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祖統紀 (No. 2035_ 志磐撰 ) in Vol. 49

[First] [Prev+100] [Prev]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於教海。有感皆通云云。於道最高。裂衣冠
而罔恤。有疑不決。械囹圉以須爭云云。見
八知識。無半語之相。投將一瓣香。爲四明
而拈出此卷十六人本紀遺
失五人止録十一人
佛祖統紀卷第二十一



佛祖統紀卷第二十二
 *宋景定四明東湖沙門志磐撰 
未詳承嗣傳第八
東陽善慧大士齋梁
之間
景明道房禪師稠師傳
北齊僧稠禪師北齊李奬侍郎稠師傳
天台智琰法師金華方巖法師
西京楚金法師千福飛錫法師
終南法善法師玉泉眞公法師下三人見
淨土志
南岳承遠法師南岳法照國師
無姓法劍法師下二人見
光教志
長沙懷遠法師
五臺志遠法師五臺元堪法師遠師傳
天台道暹法師國清清觀法師
國清文擧法師建業敬雲法師
泰山妙行法師四明子麟法師五代唐
十祖玄燭法師嘉禾皓端法師
會稽什法師宋下三人
見法智紀
嘉禾子玄法師
天台元頴法師括蒼聰法師南屏傳
無相善勤法師寶藏利贇法師勒師傳
普慈揮法師下二人湛
假名傳
空相融法師
超果照法師下二人敏
法雲傳
廣化明法師
宗元録頴法師寶雲威法師正文慧傳
方廣曇照法師普照因法師
佛智道如法師如上
竺傳
寶積實法師呉克己傳
淨慧威法師草菴録左溪志昭法師
無功居士王闐
有爲天台之道。而無聞於後世者。固亦多
矣。非以其迹晦而位卑身亡而嗣絶乎。至
若舊雖有傳而無所師。附見他傳而無
所考。凡於法門有旁賛之一益者。豈不
樂書。作未詳承嗣傳
東陽大士傅翕字玄風。義烏人。齊建武四年
五月八日生。幼與里人漁以籠盛魚。沈水
中祝曰。欲去者去止者止。人以爲愚。年十
六。娶劉氏生二子普建。普成。二十四漁於
稽停塘。梵僧嵩頭陀謂曰。我昔與汝於毘婆
尸佛所發願度衆生。今兜率宮衣鉢見在。
何當還耶。令視水見圓光寶蓋環覆其身。
乃悟曰。鑪鞴之所多鈍鐵。良醫之門足病
人。方急度生何暇思兜率。乃結菴於松山
雙擣樹間。自稱當來解脱善慧大士。種植蔬
果任人采取。爲人傭工晝作夜歸。與妻妙
光敷演佛法。苦行七年。宴坐之間。見釋迦
金粟定光三佛東來放光如日。空聲唱言。成
道之日。當代釋迦坐道場。已而四衆沓至
作禮。郡守王烋。謂是妖妄囚之。兼旬不
食。媿而釋之。還山愈精進曰。我從兜率宮
來爲説無上菩提。昔隱此事今不覆藏。大
通六年。遣弟子傅暀奉書詣闕稱。帝爲國
主救世菩薩。詔報曰。善慧欲度衆生欲來
隨意。帝預勅鎖門以觀其異。大士袖出木
鎚一扣。諸門盡開。見帝於善言殿。謁者三
賛。不拜。直上御榻對語異常。設食竟。出
鍾山坐定林松下。縣官資給。大同元年。請
講三慧般若於重雲殿。公卿畢集。天子至衆
皆迎。大士不動。御史問故。答曰。法地若動。
一切法不安。帝善之。翌日獨延於壽光殿。
夜漏上乃出。梁末饑亂。日與其徒拾橡栗。
楺草作糜以活閭里。盜不忍犯。嘗曰。我賢
劫千佛中一佛。弟子慧榮欲建龍華會。大士
曰。龍華是我事。汝可建請佛停光會。若從
吾言定見龍華。又曰。吾悟道四十劫。釋迦
方始發心。由釋迦能捨身。所以先我成佛。
陳天嘉二年。山中行道。常見七佛在前維摩
從後。謂弟子曰。七佛中唯釋迦數與我語。
光大二年冬。大士曰。嵩公已還兜率天。我不
得久住。作還元詩十二章。大建元年四月
二十四日示寂。七日縣令陳鍾耆來禮敬。傳
香之次。猶反手受香。衆益驚歎。葬松山之
隅。勅僕射徐陵撰碑
  荊溪止觀義例曰。東陽大士位居等覺。尚
以三觀四運而爲心要。故獨自詩曰。獨
自精草堂元法師隨釋云。謂三千
絶妙。法界獨立。其體精妙
其實離聲名
三千妙體本
離聲教名字
三觀一心融萬品三觀三千也。三千
即空假中。秖一念
是若了三千自萬品。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非一非一切。而一而一切。融相可知
荊棘叢
林何處生九界惑染生死因果荊棘也。佛界因果萬
徳莊嚴叢林也。善惡崢嶸同歸一相。一
相無相故云何處生。
此證眞如理觀也
獨自作起十界四運。四句
推撿。故云作也
我心中何所著問起
之辭
推檢四運并無生

千端萬累何能縛此觀成也。十界善惡因果何
能爲縛。此證唯識事觀也
況復三觀本宗瓔珞。補處大士。金口親承。
故知一家教門。遠禀佛經。復與大士宛
如符契小瓔珞經二卷。上卷明次第三觀。謂從假
入空觀。從空入假觀。二觀爲方便得入中
道第一義觀。下卷明圓三觀。謂佛爲敬首菩薩説三觀
法界諸佛自性清淨云云。三觀既自佛説。大士金口親
承。今家建立遠宗佛説。復
與大士所説三觀符契也
述曰。過去諸佛由三觀道安住祕藏。現
在釋迦由三觀道果後示權。是知自行化
他權實因果之法。無非三觀之道。瓔珞
宣之於前。智論申之於後。北齊心悟而立
爲法。東陽旁賛而示以詩。皆所以明此
道也。東陽顯於梁而終於陳。當北齊南
岳智者以此道相傳之際尚無恙也。昔
承佛口之親宣。今値諸師之授受。於是作
而言曰。大哉。三觀之道。行於震旦其在
斯時乎。乃述爲二詩。從旁而讃之宜也。
世人不考爲同時。遂指東陽爲前人。而
謂其能預談三觀。故晁景迂爲明智碑。
亦謂前乎智者。以導其教者。曰梁傅大
士。斯言未的也。今當易之云。與文禪師
同時。旁賛其道者。曰傅大士。以大士無
授受之迹。今但附見於傳首云
禪師僧稠。鉅鹿孫氏。從景明寺道房禪師
受行止觀攝心旬日即得入定。復修涅槃
聖行四念處法。安居五夏。日唯一食。嘗九日
修死想觀。以所詣白跋陀三藏。藏曰。葱嶺
以東習禪定者汝爲最矣。復詣王屋山修
習前法。遇兩虎鬪。師以錫杖中解。虎即散
去。黄門侍郎李奬。求學禪要爲説止觀兩
卷。北齊文宣。詔師出山説法。師爲説三界
本空萬法如幻。榮華世相不可常保。帝爲之
毛竪汗流。於鄴城結雲門寺以禮奉之。宴
坐一室未嘗送迎。弟子或以爲諫。師曰。賓
頭盧迎王七歩致令失國。吾雖徳不逮
古。而儀相是同。不敢自欺。冀致福於帝耳。
帝惑左右之言。謂師不敬。欲躬往加害。師
已冥知。旦乘牛車往谷口二十里。拱立道
旁。帝怪問之。師曰。身血不淨恐汚伽藍。
帝愧悔。謂侍臣楊遵彦曰。若此眞人何可
毀謗。欲負師還寺。師磬折不受。帝曰。弟子
負師遍天下未足謝愆。遂同輦還宮。問
弟子前身何人。師曰。曾作羅刹王今猶好
殺。祝盆水使視之即見羅刹形。又欲見
佛法靈異。師投袈裟於地。帝遣人擧之。増
至數十人不能動。師令沙彌取之。如擧
一羽。帝益敬信。請受菩薩戒。留禁中四旬
而出。乾明元年四月示寂。勅建塔以藏舍

  述曰。案稠禪師行道。於北齊天保中。與
思禪師爲同時。逆而推之。則知受止觀
於房禪師。當天保之初。復更推之。則天
保已前。當東魏孝靜之世。時文禪師。始
以己悟一心三智之道以授思禪師。則知
房師所受止觀。亦應禀自文師。蓋文師
悟由中論。獨歩河淮時無競化。非小乘
禪師之所能知。然則房師。上受文師。下
傳稠師。上下推之爲可信矣
法師智琰。母夢升通玄塔相輪坐而誕。十二
誦通法華。時稱神童。祝髮之後即參講席
師以正觀年終。則知參
講之時。即章安諸師也
。嘗隱虎丘山講懺餘日。
誦法華至三千部。霄鑪未爇自起煙芬。夕
罐纔空潜加溢水。蓋天童給侍之驗焉。行三
淨業修十六觀。率五百人月建齋講。十年
不替。講法華淨名皆三十遍。觀音玄三十
遍。貞觀八年冬示疾。見梵僧手執寶瓶曰。
吾無邊光也。却後淨土稱功徳寶王。即我是
也。師謂門人曰。無邊光大勢至也。功徳寶
王其成佛之號也。由因言果。以此勉余。余
其西歸乎。即入定不反
金華方巖和尚。荊溪未入僧時。曾從之受
止觀應是左
溪門人
法師楚金。廣平程氏。七歳出家。禮藏探經
法華在手。九歳依西京龍興寺具戒。習智
者教。嘗誦經至寶塔品。身心泊然寶塔忽現。
釋迦分身滿虚空界。禪坐六年。誓建斯塔。
誠懷一啓檀信自來。於築基夜誦經行道。
衆聞天樂異香。玄宗夢空中楚金二字。詰朝
訪問。咸以師對。乃親製多寶塔額賜縑緍
爲助。功畢之日五色瑞雲凝於塔上。謂同
學曰。鑿井見泥去水不遠。鑚木已熱得
火可諳。凡我七人聿成一志。晝夜誦經香
煙不斷。乃於春秋二時。集七七僧行法華
三昧。奉旨許爲常式。前後感獲舍利七百
粒。血書法華菩薩戒經。以祝九重。寫法華
千部。金字三十六部。用鎭寶塔。復寫千部
散施信人。化縁既畢右脇而逝。薪盡火滅雪
顏如生。天子遣塔於城西。貞元十三年。左
街功徳使竇文場奏先師楚金。於天寶初爲
國建塔置法華道場。今僧衆禮念。六十餘
年經聲不絶。乞加旌表。詔諡大圓法師
法師飛錫與楚金。精嚴三觀。天寶初。遊京
師止終南紫閣草堂。俄有詔住千福法華
道場。不空翻譯新經。頻當筆受潤文之任。
永泰初。詔於大明宮同良賁等參譯仁王
護國及密嚴經。與三藏不空學士柳伉重加
詳定。充證義正員。嘗撰念佛三昧寶王論三
卷明淨土三世通修之義
禪師法善。習天台教學。唐天寶間遊京師。
常誦法華。所居之處瓶水自滿。臨終見金蓮
從空下迎。天樂競鳴隱隱向西去
法師志遠。汝南宋氏。初依荷澤聞天台一
宗。該通妙理力學積歳。居五臺華嚴。食非
別請。臥不解衣。四種三昧用爲常課。會昌
四年。忽絶食數朝誡門人曰。天台之道。妙
在法華文句本迹二門開近顯遠。玄文五義
判釋止觀境觀雙修行解圓明遮照平等。將
踐聖階降茲罕及。禮懺方等必假精誠。
永懷於茲宜副吾意。時學者如林。唯元堪
達其旨。武宗沙汰佛法堪禀遺言。以諸文
藏之屋壁。宣宗即位重輝佛日。堪再葺舊
居。取其藏本置之影堂。傳唱當時絶而復

法師道暹。天台人。大歴中入京傳教。盛有
著述。能於虚空遊行往來。時謂有神足之

法師清觀。臨海屈氏。久居國清。妙洞三觀
禪定神異。清介自守不畜衣鉢。嘗曰。恨未
能舍己頭目。溪南有請供者。夜雨水漲人
不能渡。師頃刻即赴身衣無濕。人知其有
神足通焉
法師文擧。東陽張氏。入國清習天台之道。
悉通要妙。其形如山其貌如玉。動若浮
雲靜若止水。目不旁視口無戲言。四威儀
中無非律範。丹丘二衆仰以爲法。先是國
清爲煬帝建光明道場。歳以爲期。人繁食
少。師竭力營建。成莊田十二頃。衆頼以濟」
法師敬雲。建業人。夙學天台之道。光化二年。
於永嘉寺講經。依倶舍論述小乘入道五
位。作柝玄記二卷。法師妙行。初學天台教。
既入居泰山。結草爲衣拾果爲食。行法華
三昧感普賢現身證明。後專持彌陀經。於
一夕見流離地佛與二菩薩涌立空中。僖
宗聞其名。詔賜號常精進菩薩。後一日再
見寶地。謂左右曰。吾無觀想而寶地復見。
安養之期至矣。即日右脇安臥而化
法師子麟。四明人。五代唐清泰二年。往高麗
百濟日本諸國援智者教。高麗遣使李仁日
送師西還。呉越王鏐。於郡城建院以安其
今東
壽昌
法師玄燭。戒徳定品慧業法門。講唱宗乘當
世特立。大順初。傳法帝京。學徒數百左右悦
隨。時謂其可繼荊溪。尊稱爲十祖云
法師皓端。嘉禾張氏。聞玄燭時稱十祖。遂
往參學。即悟一心三觀之旨。誓心山居二十
餘年。身無長衣口無異味。坐唯一榻門不
設關。本朝建隆初。無疾坐亡。火浴舍利不
知其算。得法者八十人
法師善勤。天台人。無相以主席請於郡。時
以師高行爲之擧。及遷淨名。擧樝菴繼
其席。樝菴遷赤城。衆擧利贇繼。贇赴寶藏。
部使者。復以無相卑。師以衆不足容。乃別
遷勝地増建棟宇。時謂安清淨衆講妙教
觀。宜天人之交助也
法師元頴。呉興人。政和二年。於郡城開元
建智者院。日居慈霔閣。秉筆著書。自正像
統紀終教藏目録凡百卷。名天台宗元録。序
次古今諸師行事。爲山家之盛典云。又述
法華靈瑞集爲十科。始於普賢證明終至
香光表相。郡補爲都師。有招權者。誣以事
民。其衣聞者流涕。而師不爲愠。幅巾布褐。
遨遊人間。隨時升沈。晩在鹽橋菴廬誦經
課佛。一夕面西危坐。欣然神化。焚龕之日舍
利布地
法師曇照。四明人。受業方廣。宣和初。述天
台別傳注。最爲詳委。學者韙之
法師志因。賜號普照。少學天台之道修淨
土行。五十年法服未嘗去體。嘗因寇擾入
山避亂。唯携觸服。方欲登圊。寇已逼近。
師易衣石上從容洗漱。寇不敢犯。識者歎
仰。謂之遊行無畏。其斯人乎
法師志昭。居左溪述釋迦譜。稱躬禀叔父
鎧菴微旨。及編次歴代宗承圖。後學於是有

王闐。四明慈溪人。自號無功叟。家世名儒。
再擧進士不得志。布衣蔬食遍詢講席。晩
年唯專念佛。以所得旨意述淨土自信録。
其序略云。衆生本心具四淨土。如同居者
在具縛凡夫即可依之。其餘三土。至斷惑
聖人始獲證入焉。且往生一門有二淨業。
曰正觀。默照本心也。曰助行。備修萬善
也。正觀與助行並進。則了達四淨土矣。止
有願等事善者。近生凡聖同居。而遠作上
三土之因也。以此論之。則淨土者。正是究
理菩薩所登境界。而兼容悠悠衆生回向漸
修耳。又云圓機體道是最上淨業。苟加願以
導之。即預優品。愚朴之輩。但稱佛發願者
亦莫不生。觀淨土一門。則知聖人無棄物
也。彼但守癡空之人。以無礙無修。起自障
心。絶他學路。乃高其言曰。淨土末事何足
道哉。發是言者可哀也矣。紹興十六年四
月丁卯之夕。忽聞異香滿室。謂弟沙門思
齊曰。此吾所修淨業有感也。乃沐浴更衣。
面西趺坐而化。焚其軀得舍利如菽者百
八粒此卷四十三人。本紀惟録二十二人。餘
二十一人。皆見別傳。故以小字釋之
佛祖統紀卷第二十二



佛祖統紀卷第二十三
 *宋景定四明東湖沙門志盤撰 
歴代傳教表第九
北齊悟一心三智之旨。以授南岳。南岳修
之以授智者。智者始以五時八教開張一
化。而歸宗於法華本迹之妙。既發其解必
立之行。於是説己心中所行。以示一心三
智之證。載之文字。用以印心。以教後世。自
北齊上法龍猛。下逮法智。爲十七世。作歴
代傳教表

武帝蕭衍受齊禪都
建康稱南朝
   天監元年壬辰盡
十八年
  普通元年庚子盡
七年
  大通元年丁未盡
八年
大同元年丁卯盡
十二年
大同中。二祖文禪師。於北
朝河南。爲思禪師説三觀。當東魏孝靜
帝天平間
太清元年丁卯盡
三年
簡文帝綱武帝
第三子
   天寶元年庚午盡
二年
元帝繹武帝
第七子
    承聖元年壬申盡
三年
敬帝方智元帝
第九子
   紹泰元年乙亥
  太平元年丙<#0247_2/>子

武帝陳覇先受梁
禪都建康
   永定元年丁丑盡
三年
文帝蒨武帝兄
始興王子
  天嘉元年庚辰盡
六年
三祖思禪師於北朝光州
  大蘇山。爲顗禪師。説四安樂行。示普
賢道場。當北齊廢帝乾明元年
  天康元年丙戌
廢帝伯宗文帝
二子
  光大元年丁亥盡
二年
二年。思禪師。爲南岳帝
  君授戒法
宣帝頊始興王
第二子
  大建元年己丑盡
十四年
四祖顗禪師。於金陵瓦官
  寺爲儀同沈君理僕射徐陵等開法華
經題。一夏開釋大義。白馬敬韶等咸北
面受業。自此後常講大智度論。説次
第禪門。及爲尚書毛喜説六妙門
  大建中南岳思禪師。爲海東玄光法師説
  法華安樂行。歸國演教。爲高麗東國
傳教之始
  大建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南岳禪師示寂
少帝叔寶宣
帝長子
    至徳元年癸卯盡
四年
  至徳三年。詔瓦官顗禪師。赴太極殿開
  大智度論題。仁王般若經題。還靈曜寺
就講。時百座居左。五等居右。慧曠慧
辯。皆奉勅難問。天子臨筵聽法。百僚
盡敬
  至徳四年。詔迎顗禪師。居光宅寺。帝幸
  寺聽講仁王。躬禮三拜
  禎明元年丁未盡
三年
顗禪師。於光宅講法華
  經。章安預聽

文帝楊堅相周靜帝
受禪都長安
 開皇十年庚戌是年陳亡始稱
正統盡二十一年
  開皇十一年。晋王總管揚州。迎顗禪師
  於大聽事。設千僧齋授菩薩戒。師名
晋王爲總持王。上師號稱智者
  開皇十二年。智者禪師於荊州當陽玉泉
  山爲關王父子授戒
  開皇十三年。智者禪師。於玉泉説法華
  玄義。章安預聽
  開皇十四年。智者禪師。於玉泉説摩訶
  止觀。章安預聽。是年過岳陽爲刺史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