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龍舒増廣淨土文 (No. 1970_ 王日休撰 ) in Vol. 47

[First] [Prev]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宋臨安府仁和呉瓊
呉瓊先爲僧後還俗。前後兩娶生二子。屠沽
無所不爲。常與人作厨子。毎殺鷄鴨等物命。
以手持起叫云。阿彌陀佛子好脱此身去。遂
殺之。連稱佛數聲。毎切肉時。一面切一面念
阿彌陀佛。常念佛不輟。教村中人念經修懺。
及勸人念阿彌陀佛。後眼上生瘤。如鷄子大。
乃憂怖造一草菴。分散其妻子。晝夜念佛修
懺。紹興二十三年秋。告村中人云。瓊來日戌
時去也。人皆笑之。將用椀鉢鍋子盡與人。次
日晩報諸道友行婆云。瓊去時將至。盡來與
瓊高聲念佛相助。將布&MT10791;當酒飮了。即寫頌
云。似酒皆空。問甚禪宗。今日珍重。明月清
風。端坐合掌念佛。叫一聲佛來即化去
  宋荊王夫人
元祐間荊王夫人與婢妾精修西方。唯一妾
懈怠。夫人斥去其妾。悔悟精進。久之謂他妾
云。吾今夜當生西方。是夜異香滿室。無疾而
終。明日同事之妾告夫人云。昨夜夢化去之
妾託致起居云。夫人訓責我修西方。今已獲
往生。感徳無量。夫人使我亦夢。乃可信耳。其
夜夫人夢見亡妾。叙謝如前。夫人云。西方可
到否。妾云。可到。但從妾行。夫人隨之。見池
塘廣大。紅白蓮華大小相間。或榮或悴種種
不同。夫人問云。何以如此。妾云。此皆世間發
念修西方人也。纔發一念池内便生蓮華一
朶。若願心精進則華日日敷榮。以至大如車
輪。若願心退轉則華日日萎悴。以至殞滅。次
見一人坐蓮華上。其衣飄揚散去。寶冠瓔珞
莊嚴其身。夫人問云。何人也。妾云。楊傑也。
又見一人坐於華上。妾云。此馬玕也。夫人我
當生何處。妾引行數里許。遙望見一金壇。金
碧照曜。妾云。此夫人化生處。乃上品上品也。
夫人既覺。訪問楊馬所在。則傑已亡。而玕無
恙。是知精進不退者。雖身在娑婆之内。其神
識已在淨土矣。後夫人於生日秉爐焚香。望
觀音閣而立。子孫方具獻壽之儀。已立化矣
  宋觀音縣君
縣君姓呉氏。其夫都官員呂宏亦悟佛理。夫
婦各齊戒清修。呉氏有二侍女。亦絶葷血勤
力助爲勝業。其一頗好禪理。既病猶怡然笑
話而逝。如委脱然。其一奉戒剋苦。或終月不
食。但日飮呉氏所呪觀音淨水一盞而已。忽
見金蓮捧足者三。又數日見其膝。又數日見
其身。又數日見其面目。其中乃阿彌陀佛。左
右則觀音勢至也。又悉見其堂殿國界。皎如
指掌曉然。知其爲淨土。問其詳則云。彼皆
清淨男子經行遊樂無女人也。又問。彼佛如
何説法。云。我得天眼未得天耳。故但見問答
指顧。而不能聞所説也。如是者三年。未甞一
瞬不在目前。忽感疾自言往生乃終。呉氏事
觀音有靈感。毎於淨室列置瓶缶數十。以水
注滿。手持楊枝誦呪。必見觀音放光入瓶缶
中。病苦者飮水輒愈。所呪水積歳不壞。大寒
不凍。世號觀音縣君
  宋馮氏夫人
夫人名法信。贈少師許珣之女。適承宣使陳
思恭。少多疾。及嫁疾尤甚。醫者以爲不可療。
往見慈受深禪師。問愈疾之方。深教以持齋
誦佛。夫人盡去葷血及裝飾之奉衣掃塔服。
專以西方爲念。行亦西方也。坐亦西方也。起
居食息亦西方也。語默動靜亦西方也。酌水
獻華亦西方也。誦經行道亦西方也。刹那之
念秋毫之善一以爲西方之津梁。十年間無
惰容。心安體健神氣昌盛。人皆尊尚之。一日
忽書偈云。隨縁任業許多年。枉作老牛爲耕
田。打疊身心早歸去。免教鼻孔受人穿。族黨
怪之。夫人云。行即歸。何怪之有。乃臥疾。微
有喘息。忽矍然而起云。吾神遊淨土。面禮
阿彌陀佛。觀音左顧。勢至右盻。百千萬億清
淨佛子稽首。慶我來生其國。若宮殿林沼光
明神麗。與華嚴經及十六觀經所説一同。明
日安然化去。家人聞妙香芬馥。不類人間。及
三日荼毘。擧尸如生
龍舒増廣淨土文卷之五



龍舒増廣淨土文卷第六
 國學進士王日休譔 
  修淨土者。宜隨其所以爲善。以資修進之
功。故此卷名特爲勸諭。若不識字。全頼慈
仁君子發菩薩心。爲彼解説。此布施之大
者。先後之序乃自近及遠。或自急及緩。不
拘其人高卑
  勸士人
士人或有未深讀書遂登高科者。有深讀書
終身尚不預薦者。豈非前世所種不同故其
報不同乎。雖然使少年登科渉華。要功業濟
一時福報。亦有時而盡。奉勸後生者。勤於學
問篤於孝友。遠念吾曾高以來。誰其存者。亦
留心此道。日月長而積累之功多。久則自有
可樂。及年高者。當念已往之事皆如夢幻。日
復一日。其誰免者。豈可不急留心此道也。不
問老少。若能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現世獲
福。身後必上品生
  勸有官君子
有官君子無非前世修種作福故受此報。譬
如春時下種秋乃收獲。若不修福。何縁得此。
然此報有盡。若更修福。行種種方便愛人利
物之事。以此迴向西方。則直出輪迴之外。壽
樂無窮。豈世間福報所能比哉。若切意斯民。
而不忍捨去。且生西方。了生死之後。却來此
世界。現宰官身。以大興功利。何有不可哉。若
能轉以此化人。使更相觀化人。則以己言
重。必樂從之。據大慈菩薩偈。生世可以消災
獲福。身後必上品生
  勸在公門者
在公門者當自念。云。彼爲有官。我乃事彼。彼
尊我卑。彼逸我勞。奉事常喜得以無虞。或有
觸忤。加之譴責。是我前世所修不及於彼故
至於此。我但小心謹行。以保此身。事無大小。
隨宜方便。目前人見歡悦。必無後患。積善不
已。福及子孫。當思。在公門者。其子孫榮顯必
祖上積徳。天道昭明。不可不信。更常念阿彌
陀佛。願生極樂世界。又轉以此化人。使更相
勸化。非徒現世獲福。身後可中上品生
  勸醫者
醫者當自念。云。人身疾苦與我無異。凡來請
召。急去無遲。或止求藥。宜即發付。勿問貴
賤。勿擇貧富。專以救人爲心。以結人縁。以積
己福。冥冥中自有祐之者。若乘人之急。切意
求財。用心不仁。冥冥中自有禍之者。吾郷
有張彦明善醫。僧道貧士軍兵官員及凡貧
者求醫。皆不受錢。或反以錢米與之。人若來
召。雖至貧下亦去。富者以錢求藥。不問錢多
寡。必多與藥。期於必愈。未甞萠再携錢來求
藥之心。病若危篤。知不可救。亦多與好藥。以
慰其心。終不肯受錢。予與處甚久。詳知其人
爲醫而口終不言錢。可謂醫人中第一等人
矣。一日城中火災周迴爇盡。煙焔中獨存其
居。一歳牛災尤甚。而其莊上獨全。此神明祐
助之明効也。其子讀書。後乃預魁薦。孫有二
三。厖厚俊爽。亦天道福善之信然也。使其孜
孜以錢物爲心。失此數者。所得不足以償所
失矣。同門之人可不鑒哉。若常如是存心迴
向淨土。必上品生。若因人疾苦而告以淨土。
則易生信心。使復發大願以廣其傳。以贖宿
譴以期痊愈。必遂所願。若天年或盡。亦可乘
此願力徑生淨土。常如是以化人。非徒身後
上品化生。現世則人必尊敬。而福報亦無窮。
流及子孫矣
  勸僧
僧家當自念。云。我爲出家人。了達生死。乃本
分事不能如此。遂汨沒俗塵。一日大限到來。
有何倚頼。平日雖有善業。不免逐輪迴去。善
業報盡。又復墜墮不如早修淨土。直脱輪迴。
面見阿彌陀佛。方是出家事畢。如永明壽禪
師長蘆賾禪師萬年一禪師。皆修此道。又轉
以化人。使更相勸化。豈可効彼哉。凡受人
一錢之施一食之供。皆當爲説淨土以報其
徳。縱彼不信。亦使知之。耳根漸熟。久而自
信。若或便信。其利益大矣。常如此化人。現世
則爲人所敬。己之善縁愈見純熟。又能精心
觀想。不久必見佛之眞身。此報身盡後必上
品上生。爲不退轉地菩薩矣。古語云。此身不
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當常念此意。不
可懈怠
  勸參禪者
參禪大悟。遂脱生死輪迴。固爲上矣。然至此
者百無二三。若修西方。則直出輪迴。而生死
自如萬不漏一。故予欲勸僧家。上根器者參
禪之外。毎日以頃刻之暇修西方。若參禪大
悟。遂超脱輪迴。尚去佛地極遠。更往見阿彌
陀佛。展禮致敬。有何不可。若未得大悟。而壽
數忽盡。且徑往西方。見佛聞法。何患其不大
悟也。若不修西方。不免隨業縁去。雖如青草
堂戒禪師眞如喆。皆汨沒輪迴。誠可畏者。詳
見第七卷。若不忽此道。精心修進。仍轉以化
人。使更相勸化人。則以己爲名僧。必樂從其
言。其爲利益無窮。己必上品上生
  勸富者
富者當自念。云。我今生富足。皆由前世修種。
譬如今年所食之穀乃去年所種也。然人生
衣食財祿陰司皆有定數。徐徐營生合有之
數亦自然來。其來之遲乃可延壽。如水淺流
則久也。若急急貪求亦只此數。數外得之則
禍生而去。如水過滿則溢也。宜隨分爲生。不
使滿溢。少損濟物以防滿溢。非徒可以享現
世之安。又可種後來之福。仍當念。世間福亦
有盡。若以迴向西方則無盡。況世間富足亦
不能色色如意。唯留意西方。則自有可樂。更
相印施西方文字。以廣勸人。使更相勸化此
爲種無窮之福。現世可以消災禳難。鬼神亦
敬而祐之。身後必上品上生
  勸貪吝者
得人三千而不以爲多者貪也。自費兩千而
遂以爲多者吝也。貪吝之失衆人所同而不
自覺。若能去此。方爲賢者。如是則善業無不
可爲。惡業無不可戒。何則不吝財以爲善。不
貪財以爲惡故也。若如是以修淨土。必不在
下品生矣。又能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人。則
以己無貪吝之心。必加尊敬而樂從其化。所
化必廣。上品往生復何疑哉。生前之福報亦
可立而見矣。此不可以言盡。行者當自知之
  勸孝子
長蘆賾禪師作孝友文百二十篇。前百篇言
奉養甘旨爲世間之孝。後二十篇言勸父母
修淨土爲出世間之孝。蓋世間之孝一世而
止。猶爲孝之小者。出世間之孝無時而盡。以
父母生淨土。福壽不止如恒河沙劫。此莫大
孝也。父母存而不能以此勸勉。他日徒傷其
心徒爲厚禮。亦何益乎。若又能轉以化人。使
更相勸化。以此功徳。資父母之福壽。厚父母
之善報。佛不阻衆生之願。此意必可遂矣。上
品上生者先言孝養父母。吾能推是心以爲
孝養。其往生品第可見矣
  勸骨肉恩愛者
骨肉恩愛者當自念。云。大慈菩薩有偈云。骨
肉恩情相愛。難期白首團圓。幾多強壯亡身。
更有嬰孩命盡。勸念阿彌陀佛。七寶池中化
生。聚會永無別離。萬劫長生快樂。不能如是。
徒爲好衣以華其身。美食以悦其口。一旦分
離無著力處。故生前宜相勸以念佛。若又能
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是不徒使己之骨肉
有無窮之恩愛。亦使他人骨肉有無窮之恩
愛。其福報豈有窮盡。必中上品生
  勸婦人
婦人當自念。云。據佛所言。慾心重者受婦女
身。是已非善業。若不自省。更加疾妬貪慾。業
縁轉深。果報可畏。若能迴心懺悔絶其非念。
仁慈以待婢妾。温和以禮上下。常念阿彌陀
佛。發願云。願我黒業日消。白業日長現身清
淨。内外輕安。此世之後永不復受女身。使念
念不斷。念自純熟。定生極樂世界。若轉以化
一家及婢妾及宗族親戚。其福報無窮。必上
品生。觀荊王夫人傳可見矣。在第五卷
  勸僕妾
爲僕妾者當自念。云。我前世不曾修福故至
貧賤。人受安逸。我當勤勞。人享美味。我食麁
糲。人服輕細。我著麁惡。此皆前世業縁。已往
者不可悔。自此之後。當念善改過。忠直勤
謹。小心奉事。以保此身以種後福。常念阿彌
陀佛。念念不絶。念自純熟。定生極樂世界。又
以化其同類。使更相勸化。則福報無窮。必中
上品生
  勸農者
爲農者當自念。云。農業雖爲務本。然耕田種
地。殺害微細物命。亦不爲少。此雖無可奈何。
若能委由全護懺悔前失。常念阿彌陀佛。發
大願云。願我見佛得道之後。先度耕種以來
一切所殺微細衆生。次度一切寃親衆生。常
作此念。使念念不絶。念自純熟。定生極樂世
界。若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現世獲福。身後
必中上品生
  勸養蠶者
養蠶者當自念。云。蠶爲絲以爲人衣。此固世
間常理。然亦是殺害物命。世人以爲。馬鳴菩
薩考於藏經。本無此説。唯説佛訓弟子。不得
衣綿絹及用皮爲鞋履。爲殺物命而得。人既
以養蠶爲業。豈可不知慚愧。當常懺悔念阿
彌陀佛發大願云。願我見佛得道之後。盡度
養蠶以來所殺一切蠶命。使念念不絶。念自
純熟。亦生極樂世界。若轉以化人。使相勸化。
現世必獲福報。身後亦中品生
  勸商賈
爲商賈者當自念。云。平生販賣寧無欺僞。若
是疋帛。皆由蠶命而得。不可謂全無過惡。一
旦命盡。隨業縁去。不如懺悔爲善。隨分營生。
命若多財自然漸有。命若少財多得亦失。況
人生財數有限。急求而數滿則致早終。緩求
而來遲則可延壽。宜以此存心。當念阿彌陀
佛。願見佛得道之後。先度一切與己交渉衆
生。次度一切寃親。次度一切有縁無縁衆生。
如此念念不絶。念自純熟。定生極樂世界。若
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現世獲福。身後必中
上品生
  勸工匠
爲工匠者當自念。云。我爲工匠。或爲人造屋
宇。或爲人作器用。此雖爲善業。然以前世不
曾修種故。今生自不富足。所造之屋乃他人
居。所作之器乃他人用。若不如是。衣食虧闕。
當隨分爲善。爲人造作之時。物不過望事。則
盡心。此亦種福。常念阿彌陀佛。用斧斤時。亦
一心常念。使念念不絶。念自純熟。定生極樂
世界。若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現世獲福。身
後必中上品生
  勸多屯蹇者
多屯蹇者勿怨天勿責人。皆己之業縁所致。
若見人歡喜者得歡喜報。惱害人者得惱害
報。行方便者得如意報。阻難人者得齟齬報。
種種皆本於前世之所爲。如影隨形。如響應
聲。是今生所以多屯蹇者。乃前世不爲善事。
不作福業。已往者既不可悔。自此以後。當勤
懺悔常念阿彌陀佛。非徒可以消除宿障。又
可増長善縁。後世生極樂世界。無復有此屯
蹇矣。莫言後世遠。閉眼即是。若轉以化人。使
更相勸化。現世獲福。身後必中上品生
  勸骨肉怨憎者
骨肉怨憎者當自念。云。我以前世惡業故招
此報。或殺彼命。或負彼債。或惱害彼。若作善
縁。必不至此。若能懺悔宿業。痛自責己。不復
與人爲惡。常念阿彌陀佛。以解怒心。以消惡
縁。願生極樂世界。與己相聚者皆諸上善人。
無復有此患也。若轉以化人使相勸化。現世
可獲福報。身後必中上品生
  勸漁者
漁者當自念。云。魚生水中無害於人。我乃巧
計取之圖以販賣。以養我命以活家眷。魚在
水中亦有眷屬。腹中多子。皆是性命我乃殺
害。其罪無量。若能改業此爲上也。若未能猝
改。且勿殺魚細命多螺蛤鱔鼈等難死之物。
常念阿彌陀佛。懺悔發大願云。願我見佛得
道之後。盡度從生以來一切所殺物命。皆生
淨土。念念不絶。念自純熟。亦生極樂世界。若
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現世可除災獲福。身
後亦不在下品下生
  勸網飛禽者
網飛禽者當自念。云。飛禽在林野與空中。無
害於人。我貪其肉。多方巧取。我愛性命。他亦
有命。我愛骨肉。他亦有子。若能改業。此爲上
也。若未能改。且勿殺物小命多生抱子者。常
念阿彌陀佛。懺悔發大願云。願我見佛得道
之後。盡度從生以來一切所殺物命。皆生淨
土。念念不絶。念自純熟。亦生極樂世界。若轉
以化人。使更相勸化。現世可除災滅罪。身後
亦不在下品下生
  勸爲厨子者
爲厨子者當自念。云。我前世不修福業。今世
貧困。又烹炮切割衆生。雖非自己親殺。然亦
罪重。若能改業。固爲上也。如不能。愼勿親
殺。常念阿彌陀佛。懺悔爲善事。發大願云。願
我得道之後。盡度從生以來一切所殺物命
一切所切割之衆生。皆生淨土。念念不絶。念
自純熟。亦生極樂世界。若轉以化人。使更相
勸化。現世可除災滅罪。身後亦不在下品下

  勸作福者
種種作福固爲善矣。然世間之福其報有盡。
爲其不出輪迴之外也。若以迴向西方。則直
出輪迴之外。其報豈有盡耶。予爲此特勸者。
半是不識字人。全頼作福者。以菩薩之心爲
心。爲彼解説。如暗者得燈迷者得路。以此法
門廣作布施。使人人知之。人人皆脱離輪迴。
其福報萬萬劫無盡。已於極樂世界必上品
生。豈世間福報所能比哉
  勸誦經人
凡誦經人。或持齋戒人。固爲善業。後世必受
福報。無可疑者。然此報有盡。不能脱離輪迴。
若更修西方。即超出輪迴之外。罪惡人修者
尚得往生。況持齋誦經其生上品必矣。雖然
獨修者其功小。勸人修者其功大。若能廣以
勸人。使更相勸化人。則以己持齋誦經之故。
必信重其言。其功尤大。現世則受恭敬歸依
之報。身後福徳豈有盡耶
  勸貴人
貴者當自念。云。雖種種如意種種快樂。光陰
迅速幻身難保。古來極貴誰其在者。不如忙
中偸閑毎朝以頃刻之暇修西方法門。現世
可以消災而省業。身後託生於蓮華中。永無
苦趣。常受快樂。豈不美哉。若宋朝文潞公在
京師。與淨嚴禪師。結十萬人淨土縁。王敏仲
楊次公葛仲忱馬東王憑濟川。皆以貴人而
修淨土者。可不念哉。若發大菩薩心。轉以化
人。使更相勸化人。則以己爲貴人。皆信重其
言。此遂可以廣行。其爲福報豈易量耶。身後
必上品生。若汨沒度時不知修此。一日悔之。
不可及也已
  勸大聰明人
大聰明人博學強識。發言成文。下筆成章。固
爲世所尊仰。然於吾性分之内。若不相干。莊
子云。所謂明者非謂其見彼。自見而已。所謂
聰者非謂其聞彼。自聞而已。不自見而見彼。
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不自得其得。
適人之適。不自適其適。一旦棄去。方知平生
所以留意者。無益於我。雖聰明事業不可以
廢。宜毎日挪頃刻之暇留心淨土。若洞曉此
理。惡縁自省。善縁自積。生前已有可樂。若轉
以勸人。使更相勸化人。則以己聰明過人。猶
信此理。必謂此理無可疑者。其説遂可以盛
傳而愈久。是亦菩薩之扶持此教也。他日必
上品生。其爲福報豈易量耶
  勸賣酒者
賣酒者當自念。云。五穀本以養人。今糜爛爲
酒。使人飮之。多爲不善。是誰之過。宜常自懺
悔念阿彌陀佛發大願云。願我賣酒以來。一
切壞五穀之罪。悉以消滅。見佛得道之後。盡
度脱。所用爲酒五穀種蒔之時。一切所殺微
細衆生。及一切致力衆生。及一切飮酒之人。
使皆生淨土。如是念念不絶。念自純熟。定生
極樂世界。若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現世則
可以滅罪而長福。身後必中品生
  勸開食店者
開食店者當自念。云。我以衆生之肉。割切烹
炮。謀利養生。我有骨肉。欲安欲樂。我養生之
業。乃由殺衆生。而得極爲惡業。若能改業。此
爲上也。若未能改。且省去鱔魚螃蠏螺蛤等
難死之物及微細命多之物。隨分用肉。此爲
次也。若又未能。且常念阿彌陀佛。遠勝不念。
次懺悔發大願云。願我見佛得道之後。盡度
從生以來一切所殺衆生及一切所用之肉衆
生。使皆生淨土。念念不絶。念自純熟。亦生極
樂世界。若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現生則可
消滅罪業。身後福報無窮
  勸屠者
屠者當自念。云。人貪其肉故養物命。我貪其
利故殺物命。殺彼物命。以養我身。以活我家。
我有骨肉。欲安樂無疾。彼物性命。我乃殺之。
其罪無量。若能斷除屠業。此爲上也。若未能
斷除。且從減省。此爲次也。若又未能。且常念
阿彌陀佛。遠勝不念。次懺悔發大願云。我見
佛得道之後。盡度從生以來一切所殺衆生。
使皆生淨土。如此念念不絶。念自純熟。亦生
極樂世界。若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現世則
可消除惡業。身後亦福報無窮
  勸在風塵者
在風塵者當自念。云。生爲婦人。已非善業。況
我處風塵。其業不善甚矣。若能省悟斷除婬
業。此爲上也。如未能斷。常念阿彌陀佛發大
願云。願我惡業日消。善業日長。衣食粗足。早
離此門。見佛得道之後。盡度一切因我爲婬
之人。使皆生淨土。念念不絶。念自純熟。定生
極樂世界。若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現世必
除災滅罪。身後亦福報無窮
  勸罪惡人
有罪惡人當自念。云。我平生罪惡既多。一旦
閉眼之後。當奈之何。須急懺悔迴心。念阿彌
陀佛。發大願云。願我見佛得道之後。盡度從
生以來一切所害之人。使皆生淨土。念念不
絶。念自純熟。則可漸除惡業増長善縁。定生
極樂世界。若能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非徒
現世可以滅罪。身後亦福報無窮
  勸病苦者
殺衆生者得命短報。隨喜殺者得煩惱報。若
病苦者。乃殺生之餘報。食肉之正報。亦惱害
衆生之正報。善惡於人。如影隨形。不可免離。
故疾苦者當自責云。我以惡縁故至于此。常
念阿彌陀佛。發誓願。不復爲惡。不復殺生。不
復惱害一切衆生。願此身早離病苦。見佛得
道之後。盡度脱前生今世一切所殺之衆生
及一切寃親。使皆生淨土。念念不絶。念自純
熟。定生極樂世界。若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
功力勝時。善報自應。其病苦必愈。身後福報
無窮
  勸疾惡欲爲神者
世有疾惡者。謂世間爲惡人。予力不能治。死
必有神。以痛治之。而不欲生西方。按佛言。神
在六道中。爲墮落之數。而西方則超出六道
輪迴。故修西方者。以正直慈悲爲本。見於所
爲。無非慈悲。若人有罪惡。則憫其愚癡。人有
困苦。則欲其濟拔。是無累於己。而於一切衆
生有大良縁也。爲神者以正直嗔恨爲本。見
於所爲。無非嗔恨。若懲人之過。則加以疾病。
治人之罪。則加以火&T055114;是有害於物。而於
己則受爲神福。盡以嗔恨作業。故墮地獄。自
地獄出。則爲蟒蛇蠆蝎之類。無時而超脱也。
昔有二僧同修行。一僧作福而多嗔。一僧常
戒之不從。後多嗔者死。戒之者附客舟至江
&T052981;亭。其廟神甚靈。能與人言。客登岸祭神。
神告之曰。與汝同舟僧可來見我。其僧往見
之神乃言曰。我是汝同修行僧。以多嗔故。墮
於此爲神。其僧欲見神形。堅不肯。再三欲
見乃露一截蟒形。神又言曰。有人施絹十疋。
可爲我作追薦。次於洪州西山上見我。僧如
其言。果於西山上。見死蟒一條長二三里。嗔
恨之報如此。且人有一心虚明湛然如清冷
之水。一起嗔恨。則若投以汚穢之物。敗其清
冷甚矣。一起慈悲。則若投以沈檀之香。助其
清冷亦甚矣。人何苦不爲慈悲以修西方。必
欲嗔恨而墮於爲神。豈不惑哉
  勸軍中人
當念。我輩受國家所養。其錢糧綿帛皆自民
力辛苦得之。我輩所以日食飽足衣裝温涼。
上得以奉親老。下得以養妻兒者。皆國家之
賜。皆生民之力。無事常修整兵器。馳習騎射。
震軍威於可畏。消寇亂於未萌。期於國家安
榮生民休息。毎日默念阿彌陀佛千聲。願冥
冥中。資其氣力。壯其軍容。有難則力以禦之。
雖損躯而不顧。無難則靜以鎭之。非貪功而
妄殺。期於國家常安生民常保。而後已。是爲
菩薩心。發爲將軍行。又能轉以勸人。使更相
觀化。如此則善念純熟。福祿日増。身後必於
淨土中上品生矣
  勸惡口者
身口意謂之三業。藏經所云果報多因口業
者。以口易發也。云。昔有人。恨其母送飯來
遲。乃云。生於母腹。不如生於鹿腹。後果託生
於鹿腹中。又有人。以食與之。若不如意則云。
不如與狗。後乃生爲狗頭。是皆口業果報也。
所謂惡口者直爲穢語矣。惡口果報固已不
佳。若穢語則地獄畜生之報也。世人多不知
此。乃以惡口穢語爲常。奉勸。世人力以戒此。
常念阿彌陀佛。以洗滌口業之穢惡。聞人惡
口穢語。亦常念此佛名。以洗滌耳根之穢惡。
願以此生念佛之善業。洗滌累世以來之穢
惡。如此則善念日熟。惡業日消。又能轉以化
人。使更相勸化。則災難可消。福祿可永。身後
必於淨土中上品生矣
  勸童男
人家生男。七歳即令入學。蓋欲曉解文義長
大成立。父母之心莫不如是。不知人生難保
少得高年。或遇寃家以致横死。或與父母宿
爲寃業。託生其家。惱害父母。敗壞家産。奉勸
爲父母者。兒童方能言時。即語以日念西方
四聖號十聲。大慈菩薩偈一遍。及誦淨土眞
言。此止五十九字甚易誦持。若日滿五百遍
或千遍。不一年二年。可足三十萬遍。自六歳
誦起。七歳乃畢。不妨入學習讀。縱此生無寃
惡。亦爲此大善。必消災増福。若或有之。因此
持誦。遂得以免。不亦善乎。若不信此言。臨時
悔之無益。孔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
未如之何也已
  勸室女
予見婦女。多因生産而致大病。或致身亡。此
乃與其所生之子前世爲寃。故有此報。據藏
經云。拔一切業障根本往生淨土眞言云。誦
持此者。阿彌陀佛常住其頂。不令寃家爲
害。現世安穩命終任意往生。若滿二十萬遍。
則菩提芽生。三十萬遍。畢竟面見阿彌陀佛。
奉勸。爲女子時。在父母身傍。清淨少事。可日
誦西方四聖號各十聲大慈菩薩偈一遍外。
日誦此眞言五百遍或千遍。不足一年二年。
可足三十萬遍。能令平生不遭彦子之厄父
母若驕縱。其女或不信此言。一旦寃債相逢
以爲大厄。悔之無及。縱使其女此生無寃。在
父母身傍。先誦此眞言三十萬遍種此大善
根。作此大善縁。有何不可。此恩愛之甚善而
大者也。可不勉哉
  八八兒口生蓮華
有人養一鴝鵒。俗名八八兒。見僧念佛亦學
念佛。遂捨與僧。此僧常教念阿彌陀佛。後八
八兒死僧爲小棺埋之。墓上生蓮花一朶。開
棺看。其根自口中生。人爲偈云。有一飛禽八
八兒。解隨僧口念阿彌。死埋平地蓮花發。我
輩爲人豈不知。蓋念阿彌陀佛。有誓願云。衆
生念我名號者。必生我國。凡言衆生者。上
自天人下至微細蟲蟻之類皆是。以此觀之。
則此八八兒必生極樂世界爲上善人矣。人
而不知人而不修。可痛惜哉事在潭州城外。
因此名其城門
龍舒増廣淨土文卷第六


龍舒増廣淨土文卷第七
 國學進士王日休譔 
  參禪者多不信淨土。以謂著相。欲直指人
心見性成佛。此説甚善。極不易到。反成弊
者多矣。今故詳言參禪之弊。且引事跡爲
證。與諸修行不知其要者。併擧而言。故此
卷名指迷歸要
  青草堂後身曾魯公
宋朝有二青草堂。在前者年九十餘。有曾家
婦人。甞爲齋供及布施衣物。和尚感其恩乃
言。老僧與夫人作兒子。一日此婦人生子。使
人看。草堂已坐化矣。所生子即曾魯公也。以
前世爲僧。嘗修福修慧故少年登高科。其後
作宰相。以世俗觀之無以加矣。雖然此亦誤
也。何則此世界富貴不長久。受盡則空。又且
隨業縁去。輪迴無有了時。不如且生西方見
佛了生死大事。却來作宰相。故雖入胞胎中
受生。此一性已不昧。所以雖在輪迴世界中。
已不受輪迴。而生死去住自如矣。今未能了
生死。乃念區區恩惠。爲人作子。則不脱貪愛。
永在輪迴。其失計甚矣
  戒禪師後身東坡
五祖禪師乃東坡前身。應驗不一。以前世修
行故。今生聰明過人。以五毒氣習未除故。今
生多縁詩語。意外受竄謫。此亦大誤也。若前
世爲僧。參禪兼修西方。則必徑生淨土。成就
大福大慧。何至此世界多受苦惱哉。聞東坡
南行。唯帶阿彌陀佛一軸。人問其故。答云。此
軾生西方公據也。若果如是。則東坡至此方
爲得計。亦以宿植善根。明達過人方悟此理
故也。聞魯直前世爲婦人。誦法華經。以誦經
功徳故。今世聰明有官職。此隨業縁來者也。
若生西方。豈如是而已哉
  哲老後身多憂苦
有哲老者。住京師大刹。四十年不睡。坐禪精
苦。如此坐化。後紙襖亦燒出舍利。中官有以
三十千買一紙襖者。以其有舍利故也。其効
驗已如此。若修西方。必爲不退轉地菩薩。即
生死自如矣。却來此世界濟渡衆生。有何不
可。不知修此。乃生大富貴處。一生多受憂苦。
可哀也哉。縱使受大富貴。亦終有盡。依舊輪
迴。或云。以哲老之精修。今生多受憂苦何也。
答云。佛言。假令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縁會
遇時。果報還自受。永嘉大師亦云。了則業障
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宿債。以哲老不曾了。得
生死大事。今世生於大富貴處。乃前生願心
也。多受憂苦者。乃因縁會遇而還千百世之
宿債也。若生西方。則宿債不須還矣。何則死
生自如故。雖入一切衆生生死界中。不作濟
渡。一性已不昧。而超脱三界。豈須還宿債哉。
且以哲老之精修。猶不能超脱三界。豈非三
界之岸極高。其苦海極深。其波濤極急。故不
易超脱乎。修西方而超脱者伏佛力也。有佛
而不倚仗。猶窮賤餓人見富貴者而不倚仗。
哀哉
  古老後身耽富貴
有惠古長老。先住舒州太平。次住浙東大刹。
亦名行尊宿也。死而生於宰相家。後生登高
科。世固以爲榮矣。然此甚失計也。何則前世
齋戒。今世食肉。必以食肉爲美矣。前世清修。
今世近色欲。必以色欲爲美矣。前世恬靜。今
生享富貴。必以富貴爲美矣。譬如入泥一歩。
深如一歩。奈之何哉。楞嚴經云。聞所聞盡。盡
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蓋謂所聞之事
盡矣。盡聞其不住也。故世間雖享快樂。其如
不住何不住則過去。過去則不能久也。又覺
其所覺者皆歸於空。空則無實矣。誠能於此
空而覺之則眞覺之誠極圓。而無復墜墮也。
使古老而悟此理。必不住宰相家。縱未能悟
明眞性。且修西方以脱去輪迴可也。楞伽經
謂。世間修行人如澄濁水。澄之雖清。未去濁
脚。攪之復濁。古老之謂也。如生西方見佛得
道。復來生此世界。則若刷去濁脚純爲清水。
雖攪之不復濁矣。故雖名行尊宿。亦不可不
修西方。古老足以鑒矣
  西方如現受官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