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萬善同歸集 (No. 2017_ 延壽述 ) in Vol. 00

[First] [] 957 958 959 960 961 962 963 964 965 966 967 968 969 970 971 97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2017
萬善同歸集序
 朝奉郎守司農少卿致仕輕
車都尉長興縣開國男食邑
三百戸賜緋魚袋沈振撰 
稽夫享四溟之廣。非聚流而弗充。躋十地之
尊。非聚善而弗具然則深不可測者。在乎積
納而久。聖不可知者。在乎積修而勤。矧妙覺
垂言。玄通立教。苟一豪而嚮善。可三界以超
塵必也寤寐眞詮揄揚覺路。庶漸磨而成熟。
亘鑚仰而克勤。抑則非聖非凡。在迷在悟。欲
深躋於聖域當遽革於凡心。匪一事以薫陶
必多門而練習。或教言曲妙標佛隴之徽猷。
或禪理深融藹曹溪之淑譽。不可執空而離
有。不可背實而從無。要釋權宜爰歸實相。權
實既了虚空可存故。達者轉物以明心可言
妙用。迷者按文而滯教。豈謂通方。或克荷於
經龍。或堅持於律虎。或瞻禮睟容之謹愿。或
繞行淨室之勤渠。或口誦尊名。或心觀樂土。
或供以蒲塞無重富以忽貧。或施及擅。波無
増好而減惡。事如均等利亦優隆。凡依律依
禪當資乎介福。造經造像必藉乎多爲。莫謂
有已之賢即心而佛。從凡超聖未有不修之
釋迦。從妄入眞未有不證之達磨。在人崇道。
非佛異途。常貴精勤無從怠易重。分陰之瞬
息研大道之根原一簣如虧。曷致巍峨之鎭。
三乘或廢難登慈忍之門。則無自我之矜。則
無捨彼之善必求全徳。方可質疑。心非非心
法非非法。要在心傳心而印可。法授法以師
資匪膠。善於一隅宜勵精於萬行。菩提之子
可種安養之。方可修明。則而升兜率天昧。則
而沈阿鼻獄。言如自泥。即罔水而行舟。性若
稍通非渡河之用筏。前聖後聖皆是因心。彼
時此時曾何異法。噫法在非在心空弗空。無
修而無所不修。眞修亦泯。無住而無所不住。
眞住皆亡。憫爾群生含茲一性。本無淑慝爲
外物之所遷。苟不修明曷中扃之。能杜如資
妙善可謂眞歸。故前哲之縷言俾後昆之縁
學。乃搜羅教目示諭迷情者也。智覺禪師性
晤機圓才豐學際。曩生積習與諸法以同符。
今世流通與諸佛而合契。念他已則如自己
觀他心則如自心。甞撰萬善同歸集上中下
三卷。所以勸一切有縁者也。或朱紫名流緇
黄法系善男善女高行高才。但至恭而至勤
則無貴而無賤。寔利生之良藥示求佛之要
津。莫非括諸經諸論之法。言作未覺未知之
先範。周旋勸導謹密修持。永爲梵花之權衡
宗門之準度云爾。今法慧院智如藏主夙資
仁性。躬踐聖猷見賢而同己之賢。見善而同
己之善。總明師之論譔興異世之楷撫福利。
茲深方便不少而又自傾嚢楮。遽出賤貲肇
爲倡率之隆。仍募高明之助。勝縁既集能事
必行。因鏤版以成編。貴修身而有監。將垂不
朽繆。托非才如振性。昧洞微言睽樞要。猥承
嘉請難克固辭。聊述紀綱敢逃誚讓。時聖宋
熙寧五年閨七月七日序



萬善同歸集卷上
 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延壽述 
夫衆善所歸。皆宗實相。如空包納。似地發
生。是以但契一如。自含衆徳。然不動眞際。
萬行常興。不壞縁生。法界恒現。寂不閡用。俗
不違眞。有無齊觀。一際平等。是以萬法
心。應須廣行諸度。不可守愚空坐以滯眞修。
若欲萬行齊興。畢竟須依理事。理事無閡。其
道在中遂得自他兼利。而圓同體之悲。終始
該羅。以成無盡之行。若論理事。幽旨難明。細
而推之。非一非異。是以性實之理。相虚之事。
力用交徹。舒卷同時。體全遍而不差。跡能所
而似別。事因理立。不隱理而成事。理因事彰。
不壞事而顯理。相資則各立。相攝則倶空。隱
顯則互興無閡則齊現。相非相奪。則非有非
空。相即相成。則非常非斷。若離事而推理。墮
聲聞之愚。若離理而行事。同凡夫之執。當知
離理無事。全水是波。離事無理。全波是水。理
即非事。動濕不同事。即非理。能所各異。非理
非事。眞俗倶亡。而理而事。二諦恒立。雙照即
假宛爾幻存。雙遮即空泯然夢寂。非空非假。
中道常明。不動因縁。寧虧理體。故菩薩以無
所得。而爲方便。渉有而不乖空。依實際而起
化門。履眞而不閡俗。常然智炬。不昧心光。
雲布慈門。波騰行海。遂得同塵無閡。自在隨
縁。一切施爲。無非佛事。故般若經云。一心具
足萬行。華嚴經云。解脱長者告善財言。我若
欲見安樂世界阿彌陀佛。隨意即見。乃至所
見十方諸佛。皆由自心。善男子。當知菩薩修
諸佛法。淨諸佛刹。積習妙行。調伏衆生。發
大誓願。如是一切。悉由自心。是故善男子。應
以善法扶助自心。應以法水潤澤自心。應於
境界淨治自心。應以精進堅固自心。應以智
慧明利自心。應以佛自在開發自心。應以佛
平等廣大自心。應以佛十力照察自心。古徳
釋云。心該萬法。謂非但一念觀佛由於自心。
菩薩萬行。佛果體用。亦不離心。亦去妄執之
失。謂有計云。萬法皆心。任之是佛。驅馳萬
行。豈不虚勞。今明。心雖即佛。久翳塵勞。故
以萬行増修。令其瑩徹。但説萬行由心。不説
不修爲是。又萬法即心。修何閡心
問曰。祖師云。善惡都莫思量。自然得入心體。
涅槃經云。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如何勸修。故
違祖教。答祖意據宗。教文破著。若禪宗頓教。
泯相離縁。空有倶亡。體用雙寂。若華嚴圓旨。
具徳同時。理行齊敷。悲智交濟。是以文殊以
理印行。差別之義不虧。普賢以行嚴理。根本
之門靡廢。本末一際。凡聖同源。不壞俗而標
眞。不離眞而立俗。具智眼而不沒生死。運悲
心而不滯涅槃。以三界之有。爲菩提之用。處
煩惱之海。通涅槃之津。夫萬善是菩薩入聖
之資糧。衆行乃諸佛助道之階漸。若有目而
無足。豈到清涼之池。得實而忘權。奚昇自在
之域。是以方便般若。常相輔翼。眞空妙有。恒
共成持。法華會三歸一。萬善悉向菩提。大品
一切無二。衆行咸歸種智。故華嚴經云。第七
遠行地。當修十種方便慧殊勝道。所謂雖善
修空無相無願三昧。而慈悲不捨衆生。雖得
諸佛平等法。而樂常供養佛。雖入觀空智門。
而勤集福徳。雖遠離三界。而莊嚴三界。雖畢
竟寂滅諸煩惱焔。而能爲一切衆生起滅貪
瞋癡煩惱焔。雖知諸法如幻如夢如影如響
如焔如化如水中月如鏡中像自性無二。而
隨心作業無量差別。雖知一切國土猶如虚
空。而能以清淨妙行莊嚴佛土。雖知諸佛法
身本性無身。而以相好莊嚴其身。雖知諸佛
音聲性空寂滅不可言説。而能隨一切衆生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 957 958 959 960 961 962 963 964 965 966 967 968 969 970 971 97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