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宗鏡録 (No. 2016_ 延壽集 ) in Vol. 48

[First] [Prev+100] [Prev] 941 942 943 944 945 946 947 948 949 950 951 952 953 954 955 95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五祖下智隍禪師二十年修定。師問。在此間
作什麼。隍云。入定。師云。入定者。爲有心入
也。爲無心入也。若有心入者。即一切有情悉
皆有心。亦合得定。若言無心入者。一切無情。
亦合得定。隍曰吾正入定之時。不見有有無
之心。師曰。若不見有有無之心。即是常定。不
應更有出入。隍無對。却問。汝師是誰。云六
祖。問。汝師以何法爲禪定。師曰。妙湛圓寂體
用如如。五陰本空六塵非有。不出不入。不定
不亂。禪性無住離住禪寂。禪性無生離生禪
想。心如虚空。亦無虚空之量。隍聞此説未息
疑心。遂振錫南行直往曹谿禮見六祖。祖乃
亦如上説。隍於言下大悟 南嶽思大和尚
云。若言學者先須通心心若得通一切法一
時盡通。聞説淨不生淨念。即是本自淨。聞説
空不取空。譬如鳥飛於空若住於空。必有墮
落之患。無住是本自性體寂。而生其心是照
用。即寂是自性定。即照是自性慧。即定是慧
體。即慧是定用。離定無別慧。離慧無別定。即
定之時即是慧。即慧之時即是定。即定之時
無有定。即慧之時無有慧。何以故。性自如故。
如燈光雖有二名其體不別。即燈是光。即光
是燈。離燈無別光。離光無別燈。即燈是光體。
即光是燈用。即定慧雙修不相去離 牛頭
融大師絶觀論問云。何者是心。答。六根所觀
並悉是心。問。心若爲。答。心寂滅問。何者爲
體。答。心爲體。問。何者爲宗。答。心爲宗。問。何
者爲本。答。心爲本。問。若爲是定慧雙遊。云。
心性寂滅爲定。常解寂滅爲慧。問。何者是
智。云境起解是智。何者是境。云自身心性爲
境。問。何者是舒。云照用爲舒。何者爲卷。云
心寂滅無去來爲卷。舒則彌遊法界。卷則定
跡難尋。問。何者是法界。云邊表不可得名爲
法界 法照禪師云。經云。三阿僧祇百千名
號皆是如來異名。即眞心之別稱也。又經云。
萬法不出一心。此義是也。夫縛從心縛。解從
心解。縛解從心不關餘事。出要之術唯有觀
心。乃至若擧一心門。一切唯一心。若一法非
心。則是心外有。誰能在心外別制一條者
梵禪師云。若知一切法皆是法。即得解脱。眼
是法色是法。經云。不見法還與法作繋縛。亦
不見法還與法作解脱 藏禪師云。於一切
法無所得者。即心是道。眼不得一切色。耳不
得一切聲 縁禪師云。譬如家中有大石尋常
坐臥。或作佛像心作佛解。畏罪不敢坐。皆是
意識筆頭畫作自忙自怕。石中實無罪福 安
禪師云。直心是道。何以故。直念直用更不觀
空。亦不求方便。經云。直視不見。直念不思。
直受不行。直説不煩 覺禪師云。若悟心
無所屬。即得道跡。眼見一切色。眼不屬一切
色。是自性解脱。經云。一切法不相屬故。心與
一切法各不相知 圓寂尼云。一切法唯心無
對即自性解脱。經云。一切法不與眼作對。何
以故。法不見法法不知法 堯禪師云。了心
識性自體恒眞。所縁念處無非佛法 朗禪
師云。凡有所見皆自心現。道似何物而欲修
之。煩惱似何物而欲斷之。稠禪師云。一切外
縁名無定相。是非生滅一由自心。若自心不
心。誰嫌是非。能所倶無即諸相恒寂 慧慈
禪師云。夫法性者大道也。法是法身。性是覺
性。即衆生自然性也。是以金剛般若如大火
聚。三昧焔焔諸累莫入。故稱天上天下唯我
獨尊 慧滿禪師云。諸佛説心。令知心相是
虚妄法。今乃重加心相深違佛意。又増論議
殊乖大理。常齎四卷楞伽經。以爲心要。隨
説隨行
宗鏡録卷第九十七
 *戊申歳分司大藏都監開板 



宗鏡録卷第九十八
 *慧日永明寺主智覺禪師延壽集 
志公和尚偈云。頓悟心原開寶藏。隱顯靈
蹤現眞相。獨行獨坐常巍巍。百億化身無數
量。縱令畐塞滿虚空。看時不見微塵相。可笑
物空無比況。口吐明珠光晃晃。尋常見説不
思議。一語標宗言下當 龐居士頌云。萬法
從心起。心生萬法生。生生不了有。來去枉虚
行。寄語修道人。空生有不生。如能達此理。不
動出深坑 寒山子詩云。男兒大丈夫。作事
莫莽&MT03747;。徑直鐵石心。直取菩提路。邪道不
用行。行之必辛苦。不要求佛果。識取心王主。
懶瓚和尚歌云。莫謾求眞佛。眞佛不可見。妙
性及靈臺。何曾受熏練。心是無事心。面是孃
生面。劫石可移動。箇中無改變。又云。吾有一
言絶慮忘縁。巧説不得只用心傳。更有一語
無過直與。細於毫末大無方所。本自圓成不
勞機杼 騰騰和尚歌云。修道道無可修。問
法法無可問。迷人不悟非空。達者本無逆
順。八萬四千法門。至理不過方寸。煩惱正是
菩提。淨華生於泥糞。識取自家城邑。莫謾遊
他州郡 高僧釋法喜臨遷化時告衆云。三
界虚妄但是一心。端坐而卒 高僧釋靈潤
云。捨外塵邪執。得意言分別。捨唯識想。得眞
法界。前觀無相捨外塵相。後觀無生捨唯識
想。又常與法侶登山遊觀。野火四合衆並奔
散。唯潤安行如常顧陟。語諸屬曰。心外無
火。火實自心。謂火可逃。無由免火。及火至
潤潜然自斂 高僧釋法空入臺山幽居。毎
有清聲召曰。空禪如是非一。自後法空知是
自心境界。以法遣之遂乃安靜。初以禪修
終爲對礙。遂學大乘離相。從所學者並以此
誨之。以法爲親。以法爲侶 高僧釋靖邁臨
終云。心非道外。行在言前。言畢坐蛻 高僧
釋通達。因以木打塊。塊破形消。既覩斯變廓
然大悟心跡 高僧釋轉明。凡有所諮學者。
常以平等唯心一法。志而奉之 高僧釋道
英。入水臥雪而無寒苦。如是隨事以法對之。
縱任自在不以爲難。良由唯識之旨。洞曉心
腑。外事之質豈得礙乎。當講起信。至心眞如
門奄然入定 高僧釋道世云。勤勇懺悔者。
雖知依理。須知心妄動遠離前境。經云。譬如
&T073554;花千斤。不如眞金一兩。喩能觀心強即滅
罪強 伏陀禪師云。籍教明宗。深信含生同
一眞性凡聖一路。堅住不移不隨他教。與道
冥符寂然無爲。名爲理入 高僧釋智通云。
若夫尋近大乘修正觀者。察微塵之本際。
一念之初原。便可荊棘播無常之音。梟獍説
甚深之法。十方淨土未必過此矣 高僧釋曇
遂毎言。三界虚妄但是一心。追求外境未悟
難息 高僧解脱和尚。依華嚴作佛光觀。於
清宵月夜。光中忽見化佛。説偈云。諸佛祕密
甚深法。曠劫修行今乃得。若人開明此法門。
一切諸佛皆隨喜。解脱和尚乃禮拜問云。此
法門如何開示於人。化佛遂隱身不現。空中
偈答云。方便智爲燈。照見心境界。欲知眞實
法。一切無所見 太原和尚云。夫欲發心入
道。先須識自本心。若不識自本心。如狗逐塊。
非師子王也。善知識直指心者。即今語言是
汝心。擧動施爲更是阿誰。除此之外更無別
心。若言更別有者。即如演若覓頭。經云。信心
清淨即生實相。又經云。無依是佛母。佛從
無處生 天皇和尚云。只今身心即是性。身
心不可得即三界不可得。乃至有性無性總
不可得。無佛無衆生。無師無弟子。心空三界
一切總空。以要言之。三界内外下至螻蟻蠢
動之者。悉在一塵中。彼此咸等。一一皆如
是。各各不相妨。一切法門千般萬種。只明見
性更無餘事 興善和尚云。從上已來祖佛
相傳一心之法。以心印心不傳餘法。初祖指
一言以直説。譬如龍吐水至津。津滿至河。乃
至大海。龍是水之源。以知如今已後學人。相
傳一心之法。皆是簡要説。而喚心時不得別
覓佛。當佛時不得更求心。是以若人信自心
是佛。此人所有言説。當能轉法輪。若人不信
自心是佛。此人所有言説。皆是謗方等大乘。
所以經云。性外得菩提。譬如壓砂求油。不是
油正因 顒禪師有問。涅槃明。衆生即佛性。
佛性即衆生。但以時異有淨不淨。未審非情
亦是衆生不。答。經云。文殊問金色女。汝身有
五陰十二入十八界不。女言。如我身有五陰
十二入十八界。梵網經云。一切地水是我先
身。一切火風是我本體。又依正二身互相依
立。華嚴經云。一切法無相是則佛眞體。經明。
若計靈智之心是常色是敗壞無常者。則外
道斷常之見。華嚴明。衆生界即佛界。佛界即
法界。法界之外更無別法。乃至萬法雖異其
體常同。若不迷於所同體用。常無有二。無二
之旨蓋出世之要津。一念相應不隔凡成聖
 臥輪禪師云。詳其心性湛若虚空。本來
不生是亦不滅。何須收捺。但覺心起。即須向
内反照心原。無有根本。即無生處。無生處
故心即寂靜無相無爲 南泉和尚云。然燈
佛道了也。若心想所思出生諸法。虚假合集
彼皆不實。何以故。心尚無有何所出生。若取
諸法猶如分別虚空。如人取聲安置篋中。亦
如吹網欲令氣滿。又云。如今但會一如之理。
直下修行。又云。但會無量劫來性不變。即是
修行 汾州無業和尚初問馬祖。三乘至理
粗亦研窮。常聞禪師即心是佛。實未能了。伏
願指示。馬祖曰。即汝不了底心即是。更無別
物。不了時是迷。了時是悟。亦猶手作拳。拳作
手也。師又問。如何是祖師西來密傳心印。祖
曰。大徳正鬧在。且去別時來。一足始跨門
限。祖云。大徳便却迴頭。祖云。是什麼。遂豁
然大悟。示徒云祖師來此土。觀其衆生。有大
乘根性。唯傳心印。印汝諸人迷情。得之者。即
不論凡之與聖。愚之與智。多虚不如少實。大
丈夫兒。不如直下休歇去好。頓息萬縁截生
死流逈出常格。靈光獨照物類不拘。巍巍堂
堂三界獨歩。何必身長丈六紫磨金輝。項佩
圓光舌相長廣。若以色見我。是人行邪道。設
有眷屬莊嚴。不求而自至。山河大地不礙眼
光。一聞千悟獲大總持。又臨終告衆云。汝等
見聞智覺之性。與虚空齊壽。猶如金剛不可
破壞。一切諸法如影如響。無有實者。經云。唯
此一事實餘二即非眞。言訖奄然而化 眞
覺大師云。夫心性靈通。動靜之原莫二。眞如
絶慮。縁計之念非殊。惑見紛馳。窮之則唯一
寂。靈原不状。鑒之則。乃千差。千差不同。法
眼之名自立。一寂非異。慧眼之號斯存理量
雙消。佛眼之功圓著。是以三諦一境。法身之
理恒清。三智一心。般若之明常照。境智冥合。
解脱之應。隨機非縱非横。圓伊之道玄會。故
知三徳妙性。宛爾無乖。一心深廣難思。何
出要而非路。是以即心爲道者。可謂尋流而
得源矣 神秀和尚云。一切非情。以是心等
現故。染淨隨心。有轉變故。無有餘性要依縁
故。謂縁生之法皆無自性。空有不倶。即有
情正有時。非情必空故。他即自故。何以故。他
無性以自作故。即有情修證。是非情修證也。
經云。其身周普等眞法界。既等法界。非情門
空全是佛故。又非情正有時有情必空故。自
即他故。何以故。自無性以他作故。即非情無
修無證。是有情無修無證也。善財觀樓閣時
遍周法界。有情門空全一閣故。經云。衆生不
違一切刹。刹不違一切衆生。雖云有無同時
分相斯在矣 隋朝命大師融心論云。圓機
對教。無教不圓。理心渉事。無事非理。無事
非理。何亂而不。定無亂不定則定亂兩亡。無
事非理故事理雙絶。乃至雖離二邊。非有邊
而可離。言亡四句。實無句而可亡。此處幽玄。
融心可會。若以心融心非融心矣。心常如實
何所融也。實不立心説融心矣 智達禪師
心境頌云。境立心便有。心無境不生。若將心
繋境。心境兩倶盲。境心各自住。心境性恒清。
悟境心無起。迷心境共行。若迷心作境。心境
亂縱横悟境心元淨。知心境本清。知心無境
性。了境心無形。境虚心寂寂。心照境冷冷
甘泉和尚云。夫欲發心入道。先須識自本心。
心者萬法衆生之本。三世諸佛祖十二部經
之宗。雖即觀之不見其形。應用自在所作無
礙。洞達分明了了無異。若未識者。以信爲先。
信者信何物。信心是佛。無始無明輪迴生死。
四生六道受種種形。只爲不敢認自心是佛。
若能識自心心外更無別佛。佛外無別心。乃
至擧動施爲更是阿誰。除此心外。更無別
心。若言別更有者。汝即是演若達多。將頭
覓頭亦復如是。千經萬論只縁不識自心。若
了自心本來是佛者。一切唯假名。況復諸三
有。則明鏡可以鑒容。大乘可以印心。又云。求
經覓佛。不如將理勘心。若勘得自心本自清
淨。不須磨瑩本自有之。不因經得何乃得知。
經云。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
標。若能如是解者。一念相應。即名爲佛 普
岸大師云。大道虚曠唯一眞心。善惡勿思。神
清物表。更復何憂 潙山和尚云。内外諸法
盡知不實從心化生悉是假名任他法性周流
莫斷莫 臨濟和尚云。如今諸人與古聖
何別。爾且欠少什麼。六道神光未曾間歇。
若能如是。秖是箇一生無事人。欲得與祖佛
不別。但莫向外馳求。爾一念清淨光是爾屋
裏法身佛。爾一念無分別光是爾屋裏報身
佛。爾一念差別光是爾屋裏化身佛。此三種
身即是今日目前聽法底人。此三種是名言。
明知是光影。大徳且要識取弄光影底人。是
諸佛本源。是一切道流歸舍處。爾四大六
根及虚空。不解聽法説法。是箇什麼物。歴歴
地孤明。勿箇形段。是這箇解説法聽法。所以
向爾道。向五陰身田内有無位眞人。堂堂顯
露無絲髮許間隔。何不識取。大徳心法無
形通貫十方。在眼曰見。在耳曰聞。本是一精
明。分成六和合。心若不生隨處解脱。灌溪和
尚偈云。五陰山中古佛堂。毘盧晝夜放圓光。
箇中若了非同異。即是華嚴遍十方 石頭
和尚云。且汝心體離斷離常。性非垢淨湛
然圓滿。凡聖齊等應用無方。三界六道唯自
心現。水月鏡像有生滅耶。汝能知之無所不
備。諸聖所以降靈垂範廣述浮言。蓋欲顯法
身本寂令歸根耳 黄蘗和尚云。達磨西來唯
傳一心法。直下指一切衆生心本來是佛。不
假修行。但今識取自心見自本性。莫別求法。
云何識自心即如。今言語者是汝心。若不言
語又不作用。心體猶如虚空相似實無相貌。
亦無方所。亦不一向是無。只是有而不見。又
云。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此即眞佛。佛與
衆生一心。更無有異。不如言下自認取本法。
此法即心。心外無法。此心即法。法外無心
丹霞和尚云。汝等保護一靈之物不是汝造
作得。不是汝詺邈得。吾此地無佛無涅槃。亦
無道可修。無法可證。道不屬有無。更修何法。
唯此餘光在在處。處則是大道 水潦和尚
云。若説一法。十方諸佛收入一法中。百千妙
門在一毛頭上。千聖同轍決定不別。普照十
方猶如明鏡。心地若明一切事盡皆看破。從
上已來以心傳心。本心即是法 仰山和尚
云。頓悟自心無相猶若虚空。寄根發明。即本
心具恒沙妙用。無別所持。無別安立。即本地
即本土 大顛和尚云。老僧往年見石頭和
尚。問曰。阿那箇是汝心。對云。言語者是心。
被師喝出。經日却問。前日既不是心。除此之
外何者是心。師云。除却揚眉動目一切之事
外。直將心來。對云。無心可來。師云。汝先來
有心。何得言無心。無心盡同謗我。時於言下
大悟。即對云。既令某甲除却揚眉動目一切
之事。和尚亦須除之。師云我除竟。對云。將示
和尚了也。師云。汝既將示我心如何。對云。不
異和尚。師云。不關汝事。對云。本無物。師云。
汝亦無物。對云既無物即眞物。師云。眞物不
可得。汝心現量意旨如此也。大須護持 三
平和尚偈云。即此見聞非見聞。無餘聲色可
呈君。箇中若了渾無事。體用無妨分不分。又
偈云。見聞知覺本非因。當體虚玄絶妄眞。見
相不生癡愛業。洞然全是釋迦身 安國和尚
云。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者。不住
色。不住聲。不住迷。不住悟。不住體。不住用。
而生其心者。即是一切處而顯一心。若住善
生心即善現。若住惡生心即惡現。本心即隱
沒。若無所住十方世界唯是一心。信知風幡
不動是心動。有檀越問。和尚是南宗北宗。答
云。我非南宗北宗。心爲宗。又問。和尚曾看教
不。答云。我不曾看教。若識心一切教看竟。學
人問。何名識心見性。答。喩如夜夢見好與惡。
若知身在床上安眠全無憂喜。即是識心見
性。如今有人聞作佛便喜。聞入地獄即憂。不
達心佛在菩提床上安眠。妄生憂喜 歸宗
和尚云。即心是佛徹底唯性。山河大地一法
所印。是大神呪。眞實不虚。是諸佛之本原。菩
提之根骨。佛何者是即今言下是。更無別人。
經云。譬如一色隨衆生見得種種名。一切法
唯是一法隨處得名 大悲和尚云。能知自
心性含於萬法。終不別求。念念功夫入於實
相。若不見是義。勒苦累劫亦無功夫 草堂
和尚云。夫帝網未張千瓔焉覿宏綱忽擧萬
目自開。心佛雙照觀也。心佛雙亡止也。定慧
既均。亦何心而不佛。何佛而不心。心佛既然。
則萬境萬縁無非三昧也 百丈慧海和尚。
因撥火示潙山靈祐。因茲頓悟。百丈乃謂曰。
此暫時岐路。經云。欲見佛性當觀因縁時節。
時節既至。如迷忽悟。似忘忽憶。方省舊道己
物不從他得。是故祖師云。悟了同未悟。無
心得無法。秖是無虚妄凡聖等心。本來心
法元自備足。是汝今既爾。善自護持。又廣語
問云。見不。答見。又問。見復如何。答見無二。
既云無二不以見見於見。若見更見。爲前見
是。爲後見是。經云。見見之時見非是見。所以
云。不行見法。不行聞法。不行覺法。諸佛疾與
授記。又云。自心是佛。照用屬菩薩。自心是主
宰。照用屬客。如波説水。照萬有以顯功。若能
寂照。不存。玄旨自然貫於今古。如云神無照
功至功常存。又云。如今欲得驀直悟解。但人
法倶泯倶絶倶空 盤山和尚云。大道無中。
復誰前後。長空絶跡。何用量之。空既如是。道
豈言哉。心月孤圓。光呑萬像。光非照境。境亦
非存。光境倶亡復是何物。譬如擲劍揮空莫
論及之不及。斯乃空輪無跡。劍刃非虧。若能
如是心心無知。全人即佛。全佛即人。人佛無
異始爲道矣 大梅和尚初問馬祖。如何是
佛。答。即汝心是。問。如何是法。答。亦汝心是。
問。祖無意耶。答。汝但識取自心。無法不備。
後住梅山示衆云。汝等諸人應當各自明心
達本。勿逐其末。但得其本。其末自至。汝等欲
得其本。但識取汝心。此心元是一切世間出
世間法之根本。但心不附一切善惡而生。即
知萬法本自如如。時有學人。問。心外別無法
耶。答。祖佛是汝心生耳。心是萬法之本。豈別
有法過於心耶。釋曰。如六祖云。善惡都莫思
量。自然得入心體。湛然常寂妙用恒沙。以諸
佛是極善邊際。衆生是極惡邊際。以善惡收
盡一切法。故云若不思量全歸心體。但有微
毫之法。皆是思想心生。如寒山子頌云。萬機
倶泯跡。方見本來人。泯之一字未必須泯。以
心外元無一法所見唯心。如谷應自聲。鏡寫
我像。秖謂衆生不達鼓動心機。立差別之前
塵。如空華起滅。織無邊之妄想。似焔水奔
騰。不復一心本源。故令泯絶。若入心體。雖云
湛然不落斷滅。自然從體起用周遍恒沙。又
大梅云。此心法門眞如妙理不増不減。種種
方便善能應用。當知總是此性本來具足不
生不滅。能知三世一切作用。所以云。我觀
久遠猶若今日。常在於其中經行及坐臥
巖頭和尚云。於三界中有無。唯自己知。更無
餘事但識自己本來面目。喚作無依神蕩蕩
地。若道別有法有祖。賺汝到底。但向方寸
中看。逈逈明朗。但無欲無依便得決了。高城
和尚歌云。無相心能運耀。應聲應色隨方照。
雖在方而不在方。任運高低總能妙。尋無頭
復無尾。焔光運運從何起。只者如今全是心。
心用明心心復爾。不居方何處覓。運用無蹤
復無跡。識取如今明覓人。終朝莫謾別求的。
勤心學近叢林莫將病眼認華針。説教本窮
無相理。廣讀元來不識心。識取心。了取境。
識心了境禪河靜。若能了境便識心。萬法都
如闥婆影 千頃和尚云。一切衆生驢騾象
馬蜈蚣蚰蜒。十惡五逆無明妄念貪瞋不了
之法。並從如來藏中顯現。本來是佛。只爲
衆生從無始劫來瞥起一念。從此奔流迄至
今日。所以佛出世來。令滅意根絶諸分別。一
念相應便超正覺。豈用教他多知多解擾亂
身心。所以菩提光明不得發現。汝今但能絶
得見聞覺知。於物境上莫生分別。隨時著衣
喫飯平常心是道。此法甚難。學人問。和尚夜
後無燈時如何。師云。悟道之人常光現前。有
*什麼晝夜。問。何不見和尚光。師云。擬將什
麼眼見。學人云。世人同將現在眼見。師彈指
云。苦哉一切衆生。根塵相渉。從無始來。認
賊爲子。至于今日常被枷鎖。汝將眼見意識
分別擬求佛道。即是背却本心逐念流轉。如
此之人對面隔越。惟政和尚云。古聖今聖其
理齊焉。昔日日。今日日。照不兩鮮。昔日風。
今日風。鼓無二動。一滴之水潤焉。大海之
水潤焉。又頌云。一念得心頓超三界。見無
所見貪瞋爛壞 牛頭山忠和尚。學人問。夫
入道者如何用心。答曰一切諸法。本自不生。
今則無滅。汝但任心自在不須制止。直見直
聞直來直去。須行即行。須住即住。此即是眞
道。經云。縁起是道場。知如實故。又問。令欲
修道作何方便而得解脱。答曰。求佛之人不
作方便。頓了心原明見佛性。即心是佛。非妄
非眞故。經云。正直捨方便但説無上道。又問。
眞如妙法理智幽深。淺識之徒如何得見。答
曰。汝莫謗佛。佛不如是説。一切諸法非深
非淺。汝自不見。謂言甚深。若也見時觸目盡
皆微妙。何以高推。菩薩別立聖人。且如生公
云。非曰智深。物深於智耳。此傷不逮之詞耳。
汝莫揀擇法。莫存取捨心。故云法無有比。無
相待故。夫經者。以身心爲義。華嚴經云。身是
正法藏。心爲無礙燈。照了諸法空。名曰度衆
 夾山和尚云。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不是
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 大安和尚云。汝諸
人各自身中。有無價大寶。從眼門放光。照破
山河大地。耳門放光。領覽一切善惡音聲。六
門晝夜常放光明。亦名放光三昧。汝自不識
在四大身中。内外扶持不教傾側兩脚牙子。
大檐得石二檐從獨木橋上過。亦不教伊倒
地。且是*什麼。汝若覓毫髮即不可見。故志
公云。内外推尋覓總無。境上施爲渾大有
長沙和尚偈云。最甚深最甚深。法界人身便
是心。迷者迷心爲衆刹。悟時刹海是眞心。身
界二塵元實相。分明達此號知音。又學人
問。盡法界衆生識心。最初從何而有。偈答云。
性地生心主。心爲萬法師。心滅心師滅。方
得契如如 龍牙和尚云。夫言修道者。此是
勸喩之詞。接引之語。從上已來無法與人。只
是相承種種方便爲説。出意旨令識自心。究
竟無法可得。無道可修。故云菩提道自然。今
言法者。是軌持之名。道是衆生體性。未有世
界早有此性。世界壞時此性不滅。喚作隨流
之性。常無變異。動靜與虚空齊等。喚作世間
相常住。亦名第一義空。亦名本際。亦名心王。
亦名眞如解脱。亦名菩薩涅槃。百千異號皆
是假名。雖有多名而無多體。會多名而同
一體。會萬義而歸一心。若識自家本心。喚作
歸根得旨。譬如人欲得諸流水。但向大海
中求欲識萬法之相。但向心中契會。會得玄
理擧體全眞。萬像森羅一法所印 徳山和
尚云。若有一塵一法可得。與汝執取生解。
皆落天魔外道。只是箇靈空。尚無纖塵可得。
處處清淨。光明洞達。表裏瑩徹。又云。汝莫愛
聖。聖是空名。更無別法。只是箇炟爀靈空無
礙自在。不是莊嚴修證得。從佛至祖。皆傳此
法而得出離 牛頭下佛窟和尚云。若人不
信一文殊説十方文殊一時説。一佛涅槃一
切諸佛倶涅槃。何以故。不達色根本故。問。了
色性無所有是本不。答。此是住觀語。非是即
事見根本。若即事見者。只汝生老病身及無
明婬怒是色根本。事外無理故。是以若了
一色根本。即擧十方色同。名爲一説一切説
一涅槃一切涅槃。當知色體無性性無不包。
又云。雖同凡夫而非凡夫不得凡夫。不壞凡
夫。謂別有殊勝在心外者。即墮魔網。我今
自觀身心實相作佛。即是見十方佛同行同
證處。問。佛身無漏戒定熏修五陰不縛不脱。
不敢有疑。且如大品經云。衆生不善五陰
之身。亦不縛不脱。甚令人驚疑。答。若向衆生
五陰外別有諸佛解脱。無有是處。只了衆生
自性。從本已來無有一法可得。誰縛誰脱。何
得更有縛脱之異。問經。云衆生與佛平等無
有縛。脱何得六道衆生沈淪不得解脱。答。衆
生不了色心清淨。妄想顛倒不得解脱。若知
人法常空。其中實無縛脱。問。作何觀行懺悔。
臨終免被業牽。答。汝須深信諸佛所行所説
處。與我今日所行所説處無別。乃至成佛尚
不得涅槃相。何況中間罪福妄業可得。此是
眞實正知正見。眞實修行。眞實懺悔。但於行
住坐臥不失此觀。臨終自然不失正念 佛
窟下雲居和尚心境不二篇云。世出世間倶
不越自一念妄心。而有一念纔起萬像分劑。
一念相生便成心境。若非心境何得有念可
見。既有所見之念。又有能見之心。將知念
即是境。見即是心。所見之念便成色蘊。能見
之心便成四蘊。經云。五蘊是世間。一念具五
蘊。一一蘊中皆具五蘊故得一不礙多多不
礙一。所以心境交通互爲賓主。經云。境智互
相渉入重重無盡。即是一塵含法界一一法
皆遍也。觀自一念動。即恒沙世界一時振動。
觀自一念常定。即六道衆生悉皆常定。若諦
了一念之體。即恒沙世界常現自心。由迷一
念即境智胡越 大珠和尚云。心性無形即
是微妙法身。心性體空即是虚空無邊身。示
行莊嚴即是功徳法身此法身是萬化之本。
隨處立名。智用無盡。是無盡藏問何者是法
身。答。心能生恒沙萬法。故號法家之身。經
云。一念心塵中。演出恒沙偈。時人自不識。
問。眞法幻法各有種性不答。佛法無種應物
而現。若心眞也。一切皆眞。若有一法不眞眞
義則不圓。若心幻也。一切皆幻。若有一法不
是幻。幻法則有定。若心空也。一切皆空。若有
一法不空。空義則不圓。迷時人逐法。悟罷法
由人。森羅萬像至空而極。百川衆流至海而
極。一切賢聖至佛而極。十二部經。五部毘尼。
四。圍陀論至心而極。心是總持都院萬法之
原。亦是大智慧藏無住涅槃。百千名號。皆是
心之異名 先洞山和尚心丹訣云。吾有藥
號心丹。煩惱爐中錬歳年。知伊不變胎中色。
照耀光明遍大千。開法眼覩毫端。能變凡聖
刹那間。要知眞假成功用一切時中鍛錬看。
無形状勿方圓。言中無物物中言。有心用即
乖眞用。無意安禪無不禪。亦無滅亦無起。森
羅萬像皆驅使。不論州土但將來。入此爐
中無不是。無一意。是吾意無一智。是吾智。無
一味無不異。色不變轉難辯更無一物於中
現。莫將一物制伏他。體合眞空非鍛錬 先
曹山和尚云。古佛心牆壁瓦礫是者。亦喚
作性地。亦稱體全功。亦云無情解説法。若知
有這裏得無辯處。十方國土山河大地石壁
瓦礫虚空與非空。有情無情草木叢林。通
爲一身。喚作得記。亦云一字法門。亦云總持
法門。亦云一塵一念。亦喚作同轍。若是性地
不知有。諸佛千般喩不得。萬種況不成千聖。
萬聖盡從這裏出。從來不變異。故云十方薄
伽梵一路涅槃門 靈辯和尚云。夫一心不
思議。妙義無定相。應時而用不可定執。經云
一切賢聖。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用有差別
隨處得名。究竟不離自心。此心能壞一切能
成一切。故云一切法皆是佛法。心作天。心作
人。心作鬼神畜生地獄皆心所爲。好惡皆由
心。要生亦得。要不生亦得。即是無礙義。只
今一切施爲行住坐臥即是心相。心相無相
故名實相。體無變動亦名如來。如者不變不
異也。無中現有。有中現無。亦曰神變。亦曰
神通。總是一心之用。隨處差別。即多義。一中
解無量。無量中解一。了彼互生起。當成無所
畏。又東方入正定。西方從定出。若了心外無
法。一切唯心。即無一法當情。無有好惡是非。
即不怖生死。一切處皆是解脱。故云當成無
所畏。縱然心外有一切境法。亦從自心妄想
因縁而生。無有自性。其體本空如幻如化
先雲居和尚云。佛法有什麼多事。行得即是。
但知心是佛。莫愁佛不解語。欲得如是事。還
須如是人。若是如是人。愁箇什麼。若云如是
事即不難。自古先徳。淳素任眞。元來無巧。設
有人問如何是道。或時答&T027734;甎木頭。作麼皆
重。元來他根本脚下實有力。即是不思議人。
把土成金。若無如是事。饒爾説得蔟華蔟錦
相似。直道我放光動地。世間更無過也。盡
説却了。合殺頭人總不信受。元來自家脚下
虚無力。釋曰。雲居和尚乃物外宗師。此土七
生爲善知識。道徳孤邁智海泓深。具大慈悲
常盈千衆。所示徒云。但知心是佛莫愁佛不
解語者。此爲今時學人。一向外求但學大乘
之語。不能返本内自觀心。明見天眞之佛。若
了此心佛。即自然智無師之智現前。何煩外
學。如云從門入者非寶。又云。從天降下即貧
窮。從地涌出却富貴。若從心地涌出智寶有
何窮盡。故云。無盡之藏但若得心眞實去。根
脚下諦去。自然出語盡與實相相應。言下救
人生死。變凡爲聖。捉礫成金。道有亦得。道
無亦得。句句悉成言教。若也心中未諦圓信
不成。空任虚浮只成自誑。直饒辯説縱横只
増狂慧。設或説得天華墜石點頭。事若不眞
總成妖幻。所以志公見雲光法師講法華經
感天華墜云。是齩蚤之義。是先聖誠言。實
爲後學龜鏡可以刻骨可以。書紳今遍搜揚
深有。意矣
宗鏡録卷第九十八
 *戊申歳分司大藏都監開板 



宗鏡録卷第九十九
 *慧日永明寺主智覺禪師延壽集 
夫製論釋經傍申佛意。或法身大士。垂迹闡
助化之門。或得旨高人。依教弘法施之道乃
至義疏章鈔銘訣讃序等與宗鏡相應者。皆
當引證。是以衆生言論。悉法界之所流。外道
經書。盡諸佛之所説 大智度論云。論法入
佛心中。唯一寂滅。一三昧門攝無量三昧。如
牽衣一角擧衣皆得。亦如得蜜蜂王餘蜂盡
攝。又頌云。佛法相雖空。亦復不斷滅。雖生亦
非常。諸行業不失。諸法如芭蕉。一切從心生。
若知法無實。是心亦復空 毘婆沙論云。善
覺長者。爲那伽。説四韋陀典曰。若人心生而
不起。若人心起而不滅。心起而起。心滅而滅。
又云。若離初發心則不成無上道。所以云。一
切功徳皆在初心 大乘攝論云。問。何以故。
此識取此識爲境。答。無有法能取餘法。雖不
能取此識。變生顯現如塵。譬如依面見面謂
我見影。此影顯現相似異面 顯揚論云。由
所依所縁力而得建立。由所依力者。謂立
眼識乃至意識。由所縁力者。謂立色識乃至
法識青識黄識。乃至苦識樂識 發菩提心
論云。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不住。雖如是
觀心心數法生滅散壞。而常不捨聚集善根
助菩提法。是名菩薩觀三世方便。大乘阿毘
達磨雜集論云。如契經等法。如理作意發三
摩地。依止定心思惟定中所知影像。觀此影
像不異定心。依此影像捨外境想。唯定觀
察自想影像。爾時菩薩了知諸法唯自心故。
内住其心知一切種所取境界。皆無所有。所
取無故。一切能取亦非眞實。故次了知能取
非有。次復於内捨離所得二種自性證無所
得。依此道理。佛薄伽梵妙善宣説偈云。菩薩
依靜定。觀心所現影。捨離外塵想。唯定觀自
想。如是内安心。知所取非有。次觀能取空。
後觸二無得。依者。謂轉依捨離一切麁重得
清淨轉依。故 十二門論偈云。衆縁所生法。
是即無自性。若無自性者。云何有是法。釋曰。
故知萬法從心所生皆無自性。所依之心尚
空。能依之法何有 入大乘論云。若離衆生。
則無有得菩提道者。從衆生界出生一切諸
佛菩提。如尊者龍樹所説偈云。不從虚空有。
亦非地種生。但從煩惱中。而證成菩提。故知
從心證道不假他縁。能成無師自然之智
倶舍論云。眼所現見名爲所見。從他傳聞名
爲所聞。自運己心諸所思構名爲所覺。自内
所受及自所證名爲所知 佛地論云。現見
虚空。雖與種種色相相應。而無諸色種種相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941 942 943 944 945 946 947 948 949 950 951 952 953 954 955 95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