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唐故大徳贈司空大辨正廣智不空三藏行状 (No. 2056_ 趙遷撰 ) in Vol. 50

[First] [] 292 293 29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2056

大唐故大徳贈司空大辨正廣
智不空三藏行状
  前試左領軍衞兵曹參
軍輸林待詔臣趙遷
皇帝潅頂大師法號不空。以普賢行願。傳大
菩提心金剛智印。奉佛教令。拔濟群品。持大
法寶。爲時而來。翼賛三朝。近三十載。大師本
西良府。北天竺之波羅門族也。先門早逝。育
于舅氏。便隨母姓。初母康氏之未娠也。有善
相者言曰。爾後畢生菩提薩埵。言訖不見。大
奇之。遂沐浴換衣。斷語持念。未經三日。坐而
假寐。夢佛微笑。雙目光流。入母人頂。忽而
驚寤。遍體流汗。因覺有身。香燈已後。夜室如
晝。十二月而生。生而能言。風神出凡。精氣殊
衆。六波羅密。四無量心。宛若生知。非關師授。
唯佛與佛。乃能究焉。昔者婆伽梵毘盧遮那。
以金剛頂瑜伽祕密教王眞言法印。付屬金
剛手菩薩。垂近千載。傳龍猛菩薩。數百年後。
龍猛傳龍智阿遮梨耶。後數百年。龍智傳金
剛智阿遮利耶。金剛智傳今之大師。雖源一
流派分。蓋數十人而已。家嫡相繼。我師承其
六焉。初大師隨外氏觀風大國。生年十歳。周
遊巡歴武威太原。十三事大弘教。祖師道悉
談章波羅門語論。輒背文而諷誦。剋日而洞
悟。祖師大奇。他日與授菩提心戒。引入金剛
界大曼茶羅。驗之擲花。知有後矣。十五初落
髮。二十進具戒。善一切有部律。曉諸國語。識
異國書。先翻經常使譯語。對唐梵之輕重。酌
文義之精華。討習聲論十二年功六月而畢。
誦文殊願。一載之限。再夕而終。後於祖師處。
哀祈瑜伽五部三密。求之三載。未遂夙心。爲
法之故。欲歸天竺。是日宿于新豐逆旅。祖師
此夜偶然而夢。京城諸寺佛菩薩像。悉皆東
行。忽而驚悟。令疾命還。及聞迴至。祖師大
喜。我之法藏。盡將付汝。次於他晨。爲與傳授
五部之法。灌頂護摩阿闍梨教。大日經悉地
儀軌。諸佛頂部衆眞言行。一一傳持。皆盡其
妙。後數年。祖師奉詔歸國。大師隨侍。至河南
府。祖師示疾而終。是時開元二十九年仲秋
矣。影塔既成。以先奉先師遺言。令往師子國。
至天實初。到南海郡。信舶未至。採訪劉巨鱗。
三請大師。哀求灌頂。我師許之。權於法性寺。
建立道場。因劉公也。四衆咸頼。度人億千。大
師之未往也。入曼荼羅。對本尊像。金剛三密。
以加持。念誦經行。未踰旬日。文殊師利現身。
因誠大願不孤。夙心已遂。便率門人含光惠
&MT02054;僧俗三七。杖錫登舟。採訪已下。擧州士庶
大會。陳設杳花。遍于海浦。蠡梵栝于天涯。奉
送大師。凡數百里。初至訶陵國界。遇大黒風。
衆商惶怖。作本天法。&MT04949;之無効。稽首膜拜。哀
求大師。惠&MT02054;小師。亦隨慟叫。大師告曰。今吾
有法。爾等勿憂。遂右執五智菩提心杵。左持
般若佛母經。申作法加持。誦大隨求。纔經一
遍。惠&MT02054;亦怪之。風優海澄。師之力也。後又遇
疾風。大鯨出海。噴浪若山。有甚前患。商人之
輩。甘心輸命。大師哀愍。如舊念持。亦令惠
&MT02054;。誦娑竭羅龍王經。未移時剋。衆難倶弭。次
達海口城。師子國王。遣使迎之。大師見王。王
大悦。便請大師住宮。七日供養。毎日常以眞
金浴斛。滿貯香水。王爲大師。躬自澡浴。次及
太子后妃輔相。如王禮大師。他日尋普賢阿
闍梨等。奉獻金寶錦繍之屬。請開十八會金
剛頂瑜伽法門毘盧遮那大悲胎藏。建立壇
法。并許門人含光惠&MT02054;。同授五部灌頂。大師
自爾。覺無常師。遍更討尋諸眞言教。并諸經
論五百餘部。本三昧諸尊密印。儀形色像。壇
法標幟。文義性相。無不盡源。他日王作調象
戲。以示國人。登高望之。無敢近目。大師密誦
佛眼眞言。并結大印。住於慈定。當衢而立。狂
象十餘。數歩之内。頓倒忙走。擧國奇之。又遊
五天。巡歴諸國。事跡數繁。闕而不記。天寶五
載。還歸上京。進師子國王尸羅迷伽表。及金
瓔珞。般若梵甲。諸寶白&T073554;等。奉勅令權住鴻
臚寺。他日有詔。請大師入内。建立曼荼羅。
爲玄宗皇帝。五部灌頂。是年移住淨影寺。
是歳也終夏愆陽。帝請大師入内祈雨。制日
時不得&T049271;。雨不得暴。大師奏大孔雀明王經
壇法。未盡三日。膏澤彌洽。皇帝大悦。自持寶
箱。賜大師紫袈裟。帝爲披擐。并賜絹二百疋。
後有大風卒起。勅令大師止風。大師請一銀
瓶。作加持法。須臾風止。帝殊器重。後有池
鵝。誤觸瓶倒。風撃如前。勅令再止。隨止隨
効。帝倍加敬。恩命號爲智藏。八載恩旨。許歸
本國。垂驛騎之五疋。到南海郡。後勅令且住。
十二載。勅令赴河瀧節度御史大夫哥舒翰
所請。十三載。到武威。住開元寺。節度已下。
至于一命。皆授灌頂。士庶之類。數千人衆。咸
登道場。與僧弟子含光。授五部法。次與今之
功徳使開府李元琮。授五部灌頂。并授金剛
界大曼茶羅。是日也道場地大動。大師感而
謂曰。此即汝心之誠所致也。十五載夏。奉詔
還京。住大興善寺。至徳中。鑾駕在靈武風翔。
大師常密使人問道。奉表起居。又頻論剋復
之策。肅宗皇帝。亦頻密諜使者。到大師處。求
祕密法。并定收京之日。果如所料。乾元中。帝
請大師。於内建立道場。及護摩法。帝授轉輪
王七寶灌頂。上元末。皇帝聖躬不康。請大師。
以大隨求眞言。拂除七遍。聖躬萬福。帝特加
殊禮。大師表請入山。李輔國勅令終南山智
矩寺修功徳。念誦之夕。大樂薩埵。舒毫發光。
以相驗之。位隣悉地。大師又曰。衆生未度。吾
安自度之。遂已先聖登遐。今皇御宇。渥恩日
甚。錫賚便繁。今略述而已。仁王密嚴二經。皇
帝特製經序。勅命頒行之日。慶雲大現。擧朝
表賀。編之國史。永泰元年十一月一日。制授
大師特進試鴻臚卿。號大廣智三藏。大暦三
年。大師於興善寺立道場。賜瑞錦褥十二領。
繍羅幡三十二口。價直千萬。又賜二七日入
道場大衆齋糧。近侍大臣諸禁軍使。勅令入
灌頂道場。道俗之流。別有五千餘衆。四年冬。
大師奏。天下寺食堂中。特置文殊師利爲上
座。恩制許之。須宣宇内。五年夏五月。詔請大
師。往太原臺山修功徳。是歳也有彗出焉。法
事告終。妖星自伏。季秋屆于京師。皇上以所
乘師子。聽并御鞍轡。遣中使出城迎大師。大
師固辭。恩命不許。乃乘之入對。皇上大悦。并
僧俗弟子。咸賜内殿齋飯。錫賚束帛甚厚。六
年春玉二月。勅賜大師道場繍羅幡二十四
口。繍縵天一。并繍額一。十月聖誕日。大師進
前後所譯經。有勅宣示中外。編入一切經目
籙。并僧俗弟子等。都賜物五百一十疋。七年
春。勅賜絹一百疋。是歳春夏旱。有詔。請大師
祈雨。中使李憲誠。奉宣恩旨。若三日内雨足。
是和上功。非過三日關和尚事。大師受制。建
立道場。一日已終。及依法祈請。亦不過限。大
雨豐足。皇帝大悦。設千僧齋。并僧弟子衣七
副。以報功也。冬大師奏。造文殊閣。聖上自爲
閣主。貴妃韓王。華陽公主賛之。凡出正庫財。
約三千萬數。特爲修崇。八年春。賜大師絹二
百疋。充乳藥。五月奉勅。譯薩路荼王經一卷。
賜絹二百二十疋。冬十二月十四日。上文殊
閣梁。一切費用。皆是恩旨。別有錫賚。相望道
路。九年春正月。賜綵六十疋。夏四月。賜絹三
百疋。充衣鉢。六月十一日。有詔。就加開府儀
同三司。封肅國公。食邑三千戸。餘如故。累讓
不許。諸弟子相次馳賀。大師不悦曰。聖衆儼
如。舒手相慰。白月圓滿。吾之去時。柰何臨
終。更竊名位。附令懇讓。大師自去。冬臘中
夜。命弟子趙遷。持筆硯。吾欲略一涅槃荼毘
儀軌。使爾後代。准此送終。遷稽首三請。伏乞
慈悲。且久住世。大師笑而不許。自春及夏。停
飧輟寢。宣揚妙法。誡勗門人。毎語乃普賢行
願出生無邊門經。勸令誦持。再三歎息。其先
受法者。偏使屬意觀菩提心本尊大印眞詮
阿字。了法不生。證大覺身。若指諸掌。慰誨勤
勤。悲喜交集。汝等於法。宜踰身命。是所聞
者。斯不易焉。吾思往日。渉險冐危。爲法委
身。窮歴拜國。周遊往返。十餘萬里。爾等當思
此意。速此修行。無殉利以辱身。勿爲名而喪
道奉我臨終之誠。成爾書紳之勗。以大暦九
年六月十五日午時。浴香水。換新服。端居正
容。命草辭表。北面瞻望。東首倚臥。住大印身
定中便去。神雖往而容貌如舊。氣將盡而色
澤逾鮮。斯法力之加。豈死相而能壞。行年七
十。僧臘五十。僧弟子惠朗。次承灌頂之位。餘
知法者。蓋數十人而已。聖上哀悼。輟朝三日。
念師資之啓沃。觀遺跡而惻愴。絹三百匹。布
二百端。米麺四百石。油七石。柴十五車。炭三
車。賜錢四十萬。又賜造塔錢二百餘萬。齋七
供養。仍別支給。日日中使予慰存問。勅功徳
使李元琮知喪事。初大師之將終。衆相先現。
諸僧夢千仞寶幢。無故摧倒。文殊新閣。忽然
崩壞。大振院宇。比至驚悟。聲猶在耳。金剛智
杵飛空上。大興善寺後。池水盡枯涸。林竹生
實。庭花變色。諸事異相。近數十條今略序之。
餘皆不録。昔者如來滅度。雙林改白。文宣歿
世。泗水逆流。雖古今之有殊。驗徴應之不異
也。七月六日。就塔所。具荼毘之禮。隨喜者億
千萬數。是日有詔。使高品㔁仙鶴就致祭。并
贈司空。諡曰大辨正廣智不空三藏和上。尊
其徳也。荼毘火滅。於餘燼中。凡得舍利數百
粒。八十粒進入内。又於頂骨中。有一粒。半隱
半現。後有勅。令於大興善寺舊住院中。起舍
利塔。特賜造塔錢萬餘貫。承後諸弟子在院
者。聖恩愛及如大師在日。皇上據四海之圖
籍。十有三年矣。所賜大師手詔數十首。皆聖
人密旨。並却進奉。遠自先朝。至今聖代。所有
黒制卷軸盈篋。錫賚束帛。不知其數。累年繋
月。積若岳。未甞言貯畜。輒不謀於生計。今並
不書。毎在中禁。建立道場。頗積年歳。傳授法
印。加持護摩。殄除災異。増益吉祥。祕密之
事。大師未曾輒有宣爾。今並不列於行状。諸
類事跡。其徒寔繁。蓋存於別傳。付法弟子。輸
誠國家。則在於遺書進奉。陳博情蓋題於辭
表。大師自開元。至今大暦。翻譯經法。凡一百
二十餘卷。諸佛示權。摧魔護國。非臣下堪聞
者。緘在於天宮。普賢行門。菩提般若。是瑜伽
修行者。須宣於人代。大師據灌頂師位。四十
餘年。入壇弟子。授法門人。三朝宰臣。五京大
徳。緇素士流。方牧岳主。農商庶類。蓋億萬
計。其登戒壇。二千弟子。一切有部。獨爲宗
師。嗚呼大師。訓人之道。其徒不一。泯合二
諦。適于衆因。先觀性以示方。非妄投而虚
力。以大海之法寶。隨所受而適心。以雪山
之妙藥。故應病而令服。是以有蘇悉地毘盧
遮那金剛頂經諸眞言部。若戒定慧。頓漸半
滿。大師之教也。如是大師。其存也三朝帝師。
其歿也萬人哀痛。教法懸於日月。生死霑於
雨露。二七僧人。常入天宮之會。三千門士。猶
承聖上之恩。且佛教東來。向近二千載。傳勝
法。沐光榮。實未有與大師同年而語者也。諸
弟子等所痛。夜室光沈。釋門喪寶。天柱中折。
濟舟忽覆。氾氾苦海。將何所依。涙盡繼血。心
摧魄喪。小子遷執巾棒錫九載于茲。握筆持
硯八年而已。叨居翻譯之次。竊承祕奧之躅。
大師所有行化之由。會親禀受。平生之日。命
令序述。在於侍奉。未暇修纂。況乃奉臨終遺
言。固辭不獲。臨之氣盡。悲涙難裁。乩諸故
事。十無在一。謹状
  應安三年二月一日以或本令寫之重以保
壽院古本校點了 權少僧都賢寶生卅
延享四丁卯歳夷刻 八修補畢
  僧正 賢賀俗壽
六十四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 292 293 29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