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宗鏡録 (No. 2016_ 延壽集 ) in Vol. 48

[First] [Prev+100] [Prev] 918 919 920 921 922 923 924 925 926 927 928 929 930 931 932 93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上生實解。執指爲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虚掜
怪。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爲觀自在。是以
若實眞心不逐他聲而起分別。湛然恒照性
自了故。如掌亭人都無所去。云何離色離聲
無分別性。此須得旨。親見性時。方知離聲色
諸縁性自常住不假前塵。所起知見則悟無
始已來皆是執聲爲聞而生顛倒。故文殊頌
云。旋汝倒聞機。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圓通實如是。若非色非空。都無分別。不見性
之人。到此之時全歸斷滅。便同外道拘捨離
等。己眼不開昧爲冥諦。以冥寂闇昧無知。以
爲至極。從此復立二十五諦。迷眞實心成外
道種。或有禪宗不得旨者。法學起空見人。多
拂心境倶空。執無分別。將狂解癡盲以爲至
道。然非離因縁求法性。滅妄心取眞心。對増
上慢人初學之者。不可雷同。應須甄別。如經
云。離諸法縁無分別性。則汝心性各有所還。
云何爲主。阿難言。若我心性各有所還。則如
來説妙明元心。云何無還。唯垂哀愍爲我宣
説。佛告阿難。且汝見我見精明元。此見雖非
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汝應諦聽。今
當示汝無所還地。阿難。此大講堂洞開東方。
日輪昇天則有明耀。中夜黒月雲霧晦暝。則
復昏暗。戸牖之隙則復見通。牆宇之間則復
觀壅。分別之處則復見縁頑虚之中遍是空
性。欝&T024658;之像則紆昏塵。澄霽斂氛又觀清
淨。阿難。汝咸看此諸變化相。吾今各還本所
因處。云何本因。阿難。此諸變化明還日輪。何
以故。無日不明。明因屬日。是故還日。暗還黒
月。通還戸牖。壅還牆宇。縁還分別。頑虚還
空。欝*&T024658;還塵清明還霽。則諸世間一切所
有。不出斯類。汝見八種見精明性。當欲誰還。
何以故。若還於明。則不明時無復見暗。雖明
暗等種種差別。見無差別。諸可還者自然非
汝。不汝還者非汝而誰。則知汝心本妙明淨。
汝自迷悶喪本受輪。於生死中常被漂溺。是
故如來名可憐愍。故知一切衆生即今見精
明心非定眞妄。昧之則麁。明之則妙。只於八
種不還之中。了了見性常住。云何隨境流轉
失本眞常。永沒苦輪常漂死海。大聖憐愍非
不驚嗟。阿難示起疑心寄破情執。釋迦微細
開演直指覺原。可謂不易凡身頓成聖體。現
於生滅顯出圓常。宗鏡前後明文。一一全證
於此。又江西馬祖和尚問亮座主。蘊何經業。
對云。講三十本經論。師云。正講時將什麼講。
對云。將心講。師云。心如工技兒。意如和技
者。爭解講他經。對云。不可是虚空講也。師
云。却是虚空講得。座主於言下大悟。遂下階
禮拜驀目汗流。師云。者鈍根阿師。用禮拜
作什麼。其座主却迴本寺語學徒言。某一生
學業。將謂天下無人敵者。今日被開元寺老
宿一唾淨盡。我爾許多時皆是誑謼汝。遂散
學徒。一入西山更無消息。又如有學士問馬
祖和尚。如水無筋骨能勝萬斛舟時如何。師
云。我遮裏水亦無舟亦無説什麼筋骨。又
學人問龍潭和尚。久嚮龍潭及至到來。爲什
麼。龍亦不見。潭亦不見。師云。却是子親到龍
潭。又俗官王常侍問先洞山和尚。五十二位
菩薩中。爲甚麼不見妙覺菩薩。師云。却是
常侍親見。所以智者大師一生弘教。雖廣垂
開示唯顯正宗。如止觀中云。究竟指歸何處。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永寂如空。又觀心論
中云。復以傷念一家門徒隨逐積年。看心稍
久遂不研覈問心。是以不染内法著外文字。
偸記注而奔走。負經論而浪行。何不絶語置
文破一微塵讀大千經卷。若能如上聽法講
經提宗問答。方諧祖意稱可佛心。如遇此機
可歸宗鏡
宗鏡録卷第九十二
 *戊申歳分司大藏都監開板 



宗鏡録卷第九十三
 *慧日永明寺主智覺禪師延壽集 
夫宗鏡録是實相法門。若信得何福。若毀得
何罪 答。此一心實相之門。般若甚深之旨。
於難信之中或有信者。法利無盡。唯佛能知。
若有毀者謗般若罪過莫大焉。現世受殃生
身陷獄。何以受報如此廣大。以般若是一切
世出世間凡聖之母。猶如大地無物不從地
生。或若謗之則謗一切佛地三寶功徳。如十
法界中一切衆生。若昇若沈。若愚若智。無不
皆從般若中來。若不得般若威光。實無一塵
可立。如般若經云。欲尊貴自在。乃至欲得
菩提。當學般若。又云。若欲得六根完具。當
學般若。乃至鬼畜亦要完具。以此鬼畜皆從
學般若來。故知不信宗鏡無有是處。如諸法
無行經云。爾時文殊師利言。世尊。師子吼
鼓音王如來滅度之後。爾時有菩薩比丘。名
曰喜根。時爲法師。質直端正。不壞威儀。不捨
世法。爾時衆生普皆利根樂聞深論。其喜根
法師於衆人前。不稱讃少欲知足細行獨處。
但教衆人諸法實相。所謂一切法性即是貪
欲之性。貪欲性即是諸法性。瞋恚性即是諸
法性。愚癡性即是諸法性。其喜根法師以是
方便教化衆生。衆生所行皆是一相各不相
是非。所行之道心無瞋癡。以無瞋癡因縁故
逮得法忍。於佛法中決定不壞。世尊。爾時復
有比丘法師行菩薩道。名曰勝意。其勝意比
丘護持禁戒。得四禪四無色定。行十二頭陀。
世尊。是勝意比丘有諸弟子。其心輕動樂見
他過。世尊。後於一時勝意菩薩入聚落乞食。
誤至喜根弟子家。見舍主居士子。即到其所
敷座而坐。爲居士子稱讃少欲知足細行。説
無利語過。讃嘆遠衆樂獨行者。又於居士子
前復説喜根法師過失。是比丘不實以邪見
道教化衆生。是雜行者。説婬欲無障礙。瞋恚
無障礙。愚癡無障礙。一切諸法皆無障礙。是
居士子利根得無生法忍。即語勝意比丘。大
徳。汝知貪欲爲是何法。勝意言。居士。我知
貪欲是煩惱。居士子言大徳。是煩惱爲在内
在外耶。勝意比丘言。不在内不在外。大徳。
若貪欲不在内不在外。不在東西南北。四維
上下十方。即是無生。若無生者云何説若垢
若淨。爾時勝意比丘瞋恚不喜。從座起去作
如是言。是喜根比丘。以妄語法多惑衆人。是
人以不學入音聲法門故。聞佛音聲則喜。聞
外道音聲則瞋於梵行音聲則喜。於非梵行
音聲則瞋。以不學入音聲法門故。乃至爾時
喜根菩薩。於衆僧前説是諸偈云。貪欲是涅
槃。恚癡亦如是。如此三事中。有無量佛道。
若有人分別。貪欲瞋恚癡。是人去佛遠。譬如
天與地。菩提與貪欲。是一而非二。皆入一法
門。平等無有異。凡夫聞怖畏。去佛道甚遠。
貪欲不生滅。不能令心惱。若人有我心。及
有得見者。是人爲貪欲。將入於地獄。貪欲
之實性。即是佛法性。佛法之實性。亦是貪欲
性。是二法一相。所謂是無相。若能如是知。
則爲世間導。若有人分別。是持戒毀戒。以
持戒誑故。輕篾於他人。是人無菩提。亦無
有佛法。但自安住立。有所得見中。若住空
閑處。自貴而賤人。尚不得生天。何況於菩
提。皆由著空閑。住於邪見故。邪見與菩提。皆
等無有異。但以名字數。語言故別異。若人通
達此。則爲近菩提。分別煩惱垢。即是著淨
見。無菩提佛法。住有得見中。若貪著佛法。是
則遠佛法。貪無礙法故。則還受苦惱。若人無
分別。貪欲瞋恚癡。入三毒性故。則爲見菩提。
是人近佛道。疾得無生忍。若見有爲法。與無
爲法異。是人終不得。解於有爲法。若知二性
同。必爲人中尊。佛不見菩提。亦不見佛法。不
著諸法故。降魔成佛道。若欲度衆生。勿分別
其性。一切諸衆生。皆同於涅槃。若能如是見。
是則得成佛。其心不閑靜。而現閑靜相。是於
天人中。則爲是大賊。是人無菩提。亦無有佛
法。若作如是願。我當得作佛。如是之凡夫。
無明力所牽。佛法湛清淨。其喩如虚空。此中
無可取。亦無有可捨。佛不得佛道。亦不度衆
生。凡夫強分別。作佛度衆生。是人於佛法。則
爲甚大遠。若見衆生苦。則是受苦者。衆生無
衆生。而説有衆生。住衆生相中。則無有菩提。
若人見衆生。是畢竟解脱。無有婬恚癡。知是
爲世將。若人見衆生。不見非衆生。不得佛法
實。佛同衆生性。若能如是知。則爲世間將。乃
至説是諸偈法時。三萬諸天子得無生法忍。
萬八千人漏盡解脱。即時地裂勝意比丘墮
大地獄。以是業障罪因縁故。百千億那由他
劫。於大地獄受諸苦毒。從地獄出。七十四
萬世常被誹謗。若干百千劫乃至不聞佛之
名字。自是已後還得値佛。出家學道而無志
樂。於六十二萬世常返道入俗。亦以業障餘
罪故。於若干百千世諸根闇鈍。世尊。爾時喜
根法師。於今東方過十萬億佛土有國名寶
莊嚴。於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勝
光明威徳王如來應供正遍知。今現在彼。
其勝意比丘今我身是。世尊。我未入如是法
相門時。受如是苦分別苦顛倒苦。是故若發
菩薩心者。若發小乘心者。不欲起如是業障
罪。不欲受如是苦惱者。不應拒逆佛法。無有
處所可生瞋癡。佛告文殊師利。汝聞是諸偈
得何等利。世尊。我畢是業障罪已聞是偈因
縁故。所在生處利根智慧。得深法忍巧説深
法。文殊師利。爲誰力故能憶如是無量阿僧
祇劫罪業因縁。世尊諸菩薩有所念有所説。
有所思惟。皆是佛之神力。所以者何。一切諸
法皆從佛出。故知若不信宗鏡中所説實相
之理。則如勝意比丘。沒魂受裂地之大苦。若
有信如是説。則如文殊師利智慧演深法之
妙辯。信毀交報因果無差。普勸後賢應深信
受。若信般若福廣具前文。今述謗方等罪。
略引誠證。如大般若經中。廣説謗法之罪。謂
此方墮阿鼻地獄。此土劫壞罪猶未畢。移置
他方阿鼻地獄中。他方復經劫壞。罪亦未盡。
復移他方。如是巡歴十方十方各經劫盡。還
生此土阿鼻地獄中。千佛出世救之猶難。若
欲説其所受之身。聞者當吐熱血而死故。善
現請説所受之身。佛竟不説。乃至華嚴地獄
天子。法華不輕四衆。皆是不信悉墮阿鼻。若
有聞者。應須驚懼以爲鑒誡普曉群蒙。次明
信毀現受報者。第一明信者。唐釋慧&MT01805;姓董
氏。住襄陽。少出家聽三論。初住光福寺。居山
頂引汲爲勞。明欲往他寺。夜見神人身長一
丈衣以紫袍。頂禮&MT01805;曰。請住於此常講大乘
經。勿以小乘爲慮。其小乘者如高山無水不
能利人。大乘經者。猶如大海。自止此山多佛
出世。一人讀誦説大乘。能令所住珍寶光明
眷屬榮勝。若有小乘前事並失。唯願弘持勿
孤所望。法師須水此易得耳。來月八日定當
得之。自往劍南慈母山大泉。請一龍王去也。
言已不現。恰至來月七日夜。大風卒起從西
南來。雷震雨霔。唯見清泉香而且美。合衆幸。
及亡龍泉漸便乾竭。信之爲益其類是焉。第
二明毀者。佛藏經云。於未來世當有比丘。
不修身戒心慧。是人輕笑如來所説畢竟空
法。又云。若有聞空即當驚畏。是人可愍。直至
地獄無有救者。唐釋慧眺。姓莊氏。少出家。
以小乘爲業。住襄陽報善寺哲公座下龍泉。
開講三論。心生不忍。曰三論明空。講者著
空。發言訖舌出三尺。眼耳鼻並皆流血。七
日不語。有伏律師。聞其拔舌。告已。汝太癡
也。一言毀謗罪過五逆。可信大乘方得免耳。
乃令燒香發願懺悔前言。舌還收入。遂往哲
公所誓心斂迹。唯聽大乘。後往香山神足寺。
足不跨閫。常習大乘。時講華嚴等經用申懺
謝。常於衆中陳其前失。獨處一房常坐常念。
貞觀十一年四月三日。在寺後松林坐禪。見
有三人來形貌奇異。禮拜請受菩薩戒訖曰。
禪師大利根。若不改心信大乘者。千佛出世
猶在地獄。又昔有人謗大乘。臨終出現牛聲。
則知華報昭然果報寧失。已上皆是障深不
信。或智淺謬傳。依文起見悉成謗法。如文
殊師利巡行經云。文殊師利言。大徳舍利弗。
若人説言過去未來現在如來有依不依。如
是之人則謗如來。何以故。眞如無念亦無
所念。眞如不退。眞如無相。今宗鏡大意所録
之文。或祖或教。但有一字一句。若理若事。
若智若行。皆悉迴向指歸眞如一心。何者。心
之實性。名曰眞如。性以不改爲義。眞以無僞
得名。如則不變不異。以此心性周遍圓融。横
該十方竪徹三際。至一切時處未甞間斷。凡
有一毫善根悉皆迴向。念念合眞如之體。體
無不寂。一一順眞如之用。用何有窮。所以
但契一如自含衆徳。如華嚴經中眞如相迴
向有一百句。一一句中無不同指。皆爲成就
一心妙門。如經云。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正念
明了其心堅住。遠離迷惑專意修行。深心不
動成不壞業。趣一切智終不退轉。志求大乘
勇猛無畏。植諸徳本普安世間。生勝善根修
白淨法。大悲増長心寶成就。乃至譬如眞如
遍一切處無有邊際。善根迴向亦復如是。遍
一切處無有邊際。譬如眞如眞實爲性。善根
迴向亦復如是。了一切法眞實爲性。譬如眞
如恒守本性無有改變。善根迴向亦復如是。
守其本性始終不改。譬如眞如以一切法無
性爲性。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了一切法無性
爲性。譬如眞如無相爲相。善根迴向亦復如
是。了一切法無相爲相。譬如眞如若有得者。
終無退轉。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若有得者於
諸佛法永不退轉。譬如眞如一切諸佛之所
行處。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一切如來所行之
處。譬如眞如離境界相而爲境界。善根迴向
亦復如是。離境界相而爲三世一切諸佛圓
滿境界。譬如眞如能有安立。善根迴向亦復
如是。悉能安立一切衆生。譬如眞如性常隨
順。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盡未來劫隨順不斷。
譬如眞如無能測量。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等
虚空界盡衆生心無能測量。譬如眞如充滿
一切。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一刹那中普周法
界。譬如眞如常住無盡。善根迴向亦復如
是。究竟無盡。譬如眞如無有比對。善根迴
向亦復如是。普能圓滿一切佛法無有比對。
譬如眞如體性堅固。善根迴向亦復如是。體
性堅固非諸惑惱之所能沮。譬如眞如不可
破壞。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一切衆生不能損
壞。譬如眞如照明爲體。善根迴向亦復如是。
以普照明而爲其性。譬如眞如無所不在。善
根迴向亦復如是。於一切處悉無不在。譬如
眞如遍一切時。善根迴向亦復如是遍一切
時。譬如眞如性常清淨。善根迴向亦復如是。
住於世間而體清淨。譬如眞如於法無礙。善
根迴向亦復如是。周行一切而無所礙。譬如
眞如爲衆法眼。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能爲一
切衆生作眼。譬如眞如性無勞倦。善根迴向
亦復如是。修行一切菩薩諸行恒無勞倦。譬
如眞如體性甚深。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其性
甚深。譬如眞如無有一物。善根迴向亦復如
是。了知其性無有一物。譬如眞如性非出
現。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其體微妙難可得見。
譬如眞如離衆垢翳。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慧
眼清淨離諸癡翳。譬如眞如性無與等。善根
迴向亦復如是。成就一切諸菩薩行最上無
等。譬如眞如體性寂靜。善根迴向亦復如
是。善能隨順寂靜之法。譬如眞如無有根本。
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能入一切無根本法。譬
如眞如體性無邊。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淨諸
衆生其數無邊。譬如眞如體性無著。善根迴
向亦復如是。畢竟遠離一切諸著。譬如眞如
無有障礙。善根迴向亦復如是。除滅一切世
間障礙。譬如眞如非世所行。善根迴向亦復
如是。非諸世間之所能行。譬如眞如體性
無住。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一切生死皆非所
住。譬如眞如性無所作。善根迴向亦復如是。
一切所作悉皆捨離。譬如眞如體性安住。善
根迴向亦復如是。安住眞實。譬如眞如與一
切法而共相應。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與諸菩
薩聽聞修習而共相應。譬如眞如一切法中
性常平等。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於諸世間修
平等行。譬如眞如不離諸法。善根迴向亦復
如是。盡未來際不捨世間。譬如眞如一切法
中畢竟無盡。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於諸衆生
迴向無盡。譬如眞如與一切法無有相違。善
根迴向亦復如是。不違三世一切佛法。譬如
眞如普攝諸法。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盡攝一
切衆生善根。譬如眞如與一切法同其體性。
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與三世佛同一體性。譬
如眞如與一切法不相捨離。善根迴向亦復
如是。攝持一切世出世法。譬如眞如無能映
蔽。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一切世間無能映蔽。
譬如眞如不可動搖。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一
切魔業無能動搖。譬如眞如性無垢濁。善根
迴向亦復如是。修菩薩行無有垢濁。譬如眞
如無有變易。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愍念衆生
心無變易。譬如眞如不可窮盡。善根迴向亦
復如是。非諸世法所能窮盡。譬如眞如性常
覺悟。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普能覺悟一切諸
法。譬如眞如不可失壞。善根迴向亦復如是。
於諸衆生起勝志願永不失壞。譬如眞如能
大照明。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以大智光照諸
世間。譬如眞如不可言説。善根迴向亦復如
是。一切言語所不可説。譬如眞如持諸世間。
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能持一切菩薩諸行。譬
如眞如隨世言説。善根迴向亦復如是。隨順
一切智慧言説。譬如眞如遍一切法。善根迴
向亦復如是。遍於十方一切佛刹。現大神通。
成等正覺。譬如眞如無有分別。善根迴向亦
復如是。於諸世間無所分別。譬如眞如遍一
切身。善根迴向亦復如是。遍十方刹無量身
中。譬如眞如體性無生。善根迴向亦復如是。
方便示生而無所生。譬如眞如無所不在。善
根迴向亦復如是。十方三世諸佛土中。普現
神通而無不在。譬如眞如遍在於夜。善根迴
向亦復如是。於一切夜放大光明施作佛事。
譬如眞如遍在於晝。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悉
令一切在晝衆生見佛神變演不退輪離垢清
淨無空過者。譬如眞如遍在半月及以一月。
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於諸世間次第時節得
善方便。於一念中知一切時。譬如眞如遍在
年歳。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住無量劫。明了
成熟一切諸根皆令圓滿。譬如眞如遍成壞
劫。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住一切劫清淨無染。
教化衆生咸令清淨。譬如眞如盡未來際。善
根迴向亦復如是。盡未來際修諸菩薩清淨
妙行。成滿大願無有退轉。譬如眞如遍住三
世。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令諸衆生於一刹那
見三世佛。未曾一念而有捨離。譬如眞如遍
一切處。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超出三界周行
一切悉得自在。譬如眞如住有無法。善根迴
向亦復如是。了達一切有無之法畢竟清淨。
譬如眞如體性清淨。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能
以方便集助道法。淨治一切諸菩薩行。譬如
眞如體性明潔。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令諸菩
薩悉得三昧明潔之心。譬如眞如體性無垢。
善根迴向亦復如是。遠離諸垢滿足一切諸
清淨意。譬如眞如無我我所。善根迴向亦復
如是。以無我我所清淨之心。充滿十方諸佛
國土。譬如眞如體性平等。善根迴向亦復如
是。獲得平等一切智智。照了諸法離諸癡
翳。譬如眞如超諸數量。善根迴向亦復如是。
與超數量一切智乘大力法藏而同止住。興
遍十方一切世界廣大法雲。譬如眞如平等
安住。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發生一切諸菩薩
行。平等住於一切智道。譬如眞如遍住一切
諸衆生界。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滿足無礙一
切種智。於衆生界悉現在前。譬如眞如無
有分別。普住一切音聲智中。善根迴向亦復
如是。具足一切諸言音智。能普示現種種
言音。開示衆生。譬如眞如永離世間。善根
迴向亦復如是。普使衆生永出世間。譬如眞
如體性廣大。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悉能受持
去來今世廣大佛法。恒不忘失。勤修一切菩
薩諸行。譬如眞如無有間息。善根迴向亦復
如是。爲欲安處一切衆生於大智地。於一切
劫修菩薩行無有間息。譬如眞如體性寛廣
遍一切法。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淨念無礙普
攝一切寛廣法門。譬如眞如遍攝群品。善根
迴向亦復如是。證得無量品類之智。修諸菩
薩眞實妙行。譬如眞如無所取著。善根迴向
亦復如是。於一切法皆無所取。除滅一切世
間取著。普令清淨。譬如眞如體性不動。善根
迴向亦復如是。安住普賢圓滿行願畢竟不
動。譬如眞如是佛境界。善根迴向亦復如是。
令諸衆生滿足一切大智境界。滅煩惱境悉
令清淨。譬如眞如無能制伏。善根迴向亦復
如是。不爲一切衆魔事業外道邪論之所制
伏。譬如眞如非是可修非不可修。善根迴向
亦復如是。捨離一切妄想取著。於修不修無
有分別。譬如眞如無有退捨。善根迴向亦復
如是。常見諸佛發菩提心。大誓莊嚴永無退
捨。譬如眞如普攝一切世間言音。善根迴向
亦復如是。能得一切差別言音神通智慧。普
發一切種種言詞。譬如眞如於一切法無所
希求。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令諸衆生乘普賢
乘而出離於一切法無所貪求。譬如眞如住
一切地。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令一切衆生捨
世間地住智慧地。以普賢行而自莊嚴。譬如
眞如無有斷絶。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於一切
法得無所畏。隨其類音處處演説無有斷絶。
譬如眞如捨離諸漏。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令
一切衆生成就法智。了達於法圓滿菩提無
漏功徳。譬如眞如無有少法而能壞亂。令其
少分非是覺悟。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普令開
悟一切諸法。其心無量遍周法界。譬如眞如
過去非始未來非未現在非異。善根迴向亦
復如是。爲一切衆生新新恒起菩提心願。普
使清淨永離生死。譬如眞如於三界中無所
分別。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現在念念心常覺
悟過去未來皆悉清淨。譬如眞如成就一切
諸佛菩薩。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發起一切大
願方便。成就諸佛廣大智慧。譬如眞如究竟
清淨。不與一切諸煩惱倶。善根迴向亦復如
是。能滅一切衆生煩惱。圓滿一切清淨智慧。
釋曰。是知百句之内。一一義中。無一字而不
約心明。無一行而不隨性起。可謂眞該行末。
無一一行而非眞。行徹眞原。無一一眞而非
行。如是則理事周備。心境融通。匪著有以凝
空。免滯眞而染俗。能令頓生正信。歩歩成菩
薩之因門。直顯圓修。念念滿諸佛之果海。所
以具録百句。廣大全文。究竟證明宗鏡妙旨。
今則普勸十方學士一切後賢。但願道富人
貧。情疎徳厚。以法爲侶。以智爲先。用慈修身
開物是務。爲法施主匪悋家風。無問不從有
疑咸決。則履佛行處免負本心。妙行恒新至
道如在。所以證道歌云。窮釋子口稱貧實是
身貧道不貧。貧則身常披縷褐。道則心藏無
價珍。無價珍用無盡。利物應時終不悋。三身
四智體中圓。八解六通心地印。斯則以法界
爲身虚空爲量。情亡取捨。見泯自他。以物心
爲心。何門不順。以彼意爲意。何法能違。入
宗鏡中法爾如是。故書云。以兆人之耳聽。
以四海之目視。以己身知人身。以己心知人
心。聖人無常心。以百姓爲心。又云。攝己從他
萬事消和。攝他從己諸事競起。則内外指歸
證明無盡 問。信受毀謗此宗鏡法。罪福何
 答。此乃群賢之父。諸佛之母。萬善由
生。信謗豈不獲報重耶。所以法華經云。又如
大梵天王一切衆生之父。此經亦復如是。一
切聖賢學無學及發菩薩心者之父。起信鈔
云。若謗此法。以深自害亦害他人。斷絶一切
三寶之種。一切如來皆依此法得涅槃故。一
切菩薩因之修行。得入佛智故
宗鏡録卷第九十三
 *戊申歳分司大藏都監開板 



宗鏡録卷第九十四
 *慧日永明寺主智覺禪師延壽集 
 引證章第三 
夫所目宗鏡大旨煥然。前雖問答決疑。猶慮
難信。上根纔覽。頓入總持之門。中下雖觀。猶
狐疑之地。今重爲信力未深。纖疑不斷
者。更引大乘經一百二十本。諸祖語一百二
十本。賢聖集六十本。都三百本之微言。總一
佛乘之眞訓。可謂擧一字而攝無邊教海。立
一理而收無盡眞詮。一一標宗。同龍宮之遍
覽。重重引證。若鷲嶺之親聞。普令眠雲立雪
之人。坐參知識。遂使究理探玄之者。盡入
圓宗。尋古佛之叢林。如臨皎日。履祖師之閫
域。猶瞰淨天。大覺昭然。即肉眼而圓通佛眼。
疑情豁爾。當凡心而顯現眞心。可謂現知。指
法界於掌内。便同親證。探妙旨於懷中 大
般若經云。一切如來同在一處。自性清淨無
漏界攝。又云。三世諸佛住十方界。爲諸有情
宣説正法。無不皆用本性空爲佛眼。離本性
空。無別方便。釋曰。本性空者。即是自性清淨
心。本性即自性空。即清淨義。此心則凡聖本
有今古常然。衆生不知。諸佛因茲指授。含
靈現具。祖師爲此相傳。故云離此別無方便
大方廣佛華嚴經頌云。言詞所説法。小智妄
分別。是故生障礙。不了於自心。不能了自
心。云何知正道。彼由顛倒想。増長一切惡
大涅槃經云。信於二諦一乘之道。更無異趣。
爲是衆生速得解脱。又云。道者雖無色像可
見稱量可知。而實有用。善男子。如衆生心
雖非是色非長非短非麁非細非縛非解非是
見法。而亦是有 寶積經云。一切法虚妄如
夢。以唯念故。又云。自爲洲渚。自爲歸處。法
爲洲渚。法爲歸處。無別洲渚無別歸處。釋曰。
起信論云。所言法者。即衆生心。故知所向皆
心豈有歸處。住自境界。無別方所 法華經
偈云。又復不行上中下法有爲無爲實不實
法。亦不分別是男是女。不得諸法不知不見。
是則名爲菩薩行處。一切諸法空無所有。無
有常住。亦無起滅。是名智者所親近處。顛倒
分別諸法有無是實非實是生非生。在於閑
處修攝其心。安住不動如須彌山。觀一切
法皆無所有。猶如虚空無有堅固。不生不出
不動不退。常住一相。是名近處。釋曰。若入
一心一相之門。尚無常住之法。豈有起滅之
縁。自然不動如山。心安如海。可謂菩薩行
處諸佛所居矣。故華嚴經頌云。法性如虚空。
諸佛於中住 大集經云。云何菩薩修心念
處。觀是心性。不見内入心。不見外入心。不見
内外入心。不見陰中心。不見界中心。既不見
已作是思惟。如是心縁爲異不異。若心異縁。
則一時中應有二心。若心即縁。不應復能觀
於自心。猶如指端不能自觸。心亦如是。作
是觀已。見心無住。無常變異所縁處滅。又
云。不見一法一法相貌一法光明。若如是見。
是名佛法之正見 圓覺經云。一時婆伽婆。
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來光
嚴住持。是諸衆生清淨覺地。身心寂滅平等
本際。圓滿十方不二隨順。於不二境現諸淨
土。又云。善男子。一切衆生種種幻化。皆生
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華從空而有。幻華雖
滅空性不壞。衆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
覺心不動。依幻説覺亦名爲幻。若説有覺猶
未離幻。説無覺者亦復如是。是故幻滅名爲
不動。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衆生。應當遠
離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堅執持遠離心故。
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遠離爲幻。亦復遠離。離
遠離幻。亦復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譬如
鑚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
幻亦復如是。諸幻雖盡不入斷滅。善男子。知
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切
菩薩及末世衆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
諸幻。釋曰。知幻即離不作方便者。以幻無定
相。自性常離。離即空也即一切凡聖垢淨萬
法。皆同幻如空故。何用更作方便而求離。離
幻即覺亦無漸次者。當離之時全成大覺。即
離即覺平等一照。既無前後。豈有漸次耶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918 919 920 921 922 923 924 925 926 927 928 929 930 931 932 93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