬訓。屬天后
長安元年詔於天下度僧。乃爲息慈配住
本寺。後改爲龍興。殆中宗孝和帝神龍元年。
從道岸律師受菩薩戒。景龍元年詣長安。
至二年三月二十八日於實際寺依荊州恒
景律師邊得戒。雖新發意有老成風。觀
光兩京名師陶誘。三藏教法數稔該通。動必
研幾曾無矜伐。言旋淮海以戒律化誘。欝
爲一方宗首。氷池印月適足清明。貌座
揚音良多響答。時日本國有沙門榮叡普照
等。東來募法用補缺然。於開元年中達于
揚州。爰來請問。禮眞足曰。我國在海之中。
不知距齊州幾千萬里。雖有法而無傳
法人。譬猶終夜有求於幽室非燭何見乎。
願師可能輟此方之利樂爲海東之導師
乎。眞觀其所以察其翹勤。乃問之曰。昔聞
南岳思禪師生彼爲國王興隆佛法。是乎。
又聞彼國長屋曾造千袈裟來施中華名徳。
復於衣縁繍偈云。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
諸佛子共結來縁。以此思之誠是佛法有
縁之地也。默許行焉。所言長屋者則相國
也。眞乃慕比丘思託等一十四人。買舟自
廣陵齎經律法離岸。乃天寶二載六月也。
至越州浦止署風山。眞夜夢甚靈異。纔出
洋遇惡風濤。舟人顧其垂沒。有投棄&T020229;
木者。聞空中聲云。勿棄投。時見舳艫各
有神將介甲操仗焉。尋時風定俄漂入蛇
海。其蛇長三丈餘。色若錦文。後入魚海。魚
長尺餘。飛滿空中。次一洋純見飛鳥。集*於
舟背壓之幾沒洎出鳥海乏水。俄泊一島。
池且泓澄人飮甘美。相次達*於日本。其國王
歡喜迎入城大寺安止。初於盧遮那殿前
立壇。爲國王授菩薩戒。次夫人王子等。
然後教本土有徳沙門足滿十員。度沙彌澄
修等四百人。用白四羯磨法也。又有王子
一品親田。捨宅造寺號招提。施水田一百
頃。自是已來長敷律藏受教者多。彼國號
大和尚。傳戒律之始祖也。以日本天平寶
字七年癸卯歳五月五日無疾辭衆坐亡。身
不傾壞。乃唐代宗廣徳元年矣。春秋七十七。
至今其身不施苧漆。國王貴人信士時將寶
香塗之。僧思託著東征傳祥述焉
唐杭州天竺山靈隱寺守直傳
釋守直。字堅道。錢塘人也。姓范氏。齊信安太
守瑝之八葉。禮既冠衆君子器之。夙有丘
園之期。不顧玄纁之錫。遂詣蘇州支硎寺
圓大師所受具足律儀。是夜眼中光現長一
丈餘。持久方滅。蓋得戒之驗也。後抵江陵
依眞公。三年練行。尋禮天下二百餘郡。聖
跡所至無不至焉。見無畏三藏爲受菩薩
戒。聞普寂大師傳楞伽心印。講起信宗論
二十餘遍。南山律鈔四十遍。平等一雨大小
雙機。在乎圓音未嘗少異乃立願誦華嚴
經。還於中宵夢神人施珠一顆。及覺惘惘
然如珠在握。是歳入五臺山轉華嚴經二
百遍。追夙心也。宏覽大藏經三過。廣正
見也。至開元二十六年有制擧高行。俗道
請正名隷大林寺。後移籍天竺住靈隱峯。
時大暦二年也。至五年三月寓于龍興淨土
院。謂左右曰。夫至人乘如而來乘如而去。
示其心然也。而愚夫欲以長繩繋彼白日。
安可得乎。吾景落桑楡豈淹久也。以其年
此月二十九日告終。春秋七十一。僧臘四十
五。其間臨壇度人多矣。顯名者洞庭辯秀
湖州皎然惠普道莊會稽清江清源杭州擇隣
神偃常州道進。晝公著塔銘云
唐洪州大明寺嚴峻傳
釋嚴峻。姓樊氏。濰州人也。父任硤州長史昭
王府司馬。峻性地夷然學習明利。年及十九
應進士擧。倏罹荼蓼思報劬勞。投南陽佛
寺後抵荊州玉泉山蘭若。遇眞禪師示其
禪觀。入城泊大雲寺。峻秉持戒印用之不
祁憑附浮嚢渡之。攸往衆請臨壇。復擧
律之宗主。僶俛承命。忽逢觀淨禪師頓明
心法。大暦元年思往清涼山。未達廬陵。見
顏魯公。一言相契膠漆如也。二年春宜春太
守俾僧正馳疏請召。四年春洪州刺史李華
員外延入大明寺住止。三月中俄命沐浴
換衣。擧望空虚合掌而逝春秋五十九。遷
塔弟子圓約等於寺前大泉池立碑存焉
唐會稽開元寺曇一傳
釋曇一。姓張氏。蓋韓人也。其先軒轅。賦姓
至良佐漢侯于留。魏晋已還衣冠繼代。僧
祖恒隋太常卿。扈蹕揚都遂家於越。恒生
孝廉翼。翼生處士蕆。蕆生一。令聞江南。今
四葉矣。一宿植淨因生知慧性。弱而敏悟長
而聰明。年十五從李滔先生習詩禮。終日
不違。十六聽雲門寺茂亮法師經論一聞懸
解。法師異之。謂其母孟氏曰。此佛子也。可
令削髮當與授記。亮即孝和皇帝菩薩戒
師也。一聞而歡喜有度世之志。景龍中承恩
出家。隷在僧録。年滿受具於丹陽玄昶律
師。學通事鈔於當陽曇勝律師。既而鑚木見
煙窺牆覩奧。開元五年西遊長安。依觀音
寺大亮律師傳毘尼藏。崇聖寺檀子法師學
唯識倶舍等論。安國寺印度沙門受菩薩戒。
於是蓮華不染之義。甘露甚深之旨。一傳慧
炬了作梵雄。遠近瞻仰如宗師矣。然刃有
餘地時兼外學。常問周易於左常侍禇無
量。論史記於國子司業馬貞。遂漁獵百氏
嚢括六籍。増廣聞見。自是儒家調御人天
皆因佛事。公卿嚮慕京師籍甚。時丞相燕
國公張説廣平宋璟尚書蘇瓌兗國陸象先祕
書監賀知章宣州涇縣令萬齊融。皆以同聲
並爲師友。雖支許之會虚嘉宗雷之集廬
岳。未云多也。四分律者後秦三藏法師梵僧
佛陀耶舍傳誦中華。與羅什法師共爲翻
譯。今之講授自此員來魏法聰律師始爲演
説聰授道覆。覆授光。洎隋朝相部勵律師
作疏十卷。西京崇福寺滿意律師盛傳此疏。
付授亮律師。其所傳授一一依勵律師疏。
及唐初終南宣律師四分律鈔三卷詳略同
異。自著發正義記十卷。明兩宗之踳駁發
五部之鈐鍵。後學開悟夜行得燭。前疑泮釋
陽和解氷。佛日昭晰而再中。法棟崢嶸以高
峙。發正記中斥破南山。持犯中可見也。二
十五年仗錫東歸。明年詔置開元寺。長史張
楚擧爲寺主。因而居焉。一聲振京華道高
呉會。布大慈以攝衆修萬行以表儀。順
風問道者轂撃肩摩。函丈請益者波委雲
萃。虚受之量隨而演説。故前後講四分律三
十五遍。刪補鈔二十餘遍焉。江淮釋子受木
叉者。非一登壇即不爲得法。從持僧律。
蓋度人十萬計矣。至徳之際國歩多艱。緇徒
慢法罕率經教國相王公出鎭於越。以一
徳名素高請爲僧統。一變清淨大闡熏修。
浹旬之間迴邪入正。善誘潜化皆此類焉。始
者一入關謁明達法師。目之曰。汝人中師
子也。又遇遵善寺尼慈和。歌曰。曇一師解
毘尼大聰明更無疑爲達人之所諺多矣。
天寶十四載淛河潮水南激錢塘。大雲伽藍
當茲湍&MT01780;。因請一講律。學徒千人。咸發大
願毎上念摩訶般若。乃止濤激以福伍胥
龍王。用茲莊嚴祈於衞護。五月晦夜惚怳
之間。見一神人衣冠甚偉稽首謝曰。蒙垂
法施即改波流。未逾九十日漲沙五十里。
道俗驚歎得未曾有。一蔚爲法主大揚教
跡。發明前佛之付囑。保證後佛之護念。四
句作偈受持者了於未了。一音演法諦聽者
聞所不聞。非夫天地淳精江山粹靈與法
作程間世而生。孰能玄通密證如此其大者
乎。寺中洪鐘一所作也。遠徴鳧氏近法雷
門。生存累年匠其規制。歿後三日成於鎔造。
聲應百里扛乎萬鈞。蒲牢叫而地震。師子
吼而山嶪警悟聾俗導引迷方。胡可言也。
法謝形離薪盡火滅。以大暦六年十一月十
七日。遷化於寺之律院。報齡八十。僧臘六十
一。即以明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遷座於秦望
山。從先和尚之塋也。一春秋已高精爽逾
勵。既不衰憊初無疾苦。忽謂侍者曰。吾
將掃禮墳塔歸骨於此。數日之後奄然而
終。江淮之南河洛之表。衣縗制服執紼送
喪。號哭滿山旛華蔽野。比夫劇孟之母送
車千乘孔丘之墓栽樹萬株。可同年哉。門
人越州妙喜寺常照建法寺清源湖州龍興寺
神玩宣州隱靜寺道昂杭州龍興寺義賓台州
國清寺湛然蘇州開元寺辯秀潤州棲霞寺昭
亮常州龍興寺法俊等。早發童蒙咸承訓
誘。三千弟子仰梁木而増悲。八萬門人望
栴檀而不及。時會稽徐公浩素敦郷里之
舊。爲碑頌徳焉。大暦十一年也
*宋高僧傳卷第十四



*宋高僧傳卷第十五
 *宋左街天壽寺通慧 大師
賜紫沙門賛寧等奉 勅撰 
  明律篇第四之二正傳十九人
附見三人
唐餘杭宜豐寺靈一傳
釋靈一。姓呉氏。廣陵人也。神清氣和方寸地
虚。與大和元精合其純粹。年肇九歳僻嫌
朽宅決入梵園。墮息慈之倫禀出家之制。
曁乎始冠受其具足。學習無倦律儀是修。
示見談笑。欲明解脱。示人文藝以誘世智。
初不計身中有我我中有身。徳全道成縁斷
形謝。以寶應元年冬十月十六日。寂滅
杭州龍興寺。春秋三十五。凡滿十五安居。臨
終顧謂弟子行茶毘法樹小浮圖焉。時左
衞兵參軍李紓嘉興縣令李湯左金吾衞兵曹
參軍獨孤及。相與悼梁木之既壞。慮陵谷之
當遷。後之人禮應眞之塔婆。昧應眞之徳
行。故刻石*於武林山東峯之陽也。一家富
貨殖。既而削髮。推千金之産。悉讓諸孤昆
弟。所取者惟納衣錫杖。自爾叩維揚法愼
師學相部律。造乎微而臻乎極。友善者慧
凝明幽靈祐會稽曇一晋陵義宣同門三益作
者七人也。一咳唾塵境繼日經行。宴坐必
擇山椒樹下。初舍于會稽山南懸溜寺。接
禪者隱空乾靖討論第一義諦。或遊慶雲
寺。復居餘抗宜豐寺。寺隣生丹山。門對佳
境冏然獨往。暴風偃山正智不動。巨浪沃
日浮嚢不飄。於是著法性論以究眞諦。此
一之了語也。毎禪誦之隙輒賦詩歌事思
入無間興含飛動。潘阮之遺韻江謝之闕
文。必能綴之。無愧古人。循循善誘門弟子
受教若良田之納膏雨焉。一跡不入族姓
之門。與天台道士潘志清襄陽朱放南陽張
繼安定皇甫曾范陽張南史呉郡陸迅東海徐
嶷景陵陸鴻漸爲塵外之友。講徳味道朗詠
終日。其終篇必博之以文約之以修。量其
根之上下而授之藥焉。一居寺高隅。初無
井泉。一旦呀然而涌噴金砂之溜*於庭之左
右。挹之彌清&T017103;之無竭。蓋精至之感矣。詩
行*於世。有選其尤者入間氣集焉
唐呉郡東虎丘寺齊翰傳
釋齊翰。字等至。呉興沈氏之子。高祖陳國子
祭酒。曾祖隋魏州司馬。祖考三世不仕。翰綺
歳從父至山寺。蹈高靜無塵之躅。惻然有
宿命之知。固請捨家。至天寶八載八月五
日。奉制度配名永定寺。九載十月躋五分
壇。納形倶戒移名開元。大暦中轉隷武丘。
皆兩州道俗所請從命也。翰道性淵默外則
淡然。迹不近名身不關事。長在一室寂如
無人。豈比夫駢行鼓簧之士哉。顓門相
部義疏精敏罕儔。明法華經。主蘇湖戒
壇。毎當請首。則今時所謂壇長也。大暦十年
入流水念佛道場。是夜西方念中頓現。蓋純
誠之所致也。即以其年終*於本院。春秋六
十八。法臘二十六。翰遇疾之日謂門弟子
曰。有鶴從空飛下迴翔我前。爾曹見乎。必
謝之期。小聖猶病安能免哉。受業門人如隱
戒壇宣兌等與呉興皎然。結法門昆弟之交。
倶高潔難可輕慕焉
唐潤州招隱寺朗然傳
釋朗然。俗姓魏。世襲冠冕。其先隨東晋南
渡則爲南徐人也。開元中入道受業於丹
陽開元寺齊大師。天寶初受具於杭州華嚴
寺光律師。後徙靈隱寺依遠律師通四分
律鈔。重禀越州曇一律師精研律部。講訓
生徒四遠響應。肅宗至徳二年。恩命擧移隷
名於慈和寺。上元中刺史韋儇又請爲招隱
統領大徳。即以其年講授之暇著古今決十
卷。解釋四分律鈔。數十萬言。繁雜義例條貫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785 786 787 788 789 790 791 792 793 794 795 796 797 798 799 80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