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祖統紀 (No. 2035_ 志磐撰 ) in Vol. 49

[First] [Prev+100] [Prev]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宜赦黨人得皆歸田里。書名三府禁錮
終身
建寧元年。宦者曹節使鄭颯捕太尉陳蕃
於北寺獄殺之。黄門令王甫將羽林千餘
人圍大將軍竇武。武自殺。收捕宗親賓
客悉誅之。宦官疾惡李膺等。毎下詔輒
申黨人之禁。曹節請下州群考治鉤黨。李
膺詣詔獄考。死門生故吏並被禁錮。黨
人死者百餘人。天下豪傑儒學有行義者。
宦官一切指爲黨人。其死徙廢禁者又六
七百人
二年。老君降天台山。以大洞靈寶經授
仙人葛玄。及上清齋法並三籙金籙保鎭
國祚。玉籙保佑貴族。黄籙拔度七祖。復
授感應篇。示世人罪福爲善去惡之事
  述曰 本朝李昌齡有注感應篇。旁引
釋道經論及世間傳記。以爲善惡報應
之驗。最有發明。近世卿貴有爲讃以
並行者。尤見慕善之意
  ○左慈見漢祚將終。乃入天柱山。學道
得金液九丹經於石室。能變化萬端。曹操
聞而召之欲從學。慈曰。學道當清淨。非
尊貴穢淫所宜也。操欲殺之。人見慈斷
其頭以獻。及視之乃一束茅耳。後與弟
子葛仙翁別入霍山。合丹仙去







佛祖統紀卷第三十
 *宋咸淳四明東湖沙門志磐撰 
法運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都洛
武帝司馬炎
受魏禪
泰始二年。侍中荀勗於洛陽造金像佛菩薩
十二身放大光明。都人競集瞻
四年。沙門竺法崇。至湘州麓山。廟神請授
淨戒。舍廟爲寺
○荊州都督羊祜。日供給武當山寺。有問
其故。祜曰。前身多有諸過。頼造此寺故獲
中濟。所以供養之情偏重於此
  述曰。晋書言。羊祜識前身是李氏兒。能
取所弄金環。今此言前身造此寺者。蓋
前身之前身也。世間罪福果報不差。可
不知鑑。祜能知前身者。佛教謂之宿命
通。祜蓋學佛有得現身世間者
太康二年。并州劉薩訶業弋獵。暴卒。兩人
報向西北行。至地獄見金色聖人。左右
言。是觀音大士。謂訶曰。汝罪應入地獄。可
往洛陽臨淄建鄴鄮陰成都五處有阿育王
塔處頂禮懺悔。又呉中二石像。阿育王使鬼
神所造。能往禮拜不墮地獄。又云。凡爲亡
人設福。七月望日沙門受夏。此時設供彌
勝。若制供養物具須器。單標題言。爲某人
奉上三寶。福施彌多。沙門白衣見罪宿過
能自發露。不失事條勤誠懺悔罪即消滅。
如恥於衆前陳列。可對像處默自記説。不
失事者罪亦除滅。若有遺漏非故隱蔽受
報猶輕。若善人誦經。其地皆爲金剛。但肉
眼人所不能見僧傳所載極
多此不備録
既蘇。乃出家名
慧達。至會稽山澤處處尋求。及鄮縣烏石山
夜聞地下鐘聲。越三日有梵僧七人行道
空中地涌方壇。因斲土求之得舍利寶塔。
六僧騰空而沒。一僧化爲烏石。因以名山。
塔色如青石。高一尺四寸。廣七寸。四角挺然
五層露盤。中懸寶磬安佛舍利。既而其塔
飛至一山。凡三止其處。達乃即其地建精
舍以奉塔今四明育王寺上下塔。
及舍利殿三處是
二年。西竺沙門婁至。來廣州譯十二遊經
七年。月氏沙門竺法護。來長安青門譯正
法華經及涅槃寶藏經等二百十部月氏
音支
九年。洛陽大疫。西竺沙門呵羅竭。持呪法
加水以治之。所遇者皆差&T001507;
愈也
惠帝衷武帝
次子
元康元年。巴陵顯安寺生異木。西天僧見曰。
此佛娑羅樹也。于闐沙門無羅叉譯放光般
若經。即朱士行寄歸本也
永康元年。會稽諸葛氏錢自井出。乃舍宅
爲靈寶寺今大
度寺
○永康中。沙門義興廬于山
上。有童子來給薪水。久而辭去曰。吾太白
一辰。上帝遣侍左右。言訖不見今四明天
童山是
永寧元年。扶南國王遣使。同西竺沙門那伽
仙。進縷金龍座佛象牙塔○西天沙門竺叔
蘭。白法祖。支法度。法立。法炬。共譯經百六
十五部。炬譯有金貢太山贖罪經
永興元年。西竺沙門祇域至洛陽。指沙門竺
法淵曰。此菩薩羊中來。見竺法興曰。此菩
薩天中來。又云。比丘衣服華麗大違戒律。
望帝所宮闕曰。大略似忉利天。疲民之力
不亦侈乎。未幾洛陽亂
懷帝熾武帝二
十五子
永嘉四年。西竺沙門佛圖澄至洛陽。時石勒
屯兵葛陂。沙門多遇害。召澄試術。呪鉢
水生青蓮華。由是神敬。及與劉曜戰以訪
澄。澄曰。塔鈴音云。秀支替戻剛僕谷禿劬
當。秀支軍也。替戻剛出也。僕谷劉曜胡位也。
禿劬當捉也。此皆羯語。言軍出捉得劉曜也
劉曜號前趙。僣稱帝於長安。秀支替戻剛等。北俗胡
語也。羯居謁反。北狄皆犬羊之種故謂羯。羯羖羊
也。佛圖澄梵
語四果聖人也
又取麻油燕脂塗掌。以示童
子。見一人乘馬朱絲縛肋。澄曰。此劉曜也。
遂出戰。果生禽曜。勒遂即王位。國號趙。勒
愛子斌暴卒。歎曰。吾聞扁鵲起號太子。乃
令告。澄取楊枝呪水洒之遂蘇。勒殂弟季
龍立。傾心事澄。毎乘輿升殿。唱大和上。至
晋兵入淮。季龍怒曰。吾奉佛反致寇。佛無
神矣。澄曰。王前身爲商。經罽賓僧寺設
會。有六應眞。吾其一也。時聖者記曰。此檀
越報盡當王晋地。今爲天子。豈非奉佛而
致。邊疆侵擾。有國之常。何爲興怨謗乎。季
龍乃悔謝。澄將去入辭曰。國家存心佛理。
而布政苛猛。致國祚不延也。即安坐而逝。
後有沙門自雍州還。見澄入關。季龍發
冡視唯塊石焉。季龍惡之曰。石吾姓也。
葬吾而去。其能久乎。未幾果亡斌紆倫反。扁
補典反。名醫
盧人。罽賓西土國名。應眞者阿羅
漢。應得眞道也。音膺。雍於用反
六年。武邑太守盧歆。請道安法師於郡講
經。傾城人士來聽。讃歎諠席○西域優婆塞
聶道眞。譯十住經等五十四部
愍帝諱鄴武
帝之孫
建興元年。呉縣居士朱膺。於松江瀆口見
二石像浮江而至。背有銘曰。維衞佛迦葉
佛。遂迎至通玄寺。後八年漁者得青石鉢二
於江上。歸以盛葷。俄見佛像在鉢際。識者
謂前二像鉢。遂送寺中
元帝諱睿宣帝曾
孫遷都建康
太興元年。詔沙門竺潜入内殿講經。以方
外重徳令著屐登殿
永昌元年。西竺沙門吉友至建康。丞相王導
見之曰。我輩人也。一時名公皆造門結友。
毎見王導解帶自若。尚書令卞壼至壼音
正容肅然。有問其故。對曰。王公風道期人。
卞令軌度格物。吾正當以此處之耳。廷尉
桓彝欲爲友作目。友曰。吉友可謂卓朗。彝
絶歎服。以謂盡品目之極。友善持呪所向
多驗。時號高座法師。譯灌頂經等三部
明帝諱紹元
帝之子
太寧元年。帝手御丹青。圖釋迦佛于大内
樂賢堂。又往興皇寺。集義學沙門百員講
論佛道○三年。漁人見海上有光。網之得
金像文殊。誌云。阿育王造。後商人於海東
獲一圓光。持以就像若彌縫焉。陶侃刺廣
州。得其像以送寒溪寺。主者僧珍嘗往夏
口。夢寺火。而此像屋獨有神護。珍馳還寺果
焚。唯像屋存焉。侃移督江州。遣舟迎之。至
江上溺乃歴反
沒也
水中不可獲
成帝諱衍明
帝之子
咸和元年。西天沙門竺慧理。至錢塘武林
山。驚曰。中天竺靈鷲小嶺。何年飛來此地
耶。因名天竺山飛來峯。建寺曰靈隱。仙翁
葛洪書額寰宇記。此山名稽宿。以許
由隱居于此故。易名靈
三年。蘇峻爲亂焚燒宮室。獨樂賢堂明帝
所畫釋迦像不壞。帝勅著作製頌。以彰聖

四年。丹楊尹高悝
旦行張侯橋。望浦中
五色光。遣握之得金像。而無光趺。迎置
長干寺在建康城外。長干者長壟也。書
云。包括干越。言越地多長壟也
一年
臨海郡人。網得銅華趺。上有梵書云。阿育
王第四女造。勅置長干像。又四十年。合浦人
采珠海中得金光。勅安像上。宛然如故
五年。許詢以會稽永興新居爲崇化寺。建
塔四層。物産既罄。猶乏相輪。一朝風雨輪
盤自備。當時訪知剡縣飛來○詔會稽寶山
法義法師。入禁中傳授五戒
咸康元年沙門支道林譯方等法華經
二年。尚書令李邈。舍句容宅爲靈曜寺
六年。右將軍王羲之。爲西天達摩多羅於
廬山建歸宗寺 ○庾氷輔政。議沙門盡
敬王者。尚書令何充等。議曰。武皇以盛明
革命。明帝以聰聖玄覽。豈此時沙門不易
屈膝。顧以不變其修善之法。所以通天下
之志耳。疏三上。氷議遂寢○沙門白法祖
與道士王符議論。符屢屈。乃僞作老子化
胡經。後法祖亡。有李通者。暴死。見祖法師
在冥府爲閻王講楞嚴三昧經云。講竟應
往忉利天講經。又見道士王符身被杻械。
求祖法師懺悔。閻王訶之曰。汝造言謗佛。
待世間僞經盡毀。汝罪方脱補注云。其文本一
卷。其徒増爲十一
卷。第一卷説化罽賓胡王。第二卷倶薩羅國降伏外道。
第三卷化維衞胡王。第四卷化罽賓王兄弟七人。第五
卷化胡王。經十二年。
皆偸竊佛語。妄自安置
康帝諱岳成
帝之弟
建元元年。中書令何充。舍宅爲建福寺。以
居比丘尼。有尼淨檢。於本法得戒。一旦
有天女乘光下庭中。忻然携手揖別。弟子
躡光上升。充性好釋典崇修佛寺。供給沙
門以百數。糜費巨億而不吝。阬裕戲之
曰。卿志大宇宙勇邁終古。充問其故。裕曰。
我圖數千戸郡。尚未得卿圖作佛。不亦大
乎。時郄愔及弟曇奉天師道。而充與弟準
崇信釋氏。謝萬譏之曰。二郄諂於道。二何
佞於佛
穆帝&MT01857;
帝之
升平元年。敦煌沙門單道開至建康。不畏
寒暑晝夜不臥。日行七百里。後入羅浮山
石室坐亡
五年。上有疾召高僧法開視脈。知不起
不肯進藥。后怒囚之。俄有崩獲免。或問
曰。高明剛簡。何以醫術經懷。師曰。明六
度以除四魔之疾。調九候以療風寒之病。
自利利人不亦可乎。孫綽曰。才辨縱横。以
數術通大教。其開公乎
哀帝諱丕成
帝之子
興寧元年。詔以瓦官窑地賜沙門慧力建
瓦官寺。時朝賢注疏者不過十萬一百
貫也
顧長
康素貧注錢百萬。人皆笑之。一日於殿壁
畫維摩像。將點眸子曰。第一日開見者責
施十萬。第二日開見者五萬。第三日開見者。
任例責施。及開戸光明照寺。施者填塞。果
得錢百
二年。詔法師竺潜講般若于禁中。後辭還剡
山。詔支遁相繼講法。一時名士與結方外之
友。劉系談莊子。以適性爲逍遙。遁曰。桀
跖以殘虐爲性。豈亦逍遙乎。王濛極思作
數百語。遁曰。與君別久。而所見不長何耶。
郄超問謝安曰。遁談何如稽中散。安曰。稽
盡力道才得半耳。遁嘗寓書於潜。求買沃
山小嶺。潜曰。欲來便給。未聞巣由買
山而
廢帝諱奕哀
帝之弟
太和二年。支遁表求還山。詔建沃洲寺以
居之。遁毎講多會宗遺文。爲守文者所陋。
謝安聞而歎曰。此九方楘之相馬略玄黄而
取神駿也。嘗講維摩於山陰。處士許詢爲
都講。詢發一問。衆謂遁不能通。遁通一
議。衆謂詢無以難
三年。洛陽東寺尼道馨。爲衆説法華維摩。
聽者如市
簡文帝諱昱成
帝幼子
咸安元年。有烏來巣太極殿。帝召曲安遠
筮之曰。西南有女人師能除此怪。時尼道
容住歴陽烏江寺。召至都。以華置席下驗
凡聖。容所坐華不萎。謂帝曰。陞下當奉行
八關齋戒。自然消弭災怪。帝如言行之。群
烏運巣而去。勅建新林寺以居之○沙門
竺法曠。入京師行齋懺禳祅星。既而星沒」
二年。勅長干寺造三級塔。畢功之日光照
欄宇○帝嘗幸瓦官寺。聽竺法汰講放光
般若。毎讀佛經。以爲陶錬神明則聖人可

孝武帝曜簡文
帝第三子
寧康元年。大司馬桓溫卒。初溫在姑孰。有
異尼來見因求浴。溫竊窺之。見尼裸身以
刀破腹斷兩足。出謂溫曰。卿若作天子亦
當如是。溫毎有異志。故尼見戒。及簡文
崩諷朝廷加九錫。謝安王坦之。聞溫病篤
密緩其事。文未成而死。其後子玄遷安帝
而自立。爲義兵見殺
  述曰。桓彝守宣城死於蘇畯之難。忠矣。
子溫握兵以窺朝廷。亂矣。溫子玄藉父
之資終爲僣逆。身死家亡。賊矣。後世修
史置彝列傳溫玄四夷傳。辱先世爲多
矣。玄南面八十日。其迹似王莾。而不能
久世爲權臣。而卒自陷於亂賊。其可爲
後世戒
王坦之爲中書令。與沙門竺法汰甚厚。毎
共論幽冥報應。要先死者報其事。後師來
云。貧道已死罪福不虚。唯當勤修道徳以
升濟神明耳。言訖不見。道安法師於襄陽
檀溪寺建浮圖銅像梵語浮圖。又窣堵波。
又塔婆。此云高顯處
自起行至方山。光明燭天傾都瞻拜。高士習
鑿齒詣安自稱四海習鑿齒。安答曰。彌天釋
道安。時以爲名對。上聞安名。詔曰。法師以
道徳照臨天人。宜日食王公祿。所司以時
奉給
二年。竺潜法師亡。詔曰。潜法師捐宰相之
榮。襲緇衣之行。方頼宣道以濟蒼生。奄從
遷謝用痛於懷。可賜錢五十萬助建塋

太元元年。西天沙門渉公至長安。秦主符堅
尊奉之。常呪龍致雨以濟時旱。國人頼之
○慧永法師。至廬山居西林香谷。潯陽刺
史陶範。舍所居以爲寺
四年。秦人攻拔襄陽。獲道安習鑿齒。送往
長安。秦主符堅喜曰。晋正呉會利在二陸。
今破襄陽獲士裁一人半。堅出東苑命安
同載。僕射權翼諫曰。道安毀形不可參乘。
堅怒曰。安公道徳所尊。乃令翼扶安登輦。
安入關沙門皆隨師姓。安曰。師莫如佛。應
沙門宜以釋爲姓。及増一阿含經至有云
四河入海無復異名。四姓出家同稱釋氏。
藍田得古鼎腹有篆文。朝無識之者。以問
安。安曰。魯襄公所鑄也。秦主勅二館學士
有所疑。皆以問安。國人爲之語曰。學不師
安義不禁難。安貌鋭而姿黒喜談論。故諺
曰。漆道人驚四隣。左臂有肉。方寸隆起如
印。世號印手菩薩
六年。帝於内殿立精舍。奉佛召沙門名徳
者居中行道○慧遠法師安公
門人
自襄陽至
廬山立龍泉精舍。初師至山。夢神告曰。此
山足可棲神。願毋他往。夕大雨雷電。見
&MT03184;廣開素沙布地。楩楠文梓縱横充斥。
九江刺史桓伊。乃爲建寺曰東林。殿曰神
運。師於江上禱請。陶侃文殊像忽浮出水。
乃迎置殿。造重閣以奉安之○沙門法正
譯千佛名經等百十一部
十六年。罽賓沙門衆至江左凡水自西而東。
即以東爲面。西
爲背。北爲左手。南爲右手。則江南當稱江右可也。
自古誤稱江左者。不知背面左右之義也。今稱浙西爲浙
右者。同坐此誤。此説
得之儒宗先生云
譯三法度經等三部
十九年。江陵城北有五色光。沙門曇翼得金
於土中。光相有梵書云。阿育王造。乃迎
置長沙寺智者發願於長沙佛像前。即此像。此寺
按天人感通傳。長沙寺在荊州北岸。別
傳注指爲
潭州者誤
二十年。荊州牧桓沖。命曇翼法師。渡江造
東西二寺。自晋宋齊梁陳氏常及萬僧。隋
初名僧三千五百。當途講説者五十三人。別
院大小十所。般舟方等二院夏別千人。寺屋
各及萬間 ○處士戴逵欲造丈六無量壽
佛像。以古製朴拙。乃密采衆説。積思三年。
刻雕方就。迎置山陰靈寶寺。郄超見而作
禮。方撮香在手。忽勃然煙上極目雲表。衆
皆歎其神感○罽賓國沙門僧伽跋澄來長
安。譯雜毘曇婆沙論○龜茲國音丘
沙門鳩
摩羅什。至長安。秦主姚興。館于逍遙園譯
大品般若經
安帝諱徳宗
武帝子
隆安二年。長安沙門法顯往天竺求經 ○
桓玄輔政勸上沙汰僧尼。詔曰。有能伸述
經牒演説義理律行修正者。並聽依所習。
餘悉令罷道。唯廬山道徳所居不在搜簡。
遠法師以書力辨。事遂寢
五年。秦羅什法師於逍遙園譯妙法蓮華
經。秦主於草堂寺與三千僧。手執舊經重
加參定。勅僧&MT03037;
等諮受什旨。以僧尼多
濫。令僧&MT03037;爲國僧正。秩同侍中給車輿吏
力。法欽爲僧録。僧遷爲悦衆班秩有差
楚宜反。不齊等也。
世人多作初加反者誤
各給親信白從三十人
謂白身從人
非籍刺軍兵
○戴顒逵之子。才巧如其父。江夷
嘗託顒造觀音像。積年未成。夜夢人曰。江
夷於觀音無縁。可改爲彌勒。顒即馳報。而
夷書已至。倶於此夕感夢。及改造彌勒。觸
手成妙其像在會
稽龍華寺
元興元年。秦羅什法師。自弘始四年以來。
譯遺教經維摩詰經大智度論成實論等九
十八部。秦國譯經沙門佛馱耶舍。功徳華。無
垢眼。法稱。法海。童覺。竺佛念。衆現。法喜。衆
天。十師譯經二十三部
二年。桓玄欲重申庾氷之議。令沙門盡敬
王者。遠法師致書云。袈裟非朝宗之服。鉢
盂非廊廟之器。塵外之容。不應致敬王者。
玄得書即下令不行。師復著沙門不敬王
者論。以警當世論見廬山集。敬者拜也。不
敬者不拜也重音虫。再也
西竺曇摩流支至秦與什法師同譯十誦
律 ○初東土未有涅槃常住之説。但云
壽命長遠。遠法師曰。佛是至極。至極則無
變。無變之理。豈有窮哉。乃著法性論。其要
有曰。至極以不變爲性。得性以體極爲
宗。後羅什見論歎曰。晋人未見經闇與理
會。師聞羅什入關。通書申好。什答書并偈。
秦安城侯姚嵩。寄羅什新譯智論。祈師爲
序。師以文廣鈔二十卷。而別序之○羅什
弟子有生肇融叡。時號關中四聖。道生者初
入廬山蓮社。後至長安從羅什。見法顯譯
泥洹經云六卷
除一闡提皆有佛性。師曰。
阿闡提人此云信
不具也
含生之類。何得獨無佛性。
此經來未盡耳。乃唱闡提之人皆當成佛。
衆以爲邪説背經。於律當擯。生對衆誓曰。
若所説契合佛心願舍報日踞師子座。於
是束身還入虎丘山。聚石爲徒講涅槃經。
至闡提處則説有佛性。且曰。如我所説契
佛心否。群石皆爲點頭。後還廬山。聞曇無
讖重譯涅槃至聖行品果云。一闡提人雖復
斷善猶有佛性。尉喜不勝。嘗謂聖教東流
譯人重阻。多滯權文鮮通圓義。於是檢閲
眞俗精練空有。乃著善不受報論。頓悟成
佛論。佛性常有論。法身無色論。佛無淨土論。
並籠罩舊説妙有淵旨。守文之徒嫌嫉競
起。一日升座説法。俄見麈尾墮地。隱儿而
化 ○僧肇初見什。什曰。法中龍象也。著
般若無知論。物不遷論。不眞空論。涅槃無名
總名
肇輪
什曰。吾解不謝子文。當相揖也
宗謂什肇
多附通義
○道融從羅什。久之師子國婆羅門
馱其書。至關中乞辨論。什令融當之。融
先閲外道經書。使人録其目。秦主大集以
能博觀爲誇。融數其書。并秦地經史十倍
之。乘勝嘲曰。卿乃未聞大秦有博學者乎。
婆羅門愧服。再拜而去 ○僧叡初遊外歴
諸國。後入廬山遠師社來京師止烏衣寺
講説。久之入關中從羅什。風神明澈見者
畏敬。秦主因朝會指師。謂姚嵩曰。四海僧
望也
義熙二年。師子國獻白玉佛像。高四尺二寸
○遠法師所居東林。流泉匝寺下入於溪。
師毎送客過此。有虎號鳴因號虎溪。後送
客未甞過。獨陶潜道土陸修靜至。語道契
合不覺過虎溪。因相與大笑。世傳爲三笑
圖○罽賓。沙門佛陀耶舍此云
覺明
至涼州。誦
出四分律。與竺佛念同譯
四年。遠法師以江東經卷未備禪法無聞律
藏殘闕。乃令弟子支法領等往天竺。尋訪
獲梵本於于闐遇佛陀跋陀羅。乃要與東

六年。初劉程之入廬山。依遠法師念佛。師
曰。官祿巍巍何以不爲。程之曰。君臣相疑。
吾何以爲。居山十五年。專志念佛。是年八月
見阿彌陀佛放光摩頂。即對像焚香。祝曰。
我以釋迦遺教知有西方淨土。願持此香
先當上奉釋迦世尊。次用供養阿彌陀佛。願
賜攝取。第三奉供妙法蓮華經。所以得生
由持此經。言已臥床西向而逝。程之有隱
徳。謝安劉裕相推薦甚。力辭不屈。乃旌之
曰遺民○周續之。幼通五經五緯。時號十
經童子。公卿交辟無所就。入廬山預遠公
社。布衣蔬食終身不娶。世稱通隱 ○雷
次宗。入廬山蓮社。立館東林之側。及遠公
亡。與子姪書曰。吾託業廬山。事釋和上二
十年。淵匠既傾良朋亦喪。及今未耄。尚可
厲志成四歸之津梁。自今以往勿以家務
相聞
七年。初沙門法顯西遊經三十餘國。至中天
竺登闍崛山。見老僧揖之不顧。有年
少來問之。對曰。大迦葉尊者也。追之不復
見。顯以經像附商人至師子國。泛南海
達青州而還至揚都。譯大般泥洹經五部
大藏有顯
法師傳
  述曰。此土沙門西遊者始於朱士行。而唯
及於西域于闐。實葱河之東境耳。至顯
師則西踰葱嶺遠屆五天。復能取道南
海東還晋地。求法之勤以此師爲始也
八年。罽賓國佛馱耶舍。至廬山預蓮社。先
於秦國譯四分律長阿含。又與羅什對譯
十住婆沙論。以髭赤號爲赤髭論主 ○
龜茲國曇無讖至姑臧。涼王沮渠蒙遜。留之
譯大般涅槃經四十卷。後固辭西歸。遜怒
其去。已密遣人刺於路。初讖出關謂送者
曰。業期至矣。既西遜悔。白日見神人。以劍
刺之遂卒。讖在涼與道龔諸師。譯悲華經

  述曰。罽賓害師子。而臂墮命終。沮渠刺
無讖。而神人加刃。或謂聖師通達宿業
方圖償債。豈當使之受報若是。意者護
法之神怒其干犯尊境。而前人熾惡之心。
自足以召之。非同常人互相責報之比

九年。迦維衞國沙門佛馱跋陀羅此云
覺賢
至廬
山入社。遠法師請譯禪數諸經。自是江東
始耽禪悦
十年廬山西林永法師示疾。忽合掌西向曰。
佛來也。安坐而化。異香七日方歇。遠法師居
東林三十年。師居西林亦如之。鎭南將軍
何無忌至虎溪召之。遠師久持名望從徒
百人。高言華論擧止可觀。而永公納衣半脛
荷錫持鉢。松下飄然而來。神氣自若。無忌
歎曰。永公清散之風。乃多於遠公也脛形定反
膝以下骨
十二年。遠法師久修淨業三瞻佛相。以是
年八月六日感佛來迎。倏然神化。遺言。露
屍林下。弟子不忍。乃奉全軀葬於西嶺
謝靈運製碑。張野作序。宗炳復立碑*於寺
門。初師在山行道。名儒劉遺民。雷次宗。
周續之。宗炳。張野。張詮。沙門永法師。慧持
遠師
之弟
道生。曇順從羅
什學
慧叡。曇恒。道丙。曇詵。道
皆遠公
弟子
佛馱耶舍罽賓
國人
佛馱跋陀羅迦維
衞人
常同
遊止。世號廬山十八賢 復與僧俗百二十
三人。結社念佛。令劉遺民著誓辭。共期西
升。謝靈運負才傲物。一見師肅然心服。爲
鑿東西二池種白蓮。因名白蓮社。靈運甞
永入社。師以其心雜止之。嘗以書招陶
潜。潜曰。許飮即往。師許之。遂造焉。忽攅眉
而去。所著法性論。不拜王者論等。及詩序銘
讃凡十卷。號廬山集白雲端禪師。自廬山録本
來越上。遇照律師與之囑
其開板。照師爲序。有云。王
荊公言。晋人爲文無如遠公
  述曰。佛法起於漢。至晋而益盛。然競演
經論各事專門。獨東林法師。始以念佛
三昧之道。開先一時貽則千古。蓋知其
爲此土人根爲道之要。故能結社。招賢
來名儒而致高釋。臨終神化。感佛迎以
獲往生。斯爲一生取證永居不退之至
道也。師之言曰。功高易進念佛爲先。凡
在修門請事斯語云
會稽太守孟顗事佛精懇。而爲謝靈運所
輕。嘗謂顗曰。得道應須慧業。丈夫生天當
在靈運前。成佛必居靈運後。顗憾之
十三年。初餘杭山沙門法志常誦法華。有雉
翔集座隅如聽受状。越七年雉殞。志瘞之。
夜夢童子拜曰。因聽經得脱羽類。今生山
前王氏家。志詰朝遣問之。如其言。王氏一
日設齋。志方踵門。兒曰。我和上來也。志撫
之曰。此我雉兒也。解衣視腋下果有雉毳
三莖。七歳令入山出家。十六落髮。以腋有
毳因名曇翼。初詣廬山依遠法師。續往關
中見羅什。後東遊會稽入秦望山。誦法華
經越十二年。有女子身披彩服携筠籠。
盛一白豕兩根大蒜。至師前曰。妾入山采
薇。日已夕矣。豺狼當道歸無生理。敢託一
宿。師却之甚堅。女哀鳴不已。遂以草床居
之。夜半號呼腹疼。告師案摩。師乃以布裹
錫杖。遙爲案之。翌旦女以彩服化祥雲。豕
變白象。蒜化雙蓮。凌空而上。謂師曰。我普
賢菩薩也。以汝不久當歸我衆。特來相試。
觀汝心中如水中月不可染汚。既而天上
雨華。地皆震動。郷人聞見莫不稱歎。是日
太守孟顗。方晨起視事。忽見南方祥雲光
射庭際。隱然金石絲竹之音。訪知普賢示
化。遂以師道行上聞*於朝。勅建法華寺
今天
衣寺
師既亡。漆眞身留山中唐武宗廢法。藏
像寺南樹中。呉
越武肅王。
諡飛雲大師
○沙門法莊爲遠法師弟子。誦法
華爲常業。隣人夜間見師房前有兵仗翊
衞之状。道俗傳聞莫不尊敬 ○沙門曇
邃。止河陰白馬寺。日誦正法華兼通講説。
夜夢一人叩戸請法師九旬講經。邃不允。固
請乃赴。忽見身在白馬塢神祠。弟子一人亦
預。自是毎日密往。一旦寺僧過祠下聞
説之聲。見對設二高座。異香郁然。夏竟神
施白馬一疋白羊五頭絹五十疋。用充講嚫。
師即呪願受之
十四年。呉内史孟顗。請佛馱跋陀羅於建業
謝司空寺。譯華嚴經六十卷。有二青衣。旦
從池出灑掃研墨。時慧嚴慧觀爲筆受
恭帝徳文安
帝弟
元熙元年。帝深敬佛道。詔於瓦官寺鑄釋
迦佛丈六金像。畢功之日放光滿寺。傾都人
士咸致供養

高祖劉裕受
晋禪
永初元年。帝設齋内殿。令沙門道照陳詞。
至百年迅速苦樂俄頃之句。帝善之。別賜
嚫金三萬 ○帝始生有神光之異。既長遊
下邳。遇異沙門於逆旅曰。天下喪亂。拯之
者其君乎。時患手瘡。沙門以黄散藥留之
忽不見。以藥傳瘡一治而愈。嘗遊京口竹
林寺。獨臥講堂前有五色龍章。諸僧驚以
白帝。帝曰。上人無妄言。冀州沙門法稱。謂
其弟子曰。嵩嶽神言。江東有劉將軍。漢之
苗裔。應天受命。吾以璧三十二枚鎭金一
鉼爲信。帝聞之令釋慧義往嵩山求之。
俄夢長須翁以杖指石下。來日詣廟所石
壇求之果獲。因得獻上。帝夢異僧語之曰。
君前世曾施維衞佛一鉢之飯。今報斯位
○司徒王謐。見東腋門地有光。掘之得金
佛一軀。高七尺二。勅置臺中供養 ○車騎
范泰。於宅西建祇洹寺。謝靈運於石壁山
建招提寺 ○黄龍國沙門曇無竭。與僧猛
等二十五人。往西天求經越二十年。唯無
竭還揚都譯經
少帝義符高
祖長子
景平元年。罽賓沙門佛陀什。於揚都龍光寺
譯五分律南山云。四部之文無越斯
律但弘通蓋寡。良可長歎
文帝義隆高祖
第三子
元嘉元年。罽賓國沙門曇摩密多。至建康。
譯禪經觀普賢行法經等十部。自袁皇后皇
子以下傾都禮敬○西天沙門畺良耶舍譯
觀無量壽佛經
  述曰。文帝嗣位之初。觀普賢無量壽二經。
同時而至。至今持誦者爲尤盛。是知元嘉
之際尊敬大乘。五國來貢咸賛奉法。自
渡江以來未有此時之光大也
二年。詔於京師爲高祖建報恩寺○勅沙
門道祐。往鄮縣修阿育王寺。掘地得金合。
盛三舍利佛爪佛髮。詔建浮圖三級
三年。神僧杯渡。初出冀州。挈一木杯。渡水
必乘之。因號杯渡。行荷蘆圈求遠反以蘆
爲圈如囤也
陵李氏飯僧。渡以圈置庭中。坐席上食畢
提其圈。呼曰。四天王。時有童子。見圈中四
小兒長數寸。眉目如畫。及追之已失所在
○西天沙門伊葉波羅來彭城譯經 ○徐
州刺史王仲徳。於宋王寺造丈六金佛。毎
有寇難則像身流汗
四年。涼州沙門智嚴。譯瓔珞本業經等十四
部 ○沙門慧琳以才學得幸。詔與顏延
之同議朝政。琳著高屐披貂裘孔顗戲之
曰。何用此黒衣宰相。嘗著黒白論。與佛理
違戻。衆論排之見弘
明集
琳後感膚肉麋爛。歴
年竟死。時以爲叛教之報
五年。迦毘羅國月愛王。師子國刹利摩訶王。
皆遣使入貢。帝答摩訶王曰。此小乘經甚
少。國中所有幸皆寫送
六年。帝幸祇洹寺觀度童子慧基
七年。訶羅陀國入貢。其表曰。伏承聖上信
重三寶。興立塔寺周滿世界。今故遣使表
此微心○初帝聞罽賓三藏求那跋摩名
此云功
徳鎧
詔交州遣沙門道敏。杭海邀之。跋摩
忻然。附舶至廣州。上遣使迎至金陵。命居
祇洹寺。僕射何尚之等並師事之。請講華
前覺賢譯
六十卷者
以未通華言禱於觀音。夜夢
力士易其首。旦起猶覺微疼。遂遍曉東語。
帝嘗問曰。朕欲齋戒不殺。迫於狥物不
獲*於志。對曰。帝王匹夫所修各異。匹夫身
賤名劣。言令不威。若不克己將何以濟。帝
王以四海爲家。兆民爲子。出一嘉言士民
咸説。布一善政人神以和。則風雨應時百穀
滋茂。如此持齋徳亦大矣。寧在輟半日之
餐全一禽之命然後弘濟耶。帝歎曰。俗迷
遠理僧滯近教如法師之言。可謂盡天人
際。師在祇洹講華嚴十地品。帝率公卿
日集座下。法門稱榮
十年。訶羅單國入貢。表稱常勝天子陛下○
西天僧伽跋摩至建康。勅住平陸寺。爲京
師沙門慧照三百七十人渡蔡洲岸。於船
中再受具戒。或問其意。照曰。以疑先受若
中若下更求増勝。故須重受依本臘次
重直容
反再也
  述曰。此由照等先受戒不如法故。於船
上結界攝僧。以便行事耳。今人年少輕心
受戒。不知方便。不能有所感發。尚未
沾於下品。則於再受誠得其宜。薩婆多
論云。重受増爲上品。本夏不失。若此則
中下尚須増受。況未能感發者乎。或問
先已聞羯磨今若再受。則先聞成盜聽
者。然於當時輕心無知既不能領聖法。
尚何盜聞之咎。明律高徳更須一評
十一年。求那跋摩。於南林寺立戒壇。爲僧
尼受戒。爲震旦戒壇之始。時師子國比丘尼
八人來。未幾復有尼鐵索羅三人至。足爲
十衆。乃請僧伽跋摩爲師。爲景福寺尼慧
果等。於南材戒壇依二衆重受具戒。度三
百餘人重直容
反再也
  述曰。僧史略之言云。漢度阿潘受三歸
也。晋度淨檢從一衆也。二衆得戒自此
年慧果始也
十二年。闍婆國入貢。表曰。宋國大主大吉祥
天子。教化一切降伏四魔。轉尊法輪度脱
衆生。我等在遠亦霑靈潤 ○慧詢律師
善僧祇十誦律。製文敷演。此解十誦之始
也 ○勅尼寶賢爲京邑尼僧正 ○帝謂
侍中何尚之曰。范泰謝靈運常言。六經本在
濟俗。若求性靈眞要則必以佛理爲指南。
近見顏延之折達性論宗炳難白黒論並見
弘明
並明達至理開奬人意。若率土皆淳此
化。則朕坐致太平矣。尚之曰。渡江已來。王
導。周顗。庾亮。謝安。戴逵。許詢。臣高祖兄弟
何充兄
弟也
莫不禀志歸依。夫人能行一善則
去一惡。去一惡則息一刑。一刑息於家萬
刑息於國。此明旨所謂坐致太平者也。故
圖澄適趙二石減暴。靈塔放光符犍損虐。
神道助化昭然可觀。至土木之功雖若
糜費。然植福報思不可頓絶。尚之又曰。夫
禮隱逸則戰士息。貴仁徳則兵氣銷。以孫
呉爲志。動期呑并。則將無取乎堯舜之道。
豈特釋教而已哉。帝説曰。釋門之有卿。猶
孔門之有季路。所謂惡言不入於耳也
○沙門功徳鎧功徳賢諸師譯經九十部 ○
竺道生卒於廬山。立佛性義。爲帝所重。王
弘范泰與之爲友。帝設御齋親臨地坐。食
至衆疑非時律以過午
爲非時食
帝曰。始可中矣謂午時
日始中
生曰。白日麗天。天言始中。何得非中。取
筯便食。一衆歎其機辯 ○曇摩密多。於
鄮縣建阿育王寺塔
十三年。詔求沙門能述生法師頓悟義者。
庾登之以法瑗聞瑗音援
舊諱
召見瑗申辯詳明。
何尚之歎曰。意謂生公之沒微言永絶。今復
聞象外之談。湘宮寺成。召師居之。帝毎臨
幸聽法 ○簡靜寺尼智道。罷道適梁群
甫。生子七歳。家貧無衣。思爲尼時。有素絹
所書法華經。即浣擣爲衣著兒體。忽遍身
生瘡。白蟲周匝。號叫旬餘而死。聞空中告
云。壞經爲衣得此劇報
十四年。初都人孫彦曾家世奉佛。有妾王惠
稱常誦法華。忽見江浦有光。掘之得金佛
一軀。光有銘曰。建武六年庚子官寺道人法
新造前稱建武者。唯晋
元帝。而止及元年
尼道壽誦法華滿三千遍。毎見光瑞。空中
有寶蓋垂覆頂上
二十年。沙門慧嚴卒。帝詔慰曰。嚴法師。氣識
淵遠道學之匠。奄爾遷神痛悼於懷。可給
錢五萬布五十疋
二十二年。初范曄
負才不得志。與孔
熙先謀廢立。事敗死獄中。祇洹寺沙門曇
遷。素與曄友。賣衣盂爲營葬具 魏世祖
聞而歎賞。謂徐爰曰。卿著宋書無遺此

二十三年。魏世祖與司徒崔浩。奉道士寇謙
之。詔天下焚毀經像塔廟。誅戮沙門詳見
通塞
志第
四卷
二十七年。王玄謨北征失律。蕭斌欲誅之。
沈慶之諫曰佛貍魏世祖
小子
威震天下。豈玄謨所
能。當殺戰將徒自弱耳。乃止。初玄謨將見
殺。夢人告曰。誦觀音經千遍可免。仍口
授其經曰。觀世音。南無佛。與佛有因。與
佛有縁。佛法相縁常樂我淨。朝念觀世音。
暮念觀世音。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既
覺誦之不輟。忽唱停刑。後官至開府。年八
十二
二十九年。魏文成即位大復佛法
孝武帝駿文
勅沙門慧璩爲京邑都維那 
○文帝諱日上於中興寺建八關齋。中食
竟。從臣袁敏孫等更進魚肉。帝怒並與免官
 ○召沙門道猷入内殿説法。上稱善。勅
爲新安寺法主 ○呉興沙門僧瑜。初於廬
山建招提寺。常持法華。是年六月謂友人
曰。結累三塗情形之故。情將盡矣形亦宜
損。藥王之轍獨何遠哉。遂別衆入柴龕端
坐。誦藥王品發炬以焚。衆見紫氣騰空。旬
日所居生雙桐樹。識者謂是娑羅雙樹之兆
大明四年。路太后於中興寺造普賢像設
齋。忽有異僧見於座。衆驚問之。對曰。慧
明自天安來。言訖不見。因詔改爲天安寺。
勅沙門道溫爲都邑僧正 ○西天沙門功
徳直至荊州。同玄暢譯經。直毎舒手出香
掌中流水
五年。廬陵太守周湛進金像高九尺三寸。言
僧法均夢中獲之。因尋訪至三曲江。光浮
水面。求之果得獲。既而長沙郡進金光趺
云。漁人得之水上。安其像如一 ○魏使
李道固來朝。帝以中興寺僧鐘有才辯。召
爲館伴。與語不已。過中不食。道固曰。無乃
爲聲聞耶。鐘曰。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
現聲聞身而爲説法。時稱名對
六年四月八日。帝於内殿灌佛齋僧 ○
沙門惠簡等譯經二十六部
七年。竹林寺沙門慧益。誦法華誓焚身。帝
遣使諫不聽。以佛生日詣闕辭帝囑以佛
法。往鍾山入油&T055114;。以吉布纒身焚之。帝
駕往勸止不從。衆聞誦藥王品。忽聞笳管
之聲異香分馥。夜帝夢師囑付護法。翌日
設大會。詔於焚身處建藥王寺
八年十月。制沙門盡敬君上。沙門僧遠聞而
歎曰。我自出家爲僧。何關帝王事耶。即日
拂衣歸鍾山
前廢帝子業武
帝太子
景和元年正月。制停沙門致敬 ○沙門法
益等乞泛海往天竺。請未來經法。至廣州
値海寇作難不果往。沙門覺壽譯彌沙塞
律一部
明帝或文
帝子
泰始元年。詔於建陽門置興皇寺。勅沙門
道猛爲綱領。帝曰。人能弘道。今得法師。
非直道益蒼生。亦乃有光世望。乃下詔曰。
猛法師風道多濟。朕所賓友。可月給錢三
萬。令史四人白簿吏二十人。車及歩輿各一
乘。又詔僧瑾爲天下僧主賜法技一部作妓
者女
樂。作技者訓藝。今稱法技。則是法
門幢旙皷鈸衆藝之名。或稱釋部威儀
親信二十人。
月給錢三萬及車輿吏力
二年。寶誌大士往來皖山戸板反
在館州
徒跣著錦
袍。以剪尺鏡拂挂杖頭。負之而行。兒童見
者譁逐之。或微索酒。或屢日不食。嘗遇食
鱠者從求之。食吐水中皆成活魚。時時歌
吟如讖記。初金陵朱氏聞兒啼鷹巣中。擧
以爲子。七歳依鍾山僧儉出家。專修禪觀。
俗呼爲誌公李白讃。刀齊尺梁
拂迷陳蓋是謎語
三年。帝幸莊嚴寺觀三教談論 ○周顒
遷直殿省。時帝好玄理。而遇人慘毒。不敢
顯諫。輒擧佛經罪福事。帝爲之遷善。顒著
三宗論言空假義。西涼州道人智林。遺書
以賛美之 ○勅尼淨秀所居爲禪林院。秀
有神異。感娑伽羅龍王兄弟來護。常有三
十二童子功徳天善女天。以任驅役三十二童
應是三十

所服袈裟色如熟椹。見諸尼不如法。即
行摩那埵懺悔之法秦言意喜。由懺悔故自意
歡喜。亦使衆僧歡喜也
自是京師二部莫不精持。嘗遊兜率天持
天波利&T060259;。謂其師曰。可齋堂中坐禪沙門
 ○逸士顧歡作夷夏論。以佛道二教齊乎
達化而有夷夏之別。歡雖同二法。而意黨
道教。司徒袁粲託沙門通公。爲論以駁之。
謂孔老教俗爲本。釋氏出世爲宗。發軫既殊
其歸亦異。常侍何鎭之。亦以書詆歡言。道
家經籍簡陋。如靈寶妙眞之類。采撮法華
制用尤拙。上清黄庭餐霞咀石。非徒法不
可效。道亦難同。雖五千之文稍長。終不
若三乘。共引九流倶接之爲得也出弘明集
及南史顧

 ○沙門竺法眷等。譯無盡意經等十二
部 ○帝聞廬山陸修靜有道。築崇虚館
以禮致之。順風問道。朝野歸心
後廢帝昱明帝
太子
元徽三年。定林寺法獻。往天竺求經。至于
闐國得佛牙舍利法華提婆品以
順帝準明帝
第三子
昇明元年。勅沙門法持爲天下僧正

高帝蕭道
建元元年。帝幸莊嚴寺聽僧達法師講維
摩經。御座稍遠。中書令張緒。請遷席以隣
帝座
二年。益州刺史傅琰言。沙門玄暢建齊隆寺。
感青衣神人遶山守衞。勅蠲百戸用充資
給 帝幸鍾山僧遠所居。遠床坐辭以老
病不出迎。以房門狹不容車。遣使特勞

三年。中天竺沙門曇摩耶舍譯無量義經
四年。詔沙門法頴爲京邑僧主 詔迎皖山
誌公入京。公剺其面爲十二面觀音。帝以
其惑衆惡之
武帝頤高帝
太子
永明元年。帝以華林園設八關齋戒。帝微
時避難掲陽山中。累石爲浮圖。忽有一樹
生其側。状如華蓋 ○西天沙門達磨提
來。譯提婆達多品 鍾山僧遠居山五十
年。天下仰其高徳。及亡帝致書尉弟子法
獻曰。承遠上無常。弟子中夜已自冥知。遠上
此去甚嘉。遲見法師。方可叙瑞夢耳遠上
者遠
和上
○勅長干寺玄暢同法獻爲僧主。分
任江南北事。時號黒衣二傑
二年。詔沙門僧鍾見於乾和殿。但稱貧道。
帝問僕射王儉曰。古之沙門何所稱。對曰。
漢魏此道未盛無所傳聞。晋宋以來多稱
貧道。而使預座。晋之中世。庾氷桓玄欲使
盡敬。事竟不行。帝曰。獻暢二師道行如此。
尚乃稱名。況復餘者揖拜則非制稱名亦
無嫌
四年。沙門僧護於剡縣石城山見崖間光
如佛焔。乃鐫石爲彌勒佛。纔成面像。初是
晋世有沙門曇光。至剡山石室宴坐。有雕
虎丹蟒造前依足。與授三歸。並即引去。已
而山祇盛&T059419;來見。光爲説法。神奉山以結
伽藍。名曰隱岳。同學*於蘭復創寺於旁曰
玄化。護既造像。乃即像所建刹名石城。
與兩寺鼎足而居。齊末沙門僧淑來繼其
功。至梁武帝擧兵東下。用度不足。建安王
文帝第
八子
取襄陽銅佛。毀以爲錢。富僧藏繦
擧兩反。漢志藏繦
十萬。注錢貫也
多加毒害。後刺江州感惡
疾。有始豐縣令陸咸今天
台縣
夢沙門三人謂
曰。建安王染患由於宿障。剡縣僧護造彌勒
石像。若能成濟必獲康復。咸還都經年出
門遇僧。謂曰。建安王事猶能憶否。忽然不
見。咸大感悟。遂以白王。即召定林寺僧
祐律師。因舊功鏟入五丈鏟楚限反。平木
鐵器。又去聲
天監十五年畢功。像身光焔通高十丈。王疾
既愈。遂留神釋學益悟佛理。唐道宣律師
見天神謂曰。師即僧護僧叔僧祐後身。故
世稱爲三生石佛云出南史及劉勰石像碑。天人感
通傳欲備見三生事迹。故并録

五年。友州進眞珠佛像 ○司徒竟陵王
王子良。居西邸招致名僧講論佛法。造
經唄新聲。數營齋戒。躬爲僧倫賦食行水。
嘗夢東方普光世界天王如來説淨住淨行
法門。因著淨住子二十卷及三寶記 ○劉
霽母明氏寢疾。霽誦觀音數萬遍。夜夢僧曰。
夫人算盡。君精誠篤至。當爲申延。後六十日
乃亡。霽廬墓哀慟。常有白鶴雙翔廬

劉歊隱居求志。事母兄以孝悌。母毎病
夢歊進藥。翌日有間。弟劉訐精意釋典
聽講鍾山諸寺。因共卜築東&T023311;。許常著穀
皮冠披納。毎遊山澤輒留連忘反
六年。僧伽跋摩於廣州竹林寺。譯善見毘婆
沙律
七年。平原居士明僧紹。舍攝山宅爲棲霞
寺 帝以誌公幻惑俗衆。收付建康獄。是
日國人咸見大士遊行市井。其夕語吏曰。
門外有兩輿食。爲我取之。既而文惠太子竟
陵王送供至。建康令以聞。帝悔謝奉迎至禁
中。館於華林園 ○竟陵王於弘濟寺講
成實三論。夢中作維摩一契。命僧辯傳詠
之。群鶴飛舞*於階。詠畢而去 ○西天沙
門摩訶乘徳進等。譯諸經律
八年。帝不豫詔諸沙門祈佛聖僧。至七日
感天香滿殿聖僧影迹堂内金錫振響。已
而康復 ○晋安王蕭子懋年七歳。母阮淑
媛病。請僧行道。有獻蓮華供佛者。漬銅
罌中。王流涕禮佛曰。若阿姨因此和勝。願
華竟齋不萎。七日齋畢華更鮮紅。視罌中
稍有根須。母疾遂愈。當世稱其孝感
十一年。誌公在華林園。忽重著三布帽。未
幾帝崩。文惠太子豫章王。相繼而殂
明帝鸞高帝兄
始安王子
建武二年。召劉蚪爲國子博士不起。蚪隱
居江陵沙洲。衣麻辟穀。六時禮佛。注華嚴
經以頓漸二門判教。又注法華經躬自講
説。是年冬有白雲徘徊櫩宇。異香入戸。聞
磬聲而卒
四年。誌公於平旦出宮門。忽曰。門上血腥。
及帝遇害。果以犢車載屍出此門。頸血
流墮門限。徐陵兒時。父携之以候公。公摩
其頂曰。天上石麒麟也
永泰元年。滕曇恭年五歳。母楊氏患熱思
食寒瓜。豫章土俗不産。曇恭歴訪俄遇一
僧。我有兩瓜分一相遺。忽失所在及父
母卒。曇恭蔬食終身。晝夜哀慟。門外有二
冬生樹。有神光自樹而起。俄見佛像侍衞
之儀。家人咸共禮拜。久之乃滅。時人號爲滕
曾子
東昏侯寶卷明
帝次子
永元元年。扶桑國僧慧深來京師言。其國
在大漢東海外多稱中國爲
漢者。存舊稱也
三萬里。宋大明五
  年宋孝
罽賓國沙門五人至其國流通佛法
按東方朔十洲記。扶桑在東海去東岸
一萬里。海水碧色甘香。扶桑在碧海中地
方萬里。大帝太眞所治。林木如桑。兩兩
同根更相依倚。故名扶桑。仙人食其椹
體作金色。今慧深言去東三萬里。當是遠
人不測此中地里。故言若此。瓦官寺有師
子國玉像。戴安道手製佛像五軀。顧長康維
摩畫圖。世謂之三絶。東昏侯取玉像。爲潘
貴妃毀作釧釵。都人爲之歎恨
佛祖統紀卷第三十
   ○葛洪博究典籍。尤好神仙導養之法。
從祖玄呉時學仙得道號葛仙翁。以錬
丹祕術授弟子鄭隱。洪就隱學得其法。
以年老欲錬丹祈遐壽。聞交趾出丹沙。
求爲句漏令。句古
侯反
曰非欲爲榮以有
丹耳。帝從之。至廣州刺史留不聽去。
乃止羅浮山錬丹著内外篇。自號抱朴
子。後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擧屍入
棺輕如空衣。世以爲屍解得仙
○豫章西山眞君許遜拔宅升天。君生
於呉。赤烏二年師至人呉猛傳神方。入
西山修錬。晋太康元年爲蜀郡旌陽令。民
服其化至於無訟。歳大疫。標竹江濱置
符水中。令病者飮之無不愈。及解官東
歸。有女童五人。持寶劍爲獻。聞丹楊女
師湛姆有道往叩之。授金丹寶經並正一
斬邪之法。君錬丹艾城黄龍山。既成登秀
峯爲壇醮謝上帝。乃服丹至西安縣。
廟神迎告曰。此有蛟害民。知仙君來。
今往鄂渚避之矣。君杖劍躡迹而往。勅
吏兵驅出誅之。還豫章郡城。以丹數粒
雜他藥貨之令其自取。贖藥雖多。竟無
一人取丹者。君歎世間仙才之難遇也。
弟子數百。君化炭爲美婦。夜散入群弟
子。明日閲之。其不染汚者唯十人。即異
時上升高第也。是年有二仙自天而下。
奉王皇命授九州都仙。太史詔曰。許遜
脱子前世貪殺不祀先祖之罪録。子今
生符水治病。罰惡之功身及家口厨宅凌
空歸天。二仙揖君升龍車。命陳勳時
荷周廣曾亨黄仁覽盱烈及其母仙君
之姊
部從
仙眷四十二口。同時升天。雞犬亦隨飛騰
神功妙濟眞君傳。是年天詔施岑鐘離嘉乘車升天。君
之壻黄仁覽同其父黄萬石三十二口。從眞君升天。
宋永初二年擧二十六口白日升天
耳戰。陳大建元年天詔駕車升天



佛祖統紀卷第三十
 *宋咸淳四明東湖沙門志磐撰 
法運通塞志第十七之四

武帝
天監元年。帝夢釋迦檀像入國天竺優填
王所造者
遣郝騫等郝黒
各反
往西竺求之○于陀利國
入貢云。其王夢異僧曰。東土有聖王出。十年
之後佛法大興○制僧尼犯過。並依佛律行
罰○庾詵少與帝善。及起兵署爲記室不
就。山居蔬食六時禮懺誦法華經。於後夜
見一道人。自稱願公。呼詵爲上行先生。後
寢食驚覺曰。願公復來。吾其去矣。擧家聞
上行先生已生淨土。詔諡貞節處士
二年。帝問誌公。國有難否。誌指喉及頸
讖候
景也
享國幾何。曰元嘉元嘉宋文帝元嘉至三十
年。重言之者。過
元嘉
帝臨政苛急。誌假帝神力見先君受
苦地下。由是䘏刑。嘗詔張僧繇寫誌眞。誌
以指剺破面門出十二面觀音相。或慈或
威。僧繇竟不能寫。時法雲雲光二師。毎講
法華天華飛集。帝以其證聖。於便殿夜焚
書。請誌公及光雲齋。翌日誌公獨至○扶
南國沙門曼陀羅來進珊瑚佛像。詔譯經於
揚都○四月八日。帝於重雲殿親製文。率
群臣士庶二萬人。發菩提心永棄道教。其
文云。願使未來生世童眞出家廣弘經教
化度含識同成佛道。寧在正法中長淪惡
道。不樂依老子教暫得生天。十一月。勅
公卿百僚侯王宗族。並棄道教舍邪歸正。
三年。帝御重雲殿講經。以枳園寺法彪爲
都講。彪先一問。帝方酬答。載索載徴並通玄
妙○帝嘗夢神僧曰。六道四生受苦無量。
何不作水陸大齋普濟群靈。帝乃披覽藏
經創製儀文。三年乃成。遂於金山寺修供。
命沙門僧祐宣文。大彰感驗事具光
顯志
○勅
於舊宅建光宅寺。因宅七日放光。故以爲
名。勅法雲法師爲光宅寺主。創立僧制爲
後世法○沙門智稜善涅槃淨名。尤通莊
老。後値寇還俗。道士孟悉達勸爲黄冠。見
道家諸經略無宗旨。遂引佛教爲之潤色。
解西昇妙眞諸經義。皆自稜始。武帝未捨
道教時。引稜於五明殿竪義。暮年爲諸道
士講西昇經。忽失音舌卷於座上委頓而
死。衆以爲叛教之報僧鏡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