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高僧傳 (No. 2059_ 慧皎撰 ) in Vol. 50

[First] [Prev+100] [Prev]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高僧傳卷第二
 梁會稽嘉祥寺沙門釋慧皎撰 
  譯經中
  鳩摩羅什一弗若多羅二
曇摩流支三卑摩羅叉四
佛陀耶舍五佛馱跋陀羅六
曇無讖七
鳩摩羅什一
鳩摩羅什。此云童壽。天竺人也。家世國相。
什祖父達多。倜儻不群名重於國。父鳩摩
炎。聰明有懿節。將嗣相位。乃辭避出家。東
度葱嶺。龜茲王聞其棄榮甚敬慕之。自出
郊迎請爲國師。王有妹年始二十識悟明
敏過目必能。一聞則誦。且體有赤黶法生
智子。諸國娉之並不肯行。及見摩炎心
欲當之。乃逼以妻焉。既而懷什。什在胎時。
其母自覺。神悟超解有倍常日。聞雀梨大
寺名徳既多。又有得道之僧。即與王族貴
女徳行諸尼。彌日設供請齋聽法。什母忽
自通天竺語。難問之辭必窮淵致。衆咸歎
之。有羅漢達摩瞿沙曰。此必懷智子。爲
説舍利弗在胎之證。及什生之後還忘前
言。頃之什母樂欲出家。夫未之許。遂更産
一男名弗沙提婆。後因出城遊觀見塚間
枯骨異處縱横。於是深惟苦本定誓出家。
若不落髮不咽飮食。至六日夜氣力綿乏
疑不達旦。夫乃懼而許焉。以未剃髮故猶
不嘗進。即勅人除髮。乃下飮食。次旦受
戒仍樂禪法。專精匪懈學得初果。什年
七歳亦倶出家。從師受經日誦千偈。偈有
三十二字。凡三萬二千言。誦毘曇既過。師
授其義。即自通達。無幽不暢。時龜茲國人
以其母王妹利養甚多。乃携什避之。什年
九歳。隨母渡辛頭河至罽賓。遇名徳法師
槃頭達多。即罽賓王之從弟也。淵粹有大
量。才明博識獨歩當時。三藏九部莫不該
練。從旦至中手寫千偈。從中至暮亦誦
千偈。名播諸國遠近師之。什至即崇以師
禮。從受雜藏中長二含凡四百萬言。達多毎
稱什神俊。遂聲徹於王。王即請入宮。集外
道論師共相攻難。言氣始交。外道輕其年幼
言頗不遜。什乘隙而挫之。外道折伏愧惋無
言。王益敬異。日給鵝腊一雙粳米麪各三斗
酥六升。此外國之上供也。所住寺僧乃差
大僧五人沙彌十人營視掃灑。有若弟子。
其見尊崇如此。至年十二。其母携還龜茲。
諸國皆聘以重爵。什並不顧。時什母將什
至月氏北山。有一羅漢見而異之。謂其母
曰。常當守護。此沙彌若至三十五不破戒
者。當大興佛法度無數人。與優波掘多
無異。若戒不全無能爲也。正可才明
詣法師而已。什進到沙勒國頂戴佛鉢。心
自念言。鉢形甚大何其輕耶。即重不可勝。
失聲下之。母問其故。答云。兒心有分別故
鉢有輕重耳。遂停妙勒一年。其冬誦阿毘
曇。於十門修智諸品無所諮受。而備達其
妙。又於六足諸問無所滯礙。沙勒國有三
藏沙門名喜見。謂其王曰此沙彌不可輕。
王宜請令初開法門。凡有二益。一國内沙
門恥其不逮必見勉強。二龜茲王必謂什
出我國。而彼尊之是尊我也。必來交好。王
許焉。即設大會請什升座説轉法輪經。龜
茲王果遣重使酬其親好。什以説法之暇。
乃尋訪外道經書。善學圍陀含多論。多
明文辭製作問答等事。又博覽四圍陀典及
五明諸論。陰陽星算莫不必盡。妙達吉凶
言若符契。爲性率達不厲小檢。修行者頗
共疑之。然什自得於心未嘗介意。時有
莎車王子參軍王子兄弟二人。委國請從
而爲沙門。兄字須利耶跋陀。弟字須耶利蘇
摩。蘇摩才伎絶倫專以大乘爲化。其兄及
諸學者皆共師焉。什亦宗而奉之。親好彌至。
蘇摩後爲什説阿耨達經。什聞陰界諸入皆
空無相。怪而問曰。此經更有何義而皆破
壞諸法。答曰。眼等諸法非眞實有。什既執
有眼根。彼據因成無實。於是研覈大小往
復移時。什方知理有所歸。遂專務方等。乃
歎曰。吾昔學小乘如人不識金以鋀石
爲妙。因廣求義要受誦中百二論及十二
門等。頃之隨母進到温宿國。即龜茲之北
界。時温宿有一道士。神辯英秀振名諸國。
手撃王鼓而自誓言。論勝我者斬首謝之。
什既至以二義相檢。即迷悶自失稽首歸依。
於是聲滿葱左譽宣河外。龜茲王躬往温
宿。迎什還國。廣説諸經。四遠宗仰莫之
能抗。時王子爲尼。字阿竭耶末帝。博覽群
經特深禪要。云已證二果聞法喜踊。迺更
設大集請開方等經奧。什爲推辯諸法皆
空無我分別陰界假名非實。時會聽者莫不
悲感追悼恨悟之晩矣。至年二十受戒於
王宮。從卑摩羅叉學十誦律。有頃什母辭
往天竺。謂龜茲王白純曰。汝國尋衰吾其
去矣。行至天竺進登三果。什母臨去謂什
曰。方等深教應大闡眞丹。傳之東土唯爾
之力。但於自身無利。其可如何。什曰。大士
之道利彼忘躯。若必使大化流傳。能洗悟
矇俗。雖復身當爐&T055114;苦而無恨。於是留
住龜茲止于新寺。後於寺側故宮中。初得
放光經。始就披讀。魔來蔽文唯見空牒。什
知魔所爲。誓心踰固。魔去字顯。仍習誦之。
復聞空中聲曰。汝是智人何用讀此。什
曰。汝是小魔宜時速去。我心如地不可轉
也。停住二年。廣誦大乘經論洞其祕奧。龜
茲王爲造金師子座。以大秦錦褥鋪之。令
什升而説法。什曰。家師猶未悟大乘欲躬
往仰化。不得停此。俄而大師盤頭達多不
遠而至。王曰。大師何能遠顧。達多曰。一聞
弟子所悟非常。二聞大王弘賛佛道。故冒
渉艱危遠奔神國。什得師至欣遂本懷。
爲説徳女問經。多明因縁空假。昔與師
倶所不信。故先説也。師謂什曰。汝於大乘
見何異相而欲尚之。什曰。大乘深淨明有
法皆空。小乘偏局多諸漏失。師曰汝説一
切皆空甚可畏也。安捨有法而愛空乎。如
昔狂人令績師績線極令細好。績師加意
細若微塵。狂人猶恨其麁。績師大怒乃指
空示曰。此是細縷。狂人曰。何以不見。師曰。
此縷極細。我工之良匠猶且不見。況他人耶。
狂人大喜以付織師。師亦効焉皆蒙上賞
而實無物。汝之空法亦由此也。什乃連類
而陳之。往復苦至經一月餘日。方乃信服。
師歎曰。師不能達反啓其志。驗於今矣。於
是禮什爲師。言和上是我大乘師。我是和
*上小乘師矣。西域諸國咸伏什神俊。毎年
講説諸王皆長跪座側。令什踐而登焉。其
見重如此。什既道流西域名被東川。時符
堅僣號關中。有外國前部王及龜茲王弟。並
來朝堅。堅引見二王説堅云。西域多産
奇。請兵往定以求内附。至符堅建元十
三年歳次丁丑正月。太史奏云。有星見
外國分野。當有大徳智人入輔中國。堅曰。
朕聞西域有鳩摩羅什。襄陽有沙門釋道
安。將非此耶。即遣使求之。至十七年二月。
善善王前部王等。又説堅請兵西伐。十八
年九月堅遣驍騎將軍呂光陵江將軍姜飛。
將前部王及車師王等。率兵七萬。西伐龜
茲及烏耆諸國。臨發堅餞光於建章宮。謂光
曰。夫帝王應天而治。以子愛蒼生爲本。
豈貪其地而伐之乎。正以懷道之人故
也。朕聞西國有鳩摩羅什深解法相善閑
陰陽。爲後學之宗。朕甚思之。賢哲者國之
大寶。若剋龜茲即馳驛送什。光軍未至。
什謂龜茲王白純曰。國運衰矣。當有勍敵。
日下人從東方來。宜恭承之勿抗其鋒。純
不從而戰。光遂破龜茲殺純。立純弟震爲
主。光既獲什未測其智量。見年齒尚少。乃
凡人戲之。強妻以龜茲王女。什距而不受
辭甚苦到。光曰。道士之操不踰先父。何
固辭。乃飮以醇酒。同閉密室。什被逼既至
&MT01802;其節。或令騎牛及乘惡馬欲使墮
落。什常懷忍辱曾無異色。光慚愧而止光
還中路置軍於山下。將士已休。什曰。不可
在此。必見狼狽。宜徒軍隴上。光不納。至
夜果大雨洪潦暴起。水深數丈。死者數千。光
始密而異之。什謂光曰。此凶亡之地不宜
淹留。推運揆數應速言歸。中路必有福地
可居。光從之。至涼州聞符堅已爲姚萇所
害。光三軍縞素大臨城南。於是竊號關外
稱年太安。太安元年正月姑臧大風。什曰。
不祥之風當有姦叛。然不勞自定也。俄而梁
謙彭晃相係而叛。尋皆殄滅。至光龍飛二
年。張掖臨松盧水胡沮渠男成及從弟蒙遜
反。推建康太守段業爲主。光遣庶子秦州
刺史太原公纂。率衆五萬討之。時論謂業
烏合。纂有威聲勢必全剋。光以訪什。
什曰。觀察此行未見其利。既而纂敗績於
合梨。俄又郭馨作亂。纂委大軍輕還。復爲
馨所敗僅以身免。光中書監張資文翰温
雅。光甚器之。資病。光博營救療。有外國道
人羅叉。云能差資疾。光喜給賜甚重。什知
叉誑詐。告資曰。叉不能爲益徒煩費耳。
冥運雖隱可以事試也。乃以五色系作
繩。結之燒爲灰末投水中。灰若出水還成
繩者。病不可愈。須臾灰聚浮出復繩本形。
既而又治無効。少日資亡。頃之光又卒。子紹
襲位。數日光庶子纂殺紹自立。稱元咸寧。
咸寧二年有猪生子。一身三頭。龍出東廂
井中到殿前蟠臥。比旦失之。纂以爲美瑞。
號大殿爲龍翔殿。俄而有黒龍升於當陽
九宮門。纂改九宮門爲龍興門。什奏曰。
潜龍出遊豕妖表異。龍者陰類出入有時。
而今屡見則爲災眚。必有下人謀上之變。
剋棊修徳以答天戒。纂不納。與什博
戲。殺棊曰。斫胡奴頭。什曰。不能斫胡奴
頭。胡奴將斫人頭。此言有旨。而纂終不悟。
光弟保有子名超。超小字胡奴。後果殺纂斬
首。立其兄隆爲主。時人方驗什之言也。
什停涼積年。呂光父子既不弘道。故蘊其
深解無所宣化。符堅已亡竟不相見。及姚
萇僣有關中。亦挹其高名虚心要請。諸呂
以什智計多解。恐爲姚謀不許東入。及
萇卒子興襲位。復遣敦請。興弘始三年三月。
有樹連理生于廣庭。逍遙園葱變爲&MT05140;。以
爲美瑞。謂智人應入。至五月興遣隴西公
碩徳西伐呂隆。隆軍大破。至九月隆上表
歸降。方得迎什入關。以其年十二月二十
日至于長安。興待以國師之禮。甚見優
寵。晤言相對則淹留終日。研微造盡則窮
年忘勌。自大法東被始于漢明。渉歴魏
晋經論漸多。而支竺所出多滯文格義。興
達崇三寶鋭志講集。什既至止。仍請入
西明閣及逍遙園譯出衆經。什既率多諳誦
無不究盡。轉能漢言音譯流便。既覽舊經
義多紕僻。皆由先度失旨不與梵本相
應。於是興使沙門増䂮僧遷法欽道流道恒
道標僧叡僧肇等八百餘人諮受什旨。更令
出大品。什持*梵本興執舊經以相讎校。
其新文異舊者義皆圓通。衆心悏伏莫不欣
讃。興以佛道冲邃其行唯善。信爲出苦之良
津御世之洪則。故託意九經遊心十二。乃
著通三世論以勗示因果。王公已下並欽
賛厥風。大將軍常山公顯左軍將軍安城矦
嵩並篤信縁業。屡請什於長安大寺講説
新經。續出小品金剛波若十住法華維摩思
益首楞嚴持世佛藏菩薩藏遺教菩提無行呵
欲自在王因縁觀小無量壽新賢劫禪經禪法
要禪要解彌勒成佛彌勒下生十誦律十誦戒
本菩薩戒本釋論成實十住中百十二門論
凡三百餘卷。並暢顯神源揮發幽致。于時
四方義士萬里必集。盛業久大于今咸仰。
龍光釋道生。慧解入微玄搆文外。毎恐言
舛入關請決。廬山釋慧。遠學貫群經棟梁
遺化。而時去聖久遠疑義莫決。乃封以諮
什語見遠傳。初沙門僧叡才識高明。常隨
什傳寫。什毎爲叡論西方辭體商略同異
云。天竺國俗甚重文製。其宮商體韻以入絃
爲善。凡覲國王必有*賛徳。見佛之儀。以
歌歎爲貴。經中偈頌皆其式也。但改梵爲
秦失其藻蔚。雖得大意殊隔文體。有似
嚼飯與人。非徒失味。乃令嘔噦也。什
作頌贈沙門法和云。心山育明徳。流薫萬
由延。哀鸞孤桐上。清音徹九天。凡爲十偈
辭喩皆爾。什雅好大乘志存敷廣。常歎曰。
吾若著筆作大乘阿毘曇。非迦旃延子比
也。今在秦地深識者寡。折翮於此將何所
論。乃悽然而止。唯爲姚興著實相論二卷。
并注維摩。出言成章無所刪改。辭喩婉約
莫非玄奧。什爲人神情朗徹傲岸出群。應
機領會鮮有倫匹者篤。性仁厚汎愛爲心。
虚己善誘終日無勌。姚主常謂什曰。大師
聰明超悟天下莫二。若一旦後世。何可使
法種無嗣。遂以妓女十人逼令受之。自爾
以來不住僧坊。別立廨舍供給豐盈。毎
至講説常先自説。譬喩如臭泥中生蓮
花。但採蓮花勿取臭泥也。初什在龜茲
從卑摩羅叉律師受律。卑摩後入關中。什
聞至欣然師敬盡禮。卑摩未知被逼之事。
因問什曰。汝於漢地大有重縁。受法弟子
可有幾人。什答云。漢境經律未備。新經及
諸論等。多是什所傳出。三千徒衆皆從什受
法。但什累業障深。故不受師教耳。又杯
渡比丘在彭城。聞什在長安。乃歎曰。吾
與此子戲別三百餘年。杳然未期。遲有遇
於來生耳。什未終日。少覺四大不愈。乃口
出三番神呪令外國弟子誦之以自救。未
及致力轉覺危殆。於是力疾與衆僧告
別曰。因法相遇殊未盡伊心。方復後世
惻愴何言。自以闇昧謬充傳譯。凡所出經
論三百餘卷。唯十誦一部未及刪煩。存其
本旨必無差失。願凡所宣譯傳流後世咸
共弘通。今於衆前發誠實誓。若所傳無謬
者。當使焚身之後舌不燋爛。以僞秦弘始
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卒于長安。是歳晋義熙。
五年也。即於逍遙園依外國法以火焚屍。
薪滅形碎唯舌不灰。後外國沙門來云。羅什
所諳十不出一。初什一名鳩摩羅耆婆。外
國製名多以父母爲本。什父鳩摩炎。母字
耆婆。故兼取爲名。然什死年月諸記不同。
或云弘始七年。或云八年。或云十一年。尋
七與十一字或訛誤。而譯經録傳中猶
一年者。恐雷同三家無以正焉
弗若多羅二
弗若多羅。此云功徳華。罽賓人也。少出家
以戒節見稱。備通三藏而專精十誦律部。
爲外國師宗。時人咸謂己階聖果。以僞秦
弘始中振錫入關。秦上姚興待以上賓之
禮。羅什亦挹其戒範厚相宗敬。先是經
法雖傳律藏未闡。聞多羅既善斯部。咸共
思慕。以僞秦弘始六年十月十七日。集義學
僧數百餘人於長安中寺。延請多羅誦出
十誦*梵本。羅什譯爲晋文。三分獲二。多羅
搆疾菴然棄世。衆以大業未就而匠人
殂往。悲恨之深有踰常痛
曇摩流支三
曇摩流支。此云法樂。西域人也。棄家入道。
偏以律藏馳名。以弘始七年秋達自關
中。初弗若多羅誦出十誦未竟而亡。廬山
釋慧遠聞支既善毘尼。希得究竟律部。乃
遣書通好曰。佛教之興先行上國。自分流
以來四百餘年。至於沙門徳式所闕尤
多。頃西域道士弗若多羅。是罽賓人。甚諷
十誦*梵本。有羅什法師通才博見爲之傳
譯。十誦之中文始過半。多羅早喪中途而寢。
不得究竟大業。慨恨良深。傳聞仁者齎此
經自隨。甚欣所遇。冥運之來豈人事而已
耶。想弘道爲物感時而動。叩之有人。必
情無所悋。若能爲律學之徒。畢此經本。
開示梵行洗其耳目。使始渉之流不失無
上之津參懷勝業者日月彌朗。此則慧深
徳厚。人神同感矣。幸願垂懷不乖往意。一
二悉諸道人所具。流支既得遠書及姚興敦
請。乃與什共譯十誦都畢。研詳考覈條制
審定。而什猶恨文煩未善。既而什化不獲
刪治。流支住長安大寺。慧觀欲請下京師。
支曰。彼土有人有法足以利世。吾當更行
無律教處。於是遊化餘方不知所卒。或
云終於涼土未詳
卑摩羅叉四
卑摩羅叉。此云無垢眼。罽賓人。沈靖有志
力。出家履道苦節成務。先在龜茲弘闡律
藏。四方學者競往師之。鳩摩羅什時亦預焉。
及龜茲陷沒乃避地焉。頃之聞什在長
安大弘經藏。又欲使毘尼勝品復洽東國。
於是杖錫流沙冒險東入。以僞秦弘始八
年達自關中。什以師禮敬待。叉亦以
遇欣然。及羅什棄世。叉乃出遊關左。逗
於壽春止石澗寺。律衆雲聚盛闡毘尼。羅
什所譯十誦本五十八卷。最後一誦謂明受
戒法及諸成善法事。逐其義要名爲善誦。
叉後齎往石澗。開爲六十一卷。最後一誦改
爲毘尼誦。故猶二名存焉。頃之南適江陵
辛寺夏坐開講十誦。既通漢言善相
領納。無作妙本大闡當時。析文求理者其
聚如林。明條知禁者數亦殷矣。律藏大弘
叉之力也。道場慧觀深括宗旨。記其所制
内禁輕重。撰爲二卷。送還京師。僧尼披習
競相傳寫。時聞者諺曰。卑羅鄙語。慧觀才録。
都人繕寫紙貴如玉。今猶行於世爲後生
法矣。叉養徳好閑棄諠離俗。其年冬復還
壽春石澗卒於寺焉。春秋七十有七。叉爲
人眼青。時人亦號爲青眼律師
佛陀耶舍五
佛陀耶舍。此云覺明。罽賓人也。婆羅門
種。世事外道。有一沙門從其家乞。其父
怒使人打之。父遂手脚攣癖不能行止。乃
問於巫師。對曰。坐犯賢人鬼神使然也。
即請此沙門竭誠懺悔。數日便瘳。因令耶
舍出家爲其弟子。時年十三。常隨師遠行
於曠野逢虎。師欲走避。耶舍曰。此虎已飽
必不侵人。俄而虎去。前行果見餘殘。師密
異之。至年十五誦經日得二三萬言。所住
寺常於外分衞廢於誦習。有一羅漢重其
聰敏。恒乞食供之。至年十九誦大小乘經
數百萬言。然性度簡傲頗以知見自處。謂
少堪己師者。故不爲諸僧所重。但美儀
止善談笑。見者忘其深恨。年及進戒莫爲
臨壇。所以向立之歳。猶爲沙彌。乃從其
舅學五明諸論。世間法術多所練習。年二
十七方受具戒。恒以讀誦爲務手不釋牒。
毎端坐思義。尚云不覺虚過*於時。其專
精如此。後至沙勒國。國王不悆請三千僧。
會耶舍預其一焉。時太子達摩弗多。此言
法子。見耶舍容服端雅問所從來。耶舍詶
對清辯。太子悦之仍請留宮内供養。待遇隆
厚。羅什後至。復從舍受學甚相尊敬。什既
隨母還龜茲。耶舍留止。頃之王薨。太子即
位。時符堅遣呂光西伐龜茲。龜茲王急
求救於沙勒。沙勒王自率兵赴之。使耶舍
留輔太子委以後事。救軍未至而龜茲已
敗。王歸具説羅什爲光所執。舍乃歎曰。我
與羅什相遇雖久未盡懷抱。其忽羈虜相
見何期。停十餘年。乃東適龜茲法化甚盛。
時什在姑臧遣信要之。裹糧欲去。國人留
之。復停歳許。後語弟子云。吾欲尋羅什。
可密裝夜發勿使人知。弟子曰。恐明日追
至不免復還耳。耶舍乃取清水一鉢以藥
投中。呪數十言。與弟子洗足。即便夜發。
比旦行數百里。問弟子曰。何所覺耶。答
曰唯聞疾風之響。眼中涙出耳。耶舍又與呪
水洗足住息。明旦國人追之。已差數百里
不及。行達姑臧。而什已入長安。聞姚興逼
以妾媵勸爲非法。乃歎曰。羅什如好綿。何
可使入棘林中。什聞其至姑臧勸姚興
迎之。興未納。頃之興命什譯出經藏。什
曰。夫弘宣法教宜令文義圓通。貧道雖
誦其文未善其理。唯佛陀耶舍深達幽致。
今在姑臧。願下詔徴之。一言三詳然後著
筆。使微言不墜取信千載也。興從之。即遣
使招迎。厚加贈遺。悉不受。乃笑曰。明旨既
降便應載馳。檀越待士既厚。脱如羅什見
處則未敢聞命。使還具説之。興歎其幾愼。
重信敦喩。方至長安。興自出候問。別立新
省於逍遙園中。四事供養。並不受。時至分
衞一食而已。于時羅什出十住經。一月餘日
疑難猶豫尚未操筆。耶舍既至。共相徴決辭
理方定。道俗三千餘人皆歎其當要。舍爲
人赤髭。善解毘婆沙。時人號曰赤髭毘婆
沙。既爲羅什之師。亦稱大毘婆沙。四事供
養衣鉢臥具。滿三間屋不以關心。姚興爲
貨之。於城南造寺。耶舍先誦曇無徳律。僞
隸校尉姚爽請令出之。興疑其遺謬。
請耶舍令誦羌籍藥方可五萬言。經
二日乃執文覆之不誤一字。衆服其強
記。即以弘始十二年譯出四分律凡四十
四卷。并長阿含等。涼州沙門竺佛念譯爲
秦言。道含筆受。至十五年解座。興嚫耶舍
布絹萬匹。悉不受。道含佛念布絹各千匹。名
徳沙門五百人皆重嚫施。耶舍後辭還外國。
至罽賓得虚空藏經一卷。寄賈客傳與涼
州諸僧。後不知所終
佛馱跋陀羅六
佛馱跋陀羅。此云覺賢。本姓釋氏。迦維羅衞
人。甘露飯王之苗裔也。祖父達摩提婆。此云
法天。嘗商旅於北天竺。因而居焉。父達摩
修耶利。此云法日。少亡。賢三歳孤與母居。
五歳復喪母爲外氏所養。從祖鳩婆利。聞
其聰敏。兼悼其孤露。乃迎還度爲沙彌。至
年十七與同學數人倶以習誦爲業。衆皆
一月。賢一日誦畢。其師歎曰。賢一日敵三十
夫也。及受具戒修業精勤。博學群經多
所通達。少以禪律馳名。常與同學僧伽達
多共遊罽賓。同處積載。達多雖伏其才
明。而未測其人也。後於密室閉戸坐禪忽
見賢來驚問何來。答云。暫至兜率致敬彌
勒。言訖便隱。達多知是聖人未測深淺。後
屡見賢神變乃敬心祈問。方知得不還果。
常欲遊方弘化備觀風俗。會有秦沙門智
嚴。西至罽賓。覩法衆清勝。乃慨然東顧曰。
我諸同輩斯有道志。而不遇眞匠發悟莫
由。即諮訊國衆。孰能流化東土。僉云有
佛馱跋陀者。出生天竺那呵利城。族姓相
承世遵道學。其童齔出家已通解經論。少受
業於大禪師佛大先。先時亦在罽賓。乃謂
嚴曰。可以振維僧徒宣授禪法者佛馱跋
陀其人也。嚴既要請苦至。賢遂愍而許焉。於
是捨衆辭師裹糧東逝。歩驟三載綿歴寒
暑。既度葱嶺路經六國。國主矜其遠化。並
心資奉。至交趾乃附舶。循海而行經一
島下。賢以手指山曰。可止於此。舶主曰。客
行惜日調風難遇。不可停也。行二百餘里。
忽風轉吹舶還向島下。衆人方悟其神。咸師
事之。聽其進止。後遇便風同侶皆發。賢曰。
不可動。舶主乃止。既而有先發者一時覆
敗。後於闇夜之中忽令衆舶倶發。無肯從
者。賢自起收纜。一舶獨發。俄爾賊至留者
悉被抄害。頃之至青州東莱郡。聞鳩摩羅
什在長安。即往從之。什大欣悦。共論法相
振發玄微多所悟益。因謂什曰。君所釋不
出人意而致高名何耶。什曰。吾年老故爾。
何必能稱美談。什毎有疑義必共諮決
秦太子泓欲聞賢説法。乃要命群僧集論
東宮。羅什與賢數番往復。什問曰。法云何
空。答曰。衆微成色色無自性故雖色常
空。又問。既以極微破色空。復云何破微。
答曰。群師或破析一微。我意謂不爾又問。微
是常耶。答曰。以一微故衆微空。以衆微故
一微空。時寶雲譯出此語不解其意。道俗
咸謂賢之所計微塵是常。餘日長安學僧復
請更釋。賢曰。夫法不自生縁會故生。縁一
微故有衆微。微無自性則爲空矣。寧可
言不破一微常而不空乎。此是問答之大
意也。秦主姚興專志佛法。供養三千餘僧。
並往來宮闕盛修人事。唯賢守靜不與衆
同。後語弟子云。我昨見本郷有五舶倶發。
既而弟子傳告外人。關中舊僧咸以爲顯異
惑衆。又賢在長安大弘禪業。四方樂靖者
並聞風而至。但染學有淺深。得法有濃
淡。澆僞之徒因而詭滑。有一弟子。因少觀
行。自言。得阿那含果。賢未即檢問。遂致流
言大被謗讀。將有不測之禍。於是徒衆或
藏名潜去。或踰牆夜走。半日之中衆散殆
盡。賢乃夷然不以介意。時舊僧僧䂮道恒
等謂賢曰。佛尚不聽説己所得法。先言五
舶將至虚而無實。又門徒誑惑互起同異。
既於律有違理不同止。宜可時去勿得
停留。賢曰。我身若流萍。去留甚易。但恨懷
抱未申。以爲慨然耳。於是與弟子慧觀等
四十餘人倶發。神志從容初無異色。識眞之
衆咸共歡惜。白黒送者千有餘人。姚興聞去
悵恨。乃謂道恒曰。佛賢沙門協道來遊欲
宣遺教。緘言未吐良用深慨。豈可以一言
之咎令萬夫無導。因勅令追之。賢報使
曰。誠知恩旨無預聞命。於是率侶宵征。
南指廬岳。沙門釋慧遠久服風名。聞至欣
喜若舊。遠以賢之被擯過由門人。若懸
記五舶止説在同意。亦於律無犯。乃遣弟
子曇邕致書姚主及關中衆僧解其擯事。
遠乃請出禪數諸經。賢志在遊化居無求
安。停止歳許。復西適江陵。遇外國舶至。
既而訊訪。果是天竺五舶先所見者也。傾境
士庶競來禮事。其有奉遺悉皆不受。持鉢
分衞不問豪賤。時陳郡袁豹爲宋武帝太尉
長史。宋武南討劉毅隨府屆于江陵。賢
將弟子慧觀詣豹乞食。豹素不敬信。待之
甚薄。未飽辭退。豹曰。似未足。且復小留。
賢曰。檀越施心有限。故令所設已罄。豹即
呼左右益飯。飯果盡。豹大慚愧。既而問慧
觀曰。此沙門何如人。觀曰徳量高邈非凡
所測。豹深歎異以啓太尉。太尉請與相見甚
崇敬之。資供備至。俄而太尉還都。便請倶
歸安止道場寺。賢儀範率素不同華俗。而
志韻清遠雅有淵致。京師法師僧弼與沙門
寶林書曰。鬪場禪師甚有大心。便是天竺
王何風流人也。其見稱如此先是沙門支法
領。於于闐得華嚴前分三萬六千偈。未
有宣譯。至義熙十四年。呉郡内史孟顗右
衞將軍褚叔度即請賢爲譯匠。乃手執梵
文。共沙門法業。慧嚴等百有餘人。於道場
譯出。詮定文旨。會通華戎。妙得經意。故
道場寺猶有華嚴堂焉。又沙門法顯。於西
域所得僧祇律梵本。復請賢譯爲晋文。語
在顯傳。其先後所出觀佛三昧海六卷。泥洹
及修行方便論等。凡一十五部。一百十有
爲究其幽旨妙盡文意。賢以元嘉六年
卒。春秋七十有一矣
曇無讖第七
曇無讖。或云曇摩懺。或云曇無*懺。蓋取
梵音不同也。其本中天竺人。六歳遭父喪。
隨母傭織毾&T021739;爲業。見沙門達摩耶舍。此
云法明。道俗所崇豐於利養。其母美之。
故以讖爲其弟子。十歳同學數人讀呪聰
敏出群。誦經日得萬餘言。初學小乘兼覽
五明諸論。講説精辯莫能詶抗。後遇白頭
禪師。共讖論議。習業既異。交諍十旬。讖雖
攻難鋒起。而禪師終不肯屈。讖伏其精理。
乃謂禪師曰。頗有經典可得見不。禪師即
授以樹皮涅槃經本。讖尋讀驚悟方自慚恨。
以爲坎井之識久迷大方。於是集衆悔過。
專大乘。至年二十誦大小乘經二百餘
萬言。讖從兄善能調象。騎殺王所乘白耳
大象。王怒誅之。令曰。敢有視者夷三族。親
屬莫敢往者。讖哭而葬之。王怒欲誅讖。讖
曰。王以法故殺之。我以親而葬之。並不
違大義。何爲見怒。傍人爲之寒心。其神色
自若。王奇其志氣。遂留供養之。讖明解呪
術所向皆驗。西域號爲大呪師。後隨王入
山。王渇須水不能得。讖乃密呪石出水。
賛曰。大王惠澤所感遂使枯石生泉。隣
國聞者皆歎王徳。于時雨澤甚調百姓
詠。王悦其道術深加優寵。頃之王意稍歇
待之漸薄。讖以久處致厭。乃辭往罽賓。齎
大涅槃前分十卷并菩薩戒經菩薩戒本等。
彼國多學小乘不信涅槃。乃東適龜茲。頃
之復進到姑臧止於傳舍。慮失經本枕之
而寢。有人牽之在地。讖驚覺謂是盜者。如
此三夕。聞空中語曰。此如來解脱之藏。何
以枕之。讖乃慚悟別置高處。夜有盜之者。
數過提擧。竟不能勝。明且讖將經去不
以爲重。盜者見之。謂是聖人。悉來拜謝。河
西王沮渠蒙遜僣據涼土。自稱爲王。聞讖
名呼與相見。接待甚厚。蒙遜素奉大法志
在弘通。欲請出經本。讖以未參土言又
無傳譯。恐言舛於理不許即翻。於是學
語三年方譯寫初分十卷。時沙門慧嵩道
朗獨歩河西。値其宣出經藏。深相推重。轉
易梵文嵩公筆受。道俗數百人疑難縱横。讖
臨機釋滯清辯若流。兼富於文藻辭製華
密。嵩朗等更請廣出諸經。次譯大集大雲悲
華地持優婆塞戒金光明海龍王菩薩戒本等
六十餘萬言。讖以涅槃經本品數未足。還
外國究尋。値其母亡遂留歳餘。後於于*闐
更得經本中分。復還姑臧譯之。後又遣使
于*闐尋得後分。於是續譯爲三十三卷。
以僞玄始三年初就翻譯。至玄始十年十
月二十三日三袠方竟。即宋武永初二年也。
讖云。此經梵本本三萬五千偈。於此方減
百萬言。今所出者止一萬餘偈。讖嘗告蒙
遜云。有鬼入聚落必多災疫。遜不信。欲
躬見爲驗。讖即以術加遜。遜見而駭怖。讖
曰。宜潔誠齋戒神呪驅之。乃讀呪三日。謂
遜曰。鬼已去矣。時境首有見鬼者云。見數
百疫鬼奔驟而逝。境内獲安讖之力也。遜益
加敬事。至遜僞承玄二年。蒙遜濟河伐乞
伏暮末於抱罕。以世子興國爲前驅。爲末
軍所敗。興國擒焉。後乞伏失守。暮末與興
國倶獲於赫連定定。後爲吐谷渾所破。
興國遂爲亂兵所殺。遜大怒謂事佛無應。
即遣斥沙門五十已下皆令罷道。蒙遜先
爲母造丈六石像。像遂泣涕流涙。讖又格
言致諫。遜乃改心而悔焉。時魏虜託跋燾
聞讖有道術。遣使迎請。且告遜曰。若不遣
讖便即加兵。遜既事讖日久未忍聽去。後
又遣僞太常高平公李順策拜蒙遜爲使
持節侍中都督涼州西域諸軍事太傳驃騎大
將軍涼州牧涼王。加九錫之禮。又命遜曰。
聞彼有曇摩讖法師。博通多識羅什之流。
祕呪神驗澄公之匹。朕思欲講道可馳驛
送之。遜與李順讌於新樂門上。遜謂順曰。
西蕃老臣蒙遜奉事朝廷不敢違失。而天子
信納佞言苟見蹙迫。前遣表求留曇無讖。
而今便來徴索。此是門師當與之倶死實
不惜殘年。人生一死詎覺幾時。順曰王款誠
先著遣愛子入侍。朝廷欽王忠績。故顯
殊禮。而王以此一胡道人虧山岳之功。不
忍一朝之忿。損由來之美。豈朝廷相待之
厚。竊爲大王不取。主上虚襟之至。弘文所
知。弘文者遜所遣聘魏使也。遜曰。太常口
美如蘇秦。恐情不副辭耳。遜既悋讖不
遣。又迫魏之強。至遜義和三年三月。讖
請西行更尋涅槃後分。遜忿其欲去。乃密
圖害讖。僞以資糧發遣。厚贈寶貨。臨發
之日。讖乃流涕告衆曰。讖業對將至。衆聖
不能救矣。以本有心誓義不容停。比發
遜果遣刺客。於路害之。春秋四十九。是歳
宋元嘉十年也。黒白遠近咸共惜焉。既而遜
左右常白日見鬼神以劍撃遜。至四月遜
寢疾而亡。初讖在姑臧。有張掖沙門道進。
欲從讖受菩薩戒。讖云。且悔過乃竭誠七
日七夜。至第八日詣讖求受。讖忽大怒。進
更思惟。但是我業障未消耳。乃戮力三年。
且禪且懺。進即於定中見釋迦文佛與諸
大士授己戒法。其夕同止十餘人。皆感夢
如進所見。進欲詣讖説之。未及至數十
歩讖驚起唱言。善哉善哉。已感戒矣。吾當
更爲汝作證。次第於佛像前爲説戒相。時
沙門道朗振譽關西。當進感戒之夕。朗亦
通夢。乃自卑戒臘求爲法弟。於是從進
受者千有餘人。傳授此法迄至于今。皆讖
之餘則。有別記云。菩薩地持經應是伊波
勒菩薩傳來此土。後果是讖所傳譯。疑讖或
非凡也。蒙遜有從弟沮渠安陽矦者。爲人
強志疎通渉獵書記。因讖入河西弘闡佛
法。安陽乃閲意内典奉持五禁。所讀衆經
即能諷誦。常以爲務學。多聞大士之盛業。少
求法度流沙至于闐於瞿摩帝大寺
遇天竺法師佛馱斯那。諮問道義。斯那本
學大乘。天才秀發誦半億偈。明了禪法故
西方諸國。號爲人中師子。安陽從受禪祕要
治病經。因其梵本。口誦通利。既而東歸
邑於高昌。得觀世音彌勒二觀經各一卷。及
還河西即譯出禪要。轉爲晋文。及僞魏呑
併西涼。乃南奔于宋。晦志卑身不交
世。常遊塔寺以居士身畢世。初出彌
勒。觀音二觀經。丹陽尹孟顗。見而善之。深
賞接。後竹園寺慧&MT04537;尼。復請出禪經。安
陽既通習積以臨筆無滯。旬有七日出爲
五卷。頃之又於鍾山定林寺。出佛父般泥
洹經一卷。安陽居絶妻拏無欲榮利。從容
法侶宣通正法。是以黒白咸敬而嘉焉。後遘
疾而終。讖所出諸經。至元嘉中方傳建業。
道場*慧觀法師志欲重尋涅槃後分。乃啓
宋太祖。資給遣沙門道普將書吏十人西行
尋經。至長廣郡舶破傷足因疾而卒。
臨終歎曰。涅槃後分與宋地無縁矣。普本
高昌人。經遊西域遍歴諸國。供養尊影頂
戴佛鉢。四塔道樹足迹形像。無不瞻覿。
梵書備諸國語遊履異域。別有大傳。時高
復有沙門法盛。亦經往外國立傳。凡
有四卷。又有竺法維釋僧表並經往佛國

高僧傳卷第二



高僧傳卷第三
 梁會稽嘉祥寺沙門*釋慧皎撰 
  譯經下
  釋法顯一釋曇無竭二
佛馱什三浮陀跋摩四
釋智嚴五釋寶雲六
求那跋摩七僧伽跋摩八
曇摩密多九釋智猛十
畺良耶舍十一求那跋陀羅十二
求那毘地十三
釋法顯姓龔。平陽武陽人。有三兄並髫齔而
亡。父恐禍及顯。三歳便度爲沙彌。居家
數年病篤欲死。因以送還寺信宿便差。
不肯復歸。其母欲見之不能得。後爲立
小屋於門外以擬去來。十歳遭父憂。叔父
以其母寡獨不立。逼使還俗。顯曰。本不以
有父而出家也。正欲遠塵離俗故入道
耳。叔父善其言乃止。頃之母喪。至性過人。
葬事畢仍即還寺。嘗與同學數十人於田
中刈稻。時有飢賊欲奪其穀。諸沙彌悉奔
走。唯顯獨留。語賊曰。若欲須穀隨意所取。
但君等昔不布施。故致飢貧。今復奪人恐
來世彌甚。貧道預爲君憂耳。言訖即還。賊棄
穀而去。衆僧數百人莫不歎服。及受大戒
志行明敏儀軌整肅。常慨經律舛闕。誓志尋
求。以晋隆安三年。與同學慧景道整慧應慧
嵬等。發自長安。西渡流沙。上無飛鳥下
無走獸。四顧茫茫莫測所之。唯視日以准
東西。望人骨以標行路耳。屡有熱風惡
鬼遇之必死。顯任縁委命直過險難。有頃
至葱嶺。嶺冬夏積雪。有惡龍吐毒風雨
沙礫。山路艱危壁立千仞。昔有人鑿石通
路傍施梯道。凡度七百餘所。又躡懸緪過
河數十餘處。皆漢之張騫甘父所不至也。
次度小雪山遇寒風暴起。慧景噤戰不能
前。語顯曰。吾其死矣。卿可前去勿得倶
殞。言絶而卒。顯撫之泣曰。本圖不果命也。
奈何復自力孤行。遂過山險。凡所經歴三十
餘國。將至天竺。去王舍城三十餘里有一
寺。逼冥過之。顯明旦欲詣耆闍崛山。寺
僧諫曰。路甚艱阻。且多黒師子亟經噉人。
何由可至。顯曰。遠渉數萬誓到靈鷲。身命
不期出息非保。豈可使積年之誠既至而
廢耶。雖有險難吾不懼也。衆莫能止。乃
遣兩僧送之。顯既至山。日將曛夕欲遂
停宿。兩僧危懼捨之而還。顯獨留山中燒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