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念佛鏡 (No. 1966_ 道鏡道鏡集 ) in Vol. 47

[First]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1966

念佛鏡序
 無爲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娑婆穢
土也。極樂淨土也。娑婆之壽則有量。彼土之
壽則無量矣。娑婆備諸苦。彼土則安養無苦
矣。娑婆隨業轉輪生死。彼土一往則永證無
生法忍。若願度生。則任意自在。不爲諸業
轉矣。其淨穢壽量苦樂生死如是差別。而衆
生冥然不知。可不哀哉
阿彌陀佛淨土攝受之主也
釋迦如來指導淨土之師也。觀音勢至助佛
揚化者也。是以如來一代教典處處丁寧勸
往生也。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乘大願船
泛生死海。不著此岸。不留彼岸。不止中流。唯
以濟度爲佛事。是故阿彌陀經云。若有善男
子善女人。聞説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
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
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
即得往生極樂國土。又經云。十方衆生聞我
名號。憶念我國。植諸徳本。至心迴向。欲生
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所以祇洹精舍無
常院令病者面西作往生淨土想。蓋彌陀光
明遍照法界。念佛衆生攝取不捨。聖凡一體
機感相應。諸佛心内衆生塵塵極樂。衆生心
中淨土念念彌陀。吾以是觀之。智慧者易生。
能斷疑故。禪定者易生。不散亂故。持戒者
易生。遠諸染故。布施者易生。不我有故。忍辱
者易生。不瞋恚故。精進者易生。不退轉故。不
造善不作惡者易生。念純一故。諸惡已作業
報已現者易生。實慚懼故。雖有衆善。若無誠
信心。無深心。無迴向發願心者。則不得上上
品生矣。噫彌陀甚易持。淨土甚易往。衆生不
能持不能往。佛如衆生何。夫造惡業入苦趣。
念彌陀生極樂。二者皆佛言也。世人憂墮地
獄而疑往生者。不亦惑哉。晋慧遠法師與當
時高士劉遺民等。結白蓮社於廬山。蓋致精
誠於此。爾其後七百年。僧俗修持獲感者非
一。咸見于淨土傳記。豈誣也哉。然讃輔彌陀
教觀者。其書山積。唯
善道大師念佛鏡十一門最爲首冠。援引聖
言開決群惑。萬年闇室日至而頓有餘光。千
里水程舟具而不勞自力。非法藏後身。不能
至於是也。傑頃於都下甞獲斯文。讀示所知。
無不生信。自遭酷罰。感窹益深。將廣其傳。因
爲叙引
  熙寧九年丙辰仲秋述

大明朝雲棲寺蓮池大師竹窓二筆曰。道鏡
善道二師作念佛鏡。以念佛與種種法門對
擧。皆斷之曰。欲比念佛功徳。百千萬億分不
能及一。可謂篤信明辨。大有功於淨土矣。獨
其對禪宗一章謂。觀心者觀無生者亦比念
佛功徳。百千萬億分不能及一。學人疑焉。予
以爲正。四料簡所謂有禪無淨土者是也。但
執觀心不信有極樂淨土。但執無生不信有
淨土往生。則未達即心即土。不知生即無生。
偏空之見非圓頓之禪也。反不如理性雖未
大明而念佛已成三昧者。何足怪乎。若夫觀
心而妙悟自心。觀無生而得無生忍。此正與
念佛人上品上生者同科。又誰軒輊之有矣

古本曰
  五代十國之契丹道宗年號當于大宋四主仁宗嘉祐第
清寧五稔歳次已亥孟秋月蓂生一葉記
奉聖州彰義寺前東五臺臨壇大徳弘律沙門
法廣詳勘
崇攝大夫撿挍太保圓教大師賜紫  沙門
知昭詳勘

夫念佛三昧如明鏡照萬象。八萬四千其猶
影像。三乘五乘從是得入。諒是海藏之至要。
趣道之妙門。如守母以識子。得本而知末。提
綱而孔孔皆動。牽衣而縷縷倶來矣。所以華
嚴譬如以獅子筋爲琴絃。音聲一奏。一切餘
絃悉皆斷壞矣。世有一般師。輕蔑彌陀偏勸
菩薩。令持陀羅尼修禪定。是錯之甚者乎。西
方之外別無觀音之土。九品來應悉&T016254;蓮臺。
形像妙觀説是心是佛。是故百丈智覺等皆
開張淨土。均勸念佛。言積于萬卷。書滿于海
内。特可備於輕蔑者之金錍者。其惟二師之
念佛鏡乎。門分十一導於萬機。疑立二三蕩
於群惑。可謂澆世念佛之寶鏡四輩安神之
華屋者也。繇茲雲棲大師深服膺斯書。歎篤
信明解。大有功於淨土。甞無駁言而還彰偏
見過失矣。古梓誵訛是多。今獲國歡寺本。專
隨之正之。但疑楊傑序轉用之。冀祈同志之
仁講再挍本。傳之無窮之里。倶入薩雲之海
而已
  旹延寶元龍集癸丑臘月上浣
 江東住侶大谷門人某誌焉 



念佛鏡本國歡寺僧 如賢刻
奉戒弟子林士瑜書
 沙門道鏡善道共集 
詳夫圓成至覺盡智海以無方。普應群機破
迷山而有路。慈音遍演。親聞者道證三空。妙
義齊分。入信者心明八諦。施頓漸之五乘。接
聖凡之二類。識其道者便登常樂之郷。迷其
旨者永溺輪迴之域。是以如來隨機授道。直
指西方。開極樂之法門。顯慈尊之名號。故
乃人天共仰。凡聖同歸。入華藏之要津。證
泥洹之疾徑。行門省略功徳甚深。自古名賢
盡依念佛。慧持慧遠壽終寶蓋迎將。道綽道
珍命盡仙雲引去。或男或女現祥瑞者一一
難陳。若僧若尼感慈光者重重無盡。傳記具
明。不勞廣録。今念佛鏡者照明念佛之人。永
斷疑惑者也。依之奉行。必出苦輪。較量辨疑
者義在下文。總有一十一門。覽者詳焉
  一勸進念佛門二自力他力門
三念佛得益門四已得往生門
五挍量功徳門六挍量齋福門
七疑謗得罪門八誓願證教門
九廣攝諸教門十釋衆疑惑門復分
六門
十一念佛出三界門
  第一勸進念佛門
夫佛者三界大師。四生慈父。歸信者滅罪恒
沙。稱念者得福無量。凡欲念佛要起信心。若
當無信。空無所獲。是故經言如是者信相也。
夫信爲入道之初宗。智爲究竟之玄術。初稱
如是信也。後曰奉行智也。故阿彌陀經云。若
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此是本師釋迦
牟尼勸信之處。彼經又言。汝等當信是稱讃
不可思議功徳。此是六方諸佛勸信處。又經
言。隨順此經以信得入。此是法華經勸信處。
又云。若人種善根疑則華不開。信心清淨者
華開即見佛。此是十住論勸信處。又人無信
而不立。車無輗軏不行。此是外書勸信處。又
信則所言之理順。順則師資之道成。經無豐
約。非信不傳。此是肇法師勸信處。大行和上
曰。念佛法門不問道俗男女貴賤貧富。唯要
具信。此是大行和上勸信處。問云。既言道
信。未知信何等法。答曰。信意者。信依經中説
念佛定生淨土。信念佛定滅諸罪。信念佛定
得佛證。信念佛定得佛護。信念佛臨命終時
佛自來迎。信念佛不問衆生同信之人皆得
往生。信念佛生淨土定得三十二相。信念佛
生淨土定得住不退地。信念佛生淨土定得
自在快樂莊嚴。信念佛生淨土定得不死之
地。信念佛生淨土與諸菩薩一向爲伴侶。信
生淨土更不離佛。信生淨土華臺化生。信彌
陀佛現在説法。信生淨土不墮三塗地獄。所
以遣念佛。念佛一口。准觀經説。定滅八十億
劫生死重罪。還得八十億劫微妙功徳。所以
勸信。是故大行和上遣念佛人。心唯信佛。佛
則知之。佛得他心通故。口唯稱佛。佛則聞之。
佛得天耳通故。身唯敬佛。佛則見之。佛得天
眼通故。此是大行和上勸信念佛處。又喩信
心。猶如深栽果樹。樹根深故風吹不動。後著
果實濟人饑渇。念佛之人亦復如是。要由深
信得到西方。成等正覺廣濟危難。若當無信。
空無所獲。是故經言。十住菩薩一起信心念
佛。已後縱逢惡縁喪身斷命。寧當即死不退
信。故維摩經云。深信堅固猶如金剛。法珍普
照如雨甘露。念佛之人要須深信。又無量壽
經論云。念佛有五種門。何者爲五。一者禮拜
門。身業專禮阿彌陀佛。二者讃歎門。口業專
稱阿彌陀佛名號。三者作願門。所有禮念功
徳唯願求生極樂世界。四者觀察門。行住坐
臥唯遣觀察阿彌陀佛速生淨土。五者迴向
門。但念佛禮佛功徳唯願往生淨土速成無
上菩提。此是無量壽經論中念佛法門。又彼
經云。有四種修行。何等爲四。一者長時修。自
一發念佛心以來。直至得生淨土成佛。終不
退轉。二者敬處修。正向西方專想不移。三
者無間修。唯專念佛。無別雜善而來間隔。亦
無貪嗔煩惱雜惡來間。四者無餘修。無餘雜
善而來間。何以故。雜善修道多劫乃成。由自
力故。唯專念佛一日七日。即生淨土位居不
退。速成無上菩提。乘阿彌陀佛本願力故。速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