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高僧傳 (No. 2059_ 慧皎撰 ) in Vol. 50

[First] [Prev+100] [Prev]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無。然則有無絶於内。稱謂淪於外。視
聽之所曁。四空之所昏昧。恬兮而夷。
泊焉而泰。九流於是乎交歸。衆聖於此乎
冥會。斯乃希夷之境。太玄之郷而欲有無
其方域而語神道者。不亦邈哉。其
後十演九折。凡數千言。文多不載。論成之後
表於姚興曰。肇聞天得一以清。地得
以寧。君王得一以治天下。伏惟。陛下叡哲
欽明道與神會。妙契環中理無曉。故
能遊刃萬機道終日。蒼生
範。所以域中有四大王居一焉。涅槃之
道。蓋是三乘之所歸。方等之淵府。眇茫希
夷。絶視聽之域。幽致虚玄。非群情之所測。
肇以微躯猥蒙國恩。得居學肆。在
公門下十有餘年。雖衆經殊趣勝致非一。
涅槃一義常聽習先。但肇才識闇短。
屡蒙誨喩。猶懷漠漠。爲愚不已。亦
解。然未高勝先唱。不敢自決
不幸什公去世。諮參無所。以爲永恨。而
陛下聖徳不孤。獨與什公神契目撃道存。
其方寸。故能振彼玄風以啓末俗。一日
遇蒙安成侯嵩問無爲宗極。頗渉涅槃
無名之義。今輒作涅槃無名論。有十演九折
博採衆經證成喩。以仰述陛下無名之
。豈曰開詣神心究遠當。聊以擬
玄門喩學徒耳。若少參聖旨願勅存記。
如其有差伏承旨授。興答旨慇懃。備
。即勅令繕寫班諸子姪。其爲時所重如
此。晋義熙十年卒於長安。春秋三十有一矣
高僧傳卷第六



高僧傳卷第七 義解四
 梁會稽嘉祥寺沙門釋慧皎撰 
  竺道生一釋慧叡二
釋慧嚴三釋慧觀四
釋慧義五釋道淵六
釋僧弼七釋慧靜八
釋僧苞九釋僧詮十
釋曇鑒十一釋慧安十二
釋曇無成十三釋僧含十四
釋僧徹十五釋曇諦十六
釋僧導十七釋道汪十八
釋慧靜十九釋法愍二十
釋道亮二十一釋梵敏二十二
釋道温二十三釋曇斌二十四
釋慧亮二十五釋僧鏡二十六
釋僧瑾二十七釋道猛二十八
釋超進二十九釋法珍三十
釋道猷三十一釋慧通三十二
竺道生。本姓魏。鉅鹿人。寓居彭城家世仕
族。父爲廣戚令。郷里稱爲善人。生幼而頴
悟聰哲若神。其父知凡器。愛而異之。後
沙門竺法汰。遂改俗歸依。伏膺受業。既
法門俊思奇拔。研味句義即自開解。故
年在志學便登講座。吐納問辯辭清珠玉
宿望學僧當世名士。皆慮挫詞窮。莫
酬抗。年至具戒器鑒日深。性度機警神氣清
穆。初入廬山幽棲七年。以求其志。常以入
道之要慧解爲本。故鑚仰群經酌雜論
萬里隨法不疲苦。後與慧叡慧嚴同遊
長安。從什公業。關中僧衆咸謂神悟。後
都止青園寺。寺是晋恭思皇后褚氏所
本種青處因以爲名。生既當時法匠。請以居
焉。宋太祖文皇深加歎重。後太祖設會。帝
親同衆御于地筵。下食良久。衆咸疑日晩
帝曰。始可中耳。生曰。白日麗天。天言始中
何得中。遂取鉢便食。於是一衆從之。
其樞機得衷。王弘范泰顏延並挹。
敬風猷之問道。生既潜思日久徹悟言
。迺喟然歎曰。夫象以盡意。得意則象忘。
言以詮理。入理則言息。自經典東流譯人
重阻。多守滯文圓義。若忘筌取魚始
與言道矣。於是校閲眞俗思因果。迺
立善不報頓悟成佛。又著二諦論佛性
當有論法身無色論佛無淨土論應有縁論等
罩舊説妙有淵旨。而守文之徒多生
。與奪之聲紛然競起。又六卷泥洹先至
。生剖析經理洞入幽微迺説阿闡提
人皆得成佛時大本未傳。孤明先發獨
見忤衆。於是舊學以爲邪説譏憤滋甚。遂
大衆擯而遣之。生於大衆中容誓曰。
若我所説反於經義者。請於現身即表
。若與實相相違背者。願捨壽之時據
師子座。言竟拂衣而遊。初投呉之虎丘山
旬日之中學徒數百。其年夏雷震青園佛殿
龍昇*于天光影西壁。因改寺名號曰龍光
時人歎曰。龍既已去生必行矣。俄而投迹廬
。銷影巖岫。山中僧衆咸共敬服。後涅槃大
本至*于南京。果稱闡提悉有佛性。與
説合若符契。生既獲斯經尋即講説。以
宋元嘉十一年冬十一月庚子。於廬山精舍
于法座。神色開朗徳音俊發。論議數番
理盡妙。觀聽之衆莫悟悦。法席將
忽見麈尾紛然而墜。端坐正容隱几而
卒。顏色不異似入定。道俗嗟駭遠近悲
泣。於是京邑諸僧内慚自疚追而信服。其
神鑒之至徴瑞如此。仍葬廬山之阜。初生
叡公及嚴觀同學齊名。故時人評曰。生叡
發天眞。嚴觀窪流得。慧義彭享進。寇淵于
默塞。生及叡公獨標天眞之目。故以秀出群
矣。初關中僧肇始注維摩。世咸翫味。生
乃更發深旨暢新及諸經義疏。世皆
寶焉。王微以生比郭林宗。乃爲之立傳旌
其遺徳。時人以生推闡提得佛。此語有據。
頓悟不受報等時亦憲章。宋太祖嘗述
頓悟義。沙門僧弼等皆設巨難。帝曰。若使
逝者可興。豈爲諸君屈。後龍光又有
門寶林。初經長安學。後祖述生公諸義
時人號曰遊玄生。著涅槃記及注異宗論
檄魔文等。林弟子法寶亦學兼内外。著金剛
後心論等。亦祖述生義焉。近代又有
生者。亦止龍光寺。蔬食善兼工
。時人以同寺相繼。號曰大小二
釋慧叡。冀州人。少出家執精峻。常遊方
而學經。行蜀之西界人所抄掠。常使
羊。有商客信敬者。見而異之。疑是沙
。請問經義綜達。商人即以金贖
之。既還襲染衣。篤學彌至。遊歴諸國。迺至
南天竺界。音譯誥訓殊方異義無必曉
後還憩廬山。俄又入關從什公諮禀。後
京師烏衣寺説衆經。皆思徹
理契環中。宋大將軍彭城王義康請以爲
師。再三迺許。王請入第受戒。叡曰。禮聞
來學往教。康大以爲愧。*迺入寺虔
禮祇奉戒法。後以貂裘叡。叡不
之。王密令左右求買酬三十萬。叡曰。雖
服既大王所施。聊爲從用耳。陳郡謝
靈運篤好佛理。殊俗之音多達解。迺諮
叡以經中諸字并衆音異旨。於是著十四
音訓叙。條梵漢。昭然可了。使文字有
據焉。叡以宋元嘉中卒。春秋八十有五矣」
釋慧嚴。姓范。豫州人。年十二爲諸生博曉
詩書。十六出家。又精錬佛理。迄甫立年
群籍。風聲四遠化洽殊邦。聞什公在
復從受學。訪正音義異聞。後還京師
東安寺。宋高祖素所知重。高祖後伐
。要與同行。嚴曰。檀越此行雖罪弔民。
貧道事外之人。不敢聞命。帝苦要之。遂行。
文帝在位。情好尤密。毎見弘讃問佛法
是帝未甚崇信。至元嘉十二年京尹蕭
摹之上啓請制起寺及鑄像。帝乃與侍中
何尚之吏部郎中羊玄保等之。謂尚之
曰。朕少來讀經不多。比日彌復無暇。三世
因果未懷。而復不敢立異者。正以
卿輩時秀率所敬信故也。范泰謝靈運常言。
六經典文本在俗爲治。必求靈性眞奧
豈得佛經指南耶。近見迎之
推達性論宗炳難白黒論。明佛汪汪尤爲
名理並足奬人意。若使率土之濱皆敦
此化。則朕坐致太平。夫復何事。近蕭摹之請
制。未全經通。即以相示。委卿増損。必有
戒浮弘奬。迺當令耳。尚
之對曰。悠悠之徒多不法。以臣庸蔽
愚懃。懼以闕薄點大教。今乃更荷
褒拂敢當。至前代群英則不
明詔矣。中朝已遠難復盡知。度江以來則王
導周顗庾亮王濛謝尚郄超王坦王恭王謐
郭文謝敷戴逵許詢及亡高祖兄弟王元琳
昆季范汪孫綽張玄殷顗。或宰輔之冠蓋。
或人倫之羽儀。或置情天人之際。或抗迹煙
霞之表。並禀志歸依厝心崇信。其間比對則
蘭護開潜淵遁崇邃。皆亞迹黄中。或不測人
也。近世道俗敷談便爾。若當備擧夷夏
漢魏。奇才異徳胡可勝言慧遠法師嘗
云。釋氏之化無不可。適道固自教源
俗亦爲要務。竊尋此説理奧。何
者若使家家持戒則一國息刑。故佛澄適
二石暴。靈塔放光符健損虐。故神道助
教有自來矣。而蕭摹所啓亦不全非。但
蠹道俗者。本在無行僧尼。而情貌難
祛取未易。金銅土木雖縻費滋深。必福業
寄復難頓絶。臣比思斟酌進退難
安。今日親奉徳音實亦深用夷泰。羊玄保
進曰此談蓋天人之際。豈臣所預。竊恐
秦楚論強兵之術。孫呉盡呑併之計。將
於此耶。帝曰。此非戰國之具。良如
。尚之曰。夫禮隱逸則戰士怠。貴仁徳
兵氣衰。若以孫呉志。苟在呑噬。亦無
堯舜之道。豈唯釋教而已耶。帝悦曰。釋
門有卿亦猶孔氏之有季路。所謂惡言不
於耳。帝自是信心迺立。始致意佛經。及
嚴觀諸僧。輒論道義理。時顏延之著
識觀及論檢。帝命其同異。往復終日。
帝笑曰。公等今日無。嚴後著無生
滅論及老子略注等。東海何承天以博物
名。乃問嚴。佛國將用何暦。嚴云。天竺夏至
之日方中無影。所謂天中。於五行土徳色
黄。數尚五。八寸爲一尺十兩當此土
十二兩。建辰之月爲歳首。及討覈分至
校薄蝕。顧歩光影其法甚詳。宿度年紀咸
條例。承天無難。後婆利國人來。果
嚴説。帝勅任豫受焉。大涅槃經初至
。文言致善。而品數疎簡。初學難懷。
嚴迺共慧觀謝靈運等。依泥洹本之品
。文有質頗亦治改。始有數本流行。嚴
迺夢見一人形状極偉。厲聲謂嚴曰。涅槃
尊經何以輕加斟酌。嚴覺已惕然。迺更集
僧欲前本。時識者咸云。此蓋欲厲後
耳。若必不應者何容即時方夢。嚴以爲
然。頃之又夢神人告曰。君以經之力
佛也。嚴以宋元嘉二十年*于東安
。春秋八十有一矣。帝詔曰。嚴法師器識淵
遠學道之匠。奄爾遷神痛悼于懷。可
萬布五十匹。嚴弟子法智。幼有神理。年
二十四往江陵雅公講。便論議數番。雅
通無地。雅顧眄四衆曰。小子斐然成章。
智笑曰。迺變風變雅作矣。於是聲布楚郢
譽洽。善成實及大小
釋慧觀。姓崔。清河人。十歳便以博見名。
弱年出家遊方受業。晩適廬山又諮禀*慧
。聞什公入關。乃自南徂北。訪覈異同
辯新舊。風神秀雅思入玄微。時人稱
曰。通情則生融上首。精難則觀肇第一。迺
法華宗要序以簡什。什曰。善男子。所
甚快。君小却當南遊江漢之間善以弘通
務。什亡後迺南適荊州。州將司馬休之甚
相敬重。於彼立高悝寺。使夫荊楚之民迴
邪歸正者。十有其半。宋武南伐休之
觀相遇。傾心待接依然若舊。因勅與
西中郎遊。即文帝也俄而還京止道場寺。觀
既妙善佛理究老莊。又精通十誦博採
諸部。故求法問道者日不筵。元嘉初三
月上已車駕臨曲水讌會。命觀與朝士
詩。觀即坐先獻。文旨清婉事適當時。瑯琊
王僧達廬江何尚之。並以清言款結
塵外。宋元嘉中卒。春秋七十有一。著辯宗
論論頓悟漸悟義及十喩序賛諸經序等。皆
於世。時道場寺又有僧馥者。本澧泉人。
專精義學勝鬘經。又有法業。本長安人。
大小品及雜心。蔬食節己。故晋陵公主爲
南林寺。後遂居焉
釋慧義。姓梁。北地人。少出家。風格秀擧志業
強正。初遊學於彭宋之間。備通經義。後出
京師。迺説云。冀州有法稱道人。臨終語
子普嚴云。嵩高靈神云。江東有劉將軍
天命。吾以三十二璧鎭金一鉼信。遂
宋王。宋王謂義曰。非常之瑞亦須非常
之人然後致之。若非法師自行恐無以獲
也。義遂行。以晋義熙十三年七月嵩高
。尋覓未得。便至心燒香行道。至七日夜
夢見一長鬚老公。拄杖將義往璧處指示
云。是此石下。義明便周行山中。見一處
然如夢所見。即於廟所石壇下果得璧大
小三十二枚黄金一鉼。此瑞詳之宋史。義後
京師。宋武加接尤重。迄乎踐祚禮遇彌
深。宋永初元年車騎范泰立祇洹寺。以義徳
物宗固請經始。義以泰清信之至。因爲
授儀則。時人以義方身子泰比須達。故
祇洹之稱厥號存焉。後西域名僧多投止此
。或傳譯經典。或訓授禪法。宋元嘉初徐
羨之檀道濟等專權朝政。泰有不平之色。嘗
言罵之。羨等深憾。聞者皆憂。泰在不測
泰亦慮於禍。迺問義安身之術。義曰。忠
順不失以事其上。故上下能相親也。何
之足憂。因勸泰以果竹園六十畝寺。以
幽冥之祐。泰從之。終享其福。及泰薨
第三子晏謂義。昔承厥父之險。説求園地
追以憾。遂奪而不與。義秉泰遺疏。紛糾
紜紜彰於視聽。義迺移止烏衣。與慧叡
住。宋元嘉二十一年終於烏衣寺。春秋七十
三矣。晏後少時而卒。晏弟曄。後染孔熙先
謀逆。厥宗同潰。後祇洹寺又有釋僧叡。善
三論。爲宋文
釋道淵。姓寇。不何許人。出家止京師東
安寺。少持律撿長習義宗。衆經數論靡
通達。而潜光隱徳世莫之知。後於東安寺
講。剖析玄微盡幽&T049417;。使終古積滯渙
然氷解。於是學徒改觀翕然附徳。後移止
彭城寺。宋文帝以淵行爲物軌。勅居
後卒於所住。春秋七十有八。淵弟子慧琳。本
姓劉。秦郡人。善諸經及莊老排諧好語笑
於製作。故集有十卷。而爲性傲誕頗自
矜伐。淵嘗詣傅亮。琳先在坐。及淵至琳不
爲致禮。淵怒之彰色。亮遂罰琳杖二十。
宋世祖雅重琳。引見常獨榻。顏延之毎
以致譏。帝輒不悦。後著白黒論於佛理
衡陽太守何承天與琳比狎雅相撃揚。著
性論。並拘滯一方呵釋教。顏延之及宗
炳。駁二論。各萬餘言。琳既自毀其法
交州。世云淵公見麻星者。即其人也」
釋僧弼。本呉人。性度虚簡儀止方直。少與
光曇幹同遊長安。從什受學。愛日惜
靖有深思。什加賞特深使預參譯。後遊
歴名邦風化。時有弼爲寺主。弼
曰。至道不弘淳風日緬。自定慧兼足。無
以鎭立風猷。且當縁致益。何得獨善
。後南居楚郢十有餘年訓誘經戒。大化
江表河西王沮渠蒙遜遠挹風名。遣使通
敬嚫遺相續。後下都止彭城寺。文皇器重
毎延講説。宋元嘉十九年卒。春秋七十有

釋慧靜。姓王。東阿人。少遊學伊洛之間。晩
徐兗。容貌甚黒而識悟清遠。時洛中有
門道經。亦解邁當世靜齊名。而耳甚長
大。故時人語曰洛下大長耳。*東阿黒如墨。
問無不酬。有酬無塞。靜至性虚通
澄審有思力。毎法輪一轉輒負帙千人。海
内學賓無必集。誦法華小品維摩
思益。著涅槃略記大品旨歸及達命論并諸
法師誄。多流傳北土。不甚過江。宋元嘉中
卒。春秋六十餘矣
釋僧苞。京兆人。少在關受學什公。宋永初
中遊北徐。入黄山精舍。復造靜定二師
業。仍於彼建三七普賢齋懺。至第七日
白鵠飛來集普賢座前。至中行香畢乃
去。至二十一日將暮。又有黄衣四人。繞
數匝忽然不見。苞少有志節加復祥感。故
懈之情因之彌厲。日誦萬餘言經。常禮
數百拜佛。後東下京師。正値祇洹寺發講。
法徒雲聚士庶駢席。苞既初至人未
。迺乘驢往看。衣服垢弊貌有風塵。堂内
既迮。坐韉於戸外。高座出題適竟。苞始
言。法師便問。客僧何名。答云名苞。又
問盡何所苞。答曰。高座之人亦可苞耳。迺
問數番皆是先達思力所逮。高座無
以抗其辭。遂遜退而止。時王弘范泰聞苞論
其才思。請與交言。仍屈住祇洹寺
講衆經法化相續。陳郡謝靈運聞風而
造焉。及苞神氣彌深歎伏。或問曰。謝公
何如。苞曰。靈運才有而識不足。抑不
其身矣。苞嘗於路行六劫被録。苞爲説
法勸念觀世音。群劫以危之際。念念懇
切。俄而送吏飮酒洪醉。劫解枷得免焉。宋
元嘉中卒。時瓦官又有釋法和者。亦精通
數論譽當時。爲宋高祖所重。勅爲僧主

釋僧詮。姓張。遼西海陽人。少遊燕齊遍學
外典。弱冠方出家復精錬三藏。爲北土學
者之宗。後過江止京師。鋪筵大講。化洽
。呉郡張恭請還呉講説。姑蘇之士並慕
心。初止閑居寺。晩憩虎丘山。詮先於
龍國丈六金像。入呉又造人中金像。置
于虎丘山之東寺。詮性好檀施贍貧乏
清確自守居無兼幣。後平昌孟顗於餘杭
方顯寺。請詮居之。率衆翹勤禪禮無輟。
看尋苦至。遂乃失明。而策厲彌精講授不
廢。呉國張暢張敷譙國戴顒戴勃並慕徳結
交。崇以師禮。詮後暫遊臨安縣董功曹
。功曹者清信弟子也。詮投止少時便遇
甚篤。而常見造之像來在西。又見
天童子皆來侍病。弟子法朗夢見一臺數人
之。問何所去。答云。迎詮法師。明旦果卒。
縣令阮尚之使白土山郭文擧之塚右。以
梁鴻之附要離也。特進王裕及高士戴
顒。至詮墓所石立碑。唐思賢造文。張敷

釋曇鑒。姓趙。冀州人。少出家事竺道祖
師。蔬食布衣律行精苦。學究群經兼善
什公在關。杖策從學。什常謂鑒爲
聞持人。後遊方宣化。達荊州江陵辛
。年登耳順勵行彌潔。常願安養
彌陀。後弟子僧濟辭往上明。鑒云。汝去迺
佳恐不復相見。因委曲疏受付囑。至夜與
諸耆老共叙無常。言甚切至。既夜各各還
房。鑒獨留歩廊下三更。沙彌僧願請
房。鑒曰。汝但眠不復來。至明旦弟子慧
嚴依常問訊。見合掌平坐而口不言。迫就
之實迺已卒。身體柔軟香潔倍常。因申而
殮焉。春秋七十。呉郡張辯作傳并。*賛
曰。披茘逞芬。瑾表潔。渾渾法師。弗
淄弗涅。暐曄初辰。條蔚暮節。神遊智往。
豈伊實訣。時江陵又有釋道海北州釋*慧龕
東州釋*慧恭淮南釋曇泓東轅山釋道廣弘
農釋道光等。並願安養終祥瑞焉
釋*慧安。未是何人。蔬食精苦。學通
兼能善説。又以專戒稱。誦四十
餘萬言。止廬山陵雲寺。學徒雲聚千里從
風。常捉一杖云。是西域僧所施。杖光色
灼徹亦頗有香氣。上有梵書人莫能識
後入關詣羅什杖自隨。什見杖驚曰。此
杖迺在此間耶。因譯其字云。本生天竺
娑羅林。南方喪亂草付興後得羅什道教
隆。安後以杖嚫外國僧波沙那。那齎還西
。安以宋元嘉中於山寺
釋曇無成。姓馬。扶風人。家世避難移居
。年十三出家履業清正神悟絶倫。未
便精往復。聞什公在關。負笈從之。既
至見什。什問。沙彌何能遠來。答曰。聞道而
至。什大善之。於是經停務學慧業愈深。姚
興謂成曰。馬季長碩學高明素當世。法
師故當爾。答曰。以道伏心爲此過
興甚異之。供事殷厚。姚祚將亡關中危擾。
成迺憩於淮南中寺。涅槃大品常更互講説。
業二百餘人。與顏延之何尚之共論
往復彌晨。成*迺著實相論。又著明漸
。宋元嘉中卒。春秋六十有四。時中寺復有
曇冏者。與成同學齊名。爲宋臨川康王義

釋僧含。不何許人。幼而好學篤志經史
及天文算術。長通佛義數論兼明。尤善
涅槃。常講説不輟。元嘉七年新興太守陶仲
祖立靈味寺。欽含風軌請以居之。含勗
清謹三業無虧。後西遊歴陽*賛正法。江
左道俗響附如林。時任城彭丞無三
世論。含迺作神不滅論以抗之。使夫見聞
之者莫將墜而更興矣。又著聖智圓鑒
論無生論法身論業報論及法華宗論等。皆
於世。頃之南遊九江大闡經法。瑯琊顏
峻時爲南中郎記室參軍。隨鎭潯陽。與
深相器重造必終日。含嘗密謂*峻曰。如
讖緯不虚者。京師尋有禍亂。眞人應符屬
殿下。檀越善以緘之。俄而元凶構逆。世祖
龍飛。果如其言也。後平康無疾。忽告衆辭
別。至乎明晨奄然已化。時人謂之知命。
時又有釋道含者。亦學解有功。著釋異十

釋僧徹。姓王。本太原晋陽人。少孤兄弟二人
居襄陽。徹年十六入廬山遠公。遠見
而異之。問曰。寧有出家意耶。對曰。遠塵離
俗固其本心。繩墨鎔鈞更唯匠者。遠曰。君能
道當無畏法門。於是投簪委質從
遠受業。遍學衆經尤精波若。又以
之暇亦厝懷篇牘。至若一賦一詠輒落筆成
章。嘗至山南松而嘯。於是清風遠集
衆鳥和鳴。超然有勝氣。退還諮遠。律
戒絶歌舞。一吟一嘯可爲乎。遠曰。以
之皆爲法。由是*迺止。至年二
十四遠令小品。時輩未之許。及
詞旨明析。聽者無以折其鋒。遠謂之曰。向
者勍敵並無遺力。汝城隍嚴固攻者喪師。
反軫能爾。良爲易。由是門人推服焉。
遠亡後南遊荊州江陵城内五層寺。晩移
琵琶寺。彭城王義康儀同蕭思話等。並從
戒法筵請設齋。窮自下饌。宋元嘉二十
九年卒。春秋七十。刺史南譙王劉義宣爲造
墳壙。時荊州上明有釋僧莊者。亦善涅槃及
數論。宋孝武初被勅下都。稱疾不
釋曇諦。姓康。其先康居人。漢靈帝時移附
。獻帝末亂移止呉興。諦父肜嘗爲冀州
別駕。母黄氏晝寢。夢見一僧黄爲母。寄
一麈尾并鐵鏤書鎭二枚。眠覺見兩物具存
因而懷孕生諦。諦年五歳母以麈尾等
之。諦曰。秦王所餉。母曰。汝置何處。答云不
憶。至年十歳出家。學不師悟自天發。
後隨父之樊鄧。遇見關中僧&MT03037;道人。忽喚
&MT03037;&MT03037;曰。童子何以呼宿老名。諦曰。向者
忽言。阿上是諦沙彌。爲衆僧菜被野猪
傷。不覺失聲耳。&MT03037;弘覺法師弟子
僧採菜被野猪所傷。&MT03037;初不此。迺
諦父。諦父具説本末。并示書鎭麈尾等
&MT03037;迺悟而泣曰。即先師弘覺法師也。師經
姚萇法華。貧道爲都講。姚萇餉師二物
今遂在此。追計弘覺捨命。正是寄物之日。
復憶菜之事彌深悲仰。諦後遊覽經籍
目斯記。晩入呉虎丘寺。講禮易春秋
七遍。法華大品維摩各十五遍。又善屬文翰
集有六卷。亦行於世。性愛林泉。後還呉興
故章崑崙山。閑居澗飮二十餘載。以
元嘉末於山。春秋六十餘
釋僧導。京兆人。十歳出家從師受業。師以
觀世音經之。讀竟諮師。此經有幾卷。師
之。迺言。止有此耳。導曰。初云爾時
無盡意。故知爾前已應事。師大悦之。授
法華一部。於是晝夜看尋粗解文義。貧
油燭常採薪自照。至年十八博讀轉多。
氣幹雄勇神機秀發。形止方雅擧動無忤。僧
叡見而奇之。問曰。君於佛法且欲何願。導
曰。且願法師都講。叡曰。君方當爲
人法主。豈肯對揚小師乎。迄具戒
洽愈深。禪律經論達心抱。姚興欽其徳
。友而愛焉。入寺相造。迺同輦還宮。及
公譯出經論。並參議詳定。導既素有風神
又値關中盛集。於是謀猷衆典博採眞俗
迺著成實三論義疏及空有二諦論等。後宋
高祖西伐長安。擒獲僞主清關内。既素
導名。迺要與相見。謂導曰。相望久矣。何
其流滯殊俗。答云。明公盪一九有
河洛。此時相見不亦善乎。高祖旋旆東歸
子桂陽公義眞關中。臨別謂導曰。兒
年小留鎭。願法師時能顧懷。義眞後爲西
虜勃勃赫連逼。出關南途擾
敗。醜虜乘凶追騎將及。導率弟子數百人
於中路。謂追騎曰。劉公以此子
貧道。今當死送之。會得不
。群寇駭其神氣。遂迴鋒而反。義眞走竄
于草。會其中兵段宏。卒以獲免。蓋由導之
也。高祖感之。因令子姪内外師焉。後立
寺於壽春。即東山寺也。常講説經論。受業千
有餘人。會虜俄滅佛法。沙門避難投之者
數百。悉給衣食。其有死於虜。皆設會行
香。爲之流涕哀慟。至孝武帝*升位。遣使
徴請。導翻然應詔。止于京師中興寺。鑾輿
蹕躬出候迎。導以孝建之初三綱更始。感
事懷惜。悲不自勝。帝亦哽咽良久。即勅於
瓦官寺講維摩帝親臨幸公卿必集。導
高座曰。昔王宮託生雙樹現滅。自
以來歳逾千載。淳源永謝澆風不追。給苑
丘墟鹿園蕪穢。九十五種以下爲高。
三界群生以火宅淨國。豈知上聖流涕
大士栖惶者哉。因潜然泫涙。四衆爲之改
容。又謂帝曰。護法弘道莫帝王。陛下
若能運四等心危勸善。則此沙石瓦礫
便爲自在天宮。帝稱善久之。坐者咸悦。後
辭還壽春於石&T031279;。春秋九十有六。時有
沙門僧因。亦當世名匠。與相次。或問
云。法師與導公孰愈。答云。吾與僧導同師
什公。准之孔門則導公入室吾可堂。導
弟子僧威僧音等。並善成實
釋道汪。姓潘。長樂人。幼隨叔在京。年十三
廬山遠公出家。研綜經律雅善涅槃
蔬食數十餘年。嘗行梁州道爲羌賊
衣鉢。汪與弟子數人心共念觀世
。有頃覺者覆汪等身。群盜推
索不見。於是獲免。後聞河間玄高法師禪
慧深廣。欲往從之。中路値吐谷渾之難。遂
行。於是旋于成都。徴士費文淵初從
業。乃立寺於州城西北。名曰祇洹。化行
巴蜀譽洽朝野。梁州刺史申坦與汪有舊。
坦後致故。汪將往省之。仍欲彼。費文淵
乃上書刺史張悦曰。道汪法師識行清白風
霜彌峻。卓爾不群確焉難拔。近聞梁州遣迎
教旨去。闔境之論。僉曰非宜。鄙州邊
荒僧尼出萬。禪戒所資一焉是頼。豈可
其珠山亡其玉。願鑒九俗之誠
輩有憑也。悦即敦留遂不行。悦還都具
宋孝武。述汪徳行。帝即勅令迎接
興寺主。汪迺因悦固辭以疾。遂獲免。於
是謝病下帷絶人世。後劉思考臨
大設法祀。請汪講説。迺應請。或問。法師常
誓守靖。何以虧節。答曰。劉公篤信方欲
法憑之。何辭小勞耶。先是峽中人毎於
岸之側神光夜發。思考以大明之中
汪於光處寺。即崖鐫像因險立室。行
途瞻仰咸發淨心。後王景茂請居武擔寺
僧主。勗衆清謹白黒歸依。以宋泰始元
於所住。顧命令維之。劉思考爲起
塔於武擔寺門之右。景和元年蕭開西
成都。承汪高譽共講道。行至中途
汪已逝。迺歎曰。惜也吾不其人。文擧
之追康成曾。何足道。其爲時賢惜如此。
時蜀江陽寺釋普明長樂寺釋道誾。並戒徳
高。明蔬食誦經苦節通感。誾學兼内外
談吐。呉國張裕請爲戒師
釋慧靜。姓邵。呉興餘杭人。居貧履操厲行精
苦。風姿秀整容止可觀。始遊學廬山。晩
上都業。解兼内外偏善涅槃。初
治城寺。顏延之何尚之並欽慕風徳。顏
之毎歎曰。荊山之玉唯靜是焉。及子竣
出鎭東州。携與同行。因棲*于天柱山寺。及
大明之中。又遷居剡之法華臺。後憩
。處處般遊。並以弘法務。年過知命
志節彌堅。宋太始中卒。春秋五十有八。所
文翰集爲十卷
釋法愍。北人。弱年慕道篤志經籍。十八出
家。便遊踐州國風味道。波若數論及諸
經律皆所遊刃。後憩江夏郡五層寺。時沙
門僧昌於江陵城内塔。刺史謝晦欲
之。愍聞故往諫晦。晦意不止。愍於是隱
於長沙麓山。終身不出。晦*迺率儀至寺厚
酒肉。嚴鼓振威。斬斫形像。俄而雲霧暗
天風塵四起。晦驚懼而走。後以叛逆誅滅。
隊人丁法成史僧雙見身癩病。餘多犯法而
死。愍迺著顯驗論以明因果。并注大道
地經。後卒於山中。春秋八十有三。弟子僧道
碑頌徳。時始興郡靈化寺有比丘僧宗
亦博渉經論。著法性覺性二論
釋道亮。不何許人。住京師北多寶寺。神
悟超絶容止可觀而性剛忤物遂顯於衆。元
嘉之末被南越。時人或譏其不身。
亮曰。業理所之特非人事。於是命侶宵征
南適廣州。弟子智林等十二人隨之停南六
載。講説衆化陶嶺外。至大明中還止
京兆。盛開法席。著成實論義疏八卷。宋太
始中卒。春秋六十有九。時多寶寺復有靜林
慧隆。林善大涅槃。爲宋孝武器敬
隆亦善衆經及數論。又苦節通靈。隆患心氣
時。夜有非人湯云。秣陵令所送。授
器已奄然不見。隆取一服所苦即瘳
釋梵敏。姓李。河東人。少遊學關長歴
。内外經書皆闇遊心曲。晩憩頻建
講説。謝莊張永劉虯呂道*慧皆承風欣悦雅
相歎重。數講法華成實。又序要義百科
。故文止一卷。屬辭省詣見
。後卒於丹*陽。春秋七十餘矣。時又有
釋僧籥者。本上黨人。善涅槃經。爲張暢

釋道温。姓皇甫。安定朝那人。高士謐之後也。
少好琴書親以孝聞。年十六入廬山
遠公學。後遊長安復師童壽。元嘉中還
襄陽檀溪寺。善大乘經兼明數論。樊
學徒並師之。時呉國張邵鎭襄陽。子敷隨
之。敷聽温講還。邵問。温何如。敷曰。義解
以析微。道心未測。邵躬往候之。
方挹其神俊。後從容謂曰。法師儻能還
以別駕相處。温曰。檀越迺以桎梏人。
即日辭往江陵。邵追之不及歎恨。孝建初
勅下都止中興寺。大明中勅爲都邑僧
。路昭皇太后大明四年十月八日造普賢
成。於中興禪房齋。所請凡二百僧。列
名同集。人數已定。于時寺既新構嚴衞甚
肅。忽有一僧。晩來就座風容都雅。擧堂囑
目。與齋主共語百餘許言。忽不復見。檢
防門。咸言不出入。衆迺悟其神人。温時
既爲僧主。迺列言秣陵白。皇太后叡鑒沖
明聖符幽洽。滌思淨場衿至境。固以
宸内梵表。迺創思鎔斲寫神
。摸造普賢來儀盛像。寶傾宙珍妙盡
。所設齋講訖今月八日。嚫會有限名簿素
定。引次就席數無盈減。轉經半景及
昆吾。忽覩異僧于座内。容止端嚴氣貌
秀發。擧衆驚嗟莫識者。齋主問曰。上人
何名。答曰。名*慧明。住何寺。答*云來
。言對之間倏然不見。闔席悚愧。遍筵肅
慮。以爲明祥所賁幽應攸闡。紫山可覿華
臺不遠。蓋聞至誠所感還景移緯。澄心所
殉發石開泉。況帝徳涵運皇功懋洽。仁洞
乾遐理暢冥外。故上王盛士。剋表大明之
。勸發妙身。躬見龍飛之室適若因陛下
*慧燭海隅華日月。故以*慧明
。繼天興祚。式垂無疆。故以天安爲
。神基彌遠道政方凝。九服咸太萬寓齊
悦。謹列言屬縣以顯天休。縣即言郡。時京
兆尹孔靈符以事表聞。詔仍改禪房
安寺。以旍焉。温後累當講任。禀味之
賓填委相屬。精勤導物數感神異。帝悦之。
錢五十萬。時人爲之語曰。帝主傾財温
公率則。上天懷感神靈降徳。宋太始初卒。
春秋六十有九。時中興寺復有僧慶慧定僧
。並以義學譽。慶善三論爲時學
宗。定善涅槃及毘曇。亦數當元匠。嵩亦兼
數論。末年僻執謂佛不常住。臨終之
日舌本先爛焉
釋曇斌。姓蘇。南陽人。十歳出家事道禕
師。始住江陵新寺經論禪道。覃思
深至而情未盡達。夜夢神人斌曰。汝所
疑義遊方自決。於是振錫挾衣殊邦問道。
初下京師。仍往呉郡。値僧業講十誦。飡聽
少時悟解深入。後還都從靜林法師
涅槃。又就呉興小山法。研訪泥洹勝鬘
晩從南林法業華嚴雜心。既遍歴衆師
備聞異釋。迺潜思積時以窮其妙。融冶百
貫諸部。於是還止樊鄧筵講説。四
遠名賓負&MT02946;皆至。及孝建之初。勅王玄謨
資發出京。初止新安寺小品十地。并申
頓悟漸悟之旨。時心競之徒苦相讎校。斌既
辭愜理詣終莫能屈。陳郡袁粲令望當時。而
斌行解。嘗令中書舍人巣尚介。意欲
之。斌不爲屈。粲迺躬自往候。粲毎勸斌數
天子。斌曰。貧道方外之人。豈宜天子
。粲益以高之。後請爲母師。宋建平王
景素亦諮其戒範。宋元徽中卒於莊嚴寺。春
秋六十有七。時莊嚴復有曇濟曇宗。並以
業才力一時。濟述宗論。宗著
目及數林
釋慧亮。姓姜。先名顯亮。爲東阿靖公弟子
少有清譽。時人呼靖爲大師。亮爲小師。雖
年望未逮而風軌繼之。後立寺於臨淄
法華大小品十地等。學徒雲聚千里命駕。後
江止何園寺。顏延張緒眷徳留連。毎歎
曰。安汰吐珠玉於前。斌亮振金聲於後。清
言妙緒將絶復興。太始之初莊嚴寺大集
閲義士。上首千人。勅亮與斌遞爲法主
當時宗匠無與競焉。宋元徽中卒。春秋六十
三矣。著玄通論。今行於世
釋僧鏡。姓焦。本隴西人。遷居呉地。至孝過
人。輕財好施。家貧母亡。太守賜錢五千。苦
辭不受。迺身自負土種植松栢。廬于墓所
血三年。服畢出家。住呉縣華。後入
師受法。累載方還。停止京師。大闡
。司空東海徐湛之重其風素。請爲一門之
。後東反姑蘇。復專當法匠。臺寺沙門道
流請停歳許。又東適上虞徐山。學徒隨往百
有餘人。化洽三呉聲馳上國。陳郡謝靈運
徳音致款。宋世祖其風素。勅出
定林下寺。頻建法聚徳衆雲集。著
法華維摩泥洹義疏并毘曇玄論。區別義類
條貫焉。宋元徽中卒。春秋六十有七。上
虞徐山先有曇隆道人。少善席上。晩忽苦節
人。亦爲謝靈運重。常共遊嶀嵊。亡後
運*迺誄焉
釋僧瑾。姓朱。沛國人。隱士建之第四子。少
莊老及詩禮。後行至廣陵曇因法師
遂稽首一面伏膺爲道。遊學内典渉三
。後至京師龍光道生。復依憑受業。初
憩治城寺。宋孝武勅爲湘東王師。苦辭以
疾。遂不免。王從請五戒甚加優禮。先
是智斌沙門。初代曇岳僧正。斌亦徳爲
物宗三論及維摩思益毛詩莊老等。後義
釁。時人讒斌云。爲義嘉道。遂被
交州。時湘東踐祚。是爲明帝。仍勅瑾使
天下僧主。給法伎一部親信二十人
錢三萬。冬夏四時賜并車輿吏力。凡
外鎭皆勅與。瑾辭。四方獻奉。並問僧正得
。其見重如此。瑾性不金皆充福業
靈根靈基二寺。以爲禪慧栖止。及明帝
末年頗多忌諱。故涅槃滅度之翻。於此暫
息。凡諸死亡凶禍衰白等語。皆不以對
因之犯忤而致戮者十有七八。瑾毎以
恩禮遂薄。時汝南周顒入侍帷幄瑾嘗謂
顒曰。陛下比日所行殊非人君擧動。俗事
諷諫無復益。妙理深談彌爲奢緩。唯三
世苦報最切近情。檀越儻因機候正當
此而已。帝後風疾。數加針灸痛惱無聊。輒
顒及殷洪等。説鬼神雜事以散胸懷。顒
迺習讀法句賢愚二經。毎見談説輒爲
。帝往往驚曰。報應眞當此。亦寧可
畏。因此犯忤之徒屡被全宥。蓋瑾之所
人也。瑾以宋元徽中卒。春秋七十
有九
復有沙門曇度。續爲僧主。度本瑯琊人。善
三藏及春秋莊老易宋世祖太宗並加
。及少帝乖禮。度亦行藏得所。擧動無忤。
*于新安寺。同寺又有釋玄運者。亦精
大小乘。張永張融並升堂問
釋道猛。本西涼州人。少而遊歴燕趙備矚
風化。後停止壽春。力精勤學。三藏九部大
小數論皆思入淵微鏡徹。而成實一
部最爲獨歩。於是大化江西學人成列。至
元嘉二十六年。東遊京師*于東安寺。復
續開講席。宋太宗爲湘東王時。深相崇薦。
祚倍。加禮接。賜錢三十萬以供資待
太始之初帝創寺*于建陽門外。勅猛爲
。帝曰。夫人能弘道道藉人弘。今得法師
直道益蒼生。亦有於世望。可
興皇。由是成號。及創造功畢。勅猛於
寺開講成實。序題之日帝親臨幸。公卿皆
集。四遠學賓負帙齊至。猛神韻無忤吐納
詳審。帝稱善久之。因有詔曰。猛法師風道
多濟。朕素賓友。可月給錢三萬令吏四人
白簿吏二十人車及歩輿各一乘。乘輿至
。猛隨有獲皆賑施貧乏造寺廟
宋元徽三年*于東安寺。春秋六十有五。
後有道堅*慧鸞*慧敷僧訓導明。並止
皇寺。義學之譽抑亦次焉
釋超進。本姓顓頊氏。長安人。篤志精勤幼而
敦學。大小諸經並加綜採。神性和敏戒行嚴
潔。故年在立而振譽關中西虜勃勃
赫連寇陷長安。人情危擾法事罷廢。進避
地東下止*于京師。更精尋文旨暢講説
頃之進適姑蘇復弘佛法。時平昌孟顗守
會稽。藉甚風猷迺遣使迎接。安置山陰靈
嘉寺。於是停止浙東講論相續。邑野僧尼
及清信男女。並結菩薩因縁戒範。至
宋太始中徴出都講大法鼓經。俄而旋
*于會稽。還紹法化。以大涅槃是窮理之
。毎留思踟躕累加講説。凡齋會者無
必請。若値他許則爲移日。後年衰脚疾
外赴。並送食*于房以希冥益。進爲
性篤好經典看尋苦至。及年老失明。猶使
弟子唱涅槃經。旬中一遍。其耽好若此。以
宋元徽中卒。春秋九十有四。時有曇機法
。本姓趙氏。亦長安人。値關中寇亂。避
東下遊觀山水。至*于稽邑法華毘曇。時
世宗奉與進相次。郡守瑯琊王琨請居邑西
嘉祥寺。寺本琨祖薈所創也。時又有釋道憑
亦是當世法匠。而執性剛忤。論者少

釋法*珍。姓楊。河東人。少而好學尋問萬里
宋景平中來遊兗豫。貫極衆經。傍通異部
後聽東阿靜公講。衆屡請覆述。靜歎曰。吾不
及也。元嘉中過江。呉興沈演之特深器重。
請還呉興武康小山寺。首尾十有九年。自
請法事嘗出門。居于武康毎歳開講。
三呉學者負笈盈衢。乃著涅槃法華大品勝
鬘等義疏。大明六年勅呉興郡致禮上京。
道猷同止新安寺。使頓漸二悟義各有
宗。至便就講。鑾輿降蹕百辟陪筵。*珍年
栖暮。而蔬苦弗改。戒節清白。道俗歸焉。
宋元徽中卒。春秋七十有六。時宋熙有曇瑤
。善淨名十住及莊老又工草隷。爲宋建
平宣簡王宏
釋道猷。呉人。初爲生公弟子。隨師之廬山
師亡後臨川郡山。乃見新出勝鬘經。披
卷而歎曰。先師昔義闇與經同。但歳不
人。經集義後。良可悲哉。因注勝鬘。以翌
宣遺訓。凡有五卷。文頻不行。宋文問
。頓悟之義。誰復習之。答云生公弟子道
猷。即勅臨川郡發遣出京。既至。即延入
。大集義僧猷申述頓悟。時競辯之徒
關責互起。猷既積思參玄。又宗源有本。乘
機挫鋭往必摧鋒。帝乃撫机稱快。及
武升位尤相歎重。乃勅住新安鎭寺法
。帝毎稱曰。生公孤情絶照。猷公直轡獨上。
謂克明師匠徽音。宋元徽中卒。春
秋七十有一。後有豫州沙門道慈。善維摩法
。祖述猷義其所注勝鬘以爲兩卷。今
於世。時比多寶慧整長樂覺世。並齊
徳。整特精三論。爲學者宗世善於大
品及涅槃。立不空假名義
釋慧通。姓劉。沛國人。少而神情爽發俊氣虚
玄。止*于治城寺。毎麈尾一振輒軒蓋盈衢。
東海徐湛之陳郡袁粲敬以師友之禮。孝武
皇帝厚加寵秩。勅與海陵小建平二王
友。袁粲著蘧顏論通。通難詰往反。著
文*于世。又製大品勝鬘雜心毘曇等義疏。
駮夷夏論顯證論法性論及爻象記等。皆
於世。宋昇明中卒。春秋六十三矣
高僧傳卷第七



高僧傳卷第八 義解
 梁會稽嘉祥寺沙門*釋慧皎撰 
  釋僧淵一釋曇度二
釋道慧三釋僧鍾四
釋道盛五釋弘充六
釋智林七釋法瑗八
釋玄暢九釋僧遠十
釋僧慧十一釋僧柔十二
釋慧基十三釋慧次十四
釋慧隆十五釋僧宗十六
釋法安十七釋僧印十八
釋法度十九釋智秀二十
釋慧球二十一釋僧盛二十二
釋智順二十三釋寶亮二十四
釋法通二十五釋慧集二十六
釋曇斐二十七
釋僧淵。本姓趙。頴川人。魏司空儼之後也。少
書。進戒之後專攻佛義。初遊
白塔寺。從僧嵩成實論毘曇。學未
三年功踰十載。慧解之聲馳於遐邇。淵風
姿宏偉腰帶十圍。神氣清遠含吐灑落。隱士
劉因之捨所住山給爲精舍。曇度慧記道登
並從淵受業。慧記兼通數論。道登善
槃法華。並爲魏主元宏重。馳魏國
淵以僞太和五年卒。春秋六十有八。即齊建
元三年也
釋曇度。本姓蔡。江陵人。少而敬愼威儀。素
戒範稱。神情敏悟鑒徹過人。後遊
京師備貫衆典。涅槃法華維摩大品。並探
索微隱思發言外。因以脚疾西遊。乃造
。從僧淵法師更受成實論。遂精通此部
歩當時魏主元宏聞餐挹。遣使徴請。
既達平城大開講席。宏致敬下筵親管理
味。於是停止*魏都法化相續。學徒自
而至千有餘人。以僞太和十三年於*魏
。即齊永明六年也。撰成實論大義疏八卷
盛傳北土
釋道慧。姓王。餘姚人。寓居建。十一出家
僧遠弟子靈曜寺。至年十四廬山
慧遠集。迺慨然歎息恨生之晩。遂與
人智順流千里遠遺迹。於是憩
山西寺渉歴三年。更還京邑。時王或辯
相義大聚學僧。慧時年十七。便發問數番言
語玄微詮牒有次。衆咸奇之。後受業於猛
斌二法師。猛嘗講成實。張融構難重疊。猛
疾不多領。乃命慧令之。融以
年少頗協輕心。慧乘機挫鋭言必詣理。酬
酢往還綽有餘裕。善大乘數論。講説相
續學徒甚盛。區別義類始爲章段焉。褚澄
謝超宗名重當時。並見推禮。慧以母年老
資奉迺移憩莊嚴寺。母其志。復
出家爲道。捨宅爲遠精舍。慧以
建元三年卒。春秋三十有一。臨終呼取麈
友人智順。順慟曰。如此之人年不
四十惜矣。因以麈尾棺中斂焉。葬
於鍾山之陽。陳郡謝超宗爲造。時莊
嚴復有玄趣僧達。並以學解稱。趣博通
衆經並精内外。而尤善席上風軌可欣。
達少而頭白。時人號曰白頭達。亦博解
尤精往復。而性剛忤物被長沙
釋僧鍾。姓孫。魯郡人。十六出家。居貧履道。
嘗至壽春。導公見而奇之。譙郡王鄴重
志操供以四事。後請講百論。導往聽之。
迺謂人曰。後生可畏眞不虚矣。鍾妙善
成實三論涅槃十地等。後南遊京邑
中興寺。永明初魏使李道固來聘于寺
。帝以鍾有徳聲勅令酬對。往復移時言
厝日影小晩。鍾不食。固曰。何以不
食。鍾曰。古佛道法過中不飡。固曰。何爲
耶。鍾曰。應聲聞得度者故現聲聞
時人以爲名答。爾後盤桓講説禀聽成群。齊
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數請南面。齊永明七
年卒。春秋六十。時與鍾齊名比徳者。曇
曇遷僧表僧最敏達僧寶等。並各善經論。悉
文宣敬。迭興講席
釋道盛。姓朱。沛國人。幼而出家務學。善
槃維摩兼通周易。始住湘州。宋明承風。勅
京。止彭城寺。謝超宗一遇遂敬以
。迺著述交論及生死本無源論等。後憩
保寺。齊高帝勅代曇度僧主。丹陽尹沈
文季素奉黄老嫉能仁。迺建義符僧局
僧屬籍。欲簡僧尼。由盛綱領有功事
寧寢後文季故於天保會。令陸修
靜與盛論議。盛既理有長。又詞氣俊發。
嘲謔往還言無。靜意不申。恧焉
而退。盛以齊永明中卒。春秋六十餘矣
釋弘充。涼州人。少有志力。通莊老經律
大明末過江。初止多寶寺。善能問難。先達
多爲所屈。後自法筵鋒鏑互起。充既思
玄微口辯天逸。通疑釋滯無間然。毎
法華十地。聽者盈堂。宋太宰江夏文獻王
義恭雅重之。明帝踐祚。起湘宮寺。請充爲
綱領。於是移居焉。于時湘宮又有法鮮比
。亦聰哲有思力。與充齊名。充以齊永明
卒。春秋七十有二。注文殊問菩提經
首楞嚴經
釋智林。高昌人。初出家爲亮公弟子。幼而崇
理好學。負袠長安錫江豫。博採群典
特善雜心。及亮公被擯。弟子十二人皆隨
嶺外。林*迺憩番禺。化清海曲。至
明之初。勅在所資給發遣下京止靈基寺
講説相續禀服成群。申明二諦義三宗
不同。時汝南周顒又作三宗論。既與林意
相符。深所。迺致書於顒曰。近聞檀越
二諦之新意。陳三宗之取捨。聲殊恒律
物不速。如貧道鄙懷。謂天下之理唯
此爲得焉。不此非理也。是以相勸速著
紙筆。比見往來者論已成。隨憙充遍
特非常重。又承檀越恐立常時犯學
。製論雖成定不必出。聞懼然不
興臥。此義旨趣似初開。妙音中絶六十七
載。理高常韻能傳。貧道年二十時。便
忝得此義。常謂藉此微悟可以得道。竊毎
歡喜無與共之。年少見長安耆老。多云。關
中高勝迺舊有此義。當法集盛時。能深得
斯趣者。本無多人既犯越常情。後進聽受
便自甚寡。傳過江東略無其人。貧道捉
以來四十餘年。東西講説謬重一時。其
餘義統頗見宗録唯有。此途白黒無一人得
。貧道積年迺爲之發病。既痾衰末命加
復旦夕西旋。顧惟此道從今永絶不言。檀
機發無緒獨創方外。非意此音猥來入
耳。且欣且慰實無以況。建明斯義使法燈
終。始是眞實行道第一功徳。雖復國城
妻子施佛及僧。其爲福利以相過。既幸
以詮述。想便宜廣宣使賞音者見也。論
法理仁不讓豈得惜衆心
耶。若此論已成遂復中寢。恐檀越方來。或
此爲巨障。往懇。然非戲論矣。想便
一本爲惠。貧道齎以還西使處處弘通
也。比小牽。故入山取叙深企之。顒
因出論焉。故三宗之旨傳述至今。林形長八
尺天姿瓌雅。登座震吼談吐若流。後辭還
高昌。齊永明五年卒。春秋七十有九。著二諦
論及毘曇雜心記。并注十二門論中論等
釋法瑗。姓辛。隴西人。辛毘之後。長兄源明
僞魏大尚書。第二兄法愛亦爲沙門
經論數術芮芮國師。俸以三千戸
瑗幼而闊達倜儻殊群。路見貧寒輒脱
惠。初出家事梁州沙門竺慧開。開懿徳通
神。時人謂得初果。開謂瑗曰。汝情悟若
必能綱總末化。宜競力博聞獨善。於
是辭開遊學。經渉燕趙來鄴洛。値胡寇
縱横關隴鼎沸。瑗冐險履危學業無怠。元
嘉十五年還梁州。因進成都。後東適建鄴
道場慧觀師。篤志大乘傍尋數論。外
典墳素頗亦披覽。後入廬山靜味禪。澄
思五門心三觀。頃之刺史庾登之請出
講説。後文帝訪覓述生公頓悟義。迺勅下
都。使頓悟之旨重宋代。何尚之聞而歎
曰。常謂生公歿後微言永絶。今日復聞象外
之談。可謂天未斯文也。帝勅爲南平
穆王鑠五戒師。及孝武即位。勅爲西陽王
子尚友。辭疾不堪。久之獲免。因廬于方山
勝鬘及微密持經。論議之隙時談孝經喪
。後天保改構請瑗居之。因辭山出邑綱
維寺網。刺史王景文往侯。正値喪服。問
論數番稱善而退。及明帝造湘宮新成。大
講肆妙選英僧。勅請充當法主。帝
乃降蹕法筵。公卿會座。一時之盛觀者榮之。
後齊文惠又請居靈根。因移彼寺。太尉王儉
門無雜交。唯待瑗若師。書語盡敬。以
永明七年卒。春秋八十一矣。時靈根寺又有
法常智興。並博通經論數當講説。常迺尤
劇談。爲時匠憚。而性甚剛梗。不
人俗
釋玄暢。姓趙。河西金城人。少時家門爲
滅。禍將暢。虜帥見暢而止之曰。
此兒目光外射非凡童也。遂獲免。仍往
出家。本名慧智。後遇玄高事爲弟子。高
毎奇之。事必共議。因改名玄暢。以表付囑
之旨。其後虐虜剪滅佛法諸沙門。唯暢
走。以元嘉二十二年閏五月十七日
平城。路由岱郡上谷。東跨太行。路經
幽冀。南轉將孟津。唯手把一束楊枝一
扼葱葉。虜騎追逐將欲之。乃以楊枝
沙。沙起天闇。人馬不前。有頃沙息騎
已復至。於是投身河中。唯以葱葉
孔中氣度水。以八月一日于揚州。洞
經律深入禪要。占記吉凶誠驗
典子氏多該渉。至於世伎雜能
必備。初華嚴大部文旨浩博。終古*以來
宣釋。暢乃竭思。研尋提章比句傳講
今。暢其始也。又善於三論。爲學者之宗
宋文帝深加歎重。請爲太子師。再三固讓。
弟子謂之曰。法師之欲道濟物廣宣名
。今帝主虚己相延。皇儲蓄禮思敬。若道
則四海歸徳。今矯然高讓將非
聲聞耶。暢曰。此可智者。難俗人
也。及太初事故方知先覺自爾。遷憩
長沙寺。時沙門功徳直出念佛三昧經
。暢刋正文字辭旨婉切。又舒手出香
中流水。莫之測也。迄宋之季年乃飛舟遠
擧。西適成都。初止大石寺。乃手畫作
剛密迹等十六神像。至昇明三年又遊西
矚岷嶺。乃於岷山郡北部廣陽縣界
齊后山。遂有終焉之志。仍倚巖傍谷結
草爲菴。弟子法期見神人乘馬著青單衣
山一匝還示塔之處。以齊建元元年
四月二十三日。建刹立寺名曰齊興。正是
齊太祖受錫命之辰。天時人事萬里懸合。
時傅琰西鎭成都。欽暢風軌待以師敬。暢
寺之後。乃致書於琰曰。貧道栖荊累稔
年衰。疹積厭毒人諠。所以遠託岷界
斯阜。在廣陽之東城千歩。逶迤長亘連
疊。嶺四澗列五峯。抱郭懷邑迴
三方。負巒背岳遠矚九流。以去年四月二
十三日功覆簣。前冬至此訪承爾日。正
是陛下龍飛之辰。蓋聞道配太極者。嘉瑞自
顯。徳同二儀者。神應必彰。所以河洛昉
有周之兆。靈石表大晋之徴。伏謂茲山之符
驗。豈非齊帝之靈應耶。檀越奉國情深。至
使運屬時心。豈能遺事。輒疏
一篇以露愚抱
*賛曰。峨峨齊山。誕自幽冥。潜瑞幾昔。帝號
仍明。岑。兆祚休名。巒根雲坦。峯
岳霞平。規巖擬刹。度嶺締經。創工之日龍
紫庭。道侔二儀。四海均清。終天之祚。岳
徳表靈。琰即具以表聞。勅蠲百戸以充
。齊驃騎豫章王嶷作鎭使徴請。
河南吐谷渾主遙心敬慕乃馳騎數百
於齊山。値已東赴遂不相及。至齊武升
位。司徒文宣王啓自江陵于京師。文惠
太子又遣徴迎。既勅令重疊辭不免。於
舟東下。中途動疾帶患至京。傾
阻望。止住靈根少時而卒。春秋六十有九。
是歳齊永明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即窆于鍾
阜獨龍山前。臨川獻王立碑。汝南周顒製

釋僧遠。姓皇。勃海重合人。其先北地皇甫
氏。避難海隅故去甫存皇焉。遠幼而樂道。
年十六欲出家。父母不許。因蔬食懺誦曉夜
輟。年十八方獲入道。時有沙門道。高
才秀徳聲蓋海岱。遠從受學。通明數論
大小乘。宋大明中。度江住彭城寺。昇明中
小丹*陽牛落山精舍。名曰龍淵。遠年
三十一。始於青州孫泰寺南面講説。言論
清暢風容秀整。坐者四百餘人莫悦服。瑯
琊王僧達才貴當世。藉甚遠風素延止
衆造寺。遠貧濟乏身無留財。有玄紹比
。毎給以金貝。遠讓而弗受。嘗一時行
。聞中得時氣病。憫而造之。見
尸侶病者數人。人莫敢近。遠深加痛惋。留止
去。因爲告乞死撫生。恩加骨肉
宋新安孝敬王子鸞。爲亡所生母殷貴妃
新安寺。勅選三州延英哲。遠與小山法
瑤南澗顯亮。倶被徴召。皆推遠爲元擧之
。大明六年九月有司奏曰。臣聞邃拱凝居
宏峻。拳跪槃伏豈止敬恭。將欲昭
四維制八宇。故雖儒法枝派名墨條流
於崇親嚴上。厥繇靡爽。唯浮圖爲教逿
龍裔。宗旨緬邈微言淪遠。拘文蔽道在
末彌扇。遂*迺*凌越典度居尊戚。失
方之妙迹。迷製化之淵美。夫佛法以謙儉
自牧。惠虔爲道。不輕比丘遭人必拜。目連
桑門遇長則禮。寧有膝四輩禮二
。稽顙耆臘而直骸萬乘者哉。故咸康
創議元興載述。而事屈偏黨道挫餘分。今鴻
源遙洗群流仰鏡。九仙贐寶百神職。而
畿輦之内含弗臣之氓。階席之間延抗禮之
。懼非以澄一風範示景則者也。臣
等參議以爲沙門接見皆當虔禮敬之容
其本俗則朝徽有序乘方兼遠矣。帝雖
頗信法而久自驕縱。故奏上之日詔即可焉。
遠時歎曰。我剃頭沙門本出家求道。何關
於帝王。即日謝病仍隱迹上定林山。及
和之中此制又寢。還遵舊章。宋明踐祚請
遠爲師。竟不致。其後山居逸迹之賓。傲
陵雲之士。莫踵山門敬禪室
廬山何點汝南周顒。齊郡明僧紹濮陽呉苞。
呉國張融。皆投身接足諮其戒範。後宋建
平王景素謂栖玄寺。是先王經始。既等是
人外。欲遠居之。慇懃再三遂不山。齊
太祖將位入山尋遠。遠固辭老疾。足不
床。太祖躬自降禮諮訪委悉。及登禪
鑾駕臨幸將遠房。房閣狹小不輿蓋
太祖欲遠。遠持操不動。太祖遣問臥起
然後轉蹕而去。遠曾不屑焉。至于寢疾。文
惠文宣伏膺師禮。數往參候。時貴卿士往還
絶。遠蔬食五十餘年。澗飮二十餘載。遊
心法苑緬想人外。高歩山門然物表。以
齊永明二年正月于定林上寺。春秋七十
有一。帝以致書於沙門法獻曰。承遠上無
常。弟子夜中已自知之。遠上此去甚得好處
諸佳非一不復増悲也。一二遲見法師
瑞夢耳。今正爲作功徳。所須可
也。竟陵文宣王又書曰。遠法師一代名徳
志節清高。潜山樹美四海*餐風。弟子闇昧
謬蒙師範。方欲仰禀仁化用洗煩慮。不
比疾奄成異世。悲痛之心特不忍。遠上
即業行圓通曠劫希有。弟子意不遺形影
迹雜處衆僧墓中。得別卜餘地。是所願也。
方應刹表奇刻石銘徳矣。即爲營墳於
山南碑頌徳。太尉瑯琊王儉製文。時定
林上寺又有法令慧泰。並善經論譽於

釋僧慧。姓皇甫。本安定朝那人。高士謐之苗
裔。先人避難寓居襄陽。世爲冠族。慧少出
家。止荊州竹林寺曇順師。順廬山慧
遠弟子。素有高譽。慧伏膺以後專心義
。至年二十五能講涅槃法華十住淨名雜
心等。性強記不都講。而文句辯折宣暢
流。又善莊老西學師。與高士南
陽宗炳劉虯等。並皆友善。炳毎歎曰。西夏法
輪不者其在慧公乎。呉國張暢經遊西
。迺造慧而請交焉。齊初刺爲荊州僧主
風韻秀然協道匡世。補益之功有遐邇
年衰常乘輿赴講。觀者號爲禿頭官家。與
玄暢時。時謂黒衣二傑。齊永明四年卒。
春秋七十有九。後有釋慧敞者。亦志素貞
正。代慧爲僧主。續有功効焉。慧弟子僧
岫。亦以學顯。力精致血疾而終
釋僧柔。姓陶。丹陽人。少而耿潔。便有
之操。年九歳隨叔遊學。家世貧過藜藿不
充。而篤志彌堅履窮無改。後出家爲弘稱
弟子。稱姓呂。洛陽臨渭人。學通經論聲譽
早彰。柔*伏膺已後。便精勤戒品曲禪慧
方等衆經大小諸部。皆徹鑒玄盡宗
。年過弱冠便登講席。一代名賓並投
北面。後東遊禹穴慧基法師。招停城傍
一夏講論。後入剡白山靈鷲寺。未至之夜。
沙門僧緒夢見神人朱旗素甲滿山而出。
緒問其故。答云。法師當入故出奉迎。明旦
人。果是柔至。既而掃飾山門終焉之
。敷學有士如林。齊太祖創業之始
世祖襲圖之日。皆建立招提。傍求義士
柔耆素有聞。故徴書歳及。文宣諸王再三
招請。乃更出京師。止于定林寺。躬爲元匠
四遠欽服人神賛美。文慧文宣。並伏膺入
室。柔秉徳居宗當之弗讓。常誓安養
。毎車西次。輒嚬容合掌。至臨亡
之日。體無餘患。唯語弟子云。吾應去矣。仍
席于地西向虔禮。奄然而卒。是歳延興元
年。春秋六十有四。即葬於山南。沙門釋僧祐
柔少長山栖。同止歳久。亟挹道心
法味。爲立碑墓所。東莞劉勰製文。柔有
子僧紹。亦貞正有學業。時鍾山山茨精舍又
拔慧熙。皆弱年英邁幼著高名。並美
業未就而相繼早卒。*拔撰七玄論。今行

釋慧基。姓偶。呉國錢塘人。幼而神情俊逸
機悟過人。初依隨祇洹慧義法師。至年十
。義嘉其神彩。爲啓宋文帝出家。文
帝引見顧問允怙。即勅於祇洹寺爲設
出家。輿駕親幸公卿必集。基既栖志法門
行精苦。學兼昏曉解洞群經。後有西域法
師僧伽跋摩。弘*賛禪律來遊宋境。義乃令
基入室供事。年滿二十蔡州受戒。跋摩
基曰。汝當道王江東久留京邑。於
是四五年中遊歴講肆備訪衆師。善小品
法華思益維摩金剛波若勝鬘等經。皆思
玄頤勜幽凝。提章比句麗溢終古。基
師慧義既徳居物宗道王荊土。士庶歸依
養紛集。以基懿徳可稱。乃携共同活。及
義之亡後。資生雜物近盈百萬。基法應
半。悉捨以爲福。唯取麁故衣鉢協以東歸。
還止塘顯明寺。頃之進適會稽。仍止
山陰法華寺。尚學之徒追蹤問道。於是遍
歴三呉宣經教。學徒至者千有餘人。宋太
宗遣使迎請。稱疾不行。元徽中復被徴詔
始行過浙水。復動疾而還。乃於會邑龜山
寶林精舍。手疊塼石躬自指麾。架懸乘
險製極山状。初立三層匠人小拙。後天震
毀壞更加修飾。遂窮其麗美。基嘗夢見
因請爲和上。及寺成之後。造普賢并六
牙白象之形。即於寶林三七齋懺。士庶
鱗集獻奉相仍。後周顒莅剡請基講説。顒既
素有學功特深佛理。及基訪覈日有
。劉瓛張融並申以師禮其義訓。司徒
文宣王欽風慕徳。致書慇懃。訪以法華宗
。基乃著法華義疏。凡有三卷。及製門訓
義序三十三科。并略申方便旨趣通空有
二言。及注遺教等。並行於世。基既徳被
聲馳海内。乃勅爲僧主任十城。蓋東
土僧正之始也。於是從容講道訓厲禪慧
四遠從風五衆歸伏。基性烈而能温。氣清而
且穆。故預在門人兢戰。以齊建武三
年冬十一月于城傍寺。春秋八十有五。初
基寢疾。弟子薨見梵僧數人皆踞砌坐
從來。答云。從大乘國來奉迎基
。後數日而亡。因窆于法華山南。特進廬
何胤爲造碑文於寶林寺。銘其遺徳
弟子徳行慧旭道恢。並學業優深。次第敷
講。各領門徒軌前轍。後有沙門慧諒
掌僧任。諒亡次沙門慧永。永風姿瓌雅徳行
清嚴。亦遊刃衆經。時當講説。永後次沙門
慧深。亦基之弟子。深與同學法洪。並以
重。深後次沙門曇與。亦沈審有

釋慧次。姓尹。冀州人。初出家爲志欽弟子
後遇徐州釋法遷解貫當世。欽乃以次付
囑。仍隨遷。南至京口竹林寺。至年十
遷還彭城。雖復年在息慈。而志學無
勌。清鑒倫通。超然孤拔。至年十八通經
名貫徐土。迄具戒業操彌深。頻講
實及三論大明中出都止于謝寺。迄宋季
齊初徳稍廣。毎講席一鋪輒道俗奔赴。
沙門智藏僧旻法雲等。皆幼年俊朗慧悟天
發。並就次請業焉。文慧文宣悉敬以師禮
四事供給。永明八年講百論。至破塵品
然從化。春秋五十七矣。時謝寺又有僧寶僧
。長樂寺法珍僧嚮僧猛法寶慧調。並一
代英哲。爲時論
釋慧隆。姓成。陽平人。少而居貧。學無師友
卓然自悟。年二十三方出家。十餘年中凝
佛法通衆典。宋太始中出都止何園寺
隆既思徹詮表於清論。乘機抗擬往必
關。宋明帝請於湘宮講成實。負
道八百餘人。其後王侯貴勝屡招講説。
凡先舊諸義盤滯之處。隆更顯發開張使
然可了。乃立實法斷結義等。汝南周顒目
之曰。隆公蕭散森疎若霜下之松竹。以
明八年卒。春秋六十有二。時江西有釋智
。亦善於經論。與隆比徳齊時。各馳名兩
。時何園復有僧辯僧賢道慧法度。並研
精經論。功業可
釋僧宗。姓嚴。本雍州憑翌人。晋氏喪亂。其
先四世祖移居秦郡。年九歳爲瑗公弟子
承慧業。晩又受道於斌濟二法師。善大涅
槃及勝鬘維摩等。毎講説聽者將
。妙辯不窮應變無盡。而任性放蕩亟越
儀法意便行不以爲礙。守檢專節者。
咸有是非之論。文惠太子將欲*以罪擯
徒遂。通夢有感。於是改意歸焉。魏主元
宏遙挹風徳。屡致書并請開講。齊太祖不
外出。宗講涅槃維摩勝鬘等。近盈百遍
從來信施太昌寺以居之。建武三年
於所住。春秋五十有九。先是北土法師
曇准聞宗特善涅槃。迺南遊觀聽。既南北
情異思不相參。准乃別更講説。多爲
師。准後居湘宮寺。與同寺法身法眞
當時匠者。時有安樂寺慧令法仙法最。中
興寺僧敬道文。天竺寺僧賢。並善數論。振
名上國
釋法安。姓畢。東平人。魏司隷校尉軌之後也。
七歳出家事白馬寺慧光師。光幼而爽
拔。博通内外多所參知。安年在息慈。便精
神秀出。時張永請斌公講。并屈召名學。永
斌云。京下復有卓越年少不。斌答。有
彌道慧法安僧拔慧熙。永即要請令道慧覆
涅槃法安述佛性。神色自若序瀉無遺。永
問並年幾。慧答十九。安答十八。永歎曰。昔
扶風朱勃年十二能書詠詩。時人號
。今日二道可義少也。於是顯譽京
名四遠。迄立年專當法匠。王僧虔
出鎭湘州。携共同行。後南適番禺。正値
公講涅槃。安問論數番。攸心愧讓席。停
兩周法事相繼。永明中還都止中寺。講涅槃
維摩十地成實論。相繼不絶。司徒文宣王及
張融何胤劉繪劉瓛等。並禀服文義共爲
。永泰元年卒於中寺。春秋四十有五。著
淨名十地義疏并僧傳五卷。時有靈基寺敬
遺光賛慧韜。瓦官寺道宗。亦皆當時名流。爲
學者
釋僧印。姓朱。壽春人。少而神思沈審安
學。初遊彭城曇度三論。度既擅
歩一時四遠依集。印禀味鑚研窮其幽奧。後
進往廬山。從慧龍受法華。龍亦當世著
名。播於法華宗旨。印偏功構徹獨表新異
是東適京師中興寺。復陶思涅槃及
餘經典。宋大明中徴君何*點招僧大集。
印爲法匠。聽者七百餘人。司徒文宣王東
海徐孝嗣。並挹敬風猷屡請講説。印戒行清
嚴禀性和穆。含恕安忍憙慍不彰。時仗氣
之徒。問論中間。或厝以嘲謔。印神彩夷然
曾無意。雖學渉衆典而偏以法華
名。講法華凡二百五十二遍。以齊永元元
卒。春秋六十有五矣
釋法度。黄龍人。少出家。遊學北土備綜
。而專以苦節務。宋末遊于京師。高士
齊郡明僧紹抗迹人外。隱居瑯琊之&MT01821;
度清待以師友之敬。及亡捨
栖霞精舍。請度居之。先有道士
寺地館。住者輒死。及後爲寺。猶多恐
動。自度居之群妖皆息。住經歳許。忽聞
人馬鼓角之聲。俄見一人名紙
靳尚。度前之。尚形甚都雅羽衞亦嚴。致
敬已乃言。弟子。王有此山七百餘年。神道
法物干。前諸栖託或非眞正。故
死病繼之。亦其命也。法師道徳所歸。謹捨
以奉給。并願五戒。永結來縁。度曰。人神
道殊無相屈。且檀越血食世祀。此最五
戒所禁。尚曰。若備門徒輒先去殺。於是辭
去。明旦度見一人送錢一萬香燭刀子。疏
云。弟子靳尚奉供。至月十五日度爲設會。
尚又來同衆。禮拜行道受戒而去。&MT01821;山廟巫
夢神告曰。吾已受戒於度法師。祠祀勿
殺戮。由是廟用薦止菜脯而已。度嘗動散
寢於地。見尚從外*而來以手摩頭足
。頃之復來持一琉璃甌。甌中如水以奉
度。味甘而冷。度所苦即間。其徴感若此。時
沙門法紹。業行清苦譽齊於度。而學解優
之。故時人號曰北山二聖。紹本巴西人。汝
南周顒去成都。招共同下止于山茨精舍。度
紹並爲齊竟陵王子良始安王遙光。恭以
師禮。資給四事。度常願安養。故偏講
量壽經。積有遍數。齊永元二年卒於山中
春秋六十有四矣。度有弟子僧朗。繼踵先
復綱山寺。朗本遼東人。爲性廣學思力
該普。凡厥經律皆能講説。華嚴三論最所
。今上深見器重。勅諸義士業于山。時
彭城寺*慧開。幼而神氣高朗。志學淵深。
故早彰令譽。立年便講。又餘杭縣法開者。亦
清爽俊發善爲談論。出京止岡寺。與
同寺僧紹當時
釋智秀。本姓裘。京兆人。寓居建業。幼而頴
悟。早有出家之心。二親愛而不許。密爲求
婚將娶日。秀乃間行避走。投蒋山靈
耀寺髮出家。及年滿具戒業操逾堅。
訪衆師檢新異。於是大小兼明數論
精熟。尤善大小涅槃淨名*波若。及講筵一
。輒王俟接駕。負袠肩隨。爲人神*彩細密
思入玄微。其文句幽隱並見披釋。以天監
之初治城寺。春秋六十有三。會葬之
日。黒白奔赴。街巷填闉。士庶含酸榮哀以
備。時治城又有僧若道乘乘當時令問。若
兄僧&MT01805;並善諸經及外書。若誦法華
草隷。後爲呉國僧正。乘亦志業明敏。而特
毘曇
釋慧球。本姓馬氏。扶風郡人。世爲族。年
十六出家。住荊州竹林寺道馨師。禀
承戒訓履行清潔。後入湘州麓山專業
禪道。頃之與同學慧度倶適京師訪經
。後又之彭城僧淵成實論。至年三
十二方還荊土專當法匠。講集相繼學侶
群。荊楚之間終古稱最。使西夏義僧得
京邑抗衡者。球之力也。中興元年勅爲
荊土僧主。訓勗之功有當世。天鑒三年
卒。春秋七十有四。遺命露骸松下。弟子不
行也
釋僧盛。本姓何。建鄴人。少而神情聰敏。加
又志學翹勤。遂大明數論兼善衆經。講説
當時元匠。又特精外典。爲群儒憚。故
學館諸生常以盛公相脇。天鑒中卒于靈曜
。春秋五十餘。時有宋熙寺法欣。延賢寺智
敞法冏。建元寺僧護僧韶。皆比徳同譽。欣
敞並善經論。法冏兼精律部。韶護以毘曇

釋智順。本姓徐。瑯琊臨沂人。年十五出家。
鍾山延賢寺智度師。少而聰頴篤志過
人。雖年在息慈。而學功已積。及
禁無疵。陶練衆經而獨歩於涅槃成
。講説徒衆常數百餘人。嘗以事生非慮
頗致坎折。而貞素確然其徽無點。齊竟陵文
宣王特深禮異。爲修治城寺以居之。司空
徐孝嗣亦崇其行解。奉以師敬。及東昏失
徳孝嗣被誅子緄逃竄避禍順身自營護。卒
免。緄後重加資俸。一無受。嘗有
順者。淨人追而擒之。順留盜宿于房内
明旦遺以錢絹。喩而遣之。其仁洽篤恕如
此。後東遊禹穴于雲門精舍。法輪之盛
復見江左。順爲謙虚恭恪。形器若神風
嚴厲。動無厝。故士庶瞻禮*常有
焉。以天鑒六年于山寺。春秋六十一。初
順之疾甚不食多日。一時中竟忽索。弟
子曇和以順絶穀日久。密以半合米雜煮
以進順。順咽而還吐。索洒漱。語和云。
汝永出雲門還住。其執清苦皆此
之類。臨終之日房内頗聞異香。亦有
。遺命露骸空地以施蟲鳥。門人不
之。乃窆于寺側。弟子等立碑頌徳。陳
郡袁昂製文。法華寺釋慧擧又爲之墓誌
順所著法事*賛及受戒弘法等記。皆行

釋寶亮。本姓徐氏。其先東莞冑族。晋敗避
地于東莱弦縣。亮年十二出家。師青州道
明法師。明亦義學之僧。名高當世。亮就
精一聞無失。及具戒之後。便欲方弘
。毎惟訓育有本。未絶縁累。明謂
曰。沙門去俗以宣通理。豈可此愛
使吾道不東乎。亮感悟。因此客遊。年二
十一至京師中興寺。袁粲一見而異之。
粲後與明書曰。頻見亮公常人也。比日
聞。不歳之將暮。珠生合浦
人取以照車。璧在邯鄲秦王請以華國。天
下之寶當天下之。非復上人之貴州
專也。自是學名稍盛。及本親喪亡
阻不北。因屏居禪思杜講説
。齊竟陵文宣王。躬自到居請爲法匠。亮
已而赴。文宣接足恭禮結菩提四部
因縁。後移憩靈味寺。於是續講衆經
京邑。講大涅槃凡八十四遍。成實論十四
遍。勝鬘四十二遍。維摩二十遍。其大小品
遍。法華十地優婆塞戒無量壽首楞嚴遺教
彌勒下生等亦皆近十遍。黒白弟子三千餘
人。諮禀門徒常盈數百。亮爲人神情爽岸俊
氣雄逸。及章命句鋒辯縱横。其有問論
者或豫蘊重關。及亮之披解便覺宗旨。渙
然忘其素蓄。今上龍興崇正道。以亮徳
時望。亟延談説。亮任率性直。毎言輒稱
貧道。上雖意有間然而挹其神出。天監八
年初勅亮撰涅槃義疏十餘萬言。上爲之序
曰。非言無以寄言。言即無言之累。累言則
以息言。言息則諸見競起。所以如來乘
本願以託生。現慈力以應化。離文字以設
教。忘心相以通道。欲使玟玉異價涇渭
流。制六師四倒。反八邪而歸
。折世智之角。杜異人之口。導珠之心
象之目。救焚灼於火宅。拯沈溺於浪
。故法雨降而燋種受榮。慧日昇而長夜
曉。發迦葉之悱憤。吐眞實之誠言。雖
二施等於前。五大陳於後。三十四問參差異
辯。方便勸引各隨意答。擧要論經
。佛性開其本有之源。涅槃明其歸極之
。非因非果。不起不作。義高萬善。事絶
百非。空空不其眞際。玄玄不
妙門。自徳均平等心合無生。金牆玉室
豈易入哉。有青州沙門釋寶亮者。氣調爽
拔。神用俊擧。少貞苦節。長安法忍。耆年愈
篤。倪齒不衰。流通先覺孜孜如也。後進
晩生。莫依仰。以天監八年五月八日
亮撰大涅槃義疏。以九月二十日訖。光
表微言。賛揚正道。連環既解。疑網云除。條
流明悉。可得略言。朕從容暇日。將欲覽焉。
聊書數行。以爲&T040879;爾亮福徳招感供
施累積。性不金。皆營福業。身歿之後
房無留財。以天監八年十月四日于靈
味寺。春秋六十有六。葬鍾山之南。立碑墓
。陳郡周興嗣廣陵高爽。並爲製文。刻
兩面。弟子法雲等。又立碑寺内。文宣圖
形像於普弘寺焉。時高座寺僧成。曠野寺僧
寶亦並齊代法匠。寶又善三玄。爲貴遊

釋法通。本姓褚氏。河南陽翟人。晋安東將軍
揚州都督䂮之八世孫也。家世衣冠禮義相
襲通幼而岐頴聰悟絶倫。年十一出家。遊
學三藏專精方等。大品法華尤所。年
登立便爲講匠。學徒雲聚千里必萃。後
迹京師。初止莊嚴後憩定林上寺。栖閑
隱素履唯勤。希風影附者復盈山室。齊
竟陵文宣王丞相文獻王。皆紆貴慕徳親承
頂禮。陳郡謝擧呉國陸果潯陽張孝秀。並策
歩山門其戒法。白黒弟子七千餘人。晦
迹鍾阜三十餘載。坐禪誦念禮懺精苦。至
監十一年六月十日。便覺不悆弟子云。
正可九月二十日間耳。到九月十
四日兩居士。皆報白拂來向床前。便次
出至十七日忽漫語云。檀越不相識
處來耶。弟子曇智問意故。答曰。有一人
朱衣&T016254;木箱在床前。至二十日
佛像作兩行。通合掌良久。侍疾者但
異香。竟不其意。通乃密向同意慧
之。至二十一日香湯洗浴竟。仍作禮
還臥。叉手當胸正中時卒。春秋七十。仍葬
于寺南。弟子靜深等立碑墓側。陳郡謝擧
蘭陵蕭子雲並爲製文刻于兩面。時定林上
寺復有沙彌聖進。本閹人。清信篤至遂出
家苦節。嘗頭陀至東山。宿*于樹下。有
來摩其頭。見進端坐無擾。跪之而去。
獨行獨坐。常見青馬。一匹衞其。左右
釋慧集。本姓錢。呉興於潜人。年十八於會稽
樂林山出家。仍隨慧基法師業。爲性愨
實。言無華綺。而學勤昏曉嘗懈息。後出
京止招提寺。復遍歴衆師冶異説。三藏
方等並皆綜達。廣訪大毘婆沙及雜心揵度
。以相辯校。故於毘曇一部歩當時。凡
碩難堅疑並爲披釋。海内學賓無必至。毎
一開講負帙千人。沙門僧旻法雲並名高
。亦執卷請益。今上深相賞接。以天監十
四年還至烏程。遘疾而卒。春秋六十。著
曇大義疏十餘萬言。盛行於世
釋曇斐。本姓王。會稽剡人。少出家受業於
*慧基法師。性聰敏素著領牒之稱。其方等
深經皆所綜達。老莊儒墨頗亦披覽。後東西
禀訪。備窮論之旨。居于郷邑法華臺寺
講説相仍。學徒成列。斐神情爽發志用清玄。
故於小品淨名尤成獨歩。加又談吐蘊藉辭
辯高華。席上之風見。梁衡陽孝王
元簡及隱士廬江何胤。皆遠挹徽猷招延講
説。呉國張融汝南周顒顒子捨等。並結知音
之狎焉。以天監十七年于寺。春秋七十
有六。其製作文辭亦頗見於世。初斐有
江東。被勅爲十城僧主。符旨適行未拜便
化厥土僧尼倍懷戀徳。斐同縣南巖寺有
門法藏。亦以戒素稱。憙放救生命
立圖像。時餘姚縣有明慶比丘。與斐同時致
譽。慶本姓鄭氏。戒行嚴潔學業清美。本師
事炎公。又弘實弟子。師資三葉並見

論曰。夫至理無言玄致幽寂。幽寂故心行處
斷。無言故言語路絶。言語路絶。則有言傷
其旨。心行處斷。則作意失其眞。所以淨名
口於方丈。釋迦緘默於雙樹。將知理致
淵寂。故聖爲無言。但悠悠夢境去理殊隔。
蠢蠢之徒非教孰啓。是以聖人資靈妙以應
物。體冥寂以通神。借微言以津道。託
傳眞。故曰。兵者不祥之器不已而用之。
言者不眞之物。不已而陳之。故始自鹿
苑以四諦言初。終至鵠林以三點
圓極。其間散説流文數過八億。象馱負而
窮。龍宮溢而未盡。將蹄以得
指以知月。知月則廢指。得兎則忘蹄。
經云。依義莫語。此之謂也。而滯教者謂
至道極於篇章。存形者謂法身定於丈六
故須達幽旨妙得言外。四辯莊嚴爲
廣説。示教利憙其在法師乎。故士行尋
於于闐志而滅火。終令般若盛於東川
想傳乎季末。爰次竺潜支遁于蘭法開
等。並氣韻高華風道清裕。傳化之美功亦亞
焉。中有釋道安者。資學於聖師竺佛圖澄
安又業於弟子慧遠。惟此三葉世不
賢。並戒節嚴明智寶炳盛。使夫慧日餘暉
重光千載之下。香遺芬再馥閻浮之地
涌泉猶注。寔頼伊人。遠公既限以虎溪。安
乃更同輿。夫高尚之道如惑焉。
然而語默動靜所適唯時。四翁赴漢。用
則行也。三閭辭楚。舍之則藏也。經云。若欲
立正法則聽近國王及持仗者。安
一時同輦。迺爲百民諫。故能終感
眞開雲顯報。其後荊陝著名。則以翼遇
言初。廬山清素。則以持永上首。融恒
影肇徳重關中。生叡暢遠領宗建業。曇度僧
淵獨擅江西之寶。超進*慧基。乃浙東
之盛。雖復人世迭隆。而皆道術懸會。故使
像運餘興歳將五百。功効之美良足美焉
賛曰
    遺風眇漫 法浪邅迴 匪伊釋哲
    孰振將頽 潜安比玉 遠叡聯瓌
    鐇斧曲戻 彈沐斜埃 素絲既染
    承變方來
高僧傳卷第八



高僧傳卷第九
 梁會稽嘉祥寺沙門*釋慧皎撰 
神異上
  竺佛圖澄一單道開二竺佛調三
耆域四
竺佛圖澄一
竺佛圖澄者。西域人也。本姓帛氏。少出家清
眞務學。誦經數百萬言。善解文義。雖
此土儒史。而與諸學士辯疑滯。皆
闇若符契。無能屈者。自云。再到罽賓
名師。西域咸稱道。以晋懷帝永嘉四年
來適洛陽。志弘大法。善誦神呪。能役使鬼
。以麻油胭脂掌。千里外事皆徹
見掌中對面焉。亦能令潔齋者見。又聽
鈴音以言事無劾驗。欲洛陽寺。
劉曜寇洛臺帝京擾亂。澄立寺之志
遂不果。迺潜澤草野以觀世變。時石勒屯
兵葛陂。專以殺戮威。沙門遇害者甚
衆。澄憫念蒼生道化勒。於是杖
軍門。勒大將軍郭黒略素奉法。澄即投
止略家。略從受五戒弟子之禮。略後從
勒征伐。輒預剋勝負。勒疑而問曰。孤不
卿有衆智謀。而毎知行軍吉凶何也。略
曰。將軍天挺神武幽靈所助。有一沙門
智非常。云將軍當略有區夏已應師。臣
前後所白。皆其言也。勒喜曰。天賜也。召
問曰。佛道有何靈驗。澄知勒不深理。正
道術徴。因而言曰。至道雖遠亦可
近事證。即取應器水燒香呪之。
須臾生青蓮花。光色曜目。勒由此信服。澄
因而諫曰。夫王者徳化洽於宇内。則四靈表
瑞。政弊道消則彗孛見於上。恒象著見休咎
隨行。斯迺古今之常徴。天人之明誡。勒甚悦
之。凡應誅餘殘。蒙其益者。十有八九
是中州胡晋略皆奉佛。時有痼疾世莫
能治者。澄爲醫療應時瘳損。陰施默益者不
勝記。勒自葛陂河北坊頭。*坊
頭人夜欲營。澄語黒略曰。須臾賊至。
公知。果如其言。有備故不敗。勒欲
澄。夜冠冑衣甲執刀而坐。遣人告
云。夜來不大將軍所在。使人始至未
言。澄逆問曰。平居無寇何故夜嚴。勒益
之。勒後因忿欲諸道士。并欲澄。澄
迺避至黒略舍弟子曰。若將軍信至
吾所在者。報云之。信人尋至覓
澄不得。使還報勒。勒驚曰。吾有惡意
聖人。聖人捨我去矣。通夜不寢思欲見澄。
澄知勒意悔。明旦造勒。勒曰昨夜何行。澄
曰。公有怒心昨故權避。公今改意。是以敢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