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龍舒増廣淨土文 (No. 1970_ 王日休撰 ) in Vol. 47

[First] []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1970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爲道元功徳母。長養一切諸善
根。然世之所謂修淨土者。不可以不信也。淨
土乃西方極樂世界。其中種種殊勝莊嚴。阿
彌陀經載之詳矣。阿彌陀乃彼中之佛。未成
佛以前。有四十八願。願願度人。衆生願生
彼國者。一稱其名。隨念往生。末世之人皆於
命終氣絶之後。令他人稱念十聲。謂之十念。
何益於事。却不知。於平日諸惡莫作。衆善奉
行。念念不離西方淨土。念念願見彼佛彌陀。
直至命終。不差不亂。蓮臺上品決定化生。五
濁惡世更不再入。但闡提之流不信有之被
惡業昏翳。既不能自修。又障他人修。此入地
獄。如箭射。誠可憫也。譬如遐邦絶域之人居
處服食無異禽獸。安知有中國富貴快樂。一
旦或有語之者。咸以爲妄。其中乃至一人聽
而信之。念慕中國。大厭彼土。願身歿而生焉。
今生中國之人。豈無若乎此輩。世界中。豈
無遐邦絶域乎。既有南贍部洲。便有西方淨
土。又安知不同在此天地之間哉。捨此生彼。
亦理之常。烏得而不信。諸佛無妄語。佛語不
誤人。先賢達士及禪門宗師亦多修淨土。惟
龍舒王居士信之篤。修之勤。正念現前臨終
明白。淨土之歸無疑矣。自利利他。又作淨土
文十三卷。引三教經書爲證。方便利益開導
後人。可謂一念萬年歳久板翳不任披閲。吾
姪元益遜齋自號康廬客。乃先兄道山左丞
之子夙植善本來生我家。行已立。身靡不在
道。飢寒病苦周恤有恒。道釋諸經印施饒益
修行淨業。惟己自知。紛紛盆盎中。見此古
罍洗。余甚嘉之。宜其咸稱爲善人君子也。發
心重爲刊梓。欲壽其傳。願一切衆生悉歸淨
土。刊至第四卷第九卷十板。鐵筆有礙。出舍
利三顆。嵌罅深隱。光彩熣燦。衆驚異焉。此皆
阿彌陀佛悲智示現龍舒居士願力不泯。吾
姪信心堅固所致。謂佛法無靈驗西方無淨
土可乎。舊板重刋善縁圓滿。諸仁者切忌。莫
於紙上板上作背向兩般錯會。雖然本性彌
陀惟心淨土。豈欺我耶。吁仁智之見有不
同。中人以上可語也。於是乎書
  延祐三年歳次丙辰中秋日。同修淨土信
士奉訓大夫前江淮守處財賦都總府副總
官古壽呂師説。書于潯陽寓舍之信堂



龍舒淨土文序
阿彌陀如來以大願力攝受群品。繋念甚簡。
證果甚速。或者疑之。余嘗爲之言。阿彌陀
佛即汝性是。極樂國土即汝心是。衆生背覺
合塵。淪於七趣。立我與佛天地懸隔。佛爲是
故。慈悲方便開示悟入。現諸無量如幻三昧。
莊嚴其國。備極華好。復以辯智而爲演説。令
諸衆生歡喜愛樂。於日用中。能發一念。念彼
如來。欲生其國。即此一念清淨堅固。還性
所有與佛無異。當是念時。不起于坐。阿彌
陀佛極樂國土悉皆現前。如是修習乃至純
熟。幻身壞時。此性不壞。金蓮華臺由性種生
往生其中。如歸吾廬。諸佛菩薩即我眷屬。性
無異故。自相親愛。友人龍舒王虚中端靜。簡
潔博通群書。訓傳六經諸子。數十萬言。一
旦指之曰。是皆業習。非究竟法。吾其西方之
歸。自是精進。惟佛惟念。年且六十。布衣蔬
茹。重趼千里。以是教人。風雨寒暑弗皇恤。閒
居日課千拜。夜分乃寢。面目奕奕有光。望之
者信其爲有道之士也。紹興辛巳秋。過家君
於宣城。留兩月。始見其淨土文。凡修習法門
與感驗章著具有顛末。將求信道鋟木傳焉。
諉余序其書。故爲之題其端。云虚中名日休。
十月旦状元歴陽張孝祥序



龍舒淨土文序
淨土之説乃超脱輪迴捷徑。龍舒居士著爲
成書廣行流布。蓋欲勉人以必爲要人以必
至。其用心誠非淺淺。凡欲披閲。須詳味其言
諦思其義。若大概渉獵過目。殆亦徒然苟爲
他事所汨。或覺心意稍懈。姑置少時。然後再
觀。則庶無遺意。否則非但意義不相屬。而
信心亦無自而起。茲文如其無用。望轉施信
士勿徒束之高閣。庶不負龍舒居士之用心。
而予區區鋟木之勤殆亦不虚設矣 呂元益



重刊龍舒淨土文序
如來設教之不同也。兼但對帶。顯密偏圓。三
乘五行。隨自隨他。種種差別。功高易進。念佛
爲先。在凡具惑用三觀智顯本性佛。法智祖
曰。心境叵得。故染可觀淨。不礙縁生故。想成
相起。唯色唯心故。當處顯見此觀佛三昧之
正訣具眼者能之。若夫稱唱瞻禮讀誦持戒。
皆淨業之正因。正觀之助行。雖登臺之有金
銀入品之有上下。趣無生而階不退則一也。
有宋王龍舒作淨土文并附録。總十三卷。嘉
禾僧巹點校釐爲十二卷。漏澤僧誦特刊行
之。終日念心。終日念佛。介爾有心。三千具
足。心想彼境。復了此心。念心是佛。全佛是
心。然後般若徳顯。解脱徳彰。法身徳圓。法界
圓融。不思議體即此論功不在禹下 旹
  成化十七年歳次辛丑佛成道日。鄞江南
溪秋月序



丞相周益公賛
皇皇然而無求。惕惕然而無憂。閔頽風之將
墜。攬衆善以同流。導之以仁義。之以寂滅。之
以樂其有作。而莫識其無爲。故中道奄然。而
示人以眞覺




晋軒李居士賛
心焉遺塵跡則混俗。龐居士之修持而無家。
何子季之精進而不肉。禪宗立言瑩澈群疑。
崇蓮池之梵行。同祖佛之神機。磽然頬顴約
略撫繢。湛然一性唯安養之歸



重刊龍舒淨土文目録
第一卷
  淨土起信九篇
第二卷
  淨土總要七篇
第三卷
  普勸修持九篇
第四卷
  修持法門十五篇
第五卷
  感應事跡三十篇
  一東晋遠法師
二東晋劉遺民
三東晋闕公則
四晋學士張杭
五宋僧曇鑒
六南齊僧慧進
七後魏僧曇鸞
八隋僧道喩
九唐僧善導
十唐僧懷玉
十一唐啓芳圓果
十二唐僧自覺
十三唐僧少康
十四唐僧惟岸
十五唐尼靜眞
十六唐房翥
十七唐李知遙
十八唐姚婆
十九唐温靜文妻
二十唐張鍾馗
二十一唐張善和
二十二后晋僧志通
二十三永明壽禪師
二十四宋僧可久
二十五宋金大公
二十六宋黄打銕
二十七宋呉瓊
二十八宋荊王夫人
二十九宋觀音縣君
三十宋馮氏夫人
第六卷
  特爲勸喩三十七篇
  一勸士人
二勸有官君子
三勸在公門者
四勸醫者
五勸僧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